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

2022-09-30

第一篇:留守儿童孤独感研究

浅谈家长如何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孤独自卑感

在长期的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孤僻、对人冷淡,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有的孩子调皮捣蛋,爱搞恶作剧;有的孩子沉溺于动画世界;有的孩子迷恋玩游戏机、上网„„这一切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切,不过是留守儿童内心深处那孤独自卑世界的一种外化而已。

过去,农村孩子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而当前的留守儿童大多生活在既没有兄弟姐妹,又缺乏父母关爱的生活环境中。虽然爷爷奶奶对他们关爱有加,可那更多的是一种溺爱,无法消除他们内心深处的孤独,长此以往,孩子的性格难免出现孤独和自卑。为了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学校也都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老师的关爱是替代不了家庭的教育。因为,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长才是孩子的首任老师。而现在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或者是妈妈,他们更多的是宠爱,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他们往往只是被动的随孩子的意愿而动,缺乏主动性,最终的结果也常常是不尽人意。因此,要引导家长在关心孩子日常生活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正确地认识外界事物;在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 还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对孩子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家长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那么,千万别忽视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不能让孩子活在孤独和自卑之中,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才有勇气去搏击人生的风浪。所以我们要引导家长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家长要把赞扬和鼓励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导方法

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人特别是家长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同时,儿童也正是在与家长的相处中,获得安全感和喜悦感。而孩子只有在与家长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才能逐步走向社会,形成开朗、活泼的性格及健康的心理。

当前,很多留守儿童的家长,他们观念陈旧,教育孩子,就是不断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提出批评。甚至,当着别人的面也大声地责备孩子。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上,这种做法是极端错误的。人是不会因为批评而变好。在每个人生命之初,孩子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能干什么,他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家长对他的肯定。就是他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感到自己是如此无能,他无法将事情做好,于是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因此,每个家长,应该改变过去的做法,立即从现在起,每天试着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欣赏的目光、高兴愉快的心情来表扬孩子的优点,当孩子有一点点进步时,应及时表扬与鼓励!

二、避免拿别人孩子跟自己孩子比较

在于家长的交谈中,我发现他们往往是羡慕班上成绩好的孩子,总是拿班上学习好的同学来和自己孩子比较,或拿自己同村及亲戚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试图让自己孩子能够学习别人孩子的优点或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

因为这种比较,对孩子来讲,首先,产生的他不如人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让他看不起自己,感到泄气。其次,产生的情感是嫉妒。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情感上本身就感到空虚,容易产生嫉妒。而嫉妒是可以扭曲一个人的性格的。再次,即使激发起孩子向别的孩子学习的欲望,那么盲目学习别的孩子,会使你的孩子失掉自己的特点与个性,成为别的孩子的复制品,那么他永远难以赶上或超过别的孩子,从而最终丧失自信心,产生自卑心。

每个家长应该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独特长处和与众不同的个性,每个孩子只有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才能成才。

家长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孩子找出他的长处,发展他的个性。

三、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他们最需要的绝对不是家长劈头盖脸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也不需要家长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他们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

很多家长,在遇到孩子考试失败或其他挫折时,首先,感到孩子给自己丢面子,因而非常生气。其次,由于望子成龙心切,这时会表现非常急躁。而留守儿童的家长,更是多了由于感到自己没有带好孩子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在这三重作用下,会非常情绪化地将孩子狠批一顿。而这恰恰极大地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失败打击的孩子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最终,他们脆弱的心灵之门就会关闭。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

1、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

2、理解孩子的心情与苦恼,让孩子知道,失败与挫折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是一个人成功之前必不可少的过程,并且作为家长,不会因为此事就减少对孩子的爱。

3、鼓励孩子继续努力。家长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孩子才能对自己产生信心。当家长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在家庭的温暖中恢复自信心。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感到,他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而是有一个群体在做他强大的支柱。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扬起奋斗的风帆。

四、充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在于留守儿童的家长交谈中,他们往往是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说起来没完。因此,应该让家长明白孩子做错事或搞坏东西在所难免的,不要老是数落孩子:“你怎么这样不听话!”“这个不能动,那个不能动”。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不要怕孩子淘气给你添麻烦,而要多考虑什么有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因为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和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和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家长也要克制自己简单和粗暴的教育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有安全感的家庭氛围。 此外,家长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心他们的行为。要多和孩子聊天,随时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鼓励孩子畅所欲言,切勿采取粗暴简单的教育方式,轻易剥夺孩子的“发言权”。

五、充分发挥伙伴作用

如果说,父母是孩子性格的第一位影响者,同龄小伙伴则是孩子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为人处事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在与自己的同龄人交往时,孩子会全身心放松、无拘无束,容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心境。而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是需要伙伴间的互相理解、支持。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但又不知道如何相处。所以,此时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当孩子在社交中表现得合群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强化,这样会对孩子形成开朗的性格有所帮助。

对于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家长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多到同龄小朋友的家里作客。也可以为孩子“请进来”,邀请孩子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孩子尝到当小主人的滋味,一般都会兴奋、喜悦,会主动带小伙伴参观家里,忙里忙外地招呼自己的小客人,这样不知不觉中他们就消除了孤独感和自卑心理,塑造了开朗的性格。

总之,每个家长都爱孩子,但爱是讲究方法和方式的。正如歌中唱到:“爱我,你就陪陪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夸夸我;爱我,你就抱抱我„„”

第二篇:孤独症儿童生存现状及康复对策研究

--星星的孩子不寂寞

摘要: 孤独症是一种复杂而严重的广泛性发育障碍,而目前对于孤独症,公众尚且缺乏清楚的认知和理解,有人未听说过此词汇或尚以为孤独症只是不愿与人交流的轻微心理疾病。本文着重探究孤独症儿童行为发展问题,提出预防和缓解孤独症儿童问题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从政府、个人尤其是大学生角度来提出对策措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公众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关注,提升社会认知和理解,还为孤独症儿童自身成长有重要的意义,以还孤独症儿童健康发展的明天。

关键词:孤独症 生存现状 康复对策 星星的孩子

Abstract:Autism is a complex and severe 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 Currently, however, the public lack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on towards it. Someone even have not heard about autism or simply consider it as psychologic ailment. This article focus on exploring the behavior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putting forward practical solutions to prevent and relieve aut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 individuals and especially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is way not only raise public awareness about this disease but also provide brighter futur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Key words:Autism Survival situation Practical solutions Children of the stars

一、引言

据欧美各国统计,约每1万名儿童中有2~13例 孤独症患儿。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50万名左右孤独症患儿。这是一支多么庞大的队伍!然而更可怕的是,孤独症的流行趋势在上升。儿童的研究治疗尚落后于国外,多表现类似于智力落后儿童或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所以有些很可能是孤独症儿童但却被误认为是痴呆儿童而忽视了对这类儿童的教育训练。

虽然我国尚未将孤独症列为一种单独的病症进行统计,因而没有准确的官方统计数字,但自1982年江苏南京出现了全国首例孤独症患者的报道以来,越来越多“星星的孩子”浮出水面。据中国孤独症网站保守估计,我国孤独症患者已达到180万人,其中孤独症儿童已超过40万,在每年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在千分之一左右。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测算,我省孤独症患者数量至少有3万人之多。

同时,由于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儿童精神关注度不够,孤独症儿童也是直线上升,但我国目前尚无公立的自闭症专业训练机构,仅有为数极少的几十所民办的训练机构,仅一成孩子获得治疗,这也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二、研究目的

通过实践研究,了解孤独症儿童目前生存现状,并依照其自身发展状况从政府、个人乃至大学生方面

提出切实可行的康复性对策。

三、研究内容

1. 通过对威海孤独症儿童中心走访和与孤独症儿童的亲身交流,了解孤独症儿童的行为心理现状,为研究的进行打好基础。

2.对孤独症儿童中心老师进行实地采访,了解他们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方法的有效程度。并对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教育环境,使课题可以得以顺利进行。

3.调查政府部门对孤独症儿童的相关政策和帮扶措施,了解其对于孤独症的关注程度。

4.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书面形式,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孤独症的了解程度、关心程度以及对孤独症儿童的态度。

5.通过与专业教师等有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了解孤独症的详细情况及症状。 6.与在其他地区的实施情况进行比较,找出相对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四、正文

自闭症儿童因眼神清澈却少与人对视交流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近年来,我国对自闭症的公众认知、干预训练、教育资源、指导机构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而让更多的“星星的孩子”离开孤独,道路还很漫长。

在走访孤独症儿童中心的过程中,与孤独症儿童有了近距离的接触,虽然目前大家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但是很明显,他们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1.孤独症的症候人群在不断扩大。

总的来说,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原因之一在于在以前对于孤独症的不了解,一开始家长并未将其定论为孤独症,而现在的宣传越来越多,他们也逐渐对其了解。原因之二这当然也与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家庭教育不当有一定的联系,很明显,目前许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注重物质而忽视精神教育也成为原因之一。当然,目前对于孤独症的原因众说纷纭,国内外也并未有唯一定论,遗传和生存环境影响两者都有支持者,因而我们并不对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进行进一步探究。

2. 孤独症儿童的自理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低,生存状况令人担忧。

孤独症儿童的行为模式异常,突出表现为语言和表达障碍等症状,造成绝大部分社交能力的缺失,几乎不能通过正常人群能够理解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感受和想法,造成无法与人交流沟通,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甚至终身需要正常人的监护和照顾。因此,除其身处的家庭和亲人外,大多数孤独症儿童几乎不被外部社会所了解和关切,其生存和教育全部依附单个家庭支撑。孤独症儿童就每个家庭来说是个案,对社会整体来说,孤独症人群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家庭,数十万的家长及亲人,他们承担的经济上特别是精神上的负担,导致生活遭受着巨大压力,毕竟有很多家长对于这个病症是很难接受的,他们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这

就导致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也同样间接涉及到他们所在的单位或组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孤独症儿童家长及亲人)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贡献。

3.目前孤独症诊断和康复研究滞后,孤独症儿童受教育状况欠佳。

首先,诊断康复研究滞后,尚未实现专业化。由于孤独症这一症候及其群体在我国的社会认知度和接纳力不够,尚未建立任何形式的专业诊断康复研究机构,其诊断标准和康复方法全部依赖引进国外。一些中心城市的儿童医院或综合性医院虽然可以做鉴定工作,福利院和培智机构也愿意接收孤独症儿童,但都不是专业的机构,诊断康复方法手段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亟待提高,无法给孤独症儿童适当的康复治疗,而且其数量严重不足。在威海孤独症中心调研之时,根据访谈所知,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补助,这使得中心依靠自身的力量步履维艰。

其次,专门教育机构尚未建立,私人机构难以支撑,不少儿童处于无学可上境地。目前我省尚无政府设立的专门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教育机构。同时,孤独症儿童家长希望他们的孩子症状好一些之后可以和正常的孩子,可以去正常的学校学习。但是大部分的学校拒不接纳,即使孩子已经得到有效治疗,因而整个教育的情况由于这种矛盾而使其陷入停滞状态。由少数孤独症儿童家长自发、自办的机构不因为缺乏投入和师资,其专业程度不高,可用的教育资源可以说是极度匮乏。即使现在所已经有的机构大部分都是属于私人所创办,这一方面就造成师资力量的欠缺,威海市一家孤独症儿童中心的老师并非经过专业的学习,只有少部分是有过经验的,而大部分是通过网上招聘,没有任何经验,在一边教学,一边进行学习,这就使得中心的教育资源很有限。

再次,孤独症家庭实际数量远远大于能联系上的家庭。一是一些家庭不能接受事实,无法走出心理阴影,不愿走出家庭,面对社会;二是在一些经济不够发达、偏远的资讯闭塞的地区,没有给存在孤独症异常行为的孩子进行诊断;三是一些困难家庭因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的康复教育费用,感到孩子康复无望只能放弃。据威海孤独症儿童中心校长所言,每年的学费如果降低,设备的费用,老师的培训费工资也会让中心本身负担不起,中心的前景也堪忧。的确如此,单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将培训中心的培训费用降低。这些家庭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或是在与正常孩子的游戏中就无法融入集体。到了入学年龄,因为在气质和行为上的特殊性,正常孩子的学校一般不接收他(她)们就读,而特殊教育学校也没有接纳孤独症儿童的班级,绝大多数孩子在上完幼儿园后,只能处于无学可上,辍学在家的境地,这便使得他们的未来处于一片昏暗状态。

4.法律保护没有涉及,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尚未建立,孤独症中心单靠个人力量难以支撑。 孤独症虽然是20世纪中叶才在科学上进行定义的新症候,但由于一些国家对孤独症的认识和科学界定较早,通过专门机构不断研究验证,目前已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孤独症人群诊断、康复、教育、培智、就业等保障制度、机构和运作机制。

孤独症人群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无法用常人的方式与外界进行沟通,不少国家已将其归入精神残疾,其身份等同于残疾人,其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在我国孤独症人群尚未被大多数人充分认识和熟悉的国情下,无论是在残疾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以及各地方法规方面,还是在医疗诊断方面,都没有将孤独症人群作为残疾人对待,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也没有将他们纳入到保障的范围之内。在访谈中了解到,威海政府没有对私人所办的补助措施,只有福利中心有着少量的补助,可是这对于整个中心的设备更新及师资配备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当然,无可辩驳的是,目前人们对于孤独症儿童的关注正在一步步提高,根据前期的问卷调查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只是欠缺对孤独症知识的理解,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他们还是愿意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些星星的孩子。

究竟如何治疗孤独症,这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所致力于研究的问题。为了理解自闭症患者的神秘的缺陷与功能,凡与儿童和成人健康问题有关的专业,如心理学,教育学,精神病学,康复学,运动治疗学,语言治疗学,护士学,儿科学,神经学,功能治疗学,遗传学,社会工作者,法律学,神经放射学,以及药物学---在几乎所有的健康性专业中,都有专业人员投身于自闭症领域,为自闭症患者服务。

根据在孤独症儿童中心的实地调研,可以清楚地得知,目前,最为广泛应用的便是行为疗法。所谓行为疗法是指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行为治疗控制环境以增加、减少或保持所研究的目的行为。这种方法被称为“ABC方案”。治疗中控制行为的条件或结果或者两者,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过量的行为或增加行为能力。

孤独症儿童中心主要是采取正强化的方法,校长否认其中心利用负强化,而是全部运用正强化,可是,据我们的实地调研,孤独症中心不仅使用负强化,甚至是采用惩罚的方法,例如是在孩子不能进行足够多的训练,不听话时,他们会有责骂,当然不会是严重的责骂,但也让旁观者有些于心不忍,本来都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为何要在这里受这种待遇,其实这也是难以避免的,教育资源有限,教育人员也缺乏必要的知识修养,这使得效果也平平。与此同时,中心也采用感统治疗法,其主要是采取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这样使得成果也得以更好地巩固。

显而易见,目前孤独症儿童中心的康复性训练还是较为单一,训练体系也并不丰富,这与其资金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够是分不开的。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训练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这简单的几种。

1.正性强化:这是强化某种行为时最常使用和最简单的方法。目标行为后伴随有一个愉快的事件,就可以提高这种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最关键的因素是发现哪些因素是孤独症患者真正感兴趣的。不能想当然的认为我们觉得有趣和奖励性的事情就是对孤独症患者多感兴趣的。这种强化方式理论上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

2.负性强化:指在一辨别性刺激或情境下,行为者发出一种行为,结果可引起厌恶刺激(或称负强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则以后在同样情境下,该行为的出现率会提高。这种训练方法很少单独使用,而是与正强化共同使用,使得效果更加明显。

3.促进:这是一种培养完全没有的新行为的方法。有一系列的途径促进儿童的行为。物理促进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传递”动作以指导儿童的新行为。这是促进孤独症儿童自身发展的重要方法,毕竟单靠自身原本行为的强化难以使其正常发展。

4.特殊教育

针对孤独症儿童的特殊教育计划是老师根据每个儿童的特点而制定不同的问题解决方法来达到特殊的需要。这些计划的目的是提供可以控制的、连续的、高度有组织的教育环境。孤独症儿童的认知情况需要事前进行评估,例如对一个有良好视觉-运动技能的孤独症儿童使用视觉仪器将比口语仪器效果更好。对教育的反应依赖于智力和语言的情况,但是大多数的儿童在进行一定的行为和特殊教育治疗后都有改善。

将孤独症儿童整合到一个正常教育的环境中是令人期待的。是在主流还是特殊教育学校主要依赖于儿童的智力水平。在正常的学校中一些孤独症儿童需要密切的监控和支持。如果没有合适的特殊教育和资源,孤独症儿童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孤立、分裂和扭曲。

治疗孤独症的方法并非单独便会起作用,而是依靠多种方法的结合才会使得效果更佳。目前,并没有完全根治孤独症的方法,每个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效果也与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关联。

专业的治疗方法并不是我们研究的主要目的,关于政府,个人,以至于大学生又应该做些什么呢? 1. 对于政府来说:首先政府尽快加大对孤独症干预工作的投入,制定相关目标,计划,政策,法规逐步完善孤独症的医疗,教育,康复体系,树立孤独症的干预的终生性的观念。在流行病普查时深入社区及农村,强化孤独症儿童登记工作,敦促家长进行早期干预训练;成立救助孤独症儿童专项基金等。

其次,加强对孤独症的科学研究,尽早解决孤独症儿童问题。同时增加政府专项拨款,建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同时维持专门机构正常运转,鼓励社会及民间组织参与筹集经费。

再次,对孤独症知识进行加强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孤独症,关注孤独症儿童。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支持体系,引导鼓励自闭症孩子家长提供研究标本。举办更多的免费公益讲座,宣传孤独症特点,并提供咨询服务,能唤起更广泛群体的重视,让更广泛的群体认识孤独症尤为重要。

2. 对于个人来说:这是一个需要被认识和关注的群体。因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边缘,或许有时就在你的身边,却很容易被忽略了,也其边缘,使这个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关注。

首先,每个生命都是值得尊敬的,哪怕他们是那么的沉默和弱小。有句话,“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

者前行”,作为每一个有爱心的人,更要做到这样。我们的关注和理解才会让他们有正常的生活。有爱,才能让这个世界不再孤独。

其次,对于孤独症儿童和他们身后艰难却不放弃的父母,我们要做的很多,最基本的是给他们更多的理解、宽容、保障和爱心。爱心,不是说说就可以做到的,孤独症儿童说起来特殊,特殊在他们的不足的交际能力和自立能力,但是他们也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他们也有正常生活的权利,不要用有色眼镜看待他们,让他们有自己生活的空间才是最重要的。

3.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们需要做的更多。接纳孤独症孩子,把他们当成普通一员理解、尊重和帮助,不能歧视和排斥他们,要主动去为他们做点什么,捐出一分钱,为他们献出一份爱。孤独症的康复不仅是患者一个家庭的任务,也是整个社会的任务,只有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孤独症孩子,他们才可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康复。

首先,平等地对待每个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家长对于外界本身的抗拒和不信任以及自身所带有的某种自卑感,使得我们与其交流的难度增大。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难以交流可能导致我们的交流过程难以继续,但是我们不能因这些而放弃。相反,我们需要帮助他们放下精神的包袱,以更好的精神状态克服家庭面临的困难,让他们相信他们并不是孤单在抗争,整个社会都在支持他们。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媒介。由于目前网络上的信息资料十分繁杂,我们更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利用交流平台将孤独症儿童家长,治疗医师,爱心人士连成一线,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共同克服困难的流程,以便于问题的解决。

再次,宣传工作必不可少,亲身去行动也是必然要做的。毕竟仍然有许多人并不了解孤独症,甚至认为孤独症儿童会伤人,其实事实相反,孤独症儿童患者成长过程中少言寡语,言语交往能力差,固执任性,墨守成规,反对做任何改变。对玩具等某些物体,过分依恋,不能分离。另外情绪不稳,对刺激反应过度或不足。但是,少数孤独症儿童在某些方面也有自己的天赋。因而,不能让片面的理论造成对孤独症儿童的伤害。

孤独症就在我们身边,或许只要你简简单单的一个举动,一份爱心就能使这个世界更加与众不同,让星星的孩子不再被阴霾笼罩,相反,等待他们的也是一个灿烂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安茂.孤独症儿童行为障碍与家庭教养环境的关系研究[R] 【2】张学成.家庭情感环境与儿童孤独症[J]健康天地

【3】王梅.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9.03 【4】刘美.一名无语言自闭症儿童干预个案研究报告[R] 【5】戴淑凤,贾美香,陶国泰.让孤独症儿童走出孤独 修订本[M].北京市: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8 【6】陆颖主编.中国特殊教育与孤残儿童发展 优秀论文集 上.北京市: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02

五、附录 <1>.调查问卷:

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做以下问卷,此问卷旨在宣传孤独症儿童知识,让大众了解孤独症儿童,关注孤独症儿童。希望您能重视这份问卷,认真回答,本问卷采取无记名方式,不会泄露您的个人信息,请放心填写,谢谢。 基本背景调查

1 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 您的年龄属于 A17岁以下 B18-23 C24-30 D30-40 E40-50 F50岁以上 3您的最高学历是 A初中B高中C大专D大学E硕士研究生F博士及以上 4 您的家庭状况是A已婚有子女B已婚无子女C未婚 问卷正式开始:

1.您是否听说过孤独症 A是B否 2.你认为孤独症患者会对人造成伤害么 A是B否 3.你有主动了解过孤独症的有关知识么 A是B否 4.您的周围还是否有孤独症患者 A有B没有 5.您了解以下哪项关于孤独症的信息 A世界孤独症日在4月2日

B我国的发病率保守估计为万分之四,已确诊患孤独症的孩子有约30万 C 9成孤独症儿童难获治疗 国内仅有500家康复机构

D孤独症是一种存在于儿童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功能障碍,使大部分还患儿不能融入社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6.您了解的孤独症状有(多选) A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 B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C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D大多智力发展落后及不均衡

7.您判断婴幼儿孤独症的标准是(多选)

A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 B 5个月左右的孩子,不发出交流的咿呀声。

C不能辨认出父母的声音,当爸爸妈妈叫他名字时没有反应。

D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

E说话前很少配合手势,如挥动小手。拿着某样东西,反复重复一个动作。 F 16个月大时还不能说出一个字。

G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 H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 8.您对孤独症治疗方法的了解有

A心理治疗,直接针对儿童或间接针对家长 B医药疗法

C教育疗法,从社会人际,语言能力,及认知功能方面发展的方法

D行为治疗法,经由行为治疗隔离、消弱、惩罚、差别增强等方法而改善不当的行为

E感觉综合训练,根据自闭症的儿童显现出许多感觉处理不良的现象进行感觉直觉上的综合训练 F高频音乐疗法等其他疗法

G医药疗法,包括中医治疗、西医治疗

9.如果您的子女患有孤独症,您偏向以下哪种教育方式

A 进行家庭教育,运用科学教育方法加之最细致的关爱逐渐治疗,

B依靠孤独症教育机构的帮助,让孩子接受上下学式特殊教育,即同时注重家庭和学校教育 C将孩子送入专业孤独症教育机构,进行封闭式教育训练 D顺其自然

10.您希望如何帮助孤独症患者

A通过志愿者、义工、社区服务帮助孤独症患者 B通过捐赠资金或其他设施帮助改善孤独症机构的现状

C生活中若碰到孤独症患者,能够理解其行为方式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增加对孤独症的了解

11.您对待孤独症患者的态度是 A远离旁观的态度 B主动对其关心留意 C从心理上理解其现状 D歧视他们

12.您认为建立孤独症康复机构的主要力量应来自 A社会爱心力量

B私营机构 C国家福利

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人了解孤独症儿童是通过网络报纸,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自己亲自接触到孤独症儿童。同时一半以上的人在心理上的理解他们,在行动上却有所欠缺。这就充分说明目前大家还是碎玉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比较关心,但是了解度不够。这就为我们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和很好的基础。

<2>.孤独症宣传稿----爱心抚慰孤独

你们知道吗?有一群特殊的孩子迫切需要你们的了解和关注,他们是孤独症儿童,人们又叫他们“星星的孩子” 。他们个个长的漂亮可爱,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可是他们却大部分没有语言,不知道与他人交流沟通,生活几乎不能自理。如果能早期接受专业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的可塑性很强,能非常接近正常人的水平;可是如果不能接受教育训练,他们连弱智的儿童都不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给本人和家人带来终其一生的痛苦,给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孤独症,根据前段时间的问卷调查发现,公众尚且缺乏清楚的认知和理解,有人未听说过此词汇或尚以为孤独症只是不愿与人交流的轻微心理疾病。孤独症是一个医学名词,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的精神疾病。

孤独症的症状主要是包括:

1、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即是缺乏与人交往、交流的倾向。

2、言语障碍十分突出 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并且即使有的患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有的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不肯改变其原来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同时还表现无目的活动,活动过度,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4、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少数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其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有的又出奇地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

孤独症的治疗上最重要的是教育和行为治疗,目的是促进对孤独症儿童正常行为的教育,特别是社会性行为的矫正,纠正异常行为,如刻板支作等,消除睡眠障碍,发脾气,多动等继发性症状等。孤独症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五左右,全国的孤独症儿童有五十多万人。而目前,国内的孤独症的研究重视不足,专家称我国至少落后国外15年。我国目前尚无公立的自闭症专业训练机构,仅有为数极少的几十所民办的训练机构,仅一成孩子获得治疗,这也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

或许,孤独症这个词语离大家都有些遥远,可是当你真正走进孤独症中心,去接近这些孩子们,你们就会发现他们也渴望做一个正常人,有的孩子也会胆怯的叫你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不论多坚硬的心也会在那一刻柔软下来。他们渴望关怀,渴望健康成长,可是有多少的人选择了忽视和旁观,他们呢,有的连正规的教育都接受不了。

星星的孩子,多么美好的词语,却只能在黑暗中生活吗?不,我们不能如此残忍,关注这个群体,以正常的眼光对待他们,让他们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你的小小的一个关注举动或许带来的是一个孩子灿烂的明天。

PS: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 推荐电影:《雨人》 Rain Man (1988)、《玛丽与马克思》Mary and Max (2009)、《自闭之旅》 Temple Grandin (2010)、《海洋天堂》Ocean Heaven(2010)

全世爱科研实践团队

<3>.与孤独症儿童中心校长交流

问题:

1. Q:首先我们想要问一下,中心的历史有几年呢?

A:我们中心建立是有四年了,我们2008年3月份建立。从刚开始自己在做这份工作,现在生源不断增加,场地也不断在扩大。

2. Q:目前,我们中心的聘任原则是什么?师资力量如何?

A:我们目前有十多个老师,是通过网上招聘。有少部分老师是有相关的经验,有从事过这个事业。但

是大部分都是没有相关经验,是招来之后一边培养,一边工作。 3. Q:目前学校的资金来源怎样呢?

A:是自筹资金的,明年高区残联有补助,但是也不过是每人每月200元,实际上起的作用很小。 4. Q:目前我们中心对于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有什么呢?

A: 主要是ABA行为矫正,游戏介入,感统治疗,我们主要是正强化,不采用负强化。同时进行家长陪练,家校互动以使得训练效果不断强化。

5. Q:儿童的每天训练时间有多长呢?若是不听话的孩子主要采取什么措施?

A: 从上午8点到下午4点半。对于不听话的孩子,我们要分情况对待的。 6. Q:您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关于孤独症的其他问题么?例如您遇到有您难忘的孩子么?

A:其实每个孩子都是个例,都有不同的特征,他们都很可爱。如果说有难忘的话,我认为是每一个。 当然,校长的访谈记录我们没有完全引入,我们足以看出目前政府的支持力度不足,中心师资设施欠佳。校长最后倡导教育公平,教育成本也是他们面临的很大问题。希望社会的广泛关注。

【感想与体会】

通过这次科研活动,我真的收获很多,并不仅是说说而已。

记得最初参加这次科研立项的原因,是因为在大一的时候随着社团去孤独症儿童中心。那次的感触真的很深,那次的经历即使到了大三我也未曾忘记。孤独症儿童中心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偏僻,我们甚至是认为那个门是后门,进入里面便是很多小孩子,老师让我们帮小孩子训练。刚开始,我觉得害怕,我怕他们会打我,后来,我觉得根本不会,他们甚至不大会说话。注意力不集中,乱动,我甚至不敢想象他们是如何度过每天。只有整天的训练。有很多的小孩子长得很可爱,并不像有病,但是他们确实行为有点异常。他们会寻找自己认识的人,或是躲在角落里自己玩。一个小孩子便让我满头大汗,真的很累,但是也让我觉得这个下午很充实。回来的路上学姐告诉我他们的家长其实很富有,我便充满疑问,为什么不赞助他们去好点的学校呢?事后经同学提醒我想明白,他们并不想让他人知道。在现在,太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忙着赚钱,孩子快乐的童年没了,多了的是心理疾病。这社会是不是该反思了呢? 当时写了一篇感想挂到了网上,浏览的人不少。我突然发现,大家还是乐于了解这个群体的。于是,我便想做一个这样的实践活动,我想要探究一下他们真正的生存现状,我想要我想要改变些什么,当然我也明白自己的能力,不可能说我帮助他们脱离了困境。但是我想只要我去做,便始终能够改变一点,哪怕只是让人们更了解一下。

当时联系董老师的时候,董老师很支持我们的项目,并且对这个项目很感兴趣,让我们很受鼓舞。 做的时候才真正发觉有多难,不仅是坚持到底这件事情。由于这个项目整个要持续一年,很明显,我们要把整个课余时间的一半拿来做这个项目,于是也便产生了与学业的冲突。就像是那次与孤独症儿童中心校长交流,成员中有上课的,有考试的,所以没有都去,可是,有很多团队之外的同学自愿加入我们,主动去了解孤独症儿童这个群体,真的觉得很感动。

在孤独症儿童中心探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孤独症儿童家长对于外界本身的抗拒和不信任以及自身所带有的某种自卑感,使得我们与其交流的难度增大。孤独症儿童自身的难以交流以导致我们的工作进程有些缓慢。孤独症儿童中心害怕影响孩子的教育,对去孤独症儿童中心期间的工作要求限制多,因而使得工作遇到一些阻碍。但是我们没有放弃,这让我们学到了坚持,与别人交流的艺术,并且提升了我们

的社会责任感,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中。

本来整个进程忽然变得茫然起来,原先的信心满满的我们突然变的不知所措,好像整个课题都变得没有目标,我们不明白到底我们的研究方向是着重于实践方面的去关注和帮助孤独症儿童,还是从理论上去研究孤独症儿儿童,因而整个项目有些停滞不前。

在这过程不是没有想过要放弃的,我觉得我真的是有些坚持不下去了,因为觉得自己的努力并不一定会得到肯定。可是,老师为我们点开迷雾,我们觉得一切变得明朗起来。老师给我们了几点建议,并纠正了我们的错误。因而很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帮助。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名为《爸爸爱喜禾》,感触很深。 作者叫蔡春猪,北京一个编剧。儿子两岁时被诊断出自闭症,他开了个微博叫“爸爸爱喜禾”。他成天在微博上调侃儿子、嘲弄自己,实心实意讲自闭症,也没心没肺开玩笑。这是他文章中的句子,为自己儿子写的信”专家说,你是高功能低智能自闭症——吾儿,你终于得到了一把叉了,还是一把大叉,叉在你名字上——你的人生被否决了;你父母的人生也被否决了。吾儿,你知道绝望有几种写法吗?你知道绝望有多少笔画吗?吾儿,你还不识字,将来你识字了,我希望你不需要知道这两个字几种写法多少笔画,你的人生里永远不需要用这两个字来表述。吾儿,你收到这封信后,我知道你会把他吃掉。你爱吃饼干,但我找遍了全世界,也没找到饼干做的纸。SORRY。所以你就别在意口感了,至少比烟头泥土好吃吧,你又不是没吃过。那些都是你的过去,不是你的现在,更不是你的将来。现在你一天比一天进步,我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你势头很猛啊,小朋友,不得了啊,照此发展,你八十岁的时候就可以说:其实我也是个普通人嘛。有的人八十岁未还必能达到,一个曾经的高官现在的阶下囚说:我就想做一个普通人。呸!不经过努力没有奋斗能成为普通人吗?“ 吾儿,你知道绝望有几种写法吗?你知道绝望有多少笔画吗?吾儿,你还不识字,将来你识字了,我希望你不需要知道这两个字几种写法多少笔画,你的人生里永远不需要用这两个字来表述。 吾儿,你知道绝望有几种写法吗?你知道绝望有多少笔画吗?吾儿,你还不识字,将来你识字了,我希望你不需要知道这两个字几种写法多少笔画,你的人生里永远不需要用这两个字来表述。

这便是孤独症儿童家长的心声,他们也曾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乐,但是一旦接触到孤独症这个字眼,他们却发现自己什么都给予不了孩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在生活中遭受白眼和蔑视,他们也感到无能为力,我们又能够做些什么,即便是同情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实际的行动,即便是这样,我想,我还能帮助到他们什么呢?是不是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努力?但是,我还是想坚持下来了,你不去试过,怎么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作用呢?或许你自己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可能是难以想象的帮助。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多种方式宣传孤独症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关于孤独症的症状及病因,了解到孤独症儿童也需要我们的关注和关怀,也有很多的人试着去主动了解孤独症儿童,并且愿意自愿加入我们的项目。这让我们又感到欣慰和自豪,原来并不是我们孤孤单单的在奋斗,每一次的努力也终究会有回报。

坚持下来,得到的总是比想象的多,我学会了承担。因为要组织成员进行活动,例如去孤独症儿童中心,需要事先联系。与儿童交流还好,毕竟他们有跟社团有交流,但是要找到校长是一件挺麻烦的事情。需要安排时间,还需要让她能够接受我们的访谈。真的没有做过,不知道有多难。但是现在想想,也不是那么难,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可在当时却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情。你是负责人,就必须要担负这个责任。

科研立项马上就要结束了,后天是结题的日子。没有轻松的感觉,反而有一种失落,毕竟这个课题已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中间有难过也有快乐。有我们珍惜的回忆。今天我把我们实践的各种资料进行了汇总整理,论文,调查问卷,网站,宣传材料,访谈资料,实践感想。我没想到我也能够写那么多东西。当然,这次实践有很多遗憾,不会什么事情都会做得十全十美。最让我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孤独症儿童家长进行交流。

但毕竟我们不会因为这次科研立项的结束而结束。我们的爱心之旅永不止步。

【指导教师评语】

项目研究意义重大,但难度更大。项目组的五位成员,为了高质量的完成课题,先后多次去威海市孤独

症儿童中心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较全面的分析与总结了孤独症儿童的生存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康复对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予以结题。

董昭江

2012年4月8日

第三篇:留守儿童研究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的研究设计的分析评价

一,选题方面,本报告从一个社会现象(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出发,引起思考,然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将其从内容上定义为一份社会性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目的与对象方面,本研究意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研究对象是农村留守儿童。

三,研究方法和设计方面,该研究选取了访谈法,参与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收集数据法,专家论证法以及定量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于这种不同的数据收集法的综合运用,不仅使得收集的数据更加广泛,同时,不同的数据收集法能相互补充对方的不足之处,而使所得数据更加的可靠和真实。此外,将不同的数据收集法根据样本的(本研究中为不同的人群)不同灵活运用,有利于数据的收集。例如,用问卷法的对象是数目庞大的0—16岁留守儿童,监护人、教师、村干部,这样不仅可以得到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而对于政府,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以及留守儿童家庭成员,则选用了访谈法,这种方法的使用使研究者能够从这些一线的留守儿童关注者那里得到更加深入的信息,甚至意料之外的收获,因为他们的许多见解是不能够通过一份问卷就反应出来的。这种因人而异的方法运用在研究中应被广泛使用。

四,变量方面,本报告要研究留守儿童当前存在问题,并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决策依据,能够有效解决,所以将留守儿童的现状(0-6岁儿童数量,0-6岁留守儿童数量,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由父母一方照顾的比例,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的比例,教育教学情况,安全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变量。关于这些变量的数据收集方面,研究者使用了大量的问卷,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应实际情况,能最大限度的接近事实。

五,对研究问题的分析方面,报告从留守儿童现状、面临的问题以及收集到的留守儿童问题采取措施及要达到的效果方面体现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对决策部门已提出了相关建议。这些理论及建议都是在现实的数据和社会的事实上得到的,是科学的。

六,信度方面,本研究一直采用借助数据和事实说话,而在数据收集方面又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分析的时候紧扣所得的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客观清晰;整个的研究设计考虑周全,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进行研究(留守儿童,家长,政府决策部门,教育部门),不仅涉及到某个乡,同时涉及到成武团县其他地方。因此,该研究具有很高的信度。

七,本研究报告有待改进的地方。由于留守儿童是全国范围内的问题,我们不仅要看的本县的情况更要纵观全国,向在这方面取得优秀成果的地方学习。

阴琳(110998)

第四篇:留守儿童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农民利用自身的优势外出务工,这样在农村的生活结构中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这些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家庭教育不当,亲情严重缺失,使他们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问题,直接影响了健康成长。本课题主要分析和研究“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对策,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素材与案例。

一、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多数耕地已被征用为高速公路、铁路、苗木基地以及大棚种植园等,致使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据调查,农村近85%的男女壮年都出到外面打工营生,年初出门,年末回家,一年在家呆不了10天,有的甚至几年不回家,这种生活状况已经成为现在农民的生活趋势。他们在外面尝到了甜头,改变了家里的经济状况,看到了新的希望,便纷纷放下了手中的锄头、镰刀,也撇下了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一窝蜂地去实现自己的外出打工梦。留下的也都是些年老体衰、年幼在读的老人和小孩。留下这些在读的小孩,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所谓的“留守儿童”。

我校位于五里铺村中心,是一所农村完小。现有在校学生101名,其中留守儿童89人,占在校生总数的88%,孤儿2人,单亲家庭子女4人。据我们的调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抚养,还有些都是寄养在亲戚及朋友家中,而这些监护人大多数年老体衰又都类似文盲或半文盲,无法辅导孩子学习,重“养”不重“教”,还有一部分孩子中午经常不回家吃饭,一个馒头就可应付,至于思想文化教育更无暇顾及。所以“留守儿童”在家中不听话,经常有抵触情绪,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校对学习感到十分吃力,学习兴趣不高,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在人际交往方面,很难与周围同学和睦相处,且性格上出现两个极端,一部分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其他同学来往,另一部分则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喜欢惹事生非,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儿童的发展不良,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各种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和解决“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这些心理疾患已迫在眉睫,必须引起我们学校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研究意义与任务

(一)研究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在于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问题与社会转型期少年儿童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区别开来,通过对我校留守儿童的心理分析与研究,来真实、全面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状况和长远发展趋势,探索有效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以积累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为未成年人的研究提供一些素材和案例。

(二)研究任务

1、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分析和归因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上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思想情绪问题。(2)性格缺陷问题。(3)行为习惯问题。(4)人际交往问题。

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亲情严重缺失。(3)学校缺乏引导。(4)社会影响。

2、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正确认识留守儿童,忌标签化。(2)强化学校关爱,有针对性地实施爱的教育。(3)多渠道满足留守儿童的情感需要。(4)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教育。(5)重视和培训监护人的素质。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探索整理有关留守儿童的研究资料,为课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2、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案例进行跟踪研究,收集规律性的资料。

3、行动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及个案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心理状况分析研究,开设心理讲座 ,指导家庭教育。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完善措施,写出收获和体会。

5、检测比较法:将留守儿童现状与实施研究采取对策后的状况进行检测对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阶段评价、实验分析、总结归纳。

研究对象:此次调查研究,确定了我校89名留守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他们分布1—6年级。

(二)研究过程

研究周期两年,即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

1、组织阶段(2015年6月——8月)

主要任务:召开课题开题预备会;确定课题组成员;撰写实验研究方案、编制研究计划;培训课题组成员。

2、调查、实践研究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 主要任务:开展调查研究,建立资料、档案。

3、探索提高阶段(2016年2月—— 4月) 主要任务:对课题效果进行分析、阶段性检测。

4、总结阶段(2016年5月——6月)

主要任务:完成主要研究成果;申请评审,完成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从学校目前的现状和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出发,摸清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与需求,立足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问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化教育功能,不断积累研究经验,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供有益的帮助,本课题重点研究以下四个内容:

1.留守儿童心理上存在的障碍;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向上的策略与技巧;

3.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方法;

4.研究转变留守儿童的思想,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方式和渠道。

五、研究条件

(一)课题负责人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2003年6月,撰写的论文《如何克服差生的自卑心理》被国家级刊物《中华教育与实践》收录,并公开发表。2013年撰写的论文《关爱留守儿童,传递爱心教育》在省级刊物《未来导报》上公开发表。

(二)课题组成员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及组成结构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对课题研究有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同时培养了一支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课题组核心成员是由从事多年教育管理经验的学校领导和从事一线教学的骨干教师,并承担班主任,都具有大学专科和本科学历,教学经验丰富,教科研能力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该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加大领导力度;学校成立研究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围绕本课题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

2、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理念与技术培训并重,提高参与研究的教师的素质。

3、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时间、定地点、定研究内容,保证研究落到实处。

4、资金保障:学校将设立专项研究资金,竭尽全力保证研究工作的投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5、设备保障:我校已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效果。

六、研究成果分析

(一)深入地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和年迈的祖父母生活,甚至把孩子寄养在亲戚家,临时监护人管教不严,甚至无力管教。

2、父母离异或因意外让孩子成为单亲或孤儿,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

3、父母的教育意识、教育观念不强,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甚至产生“读书无用论”。

(二)探索出帮助农村留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2、成立关爱小组,以爱温暖心灵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教导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课题组成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能力。

3、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营造关爱留守学生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留守儿童的管理制度,对所有留守儿童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底数,给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和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开展关爱活动,让他们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A、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

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的乐园。

B、给父母写一封信

开展留守儿童与父母互通书信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儿童”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父母也真诚的把自己的想法反馈给孩子,在沟通中缓解不能见面的思念,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弱化教育矛盾的效果,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C、亲情诵读活动 精心挑选以亲情为主题而又适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好文章,组织指导留守孩子阅读,并写好读后感。让这些文章中汹涌如海的母爱,沉默如山的父爱,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情等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共鸣。达到品读——感悟——共鸣——践行的效果。

D、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学校专门设立心理咨询室,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把心理健康课作为校本课程,大力挖掘。每次的课程都关注到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经常性地利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留守儿童专门辅导,达到理想的效果。 E、个人展示活动

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活动,举办文艺表演、演讲比赛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F、社会实践活动

多次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提高他们的实践活动能力,让他们体会到帮助别人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预期成效

1、增强留守儿童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勇气,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他们也更加理解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对自己的付出,并且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与人和睦相处,从而增强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学习的自觉性也提高了。

2、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清醒的认识,能够自我约束,合理安排时间,以达到较高的学习效果。

3、思想认识不断提高,能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与人友善,乐于助人。

4、性格开朗了,能主动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谈心,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理想。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要彻底解决,仅凭学校是不行的,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我们将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五篇:留守儿童国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Yeoh认为,“留守儿童”是指那些在移民过程中错过了迁徙机会、未能被一起带走甚至被遗弃在家乡并由亲戚或熟人照顾的儿童; 世界范围内受父母移民影响的留守儿童数量巨大。国外留守儿童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者不仅描述了留守儿童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对移民影响留守儿童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也比较感兴趣,提出了一系列中介和调节因素。

从研究地域上看,国外留守儿童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东欧地区。研究主要涉及这些国家或地区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等方面。Bryant 认为菲律宾有 300 - 600万儿童因为父母在海外工作而留守; 印尼约 100万,泰国约 50 万。Nobles 利用多状态生命表分析“墨西哥家庭生活调查”数据,结果发现超过 1/3 的墨西哥孩子在儿童期经历了不同类型的家庭分离,其中父亲移民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和父母离婚导致的儿童与单身母亲生活的时间一样长;根据 2005 年的摩尔多瓦人口健康调查表明: 1/5 的留守儿童在 5 岁以下。另摩尔多瓦教育部报告指出: 65%的相关机构收留着7-12 岁的孤儿或弃儿,其中大部分是留守儿童[27]

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外对留守儿童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留守儿童的规模以及移民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Booth 对非洲某贫困且父母外出打工率高的农村地区 123 名学前儿童的跟踪研究表明,父亲外出后,母亲承担了对儿童的养育责任,但由于受教育程度低且母亲权威性不及父亲等原因,这些儿童在认知技能的准备上明显差于父亲在家的儿童,尤其在画图和词汇能力上的差距更大。相反母亲外出后,由父亲养育的儿童在入学准备上则与相应的同伴无显著差异。Moctezuma通过定性方法研究发现墨西哥留守少年通常成长为第二代移民劳工;在蒙古,留守儿童的教育主要受社区人口流出的不利影响,一些农村学校入学率降低、校舍破旧、缺少教师和教学设施[55]。

一部分研究者受Bowlby影响,认为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分离会影响其后期发展。摩尔多瓦的儿童报告,在父母离开后,自己面临心理方面的问题,金钱和物质补偿不了远离父母的痛苦,这种痛苦甚至可长达 10 年之久。Gill,Birmaher认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取决于许多个体的、家庭的和环境的因素,包括过往精神疾病病史、暴露于创伤和早先已经存在的依恋障碍。

2003 年对菲律宾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一般能较好适应社会并得到有力的社会支持,也能与家庭成员融洽相处,父母外出没有对其社会化、行为、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而在斯里兰卡,母亲外出的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较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研究发现留守儿童在未成年怀孕、滥用药物、心理问题和暴力行为等问题上有更大的风险。在摩尔瓦多,1993 - 2000 年青少年犯罪比例升高与这一时期留守儿童的增加有很大关系,其中 60% 的犯罪者是留守儿童。在墨西哥,父亲的缺席使儿童出现了问题行为,61% 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有被遗弃的感觉。

综上所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研究的时间早,研究地域、研究方法趋向多元化。研究内容涉及到国外移民留守儿童的研究背景、规模以及因父母迁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教育、医疗和健康、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所受到的影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与国外移民留守儿童有许多相似之处,已有研究对认识和解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师别吝啬你的微笑下一篇:礼泉县黑社会商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