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不再来——论《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的象征意义

2022-09-12

艾米丽的那个年代正是美国南方社会没落, 北方新兴工业逐渐兴起并渗入南方社会的年代。南方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然而, 南方人面对风俗, 道德等各方面的冲击, 内心感到惶惶不安, 同时对自己曾经辉煌的文明依旧坚守,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需要一个精神支柱来安慰自己的灵魂, 于是, 出生贵族的艾米丽不幸成为了这样一个纪念碑。镇上所有的人都把她看作“一个传统的化身, 是义务的象征, 也是人们关注的对象。”她从一出生就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剧, 因为她的人生已经被别人操控, 她不能有自己的追求, 只能是麻木地维持着一个所谓的贵族形象, 一个不与世人接触的高高在上的丰碑。

艾米丽在这样的年代里一天天长大, 可以想象出她的生活在一派伪装的高傲下是何等的孤独与凄清。在她本该最艳丽的青春年代, 她的父亲手持皮鞭, 驱散了她所有的追求者, 就这样, 她的爱情玫瑰, 被她的父亲一手扼杀, 甚至连一点点的回忆都没有留给她, 她自己根本就没有权利为自己挑选一位心仪的男子。爱情, 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子而言是多么神圣而美好的东西, 然而就是为了维护贵族血统, 为了坚守贵族形象, 艾米丽屈服了, 停下了自己追求幸福的脚步。但是在她的内心, 她是多么的孤独空虚, 她渴望爱情, 不甘心这样的生活, 可是她又无法超越传统, 她的人格在这样的一种痛苦中必定越来越扭曲。

父亲的死对艾米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长期以来, 艾米丽已经习惯了父亲的严厉管教, 可以说, 父亲操控安排了艾米丽的人生, 在艾米丽的世界里, 除了父亲几乎一无所有, 因此父亲的死, 艾米丽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她只能选择自欺欺人去逃避现实。“在父亲死后的第二天, 所有的妇女都准备到她家拜望, 表示哀悼和愿意接济的心意, 艾米丽小姐在家门口接待她们呢, 衣着和平日一样, 脸上没有一丝哀愁, 她告诉她们, 她的父亲并未死。”在这里, 艾米丽的扭曲人格已见一斑。过了很久一段时间, 艾米丽终于决定坚强起来, 她试图过上自己的生活, 她甚至剪短了头发, “看上去像个姑娘, 和教堂里彩色玻璃窗上的天使不无相似之处———有几分悲怆肃穆。”从她剪去长发这一细节上, 我们可以察觉艾米丽想要过上新生活的决心与勇气, 然而她剪了短发的样子虽然像似天使, 却给人悲怆和肃穆的感觉, 这又暗示了无论她怎么努力她依旧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北方人荷默的到来, 使艾米丽压抑多年的爱在瞬间爆发, 她象一个溺水的人看见了救命的稻草, 死死地抓住了它。全然不顾镇山人的反对。在那个时候, 荷默对她而言就是全部。在这里我们对这个可怜的女子应该是心存敬意的, 骨子里艾米丽应该是一位渴望自由, 追求幸福的女性。再后来她甚至和所有坠入爱河的女孩子一样, 开始幸福地憧憬美好的未来生活, 她去家具店挑选了玫瑰色的窗帘和灯罩, 梳妆台, 以及精致的水晶制品和白银做底的男人漱洗用具。那时的艾米丽应该是满心喜悦的, 这段时间也许是她人生中仅有的快乐时光。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太短暂, 那个她深爱的菏默, 那个让她鼓起勇气和旧传统对抗的荷默, 却没有和她站在一起———他狠心拒绝与她结婚。她的拒绝, 粉碎了艾米丽所有的希望将她彻底逼进了痛苦的深渊。一面是小镇人的议论纷纷, 闲言碎语, 一面是情人绝情的背影, 艾米丽, 这个曾经为了爱与旧传统抗争的女子, 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再一次屈服。为了顾及家族的颜面为了自己的艾米丽小姐的形象, 她采取了一种极端的手段, 亲手毒死了情人荷默, 而自己选择与他的尸体共眠, 长达四十年之久。这是一种怎样的爱, 狂热的, 激越的, 扭曲的, 变态的, 但又是无奈地, 可怜的, 悲情的, 惨烈的, 常人也许无法理解艾米丽的行为, 但是在那样的一个特殊年代, 在那样一个从小受到贵族思想熏陶以至于性格乖张特异的艾米丽身上, 也许毒死情人是她当时唯一的出路;既能维护家族形象又能永远的留住自己的爱情, 虽然她留住的仅仅是情人冰冷的躯体, 但是对她而言, 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一种永恒, 她在内心甚至感到一丝安定, 再也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止他们, 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让他离去, 她终于将荷默变成了她永远的私有财产, 即便这是以情人的生命为代价, 即便这是以自己备受煎熬的一生为代价, 她也在所不惜。是她, 跨出了追求幸福自由的一步, 又是她, 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幸福, 最终走向灭亡。

艾米丽是南方旧传统专制统治下的一个纪念碑, 至于她自己的悲喜幸福没有人真正关心, 这表明南北战争后的南方社会, 人们虽然表面上对女子很尊重, 但事实上却是绝对的男权主义以及腐败的清教主义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南方妇女受到压抑和统治, 社会希望女子都谦逊柔顺, 如同艾米丽所代表的丰碑一样, 然而丰碑终究还是轰然倒塌了, 南方的旧传统也终究抵不住人类文明的进程。艾米丽在南北文化的激烈撞击下, 成了维护南方旧传统的牺牲品。

“献给爱米丽小姐的一朵玫瑰花”, 默诵这一句式, 宛如瞥见了福克纳在深秋的落叶时节, 手持鲜花、摘下礼帽正站在爱米丽的墓碑前凭吊。笔者猜想, 福克纳写下这一意味深长的篇名, 并不是为了要增加小说的戏剧性, 而是出于内心不由自主的需求, 它道出了福克纳对爱米丽人物的迷恋与惋惜等复杂情愫, 反映了他内心深层对业已湮灭的某些“东西”的追怀。也是在暗示着他在对某些已逝事物的悼念, 反映了他意识形态中对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等观念与价值存有的复杂心态, 泄露了他对美国社会进程中采取的某些方式持有的保留态度的真相。

参考文献

[1] 威廉.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1]威廉.福克纳.福克纳短篇小说集-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2] 杨岂深.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外国文艺, 1979.6.[2]杨岂深.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J].外国文艺, 1979.6.

[3] 林有鸿.南方种植园里的“集体无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9.[3]林有鸿.南方种植园里的“集体无意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9.9.

[4] 郑泰安.精神分析入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4]郑泰安.精神分析入门[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987.

[5] 张丽莉.艾米丽的自我与本我[J].文学教育, 2010.4.[5]张丽莉.艾米丽的自我与本我[J].文学教育, 201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体针加刺络拔罐等综合治疗手段治疗面部痤疮50例下一篇:高速公路绿化养护设计及植物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