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社会范文

2024-05-09

观察社会范文(精选12篇)

观察社会 第1篇

一、大学生社会观察行为的现状和特点

调查结果显示, 相比而言, 本科生比专科生更关心国家时事, 关心涉及自身利益的相关决策, 但二者的共性是对于国家时政和社会生活的观察处于一种喧嚣与漠然并存的矛盾状态。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情绪较低落

2429份调查问卷显示, 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问题, 80%的学生认为获取知识、完成学业最重要, 20%的学生认为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最重要, 由此看出只有少数的20%的人会尝试着接触了解学习以外的东西, 而80%的大学生只是待在校园内充实理论知识、完成自身学业, 而不会主动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及相关事宜。调查发现, 8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是父母给予的, 18%是父母给一部分, 自己勤工俭学赚一部分, 但父母给的占绝大部分, 只有少数的2%是完全靠自己兼职保证生活费用, 缺乏了解社会的机会, 自然缺乏观察社会的积极性。正如小王所说:“又不用打工挣钱, 所以就‘宅’在宿舍呗, 管它外面发生什么事呢!”

2. 思想认识简单固执

被走访的82位大学生大多非常注重自我认知的展现, 喜欢对一切问题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其贴上“个性标签”, 而且非常满足于这种认识事物的方式。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往往过于简单臆断, 而且某些思想一旦形成很难改变, 特别是当外界对他们的个体认识提出质疑时, 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极大的反感与不屑, 把科学合理的观点或建议视为“灌输”或“洗脑”, 拒绝订正或改变自己的看法。

3. 社会观察路径狭隘

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平时的日常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网络, 课余时间上网、看电影、听音乐的占76.75%, 阅读的占18.37%, 泡图书馆的占4.88%;他们获取社会信息的途径基本就是互联网、朋友圈及各类媒体, 通过阅读获取社会信息的所占比例很小, 比如受访的小刘表示最揪心的事情是没有Wi Fi和流量。

4. 问题辨析易于盲从

调查发现, 当前大学生对于社会发生的重要事件态度日渐淡漠, 对与自己没有切身关系的事件经常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看待。某些学生虽然关注了但并没有深度思考, 而是选择跟从大多数人的看法, 当然某些学生根本就不关注了解。受访学生小张说:“那些事 (指访谈的话题:中国式过马路、扶不起、贫富分化等) 跟我又没太大的关系, 我想管也管不了啊, 所以没什么好想的, 再说我觉得大家说的也挺对的。”

二、大学生社会观察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心理因素

大学生人内心丰富、感觉敏锐、富于幻想、勇于创新, 敢于冲破旧的传统观念与世俗偏见, 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不善于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 不能坚持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控制, 对未来充满希望且对事物的认识易于理想化, 一旦发现与现实不符, 又极易产生消极性绪和极端行为;个体意识极强, 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 行为和思想都力求突出自我个性, 对外部事物有较强的抵触叛逆心理。基于以上这些心理特征, 大学生群体在观察了解自身以外的社会时往往容易被事物的新奇性迷惑, 认识极端, 特立独行, 难以理性地深入探究事物本质, 接受外部的合理建议和制度约束, 比如对“保钓”事件的看法及对现有政治体制的认识等。

2. 认知因素

新媒体时代异常发达的信息化途径极大地方便了人与世界的交流与沟通, 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基本依靠媒体传播, 互联网成了他们形成认知的主要工具, 具体表现为:一是对任何新事物新问题习惯于从网络中寻找答案, 很少或几乎不考虑其他认知途径;二是对于网络上的观点和看法习惯性地选择相信, 很少或几乎不考虑正确与否;三是如果没有网络, 他们的思维就可能处于停滞状态, 以至于在调查中某些学生开玩笑地说:万事不决问度娘。这种巨大的依赖性造成了大学生群体分析辨别事物的独立性差、盲从性强, 加之现代教育体制下, 大学生接触社会进行实践的机会较少, 缺乏对事物进行再认识的具体途径, 离开网络对现实问题无从着手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这种盲从, 从而使大学生群体无法意识到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无法形成自我思考的认知能力。

3. 环境因素

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利益关系出现重大调整, 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以互联网、手机等新型传媒为代表的新媒体迅猛发展, 极大地改变大学生群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让身处其中的一些大学生面对庞杂多样的海量信息无法冷静思考, 不知所向、不知所取, 加之社会及各类媒体言论自由权的滥用和夸大, 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大学生陷入网络舆论而深信不疑, 从而放弃对社会的独立思考和对社会生活的热情参与, 严重制约一些大学生作为国之未来的价值体现, 为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观察认知和分析判断能力增加难度, 致使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两极现象, 要么是对社会观察分析的积极性很高, 要么是对社会事件的关注极度漠然,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后者占据多数。

4. 教育因素

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 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 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 并由此而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在当前这个“不能被媒体化就等于不存在、不能被传播的价值就不被承认”的时代,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因其内容教条化、形式单一化而与大学生的关注领域渐行渐远, 加之公民教育和基础素质教育的相对薄弱, 大学生将对教育的需求大多放在生存技能的训练上, 忽略教育的本质存在。这直接导致当今的大学生普遍形成功利实用的价值标准、简单快捷的行为方式和只看当下的短视心态, 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思考、身体力行, 群体性格中多暮气而少锐气, 多浮躁的感性而欠缺沉潜的理性。

三、引导大学生社会观察行为理性化的建议

首先, 要适用主动式的思想引导模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重点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摈弃说教、动手验证”的方法有效锻炼提升大学生客观、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的观察辨析能力。其次, 要培育规范的社会观察行为素养, 夯实大学生群体关于思想政治的基础, 使大学生具备应对各种政治现象的是非辨别能力, 提高大学生群体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在素养, 使大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参与保持秩序和理性。最后, 要推行科学的社会观察行为方式, 在大学生社会观察的行为方式上采用集中性社会实践和分散性社会实践二者相结合的方式, 正确引导、积极鼓舞、开拓创新, 实施卓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社会观察是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途径, 对于同样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 观察者占有信息的全面和真实程度不同、观察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思想认识水平不同, 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观察结论。因此, 我们要根据大学生思想鉴别力还不是很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框架还不是很成熟和稳定的特点, 引导他们从正确的视角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并善于在理性层面对所看到的社会现象进行再认识、再思考, 从而正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

参考文献

[1]李林洪.社会观察:当代大学生社会认知调查[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4 (5) .

[2]刘丽丽.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社会热点事件关注及其引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3.

社会观察报告 第2篇

现状——主要是农闲时,农民的生活方式主要是打牌、打麻将、赌博(这是主要得),另外就是看电视。文化生活单一,精神生活空缺。

建议——在农村多开展富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大力推广和鼓励民间艺术及民间工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农村的教育问题

现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的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农村成人教育。有些地方封建迷信较强,并且给下一代孩子造成一定影响。农村乡校合并,导致儿童上学不方便,并且出现辍学、厌学等一系列问题。

建议:加强农村的成人教育 ,考虑实际情况再合理规划学校合并。

三、农村干部问题

现状:农村干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解决当地农村的实际问题,不能有力的领导当地群众致富,不能对当地农村的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导致的结果是:多少年,还是一个样。

建议:改善选举机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监管力度及思想教育,严惩基层干部腐败。

四、农村劳动力问题

现状:目前农村劳动力就业充足率相当低,由于劳动力利用率低下,隐性失业严重,大量农业劳动力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劳动效率、效益的低下;由于行业产品附加值较低导致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建议: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加大政府资金扶持力度,创建良好创业环境.

五、党群关系问题

现状:党中央在农村的地位和可信任程度是很高的。农民淳朴的本性,仍然将党中央确立为主导力量。但是,群众的主要问题是对基层党员的行为不信任:腐败、损公肥私等,导致的结果是党在农村没有号召力。党员的先锋作用没有体现,或者已经丧失了先锋作用。在群众中的印象不好。但是群众的观点比较趋于一致:中央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下面乱套了。

建议: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提高党员的先进性,使其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

六、农村医疗问题

现状:于经济原因,我国有将近五成的居民生了病不去医院看病。在去看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而未住院的也达到了29.6%。医疗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农民解决部分医疗费用,为患病农村人口,尤其是患大病需住院等的农民免除后顾之忧,但办理手续繁杂,较为不便。

观察法国的社会和谐问题 第3篇

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协调

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法国给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法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富国俱乐部”的成员之一。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与英国大致相当,2004年GDP达2万亿美元,而其人口仅有6000多万。法国经济已步入“后工业化”时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到80%以上,能源、交通、电信、航空航天和环境保护等产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第二大服务输出国,同时是世界第三大旅游业盈余国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全社会也高度关注社会事业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相当完善,建于1945年的社会保险以分摊原则为基础,包括退休金、医疗保险费、家庭津贴、待业金(失业补助和职业培训费)等各种项目,2001年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1280.09欧元,每小时7.61欧元,社会保障支出金额大约相当于GDP总量的30%,属于名副其实的“高福利国家”。法国卫生事业发达,各类医院拥有病床54万张,每千人8.5张,医生约22万人。法国文化教育事业发达,公立小学和中学免费教育,小学和初中的教材也免费提供。高等学校除私立学校外,一般只缴纳少量注册费。小学入学率100%,现有71200所小学和中学,教师和学生比例是1∶16;有90所大学,3600所高等专业培训学校,2002年教育预算占到国家财政收入的37.8%,国家每年在一个大学生身上要花6500欧元。法国高度重视科研开发,专业研究人员达30多万人,科研经费占总预算的40%以上。法国人生活水平较高,80%以上家庭至少拥有一辆轿车,30%家庭拥有两辆以上轿车,每年有60%法国人外出度假。在家庭支出中,文化娱乐和通讯方面的支出比重呈上升趋势。

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正如古老的艺术殿堂卢浮宫和现代派的玻璃金字塔的完美结合一样,法国处处体现出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和谐”之美。无论是古朴华丽的凡尔赛宫还是象征工业文明的埃菲尔铁塔,无论是优美典雅的枫丹白露还是标新立异的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建筑以其无可争议的艺术魅力征服世界的同时,与法国文化、法国服装和法国香水共同勾勒出了法兰西民族的浪漫情怀。法国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令人叹服。法国政府非常重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展文化设施,把普及文化当成一项社会工程来完成。他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是:制定保护法律,早在1962年就制定了《马尔罗法》,划定历史保护区,区内的一切建设修缮活动都要经“国家建筑师”的严格咨询、评估和同意;实施整体保护,凡确定为文物的古代遗迹、墓葬、石刻、桥梁、建筑、民居,包括与之相关的环境,都必须加以保护;重点保护原貌,尤其是建筑的立面,必要的维护性装修以不破坏原貌为基本原则,厅堂、楼梯等内部设施格局力争按原貌进行保护;限制建筑高度,老城区都确定了建筑高度的绝对控制线,超高建筑一律建在城外或郊区;新旧建筑协调规划,对新建筑项目的审批十分谨慎,施工方案由竞标确定,确保新旧建筑在风格和功能上协调相融;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对地面文物景观的影响,大力发展地下交通,在法国极少见到立交桥。法国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保护得力,不仅使遗产本身得以原汁原味地保存,也使周边相邻的环境和氛围不遭破坏,既延续了历史文脉,又体现了保护的价值,展现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和谐之美。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法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非常强,在这里,举目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碧水,到处绿树葱茏,空气清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法国自然禀赋优越,农业生产和森林生产区达4800万公顷,占法国本土面积的82%。其中仅森林面积就占国土面积的27.5%,在欧盟内仅次于瑞典、芬兰居第三位。1945年以来,法国森林面积已增加了35%。为了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法国设立了7个国家公园,132个自然保护区,463个群落生态保护区,299个由沿海资源管理处保护的自然风景区。此外,还有35个大区公园,占国土面积的7%。在每块森林间还开辟了绿化带,发生火灾时可以起到延缓火势蔓延的作用。法国有2/3的森林属于私有,但必须向有关部门申请获准后才能砍伐。法国还有个“有趣”的规定,如果一个人想在自己的林区边建所房子,就必须重新购买相等面积的森林作为补偿。法国对垃圾的处理极为严格,迄今已通过了两部垃圾处理法,各种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都有章可循,做到了垃圾收运不落地,垃圾处理无公害,整个过程环保洁净。在法国,保护环境已成为全民自觉的行动,政府提倡的“工作在城市,生活在乡村”理念,深深融入了大部分法国人的生活之中。“生活在乡村”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通过对交通、居住环境、环保设施、生活配套等方面的治理,使人们感受到居住在乡村的便利、舒适,使法国人真正把环境保护意识内化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去。良好的生态环境,配合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化使法国成为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每年赴法旅游的外国游客超过7000万人。

文化素养与法治良性互动

法国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尤其重视成文法的制定。法国人认为,法律不但是审判的规范,也是约束人们生活的社会规范,并期待利用法律来反映社会的正义,发挥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作用。在法国,法律不仅仅是解决具体纠纷的手段,而且还是一种表现社会关系规范的原理体系。经过长期的法制建设,法国制定了大量的成文法,形成了广泛适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完备法律体系。法国号称“行政法母国”,在浩繁的法典中,数量最多的就是行政法。这些行政法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非常具体。为了使无处不在的行政管理活动都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行政,法国对各项行政管理活动,都制定了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非常具体、详尽,甚至具体到药瓶瓶盖的制作,为了确保药瓶不至被儿童轻易打开,法律规定,药瓶瓶盖必须做成即使孩子拿到药瓶也打不开的样式,否则就是违法。这样具体、详尽的法律,对于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进行社会管理以及社会各界依法监督行政机关的执法行为,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据,使得公共权力的行使真正做到了“法无规定不可为”。当然,再完备的法律也要靠人去遵守和实施。法国人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较高,为法国构建法治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法国人总体来说性格平和,与人为善,注重诚信,讲究平等和礼貌,特别重视文化素养。由于教育发达,法国人普遍受过高等教育,加上博大精深的法国文化的滋养与熏陶,较高的文明素质使得法国人能严格依法守法,自觉尊重维护

他人的合法权益。

浪漫与休闲主导生活

和谐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自然等协调发展,对个人生活而言,也是一种审美境界。法国常常被作为浪漫的代名词,法兰西民族最擅长的就是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和感受美。法国人大概是世界上最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们力争把生活中所遇到的每一件事都当作可以从中得到美感享受的事来看待。咖啡屋和酒吧是法国人最爱去的地方,因此法国也被戏称为“咖啡屋里的国度”。法国人钟爱美食,并且用餐的时间特别长,上饭馆吃饭必须预约,因为餐馆总是爆满,法国的饭店时常以“营业时间将要过去”来拒绝顾客。法国人对物质的欲望有着自觉的节制,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非常注重生活质量,一般不愿意拼命工作赚钱,更愿意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假日。在法期间,笔者亲身体会到喜爱度假的法国人的休闲与浪漫。在法国,只要有正当职业,人人可以享受每年五周的带薪休假。每到七、八月份学校放长假,法国人带着儿女一家人快乐地去度假,适逢七月,笔者亲眼目睹了法国很多工厂企业关门歇业的情形,因为职工们都休假蜂拥到法国南部晒太阳和游泳去了。带着审美的态度来享受生活,使法国人的生活充满阳光,人与人之间能互相包容体谅,降低了发生社会危机的可能。

当然,法国的“和谐社会”也远没有达到尽善尽美的地步,比如法国的行政效率低下;原住民与移民在待遇上有很大差距,甚至引发骚乱;民众普遍懒散,缺乏进取心与朝气,有一定的排外情绪;失业率居高不下,财政赤字有增无减,贫富差距较大;公民在享受高福利的同时,“税负痛苦指数”也“雄居”世界第一等等,这些都是法国政府所面对的棘手难题。这些难题的出现,反映了社会深层次的矛盾,也制约了社会的和谐程度,是很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国情,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江苏要以“文明江苏、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平安江苏、生态江苏”五大载体构建“和谐江苏”,笔者感到我们不仅要借鉴法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教训,关键还要结合本地实际,把比较抽象的“和谐”概念落实到具体政策和行动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和谐社会”的构想也会在我们的土地上以我们自己特有的方式得到生动的体现。□

(作者系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观察社会 第4篇

从古至今, 情书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和情感表达的手段, 承载着人们许多的爱与痛。情书的符号互动功能, 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恋爱乃至婚姻的“敲门砖”。然而, 时过境迁, 情书作者逐渐低龄化, 引发了人们关于未成年人性教育缺失的担忧。实际上, 在青春期之前, 孩子们生理上并未发育成熟, “早恋”的标签太过沉重, 也太过草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 异性交往产生的深厚感情和懵懂好感, 都可能在“恋爱”、“爱情”的遮蔽下产生情感表达的冲动。尽管“小学生情书”和早恋没有因果关系, 我们却不能对此掉以轻心。作为社会观察的一个窗口, “小学生情书”通过孩子们天真、稚嫩的笔触, 表达出他们对个人现状的认知和对社会现实的理解。

不论是承认自己“长得不好”, 还是承诺给女孩买一套房子, 抑或“情书不敌i Phone”, 看似戏谑的情书, 投射着社会现实的集成影像。在一个习惯“以貌取人”的时代里, 在一个喜欢用物质财富来衡量一段生活好坏的社会中, 小学生的情感表达越来越庸俗化和单一化;即使是童言无忌的孩子, 都难以回避情感表达商品化和市场化的俗套。

事实上, “小学生情书”不过是孩子的一种角色游戏。可是, “小学生情书”为何层出不穷?“小学生情书”往往并没有厚重的利益考量和复杂的心理算计, 而是“另类的表达”——在“应试教育”流水线下, 过早地流失了赤子之心的孩子们, 倾向于去寻求精神慰藉和情感支持, 异性交往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小学生情书”的背后, 也有着“揠苗助长”的肥沃土壤。当教育成为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的重要手段, 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激烈的社会竞争, 不可避免会带来教育的片面和短视。在焦虑的成年人的鞭策下, 孩子过早地学会了功利和算计, 就连情感表达也毫不例外。超越身心发育状况的“小学生情书”, 说到底是过度社会化的产物。

法国思想家卢梭认为, “在人生的秩序中, 儿童有它的地位, 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 把孩子看作孩子”。他提出要尊重童年的独特价值, 极力主张“在成为成人之前, 儿童就是儿童”。明明是儿童, 却做了成人做的事情, “小学生情书”作为一面镜子, 既透视出转型社会一些不良心态, 也折射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短板。

社会观察--吐槽春晚 第5篇

----吐槽春晚

班级:金融1231班 姓名: 黄 如 意_ 学号:1043121008

社会观察

--吐槽春晚

一、背景:

2014央视马年春晚落幕,从春晚到来之前的数天到零点钟声响起,再到大年初

一、初二,春晚吐槽不断。批判、调侃、嘲笑、夸赞等形式的吐槽一声响过一声,一浪高于一浪。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月31日报道,在新浪微博有关春晚的微话题下已有超过1.6亿条发布,其中1月30日至1月31日发布的有2700万条。据《参考消息》报道,外媒称,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同样创造着社交媒体的年度热门大戏——吐槽春晚。

二、春晚的概念:

什么是春晚?“春晚”就是CCTV春节联欢晚会的简称和俗称。它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后,电视的普及和发展,油中央电视台打造出来并诞生在文艺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也是春节文艺晚会这种文艺形式的变异儿。

1983年,央视举办春节联欢晚会应该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是现在这台晚会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每年除夕夜必看的电视大餐。“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夜不同”。无论您身在何方,无论您身居何地,不要忘记我们有着同一个节日、同一个心愿,有着属于亿万中华儿女的同一台春节晚会。中央台的春节晚会现在已经成为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之一。每年大年三十的20:00,全国数亿热心观众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三、调查分析资料:

1、您会每年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吗?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被问卷的人中每年过年还是会有大部分,而且是超过半数的人会去选择观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

2、您会收看其他频道的春晚吗?

从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虽然选择不会去观看其他频道春晚的人所占比例较多,但是会去观看其他频道春晚的人也不少,两者所占比例差距甚少。从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到春晚应该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所以会显示这样的问卷结果。

3、您会为何而看春晚?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有45%的人看春晚仅仅是为了去吐槽。也有30%几的人是因为觉得这是一年一度的习俗,所以会去看。而真正是因为自己喜欢而去看春晚的人是少的可怜,只有10%都不到。

4、您觉得春晚的现状如何?

上图显示,有接近50%的人觉得春晚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还是有40%的人是看好春晚的,还有7%的人觉得春晚很有意思。觉得春晚一直很无聊的人还是占的比较少的只占到2%。

5、您对春晚的态度是?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表示春晚每年都一样没新意的超过了60%,29%的人认为春晚也算是习俗了,真正喜欢春晚的还是很少。

6、您最期待春晚的什么节目?

上图表明,大家对喜欢的明星和小品相声还是最期待的。

7、您觉得春晚最大的好处是?

上图表明,在大家看来春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好家人一起收看,很幸福。

综上所述:对于很多人来说看春晚是为了一个年味,能够和家人在一起,那就是幸福,春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随着春晚的发展,大家对春晚的意见也越来越多,感觉一年不如一年,真正喜欢看春晚的人也是很少。渐渐的人们为了从春晚中寻找乐趣,于是就开始了吐槽春晚。

四、吐槽春晚的现象:

对于吐槽春晚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人吐槽春晚,是因为他们对央视春晚抱有很高的期望,他们的“吐槽”正好应了那句“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古话;也有的人吐槽春晚,是因为他们不喜欢某个节目、某个表演嘉宾、某位主持人甚或央视本身;还有的人吐槽春晚,也许是因为他们对现实不甚满意,春晚成了他们的一个“出气筒”,诸如此类

2014年的春晚吐槽焦点颇多,冯小刚任总导演、节目单播出后语言类节目创史上最低、以及李敏镐登春晚舞台、Yif表演有失误、小彩旗零点停转未给镜头等等都成了网民吐槽的焦点。然而,春晚吐槽却不可避免。社交媒体走进人们生活之深之广,以及多元时代所提供的广阔便利的交流平台,一直以来都为为网民提供了宽阔的表达空间。不少观众都是边看春晚,边刷手机;有些网民干脆关掉电视机,直接在网上看直播,发评论。一到焦点话题,网上便涌起上百个吐槽点。况且春节期间,人们往往回家团圆过节,社会话题在这一时期较为缺乏。央视春晚这一民俗与习惯的结合,以“国家项目”规模,作为春节的一直以来的代表晚会,不可避免的拥有了最高的收视率,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集中吐槽的重要话题。

五、人们为什么要吐槽春晚

新晋春晚导演冯小刚已经准备好了成为吐槽对象,在微博访谈中,他说:“看春晚是一个习惯,骂春晚现在渐渐也成了一种习惯,成了一种时尚了。”

他说得没错,看春晚是国人过年的一个习惯,骂春晚也是一种习惯和社交活动的谈资。但为什么会出现全民吐槽春晚的现象?

一方面一场晚会观众上亿,导演们要既要照顾老年人的眼光,又要适应年轻人的心理,还要勿忘添上儿童的影子。然而这只是个年龄方面的问题,还需要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喜好,并且随着人们笑点、看点的提高,节目质量也必须提高。此外,春晚的节目也要符合一系列的精神规定,爱国主义,时代精神,不仅欢娱大众还要有教育意义等等,再加上最后的节目时长的硬性要求以及多次严格的审核,无形之间便给这个盛大的晚会扣上了夹板,系上了锁链。挂着“镣铐”的舞蹈,要舞起时代,舞上教育,舞进生活,舞出欢乐,舞得老老少少赞不绝口,舞得各个阶层为之震撼,这种“舞蹈”应该不可能存在。难怪,再高明的导演也都会慨叹“春晚难办。”但是,年味渐淡的如今,春晚却承载了更多“中华儿女过春节”的情感重任,同时也拥有了更多的期待。既然一场春晚圆不了所有人的“春节梦”,那么吐槽便成了一种必然的宣泄。

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日益深度渗入人们生活的同时,便捷、广阔的交流平台也为所有人提供了表达空间,每逢热点话题,网上网下的讨论总能形成千百个吐槽点,而春晚恰巧赶在过年这样一个话题贫乏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全体网民共同指向的被吐槽主体。

六、报告总结与意见:

在这次的问卷调查中,还问道大家最期待在春晚上看到谁。很多的人都表示很期待看到赵本山,冯巩,刘谦等人物。当然在今年的春晚更多的青少年同学们很是期待李敏镐的出场。看来“长腿叔叔”的魅力真的是很大。当然我们可以看出大家对春晚的小品、相声和魔术还是非常期待的。当问及对春晚的意见时,每个人都说法不一。有人表示今年的董卿没有跟刘谦搭档还是有点遗憾的。也有人表示主持人老是那几个老面孔,有些无奈。他们表示希望节目能够创新有新意,不要总是那一套流程,那一些人。希望春晚能贴近民心,贴近生活,以更加有创意的形式展示春晚的意义。对于春晚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很多的觉得春晚已经一年不如一年了。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喜欢春晚的,他的舞台设计和灯光效果都很好,央视的春晚一直很大气,是其他频道所不及的。

我个人其实对春晚没多大期待,就是他存在我就看,他不存在我就不看早点睡觉,春晚话题多不过只是大家除夕夜守岁没事干找点事做,春晚最大的压力在于每个台都转播,不看也得看。但是我觉得今年的春晚也算是有进步的,只少我是从头到尾都看来一遍。觉得以前的小品相声太多,看多了疲惫。今年虽说是有点偏少,但是觉得还是挺好的。美中不足的是今年的春晚也没有更多的好歌流传出来,这让我感觉有点遗憾。

对于吐槽春晚的现象,深入地看,虽说央视收视率非常高,但是,对它的骂声也越来越多,很多人专门找里面的茬,然后在网络上分享,似乎大家更乐于这些,虽然如此,可央视春晚的收视率并没有明显地减少,大家依旧看春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我认为,首先,春晚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已经趋向一个标准,可谓是有些通俗化了,而观众恰恰更需要新颖性,因此,观众往往会抱有一些抵触心理;其次,为什么仍然会看呢?因为这么多年来大家可以说是和它一起成长,春晚已经成了过年的一个习惯、一个必备节目了,不光这样,与亲朋好友一起看春晚显得更有年味,不管节目是好是坏,大家一起诉说对节目的看法才是看春晚最大的乐趣吧。诚然春晚吐槽既体现了国人对春晚的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观众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过这种过分的吐槽不免显得有些过于热烈和偏激,无形之间给春晚的举办提高了难度。对于春晚,观众们也应多怀些包容,春晚不可能是完美无瑕,无可挑剔,被各类人叫好。大家不如用惊喜于优点的眼光来看待它,而非用一贯批判的态度百般挑剔。其实,当我们仔细了解春晚的台前幕后,会发现呈现这样一台众口难调的晚会有多么不易。春晚已经走过三十余年的历程,在各地人民的不同喜好中寻找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并将其呈现在数亿观众面前,并非易事。

七、自我评价: 接到学校发来的寒假社会实践内容,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将它完成。恰逢新春,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从晚会开始之前数日一直到播出后的一天内,吐槽声一浪高过一浪,微信、微博等关于春晚吐槽的各类帖子海量涌现。一时间,人人都成评论家,句句都是尖刺刀,直戳这一台经过数月筹备的晚会,“关注并吐槽”甚至“不看晚会直接吐槽”成为不少人畅谈春晚的固定模式。所以我决定研究下“春晚”。由于时间的问题以及经验的不足,并没有调查研究得很好。由于仅仅只是从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周边的个人进行问卷访问,再加上互联网帮助。因此我的这份报告调查的并不全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同时也只是提出了一些浅显的观点。

附录:

关于春晚的问卷调查

您好!我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在做关于春晚的调查。想问你几个相关问题,了解下您的意见。您不必署名,但您的看法和提供的实际情况对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十分重要,它将被汇总概括写入调查报告。请按照提示选择答案或简要回答。谢谢您的合作!

1、您会每年收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吗? A.是的 B.偶尔 C.不看

2、您会收看其他频道的春晚吗?

A.会,个人喜好,其他频道的春晚比央视的好 B.不会,没有时间,对春晚不感兴趣

3、您会为何而看春晚?

A.喜欢 B.觉得这是习俗 C.为了到网上吐槽 D.其他

4、您觉得春晚的现状如何?

A.很有意思 B.一年不如一年 C.一直都很无聊 D.一年比一年好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填写】

5、您对春晚的态度是?

A.因为喜欢而收看 B.看春晚如今也算春节的习俗了

C.每年都一样,没有新意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请填写】

6、您最期待春晚的什么节目?

A.歌舞 B.小品、相声 C.只要是喜欢的明星就好 D其他

7、您觉得春晚最大的好处是? A.增添新年气氛

B.能和家人一起收看,很幸福 C.娱乐性让人放松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填写】

8、您最期待在春晚上看到谁?

9、您对春晚最大的意见是?

10、请简单地形容/评论一下央视春晚。

观察社会 第6篇

2015年,湖北卫视的排播计划中,《长江剧场》占据了周一到周日19:30-21:20的时段,将推出《东方战场》《大陆小岛》《锋刃》《活色生香》等多部年度大戏,每日两集。

周四和周日的21:20-23:00时段,湖北卫视将推出多档综艺节目,除王牌综艺节目《我为喜剧狂》第二季外,《我爱我的祖国》《谁是我家人》等节目也将继续播出,并在人文情怀方面做出新探索。联合百度和郭德纲全新推出的娱乐新闻时评脱口秀——《纲到你身边》,也颇值期待。

新一年里,湖北卫视的综艺节目将更加注重视角与深度上的突破。除了剖析明星情感案例的《如果爱》第二季之外,湖北卫视还将推出零距离观察和体验韩国演艺圈的中国首档明星合宿真人秀《你好,陌生人》、探寻家人间相处之道的《梦想桃花源》,以及传播国学的历史情境体验真人秀《时光探险队》等多档节目,进一步拓宽“社会观察类真人秀”的新路子。

观察社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 纳入标准: (1) 符合CCMD ̄3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标准[3]; (2)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3) 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 (4) 有部分或完整的自知力, 生活能自理; (5) BPRS<36分。排除标准: (1) 伴精神发育迟滞或脑器质性疾病; (2) 合并有严重或不稳定的躯体疾病; (3) 情感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其他精神障碍; (4) 有脑部肿瘤的患者; (5) 对语言文字理解和沟通困难者。其中男62例, 女38例, 年龄22~58 (43.5±11.6) 岁, 病程2~21 (15.2±4.7) 年。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服用利培酮、奎硫平、氯氮平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会技能训练, 具体方法如下:由事先经过培训的中级以上康复训练师对患者进行训练指导, 采用程序化的社会技能训练模式, 以翁永振主编《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操作手册》为模板, 编写训练手册。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的自我管理训练、症状的自我监控训练、社会技能训练 (独立生活能力、语言交流技能、社会交往技能) 。每次训练时间在30~45min, 频率每周两次, 共进行6个月的干预。训练方法为康复师现场示范相关技能知识、采用多媒体PPT进行理论授课、患者自己练习技能家庭作业以及平时督促的形式, 过程结合正性强化措施, 期间要求患者及家属做好记录, 了解患者的综合情况。

1.3 评价指标

(1) 社会功能:采用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SPI) 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 该量表包括3个因子, 即日常生活能力、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 从生理、心理到社会需求的满足三个方面反映精神病患者所应具备的各项功能、综合性社会功能。 (2) 幸福感: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 (MUNSH) 评价, 该量表共包括24个条目, 总分的范围为-24~24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具有迁延性、易复发、高致残性等特点, 就目前而言病因尚未完全阐明。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增大,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现代社会文明要求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不仅要缓解患者的精神症状, 更要注重其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的恢复。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重返社会, 康复训练是一项有效的措施。本研究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社会技能训练。结果发现, 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达到药物不能达到的效果, 同时也增加了患者的主观幸福感。在训练中着重于鼓励患者积极参与, 与患者共同讨论和分享, 提高了患者对自身情况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对治疗的依从性, 增加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互动学习以及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 促进相互的了解和支持, 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 增加了患者处理生活应激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同时为患者提供了参与集体活动的平台[2], 有效挖掘患者的潜能, 提高患者参与周围事物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性, 增强其自信心, 改善其社交功能[3]。综上所述, 社会技能训练可取得显著效果, 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提高幸福水平。

摘要:将10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会技能训练, 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组的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技能、动性和交往等社会功能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的幸福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社会技能训练有利于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提高幸福水平。

关键词:社会技能训练,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蒋良函, 褚爱琼, 陆月梅, 等.社会技能训练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3, 13 (1) :64-66.

[2]赵成, 于碧涛, 杨长荣, 等.社会技能训练对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 2011, 40 (1) :71-72.

观察社会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组(观察组):本组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平均年龄(55.1±12.5)岁。正常血压健康组(对照组):本组患者82例,男45例,女37例,平均(53.8±12.7)岁。两组在性别、临床症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有正常的意识及表达能力。排除标准:(1)有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2)存在意识障碍;(3)老年痴呆症患者。

1.2 方法

观察组在试验前、试验期内直到停药,都需要每天观察和记录脉搏、体温、呼吸、血压、血糖等体征的变化。在患者的用药前后还要进行常规的血压、脉搏的检查[4]。

1.2.1 建立档案

由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医疗教育机构对所有居民进行系统完整的登记,其中包括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姓名、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教育内容、病情情况,以帮助各组织在进行走访教育、集中培训时能够及时告知各位居民,并且能够通过多方的力量来对居民的行为、病情进行监督[5]。

1.2.2 按照工作卡规范不健康行为

高血压患者在生活中根据社区服务中心下发的健康保障卡,尽量保证自己按照其中的较为标准的健康方式进行生活。比如高血压前期患者在社区生活中保障卡记录着患者每天的运动要求量,用药的时间以及剂量,自我保健的情绪管理方式,这就能约束高血压患者要根据卡上的内容严格管理自己的行为,改变原来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保障工作卡可以更好地提醒患者对其自身的病情要多加注意。高血压患者在血压稳定后,社区卫生工作者还要每3个月进行一次回访[6,7,8]。

1.2.3 卫生服务管理实施程序

每月都对居民进行1~2次讲课,医护人员以及健康教育机构要在活动中对高血压的保健、防治等知识进行生动、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的讲述,要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居民知道该病防护的重要性。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居民在生活中的饮食注意事项、运动要求、用药指导、简单的自我病情监督手段、血压的测量方法以及判断标准以及自我保健的情绪管理方式等[9]。该教育课程还有家属的培训课程,以使居民的家属能够更好地监督其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特殊的居民,医疗机构、街道还要增加探访的次数,居民一旦发现自己身体有何不适,可以直接拨打医院的高血压专线电话加以咨询。

1.3 问卷调查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SDS)评定各被测的心理健康状况。由于问卷针对的是老年人,故研究者逐一向被试者进行面谈式问卷调查,以便视力不佳、文化程度较低的老年人能顺利完成问卷[10,11]。发放问卷164份回收问卷164份,有效问卷16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将两组各82份的资料进行分类比较,统计不同组别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采用社区支持、自我约束进行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各分量表的变化以及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分量表比较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各分量都有显著变化,进行干预后症状自评评分低于进行干预之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采用社区支持、自我约束进行干预前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变化以及对照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比较 评分越高表示得到社会及家人的尊重与理解以及社会支持越显著[12]。观察组在经过干预之后,社会支持评定总评分明显高于干预之前评分,患者的社会支持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在采用社区支持、自我约束进行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的总评分为(63.1±7.4)分,干预后总评分为(50.2±5.5)分,焦虑评分有了明显的降低,由中度焦虑转为轻度焦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总评分为(46.9±5.2)分(注: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重度焦虑:>70分)。

2.4 观察组采用社区支持、自我约束进行干预前抑郁自评量表的总评分为(63.5±8.3)分,进行干预后的总评分为(51.4±6.1)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由干预前的中度抑郁转为了干预后的轻度抑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抑郁自评量表总评分为(47.6±4.9)分(注: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与体检健康的居民在情绪、心理上有以下不同:(1)焦虑、恐惧。其实这种情绪是对恐惧的一种应激反应。这种由恐惧而产生的情绪变化,主要表现为焦虑、失眠、情绪低落等一系列行为及生理反应,如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等。(2)怀疑否定。大部分居民在体检前认为自己体检一致正常,平时也没病没灾的,突然被查出是高血压,第一反应往往是不相信,因而对医生及家属的言行十分敏感,甚至经常与家属发生争执,出现怒眼相对,暴踢易怒等情绪[13,14,15]。

虽然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许多疾病已经不再是一个难以攻克的科学难题[16]。但是,人们还是应该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中,自己的约束下,更好地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从生活上,尽可能养好身体,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17],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尽量远离老年疾病。居民也应该积极的理解、尽全力配合家庭成员的日程表,体谅彼此的心理和情绪,给予其更多的心理慰藉[18]。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社区高血压治疗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汇报,并且尽可能准确、高效地进行新资料的交流和传递工作[1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前期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方面的评分显著差于对照组的正常健康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高血压患者行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可明显消除焦虑、抑郁心理,为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保障,促进疾病康复进程[20]。

综上,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应针对心理问题和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可稳定病情,为患者疾病康复和身心健康提供保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高血压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以及社会支持的效果。方法:将82例高血压患者和82例血压正常的人通过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高血压患者心理问题发生率较高,显著高于对照组。高血压前期患者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分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等方面的评分显著差于对照组的正常健康人群。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应针对心理问题和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观察社会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断肢再植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社会支持程度评定量表分为A组(高支持组)22例、B组(一般支持组)22例和C组(低支持组)22例。A组的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0±7.7)岁,上肢离断15例,下肢离断7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2例,初中以上10例。B组的22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7.2±7.4)岁,上肢离断16例,下肢离断6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2例,初中以上10例。C组的22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7.3±7.5)岁,上肢离断16例,下肢离断6例;文化程度:小学与初中16例,初中以上6例。三组患者的上述基本情况数据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三组断肢再植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将三组患者于术后3 d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三组的评估结果。

1.3评价标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包括10个评估问题,将问题均设置为与患者近期治疗信心相关的问题,本量表满分为40分,将其进行阶段划分,其中评估分值以11分以下、11~20分、21~30分及30分以上分别表示效能感很低、偏低、偏高与很高[2]。

1.4统计学处理:数据检验软件与方法分别为SAS6.0、t检验与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表示比较指标间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A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中1 1分以下、1 1~2 0分、21~30分及30分以上者分别为0例、2例、5例及15例,分别占0.00%、9.09%、22.73%及68.18%;B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中11分以下、11~20分、21~30分及30分以上者分别为2例、4例、7例及9例,分别占9.09%、18.18%、31.82%及40.91%;C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中11分以下、11~20分、21~30分及30分以上者分别为4例、7例、7例及4例,分别占18.18%、31.82%、31.82%及18.18%。

A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结果30分以上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P均<0.05,三组的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断肢再植是临床中用于断肢治疗的有效方法,对于此类治疗方法患者的相关研究也较多,其中患者术后的相关研究指标及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患者术后的治疗效能感即是对患者术后治疗态度、心理情绪及其他方面均影响较大的方面,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效能感方面的干预极为必要。而要达到有效的干预,对于与之相关的指标研究则极为必要。本文中我们即就社会支持程度对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程度进行观察研究,主要为将不同社会支持程度患者的术后治疗效能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社会支持程度越高的患者其术后的治疗效能感也越高,说明其社会支持程度对患者的影响较为明显,应给予此类手术患者此方面以充分的干预[3,4,5,6,7,8],以达到改善患者术后治疗及其他等多方面综合状态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社会支持程度对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不同社会支持程度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

摘要:目的 观察及分析社会支持程度对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程度。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断肢再植术治疗的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社会支持程度评定量表分为A组(高支持组)22例、B组(一般支持组)22例和C组(低支持组)22例,然后将三组患者于术后3 d以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评估。结果 A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评估结果好于B组及C组,B组则好于C组,P均<0.05,三组的评估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社会支持程度对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治疗效能感的影响较大,应注意对不同社会支持程度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

关键词:社会支持程度,断肢再植,术后治疗效能感

参考文献

[1]王桂芝,王维维.自我效能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中旬刊,2012,18(2):24-25.

[2]谭彩姬,陈丽红,杨淑群,等.危机干预对患青壮年断指再植者围术期行心理支持[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4):515-516.

[3]Sensinger JW,Schultz AE,Kuiken TA.Examination of force discrimination in human upper limb amputees with reinnervated limb sensation following peripheral nerve transfer[J].IEEE Trans Neural Syst Rehabil Eng,2009,17(5):438-444.

[4]尹佐荣,范宇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恢复期日常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05-3607.

[5]赵会,白亦光,吴青霞,等.健康教育在断肢再植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4):138.

[6]杨利勇,李振.断肢再植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4):59.

[7]王蕾.水波垫在断肢再植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9):561.

观察社会 第10篇

关键词:剖宫产,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程度,母乳喂养,影响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发生率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 对于此类产妇围生期的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其中此类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情况是一个重要方面, 不仅可能影响到产妇的恢复, 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也非常突出[1]。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产妇文化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 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4月于本院进行剖宫产的95例产妇为研究对象, 均为初产产妇, 年龄20~38 (28.6±2.2) 岁, 孕周37.5~41.0 (39.3±0.5) w, 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25例, 高中及中专30例, 初中40例;根据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将产妇分为:高社会支持程度37例, 一般社会支持程度36例, 低社会支持程度22例。所有产妇均在知情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参与本调查研究。

1.2 方法

将95例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积极性进行统计, 然后将所有产妇中不同文化程度 (大专及以上、高中及中专、初中) 和社会支持程度 (高社会支持程度、一般社会支持程度、低社会支持程度) 者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和母乳喂养积极性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1) 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包含15个评估内心活动维度和15个技能维度的评估因子, 每个维度最终评分以15~75分为范围, 然后体评分为两个维度之和, 评分范围为30~150分[2]。 (2) 母乳喂养积极性的评估信息来自家属、医护人员的观察和产妇的自我反应, 综合评估后以产妇能够积极且正确地进行母乳喂养为积极性较佳, 以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及态度均一般为积极性一般, 以未达到上述两个方面的标准为较差。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产妇需要进行统计学处理的数据中计数资料均以率的形式表示, 然后进行卡方检验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进行t检验处理, 软件包方面选用SPSS 17.0, 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和社会支持程度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比较

研究显示, 大专及以上及高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妇, P均<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1。

注:与本分类中其他产妇比较, *:P<0.05

2.2 不同文化和社会支持程度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比较

研究显示, 高社会支持度、高中及中专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较佳率高于其他产妇, P均<0.05, 有显著性差异, 详见表2。

注:与本分类中其他产妇比较, *:P<0.05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 母乳喂养不仅对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调节有着积极的意义, 且对于母体的恢复也有着较高的价值, 因此WHO长时间致力于母乳喂养的促进, 而在我国,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 对于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干预措施及研究也较多[3]。而要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进行有效干预, 首先要对可能影响到其哺乳的因素进行研究, 以为其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中我们就剖宫产产妇文化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进行研究, 发现大专及以上及高社会支持程度产妇的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其他产妇, 同时高社会支持度、高中及中专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较佳率高于其他产妇, 分析原因, 文化程度较高的产妇对于相关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 掌握程度也更高, 而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产妇在知识掌握方面也相对较好, 这些即是导致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较佳的原因[4], 而高中及中专的产妇在知识掌握情况方面优于初中产妇, 但是其在产后母乳喂养的便利性方面又普遍优于大专及以上产妇, 其可有效保证知识和时间两方面的因素, 故母乳喂养的积极性较佳, 社会支持程度高的产妇在保证知识掌握和哺乳时间方面也较占优势, 故其母乳喂养的积极性也更佳[5]。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剖宫产产妇文化和社会支持程度对其母乳喂养状况的影响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吴西英, 黄婉明, 关渐明, 等.产科护理咨询门诊对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 (下旬刊) , 2012, 18 (3) :24-25.

[2]廖宝珊, 李丽花, 潘莉, 等.剖宫产后气滞型产妇不同喂养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 (7) :605-606.

[3]Astermark J, Altisent C, Batorova A, et al.Non-genetic risk factors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hibitors in haemophilia:a comprehensivereview and consensus report[J].Haemophilia, 2010, 16 (5) :747-766.

[4]邹萍.旅顺口区2007~2011年0~6个月婴儿母乳喂养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8) :378-379.

“群体性偷情”之经济社会学观察 第11篇

不久前,到一旅游区去泡温泉,在桑拿房里偶遇十几名成双成对的男女,彼此呼着“一点红”“狂马”“小怨”等网名,似乎不太熟络,但经过短暂的试探交流,他们的动作逐渐暧昧大胆。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温泉山庄最主要的客源是网友自驾游群体。

在弥漫的水蒸气中,我琢磨着人类文明的变革。从蒙昧的始祖到焦虑的现代人,火、盐、蒸汽机、电和互联网,这几种物质的发明利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互联网的出现在历史长河中还显得较短暂,其颠覆性还没充分显现,“群体性偷情”不过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副产品。

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不乏一些感天动地的偷情故事。像让不少女人泪花花的《廊桥遗梦》,最揪心的莫过于美丽偷情的现实困境。说得俗一点,就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在曹雪芹笔下,“偷不着”的心痛可谓淋漓尽致,“大俗”不着痕迹地升华成了“大雅”。

从经济学角度看,“群体性偷情”呈现出选择多样化、成本低廉化、收益有限化、风险模糊化等特点。一名朋友告诉过我,在上世纪80年代,他曾负责学校纠风工作,一年至少两三名有生活作风问题的教师丢掉饭碗。与那些教师相比,时下的网友群体选择面是“超现实主义”,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

在对“群体性偷情”的解构中,我似乎看到了“消息型炒股”的影子。在之前牛市的喧嚣中,“有什么消息”一度替代“你好”,成了众多股民的问候语。我认识一名新闻同行,因为职业的关系,几乎成了“消息总汇”。我了解到的秘密是,消息的可靠性与栽跟头的大小恰好成正比,其中“最可靠”的消息勒脖子勒得最紧,让他至今奄奄一息,理财权力被其夫人全线接管。

随着近日“小牛市”初现端倪,这位仁兄哑了半年的喇叭又开始试音了,时不时与基金经理、证券界官员和上市公司高管等朋友联系。

我不得不问:股民既希望证券界人士守口如瓶,一旦有机会自己又成为“包打听”?证券界人士为何能向公众融资,又不恪守公众所要求的职业操守?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此都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甚至有些麻木不仁。

走漏消息与走私情感,一为利,一为欲,均有悖于传统道德。就像文学大师讴歌偷情一样,股民中的“消息派”目前活得还挺时尚,备受股市“万元户”的推崇。我注意到身边一个现象,最热衷打探消息的往往是几万元仓位的典型性小散,且股龄均不长。他们是“消息派”的粉丝群,却不知道“消息派”的代表人物正在苦苦挣扎。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的教诲早已置之脑后,从而使行业公信力成为当代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

在北京地铁二号线,车过北京站时,广播里号召乘客,“共同抵制乞讨、卖淫等现象”,听到后我莫名惊诧:当行“小善”都会陷入骗局时,这个社会的信任基础是否已枯朽?当乞讨现象遭遇到“共同抵制”时,社会v道德是不是沦丧到无以复加?

观察社会 第12篇

相比之下, 乡村治理机制仍是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控制机制, [1]内置于其中的乡村权力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上强中薄下弱”特征, 是一种乡政村治格局下的“中心-边缘”结构。[2]变迁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的乡村治理机制之间的冲突因社会分工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增多而被不断放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成都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 积极探索乡村基础治理机制的创新。通过村民自创、政府推动, 产生了具有一定影响的“成都模式”。

一、乡村治理机制创新的“成都模式”

“成都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产权制度改革、村民议事会的创设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产权制度改革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转型的重要基础, 村民议事会的创设搭建起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完善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

成都市通过对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房屋所有的权确权登记, 明确了产权, 并在此基础上颁发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农村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农村承包地经营权证》。由此, 成都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农民土地承包权长期化的城市。[3]明晰产权, 公共部门的经营性资产受到压缩, 进而减少了公权的“含金量”。

村民议事会最初始于村民的自创, 后通过政府的顶层设计作为机制创新引入成都市农村基层治理机制的建构中。2008年邛崃市为适应成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需要, 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之机, 率先创建了“新村发展议事会”。由于历史遗留等各方面的原因, 改革的推进并不顺利。面对千家万户的村民, 要明确他们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等, 并核发相应的权属证书。但权怎么确, 证如何颁, 村民的土地如何调整, 边界纠纷如何处理, 集体资产怎样处置, 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所占的土地权属如何界定等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展开逐步显现出来。在这其间, 各村有各村的实际情况和问题, 有些问题是法律或行政干预手段所难以解决的;许多农户耕地和宅基地的边界历经多次变迁, 清理起来盘根错节, 非常复杂和棘手;现在的行政村又是合并之后的大村, 村两委的成员根本就无法弄清楚那些纠纷背后的原因, 如果处理不当, 势必会激起矛盾, 引发群众上访。[4]作为改革的直接参与者, 农民群众自发、自主、自为地创造出“议事会”这样一个组织, 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与问题。因此, 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过程中, 事关广大村民最核心利益的产权制度改革是催生新村发展议事会的直接因素。

为了进一步顺应农民群众的要求, 健全村民自治制度, 探索建立新型的村级治理机制, 成都市基于邛崃的实践, 探索“村两委+议事会”这么一种新型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在这一制度设计中, 强调实行政府行政职能与村民自治职能分离、村一级的公共事务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农村经济组织与农村社会组织分离等, 使村级事务中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扩大村民的民主议事、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村支部领导 (引导) 、村民议事会决策, 村委会执行、村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机制, 做到民事民决、民办民管民监。力求基层乡村治理转型按照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来确立公权产生与运行的原则, 这一制度创新对扩大农村地区的公民参与、构建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动员机制, 探索农村地区的善治格局具有积极意义。村民议事会的设立,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起了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机制上限制了少数几个人控制村务的状况, 通过还权赋能、民权民定, 在改变乡村治理中的“上强中薄下弱”格局时向前迈了一步。

与此同时, 成都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同时, 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 不断强化政府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 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逐年加大对农村公共事业的投入, 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和农村公共支出, 从2009年开始通过财政给每个村 (涉农社区) 每年一定的公共管理服务专项资金, 以满足村民社会公务活动的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需要。到2012年财政投入的资金已从最初每年每村20万已增至45万元。公共服务资金由村级自治组织具体实施, 通过走访摸底、问卷调查、投票记分等方法, 了解村民对资金使用意愿, 在此基础上形成资金使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次序, 村民议事会定期对项目的实施和经费的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

以政府的有限投入, 通过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运作过程, 实现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 促进村民生活与基层治理结构的双重改善。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突破口, 破解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困境, 同时在村庄一级通过村民民主参与, 实现村庄的有效共治。与以往专项资金的投放和使用方式不同, “成都模式”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创设促进了村民民主参与的机制化和制度化, 有利于村庄有效治理的实现。同时, 通过农村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的财政覆盖,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都模式”促进了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村民生活与基层治理结构的双重改善。

二、“成都模式”面临的治理困境

议事会在推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两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不同的事情和不同的地方议事会发挥作用的大小又不尽相同。村民议事会在与村切身利益相关的、矛盾问题十分突出和尖锐的事情上发挥的作用较大, 如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土地面积计算、地界划分、集体债权处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 以及灾后重建中的物资发放、住房分配、受灾程度的认定等。而在社区公共事务, 议事会发挥的作用则相对有限。在不同的地方情况也不一样。地处成都市边区的金堂县和蒲江市部分村也成立了村议事监事会。但由于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 公共物品需求意愿较低, 出现了“无事可议”的局面, 在无经济利益的地区建立议事监事会形同虚设;在经济条件较好地区, 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法律条款保护当选议事监事会成员的合法地位, 导致村委会对村民提出的议题拒予接受。“村两委+议事会”这么一种新型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之所以现在能够发挥作用, 能够展示其民主性, 一方面在于议事会所议决的事务都是些没有什么“油水”的麻烦事, 另一方面在于上级政府以及村党支部主动高姿态支持这一新生事物, 假以时日, 它会不会像村委会一样遭遇行政化的命运仍未可知。最后, 由于议事会成员基本不取薪酬, 其可持续性究竟如何也需进一步检验和观察。[4]在一些地方, 议事会成员甚至滋生了“当干部”的优越感, 与群众之间产生隔膜, 为民请愿、主持公道、仗义执言的作风自然也就少了、甚至没了, 最后“连心桥”变成了“隔心墙”, 议事会也就变成了“哑巴议事会”、“举手议事会”。[5]

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入程序基本上仍然沿袭“自上而下”的模式。没有根据各个社区的贫富水平、发展水平及需求进行差异化的覆盖, 资金投放沦为简单的“发钱”, 难以实现公共服务资金最大的社会效益。第二, 公服资金使用决策过程的形式化, 扭曲了公共资源投入解决社区现实情况和困难的初衷, 导致使用途径与与农民实际需求的错位, 造成供给偏离需求, 资金效率低下。导致干群之间新的矛盾出现。第三、公服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等硬件上的投入, 存在少数干部和能人组织建设实施, 实施过程不透明的现象。第四。社区的依赖性增加, 比如道路、沟渠的维修, 原来自己能干现在也不愿意干了。

作为乡村治理的实践探索, “成都模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主要是由于以下一些深层次的原因所致:

1.宏观管理体制与乡村自治的错位

在“乡政村治”的格局下, 村民委员会不再是单纯的群众自治组织, 它实际上还承担着延伸国家行政权力的功能。村委会的管理者“既要扮演完成国家和政府任务的‘代理人’角色, 又扮演着管理本村事务、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当家人’角色”。[6]当两者在所占有资源及收益极不对称的情况下, 孰轻孰重就不言自明了, 可见, 政府施政与村民自治之间的这种矛盾植根于集权体制传统的国家与社会的矛盾之中。[7]当现有的制度安排难以改变村社干部作为国家和政府“代理”人的角色时, 农民就会失去有效承担社会责任的机会, 他们参与社区活动的空间也会十分狭小。

目前, 我国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仍然存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之间公共责任划分不明确的问题, 突出地表现在事权和财权不匹配, 基层政府承担着许多应该由上级政府承担的支出。乡镇政府不得不通过行政方式抑制村庄自治权, 村委会的自治职能与其所承担的来自政府委派的行政职能难以形成彻底的分离, 村庄秩序不得不最大限度地与乡镇政府的意志保持一致, 这种情态下势必要动摇了社区治理的权力基础, 再加之村民议事会的法律地位、权利责任和规则都缺乏的清晰界定, 导致很大程度上村民议事会的行权范围受到限制。

2.社区治理的内部规则缺失

村民议事会虽然最初来自于农民的自创, 但最终它是通过顶层设计而被嵌入到成都市的乡村治理机制中。因此, 对于大部分的农村社区来说, 它是一种外来的制度设计, 需要与当地的条件相融合才能发挥作用。 村民议事会之于的民主参与构成了其运行的基本原则, 而社区内部的规则制定则构成了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类似于“五牙公章” (即一枚公章分割成五块, 由五人分别掌管;五人共同盖章才有效力。) 的管理形式就是这种内部规则的鲜活体现。而在调查中发展, 各地在推行乡村议事的治理体制时虽然不乏完善的制度, 但有效的内部规则却是不多见。“制度”可以界定为规则的总和, 规则则是人们在采取行动时选择实际使用的、需要监督和强制实施的具体规定。[8]乡村治理中内部规则的缺失使村民很难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治理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 其有效参与大打折扣。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村民议事会在一些地方会出现形式化和行政化的倾向。

3.农民作为乡村治理主体的参与能力较弱

乡村治理正面临转型时期农村社会出现的人才瓶颈, 一方面, 农村接受过较好文化教育、具备一定的管理创新能力的人才大量外流;另一方面, 留守农民相对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接受理解新事物的能力有限。目前, 农村的人口和社会结构状况使村干部与村民在互动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交流和沟通断层, 以此为基础构成的村民议事会难以真正成为村民利益的代言人, 有时甚至成为摆设和陪衬, 客观上为村干部独断行事创造了条件。构建多元化主体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中, 农村青年劳动力和精英人才的大量流失, 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村社区发展陷入一种“治理性困境”。

农民整体上仍然处于分散的原子状态, 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行业协会, 缺乏组织化的利益表达载体。市场经济发展催生的对个体利益和价值的追逐使集体凝聚力不断下降。农业低度组织化或无组织化使农民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上能力很弱, 面对农村能人圈层、宗族圈层和黑势力圈层的巨大能量, 他们几乎没有讨价还价和平等对话的能力。

三、破解村级治理困境,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的几点思考

1.乡村治理机制中的规则制定应该来自于乡村内部

乡村治理机制的建构主要在于发现乡村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 追求乡村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使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 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 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 实现治理目标的不断优化。社区公共治理规则的构建要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等条件相一致, 也需要与各自社区发展目标相一致。使社区村民在管理这些既有广泛村的相似性、又有明显区别的村庄时, 解决好面临的各种特点问题。要保障在任何一项制度的形成时, 社区的大多数人都能够参与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为了使规则变迁成本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社区都能够为此设计出一套良好的规则, 例如“五牙公章”。实践证明, 来自社区提供的制度安排至少能够达到最低限度的解决方案。

2.政府公共品投入应该成为动员社区成员参与治理的助推器

公共服务资金应该成为村民参与社区民主决策的重要的突破口, 要使资金的使用、管理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挂钩, 使之形成公共服务与乡村治理的相互促进的格局。需要在程序上进行完善, 改善目前公共服务资金的资金拨付程序, 建立社区公共事权与财权挂钩。注重决策的民主化和过程化, 建立起村民对公共服务资金的拥有感, 使村民通过对社区公共资金的关注提升自己对社区公共事务的投入。努力挖掘公服资金的杠杆效应和辐射效应, 使政府成为重要的、但不是唯一乡村公共事务治理资源, 尝试将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与推进村级公共治理相捆绑, 鼓励社区通过自筹资金来制定并实施有效使用和管理公共事务。

3.村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意识培养和能力建设

乡村居民需要学习如何参与, 如何通过乡村治理机制, 有效督促与推动社区的发展。乡村治理最大的挑战是要去推动或创造一种新的公民意识和特质, 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活动来凝聚农民对乡村社区的自我认同与服务精神, 这种新的意识着重在实质、且可持续的参与社区发展相关的活动与运作过程。例如社区在制定社区发展规划时, 要让农民参加规划的制定、实施、监测与评估全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 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公共发展的意识。

通过社区村民的组织化建设, 提高农民合作水平、克服集体行动困境。当今农村基层治理结构已发展为经济、政治、社会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多元治理结构。因此, 要加快培育、发展农村各种经济组织和公共服务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它们在推动农民从分散走向联合,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扩大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和增强村级组织处理农村公共事务的能力。激发社区活力、使农民脱离原子化的状态, 促进乡村治理的重要基础和重要条件。农民通过参与各种农村民间组织活动, 使农民逐渐学会站在共同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有益于拓展农民的智慧, 培育他们的公共精神。通过社区组织建设, 还可以使农民以此为基础组织起来自觉抵制乡镇政府的不当行政干预。 通过培育民间组织也可以缓解有些地方村委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资源和能力缺乏的状况。通过强化社区组织, 使社区自己设计的制度不受外力权威的挑战, 保证外界对村民自己的社区治理组织权得到最低的认可。

摘要:以产权多元化和经济运作市场化为导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村的社会结构在诸多层面带来了重大改变, 变迁的社会结构与旧有的乡村治理机制之间的冲突, 因社会分化的加剧、社会矛盾的增多而被不断放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成都积极探索乡村基础治理机制的创新, 通过村民议事会的创设以期促进村民的民主参与机制化和制度化。同时, 通过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覆盖, 促进民生与民主的有机结合。但是“成都模式”仍然面临宏观管理体制与乡村自治的错位、社区治理的内部制度缺失和多元化治理主体构建的基础较弱的治理困境。破解这些难题, 需提高乡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内部生成机制, 强化政府公共品投入的杠杆作用和增强村民的参与能力。

关键词:机制,规则,治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钟涨宝等.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02) .

(2) 吴春梅.邱豪乡村沟通网络与村庄治理绩效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02) .

(3) 党国英.解读成都农村治理转型[N].中国青年报, 201-03-07.

(4) (5) 彭大鹏.让基层民主有力地运转起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5) .

(6) 吴欣.用基层民主引领基层治理[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12, (02) .

(7) 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

(8) 胡永佳.村民自治、农村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J].当代中国研究, 2000, (04) .

上一篇:经皮椎弓根螺钉下一篇:体育课堂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