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稻生产范文

2024-05-06

有机稻生产范文(精选7篇)

有机稻生产 第1篇

1 有机稻示范种植概况

2015年, 分别在重庆市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隘口镇坝茫村和涌洞乡河坝村示范种植, 面积共计50亩, 亩产量平均为400kg;2016年, 重点在重庆市秀山县大溪乡丰胡村示范种植, 面积100亩, 亩产量平均为350kg, 因后期雨日偏多, 产量较2015年略低 (该几地常年常规种植稻大面积亩产量450kg左右) 。2年病虫害防治效果理想, 示范种植均获得了成功。

2 有机稻生产技术要点

根据2年有机稻示范种植实践, 初步掌握了病虫害重发地区有机稻种植技术, 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2.1 选好地点

对病虫害重发地区, 地点的选择主要注意两点, 一是海拔, 在500~800m山区为宜, 在此范围生产的水稻产量较高、品质更好[11], 海拔过低水稻病虫害更重, 海拔过高水稻生育期推迟, 其产量较低;二是避开稻瘟病重发地, 从而降低稻瘟病发生几率, 提高有机稻生产成功率[12]。当然, 其他关于有机稻地点选择的条件也不能缺少, 如灌溉水方便而无污染、土壤无污染、空气无污染、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重金属不超标、温光条件适宜等。

2.2 确定品种

选择抗病虫的品种, 特别是抗稻瘟病品种, 并兼顾抗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 选择的水稻品种株型紧凑、叶片直立而窄, 稻米品质优良, 抗逆性要强等。

2.3 培育壮秧, 适时早栽

选择土壤肥沃、水源方便的田块作育秧苗床, 育秧苗床要足, 秧苗期采取清粪水少量、多次浇施, 培育壮苗, 小苗移栽3叶1心期移栽, 大苗移栽6叶1心期移栽, 栽插规格为20cm×33.3cm。但栽插规格要根据各地气候等条件而确定。

2.4 搞好施肥

在犁田后亩施45%商品有机肥200~300kg, 或畜禽粪便1 000~2 000kg, 然后再耙田栽秧, 保证肥料翻压于泥中, 减少肥料流失损失。分蘖期看苗补施一定量的有机肥。

2.5 加强管水

实行浅水栽秧、深水活苗、薄水分蘖、足苗晒田、湿润灌浆、适时放水收获。通过水的管理, 保证稻苗生长健壮、苗足、抗病虫, 减轻病虫害发生程度, 减少病虫害防治次数, 提高产量和效益。

2.6 强化病虫防治

有机稻在病虫害防治上, 提倡“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低量容忍, 足量防治”, 抓住“预测预报是关键、防治时间是重点、药剂对路是保证”。在搞好病虫发生预测的基础上, 再根据预测情况进行防治;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病虫害的危害, 保证有机稻的成功种植和丰产。

2.6.1 农业防治

通过选择抗病虫品种、肥水管理、适当稀植, 减少田间病虫害发生几率, 提高有机稻本身抗病虫害的能力, 从而达到减少病虫危害的目的。

2.6.2物理防治 一是苗床期盖防虫网:在育苗期, 苗床面积较小, 可采取全程盖防虫网, 减少或避免害虫的发生和危害, 并可避免虫传病害的发生, 这对苗床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螟虫、稻秆潜蝇、稻蓟马、稻蝗虫、稻苞虫等有很好效果。二是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按每亩大田内安装1个频振式杀虫灯, 杀虫灯离地高度1.5m, 灯下放一水盆, 盆内滴少量煤油灭虫。这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的成虫有诱杀作用, 从而减少害虫发生和危害。三是安装诱虫板诱杀:通过田间插挂性诱剂如粘虫板, 进行诱杀害虫, 从而减少害虫发生和危害。

2.6.3 生物防治

一是稻田放鸭:按每亩放养20只鸭, 可很大程度上控制稻飞虱、二化螟和纹枯病的发生, 一定程度上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可完全控制田间杂草的危害 (稻糠覆水面也可除草) , 还可促进田间透气增氧。但要注意每块田间鸭的放养到位均匀。通过放鸭补肥, 可适当减少施肥数量。二是利用天敌:通过田间周围自然天敌如寄生蜂、蜘蛛、黑肩绿盲蝽等, 或释放赤眼蜂等, 从而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发生数量, 以至不需施药防治即可控制其危害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2.6.4 药剂防治

选用生物源药剂、矿物源药剂等非化学合成药剂进行防治, 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可用白僵菌、苦参碱、阿维菌素和苏芸金杆菌等进行防治, 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等进行防治, 稻瘟病可用乙蒜素、香芹酚等进行防治。

在搞好病虫发生预测的基础上, 生物农药施用时间宜适当早一点;虫害未达防治指标时不施药, 达到防治指标而天敌数量大时观察施药、天敌数量少时于幼虫孵化高峰期施药;病害则是纹枯病在始发期施药, 稻瘟病宜以预防为主;以每天早、晚施药为好, 施药后马上遇雨, 则要补施药。

2.7 适时收获

有机稻在田间9成熟时, 即可进行收获, 从而保证能及时收获到位, 保证稻米适口性和食味。收获时存放的仓库、晒场和工具等必须专项专用, 不能与常规种植的稻谷混杂, 特别是装用的口袋不能用没有清洗干净的化肥口袋, 从而保证有机稻的品质。

参考文献

[1]陈仕高, 石登贵, 谢雪梅, 等.重庆市秀山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原因分析[J].昆虫知识, 2003, (02) :84-87.

[2]肖晓华.秀山县2007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及暴发成灾的原因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 2008, (02) :48-49.

[3]陈仕高, 田茂仁, 左从戎, 等.稻纵卷叶螟灾变特点及原因浅析[C].植物保护与现代农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312-317.

[4]肖晓华.秀山县2014年稻纵卷叶螟重发生原因分析[J].南方农业, 2015, (01) :9-12.

[5]肖晓华, 陈仕高, 刘春, 等.秀山县水稻病虫害发生新态势及原因分析[J].植物医生, 2006, (04) :10-12.

[6]唐茂芝, 王茂华, 曲丽, 等.新版《有机产品》国家标准主要变化和特点[J].中国标准化, 2012, (04) :44-52.

[7]吴大付.河南省沿黄稻区有机稻生产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6, (04) :43-45.

[8]袁经天, 雷新民, 任红, 等.三亚地区有机水稻生产关键技术研究[J].园艺与种苗, 2012, (03) :47-49.

[9]金光浩, 杜晓东, 蔡永盛.寒地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 (07) :154-156.

[10]谢耀明, 何显强, 周隆, 等.有机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 2014, (01) :21-22.

[11]唐秋澄.优质中稻栽培技术[J].湖南农业, 2006, (03) :9.

有机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2篇

重庆市南川区2.67万hm2水稻田中有2.09万hm2处于海拔600~900 m的倒置山区, 无污染源, 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 具有良好的土质、气候、地理生态条件。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符合有机稻生产, 特别是南部金佛山区, 以头渡镇为中心的有机稻米生产基地, 是经有关专家严格按照产地环境质量认证认定的“有机稻米生产”区域。在原始的农业基础条件下, 各项指标均无污染源存在, 是有机稻米生产的最佳区域。2004年以来, 南川区就开始实施有机稻基地建设和有机稻米产品开发。通过5年有机稻栽培实践, 取得了显著的增收效果, 为有机稻栽培的发展探索出一套较为完整的配套技术, 成为重庆地区最早的有机稻栽培示范区县。本文针对有机稻栽培实践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有机稻栽培技术及对策措施。

1 有机稻栽培的实践效果与生产优势

1.1 有机稻栽培产量效果

南川区自2004年开始就连续在头渡镇柏枝村 (梅滩) 进行了有机稻生产示范, 均表现出稳定的产量。到2008年累计示范有机稻27.47 hm2, 平均产348.9 kg/667 m2, 总产达143749 kg。比杂交稻常规栽培少收151.1 kg, 减收30.2%。且不同年份单产相差较小, 最高年产362.5 kg/667 m2, 最低年产335 kg/667 m2。而在杂交稻常规生产与有机稻栽培的同田对比中, 有机稻产量仍然少收27.9%。由此看出:有机稻栽培产量虽然较低, 但是具有一定的产量稳定水平。也说明了水稻实行有机栽培后对稻田培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1.2 有机稻栽培的产值状况

从几年生产实践得出, 有机稻平均产348.9 kg/667 m2, 有机稻谷达3.0元/kg, 比普通稻谷1.8元/kg增加1.2元/kg。产值1046.7元/667 m2比种植普通杂交稻增收146.7元/667 m2。投入相对减少, 667 m2纯收入比普通稻谷高。有机稻栽培耕地、育秧、栽插、田间管理及收获投入与大面积水稻一样, 不同的是肥料、农药投入减少, 只需用投入农家肥1500~2000 kg/667 m2, 饼肥50 kg/667 m2。据调查, 种植普通杂交稻需要投入480元/667 m2, 而种植有机稻减少了化肥、农药施用费用, 减少投入56元/667 m2, 实际增收纯收入125.5元/667 m2, 比种普通杂交稻增收纯收入20.7%。

1.3 有机稻加工的商品价值

在有机稻谷质量较好的情况下整精米加工率为60%左右, 按有机稻谷收购成本3.00元/kg计算, 另加基地管理、加工、包装运输、差旅等费用, 有机稻米成本价为12.00元/kg左右, 市场销售价一般为16.0~20.0元/kg。由于有机稻米品质好, 不含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等物质, 且价格合理, 迎合了中档以上消费群体的价格要求和承受范围。

1.4 有机稻生产发展的优势

1.4.1 有机稻生产基地取得了认定

有机稻生产要求有严格的产地环境, 有机稻生产基地通过多年的有机生产转化, 2007年以头渡柏枝村为中心的有机稻生产基地通过重庆市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 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基地和产品的认证成功, 为推进南川区有机稻生产, 实现水稻生产向环境保护型转变, 对提高稻米品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1.4.2 创建了有机稻米品牌

自2004年开始, 就依托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创建“金佛山贡米”的有机米品牌。通过在全国和重庆市的多次农产品展销会的推介, “金佛山贡米”有机米品牌逐步被消费者接受, 成为重庆市知名的大米品牌。

1.4.3 初步具备了有机稻加工能力

通过5年的实践, 建起了以“大观米业”为龙头的有机米加工企业, 初步形成了“基地—龙头—农户”的雏形。目前有机稻基地不断扩大, 加工企业逐步提高加工生产水平, 建立完善有机稻米市场, 逐步建立起有机米的经营格局。

2 有机稻生产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有机稻栽培产量较低

有机稻栽培产量较普通杂交稻低。据几年来栽培实践统计, 平均比普通杂交稻少151.1 kg/667 m2, 少收30.2%, 并且在不同生态区减收比例基本一致。有机稻谷单产低, 使有机米成本增加。有机优质稻比普通杂交稻减收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有机稻栽培从某种角度讲还是一种复古的耕作栽培方式。目前栽培管理还十分粗放, 没有探索行成一套科学的高产栽培和管理措施体系。

(2) 有机肥施用量不足。有机稻栽培以有机质肥料代替化学肥料, 目前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有机肥普遍减少, 加上农村劳动力老年化, 很难保证稻田有机肥的施用量。

(3) 田间管理不及时。有机稻栽培田间杂草多, 全靠人工防除杂草生长, 没有任何机械可以代替, 完全靠人工来完成。不但生产成本高, 也因农务繁忙不能够及时地进行田间管理, 致使有机稻产量低。

2.2 有机稻栽培病虫害防治困难

在南川区水稻最常见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虫、纵卷叶虫、褐飞虱等, 有机优质稻栽培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药剂防治, 目前仅有生物农药和生物的方法对虫害防治, 虽然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对其它病害则无适当的防治方法。因此对有机稻栽培而言, 存在着一定的栽培风险。

2.3 大面积生产存在“诚信”问题

几年来南川区的有机稻生产都是由技术部门面对农户, 采取包产量、包技术、包收产品、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前提下, 才保证了有机稻米品质的真实性。这种生产方式, 种植面积较小, 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在目前农户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 大面积生产有机稻米在质量控制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一定时期内难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

3 有机稻栽培发展思路与对策

有机稻栽培为水稻生产发展拓展了空间, 保证了水稻品质质量安全, 对已经迈入高标准消费的今天, 很多消费者对于食品, 不只要求好吃, 更要求安全而健康消费的热点, 因此就如何发挥南川区优势, 建起高效益的有机稻生产、加工运行机制, 把有机稻栽培打造成优势水稻产业, 满足市场消费的需求, 提出以下的思路和对策。

3.1 严格产地环境质量,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3.1.1 规划布局有机稻生产

有机稻生产地必须符合有机稻栽培的环境质量检测要求, 要求远离城镇、工厂、交通干线、没有污染源、水质好的地区, 并经有资质的认证机构充分认证的生产基地, 才能作为有机稻谷生产地, 南川区头渡镇以柏枝村为中心的有机稻生产基地, 于2007年通过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有机稻生产基地认证, 有机稻基地核心面积达66.7 hm2以上。辐射符合有机稻生产面积可达667 hm2以上, 具备一定的有机稻生产基础。

统一规划应用好这个有机稻生产基地, 按照当前生产技术情况和市场状况, 分片规划实施, 逐年扩大生产面积。要成片种植, 避免串花, 常规生产的稻田要与有机稻生产田有明显的隔离带, 确保有机稻谷质量。逐步从常规生产向有机生产转型。

3.1.2 加强有机稻生产质量监测控制

质量监测是保证有机稻生产的基础。 (1) 建立健全有机稻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特别是区市县级质量检验检测体系, 形成有技术、有设备、有能力的权威性监测机构, 开展不定期的环境质量监测。 (2) 全程监控生产过程。对有机稻各个生产加工环节全程跟踪监测。 (3) 对有机稻生产投入品进行监控监督。严禁化学农药在有机稻生产中的应用, 严格执行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4) 严格监控运输、加工、销售过程。避免二次污染, 确保有机稻米加工标准。 (5) 抓好有机稻米产品认证。申请使用相应的有机食品标志等, 大力宣传, 扩大市场影响, 增加知名度。

3.1.3 选用优质高产品种

有机稻栽培必须使用优质稻米品种, 突出优字, 才能突出有机稻米优质性, 才能提高有机稻米的价值。有机稻的种子最好源于有机生产方式, 尽量保证前一代是有机方式下生产种植的品种, 禁止使用转基因水稻品种。有机稻谷品种的选择, 既要注重品种优质化, 又要考虑栽培地气候和土壤情况, 要选择优质、适应性强、抗逆性好、分蘖力强、偏大穗、富营养、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目前的丰优香占具有食味特优及耐贮存等优点, 宜香9303具有高产及食味优良等特点, 常规稻胜泰1号均适合有机栽培。同时要逐步引进新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投入有机稻生产。

3.2 严格有机栽培技术, 搭配施用有机肥料

3.2.1 培育壮秧

有机稻栽培应从育秧开始抓起, 培育壮秧, 才能促进有机稻的生长。有机稻栽培可采用湿润秧田薄膜育秧或旱育秧, 以育中大苗栽插为宜, 秧龄掌握在40~45天, 叶龄4~6叶。播种期以3月20—25日。适当增加播种量, 杂交稻为3 kg/667 m2;常规稻为6 kg/667 m2。秧田培肥以农家肥为主, 禁止施用化肥催苗。确保秧苗矮健生长, 栽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率高。

3.2.2 施足有机肥料

有机稻生产禁止使用化肥和激素性肥料。全生育期应以有机肥代替施用。有机肥来源有三个方面。 (1) 菜籽饼肥是主要的有机肥料。菜籽饼氮、磷、钾比例为5.3∶2.3∶1.3。由于菜籽饼未经腐熟, 因此其施用量及施用适期应注意。菜籽饼应用推荐用量为50 kg/667 m2, 80%作底施用, 在整地前10天施用, 防止菜籽饼因发酵产生的高温对水稻生长产生危害。20%作追肥, 补充水稻营养生长期间对养分的吸收。一般不施用穗肥。 (2) 农家肥。要求没有饲料添加剂污染的猪、牛粪, 采取隔年施用培肥稻田为主的方法。即在头年水稻收后犁稻田前或冬季空余时间亩施农家肥2000~3000 kg, 进行稻田隔年陪肥。 (3) 在有机稻种植基地种植绿肥, 进行秸秆还田, 增加有机肥来源。有机质肥料要早施做底肥, 避免后期过量施用, 造成稻株倒伏, 降低稻米品质。

3.2.3 适当增大栽插密度

有机稻栽培以施用有机肥为主, 肥效迟缓。水稻栽后发苗慢, 分蘖少。实践证明, 有机稻株具有株矮、叶淡、穗不足、产量低的特点。为争取足穗保产, 有机稻在移栽时, 要适当增加栽插密度, 栽足基本苗。一般栽1.2万~1.4万窝/667 m2为宜, 中苗栽插每窝2~3苗, 大苗栽插每窝5~6苗。

3.2.4 洁水灌溉, 科学用水

首先有机稻生产灌溉水质量标准要符合有机稻生产要求, 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 应做到单排单灌。其次在水层管理上, 以浅水灌溉为主。即移栽期灌花水, 返青后到有效分蘖期以浅水灌溉为主, 提高地温, 促进水稻分蘖成穗、达到早封行, 以水控草、以水促苗、以苗压草和以水调肥的目的。对生长繁茂田块, 可排水晒田, 控制无效分蘖。后期采取干干湿湿的间歇灌溉办法, 养根保叶, 夺取高产。

3.2.5 人工防除杂草

有机稻栽培严禁使用化学合成除草剂。目前应用在有机稻栽培的杂草防除技术有三种。 (1) 重复整地诱除杂草。于栽秧前15天进行第一次整地耙平, 随即灌薄水, 保持田间稻田湿润诱发杂草生长, 栽秧前再进行第二次耙田防除杂草。 (2) 稻壳覆盖灭草。秧苗栽插返青后, 结合追肥, 稻壳250 kg/667 m2左右撒在田间, 然后淹浅水让稻壳均匀覆盖稻田, 可防除大部分的杂草, 再配合人工除草, 即可有效防除杂草。 (3) 以苗压草、以水压草。通过合理密植, 增加基本苗和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措施, 以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目的。 (4) 养鸭除草。利用稻鸭共生来控制田间杂草的发生, 选择体型适中, 活动能力较强的鸭子品种, 与水稻栽植同步共育, 养殖10~15只/667 m2。 (5) 人工防除法。就是利用人工扯草, 但工作量大成本高。

3.2.6 病虫害防治

有机稻栽培, 一般叶片淡黄, 生长势较差, 病虫害发生相对减少, 但是仍然会发生。如何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 主要在于栽培管理技术。水稻最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稻纵卷叶虫、二化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等。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 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方法,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 农业防治。通过健身栽培, 增强植株的抗虫性和抗病性, 减轻病重害的发生。 (2) 物理防治。安装频振式杀虫灯, 诱杀田间趋光性害虫。 (3) 生物防治。一是加强监测。健全害虫测报系统, 准确掌握虫情, 实行达标防治。二是药剂防治, 选用经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性农药进行防治, 三是生物防治。利用现有自然天敌 (蜘蛛、寄生蜂、蛙类等) 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四是稻田养鸭。通过稻鸭共生来控制田间害虫特别是飞虱等中下部害虫的发生数量。

3.3 适时收获, 科学翻晒

有机稻收获时期对米质影响较大, 适时收获可获得较高的整精米率。因此, 在水稻青秆成熟时, 应做到适时收获, 确保获得优质的稻谷。收获过早稻谷青米多, 收获过迟稻谷在田间穗萌严重, 影响加工质量。同时做到科学翻晒, 防止霉烂, 提倡凉席翻晒或阴干的晒谷方法, 保证和提高稻米品质, 尽量避免水泥地面暴晒。

3.4 净化加工环境, 严控加工程序

有机稻谷的加工要求较严格, 应严格控制好整个加工环节。包括包装、标识、储藏、运输、销售都要有详细的记录。 (1) 对加工环境的要求。包括场地的设计, 干净、整洁等。 (2) 对加工设备的要求。最好配置有机米加工的专用设备。共用设备必须在加工前清扫干净, 加工用水要求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3) 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对有机米操作人员要先培训, 让他们掌握和熟悉有机米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确保有机米的加工质量和卫生质量。

摘要:阐述了有机稻栽培示范的实践效果及有机稻发展优势, 分析了有机稻栽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有机稻栽培对产地环境质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技术以及加工技术环节的特殊要求, 提出了有机稻生产加工的相应的栽培技术及对策措施。

梅河口地区有机稻品种筛选试验 第3篇

关键词:有机稻,品种筛选,产量,吉林梅河口

目前, 梅河口地区有机稻田种植品种单一, 以稻花香、秋田小町为主。由于长时间种植, 品种退化, 抗病性下降, 再加之年度间气候变化较大, 常常导致稻瘟病大发生或成熟度下降从而造成减产。稻农亟需新的优质水稻品种代替当前种植的稻花香、秋田小町。本试验于2013年在现已利用的优质米品种 (稻花香、秋田小町、通禾835) 的基础上, 引进省内、外优质米品种, 按类型、熟期、特性分类。在品种分类的基础上, 建立优质品种引种与产量及特性鉴定试验田, 主要鉴定稻米米质、产量、抗病性、适应性。在田间试验和生产示范的基础上, 确定翌年种植的水稻品种, 年度间更换品种、产量相近的优质品种, 实行轮换种植, 增加生物多样性, 抑制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的繁衍。在不改变稻米米质和产量的前提下, 通过更换抗病品种抑制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目的是选出适合梅河口地域条件, 高产优质, 抗逆性强的水稻新品种, 为梅河口有机水稻更好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在梅河口市曙光镇建立有机米种植标准化基地 (梅河口市曙光镇西太平村) 进行。2013年从黑龙江省五常市引进水稻品种3个, 分别为松粳16、五优稻4号、绿珠1号;吉林省和北方水稻优质食用稻米品种评选中评选出的优质品种10个, 生产上长期使用的优质品种3个, 分别为秋田小町、稻花香、吉粳83;参试品种共16个, 具体见表1。

1.2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6个处理, 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 其中以吉粳83作对照 (CK) 。3次重复, 随机排列[1,2,3]。

1.3 试验实施

4月16日播种, 5月30日插秧, 插秧密度为30.0 cm×20.0 cm, 每穴插3株苗, 小区面积10.8 m2, 水分管理、施肥、除草、防虫同有机生产田[4,5,6]。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2013年9月25日按照试验处理, 分重复采集样本, 每个小区选择有代表性点收取30穴, 测量测产面积, 采集的样本经过风干后, 进行室内考种, 脱粒测定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 有6个试验品种比对照品种吉粳83增产, 增产幅度3.7%~11.3%;其中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超过5%的有4个, 分别为Y01、Y04、Y12、Y15。

3 结论

根据室内考种和测产结果可以看出, 宏科67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吉粳83, 为7 703.32 kg/hm2, 但植株较高, 为117.40 cm, 不抗倒伏, 在种植时要在施肥和管理措施方面进一步摸索;通育239、通粳889、宏科88、松粳16、绿珠1号的生育期、抗逆性、产量等性状均优于对照品种, 可以在梅河口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良生, 李金美.江西省宁都县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J].种子世界, 2013, 4 (7) :29-30.

[2]杨忠发.水稻新品种筛选试验探讨[J].现代种业, 2011, 5 (5) :35-36.

[3]杨秀洪, 左从戎, 石敦贵, 等.重庆市优质稻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南方农业, 2014, 8 (7) :35-36.

[4]黄继兵.有机水稻品种筛选[J].宁夏农林科技, 2013, 54 (2) :4-5.

[5]吴春雷.2014年水稻新品种大区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7) :66-67.

有机稻生产 第4篇

1 示范基地选择

一是示范基地自然环境好, 远离公路主干道2km以上, 防止汽车尾气、噪音污染, 远离工厂、矿区、猪牛养殖场等污染源5km以上, 防止空气、水污染。二是水源条件好, 沟、渠、水库设施配套, 排灌方便。三是基地周边环境好, 植被种类丰富, 周边全部种植花卉苗木, 自然隔离带50m以上, 无人为的污染。四是土地流转、土质好, 基地田块集中连片, 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 土壤耕作层厚, 通气性能好, 具有理想的保水、保肥能力。基地土地全部实行了流转, 土质经过检测, 完全适合种植水稻, 养殖鳖、龟。五是示范基地交通、运输方便, 管理人员通信畅通无阻。

2 示范基地建设

对流转的32hm2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整理, 长640m、宽500m, 东西向稻田每隔50m挖一条深1.6m宽1.2m沟, 南北向每隔160m筑一条渠埂, 渠埂宽2.2m、高1.2m, 渠埂两边深挖3m宽、2m深的沟, 便于鳖龟休息、晒背。整个基地全部栽石棉瓦做护栏, 防鳖龟攀爬、逃跑。

3 水稻种子、鳖苗、龟苗选定投放技术

3.1 水稻品种选定技术

一是要求该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强。二是该品种米质优, 至少国家二级以上优质米标准。三是抗倒性强。四是至少省级以上审定品种。

3.2 鳖苗、龟苗选定放养技术

一是鳖苗、龟苗放养前稻田消毒技术, 在放养前15~20d, 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 生石灰用量为125~150kg/667m2。放种前10d加注新水至0.5m。二是鳖苗、龟苗选定技术, 在每年的5~6月份, 选定个体100g左右、体质健壮、体表色泽明亮、反应敏捷、无病无伤无畸形、大小基本一致的苗子作为备选苗子。三是鳖、龟苗放养前的消毒技术, 稻田放养前, 将备选鳖苗、龟苗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8~10min消毒。四是放养密度, 每667㎡投放鳖苗15只、龟苗10只。

4 投入品管理技术

4.1 稻田施肥技术

稻田施肥以有机肥为主, 不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 将冬闲田生长的绿肥和国家正式登记的有机肥料100kg直接翻入土里作底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依靠鳖、龟代谢粪便作肥料, 自然生长。

4.2 稻田病虫害控制技术

一是农业防治, 将水稻播期适当提前至4月5日, 较其它田块提前15天左右, 以错开病、虫危害高峰期。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苯两优9号、杨两优6号等。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 降低田间阴蔽度, 造成不利于病虫滋生蔓延的小区生态环境, 增强作物抗病能力。二是生物防治, 投放青蛙:基地专班安排专人从外地采集青蛙进行投放, 每667㎡投放25只, 能够有效控制稻田多种害虫, 在稻田投放的鳖、龟, 对稻田的病虫草害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二是物理防治, 在基地安装10盏太阳能杀虫灯、40盏频振灯可诱杀稻田多种害虫, 能有效降低害虫发生基数, 人工摘除卵块、拔除纹枯病中心病株和打涝菌体, 及时晒田。三是生物防治, 在二化螟、三化螟大发生的高峰期, 用短稳杆菌乳剂100g/667㎡兑水50kg人工喷雾。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农药。

4.3 鳖、龟饵料投放技术

鳖、龟饵料以自有的小鱼、小虾、蚯蚓、螺丝和在鳖、龟沟池中央安装太阳能杀虫灯和频振灯诱杀的昆虫为主, 投食喂养为辅。在鳖、龟取食高峰期7、8、9月份, 安放固定喂食器具, 安排专人将有机白鲢粉碎后放在固定器具上喂食。根据取食量情况决定投放量。

4.4 基地水管理技术

主要来自水库天然水, 可自流灌溉到基地拦水坝, 再用电机抽入基地配套沟渠自流灌溉到每块田中, 根据季节情况由专人负责管理, 保证水源质量。基地水位控制稻田在10~15cm之间。5~6月每15天换水一次, 换水量为基地总水量的30%, 6~9月每10天换水一次, 换水量为基地总水量的40%。每15天泼洒生石灰一次, 生石灰用量25g/m3~30g/m3。使基地用水PH值为7.0~8.5, 水体透明度在3O~50cm, 保持水质溶氧充足, 清洁卫生。专人每天早、晚各巡田一次,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 产品收获及临时保管技术

水稻达到九成熟就收获, 边收边脱, 将脱粒的稻谷放到水泥场曝晒, 当水份降至13%以下时入库。将新收获的鳖、龟放入专门的包装箱内, 运输, 销售。

6 茬口安排管理

每年4~10月份为水稻在田时间, 11月份至次年的3月份为绿肥 (红化苕子) 生长阶段。

7 全程生产记录档案管理

为了确保对生产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该基地对鳖、龟、稻生产管理全过程进行记录, 归档管理, 在此基础上, 建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对不合格的产品实行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制度,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创安全、放心农产品精品名牌。

8 效益分析

经过三年实施,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该基地生产的鳖、龟、稻质量安全经过农业部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武汉) 检测, 其质量安全全部符合有机食品标准, 年平均收获有机鳖7392kg, 折合人民币162.6万元, 收获有机龟4752kg, 折合人民币114万元, 收获有机大米76800kg, 折合人民币43万元, 整个基地年平均总收入319.6万元, 除去生产成本133.4万元, 净利润186.2万元, 每667㎡纯收入3880元。基地43户农民流转土地后, 进城务工家庭由原来的6户增加到现在的27户, 搬家进城的有5户, 其余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就近打临工。该基地成为全市立体、生态、安全种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土地集中连片, 机械化操作,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推动了农业科学发展。整个基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食鱼鸟—白鹳在基地随处可见, 稻田里的捕食性蜘蛛、草玲种群数量由原来的4.2头/㎡增加到现在的88.9头/㎡, 蝉鸣、蛙叫声连成一片。

摘要:围绕鳖、龟、稻共生立体种养殖质量安全4年示范, 系统分析总结了鳖龟稻共生条件下, 在基地选择、基地建设、水稻种子鳖苗龟苗选定投放、投入品管理、产品收获临时管理、茬口管理、生产记录等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总结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为现代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关键词:鳖、龟、稻,质量安全,控制技术

参考文献

[1]金发忠.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体系构建及运行管理[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 (3) :3-11.

[2]崔野韩, 王富华.科学认知放心消费—农产品消费安全面对面[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1.

[3]陈晓华.2014年农业部维护“舌尖上的安全”的目标任务及重要举措[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4 (2) :3-7.

有机稻生产 第5篇

关键词:0.5%印楝素乳油,稻纵卷叶螟,有机稻,防治效果

有机稻是宝应有机农业发展的重点, 如何使用生物农药防治有机稻病虫害成为有机稻生产的重要内容[1,2,3,4]。0.5%印楝素乳油是云南潞西光明印楝公司生产的植物源杀虫剂, 为验证其对有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宝应县正源有机农场正润生态园有机基地, 土壤为油泥土, 肥力中等。供试有机稻品种为广陵香粳。

1.2 供试药剂

试验药剂为0.5%印楝素乳油 (云南潞西光明印楝公司生产) ;对照药剂为40%毒死蜱乳油 (江苏苏化集团生产) 。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 分别为0.5%印楝素750 m L/hm2 (A) 、1 125 m L/hm2 (B) 、1 500 m L/hm2 (C) ;40%毒死蜱乳油1 500m L/hm2 (D) ;空白对照 (CK) 。

1.4 试验方法

2009年6月15日机插, 广陵香粳长势均匀且较好, 用药时有机稻处于抽穗期。稻纵卷叶螟片于1~2龄高峰期。试验田间灌水, 保持3~5 cm持水层;2009年8月28日施药, 各小区按用药量对水750 kg/hm2, 采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施药当天天气晴朗, 无风, 施药时间为17:00。

1.5 调查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观察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5,6], 如果有药害, 准确描述药害症状 (矮化、褪绿、畸形等) 。调查地区有益生物 (蜘蛛) 的数量变化, 分析对天敌的影响。

1.5.2 防效调查。

施药前、药后7、14 d进行调查,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 每小区调查20穴, 调查记录各小区蜘蛛数量、稻纵卷叶螟虫量、卷叶数、计算蜘蛛虫口减退率、卷叶率、保叶效果及杀虫效果。计算方法如下:

卷叶率 (%) =卷叶数/调查叶数×100

蜘蛛虫口减退率 (%) =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2.1.1 对作物的安全性。

药后观察, 各药剂处理区未见明显药害现象。

2.1.2 对天敌 (蜘蛛) 的安全性。

药前调查结果表明 (表1) , 各处理的蜘蛛数量在66~90头之间;药后7 d调查, 对照区蜘蛛数量上升较多, 药剂处理区蜘蛛数量上升较少, 毒死蜱对蜘蛛的杀伤最大, 蜘蛛虫口减退率58.62%, 0.5%印楝素750、1 125、1 500 m L/hm2蜘蛛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24.08%、46.80%、54.05%。药后14 d调查, 各处理区的蜘蛛数量均有所下降, 毒死蜱的蜘蛛虫口减退率68.23%, 印楝素750、1 125、1 500 m L/hm2蜘蛛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0.04%、45.55%、52.43%。

2.2 防治效果

2.2.1 保叶效果。

由于试验田3代稻纵卷叶螟未防治, 药前调查田间卷叶数较多, 各处理卷叶率为1.88%~2.52%。药后7 d调查, 空白对照区卷叶率上升较快, 达4.94%, 药剂处理区卷叶率稍有上升, 从保叶效果看, 以0.5%印楝素乳油1 500m L/hm2与毒死蜱1 500 m L/hm2效果最好, 保叶效果为64.16%、61.45%, 0.5%印楝素乳油1 125、750 m L/hm2的保叶效果在50.00%左右。药后14 d调查, 各处理区的保叶效果有所升高, 0.5%印楝素1 500、1 125、750 m L/hm2的保叶效果分别为68.68%、56.38%、52.38%, 对照药剂毒死蜱1 500 m L/hm2的保叶效果为65.11% (表2) 。

(%)

2.2.2 杀虫效果。

药前调查, 各处理区虫量为18~27头。药后7 d调查, 0.5%印楝素乳油1 500 m L/hm2的效果最好, 杀虫效果为87.51%, 其次为40%毒死蜱乳油1 500 m L/hm2, 效果为81.38%, 印楝素1 125、750 m L/hm2的杀虫效果在75%左右。药后14 d调查, 40%毒死蜱乳油防效有所上升, 为83.56%, 0.5%印楝素乳油1 500、1 125、750 m L/hm2的防效分别为64.93%、54.49%、48.58% (表3) , 下降较多。

3 结论

0.5%印楝素乳油对有机稻安全, 对稻田天敌 (蜘蛛) 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用0.5%印楝素乳油750 m L/hm2, 药后14 d对蜘蛛的杀伤达30%, 0.5%印楝素乳油用量为1 500 m L/hm2杀伤达50%。0.5%印楝素乳油对稻纵卷叶螟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用0.5%印楝素1 500 m L/hm2, 药后7 d的保叶效果、杀虫效果与40%毒死蜱乳油防效相当, 药后14 d, 其保叶效果与毒死蜱相当, 但杀虫效果明显低于毒死蜱。在有机稻实际生产中, 用0.5%印楝素1 500 m L/hm2防治稻纵叶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生产中合理选用农药, 科学控制施用量, 不但可以获得较好防治效果, 而且可以节约成本, 同时能够减少水稻中农药残留。

参考文献

[1]志勇, 张永忠, 冯为成, 等.不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效果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1) :162.

[2]王国迪, 张莉丽, 张国忠, 等.防治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药剂筛选试验[J].湖南农业科学, 2004 (1) :48-50.

[3]陆红明, 康兴龙, 计天岑, 等.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纵卷叶螟效果初探[J].上海农业科技, 2010 (3) :143-144.

[4]陆强, 严引芬, 朱小峰.水稻稻纵卷叶螟药剂防治试验[J].中国稻米, 2010 (1) :71-72.

[5]蔡娟娟, 黄贤夫, 冯永斌.不同药剂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及天敌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5) :134, 137.

如何利用沼液沼渣生产“生态稻” 第6篇

一、苗床消毒

旱育秧的苗床消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可用沼液代替敌克松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10~15天, 按当地习惯整好苗床后, 泼施纯沼液5~6kg/m2, 然后立即用薄膜覆盖 (平盖) 8~10天, 使苗床处于封闭状态, 可起到土壤消毒和杀灭地下害虫的双重作用。

二、沼液浸种

沼液浸种不但能刺激生长, 提高出芽率, 还能起到种子消毒的作用。水稻种因浸种时间较长, 一般采用间歇式浸种。即浸种前将种子晒1~2天, 然后放入装有纯沼液的容器 (一般为木桶或瓷盆) 中浸泡, 使沼液淹过种子。为便于操作, 一般白天浸泡 (约12小时) , 晚上取出种子用清水漂洗, 沥干后置于敞口容器中晾12小时。第二天白天换新沼液, 照此办法再浸泡1天后, 再用清水漂洗、沥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一次性浸泡24小时, 经漂洗、沥干后播种。

三、苗期追肥

秧苗2.5叶期以后, 即可用浓度为50%的沼液代替尿素进行苗床泼施追肥, 泼施后再用清水淋洗秧苗。施用量根据当时的天气状况和苗床干湿情况灵活掌握, 一般以施用3~4kg/m2为宜。

四、苗期防病

为预防苗期病害, 须在一叶一心时用50%的沼液泼施苗床, 施后同样用清水洗1次苗, 二叶一心时按此办法再泼施1次。1.5~2.5叶期则尽量保持床土干燥。如此期有病害发生, 可用50%的沼液进行叶面喷施。

五、大田施肥

沼渣因含有沼液和未分解的原料, 施入大田后还会继续发酵, 因此具有速效和缓效功能, 既可做基肥, 也可作追肥。可在水稻移栽后7~10天, 亩施沼液和沼渣的混合肥1 500kg左右;后期则根据秧苗长势适量追施沼液和沼渣的混合肥。也可在整个生长期间隔7~10天, 每亩用用纯沼液30~40kg进行根外追肥, 能促进水稻生长, 使植株更健壮, 从而提高产量和抗性。需要注意的是, 不能在高温下进行沼液喷施, 且最好叶片正反面均喷施周到。

六、病虫防治

喷施沼液能有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飞虱、螟虫、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防效不低于一般的化学农药, 且不会产生抗药性, 既生态环保又节约成本。特别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防治率在95%以上。如要防治稻飞虱、纹枯病等虫害, 应重点喷施植株中下部;如要防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虫害, 则在最佳防治期内选择温度较高的晴天下午5~6点进行;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则在破口前3~5天和齐穗期进行重点喷雾。沼液浓度根据气温而定, 纯沼液防治病虫的效果最好, 原则上在防治病虫害时沼液浓度不能低于50%, 只要不是高温天气, 都不用稀释沼液。

以上所指的沼液均须来自正常产气2个月以上的沼气池, 如将沼液作为“生物农药”使用来防治病虫害, 最好在取出后1个小时内施用, 以保证最佳防治效果。

由于沼肥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 在促进作物生长的同时, 能显著提高作物抗性, 因此能减少作物病害的发生。从生产实践看出, 如果水稻生产全程都按以上技术使用沼液和沼渣, 可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国家对沼气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的今天, 大力推广利用沼液和沼渣生产“生态稻”的技术, 既能充分利用沼气资源, 又将对四川省的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 提高农民的种粮效益, 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辽西稻区水稻生产技术探析 第7篇

1 生产水平

该区域水稻面积小, 2006年只有4.02万公顷。1996~2004年间产量水平在5 700~6 750kg/hm2之间, 近年来由于高产品种的推广, 产量接近7 500kg/hm2左右。

2 存在问题

该地区水田面积小, 发展潜力不足, 生产稻谷以农民自用为主, 很少外销。此稻区地处山区, 平地很少, 土壤瘠薄, 有机质含量低。部分稻区属新稻田, 产量不高。除局部山间平原或沿河低地可种植部分稻田外, 一般均不宜发展水稻生产。辽西丘陵稻区主要不利因素是降水量少, 水源不足, 气候干旱, 个别年份尤为严重。

3 技术对策

针对土壤瘠薄的策略是增施有机肥, 增施氮肥, 选用分蘖力强的优质品种。针对水资源不足的应对策略是推广应用耐旱性强、耐寒性强的中早熟常规稻品种和杂交稻新品种, 并配合应用各种综合节水措施。在无泡插用水的地区, 如果土壤条件相对较好, 应采用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方式进行栽培。严重缺水区或无水可供区的低洼易涝地和易于整地的田块, 推广旱种水管栽培方式。

4 发展趋势

(1) 抗旱节水栽培技术。辽西低山丘陵稻区是辽宁省水分贫乏地区, 应配套集成早育苗、旋耕、三旱整地、三边一条龙作业、科学施肥、浅湿干间歇灌溉、使用抗旱剂等综合节水技术, 推广水稻旱种或旱种水管技术等综合抗旱节水技术, 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

(2) 杂交稻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辽宁省在优质杂交粳稻新组合培育方面, 取得了一定进展。辽优5218、辽优1518、辽优1052等已经通过国家或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些杂交稻品种抗旱性较强, 耐瘠薄, 适合在辽西低山丘陵稻区推广种植。

(3) 稻田高效复种技术。辽西低山丘陵稻区生育期较长, 针对水稻生产效益下降的现实, 各地在努力降低水稻生产成本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稻田综合开发力度, 通过加强集成配套稻麦复种、稻菜轮作等技术, 示范引导农户走高效种植技术。

5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5.1 品种选择

根据热量条件, 适当调整品种熟期结构。选用与特殊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 如生育前期繁茂性好、耐瘠薄的超级杂交粳稻;必须确立以中早熟品种为主。根据该区气候特点适宜推广的新品种主要有辽星1号、沈农265、千重浪1号、添丰9681等常规稻以及辽优5218、辽优1518、辽优1052等杂交稻新品种。

5.2 改善水稻土壤环境, 增施有机质肥料及多种元素

加强以改土治水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水田本身的生产潜力, 包括水利设施与灌排系统建设、土地整理及土壤改良 (如稻草还田、增施有机肥等) 。今后要逐步建成和完善灌排分开的三级渠系配套的高标准条田, 特别是加强排水工程建设, 提高农田工程标准, 协调土壤气、热功能, 促进土壤通气, 提高土温, 便于科学管水, 节约灌溉, 改善土壤理化特性, 防止水稻早衰, 提高水稻成熟率。

在当前肥源不足情况下, 利用稻草还田 (最好过圈、发酵) 或稻田高留茬。通过稻草还田, 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盐基代换量、空隙度均有明显改善, 土壤容重降低。

辽西地区土壤贫瘠, 多数稻田土壤含磷、钾、锌等元素不足, 常有缺素症的表现 (不发苗、苗发红、生育迟缓) 。因此, 配合氮、磷肥的同时, 要适量追施化学钾肥或草木灰或生物钾肥, 还要因地施用适当锌肥和硅肥。

5.3 实行规范化旱育苗, 提高秧苗素质

培育理想旱壮秧是改造中低产田的基础。规范化旱育秧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选择肥沃园田、旱田或在稻田纵向排毛地边, 修建高台田, 作为育苗基地。杜绝在质地低劣的水田地育苗。 (2) 培养肥沃疏松土质的固定秧田, 通过多上农肥 (2年内施农家肥150t/hm2) 和草炭 (经发酵, 施3 750kg/hm2) 或复种豆科绿肥。据研究, 翻压22.5t/hm2豆科绿肥, 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61%, 全氮、速氮、速磷、速钾和速硅分别增加0.037%、15.0mg/kg、2.2mg/kg、8.7mg/kg、74.9mg/kg。对贫瘠土壤培养固定秧田可采用翻压稻草改土。即在育苗后的苗田翻压干碎稻草3kg/m2, 再结合施用农家肥和少量速效氮肥, 效果很好。 (3) 苗床基施壮秧剂, 达到防病壮苗。当前主要施用含有肥、药、酸3种成分配制的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精品壮秧剂, 苗床施150g/m2左右, 每盘施25g左右。育苗营养土混拌土壤调制剂, 使土壤酸化和增加肥分。 (4) 降低播种量以培育壮秧。常规旱秧, 干籽200g/m2, 盘苗为增大秧体, 延长秧龄, 每盘播量以60~70g为宜, 常规旱苗干物重达6g/百株以上, 盘苗达4g/百株以上。 (5) 防治立枯病, 采用先进的种衣剂拌种或出苗后喷洒育苗灵、敌克松或立枯灵等措施。 (6) 为了调节床内温度, 实行宽床开闭薄膜覆盖或无纺布覆盖旱育秧, 有利于科学通风、施肥、补水等作业。 (7) 采用人工适度补水;采用广谱固体除草剂灭草;适温炼苗;喷药预防潜叶蝇;叶面喷洒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锌促进壮秧。

5.4 适时早栽, 合理稀植, 改善群体生态条件

适时早栽是辽西稻区安全高产的重要环节。在安全插秧期插秧, 才能确保在安全抽穗期左右出齐穗, 获得安全而稳定产量。各地宜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生态条件适时早插秧。

在高肥、中肥条件下, 以插30cm×13cm或30cm×17cm产量最佳, 与30cm×10cm、30cm×20cm、30cm×23cm比较, 产量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标准。在少肥条件下, 以30cm×10cm、30cm×13cm产量较高, 每穴插秧数以3~5株苗产量稳定高产。也可以适当采用大垄双行 (40+ (20~26) ) cm× (10~13) cm的稀植方式, 这有利于群体通风透光, 改善生态条件, 稳产高产。

5.5 实施平稳促进施肥和平衡施肥

适当加大插秧前氮肥底肥数量 (占总肥量40%~50%) , 适当减少蘖肥数量 (占总肥量40%) , 余下10%~20%肥量作补肥或穗肥, 这种施肥法水稻长势平稳, 减少无效分蘖, 节省化肥10%, 比以分蘖肥为主的惯用施肥法产量提高2.9%~8.4%。平稳促进施肥具有劲稳、肥劲长、肥效高等特点。水稻长势平稳, 分蘖成穗率高, 植株生长速率适中。中、后期有效叶面积较高, 寿命长, 经济系数高, 安全高产。

在稀植30.0cm×16.7cm以上条件下, 以施坐胎肥和减数分裂期穗肥效果好, 两者差别不大, 都是以攻穗、保穗为目标。在密植条件下, 宜重点施用减数分期裂穗肥和粒肥。在易病地区用穗肥要与防病措施结合较为稳妥。

辽西稻区必须在测土施肥基础上, 实施按需供肥。当前中低产稻区土壤有效养分少, 尤其磷、钾、锌等元素十分贫乏, 因此必须重视磷、钾、锌等元素的补充。氮、磷、钾科学配比为2∶1∶3, 锌肥施30~45kg/hm2即可满足需要。

5.6 实行浅湿灌溉与烤田

为解决地凉、透气性差, 改善土壤气热功能, 推广和应用浅湿灌溉与烤田技术, 代替深水灌、泡老汤的灌水方法, 使水稻长势稳健、根系发达, 控制倒伏、早衰。

5.7 加强防治病虫草害

凡是有利于个体发育健壮、群体适度发展, 都能增强抗病和抗虫力度, 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培育旱壮秧, 控制氮肥数量, 适当增加磷、钾肥, 合理稀植, 适度晾田和烤田等。增施保护元素钾肥和硅肥以及矮壮素多效唑, 抽穗后喷施叶面宝、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等都能增加水稻抗性。

同时要主动进行药物防治, 主要防治“三病”, 即稻瘟病、稻曲病、生理性赤枯病。在除草方面, 当前主要以混合施药灭草较好, 如丁草胺加农得时, 或丁草胺加草克星, 或快杀稗加农得时。

摘要:分析了辽宁西部山地丘陵稻区水稻生产技术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并提出水稻高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水稻,生产技术,发展趋势,辽西地区

参考文献

[1]王一凡, 周毓珩.北方节水稻作[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

[2]刘永昌, 任永泉, 孟媛, 等.辽宁省水田抗旱节水技术措施[J].垦殖与稻作, 2004 (4) :27-28.

[3]周毓珩, 陈振野, 孙天石, 等.辽宁省水稻种植区划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 1996 (3) :3-7.

[4]肖红.辽宁水稻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路[J].辽宁农业科学, 2004 (5) :25-27.

上一篇: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下一篇:家禽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