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2-10-30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终末期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缺乏是贫血的最主要原因, 而左卡尼汀缺乏可以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 红细胞寿命缩短, 是导致肾性贫血另一重要因素。临床上使用EPO皮下注射治疗肾性贫血已经取得较好疗效, 但对于有些患者疗效并不显著, 被认为与左卡尼汀缺乏可能会导致患者对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抵抗有关[1]。为此, 本文通过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观察对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所有入选病例为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在朝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其中男33例, 女27例, 年龄25~70岁。原发病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26例, 肾病综合征4例, 高血压肾病6例, 糖尿病肾病22例, 多囊肾2例。入选标准: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 Hb<90g/L, Hct<27%, 无顽固性高血压及严重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停止输血1个月以上, 未应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排除了失血、渗血、感染、肿瘤等。符合标准的病例, 随机分为A组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每周100~150U/kg;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0g, 静脉注射, 每周2次, 疗程12周。A组30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25~70岁。B组30例, 其中男性16例, 女性14例, 年龄25~70。2组在年龄、性别、透析时间及Hb、Hct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以上2组每周透析2次, 每次4~4.5h。

1.2 治疗方法

A、B2组均于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每周100~150U/kg, 分2~3次皮下注射, 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0g于透析结束后静脉推注。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观察患者Hb、Hct、血压等变化, 达到Hb>110g/L, Hct>30%时逐渐减少EPO用量, 使Hb、Hct分别维持在100~110g/L、30%~35%, 并用维持量继续治疗;未达到者增加EPO用量, 每周增加15~30U/kg, 最高用量每周220U/kg,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常规补充铁剂和叶酸造血原料。观察治疗12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 (表1)

2.2 2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EPO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8.44±1 9.82) U/ (kg·W) 与 (129.58±20.16) U/ (kg·W) ];治疗12周时, B组EPO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97.3 8±19.2 5) 与 (12 8.34 68±1 8.8 6) U/ (k g·W) ] (P<0.0 5) 。

3 讨论

贫血是尿毒症透析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 体内EPO绝对或相对缺乏, 铁剂、叶酸、维生素等造血原料的不足, 尿毒症毒素对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寿命缩短以及某些营养物质的丢失等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应用EPO同时应用左卡尼汀使多数尿毒症患者贫血得到纠正。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毒碱, 于1905年由两位俄国科学家Gulewitsch和Krimberg在肌肉抽提物中发现。1958年, Fritz发现左卡尼汀是促使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氧化代谢必需的营养素。研究还发现, 左卡尼汀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化合物, 其主要的功能是作为载体以酯酰卡尼汀的形式将长链脂肪酸从线粒体膜外转运到膜内, 参与能量产生;同时参加支链氨基酸代谢产物的运输, 从而促进了支链氨基酸的正常代谢;左卡尼汀作为生物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维持膜的稳定, 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及抗应激的能力。由于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左卡尼汀合成和摄入减少, 以及丢失过多, 导致红细胞脆性增加, 红细胞寿命缩短, 使贫血加重[2]。目前认为左卡尼汀保护红细胞的机制可能是: (1) 左卡尼汀减少了红细胞长链脂肪酸积聚, 酰化左卡尼汀增加了红细胞膜的磷脂成分, 增加了红细胞对各种应激的抵抗、降低了红细胞脆性和溶解, 延长了红细胞寿命; (2) 左卡尼汀使尿毒症病人的脂肪酸转运及氧化增加, 提高了钠-钾-三磷腺苷泵的活性, 从而稳定红细胞膜, 提高血细胞比容[3]。因此, 左卡尼汀对接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的贫血有改善作用, 可减少对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需求。通过实验表明B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于治疗后第12周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而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这与文献报道相一致[4,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 ★P<0.05

本观察结果表明, 左卡尼汀辅助EPO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肾性贫血, 确能提高疗效, 对于一些单用EPO疗效较差的患者, 合并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后也可取得满意疗效;即使是对于单用EPO疗效较好的患者, 合并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后可以减少EPO的用量。因此建议, 在应用EPO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同时, 可常规补充左卡尼汀, 以提高EPO的疗效, 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贫血治疗取得更好的疗效。

摘要: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均分成2组, A组血液透析后皮下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 每周100~150U/kg;待血细胞比容 (Hct) 上升至30%后减量。B组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0g, 静脉注射, 每周2次, 观察12周。结果 B组的血红蛋白 (Hb) 、血细胞比容水平显著高于A组 (P<0.05) 。B组于治疗后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而A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无明显改变。结论 左卡尼汀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可提高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 减少其用量。

关键词:肾性贫血,左卡尼汀,促红细胞生成素,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 娄探奇.慢性肾功能衰竭贫血的诊断与治疗[J].广东医学, 2003, 4 (24) :348.

[2] Muller DM, Seim H, Kiess W, et al.Effects of roal L-carnitine upplementation on in vivo Long-Chain fatty acid oxidation in healthy adults[J].Metabolism, 2002, 51 (11) :1389~1391.

[3] Nikolaos S, George A, Telemachol, et al.Effect of L-carnitine supplementation on red blood cells deformability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J].Ren Fain, 2000, 22 (1) :73~80.

[4] Matsumoto Y, Amano I, HiroseS, et al.EffectsofL-carnitine suplementation on renal anemia in poor responders to erythropoiet[J].Blood Puri, f, 2001, 19 (1) :24~32.

[5] Wanic-Kossowska M, Kazmierski M, Pawliczak E, et al.Combin therapy with L-carnitine and erythropoietin ofanemia in chronic kney failure patients undergo ing hemodialysis[J].Pol Arch Med Wew, 2007, 117 (1~2) :14~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班班通”在新课改中的应用效果下一篇:简阳市城周生态屏障建设实施现状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