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estudy面试案例

2023-07-02

第一篇:casestudy面试案例

casestudy

公司战略经济管理2004年第20期

案例研究与案例研究方法

余菁

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人们对案例研究及案例研究方法的已有认识;区分了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分析了案例研究方法在管理科学领域的应用、发展及趋势。笔者认为,案例研究总体上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为案例研究这样一种经验性、贴近现实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发展和繁荣的沃土。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与外延,将伴随着案例研究自身的发展及其应用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关键词: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方法 经验主义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研究

在社会科学领域,进行案例研究(Case Study)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真正清楚“案例研究”的含义的人并不多。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相同的认识。1984年,罗伯特K.尹(Robert K. Yin)为“案例研究”给出了一个经典定义,即: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Contemporary 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围绕这一定义及尹、罗伯特E斯特克(Robert E. Stake)等学者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人们开始逐步就案例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及其作用这类问题形成大体一致的判断。这些共识可以概括为4点: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Yin,1994;Stake,2000),而不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其次,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现实社会经济现象中的事例证据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属于现象学(Phenomenological)的研究范畴。正是这一点,使案例研究显著区别于经验性研究中的其他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另外两种研究方法(见本文第二部分)。

斯特克将案例研究界定为“理解特定情况或特定条件下(单一事件中的)行为的过程”(Stake,1995)。在这样一个研究过程中,人们可以将研究重点放在捕捉社会经济现象的片断的真实细节上,而无需预先严格设定或梳理清楚其中蕴藏的为数众多的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不过,由于案例研究往往只是被用作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个片断,即一个相对狭小的研究领域的某一局部性的问题,为做到这一点,很多情况下,案例本身作为一个现实经济活动中完整的复杂系统的其他方面往往要被概要化、抽象掉。

再次,案例研究对整体性的要求(Holistic Inquiry)。案例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决定了案例研究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体系,也许它的各个部分并不运转得那么良好,也许它的目的是非理性的,但它始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体系(Stake,1995)。要通过案例(单一事例或有限事例)来得出归纳性的结论或预测未来时,研究者必须对这一事件所涉及的各部分的互相依赖关系及这些关系发生的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Sturman,1994)。也只有在保证案例研究整体性这一前提下,案例研究的结论——案例本身作为一个完全的、被准确界定的个体样本所揭示出来的规律及相关研究结论,才有可能被推广应用到更广本文是中国社会科学院A类重大课题“中国企业管理科学化及其方法论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负责人:黄速建、黄群慧。

作者简介:余菁,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制度研究室副主任,管理学博士。北京市100836。

泛的、具有相似性的群体中。

最后,案例研究的作用。在被研究的现象本身难以从其背景中抽象、分离出来的研究情境中,案例研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它可以获得其他研究手段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经验知识,并以此为基础来分析不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检验和发展已有的理论体系。案例研究不仅可以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现象,它还可以满足那些开创性的研究,尤其是以构建新理论或精炼已有理论中的特定概念为目的的研究的需要。此外,案例研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判断力、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能力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研究方法

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 Methodology)属于经验性研究方法(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的范畴。经验性研究方法是对应非经验性研究方法而言的,它包括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也译作实地研究)、实验研究(Laboratory Experimentation)和调查研究(Survey)。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紧密相关。有的学科中,实地研究被进一步区分为狭义的实地研究、实地实验(Field Experimentation)和案例研究;而在另一些学科中,案例研究与实地研究被视作基本同质的研究方法。本文认为,在管理科学研究中,“狭义的实地研究方法”的含义并不明确,而实地实验可以被归类为实验研究的一种,因此,适当扩大案例研究方法的内涵、使其近乎等同于实地研究方法的观点,是有利于案例研究方法发展的。

在评价一种研究方法时,人们通常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可信度(Reliability),对应于研究中的一致性(congruence)的水平。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但在理论假设所确定的同等研究条件下做同样的研究所得出结论是否一致;它与研究结论的可再现性(Replicability)相关。二是有效性(Validity),对应于研究中的相关性(Correlation)的水平。有效性有3种类型,分别是结构有效性(Construct Validity),指理论假设(理论研究中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抽象形式)在研究中被具体化(为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内部有效性(Internal Validity),指不同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性,如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有效性;外部有效性(External Validity),指特定条件下、就特定样本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也就是,这一研究结论被推广应用到理论假设所确定的现实环境条件中去的有效性。

与非经验性研究方法相比,经验性研究方法在有效性方面相对较弱。而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与实验研究相比,实地研究/案例研究的结构有效性和内部有效性相对较弱,其外部有效性随研究者对研究设计及对变量控制的可能性而变化。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此外,在很多情况下实地研究/案例研究,都是一种小样本的研究方法。在实际运用中,作为一种经验性的研究方法,实地研究/案例研究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能力,包括选择研究主题的能力,设计研究过程的能力,收集资料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适当的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的研究结论的能力等。

任何一项好的案例研究都必须依托于坚实理论基础。而好的案例研究,对发展理论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提出并分析新的研究问题,进而对构建新的理论框架,或者是,对发展新理论所必须的研究方法、程序有所贡献;第二,拓展现有理论体系的解释力范围,解决现有理论尚不能够予以合理解释的理论问题;第三,通过证实或证伪已有的理论假设,或者是,证实或证伪已有的案例研究(包括在已有的理论贡献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作对比研究或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来强化或修正已有理论中的相关范畴、概念之间的结构关系及有关原理。这其中,有一些案例研究会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对已有理论有所发展,另一些案例研究本身并不提出新的理论假设,其作用仅仅限于为已有的理论假设寻找支持其合理性或否定其合理性

的证据。

三、案例研究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区分出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服务于不同案例研究类型的方法是不同的,有一些案例研究方法只适用于特定的案例研究类型。也有一些案例研究可以同时综合应用多种案例研究方法。

1.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案例研究方法可以被区分为5种类型(Scapens,1990;Hussey & Hussey,1997),即探索型(Exploratory)、描述型(Descriptive)、例证型(Illustrative)、实验型(Experimental)和解释型(Explanatory)的案例研究。

探索型案例研究往往会超越已有的理论体系,运用新的视角、假设、观点和方法来解析社会经济现象,这类研究以为新理论的形成作铺垫为己任,其特点是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的支撑,相关研究成果非常不完善。在已有理论框架下,当研究者希望对企业实践活动做出详尽的描述时,可以采用描述型案例研究方法;当研究者希望阐述企业组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或企业实践的新趋势时,可以采用例证型案例研究方法;当研究者希望检验一个企业中新实践、新流程、新技术的执行情况并评价其收益时,可以采用实验型案例研究方法。解释性案例研究则适用于运用已有的理论假设来理解和解释现实中企业实践活动的研究任务。

同样根据研究任务的不同进行分类,也可以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探索型、描述型、解释型和评价型(Evaluation)4种类型。有学者(Bassey,1999)形象地描述了这4种不同类型的案例研究,其中,探索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提出假设,它们的任务是寻找(新)理论(Theory-Seeking);描述型案例研究侧重于描述事例,它们的任务是讲故事(Story-Telling)或画图画(Picture-Drawing);解释型案例研究侧重于理论检验(Theory-Testing);而评价型案例研究侧重于就特定事例作出判断。还有一些学者将案例研究方法区分为3种类型,即探索型、描述型和解释型;也有学者将解释型称为“分析型”(Analytical);另有学者将探索型和描述型之外的案例研究统称为方法组合型(Combined Methodology)案例研究。

可以看到,无论是在3类型分类法,还是在4类型分类法或5类型分类法中,人们对探索型和描述型这两种类型的案例研究的内涵基本没有争议,这两种类型分别对应着超出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外和完全在现有理论框架解释范围之内的案例研究,而分歧主要集中于那些立足于现有理论框架但又尝试有所突破与发展的案例研究活动的分类及其属性上。

2.单一案例研究和多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一般是通过选择一个或几个案例来说明问题。根据实际研究中运用案例数量的不同,案例研究可以分为单一案例(Single Case)研究和多案例(Multiple Cases)研究。

单一案例研究主要用于证实或证伪已有理论假设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它也可以用作分析一个极端的、独特的和罕见的管理情境。通常,单一案例研究不适用于系统构建新的理论框架。偏好单一案例研究方法的学者认为,单一案例研究能够深入、深度地揭示案例所对应的经济现象的背景,以保证案例研究的可信度。

在多案例研究中,研究者首先要将每一个案例及其主题作为独立的整体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被称作为案例内分析(Within-Case Analysis);依托于同一研究主旨,在彼此独立的案例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者将对所有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抽象的、精辟的研究结论,这一分析被称作为跨案例分析(Cross-Case Analysis)。以凯思琳M.德艾森豪威尔(Kathleen M. Eisenhardt)为代表的学者偏好于多案例研究方法,其观点是,多案例研究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反映案例背景的不同方面,尤其是在多个案例同时指向同一结论的时候,案例研究的有效性将显著提高。

3.其他案例研究类型及方法

根据案例研究过程中不同程序、步骤和应用方法的不同,可以区分出多种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以下分别以数据收集(Data Collection/obtainment)中应用的不同方法和案例分析(Case Analyze)中应用的不同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⑴根据数据收集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有文件法(Documents)、档案记录法(Archives)、访谈法(Interviews)、观察法(Observations)等等。这些方法还可以被进一步细分为各种类型的子方法。根据案例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收集方法的不同,人们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案例研究类型。

以观察法为例,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和间接观察法;也可以根据研究者本身是否参与,分为参与式和非参与式的观察法;或根据观察情境的不同,分为自然情境观察法(Naturalistic Observations)和人工情境观

①察法(Artificial Observations);或者根据观察方法的不同,分为结构式和非结构式的观察法。假定选取观察法

中的两类变量作为考察因素,一类变量是观察情境,另一类变量是观察方法。那么,就可以区分出4种类型的案例研究:基于非结构式的参与式自然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结构式的非参与式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人工情境中对单个个体的非参与式观察的案例研究;基于人工情境中对单个个体的参与式观察的案例研究。

(2)根据案例分析方法的不同来区分的案例研究类型。案例分析是对与案例相关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检验和考证的系统过程。案例分析过程通常涉及3个步骤:首先,将案例中所有的信息聚拢在一起,并将与案例分析相关的信息分离出来,接着,再试着描绘一个整体性的情景状态;其次,估计、推测和识别社会经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且详细描述这些问题;最后,为解释或解决问题,提供一个答案(这个答案可以是一个分析模型,也可以是一个解决方案),并提供充足的证据和必要的数据,以证明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案例分析方法有很多。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方法,其二是对证据的一致性进行比较分析时采用的方法。两类方法可以各举一例:比如,数据分析中的类型匹配法(Pattern matching),它是指运用案例中所反映出来的经验性数据、知识,与事先设定的对不同变量间关系的特定假设进行对比分析。再如,证据分析中的时间序列法(Cronological/ Time Series Ordering),它是指沿着时间维度,对一段时期内的事态发展进行跟踪性研究,并分析事件变化的原因。

对应于上述各种方法的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案例研究类型。一般情况下,研究者可以在同一个案例研究中同时运用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四、案例研究方法的应用发展及趋势

从历史上看,早在数百年前,案例研究方法就在法学领域和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师们依赖于案例研究方法来诊断病症;律师们将判例法视为法律研究的基本方法——英美法系国家的律师们将判例视为法律的渊源,大陆法系国家的律师们则从大量的判例中找寻有力的支持性论据。20世纪以来,案例研究方法逐步在经济学(主要是新制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包括私人企业组织管理领域和公共机构行政管理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作为一门实践导向的学科,管理学、尤其是企业管理学为案例研究这样一种经验性、贴近现实的研究方法提供了发展和繁荣的沃土。1908年,哈佛商学院率先将案例研究方法引入企业管理教学。随后的50年时间里,哈佛商学院充当了在企业管理领域普及、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旗手的角色。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企业面临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这种形势为经验主义学派和权变理论学派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构式观察法是有明确目标、问题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结构式观察法易于获得真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常用于对研究对象有较充分了解的情况下。非结构式观察是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亦无具体记录要求的非控制性观察。其方法较灵活,但获取材料不系统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对观察对象不甚了解的情况下进行观察。 ①

这两个管理学派都高度重视案例研究方法,虽然二者在研究思路上又各有不同——经验主义学派侧重于研究个体企业管理实践,在服务于个案研究这一目标之下,才考虑作多个企业案例的比较研究与归纳、概括;而权变理论学派侧重于通过多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出若干基本模型,以指导管理实践。20世纪中后期,案例研究方法在管理学领域中的发展之迅速、涉及面之广度和研究进展之深度,极为引人注目。今天,无论是在战略管理或组织管理领域,还是在管理会计、市场营销管理、生产作业管理、信息技术管理领域,都可以看到丰硕的案例研究成果。

虽然近年来案例研究的发展势头很好,但也要看到,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总体上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从法学和医学领域的经验看,案例研究在特定的科研领域中的发展,是有其必要条件的。首先,该科研领域的专业性、知识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必须表现为令人信服的经验性判断;其次,正确的经验性判断必须来源于对以往的历史事件的认识的积累;最后,案例研究方法在专业知识、经验的积累和传承的过程中,起着其他研究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三个前提条件,对于在管理学领域发展案例研究方法而言,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而当前管理学界的状态,离上述条件的成熟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此外,限制案例研究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事实上,无论是开发出一个基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好的案例,还是为使一个已有的好案例保持贴近于企业实践活动变化趋势而进行及时、准确的更新,都是费时、费力和代价不菲的系统工程。

我们还要看到,案例研究中应用的各种方法,也在随着案例研究自身的发展及应用案例研究的不同学科及其分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文提到,在罗伯特·尹确立的案例研究的分析框架中,案例研究是归属于现象学的研究范畴的,它和属于实证主义范畴的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之间的差别是泾渭分明的。对以尹为代表的主流案例研究(方法)论持不同意见的学者,在案例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作用及其可用的方法等问题上,抱持着截然不同的或带有置疑色彩的观点。从更深层次看,这种分歧的背后其实是两种截然对立的研究范式的对抗(Guba and Lincoln,1985;Creswell,1994,1998;Hussey & Hussey,1997),一种是实证主义—定量的(Positivist-Quantitative)研究范式;另一种是解释主义—定性的(Interpretivist-Qualitative)研究范式。近些年来,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比如说,这些年来兴起的案例调查(Case Survey)方法作为案例研究方法与调查研究方法的一个嫁接产物,它将调查研究中确定变量间具体关系的定量方法、尤其是统计分析方法大举带入了案例研究领域。伴随着研究工具、方法的交融,案例研究的应用范围正逐步突破其产生之时研究者们设定的“仅限于对相对单一的社会经济现象或有关事例的深入研究”这一狭窄的研究范围。随着多案例研究的发展,案例研究在其发展早期被打上的小样本的实地(in-the-field)研究方法和定性的、强调分性概括性的研究方法(Yin,1994)的烙印,正日益模糊化。

参考文献:

1. Bassey, M., 1999,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Settings, Buckingham and Philadelphia: Open University Press.

2. Creswell, J., 1994,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3. Creswell, J., 1998, Qualitative inquiry and research design: choosing among five tradition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4. Eisenhar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532~550.

5. Eisenhardt, K.M., 1991, Better stories and better constructs: The case for rigor and comparative logic,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 620~627. ①

① “解释主义”即是“现象学”这一概念在方法论中的映射。

6. Hussey, J., & Hussey, R., 1997, Business Research, Basingstoke: Macmillan Press.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cations.

7. Patton, M. Q., 2002,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3r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8. Scapens, R.W., 1990, Researching management accounting practice: The role of case study methods,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 22 (3): 259~281.

9.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0. Stake, R. E., 2000, Case studi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435~454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11. Sturman, A., 1994, Case study methods. In J P Keeves (Eds.), Educational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Measurement: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49~53 Oxford: Pergamon.

12. Yin, R. K., 198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13. 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责任编辑:孙天法)

第二篇:面试案例分析

案例一

——参加×××外事局的面试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假如我有三天的生命,假如我有三天的生命,我不会选择在亲人朋友的呵护中远去,也不会选择在沉沦中自我摧残„„”简单而又朴实,小王的精彩演讲赢得了在座阵阵掌声。她紧张的心理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不禁为自己刚才的恐惧和紧张感到后悔。是啊,冷静是解决难题最有效的办法。

演讲结束后,便是自由辩论的时间。十位考生共分成两个小组,在主考官宣布完辩论规则后,正式的辩论便开始了。王小姐所在的小组辩论的题目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初看这样的题目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仅作为一句口头禅,不会对其内部的含义细加推敲,而拿到辩论赛上就不同了,不仅要对此句话的内涵把握准确,而且要准备相当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论断。王小姐被分在了正方,也即是对此话的赞同,在脑海中迅速地收集完论证的资料后,她悬着的心稍微平静了下来。精彩的辩论正进行到白热化的程度,主考官此时一句“暂停”,打断了这个精彩而又激烈的场景,所有的目光聚集到主考官,“下面我们互相交换论题”,大家都为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而大吃一惊。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调换角色,转换思路,简直是强人所难。王小姐对主考官的聪明佩服得五体投地,但又为自己即将进行的角色的扮演万分着急,她有意识地在脑海中收集刚才反方的论据,以最快的速度整理出自己的思路,开始下一轮的辩论。

【专家点评】

这种交换式的辩论方法在外事局面试中很常见,极短的时间内要求面试考生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这就要求面试考生有很快的反应速度,脑袋要转得很快才能做到不在辩论过程中出现哑口无言的情况。当然,面试考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在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前,有些人就表现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无疑暴露出自己沉不住气的缺点。保持镇定,是应付这种场合的最重要的措施。

案例二

相互交换的演讲使得大家的心里有了一定的戒备,大家对主考官的下一步的面试题目也是谨慎再谨慎。虽然一个环节结束了,但是大家的心还都是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下面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主考官又问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菜?”王小姐不禁泛起嘀咕”“我最喜欢„„”大家各自说出了自己的最爱。“我最喜欢的是毛血旺。”王小姐回答道。

【专家点评】

这是一道从侧面反映面试考生基本情况的题,心理学家分析每个人所喜爱的东西上都带着个人的基本的脾气及性格的烙印。这也是在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尤其在国外的企业,面试时采用其他相关的问题或方法来相应地影射出这个人的相关性格。这样可以避免面试考生因为知道主考官的用意而出现欺骗行为。从每个人所喜欢的菜中,有时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在面试中是很有效的方法。

所有的问题结束后,在大家放松一段时间后,另一个新鲜又刺激的游戏又开始了。主考官又将大家的兴奋点提高。“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我手中有一本书,”他将一本32开的书指给考生,“假如出现了洪水,其他所有的地方全部被水给淹了,你们十个人要在这本书大小的地方躲过这场灾难,你们将会怎样做?”

那本小小的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要在这么小的书上站十个人,这怎么可能?”王小姐的脑袋里充满了问号。“这十个人中,有体积庞大的男性,也有身材瘦弱的女性。”她的脑袋中猛地想出一个好方法:“我想我们应该将我们十个人分成不同等级,体积较大的站在最外层,稍小的次之,最小的被大家包围在最里层。”她的建议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她的组织下,十个面试者在这小小的书本上站了下来,而在这样的过程中,大家也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形成了互相帮助的氛围。

【专家点评】

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游戏,当然,在这样的情景中也是很少见的游戏。在这样的相互合作过程中,不仅缩短了面试考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是主考官对考生进行观察的良好时机。在群体的互助合作的环境下,集体处理一个事件,总会出现一个起到统领作用的人,这也反映出每个人不同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的反应速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小姐的做法令主考官非常满意,引起了主考官极大的兴趣。在这个游戏结束时,主考官对她露出十分满意的目光。可见,在这样的面试中,突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之处显得尤其重要。

上午的面试告一个段落,接下来的是第二天的笔试。笔试主要是对面试考生专业知识及知识面的考察。这是一个基本功的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提高,因此考试之前没有必要加班加点,只要简单地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复习一遍即可,要保持好充足的睡眠,以应付第二天的考试。

当然,面试外事局还有很重要的一关:英语面试。英语的提高是个平时下工夫的过程,但在面试前,通读几遍课文,让自己找到英语的状态,将自己的兴奋点调到最佳是非常有效的。另外,复习一下专业英语也很必要,将专业术语记熟,做到能灵活地应用。

笔试结束后的当天下午,即是英语面试的时间。首先是由两名国外的主考官对面试考生的专业知识进行问答式的考试,面对两位肤色不同的考官,王小姐有些紧张,“他们的英语会怎样,我会不会听不懂他们说的话?听不懂我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在她头脑里闪过。“N0w,let’s begin 0ur English test,0K?”老外的英语总算没有把她吓坏,她 1

自信地点点头。开始的面试问题十分简单,主要是问一些常识性的问题,接下来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比如:“N0w y0u have a friend,he d0es n0t kn0w h0w t0use the bike,he call s y0u.N0w y0u can 0nly use the teleph0ne t0teach him.”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在电话中将问题描述清楚,对于一个非英语专业的人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王小姐又被这个面试问题给镇住了,脑袋中快速地过滤有关自行车的单词,飞速寻找着表达的方式,最后,终于把问题表述清楚。讲完后,她仿佛卸下千斤重担,带着试探的眼神看着那双眼睛。从他嘴角的微笑,王小姐看出了考官的满意。后来,她与主考官交谈的时候才得知,正是因为她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时的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赢得了主考官的赏识。 案例三

“请先介绍一下你们所学的专业课程。”宋处长首先开始问。

几乎没等处长的问题说完,张某就开始抢答了:“我们的学院是„„我的专业是××与人力资源,我们学过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保险„„在课余时间,我常帮老师做一些关于人力咨询项目,例如:工作分析、薪酬框架„„参加工作后在××厂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张某的抢答显得与当时的气氛格格不入,刚开始回答时,宋处长就已经皱眉头了。与张某的表现截然相反,李某礼貌地接过话题:“我来介绍一下我所学的专业吧,我是学经济的,主要课程和张某所学相似,另外还重点学习了薪酬设计„„”

【专家点评】

在这样的多个面试者共同参加的集体面试过程中,要想取胜,就需要显示出自己的出色和与众不同,这就要在言谈举止上下功夫。集体面试就要遵守集体面试的规则,不但对主考官要以诚相待,对其他面试考官更是要尊重。张某的做法,本想让自己好好表现一番,把自己赞美一番,结果反将自己的缺点暴露得淋漓尽致,真是事与愿违。

宋处长继续问道:“请问你们来之前应聘面试了一些什么单位?”

李某简明扼要地说了几个单位的名称,回答了她的问题。张某则回答道:“我应聘面试了„„还有某大公司,但是我没去。”

问:“为什么?”

张某答:“我觉得国企体制过于陈旧,管理松散,人浮于事,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运作很不规范,我原来所在的单位就是这样„„”

问:“我们虽是机关,但也存在你所说的国企的通病,你会怎么做?你认为我们单位的人力资源应怎样做?”

张某答:“应建立起一整套新的人力资源体系,改革旧的制度,从工资到考核,建立起完备的人力资源制度,首先建立规范的招聘与录用制度体制„„”

【专家点评】

张某这样回答的意图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知识的广博,但却给主考官以不切实际的印象。

回答这个问题,简短、清楚即可。张某一句“但是我没去”意欲炫耀自己的清高,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另外,张某对于人力资源如何开展的问题,回答得不够得体。政府部门的人事工作是琐碎的,工作程序是严格的,各项权力相对集中,再加上人际关系和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使政府类的职业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大刀阔斧地改变这种现状是无谓的空谈,政府需要的是精干的职员,在遵循上级指示的基础上,积极改进。张某的改革方案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政府部门,这样的大改革,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在面试之前,面试考生对自己面试单位的性质及其所需人员的职位要求要有一定的了解,面试中才可以有的放矢。张某的失误就在于他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造成与主考官的预想相差甚远。

再接下来便是一个很具体的问题,问:“进入我们单位,要求你们在法律知识方面要有所提高,我们要求你们参加明年的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你们愿意吗?”

李某略微一想,回答道:“‘学海无涯苦作舟”对法律的学习不仅是工作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我个人素质的提高,我会在业余时间认真地填补我在法律知识方面的空白„„”来看一下张某,他一改先前雄赳赳气昂昂的劲头,低着头,一言不发。

【专家点评】

张某的沉默无疑是在面试考核中的一大败笔。首先,回避主考官的问题,这是对主考官的不敬,且不说是对主考官的不屑一顾,于礼不容,仅沉默产生的双方之间的尴尬气氛也使面试考生的形象大打折扣。其次,张某工作态度的不端正,对困难的畏缩不前,在沉默中暴露无遗,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面试考生的积极性不高,这类错误在面试中是致命的。

半个小时的面试考试很快就过去了,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朴实的李某人围,而骄傲的张某则被淘汰。

案例五:——参加××市委宣传部的面试

问:“市委机关收入少,又没有住房,这些情况你知道吗?”

答:“知道。收入会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增长;住房不成问题,可以继续住原单位的。”

问:“第二轮写作考试谈生产力的问题,我觉得你谈得并不是很理想,为什么?”

答:“您说得对,我也认为没谈透,因为我是学中文的,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还不够,不过如果是工作需要,我会努力去学习的。”

副部长停下提问,又一次翻弄吴某那本作品剪辑。一边翻阅一边像是在思考什么问题。

大约过了两分钟,副部长抬起头问:“如果你通过了考试,录用你了,你们单位不肯放你走怎么办?”答:“这的确是个重要问题,原单位重点培养了我三四年,而我却要‘跳槽”他们很可能不同意。”吴某稍思索了一下,又答道,“如果副部长认为我还能适合这里的要求的话,您也就能想办法帮助我解决这个难题,”

听了这个回答,一直保持严肃的副部长微微地笑了。

半个月后,吴某被通知“录取”了,于是遇到了原单位不答应他调走的问题,于是市委宣传部派人来吴某单位协调解决了这个问题。从此,吴某成功地迈进了市委机关的大门。

【专家点评】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首先,应聘成功的关键在于实力。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的任务是负责宏观调控、协调全市文艺工作,抓导向,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因此特别需要专业人才。吴某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生,专业对口;而且,他有过宣传工作和文艺实践经历,在基层党委宣传部门工作了两年多,搞过文学创作,写过通讯报道,还有一定数量的作品发表,这些就是他的实力,他的优势,这些就是吴某应聘成功的基础。

其次,是实事求是、坦诚相见的态度。任何一个用人单位都希望招聘到既有工作能力又为人诚实的人才。吴某或许算不上人才,但在应聘对答过程中他真诚地袒露了求职动机,即想接受更高层次的锻炼,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敢于坦白自己的弱点(对生产力等有关经济问题知之尚少);真诚地表明对工资收入的看法(不是对收入漠不关心,只是现在自身还不具备条件)。这样考官会看到你不是虚伪,不是冠冕堂皇。另外,从做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也万万不能丢弃诚实之本。不能为了求职而不求优良的品格。

最后,回答提问要掌握一定技巧。就算是想表述自己的特长,也要机智地过渡一下,以免引起考官的反感,“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就是一个过渡。再如吴某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实际上是把考官给出的难题交还给了考官,比较得体,同时还在困境中自己为自己解围。

总之,要想在面试中获得成功,除了必须具备必要的实力外,真诚、得体的回答更能打动人心,它能最终帮助面试考生实现理想。

第三篇:面试成功案例分析

面试技巧1:对所在圈子一定要了解

出镜人:李豹,清华大学研究生,就职于一家美国驻华的公司。

我是在XX年末和XX年初的时候进入这家公司的,总共经历了三场面试。第一轮是中国地区公司的一个副手,他对我的面试有点类似于聊天性质的,我就跟他说一说我的个人简历,自己的一个大致经历,以及自己对未来发展的一个看法,然后他向我介绍了一下公司的情况。

面试技巧:这一过程其实是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不仅是公司在了解应聘者,也是应聘者了解这家公司是否适合自己的一个途径。

第二轮是中国区的首席代表对我进行的面试,他主要问我以前做过一些什么项目。

面试技巧: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面试官问这些问题就是想了解你的基本能力,看你是否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另外,还会考查你是否是这个圈里的人。所以,当时首席代表就问过我一个问题:“你认识某某吗?”,这就是考查你对这个圈的认知程度了。所以,对于自己圈子里的人一定要有所了解,对这个行业、这个圈子里的发展动态也要尽可能多的了解才好。

第三轮就是美国过来的CEO对我的面试。他们的面试方式总是很特别。起初先是他的助理跟我进行了约十分钟的对话,然后他才进来对我进行的面试。他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告诉我你的两个缺点”。我当时有点不太适应,停顿了几秒钟,考虑了一下,然后回答他:“经验缺乏和喜欢争论”。CEO看完我的简历后,拿笔圈出了5个圈,告诉我这些地

方存在什么毛病,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

面试技巧:老板的严谨和认真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也让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提高了一层。在和老板对话的时候,不要急着回答他所提的问题,要想一下再作答。另外,对于自己的能力不要去掩饰,要很大方地表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让老板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你产生兴趣,被录用的机会就会增大。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比如言谈举止,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说服人的本领。

面试技巧2:不要让简历撒谎

出镜人:石汶,现宝洁公司职员。

宝洁公司的面试比较严格,自有一套比较严谨的招聘流程。先是要进行网上申请,然后进行中文考试,再要通过托业考试,这些都过了以后,还要进行两到三次的面试。第一轮面试的时候记得是让我举很多例子,包括自己在学校的时候都举办或者参加过什么活动,在活动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

这些困难的。他们就是不断挖掘你所经历事情的一切细节,通过这些细节来看你的实际能力。

面试技巧:千万不要让自己的简历中存在谎言,因为如果不是你做过的事情,当被问及细节时一定会穿帮的,那么你就没有任何机会进入这个公司了。另外,对于自己的简历一定要准备得充分些,把自己的所有优势都集中考虑一下,整理出一个清晰的线路,这样,问到什么你就可以很从容地回答了。另外,一定要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职位,要学会察言观色,了解人家想知道什么信息。不要急着说话,要慎重,思维也要集中一点,不要眼高手低,了解自己的能力最重要。

最后一轮面试我赶上了英文面试,倒没有太多问题,很轻松地就过了,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就可以了。

面试技巧:到外企工作英文一定要好,不然交流起来困难太多。因为往往很多往来邮件都是英文性质的。需要提

醒找工作的人,不要在你已经获得了一份工作以后,就放弃了其他单位的应聘机会。参加各种应聘不一定是要频繁换工作,而是你可以借着应聘对很多公司企业有一个了解,这也是成长的一个机会,没准对以后从事的工作会有所帮助。我当时就只参加了宝洁的面试,现在想来有点遗憾。 无忧营销网是学习、成功学、面试技巧、电话营销、销售技巧、电话销售技巧、网络销售技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网站营销、、投资理财、创业投资、商务礼仪的专业资料站.

第四篇:面试案例分析一

大学生遭遇“雷人”面试

“我在3次面试中都被问到:唐僧师徒四人谁最适合做销售。太无语了!”应届毕业生韦瑞婷在总结了自己半年来的求职经历后,把自己网络的昵称改为“雷人面霸”。

金融危机给应届毕业生求职带来了影响。急于拿到offer的毕业生采取了用数量求质量的策略,“海投”简历、“海面”企业,希望在茫茫职海中早日找到可以栖身的救命船。几乎每个人都磨炼成了“面霸”,然而身经百战的他们也常会被一些意想不到的面试“雷”倒。

相同的问题被连着问了3次

韦瑞婷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去年下半年她便向几家心仪的外企和国企投了简历,全部石沉大海。一次次的希望破灭之后,她调整了求职战略:“做不了凤尾,就做鸡头”,把目标投向所在城市的中小型企业,并选择了门槛较低的销售岗位。很快,她陆续收到五六家企业的面试通知。

韦瑞婷的“第一面”是一家服装公司,没有经验的她被考官问得措手不及。其中一道题是:唐僧师徒四人谁最适合做销售。她一下子蒙住了,马上开动脑筋:唐僧太“正”,悟空又太好动不好管,八戒嘴倒是挺甜可关键时候靠不住,至于沙僧,过于老实容易被人“忽悠”„„“如果我这么说不合考官的意怎么办?”带着这样的顾虑,她回答得支支吾吾。结果,“第一面”成了“终面”,再也没了下文。

回学校后韦瑞婷急忙上网,发现这是一道经典的面试题,答案有好几种,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教训后,她在网上搜了大量求职“面经”,熬夜背了几道题,自信满满地迎接第二天的另一场面试。

韦瑞婷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她又被问到了同样的问题。

韦瑞婷心里窃喜,把记忆中的答案向考官表述了一遍。这么“标准”的回答自然赢得了考官的好感,考官称赞了韦瑞婷对销售的理解,“对问题考虑得很全面”。

几天后,韦瑞婷又参加了一家公关公司的面试,形式是白热化的“群面”。

“我们这组有6个人,分到一个讨论题。题目一下来我简直就要尖叫了。天啊,怎么又是这个!”几天来韦瑞婷已经是第三次遭遇这个题目。

比起其他没准备的小组成员,韦瑞婷在讨论中很占上风,她的观点基本上一直带领着小组讨论的思路。韦瑞婷偷偷瞄了眼坐在一旁的考官,“好像对我投来了赞赏的眼光”。这个熟悉的题目让韦瑞婷“艳压群芳”。当天下午,她就收到了公司的复试电话。

“这样的面试太‘雷人’了,如果下一场面试又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我可不想再背一次答案了,可是,如果被问到‘面经’上没有的问题,我又该怎么回答呢?”

如今,很多毕业生已经把面试当成考研来准备了,花很长时间背题背答案。死记硬背的应试训练已从高考、考研向求职领域蔓延。

怎么回答都不对

与韦瑞婷不同,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陈杰已是不折不扣的“面霸”。陈杰从去年9月开始参加了不下30场面试。他一度把QQ签名档改为“如果我不在面试,就是在去面试的路上”。

虽然还没有满意的offer,但经历了这么多场真刀真枪的血腥厮杀,陈杰已练就了一身刀枪不入的本领,面对考官的任何问题,他都有着一套完美回答。

上个月他“面”了一家本地公司的人力资源职位,一下子被“雷”倒了,去之前的信心被消磨殆尽,“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面试,我怎么回答都是错的。”

3名厮杀到“终面”的考生被安排了一场“群面”。考官是位慈眉善目的长者,他笑盈盈地说:“我们今天就聊聊‘三国’吧,你们最喜欢里面什么人物?”

陈杰心里一惊:“我对‘三国’的全部了解都来自电视剧,怎么说好呢。”

在陈杰还在思想斗争的时候,第一个同学已经脱口而出:“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考官笑道:“可他却偏偏要去扶那扶不起的阿斗,他以为这样就是帮了主公刘备,可是蜀国日后的灭亡和他脱得了干系吗?我们做人力资源的一定要看准人,看不准的话对企业是很危险的。”

陈杰捏了一把汗,心想,好利害的笑面虎。还没等他开口,第二位同学又抢了先机:“我最喜欢刘备,他宽厚仁慈,知人善任。”考官摇了摇头:“刘备小事优柔,大事武断,平时遇事只知放声大哭,不是个当一把手的材料。我们做人力资源的万万不可这样,不然不仅影响了公司的发展,还会耽误了应聘人的前途。”

比较熟悉的诸葛亮、刘备已经被说过了,总不好说争议更大的曹操,免得又被面试官驳斥。陈杰想了想说,“吕布一个人单挑刘关张三人,有勇有谋,实乃英雄。”考官接上话:“吕布这个人,好色薄情,先是认贼作父,后又弑父夺色,实乃小人。如果我们做人力资源的一不小心放了这样的人进来,谋朝篡位是小事,可别到时候把公司整个出卖了!”陈杰突然感觉头皮一阵发麻:“他把吕布归为小人,不就是说我看人不准,助纣为虐?这个职位岂不是没戏了!”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陈杰大胆地反问考官:“您最喜欢哪位人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三国’里的任何一位人物,由于其历史局限,都是有缺点的,所以你们说得都没错,可又不全对。”面试官笑眯眯地回答。

小陈被尽情地“雷”了一把后,失望而归。后来他打听到,这家公司临时调整了招聘计划,今年不打算招人了,杀入那场面试的3个人,全部成了“炮灰”。

“既然不打算招人了,为什么不实话实说呢,实在没必要用这种方式来否定我们,这让我在参加以后的面试时都有了顾虑,不知道会不会再被虚晃一枪。”

让“雷人”面试成为宝贵财富

“我不理解,学生怎么会对被问到3个同样问题而感到奇怪!”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饶俊听说了韦瑞婷的面试经历之后说,“企业在招聘面试过程中有重复的情况,很正常。”

“但是,不管问题是否一样,企业要考察的实质不在于学生的答案是什么,而是要通过他们对问题的分析,看出他们对专业的理解、逻辑能力和价值观这些素质。”饶俊建议,学生应怎么想就怎么说,展现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要过于注重面试的形式等表层方面。北京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李军凯认为,学生在求职中遇到坎坷是很常见的,关键是“要用正常心态看待挫折和失败,千万不要灰心失望,因为找工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工作”。李军凯认为韦瑞婷照搬“面经”上的标准答案,陈杰为每场面试准备“完美回答”都不可取,“如果遇到好的面试官,一下就会看出来了,拿不到高分。”因此,学生要学会“差异化面试”,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需要,结合个人学习、实习经历作答。李军凯还建议,学生在求职面试中要有“双向选择”的心态,除了向企业呈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也要通过面试和企业多沟通,看看这个企业的性质和文化是否适合自己。另外,李军凯建议学生不要总是抱怨企业的面试刁钻、“雷人”,也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前几天有个毕业生在一家外企面试中对外籍考官说自己是confidence man。他原本想说自己是个自信的人,可他不知道confidence man的实际意思是骗子,闹出了大笑话。”“没有经验的大学生在面试中多少都会犯点错误。每场面试完可以写写心得,不管这场面试多‘雷人’,犯了多少错误,都可以成为宝贵的经验教训,自身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这样的话,再挨多少‘雷’也值得。”

第五篇:案例分析—面试过程

猎头联合网:经典面试案例面试——计算机系统管理员

面试官:在您的简历中,您说曾经在某大型制造公司担任计算机系统管理员,您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是什么?

求职者:我的基本工作是维护企业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作并解决各类突发问题。同时还承接了公司管理自动化的项目,实现了企业从半手工、半程序化的操作向自动化的转变。

面试官:能介绍一下您所承接的这个项目是如何具体实施完成的吗?

求职者:首先,在立项时会设定两个目标:第一,为企业配备优良的设备;第二,员工充分接受自动化的转变,并能迅速学会计算机系统操作。

针对第一个目标,我首先进行了项目招标,最终指定了业内非常知名的一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司为我们提供设备。针对第二个目标,我首先在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员工目前工作流程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我制定一份“系统实施需求列表”,协调计算机信息系统公司有效地在企业推行了相关系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面试官:计算机信息系统从原理上确实可以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并帮助企业实现其他的很多管理功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又大量企业无法实现初始的目标,您觉得原因是在哪里。

求职者:我完全同意您的说法,那就是在原理上面完全可行的企业管理计算机化在许多企业的实际操作中是失败的或至少是不尽如人意。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企业领导和项目负责人首先要把该实施计算机系统作为一项“管理变革”项目,其次才是一项“电脑工程”。 在推行企业计算机化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改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其次才是电脑系统。

每个人的思维,工作习惯都是具有定式的,一旦他们习惯了某一种方式,可能短期内很难改变。许多企业推行计算机系统后,员工的工作量不降反升,他们甚至会在电脑系统操作完后,在手工操作一次。

因此,良好的员工沟通是企业管理计算机化的一个重要前提。了解他们工作的现状,从实际出发来帮助他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求他们在变革初期尽量克服适应。这些是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

面试评价:

1. 该求职者面试过程中的回答思路非常清晰,逻辑性强,回答相当专业。

2. 该求职者第三回合的回答很好地呼应了面试官的提问,一方面非常容易引起面试官的共

鸣,另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项目运作新的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annabellee英文赏析下一篇:nbiotmac层流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