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策略范文

2024-05-09

积累策略范文(精选12篇)

积累策略 第1篇

一、在已有经验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上小学之前,通过父母、家人的灌输,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例如,一些物体是圆的,圆形的物体可以滚动,而一些长形或方形的物体只能够移动;孩子们通过家长日常的交易行为能够认识人民币的数额,通过颜色、 数字等能够分辨出数额的大小,等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孩子们对一些数学知识有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些经验是模糊的,还可能隐藏着错误,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和经验性的提升。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增加对身边数学知识的积累,将自身的数学知识与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年、月、日》时,“年、月、 日”的知识不像“分、秒”的知识那样可以现场体验,教师在教学时注意提取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学生用生活中经历的一些事情,描述一下一年、一月、一日有多长。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今年春节到明年春节是一年。”“今年5月6日是我的生日,再到明年5月6日,我长大了一岁,也就是又过了一年。”通过对生活中年、月、日概念的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离不开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发挥已有生活经验在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中的积极作用,把这些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化”处理,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以上升为新的数学活动经验,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讨论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交流相互之间的信息,通过交流不同的观点,彼此间相互启发、借鉴,学生的个性将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的思维也从集体智慧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在交流、讨论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三年级《等量替换》的教学,有位老师是这样组织的: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谁来讲一讲。

师:曹冲将称“大象 ”换成了称什么?

生:曹冲将大象换成了石头。

师:为什么要换成石头呢?

生:因为大象是一个整体不好分,而石头可以分开来称。

师:故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在船舷上做了个记号,这是为什么?

生:大象在船上的时候,水面到了那里,后来石块放在船上的时候水面也到了那里,这样石块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差不多一样重。

师:一定得将大象换成石头吗?

生1 :不一定非得换成石头,换成木头、铁块也都行啊 ……

生2 :我倒觉得换成人更方便,我们可以要求观看的士兵走到船上去,这样还方便些,省得搬东西 。

生3 :我认为换成水更好一些。只要叫几个人把河里的水往船里舀,到了那根线就行了,再称一下水有多重,说明大象就有多重。

师:这种换一换的策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又有什么启发呢?

生:……

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必须依靠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的支撑。数学活动经验不是靠教师直接传递给学生的,也不是学生参与活动就能立即获得的,是要通过观察、操作、试验、讨论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而不断积累的。

三、在操作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过程是学生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具、学具的制作与使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具与学具的直观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一些“摆一摆、挪一挪、拨一拨、拼一拼”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手、 口、脑等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把动手操作与内在的思维活动紧紧地联系起来, 形成有效的知识建构,积累有效的操作经验。例如,在学习《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我首先设计一个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每次用6根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 要求重复摆这个图案,看看摆1个图案要用几根小棒,摆2个图案要用几根小棒,摆3个、4个……这个活动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用小棒摆小树(摆了3棵小树,一共用了18根小棒),有的学生摆长方形(摆了5个长方形,一共用了30根小棒),有的学生摆小房子(摆了6个小房子,一共用了36根小棒)等。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展开交流,通过让学生阐述摆小棒的过程,促使学生认识到活动本身蕴含着数学内容,使数学活动和数学模型之间建立了联系。紧接着, 结合学生用小棒摆出的图形为例,让学生尝试写乘法算式和编出6的乘法口诀。学生经历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了6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对6的乘法口诀和乘法算式等知识体验深刻, 能正确、主动建构知识,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实践,需要学生亲身经历,没有学生参与的数学活动,是一种有缺失的教学行为。我们应当站在为学生发展的高度,努力与学生一道参与操作实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四、在实践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活动是经验的源泉,不亲历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 小学阶段的儿童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尽力去完成,并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研究,努力寻找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出各种问题情境和故事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之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统计班级同学喜欢的体育项目(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整理数据,进行统计的活动,亲身感受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 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实践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1收集。收集班级每一位同学最喜欢的体育项目。2整理数据。同学们喜欢哪些体育项目,喜欢每项体育项目的同学各有多少人?3统计。根据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在统计图中涂色表示。4思考。启发学生根据统计图或统计表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交流信息、动手操作和收集真实数据是一个既有趣又能够满足孩子好奇心的过程,学生们不仅能够加强与其他小伙伴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够在游戏当中学会统计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的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活动机会。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具体的数学活动,经历参与、内化、反思等数学活动全过程,体验数学活动每一个环节,以获取不同活动阶段的经验,及时概括总结和提升数学活动经验。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策略 第2篇

黄州区一中

李晓苇

作文素材积累,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很难练好的基本功。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注重素材积累,是因为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是高中作文的重要文体形式。而议论文是大多数高中生普遍喜欢采用的文体。因为议论文具有本身结构的匀称、构思的相对简单、评分细则明确等特点,考生们趋向于选择议论文写作,尤其是在高考考场上。

通常所说的“作文素材”,实际上主要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没有素材的议论文,只会是索然无味的一纸空谈,思想观点被架空,论证过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泛泛而谈,没有论据支撑,任你说得怎样天花乱坠,始终无法让人信服,文章自然不实在、不精彩。

对于面临高考压力的师生而言,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养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素材积累是一个热点,亦是一个难点。各个学校对于作文素材积累工作的要求和方法不一样,同一个学校的不同老师,对于作文素材积累的理解和要求也不一样。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和同事的交流探讨,简单总结了一些有关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策略一: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与课堂,善用所学,推陈出新。

议论文写作,对论据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恰当,也就是论据有针对性,足以证明观点,没有破绽,让人无从辩驳。从这个层面来讲,作文素材并非一定要新颖,相反,对于一些大家熟悉的论据,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推陈出新,我们同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课堂”的能力,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从语文课本中、从语文课堂上积累素材,灵活运用,化腐朽为神奇,写深刻,写生动,取材凡俗却又落笔生花。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得来最便宜、准确率最高的阅读文本,就是我们的教材,语文,政史地,甚至数理化课本,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揣摩和借鉴的地方。关键问题就是,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学生去发现并积累课本、课堂中接触到的素材,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

阅读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许多在考场中胜出作文在论据上不仅不陌生,反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2009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站在-------的门口》中有一篇名为《站在文学的门口 》的满分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的精彩,想象合理,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最难能可贵的一点还在于作者能够从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两个典型的代表不同风格的文学人物——曹操、李清照,结合他们的生世经历,结合语文课上接触过的《观沧海》、《赤壁赋》、《醉花阴》、《一剪梅》等经典作品,写出了作者对于文学人物的深刻理解。真可以称之为“推陈出新”。

再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这段文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由我们熟悉的苏轼入手,写苏轼被贬黄州仍不甘平庸,仍在上下求索,并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及《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名句,联系现代学者林纾的故事,来谈人生的追求,可见出该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由日常所学入手,且能“出乎其外”巧妙联系自己积累的“独门菜”行文,更显该生的灵活聪慧。

策略二:颗粒归仓。

铢积寸累,颗粒归仓。素材积累,没有良法,重在持之以恒。作文无巧法,就是多感悟多思考多练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一个丰富的素材积累过程,想要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行文如流水,典型例证或者名言佳句可以信手拈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很多中学老师都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和积累,将平常阅读活动中那些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文章或文段摘抄在我们的积累本上,同时时常温习,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我们写起文章得心应手了,至少我们有得写了。这就好比收获的农人,等到地里的粮食都颗粒归仓之后,才惊喜地发现自家“富足”到仓满囤流。

在日常的阅读、上网、读报、看新闻、听广播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留心,有许多素材值得我们关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手,就一定会让使我们知识储备更广,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写文章也更加得心应手。

需要强调的是,摘抄积累素材时,一定要讲求准确、严谨,不能粗枝大叶,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犯了论据不严密不准确的大忌。

例如:2011广东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这篇文章先以电影《让子弹飞》中情节入手,夺人眼球,既富有时代感,又能恰当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然后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文章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内容充 实,有理有据。这显然与作者平时的扎实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所以,素材积累,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工作要做细做实。涓滴材料,汇集成海,等到用时,才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策略三:合作共赢。

同学合作,师生合作,老师之间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写一篇好文章,内容的充实很重要。而对于高中作文而言,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更高,文章的思辨性、深刻性和生动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我们思考素材的实际参考价值和论证力度。另外,摆在高中生面前的一个现实就是,学业任务过重,自发阅读和积累的时间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调资源共享,尤其要求我们注重合作。至于合作的方式,其实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至少有三种合作的形式: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做素材积累工作;老师和同学合作,老师将接触到素材推介给学生,学生亦可以将好的文章资料介绍给老师;老师与老师合作,一个备课组,可以围绕某个话题做相关的素材积累工作,做好职能分工,并且将老师们搜集的素材编辑成文稿,下发给学生。

策略四:分类整合。

拥有较强的分类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史绍典先生说:“积累的过程和方法应被高度重视,强调有序和渐进、梳理和弥补,随时调整远中近期的目标,确定每个时段的积累重点,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1我们手头的素材,尤其是学生积累本上的素材,在数量上往往固然是可观的,但同时也会有散乱无绪的特点,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联想到相关的多个素材,因而也不能够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对于所积累的素材的后期整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具有一定数量的素材,我们要学会资源整合。

整合作文素材资源的方法很多,例如: 其一,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根据素材来源的不同,可以设立教材素材(素材都来自平时我们手头的教材)、名著素材(推介给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中的素材,如中国古诗词、古典小说和国外知名小说中的素材)、社会热点素材等。

其二,提纲挈领法:设立主题(或话题)、关键词,围绕主题搜集相关材料,编辑相对独立的章节。例如,以“生命的格调”为主题,我们可以搜集列举相关的素材:

第一类,自然界的植物。追求光明的向日葵,傲雪的梅花与青松,清淡超然的菊花,纯洁高贵的兰花、梨花,追求灿烂生命的昙花、樱花,顽强的爬山虎,平凡的小草,日本地震中的“奇迹松”等等;

第二类,自然界的动物。奔腾的骏马,飞翔的苍鹰,勇敢的海燕,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回归荒野的雪橇狗巴克,麦克维尔《白鲸》神秘又聪明的白鲸,汶川地震中的在地下存活36天的“坚强猪”,新西兰的倔强地在山中藏身达六年之久的“反抗剥削”的绵羊“史莱克”等等;

第三类,有格调有风骨的人。

天真烂漫的苏轼,临死不忘报国的陆游,“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文天祥,“以血荐轩辕”的谭嗣同,写下《与妻书》坚定赴国难的林觉民,勇敢的海明威,不屈的鲁迅,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

其三,举一反三法:由一个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多个材料。

例如,我们可以由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的窦娥,联想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雷雨》中的蘩漪,以及《简爱》中的简爱姑娘、《飘》中的主人公斯佳丽、《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等等,我们将这些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整理归类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搜集整理工作。

浅谈积累语言的策略 第3篇

[关键词]语言积累 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30

语言积累是量的过程,更是质的提升的必要途径。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从触类旁通的课堂练习、刨根问底的阅读笔记、精益求精的作文训练三方面入手,就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探究与阐述,以求教方家。

一、积累语言需要在课堂中触类旁通

教学《卢沟桥的烽火》时,我先引导学生抓住“咽喉”理解、体会卢沟桥的战略位置,然后问:“为什么这儿不直接说明重要性,而要用‘咽喉’一词呢?”学生说: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咽喉是呼吸和食物的通道,在此强调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虽然学生理解得十分到位,但我还是继续追问:“你还知道哪些人体器官的比喻用法吗?”

他们一听,就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知道‘手足’比喻兄弟之情,有一个成语叫‘手足之情’。”……学生的思维似乎一下子被激活了,兴奋不已。我说:“确实,用人体器官作比喻的用法还真不少。课后,大家完成一个作业:找一找人体器官的比喻用法,并写下来,看谁找得多。如果以后在写作文时能用上那就更妙了。”

这里,由“咽喉”这个词的比喻用法对学生的知识面进行拓展、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学生在迁移中说出许多词语,产生很大的成就感。

同时,在教学中,还可按主题串联词语进行教学,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词语非常丰富,且大多是四字词语。这些词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厄运”有关:有表示生活条件艰苦、身体条件差的,如家境贫寒、家徒四壁、体弱多病等;有表示打击之大的,如化为乌有、致命打击等。二是与“打不垮”有关的:如,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奋笔疾书等。三是与“信念”有关的,如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名垂青史……这样按一定主题进行词语教学,帮助学生将零散的词语按主题分类,便于记忆与理解,掌握运用。

二、积累语言需要在阅读中刨根问底

一天,我在批改学生的读书笔记时,发现小王同学抄写的优美词语中,有一个词是“喝而生畏”。我的第一反应是,她一定抄错了!因为我们常用的词语是“望而生畏”,加上她平时经常写错别字,就算是抄写优美词语,也经常抄写错误。

于是,我找来小王,让她找出是在哪本书上看到的这个词语。

一会儿,她再次来到我身边,指着一篇文章说:“就是在这篇文章中看到了的。”

我一看,呵,的确是“喝而生畏”这个词!把文章看完,我了解到这个词其实是小作者的自创,用“喝而生畏”来形容自己喝了苦咖啡之后的感觉。

我问她:“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她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让她根据“望而生畏”一词的意思,去推及这个词的意思,她才终于明白了这个词的意思。

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推荐他们喜欢的书目,可以激发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但是,教师一定要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会唤醒学生自主积累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积累,培养良好的积累习惯。

三、积累语言需要在习作中与时俱进

在作文中描写运动员跑得快时,大部分学生都这样写道:“发令枪一响,他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我告诉学生:弓和箭是古代生活的常用品,在今天,这两样物品已远离我们的生活,因此,用“离弦的箭”来形容跑的速度快,没有体现时代气息,没有体现自我。那么怎样才叫体现自我,体现时代气息呢?我启发他们说:假如你喜欢体育,可以这样来写——他的速度犹如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百米赛跑的速度;喜欢航空的同学,喜欢电影的同学,喜欢赛车的同学……用你们生活经历和感受,写出你们对速度快的体验。学生恍然大悟,奋笔疾书,表达很有特点。

阅读中的语言积累,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而作文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语言。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

可见,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触类旁通的课堂练习、刨根问底的阅读笔记、与时俱进的习作训练不失为语文教师的三大法宝。

小学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分析 第4篇

一、在阅读活动中积累解题思路经验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阅读方面的题目, 这些题目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学生有较灵活的解题思路。然而小学生思维大多以具象思维为主,对待数学知识的学习非常被动。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活动, 通过不断阅读逐渐积累丰富的解题思路经验。

比如在讲授《两、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一单元时,教师在教完学生如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后, 可以为学生出这样一道题:“小明去买糖,发现超市一共有三种袋子,一种袋子可以装50块糖,一种袋子可以装100块糖,最后一种袋子可以装150块糖,假如小明想买200块糖,你最多能帮他想到几种购买方式? ”这样的一个题目看似简单,学生一般都能想出至少一种办法,但由于涉及多种购买方式,因此需要学生仔细阅读才能做出来。通过仔细阅读,学生会发现这道题目中暗含着一200块糖 ,用什么样的袋子 , 甚至重复使用一种袋子都是可以的,明白这一道理,学生才能想出更多的答案。通过这样大量阅读练习,学生才能不断积累解题经验。

二、在游戏活动中积累实际操作经验

小学生正处在一个喜欢玩的阶段,即使在上课时,很多学生也想着自己下课时的各类游戏, 为此目前很多小学教学方法中都提倡以玩促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即通过玩一个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游戏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除了能掌握教学内容以外,自身实际操作方面的经验也在不断增长, 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

比如在讲授《可能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玩“摸钻石”的游戏。整个游戏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教师随机选择一位同学上台当富商,然后递给他10块球,并假设其中有1块是钻石,随后会有6位同学上来摸钻石,这位同学要做的是想办法不让学生摸到钻石,每个学生摸完一次后,这位同学可以自己决定下一轮要不要放钻石进去, 但不放钻石的次数必须小于2。”这个游戏检验的是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单元知识的理解,即什么时候抽取到钻石的概率最大的问题,富商要想确保钻石不被偷走,除了需要运气外,还需要懂得概率的知识,即盒中球越多,被抽走钻石的可能性越小,因此明白这一道理的学生肯定会选择当盒中只剩5个球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轮时将钻石球取走,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当游戏结束后,不论富商的钻石有没有被偷走, 教师都应请这位扮演富商的同学给大家讲述自己的操作思路,如果学生讲得合理,全班同学都可以在看游戏、玩游戏过程中得到启发。而如果这位同学没有讲清楚,则可以请其他同学上来继续做这个游戏,直到有学生搞明白并成功保护钻石后为止。这样在玩游戏中学生实际操作经验得到不断提升。

三、在手工制作中积累思维经验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具象思维, 为此他们对手工制作情有独钟, 翻看小学生的课本我们不难看到很多书本上的图片被学生用刀子划得乱起八糟, 面对这一问题, 如果教师直接干涉,很难帮学生纠正,但如果小学数学教师能利用学生喜欢手工制作的这一行为, 在数学课堂上多组织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则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不同的思维经验。当然数学活动中的手工制作不是做一些复杂的人物或者小动物, 而是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特别是在讲几何知识时,教师更应该让学生多参与一些手工制作活动。

比如在讲授《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好卡纸、剪刀及任意一个现成的圆柱及圆锥物体。比如查岗、易拉罐等,随后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圆柱体和四个圆锥体。由于做的时候学生需要研究现成圆柱和圆锥的结构关系,因此做好后学生会很轻松地理解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原理。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如果将圆锥变成一个圆柱,这个问题看似很难解决,但学生通过尝试,很快发现将三个圆锥交叉落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圆柱, 于是得到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一原理。当讲完整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 做作业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手工的方式改变思维方式,比如题目:“一根6米长的圆柱形木料锯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每一小段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这样一道题目如果同画图或者口算的方式可能学生较难做出,但如果让学生亲手做一个6厘米的圆柱形,随后剪成3段后,学生会很轻松地发现表面积增加的16平方厘米就是4个面积大小一样的圆形,于是很轻松地得到圆柱形的底面面积为4平面厘米,这道题的答案很快就被算出。这样学生在不断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其思维经验得到不断积累,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学习。

积累策略 第5篇

有一定投资经济的人们都知道,现在普通的银行储蓄已经很难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而为了更好的储备资金的银行零存整取的投资方式也不一定能够保证资金的积累,为了更好的保证家庭财富的积累,家庭资产的保值增值,家庭应该考虑通过一定得投资理财规划有效的保证资金的财富积累。

魏先生虽然每个月有一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对于日产生活并没有规划,因此导致家庭财富积累的效果较差,于是魏先生就想通过银行零存整取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不仅有效的保证资金的积累,还能克制日常的生活开支,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经济形式而言,已经很难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而对于零存整取的投资方式,虽然能积累一定的资金,但是却不能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导致资金的贬值。

麟龙投资顾问认为,魏先生目前最需要的就是对家庭资产进行全面的规划,以便通过投资有效的保证资金的结余以及保值增值。选择家庭适合的投资方式进行投资,不仅能有效的保证资金的保值增值,同时还能保证家庭的成长。

首先要保证家庭的抗风险能力,为了更好的保证家庭的成长,家庭应该通过办理意外险以及重疾险来有效的完善家庭抗风险能力,并通过搭配配置定期寿险以及终身寿险有效的保证家庭财富的积累。

其次,要解决每月存钱的问题,可选择基金定投的方式。魏先生比较年轻,有一定承受风险的能力,需要培养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为了更好的家庭财富的结余,魏 先生可以考虑通过制定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计划来有效的对家庭日常生活开支进行规划,尽可能的避免日常生活中的盲目消费以及冲动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保 证家庭资金的结余积累。

基金定投是保证家庭财富积累的最好的强制性储蓄方式之一,基金定投是指以固定的时间以固定的金额投资到指定的开放基金中,这样投资可以平均成本,分散风险,适合长期投资。定投可以选择一只或多只基金,起点较低,类似于长期储蓄的特点,积少成多。

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经验积累;有效课堂

小学数学的新课程对方法与课程进行了十分深入的关注。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课题。社会各界特别是一线教学老师对数学基本活动的内涵和组成以及教育意义都做了比较深入的讨论。现在普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让小学生比较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这个问题仍然值得大家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从学生思维经验的积累以及学生感官经验的积累和学习方法的积累进行了阐述,最后就实践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关系进行了论述,以此来与大家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交流与探讨,以期更好的研究出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相关策略,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掌握自主学习数学的学习能力。

一、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思维经验积累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作为老师会经常给学生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但有时也会让小学生自己进行必要的动手操作,拓展自主探究,发挥合作交流。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取最为直接的教学活动经验。此类活动直接面向学生学习问题的直接解决。学生 在整个学生都经历着对数学的深入思考。

比如,在小学三年级的上册的《统计与可能性》这节课时,老师会让学生试着做“摸球”的实验以此来感受摸到球多少的可能性。根据学生知识能力进行判断,比如在已知的盒子内有8个黄球和2个白球,让学生自己判断摸到哪个颜色的可能性大。接着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后,动手操作以及实验就成为了学生探究结果的主动需要,学生对实验的结果充满渴望,因此在这类探索活动中,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也因个体的强烈感受而充满了活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有些数学活动的积累,某种经验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但要使数学活动经验更有效地深入到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去,当然还需要经历一个概念化与形式化的过程。

二、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感官经验积累

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小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从而获取对学习材料的第一手直观感受。小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的主要价值并不是该问题当时直接的解决,而是可以有效的获得对学习材料的感性认识。比如在小学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小学生自己研究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时,学生可以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自己撕下来,然后将这个三个角的顶点重合的并依拼在一起,然后可以发现正好成为一个平角,从而加深对内角和的度数的深刻印象。这个直观的过程,并不会浪费太多时间,亲自动手制作过程可以让学生获得了更多更深刻印象的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

三、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积累

从思维培养的角度来看,不断思维积累也能逐渐积淀出一种经验,而这种经验属于思考的经验。一个数学活动经验较多且喜欢反思的学生,他自己的数学思维也必然会随着个人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增强。

举个例子,在讲授《比的基本性质》的时候,教材中给出了小冬测量几瓶液体结果中质量和体积的相关记录,然后进行体积和质量的比值填写,以此来引导学生观察来等式,因为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有了相关认识,从而探索比的基本性质较为容易。有的学生对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等概念可能不太了解,基于之前学生学习的商不变规律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关知识,学生会有一种直觉,就是在新知识“比”的课程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相關性质。那就是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一个不为0的相同数字其结果中比值不变。这个结论学生便可以依据之前的经验得出。

四、在小学数学活动中注重与实践结合

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课程,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广泛存在在生活中,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通丰富的实践活动课程,以此来培养出小学生利用数学所学的只是进行观察、解释和表示存在于现实中事物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养成解决日常生活、实际情况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打开了解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在现实中使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数学实践活动课《校园的绿化面积》,此处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综合应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稍复杂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通过测量与实际计算,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具体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老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的具体举动,从而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在教学活动内容中的各种因素,让每一个小学生都可以自主的设计各式各样的花圃,然后进行面积计算。这样就为培养小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总之,小学生自己的经验生成是在思维层面进行的。这些思维模式的积累对以后小学生自主学习活动能力的提升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新课程的开展过程中,老师也应该是进行不断的自我学习,做新课程下数学教学问题的探索者。有效数学教学的核心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高效结合。通过老师在课堂中在学生思维经验、感官经验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积累达到使学生经验得到积累的重要目的,从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林运蓉.探究性学习中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培养[D].福建师范大学

[2] 陈超燕.初中数学实验与课题学习的整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词汇积累中的误区及策略 第7篇

一、词汇积累的误区

尽管一些学生认识到了词汇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英语词汇学习和积累中,仍存在很多的误区。

(一)只知道单词的某一个意思,不知道该词的其它意思。

如:free这个单词,学生只知道它表示“自由的”和“空闲的”意思。当碰到句子“They enjoy free medical care.”这个句子时,再用此意思解释就理解不通了。很多学生习惯用单词表来记单词,往往把单词注释中的第一个意思记住了,而忽略了其它意义。然而英语单词和词组往往是一词多义,甚至多种词性,因此在初次教学生某个单词的时候,教师应归纳出该词的多个意义,并指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随时注意旧词新意,以便在阅读中逐步加深印象,拓宽词汇量。

(二)习惯机械地死记单词。

很多学生习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诵读或默念一个单词,或者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抄写某个单词,直至记住为止。这样简单重复的死记很难形成正确的语言应用能力。因为词典上的解释是死的,语言应用却是活的,如果只是机械地背单词、用单词,则与考试要求相去甚远。词汇只有在句子、语篇或情境中才能准确表达其思想,实现其交际功能。因此记忆单词必须将其放到句子、语段中才能在上下文中准确理解词义,掌握其用法。也就是说,记忆单词绝不能脱离语境。

(三)只知道认词,不知道辨词。

如sight, view, scene, scenery,这四个单词虽然都有风景的意思,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如果忽略了单词的辨析,就会造成对句子理解不当,或在语言的应用上存在偏差。而进行词汇储备的一个关键就是辨别词与词之间的差别。英语中的同义、近义词比比皆是,只有弄清它们之间的用法差异,才能恰当地描述事物,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四)只重识记,不顾遗忘。

很多学生只在学习某个章节时记住该章节单词表列出的单词,以为记住这些单词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大多数人对所学过的材料在过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遗忘现象。一次记住了单词并不代表永久掌握了。解决遗忘现象的方法就是反复复习,多次识记,把新识记的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同时区别开正确识记的和仿佛识记的单词,以免混淆。

(五)受先入为主的误导。

学生在重现某个单词的意义时,往往凭最初认识的意义或其核心意义,即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而误解或理解不通。因此在初次接触单词时,应尽可能掌握其常用的全部意义,不断丰富所学词汇的扩展、延伸和转伸意义。

二、词汇积累的策略

以上现象是学生在英语词汇积累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正确识记单词和应用语言的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词汇量的扩展,不利于英语语言的教学。以下提供几种词汇教学的方法,以供参考。

(一)归类记忆法。

按照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一语法结构的单词等方式将单词分门别类进行记忆。将同义词一起进行记忆可以准确理解词义,而将反义词一起记忆可以扩大词义,加以区分。给单词划分门类,如动物类、植物类、学科名称、体育用语等进行分类记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进行类比的连续命令法。如:复习关于put的一系列短语,可以请一个学生上讲台按照老师的如下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1Put your hand up.2.Put away the teacher’s desk.3.Put the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4.Put the tape in the cassette.5.Put on the hat.6Put down what you did on the blackboard.与此同时,要求其他同学判断该同学做出的反应是否正确。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会很快区分并牢记这些短语的意思和用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记单词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联想记忆法。

想象是记忆的最好记忆手段。把相互联系的单词放到一起来记,如:学习shoulder时,联想到arm, elbow, wrist, fist, hand, palm, finger, index finger, middle finger, ring finger, thumb。又如学medal这个单词时,可以联系词形相近的其它单词metal, mental, model, modern等。

(三)词缀法。

即根据构词基本知识,通过分析词根、前缀、后缀、派生、合成等结构,把具有相同词根的单词归纳按照到一起来记忆,或把同一前缀或后缀的单词放到一起来记忆,这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最重要的方法。如以act为词根的单词就有:action, active, activity, activist, activate, acting, actor, actress, interactive, interaction等。因此掌握一定的构词法,对于派生词,只需知道词根的意思及词缀的意思就能记住很多单词。

(四)阅读记忆法。

学生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记单词,不仅能提高语言实践能力,达到学用统一,而且能避免因孤立学记单词带来的枯燥乏味。在阅读中积累单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具体做法是:第一次碰到的生词,可以通过上下文猜测,猜不出来的查阅字典或参照老师的讲解,理解识记后抄写在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并标出该词的词性、词义、音标、搭配和例句。这时已经在大脑中形成初步印象,在以后的阅读中如果再次遇到这个单词,就再次强化记忆,当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接触它时,印象就加深了,它就会深深地被印在脑海里。

(五)利用遗忘规律进行记忆。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对识记过的材料的遗忘保持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单词记忆以后一定要及时复习。比如我们在学了某个单元的生词后,应在当天或第二天复习,然后逐渐加长复习周期。经过多次反复,所记忆的单词就会纳入已有的词汇库。另外,每天一有空闲时间就拿出记录生词的小本子来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却很好。因不时接触,反复记忆,词汇量增加很快。

(六)单词听写。

单词听写的方法多样,除了传统的教师念英语,学生写汉语,或教师念汉语意思,学生写英语单词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对于只需了解中文含义的英语单词,教师可将单词打印发給学生,要求学生写出单词的中文含义,然后参照词汇表进行核对。对于高考写作必备词汇的单词听写,教师只提供单词的中文意思,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英语单词,并标注出其搭配、用法。这样反复地进行单词听写,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单词的记忆和巩固,从而扩大词汇量。

摘要:作为语言三大要素之一的词汇, 是英语教学的基础。但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简单地按照单词表来死记硬背, 而是需要技巧和方法。本文分析了学生在积累词汇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同时结合实际, 提出了一些积累词汇的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积累,误区,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小融编著.教育心理学新编.

作文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有效策略 第8篇

一、重视培养学生日常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直是阅读教学, 无论教学时间的耗费, 还是精力重心的倾斜, 都是如此。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要阅读的教材文本 (包括各门功课) 至少有几千万字, 为什么在作文时仍然缺乏素材?分析学生作文素材贫乏的深层原因, 关键还是不注重日常积累, 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教师也没有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任何问题的出现, 内因是根本。鉴于此, 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反思现状, 改变教学的策略, 优先在培养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良好习惯上下点工夫。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素材意识, 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 有意引导学生把一些富有哲理睿智的名人名言、诗文佳句, 感动人心的人物故事、历史事件, 蕴含思想光华的精彩文段、生活感悟, 关切生活的科技发明、探索故事, 鼓舞人心的时代英模、身边亮点等有意搜罗整理, 分类归纳, 作为作文素材储存起来, 以备后用。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坚持不懈, 天长日久, 就会成为一种潜在的行为意识, 终身受用。正所谓“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二、引导学生掌握多维积累素材的方法途径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 面对大量的阅读材料, 要从中去搜集、筛选、整理素材, 很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克服惰性, 教会学生运用各种方法途径进行高效积累。

目前, 在作文素材积累中有许多比较好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借鉴。方法得当, 事半功倍。一方面, 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围绕类型积累素材。如以海明威和他永不言败的“硬汉形象”、“5·12”大地震中的大爱、哥白尼不畏教廷坚持地圆学说、居里夫人经受人生挫折终获诺奖等为内容的成长励志类, 以感动中国人物、丛飞夫妻、狼爸狼妈、暴走妈妈、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故事等为内容的感动感恩类, 以读好书活动、传承国学、经典诗文诵读等为内容的审美鉴赏类, 以《论语》热、名人名言、哲理故事等为内容的哲理思辨类。另一方面, 可以围绕学科教材分类积累。如语文中的名言名句、诗歌警句, 数理化中的科技发明发现、探索故事, 政治历史中的感动人物、精彩事件, 等等, 都可以入文。再一方面, 可以围绕文章的构思积累素材。如纵向的历史素材, 横向的中外人物之间、历史与现实之间等相关联的素材, 等等。这些都可以分门别类, 成为素材的宝藏。

三、指导学生学会素材运用的加工处理技巧

有了素材不一定就解决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的普遍性问题, 还要会用、用活、用好。这就涉及作文素材向作文题材的转化。素材必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进入作文, 要根据作文的主题表达需要、文体要求及应考规程做必要的角度转换、繁简修改、筛选提炼和文风调理等。

素材的加工处理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一要根据主题立意与文体要求, 对素材做必要的扩展和压缩。常用的扩展方法是强化和阐释, 压缩的基本方法则是摘要和改写。比如, 一些故事、事件类素材进入作文时, 在叙事抒情性文体中需要进行必要的描写、叙述、抒情性加工, 使其通过扩展更加充分完整, 凸显故事情境和细节特征;而在议论说明性文体中则要根据素材蕴含的“意义”和文章的“立意”进行概括、评析、补述, 使之适应文体要求, 更好地为文章观点服务。吴晗先生的《谈骨气》一文对这一点体现得非常典型。文中文天祥的故事用了概括的引述方法, 嗟来之食的事例用了评析的方法, 闻一多的事例则用了补述的方法。二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提炼。有许多原始素材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 在进入作文时, 必须根据主题进行筛选或提炼。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一文表现了母爱、生命、挫折、反思等多元主题, 在作文时要根据自己的文章角度进行材料的筛选和意旨的提炼, 否则就会观点与材料脱节。三要进行素材的化用和组合。比如, 大量的诗文、名言、名人故事需要选准角度, 巧妙化用, 引入文章;对符合题意的大量素材要围绕文章的构思以最佳的角度进行组合, 成为文章的题材。

总之, 只要养成有意识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运用有效合理的方式方法日积月累, 通过有效的技巧进行加工处理, 作文言之无物、素材贫乏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根治。

摘要:素材积累与运用在作文教学中问题比较突出。不少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素材积累习惯, 缺乏素材搜集积累的有效方法, 有了素材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重视培养学生日常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掌握多维积累素材的方法途径, 指导学生学会素材运用的加工处理技巧。

谈小学数学活动的经验积累策略 第9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经验积累,策略

为满足当前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基础教育的新课标改革渐渐渗透到了小学教学中, 经验越来越被摆在突出的位置。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常常是人们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并在遇到某种相似情景时可以忆起的某种体验、方法性知识或某种观念。数学活动经验对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围绕数学活动经验积累以及提升小学数学活动的策略, 进行了探究。

一、活动前的经验准备

1. 有含金量的数学活动。

学生的活动经验是从数次的活动中所得到的。所以, 一个活动的含金量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从活动中得到的经验的优劣多寡, 因此设计一个含金量高的活动成为了学生提高活动经验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

含金量高的活动一般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有趣味性, 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让学生有熟悉感, 注重和谐发展“社会化”班级文化氛围并对班级中社会行为进行规范, 形成相互支持和理解的氛围, 使学生能够毫无拘束地演示、讨论、争辩。

2. 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兴趣。

兴趣是促进一个人学习的最好的老师, 培养学生兴趣是促进学生求知欲、提升学生探求性的最为现实的策略。是能否激发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会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后, 不仅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反而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因此, 在逻辑性严密的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努力调动课堂的气氛, 并将其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 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 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对数学活动感兴趣、有热情,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数学活动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展。

二、活动过程中的经验积累

1. 自主思考, 化异为己。

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得到的学习经验是难以忘记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一味地讲, 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思考, 有思考空间才能锻炼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成立课题小组, 用团队合作的方式独立地完成活动内容, 而教师可以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启发。事实证明, 通过学生主观的思考过程, 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对问题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并能够熟练运用经验到相关问题的思考中, 进而提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动手实践, 加深印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除去教师的讲授, 学生还可以通过具体的操作, 实现学习经验的积累。为了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可使用直观的教具, 或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材料,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 就能将模糊的感性认识转换为严密的理性认识。例如在学习三角形和四边形的过程中, 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七巧板, 通过几个三角形和几个四边形的排列组合, 完整地拼成一个正方形, 通过七巧板来讲解图形的边角关系, 这能使学生对图形的角和边的关系有直观的深刻的了解, 而且会加深学生对于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创新方法, 利用媒体。

基于丰富教学手段的数学活动经验拓展策略,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新数学活动形式, 采用异于常规的方法。不仅仅要运用传统板书展示的手段, 更要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学生对新事物都有一定的猎奇心理, 教师可通过运用动画、课件、录像、几何画板等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足够多类似“观察性经验”一类的经验, 让学生在观看、体验中能够想象出身临其境、实实在在的经历和感受, 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有利于学生丰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活动结束后的经验总结

1. 积累方法, 熟能生巧。

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 学生在参与了一系列的活动后, 对活动也会有了一定的经验, 如果学生能够不断积累经验并思考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经验会积累到一定的度。在积累经验并不断学习的基础上, 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能得到锻炼。这些通过长时间锻炼得来的思维会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 最终在遇上难题的时候便会举一反三, 困难也会迎刃而解。所以,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不断积累、不断反思、不断应用, 将学会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这样学生能提高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有所提升。

2. 事后总结, 积累经验。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是建立在磋商与和解的基础上的, 需要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需要内部与外界的磨合, 要经过不断的修正一个人的知识结构才能得到完善。学生进行数学活动也是如此。不仅仅要在活动的时候锻炼自己, 活动后的总结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总结不足、不断改进才能更多地积累经验, 教师应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对本次活动做出完整的评价, 这也能成为以后进行数学活动的参考。

积累策略 第10篇

一、重朗读, 选择阶梯式学习策略

读, 是语文教学的基石。为了让朗读真正有效, 我们倡导阶梯式的教学策略。当学生初次接触课文, 先让学生初读, 这时仅提出“不加字, 不丢字, 读准字音;多读几遍”类似这样的基础性的朗读要求, 不仅降低了读的难度, 减少了学生的畏难情绪, 同时也抓住了初读的本意, 即识记字词、扫除阅读障碍、达到通畅阅读。其后, 老师可以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在同伴间或小组内练读。这时, 孩子们有了初读后浅层次的理解和对课文整体的感悟之后, 读起来会顺畅很多, 从而渐渐进入有感情地朗读。最后, 在对课文的探讨和理解过程中, 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句段的朗读指导和训练。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教师在学生对小艇的样子、船夫的驾驶技术、小艇的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之后, 让学生练习美读, 此时的读既是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更是文章语言文字美在学生心灵中潜移默化的展现。

二、重主体, 关注探究式学习策略

我们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得有意义、学得明白, 而不只是被迫记住几个词义, 背会几篇课文。而且我们想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学会如何独立学习, 学会如何在离开学校之后依然懂得从书本、从生活经验中获取有价值的东西。那样我们就必须使学生从现在起就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者, 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活动。

依然以《威尼斯的小艇》为例, 初读之后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学习:“从课文中勾画出你喜欢的语句, 说一说喜欢它的原因。”在勾画练说的过程中,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这样的教学设计, 旨在激发学生地展现自己在个性化知识背景下的独特情感体验。在这段学习中, 学生享有了充分的自主权———自己选择目标、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方法甚至表达方式, 这样完全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 能令每一个孩子都不同程度地体验成功, 体验快乐。

当然, 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个性感受的同时, 不能完全让学生信马由缰, 对于学生读得还不到位, 悟得还不真切的地方, 应适时地给予扶持、引导、“点醒”。例如:朗读“两边的建筑物飞一般的往后倒退, 我们的眼睛忙极了, 不知看哪一处好。”这段时, 学生往往不能一开始就读出小艇速度极快的感觉, 教师应当及时予以引导:“没能飞起来, 你能读得让它飞起来吗?”让学生稍作品味后再读, 加快了“飞一般”一句的语速, 读出了小艇速度非常快的感受。朗读中那样一种人、艇、景融为一体的和谐才是课文“威尼斯生就了小艇, 小艇成就了威尼斯”的精神主旨, 也是这个单元课文异域风情的精神内核, 这样的探究学习才能使学生读得进步, 悟得深入。

三、重积累, 选择渐进式学习策略

积累语言, 是语文学习的目标之一。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体会“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操纵自如”等词句, 以及威尼斯动态、静态的美, 教师不作机械地分析讲解, 而是将理解寓于学生自发的读和自主的悟之中。正像新课标所提倡的,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积累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首先, 自由读文之后, 学生争相表达对威尼斯的了解, 然而, 此时的理解是知识的简单再现, 只是积累的开始。紧接着, 学生通过熟读、讨论, 将积累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那就是感悟。这时的感悟不再是某一个学生思维的灵动, 它早已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内化为师生间、生生间知识的认同。最后, 升华全文的美读, 实际上是积累的更高层次———鉴赏。这时, 学生不仅在品评, 体味, 也在揣摩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 不知不觉中接受滋养。“润物无声”是学生体验、积累语言文字的佳境。

四、重拓展, 关注信息化学习策略

准确的信息处理, 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通过阅览或上网等渠道提前查阅有关威尼斯的资料, 诸如文字、图片、音像等, 让学生做好视听以及认知等诸方面的先期准备。

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策略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积累;学习策略

英语是初中学习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虽然我们从小学阶段便开始学习,但由于内容难度和深度有了不小地提升,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学习的困难。根据我对同学们的调查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英语词汇地积累和学习是最大的难关,即便是老师多次教导我们怎么念和记,但目前很多同学依然出现不会读、书写不正确等情况,这样一来势必会严重影响他们英语学习与考试成绩,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英语词汇地积累与学习。

一、初中英语词汇重要性分析

从我这两年的初中英语学习来看,词汇量储备的多少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英语中听说读写能不能顺利地进行,以听为例,如果我们没有较为扎实的词汇量,那么在进行听力训练或考试时就不能准确地把握题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答对显然是不可能的;又以写为例,假如英语词汇量较为匮乏,那么我们在写作时不仅会无法写出一篇优美的文章,并且更有可能会出现忘词漏词,甚至是用错词汇这些现象,这样一来肯定会导致我们英语写作得不到高分。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词学习上,词汇重要性很大。

二、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策略

由上文我们不难发现,初中英语词汇所具有的重要性,对此下面在结合我的学习经验和调查分析基础上总结出一些如何积累与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

1、词根法。词根法主要指我们在学习初中英语词汇时,对单词中某些特殊的词根读法与意思进行记忆,之后在遇到由该词根和其他字母所组成单词时,只需抓住词根便能较为有效地理解。以“传说”Legend为例,该单词词根是Leg,它有说的意思,而后缀end则是结束的意思,它们结合在一起大意可以理解为说完,此时我们可以将其延伸为“传说”之意。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过在初中英语词汇学习中使用词根法不但可以使得我们又快又准确地学习单词,同时对于单词意义地掌握也很有帮助。

2、卡片法。卡片法主要指我们在积累与学习初中英语词汇过程中,通过利用与单词相对应的卡片进行学习和记忆,这样一来可以使得我们能够借助于图像思维来加深单词印象。为此,同学们除了可以购买相关初中英语单词卡片外,我认为最有意义的做法就是自己结合所学单词,并在做好分类后,自己制作单词卡片,如此一来可以让我们再次学习一次单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有了单词卡片后应加强复习,这样才能加深单词学习效果。

3、分类法。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将某些具有一定关系的东西集在一起进行学习或记忆会取得不错的效果,这就是分类法,因而我们也可以在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中应用该方法。对此,我们首先需要将自己所学习到单词进行整理,随后根据一定规则,比如单词意思相近将它们予以分类归集,最后把所有英语词汇都分好。虽然在分类过程中,我们也再一次学习了单词,但为了提高自己词汇量,我们还需要定期进行复习。

4、对比复习法。经过这些年初中英语学习来看,词汇中有很多同义词和反义词,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在词汇积累与学习上可以采用对比复习法,即我们在复习单词时可以将它的同义词或反义词一起列出来,如此一来不但能够加深该单词地理解,同时也可以扩展对新词汇地学习。比如我们在复习busy、careful、close等单词时,可以将它们的反义词free、careless、open列出来,之后通过对比进行复習记忆。

5、兴趣法。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道理对于我们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来说同样适用,这是因为一旦在单词学习或复习中产生了兴趣,那么我们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我認为在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中使用兴趣法十分必要。那么如何使用兴趣法进行词汇积累与学习呢?首先,我们需要将自己所学初中英语词汇进行归类,之后在根据意思将它们改编成一句话或对话形式,随后在复习时和同学一起进行练习,这样一来不但能够提高我们英语词汇学习兴趣,并且也能够提升我们单词应用能力。

6、语境学习法。从我学习经历来看,老师都会让同学们在遇到生词时结合上下文语境来猜测其意思,然而实际上不少同学在这种情况中很难准确猜出,而往往求助于英语词典才能知道该单词意思,但在考试中是不能带词典的,那么我们就不能正确地答题了。对此,我认为需要加强初中英语词汇积累与学习中语境学习法地应用,即我们在课文预习中如果遇到生词时,首先不要去看该课单词和查阅英语词典,而是通过仔细阅读生词所在语句及其前后句,之后在确定这些语句所表达意思情况下对生词意思予以猜测。比如teenagers,青少年这一生词学习中,teenagers found that young people wh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parents are happier than.It was also found kids wh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parents do better in their schoolsubject.我们可以通过后两句话中kids和 parents这些单词猜测出这里讲的是孩子和父母,之后通过young people这一表述可以知道teenagers意思是青少年。

三、结语

总的来说,对初中英语学习来说,词汇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利用一些有效的策略来做好词汇积累与学习。

参考文献

[1] 唐振富.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浅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1):87-87.

[2] 汪星星.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中学生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26):20-20.

[3] 郑秀美.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5(51):108-109.

积累策略 第12篇

一、积累———行为作文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作文, 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要让学生看到某一行为能有感而发, 有话想说, 有情要表, 没有平时的积累, 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为此,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积累, 注重过程。

1. 让“摘抄”显功效

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 它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式, 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引导学生有效地摘抄, 不但可以积累材料, 而且能广开思路, 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个人珍藏本, 除了自己给本子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外, 里面都是他摘录的精品———从一个词到一句名言妙语, 到一个个精彩片断, 孩子们都拿它是个宝。每周五早上的读书会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争当评论家”———让学生评论自己摘抄的精彩片断;“争种姊妹花”———让学生按照所摘抄的精彩片断的特征进行仿写;“争造兄弟桥”———让学生把几个词语连缀成段, 就像几个相同的桥墩共同撑起一座大桥。此外, 通过朗读、编报、展览、交流等方式展示学生的摘抄, 不但资源共享了, 而且也提高了学生摘抄的兴趣, 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不说加深了自己的“文学功底”, 至少也能出口就妙句连篇。

2. 让“日记”助你行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平凡的生活中蕴涵着人间真情。一天下来, 坐在书桌前, 把一天中感受最深的写下来, 这就是很好的写作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假如积累摘记能让你成为巧妇的话, 那积累生活, 就是让你有米可下锅。这样看到某一行为你会大发感慨, 有话想写。因此, 在平时, 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 如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或人物, 引导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下来, 坚持能每天写日记, 还能有空去翻翻, 让你的奇思妙想在行为面前瞬息生成, 从而妙笔生花。

二、理解———行为作文的过程

在平时的行为作文训练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这一行为。如作文时, 教师端着一个茶盘放在讲台上, 倒了些许茶叶在茶杯里, 然后拿起热水瓶往茶杯里慢慢倒水, 直到倒满。学生双眼盯着茶杯, 时而疑惑地看看老师, 可看到的是老师一脸的神秘。三分钟后, 演示结束了, 学生兴趣盎然, 这时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因势利导, 启发学生理解刚才演示的“行为”, 以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刚才这一行为结束后, 教师可引导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老师在倒茶。”“看到这是杯绿茶。”“看到茶叶上下翻动。” (教师及时插一句:哦, 你看得真仔细。学生说得更起劲了) “看到茶叶一片片慢慢地舒展开了。”“看到茶叶起先都挤在杯口, 一会儿慢慢沉到杯底去了。”“看到水由透明变绿了。”“我慢慢闻到一股香味了。” (教师及时插一句:你的嗅觉真灵) “我也闻到茶香味了。”“真好闻。”……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讨论, 基本理解了刚才演示的“行为”, 整个理解过程中, 教师并没有将习作意图告诉给学生, 也没有将教师的成人化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学生是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展开思维活动, 并进入写作情境。综上所述, 行为作文时我们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行为, 首先要让他尽情看, 注意观察, 达到不遗漏任何一个细节的要求。教师在演示行为时, 则要“放慢镜头”, 有些要强调的细节、动作更要夸张些, 让他们能观其景、闻其声、品其味;其次要让他们尽情说。俗话说“能说会写”, 看到什么说什么, 听到什么说什么, 想到什么说什么, 教师要学会听, 及时发现孩子们说的过程中的一些亮点, 以起好导说的功能。最后是教师不要横加干涉。学生说时, 你尽可以走下讲台, 走入孩子们当中, 和他们一起说, 也试着找一找自己心灵的落脚点。

三、感悟———让行为作文水到渠成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 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众多的输出。”行为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行为”, 根据这一“行为”结合每个学生的积累各自产生出新的生长点, 达到发散思维、开拓思路的目的。这就涉及一个“感悟行为”的问题:就这一行为, 你想到了什么?

桌上放着半瓶喝剩的水, 学生想到了:

———这是在浪费水, 真不该, 把半瓶水不当回事!

———地球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你自己的眼泪!

……

桌上放着被咬了一口的苹果, 学生想到了:

———美伊战争留给我们的酸涩;

———台湾远离祖国母亲, 正如一个残缺的苹果;

———生病的妈妈得到女儿精心的照顾;

———贪玩的小明顾不得吃完妈妈递上的苹果;

———繁重的作业挤走了吃苹果的时间;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积累策略】相关文章:

积累知识比积累金钱更重要的美文05-20

积累收获05-15

成语积累05-11

“积累”的教学05-05

积累.阅读.写作05-16

积累运用范文05-18

积累作文范文05-18

美文积累范文05-19

熟语积累范文05-19

作文积累范文05-20

上一篇:营销课下一篇:农残检测论文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