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性错误范文

2024-05-08

策略性错误范文(精选12篇)

策略性错误 第1篇

关键词:错误分析,纠正策略,错误类型

错误分析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 于70年代被视为应用语言学所认可的研究内容。它把语言学习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和中心, 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思路, 并使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纠错的必要性

虽然错误被科德等众多语言学家视为是一种学习手段或策略, 是可以容忍的,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便可对其视而不见, 听之任之。相反, 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方式、策略来对待它。只有当错误得到相应的处理, 学习者在学习中才会逐渐减少类似错误的出现, 从而进一步接近目标语的规律, 最终达到真正掌握, 熟练运用目标语。

然而纠错不是简单易行之事, 纠错方法、内容得当, 会促进出错者改正错误, 提高学习效率。反之, 则会产生消极作用, 使学习者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从而阻碍学习的进程。

二、错误的纠正策略

对错误进行纠正之前, 纠错者必须考虑到二方面的因素:出错者、错误内容。对待不同性格的出错者, 出现相同的错误或相同性格的出错者出现的不同性质的错误, 纠错者都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正。

1.因人而宜, 灵活、适当纠错

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而言, 纠错者最好采取较为婉转的语言或间接的方式加以纠正, 让其自我考虑加以更正, 从而避免因直接纠错对学习者产生消极影响。

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习者通常易于接受不同意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言行, 同他们较为熟悉的纠错者可以对这类学习者直接提出其错误所在, 让其更正;对于陌生的学习者, 由于纠错者不了解其性格特点, 仍需采取谨慎婉转、引导建议型语气、方式帮其纠正, 以免学习者产生抵触情绪, 削弱甚至于放弃第二语言的学习;对初学者应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 要求过于严格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很可能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及自尊心, 从而导致他们对外语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2.区分错误类型, 确定处理方法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出现错误时, 纠错者首先要确定它的类型, 是mistake还是 error。Mistake是语言表达错误, 由于疏忽、疲惫、时间紧迫、准备不充分等原因而产生的错误。当学习者对其加以注意时, 他们能够自行纠正, 例如, 某学生说“I like shopping, climbing and skate.”可能是因疏忽而错用了skate, 这种错误是mistake, 显然他懂得宾语应该用动词+ing的形式, 当注意到这一点时, 他便能够将其纠正。因此, 对于这种类型的错误可以向学习者暗示某种错误的存在, 让其自行查找改正;Error是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反映了学习者不完善或错误的外语知识。这种错误是纠正的主要对象, 因为出错者对相关知识尚未形成规则体系, 很难自行意识到错误的存在并加以改正, 便有待于他人对其加以指导说明。

3.根据错误对交际的影响有选择性的纠错

学习语言的目的之一是能够运用它成功进行交流。通常, 人们在运用语言时比较注意意义信息表达的准确性, 语音、语法等方面的准确性往往居于次要地位。因此, 以传授知识信息提高阅读能力为目的的泛读课上, 对于学生出现的语音、语法错误则不必过多纠正, 以免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接收;而意义上的错误则必须加以纠正。

三、纠错的具体方法

对于学习者出现的错误, 纠错者应根据出错者的表现判断出错误类型, 确定如何处理。然后对有必要纠正的错误, 根据学习者的性格特征, 选用合理可靠的纠错方案进行纠正。

1.直接纠错法

教师直接指出错误所在并为其纠正。

“No, you should not say that, you should use the past forms of the verbs, went, bought and visited, say it again please”.

这种方法对于不善于思考、基础较差者较为适用, 且省时间, 但不易了解学习者是否真正掌握了动词过去式的用法。

2.启发式纠错法

(1) 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错误所在, 只提示句子中存在错误, 让学生自我改正。“You go to the town, buy a lot of books and visit a friend of yours?”重复学生所说的句子, 重音放在go, buy, visit上且用升调的疑问语气, 等待学生自我纠正。

(2) 教师给出正确时态的类似例句, 以启发学生意识到错误之处, 以便改正。“Yesterday, I washed clothes, watched TV and played ping pong, what about you?”

3.要求学生澄清法

“Sorry, I didn't catch what you said, what did you say?”教师表现出困惑的神色, 通过上述方式要求学生重新表述自己的言语, 学生往往能够意识到错误的存在, 并加以改正。

4.让学生集体纠正法

“If all of you did such a thing yesterday, what would you say?”

学生们齐声回答时, 有把握的同学势必声音较大;不清楚正确表达的同学声音则较小, 因此学生A能够听出自己错在哪里。

5.让学生分组讨论后, 从中选几组进行表达,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 往往能够了解到自己的错误, 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 A能够对错误加以改正。

6.相关知识讲解法

如果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类似错误, 教师可对该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操练, 使学生们真正掌握动词过去式的用法。

从上述内容可知, 纠错方法多种多样, 纠错者不能机械地照搬某种方法进行纠错, 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到出错者的学习状态、性格特点。准确判断出错误的类别, 确定好处理办法, 然后再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纠错。

Nobuyoshv and Ellis (1996) 研究发现在东京学习英语的一组学生中, 一些学生能够成功地自我纠错, 而其他学生则不能, 前者在后来的场合下保持住了相关知识运用的准确性, 而后者依然犯类似的错误。这表明纠错者的重要角色是鼓励出错者自我纠正, 减少对他人的依赖, 培养并提高学习者的自主性, 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较强的学习能力, 以便尽早地能够熟练掌握、运用目标语。

参考文献

[1]Norbert Schmitt and Michael McCarthy.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1997.

[2]Rod Ellis.1997.The Study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Trica Hedge.语言课堂中的教与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策略性错误 第2篇

成功的项目总是相同的,但失败的项目在失败的原因上却各不相同。成功的项目不能归功于在某件事上做的不错,更多的是,它们在很多事情上都执行和完成地非常出色。同样,在现实世界中,项目的失败也并不能归咎于文中提到的某一个错误,它们更多的是大量不同的错误综合的牺牲品,通常都是多个错误持续积累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企业在每个项目开始的时候都很乐观,但随着项目的进展,很多企业就会因为犯了大量的常见错误而最后导致了失败,而这些错误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本文正是对大量失败的项目实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

常见的战略性错误

缺少高层人员的倡导(Lack of Executive Sponsorship)CRM项目缺少高层人员的倡导是导致项目失败的主要错误之一。高层发起者需要向整个组织传递一个清楚的信息,用以强调CRM项目的重要性,以及CRM与组织上下一直沿用的战略远景、目标以及指导原则的匹配性。如果没有高层人员的倡导,组织很难获得项目成功所需的投入程度。高层的倡导需要体现在项目期间的每个阶段。与高层保持经常性的沟通,让他们参与组织项目的重大问题决策a,这有助于向组织上下显示,高层在长期参与这个项目。部门的支持对CRM项目的成功而言也非常的重要。没有部门管理人员的积极倡导,即使并非不可能,但也很难从员工那获得CRM项目所需的参与和投入程度。每一层次的管理人员必须确保下一层次的人员正在支持和参与这个项目。没有这种支持,要想实施CRM所需的变革非常困难。缺少所有层面长期一致的参与会给CRM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最后将导致它的失败。当某个关键成员离开项目时,团队的士气会迅速恶化,这样的情形并不少见。这将会导致其他团队的成员减少自己对项目的参与程度,而转向关心其它的工作职责,并最终彻底从项目中撤出。由于新成员代替离去的成员,以前达成一致的用以支持CRM项目的重要的业务流程变革方案将会被取消。这可能会导致整个CRM项目陷入混乱。不过,如果有一个高效的指导委员会的话,这一切的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小的多。

低效的指导委员会(Ineffective Steering Committee)

项目团队如果能够很好地应用能力卓越的指导委员会的话,对于CRM项目的成功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但相反,一个日程不断冲突的低效的委员会也会让项目走向灾难性的失败。一个典型的指导委员会由公司和项目的决策制定者组成,他们要能够制定项目的范围和方向,并确保实施

CRM项目所需的任何重要的变革得以顺利实施。他们要确保项目正向实现制定的方向发展。指导委员会还应该包括CRM项目所影响到的公司主要部门的管理代表。指导委员会还需要与CRM项目保持同步,并能够对制定实施日程的主要流程和运作问题作出决策,快速达成一致。

项目经理必须将问题准确地通报给指导委员会。委员会如果不能够及时对主要的决策问题进行指导的话,可能会导致项目向错误的方向发展。在大量的工作已经完成之后就很难再扭转格局了。指导委员会如果不定期碰面或不在很早之前就定下会议日程的话,也会增大项目失败的可能性。缺乏清晰的远景(Lack of Clear Vision)CRM项目应该同公司的使命和远景向一致。公司应该将它看作实现远景目标的主要催化剂。公司的远景目标以及CRM项目对它的支持应该清楚地传达给公司所有的领域。如果在CRM项目发起之前没有优先这样做的话,公司上下很可能会发生混乱,受到CRM项目影响的员工也很难给予合作。

实施CRM项目时,希望能一下子实现所有远景目标是不切实际的,不能忽视已经取得的重大成果。对CRM项目来说,应该制定定期的目标,当然,每个阶段的目标都应该有助于远景目标的实现。在制定远景目标时,应该尽量让大家都参与,否则就很难获得远景目标和CRM项目所需的支持。CRM项目影响到的所有领域都应该获得一定的参与空间,以使他们对整个远景目标的实现作出各自的贡献。这将使得各个层面都感觉到一种参与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实施CRM项目的过程中,有一个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认为一旦员工获得了某种技术工具,那么他就会接受这一工具,因此没有必要让每个人参与进来。

劣质的沟通(Poor Communication)

缺乏沟通被认为是CRM项目中的一个主要的战略性错误。沟通对一个项目的成败来说非常重要。在项目的起始阶段,公司需要就长期远景和短期目标与受到影响的所有员工进行沟通。在整个项目的过程中,定期沟通能够确保项目正常运行,而不用走任何不必要的弯道。

项目的实施状态没有更新也会产生问题。当没有就项目的状态进行沟通时,每个人都认为没什么特别的事件发生,所有的项目都在按计划进行。定期的更新可以确保项目没有偏离发展方向,也可以用来澄清项目团队遇到的一些问题。如果没有对状态进行定期更新,那么一旦项目的问题得以公开,很可能就会导致项目陷入混乱。

定期的沟通可以向整个公司传递这样的信息:“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并让员工知道已经获得了怎样的成绩,下一步会怎么样。为什么要进行流程变革,公司想向什么方向发展,为什么要这样发展,这些都应该与所有的员工进行沟通。公司如果没有就这些问题进行沟通的话,在CRM项目最初的实施时,获得的成功可能会很有限。

沟通如果没有提前准备好,并仔细地加以考量,通过适当的方式细心地传达,那么它对项目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不沟通还要大。由于大多数的CRM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参与的员工多,因此要理解他们不同的需要,以及传递的信息对他们的影响,这些都很重要。公司可以提供一个论坛,用

以让他们直接提出问题和反馈意见,这样可以将负面的影响最小化,此外还要保持必要的双向沟通。

业务流程定义不清(Poorly Defined Business Processes)业务流程没有进行很好的定义也是一项战略性错误,这最终会导致CRM项目的失败,或使CRM项目受到重大挫折。必须要清楚当前的业务流程状况,这样CRM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潜能。一旦当前的业务流程形成文件,那么组织内涉及到流程任一部分的所有部门都必须对此给予确认。大多组织都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在执行各自的一套子流程,但领导层很多时候对此并不通晓。实际上这些部门间的各个流程都应该熟悉,这样才能确保CRM项目的平稳实施。

在定义业务流程时要让终端用户参与,这对CRM项目的好处有很多。它可以确保项目包括了每个系列的流程,并能够激发终端用户参与项目的热情。在定义业务流程的这个阶段,不让终端用户参与是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其结果会导致对整个业务流程的误解。让终端用户参与也有助于确保CRM达到最优化所需的每个流程的变革都有人承担责任。

没有对当前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也是组织常犯的一个错误。犯这个错误的组织往往认为CRM自身能够自动弥补运营中的所有缺陷,但这种想法是一个严重的误判。在实施CRM时,不要试图通过设计CRM用以支持当前的业务流程,尽管在很多案例中这一点也可以实现,但一般来说,它无法让CRM实现最佳化。

糟糕的变革管理

经常有人误认为变革会随着CRM系统的应用而自动发生。任何系统的应用都会让员工改变他们的工作流程。企业要相信“系统将迫使员工按照新的方式工作”的情况很少发生。很多员工会发现自己很难改变一直熟悉并且已经习惯了的工作流程,从而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抵制变革的发生。让员工参与项目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

没有对CRM项目给企业带来的变革进行规划和管理是很大的战略性错误。很多组织认为当前的业务流程是企业运作的唯一方式,因此经常感觉不到变革管理的需要。这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抵制变革的员工数量要比支持变革所需的管理者的数量要大得多。没有这群员工的支持,CRM项目很可能会失败,或者只取得一点点的成功。

如果企业不愿意进行变革的话,很可能会毁掉整个CRM项目。很多企业都乐意赶CRM的时髦,却不愿接受重组当前业务流程的建议。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经常会受到误解。很多企业一直试图找出他们的客户是谁,却不愿强调他们的客户关系模型。尽管CRM系统通过设计能够适应大多数的业务流程,但这样做会事倍功半。

很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变革的必要性。他们当前的文化对客户关系管理并没有什么好处。当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时,企业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以确保它支持CRM方案。很多企业沿袭了几代的文化并不支持如今关于客户关系的理念,在这种形势下对企业进行变革确实非常困难,但企业应该在实施CRM方案之前就进行很好的规划。建立一种新的文化必须从管理高层开始,再慢慢向企业的各个层面推广。企业如果不能认识到文化变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就有可能导致战略上的失误,从而导致CRM项目的失败。

企业还要认识到专业的变革领导者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价值。对于那些经历了几代还在向员工传输陈旧文化的企业来说尤其能从变革领导者的运用中获益。要找那些与企业没有关系,但能对当前文化快速进行变革的变革领导者,这样可以在CRM项目中节省几个月的努力,对CRM的成败也会产生重要的作用。当然,实施有效变革所需的时间要看企业规模的大小、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员工的构成状况。

实施范围定义不清

对一个项目来说,实施的范围如果没有定义清楚的话,会对项目产生灾难性的后果。项目应该分阶段进行实施。所有的阶段都应该定义清楚,并在整个企业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项目最初实施的范围和功能不应该有任何的疑问。企业应该采用快速见效的策略,这样用户在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就能够看到它的价值。这也有助于企业在最初阶段赢得用户对新工具的认可。

企业应该阻止那种想一下子实施所有方案的念头。使用人员需要时间来接受新信息,如果项目在最初的设计阶段有所遗漏的话,使用人员还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改进建议。如果系统的设计可能有所改变的话,那么从长期而言,在项目最初阶段实施得过多会延长整个项目开发实施的时间。低劣的培训计划

缺少一个很好的培训计划将削弱CRM的应用效果。如果不能精确的评估培训需求,并根据项目状态对计划进行修改的话,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多的痛苦。

要确定谁需要参与最初的培训,培训的课程应该涵盖哪些知识,以及完成培训至少需要多长时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确定需要培训的所有员工看上去是件很容易的工作,但这是个基本的要求,也常常会搞乱。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认为在当前的系统中,哪位员工不需要输入或访问信息,他就也不需要进行新系统的培训。培训计划应该根据培训完成与系统应用之间间隔的时间差最小的要求进行调整。

运用回避策略,减少语言错误 第3篇

回避 错误 书面表达 词汇 语法

在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学生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某句话或某个词语不会表达。在面临这种尴尬和无助的时候,正是学生最易出错的时候。如果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能够教会学生一些回避策略,并进行经常性地训练,在很多时候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回避是学习者对某个音、某个词或某个句型不清楚或感到困难时所采取的一种迂回手段。回避策略实质是一种交际策略,其表现形式是用已知的知识去回避未知的知识。那么,在写作中如何进行回避策略的运用呢?

一、词汇回避策略

这种策略是为了回避某个词或词语不会而造成的写作障碍。

1.使用相近的表达方式

例如,在2008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中,汉语提示中有这样的字眼“他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很多学生不会使用回避策略,生硬地去翻“融入”这个词,有的用“fit”,有的用improve into,甚至还有的用melt into,等等。其实,只要表达出诸如He has no friends in the new class 或者He can’t get along well with his new classmates 就完全正确。再如,“洗刷以后请一定关上水龙头”,很多学生不会“tap”这个单词,其实这时候完全可以写上一句类似的话:Don’t leave the water running after washing .”这样不仅回避了tap这个词,而且还用上了leave sth doing 这个比较高级的结构。再如,在表达“他是今年的高考状元”,对于“状元”这个词完全可以用he won the first place 代替,而回避开“状元”这个词。

2.使用同义词

如果碰到自己想用某个词而对它的拼写和语法又没有把握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回避策略,找一个和它同义而自己对它的用法又很有把握的同义词就可以避免出错。例如,想表达“如果你能给我提些建议,我将非常感激”,如果对advice 和 appreciate 的某些方面没有把握,就可以考虑换用他们的同义词suggestion 和thank。再如,很多学生在表达“热情”一词时,要么是因为enthusiastic拼写出错,要么是因为介词搭配出错,其实学生完全可以用be friendly to 这个自己比较熟悉的词来代替。

3.使用反义词

在写作时,碰到有些词不会表达,可以考虑避开这个词,而用它的反义词来表达。例如,在表达“他的粗心导致了那场车祸”这个句子时,如果“粗心”这个词不会,就完全可以这样表达:“His not being careful caused the accident.”

4.使用同根词

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由于词性的混乱而导致的错误。其实,在这一点上,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回避策略。例如,学生一般都对brave比较熟悉,而对bravery没把握,为了避免错误,在表达时他就可以用brave来表达。如在表达“他的勇敢使我们很吃惊”时,完全可以用We are surprised at his being brave来表达。

5.使用解释或定义来回避生词

在表达时碰到不会表达的词,可以用解释或下定义的方法来解决。例如,要表达“政府应该多建敬老院”,为了避免“敬老院“翻译错误,可以这样表达“Our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more houses where the old can live and enjoy their rest life.”

二、语法回避策略

在写作中,有些学生单纯为了追求高级形式而去用自己没把握的高级词汇和句式,导致错误连连。实际上,准确才是最重要的。一篇错误百出的作文是不会得高分的。

1.用熟悉的句式替代不熟悉的独立主格、强调句、虚拟语气等结构

强调句是学生为了高级而常常去尝试使用的的句式,但是学生又常常因为把握不到位而出错。例如,在表达“正是由于我的老师的帮助,我才取得了这么大的进步”,这样表达“I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with my teacher’s help.”比较有把握。还有的学生尝试用虚拟语气去表达,却因为时态把握不准而出错,也有点得不偿失。同样道理,如果学生对独立主格没把握,也可以换用状语从句来表达。

2.运用简单句或并列句来回避复合句

很多学生的出错点集中在复合句的使用上,主要表现在主从句时态的一致性、标点符号、大小写,等等。如果学生能用自己有把握的简单句或者并列句来代替复合句的话,这种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例如,在2008山东卷的作文中,有的学生写了这样的句子:I will have a party tomorrow, at that I can introduce you to my friend.如果学生把at that 换成and,这个由于使用复合句出现的错误就可以避免。

3.运用主动语态回避被动语态

学生在使用被动语态时容易出错。例如,在2008年高考山东卷中有这样的句子:You can come to the party in order to introduce to my friend.其实,如果用主动语语态,出错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学生完全可以这样表达:You can come to the party and I will introduce you to my friend.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会学生写作时运用回避策略还是很必要的,学生应该学会避生就熟,在不改变意思的前提下,回避陌生的或没有把握的词句,改用自己熟悉的有把握的词句。在日常的训练中,要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回避策略的积极作用,因为这可以让学生避开自己的盲点,做到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当然一定不能生硬地编一些汉语式英语或自己造一些词来回避自己不会的表达点。

当然,讲回避策略的重要性并不是反对学生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式。在写作中还是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去使用高级词汇和句式,但前提必须是:准确是第一位的。

参考文献:

[1]冯克诚.课堂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全书.国际文化出版社.

[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周文兰.巧妙整合教材 有效训练写作——谈高中生写作能力训练的几个切入点.中小学外语教学,2010,(11).

策略性错误 第4篇

一、“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内涵

“揭示错误本质”即通过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错误相关因素, 接受错误的合理性, 恢复错误的本质, 剖析错误的原因.“提升资源价值”是指在纠正错误、弄清正确解答的基础上, 拓展错误资源在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联系, 优化错误资源在问题解决各环节上的程序, 整合错误资源在认知结构各领域的交融.

我们以一个错题的分析为例简要谈其基本“操作”程序.

如图1所示, 斜向上的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与竖直线成α=37°角, 大小变化规律为B= (0.5+t) T, 水平导轨不计电阻, 宽为d=0.5m.在离导轨左端L=1m处搁一导体棒, 导体棒电阻R0=0.1Ω, 导体棒用水平细线通过定滑轮吊着一质量为m=2kg的重物, 导轨左端连接电阻阻值R=0.4Ω.则从t=0时刻计算经过多长时间能吊起重物? (g=10m/s2, 不计所有阻力)

1. 揭示错误本质 (仅从教学环节出发)

错误分析———全班有45%的学生出现错误,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错误出现, 出错的同学普遍感到遗憾, 教师对如此大面积的错误感到惊讶.

错误概况———出现错误的学生中, 27%的同学感应电动势出错;10%的同学分解B, 出现两个方向安培力;5%的同学总电阻分析错;2%的同学d与L不分;1%的同学计算出错.

错点关注———磁通量Φ=BScosθ理解不清, 导致出错.

错因溯源———一方面, 题目超出学科指导意见要求 (BS有夹角) , 部分学生不了解;另一方面教学中求解过于简单化处理, 缺乏规范、变式训练.

2. 提升资源价值 (仅从三维目标角度看)

情感态度提升———投影学生的各种类型错误, 提醒后进生本题超要求的错点, 鼓励中等同学绝大多数错误可以避免, 激励较好的同学关注概念、规律的本源.

知识结构提升———引导学生温故安培力的分析方法、B与I垂直, 则能直接求安培力;重温感应电动势的求解步骤.

过程方法提升———以多种教学方式规范受力分析、电路分析、规律的应用程序.

综上所述, 对习题教学中的错误资源而言, “揭示错误本质”就是分解错误资源的过程, 是一个逐步剔除错误相关“因素”的过程;“提升资源价值”就是优化错题资源的过程, 是一个整合错误相关“因素”的过程.“揭示”是为了能更好的“提升”, 它们共同构成一个高效处理错误资源的过程.

二、“揭示错误本质”的策略

1. 批改时以人本视角理性认识错误

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育者对学生内在的心理世界的了解, 能顺应[1]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以及个别差异, 达到开发学生的潜能、激起其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面对习题教学中的错误, 始终要牢记是“人”在解决问题, 是具有独特品质的人在出错, 因“人无完人”, 所以首先要接受“错误总是难免”的事实, 而不是一看到学生的错误就“气不打一处来”.如培根所言“存在即是合理”, 接受学生的错误也就为与学生一起交流错误打开一扇门.

2. 备课时以专业视角科学分析错误

对于学生的错误, 不能简单归类必然错误与偶然错误, 也不能简单地辨析于学生解题结果与标准答案之间.物理教师应该以自己的专业视角分析错误:错在哪里 (是审题还是演绎) 、错的类型 (是概念不清还是思维缺陷) 、错的原因 (学得不好还是教得不到位) 、错的订正 (是独立思考还是教师辅导) .

要准确把握错误, 还不能仅仅“盯”着学生“做”的错误来分析, 教师必须要自己动手亲自去解题, 才会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有感触.否则, 当教师肤浅地评论学生的错误时, 学生难免抛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内心想法.

3. 讲课时以发声思维诊断错误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思想活动总是默默地进行, 它借助于不出声的内部语言.发声思维诊断, 本质上是出声思考, 通过思维过程的显性化[2]诊断错误形成的思维过程.这样, 不仅出声思考的本人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解决问题的依据、步骤、原因、障碍, 听众也可以从中对比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

课堂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说”错源、师生共同“论”错点.这样, 一部分学生的出声思考可以自己诊断自己解决问题中的方法、策略的不当之处, 另一部分学生从同学、老师的显性思维活动中能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实现错误资源的诊断效能.

三、“提升资源价值”的策略

1. 以情感激励为背景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一个赞许的点头, 一个鼓励的眼神, 一个肯定的微笑, 都会渗入学生心头, 给予学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面对错误, 学生普遍处于情绪的低谷, 或惋惜、或苦恼、或迷茫、或麻木, 但都需要关注、关心和鼓励.饱含惋惜之情写一个个性化的错题评语, 能扬起学生从错误中走出的风帆;流露肯定之意表扬错误思路中的一点创新, 能激发学生分析错误的动力;适时的教师“思维稚化”, 其“空白效应”或许能强化学生钻研错误的热情.

2. 以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基础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 提升资源价值也属于问题解决的范畴, 它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成功拓宽问题空间达到强化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提升资源价值应该是多种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如奥苏贝尔所说, 接受学习未必就是机械的, 它可以是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也未必就是有意义的, 它同样可能是机械的.简单错误 (即指直接应用物理概念、规则和原理、定律就能解决的问题) 的“提升”, 用接受式教学方式有教学容量大、效率高等明显优势;与实际联系、综合性强的错误问题的“提升”, 用探究式习题教学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另外, 一些非常规的教学方法也值得介入, 如师生角色互换、基于错题本建设的学生自主学习等等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提升错误资源价值的效果.

3. 以认知结构优化为目标

从教师“教”的层面来看, 提升资源价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认知基础和学生所解答过的错误问题, 对一些共性化、差异性、逻辑性问题进行重组整合拓展, 在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问题系统的同时, 对所整合问题系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题方法、思维素质进行重组优化, 从而达到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可见, 认知结构的优化是提升资源价值的目标.提升资源价值就是通过对错误资源中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题思路和方法、思维素质和方法进行有意义整合构建, 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概括化、稳定化、清晰化和系统化[3].

四、对“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反思

践行“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习题教学理念中我们发现:其策略能从根本上提高习题教学的有效性.揭示错误资源本质的策略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错误、认清错因、对症下药, 让教师更全面地把握教学的漏洞优化纠错策略.提升错误资源价值的策略能减轻学生的负担, 同时提高错误资源的利用率, 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优化认知结构, 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的过程也给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关注学生出现的错误、思考产生错误的原因来提高学生认识错误的能力;需要从较高认知结构层面提高解题能力;需要从全面认识习题教学功能、加强习题拓展研究、完善自身理论素养等角度提高讲题的能力[4].换一个角度来看, 这些挑战也是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2]周金中.在“说题”“谈题”“品题”中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J].物理通报, 2006 (1) .

[3]黄国龙.高考物理复习中学生认知结构的整合构建.教学月刊·中学版[J], 2010 (3) .

口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第5篇

口语教学中的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其成因在于母语规则与目的语规则有差异.母语会对目的.语产生负迁移.通常,错误分为语际错误、语内错误两类.教师应对不同种类错误区别对待,在教学中才能有效消除错误.

作 者:吴楠 陈茜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沙民政学院应用外语系,湖南,长沙,410004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13)分类号:H3关键词:口语教学 错误分析 策略

减少学生错误字策略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错误字;学生心理;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64-01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能全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言组织技能,进而良好的与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而“写”作为“听、说、读、写”这几个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因此,“写”的时候,字体端正、整洁、避免错别字就成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大纲的首要要求。

一、对教学方法进行整改

1、了解字形的组成

众所周知,汉字字形的组成都是存在客观规律的,通常形声字是用其形式补充表达含义,再结合其偏旁来表明读音。因此,我们可以教授学生了解掌握汉字字形的组成规律,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内在含义和发音。与此同时,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利用笔画构字的规律来进行实际教学,例如:“日”和“目”,前者可以让人感受到温暖,而后者则跟我们的眼睛有关,粗略简单的笔画构字能让死板的字符变得生动形象,也能增强学生辨字能力。

2、了解掌握比较法

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比较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音字和形近字的干扰,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通常会整合学生的易错点,二次甚至多次加强学生对其形和音之间的了解,通过循循诱导的方法引领学生主动探究其笔画、字形和读音,进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我独立学习。

3、摒弃不良的旧习惯,养成良好的新习惯

作为教师,我们要时刻督促学生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作文中,要让学生在主观意识上杜绝书写错别字的习惯,久而久之不断减少书写中错别字出现的频率,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

4、积极对自己进行剖析,并乐于参与到互动学习中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自主剖析的方法,让学生进行自我规范,所谓自主剖析,就是在日常教学开展过程中,着重加强学生个人的主观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师生互动和团体互动学习,在这些活动中不断锻炼学生,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二、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1、强调第一印象的作用

我们不得不承认纠正学生的错误知识点比重新教授一个新的知识点要难的多,所以在识字授课中字形的第一印象就变得至关重要。通常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进行易错点的教学时,都会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第一时间在学生大脑里拉起警报。例如在“浇、染、氏”教学中,教师会着重强调在书写过程中不要画蛇添足的加点;而在“隆、蒙、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则会提醒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不要多写一横。这种教学的第一印象,会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深刻记忆,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学生后续书写中错别字的出现率。

2、让学生自主找寻错别字

通常情况下,因为在学生的惯性思维中觉得自己所书写的字都是正确,所以自己的书写错误是很难发现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这对学生改掉错别字的习惯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并且作为一名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在发现学生错别字之后,是不会直接指出来的,而是在句子的末尾注释本句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这样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获得自主查询错别字的能力。

3、积极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缺乏对字体字形的辨别能力,所以教师在教授课程的时候一定要懂的使用正误对比的直观方法来指导学生记忆。例如,将正确和易混的字体单独拿出来放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观察加深印象;也可利用荧光笔直接标记易错的地方,这样能让学生清晰明了的知道易错点。

4、鼓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的进行错别字纠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作业中常出现错别字的主要原因是其缺乏纠正错别字的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纠正错别字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进而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与错别字进行积极对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作为教师,我们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建立相应的错题本,将自己常写错的错别字记录到错题本上。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格外留意学生作业中常出现的错别字,并及时将每位学生的错别字情况记录在案,并且定时定点的与学生交流分享各自的收集情况,帮助学生进行集体错别字修正,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己我修正时间。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几率会逐渐降低。

2、积极培养学生纠正错别字的激情。现如今,很多商家常会采用不规范的字词来博人眼球,这一点恰好能帮助学生学习纠正错别字。教师可以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去附近的街道找寻错别字,让学生间进行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最多的错别字并能将其正确改正。这一活动的举行,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俞金爱.有效减少小学生错别字现象的教学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第07期

小学数学计算错误的纠正策略 第7篇

一、明确计算要求, 进行科学教学

学生计算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的, 计算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对数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掌握数学知识和进行计算是相辅相成的。计算是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对数学基础知识和原理的理解, 就不可能很好地进行计算;数学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又要通过计算的实践才能获得巩固和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法则的掌握, 计算法则是学生计算的依据;二是计算技能的形成。

小学计算教学虽然比较简单, 但由于小学生计算能力很低, 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认知水平去安排教学。按照小学生认知能力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 比如低年级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能力都比较低, 就要安排简单的计算内容和要求。其次, 教学目标实现的程度要按照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与计算能力来确定, 对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数学基础好、计算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 就要从实际出发, 提出比较简单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例如, 我们调查发现, 10以内加减法口算, 学习得越多, 错误率就越高。在一年级下学期末,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2题, 错误率很低。在二年级上学期末, 20以内加减法口算, 绝大多数只能达到每分钟做10题;100以内口算加减法,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整百数的口算平均错误率在6%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6题。对于笔算的教学要求还更低一些。

小学数学中各类计算是相互有联系的, 但又有不同, 不能用同一个方法去计算不同的计算题。因此,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不同的计算题引导学生学会不同的计算方法。对于那些学生容易做错的计算题, 应组织学生多做对比练习题, 提高学生比较、鉴别计算题的能力。例如, 设计a× (b+c) 和a× (b×c) 进行对比练习,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二、遵循教学原则, 强化运算能力

1.强化短时记忆。

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的短时记忆还是比较弱, 因此, 他们常会因为记忆时提取失误而出错。例如, 学生在计算125×4时, 就很容易忘记每一位满几该向前一位进几, 从而导致算错。

口算是数学计算中最简单, 但也是最基本的计算训练。在日常的教学中, 要通过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口算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技巧。

2.强化特殊数值的记忆。

计算中的常用数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 这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例如, 乘法中的特殊积——125×8=1 000和25×4=100等。

3.强化运算技巧。

运算的速度来自于熟练和技巧。熟练了可以提高运算速度, 运用运算技巧也可以提高运算速度。强化计算技巧, 就必须在学生做题时,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数字、运算符号和算式的要求, 合理运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自觉地进行简便计算。

三、利用错题资源, 进行有效运算

在习题过程中, 没有学生不会做错的, 关键是要及时引导学生在错误的基础上学会纠正错误。对学生经常做错的习题, 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出做错习题的原因。对于大多数同学都容易做错的习题, 教师应选择典型错例, 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达到防止出现类似错误的目的。利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给学生假设一个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是培养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有余数的小数除法时, 许多学生对于有余数的除法计算经常出错。主要有两种错误:一是得出的商不对;二是余数太大, 余数大于除数。如在计算38.2÷2.7时, 我找了4个学生到黑板上去验算, 结果就有一个学生计算正确, 有3个学生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我检查一下下面同学的计算结果, 发现也有很多同学答案是错误的。有的同学得出的商是1.4, 有的同学得出的余数是4。针对这一较为典型的错误, 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判断答案是否正确, 其次是看余数的多少, 并帮助学生找到了两种判断错误的方法:

(1) 余数4与除数2.7比, 余数比除数大, 还可以继续除。

余数不能大于除数。

(2) 验算:

把得出的商再乘上除数, 看得出的积是不是和被除数相等。如果相等, 说明计算式正确;如果不等, 就说明计算是错误的。例如1.4×2.7+0.4≠38.2, 说明商是错误的。

在分析过程中, 教师还要把除法和以前学过的乘法联系起来分析, 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去演算除法, 通过用联系和对比的方法去把新学的知识和复习结合起来, 可以更好地学习和巩固知识。从认知理论上看, 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是一个不断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 不断地加强训练, 利用学生在运算中发生的错误, 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历史说理错误的成因及矫正策略 第8篇

本文试从说理题中存在的四类典型错误———只堆材料不说理、朝着反向说道理、偏离正道说外理、证据无力说短理———入手, 剖析问题成因, 拟出矫正策略。不当之处, 敬祈指教。

一、对“只堆材料不说理”的矫正

(一) 错误表现

历史说理要求既摆事实又讲道理, 不摆史实只讲道理不行, 光讲史实不讲道理也不行。在学生历史答卷中, 只堆材料不说理的错误屡见不鲜。

【例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 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 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 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近代中国“探索新知”过程, “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请结合所学知识, 论证此材料中的观点。

【参考答案】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清政府的冷遇;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思想与封建顽固势力的交锋;民主共和观念与尊孔复古逆流的冲突。

【学生答案选录】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维新派的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激进派的民主和科学。

(二) 成因剖析

对比两组答案, 不难发现其差异:前一答案, “主张”与“冷遇”、“思想”与“交锋”、“观念”与“冲突”之间均存有“新旧之争”的逻辑联系, 结合起来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 说理简明、有力。而后一答案, 虽列出“夷长技以制夷”等若干“史实”, 却未能对这些“孤独的史实”进行逻辑编组, 因而缺少对观点的论证, 属于典型的“只堆史料不说理”做法, 无丝毫挣分价值。

(三) 矫正策略

要想让史实变为有用的“说理证据”, 可行的办法是将说理思维“往前推”。换言之, 即是先唤醒麻木中的“说理意识”, 搭建起所列“史实”与各自“对立面”间的思维对应关系, 赋予各“对应关系”以论证力后再嵌入说理程序。在实施过程中, 如属于因题目较难导致学生释理无力的情形, 教师可从“励志”角度入手, 激发其“说理意志”, 勇于说理。如属于“健忘”“草率”“轻视”等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惯性说理搁浅, 教师除了“唤醒”学生的“说理意志”, 还要从长考虑, 做好以下几项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工作。

一是在题目布置之初, 以口头方式向学生强调“说理”的重要性。对“好健忘”的学生, 要当面提醒, 告诫其不要说理不作为。

二是用强化警示或特别加分等手段, 将“说理意向”的呈现视作答题任务的一部分, 从而使答题与“说理意向”要求捆绑一体, 引导学生说理, 并对“轻视”说理学生进行严格督促。

三是建立“约谈机制”, 强化督查力度, 提升学生“说理”的自觉性。如给“草率”回答的学生专门建学习档案, 详细记录其“说理意向”表现, 进行长期跟踪, 找出应对办法。

二、对“朝着反向说道理”的矫正

(一) 错误表现

说理要朝着题目拟定的看法、主张或观点方向去说, 申述“正方”主张, 所据史实须与说理方向一致, 确保证史一致。可在学生的答卷里, 与此要求相悖的错误经常出现。

【例2】根据所学知识, 扼要分析宋元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

【参考答案】1手工业、商业发展, 奠定科技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2城市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对科技文化需求的增强;3对外交往频繁, 有利于中外经济科技文化交流。

【学生答案选录】1政治:国家长期统一, 政治统治清明, 社会相对安定, 统治者重视;2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综合国力强大;3文化:统治地位思想相对自由、宽松, 文化越来越市民化, 贴近人民生活。

(二) 成因剖析

两组答案, 思路清晰, 都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切入, 为宋元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寻找理由。学生失误在于, 一是举证的史实有误。两宋三百年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统一的时期吗?宋元是古代史上的政治清明时期吗?中国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吗?显然不是。二是史实的配置不当。宋元文化是封建文化, 其繁荣原因理应从传统的封建政治与经济领域去找寻。答案中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命题即便成立, 也形不成宋元封建文化繁荣的理由。上述两项错误, 前者无助于“正向说理”, 后者则构成了实质上的“反向说理”。

(三) 矫正策略

要避免给“正向”说理帮倒忙, 须将说理思维“朝后拽”。即将不当“证据”发回重审, 剔除其中不当成分, 保留并增补有益内容。上述学生所列“证据”, 如能剔除其中的不当“证据”, 其余史实仍可发挥正常的说理功能, 如“社会相对安定”“小农经济的巨大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等。实施该策略, 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督促学生下大力气纠正用词随便的坏习惯, 努力培养用词严谨的好习惯, 从而使说理达成历史事件的时间与空间配置的适切性, 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界定的科学性, 历史限定词使用的严肃性, 评断历史事物的公正性等要求。

二要督促学生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鼓励学生相互提问, 锻炼辨理能力, 以降低“反向说理”发生的概率。

三是督促学生重视自我反思能力与换位思考习惯的养成, 鼓励学生经常在“面对难事我该怎么办”“这句话说了之后对方会有什么反应”等的思考中寻思答案, 以提升对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对“偏离正道说外理”的矫正

(一) 错误表现

说理要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方向正对靶心;所据各史实都必须是“中心论点”的充分条件, 不能回避正题而言它。事实证明, 解题时学生一旦对说理方向失去控制, “外理” (道理本身没错, 但不适用) 便会产生。

【例3】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 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 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 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中国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而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2年召开中共十四大,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学生答案选录】中国参加联合国, 中国推行和谐外交, 参加上海合作组织, 参加不结盟运动。

(二) 成因剖析

此例答案, 学生只考虑“全球化”而未顾及“经济”, 说理误入了“政治”方向, 偏离正题, 所列“证据要点”与参考答案风马牛不相及。本例学生说理不当的成因有三:一是未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导致误答;二是基础较差, 对“全球化潮流”概念理解有误, 导致乱答;三是“说理意识”不强, 态度消极, 故而避重就轻、中途改道。

(三) 矫正策略

要确保答题不说“外理”, 就要紧扣命题思路的脉搏, 控制住说理的方向。

一要让学生比照物理上“接点跟踪法”的做法, 学会顶真与扣理, 盯牢题目设问的方向, 做到“怎么问就怎么答”, 确保不走神。

二要勉励学生静心对待偏难题, 坚定“说理意志”, 抱定“一分努力, 一分回报”的信念, 不规避难点, 确保说理不改道。

三要交给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分析问题的窍门, 使其熟练掌握从正、反、侧三方面说理的方法, 确保说理获得技术支撑。

四、对“证据无力说短理”的矫正

(一) 错误表现

“论从史出”, 史实证据充分、简约适配, 结论才有说服力。反之, 即便结构完整、方向正确, 于论理也无济于事。“证据无力说短理”病例在学生答卷中随处可见。

【例4】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 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 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 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 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 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 社会主义思想 (即社会主义事业) 的救星。

请回答:材料中外国学者关于邓小平历史地位的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符合。2理由:实行改革开放,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张不与任何大国结盟, 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 维护世界和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学生答案选录】A类:1符合。2理由: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在改革开放实践中,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迅速增强, 实现了中国20世纪第三次历史性巨变。B类:1同意。2理由:邓小平理论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另外, 还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思想。

(二) 成因剖析

在参考答案诸“理由”中, “实行改革开放, 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回应材料中的一、二两点;后两句分别回应材料中的三、四两点, 可谓滴水不漏;答案既简明又清楚, 可谓字字珠玑。而学生答案恰好与此相反, 所列证据既不充分又无力道, 显得“理屈词穷”。成因在于:一是答题技巧不足, 忽视一一对应的论理法则, 不注意扣理, 以致造成答案证理条目不足, 显得“理屈”。题目要求论证材料中的全部四个论点, 可学生要么仅回应“一、二” (例如A类) , 要么只回应“三、四” (例如B类) , 没有完整应答。二是语言的描述与问题阐释能力不足, 在答题证据要点中缺乏有效核心专业词汇, 使得答案论理力道不足, 显得“词穷”。学生答案中的证据条目虽不少, 如若剔除内容含义重复部分, 其中的有效成分却并不多, 甚至相当缺乏。在A类中, 可供提取的有效成分仅有“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使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速发展” (直接应答论点“一”) , 半有效成分为“总设计师”与“实现第三次历史性巨变” (间接应答论点“二”) 。至于B类“证据”, 貌似间接应答论点“三”“四”, 其实毫无论证。三是由于平时忽视对历史语言提炼的训练, 答案语句繁杂, 仍显得证据不足、论证不力。

(三) 矫正策略

要消除“证据无力说短理”病症, 稳妥的策略是给证据补足数量、强健筋骨、增强内力。

一要加强历史专业用语的训练, 简约证据史实, 汇聚论理能量, 强健筋骨。包括提炼史料的核心词与关键句, 精干史料;转换语式, 变拗口的欧式长句为易懂的中文短句, 变晦涩的文言词为明了的白话文, 变铺张性的文学语言为质朴简洁性的历史语言, 增强表达效果。

二要强化史料处理能力的训练, 确保所用史料的适配性, 保证其论证力的充分释放。例如, 当题目要求回答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理论”贡献时, 应写“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当要求回答毛泽东关于“道路探索”贡献时, 应写“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三要让学生牢记“孤证不立”的古训, 努力多角度、多维度地去搜集材料, 充实证据, 以臻说理“滴水不漏”“理直气壮”。

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归因与策略研究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错题归因,策略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很多错误,对同一个错误甚至会屡做屡错,他们经常认为粗心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这种想法太过简单,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老师在学生出现错误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关注,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消耗大量无谓的时间,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应寻求新的教学策略来改善这种状况,打破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僵化模式.

1.小学数学解题错误原因

1.1对基本概念了解不够

事物的属性在人脑中的基本映像是概念的基本含义,归类于理性思考的部分. 小学生因为思想不够成熟等原因,致使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为主,这为他们理解数学概念性的问题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而小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很大一部分都归因于他们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不够,对概念的理解产生了混淆,将一个概念的范围扩大或缩小. 下面为大家举一个例子.

周角不是射线. ()

大多数学生在做这道判断题时出现了失误,他们做这道题时,往往会先考虑角的定义. 从运动的角度来说,角是一条射线从一个方向出发, 旋转到终点位置所构成图形. 也就是说,角是由射线旋转所构成的,因此他们会认为该题目的答案是错误,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形成周角的过程中,射线在旋转过程中它的起点与终点相互重合,周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这对抽象思考有一定难度的小学生来说,是较为困难也是较难理解的,致使学生在做这种问题时经常会出错.

1.2 感知不够全面

小学生因为心智不够成熟,做的题目较少,他们做数学题目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这会造成他们经常性的因为粗心造成错误. 再加上数学这门课程会使用到较大数量的数字和数学符号,这对于活泼好动、学习自主性不够、态度不太严谨的小学生来说,无疑会造成他们的抄写错误,在辨别数字、数学符号或者在誊写算式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误差,致使运算的结果出错.

举例来说:

上述的解题方式显然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可能是较为幼稚, 甚者是觉得太不应该发生. 但这种失误在小学生解题过程中却较为常见,他们将乘号看作加号是做题注意力不够的表现,小学生往往专注力不够,看作加号之后的题目计算起来较为简单,他们在草草计算之后,很难定下心来再去检查一遍题目, 严重影响了题目的准确率. 再加上小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未定型,他们在书写过程中粗心大意,没有一定的准则依据,所以抄错数字与符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1.3 规律掌握不牢靠

出于简化运算的目的,数学这门课程往往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大量的解题规律,比如说交换律、结合律等这些解题规则在应用到数学计算中时, 容易优化解题过程提高学生计算的效率, 同时让学生把握科学的解题方法. 但是,这种规律是定性的,它的客观性较强,不会因为人思考方式的改变而变化. 运用这种数学规律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因为对定理公式掌握的不牢靠致使错误的产生.

举例说明:1,9,25,().

上述是一道根据规律填空的数学题,这种题在小学生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是十分常见的. 前三个数分别是1、3、5 的二次方,答案是7 的二次方49. 这道题,在学生掌握规律之后计算起来是十分简单的,相当大一部分同学因为没有发现这个规律,解决这道题时遇到障碍,随便填上一个数,导致出错. 2小学生数学解题策略

2.1 针对概念不清晰的策略

在学生对一个事物的基本概念出现偏差、掌握不够扎实时,往往会致使解题出现失误,看似相同的概念往往会使学生产生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 老师应该强化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力度,要着重讲解概念之间的差别,让学生认真分辨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与区分,使学生对基本概念有较为扎实的理解,这样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理清自己的思路,明确概念的差别.

2.2 加强学生的感知能力

对于常出现的看错题目、 誊抄错误这类简单的错误,老师应该教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学生做题过程中, 应该教导他们用手比划着题目来进行解答与抄写过程,这种学习方法虽然较为繁琐,但却行之有效,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感知方面出现的失误.

2.3 加强学生对规律的掌握

这种问题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积累做题的经验,同时老师可以为学生反复讲解数学公式, 并注重讲解公式间的差异,加强学生对规律的掌握力度.

3. 总结

英语口语错误分析及纠错策略 第10篇

1 口语错误研究的理论

对错误的研究可以使教师和学习者认识错误的本质。一方面它帮助教师发现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学习者在以后的学习中倾向于纠正错误而不是避免错误。因此, 对于错误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口语错误, 学者需要区分错误 (error) 与口误 (mistake) 的差别。

1.1 错误与口误

Pit Corder (1967) 指出了错误 (error) 与口误 (mistake) 的差别。错误是由于学习者的相关知识的缺乏而产生的不正确的语言形式, 说明了学习者语言能力不足。而口误是指语法上正确但在特定的交际情境中不得体的语言现象, 是因为说话者过度疲劳、紧张或者缺乏足够的训练等因素而造成的操作失误。二者的区别是, 事后学习者对口误有识别、纠正的能力, 并能说出相关的语法规则, 而对错误, 学习者就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1.2 口语错误的理论基础分析

在20世纪的70年代, 关于错误分析 (error analysis) 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开始发展起来。根据Chomsky的转换生成法理论, 语言是一套规则或原理, 且语言存在普遍语法 (universal grammar) 。人生而具有一种普遍的语言知识或者可以说一种语言习得机制。语言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新的言语过程, 这就是语言的创造性。从理论层面上讲, 这种普遍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产生不计其数的正确句子。但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 普遍语法和实际的运用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所以产生了错误。这就是造成口语错误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母语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母语影响了目标语的习得, 那么迁移就发生了。在外语的学习中, 英汉两种文化会发生冲撞并不断地相互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 正常的交际需要交际双方共有一套相近的交往规则例如与文化, 心理, 生活方式, 社会相关。而这些交往规则具有无意识的特点, 又因文化差异而不同。即学习者会无意识的认为本民族的交往规则是优秀的。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学习者会无意识的运用自己民族的交往规则去理解和评价对方的言语和交际行为, 结果就使学习者在交际中产生错误。这就是口语发生错误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 口语错误的原因

语言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语言学家们认为不同的过程会造成不同的错误, 因此, 语言错误的原因归结为:

1) 语际干扰 (Interlingual interference) 主要是指学习者受到目标语与母语具有的共同特征的语言项目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语音和句法方面。一方面, 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因此, 二者在发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例如, 在汉语中没有/v/, /θ/, /ð/学习者常把它们分别发成/w/, /s/, /z/。另一方面, 在汉语中, 主语对全句不起决定作用, 而且有时候主语可以省略, 主语的形态也是不固定的, 人, 物, 时间, 地点等等都可以成为句子的主语;而英语的主语是不可或缺的, 因为英语是以主谓为核心的语言。在句法方面的巨大差异导致了学习者在语言中的错误。例如, “In the past 10 years, the village has made great changes”就属于句法错误。在汉语中, “村庄”是主语, “巨大变化”是宾语。由于受到汉语的这种结构影响, 学习者就把“村庄”作为了主语, 而在英语中, “巨大变化”才是句子的真正主语。

2) 语内干扰 (Intralingual interference) 主要指学习者对目标语知识的掌握不足或者错误学习而又在后来的学习中受到了这些语言知识的干扰产生了错误, 它是在目标语内部所犯的错误, 与本族语无关。二语学习者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后, 就开始运用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 一些错误的产生也是不可避免的。语内干扰主要表现在过度概括。Ellis (1994) 认为, 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往往先学会宽域规则, 并且倾向于把它们过度使用, 造成过度概括的错误, 这类错误在母语习得过程中和二语习得的过程中都会出现, 这一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换言之, 过度概括就是学习者以为使用于目标语中A的规则同样也使用于B。例如talk的动词不定式是talked, 学习者就误以为read的过去形式就是readed.学习者扩展了动词不定式的一般规则, 从而产生了错误。

3) 文化干扰 (Cultural interference) 是指学习者由于受到本民族文化习俗的影响干扰导致了一些交际错误。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某一特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通过语言得到更好的呈现。不了解英美文化, 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学习者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 就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 从而产生错误。英语口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者可以使用流利准确的英语进行得体的交流。流利准确的交流指的是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交流得体指的是文化能力, 学习者要知道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得体。在目标语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者由于对英语的文化背景不了解而导致了错误。如:按照汉语的交际习惯询问对方“Are you single?”和How old are you?”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而在目标语的文化中却被视为禁忌, 涉及到对方的隐私问题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或者避而不答。

3 口语纠错策略

语言错误是语言学习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英语口语教学中, 教师要特别明确怎样纠错。

3.1 教师在纠错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方面, 教师应明确学习者的错误是表达错误还是理解错误。理解错误是学习者由于对某一语言知识的无知导致的, 这就需要教师告诉其正确的方法来纠正。两种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差异产生了表达错误。此类错误过段时间就会消失, 因此教师可不必纠正。另一方面, 对于很少数学习者出现的错误, 教师可私下纠正。对于大部分学习者共同的、经常性的错误, 教师可在课堂给以纠正。

3.2 教师纠错是应考虑纠错的有效性

纠正错误要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即纠错误正应该不威胁到学生的面子。过多的纠错会打击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信心。教师应意识到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是必然的重要现象, 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容忍态度。在口误纠错中, 教师应考虑到学习者的自尊和自信, 多鼓励学习者并进行适当的纠错。

3.3 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的导入

英语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传授语言知识, 传授语言承载的文化也是必要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在比较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差异的基础上, 选出英语文化中比较突出的文化特征。特别是那些在口语交际中容易引进交际不当的文化特征进行着重讲解。

3.4 学习者自我纠错、同伴纠错、教师纠错相结合的纠错策略

教师或同伴暗示学习者有错, 给学习者自我纠正的机会。在口语练习中, 由同伴指出错误, 如果同伴不能指出或改正错误时, 教师应指出及改正错误。

4 结论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产生错误, 不断纠正错误并不断完善语言学习的过程。纠正错误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不恰当的纠错会阻碍英语的学习, 因此教师应了解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因材施教的手段引导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英语口语错误的态度, 并掌握正确的口语纠错和学习策略。

参考文献

[1]Corder S P.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67 (9) :149-59.

[2]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 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and Education Press, 1994.

[3]James 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Exploring error analysis[M].London:Longman, 1998.

[4]胡坚.错误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及错误纠正策略[J].山东外语教学, 2005 (5) .

[5]郝兴跃.论外语/二语习得中的错误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1) :41-42.

[6]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7]王丽军.英语口语错误分析及纠错[J].科教论坛, 2008.

浅谈英语语言错误分析与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英语;语言错误;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5-0093-02

随着英语的应用逐渐广泛,人们学习英语的热情高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错误,影响英语的学习水平。英语在生活中的运用已经十分普及,人们也需要通过学习来提高英语水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英语学习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需要学习者努力分析出错的原因,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提高英语的学习效率。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在不同阶段会犯一些语言错误和产生一点语言偏差,行为主义学派认为:错误就是失败的标志,因此主张逢错必究。但是伴随认知主义理论的发展以及交际教学法的影响,语言错误成为促进语言学习的工具,这种现象逐渐受到许多语言学家和教育者的关注。

一、英语语言错误分析

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学习者不仅需要掌握英语口语,还需要掌握英语书面语,掌握基本的英语表达,提高英语的学习水平。掌握一门语言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更加熟练,英语语言的学习也是如此。由于英语语言习惯与汉语有所差别,因此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导致英语语言中的错误。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语言错误也称语言偏差。一直以来,语言偏差包括因压力或注意力不集中等导致的语言使用失误;语法和词法上不能被接受的错误以及不合语境的错误。错误分析是应用语言学分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阶段。由于从对比分析中得出的很多预期语言错误并没有在实际语言学习中发生,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错误分析这一新的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是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之间对比;而错误分析牵涉到的是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比较。母语与中介语之间比较被称为迁移分析。母语的负面迁移可以用来解释某些错误出现的原因,因此迁移分析也可看做是错误分析的一部分。错误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收集学习者的语言样本、识别错误、描述错误、诊断或诊释错误原因以及判断错误的严重性。

(一)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口语错误

对英语的学习需要人们掌握英语口语,方便以后的英语交际。但是由于人们学习英语的时间比较短或有一些文化上的差异,导致英语的口语学习中容易出现一些错误。一方面是英语学习中的发音错误。英语的发音对于学好英语口语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大多数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都会出现发音不标准或者发音错误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英语口语中习惯表达的错误。英语语言有自己独立的系统,与汉语是不同的,英语的表达习惯与汉语也存在差异。很多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把汉语的表达习惯带入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导致讲英语时出现错误,不能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二)英语学习中出现的书面语错误

英语语言的学习不仅要掌握英语口语,还需要掌握英语的书面表达。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学习的就是英语单词和语法。但是由于学生接触英语的时间一般比较短,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一方面是英语语言学习中的单词错误。由于英语单词量比较多,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记错或者记混单词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导致英语语言表达出现错误。另一方面是英语语法的错误。英语语法与汉语有比较大的差异,因此英语语法的学习比较困难,由于用错语法而导致的英语错误十分常见。

二、英语语言错误的原因

(一)汉语的影响

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学生难免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平时用汉语进行交流,汉语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所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会受到汉语的影响,将汉语的习惯和文化带到英语的学习中,打乱英语原有的规范,给英语学习造成障碍。

(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对于英语和汉语的影响是十分广泛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导致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如英语中的人名表达和汉语中的人名表达就存在巨大的差异。汉语习惯表达的名字是“姓氏+名字”,而英语中习惯表达成“名字+姓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表达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制造了障碍。

三、如何更好地学习英语语言

(一)加强英语口语表达的训练

英语口语的学习需要人们自己多加练习,如果只是学习英语单词而不进行口语训练,最终学到的也只是“哑巴英语”。英语口语的练习首先需要纠正英语发音,可以多听听英语广播或者看英语电影来纠正学生英语的发音,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需要对发音进行纠正。其次,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英语的口语水平,要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英语对话或者通过朗读英语短文来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根据以上错误分析与纠错理论,课堂口语纠错可以采取直接纠错、教师重述、学生重述、解析性反馈和启发的方式。然而教师在进行口语纠错时特别要注意两大问题:一是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的关系。由于语言形式和交际内容在教学中的关系难统一,因此口语纠错会陷入两难境地:语言错误如果不纠正,学生无法掌握特定语言形式与功能的联系;如果纠正,会打断正常交流。课堂交流以内容理解为目的,因此,教师可从教学内容上着手,选取具有真实意义的话题来指导交流,期间采用“适当纠错行为”来提高学生对语言形式的掌握,从而达到兼顾语言形式与交际功能的目的。二是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考虑,教师可以将纠错个体的行为变成纠错整个班级的行为,或对个体的严重错误进行课后单独纠错。研究表明:学生更乐于接受间接纠错的方式。口语纠错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延长等待时间,尽量创造机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自我修正。

(二)注重英语单词和语法的学习

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学习的最基本方面,只有掌握英语单词和英语语法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英语单词是英语的最基本单位,英语语言的学习也需要从英语单词开始。对于英语单词的学习需要加强记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准确记忆单词,比如可以通过记忆卡片或者用游戏来记忆单词,使英语的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另外,英语语法的学习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加练习,可以通过写英语短文或者英汉互译练习来加强语法的学习。书面语和口语的传播媒介不同,因此纠错过程是有区别的。可采用以下方式:(1)教师批注修改,在这过程应避免出现过多标记,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有针对性地采用一次批改特定某种或某几种错误,让学生能够更集中地自我修正该类错误,提高效率。(2)学生之间相互纠错。由于对自己的写作过于熟悉,学生通常会对错误熟视无睹,但他们可能对其他人习作的敏感度更高,易于发现其中的偏差。(3)用课内小组讨论的方式,指导成员通过讨论与交流,帮助彼此修正错误、完善习作,但要提醒他们不给对方的语言水平作评价或下结论。这样有助于学生意识到差距,加深语言错误印象。教师在运用以上策略的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自我纠错的过程不要流于形式,仅指出错误所在是不够的。还要指导学生能对语言错误的原因加以探究并找出修正方法,从而避免此类错误。

(三)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英语教学

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效果会更好。教师在课堂上除了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组成英语学习小组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同时又可以帮助学生进步。课堂上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单纯地讲授英语知识,同时也需要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的教学,了解英语文化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习惯表达。除了基本的英语课堂教学之外,学生还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英语语言的学习,比如看英语报纸或者英语电影、听英语广播等等,这些都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到英语语言知识。

四、结语

英语语言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人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由于受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汉语的影响,英语语言的学习并不会一帆风顺。英语语言的学习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是英语口语的练习需要不断地坚持才能摆脱“哑巴英语”的现象,提高英语口语的水平。在今后的英语学习中不仅要重视英语教学方式的转变,同时还需要注重英语文化的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何广铿.英语教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策略性错误 第12篇

概念是思维的工具,是知识结构的联结点,是学生学习的核心。化学概念是反映化学物质本质属性和共同特征的一种科学抽象,是化学理论的基本要素,是化学的科学语言。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基本理论、定律、公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发展智力,特别是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感到困惑: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似乎听懂了教师所讲的化学概念,而且也能用精确的语言或数学形式准确表达出来,但一到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时就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了呢?教学方面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的确值得教师反思。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概念转变问题”。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无视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行为,必定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许多先入为主的概念。早在正式学习科学知识以前,学生就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非科学的概念。这些非科学的概念简称为“前概念”。其中有些与科学概念有相通之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科学概念;更多的则是与科学的概念相悖的,称为错误概念(也有学者称作迷思概念、教学前概念、直觉概念、相异概念等)。这种错误概念会对学生正确掌握科学概念、形成科学认识造成一定的障碍。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无视学生错误概念的存在或只是对学生的错误想法进行讽刺和挖苦,而应当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把错误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概念转变教学就是一种立足于学生的已有认识,使学生的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转变的教学。概念转变教学过程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及其解决的过程。下面以课本《化学1》(苏教版)专题2的第二单元“离子反应”教学为例谈谈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策略。

二、“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转变策略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化学反应原理》、《实验化学》等选修模块的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学习离子反应可以指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分析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变化。离子反应内容概念较多且抽象,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距离。而高中生抽象思维较弱,因此学生对这部分概念的理解易感到困难和枯燥。然而离子反应概念理解的偏差又会对学生后续形成正确的概念造成干扰,因此了解离子反应学习中的错误概念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转变,对于中学化学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离子反应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概念的探查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要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因此研究学生的前概念,弄清其对学习和理解新概念会有什么不良影响,是实现概念转变的前提。根据目前研究成果和教学实际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对已学过离子反应的各年级学生进行了探查:(1)通过日常观察和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2)通过与其他化学教师的交谈;(3)通过课上提问、作业分析和课后谈话;(4)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诊断性测验题。通过统计,归纳出各年级学生离子反应学习中常见的错误概念(如表1),为概念转变教学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的形成原因分析

分析学生产生错误概念的原因,有利于了解学生学习新的科学概念时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教师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哪些不足。

(1)离子反应知识的特征和教材中概念的呈现

离子反应涉及到的概念较多且抽象,例如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而现行教材给出的某些概念又不是很严密。例如,教材先是用物质导电与否来定义电解质,后又从电离角度来定义强、弱电解质。这样就使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从而导致运用概念时易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误。

(2)学生的认知特征

在概念学习过程中必须利用各种思维方法(如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等)形成正确的科学概念,理解其内涵和外延,掌握其实质和运用。部分高中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微观想象力,在宏观、微观之间难于实现自如地转换。因此很难意识到可以从微粒的角度去认识物质和物质间的反应,就易形成模糊的化学前概念。

(3)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的影响

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不顾学生的特点和感受,把一些科学概念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就剥夺了学生对概念学习的检查和评判的权力,导致学生思维活动受限,头脑中的一些错误概念得不到及时修正,不能在本质上建立起科学概念。例如,当问到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时,许多学生脱口而出:“只有生成水、沉淀和气体的才能进行。”但请他们解释原因时却说:“不知道,是背下来的,会做题就行了呗。”教学实践表也表明:教学中如果能注重师生合作和交流,教学方法得当,学生的求知欲往往较强,理解科学概念的速度较快,知识的迁移能力也较强,这样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必然较少。

3. 引发认知冲突,有效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主动放弃原有概念并建构与科学概念一致的新概念的过程。根据离子反应学习中错误概念及原因的探查,我建议采用如下教学模式:引发认知冲突→质疑前概念→动摇并放弃前概念→理解并接受新概念。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对已有观念产生怀疑与不满,是转变错误概念的首要步骤。

(1)利用学生知识的模糊点,巧设问题,引发冲突

在讲离子反应的概念时,我设置了如下问题:拿出一瓶标签上写有Ca2+、Cl-、OH-的无色溶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学生书写情况如下:Na2CO3+Ca2+=CaCO3+2Na+Ca2++C032-=CaCO3、Na2CO3+Ca (OH)2=CaCO3+2NaOH、Na2CO3+CaCl2=CaC03+2NaCl)。然后针对学生写的几种情况组织讨论,这时学生就已经产生了认知冲突,意识到该反应可能有更本质的表达方法,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继续学习离子反应概念的兴趣。

(2)利用化学实验引发冲突

学生的前概念一般是片面的,通过观察和实验扩展学生的感性经验去修正他们的错误概念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也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例如教师可以演示熔融氯化钠、固体氯化钠和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并提问:“为什么熔融氯化钠冷却成固体后灯泡就不亮了?为什么都是氯化钠现象却有差异呢?”待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就能顺利引出电离的概念了。又如,在讲解离子反应的书写要点时,我演示了两个实验:Na2C03和CaCO3的粉末分别滴盐酸都可以观察到气泡;而Na2CO3和CaCO3的粉末分别加水至饱和,取上层清液滴盐酸,只有从Na2C03溶液中观察到气泡。这样的实验现象与学生的已有的认知产生了矛盾,经过讨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书写离子方程式时为什么有些物质“不拆”了。

(3)通过讨论与合作引发冲突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具有社会性,即通过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加速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与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或合作研究。在讨论或合作过程中,当学生发现他人观点与自己不同,且比自己的观点更适合解决问题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观念提出怀疑,产生认知冲突和求知心理。例如:教师可要求学生依据导电实验的结果将氯化氢、氢氧化钠、氯化钠、蔗糖、酒精这五种化合物分为两类,通过热烈讨论学生就较容易接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4. 解决认知冲突,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科学概念

(1)采用有效教学途径,增加学生感性经验

由于离子是微观的,学生脑子里缺乏离子及其反应的真实图像,所以很难从微观角度去认识溶液中的反应。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增加学生的感性经验,帮助学生转变错误概念。在离子反应教学中,实验和现代多媒体技术是较为有效的途径。例如,虽然看不到离子,但可以利用离子间反应的一些实际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离子反应的概念。为此我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①向Na2SO4溶液滴加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②向H2SO4溶液中滴加含有酚酞的Ba(OH)2溶液,学生观察现象,对比分析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①中仍能看到红色,说明氢氧根没有参加反应;②中的现象则说明氢氧根参加了反应,从而顺利引出离子反应的概念。又如可用动画模拟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于水的微观情况,强化学生理解导电的原因: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2)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主动建构科学概念

在错误概念的转变教学中,如果学生没有参与思维加工活动,只是得到了一些感性材料,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仍可能只是肤浅和片面的,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会出现错误。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建构科学概念。例如,教师可提问:“你能否利用所提供的试剂(HCl、H2SO4、HNO3、NaOH、KOH、Na2CO3、酚酞),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清晰地看到离子反应的发生吗?”然后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进行探究。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推理能力,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加强学生认知反馈,强化科学概念

尽管概念已经发生了转变,但错误概念仍然隐藏于头脑中,如果不进行及时反馈,时间一长它们又会重现甚至还会产生新的错误观点。因此,教师要重视概念转化后的强化练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概念解决相关问题,真正实现错误概念的转变。例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离子共存及离子的检验等练习实质都是离子反应概念的深化。

上一篇:物联网技术导论下一篇:降水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