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综述范文

2022-05-26

第一篇:自闭症综述范文

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综述

牡丹江地区学前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师资培养的实践研究

刘建梅 于文哲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57000 [摘 要]:自闭症是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发展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及刻板行为为典型症状的广泛性发展障碍。由于病因不明, 现在仍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因此,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康复主要以教育训练为主。游戏治疗作为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教育训练的方法之一,是帮助其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有效手段。经过游戏治疗,自闭症儿童在语言、社会交往、伙伴关系的建立、兴趣和行 为等方面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解。 [关 键 词] 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游戏治疗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一、自闭症儿童康复现状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是一种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导致交流、社会交往和行为三方面同时出现严重问题的综合症[1]。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加大了对自闭症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对儿童自闭症的发病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加拿大为万分之十,美国为万分之四,日本为万分之七到十一,法国为万分之五,男女比例为4-5:1。我国的发病率为万分之五到七,而且成逐年上升的趋势[2]。自闭症作为一种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截止到目前,既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也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自闭症儿童唯一的希望是走早期康复的道路,这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肯定。我国对自闭症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自闭症儿童数量的增加,相应的自闭症康复中心和治疗中心也相继成立,但机构的从业人员往往未接受过专业、系统的训练,缺乏正规、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大量的自闭症儿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科学的康复训练,导致许多自闭症儿童错过了接受康复教育的最佳时期,使得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社会交往和行为方面的障碍不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负担。

二、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自闭症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交往障碍。许多自闭症儿童在感知别人情绪状态,表达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和建立伙伴关系方面存在着困难。他们对周围的人、事、物表现出异常的冷漠,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喜欢独处,很少主动与人交往,不能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目光的交流,不会使用社会交往手势,面部表情单一等。

第二,语言障碍。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伴随语言障碍,如语言缺失,不能理解和完成指令,不能运用语言与人交流等。他们讲的话大部分是模仿言语——逐字对他身边的人所说过的话进行重复,并且是一些不带任何明显交流目的的口头短语,这些短语没有语境关系。还有些自闭症儿童习得许多词汇,但不会恰当或有效地使用。自闭症儿童的另一缺陷是他们缺乏理解语言社会性意义的功能。

第三,智力。自闭症儿童智力水平差距较大,有的自闭症儿童伴有严重的智力障碍,有的则具有超人的智力水平。在自闭症儿童当中,大约70%的儿童伴随着智力障碍。极少数人是自闭天才,他们在机械记忆、数学计算、音乐方面等具有突出能力,而其他方面的功能都处于弱智水平。

第四,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自闭症儿童具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问题。许多儿童表现出对一致性的强迫性需要。当家里或教师的日常规则改变时,他们表现出异常的烦躁和不安,甚至会大发脾气。习惯放在某个位置的物品一旦发生移动,他会坚持将物品回归原处。他们会对同一物品或同一兴趣表现出一如既往的关注,对其他事物却毫无兴趣。绝大多数自闭症儿童会表现出刻板而重复的行为,如转圈、拍手等。

此外,自闭症儿童会更多地表现出问题行为,如攻击性行为、自伤行为等。在大多数人关注自闭症儿童存在的交流障碍、技能缺陷和行为问题特征后,往往忽视了他们的潜力和积极品质。并不是所有自闭症儿童都不能很好地融入周围环境,很多成功康复的自闭症儿童案例告诉我们,要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积极品质和潜力。

三、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意义

游戏是儿童的主要活动。皮亚杰这样论述游戏:“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和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自己所同化。这里既没有强制也没有处分,这样一个活动领域就是游戏。他是通过同化作用来改变现实,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的”[3]。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在进化中被选择的婴儿期和童年期的许多特征只是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时期的适应机制,而不是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也就是说,童年期的一些特征,包括游戏,可能会给儿童提供即刻的好处和延迟的好处[4]。对自闭症儿童而言,首先他是儿童,其次他才是有障碍的儿童。因此,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康复治疗,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

首先,游戏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的“象征性理解”。通过游戏, 使儿童懂得不同的玩具代表不同的生活中的物体, 以这种方式运用象征性的玩具还可以帮助儿童了解真实的生活世界, 学会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交流, 在游戏的互动中逐渐掌握言语交流的技巧, 如过家家游戏。

其次,游戏有助于发展自闭症儿童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培养儿童的生活技能。游戏能使自闭症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看到不同用途的玩具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并且开始理解行为是如何改变结果的, 如积木游戏, 绘画游戏; 自闭症儿童可以用玩具重演每天的生活情景,并且应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和结果。如角色游戏、买东西的游戏等。

再次,游戏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情绪表达、理解社会角色。游戏为自闭症儿童创造了一种安全、自由、容纳的环境, 使他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想法, 喜悦的或是恐惧的, 如箱庭游戏, 在游戏中, 自闭症儿童在治疗者的帮助下处理不同角色的人与其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 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了解到不同的社会情境对人们行为的不同要求。可见, 游戏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1、游戏治疗及发展阶段

游戏治疗的产生源于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在心理分析中发现了游戏对儿童精神分析的意义。它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儿童创设一个充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各种困扰,使其获得发展[5]。

从发展历史来看,游戏治疗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精神分析取向游戏治疗、结构主义游戏治疗、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精神分析取向游戏治疗中,治疗师很强调语言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只有当儿童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藉游戏帮助儿童,因此参与游戏治疗儿童的年龄一般在5岁以上。尤其重要的是,精神分析取向游戏治疗师认为游戏本身不具有治疗性,他们仅仅把游戏看作一种必要媒介来进行儿童心理分析,也就是通过儿童的游戏内容来分析儿童的潜意识。结构主义游戏治疗并不强调潜意识的分析,而是治疗师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主动设计游戏活动,让儿童在一定结构的游戏中发泄能量与释放压抑的情绪,进而达到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目的。人本主义游戏治疗非常重视创设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

2、自闭症儿童游戏治疗的实践应用

由于自闭症儿童心理和行为的独特性,导致其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缺乏自发的假装游戏和社会模仿游戏,象征性游戏的能力很差。反过来,自闭症儿童由于缺少象征性游戏,不能像其他儿童那样在游戏中发展相应的理解、模仿能力,所以这种能力就更薄弱。因此,在研究者提出了通过训练自闭症儿童象征游戏能力的方法来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游戏治疗方法本身还有其优点,首先,相比其他训练方法,游戏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更容易被儿童接受;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自闭症儿童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人进行交往和交流;再次,对于言语却是或是有重度语言障碍的自闭症儿童来讲,通过游戏的形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与其进行交流,并从游戏中获得更多关于自闭症儿童深层次的内容。这使得游戏治疗更容易进入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并得以长期坚持。

游戏治疗是一种低成本、高效、且便于推广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是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不很多。目前的文献报道中,多见于针对社交退缩儿童和遭受躯体虐待或性虐待的儿童。但毫无疑问,如果应用到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研究中,效果必然是明显的[6]。应用实践案例表明,通过游戏的方法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地促进其语言、动作、同伴关系、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游戏治疗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而且在自闭症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方法中,游戏治疗也并未形成一种独立成熟的方法。同时,一些相关的研究都是以个案的方式进行,因此在康复效果评价和经验总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对其实施个别化训练,为每位个案设置不同的游戏治疗方案,从而实现治疗目标。对自闭症儿童实施游戏治疗最大的目的是促进其身心及各项能力健康发展,使其能独立生活、适应社会。大量实践研究表明,游戏治疗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自闭症儿童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的今天,游戏治疗将会在自闭症儿童康复领域,乃至整个特殊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得以广泛推广。在今后游戏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中,将会是多种康复方法与手段在科学前提下的进一步融合与互补,使游戏治疗日趋完普,并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辉.《特殊儿童教育诊断评估》[M].上海:南京大学出版社. [2]冯志颖.《精神疾病诊疗常规》[M].天津挺进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3]J.皮亚杰,B.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6—47 [4]许波.《进化心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O4.125— 126. [5] 刘敏娜,黄钢,等.儿童游戏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康复,20O4. [6] 周念丽.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回溯与探索[J].中国特殊教育,2OO2.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建梅(1981-)女,山东省昌邑县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小学高级,学士学位,研究方向:特殊教育。

于文哲(1985-)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理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学。

此论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高职高专科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12515235,课题名称:民间游戏的教育资源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第二篇: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综述

摘要:自闭症名词的提出到现在已有60多年了,自闭症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对自闭症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出、早期教育的概念、早期教育的主要方法及内容、早期个别化教育、家庭早期教育等问题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自闭症

早期教育 ABA 结构化教学

一、自闭症及自闭症早期教育的概念

美国学者堪那在1943年发表了《情感接触中的自闭症障碍》一文,引发了世人对自闭症这一特殊人群的关注。[1]自闭症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60多年来自闭症的研究工作波折前进。国外对自闭症的研究相对我国早而且研究更深入。我国是从1982南京脑科医院陶国泰首次确诊四例自闭症儿童后才开始对自闭症儿童进行研究。对自闭症研究的起步晚于国外,研究的进度相对国外也是比较落后。国内外对自闭症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943年,美国医生、心理学家堪那首先提出"婴幼儿孤独症"的概念 :它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的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征。[2] 台湾中华民国自闭症总会对自闭症定义,自闭症指因神经心理功能异常而引发沟通、行为及兴趣表现上有严重问题,造成在学习及生活上有显著困难者,自闭症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所引发得普遍性发展障碍,常伴有智障、癫痫、多滴、退缩以及情绪等障碍。[3] 我国普遍接受的自闭症定义是,自闭症是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二、自闭症儿童早期训练教育的益处。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自闭症的真正病因目前在医学界仍无定论,但是医学界一致认同,早期干预对于改善自闭症的症状极其重要。

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能够尽早弥补缺陷,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包括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早期教育三个部分。自闭症患者幼儿时期的诊疗和干预极为重要,干预矫治在2~5岁时最有效,治疗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4] 早期教育训练有助于自闭症儿童使用适当的社会性行为、掌握沟通技能、有效地减轻一些儿童的感官的挑战,促进核心技能训练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儿童模仿能力、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运动技。

不言而谕,早期的干预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行为能力的帮助是极大的。

三、自闭症儿童的早期教育训练内容和方法。

现在我国大部分自闭症机构采用的训练方法是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结构化教学(ST——TEACCH)、游戏与文化介入PCI。下面主要是对ABA教学方法的介绍与结构化教学的介绍。

(一)应用行为分析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即应用行为分析,又可以称为“行为矫正”或“行为治疗”, 是根据行为理论发展演变而来的完整的行为训练方法,认为行为是可以改变的,条件是控制刺激和结果(刺激——反应——行为结果)。[3]它是20世纪中期,心理卫生和临床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其目的是帮助人们克服在人类活动的某个特定领域中出现的心理障碍或行为障碍。运用到教育领域,它可以被用来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或增加适当的行为,比如减少学生离开座位的次数,增加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的时间;比如减少儿童哭闹的行为,增加其和老师的配合行为。应用行为分析法(ABA)的核心是回合式教学法(DTT)。[5]

ABA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1.学习情境

需要一个视觉和听觉刺激很少的、相对固定的环境。最好是一对一的个别训练室,只放一个小桌子和两个小椅子。房间布置要尽量简单,周围不要有可以吸引儿童注意力的物品。甚至连墙壁也只要白墙即可。

2、指导方式

应用行为分析ABA采用的指导方式有:一对一的个别训练、以活动为基础的教学、偶发事件中的教学等三种。其中以一对一的个别训练效果最好。而且家庭主要辅导者在生活中偶发事件的教学也很重要。可以说ABA训练的指导方式可以多样,最主要还是在生活中学习,帮助孩子适应生活,融入社会。

3、时间要求:

ABA的训练有时间要求,一般情况每星期6—7天的训练,每天5—6个小时;每次训练的时间要根据儿童的年龄、整体水平(注意力、身体状况、情绪、刻板行为等等)综合决定。

学龄前儿童,一般每次要35分钟,学龄期儿童每次要40分钟左右。总之,根据具体孩子的情况决定训练的时间长度及训练强度。在孩子的承受范围内增加孩子的训练强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训练效果。

4、教学内容:

ABA教学内容分为:初级课程内容、中极课程内、高级课程内容等三个层次。由低到高逐渐增加难度。ABA的训练内容根据孩子的程度而定,分级教学更容易适应孩子的实际情况。

5、ABA的优缺点

首先,ABA具有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从“一对一”开始,逐步到“小组”和“集体课”、干预的焦点从治疗改变为教学等方便教学的优点。其次,ABA虽然有广泛的应用性,但也有如何保证行为的普遍化和自然表现、如何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问题。

(二)结构化教学(ST——TEACCH)

结构化教学是根据儿童的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教学环境、材料及程序,让儿童从中学习。[6]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的结构、作息时间的结构、个别工作结构以及视觉结构四种。经过三十年的研究,TEACCH结构教学法已成为一项对孤独症儿童治疗和教育非常有效的综合性教育措施。据统计,经过TEACCH训练的孤独症儿童中有47%可回归社会。[7]

1、物质环境结构:指将教室空间分为四个区域(独自学习区、转换区、游戏区及团体学习区)各区域各司其功能,提供教学、工作、休息等教学活动用途。各区域布置清楚、划界分明易辨认,有利于学生确认不同的工作在不同的区域进行。

2、作息时间结构:标准的作息时间有多种的编排方式,作息内容的呈现方式以符合自闭症者的特征及需要为前提。作息时间依活动时间长短将一周内的活动以图表呈现并将各时间段之时间长短以图片或字卡的方式按时间顺序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排列,使学生极易明了其个人作息、活动地点及内容,卡片大小约六到八公分见方。当作息时间一到,自闭症患者即抽取该时间段的卡片,了解主要活动内容时间长短及地点,即可在教师的指导下独自学习。

3、个别工作结构:该结构依学生功能强弱将每一段的学习内容进行工作分析,制作卡片以传达该时间段的活动顺序与内容,卡片以文字为主,可以兼采用图片或数字。依序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放置在独立学习桌上。学生依据卡片独自学习或部分时间由教师引导学习。个别工作结构的目的在有效的独立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让自闭症儿童从个人结构中学到“完

成”的概念。

4、视觉结构:自闭症者缺乏传达刺激的能力,因此对外界的口语沟通讯息缺乏整体的思考,加上心智理论的缺陷,使其不易认知他人的意图、愿望、信念、更由于缺乏表征能力,使自闭症者无法立即反应他人的对话内容。鉴于此缺陷,结构性教学本身即充分应用自闭症者不自觉的凝视外界转动的食物或同时出现手足不断拍动的自我刺激行为的特征,重新加以结构化,通过视觉组织学习新的事物。

5、结构化教学的特点

结构化教学TEACCH的方法论主要有以下九个特点:要从经验观察而不是由既定理论出发来理解自闭症孩子的特点、专业人员必须与家长密切配合、既教授自闭症孩子技能,同时又对环境作必要调整、由评估出发来进行干预、充分运用结构式教育、强调行为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指导意义、以积极正面的技能训练为主并接受自闭症患者的某些缺陷、在评估和干预的过程中采用全面性和整体性取向、对自闭症患者进行持久不懈的社区性干预等。

六、家庭教育对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康复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通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结合的社会群体。家庭式社会的细胞,具有社会的共同属性,同时,家庭又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家庭又具有各自不同的个别属性。家庭是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和谐、温情的氛围,父母的舐犊之情,兄弟姐妹间的手足之情,成为了每个人成长的基石和“避风”的港湾,同时又是每个人扬帆起航的港口。

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家庭的概念,表面上看,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很陌生,也很遥远。甚至对于父母的亲情,他们也毫不理会,似乎生活在一个永远属于自己的天地里。这种状况常常使许多家长十分沮丧和焦虑。其实不然,孤独症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对家庭有着十分的依恋,他们深知在那里,他们可以得到更多的呵护和温情。[8]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点也决定了他们更需要个别教育,而充当这个个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应该是朝夕相处的父母。家庭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家庭对孩子的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影响着孩子一生的发展。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交流、教育对自闭症孩子适应社会生活来说就犹如一个港口,在这个小社会中学在大社会中生存。

另外,孩子出生成长早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呆在父母的身边,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孩子早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必然是家庭的主要抚养着。因此,可以说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萍。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萍,3-5岁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的个案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张文渊。自闭症的病因、诊断及心理干预[J].《“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4] 张福娟,贺莉。自闭症儿童的诊断与评估[J]《现代康复》2011,11 [5]昝飞, 马红英。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内容与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5, 04 [6]黄朔希。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的干预[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色,2011 [7] 刘建霞。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J]。《黄山学院学报》。2010, 04

[8]雏静。自闭症儿童情感决策特点的研究[M]。重庆:重庆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三篇:让自闭症儿童家长信赖的唐山自闭症治疗机构

当“自闭症”这个字眼无情的侵入了了你的生活,当孩子面临着被其他幼儿排斥,被普通幼儿园拒之门外,当你面对五花八门的自闭症治疗机构,彷徨无助的家长们真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唐山世纪星自闭症康复学校,自建校5年来一直以为心智障碍人员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打造学前融合教育平台,进行公益倡导活动,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为使命,打造成为自闭症儿童家长信赖的唐山自闭症治疗机构。

本机构目前拥有专业自闭症训练师20余名,其中三级副主任级别以上训练师9名,教育或特殊教育相关专业教师占半数以上。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人员稳定性高。教学科学严谨,针对每一个自闭症儿童自身特点,量身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孩子各方面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世纪星学校在2010年开办融合幼儿园,融合园分为小、中、大三个班级,有近百名普通幼儿。并且每班配有专业的融合教师随班指导,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闭症儿童的融合教育。

第四篇:自闭症

儿童孤独症

同义词 自闭症(发育障碍类疾病)一般指儿童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

英文名称:Autistic disorder 就诊科室:精神心理科,儿科 多发群体:婴幼儿

常见症状: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障碍 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

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生期因素

围生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

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

语言与交流障碍是孤独症的重要症状,是大多数儿童就诊的主要原因。语言与交流障碍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诊断

通过采集全面详细的生长发育史、病史和精神检查,若发现患者在3岁以前逐渐出现言语发育与社会交往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等典型临床表现,排除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和Rett综合征等其他广泛性发育障碍,可做出儿童孤独症的诊断。 少数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只能部分满足孤独症症状标准,或发病年龄不典型,例如在3岁后才出现症状。可将这些患者诊断为非典型孤独症。应当对这类患者继续观察随访,最终做出正确诊断。

治疗

1.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 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 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 包括地板时光疗法(floor time)、 人 际 关 系 发 展 干 预 疗 法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RDI)。 上述治疗方法在国内一些孤独症康复机构已开展,获取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 2.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但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一些情绪和行为症状,如情绪不稳、注意缺陷和多动、冲动行为、攻击行为、自伤和自杀行为、抽动和强迫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等,有利于维护患者自身或他人安全、顺利实施教育训练及心理治疗。常用药物如下: (1)中枢兴奋药物 适用于合并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者。常用药物是哌醋甲酯。 (2)抗精神病药物 应小剂量、短期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副作用,特别是锥体外系副作用

①利培酮 对孤独症伴发的冲动、攻击、激越、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②氟哌啶醇 对冲动、多动、刻板等行为症状和情绪不稳、易激惹等情感症状以及精神病性症状有效,据报道还可改善社会交往和语言发育障碍。③阿立哌唑、奎硫平、奥氮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在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和精神病性症状也有效。

(3)抗抑郁药物 能减轻重复刻板行为、强迫症状,改善情绪问题,提高社会交往技能,对于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后出现的运动障碍如退缩、迟发性运动障碍、抽动等也有一定效果。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对孤独症患者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有效。如舍曲林可试用于6岁以上患者。

第五篇:自闭症简介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简介: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儿童广泛性地发育障碍性疾病。他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孤独地闪着微弱的光芒,因此被称作星星的孩子!往往在3岁以前起病,主要表现为在语言、社会互动、沟通交流以及兴趣行为等多方面的缺陷。在4到5岁时症状最为明显,男女发病比例约为5:1。大约3/4的患儿合并有精神发育迟滞,半数左右的患儿在青春期可能合并癫痫发作。由于患儿在社会交往、沟通,尤其是行为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父母往往只能在手足无措之余,添加对孩子未来命运的担忧。

病因暂时不详,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遗传因素对孤独症的作用已趋于明确,但具体的遗传方式还不明了。 2.围产期因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如产伤、宫内窒息等较正常对照组多。 3.免疫系统异常,

发现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辅助T细胞和B细胞数量减少、抑制-诱导T细胞缺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减低等。

4.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与多种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功能失调有关。研究发现孤独症患者的单胺系统,如5-羟色胺(5-HT)和儿茶酚胺发育不成熟,松果体-丘脑下部-垂体-肾上腺轴异常,导致5-HT、内啡肽增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

1.语言障碍,多数孤独症儿童有语言发育延迟或障碍,通常在两岁和三岁时仍然不会说话,或者在正常语言发育后出现语言倒退,在2~3岁以前有表达性语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终身沉默不语或在极少数情况下使用有限的语言。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和表达运用能力均存在某种程度的障碍。 2.社会交往障碍

患者不能与他人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年幼时即表现出与别人无目光对视,表情贫乏,缺乏期待父母和他人拥抱、爱抚的表情或姿态,也无享受到爱抚时的愉快表情,甚至对父母和别人的拥抱、爱抚予以拒绝。分不清亲疏关系,对待亲人与对待其他人都是同样的态度。不能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患者与同龄儿童之间难以建立正常的伙伴关系,例如,在幼儿园多独处,不喜欢与同伴一起玩耍;看见一些儿童在一起兴致勃勃地做游戏时,没有去观看的兴趣或去参与的愿望。

3.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行为模式

患者对于正常儿童所热衷的游戏、玩具都不感兴趣,而喜欢玩一些非玩具性的物品,如一个瓶盖,或观察转动的电风扇等,并且可以持续数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而没有厌倦感。对玩具的主要特征不感兴趣,却十分关注非主要特征:患者固执地要求保持日常活动程序不变,如上床睡觉的时间、所盖的被子都要保持不变,外出时要走相同的路线等。若这些活动被制止或行为模式被改变,患者会表示出明显的不愉快和焦虑情绪,甚至出现反抗行为。患者可有重复刻板动作,如反复拍手、转圈、用舌舔墙壁、跺脚等。 4.智能障碍

在孤独症儿童中,智力水平表现很不一致,少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大多数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国内外研究表明,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智力测验,发现50%左右的孤独症儿童为中度以上的智力缺陷(智商小于50),25%为轻度智力缺陷(智商为50~69),25%智力在正常(智商大于70),智力正常的被称为高功能孤独症。

我国对自闭症儿童的关注现状:

2006年我国将自闭症列为精神残疾,自闭症者被纳入相关的保障体系。目前我国自闭症人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150万。

现状1:起步晚。我国对儿童孤独症的认识比先进国家晚了将近40年。1938年,Leo Kanner教授(美国)在国际上最早提出儿童孤独症概念并做出系统研究,我国直到1982年才由南京的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提出。国外早在60年代就已经对“行为与教育途径的干预(以下称‘干预’)”这一措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持科学研究的态度做出系统性报告;而我国仅仅在90年代中期以来才开始经验式地摸索与模仿。认识的落后,绝不仅仅限于对其医学知识方面的知之甚少,而是对整个体系性质的认识模糊,也就是说对孤独症的干预缺乏深度的理论理解与循证层面上的操作经验。

现状2:患病率上升,对干预需求的呼声越来越大。不管是相关的专业人员,还是普通老百姓,亦或是媒体,孤独症越来越成为一个公共的话题。其患病率由最初的极为罕见,到万分之几,到而今的千分之几,虽然从来没有一个比较稳定而公信的数据,但是患病率的一路走高确实是不争的事实。多数结论认为,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在新生儿中的比例达3/1000,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1000,以此推算,国内ASD(孤独症普系障碍)将不低于400万,典型孤独症不低于100万。虽然良莠不齐的训练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却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现状3:患儿回归主流社会困难大。治疗自闭症的黄金阶段是1-3岁,错过了这个阶段,恢复健康的困难就很大,病情还极有可能反弹,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康复训练,一旦他们失去父母的依靠,将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那些攻击意识强烈的患者,还可能造成社会危害。 自闭症被国内绝大多数医生定义为不治之症。自闭症儿童家长十分希望孩子实现生活自理,在家长去世后可有亲朋好友、托养机构接收他们。

此外,中国广袤的农村对自闭症了解甚少,难有家庭愿意向调查人员报告孩子患有自闭症。 他们情愿养自闭症孩子一辈子,并生一个健康孩子陪伴他终老。公众对自闭症缺乏认识将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现状4:干预体系不健全,干预水平整体低下。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在医疗系统中,开展ASD诊治工作的医院屈指可数,多数医生对ASD的认识欠缺,只有少数医院的少数医生能诊断ASD,就连卫生部规划的五年制与七

(八)年制儿科教材均未涉及ASD。医院也只是以诊断、评估及个别训练为主,多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训练,而且收费较贵,大部分家长望而却步。(2)、目前我国ASD干预是以民办机构为主,手段以全天训练及少数机构培训家长为主,由于资金不足、场地不够等限制,导致其规模小,管理不够规范。(3)、以残联系统为主的公立机构才刚刚启动,缺乏系统性和专业性,训练的针对性较差。(4)、我国大多数ASD儿童因其社交障碍及行为问题以及特殊教育资源缺乏而无法在主流学校随班就读,同时又基于其特殊的思维及学习方式以及某些超常的能力而不适合在智障学校就读。

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是目前国内对自闭症康复所主要采用的方法,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康复训练服务机构大概有400家,其中约90%是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自己筹办的。与此同时,从事这方面特殊教育的师资力量及经费也都严重匮乏,机构经营举步维艰。

比较系统规范且有一定规模的只有少数的几家,且方法各异,对于目前国内自闭症的现状只能是杯水车薪,大多数是小作坊式的,缺乏专业的指导和资金支持。对自闭症的整体治疗效果不甚人意。亟待政府相关机构能够加大资源投入和行业的规范以及优化

现状5:相关专业人员严重缺乏。能认识与诊断ASD的临床医生缺乏,社工(义工)也缺乏,特殊教育及康复人员更是缺乏。与美国相比,中国的特教专业人员总人数为3.1万,美国特教专业人员为38万人,而且34万已获得资格认证。同时供需也极不平衡,市场需求大,行业竞争少,致使许多短平快的短线训练机构产生,但从业人员普遍素质却不高。机构的负责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花钱为员工们做系统的素质培训,直接影响了执业操守与执业素质,使得孤独症康复训练行业极端不规范。

现状6:相关政策与法规才初步建立。随着人们对孤独症及其干预工作认识的逐渐深入,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高度重视。2007年1月1日,中残联已把孤独症的康复纳入到精神病康复,整合资源,建立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选择了31个试点城市,发挥现在妇幼保健、特殊教育网络和有关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孤独症儿童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康复训练的干预体系。与此同时,编写统一康复训练教材,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及筛查、诊断专业人员培训。

我们能为自闭症做些什么:

日本自闭症专家白崎研司曾总结:“治疗自闭症非常关键的一点是要将自闭症患者作为正常人来对待,换句话说,就是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在此前的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致辞中,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也多次呼吁人们采取行动,努力建设一个更包容的社会。

正确看待自闭症患者,尊重和理解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帮助他们参与社会活动、融入社会生活,这些是人人都可参与的行动,此外,我们还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向社会宣传自闭症,呼吁更多的社会认识来了解自闭症,来关心爱护帮助自闭症患者,进而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国梦散文范文下一篇:轴承钢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