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青少年范文

2024-05-08

网瘾青少年范文(精选10篇)

网瘾青少年 第1篇

我校的学生大都来自各区县, 年龄较小, 文化基础差, 家庭背景复杂, 来到学校后, 仿佛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样难以管束。我曾在一个班上做过调查, 每到星期六连续上网24小时以上的人数有15名左右, 连续上网12小时有20名左右, 由于疲劳上网, 周一很多学生趴在课桌上睡大觉。更有甚者违反学校规定翻墙出校, 到网吧通宵上网, 成绩下降, 被学校劝其退学。

更为严重的是我校有一名女学生在网上交友不慎, 跟一位自称为“养你一辈子”的网友出走被骗, 另有两名男同学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犯罪。据调查网络游戏玩家中16岁-30岁的网络用户占87.4%, 而中学生患“网络成瘾”综合症的比例高达14.8%。

从我校实际情况看, 学生上网成瘾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 由于青少年普遍存在着好奇的心理状态, 对网络有一种新鲜感, 不能约束自己, 更不能正确对待。

其次, 由于离家较远, 远离亲情, 心里话无法倾诉, 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缺乏交友平台, 缺少自我保护能力, 而网上交友没有现实生活中的紧张感。

第三、部分学生由于学习较差得不到别人的承认而沉迷于网络。通过上网打游戏, 可以获得虚拟奖励, 得到自我的肯定与安慰, 从而宣泄学习不成功所带来的压抑。

第四、由于性格内向, 同学之间关系不好, 希望用上网来逃避现实, 藉此发泄不快的心理。

第五、在网络游戏中可满足自己任何虚拟的追求, 以求逃避现实生活,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第六、网络游戏中设有等级, 游戏带有刺激性, 再加上精彩的内容, 迎合了青少年渴望成功的愿望、以缓解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工作竞争所带来的压力。

第七、长期的学习生活中压抑无法发泄, 网络游戏中有一些带有黄色、暴力倾向的内容, 游戏中人们可以为所欲为杀人、强奸、抢劫、放火并且不承担任何后果和责任。

第八、网上看小说、电影, 比现实生活中看小说、看电影成本低, 更方便。

二、青少年沉迷上网问题的实质是整个社会依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问题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的教育, 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的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案、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从我国教育领域来看, 虽然各中、小学提倡素质教育, 但许多学校仍把分数作为对一个学生的衡量标准, 学生背着沉重的学习、升学的压力, 负担过重, 而网络游戏能暂时淡忘这些压力。

在这些“网瘾”患者中, 有一部分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子女, 由于缺少父母的爱, 他们渴望在网上寻求自己的真爱, 于是沉溺上网, 久而久之人格分裂, 性格变得怪异、孤僻。

青少年沉迷上网, 危害极大。造成自我封闭, 不愿与人交往, 心理处于不健康状况, 不利于青少年健康人格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迷恋网络还可能使青少年精神上瘾。一旦离开网络, 便会产生精神阻碍和精神异常等心理问题和疾病。表现行为举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乱语。不但会荒废学业, 而且极可能诱使其走上犯罪道路。

互联网的出现, 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 也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对于青少年“网瘾”患者的出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互联网的出现所造成的恶果, 也不能武断地让他们远离网络。关键是我们应找到他们上网成瘾的根本原因, 和他们多沟通, 多交流、帮助他们走出“网络沼泽”, 真正戒除网瘾。

我曾问过几个网瘾学生, 怎样才能根除他们的网瘾, 需要学校、家长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 这些学生回答:

(一) 要彻底根除需要有一个过程。望学校、家长多一些理解。 (二) 需要父母多关爱自己, 要有耐心, 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 (三) 学校要多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以分散对网络的注意力。 (四) 要求老师不要经常向家长通报自己的问题。以免造成逆反心理。

针对这些情况, 我认为家长、学校、社会要形成三位一体的社会教育对策, 具体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用爱心、耐心和诚心“三心”解开孩子心中的“结”。老师、家长要经常与他们进行平等交流沟通, 了解他们所想所需, 而不是训斥。要让孩子明白, 电脑不过是一种工具, “上网没有错, 沉溺不应该”。

第二、青少年上网, 家长与老师不能一味横加指责与干预, 尽可能了解青少年在网上要寻求的内容。适当控制孩子上网时间与次数, 对于孩子正常的上网应给予满足。对孩子上网时间过长, 上网次数过频, 登陆不健康的网站, 老师与家长应该进行引导与制止。而对于青少年上网寻求健康或有益的内容, 或进行正常而健康的交友、聊天, 应予以指导与支持。

第三、对自控力较差的同学, 教师与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自控力和心理品质的训练, 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磨练意志, 最终使他们的自制力得到提高。

第四、国家要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 以规范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的管理, 遏制在网上传播黄色、暴力等不良行为, 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互联网站和网吧经营者要依法严肃查处。对青少年上网要进行一些强制性规范。如不允许未成年人上网, 实行身份证上网制度, 连续上网不得超过3个小时, 不允许通宵上网。各校要设置专职心理教师, 开设心理课、心理咨询, 清除产生心理疾患的土壤。

三、我们对“网瘾”问题应该采取的应对措施。

第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改变过去“说教”式的传统教育方式,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总结出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网络道德规范, 并编成教育教材在学校进行教授。教师要以人为本, 细心观察, 耐心引导, 诚心沟通, 找到学生迷恋网络的根本原因。帮助他们从虚幻的网络世界回到现实中来。

第二、根据青少年对性的渴望欲、神秘感。派出医务人员及时进行教育疏导, 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 淡化青少年的性困惑, 解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和性苦闷, 以消除其对黄色网站的心理需求。

第三、普及网络知识教育, 开设校园网站, 以满足部分学生对知识渴望的需求, 并派出有经验的老师,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健康运用网络技术。

第四、减少青少年上网的热情, 以转移其注意力。学校宜经常开展各种体育活动, 以锻炼学生们坚强的毅力, 增强团队意识。组织辩论、书法、摄影比赛, 以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开拓视野, 经常举行歌咏比赛, 卡拉OK大赛, 一年一度的校园艺术节等活动。使学校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第五、校团委还充分调动学生会的积极性,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举办有益的夏令营,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健康、健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如何消除其负面作用, 预防、戒除青少年学生网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是一个政府、学校、家长及全社会都必须高度重视, 并认真对待的严肃课题。全社会各个方面都有责任、有义务来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 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并不断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 引导他们在坎坷曲折的人生征途中健康成长。

摘要:近年来, 我国信息网络服务行业蓬勃发展, 但由于在这一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 “网吧”等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泛滥, 管理混乱, 含有暴力、色情、赌博等内容出现在网上, 导致青少年网络成瘾, 沉迷于网络, 严重影响学习, 生理与心理均产生问题, 甚至堕入犯罪的深渊, 给家庭带来了灾难, 给社会带来危害。针对这一情况, 本文从青少年“网瘾”的典型事例分析到青少年的教育问题, 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网瘾,危害性,措施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上服务营业场所管理的通知》;

[2]《未成年人保护法》;

青少年网瘾 第2篇

一、网瘾的含义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简称 IA)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二、热点链接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000万人,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万人,占19%。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万人。

当今世界网络化的信息技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上网,已成为人们的时尚,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新事物十分敏感的青少年正以巨大的热情置身于网络之中,成为网络的主力军,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中交友、娱乐和学习,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成长,不论是网络本身所具有的特性,还是它给人们提供的丰富内容和参与平台,都对青少年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心理发展、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人们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疾病-----网络成瘾。

基于网络成瘾备受关注的现状,它很有可能成为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命题热点之一,这里京佳老师给出备考“网瘾”的相关背景知识及原因、对策,供广大有志于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三、现状

1.网瘾青少年约占青少年网民总数的10%-16%,约13%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

2.男性网瘾比例高于女性;

3.未成年人网瘾比例较高;

4.中学生和职高学生网瘾现象严重。

四、危害

长期沉溺与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学习危害极大:

1.对心理的危害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象的发生。

2.对身体的危害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湎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

3.对学习的危害上网的目的一是为了学习电脑、网络和获得知识、信息,二是为了娱乐、释放学习压力,本来对学习是很有益的,但是,由于网上的内容很容易吸引未成年人,而他们的自制力差,一旦着迷,很容易上瘾而不能自拔,占用学习时间,进而对学习不感兴趣,荒废学业。

五、原因分析

1.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具体表现为: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自我意识强烈;

2.可能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具体表现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

3.在文化层面来上,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难以适应青少年的要求;

4.从社会角度来看,政府监管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教育部门的疏漏、社会关怀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六、应对措施

天下大势,堵不如疏。面对无穷无尽的互联网这个“天下大势”,我们应有积极举措,以求变“网瘾少年”为“网创人才”。人类最伟大的成就,往往都来自于着魔般的兴趣和“沉迷”,如果引导得当,激发得力,网络、网吧都有可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精神。

1.加强教育职能。学校应充分发挥校园网的教育作用,在开设网络课程的同时,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网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教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上生活,教育学生学会选择信息,提高自控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全青少年的鉴别能力、自控能力,最终帮助其完善人格,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治本的问题。

2.加强家庭教育,关心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3.加强学校、城镇社区、农村集镇等的青少年工作,大力开展青少年文化活动,吸引青少年对健康、科学、积极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兴趣。

4.完善网络法律制度,使网络犯罪明确化;加强对网吧进行整治,打击取缔地下网吧,同时要查处色情网站,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监控和信息过滤,使游戏室规范化。

青少年网瘾的成因探析 第3篇

关键词:青少年;网瘾;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10-10-22

作者简介:殷林飞(1980-),男,河南尉氏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罗丹(1987-),女,河南信阳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1000多万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成瘾症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深入分析青少年网瘾的成因,努力消除青少年网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瘾成因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青少年能够从网络世界感受到信息的生动和美妙,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1.评价体系的单一化。从小到大只有一个衡量标准的单一评价体系,这是网络成瘾的一个首要因素。这个问题是造成我国青少年心理发展要素不能满足的最主要原因。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中,单一评价体系占据主体思维模式,充斥青少年教育领域。大部分“好学生”在小学以及中学阶段一直处于“学习成绩单一评价体系”中。当这些好学生进入大学或进一步社会化时,遇到大量困难,心理发育需求不能满足,很容易发展成为网瘾青少年。

2.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网瘾的温床。据调查,有将近80%的孩子上网成瘾,都是由于家庭造成的。其一,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其二,一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常常使孩子由于压力过大而丧失自信,而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却令这类孩子痴迷上了网络;其三,有些家庭的父母经常打骂孩子,网络游戏中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自信和尊严,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其四,一些被溺爱的孩子,不受家长管制,一旦玩上网络游戏,家长也无法控制住他们上网的行为。

3.网络教育极为薄弱。信息化的大潮导致全社会的网络发展极为迅猛,在城区里电脑的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青少年人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重,接触网络的概率很高。大多家长不懂网络知识或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不能够引导孩子们正确上网,或完全禁止,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发现孩子们问题严重时却不知如何帮助他们;随着社会的变革,青少年在社会中接受了大量的信息,而家长的知识没有及时更新,不知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信息,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甚至放弃的方式,致便许多孩子们成了一个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4.社会教育功能严重缺失。纵观当前的建设大潮,试问有多少是为青少年而建的;读一本书不如实践和感受一次,学习就是为了认识自然,很多青少年都有这样的困惑,除了呆在家里还有哪里去呢?我们在城市及农村规划中有多少是给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这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2009年,卫生部出台文件,界定网瘾属于社会功能严重缺失,认为生活技能教育是矫正网络沉迷的最好办法。社会各界对孩子健康成长的相对漠视,造成孩子的生活技能严重弱化,这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最根本问题。

5.互联网管理工作滞后。网吧的迅猛发展加剧了青少年人网络教育问题紧迫性。青少年好奇、好动、进取是他们的根本性格特征,而网络游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需求,书本的枯燥泛味和网络游戏的新奇刺激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致使许多青少年迷恋其中而不能自拔,同时网吧管理的混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社会活动场所,大量的未成年人由学校、家庭涌向网吧,使网吧成了未成年人收容所。文化部门对网吧的监管难度相当大,一些不法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公然接纳未成年人上网,甚至纵容未成年人通宵上网。

二、青少年网瘾危害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国上网人数已超过三亿人,其中青少年占80 %以上,他们已经成为使用网络、推动网络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青少年迷恋网络后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1.逃学厌学。凡是迷恋上网络游戏的孩子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厌学情况,目前教师对待学生厌学而外出上网显得颇为无耐,而学校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来针对这些情况进行管理,以至于许多学生厌学转而迷恋网络游戏。计算机的出现,原本对青少年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快捷、方便的现代化手段,但由于网上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对于一些缺乏自律意识、不想通过自己努力创造学习和研究成果的青少年而言,往往会从网上下载文章作为作业交给老师,这种网络行为不仅引发学术伦理的沦丧,而且诱导着青少年学生走向堕落。

2.摧残未成人身心健康。长时间在网吧里,空气污浊导致青少年呼吸道疾病的诱发;电脑辐射导致他们视力下降;几小时或十几小时甚至几天不运动导致他们体质明显下降。青少年网瘾者可以在网吧内上网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知饿,不知渴,或睡在网吧,上网时精力集中、愉快,从网上得到解脱与欢乐,忘记人世忧伤与烦恼;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或出现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冲动行为

3.网络语言蔓延致使传统文化相对缺失。当前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很大,有一些未成年人长时间上网后竟然不敢与人交流,形成自闭,产生社交恐惧症。网络信息的隐蔽性,助长了青少年的欺骗行为。学生也以虚假的身份参与网上聊天、网上交友、发布虚假信息等。这些现象使许多上网者对网络信息的信任程度有所下降。有35 %的被访问者认为,网上的信息交往不安全、不可靠。有些孩子出现亲情淡漠现象,与家人都没有交流,严重的出现与家人对峙对抗。

4.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为了筹集上网资金,大多青少年人采取骗、偷、抢的方式,近年来青少年人犯罪与网络的关系明显增多,并呈快速增长态势,成为青少年人犯罪的新特征。对网络“黑客”的好奇心理,助长了青少年的恶意破坏行为。为37 %的被访问者希望掌握“黑客技术”,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理。当他们掌握了这项技术后,极个别人就很可能引发网络行为的出轨,甚至造成严重后果。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公安机关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有25岁以下青少年67.9万,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43.5%。

5.网上聊天引发未成年人网恋早恋。许多青少年人年龄在青春期,对网络里的虚拟情感不加以明辨,使很多青少年人的身心都爱到创伤。由于技术的原因,网络管理部门很难做到对发布的信息逐一审核,致使网上信息泛滥成灾。淫秽、色情、暴力等丑恶现象在网上随处可见。一人一机上网方式,青少年可以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也不需要理会老师和家长的限制,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他们在网上干什么,从而弱化了家庭、集体和团队组织对青少年的教育功能,使部分青少年产生了紧张、孤僻、冷漠、情感缺乏等症状。

6.出现严重心理障碍。沉迷网络游戏后的青少年人容量模仿虚拟游戏的情节,不是打打杀杀就是谈情说爱,甚至出现虚幻现象,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有时伴有相当严重的心理障碍,出现自杀现象。当青少年在虚拟世界中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多时,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网络交往中。而每次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只会让他们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安慰。这就削弱了青少年对挫折和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努力消除青少年网瘾

科学认识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正确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消除青少年网瘾方面的作用,应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少年的重要性,进一步完善适应新时期青少年网络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首先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多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食粮,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沐浴在阳光下。

2.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加大城建规划的社会教育功能,使青少年除了家庭、学校、网吧,有更多健康的活动场所使他们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和成长,把他们从网吧中吸引到社会活动中来。目前,我国青少年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数量和质量还远不能满足广大未成年人的需求,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新建一批功能完备的未成年人活动教育基地,如科技馆、博物院、儿童活动中心、儿童图书馆、少儿影院等,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业余活动空间。

3.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绿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一是发挥家庭教育作用。教育孩子先要教家长,使孩子从小就能在家长正确指导下使用网络,让孩子在网络中受益。二是成立青少年人网络教育民间组织。邀请网络教育专业人士经常性开展相关讲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网络教育问题的氛围。三是要发挥学校引导作用。建议学校设立青少年人“网络辅导员”,引导青少年人如何正确上网,提高鉴别能力,对网上的有害信息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员作用,疏导未成年人因网络依赖而形成的心理障碍。

4.进一步强化网吧管理。由于目前网吧大多是私人开办,管理处于无序的状态,基本不干涉上网者利用网络干什么。有的还投其所好,帮助上网者去浏览暴力、色情的东西。网络的弱社会性、弱规范性,必然引发道德弱化症。各地虽然出台了一些对网吧管理的办法,但在执行过程中却不尽人意,未成年人时见于网吧中。相关主管部门应加强网吧市场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上网身份核准制度,应绝对保障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加强对无证网吧和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业主的处罚力度,真正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教育环境。

5.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具,引导青少年养成好习惯。应通过心理辅导,思想沟通,赏识教育,军事化训练等方式改变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习惯不是遗传得来的,它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所养成的,它是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了的行为。每个人70%以上的动作都是习惯动作,这些习惯决定了孩子今后的成败。

参考文献

[1]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汪来杰.互联网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03,(10).

[3]杨绣宏.网络化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创造,2003,(1).

如何引领青少年戒除网瘾 第4篇

(1)政府要加强对网吧的管理和整治力度,坚决取缔非法、低俗网吧,消除主管部门的不作为和失职行为。有些黑心网吧受利益驱动,毫不理会政府对网吧营业时间、场所、内容、对象的限制性规定,惟利是图,极尽引诱学生之能事。我校周围网吧越来越多,两个校区集中了县城一半以上的网吧。网吧的蔓延及对青少年的围啃由此可见一斑。老百姓对“黑网吧”早已深恶痛绝,强烈呼吁进行坚决、彻底地清理和打击。政府主管部门也对“黑网吧”进行查封和清理,但效果总是不理想。清理整顿之后不久,“黑网吧”又迅速死灰复燃,而且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管理部门工作作风所致:整治行动流于表面,走过场;打击的力度不够大;碍于情面,心慈手软,处理不彻底。同时,治理整顿坚持得不够。有时仅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刮几阵风,打几声雷,应付检查。或是平息突发事件敷衍老百姓的强烈要求,临事检查,草草了事。如此,没有把它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来做,是不会有效果的。更有甚者,有的地方政府追求经济效应,无视国家对网吧管理的规定,对网吧实行放水收费,对未成年的中小学生进网吧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管理上完全流于形式。甚至,有些执法部门和工作人员,与“黑网吧”暗中勾结,鼠猫一家,利益均沾,把“黑网吧”当成本单位和个人谋取私利的“财源”。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怀抱对青少年前途、国家未来负责,决不向网吧低头。

我们学校也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学校应督促、提醒相关部门如上级教育部门、文化部门、公安部门等及时履行自己的职责。甚至可以督促政府责令下级如期依法办理,避免政府不作为。对于那些不按政府要求经营的黑心网吧,学校要加强监测,及时向有关部门通风报信,持之以恒地配合政府打击非法网吧。坚决给学生创造干净、清洁,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2)学校管理结合家庭教育,加大对网瘾学生的监管力度,始终保持对其不良行为的高度关注。学校应正当而充分地履行自己的管教之责并加大管理力度。对于那些夜不归宿、上往成瘾的学生,首先要查明他们的确切去向,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祸害学生的黑网吧。对学生则运用各种教育方法,规劝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站,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结合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环境,用合乎科学的理论、方法,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使这些深陷歧途的羊羔幡然悔悟,迷途知返。对于那些屡教不改,中毒较深的学生,则应令其停课反省。必要时,让其父母来校,当面训导。甚至可让父母带回家中,令其闭门思过,实施威胁性、惩戒性教育。利用这种看似简单粗率却又直观有效的方式,强制其脱离网络,戒除网瘾。要想让孩子真正抵制网络的诱惑,则更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联合行动,携手构筑一道网络防线,将青少年与网吧“隔离”开来。学校、家长要加强沟通、联系,相互配合,强化对孩子们的监护,帮助他们抵御网吧的诱惑,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不让网吧有可乘之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决不是亦步亦趋,被动接受,唯学校意志是从;而是应积极配合,主动作为。现在,有些父母或忙于自己的事业、工作,或自己本身就沉溺于游戏、麻将等娱乐活动,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疏于关心管理孩子。而一般家庭又多系独生子女,孩子缺少伙伴,父母是他们最主要的交往对象。这样一来,他们愈发孤单,极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加之父母一些不良习惯的影响,他们也就纵情于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当中了。而在孩子沉迷网络后,家长又不能很好的与孩子对话沟通,加深理解。这就无法了解孩子迷恋网络的内心状态,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淡漠了学习,暴跳如雷,马上采取一些极端行为:打骂、断网线、经济制裁、不理不睬等,有些甚至以断绝父子关系相威逼。诸如此类,简单粗暴,只会让孩子薄弱的心理更加难受、反感,进一步激发他们特有的逆反心理。这不但达不到引导教育的目的,反而使事态更加恶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与孩子沟通,常跟孩子聊天,探讨他感兴趣的话题,开导他们孤寂偏执的心理,慢慢让他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的利弊,摆脱网络的控制。

网瘾如毒瘾,刚开始禁绝时是非常难受的。孩子也许会哭闹,哀求,威胁,空头许诺等。此时的家长决不能被他这种“但求一点,不顾其他”的“瘾君子”心理所迷惑、打动。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拒绝,决不迁就纵容。紧要关头心慈手软,可怜孩子,只会使前期的大量的心血毁于一旦。同时,家长还须明白,戒除网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善于观察、等待。只要孩子有细微的进步,就是成功,切不可忽略。要及时予以肯定表扬,并且因势利导,强化进步。我们要防止因父母的忽略,使孩子产生一种被冷落、被抛弃感,引发逆势和反复。一旦收效甚微,就怒其不争,不闻不听,听任其自生自灭,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恨之深,怨之切,急于求成,只会弄巧成拙。

学校的严格教育,家庭的监督引导——双管齐下,软硬兼施,标本兼治,就能有效戒除网瘾。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活动。学校可以对症下药,采取“以毒攻毒”的办法,发挥网络积极的效应,打破学生对网络的神秘感和好奇感。我们可引导网迷学生进行网络知识培训,组建计算机爱好小组,开展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电脑编程等比赛活动,让他们感知网络,熟悉网络,视之为常物。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对网络无限好奇;游戏强烈的竞争性对抗性,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能充分表现自己,谁的技能高谁就会有一种自豪感,被同伴所欣赏。如果我们引导他们丰富自己的网络知识,让他们在网络技能竞赛中表现自我,他们会因此有成就感,得到老师和同学们广泛的赏识。同时,学校还可以籍此乘势推广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在网上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网上获取知识的热情,让他们通过网络课堂提高学习成绩。这样,实现了学生注意力的转移,使他们对网络游戏的沉迷,转变为对学习的热情,且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次,学校不仅要注重传授学生书本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经历、家庭背景等个人情况,对其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理想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纠正、消除学生那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思想,避免学生形成游戏人生、玩世不恭、放浪形骸,逃避现实,缺乏勇气等偏激错误的人生观。学校应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认识水平,经常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爱好,摈弃不良的嗜好。如学校可以举行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文体活动,开展户外活动,引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积极热情地融入现实生活,培养他们爱学校、爱学习,爱身边的人,乐交朋友等良好志趣。逐步使其远离网吧,从那个迷幻的花花世界中重新回归到生气盎然的校园里来。健康的爱好,高雅的情趣,丰富的精神生活,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是他们远离网吧、摆脱网瘾、抵制无聊生活方式的有力抗体。

家长在这些方面更应行动起来:多与孩子沟通交心,开启他们幽闭的心理,培养他们与人交际的能力;经常将孩子的朋友请到家里来玩耍,培养孩子群体活动的乐趣和能力;带领孩子走出屋子,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训练他们运动实践能力。这样,慢慢将他们引入到正常的生活中来。

(4)全社会都要关爱、拯救网瘾少年,为青少年打造一片洁净的蓝天。当今青少年迷恋网络,是有较深刻的社会背景的。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高度仿真、刺激、对抗的网络游戏扣人心弦,对青少年具有无穷的诱惑,使他们乐此不疲;紧张的升学就业压力,竞争的时代,嬗变的人际关系,物欲横流的社会,无不让内心敏感多变又脆弱的青少年迷茫、焦虑,无所适从。他们选择网络,是逃避,也是自我保护的模拟演习。他们在网络里面寻找到胜利的快感,自我的成就感,同时也找到了宣泄的途径。所以,拯治学生网瘾,是一项综合工程,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工作。它决非只是学校家庭的事情,非某一方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全社会应高度关注。

首当其冲,教育体制应该进行调整改变。高考指挥棒让学生累得晕头转向,有如紧箍咒套在他们头上。题山书海使他们紧张,焦急,烦躁,最终压跨他们。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更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他们需要心情的舒畅,学习的快乐。娱乐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刻意剥夺,只会激起他们无言的反抗,逼使他们投入另一个极端——沉浸于网络世界。因此,政府要从教育体制上给他们“松绑”,学习不惟分数论,不进行升学排名,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如此,就能将他们从繁重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开展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教会他们玩耍,引导他们娱乐。

社会要营造和谐,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让刚开始接触社会的青少年感觉到温暖、理解、包容,从而对身边的事物产生好感和兴趣,引发他们追求探索的精神,使他们乐于融入这个社会。很多学生对网络着迷,沉浸于这种无拘无束的,能充分表现自我的虚拟世界,其实就是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对抗,也是逃避。如果现实世界的吸引力还没有网络世界大,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社会的悲哀。

我们还需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出发,从物质上给予保障。比如,预留青少年活动场所,提供专项资金,修建游乐健身设施,满足他们各方面爱好需要,弱化直至消除他们的网络游戏兴趣。这样,全社会共同行动,缔造丰富多彩,生机勃勃又充满爱心的世界。

当然,网络以及游戏并非洪水猛兽。它是人类进步的表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本身是完全可以为我们所用,为人类的发展服务的。一味的堵塞、隔绝是行不通的,因噎废食并非科学的态度。网络游戏自有他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如何发挥它的有利性,遏制它的弊病,应是我们网络技术工作者应着力考虑的问题。比如,可以开发一些健康益智游戏,减少暴力、情色的感官刺激;网络游戏可以按着游戏者的年龄实行分级制度,登录游戏者实行身份限制,有些游戏不允许未成年人玩;另外,还可以实行时间限制:提供给未成年者的游戏进行到一定的时段(比如,两个小时),就自动终止,强迫他们下线。这对自制力弱的学生也不失为一有效办法。

最后,全社会都应关心爱护网迷少年。对待网迷,我们态度坚决,但并非决绝。劝阻拒绝孩子的同时,又要善于关爱孩子,与孩子共渡难关。即使部分少年成瘾、孤僻、偏激、异常,我们也不能将他们打入另类,冷眼相看。嘲笑和歧视是最大的伤害。这只会加剧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速他们的沦落和自暴自弃。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明日的栋梁,全社会都应形成良好的风尚,秉着以人为本,教育挽救的目的善待他们,宽容、接纳他们。对待问题青年,我们应不弃不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呵护,积极予以心理治疗。其实,青少年涉世未深,心灵洁白如玉,可塑性强。只要我们耐心教育,加强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习惯,树立高远的理想,我们就一定能够帮助他们纠正这些不良嗜好,带领他们从网络的阴影中走出来,迈进一个阳光明媚的新世界。

摘要: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政府要加强对不法网吧的管理。学校和家庭互相配合, 共同教育监督。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将青少年从沉迷网络吸引到现实生活当中来。全社会都应关心爱护网迷少年, 力求挽救他们。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2016 第5篇

中广网北京2月7日消息(记者李谦)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7时37分报道,《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日前发布,这是历经4个月调查、涵盖全国4个直辖市、26个省会城市、全长106页的报告。报告特别提到,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2400万网瘾青少年中竟然有90%认可网络上发展一夜情。

2010年1月份出炉的这份报告,是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主导下、国内开展的第三次青少年网瘾调查。和05年、07年两次调查相比,这次调查范围更广,结果更引人关注。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秘书长、报告负责人郝向宏说,目前,我国城市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约占14.1%,人数约为2400万。

2400万,这一数字意味着,和2005年相比,我国网瘾青少年在过去4年中,增长了近一倍。哪些人被界定为上网成瘾?调查组负责人、中国传媒大学调查统计研究所所长柯惠新教授作了详细说明:我们的标准是从心理方面界定的。网瘾满足的前提条件、必要条件,即对生活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

在这份长达106页的报告中,相当部分篇幅都是图表和数据,看起来一目了然。其中,第三部分的一张图表格外引人注目。图表上方的标题是:网瘾少年和非网瘾少年对网络色情的态度。调查组成员、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陈锐参与了这项统计。

陈锐:对于网络色情交易方面,非网瘾少年有将近90%认为是不 可以接受的,但在网瘾少年中只有4%左右。对于网络上发展一夜情,非网瘾少年76%认为是不可以接受的,网瘾少年只有10%是不能接受的,我们经过统计检验,这两者确实是有显著差异的。

调查表明,网瘾青少年主要是“网络游戏成瘾”,其次是“网络关系成瘾”。近一半网瘾青少年把“玩网络游戏”作为其上网的主要目的,并且花费的时间最长;还有13.2%的网瘾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费的时间最长。以前人们认为,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上网的人越多,可能沉迷网络的青少年也越多;但是这次调查表明,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北京、上海、广州网瘾比例比较低,只有7%、8%;但像贵阳、南昌,网瘾比例比较高,达到了20%、30%。

柯教授表示,实际上农村地区、县城网瘾少年的比例还要远远高于调查结果。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家长教育方式更开明平等,学生活动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是网瘾少年比例较低的原因。

报告中,有些结论也受到了网友们的质疑,比如,调查结果表明,“家教越严的孩子越容易形成网瘾”,这个结果似乎和一些家长的想法正好相反。一直参与调查的中国网络协会研究部副主任刘晓奇解释说,这些网瘾孩子在高中、大学可能是成绩非常好的,对家长的话也是言听计从的,但到了大学或者住校,到一个新鲜的环境中,自控能力达不到要求,更容易到网吧上网。

参与调查的二十名成员最后在一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就是家庭对网瘾少年的成因有着重要的影响。刘晓奇讲述了调研期间他遇到的一件事。

如何让网瘾青少年回到现实世界 第6篇

[摘 要]:目前,青少年上网成瘾已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辩证地看待青少年上网问题,提出如何帮助青少年正确使用网络的办法。

[关键词]:青少年 网瘾 现实世界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可见一斑。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关于青少年上网成瘾已经是社会的普遍问题,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课。

一、上网的弊处与益处

1.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沉迷于上网危害极大。它会使人迷失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平时的言谈中“三句话不离游戏”,与现实世界产生隔阂,严重影响学习甚至中断学业。久而久之,还会影响正常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导致人格的偏离,甚至发生意想不到的可怕后果。有的因上网成瘾,神情恍惚,人格扭曲,无心读书,中途辍学;有的无钱上网,拦路抢劫,偷窃财物,导致违法犯罪;还有的连续几天几夜泡在“网吧”,不思食寝,严重的影响了身体的发育,有的甚至过度疲劳猝死在“网吧”。更有甚者由于对游戏中人物的模仿,把犯罪看成“英雄行为”,把杀人当作“儿戏”。

2.上网的益处

实际上网瘾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也是人类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了青少年对高科技产品的追求,社会也在迎合青少年的追求从而产生消费,双方共同的作用在网络上更加显现。网络上神奇的大千世界不要说自制力不强的青少年,就是我们这样的成年人也会被深深地吸引住,上网成瘾也就怪不得他们了。其实青少年上网也并非一无是处,对青少年的发展也有有利的一面:

第一,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非线性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的同时必须考虑它与周围事物的种种联系,并透过这种网状的联系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网络的使用同时又可以培养青少年以一种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和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而这恰恰是信息时代所必需的。

第二,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发展。

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的网络创建者们成为了青少年的榜样。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网络上的信息极其丰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这种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闻强记”,计算机和网络就是他们的记忆。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网络使青少年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无论是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升华。

所以说完全戒除青少年的网瘾我认为并不可取,网瘾的最大危害就是使青少年脱离了现实世界,从而导致了思想的背离,思维进入网络中的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只要让青少年能够回到现实世界中,以正常的思维来思考自己面对的事情就应该说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二、让网瘾少年回到现实世界的办法

1.对网瘾较轻的青少年组织大量的社会活动,可以组织他们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可以迎合大部分同学想要走出校园,认识社会的心理。通过为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所作的工作,可以使同学们对社会产生认识,与老人及孤残儿童的交流可以让他们打开被网络封闭的内心世界,使其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融入社会回归现实。

2.对网瘾较重的或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青少年,全力组织青少年体育活动

有一些同学并不热衷于公益事业,而网络游戏对他们更具有吸引力。网络游戏为什么这么具有吸引力,因为它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竞技活动,每个人控制着自己的角色或与计算机中设置的虚拟人物对战,或几个人组织在一起与计算机中设置的虚拟人物对战,或几个人相互之间对战,这样在网络世界中既强调了自我的作用又有相互之间的合作。网络游戏还有个最大特点就是可重复性,不管你前一次玩得多“垃圾”,只要重新开局你又和其他人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就和现实世界不同,即使你犯了错误也会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些特点对青少年很有吸引力。而体育运动也具有相同的特点,所以相对来讲体育运动对同学们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比如篮球运动就是现代青少年的最爱,姚明的崇拜就是例子,这样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同学从网吧拉回到运动场上,不但锻炼了身体,也使他们回到了现实世界。

3.对于网瘾比较深的青少年,组织一些和游戏相关的活动同样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可以利用游戏中的人物开展模仿秀活动

有一些同学由于对游戏的痴迷,已经很难将其从网吧中拉回来。那就组织一些游戏人物模仿秀活动来迎合他们的心理,由于对游戏的喜爱他们会想尽办法,把自己装扮成游戏中的人物,其实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已经回到了现实世界。即使是没有参加模仿秀活动的也会因为对游戏的喜爱而来观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目的。

体育运动让青少年远离网瘾 第7篇

《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达2.77亿,占整体网民的42.7%,其中青少年新增网民为2072万,增长率为8.1%。青少年网民基数在不断加大,这势必会导致青少年上网成瘾人数的持续攀升,考虑到网络成瘾给青少年身心发展带来的危害,解决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网络成瘾的原因,结合体育运动具有的独特功能,提出体育活动对网络成瘾的预防以及干预作用和对策,旨在预防青少年网瘾的形成和帮助网络成瘾青少年远离网瘾。

1 青少年网瘾的原因

1.1 网络游戏本质与发展

人类的社会活动就是一种广义上的“游戏”,由于网络的出现,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变得多姿起来,而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则逐渐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此虚拟世界的游戏逐渐走进大家的视野。然而网络游戏其实就是高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催生的产物,它作为一个虚拟世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较为逼真的虚拟场景,使其充分体会到参与的愉悦、刺激和现实游戏无法比拟的成就感。这种体验是现实中的游戏所不能提供的,这也是网络游戏和现实游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人们通过网络游戏可以赋予一个角色自己内心的愿望、倾向和目标,通过操纵,让角色达到自己的期望。总的来说,人们进入虚拟世界就是去寻找一种内心的平衡,这是信息化社会赋予人们解决矛盾的新形式,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科技和传播在当今还在持续发展,青少年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但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辨别事物的能力较弱,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网络游戏的自由开放性对当代的青少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大部分的青少年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沉迷其中。事实上,充斥网络的各大网络游戏运营商的潜在客户很重要一部分就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利用延长在线时间完成游戏关卡等手段,设置种种心理暗示的诱饵,把这部分重要的潜在客户牢牢抓在手里。

1.2 青少年心理特征

青少年正处青春期,心理易于波动并潜藏不安,时而开怀大笑,时而阴郁不安,表现出极为明显的两极化,往往会造成家长和教师与其沟通不畅,以至学生的阴郁和烦闷的心理难以发泄。而网络游戏则给青少年提供了这么一个可以宣扬个性展现自我的平台。在虚拟的网络中,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体会现实生活中所没有的成就感和存在价值感,所以很多青少年把网络游戏中所获得的成就与生活中的成就混淆,造成价值观的混乱。

1.3 外部环境的影响

除了心理因素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也特别大。观察发现,因为网络游戏退学者比比皆是,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少年退学都是因为自己的圈子或者班级里的学习风气不好,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青少年强调自我意识,需要认同感,容易从众,为有共同话题,防止被边缘化去玩网络游戏的动机也屡见不鲜。此外,和西方相比,中国的网络游戏发展相对滞后,国家文化部门也没有对相关的游戏进行分类和分级,等于是一锅大杂烩,青少年很容易迷失其中。中国的网络游戏没有严谨的游戏分级制度,很多暴力、色情、凶杀、赌博的场面都堂而皇之地出现在了网络游戏中,这对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诱惑极大。其次,在我国农村地区,不少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很多青少年缺少父母的教育监督,造成留守儿童的父母爱教育缺陷,也是形成目前青少年成为网络游戏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体育运动对网瘾的预防和干预

体育活动的本质决定了体育运动既不是改造客观自然界,也不是改造人类社会,而是改造人类自身的体质(或增强体质、振奋精神,或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因此,我们可以给体育运动下一个科学的定义:体育运动是以建立在人体组织结构形态和生理机能基础上突出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的人体各组织系统间特定协调活动为手段,以满足特定社会需要为目的,利用自然条件和外部环境改造人类自身体质的特殊社会实践形式。

2.1 体育活动对青少年上网的时空“挤占”作用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避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第一,从时间上,体育运动“占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就减少了上网的时间,而且,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一般交际比较广泛,参加的社会活动也较多,比如组织或参加学校、社区的一些体育赛事,一旦学生热衷于现实社会中的集体活动,并能在现实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赢得自信、自尊,有自己知心的朋友,善于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就不容易深陷网瘾的泥潭之中。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性格的培养也有帮助,他们长时间与人沟通,培养了乐观开朗的性格,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形象,他们明确自己的方向,引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预防网瘾的发生。第二,从空间上来说,青少年通过体育运动可以释放自己的学习压力,减少心理负担,也可以宣泄不良情绪。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也能更好地投入新的生活状态,发泄完之后,心里慢慢平静,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这对青少年的情绪调控和注意力的转移很有帮助。运动场上,孩子们可以无忧无虑的玩耍着,保持着少年时代的童真,这也是他们最本质的东西,运动让他们的生活富有激情和挑战,这对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无比激动,因此,他们也热衷于体育运动。一旦他们对体育运动变成一种兴趣爱好,这样就会分散他们对网络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这是在思想上形成的一种“挤占”,他们脑子里想着的是如何提高自己的运动技术,如何获得别人的表扬和认可,他们从中获得满足感。大部分的人迷恋网络就是为了寻求心里的满足感和存在感,这是虚拟的东西,如今面对现实的体育活动可以带给他们获得这些满足。因此,体育运动对孩子来说才是一种健康的引导。孩子们之间的体育活动也有利于他们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运动场上可以让他们找到自信,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求,同时,体育赛场上的胜利对他们来说更是一种鼓舞和肯定,让青少年变得更加开朗,也善于交流,获得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满足,让他们远离了网络虚拟世界的污染,感受体育带给他们的自信、自豪。例如:中国达人秀里面的小宝同学,开始迷恋网络游戏,自从遇到街舞,小宝再也不上网了,改跳街舞了,并逐渐出名。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网瘾,消耗青少年多余的精力并在时间上形成“挤占效应”,让他们脱离虚拟的网络世界,回归到自然的现实生活中,预防青少年网瘾。

2.2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青少年骨骼生长发育,也能培养青少年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这些良好的品质可以抑制网瘾的发生,对青少年来说,体育锻炼有重要意义,通过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首先,体育运动过程给人体各器官系统借助一定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的刺激,使得机体在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等方面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反应。从生理学的角度,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适当的体育锻炼能有效的促进机体的健康生长,使机体的各器官系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推进,从而促进其身体的健康发展。其次,体育运动具有游戏的本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影响和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的发展。体育活动和网络游戏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是线下“游戏”,后者是线上游戏;前者直接参与,后者通过虚拟角色间接参与,青少年参与其中也能带来参与的快乐,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将平时学习生活的压力得到宣泄,以此形成一种正能量的反馈。

2.3 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社会化

体育运动过程中青少年们团结互助,获得比赛的胜利,在团体运动项目中,讲究团结协作、相互合作和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好的品质能对青少年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其建立完善的个性和坚强的品格,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总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挤占学生的空余时间,减少了上网的可能性,至少在时间上对网瘾具有抑制作用,降低对网络的使用强度;在体育运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对体育的兴趣,体育的娱乐性、健身性对青少年具有吸引力,只要学校和家庭积极引导,青少年将有可能热爱上体育活动,在闲时,不会因为空虚、孤独跑去上网打游戏,而是寻找小伙伴进行体育活动,因为他们可以从中获得成就感,并且获得快乐。因此,利用体育对青少年网瘾进行干预和预防是可行的。

3 体育运动预防和干预网瘾的途径

3.1 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作用

很多迷恋网络的孩子都是处于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都忙于工作,孩子们缺少爱的教育。这样使孩子长期处于孤独的世界,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虚拟世界,寻求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因此,要充分发挥家庭体育的作用,父母经常和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加强对孩子的思想教育,通过体育活动的休闲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吸引孩子们将体育运动发展为兴趣爱好,找到自我满足的存在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项终身财富。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2 学校体育与课外体育相结合

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需要开展体育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挤占上网的时间和空间。学校是人才培养基地,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体育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学校体育应当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保证学生的运动量。此外,大力开展课外体育运动,多组织体育竞赛和体育训练,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培养来了具有体育运动天赋的孩子,开发潜能。转移孩子们的对网络的需求力,从而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3.3 开展切实可行的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活动旨在对青少年思想品德、智力发育、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校体育加强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热情,感受体育的魅力,养成坚持锻炼的好习惯。家长也对孩子的体质、身心健康更加关注,致力于孩子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开展家庭体育,人们也都陆续重视起来,社会也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体育的道路上互相追逐着比拼着,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孩子从小受到体育运动的熏陶,利于运动爱好的培养和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4 结语

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网络成瘾有很好的预防效果和干预作用,青少年网瘾现象应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关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联动的一体化模式,三方面共同努力,对青少年网瘾进行预防和干预。通过体育运动,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在虚拟网络世界里寻找的存在感、成就感,从而使成瘾者以一种良性的方式来达到他们的内心需要,进而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J].中国信息安全,2015,(6):68-70.

[2]陈明.对网络游戏的特征及本质的一点思考[J].成功(教版),2007,(5):111.

[3]掌玉宏.以体育活动为主要手段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实验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报,2009,30(10):74-76.

谈青少年的网瘾现象成因及对策 第8篇

三大缺失, 使网络成为替代品

这些年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网络给了青少年什么?”一个孩子要健康成长, 身心两方面都需要很多的“营养素”, 从心理上来说, 这些“营养素”包括安全感、成就感、自信、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能力, 。家庭、学校是青少年获得这些营养素的主要渠道。但是, 如果家庭、学校不能提供这些营养素, 青少年就会寻找其他的替代品。经过专家研究发现, 当代中国青少年成长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个缺失:一是“父亲功能”的缺失。父亲往往代表着规则和秩序, 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与父亲的作用有很大关系。这从某种角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网络成瘾的大多是男孩。对中国孩子尤其是城市孩子来说, 第二个重大的缺失是游戏缺失。当现实生活无法满足时, 他就去找替代品。网络游戏很多都是战斗游戏, 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恋上。这也是为什么青少年网络成瘾以游戏为主的重要原因。第三个缺失是同伴的缺失。对于青春期孩子来说, 同伴特别重要, 没有伙伴就不能从家庭走向社会。但是中国城市中大都是独生子女, 家庭内同伴为零。当现实生活中同伴缺失时, 网络却给青少年提供了机会。网络中, 有游戏, 有同伴交往, 又能获得成就感, 正好弥补了三个方面的缺失。

针对以上原因, 我在教育教学中摸索了如下几个对策。

对策之一:游戏与同伴的缺失是目前学生中普遍存的, 我在平日的授课中就多向这个方向设计, 游戏有多种形式, 课堂竞赛也是其中的一种, 我事先把学生们分成小组, 组与组进行作品比赛, 在限定时间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一部综合性的作品, 这些就需要组内成员充分调动思维, 开动脑筋, 而且在最后成果汇报时, 组长要说明组内每个同学在此作品上的创意, 这样一来谁也不能再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了, 而且引入了竞赛的机制, 充分的调动起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这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认同感与自我认同感的需要。符合他们的这种情感需要, 自然会给他们的内心带来充盈感。这种竞赛式的课程设计, 也有助于学生们体会良好的同伴合作关系, 可谓一举多得。说到成就感其实网络游戏所带来的冲击力的确是很强烈的, 所以也不能一味的靠“堵”。在竞赛之后, 剩余的时间我就让学生自主上网, 可以玩一些小型游戏, 毕竟不带有任何任务目的的“玩”是学生的天性。

对策之二:在教育环境上, 在电子信息时代的大环境下, 电脑和网络成为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但缺乏有效引导的中学生更多的是把电脑和网络当成一种娱乐工具。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 为宣泄心中的苦闷, 逃避不愿面对的现实, 往往在网上寻求安慰、刺激和快乐。希望从网络上全部获得他想要的东西。但是网络并不能替代现实, 他必须去发展自己的心理能力。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叛逆期, 他们渴望进入成人的世界, 但是由于身体心理发展严重不平衡, 他们经常会体验到内心的焦虑与不安, 因此平日教学中我会在课堂上定期开展网上主题活动, 引导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开展上网心理引导, 宣传正确的上网心态, 使他们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距。

对策之三:增强心理防范意识, 提高心理“免疫力”。在我的课堂上, 我经常会给学生们渗透一些心理学常识, 比如马斯洛的五大层次需要理论、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论, 让他们明白人的各种需要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 追求快乐是本我的要求, 但符合道德与社会规则的选择是自我为了适应生存的最佳选择。为了给他们搭建一个心理能量释放的空间, 我还会时不时地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播放中央台《心理访谈》节目, 这其中更是搜集了不少关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 学生们看后深受触动, 有专家指出:教育孩子从“心”开始, 在这条路上我正加紧前行的脚步。

陈新刚:从网瘾少年到创业达人 第9篇

“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我要重回学校”

2003年, 还是一名初二学生的陈新刚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在家人眼中, 他和别的学生一样早早地上学去了, 然而他去的地方不是学校, 而是网吧。

如此上学, 怎能有好的成绩?陈新刚成了老师眼中的坏学生, 学校更是三番五次劝他退学。“成绩不好, 老师批评, 家长数落, 当时就觉得对于自己而言, 上学没有出路, 不如早点打工挣钱。”陈新刚说。

2004年春天, 陈新刚踏上了艰辛的打工路。“做过理发店学徒工, 去工地搬过砖、和过泥, 干过最多的还是饭店服务员。那时候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 可一个月挣来的钱还没有别人的一顿饭钱多。”当初的记忆深深地刻在了陈新刚的心中。

每次回到自己狭小的出租屋, 陈新刚总会想, 今后的路是不是就要这样走下去?此时的他终于意识到当初辍学的决定是错误的。“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我要重回学校。”这个念头激励他下定决心重返校园。

在重返初中校园后的第一次考试中, 他的成绩是全校倒数第六名, 一个学期之后, 他考了全班第一。“那时候别人每天6点开始早读, 我从5点就开始了, 别人晚上9点多睡觉, 我在宿舍点着蜡烛再看一个多小时的书。”功夫不负有心人, 一年之后, 陈新刚成了学校的优等生。

2011年, 他以高出二本线14分的成绩顺利被安阳师院录取。陈新刚收拾行囊, 踏上了新的征程。

“我要积累经验, 为将来做准备!”

重返学校后, 为了挣学费和生活费, 他批发了笔芯、零食在学校里卖, 一个月能挣三四百元。上了高中, 他帮书店老板推销过辅导书, 做过电子词典代销, 暑假中摆过地摊儿, 3年下来, 没向家里要一分钱……邻居称赞陈新刚有商业头脑, 同学说他是个做生意的料,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 他毫不犹豫地填写了市场营销专业。

刚走入大学校园没多久, 陈新刚偶然在网络上看到了淘宝网招募淘宝校园代购部长的信息, 他果断报了名。万事开头难, 在做代购部长的初期他就遭遇了资金难题。“淘宝代购需要我们先垫付资金, 等货到后才能收款, 这就需要很大的流动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我把以前挣的钱全部拿了出来, 还向同学借了钱, 即便如此还是捉襟见肘。”

经过努力, 陈新刚的网络代购业务越来越好。每天, 包括陈新刚在内的60多名代购员为安阳师院、安阳工学院等高校的几万名在校生提供着网络代购服务。学生间开始流传这样的顺口溜:网络代购, 新刚是个好手, 快不是关键, 好的是售后。

“我们和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学生合作创建了‘哈丝聚高校’代购网站, 方便了同学网购下订单;我们创建了‘哈丝学院’培训网站, 解决了没有场地培训代购员的难题;我们创建的安阳最大的校园团购网———‘学妹网’, 也正式上线……”

创业, 一直在路上

陈新刚的创业之路一步一个脚印。2012年, 淘宝社安阳总社全年成交额30多万元, 在全国371个淘宝社中名列前茅, 陈新刚也因此成为淘宝社全国百强社长, 应邀参加天猫夏令营。夏令营期间, 他接触到了最前沿的电子商务知识, 参观了阿里巴巴总部, 还到天猫大卖家进行参观考察。

虽然淘宝代购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陈新刚却没有就此止步。他将眼光瞄向了新型网络营销方式———微信营销。2013年5月, 陈新刚毅然放弃了利润颇丰的淘宝代购业务, 注册成立了安阳易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开始涉足微信营销和客服外包业务, 公司月盈利突破8万元。

2014年, 陈新刚带领自己的工作团队, 在全国首届“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专项决赛中一举夺得了团队金奖, 获得了1万元现金奖励和10万元创业辅助基金的支持。

网瘾少年的逆袭 第10篇

陈星是普通的工人子弟,读小学五年级时,他迷上了网游,一放学就钻进网吧,玩得不亦乐乎,天黑也不回家。父母望穿秋水不见儿归,向他同学打听才知道他在网吧酣战。愤怒的父母把他拎回家,打、骂、劝、罚,能用的方式都用上了,可十八般武艺使尽,仍旧没有戒掉陈星的网瘾。那些日子,因为陈星的不务正业,家里笼罩着乌云压顶般的气氛。可年幼的陈星完全不在意,只知道沉浸在网游世界里打打杀杀。

初中三年,陈星换了5所学校,每一次都上不到半学期就被劝退。勉强维持到初中毕业,为了让儿子戒掉网瘾,父母想出了最狠的一招:让未满16岁的陈星去做搬运工,自己养活自己。

一开始,陈星凭着一股子倔劲跟父母较劲:“我就不信我挣不来钱。”每天上班他都使出吃奶的劲,回家累得倒头就睡。看着他灰头土脸的样子、磨破的双手,母亲叹气,父亲沉默。年少的陈星哪受得了这个苦!坚持了两个月之后,他开始体会到父母的苦心。于是,他对父母说想重回学校。终于等到浪子回头的一刻,父母心里乐开了花,帮他联系了一所职高,他成为计算机班的学生。

但是,仅仅入学一周,陈星忍不住故技重演,从学校翻墙出去玩网游被老师抓个正着。从此,老师对他严加看管。但他很快找到了另一种上网渠道,突破了学校限制学生上网的软件,能够在学校自由上网。这让班主任既生气又高兴,作为计算机老师,一面批评陈星破坏纪律,另一面又鼓励他深入钻研计算机技术。还让陈星做了计算机组组长,要求陈星只要完成课堂任务,就可以玩网游。

老师的欣赏与信任对陈星是莫大的激励。从那时起,他玩网游的时间越来越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计算机技术。仅用半个月时间,就把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学完。职中二年级,老师让陈星参加一个全国性的比赛,但从小到大一直都被大家视为“网瘾少年”的他有点胆怯。老师对他说:“所有的梦想都有两种结果,实现或者放弃。老天会偏爱那些勇敢的、始终坚定的人。不给自己设置任何限制,不去关心别人的评论,你只要攥紧梦想去奔跑,总有一天能看到绿洲。”老师的一席话犹如一股清泉,润泽了陈星自卑的心灵。从此,他的心里只有计算机。2011年,陈星参加全球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赛中国赛区选拔赛,获全国三等奖;参加Excel2010项目组的比赛,获全国一等奖;并在MOS世界大赛中赢得该项目上的首个世界冠军,而且,中国队共派出10名选手,他是唯一的中职生。之后,有好几家有名的企业开出高薪请他上班,但陈星选择了继续求学。

如今,陈星通过雅思考试成为加拿大卡尔顿大学计算机学院的一名学生。他的未来,是一条阳光明媚的路。有人问:“何以成长得如此迅速?”他说:“浪子回头,也可以重新攥紧梦想,奔跑!”

上一篇:毒性试验下一篇:员工角色管理

热门文章

网瘾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