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天气范文

2024-05-08

降水天气范文(精选9篇)

降水天气 第1篇

关键词:伊犁降水概率,天气预报,系统

引言

在进行天气预报工作时, 应将单点降水预报置于首要地位, 我们知道, 所有的预报员都希望自己的天气预报工作非常准确, 因此对他们来说, 最想要的便是快捷而准确的天气预报工具。在工作当中, 他们也在时刻提醒自己, 不要去主观臆测天气, 以防止人为预报错误的发生。正是基于对这一情况的考虑, 现今常用的降水概率天气预报方式是通过计算机建立一套完备的天气预报系统。

1 预报因子对该系统的显著贡献

在使用这一套天气预报系统时, 根据长久以来的操作经验, 笔者对一些能够对天气预报系统起到重要作用的预报因子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1 在500h Pa

的高度场下, 影响本气象站降水预报的因子主要有峰区强度及其位置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4h内, 变高强度的位置以及它与锋区和高空槽二者之间的关系。

1.2 关于海平

面天气预报的预报因子有水平气压梯度、24h变压强度等, 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的是各因子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以及作用方式。我们关注预报因子是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天气预报工作, 简要介绍影响预报因子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 不能够深入地揭示预报因子对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影响。

在天气预报时, 应当对预报因子的天气学基础进行详细的介绍。我们在进行天气预报时, 在本区内高空大范围的环流背景表现为:本区的位置在槽前, 有时候也会转移到低涡处;在锋区比较强的高度, 也会在强锋区停留, 当这些因子相互作用时, 很多时候会产生降水天气。上升运动是这些主要区域的主要运动形式, 此时降水天气发生, 预报员们便可以进行准确的预报。我们还可以通过地面锋面这一预报因子判断降水天气, 主要是通过水平气压梯度、变压以及本气象站所处的位置这些判断指标去预测。不得不说, 我们若想准确快捷地做好天气预报工作, 就必须将地面和高空因子二者结合起来考虑, 因为二者都是影响天气状况的重要因素, 只有对二者进行全面考虑, 才能够最为真实的反应天气变化情况。

2 实现方法

我们在对天气预报系统进行实验研究时, 可以采取以下步骤。格点资料应当是当日的, 它的获得来源是MICAPS, 这能够保证数据的适时性以及可用性;一般情况下, MICAPS中的ECMWF数据是不能够直接运用于伊犁天气预报系统的, 我们一般是会将其转化为新疆地区预报站能够用上的数据资料, 当形成了有用的数据文件之后, 为了方便使用以及以后的查询, 我们通过计算机将其存入历史数据库目录中;我们对以上的这些文件进行处理之后, 需要依据海平面气压、500h Pa高度以及850h Pa温度3个标准将这些数据进行分类, 形成能够分别反应天气预报因子的三类数据形式;将上个步骤所产生的3个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再行生成多个文件。这一标准是按照不同的预报时次, 分为原始格点数据以及24小时变压等数据文件;我们经过以上步骤所形成的文件便是可以直接用于预报天气的文件, 这时便可以将这些文件送入预报平台。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 我们所搜集的资料都是当天的, 具有及时性、原始性, 是非常直观的, 没有运用任何的数学手段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够让我们的判断更为准确, 同时可以事先知道天气的情况, 这正是基于统计学的推理常识。因此, 为了能够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运用计算机, 将最后所形成的数据文件进行统计分析, 从而推断出降水预报的对错。当然我们在运用这一实验研究步骤时, 需要不停地对实验环节或者步骤进行调试, 这样得出的数据才能够更为客观真实合理。

3 伊犁天气预报系统运行效果

伊犁天气预报系统已经投入使用很多年了, 实践证明这套系统为天气预报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使用效果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仅仅能够准确地反应天气问题, 同时能够提醒预报员避免主观或者人为错误。这套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是将ECMWF格点资料运用起来, 结合以往的预报经验, 建立这样的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能够自动地反应天气中很多的关键情况, 比如地面与高空降水因子的强度及其变化等。

我们知道要形成降水天气, 不能够仅依靠高空天气系统, 地面系统的配合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对天气状况进行预报时, 高空条件和地面条件应分别达到高空前一天以及地面后一天。2012年, 我们对这套天气预报系统的预报次数进行分析。统计得出, 报对的次数是89次, 漏报的次数是9次, 空报次数是4次。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 总得来说这套预报系统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它空报的次数相对于小型的预报系统来说是比较多的, 这是因为这套系统网格比较大, 前后两次的预报时间相距过大, 因此这套系统对于小尺度天气系统来说是不大适用的。

4 结论

对于伊犁人来说, 人们最为在意的是天气预报是否能够准确地反应高空形势预报的实际情况。笔者在上文对伊犁降水概率天气预报系统进行系统分析, 可以发现这套系统有很多优点。它是预报员的预报工具, 并且在预报员的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该套系统能够对我们要预测的天气系统进行准确描述。预报时间相对于其他系统来说比较长, 能够提前很长一段时间预知降水的变化。总而言之, 伊犁降水概率天气预报系统是一个比较实用的预报系统。

参考文献

鄯善县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第2篇

鄯善县一次大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应用常规实况观测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分析了鄯善县8月19-20日的一次大降水天气的环流形势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物理量场演变特征,得出了低层中小尺度的.发生东移对降水的重要作用,结合上游台站的降水情况得出了一些大降水预报的经验,对今后的降水预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 者:葛燕 GE Yan  作者单位:鄯善县气象局,新疆鄯善,838200 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 年,卷(期): 19(13) 分类号:P458.1 关键词:大降水   天气特征   数值预报产品   鄯善县  

普格县强降水天气过程技术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强降水天气过程,数值预报,技术总结

引言

2013年9月11日, 由于受高层低槽、低层低涡和地面冷空气的共同影响, 普格县出现了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其中古家坪降水量最大, 为84.6mm, 最大小时降水量为12.0mm;本站降水量为80.7mm, 最大小时降水量为14.1mm。有14个站点降水量达暴雨, 其中3站点在80mm以上, 4站点在70mm以上, 6站点在60mm以上, 1站点在50mm以上, 4站点在40mm以上, 其余乡镇均在25mm以上。

1 环流形势演变分析

1.1 500百帕环流形势分析

10日08:00500h Pa图上 (图略) , 中高层低槽明显, 凉山州受低槽尾部影响, 云图上, 凉山州受中低云系东移影响。1日, 低槽、切变东南移影响凉山州天气, 云图上, 凉山州受低云控制。到12日08:00, 凉山州转为正变高控制, 低槽迅速减弱东移出川, 凉山州受西北气流影响。这次过程结束。

1.2 700h Pa环流形势分析

10日08:00 700h Pa图上 (图略) , 低层低涡, 高层低槽及地面冷空气配合良好, 凉山州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11日, 凉山州南部有一切变线, 未来凉山州将继续受其影响, 湿度较大, 地面冷空气已到达凉山州;到12日08:00, 攀西切变逐渐减弱东移, 凉山州转为偏北气流影响, 相对湿度减小, 天气开始转好。

1.3 数值预报产品分析

1.3.1 露点温度差、T—logp图分析

10日20:00 700h Pa温度露点差为4.0度, 11日08:00降至3.0℃, 20:00为1.8℃, 空气也完全饱和, 相对湿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从T—logp图可看出高层较湿且有风的辐合, SI从0.75到2.68, 水汽条件很有利降水的产生。

1.3.2 EC700h Pa湿度场分析

从EC700h Pa湿度场分析, 10日20:00凉山州的湿度条件为90%, 11日08:00增至90%~100%, 为降水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11日20:00降为90%, 12日20:00已降为70%~80%, 天气开始好转。

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 日本、德国2家模式的降水预报都在中—大雨。这给预报一个好的指导。

2 预报着眼点

高空有低槽、切变及地面冷空气配合, 10日20:00~11日20:00是一个降温增湿、增压的过程, 实际天气形势也同时具备该强降水天气类型的特点;数值预报产品中的各种物理量预报均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根据以上几点结合, 因此10日16:00发布了强降水天气消息:“我县24小时有中到大雨, 局部暴雨”。预报与实际天气过程十分符合。

3 不足点

EC数值预报对这次强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指导作用, 事实证明此次降水天气过程预报是准确的。但几家模式预报的降水量级均偏小, 普格县气象局在分析形势时对影响系统考虑不足, 造成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在降水量级上有一点偏差。

参考文献

降水天气 第4篇

气温持续偏高,降水阶段明显-春季(3-5月)浙江天气与气候

浙江省20春季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偏多.由于副高以偏东、偏弱为主,南海夏季风不稳定,不利于形成稳定降水.3月上旬连阴雨对农业影响最大.

作 者:吴尧祥 毛燕军 作者单位:浙江省气候中心,浙江,杭州,310017刊 名:浙江气象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METEOROLOGY年,卷(期):30(3)分类号:关键词:春季 连阴雨 强对流 暴雨 高温 夏季风

延边州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 第5篇

1 环流特征分析

降水发生的季节正是副热带高压北进, 东北地区多阵性降水的时间。频繁的冷涡活动尚未开始, 冷空气条件依然充分, 但水汽条件不足, 强降水范围一般不大。

(1) 在降水主体开始前的26日20:00, 黑龙江北部为高压脊控制, 吉林省上空等高线平直, 无明显槽脊活动。延边上空850 h Pa上有较强的暖平流, 辽宁、吉林西部存在明显切变线。26日8:00—20:00, 发生少量阵性降水。从高低空温压场配置看, 不利于大范围强对流天气产生, 降水性质主要为暖锋前稳定降水, 降水所需抬升幅度较大, 不易满足[1,2,3], 具体如图1所示。

(2) 到了27日8:00, 切变线已至吉林省中部, 暖锋前缘已过延边州, 降水趋于减弱。冷暖平流消失, 延边州处在高空槽内, 未来将受高压脊控制。从相隔12 h的2次观测对比中可以看出, 在暖锋稳定东移至中朝边界附近的延边州时强降水发生, 具体如图2所示。

2 物理量条件分析

(1) 降水主体开始前, 水汽条件并不理想, 没有发现明显的水汽辐合或者清晰的水汽供应通道。东部海陆交界处, 风向为由陆至海, 不存在海洋气团向陆地补充的情况[4]。

(2) 本次降水为暖锋降水, 暖湿空气沿锋面缓慢抬升。吉林省东高西低的地形和锋面坡度叠加, 对抬升有加强作用, 但仍不足以在山区与平原交界处产生强对流天气。从相应的T_log P数据看出, 当天不稳定能量较弱。这也是一直抬升到吉林省东部、中朝边界附近的延边州才开始强降水的原因。

(3) 层结曲线上呈现出上干下湿的结构, 但最大湿度出现在600~800 h Pa之间, 而近地面层相对较干。这就构成了假相当位温的逆温层, 阻止能量在前期的释放, 使强降水在抬升到足够高度以后集中降落[5,6,7]。

(4) 在计算不稳定能量时, 默认的抬升高度是地面, 但从相应数据可以看出, 最不稳定层出现在600~800 h Pa之间。当对此进行订正后, 显示出了比较强的不稳定能量, 这也是最终在延边州形成强降水的能量来源之一。

3 数值预报产品应用

(1) 从T639的25日20:00起报的26日20:00 500、850h Pa风场和高度场看, 已预报出北部高压脊, 吉林上空等高线平直。但西侧切变线比实际速度快, 不稳定能量低。

(2) 数值预报基本实现了整体趋势的正确预测, 各地预报员对于天气的判断即平均降水量应该是小雨量级, 也是正确的。同时对于不稳定能量的推断也符合事实, 但没有判断出最不稳定层的高度, 以至于无法依此推断强降水及其落区。可见, 我们习惯了大尺度预报的分析方式, 而在中尺度数值产品日新月异的情况下, 预报思路仍需及时调整。

4 结论

产生本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暖锋东移过程中, 相关条件的配合提供了降水生成的基本要素;在整体稳定降水的背景下, 近地面层在600~800 h Pa最不稳定层的抑制下产生能量的积累, 最终由于锋面抬升与地形抬升的双重作用, 释放出不稳定能量, 导致强降水在海拔较高的延边州发生。相应数值预报产品虽然对大尺度形势预测准确, 但无法详细估测出特定的不稳定层的不稳定能量值。结果对大范围的稳定降水做出了准确预测, 但无法预测出延边州的强降水。

摘要:对2015年5月26日8:00至27日8:00发生在延边州的一场强降水, 从环流特征、物理条件及预报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是暖锋东移过程中, 低层暖湿空气在假相当位温逆温层的控制下缓慢抬升, 直到吉林省东部延边州境内海拔较高地区才集中释放不稳定能量, 进而产生的强降水。

关键词:暴雨,不稳定能量,暖锋,吉林延边

参考文献

[1]小仓义光.大气动力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2:35-42.

[2]梁凤霞.数值预报集合动力因子对吉林省强降水的检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6) :249-252.

[3]胡长雷.2008年8月1日吉林省暴雨天气分析[J].吉林气象, 2009 (4) :39-42.

[4]胡长雷.2008年盛夏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对比分析[J].吉林气象, 2010 (1) :25-28.

[5]郭亚芹.松原市前春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分析[J].吉林气象, 2003 (4) :16-19.

[6]黄赛群.灾害天气气象信息员辅助观测工作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7) :256-257.

降水天气 第6篇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西北部为加依尔山区,东部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下降,中东部平坦开阔,地形呈斜条状。因克拉玛依处特殊的背风坡地形,造成干旱少雨、春秋多大风的气候特征。而强大风天气对社会经济、道路交通,特别是对准噶尔盆地的各油田作业区的工业生产有非常不利的影响。且大风伴有明显降水的天气过程在克拉玛依比较少见,故目前对此类天气过程研究较少,缺乏预报经验。本文通过分析2015年11月2日克拉玛依区域出现的一次强大风并伴有明显降水的天气过程,总结形成此类天气的天气形势,有助于加强对此类天气的认识,提高预报能力,对于做好灾害天气防御有重要意义。

1 天气特点

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各个气象站实况资料,11月2日06时至12时市区至独山子一线普遍有小~中雨,局地大雨。最大降水区域在五五新镇,累计降水量达13.7mm(大雨)。11时至19时,乌尔禾至红浅一线普遍有8级左右西北风,瞬间极大风速最大区域在白碱滩、百口泉区域站,达30.5m/s(9级)。其中百口泉区域6级及以上大风持续时间长达14小时。市区降水量为5.7mm(小雨),极大风速28.8m/s(9级);盆地中东部各油田作业区普遍达小到中雨,风力5级左右。受此次天气影响,克拉玛依站日最高气温下降了8℃左右。

此次天气过程主要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力大、破坏性强,对公共、个人经济财产损失都造成了极大影响。

2 环流形势演变特征

2.1 500hpa环流形势

此次天气过程在500hpa(图略)高空环流形势主要表现是乌拉尔低槽快速东移、北收。1日08时欧亚范围为一脊一槽经向环流型,东欧为高压脊,西西伯利亚至里咸海为低槽,北疆西北部为风速20m/s以上的西南急流,克拉玛依位于西南急流底部,风速为20m/s。1日20时欧洲脊东移南压,冷空气沿脊前南下,迫使低槽加深并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有所停滞,北支东移至咸海附近。2日08时,北支槽继续加深东移,到达巴湖附近,克拉玛依仍处急流带底部,风速为18m/s,有明显的风速辐合。随后低槽快速东移、北收,24小时移动20个纬距,2日20时,低槽压至克拉玛依。由此可见,此次冷空气移速快,强度较大。

2.2 水汽、动力条件

700hpa高空形势(图略)中,1日20时低槽移至咸海、巴湖附近,中亚至新疆西北部为西南急流带,有利于水汽输送,我区上游各站点相对露点差在1℃左右,均处于饱和区。同时在北疆西部有明显的气旋式切变及风速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2日08时低槽压至巴湖附近,气旋式切变仍维持。2日20时切变东移,盆地整体处于饱和区。

分析700hpa EC数值预报湿度场(图略)可知,1日20时中亚至西西伯利亚有大范围东北-西南向湿度大值区(大部湿度在80%以上,最大湿度达100%),且湿区边缘已进入我区,此时比湿达到4g/kg,相对露点差为5℃,水汽条件较好。西南水汽继续不断输送,2日08时700hpa湿区已完全进入我区,我区各地相对湿度均在90%以上。

综上可见,此次降水天气水汽来源主要是中亚地区,低空急流及气旋式切变的维持为降水提供了水汽、动力条件。

2.3 温度条件

分析850hpa温度场(图略),1日20时巴湖北部冷气团温度在-16~-12℃,新疆暖气团温度在0~4℃,冷暖气团温差达12℃左右。2日20点冷空气南下后,北疆温度普遍下降了11℃左右。所以冷平流强度较大,冷暖空气的强烈交汇对本次强天气过程非常有利。

2.4 海平面气压场分析

从海平面气压场(图略)分析,此次天气过程中,冷高压主要沿西方路径对我区产生影响。初期冷高压生成于波罗的海附近,经欧洲中部缓慢南下至地中海,随后快速东南下。1日20时高压中心位于里海附近,移速略有减弱。2日05时冷高压中心位于咸海附近,中心温度在-3~-1℃,盆地西北边缘气团温度在7~9℃,两者相差近10℃。此时地面锋面移至北疆西北部,高压前沿伴有不同程度的雨雪天气。

随后受高空槽快速东移影响,冷高压快速东北上造成我区强大风天气。2日20时高压中心位于巴湖附近,12小时移动近15个纬距,克拉玛依加压16.4hpa。3日08时,地面冷锋移出北疆,北疆气团温度较2日普遍下降8~10℃。故此次强天气过程从变温、变压上都有明显的表现。

2.5 雷达回波特征

通过分析多普勒强度场(图略),2日03:33在克拉玛依区域附近开始出现强度大于20dbz的回波,06:35已经发展为宽度50公里,长度在150公里左右东北-西南方向回波,中心强度达37dbz,回波顶高在9公里左右,冷锋位于我区以南,其边缘已进入我区部分地区。随后回波东移北伸,中心强度减小,范围不断扩大,克拉玛依有明显的辐合。

3 结论

3.1 本次天气过程主要由于乌拉尔低槽南下,并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气流快速东移、北收对我区造成影响。

24小时短波槽移动接近20个纬距,且我区处急流轴底部,有明显的风速辐合。

3.2 有较好的水汽以及有利的动力条件。

天气进入我区前,700hpa存在一条西南急流带,有利于水汽输送,且在北疆西部有明显的气旋式切变及风速辐合,同时我区上游有大范围东北-西南向湿度大值区。

3.3 冷平流强度较大,冷暖气团交汇强烈。

前期冷暖气团温差较大,天气过后,850hpa中北疆温度普遍下降11℃左右,地面温度普遍下降8~10℃。

3.4 存在明显的高低压配置,克拉玛依变压大。

天气进入前期高压有所停滞,后受高空槽影响快速东移北上,12小时高压移动近15个纬距,克拉玛依加压16.4hpa,同时配合特殊的背风坡地形,造成了大部地区强大风天气。

摘要:本文分析了2015年11月2日克拉玛依出现的一次大风、降水天气过程。结果显示:本次天气过程主要由于乌拉尔低槽南下,并分为南北两支,北支气流快速东移、北收对克拉玛依区域造成影响。中低层水汽充沛、较好的动力条件以及冷暖气团强烈交汇均有利于本次天气过程形成。

降水天气 第7篇

对全区降水量进行综述, 雨量做成标准表格, 用绘图软件把降水量分布做成图。

这次过程, 16日的东北冷涡移入我省上空, 和17日的极地冷涡的下沉东移并与东北冷涡合并。16日降水量不大, 碧洲林场3.1mm, 塔尔根林场1.2mm, 其他地区或是微量或是根本就没有降水, 而17日降水过程的降水中心主要集中在塔河附近。其他自动雨量站也都记录了小雨或中雨的量级的降水, 以下就五月份大兴安岭降水稀少和该次降水量的两个时段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

1 大尺度天气形势

1.1 中高层500h Pa形势

5月16日08时500h Pa高度场呈现为两脊两槽形势, 槽线分别压在了贝加尔湖以西和乌拉尔山的上空。脊线主要位于东西伯利亚上空, 咸海以东延伸到新疆西部地区。5月16日08时贝湖槽加深并东移, 同时在北欧的上空极涡南压东移加强, 东西伯利亚的高压脊加强, 并形成东阻形式, 极涡下沉, 东北冷涡加强, 鄂霍茨克阻塞高压初步形成。 (过程一结束) 极涡与东北冷涡合并加强, 脊线压在了黑龙江的西北部内蒙古东部延伸至辽沈地区的西部。5月17日20时, 槽线移至我省的中部地区, 18日08时在加区的东侧形成一闭合的低压系统, 其中心气压为520位势什米。18日20时系统入海 (过程二结束) 。

1.2 低层形势850h Pa形势

和500h Pa相似, 15日08时乌拉尔山的阻高已经移到贝加尔湖的西部, 而低值区主要在贝湖以东内蒙古以东的东西波利亚的上空, 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受槽前西南气流影响。且温度场落后于高度场, 系统自西向东推进。

1.3 地面形势分析

东亚区域与高空低涡对应的大尺度天气系统为蒙古气旋, 但分析本次过程的地面天气系统, 发现本次过程地面影响系统为蒙古气旋的冷锋, 受蒙古高压的南压东移的影响, 东移加强变密, 中心强度最强时达到了995位势什米, 其锋区压在了东西伯利亚到漠河和加区一线。

2 温度场分析

850hpa等温线图, 通过对该层温度场分析发现, 在15日08时, 大兴安岭上空受暖脊控制, 对应西南暖湿平流。说明低层有次天气尺度暖湿气团。这也可以从过程前后一天的变温图中看出来。随着系统的移近, 15日20时温度场变强, 变温区呈南北向, 这与低层风场是密切相关的。18日20时随着锋区东移南压, 系统变为冷平流控制, 整个气层变为稳定, 这次过程结束。

3 数值产品分析

3.1 风场比较

通过对这次过程较强时刻自高层200 hpa一直到边界层925hpa的风场分析可见, 高低空风场配置和急流耦合是比较好的。大兴安岭的过程降水产生在高空偏西急流下, 在急流轴的右中部。低空的情况西北区的急流较为明显, 但都在弱的西偏北气流控制下, 降水产生在风向辐合线的北侧;大兴安岭的低空则有明显的西南风急流输送, 降水产生在低空急流的左前侧。

3.2 垂直速度场

通过对降水最大时刻垂直速度场图的分析可以看出, 这次过程的最大上升速度高度在700hpa, 降水区与上升运动区对应都较好。但大兴安岭的最大上升运动区域较窄, 只有不到10个经距, 上升运动速度值较大, 是中尺度的上升运动。

3.3 水汽通量场

通过对降水最大时刻水汽通量场的分析可以看出, 15日-16日20时大兴安岭降水的水汽源地主要是来自南海, 而黄海, 渤海和日本海附近都有一定的水汽输送。而17日之后的水汽来源主要是日本海, 鄂霍茨克海及其以东的太平洋洋面上。

4 卫星云图的分析 (见图1)

从卫星云图上不难看出, 从16日10时起, 本次过程进入大兴安岭地区, 在我区上空有一个正在减弱的锋面云系, 而与此同时加区的相对湿度为41%, 位于在贝加尔湖以北地区上空的云系正在发展, 在17日14时, 贝湖云系移入本站, 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形成了气旋性切变, 17日21时为锋面云系控制, 高空急流区在加区上空和内蒙古的东部地区。且大兴安岭主要的降水时段集中在这一时刻。18日03时云系旋回加区上空, 并形成降水, 此时的相对湿度为75%。18日15时系统结束。

5 小结

通过对发生在大兴安岭的本次降水过程进行分析, 得知:

5.1 大尺度环流背景为两槽两脊下, 贝湖云系遇大兴安岭山脉阻挡, 形成气旋式切变, 且在其遇到山脉的阻挡下, 云系爬山时在背风坡很难形成降水。

5.2 本次降水发生在高空槽前地面低压里, 低层低空急流及风向辐合线是触发机制。

5.3 高低空风场和急流耦合形势较好。

5.4 16日的水汽主要来自的南海, 黄海, 渤海和日本海;17日水汽来源主要是日本海, 鄂霍茨克海及其以东的太平洋洋面上。

5.5 本次过程的垂直上升运动尺度为中尺度上升运动。

5.6 本次过程的辐合区和正涡度区均在850hpa。最大上升运动区也在850hpa。说明本次过程的不稳定主要产生在对流层中下层。

5.7 本次过程的降水中心在塔河附近, 而在日本的数值预报中其中心的降水量为28mm, 可见本次的人工影响天气是十分成功的。

摘要:利用欧亚大陆的2010年5月15日到2010年5月18日的micapse资料, 通过对高度场、风场、温度场的分析总结, 得出了这次过程降水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大尺度环流两槽两脊的作用下, 其两次过程的水汽来源不同;高低风场的耦合, 正涡度区和幅合区等诸多因素的产物, 从而对发生在5月大兴安岭地区的大范围的降水天气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大尺度环流背景,高低空风场耦合,气旋性切变

参考文献

降水天气 第8篇

关键词:环流特征,切变线,地面倒槽,强降水,辽宁抚顺,2014年8月

东北地区降水主要出现在6—9 月, 尤以7 月和8 月最为集中。目前, 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局地暴雨和区域性暴雨的分析[1,2,3]。而对于降水量级的确定, 降水落区、强度的预报仍然是目前业务中的研究难点, 该文针对此次过程的环流形势、卫星云图、物理量场等进行分析, 为日后本地区的降水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1 降水概况

2014 年8 月25 日8:00—24:00 抚顺全区出现中到大雨天气 (图1) , 平均降水量21 mm, 最大降水量78 mm, 出现在新宾县马架子, 东部山区降水量偏大, 降水量30~71 mm, 其他地区降水量2~25 mm。强降水时段集中在25 日18:00—24:00。 最大雨强可达31 mm/h ( 出现在8 月25 日21:00 马架子) , 本次过程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短、强度较强、分布范围广、局地雨量偏大等特点。

2 环流形势分析

2.1 500 h Pa高度场分析

8 月23 日20:00, 欧亚大陆为一槽一脊环流形势, 乌山高压脊发展东移, 极地冷空气沿着脊前偏北气流下滑, 使贝加尔湖地区形成低涡并南移加强, 24 日20:00 高空槽逐渐东移, 此时抚顺位于高空槽前 (图2a) , 25 日20:00 由于贝湖以东鄂海高压脊阻挡作用, 贝湖冷涡移动缓慢贝湖底部不断有冷空气南下, 在内蒙古地区形成572 h Pa的冷涡中心, 此时抚顺位于冷涡底部高空槽前, 出现明显降水 (图2b) 。26 日8:00, 影响抚顺的高空槽东移减弱, 抚顺受槽后西北气流控制, 降水过程基本结束[4]。

2.2 850 h Pa形势场分析

8 月24 日20:00, 850 h Pa切变线位于辽宁中部 (图3a) , 有明显的风向辐合。25 日8:00—20:00, 西北冷空气进一步南压, 切变线进一步东移并维持在辽宁东部, 且辽宁省东部受东南暖湿气流控制, 风速较大且与等温线几乎平行, 有利于低层增暖增湿, 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较好的水汽条件, 此时抚顺地区位于切变线右后方, 辐合上升运动较强 (图3b) 。与此同时, 200 h Pa河套东北部和渤海湾 — 辽东半岛维持了2 支带状风速大值区, 抚顺地区位于2 支气流的辐散区, 水平辐散明显, 为此次过程提供了较好的垂直运动条件。26 日8:00, 切变线减弱移出辽宁省, 强降水前期趋于结束。

2.3 海平面气压场

8 月24 日20:00, 黄海上形成了一个闭合的低值系统, 低压中心为1 017.5 h Pa, 辽宁省处于低压中心顶部, 受地面倒槽影响, 由于该系统移动缓慢, 稳定少动, 与高空形成了良好的配置, 有利于抬升作用, 26 日8:00, 该系统东移北收。

综上所述, 此次过程受高空槽南压影响, 配合地面倒槽稳定少动, 降水时段集中, 低空有利于水汽输送暖湿气流, 850 h Pa切变线提供了较强的辐合上升运动。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25 日8:00, 从Tlogp图可以看出A=3, K=30, SI=3.83, Cape=5.3, 低层925~850 h Pa和中高层700~500 h Pa存在了较为明显的“逆温”, 阻碍了对流天气的发展。25 日20:00, A=-14, K=31, SI=1.6, Cape=766.4, 850~300 h Pa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红色高能区, SI指数减小, 大大增加了雷暴天气的概率, cape值增加显著, 同时能力增强, K指数也从32 增加到36 上下, 大气不稳定度明显增强。

由假相当位温场可知, 24 日20:00, 在吉林形成了68 ℃高值中心, 随着西南暖湿气流的输送加强, 高能锋区由朝鲜半岛向辽宁东南部移动。25 日8:00 抚顺地区 θse指数为52 ℃左右。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光亮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结合, 导致低层的位势不稳定的建立, 从而为此次降水提供了热力条件。

4 卫星云图分析

由红外卫星云图可知, 25 日8:00, 沈阳地区对流云团开始生产, 随着高空槽南压和水汽不断向东北方向输送, 云带逐渐向东移动, 开始影响抚顺地区, 20:00 继续发展东扩, 导致抚顺地区强降水, 16 日5:00, 云图逐步东退北抬, 强降水趋于结束。

5 结论

(1) 本次降水过程具有降水时间集中、 分布范围广, 东部局地降水强度大等特点。

(2) 低层切变线是影响本次降水的主要因素, 并较好地配合了地面低压倒槽和高空槽南压系统, 同时, 抚顺地区处在2 条200 h Pa急流的辐散区, 提供了较好的垂直条件[5]。

(3) 本次降水过程存在一定的对流性天气, 较大的不稳定能力提供较好的动力条件;低层高温高湿的不稳定能量与中高层向下渗透的冷空气集合, 提供了较好的热力条件。

参考文献

[1]王东海, 钟水新, 刘英, 等.东北暴雨的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 2007, 22 (6) :549-560.

[2]卢娟, 孟莹, 潘静, 等.近4年辽宁极端降水事件分析[J].辽宁气象, 2004 (4) :8-9.

[3]吕志红, 张鸿, 全美兰.2010年7月31日抚顺特强暴雨成因及落区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 2014, 30 (5) :303-308.

[4]刘多文, 亢云龙, 田琳, 等.抚顺地区一次连续性降水过程的物理量诊断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4 (23) :286-287.

降水天气 第9篇

关键词:降水,天气过程,山东济宁,2011年6月22—24日

2011年6月22—24日, 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共同影响, 4月22日夜间至4月23日白天济宁市出现一次明显降水过程并伴有雷电, 降水分布不均, 南部降水较大。全市11个大监站平均降水量30.2 mm, 最大降水量109.0 mm出现在鱼台县, 此次降水过程标志着济宁市开始进入雨季。

1 天气过程概述

1.1 环流形势分析

高空形势:2011年6月22日20:00, 500 hPa高空槽位于河套地区, 冷空气和500 hPa高空槽比较吻合, 副高588线的位置在海上, 584线西伸, 西南急流沿584外围北上, 700 hPa切变线已在山东西部边缘, 850 hPa切变偏后, 西南暖湿气流深厚, 为此次降水带来了充沛的水汽 (图1) 。随着高空横槽不断甩下冷空气, 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形成, 济宁市6月22日22:00左右自西向东开始出现雷雨, 降水持续时间较长[1,2]。到6月23日8:00 500 hPa高空槽东移, 700hPa上山东风向已变成西到西北风, 切变线北伸到海上, 但850 hPa切变线仍偏后, 位于鲁中东部。济宁市降水逐渐减弱。

1.2 地面形势

地面形势:2011年6月22日20:00地面图显示, 地面气旋中心在蒙古国, 济宁市位于地面低压带中。随着气旋东移略南下, 6月22日夜间济宁市处在气旋控制之下, 有弱的风场辐合, 利于发生降水[3];6月23日5:00, 辐合区增强东移, 济宁市降水结束。

1.3 水汽条件

从2011年6月22日20:00 850 hPa流场上看, 山东省西部正处在2个环流的交汇处, 且鲁南和鲁东南地区都处在从东南海上吹来的连续气流内, 这种位置的气流内部输送了大量的水汽[4]。从比湿场上也可以看出, 鲁南地区的湿度更好一些, 均处在大比湿区中, 比湿都在14 g/kg, 水汽充足, 对强降水非常有利。

1.4 假相当位温

3层假相当位温图显示, 2011年6月22日20:00 850hPa南北向的θse高能舌的顶部位于鲁南, 中心值为76℃, 说明此时山东省高空对流层中低层为不稳定能量高值区, 同时700 hPaθse高值区的位置、强度与850 hPa一致, 在500 hPa东西向的高值区伸到鲁西南, 高层存在θse的低值区, 并不断向山东伸展, 说明有冷空气从高层移向山东省;6月23日8:00, 3层假相当位温高值区向北、向东略有发展。这种上干冷、下暖湿的高低空配置结构有利于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加剧。

2011年6月22日20:00, 整个山东省上空为高能高湿区所控制, 与低空西南急流向北输送的暖湿空气相配合。6月23日8:00之后, 高能区东移减弱, 鲁西北θse低值区东移, 冷空气下来, 降水趋于结束。

2 降水数值预报检验

2.1 日本传真图检验

日本对于这次过程的预报, 从2011年6月21日8:00起报场来看, 6月22日夜间到6月23日8:00降水落区为北部、东部较大, 南部较小, 说明日本的预报较准确, 只是落区有偏差。南部降水较级偏小。

2.2 欧洲形势预报检验

对比看出, 2011年6月22日20:00 EC 500 hPa形势场预报比较准确, 与实况吻合较好, 高空槽的预报位置较吻合, 中高纬环流形势误差也不大, 副高的位置也接近。只是预报图上在河套北部出现高空低涡, 而实况并没有出现。6月23日8:00 500 hPa形势预报和实况高空槽位置也基本一致, 但中高纬环流形势相差较大, 副高的位置预报的偏北。6月23日20:00高空槽预报比实况略偏后。

从以上可以看出, EC对此次过程形势场的预报比较准确, 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尤其降水集中时段的预报场极其吻合, 日本对这次过程的降水时段和降水强度把握较准, 对济宁市南部降水量级把握有所偏差。

3 结论

在济宁站前期具有高温高湿的条件下, 若中低层有深厚的水汽输入, 即使冷空气势力较弱, 也有出现大暴雨的可能。在2011年6月22—24日的济宁市强降水预报中, 日本传真图预报与实况基本吻合, T639预报比实况小, 584线的位置能比较好地反映强降水区位置。

参考文献

[1]刘春风, 徐欢, 柳宏英, 等.一次中天山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9, 3 (4) :17-21.

[2]魏凤英.现代气候统计诊断分析预测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1999.

[3]阿提坎木, 阿布力米提, 吐逊江.克州地区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5 (6) :11-12.

上一篇:策略性错误下一篇:风格化的《悲惨世界》

热门文章

降水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