二十四节气之教案

2022-07-09

教案环节内容/特点身体表演与空间互动+理论讲解将“空间尺度、限定与围合方式、光线、材料、建造、场地、结构”等知识点的认知与训练综合地介入教学。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二十四节气之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二十四节气之教案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

二十四节气——冬至

冬至又名„一阳生‟,是中国农历中一个的节气[1]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

重要日,冬二千圭观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23日之间。2016年的冬至是12月21日。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

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因此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冬至过节始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最有名的要数“九九歌”。 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

九、二九不出手,三

九、四九冰上走,五

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另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俗称“添岁”。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第二篇:二十四节气之立冬养生篇

冬季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那么在实际生活中,立冬日我们该怎样注意饮食养生?

立冬时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度,时值公历的11月7日前后,习惯上,我国民间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明天是立冬,冬季的开始,在这段时间里,有什么样的风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又该有选择地摄取哪些食品来保养自己呢?

历史食俗

十月立冬,又叫“交冬”,时序进入冬令,民间有“入冬日补冬”的食俗。古人认为天转寒冷,要补充身体营养。食人参、鹿茸、狗肉、羊肉及鸡鸭炖八珍等。是较流行的补冬方式。也有的中药店推出十全大补汤,即用十种滋补的中药炖鸡或其它肉类做成的补品。

古时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礼,并有赐群臣冬衣、矜恤孤寡之制。即同立春、立夏和、立秋一样,立冬日天子也要举行迎冬的仪式。立冬前三日太史公告诉天子立冬的日期,天子便开始沐浴斋戒。立冬日天子率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六里处迎冬。回来后天子要赏死事以安社稷,并且要抚恤孤寡。

满族有烧香的习俗。立冬,秋粮一入库,这个季节便是满族八旗和汉军八旗人家烧香祭祖的活跃季节。汉八旗的祭祀称“烧旗香跳虎神”,满八旗称“烧荤香”。“烧荤香”5—7天,在操办祭祖烧香的头三天,全家人一连十天吃斋,不吃荤腥。

我国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倭瓜又称窝瓜、番瓜、饭瓜和北瓜,是北方一种常见的蔬菜。一般倭瓜是在夏天买的,存放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在冬至这天做成饺子馅,味道即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藮醋加蒜吃,别有一番滋味。

起居养生

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寒为六淫邪之一,故冬天应保暖避寒,起居宜早睡晚起。进入立冬以后,在日常起居方面,建议应该早睡晚起,让睡眠的时间长一点,这个时候就是养阴,可以养阴经,促进体力的恢复。最好是等到太阳出来以后再起床活动。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量逐渐增加,避免在严寒、大雪中锻炼。中老年人冬季锻炼若安排不当,容易引起感冒。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故老年人对感冒切不可掉以轻心。当然在寒冷的冬季,防寒保暖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老年人,一定要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从中医讲背为阳腹为阴,后背有好多穴位,是太阳经从这走,如果寒风吹后背的话,对整个机体就不好。

运动养生

1、坐功

《遵生八笺》中原文如下: “运主阳明五气。时配足厥阴肝风木。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顾,两手左右托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具体方法:每日凌晨三至七点时,正坐,左手按住膝盖,右手搭在左肘上,上身左右扭转回顾,接着双手交换方位,各做三至五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津液咽人丹田九次。

适应病症: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干,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食滞,头痛,耳聋,面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四肢满闷,眩晕,目瞳痛等疾。

2、吹字补肾功

具体方法:撮口,唇出音。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臀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与锁骨水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下蹲时要做到身体正直。呼气尽,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然后调息收功。

适应病症:可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萎、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3、搓肾提水功

具体方法:双腿并拢站立,双臂自然垂下,两掌心贴近股骨外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却除心中杂念。两手掌相搓64次。手热后两手绕胯贴于后背,两手内劳宫对肾俞穴,两手同时上下摩擦64次(一上一下为一次)。然后身体往前俯,两臂伸直向下,两手好象在井台上往上提水,左手上提时,腰和胯随着上提,右手上提时,右腰右胯也随着上提。左右手各上提64次,每天早晚各做一遍。

适应病症:肾虚肾寒。

4、补肾固虚功

具体方法: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臂自然下垂,掌心朝内侧,中指指尖紧贴风市穴,拔顶,舌抵上腭,提肛,净除心中杂念。全身自然放松,两手心向下侧平至肩平,掌心转向前,两手由侧平向前合至身前向下45度,两掌相合摩擦36次。然后两手转向背后,两内劳宫贴肾命穴上,两手同时上下摩擦36次(一上一下为一次)。掌心翻转向外,半握拳,指尖不接触掌心,外劳宫贴肾命穴,站20分钟。

适应病症:强肾,补虚。

5、仰卧龟息功

具体方法:仰卧床上,全身放松,将被子盖到脖子处,用两手抓住被子头,意念想肛脐下小腹处有气,做顺时针转36圈,逆时针转36圈,然后深吸一口气送至腹部,闭气,将头往被子里缩,缩到最大限度时,轻轻将头伸出被子外,慢慢呼气,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24次。

适应病症:便秘、数日不大便。

冬季,天寒地冻,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处于冬眠状态,所以人们也应该遵循自然界“蛰伏闭藏”的规律,采取以“伏藏”为主的养生保健方法

冬季养生 全方位进行

精神养生保健

精神养生的原则:宁静为本,保养精神。

“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就是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就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静自如,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充满乐观和喜悦。

冬季时节,寒风凛冽,万物凋零,容易引起人们的悲伤之感,有的人会变得郁郁寡欢,百无聊赖,精力和体力明显衰退;一旦冰雪融化、大地回春,这些症状又会自行消失,情绪和精力也恢复了正常,这种病症被称为冬季抑郁症。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冬季抑郁症的患者每到冬季就会出现悲伤、忧郁、沉闷的情绪,自觉全身疲惫,整日无精打采,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或睡眠质量差,严重者甚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对身心健康危害较大,可以使人体的免疫功能明显下降。目前认为,冬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冬季日照时间短的变化,从而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造成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

防治冬季抑郁症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的时间和户外活动的时间。据世界卫生组织介绍,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地方散步或运动,对防治冬季抑郁症有很好的效果。目前的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的发生与大脑中的5-羟色胺减少有关,所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日光可以增加大脑中5-羟色胺的合成与分泌。散步和运动还能够对脚掌(如涌泉等穴位)起到刺激与按摩的作用,让大脑的左右半球交替产生兴奋和抑制,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得到有效的调节,并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和精力,使抑郁症得到有效的治疗。此外,经常听听轻松悦耳的音乐,多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情绪乐观的朋友谈心聊天,读些健康向上的书刊,对防治冬季抑郁症很有帮助。

起居养生保健

起居养生的原则: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气新鲜。

《黄帝内经》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说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等太阳出来以后再活动。在寒冷的冬季,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尤为重要,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冬季适量地增加睡眠时间有利于人体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能使人体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冬季,等太阳出来半个小时以后再进行晨练是非常科学的。目前的研究资料已表明,冬季清晨地面上的空气污染最严重,各种有毒有害气体因夜间温度下降而沉降于地表,只有待太阳出来,地表温度升高后,有害气体才能向空中散去。特别是冬季的清晨常常有雾,雾天不仅给交通造成不便,也能损害人体的健康,自古就有“秋冬毒雾杀人刀”之说。如果冬季的清晨在雾天锻炼,随着运动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势必加深、加快,自然就会更多地吸入雾气中的有害物质,从而诱发或加重支气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结膜炎等诸多病症。对于老年人来讲,“必待日光”的古训是应遵守的。

冬季天气寒冷,室内温度要适宜,室温以18~25℃最合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对健康不利。室内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易引发感冒;室内温度过低,人长期生活在低温环境中易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应根据室温的变化适当调整,以人体感觉温暖而不出汗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以纯棉布为宜,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冬季人体特别要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颈部、背部和脚。一是注意颈部的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续咳嗽而且不易治愈,其实是因为穿开领服装暴露颈部,寒冷空气刺激造成的,而改换高领服装并加用围巾后症状便消失了。二是注意背部的保暖。因为背部是人体的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背部侵入而引发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时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的侵袭损伤阳气。三是注意脚的保暖。足为人体之本,是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与人体十二经脉、脏腑、气血相联系。常言道“寒从脚下起”,因脚远离心脏,供血不足,热量较少,保温力差,所以脚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对脚的保暖外,每晚坚持用热水洗脚可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有增强机体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劳、改善睡眠的作用。

冬季还应该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在冬季,有些人因怕冷而紧闭门窗,使得室内的空气不能及时地流通而污浊不堪,影响健康。所以,冬季在调节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和湿度调节,天气晴朗的时候要及时开窗通风换气。

饮食养生保健

饮食养生的原则:多食温热,少食寒凉。

传统养生学将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该多食用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食物,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小茴香、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桂圆、荔枝、木瓜、樱桃、石榴、乌梅、香橼、佛手、鳝鱼、鳙鱼、鲢鱼、鳟鱼、虾、海参、鹅蛋、鸡肉、羊肉、狗肉、鹿肉、肉桂、辣椒、花椒等。

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在冬季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腺的分泌功能增强,以促进机体产生热量抵御寒冷,适量地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并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以提高机体对低温的耐受力是有利于健康的。

运动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的原则:适度锻炼,持之以恒。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说明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寒冬季节,坚持室外锻炼,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功能,使身体与寒冷的气候环境取得平衡,适应寒冷的刺激,有效地改善机体抗寒能力。特别是冬泳,是一项融空气浴、日光浴、冷水浴为一体的锻炼方式。有研究资料表明,长期坚持冬季锻炼的人,耐寒力强,不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冻疮等病,还能够预防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症。

冬季锻炼8注意:

1.时间宜晚早晨锻炼最好待日出以后再进行,因日出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有所减少,还有日光浴的作用。

2.防寒保暖严寒季节进行锻炼一定要注意衣物的厚薄,穿太少不利于保暖,穿太厚不利于运动,且运动后出大汗更容易受寒。

3.预备活动在锻炼前一定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因冬季气温低,人体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易发生运动损伤。

4.循序渐进每次锻炼时运动量应由小到大,逐渐增加,不要骤然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发生意外。

5.鼻吸口呼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的呼吸方式,因为用鼻腔吸气对空气有加湿、加温作用,还能防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

6.适量运动冬季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可选择运动量较适宜的全身性运动如太极拳、慢跑、做操等,以保持充足的体力。

7.因时而异冬季锻炼应根据当日的气候情况而选择运动方式与地点。有的人不论风霜雪雨,坚持户外锻炼,精神固然可嘉,但对于年纪大的人来说,还是不要与气候较劲为好,天气不好时锻炼可改在室内进行。

8.增加营养冬季运动消耗能量较多,应适当增加营养。

第三篇: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

第 1 页 共 3 页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夏季部分

云南

陈华

夏季是各种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此时气温升高,天气炎热,打雷下雨是经常的事,大自然呈现给人们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所以,夏季适时点种、耕耘和收获,也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以该季的节气为序,对夏季农谚作简要介绍。

立夏(5月5—7日)

立夏为“夏天开始”之意。此时节,温度明显升高,炎热天气即将来临,雷雨增多,农作物生长快,特别是小麦,谷穗整齐,扬花上浆。是故谚语云,“立夏不出头,割了喂老牛”,说的就是小麦在立夏时节穗子普遍露头的意思。

从传统经验上讲,立夏忌无雨、无风,因为谚语这样说道,“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高挂犁耙”,“稻花要雨,麦花要风”。这些话统统强调了立夏日下雨、刮风的积极作用。

小满(5月20—22日)

小满为“小麦籽实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之意,是故谚语云,“小满三天见麦黄”,就是说,小满之后就要准备收割小麦了。

小满是一个表示物候变化的节气。我国南方地区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这里的“满”,是形容雨水的盈缺,意思是说,在小满节气,如果田里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也无法栽插水稻的现象。因为谚语说得好,“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

第 2 页 共 3 页

正是强调了小满是水稻栽插的最佳时节。

芒种(6月5—7日)

芒种因谷物开出了芒花而得名。芒种常在端午前后到来,此时气候炎热,小麦等有芒农作物成熟,因此称之为芒种。

芒种时节,是收割小麦的关键时期。故谚语云,“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麦天弯弯腰,拾个白蛋糕”,“人勤地不懒,全在人照管”。这些通俗易懂的话,道出了芒种的“忙”,即:芒种既是忙着收割小麦的重要时期,也是忙着插秧的关键时期。

夏至(6月21—22日)

北半球的夏至日是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的一天。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到了夏至,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迅速滋长蔓延,故谚语云,“夏至棉田草,胜入毒蛇咬”,“春争日,夏争时,中耕除草不宜迟”,说明夏至进入了田间管理的重要时期。

我国民间有“热在中伏”和“三伏里头加一秋”的说法。何谓伏天?“伏天”即一年中最热的天气。它的计算方法是从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算起,此后的30天或40天均称为伏天,伏天分为头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每伏有10天,中伏有20天的情况。据此推算,小暑、大暑和立秋均处于伏天之中,因此,农谚有“秋裹三伏”之说,而有的地方也称之为“秋老虎”,意思为“酷暑难耐的天气”。

夏至最忌有雷雨,谚语云:“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

第 3 页 共 3 页

伏热”,即是说,夏至日打雷,整个农历的六月都会干旱。同样,若夏至日下雨,整个伏天都会炎热。由此看来,夏至日打雷并不是好事。

小暑(7月6—8日)

随着气温的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但尚未热到极点,故称为小暑。民间认为,小暑不太炎热,而大暑很炎热,这样农作物才会有好收成。是故谚语说:“小暑南风十八天,坑里泥巴都晒干”,“伏里无雨,谷里无米”,这些都强调了小暑下雨且少刮风,对庄稼的生长是极为有利的。

大暑(7月22—24日)

大暑,就是一年中气温最为炎热的天气。从伏期来看,大暑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谚语云:“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即是说,大暑是最热的时节。

到了大暑时节,喜温作物生长迅速,田间蟋蟀叫成一片,雷阵雨频频发生,是故有谚语形象地说道,“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思是说,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一般不会下雨;若闪电出现在西方,极有可能会下大雨,你想躲都来不及。正是因为大暑时节雨热同期,所以农作物生长迅速,整个大自然呈现出一片绿色的喜人景象。

第四篇: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冬季部分

第 1 页 共 4 页

二十四节气农谚之冬季部分

云南

陈华

冬季是万物生机闭藏的季节,很多耕地处于休耕时期。果树落叶,昆虫冬眠,候鸟迁往南方栖息。在严寒的侵袭下,人们不得不穿上厚厚的冬装,以保持身体的暖和。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属于冬季节气,先民们曾留下了关于冬季的诸多谚语,下面就以这些节气先后为序,对各时节的谚语作简要介绍。

立冬(11月7—8日)

立冬为“冬天开始”之意,由于此时节地表下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所以立冬时节一般不会太冷。晴朗无风之时,常有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在我国古代,立冬有“补冬”的习俗,人们往往会烹制一些美味可口的菜肴,以犒劳一家人一年来的辛勤,所以谚语云“立冬补冬,补嘴空。”

在立冬节气,也是播种晚茬小麦的最佳时期。故谚语说,“种麦过立冬,来年少收成。”因此,抓紧节气适时播种,是十分必要的。

此外,立冬也是深耕土地,增强土地肥力的重要时期。所以,谚语这样说到,“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里养分增”“冬耕深,出黄金”,说的就是立冬深耕的益处。

小雪(11月22—23日)

小雪是指“气温下降,开始飘落少量雪花”之意。在小雪时

第 2 页 共 4 页

节,天气灰暗,大地阴沉,说明气温在逐渐降低了。农谚有“小雪封地,大雪封河”之说,意思是:在小雪节气,土地全冻得像冰块一样硬,而到了大雪节气,气温更低,连河水也全部冻结了。由于气温低下,所以农谚这样说道,“小雪不种地,大雪不行船。”就是说,在小雪时节,低温可以把害虫的卵冻死。这样,来年的虫灾就减少了。而在大雪节气,因为河水封冻,所以渔民们休渔在家,不再捕鱼。

从气象方面来说,小雪节气下雪则意味着来年是丰收年,故谚语云:“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由此看来,小雪降雪,预示来年的庄稼收成不错。

大雪(12月6—8日)

大雪为“天寒地冻,大雪纷飞”之意。到了大雪节气,降雪已成为很正常的自然现象。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指的就是大雪节气的自然景观。由于雪水中氮化物的含量是普通雨水的五倍,所以雪水还有肥田的作用。故谚语形象地描述道,“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可见雪水的肥效非同一般。

冬至(12月21—23日)

冬至是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的一天,这一天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从冬至开始,天气就正式寒冷了,进入了人们常说的“数九天”。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民间编出了朗朗上口的数九歌谣,具体是:“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第 3 页 共 4 页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寒冷天气,是从冬至开始的。

在我国民间,有“冬至过大年”的说法。因此,很多地方都盛行“冬至进补”的风俗,羊肉、鸡肉、狗肉、猪肉、牛肉等,成了许多家庭桌上的美味佳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寒冷的天气里多食肉,有利于增加身体热量,抵御风寒。

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故谚语云,“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说的就是这个理。

在民间,还有冬至忌无雪的说法,谚语云:“立冬无雨看冬至,冬至无雪一冬晴。”意思强调,冬至降温或降雪,对来年的作物生长和庄稼收成,都是极为有利的。

小寒(1月5—7日)

小寒即“寒冷”之意,但较之大寒而言,小寒的寒冷程度稍微逊之。但不管怎么说,小寒还是很冷的,谚语云,“小寒大寒,冷成一团”。毋庸置疑,小寒的“寒”也是不可小觑的。

因为寒冷的缘故,民谚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之说,强调了严寒天气多吃肉食和滋补品是很有必要的。当然,饮食荤素搭配应当恰当,不宜片面追求高脂肪和高蛋白,因为这样做是不科学的。

大寒(1月20—21日)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冷的一个节气。如果大寒不冷的话,那么来年的庄稼收成肯定不好。故谚语云,“大寒不寒,人马不安。”意思很明显,若大寒冷的话,来年必定会

第 4 页 共 4 页

丰收;若大寒不冷的话,则来年将会欠收。

由于大寒在农历腊月中旬到来,故谚语有“小寒大寒,杀猪过年”的说法。因为大寒节气已到了农历的年末,过了十五天左右的时间,新的一年又将开始了,而我国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也在此时到来。所以,“杀猪过年”,正是人们辞旧迎新、欢庆佳节的积极体现。

第五篇: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祝福语

1、落叶纷飞到立秋,烦恼随风心无忧,天高云淡人从容,山重水复逍遥游。凉意渐生多保重,冷暖自知记心头,好运永伴你左右,愿你幸福开笑口。

2、立秋到,收获时节真美妙,愿你:铲掉烦恼,把快乐收获;除去霉运,把好运收获;消灭失败,把成功收获;无病无疾,把健康收获;笑口常开,把幸福收获!

3、立秋稻花香,五谷穗金黄,丰收在望笑哈哈,农民伯伯喜洋洋,天气也转凉,请你及时添衣裳,身体健康明天美,生活幸福花一样,祝福你立秋节气过得愉快,收获辉煌。

4、季节交替,岁月轮回,酷暑渐渐过去,金秋缓缓来临,季节虽变,我的关心未曾改变。小小一短信,情比万言长,祝福你拥有一个硕果累累的秋天。

5、你是秋天里的油菜,健康茁壮;你是秋天里的高粱,淳朴善良;你是秋天里的稻穗,谦逊和顺,你就是我崇拜的偶像。立秋时节,祝你帅气冲天,迷倒无数媚娘。

6、树叶黄了,立秋到了;思念漫漫,望穿秋水;牵挂深深,暗送秋波;愿你收获,春华秋实;心情愉快,秋高气爽;身体健康,秋毫无犯;事业有成,独有千秋!

7、芦苇望着晚霞,清风翻卷浪花。秋天来了,走成了一幅最美丽的画。思念从叶尖滑落,点点滴滴都是牵挂。那泛红的果实,就是对你付出的回答。祝立秋快乐!

8、立秋清晨气温低,外出锻炼需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准备活动是必须,出汗立即擦干净,风中逗留感冒袭,补充水分小口饮,切莫豪饮伤身体。愿你健康!

9、立秋来临天渐凉,早晚记得添衣裳,秋愁来扰别紧张,心情舒畅巧对抗,饮食少辛多点酸,滋阴养肺喝鸡汤,真挚情谊心头想,牵挂祝福从不忘:愿快乐安康!

10、立秋节气又来到,温馨短信送祝福。秋高气爽心情好,秋风过耳烦恼消。春华秋实事业旺,春花秋月爱情甜。祝你快乐到永远,千秋万代幸福长。

11、秋风吹走夏的酷热,迎来秋高气爽;秋阳脱掉炎炎外衣,送来层层凉意;秋雨欲动姗姗来迟,带来秋之美意;秋果告别夏之稚嫩,迎来累累硕果;立秋到,祝你秋实春华,万事如意!

12、夏日炎炎,已经褪去;秋风习习,悄然到来。在这立秋之日,让晚风带着思念,让明月带着浪漫,携着我的祝福,送到你的身边。惟愿你此生一切安然!

13、秋风吹去了祝福,愿你健康相伴,秋雨浇灌了问候,愿你幸福围绕,秋天载满了心愿,愿你吉祥如意,立秋到了默默祈祷,愿你立秋快乐!

14、秋天伸伸懒腰,健康重要;秋天消消疲惫,快乐加倍;秋天走走小路,幸福一路;秋天写写惆怅,心情舒畅。朋友,今日立秋,愿你秋高气爽灿烂无比。

15、宁静是秋天的音符,淡然是秋天的装束,洒脱是秋天得形象,幸福是秋天的味道,收获是秋天的礼物,祝福是秋天的风景,愿你立秋快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党组织民主生活会下一篇:定制衣柜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