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的架设范文

2024-05-11

支架的架设范文(精选5篇)

支架的架设 第1篇

1 网络架构

电力营销网络是成树状分布, 逐渐集中的网络结构, 由于网络通讯的局限性, 我们采用不同的通讯方式, 电业局采用2M电路通道, 供电局采用GPRS网络作为电力营销专网的链路。电力营销系统已MIS网为主承载网络, 以2M电路与GPRS网络为辅助网络, 由营业的具体业务选择运行的网络, 保证电力公司营业工作正常进行, 提供省公司对外公众形象。

营业现有业务中实时要求高的业务在营销专网上运行, 如电子商务系统与省公司营业对各地数据的检查。大数据量的备份和下级对电业局的访问等业务仍在原MIS网络上运行;营业对营业专网提出的要求是只允许由专网内部机器发起的连接可以通过防火墙, 由外部机器主动发起的请求不允许进入专网。可以简单的说, 对网络流向的要求由明确单项性。

2 GPRS网络测试

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General Packe Radio Service) 的英文简称, 是在现有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数据承载业务;GPRS采用与GSM同样的无线调制标准、同样的频带、同样的突发结构、同样的跳频规则以及同样的TDMA帧结构, 因此具有很好的信号覆盖;GPRS采用分组交换技术, “永远在线”, 按流量计费, 高效传输高速或低速数据和信令, 优化了对网络资源和无线资源的利用;GPRS的安全功能同现有的GSM安全功能一样;GPRS理论带宽可达171.2Kb/s, 实际应用带宽大约在40-100Kb/s, 在此信道上提供TCP/IP连接, 可以用于INTERNET连接、数据传输等应用。

目前中国移动推出了集团E网, 是利用中国移动的GPRS无线传输网络为集团客户提供端到端接入的解决方案, 也称GPRS-VPN, 使集团客户能够更为方便、安全地接入集团内部网。利用专线传输 (或已有传输) 将集团内部局域网与移动公司的GPRS移动数据接入平台之间建立起隧道安全连接;利用移动公司的GPRS无线传输网络为企业客户提供无线、远程、移动接入服务;该服务支持省内、国内漫游, 提供移动办公、远程数据传输 (银行、证券、电业、邮政等营业网点组网) 和远程监控 (可广泛地应用在环保、地震监测、水文、供水、电力等行业) 。

本测试就是针对移动公司的“GPRS-VPN+专线”接入方案进行的。

a.GPRS接入方式

中国移动GPRS通过GGSN的G接口与外部数据网互连。总体上可以分成透明接入方式和非透明接入方式。透明接入方式中移动GPRS网络作为ISP向移动用户提供Internet接入服务, 省内的GGSN通过Gi接口接入本省的CMNET如图1所示。非透明接入方式中移动GPRS网络与其它ISP或者集团内部网连接时, 采用VPN或者专线连接或者是“VPN+专线”。

b.测试网络结构

根据营销专网的方案, 为了使得测试的条件能够尽可能地模拟将要建设的营销专网的真是环境, 基于现有的条件, 我们构建了一个网络测试环境。测试网络总体上由三部分组成, GPRS终端, GSM/GPRS网络以及企业局域网。因为本测试主要是针对GPRS性能而进行的, 所以在涉及到GPRS的各关键部分都做到了与营销专网方案设计的要求一致, 具体表现为GPRS路由器与本侧局域网的连接方式、GPRS路由器的接入方式、营销侧局域网路由器的配置等。

c.路由方式

采用APN (接入点名——Access Point Name) 路由方式。通过在GGSN配置APN, 以APN为路由指向, 而不是以目的IP地址为路由指向。APN路由方式下, GGSN通过GRE隧道协议与企业网建立连接。APN路由方式的优点是GPRS终端地址可以复用, 中间路由设备上无需设置企业网内部地址和MS终端地址的路由指向, 接入配置简单, 保密性高。

d.测试结果

由于GPRS业务最初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利用现有的GSM网络进行无线上网的需要, 同时兼顾了无线信道的拥挤状况, 所以现有的GPRS业务一般都是上下行所分配的信道不对称, 而且是上行传输率低, 而下行传输率相对较高。所以这里对上下行分别进行了测试。

e.测试结论

利用GPRS无线传输作为远端数据传输手段能够满足营销专网的要求。

传输率能满足;在线性能能够满足;省内其它地区也能够满足要求。

3 与MIS网的互通

本网络采用三层全交换结构设计, 专网内各部门采用Internet保留B类地址, 每个单位提供255个地址的地址段。系统内设备间互连地址采用30位地址掩码的子段作互联地址。

在与MIS的出口处设置了防火墙, 可以在防火墙上采用NAT (地址翻译) 技术, 保证专网内部机器透明访问MIS。对于MIS网内机器对专网内指定机器的访问, 可以采用IP地址映射技术, 保证访问的透明。

经过采用NAT (地址翻译) 技术, 在营销专网的实施过程中, 对原网络结构不需调整。

4 网络安全

为保证网络的有效运行, 在网络的重要节点处安放设置防火墙, 过滤不安全的服务而降低风险。只有经过精心选择的服务能通过防火墙, 使受保护网段所承担的风险降到最低, 同时防火墙作为网络的分节点, 能记录并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对网络需求分析和威胁分析非常重要。通过防火墙对内部网络进行划分, 对隐私机密数据提供保护。防火墙还提供VPN支持, 通过VPN, 提供营业专网以外的机器安全访问营业专网信息的途径。

安装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与漏洞扫描器, 及时发现网络的漏洞并进行修复, 提高网络的整体安全性。

在网络中安装选择网络杀毒服务器与网关病毒防火墙, 用户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 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无毒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原荣.光纤通信网络[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9.

[2]刘健, 倪建立, 邓永辉.配电自动化系统[M].北京:中国水利电出版社, 1998.

[3]党晓强, 刘俊勇.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的基本内容[J].电气时代, 2005, (4) .

母亲架设的桥 第2篇

谷里有块旱地,母亲常在那儿种上甘薯、萝卜之类的东西。往那边走时,需渡过一条很深的小溪。溪上面有座桥,可桥抵不住洪水的冲击,常常被毁坏。母亲就总去修桥。因为这是母亲一个人干活的峡谷,她不好意思依赖众乡邻,但乡邻们总会来帮忙。擅长修建寺庙和神社的木匠大伯,总是从山里砍来两根圆木,横架在狭窄的小溪上,上面一排排地摆好栗木板,再堆上松软的土。随后让我们兄弟把土踩结实,这样就搭成了一座坚固的红土桥。

大约一年左右,土桥就会变旧,桥边也杂草丛生。而且,桥越变越旧的时候,栗木也会腐烂。桥的背面总长着一些蘑菇,母亲便把这些蘑菇采回来,给我们做着吃。

在母亲一生中,这座通向全家生计的谷田的小桥,母亲不知修过多少回!而且峡谷常常有台风过境,桥损坏得更是快,想来恐怕修过十多回吧。但是不论什么时候架的,桥总是在圆木上堆着土,继而长起蘑菇来。这一切从未改变过。

我9岁时与母亲作别,到京都的寺院做了个小沙弥。一想起故乡,母亲架设的桥就会浮现在心中。每当我乘火车通过这类峡谷时,也会浮现出母亲架设的桥。是啊,在日本这样的国土上,不知有多少这样的山冈和深谷,而在那些山谷之间,也不知有多少那样的小桥。

为了微薄而关乎性命的收成,母亲尽心尽力地架起了这座桥,从而获得我们一家的口粮。这性命攸关的桥,不论修得如何简陋、如何粗糙,都是美好的!

架设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第3篇

一、以心相交, 拉近距离

对于教师来说, 让学生喜欢自己很重要, 而且不难做到, 只要有一份童心, 再加上微笑就行了。上学期我执教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 开课面对41张陌生的面孔, 面对41双充满疑惑的眼神, 我的首要任务是让他们尽快了解我、信任我、喜欢我。于是我微笑着向他们做了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阎岩, 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共同学习, 我非常喜欢像你们这么大的孩子, 如果你们愿意, 可以把我当成你们的好朋友、大姐姐。愿意让我尽早认识你们吗?”望着我真诚的笑脸, 大家立即取消了顾虑, 争先恐后地向我介绍自己:“我叫张禹, 我喜欢看书, 认识您我很高兴。”“我叫王雅茹, 我很高兴与老师一同上课。”“我叫张帆” “刘英华” “吕馨”……有三十几名小同学向我介绍了自己。得到这么多学生的信任, 喜悦的心情难以言表:“谢谢大家对老师的信任, 我会尽快记住你们的名字、你们的笑脸。”望到另外几位羞于介绍自我的同学的目光, 我另外又补充了一句:“同时我也感谢那些没介绍自我的同学, 你们一定担心太多的名字老师记不住, 没关系, 下节课老师给你们机会。”我发现在他们的目光中写满了惊奇与怀疑。课后, 我以较短的时间记住了41名学生的名字。在第二次上课时, 我首先鼓励那几位同学自我介绍, 很明显, 他们少了上节课的羞怯, 同时有一丝被尊重的自豪感在面部显现。在这之后, 我试着把脑海中的41个名字与可爱的小孩子对号, 虽然有时候需要思考片刻, 但当所有的学生最终被我喊出名字后, 大家不约而同地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啊, 老师记住我了!”这声音中充满了无限幸福感。他们开始喜欢我了, 这种喜悦对我而言来得比预想的要早很多。当然这绝不是意外的幸福, 因为尊重、信任、关爱是相互渗透的, 没有尊重, 就谈不上信任和关爱, 当然, 没有关爱更谈不上尊重。可以说,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 你对着对方的心灵大山喊:我尊重你!那么对方的回答便是:我尊重你!你喊:我信任你!对方就回答:我信任你!用尊重、信任的心灵去聆听, 你便可以听到学生尊重、信任的回答。

二、以诚相待, 增强氛围

著名教师于漪曾打过比方:“一个人坐在老太婆跟前, 他会觉得时间太长;一个人坐在美丽少女面前, 他会觉得时间太短。”作为教师, 唯有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用自己的一片诚心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对学生而言, 才可能真正有所收获。

为了增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我用心为十个小组均起了一个富有个性化的组名:“一心一意”“二人同心”“三思而行”“四通八达”“五花八门”“六通四辟”“七步之才”“八仙过海”“九霄云外”“十全十美”, 并希望每位同学把更多的优点集于一身, 力争做到“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都希望自己的小组有上佳的表现。当看到组员表现欠佳时, 也愿意用恰当的“组名”去提醒其改正。

动画形象永远是受儿童宠爱的, 针对这一特点, 我把书中的卡通“小精灵”画到了纸上, 并且每节课都以小精灵的形象与学生见面:“嗨!大家好, 我是小精灵, 很高兴再次与你们见面, 这节课我们一同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 愿意吗?”学生看到小精灵, 兴趣浓厚, 并且非常愿意去了解有关他的知识。当学生们表现较好时, 会得到小精灵的赞许;当偶尔犯错时, 小精灵会委婉地告诉他:“下一次一定要表现得更好, 不然我会失望的。”得到小精灵的评判, 学生们的高兴劲难于言表, 他们也非常愿意采纳小精灵的建议。如果哪一次因为我的疏忽忘记了“小精灵”, 马上会有学生问:“老师, 小精灵今天怎么没有来?”学生们喜欢小精灵的一举一动, 愿意模仿他的一言一行, 他们更加喜欢小精灵的主人———他们的老师, 因为喜欢老师, 更愿意与老师一起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三、以行相染, 增进友谊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爱。”我们通常所谓有问题的孩子, 其实都是好孩子, 在他们的心底里同样渴望着关爱, 渴望着心灵的呵护与滋润, 就像一粒种子, 本来就已经不是很饱满, 如果再被遗弃在乱石之间, 就永远没有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但如果有一只怜爱的手把他移植到一片土壤里, 细细地呵护, 给它一个温暖的成长空间, 或许它就会有一个硕壮的未来。

几节课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孙宗昌的小男孩, 他无法约束自己, 上课东张西望, 且时常打扰身边的同学学习。我曾提醒过他几次, 但他没到两分钟就又坐不住了, 这样的情况若一味地批评, 效果肯定不会太好。一次上课, 我趁大家讨论之机, 走到他面前:“在老师眼中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如果你再认真一点点, 一定会超过别人, 你认真思考这道题, 待会儿老师给你机会表现自己, 好不好?”他一下子来了兴致, 开始认真看书讨论, 当被提问时, 他精彩的回答令大家意想不到, 我借机当众表扬了他, 他乐得合不拢嘴。以后开始注意自己的行为, 几次的鼓励使他转变了, 变成了大家的好榜样。

教低年级孩子做人, 讲多少大道理都是空的, 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课上课下, 传入我耳中的话语尽是一些粗话, 而礼貌用语却很少有人提及。针对这一情况, 我时常找机会向学生“借”小物件, 随后一声“谢谢”便随口而出, 开始, 很少有人回应“没关系”, 偶尔听到这样一句, 我便当众表扬他有礼貌;我也时常借机不小心“碰”到学生, 然后随口说声“对不起”。耳濡目染, 学生开始愿意使用礼貌用语, 受到老师的鼓励, 学生感受到了相互尊敬同样会收获很多。看到学生的进步, 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作为教师, 我深知“奖”比“送”更具有意义。上学期即将结束时, 我把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奖励给41名可爱的小学生:“这一学期来, 同学们的进步令老师感到满意, 今天老师给每人发一个小小的奖品,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快乐。”“谢谢小精灵。”“老师, 这是我画的最好的一幅画, 送给您。”在我离开教室时, 我的手中捧了几十份学生精美的画纸, 虽然在别人看来只是一张张拙劣之作, 但我内心却充满了感动。

四、以笑相赠, 回味无穷

赞可夫说过:“儿童对教师的好感是很灵敏的, 他们会用爱报答教师的爱。”应当说, 尊师不是自发的, 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 是对“教师爱生”的反映。因为我真诚地爱学生, 与学生心心相印、忧喜与共, 最终也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架设小说教学对话的桥梁 第4篇

关键词:小说教学,桥梁,阅读

为了促进中学小说课堂教学的和谐对话并让对话有一定的质量, 必须架设师生平等对话的桥梁。教学中我根据班级情况采用以写作推动阅读、让生活走进阅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对话兴趣, 提高师生的对话质量。

一、以写作推动阅读

指学生初次阅读小说后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或课堂教学之后写出自己的体会。魏书生老师认为:有些学生智力活动差, 并不是说他们没有智力活动, 而是缺少一定指向性的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智力, 必须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要保证对话的高质、高效, 必须有明确的对话方向;漫无目的的对话只能是对对话的误解, 其必然造成对话意义的消解, 表面的热闹生动实质的空洞无聊。

但对话的方向若纯粹由教师选定则又违背了师生平等对话的本质意义, 对话是双向的, 因此对话的方向也必须由师生共同确定。以写作推动阅读正是为此而架设的桥梁, 学生写下来的是他们最真实的感受、理解, 教师通过阅读他们的写作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阅读动态, 从中发现对话的方向、内容, 由此开始的课堂对话则既有的放矢又体现了对话的平等、自由原则。具体又可分为如下两种:

(一) 评论式阅读

目的在于利用矛盾拓展对话的深度和广度。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因已有的说法而受到限制, 没有思想桎梏的阅读, 学生可以回归自然、纯粹的阅读。钱理群说, 真正的阅读应保持阅读的新鲜感, 不带任何先入的主见、不做任何分析地去读, 抓住阅读的第一感觉, 以感悟为基础。课前的评论式阅读可以了解学生最自然的阅读感受, 从而发现学生认知结构中的优势和缺陷。

例如在阅读学生对《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评论时发现学生大多数认为王熙凤出场时的穿戴很美, 课堂上我就据此展开与学生的对话, 学生参与热情很高, 并能说出较好的理由。在课堂的多向对话中我引发学生思考:美的标准固然是多样的, 但一个时代往往有一个主流的审美倾向, 清代人对妇女美的标准是什么?王熙凤的穿戴是否符合清代的主流审美倾向?作者又是如何描写林黛玉的穿着的?为什么一泼墨如洒而一惜墨如金?作者在二者的出场描写上究竟有怎样不同的审美倾向和情感趋向?这样的对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对话不流于平面的滑行, 学生对小说人物和主旨情感的理解也更深了。

(二) 总结式阅读

指新课学完后,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 选取一点进行评价或联想。“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 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显然反馈对信息的再输送具有调控的积极作用。总结式的阅读正是对阅读教学的反馈, 目的在于总结中内化, 达到升华之效。

例如:学完《阿Q正传》《大战风车的堂·吉诃德》等小说后, 教师要求学生任选一角度总结评论。不少学生能系统整理所学, 他们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 终于冲破时空的阻隔, 充分认识到解读小说中艺术形象的丰富内涵, 就是解读纷繁而复杂的人间世相, 就是领悟文学大师们对社会独特而深沉的思考。这就为师生更深一层的对话奠定了基础。

二、让生活走进阅读

指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 用生活中的体验来理解小说, 从而为理解小说架设便捷的桥梁。小说是生活的镜子, 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所以以生活的体验来理解小说无疑是最佳的途径, 由此进入对话既自然又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实生活中, 毫无新鲜成分的事物令人讨厌, 完全生疏的事物又使人迷惑不解, 能引起兴趣的东西总是适度新颖的东西。因此用生活体验来理解小说既使学生有熟悉感又有一定的新颖感。

例如在教学《品质》《老王》等文章时, 我让学生采集生活中比较熟悉的普通人甚而是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 启发他们关注这些人物心灵的闪光点, 并思考这些心灵的闪光点是如何闪耀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的。有了这样生活化的铺垫, 学生自然理解了小说情节 (细节) 与人物形象的必然联系, 在执著敬业的鞋匠和朴实善良的老王身上也充分领悟到“恰恰是一些看似卑微的人体现了生命的坚韧和高贵”。学生正是从熟悉的地方找到了陌生而可贵的东西。

《对话苏州》:架设官民对话的平台 第5篇

一、矛盾多发期与社会转型期的润滑剂

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积聚了各种矛盾,需要未雨绸缪,用更多智慧推动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设立对话平台,是了解百姓诉求,实现信息对称,促进和谐发展的需要。今天的对话,已成为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言语相互作用的形式。从历史看,凡是对话普遍、充分的时代,一般都是政治开明、思想解放的时代。今天的中国处于矛盾凸显期,对话更应成为社会各方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解决问题、促进和谐的有效机制。苏州广电总台作为主流媒体,有责任为执政者与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沟通平台,让时政纲要更契合民意,让公众更理解政策。《对话苏州》的议题有物价上涨、解危安居等;在利益表达上,可以听到工人、农民、小学生的心愿;在对策探讨上,以公共视角观察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态度和效果;在话语方式上,领导和平民平起平坐,促膝谈心。这些,都能让人感受到栏目组变政策议题为生活话题,变官方话语为公共话语的努力。

二、电视媒体创新与彰显特色的途径

长期以来,时政新闻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服务于领导。如何为百姓的合理诉求提供一个信息对称、需求多元、平等沟通的平台;如何通过媒体的努力,使政府更多地了解民情、解决争端、促进和谐,《苏州新闻》栏目组考察吸收了国内兄弟电视台的经验,构思了这档节目。通过媒体事件,搭建平等沟通的桥梁,以多元需求展现现代媒体理念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变主动,通过节目的策划推动,引起领导重视关注,从而影响“有影响力的人”,这是电视新闻人观念、理念和操作方式的重大转变。

从媒介特征和功能来看,纸媒时代无法实现实时对话;广播电视时代无法充分实现实时对话;只有到了网络时代,才能实现充分的实时对话。传统电视如何突破地域来实现兼具网络功能的实时对话?《对话苏州》与苏州广电总台的网络媒体、广播媒体、纸质媒体结对联动,全媒体报道和传播,有效地突破了传播瓶颈,实现了最大程度的聚合扩散效应。

1. 领导支持,理念到位,实话实说,是节目获得影响力的首要因素

《对话苏州》在运作中力求达到“问政零距离”的境界,实现“对话常态化”。领导的包容和支持是栏目成功的首要因素。

《对话苏州》第一期节目,为了解决苏州老新村的改造问题,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直面“天下第一难”。在面对南环新村第一个上访者68岁的南环老居民陈德望时,蒋宏坤表现出了足够的气度和耐心。老陈一上台,蒋宏坤立刻从位置上站了起来,主动与他握手,说:“我想首先要感谢像老陈这样的居民,在工作上对我们的支持和配合。”“请老陈放心,我们一定会把南环新村建设好,把配套设施和环境做得更好。”对蒋宏坤诚恳的表态,在座的南环、桃花坞和虎丘地区的居民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平时倔强的老陈,在这场对话中好像忽然变了一个人。老陈说,当初他去上访,就是寻求一个对话的渠道,而《对话苏州》让他有机会和市委书记当面交流。

第二期节目,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为了上节目,先后召集苏州广电总台领导及相关节目工作人员开了三次协调会,要求精心准备,选好题,选好参与对象,确保效果。此后,其他市委市政府领导也对节目给予了大力配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联合发文,要求办好《对话苏州》,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与市民群众交流沟通,体现出市委、市政府对节目的高度期待。

2. 议题关注热点,对准群众关切点,反映民情民意

《对话苏州》以“关注热点,服务民生”为宗旨,从本土新闻热点入手,凸显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起到“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作用。栏目话题涉及广泛,从衣食住行、教育医保到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从政府决策、科学规划到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每次访谈的主题都是广大市民非常关心的,与当前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等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如:就虎丘、南环、桃花坞三大“民生工程”中的拆迁问题,对各方提出的利益诉求,给以政策解说、解决具体问题;在双汇瘦肉精事件成为社会热点的背景下,围绕苏州“共筑食品安全防线”的话题,发布权威信息,对菜篮子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和市民诉求,给出了解决方向,表明了政府态度,从而减少了市民的焦虑和担忧;就城市化进程中怎样关注转型中的农民进行交流、交心、交底,让农民感受到了城乡一体化的美好前景。

3. 话题多元开放,参与广泛,请事件当事人出场

节目中,主持人、领导、各方嘉宾、当事人、现场观众,以及由名城网站等网络媒体派出参与节目的网民、短信参与节目的观众,组成了开放、多元、互动的谈话场,给予各方平等、公开的表达机会。在《对话苏州》构建的公共话语空间中,只有平等协商、互相沟通,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家长式的一言堂。节目充满了思想交锋,做到了“让人民说话”。

《对话苏州》每期邀请4—5名当事人出场,让嘉宾和观众能了解事件详情,增强了情节的戏剧性,把辩论引向深入。一波三折的故事,意料之外的神秘人物,戏剧般的情节转折等近乎娱乐性的元素吸引了观众持续的收视兴趣。

4. 积极跟踪,落到实处,解决疑难问题

栏目建立了舆情报送制度,下情上达,让民意表达更加畅通。2011年,栏目组和苏州市委督查室主动对接,推进跟踪落实机制。每期节目结束后,节目组都将节目过程写成简报,交给市委督查室和市政府督查办。开通官方微博,扩大节目在年轻人群中的影响力。在主干新闻节目《苏州新闻》中推出《对话苏州》“马上办”的子栏目,对相关问题的跟踪落实情况进行及时报道。2011年4月15日开播后的6期节目,群众共提出涉及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42个,涉及住房、医疗、社保、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年底,已经解决或正在推动解决的有37个。在栏目组的直接推动下,去年6月24日,苏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食品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工作的意见》;9月9日,苏州市住建、民政、财政、总工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做好城区最低收入家庭物业服务费减免工作的意见》。

5. 项目制团队深入民情,敬业务实

《对话苏州》每期节目由群众代表的故事串起,引出该群体最希望解决的突出问题。此前,栏目组的工作人员会提前预告本期节目的主题,通过热线电话、开座谈会的方式了解百姓的主要诉求,从中梳理归纳出最为突出的问题,并选择典型人物参加节目。参加访谈的市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领域,向群众代表解释政策,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当场拍板;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记下群众代表的联系方式,访谈后再与之联系。每期节目中群众代表所提问题的解决情况,都会在下一期节目之前做追踪报道,并通过“马上办”子栏目中及时反馈。

上一篇:信息家电系统下一篇:乒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