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问题范文

2024-05-07

用户问题范文(精选12篇)

用户问题 第1篇

来自e Digital Research的一份最新的调查也佐证了顾客们现在还没有习惯手机支付这一方式。当该调查在2012年5月份进行的时候, 大家普遍会有的怀疑是主要的障碍, 用户仍在担心手机支付的安全性 (51%) 。2012年3月份Voucher Codes.co.uk的一份调查展示了类似的调查结果, 在2 000份对英国成年人的调查中, 对安全的顾虑 (36%) 是用户不使用手机支付最常见的原因。再强调一点, 相同的结果出现在e Digital Research向所有受访者了解对手机支付局限性的认识的时候。超过一半 (53%) 对安全问题的顾虑, 来自对新技术更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40%) 和技术本身可能有的问题 (38%) 的假定。

点评:新近几年来, 关于手机银行、手机支付的报道屡见不鲜。NFC支付几次大动作的试水, 具体可体现在这几个事件上, 如Visa计划通过奥运会这一平台来推广NFC手机支付的使用, 星巴克则升级了应用以便消费者“刷咖啡”, Pay Pal也在美国和英国的零售店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手机支付试用。而困扰推广者和用户的安全顾虑问题, 已然成为老生常谈。

用户问题 第2篇

我把原来的license删除了,又加了新的license,

可是uname -X 显示的却还是原来的license.

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啊?

急!谢谢。

CNL 回复于:2004-10-20 16:16:06uname -X显示的是系统安装时输入的license,已连入/stand/unix内核里,

变更license不会自动变更/stand/unix的原值。

可以这样修改:

# umount /stand

# mount /dev/boot /stand

# /etc/brand -a “<你的新licensenbspdata>” <你的新licensenbspnumber> <你的新licensenbspcode> /stand/unix

# /etc/brand -a “<你的新licensenbspdata>” <你的新licensenbspnumber> <你的新licensenbspcode> /etc/conf/pack.d/kernel/os.a

重起机器

lzwjt 回复于:2004-10-23 19:44:42# umount /stand

# mount /dev/boot /stand

是什么意思啊?我太菜了,看不明白啊!umount -X 显示我的是3.2v5.05,3.2v又是什么意思?

谢谢。。。。。。。。

CNL 回复于:2004-10-24 10:45:03/stand是系统分区,存放内核文件如unix的,为防止意外,这个分区系统开机后是只读安装的

但重新brand许可证操作要修改/stand/unix文件,必须要把/stand分区换成可写安装,

所以先umount掉再mount上,mount不带-oro参数就是可写安装

3.2是内核版本, 指unix内核为unix3.2版本,凡是采用unix3.2内核的unix都有相同或类似的内核,

3.2是目前大多数商业unix内核的鼻祖,比如linux内核1/2的基础就是3.2,

这个也是很多大老说学会SCO其他版本的unix也能玩的转的原因,

5.0.5是sco产品线上自己命名的版本

lzwjt 回复于:2004-10-24 11:50:27谢谢版主指导,但是我依然无法更换序列号,请辛苦以下,写写详细步骤,

1、是否要remove 原来得序列号,检测冲突是NUMBER,是否将NUMBER、CODE、DATE全部换掉。

2、是否要先remove。我下面得录入出现什么问题?

CNL 回复于:2004-10-24 13:38:36原license用scoadmin license去掉后要加新的license,注意必须在单用户下操作,

brand操作只是为了uname -X能显示新license,注意

“<新licensenbspdata>” 、<新licensenbspnumber>、 <新licensenbspcode>之间要有空格

xchen301 回复于:2004-10-24 13:46:58晕啊,CNL连这个也知道,汗。。。。。滔滔江水。。。。。

CNL 回复于:2004-10-24 14:39:09呵呵,我也是从各位大虾、前辈们的帖子看到的,只是转了一下而已

lzwjt 回复于:2004-10-24 16:38:33我有空格呀,请问是用〈〉还是用[],还有DATA需要双引号吗?

CNL 回复于:2004-10-24 16:40:02只有data需要双引号,防止里面的shell特殊字符被转义掉

lzwjt 回复于:2004-10-24 18:02:08[quote:b5ee18d852=“CNL”]uname -X显示的是系统安装时输入的license,已连入/stand/unix内核里,

变更license不会自动变更/stand/unix的原值。

可以这样修改:

# umount /stand

# mount /dev/boot /stand

# /etc/brand -a “<你的新lic.......... p=”p“ quote:b5ee18d852=”quote:b5ee18d852]<“>

全部输入正常,但是REBOOT后,机器显示NO LICENSE。----没有加上。求救。

lzwjt 回复于:2004-10-24 19:18:301、总算换掉了。

2、另外一台没有REMOVE原来的,直接加了一个10用户的,显示成功,并连接kernel,时间非常长,估计死机,中断重起了,观察观察再说。

谢谢各位了!

simonzhan 回复于:2004-10-24 19:43:19自从CNL来了以后,精华多了很多,辛苦了兄弟!

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综述 第3篇

关键词用户生成内容版权 版权侵权

分类号G250

Review of the Copyright Issues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Li Miaoling

AbstractCopyright infringement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UGC and it presents a yearly worsening trend. The problem is especially serious when it comes to UGC of microblog/blog and video. The copyright law protects and sometime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UGC, meanwhile, the latter promotes the revision of the former one. Fair use principl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protecting creativity of users. As the infring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serious, researches in future would focus on the management of copyright infringement, clarity on legal provision to eliminate vagueness, and the issues under the new circumstances.

KeywordsUser-generated content. Copyright. Copyright infringement.

以社会化网络和社区型网站为标志的Web2.0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利用网络的方式——从“读网”转向全民“织网”,他们写微博、博客,拍摄图片,录制音视频并上传到网络。这些由网络用户创造并上传的内容就是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又称为用户创造内容、用户生成媒体、业余数字内容,这是相对于专业制作内容而言的一个概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将用户生成内容定义成由业余人士通过非专业渠道制作的、包含一定的创造性劳动并在网络上公开可用的内容[1]。近年来,以UGC模式为主的论坛、博客、微博、独立SNS网站等社交媒体蓬勃发展;随着互联网带宽以及拍摄设备性能的提高,很多视频网站、照片网站也纷纷加入UGC模式的行列。用户生成内容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它在2010年为Facebook创造了18.6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超过了YouTube和其他社交媒体网站在2010年的营业收入总和。

但是UGC在创造利润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版权问题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UGC网站(尤其是视频分享网站)的运营模式存在诸多的侵权风险,引发了不少诉讼案件,多以UGC网站败诉告终。如何保障UGC网站在法律的框架内健康发展,如何鼓励用户创造价值和确保用户的言论自由,如何保障版权人的合法权益,如何平衡UGC网站、网络用户、版权人三方利益,这都是法律界、IT界所关心的问题,也是UGC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和探讨UGC版权问题,不仅是现实发展的要求,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本文在概括UGC版权问题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归纳分析了微博/博客类和视频类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成果,以及UGC和版权法的关系研究成果,探讨了UGC版权问题治理模式、版权法中相关条款的明朗化以及新兴UGC的版权问题。

1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概况研究

UGC版权问题是由于用户在创作时未经授权使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而引起的。目前关于UGC版权问题的研究文献,国外远多于国内;少数文献将UGC作为一个整体对象来研究其版权问题,大多数文献只针对UGC的单个类型进行研究,缺乏总体分析和概括。

UGC版权问题总体上呈现出这样的特征:(1)潜在侵权主体数量庞大,且鲜有实名注册,故难以追究其侵权责任;(2)用户普遍缺乏版权意识和自律意识;(3)用户一般不以营利为目的,难以承担经济赔偿[2]。卢璐将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概括为四个方面:(1)UGC服务商在著作权侵权中承担何种责任;(2)哪些涉嫌侵权的内容可以定性为“合理使用”;(3)“避风港原则”是否能保证UGC服务商免责;(4)如何平衡网络用户、版权权利人、UGC服务商的利益[3]。詹宇昆认为UGC侵害著作权的行为主要是侵害著作权人发表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4]。

2不同类型用户生成内容的版权问题研究

OECD将UGC大致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公民新闻、教育性内容、移动内容、虚拟内容等八类[1]。本文仅对版权问题较为严重的文本类为主的微博/博客以及视频分享网站的相关研究加以概括与评述。

2.1微博/博客的版权问题研究

微博是“微博客”的简称,是博客的一种变体,两者在创作平台、内容、形式上有较多共性,故将两者放在一起研究。研究博客版权的论文在年代上要早于微博;自从微博出现以来,关于微博版权的研究逐渐升温。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档案用户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第4篇

一、档案用户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薄弱。

档案意识和档案用户工作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强化档案意识对档案用户工作不仅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档案用户工作又反作用于档案意识。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人们的档案意识比较模糊,他们没从根本上认识档案,只是主观臆想档案是什么,或者认为档案仅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才有用;很多人对档案的认识具有狭隘性,认为只有在工作中才会用到档案,认为档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有些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档案,但他们意识不到档案的重要性,甚至将一些宝贵的档案资料丢弃不管,最后无法查找。

2. 档案用户的信息能力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一定系统深入的训练得来的。大多数的档案用户所拥有的知识量不足,因此获取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也不行。虽然在众多的档案用户中间不缺乏很多专家教授等文化素质很高的人,但他们也存在获取信息能力低的特点,他们对档案机构的馆藏结构不了解,对查找工具不熟悉,不能掌握基本的检索方法。还有一些档案用户甚至不知道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该到哪去查。

3. 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得不到完全充分的满足。

从档案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档案用户的需求主要有自由利用要求、利用档案的时效性要求、便利性要求、多样性要求、层次性要求以及无限性要求。档案用户的这些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直接影响到了档案用户工作的开展。如:档案部门实行的是档案开放原则,但自由利用是有条件和限制的;档案用户对与自身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的利用需求日益强烈。但档案进馆时间过长,时效性变差,这就无法满足档案用户对档案资源时效性的要求;在我国档案利用的主要方式还是到档案馆的阅览室查借阅档案的原件,这样既不利于档案原件的保护,也不能满足档案用户多层次的利用需求;现今我国档案部门提供档案利用大多是提供档案原件,每次档案用户使用档案原件都不可避免地对档案造成一定的损伤,这样不利于延长档案原件的寿命;而且档案用户的需求是无限的,档案用户新老交替,会不断对档案提出利用的需求;档案用户对档案的利用需求会不断地发展和延伸,档案用户利用档案原件的现象就与利用需求的无限性之间产生矛盾,这就直接影响到未来档案用户利用需求的满足。总之,基于以上原因,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就得不到充分的满足。

4. 档案用户人数不多。

长期以来,我国的档案事业发展步履缓慢,档案用户队伍不够庞大,绝大多数的档案馆(室)门可罗雀。档案用户稀少是影响档案用户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对档案部门来说,档案用户群体比较固定,且数量不大。很少能增加新的档案用户,甚至过去曾经是现实档案用户的人群也因为某种原因渐渐退出档案用户队伍的行列。还有一些有利用需求和冲动的人群也可能会因为某种原因放弃去档案机构查找利用档案,而成为潜在的档案用户。以本人所在的高校档案室为例:一年之中的档案用户主体就是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人员,而单位之外的用户极为稀少,只有极少数已经毕业的学生前来利用档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已经毕业的学生都有可能利用到档案,无论是证书丢失、出国留学、考研复试等都需要利用档案。但是他们在遇到需要的时候不知道该到哪去查,自然也就不会成为档案用户。总之,我国的档案用户群体相对较少,队伍急需扩大。这是推动档案用户工作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完善档案用户工作的对策

1. 提高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

社会公众档案意识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提高档案意识最重要途径就是做好档案宣传工作。档案宣传工作能将档案很好地融入到社会公众中去,让人们意识到档案的存在,并不断提高社会档案意识。这对档案用户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档案用户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这是一项艰巨又伟大的使命,对提高全民的综合素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档案工作人员作为这一使命的承担者,任重道远。

2. 全面提高档案用户的信息能力。

档案用户的信息能力是档案用户利用档案的综合素养的表现,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提高档案用户的信息能力:一方面, 档案用户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理论修养等。档案用户的综合素质也不例外。要想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档案用户自身的努力是不可缺少的。档案用户应该不断地充实提升自己,扩大知识面,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发现更多与档案息息相关的东西,加强与档案的联系;面对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档案用户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的获取知识的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档案部门应该加强档案用户教育。档案用户教育的内容有很多,通过用户教育可以提高他们获取档案信息的能力。档案用户教育的具体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举办档案用户教育培训班;在档案用户利用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培训;定期召开档案用户座谈会等。

3. 档案部门努力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针对档案用户利用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的问题,档案部门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例如,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服务的手段和质量上下功夫,努力开辟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新途径,积极探索市场化和社会化档案信息服务的方法;积极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参与重大工作活动收集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档案工作人员还要不断探索方便快捷的检索手段,尽力满足档案用户的各种信息需要;简化利用手续,加大档案的开放力度;重视对档案信息用户的研究,切实了解档案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样才不会对档案资源盲目开发,充分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等等。总之,档案部门应该用创新的思路去寻找相应的对策,以不断满足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

4. 不断进行档案用户队伍的拓展工作。

笔者认为,将潜在的档案用户发展为现实的档案用户是不断壮大档案用户队伍的一项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将那些潜在的档案用户变成现实的档案用户呢?笔者认为,充分激发潜在档案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十分必要的重要条件。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激发结果都是理想的。激发的结果可以有两个结果,一是通过激发,潜在的信息需求转变为现实的档案信息需求,从而成功地实现了潜在档案用户向现实的档案用户的转化;二是潜在的档案信息需求通过档案人员的努力仍没有得到满足,使得这种需求还是不能浮出水面,最后消失,也就没有了档案信息需求。转化潜在档案用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想将潜在档案用户转化为现实档案用户,满足其档案信息需求是关键问题所在,但这种需求需要去激发。激发是为了使大量潜在档案用户浮出水面。这样既能满足已有的潜在档案用户,也能吸引更多的未知潜在档案用户到档案部门要求提供服务。甚至使很多普通的社会公众因此成为潜在档案用户,在他们的信息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转变成现实的档案用户。这是不断壮大档案信息用户队伍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档案用户工作的重要条件。

摘要:档案用户工作是档案利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做好档案用户工作, 有利于档案工作者很好的把握档案用户的需求, 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 从而促进档案工作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档案用户,档案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宇晖.论影响档案用户需求的因素及对策分析[J].广东档案, 2009 (1) .

[2]宋金芝.浅谈增强社会档案意识[J].华章, 2011 (19) .

[3]邓碧侠.用户信息需求实现的障碍因素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10 (5) .

网站页:用户解决问题的最后一公里 第5篇

影响这件事情的因素有很多,但从产品本身的角度上来讲,我觉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最后一公里

所谓最后一公里,可以理解成用户使用网站解决问题的最终页面,通常来说,一个有商业价值的互联网企业,这个最终页面背负的使命一般要有两个:

1.基本解决用户的问题(最好能超出用户的期望)

2.创造商业价值(最后能有明确的转化路径)

打个简单的比方,拿我们在淘宝购物来说,最终页面是什么呢?是商品页。

用户需求:我要买一个迷你无线路由器(可以超越用户期望的隐藏需求点:辅助决策的信息:能不能看看其他买过的人怎么说的,质量好不好?卖家的发货速度怎么样?方便用户的信息:是不是配套有个套子?是不是配套有根网线?)

我们来看看这个最后一公里的页面,基本上满足了以上两点的需求。

1.基本解决了用户的问题-详细的商品信息,评价详情,成交记录。甚至还有搭配的套餐。

2.创造商业价值-最显著的地方放了,立刻购买,和放入购物车的按钮。

各位可能会觉得不以为然,这个实在太理所当然,地球人都知道。我也挺困惑,为什么地球人都知道的事情,换了另一个地方,大家就习以为常了很多年呢?

让我们来看另一个案例。

用户需求:我是一个互联网行业的用户,想寻找适合互联网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的解决方案,有供应商的联系方式可供联系。(可以超越用户期望的隐藏需求点,辅助决策信息:我这个行业有谁用过这个解决方案,效果怎样?有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有没有专家可以咨询?)

第一步,来看这个产品的首页。

这个互联网行业的用户上来之后,第一眼看到的不是搜索框,而是给我看了印刷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明显是厂商广告的天融信的电子政务安全解决方案。

用户的耐心总是很高的,尤其是对这样有明确需求的用户来说,

啊哈,我看到了行业,还有方案搜索。先点行业进去看看。结果出来了:是一堆的资讯,还有一堆远光、微软的软文,还有一堆领导们的讲话。我很崩溃。

接着再抱着一线希望,搜索一下方案库吧。选择“互联网”,看了看,没有CRM,只能选择企业管理。

搜索吧,结果出来了。我们看到了一堆文章,而不是解决方案,而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就是无论我们搜索,企业管理,还是搜索IT服务,任何一个领域,出来的搜索结构页都是一样的!

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公里的页面。这个明显的文章正文页,完全和互联网行业的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搭不上边。

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公里页面的两个衡量标准:

1.基本解决用户的问题(最好能超出用户的期望)-完全没有解决这个用户要寻找互联网行业客户关系解决方案的问题,更不要提超出期望了。

2.创造商业价值(最后能有明确的转化路径)-我们看不到除了广告之外的任何转化路径,而在这个最终页上,非常可悲的是,居然还没有明显的广告。当然,就算是有,我相信也和互联网行业客户关系解决方案完全搭不上边。

我完全不清楚这家网站为什么要做这个所谓的解决方案库,看上去似乎做了件漂亮的外衣,但实际上没有任何价值。

安居客的CEO梁伟平说过这段话,我深以为然。

“满屏的广告和我有什么关系?满屏的政策新闻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一年为了找房,梁伟平去了几个知名的房地产网站,用任何一个房地产网站都让他觉得“很傻很天真”,找不到任何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满意的信息。“这太糟糕了,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把它做得更好。”

所谓最后一公里,事实上代表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实现能力,是决定产品成败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应该将最后一公里摆在首位,以终为始。

用户问题 第6篇

将售后服务外包他人,固然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但随之而来的则是监管难度大增以及责任难以界定等弊端。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及处罚机制,那么就很难保证旗下的授权网点不会做出有损品牌声誉的事情。

售后人员恶语相向

北京的赵先生于09年12月18日在马驹桥天语手机网点买了一台天语A660手机,用了不到一星期便发现按键不太灵敏、耗电量特别大的问题,电池用不到一天就要充电。

赵先生遂将手机送到马驹桥售后服务点维修,同时也随便问经销商要回购机时没有附送的内存卡。工作人员称:现在没有,过两三天你再来拿。几天后,赵先生再次来到马驹桥售后服务点,当班工作人员的态度特别差,不仅没有将内存卡交给他,还骂他是狗!

这样的服务态度让他大为光火,当场便和该工作人员理论。最后这位工作人员抛下一句话:“现在我不想说话,你要检查就把手机留下,三天后自己来拿。”

赵先生为此感到心寒,于是向315TS投诉。在315TS投诉处理专员的跟进下,天宇朗通回复说:“我方已与用户联系,通过多方协调,用户可于近日到我方授权维修站对手机进行详细检查,如发现确实存在问题,我方将严格按照三包规定进行处理。如果用户在购买时发现缺少相关配件,我方届时会按照手机出厂时的标准配置为用户提供。”

对天宇朗通这种“太极”式的回复赵先生直言无法接受:“天语的工作人员不报自己的工号,不给我道歉,不正面回答处理结果,只让我尽快把手机送到维修点去维修。这样的服务,谁还敢把手机交给它们?把你的手机零件拆了都没地去说。”

截稿前,笔者联系了赵先生,他表示,手机的耗电量还是很大,还有点小毛病,因对天语的售后失去了信心,所以一直没有送去维修,只能凑合着用。

天语手机出了问题得找“老天”说理?

去年4月份,佛山的朱先生发现自己买的天语D780手机在发短信时会出现黑屏、死机再自动重启的问题。他找到天语手机当地售后服务中心,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就这样,一直挨到了8月底,手机的问题也更严重了——刚开机就会黑屏,根本无法使用。朱先生只得再次找到当地售后服务中心,然而这次售后人员只是简单做了一下检测,便却对他说“屏幕是你自己压坏的,换个屏幕要250元”。

“这台手机既没压过,也没摔过,怎么好端端的屏幕会出问题?”对于售后服务中心的答复,朱先生很不解。

由于售后中心坚持认为屏幕系人为损坏,而自己又急着用手机,百般无奈他只好花了250元换了一块屏幕。本以为问题已解决,谁知10天后手机又出现了黑屏、死机的现象。

由于不再信任当地的售后服务中心,他只好向天宇朗通总部求助,希望能把手机送到总部维修,但天宇朗通却答复:“我们不接待零售顾客,维修及配件的价格均由售后服务中心报价,它们想怎么报就怎么报。”

“故障的问题都没搞清楚,维修价格又是售后服务网点说了算,现在想想它叫“天语”是有道理的:“出了问题,消费者只能向天说话(天语)”。朱先生表示,比起手机的质量问题,售后服务更令他恼火。

“潜规则”折射行业巨大利益链

事实上,手机“被维修”的情况很多人都遇到过。通常情况下,消费者的手机只要被送到维修店里,维修人员总能“检测”出问题来。而且问题常常是会“出现”在主板、屏幕等主要配件上。因为主要配件是手机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旦坏了,消费者只得掏钱维修;另外,主要配件的价格比较高,能赚取更多的利益。

315消费电子投诉网统计显示,09年受理的天语手机投诉中,有26.3%的投诉人反映天语手机屏显故障,对此,天宇朗通基本上以人为损坏为由要求用户付费维修,对于换配件如何收费,各维修网点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大都自己说了算。

笔者还了解到,零配件的销售也是手机厂商赢利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厂商为何会让维修商自主制定价格了。这其中究竟有一条怎样的利益链,对于消费者或许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了。

鼎好打造推精品卖场实现战略升级

本刊讯:近日,为响应《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通告精神,作为中关村最大电子卖场的鼎好宣布,正在积极备战战略升级,继续推行“精品卖场”理念,力争让用户时尚体验、娱乐购物。

据了解,一直走“精品”路线的鼎好电子卖场,将通过引入一些知名品牌的体验店以及旗舰店来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让用户在卖场中真正实现体验式消费,使“精品卖场”成为连接厂商、经销商和电子卖场的纽带,真正实现三方联动,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购物环境和购物体验。此外,2010年,鼎好还会陆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从关爱学子、购物大礼馈赠到游戏高手挑战赛,丰富的活动将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购买乐趣。在即将到来的3月8日,鼎好在A座西北门将推出“快乐女人节,现场大抽奖”活动。在3月8日当天消费满两百元的女性顾客即可享受鼎好电子商城特意准备的抽奖活动。

富士施乐循环再利用系统获中国政府首肯

本刊讯:近日,富士施乐株式会社全资子公司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被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企业。作为环境保护政策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启动了机电产品再制造试点认证项目,希望通过向各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企业颁发认证,来激发和促进其他企业的环保意识,从而构建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

据了解,富士施乐爱科制造(苏州)有限公司对回收来的废旧复印机、数码多功能机以及硒鼓进行拆解、并循环利用。产品回收工作由富士施乐(中国)有限公司负责,回收范围覆盖整个中国市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零部件的循环使用将严格遵循富士施乐的质量保证标准流程。富士施乐资源循环工厂自2008年1月开始运营,年处理能力为1 5万台设备和50万个硒鼓。2009年3月,公司的废旧设备循环再生率超过96%。

丽讯加强中国区战略部署

本刊讯:2010年,丽讯更加重视对亚太地区市场的投入,就连在1月底举行的新财年首脑高峰会议的最后一站也被安排在了丽讯位于台北的亚太总部。在本次会议上,丽讯高层就2010财年的全球战略进行了重要部署,而中国区在整体部署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9年,丽讯中国实现了3万台的销售记录,超过预期3D0%,这有赖于丽讯过硬的产品和充满活力的销售团队。当然,丽讯的渠

道伙伴佳杰科技也功不可没。有了2∞9年的基础,2010年,丽讯会继续向着五年进前五的目标前进,而且目标更明确,途径也更清晰。实际上,作为全球最大的DLP投影机制造商,丽讯希望通过和渠道的深入、持久合作,不断进取。以实现中国投影机市场第一品牌为宏伟目标。

三星显示器渠道精英大会召开

本刊讯:1月30日,主题为“恒冠十一载辉煌向来来”的三星显示器渠道精英大会在美丽的南海明珠——海南岛博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三星显示器优秀渠道伙伴共600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同分享市场十一连冠的欣喜业绩,展望2010年的显示器市场发展方向。

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显示设备营业部部长李连生进行了09年总结,10年战略发表的工作报告。报告指出,09年中国显示器自有品牌市场容量1555万台,同比08年增长了22.8%,其中,三星显示器完美达成了年初既定的500万台目标,同比08年增长了20%。在2009年,三星显示器以F2380、视平方、3D显示器、绝色系列新品等为代表,连续第十次获得“IT服务满意度金奖”,七度折桂“中国显示器市场消费者最喜爱品牌”,第四次荣获“中国显示器市场消费者首选品牌”,获得了市场和消费的高度肯定。

AOC爱心电脑捐助18省援教教师

本刊讯:随着“思源A0c彩虹计划大学毕业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激励行动”面向各地援教教师及学校的探访及捐赠活动顺利开展,“思源·AOC彩虹计划”探访小组一行,近期又深入到河南、山西、陕西、青海、甘肃、宁夏、贵州、广西、黑龙江、吉林、云南、广东、新疆、西藏等18个省(自治区)的贫困地区,向60位扎根贫困地区,勤勤恳恳为当地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优秀援教教师及所在学校捐赠了AOC电脑一体机数百台。

据了解,此次“思源·AOC彩虹计划大学毕业生支援贫困地区教育事业激励行动”评选出的60名优秀援教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积极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的号召,放弃了家乡优越的生活条件或到城里工作的机会,选择扎根在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为当地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优秀教师代表。

IDT 扩展统互连解决方案领域领导地位

本刊讯:近日,致力于丰富数字媒体体验、提供领先的混合信号半导体解决方案供应商IDT公司宣布推出PCI Express(PCIe)Gen2系统互连交换解决方案系列。该系列具有业界最先进的交换架构,支持多主通信和嵌入式应用的多域数据和控制平面连接。这些新的PCleGen2解决方案为系统架构的多主系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设计灵活性,帮助IDT的客户加快产品上市时间。

IDT公司企业计算部刮总裁兼总经理Mado Montana表示:“通过与战略客户的紧密合作,IDT继续为通信和嵌入式应用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我们非常高兴在PCIe交换领域如分区交换架构和支持多播的新架构等‘多个第一’的基础上,为多主系统提供最全面的解决方案。”

Windows7提升微软用户满意度

本刊讯:根据总部设在伦敦的市场调查公司YouGov PIc的数据显示,2009年10月22日WindOWS 7上市的那一周。对微软满意度有着正面评价的受访者上升到67%。而在WjndOWS 7上市的前一天,这一数字是64%。2009年底,微软的满意率上升了14个百分点。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73%的用户表示对微软满意,这也是YbuGov于2007年开始调查以来的最高满意度。华盛顿专门研究微软市场走向的分析师ManRosoff表示,微软的良好声誉受益于广受好评的windOWS 7,一些用户甚至推迟了购买Pc的时间,以避免其计算机上安装的是较早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统。

19家中国公司上榜最有价值品牌

本刊讯:2月20日,国际知名机构英国品牌价值咨询公司BrandFlnance发布了2010年全球最有价值5凸0品牌排行榜,沃尔玛、谷歌、美的、可口可乐等世界知名品牌位列其中。据了解,本次共有19家中国内地公司上榜,其中美的、比亚迪是仅有的两家中国民营企业,美的也是此次唯一入选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的中国家电品牌。

较之2009年,本次上榜的500个品牌总价值增加了26%。达到2873万亿美元;这500个品牌的企业市值则实现了16%的增长,达到18.664万亿美元。其中,谷歌、IBM等科技企业占据前十位的四席。作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领导者,美的一直秉承创新科技的经营理念,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仍斥资1200万元重奖科技人才,这也是美的为何能够成为本次唯一入选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国内家电企业的关键所在。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发情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消费电子》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已领取或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0年3月5日-3月31日。举报电话为010-68254935。

拟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周云、姚燕科

《消费电子》杂志社

用户问题 第7篇

目前城乡配电台区及低压用户的接地五花八门, 存在许多问题:如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分别接地, 接地电阻不合格, 不能正确处理接地与漏电保护的关系等;一些电业职工和电工思想认识上有许多似是而非的东西, 或概念不清, 无所适从。因而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亟待解决。

1 基本知识和规定

城乡配电台区及低压电网的接地分两大方面:一是工作接地, 如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 以构成TT系统。二是保护接地, 又分为两类:一类如配电变压器外壳的接地, 配电屏金属框架的接地, 用电设备外壳的接地等, 目的主要是防止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另一类是雷电保护接地, 如避雷器下端接地, 以保证落雷时雷电流顺畅入地, 保护供用电设备线路。

规程规定各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为: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的工作接地电阻, 100kVA以上应小于4Ω, 100kVA以下应小于10Ω。

保护配电变压器的10kV避雷器的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保护低压线路设备的低压避雷器的接地电阻, 不宜大于10Ω。

配电变压器外壳、配电屏金属框架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

低压线路末端的用电设备外壳的接地电阻应小于10Ω;在有末端漏电保护的情况下, 接地电阻可小于50V/0.2 A=250Ω。

2 配电台区三位一体接地问题

10kV避雷器接地应与配电变压器外壳接地共用接地装置。

当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超过4Ω时,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接地、10kV避雷器接地和配电变压器外壳接地可共用接地装置, 即三位一体接地。

有不少人对三位一体接地有错误认识, 认为接在一起在受到雷击避雷器放电时, 对变压器有害, 其实恰恰相反, 原理如下:因接地装置总有一定的接地电阻, 雷电流通过接地电阻时要产生电压降, 采用三位一体接地, 如图1, 当避雷器放电时, 高压端对变压器外壳、高压线圈对低压线圈之间的过电压 (即避雷器放电时, 两端的残压) , 等于避雷器上端的对地电压, 减去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 即只有雷电压的一部分, 这样过电压的数值比较小, 且与接地电阻的大小无多大关系, 比较安全。若是将10kV避雷器接在一个接地极上, 而把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与配电变压器外壳连在一起接在另一个接地极上, 如图2, 当避雷器放电时, 变压器的绝缘介质所受到的过电压, 除避雷器两端的残压外, 还要加上避雷器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 即等于雷电的全部电压, 增加了线圈绝缘击穿的可能性。因此三位一体接地既经济简便, 又安全可靠, 应当采用。

3 配电台区接地电阻问题

一些人为了省事, 或出于无知, 在电线杆旁把一根角钢打入地下作接地极, 这种情况下实测接地电阻都在10Ω~30Ω, 甚至更高, 应判定不合格, 必须进行改造。从本地实践看, 至少需三根角钢, 间隔2m, 打入地下2m深, 然后采用扁钢以电焊方式把三根角钢连接起来, 接地电阻才可能达到4Ω以下。

4 配电室内中性线接地问题

从配电变压器低压计量箱出来的中性线要引入配电室, 一些电工为了避免中性点在室外良好接地, 灵敏度高造成的低压漏电总保护频繁动作问题, 趁机在配电屏后面把一根角钢打入地下作接地极, 把中性线压接在其上, 完成中性点直接接地。这样做出的接地极不合格:接地电阻超标, 相当于中性点电阻性接地。其后果, 一是中性线上有较高的电压;二是低压漏电总保护灵敏度低, 三是整个低压电网的保护接地 (雷电保护接地除外) 效能降低。应予纠正, 该中性线应接在室外合格的接地极上。

5 配电屏接地问题

配电屏接地又分两类:室内配电屏, 由于电工经常在此工作, 即使雷雨天气, 有时也要操作开关等设备, 为了避免意外电击伤害, 配电屏金属框架最好单独接地, 可在室外埋设接地极, 连接到室内。室外配电柜, 其外壳可接到三位一体共用接地极上, 但雷雨天气不得操作、靠近。

配电屏金属框架应单独接地, 而不应该再与中性线相接。若与中性线相接, 则留下安全隐患:一是平时若中性线带有较高的电压, 则配电屏金属框架上也带有;二是落雷时, 接地装置的对地电压 (即电压降) 要反映到配电屏金属框架上;三是配电屏上遍布相线, 有时裸相线与金属框架碰触, 则发生短路, 发出弧光和巨大声响, 惊心动魄。而配电屏金属框架单独接地, 就无上述弊病, 安全多了。

6 漏电保护与保护接地的关系

保护接地是防止触电的传统技术措施。城乡低压电网的供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 这时如果发生设备外壳带电故障, 漏电流便可通过接地装置导入大地, 从而把对地电压限制在较低水平 (不超过50V) , 人触之麻电, 但不至于伤亡。

漏电保护是传统保护的后备保护, 漏电保护和保护接地相辅相成:发生漏电后, 保护接地把对地电压限制在较低水平, 漏电保护断电报警 (如总保护器一开即跳闸, 送不上电) , 提醒电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如果仅有接地保护, 人们不能及时发现故障, 触及漏电设备轻则麻电, 重则 (接地不良时) 触电造成伤亡;如果仅有漏电保护, 人触及漏电设备在220V电压下触电, 随之漏电保护器动作遇救, 虽有惊无险, 但总不如无惊无险, 何况有时漏电保护器也会出故障。因之, 两者不能相互替代, 装设漏电保护器后仍然要搞保护接地。

7 低压用户用电设备接地问题

当前线路末端低压用户的用电设备, 如农副业加工房的电动机、小企业的电动机和电热器具、家庭的洗衣机、电冰箱、空调、小水泵、电磁灶、电饭锅等家用电器, 多数外壳没有接地。考虑到农民家庭制作、埋设接地极不易, 接地装置维护难以到位, 如果按规定搞了两级漏电保护, 即配电台区安装有漏电总保护器, 家庭安装有漏电开关, 则用电设备漏电后有两级保护, 当无多大问题。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计划生育的推行, 人的生命权日益受到重视, “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如果装设漏电保护器后仍搞保护接地, 则多了一层安全屏障, 可把人身触电伤亡事故降低到最低限度;且在有末端漏电保护的情况下, 接地电阻小于250Ω即可, 家庭制作、埋设接地极比较容易做到。

摘要:城乡配电台区三位一体接地、低压中性点接地、配电屏接地、用户用电设备接地都存在不少问题, 造成安全隐患。文中在分析研讨的基础上, 介绍了正确的理念和做法。

关键词:配电台区,低压中性点,接地,漏电保护

参考文献

[1]张占松, 杨宜民, 许立梓.现代电工手册[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1993.

[2]杨永康, 徐有升, 余德文等.新编用电管理工作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ERP最终用户培训的问题及思考 第8篇

关键词:ERP,最终用户培训,SAP概念,系统操作

1 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最终用户培训工作是企业推进ERP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最终用户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 他们学习效果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ERP的推行的进度和使用效果。在培训学员、讲师、教学环境和教材等方面都应非常到位。

(1) 培训学员应覆盖ERP流程中所有相关角色。 (2) 培训讲师应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关键用户担任, 在讲解中可联系实际的业务和工作流程, 注重概念, 深入浅出;实施方顾问提供系统操作的支持和辅导。 (3) 教学环境应为多媒体教室, 各种软、硬件设施配置齐全, 学员每人一机并分配专门用于培训的client。 (4) 教材通俗、易懂、实用可行。 (5) 教学安排实行考勤记录;安排课堂练习;结业后进行考试, 分为笔试和上机考试, 考试成绩会公布到网上, 以对学员构成激励机制。

2 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培训过程中, 我们发现存在几个突出问题:

(1) SAP的操作界面复杂, 按钮多, 输入框多, 不易找到有用信息, 对于初次接触SAP或者接触电脑不多的老师傅来说, 如坠云里雾里, 不易于接受; (2) 检索条件多, 不知道使用哪个检索页面去搜索想要的信息; (3) 操作复杂, 不易记忆操作步骤, 不理解每步操作对应的实际意义。 (4) 概念繁多, 字段名称和实际中叫法的相去甚远, 系统的帮助内容语句不流畅, 看几遍不知所云。这些问题将成为ERP进一步推行的障碍。

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或者方法不当, 在推行过程中就会引起学员的反感心理和腻烦情绪, 将对实施造成不利的影响。

3 对问题的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 应该从SAP系统和培训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 SAP系统应有些许改进, 比如将没有用的字段和输入框隐藏, 将没有用的页签去除, 将有用字段设置为必输等。更根本的, 应该是采用恰当的培训方法使得培训学员入门, 进而获得自学能力。人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所以建议采用由具体业务到抽象概念、由实际情况到一般操作的思路, 结合实际的业务内容, 阐述SAP概念、系统操作、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权限设计和角色分配, 连带介绍查询技巧和操作技巧, 培养学员学习兴趣, 进而形成自学能力。

结合上述思路, 培训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 单纯讲解SAP概念而不结合实际业务内容, 会使得学习人员不知所云, 没有学习动力; (2) 单纯讲解操作而不介绍概念和流程, 会使得学习人员不知道在做什么, 失去学习兴趣; (3) 不应只是口头上说ERP的优点, 却懒得动手在系统中做一下, 通过系统展示SAP集成性、信息化的优点。

4 问题的解决

下面从设备台帐入手, 介绍相关的PM模块基本概念、组织架构和系统操作, 以此例来说明本文提出的解决思路。

设备管理 (PM) 模块是ERP系统的一个功能模块, 是生产管理系统 (PMIS) 与SAP/ERP系统人、财、物模块的桥梁, 是生产管理业务的有机组成部分。ERP系统中的设备主数据包括设备类型、设备编码、设备名称、技术对象类型、资产编号、WBS编码、电压等级、维护工厂、工厂区域、功能位置等等内容。诸多内容, 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又该如何下手呢?

4.1 熟悉操作界面

首先要使得学员熟悉ERP的界面。SAP界面的按钮较多, 较小。窗口的标准元素如下图所示。

在SAP操作中, 根据检索条件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是一个主要的能力。在输入框右侧出现的同心圆的图标即选择按钮, 点击后出现选择对话框, 输入限制条件可筛选需要的信息。

4.2 创建设备台账

事务代码是一个命令, 在输入事务代码后, 调用一项任务。一般编号为1的事务代码是创建, 编号为2的为修改, 编号为3的为显示。

在命令域中输入事务代码IE01, 敲回车后出现创建设备台账的初始界面。如图3。

在初始界面敲回车, 即可进入设备台账录入界面。表头数据包括设备的编号、设备说明、设备状态和设备有效的使用日期。视图中有四个页签:一般的、位置、组织结构和结构。

“一般的”页签是设备的铭牌信息, 其中技术对象类型即是设备的种类, 可以从系统中选择相应的类型。其余信息和设备铭牌信息基本相同。如图4所示。

4.3 理清维护工厂与计划工厂的关系

维护工厂和计划工厂是设备台帐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分别在“位置信息”和“结构组织”两个页签中。“位置信息”页签是设备资产归属信息, 即资产属于谁。其中, “维护工厂”字段对应于地市公司, “工厂区域”字段对应于资产归属, “ABC标识”字段对应于电压等级。

“组织结构”页签指的是设备的维护部门。“计划工厂”字段指的是对设备安排维修计划的部门, “计划人员组”对应于工区, “主工作中心”对应于班组。

理清SAP系统与我们电力企业现存管理体制上的差异, 对于我们理解维护工厂和计划工厂的关系有重要作用。在SAP系统中, 维护工厂是有设备需要维护的单位, 一般是设备的主人, 负责设备运行;计划工厂是设备故障时, 为设备提出维修计划安排的单位, 负责设备检修。在供电企业, 运行和检修单位为同一个地市公司, 所以维护工厂和计划工厂就合二为一了, 其关系如图6所示。

在“组织结构”页签中, “资产”字段填写的是设备的资产号, 资产卡片由财务部门创建, 资产号由财务部门分配;双击该号码, 即可进入资产卡片界面, 如图7所示;由此, 实现了帐 (设备台帐) 和卡 (资产卡片) 的一致。“成本中心”字段是用来归集设备维修费用的, 即设备维修的费用记在哪个部门。“成本中心”字段的筛选页签较多, 一般从标准层次页签查找, 如图8所示。

4.4 功能位置的概念

功能位置位于“结构”页签中。

“结构”页签是设备的位置和层级信息。页签中“功能位置”字段对应着设备的运行位置。河北电力公司功能位置设计采用5级编码规则, 04代表河北电力公司;第二级代表地市公司;第三级为专业分类, 包括输电设备、变电设备、配电设备、非生产性设备、IT设备;第四级为运行标识, 用来标识现场设备的实际安装运行位置和非现场设备的使用保管部门;第五级明确到间隔。

设备的功能位置可以用来跟踪设备的安装和拆卸历史。如果一台设备退役或者退库停用, 则将其功能位置拆卸;如果设备转移到本公司其他变电站, 则更改其功能位置;如果设备调拨到其他地市公司, 则将其功能位置挂接到省公司转移能位置上;如果设备调拨到外省, 则将其功能位置挂接到调拨能位置上。此外, 使用功能位置还可以汇总给设备的检修工单历史和检修成本。

4.5 设备的状态

设备的状态包括在用、退库停用、现场停用、待报废、报废五个状态, 分别对应着设备资产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SAP系统以此实现对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的管理。设备各个状态间的转换关系如图10所示。

限于篇幅, 不能介绍工单的内容, 也没有涉及到业务流程、权限设计和角色分配的内容, 但是学习的思路是一致的。

5 结论

针对本文提出的问题, 和上述分析, 有如下结论: (1) 完成实际的业务是我们采用SAP的根本目的, 单纯讲解SAP概念而不结合实际业务内容的做法是不好的。 (2) SAP的理念、基本概念和流程化管理, 是ERP的精髓, 计算机操作只是完成这些内在要求的外在实现途径, 单纯操作而不联系概念和流程的做法是不好的。 (3) ERP的优点可以通过自身的界面和操作得以体现, 只是口头上说它好, 却不去接触它, 那离真正应用起来还差得相当远。领导层在已经理解ERP理念的基础上最好多多学习具体操作, 基层人员在掌握具体操作基础上去领会操作的含义和自身的角色。

用户问题 第9篇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产生的信息呈指数级增长,推荐系统在解决这种信息过载问题中越来越重要。推荐系统利用用户的历史信息主动给用户推荐用户未来需要的信息(用户喜欢的衣服、书籍等),并且已经在工业界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比如亚马逊、淘宝等公司。虽然推荐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也面临很多问题,其中用户冷启动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用户冷启动指当用户在一个领域没有任何历史信息时,如何给该用户推荐他需要的当前领域的信息?如果不能够很快速地给一个新用户推荐感兴趣的信息,会让用户认为该领域的信息对他没有价值,这样就会错失掉该用户。

针对冷启动中的数据稀疏问题,有些学者提出使用交叉领域推荐的方法解决。交叉领域推荐即利用信息丰富领域(原领域)中探索到的知识(用户的兴趣、物品的特征)提高信息稀疏领域(目标领域)中的推荐性能。当前探索出来的交叉领域推荐模型都是基于两个领域没有用户重叠和物品重叠的数据设计的。但是,从业界来看,越来越多的公司同时在很多个领域开展业务,这样就会收集到很多用户在多个领域的行为信息,就可以挖掘这些重叠用户的价值。通过这些重叠用户的行为,可以探索用户会对两个领域的哪些物品同时产生兴趣。比如对喜剧电影感兴趣的用户会很有可能喜欢喜剧类的书籍,对于某个武侠小说感兴趣的用户同时会对这个小说改编的电影感兴趣。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是利用重叠用户的评分信息解决用户冷启动问题。解决这种问题最直接的做法是将两个领域的评分合在一起,利用已有的推荐模型。比如基于物品的推荐,基于用户的推荐或者矩阵分解的方法进行计算。但这样首先会使数据更加稀疏,得到的结果更加不稳定不准确[8],对于这一点,本文将在实验部分进行证实。其次,两个领域的知识或者特征不可能完全相同,必然都有各自独立的特征。比如图书和电影两个领域,武侠是两个领域共同的物品类别,但是经管类书籍只属于图书所有,利用用户对经管类书籍的评分学到的特征对于预测用户对电影的评分没有任何用处,如果强行迁移,只会引起负作用。

所以,本文提出的模型假设两个领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同时都有各自独立的特征,模型分为2部分。首先,得到两个领域中的每个用户和每个物品的特征,包括独立特征和共同特征。这部分工作是基于LFM[13]进行改进,使得LFM模型适合处理多领域信息的问题,本文的模型将LFM中定义的特征分割为3部分:(1)S领域的独立特征;(2)T领域的独立特征;(3)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如图1所示,U2用户群中的每个用户最后会得到S领域中的独立特征以及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U3用户群中的用户最后会得到T领域中的独立特征以及两个领域的共同的特征,U1用户群会得到S和T两个领域独立的特征,同时也有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S领域中的物品会获得S领域中独立的特征以及两个领域中共同的特征,T领域中的物品会获得T领域中独立的特征以及两个领域中共同的特征。

其次,选择特征和模型预测评分。目的是预测S领域的用户对T领域的物品的评分或者预测T领域的用户对S领域的物品的评分,那么属于每个领域的独立特征就不会起作用,所以只需选择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来预测用户对物品的评分。这样就将该问题转化成一个回归问题,特征是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即每个用户在共同特征下的值和每个物品在共同特征下的值,y值是该用户对该物品的评分,采取当前比较好的一个回归模型GBDT。并且经过实验结果,本文提出的cross SVD&GBDT相对于其他模型更加准确、稳定。本文的贡献点主要分为2个部分:

(1)尝试使用两个领域重叠的用户信息解决单领域的用户冷启动问题。

(2)基于传统模型,提出新的模型cross SVD&GBDT,获取两个领域用户和物品共同的隐含特征。

1 相关工作

正式介绍模型之前,先描述矩阵分解的背景知识。然后介绍交叉推荐系统相关领域的知识。

1.1 基于矩阵分解的推荐系统模型

矩阵分解是将一个矩阵拆解成2个或者更多个矩阵的乘积,这些矩阵乘积的结果可以近似等于原矩阵。在推荐系统中,矩阵分解模型是将一个user-item-rating矩阵(R∈Rm×n,m是指有m个用户,n是指有n个物品)分解成一个用户矩阵U∈Rm×k和一个物品矩阵V∈Rn×k。

K是隐含因子向量的维度,即每一个用户或者一个物品使用一个k维的向量来描述。对于用户i,向量Ui描述了该用户的特征,即对每个隐含特征的兴趣。对于物品i,向量Vi描述了该物品的特征,表明物品i和每个隐含特征的相关性。所以UiTVi表明了用户i与物品i之间的关系(即用户i对物品i的评分)。

使用以下目标函数求解U,V,使得结果近似R。

式中,Iij表明Rij是否为0,即用户i对物品j是否有评分。如果有评分为1,没有评分为0。Rij表明用户i对物品j的评分,Ui表明用户i的特征,Vj表明物品j的特征。为了解决稀疏性问题,加入了正则项。

以上2个目标函数都可以使用SGD(Stochastic Gradient Descent)或者LBFGS(Limit Quasi-Newton Methods)解法求解。

1.2 基于迁移学习的交叉领域推荐系统

迁移学习的思想有2个领域:一个领域信息量丰富;另一个领域信息量稀少。如何利用信息量丰富领域中的信息来解决信息量稀少领域中遇到的问题。用户在其他电影网站(源领域)的一些行为预测用户在当前电影网站(目标领域)对电影的评分。比如文献[1,2],使用用户是否喜好一个电影(0/1)或者看电影的时间长度,预测用户对电影的评分。同时训练源领域和目标领域的数据,假设用户在两个领域的特征分布是一样的,因为两个领域都是关于电影的。文献[3]假设当前领域的用户和物品都很稀少,比如当前电影网站用户行为稀少,物品被访问得也少,而这个领域里的用户在另外一个网站的行为很多,那么可以利用另外一个网站的行为学习这个用户的特征,用另外一个电影网站学习到电影的特征。然后将这2个特征应用到当前电影网站中。还有一部分文献是利用图书中的信息推荐电影中的信息。比如文献[4]利用图书中的信息学到用户群对物品群的评分,然后将该信息应用到电影中。文献[11]对迁移学习有一个总结,描述了迁移学习的分类。文献[5]假设两个领域中有共同的特征,在每个领域中建立一个user×item×tags的三维矩阵,并且将该3维矩阵分解,得到每个用户的特征分布,以及每个物品的特征分布以及标签的特征分布,模型中假设的目标领域和源领域中共同的知识是用户、物品、标签3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将信息量丰富的领域中学到的特征应用到信息量稀少的领域中。文献[6,7]同时训练图书和电影中的数据、图书和电影间共同的知识是指他们有着共同的用户类、共同的物品类,并且某一类用户对某一类物品的评分也是共同的。利用这个共同的信息,得到每个用户属于哪一个特征,哪个物品属于哪一个特征。文献[7]假设是多个领域间有共同的用户群个数,但是物品类个数可以不一样,多个领域间共同的特征是用户群和其中一部分物品群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而并不是用户群和所有的物品群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并且物品群个数是相同的。利用在两个领域间有共同行为的用户推荐商品。建立一个用户和物品的二部图,将2个领域的数据混合在一起,进行文献[10]这种方法的缺陷训练,基于随机游走的方法,结果不稳定并且需要大量的计算。

2 cross SVD&GBDT模型

2.1 利用重叠用户信息获取用户和物品在两个领域的共同特征

最直接得到两个领域中用户和物品的特征,是将两个领域的评分混合在一起,行数是两个领域中的用户数,列数是两个领域中的物品数。矩阵中的每个元素即相应下标是用户对物品的评分,然后直接利用SVD模型或者其他隐含因子模型进行求解。但是这种办法非常的粗糙,缺点在文献[8]中也有阐述,这样会使得矩阵更加稀疏,得到的结果更加不精确。同时这种方法是默认2个领域的隐含特征是一样的,就像在背景中分析的那样,有很大的缺陷。基于背景中提出的思想,本文的模型就是假设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立的隐含特征,都是另外一个领域不具备的。但同时这2个领域肯定也会有一些共同的topic,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用户在这2个领域同时会有那么多评分信息的。

假设两个领域特征总数有k个,属于S领域的特征个数有x个,属于T领域的特征个数有y个,他们共有z个特征。满足等式x+z+y=k,如图2所示。

假设该k维向量中,前x+z个隐含特征属于S领域,后面y+z个隐含特征属于T领域。

本文的损失函数如下:

式中,Sm表示S领域中用户的个数,Sn表示S领域中物品的个数。Tm表示T领域中用户的个数,Tn表示T领域中物品的个数。由此可以得到每个用户的特征向量,共有k维。其中U2用户群后面y个特征的数值都是0(这y个特征只算一个数值的补充,没有任何物理含义),U3用户群前面x个特征的数值都是0(同理,这个x个特征没有任何物理含义)。得到每个物品的特征向量,共有k维。T1物品群后面y个特征都是0(同理,这y个特征没有任何物理含义,只是数值补充),T3物品群前面x个特征都是0(这x个特征没有任何物理含义)。

使用SGD的方法求解该目标函数。

1)对于S领域中的评分信息,即对于任意评分信息Rij,如果物品j属于S领域,更新用户i的特征向量,即Ui向量的前x+z个值,以及物品j的前x+z个值。根据第一个平方误差等式,求导如下:

2)对于T领域中的评分信息,即对于任意评分信息Rij,如果物品j属于T领域,更新用户i的特征向量,即Ui向量的后z+y个值,以及物品j的后y+z个值。根据第二个平方误差等式,求导如下:

可以将该模型分为3个部分去观察:

1)针对U1用户群以及该部分用户的评分信息:对S领域的这部分评分信息体现在第一个平方误差等式中,对T领域的这部分评分体现在第二个平方误差等式中。假设用户a属于U1用户群,i是S领域的物品,j是T领域的物品,a分别对i和j有评分。根据a对i的评分,模型每次更新用户a的前x+z个特征,以及物品i的前x+z特征。根据a对j的评分,模型每次更新用户a的后z+y个特征,以及物品j的后y+z个特征。这样无论是在哪个领域的评分,都会更新用户a在z个公共特征的值。

2)针对U2用户群以及该部分用户的评分信息:该部分的评分信息只包含在第一个平方误差等式中。假设用户a属于U2用户群,物品j属于S领域,用户a对于物品j有评分信息,则根据用户a对于物品j的评分,模型每次更新用户a的前x+z个特征,以及物品j的前x+z个特征。

3)针对U3用户群以及该部分用户的评分信息:该部分的评分信息只包含在第二个平方误差等式中。假设用户a属于U3用户群,物品j属于T领域,用户a对于物品j有评分信息,则根据用户a对于物品j的评分,模型每次更新用户a的后z+y个特征,以及物品j的后y+z个特征。

可以明确该框架的3个优点:(1)假设两个用户有一部分特征是相同的,也都有各自独立的特征,这种假设较假设两个领域中有共同的特征更适合现实中的数据。(2)将2个领域的评分信息混合在一起,同时得到每个用户和每个物品的特征,并用一个统一的特征体系表达出不同领域的用户以及物品特征。(3)本模型分布式计算很容易实现,计算复杂度较低。

2.2 使用GBDT模型以及用户和物品在两个领域的共同特征预测用户对新领域的评分

本文目的是预测U2用户群对T领域的评分以及预测U1用户群对S领域的物品。2.1节获取了用户在每个单独领域的隐含特征以及两个领域共同的隐含特征,物品在每个单独领域的隐含特征以及两个领域共同的隐含特征。单独领域的隐含特征只能特定表明用户在该领域的特征或者物品在该领域的特征,而两个领域的关系只能通过两个领域的共同隐含特征体现。两个领域各自独立的隐含特征之间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只选择共同领域的隐含特征作为GBDT模型的输入。

2.2.1 GBDT模型简介

GBDT(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模型是一种解决回归问题的树模型,详细的方法不再描述,只描述一些核心的部分。模型的输入即上述构造的样本集合,输出是n颗树,每颗树都有若干个叶节点,每个叶节点都有一个值,该值是该节点上的样本的标签的平均值。算法如下:每一次特征的选择方法有2种:

第一种是采用平方误差:

第二种采用绝对值误差:

这样,最后子节点中的y值基本上是相近的。

最后的终止条件有3种情况:(1)特征都已经用完(基本上不会发生)。(2)当前节点的损失小于一定阈值。(3)当前节点个数小于一定阈值。

2.2.2 构造样本

由上一节得知,每个用户用统一的k维向量表示,每个物品用统一的k维向量表示,抽出z个共同的隐含特征构造样本,对于每一个评分Rij,用如表1形式表示。

表1中,ui指的用户i的z个共同隐含特征,vj指的物品j的z个共同隐含特征,rij表示用户i对物品j的评分。样本共有2z个特征。

2.2.3 模型训练

根据上述得到的样本,使用GBDT模型进行训练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产生若干颗树,每个树上有很多个叶子节点。每个叶子节点包含一部分评分信息,对应一个特征组合规则。该特征组合规则指的是从root节点到该叶子节点的路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对应一个特征,并且每个节点都有一个阈值,大于该阈值的特征是该节点的右子节点,小于该阈值的特征是该节点的左子节点。应用到当前的推荐场景,当前叶节点中的某个评分是用户i对物品的j的评分。那么用户i和物品j的2z个特征满足当前叶节点的特征组合规则。

根据GBDT模型,每个叶节点上的样本的评分是相似的,每个节点上的评分信息有3种可能:(1)该叶节点上所有的评分都来自于用户对S领域物品的评分。(2)该叶节点上所有的评分都来自于用户对T领域物品的评分。(3)该节点上的评分包含2个领域的评分。

每个叶节点的值等于该叶节点上所有评分的平均分,由此认为在该叶节点上的所有用户对该叶节点上所有物品的评分都是该平均分。如果是上述第一种可能或者第二种可能,那么该叶节点没有起到交叉领域的作用,只是说明在单领域中,该领域的用户对该领域的物品的评分。如果是第三种可能,得到某个领域的用户对另外一个领域的物品的评分。

3 实验

3.1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来自于对豆瓣的采集,共有50 000个用户,电影多少条,书籍多少条,评分信息共有x条。采用以下条件处理数据满足实验的需求,如表2-表4所示。

3.2 实验评价标准

实验采用2种衡量标准:Mean Absolute Error(MAE)和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衡量本实验的预测精确度。定义如下:

式中,N表示测试集的数据个数,yi表示真实的评分,表示预测的评分。

3.3 对比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检测了提出的模型在真实数据中的效果,并且跟其他经典的单领域推荐模型相比,包含3种模型:LFM(Latent Factor Model)、bias SVD(Bias-Singluar Value Decomposition)、pure SVD(pure Singluar Value Decomposition)。

LFM[13]:一个单领域的模型,使用矩阵分解的方法学习每个领域的隐含特征,使用这些隐含特征预测评分。模型如下:

bias SVD[14]:一个单领域的模型,在上述LFM的基础上加入了全局平均数,用户偏置项,物品偏置项。模型如下:

pure SVD[15]:一个单领域的模型,使用传统的SVD分解方法,将评分矩阵分解成3个矩阵,一个矩阵存储用户特征,一个矩阵存储物品特征,一个矩阵存储用户群和物品之间的关系。模型如下:

cross SVD&GBDT:本文的模型。首先改进LFM,使得单领域的LFM适用到2个领域上。获取每个领域的用户以及物品特征。其次在上述特征的基础上,使用GBDT模型。

3.4 性能对比

本文将两个领域的数据混合在一起,然后使用已有的3个模型进行预测,有2个因素影响这3个模型的效果,隐含特征个数和正则项。对于cross SVD&GBDT,有4个因素影响效果:两个领域共同的特征个数;GBDT中的树的个数;树的深度;下降速率。通过以下实验的对比,可以看到本文提出的模型比传统的3个模型得到结果更准确更具有鲁棒性,并且利用传统模型的结果证明本文的假设是对的,即两个领域的特征不可能完全相同。

3.4.1 准确度对比

如表5所示,是通过交叉验证,调试较多参数得到的每个模型最好的效果。

从表5中,有以下几点分析:

(1)CSGT在MAE上相对其他3个模型有较大的提升,在RMSE上也有一小部分提升。

(2)使用LFM或者pure SVD,CSGT的方法比bias SVD得到的效果要好很多。从模型的角度来看,全局均分,用户偏置对结果影响很大,即电影和图书两个领域的均分是有较大差别的。用户对电影和图书的评分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说明这2个不同领域有很多特征都是不同的。

(3)从pure SVD、LFM、CSGT这3种方法效果来看,利用用户在一个领域的评分信息预测用户在另外一个领域的评分信息是有较好效果的。说明用户在两个领域的行为还是有一些相同点的。

3.4.2 鲁棒性对比

设定迭代次数是50次,分别将正则项参数设置为0、0.01、0.1。将topic的个数从20到50,得到如图3-图8所示。

以上是计算出来的LFM、bias SVD、pure SVD三种模型在不同topic个数和正则项权重下的误差。可以看到参数对于结果的影响很大,效果不稳定,并且三种模型除个别参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随着topic个数的增多,误差减小。这说明两个领域不可能那么多共同的topic,必然都有各自独立的特征,两个领域的评分不能简单的混合在一起进行计算。所以本文模型的假设即两个不同的领域有共同的主题,但都有各自独立的主题,这样的假设更符合数据。

图9、图10是在树的权重是0.1和树的深度是3的基础上,GBDT不同的树的个数和不同的topic下,两种误差的趋势。可以看到结果非常平稳,随着树的个数增多或者树的大小增多,两种误差都没有太明显的变化,topic个数的变化对于结果的影响也不明显。

由图11、图12可以看到,树的个数和树的深度对于结果的影响也不大,效果也比较稳定。

图13、图14是在树的个数为50、topic个数是20的基础上,随着下降速率的变化,两种误差的变化。由图形可以看到结果比较稳定。

综合以上图形,可以总结,本文提出的模型的参数对于结果的影响不大,效果比较稳定。

3.4.3 时间复杂度对比

本文模型分为2部分:获取共同特征和使用GBDT模型处理。获取共同特征的模型和传统模型求解的原理是一样的,这部分处理的时间和传统模型的处理时间相近,所以本文的时间复杂度相比传统模型多了一步GBDT处理的时间。当前分布式系统中也有很多分布式的GBDT模型,处理速度都很快,比如当前流行的Spark分布式系统中MLlib库中的GBDT算法。综上所述,本文模型可以分布式处理,时间复杂度是可控的。

3.5 实验总结

综上所述,实验有如下总结:

(1)在准确性上,本文提出的CSGT模型相比传统模型结果更加精确。

(2)在鲁棒性上,本文的模型相比传统模型,受参数影响较小。

(3)从以上结果分析,更进一步证明本文的假设是正确的,即两个领域有共同的特征,但同时都有各自独立的特征。

(4)利用用户在一个领域的评分信息预测用户在另外一个领域的评分信息,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说明用户在两个领域的行为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

(5)利用两个领域重叠用户的信息可以更好地解决用户冷启动问题。

(6)模型可以分布式处理,时间复杂度是可控的。

4 结语

本文提出了cross SVD&GBDT模型,利用重叠用户数据可以更精确更稳定地解决推荐系统中的用户冷启动问题,提出的假设能够更好地符合真实数据的分布。基于上述工作,未来的工作分为以下2个部分:

1)引入标签信息,使用标签的相似度传递。标签相对于通过model得到特征更加精确,将标签特征加入到当前特征体系。

2)使用回归树模型得到很多个叶子节点。可以认为每个叶节点上的用户和物品是相似的,认为他们之间可以使用协同过滤的思想解释,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和基于物品的协同过滤思想都是适用的。即在这个子节点上,用户喜欢某个物品,必然也喜欢这个子节点上和该物品最相似的物品,两个用户相似,则他们对某些物品的评价必然是一致的。这样在每个叶子节点上使用传统的推荐模型来预测分值,相当于将一个大矩阵分成分解成若干个小矩阵,然后在每个小矩阵上使用矩阵分解的办法或者其他办法预测其他缺失的评分。

摘要:用户冷启动是推荐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推荐系统使用迁移学习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利用一个领域的评分信息或者标签预测另外一个领域的用户和物品评分。上述迁移学习模型通常假设两个领域没有重叠的用户和物品,与上述假设不同,很多情况下系统可以获取同一用户在不同领域的数据。针对这种数据,提出一种新的推荐系统冷启动模型—cross SVD&GBDT(CSGT),通过有效利用重叠用户的信息来解决用户冷启动问题。具体地,首先提出新模型获取用户和物品的特征,然后利用GBDT模型进行训练。实验数据表明,在豆瓣数据集中corss SVD&GBDT可以得到比传统方法性能更高、鲁棒性更强的实验结果。

用户问题 第10篇

1 目前开展直接交易存在的困难

1.1 合理的电价机制尚未形成

一是我国用电电价的制定不是完全按照供电成本制定的, 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的电价不尽一致, 电价长期以来作为宏观调控的调节手段, 形成了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二是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 输配电价要保证电网建设的还本付息能力、电网的运行费用和合理的电网利润, 电网企业承担了许多普遍服务义务和政府要求的责任, 这部分成本都计入了电网企业的综合成本中, 因此, 输配电价的测算和执行都非常困难。三是上网电价也不完全反映发电成本, 辅助服务没有单独价格。

此外, 直接交易将打破现行的电价平衡体系。厂网分开以前, 电力企业的外购电支出、自发电成本、供电成本、企业利润与销售收入是基本平衡的。厂网分开以后, 对电力企业的利润进行了调整, 但内部仍是基本平衡的。如果低价的电厂向高价的用户直接供电, 其他高价电厂和低价用户的利益将面临调整。如果电力用户的存量电量参入直接交易, 发电企业将面临整体销售收入减少的压力。如果将供电成本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费用全部计入输配电费用中, 则某些用户的到户电价将不降反升。

1.2 配套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直接交易不是电力改革中的一个孤立事件, 而是触及整个电力行业运行机制重大改变的电力市场建设, 必须有电力法律法规来保障。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直接交易存在限制性规定, 例如, 《电力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供电企业在批准的供电营业区内向用户供电, 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 供电营业机构持《供电营业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营业执照方可营业。”《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十条规定:“并网运行的电力生产企业按照并网协议运行后, 送入电网的电力、电量由供电营业机构统一经销。”这些供电专营制度对直接交易形成了障碍。

1.3 市场运营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 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仍以政府计划为主, 还没有建立与直接交易相衔接的市场运营机制。大规模的直接交易将改变现有的电力交易管理模式, 并将给资源优化配置和电网运行带来新问题, 例如, 对于水电或其他新能源比重较大的电网, 火电企业与大用户签订直接交易合同后, 可能在一定时期无法为水电或其他新能源腾出发电空间, 从而影响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政策的执行等等。因此, 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市场管理办法和建设坚强的技术支持系统。

1.4 各方认识存在误区

一些地方政府和大用户认为开展直接交易电价就会降低, 或者希望通过直接交易的名义实行新的电价优惠, 从而忽视了直接交易的本质作用。根据国外的经验, 在电力供不应求的情况下, 市场定价将会带来电价上涨, 使大用户面临风险。有些人对直接交易的认识过于简单, 认为交易双方地理位置近, 可以少交过网费, 开展直接交易的可能性大;有些人认为直接交易就是在电厂和用户之间拉根线就可以, 没有必要通过电网, 对直接交易及资源配置方式、电力管理模式、电网运行机制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应对措施。以上认识上的误区对直接交易试点的顺利推进造成不利影响。

1.5 电力市场主体意识有待培育

目前, 我国电力市场环境还处于培育过程中, 尚未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电力市场主体意识不强, 缺乏信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 信用不好的大用户难以找到交易对象, 且如果信用好的大用户都开展直接交易, 将导致电网公司用户群体的信用度下降, 增大非直接交易用户的经营风险。另一方面, 市场风险分担机制和防范机制不健全, 如果大用户直接与发电企业结算, 发电企业将面临结算风险。

2 当前推进直接交易基本思路探讨

2.1 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直接交易试点的规定

2009年6月, 国家电监会、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电监市场[2009]20号) , 明确了市场准入条件、试点主要内容等相关要求。

因此, 直接交易试点工作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认真做好试点前期准备工作, 制定完善的试点工作方案。

2.2 合理核定输配电价, 减少交叉补贴

(1) 输配电价。近期, 在合理的输配电价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 为了直接交易的开展, 可以按照电网平均销售电价扣除平均购电价和输配电损耗的思路确定输配电价。根据实际情况, 输配电价可以采取两类定价方式:单一制定价方法或两部制定价方法。具体说, 有以下3种方法:一是采用电监输电[2004]17号文中规定的“按所在电网对应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电价格扣除平均购电价格的原则测算”, 此方法的优点是对同电压等级的大工业用户采用统一的输配电价, 但可能对不同的用户带来利益调整。二是在第一种方法基础上, 按照现行的大用户的目录电价与所在省平均购电价之差进行测算, 此方法的优点是对目前利益调整最小, 缺点是不同用户执行不同的电价标准, 不利于未来向统一、规范的电价机制过度。三是根据现行大用户的两部制目录电价和平均购电价, 并以大用户直接交易电量为基础, 倒推确定两部制输配电价的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 此方法的优点是符合输配电成本大部分是固定成本的特点, 有利于与现有电价机制衔接, 缺点是核算较为复杂。此外, 直接交易用户应和其他电力用户一样承担相应社会责任, 按照国家核定大工业用电分类承担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标准, 由电网企业代收。

(2) 交叉补贴问题。我国现阶段的电价中存在着严重的交叉补贴现象, 长期以来一直用工业用电的高电价来补贴居民生活用电, 高电压等级用户补贴低电压用户等。如果实行直接交易, 那么接受直接交易的大工业用户势必利用自身的优势, 通过向部分发电企业直接购电, 享受较低的电价, 从而减少承担交叉补贴的责任。所以这部分补贴费用只能转嫁到其他非直接交易用户的身上, 这就必然会增大电力企业或其他用户的经营风险。

交叉补贴是政府调节社会利益的一种手段, 这种手段在许多国家都存在。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中, 基本的思路是将隐藏在电价中的价差补贴机制转化为公开的交叉补贴机制, 通过在用户价格中征收附加费的方式, 建立专门的账户直接补贴给用户。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 电价中的交叉补贴应逐步减少或取消, 但在短期内完全取消是不现实的, 可以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 在直接交易试点阶段, 交叉补贴在输配电价中解决, 大用户通过支付输配电费承担交叉补贴责任。第二阶段, 以明补代替暗补, 通过在输配电价中征收附加费, 建立交叉补贴基金, 直接对需要补贴的用户进行补贴。第三阶段, 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减少或取消交叉补贴。

2.3 合理确定直接交易试点范围

一是近期直接交易电量规模不应太大, 一般不超过电网公司售电量的5%, 为避免对现有的电价平衡体系影响过大, 建议以电力用户的增量电量作为直接交易电量, 存量电量不参与直接交易。二是建议水电企业不参与直接交易, 因为水电实际来水情况难以准确预测, 且一般水电企业上网电价远低于火电企业上网标杆电价, 如果水电企业参与直接交易, 火电企业将失去竞争能力。此外, 低价的水电企业与电力用户进行直接交易, 将对现有的电价平衡体系带来重大冲击, 抬高其他用户的平均电价。三是工业园区不参与直接交易。20号文明确规定参加直接交易的大用户用电电压等级为110千伏 (66千伏) 及以上、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型工业用户;并且直接交易的电力电量, 限于生产自用, 不得转售或者变相转售给其他用户。

2.4 积极建设电力交易平台

直接交易试点工作方案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后, 为确保直接交易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和电力市场建设的健康发展, 应建立公开、透明的电力交易平台。批准参入的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 通过交易平台规范、有序开展直接交易工作, 由电厂、用户、电网企业三方签订购售电合同, 电费结算关系保持不变, 资金流向保持不变。交易方式方面, 以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之间的双边协商交易为主, 同时辅以通过交易平台组织的集中撮合交易。

2.5 做好直接交易试点的宣传解释工作

直接交易是指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采用市场化方式确定交易内容, 并有偿委托电网企业提供输配服务和其它辅助服务的一种电力商品交易方式, 其核心是采用市场化方式确定交易内容。但目前部分工业企业对直接交易试点的认识存在误区, 认为直接交易就是优惠电, 直接交易的交易电价一定低于政府批复的目录电价。实际上, 因目前大部分发电企业经营状态并不太好, 希望直接交易大幅降低电价的困难较大, 如果将供电成本及国家规定的其他费用全部计入输配电费用中, 则某些用户的到户电价将不降反升。因此, 要做好直接交易的宣传解释工作, 使市场参与者都能够正确认识直接交易的机遇与风险。

3 结束语

用户问题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易班;用户黏度

易班(yiban.cn)是一個实名制的学生网络互动社区。创立初期,网站以“网络班级”(“E-class”)为产品核心,为师生提供在线交流互动平台,因此被称为“易班”。近年来,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央网信办和国家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易班已经覆盖上海60所高校,还在上海本地的20所中职、70万中小学生和全国32所高校进行推广,正逐步建设成为全国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学生网络互动平台。

1 易班网络平台的现状

1.1 易班的发展历程

2007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和上海市教委开始酝酿建设“网络班级”(E-class)。2009年,研发人员对“E-class”进行了全面改造,将其从单一的班级功能转变为集社交(SNS)、论坛(BBS)、班级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交网站。同年9月,正式定名为“易班”。2010年,易班提供了论坛、班级、博客等应用模块和相关服务,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便捷的互动平台、可靠的班级管理平台和内容丰富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启动了复旦大学等27所上海高校的第二、三批试点。2011年,易班被列入《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成为上海教育信息化“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同年11月起,易班启动第四批试点工作;2012年,易班推出手机客户端,逐渐抢占学生的“碎片化时间”。这一年,上海所有高校全部加入易班。同时,沪外高校试点启动,西华大学率先加入易班。2013年,易班开放平台和云引擎也先后上线,为师生开发个性化的应用模块和功能服务提供了新媒介。这一年,厦门大学加入易班。广西壮族自治区13所高校加入易班,广西全省辅导员网络联盟成立。2014年,易班实现了分布式的技术构架,进一步围绕移动、开放、云计算和大数据进行全功能平台转型,并逐步探索在线教育。同年4月起,福建省17所高校先后加入易班。

1.2 易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013年8月,教育部和国信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网络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教思政〔2013〕3号),指出“将易班建设成集思想教育、教务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大学生网络互动示范社区”。当前正值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丰富网络文化内涵,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创新符合网络传播规律的网上宣传方式,提升网络舆情分析和引导能力。”这些发展目标与易班建设的使命完美契合,在这样重大的机遇期,易班必将大有可为。从最初在4所上海高校试点到现在覆盖上海所有高校、70所中职学校和150万中小学生及家长,并在内蒙古、广西、福建、四川、甘肃等11个省区市开展共建,涵盖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20余所部属高校在内的全国200多所高校学生,易班逐渐成为互联网行业中备受青少年青睐的“新星”平台。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常用的三个网络平台分别是QQ、微信、微博。易班虽然位居第四,但使用人数还不及微博的1/4。扩大易班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增强易班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易班在校园推广中面临的一大挑战。另外,易班建设的初衷是旨在最大化推进“网民共建、师生共建、校际共建”的理念,并重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然而由于各高校具体情况不同,在易班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资源是否能有效兼容的问题。例如,易班的一些功能和应用在高校中已经存在且运行良好,一些学校在各个学生需求的教学、生活、服务领域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平台,这些资源的整合存在一定的难度。

2 易班网络平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内容吸引力不够,发展定位不明确

调查数据显示:在易班吸引关注者的内容模块方面,59.95%的受访者坦言主要关注易班的“学校公告、活动通知、志愿者招募和学校论坛”四大模块,9.32%的受访者认为易班的“生活资讯和情感信息”模块具有吸引力,仅有24.87%的受访者认为易班吸引关注者的内容模块是“课件分享、交流项目和考研信息”。在使用易班原因方面,55.14%的受访者是为了完成班级或学生组织的任务,20.28%的受访者是为了获取有用信息,仅有12.69%的受访者是被易班好的宣传吸引而选择使用易班的。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目前易班宣传内容对于在校大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在校大学生使用易班平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完成班级和学生组织布置的浏览和阅读“学校公告、活动通知、志愿者招募和学校论坛”等校方安排的硬性任务,对于喜欢实用性、新奇性、时效性事物的新兴95后大学生来说,这类被动性的内容模块是不具备吸引力的,甚至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减少对易班的使用率。易班项目成立的初衷是用于高校之间交流信息和共享资料,但在建设过程中为了吸引更多的关注者,设置了多样化的模块,偏离了原先设定的项目初衷,等同于一般的社交软件,又由于推广时间较迟和应用软件系统本身的繁琐性,其竞争力远远低于同类型的应用软件。事实证明,多样化的内容模块不具备吸引力,更进一步说明了目前易班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定位是不明确的、模糊的、非特色化的。

2.2 系统设置繁琐,用户体验舒适感较差

问卷调查过程中,笔者对易班工作站的学生干部以及普通的易班用户进行了简单的访谈,访谈结果显示:由于易班应用软件系统设置繁琐,多数用户反映系统使用舒适感较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账号信息注册和使用方面,便捷度有待提高。注册过程所需时间较多,用户账号信息问题不能直接对接,需各高校后台转手人工处理;在应用功能使用方面,设置过于隐蔽不便于新手使用。系统内部存在特色功能,但主要针对学校和学院活动所需,个体特色所需功能较少,且系统中的特色应用(易班学院、兴趣群、轻应用等)位置设置太隐蔽,不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特别是在手机端,新用户根本就不知道如何使用这些特色应用,不符合现在的“傻瓜式”应用趋势;在活动推广方面,主办方和参与者存在“距离”问题。易班首页经常主推上海本部的活动赛事,对于非上海高校的大学生来说,存在较大的距离问题,参加赛事不仅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还要使用不少的经费。同时,同地区的高校在易班建设和推广方面沟通较少,大部分都是各自奋斗,在活动赛事的推广上无法考虑其他高校的参与者,大大降低了活动的丰富性。

2.3 过分依赖行政力量,引导方式单一化

调查结果显示:在了解易班的途径方面,69.61%受访者是在学校行政力量推广和校园海报宣传的途径中了解易班的;15.41%的受访者是在同学的推荐下了解易班的;仅有7.98%的受访者是在网络宣传中认识和了解易班的。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易班在推广和建设过程中过分依赖行政力量,存在引导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在易班推广方式上,高校主要采用校推、院推和班推的方式向在校大学生介绍易班,而在“三推”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强迫学生使用易班的现象。各高校主要的推动力量集中在校级行政部门,而不是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辅导员和任课教师,这大大减小了推动和引导的力度。而且在学校的推广力度下,各个学院执行力是不同。不同的学院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易班,有的学院勤勤恳恳自上而下想办法做易班,但也不乏一些学院是草草了事、敷衍过去的。在建设过程中,主要依靠个别学生干部根据学校和学院布置的任务管理和维护易班的日常运行,其他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2.4 使用频率低,参与热情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在登入和使用易班频率方面,73.83%受访者表示最多一个月一次或者最多一星期一次,15.40%的受访者使用频率是在每周关注几次,仅有近10%的受访者是每周关注几次或者每天关注多次。

上述调查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使用易班频率较低,参与活动的热情有待提高。目前,学生登入易班的主要目的是日常签到涨网薪经验值和活动赛事使用。在活动赛事开展期间学生会大幅度使用易班,但是活动过后就大大减少使用频率。甚至部分大学生表示只有在班级和学生组织安排任务的情况下才会登入和使用易班,其他情况下不会登入易班,参与易班活动的主动性较低。

3 提高易班用户黏度的建议

3.1 校本化特色性建设,提升学院积极性

对于每个高校来说,易班的WEB端和手机客户端除了内容不同其他并无太大的差异。各高校在易班推广的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校本化和特色化建设,如福州大学开发了自己的“福大易班”手机APP、福建工程学院在易班上开展了“苍霞好班级”的评选、莆田学院的“网红”等。要将易班打造成覆盖面宽、影响力大、引领性强的校园互动社区,让广大学生真正喜爱易班、使用易班、常驻易班,在易班上构筑校园网络思想文化新阵地。同时,易班的推广和建设离不开各学院的支持和配合,如果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和学校易班工作站的推广将寸步难行,必须对学院加大政策、经费、人员等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评奖制度,充分发挥辅导员和学院易班工作站学生干部的作用,结合学院专业特色、融合学院传统活动、展现学院师生风采,在传统节假日和校园热点活动、融合传统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线上线下双向活动,积极推广优秀学院的易班工作经验,营造比、学、赶、超的易班建设氛围。

3.2 品牌平台协同推广,扩大宣传影响力

在易班宣传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他用户使用频率高的社交网络平台,如QQ、微信、微博,借助其他平台的力量宣传自己,创建属于易班自己的QQ、微信和微博账号,实现平台协同,互通互融。进一步整合校园各类新媒体资源,将校园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网站等媒体与易班进行绑定。例如,福建师范大学将原有的“小联”“小葵”新媒体平台与易班相结合,共同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推进学院、年级、班级的微博、微信、易班的建设,拓展新媒体阵地,扩大网络文化育人的覆盖面和服务面,实现品牌协同。在宣传引导上打通各个新媒体平台的界限,在微信上推送“易班学院”的精彩课程,发布易班的使用方法,推进易班与各类新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易班在师生中的知名度。同时,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同步发布,在重大场合、重要事件关头站在统一的立场和角度发布资讯信息,做到统一发声。从而有效整合高校内部的各个新媒体平台,形成易班建设的整体合力,为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引导和教育提供强大的基础,从而扩大易班的影响力。

3.3 针对用户需求特点,提升用户满意度

如果只是把易班作为分享课件资料、上传活动照片和发布公告的平台,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贴近学生。相反,这只是把“易班”作为一种高档的公告板,或者作为一种新的宣传途径。因为易班定位的特殊性,易班上许多有针对性的项目过分拘泥于校园内容,导致其与社会脱节。现在易班网上除了本校的通知、公告、活动新闻以及活动的报名、抢票和投票功能外,其余的就是一些外校的活动宣传帖。易班网与其他社交平台不同的是去除了商业化,贴近高校的学生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易班仅仅只是个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毫无趣味性、娱乐性可言,不意味着可以脱离社会,自成系统,不与其他平台互通。易班的推广可以依照自身特色,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如新生、毕业生等)建立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通道。例如,提供新生报到指南、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信息、成绩查询、课表查询、生活服务信息等。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丰富模块内容,扩大信息量与信息种类,丰富信息广度,提升内容品质。

3.4 完善网络平台建设,改善用户体验感

用户使用网站的整个过程都能体验到使用的难易程度,网民非常重视速度和稳定性,速度慢将使用户失去耐心,稳定性差会导致用户资料、记录、积分丢失,这些技术问题都曾在易班上出现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必须从技术出发,从用户角度出发,力求每一项操作简单方便。从具体操作来看,可以调整网络结构、页面布局、功能的简便性、上传的快捷性等。目前,手机客户端作为登录移动互联网最便捷的方式,为越来越多人所采用,为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易班的手机客户端除了要提升运行的稳定性还需要简化复杂的操作,让广大师生更容易上手。易班的推广需要耐心和人性化。推广客户端时,应一如既往地照顾不使用或不常使用易班的同学,减少易班给学生带来的压迫感,减少行政力量的强制性,适度放宽用戶权限,加大各学校、各学院以及每一个用户的自主权,减少使用时产生的抵触情绪,改变为了上易班而上易班的情况,增加非班级用户跨班级使用的权限,建立公共部分,增加用户的交流空间和获取信息的通道,更大程度地增加用户之间的互动感。

参考文献:

[1]上海易班建设情况总体介绍(市教委领导在全国高校宣传系统会议上的汇报)[Z]. 2014-11-03.

[2]关于加强下阶段易班建设的汇报[Z]. 2016.

用户问题 第12篇

最近几年,国家的经济条件迅猛发展,致使电力的需求量也大大加强,特别是在每一年的用电高峰的时候,电力缺陷日益加大,有些地方就必须采用限制电力的方法。同时,大量用电客户开始采用或者购买了自备电源实行供发电,但是自备电源的采用便利和潜在危险共存,潜在危险的存在有可能在任何时间对于客户的生命安全、财产、电网以及设施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对于自备电源就需要展开措施来防护意外事件的发生,提升自备电源客户的安全。

1 电力用户自备电源存在的问题

1.1 未按照标准办理审核许可手续

有一些客户并没有经过电力组织部门的审核、查收,没有获取有关认可的状况之下,自己主动安装自备电源发电设施,这样就很容易致使“倒送电”、火灾等安全事件。致使用户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受到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1.2 未调配专门的电力技术工作人员,因此造成操作不标准

自备电源设施大部分都是客户自发主动的操控,客户并没有通过岗前培训,没有受到电力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兼职以及无证上岗问题比较严重,并且还没有配置专业电工器具,再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违规违章的问题。

1.3 自备电源设备安置不标准

自备电源设施在安置的流程之中隐藏着很多的不规范的地方。首先是自备电源客户的自备电源以及电网电源两者之间并没有准确的轮换设备以及可依靠的连锁设施,有着倒送电等等危害电网以及人身安全的严重问题。再就是线路导线直径的尺寸大小、接线规范以及开关容量等等都不符合标准。

1.4 发电机房不符合标准

首先就是自备电源的发电房屋结构简单,机房内潮湿,四周杂物堆放的比较杂乱,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漏电、火灾等等的安全事件发生。再就是一些客户把发电机安放在配电间之内,柴油等等发电燃料安放在发电机房等等这样的情形很容易造成安全事件的发生。

2 电力用户使用自备电源的安全管理措施

对于自备电源在采用的进程之中有着安全事故,为了保证电网正常稳定运作、人身安全以及设备安全,加大对于客户自备电源的治理的强度,切实抓住安全治理以及防范工作。

2.1 加大自备电源安全采用的宣传力度

电力组织部门需要采用各种类型大力宣传自备电源采用的安全知识,指示用户准确运作自备电源,让客户在采用自备电源的每一个环节流程之中都有着“安全第一”的观念。特别是在采用共同媒体以及电力新闻组织,需要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以及《供应电力营业准则》的宣传力度,需要让大型用户了解并掌握“多家办电、一家管电”的道理。

2.2 同步做好区域之内自备电源的登记以及正常检查任务

电力组织部门要对区域内正在运作的自备电源的数量、功率、采用目标、线路方向等等数字信息设立标准化台账,完成标准化治理。针对以前已经拥有自备电源的企业或者组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以及电力组织技巧标准,限制时间到当地电力治理组织登记配备案例,便于归纳进安全治理,以免自备电源朝电网倒送电。与此同时,对于区域之内的自备电源实行有规律和不定时的检查,需要针对已经拥有自备电源以及备用电源的客户实行安全检验,仔细查看自备电源的采用状况,审核客户自备电源可否依照标准实行了申请、验查流程,是否采用了需要的机械闭锁以免倒送电方案,操控安全制度是否完善,客户检察人员是否执证上岗,保证客户值班人员的上位资历和能力等等。对于了解的问题情况需要及时开展排查,限时整顿,指示客户立即进行整改,一定拒绝损坏自备电源设施的运作,拒绝一切用电安全问题的隐患,拒绝客户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最终,对于以后没有经过电力备案的自备电源,只要已经发现统统采取隔离拆除措施。

2.3 严厉自备电源的审核制度,对于符合标准的需要进行技术指导

对于每一年的用电高峰时期的出现,限电种种措施也接踵而来,为了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许多客户都进行自购自备电源设施,但是有许多自备电源并不符合国家的用电规范,因此电力组织部门需要严厉依照审核流程,对于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予准许。对符合安置标准的客户,电力组织部门需要准确指示用户安置自备电源设施以及线路的架设,在必要的时候,电力组织部门需要帮助用户实现自备电源线路的安全建设,与此同时,需要对用户产权之内的线路实行安全问题的消除,保证线路准确,功率合理。电力组织依照有关规定,和客户签约《用户备用、保安电源治理协议》,确保规定两方的任务和义务,严厉遵守。

3 结束语

上一篇:激活热情 提高效率下一篇:麻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