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工业范文

2024-05-08

梧州工业范文(精选7篇)

梧州工业 第1篇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发达国家已经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实施集生态设计、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消费等为一体的循环经济策略, 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目前, 我国总体上正处于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 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仍未得到根本转变。建立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目标, 与环境相协调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以梧州工业园区为例, 分析产业共生的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 梧州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梧州工业园区投资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0月, 由梧州市国资委授权经营管理, 隶属梧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直接管理, 总资产5亿元, 注册资金1亿元。经营范围是投资与资产管理、物业管理、土地开发及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其作为梧州工业园区的融资机构, 其对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入园项目达60个, 合同投资额约50亿元。在落户的项目中, 投资超亿元的项目有:日本荒川松香深加工、香港宝嘉制衣、奥奇丽日化、中恒制药、香港中镇皮具制品、星达家电工业、春燕纺织基地、梧州市神冠生物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广西鑫奥日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0个项目。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是实践循环经济核心理念的重要途径, 是实施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 也是全面推广循环经济的重要形式和环节。产业园区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从生产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企业的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处于循环经济的园区层面, 具有连接社会宏观层面与企业微观层面的桥梁作用;产业园区在地区经济总量增长、高新技术开发与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建立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意义。

3 产业园区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园区是以合理利用资源为核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复合系统, 为实现区域发展而聚集相关企业的特殊经济活动空间, 是由多个企业以及管理机构依靠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高度集成及共享资源, 互换产品、副产品的具有链网结构的地区。由于工业园区是产业园区的主要形式, 因此本文将产业园区视为工业园区, 并且在研究产业园区循环经济时也以工业园区为分析对象。

从产业性质的角度, 产业园区可以划分为农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综合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等。从国家行政的角度, 产业园区可以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出口加工区等。

产业园区的土地利用效率高, 技术、人才、资金、优惠政策集中, 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格,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最佳选择区位。而且, 产业园区促进产业地域分工, 形成产业基地, 显著提高区域经济效益, 降低治理环境污染成本, 产生可观的生态效益。因此, 发展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转第200页) (上接第201页)

4 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特点

(1) 效率优先, 协调同生效率优先是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最显著的特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整个发展的过程, 始终坚持协调经济效率与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园区发展并不片面的追求经济效率, 忽视生态效率;反而极为重视生态效率, 园区把经济增长建立在自然生态规律的基础上, 向生态环境排放废弃物趋零化。统筹协调兼顾园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同生。

(2) 耦合关联, 循环再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通过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 形成企业与企业, 企业与行业之间的耦合关联, 以横向产品的供应和副产品的交换为纽带, 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闭环反复循环, 实现园区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 建立资源利用的交换系统, 实现循环再生, 尽可能地降低向区外排放废弃物的水平。

(3) 结构优化, 和谐共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具有高度优化的产业结构和较为完整的自组织系统, 园区采用现代化生态、节能、节水、再循环和信息技术, 国际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 提高园区资源利用的效率, 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共生网络的完善, 企业之间的和谐共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共生有别于自然界的共生, 园区产业共生是自发和人为共同作用形成的。

(4) 周期管理, 清洁自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实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 并且清洁生产贯穿于产品生产全过程。从原料的入园、产品的生产及使用、污染源的产生、废弃物的出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生命周期管理, 尽可能地采取一切措施减少和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和负面影响。同时, 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支持产品周期管理的各个阶段。

参考文献

[1]程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6) :188-193.

[2]兰兴华.从再生资源中回收有色金属的进展 (续) [J].世界有色金属, 2003 (10) :53-58.

[3]闫敏.构建我国循环经济投融资体系[J].宏观经济管理, 2006 (10) :32-34.

[4]江建平.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深度考量[J].财政研究, 2005 (12) :31-33.

[5]陈德敏.循环经济的核心内涵是资源循环利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 (2) .

山水园林美丽梧州 第2篇

2009"-2012年, 梧州累计投入资金24.5亿元, 通过实施城市生态林建设、公园绿地提升建设、绿化亮点建设、绿色构架建设四大工程, 落实蓝天、碧水、宁静三项行动, 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并于2014年1月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城市绿量大幅增加, 园林景观品质不断提升

依托梧州独特的山体、河流、湖泊、湿地建成城市绿色长廊、城郊森林和城中园林, 城市绿量大幅增加,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39.16%和36.24%。通过在新城区建设新公园、在老城区兴建小游园、对老公园升级改造, 建成6座综合性公园和37处公园绿地,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9.62平方米, 群众出行500米就能享受怡人的绿色环境。

道路绿化自然成景, 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一路一树种、一街一花色以及成片、成块、成线的原则, 建成一批绿色廊道、景观大道和鲜花大道, 打造四季有花、色彩优美、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令人赏心悦目的城市绿化景观体系。

彰显城市特色, 打造独特园林景观

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地貌和现有建筑, 加强立体绿化和屋顶绿化, 打造独具特色的立体绿化景观。

持续改善城市生态, 人居和生态环境不断提升

梧州绿道网规划建设 第3篇

一、绿道的概念

绿道是发达国家为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生态和人文资源, 为居民提供足够的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而提出的。第一个真正意思上的绿道规划开始于1867年Frederick Law Olmasted设计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理论探索与建设实践, 绿道已经逐步成熟和完善, 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绿道 (Greenway) 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 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 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 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 并为居民提供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二、绿道构成、分类及层次

(一) 绿道构成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两大部分构成。

绿廊系统主要由地带性植物群落、水体、土壤等具有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构成, 是绿道控制范围的主体。

人工系统则包括以下几大内容。

发展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和人文景点等重要游憩空间。

慢行道:包括自行车道、步行道、无障碍道 (残疾人专用道) 和水道等非机动车道。

标识系统:包括标识牌、引导牌和信息牌等标识设施。

基础设施:包括出入口、停车场、环境卫生、照明、通讯等设施。

服务系统:包括休憩、换乘、租售、露营、咨询、救护、保安等设施。

(二) 绿道类型

根据形成条件与功能不同, 绿道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生态型绿道:主要沿城镇外围的自然河流、溪谷、海岸及山脊线建设, 通过对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创建、连接和管理来维护和培育生态环境, 保障生物多样性, 可供自然科考以及野外徒步旅行。生态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0米。

郊野型绿道:主要依托城镇建成区周边的开敞绿地、水体、海岸和田野, 通过登山道、栈道、慢行休闲道等形式, 为人们提供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绿色休闲空间,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郊野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100米。

都市型绿道:主要集中在城镇建成区内, 依托人文景区、公园广场和城镇道路两侧的绿地而建立, 为人们慢跑、散步等活动提供场所, 对梧州市区域绿道网起到全线贯通的作用。都市型绿道控制宽度一般不小于20米。

(三) 绿道层次

绿道规划的层次与区域规划层次一样, 从大到小分别包括全球层次的绿道网络、国家层面的绿道网络、区域层次的绿道网络、城市层面的绿道网络、社区层面的绿道网络等五个层次。

三、梧州市绿道网规划建设

(一) 梧州市绿道网建设策略

一是划定绿道控制区, 实施严格的绿道建设行为的管制, 使之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提升相结合, 与低碳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 与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交通建设相结合。二是策划多样化的主题游径, 形成品牌效应, 与提升文化、体育运动、休闲娱乐相结合。三是以特色节点为依托, 深入挖掘地方资源特色, 充分挖掘、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四是以绿道为触媒,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绿道产业带, 积极培育绿道新型业态;开发创新生态农业,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 梧州市绿道网规划建设的六大优势

西江黄金水道发展战略、广佛肇梧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开发建设, 为梧州市建设绿道网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梧州自身具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三大内因优势, 为梧州市绿道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梧州市绿道网建设指导意见

绿道网建设应与苍海片区、粤桂合作试验区等项目建设相结合, 与新规划新建设的项目和“三旧”改相结合。新规划道路也应按照绿道规划建设指导意见实施, 市区内道路人行道大于4.5米的按绿道标准实施。划定绿道控制区, 实施严格的绿道建设行为管制, 控制宽度为生态型大于200米, 郊野型大于100米, 都市型大于100米。根据绿道的不同类型特点, 明确绿道建设实施主体。都市型由市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委和市政局等部门负责实施;郊野型由林业、交通等部门负责实施;同时引导鼓励企业参与绿道建设。

(四) 梧州市绿道网规划框架

规划目标:通过对梧州市城市开发建设及用地现状分析, 提出梧州市绿道网规划的目标是:以绿道串联梧州山水人文景观, 构筑生态网络、疏通生态廊道, 将城市融入森林, 打造宜居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 以达到改善人居环境、改变市民出行方式的目标。

规划定位:由众多区域绿道、城市绿道和社区绿道构成的网络状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这些绿色开敞空间通过自行车道和步行道, 将梧州市具有较高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各类郊野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等重要节点串联起来, 同时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并对一定宽度的绿化缓冲区实施空间管制, 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 在构筑梧州市生态安全网络的同时, 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多的生活游憩空间。

总体规划架构:一是构建梧封区域绿道网。以苍海核心区和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两大核心, 构建梧封区域绿道网。为贯彻落实《“十二五”粤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和粤桂特区一体化, 打造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惠及民生的梧肇绿道网体系, 优化提升两地人居环境, 定于2013年4月26日, 由民革梧州市委员会封开县委、县政府, 梧州市市政局主办的梧肇绿道网规划建设调研会在梧州市苍海会展中心举行。会议就推动梧州市成为自治区绿道网建设试点城市;以绿道建设带动区域产业发展;推进两广合作特别试验区的建设;全面对接两广经济、交通、绿化、生态、旅游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全面提升梧州市园林城市的品质等主题展开讨论。初步确定梧封 (肇) 区域绿道网规划框架为: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中心, 以“一江两岸”为主线, 构建100公里岸线绿道、环西江两岸山体慢行绿道、西江流域水上绿色航道。形成“一心、一道、三环”的景观架构。以绿道为载体, 实现梧封两地社会经济、文化同城一体化。同时规划苍海核心区为梧州绿道网核心, 并作为广西绿道网零起点。辐射周边250平方公里的公园、文化旅游景点、体育设施、城市景观节点、农村生态农业园等, 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丰富城市旅游资源, 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发展。

二是规划建设梧州市绿道网。2010年, 梧州市委、市政府首次提出建设梧州市绿道网的构想, 并编制完成了《梧州市绿道网总体规划 (2011—2020) 》。目前, 梧州市已建成玫瑰湖环湖绿道4.2公里, 为广西、广东两省的绿道实现无缝对接创造了有利条件。规划梧州市绿道网为“一核、七环、三带”的架构。规划梧州城市绿道总长约197公里, 分别设为1号线至7号线;规划设置兴趣点共30个。其中都市型绿道约95公里, 郊野型绿道约50公里, 生态型绿道约52公里。梧州市目前已建成了玫瑰湖环湖绿道。作为广西绿道零点的环苍海湖绿道正在建设中, 将成为连接广西区内绿道网和两广绿道网无缝对接的重要节点。

三是打造梧州市“村村通”村镇旅游绿道网。目前全国绿道网建设风起云涌, 正在实施“百里百村”绿道网建设。2014年7月, 民革梧州市委员会提案打造梧州市“村村通”村镇旅游绿道网, 充分利用广西名村名镇建设契机, 在梧州市绿道网建设的基础上, 以村镇旅游绿道网串联各名村名镇, 全面展示村镇的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和产业美, 彰显村镇的自然文化魅力。以“名村名镇”旅游绿道为载体, 建立村镇绿色交通网络, 缓解村镇旅游交通压力, 实现绿色出行, 带动村镇生态旅游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打响“名村名镇”生态旅游品牌。

梧州绿道网建设, 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也是全面构筑梧肇 (封) 同城一体化格局、推动粤桂合作试验区发展的强有力载体。实施绿道网建设, 是实现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建设宜居城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要内容, 也是保护生态平衡、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手段, 是实施区域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的空间战略。梧州市要构筑城市总体布局具有山—水—城景观特色、绿色指数不断升级的宜居城市, 打造城市森林—绿色经济—幸福家园—西江明珠生态名片, 就要依托绿道网建设, 使之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健康和谐发展, 实现“健康之路、发展之路、和谐之路、幸福之路”的重要保障。

梧州市智力残疾358例病因分析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2013年在我院进行智力残疾鉴定的358例。

1.2 方法

(1) 由1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对被鉴定者检查精神状况; (2) 智力残疾评定标准和分级:0~6岁儿童用Gesell量表进行诊断性测查, 如适应能区发育商 (DQ) <72分者, 可直接诊断智力残疾并按DQ值分级;如适应能区测查结果在72~78分之间, 加测“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适应行为评定, 按适应行为评定结果进行分级诊断。>7岁人群以智商和适应行为水平都达到智力残疾标准即确定为智力残疾, 分级以适应行为水平为准。7~16岁儿童采用简式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WISC-CR) 测定;>17岁采用简式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WAISC-RC) 测定;0~15人群采用婴儿—初中学生适应行为评定量表, >16岁用成人适应行为评定量表。成人适应行为 (AB) 应用湘雅医科大学龚耀先制定的成人适应行为量表测定[2]。智力残疾分级标准, 见表1。

2 结果

一级智力残疾42例, 二级智力残疾100例, 三级智力残疾占126例, 四级智力残疾90例;围生期高危因素是主要致残原因。致残病因及残疾级别情况, 见表2。

3 讨论

通过以上数据发现, 明确在围生产期存在高危因素的比例为>55%, 在已明确的智力残疾原因中病理性黄疸致残率最高 (14%) 。 (1) 病理性黄疸所致残疾的比例高达14%, 可能与当地群众的传统观念和经济条件有关, 梧州处于桂东地区, 经济较落后, 许多家长觉得新生儿黄疸很常见, 无需花一笔治疗费住院治疗, 故当地人有用中草药退黄的传统, 且习惯在小儿生后即喂服开口茶、川连、黄连、熊胆等, 但广西属于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 许多G6PD缺乏症的患儿使用中草药后引起溶血, 发展为胆红素脑病, 进而演变为脑瘫, 导致了智力残疾。因此应加强对家长的宣教, 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 及时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防止引起脑损伤。 (2) 意外伤害发生率升高, 交通事故、家庭中毒、窒息、溺水等因素所致的智力残疾越来越多, 达12.6%, 特别是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 从而导致终身残疾, 故在日常生活中, 要严防各种事故, 加强防范和对儿童的监管。 (3) 在一级智力残疾病因中, 病理性黄疸和脑炎所占比例最高, 因此应加强儿童保健工作, 及时治疗感染, 注意护理。 (4) 产科、儿科技术的日益提高使高危儿的存活率得到了提升, 但其中的一部分患儿会发展成为智力残疾, 因此对高危儿的监测管理和早期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5) 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许多患儿除存在交流障碍外还合并智力低下, 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注意对自闭症的筛查, 早期给予干预。

综上所述, 注重优生优育和早期干预、开展遗传咨询与产前检查、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儿童保健门诊的筛查, 是有效防止遗传性疾病、减少智力残疾、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途径, 同时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也刻不容缓。我院近几年在早期干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以期数年之后, 致残率会明显降低。

参考文献

[1] 罗玉林.12地区精神发育不全流行学调查报告[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86, 19 (2) :83.

梧州市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浅析 第5篇

1.1 梧州市环境现状

梧州是广西东大门, 地处"三圈一带" (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 交汇节点, 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 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 是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 (区、市) 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 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市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3个县, 万秀区、龙圩区、长洲区3个区, 代管岑溪市。由于毗邻粤港澳, 梧州市区域环境特别敏感, 珠江水系的浔江和桂江在市区汇合成西江穿境而过, 流往广东珠海等发达地区及澳门特区, 是下游城市重点水源。

1.2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 全市拥有矿山采选、陶瓷、钢铁、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电子、塑料、制革、制药、服装、造船、轻工、印刷、石材等10多个工业门类, 工业污染源大多沿江沿河分布,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事故的风险较高。

广西80%的河流流经梧州, 水流大, 水域辽阔, 水路交通发达, 是西江黄金水道, 发生水上重特大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多条高速公路、洛湛铁路穿境而过, 过往的火车、汽车运输危险化学品很多, 固定和移动的危险源都可能出现交通事故从而引发环境污染事故。

2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内容

2.1 分片划区, 完善应急监测体系

按本地区管辖的区县地理位置及各区县监测站的人力物力等因素, 把全市划分为5个片区 (龙圩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 。严格执行“属地管理, 市区联动”的原则, 所在片区的属地监测站承担片区内应急监测工作, 市监测站负责指导和统筹支援工作, 如果需要支援, 由市监测站支援或协调其他区县监测站参与支援。

2.2 建立重点环境风险源档案库

应对本地区各类重大环境风险源进行全面调查, 搞清各种事故隐患的类型与污染物名称, 对每一个重点风险源企业分别建立档案库, 督促、指导企业进行环境安全风险评价和制定企业环境应急预案。

2.3 制定行业和重点污染源企业应急监测预案

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高环境风险的行业编制环境应急监测预案, 包括工业类、陆上交通运输类、水上交通运输类、码头仓储类等。其中工业类应急监测预案应分别对矿山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加工、钛白粉生产、陶瓷生产和钢铁生产等行业编制应急监测预案。

有针对性地对本地区重点工业污染源编制应急监测预案, 特别是对历年来国控重点源名单中的企业制定独立的应急监测预案, 积累企业相关危险物的产生、储存、运输等信息, 把危险物的处置措施、应急监测方法及防护要求等, 纳入企业应急监测方案。

此外, 有必要对部分地理位置敏感, 虽然生产规模不大, 但工艺落后, 污染治理设施陈旧, 处理能力远远不适应要求, 且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 存在较高环境风险隐患的企业制定应急监测方案。

2.4 增强技术储备

根据本地区实际, 重点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程序和响应机制, 逐步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措施, 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

争取配备配齐适合本地区的便携式或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器设备, 包括以下4类: (1) 气体、水质、土壤污染等实验室分析仪器; (2) 本地区重点风险源可能出现的特征污染物便携式监测仪器; (3) 普通防化服、全密封防化服等个人防护设备; (4) 复杂路况下便于到达事故现场并能开展部分现场检测项目的应急监测车。

搜集相关应急监测信息资料, 包括水文水利数据、气象数据及地理交通信息等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 及时指导应急处置及应急监测采样布点等方面工作。

组织应急监测技术培训, 开展环境应急演习。组织多种形式的应急监测专业知识和应急仪器使用的技术培训。环境应急演习可用桌面演习、功能演习或综合演习等方式, 每年定期开展演习1~2次, 做到常备不懈, 锻炼应急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 积累环境应急监测经验, 提高应急监测实战水平。

2.5 配套环境应急监测专项经费

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重要组成部分, 为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属公益事业, 其经费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作为购置、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和开展应急监测工作的专项经费。

3 结语

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前提和保证, 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事后恢复的各个环节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梧州市环境监测部门应在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积极工作, 建成一支反应快速、监测及时、数据准确的应急监测队伍, 保证应急监测体系有效运行, 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发挥应有的作用。

注释

11.1梧州市环境现状测方案。梧州是广西东大门, 地处"三圈一带" (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

22 .4增强技术储备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 交汇节点, 自古以来便被称根据本地区实际, 重点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程序和响作"三江总汇", 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 是中国西部应机制, 逐步建立适合应急监测工作特点的现场监测与实验室分地区十二省 (区、市) 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 也是连析质量控制措施, 确保应急状态下的监测分析质量。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市下辖苍梧县、藤县、蒙争取配备配齐适合本地区的便携式或车载式应急监测仪山县3个县, 万秀区、龙圩区、长洲区3个区, 代管岑溪市。由于毗器设备, 包括以下4类: (1) 气体、水质、土壤污染等实验室分邻粤港澳, 梧州市区域环境特别敏感, 珠江水系的浔江和桂江在析仪器; (2) 本地区重点风险源可能出现的特征污染物便携式市区汇合成西江穿境而过, 流往广东珠海等发达地区及澳门特监测仪器; (3) 普通防化服、全密封防化服等个人防护设备;区, 是下游城市重点水源。 (4) 复杂路况下便于到达事故现场并能开展部分现场检测项

31 .2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目的应急监测车。梧州市是广西最早的工业基地, 全市拥有矿山采选、陶瓷、钢搜集相关应急监测信息资料, 包括水文水利数据、气象数据铁、纺织、化工、食品、机械、电子、塑料、制革、制药、服装、造船、轻及地理交通信息等资料。根据掌握的信息资料, 及时指导应急处工、印刷、石材等10多个工业门类, 工业污染源大多沿江沿河分置及应急监测采样布点等方面工作。布, 发生环境突发事件和重特大事故的风险较高。组织应急监测技术培训, 开展环境应急演习。组织多种形式科广西80%的河流流经梧州, 水流大, 水域辽阔, 水路交通发的应急监测专业知识和应急仪器使用的技术培训。环境应急演习达, 是西江黄金水道, 发生水上重特大事故的可能性较大。多条高可用桌面演习、功能演习或综合演习等方式, 每年定期开展演习技科速公路、洛湛铁路穿境而过, 过往的火车、汽车运输危险化学品很

41 ~2次, 做到常备不懈, 锻炼应急监测人员的快速反应能力, 积累论技多, 固定和移动的危险源都可能出现交通事故从而引发环境污染环境应急监测经验, 提高应急监测实战水平。文论事故。

52 .5配套环境应急监测专项经费与

62 环境应急监测体系建设的内容环境应急监测是环境监测重要组成部分, 为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处置环境突发事件提供技术支撑, 属公益事业, 其经费案

72 .1分片划区, 完善应急监测体系应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作为购置、维护保养应急仪器设备和开展例按本地区管辖的区县地理位置及各区县监测站的人力物力应急监测工作的专项经费。交交等因素, 把全市划分为5个片区 (龙圩区、苍梧县、岑溪市、藤县、蒙山县) 。严格执行“属地管理, 市区联动”的原则, 所在片区的属

83 结语流流地监测站承担片区内应急监测工作, 市监测站负责指导和统筹支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是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前提和援工作, 如果需要支援, 由市监测站支援或协调其他区县监测站保证, 对于防范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 在事前预防、事中监测、参与支援。事后恢复的各个环节均起着重要作用。因此, 梧州市环境监测

梧州工业 第6篇

解决问题, 结果, 在一个月内垃圾筒增加到2000多个, 每条街道都摆上了漂亮的垃圾筒。再比如, 经费少, 又要街道干净怎么办, 对街道卫生进行招标, 引进了广东保洁公司。大家都说, 这些过去看起来很难的事, 解放思想了就不难, 就有了解决办法。这样把解放思想与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就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职工们也对搞好工作树立了信心。

在市政工作中, 在保持市容市貌方面, 如何巩固“城乡清洁工程”成果, 单靠市财政投入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 如何做到钱少多办事, 没钱能办事, 这就要解放思想。该局从实际出发, 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落实在行动上。一是坚持投诉受理制度, 让群众监督, 做到每件投诉都有回音。二是抓好三支监察队伍。局领导巡查、成立市容市貌督查组、成立“分分钟为百姓服务小分队”, 有问题立即解决, 并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三是在处理旧房产证的问题上, 不纠缠历史, 只要不违法, 实行变通解决, 为民解忧。四是在解决河东旧房、危房办法上, 形成了新的观念、新的思路。

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第7篇

梧州市是广西现代工业的策源地, 有着辉煌的发展历史。近年来, 在交通格局改善后, “百年商埠”重新焕发生机, 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10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为868.9亿元, “十一五”年均增长26.3%, 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2.5%。“十二五”期间, 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梧州市紧跟国家的步伐, 以广西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为核心, 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

2 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2.1 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初步形成

(1) 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布局已初步形成

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以再生铜、再生铝为主导产业, 主要构建以再生铜、再生铝为核心的产业链。同时梧州市已规划在苍梧社学工业园建设再生塑料深加工集中区, 承接利用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拆解的塑料作为原材料, 构建以再生塑料为核心的产业链。

(2) 梧州再生资源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012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产值亿元, 税收亿元。其中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实现产值210亿元, 税收1.81亿元。梧州不锈钢园区实现产值251亿元, 税收1.62亿元。

2.2 初步建立回收网络体系

目前梧州市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初步建立回收网络体系。一是从商务部确定的南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回收废旧物资。二是从本市废旧物资回收公司收购废旧物资;三是通过园区拆解加工企业在国外建立的回收网络进口七类废料;四是园区拆解加工企业利用广东等周边地区原有回收网络回收各种废旧物资。

2.3 多项技术国内领先

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作为产业聚集的重要基地, 不断引入高效益、高附加值项目, 应用了一大批具有的专利技术, 如:

(1) 铜阳极板多工位平稳移送装置, 专利号ZL.200810107264.1;铜阳极板可调位浮动夹头夹紧定位装置, 专利号ZL.200810107256.6;铜阳极板板铣刀装置, 专利号ZL.200920189042.9;铜阳极板定量浇铸秤, 专利号ZL.200320109021.4等新型实用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广西有色30万吨再生铜项目。

(2) 实用新型除尘设备, 专利号ZL.200820034658.4, 本实用新型技术通过将三种除尘装置串联为一体, 实现三级除尘, 除尘效率达99.5%。

(3) “加速器辐射源移动式集装箱检查系统系列的研制及产业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一种可组合移动的集装箱检查系统”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中国专利金奖。这两种技术应用在园区海关国检查验监管区快速通关检验系统。

2.4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

梧州市按国家有关标准、统一规划, 在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园区建设各项公共服务平台, 目前已完成一期污水处理、固废处置、通讯、宽带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成了管家式服务平台、物流服务平台、信息交易与电子商务平台、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区、研发服务平台、电讯服务平台、货物仓储区等七个公共服务平台。

3 存在问题和机遇

3.1 问题

(1) 社会各界对再生资源产业的认识有待进一步转变和提高

再生资源产业在中国已由过去“环保治理的难点、群众反映的热点、媒体关注的焦点”变为如今“产业积聚的亮点、循环经济的试点、地方经济的增长点”。但由于废金属来源广泛、成分复杂, 以及产业处于成长阶段所伴随的环境、治安、行业秩序不够规范等问题, 不时还会遇到一些阻力和障碍。因此, 社会各界应该从关心、规范和促进行业发展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 进一步转变对再生资源产业的认识。

(2) 支柱产业规模较小, 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目前, 在梧州落户并正常生产的只有广西有色再生金属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再生铜冶炼项目,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规模尤其是核心产业的大项目效应尚未形成, 经济总量仍然非常小。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关支撑服务机构数量较少, 尚未形成再生资源产业集群。

(3) 废金属原料供应趋紧

当前世界各国对再生资源日益重视, 废金属输出国对优质资源保护力度在不断加大;印度、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再生金属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导致国际废金属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以整个中国大环境来说, 废金属进口不是很稳定, 这对梧州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应增加废金属进口品种、扩大进口范围;进一步完善废金属分类标准;完善和统一废金属进口监管机制;提高通关效率;降低进口成本;简化审批手续。从根本上规范和鼓励废金属进口, 促进梧州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3.2 机遇

(1) 国际形势

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再生资源利用相当重视, 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全球当前及未来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近10年来世界再生铜产量已占原生铜产量的40%~55%, 再生铝产量也占原生铝产量的35%~50%, 铅、锌、镍、镁、锡、锑等再生资源也得到不同程度利用。

(2) 国内形势

目前, 我国的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已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 我国10种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775万吨, 年均增长27%, 与开发利用原生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比, 2010年相当于实现节能1719万吨标煤、节水13.2亿吨、减少固废排放11.6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7万吨, 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国家于2008年9月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 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加快建设城市社区和乡村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回收网络, 推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再生资源产业成为了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及以后一段时期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

(3) 本省情况

梧州作为西部大开发地区面向东部地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 担负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北部湾及西南经济圈三地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和物流中转枢纽的作用, 目前, 已被确定为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产业转移承接地。特别是2009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对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了要求, 支持广西沿江率先发展, 打造西江经济带, 形成产业聚集优势。意见中还明确指出“积极发展资源再生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产业, 建设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广西出台了《关于广西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下发有关有色金属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的配套性文件达十多个, 出台了一系列的财政、税收、金融、用电、用工、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根据国内外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趋势, 再结合本省基本情况, 着眼于梧州的长远与未来, 梧州市必须深刻认识到生态循环乃未来发展所系, 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对新的发展观念认知上, 而要身体力行, 以更多的实际行动布局循环经济的发展。按照国家和广西自治区对梧州市发展定位要求, 抓多重机遇重叠的机会,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的特点, 从可持续发展和全局性发展的角度出发, 以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 把再生资源产业作为梧州市“雁行阵势”产业发展布局战略的“领头雁”大力推进, 在2015年前将之打造成工业产值超1000亿元的产业。

4 梧州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趋势

梧州市地处“三圈一带” (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 交汇节点, 是国内区域性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和我国西部大开发12省 (市) 区中最靠近粤港澳的城市, 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国家加工贸易梯度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 这对于发展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并且国家为促进广西经济发展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 特别提及要“积极发展资源再生利用、节能服务和环保产业, 建设梧州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园区”, 加快梧州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实现“富民强梧”新跨越, 把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枢纽城市、西江黄金水道中心城市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

上一篇:会计人才能力评估研究下一篇:计算机通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