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研究

2023-01-17

急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 其发病较急, 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尤其是穿孔性阑尾炎, 如果治疗不及时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以往对于穿孔性阑尾炎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但临床研究发现, 开腹手术的的创伤性较大, 术后恢复时间长,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随着腹腔镜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在临床中已有报道[2~3], 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比较2种方法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穿孔性阑尾炎患者80例, 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穿孔性阑尾炎。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其中, 男48例, 女32例, 年龄22~58岁, 平均 (33.4±6.0) 岁, 病程4~22h, 平均 (12.1±4.2) h。对照组35例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男21例, 女14例, 年龄22~58岁, 平均 (33.8±6.4) 岁, 病程5~22h, 平均 (12.4±4.3) h;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 男27例, 女18例, 年龄23~56岁, 平均 (32.5±6.0) 岁, 病程4~18h, 平均 (11.2±3.1) h。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采取全身麻醉, 取平卧位。对照组:取右下腹麦氏切口进腹, 找到阑尾切除, 阑尾根部常规行荷包包埋, 再用邻近系膜组织覆盖, 切口次用快吸收线皮内缝合[4]。观察组:取头低脚高, 左侧倾斜15~30°, 采用三孔法, 穿刺造气腹, 压力为12~15mm Hg, 脐上置入10mm Trocar, 放入腹腔镜作为观察孔, 直视下在左下腹放置10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 麦氏点附近再放置5mm Trocar作为辅助操作孔, 吸尽腹腔积液, 分离粘连, 用电凝, 钛夹处理阑尾系膜至根部, 直接用Endoloop, 双套扎阑尾根部, 再切除阑尾, 阑尾从10mm Troear内取出, 若阑尾粗大, 将其装入橡胶指套内取出, 用生理盐水及灭滴灵冲洗腹腔, 解除气腹, 术毕。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 (1) 手术时间:从切皮到手术缝合切口完毕的时间; (2) 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完成到第一次下床活动的时间; (3) 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完成到第一次排气时间; (4) 痛疼评分:术后24h采用VAS评分法进行痛疼评分; (5) 止痛药使用率; (6) 切口感染率; (7) 放置引流管率; (8) 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7.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表1可见,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24h痛疼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2可见, 观察组切口感染、止痛药使用率、放置引流管率以及残余脓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的发病原因复杂, 临床研究认为该病是由于阑尾腔梗阻、细菌感染、血流障碍及神经反射等不同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4~5], 早期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等, 并常伴有呼吸道感染和肠炎[6], 如果合并穿孔是最严重的病理改变[7], 传统的穿孔性阑尾炎多采用开腹手术治疗, 虽然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得到临床认可, 但开腹手术的创伤性较大, 临床统计研究显示开腹手术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达7%~30%[8], 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我们通过临床比较发现, 与开腹手术比较,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如下优点: (1) 切口小, 创伤性较小, 痛疼较轻。急性阑尾炎合并穿孔的手术切口不可能很小, 而且手术中对肠管的刺激也较大, 腹腔镜手术手不进入腹腔, 腹腔脏器不暴露在空气中, 对肠管的刺激较轻, 而且腹腔镜开阔[9]。 (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腹腔镜手术避免了切口与阑尾及腹腔渗液的接触, 切口感染率与开腹手术相比大大降低[10], 本文的结果也发现, 腹腔镜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术后恢复时间短, 本文的比较结果显示,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4) 术后痛疼较轻, 本文结果显示, 经痛疼VAS评分, 术后24h腹腔镜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且腹腔镜组使用镇痛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有文献报道认为[11~12], 腹腔镜手术时间长, 手术难度大, 本文研究显示, 2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我们认为, 手术难度大与腹腔镜操作者技术的娴熟程度有关, 不应该成为腹腔镜手术发展的阻力。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和常规开腹术相比,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比较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穿孔性阑尾炎患者80例, 按照患者意愿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35例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置管引流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组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率、切口感染率、置管引流率、残余脓肿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2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 具有创伤性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穿孔性阑尾炎,腹腔镜,开腹手术,对比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胜利.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0) :252~253.

[2] 戎祯祥, 剧永乐, 陈小伍, 等.穿孔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 24 (9) :560~561.

[3] 顾秀文, 金先戾, 李晓庆, 等.1179例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 (17) :2357~2358.

[4] 王育和, 刘家峰, 徐大华, 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比较[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7, 7 (12) :1184~1185.

[5] 娄建平, 代明盛, 吴志明,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 2008, 10 (6) :816~817.

[6] 蔡娟娟, 邓清江.腹腔镜 (LA) 与开腹阑尾切除术 (OA) 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比较[J].医学信息, 2010, 23 (1) :91~92.

[7] 宋文卿, 车彦鹏, 梁世博.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 2010, 16 (24) :78~79.

[8] 王扬州.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28例[J].解剖与临床, 2009, 14 (2) :15.

[9] 李福林, 摇符松, 摇林阳.腹腔镜脐孔拖出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对比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6) :1~2.

[10] Temple LK, Litivin DE, Mcleod RS, et a1.A mela-analysis of laparoscopic versus open appendectomy in patients suspected of having acute appendicitis[J].Can J Surg, 1999, 42 (5) :377~378.

[11] 刘业星, 鲁刚, 谭诗成.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1, 29 (1) :69~70.

[12] 徐飞, 田丰, 唐荣.头孢西丁钠与甲硝唑注射保守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 2011, 32 (6) :1131~11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克劳斯硫回收风气比调节与优化论文下一篇:学生学习二胡音准问题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