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疗观察范文

2024-05-10

综合治疗观察范文(精选12篇)

综合治疗观察 第1篇

关键词:弱视,弱视治疗,遮盖法

弱视是危害少年儿童视觉发育的眼病之一, 常发生在视觉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期。我国目前人口13亿, 弱视的检出率为2.8%, 弱视患者保守估计达4千万[1]。物理综合治疗对弱视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双眼视力有差别的弱视患儿其弱视程度重的患眼疗效不理想, 我科对一部分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遮盖治疗并进行观察,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2004年~2008年到我科进行治疗的弱视患儿, 每个患儿治疗前都进行眼部检查, 用1%阿托品眼膏一天三次连续点三天, 检影验光, 我们将双眼视力相差≥3行的患儿列为观察对像, 共146例248只眼, 其中男76例女70例, 年龄3.5-8岁, 平均年龄5.7岁, 属于屈光不正性弱视237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11眼, 伴有交替性斜视119眼, 其中轻度弱视 (视力0.6-0.8) 108眼, 中度弱视 (视力0.2-0.5) 108眼, 重度弱视 (视力≤0.1) 32眼。

1.2 方法

本组患儿采用红光闪烁仪、光栅治疗仪和插板进行治疗, 同时加用眼罩对视力较好眼每天完全遮盖, 按年龄不同遮盖<4岁取3:1<5岁取4:1<6岁取5:1<8岁取6:1, 1个月复查视力。

1.3 疗效评价标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全国儿童斜视弱视防治学组1996年4月通过弱视的治愈标准:

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仅一行

进步: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

基本治愈:矫正视力提高至0.9或以上

痊愈:经过3年随访, 视力仍保持正常

2 结果

本组146例248只眼中基本治愈82眼 (33.06%) , 进步125眼 (50.41%) , 无效41眼 (16.53%) 。治疗总有效率 (82.61%) 。见表1。

随访时间1-3年, 平均1.5年

3 讨论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 是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系统发育关键期内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 至使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 视觉细胞无法获得有效刺激, 从而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和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的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 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弱视疗效的影响因素包括弱视类型、患者年龄、初诊视力、弱视的治疗方式、治疗的依从性、复发危险性、患者注视性质及双眼视觉等[2]。拥有良好的视力和双眼视觉对儿童成长、发育、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综合疗法治疗弱视有一定的疗效, 但对于双眼视力相差大的弱视其弱视程度重的眼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正常情况下, 位于外侧膝状体或大脑皮层的双眼细胞处于平衡状态, 当视觉发育过程中发生两眼视觉输入不等的情况下, 使两眼物像之间发生竞争。竞争的结果是视觉输入差的一眼 (弱视程度重的一眼) 疗效不佳。鉴于这种情况, 我们对双眼弱视而视力相差大的患儿在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对视力较好的眼加以遮盖。在我科病例治疗过程中, 轻度弱视眼在遮盖治疗后疗效有不同程度减慢, 而中、重度弱视眼的视力提高的较好。另外初诊年龄、弱视程度、双眼视力平行、注视性质及患者的依从性是疗效巩固的关键[3]。在遮盖治疗过程中, 长期的完全遮盖疗法加快弱视儿童被遮盖眼远视屈光度下降的速度, 使屈光参差增大[4]。所以在遮盖治疗中应注意儿童的年龄及每天遮盖的时间。逆规散光是弱视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弱视治疗对于存在近视或远视性逆规散光的病例作用甚微[5]。雷春燕等报道的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可取的满意疗效[6]。从我科总体治疗有效率为82.61%。我科认为对双眼弱视视力相差较大的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用部分遮盖疗法是有效果的。

参考文献

[1]严宏.弱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

[2]苏满想, 刘春民.弱视疗效的影响因素[J].国际眼科纵览, 2008:32 (5) :354.

[3]王建平.弱视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07:7 (5) :1485.

[4]马代金.完全遮盖疗法对弱视儿童屈光状态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 2004:6 (4) :253.

[5]周华, 等.逆规散光对弱视治疗效果的影响[J].眼视光学杂志, 2004:6 (2) :114.

学会观察 小学综合实践教案 第2篇

1.让学生了解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知道观察的概念。2.让学生初步了解观察中要注意的问题。

3.让学生初步体验观察的过程,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意义,学会观察的方法。教学难点

观察法的运用,并学会撰写观察记录表。教学准备 1.制作课件。

2.准备观察的材料:橘子、矿泉水 3.制作观察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师出示:一杯水 这是什么?谁来说一说?指名交流。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结论的?

2.师小结: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事物只有通过我们深入的观察,才会有更清楚的了解,才能够所发现。今天,这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就让我们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怎样进行观察?(板:学会观察)

二、研究讨论

1.我们平时常用的观察方法有哪些?(指名交流:看、闻、摸……)2.看来大家都掌握了不少观察的方法,那知道了方法是不是就等于会观察了呢?老师来考考大家。

出示图片,5秒钟观察,出题,指名交流。再次出示图片,看看谁的回答是否正确。

3.交流:为什么大家看的是同一幅图,得出的结论却各不相同呢? 预设:看的时间太短,没来得及看仔细(观察是持久的认知活动,走马观花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板书:持久

图上的东西太多(那如果老师先出示题目,再让你观察,你还会错吗?)

总结: 看来,观察必须要有目的,否则就不是观察只能叫作看了。板书:有目的。

4.总而言之,出示: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认知活动,也是用人类的多种感官去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一种活动。

5.师:刚才我们总结了观察的一些特点。在观察时,我们不仅要用心去了解事物,还要做好相应的记录,这样才能够用于我们的研究。那一次完整的观察,我们需要记录下哪些东西呢?(指名交流)

观察对象、观察目的、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现象(观察收获)、观察结论 这些内容都应该在我们的观察记录表上有所体现,除此以外,我们还要记录下每次观察的时间和地点。

6.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需要我们做重点记录的?指名说,点红。观察方法:师引导:观察要有顺序

(1)观察的顺序有哪些?

空间顺序与时间顺序两大类

空间可以是上到下、外到内、表到里;

时间顺序可以是早到晚、前到后,也可以倒着,从后到前、从晚到早等等。

(2)观察时除了要运用到我们的各种感官,还要用上我们的头脑,加以思考、总结 板书:有思考

指导观察收获的填写:要把观察到的内容具体地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图形,(示例)还要注意记录时要注意有条理。

7.学会观察不仅有利于我们进行调查研究,还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问题。何老师最近就遇到了一个难题,最近正是桔子大量上市的季节,何老师很爱吃桔子,可是出去买桔子的时候不会挑,有时买回来的桔子就不好吃。今天何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三个桔子,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观察给老师总结一下什么样的桔子才好吃。

8.为什么要准备3只桔子吗?(作比较)

在观察时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颜色、形状、大小、皮的厚度、手感、花纹等

9.何老师还有一些观察要求:(1)小组内分工合作(2)轻声讨论

(3)有问题可以请老师帮助

10.接下来,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观察,时间15分钟 11.交流观察发现

学生说说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俐略在教堂参加祈祷时看见无意中看见吊灯的摆动而发现了单摆的摆动原理发明了时钟.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卧病在床,无意中看到世界地图,发现大西洋两案非常吻合而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故事

高血压病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第3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131-01

在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饮食结构?心理负担和较大的工作压力均会增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给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一定影响?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病程长,由于药物的服用?合理的膳食?适量的运动及戒烟限酒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血压容易受情绪影响而出现波动,血压的不稳定又会导致患者的情绪波动,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致使高血压患者不能很好地进行治疗[1]?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高血压患者的综合治疗的疗效,特从我院高血压患者中选取44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4例高血压患者,均符合WHO关于高血压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2例,男12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40-69岁,平均年龄(54.13±1.12)岁;对照组22例,男11例,女11例;患者年龄为41-70岁,平均年龄(55.02±1.07)岁?对44例高血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口服硝苯地平,10mg/次,每日3次(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41021527)?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口服硝苯地平,10mg/次,每日3次(常乐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41021527);同时,医护人员还定期对其实施健康教育,每次50min,其主要包含:合理规律运动?调整饮食习惯和减少吸烟饮酒次数等?每周对患者进行1次随访,观察其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治疗后,舒张压下降,达到正常水平,超过15mmHG,或者下降未达到正常水平,下降15-20mmHg;有效:治疗后,患者舒张压下降,范围至少为15mmHg,接近正常水平,或者下降未达到正常水平,为10-15mmHg,或者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无效:治疗后,未达到以上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

治疗组患者高度用药依从性高达68.18%,对照组患者高度用药依从性仅为36.36%?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

组别例数高度依从性中度依从性低度依从性

治疗组22例15(68.18%)4(18.18%)3(13.64%)

对照组22例8(36.36%)7(31.82%)7(31.82%)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状况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变化状况,没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显著优于治疗前的,P<0.05;组间对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压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P<0.05,见下表:

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状况

组别时间舒张压收缩压

治疗组治疗前105±11166±13

治疗后81±12111±12

对照组治疗前106±12168±14

治疗后95±11129±13

3.讨论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90 mm Hg,高血压是冠心病?脑卒中等重要危险因素,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降压药物是一项主要的治疗缓解,应用西药降压,起效较快,但其药物种类较多,联合用药,会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生活治疗造成影响?长期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损伤患者脏器功能?相关医学报道研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种情况,以药物治疗为基础,给予患者综合治疗,从心理和饮食等多方面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占据重要地位?综合治疗方法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其不仅采用降压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还依据患者具体状况进行相应健康教育,促使患者详细了解该疾病相关知识,有效避免患者自行停药和减少药剂量等现象[3]?同时,综合治疗方法还给患者提供相应的干预护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高血压的治疗上,要实行个体化治疗方案:用药剂量未因人?因时?因病情变化而调整;用药不连续?调药非动态?未适应病情的快速多变?

综上所述,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上综合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其对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改善作用?本次研究选取的高血压患者中,治疗组患者高度依从性和治疗后血压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一定差异性,P<0.05,该研究结果同韩彬学者在《综合治疗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分析》中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综合治疗方法值得在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志丽.盐酸贝尼地平与硝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1):64-65.

[2] 郭鸿满.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治疗的 60 例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14):66-67.

综合治疗近视50例疗效观察 第4篇

关键词:近视,综合治疗,屈光度,视力

我国是世界上近视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且这几年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原因有多种,如:学生负担过重、休息时间过少、学习环境差、用眼不良习惯的影响。科学技术的提高、屏闪刺激增加和遗传对眼屈光系统的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视力下降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加强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工作已刻不容缓[1,2],而近视眼的防治也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近年来广泛认为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发展与眼部的调节功能有密切关系。利用调节理论,采用眼部穴位按摩、雾视疗法、睡前1%阿托品眼液点眼等综合治疗来改善眼部调节力,提高视力,笔者对门诊50例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均为青少年双眼近视,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8~21岁。

1.2 方法

1.2.1 常规检查

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散瞳验光、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视力、眼镜度数、治疗期间近视眼治疗调查表。

1.2.2 治疗方法

50例中每例均一眼治疗,另一眼不治疗作为对照(必须事先取得患者的同意),50例中随机抽取25例,右眼为治疗眼,左眼为对照眼。另25例,左眼为治疗眼,右眼为对照眼(治疗眼50眼,对照眼50眼)。近视度数:治疗组为-0.80 D~-3.00 D。对照组为-0.80 D~-2.50 D。治疗前常规查眼底以排除青光眼、治疗前和治疗后统一标准检查视力和验光。

眼周穴位按摩:按摩攒竹穴、睛明、承泣、鱼腰、四白、太阳等多个有关于眼部的血穴治疗半个小时,每天2次。

雾视眼镜:戴镜+1.5 D眼镜看远15 min。每日2次远眺及远近调节、集合训练。

1%阿托品眼液每天2次。点眼时嘱压迫泪小点区2 min,每个疗程点眼3 d,治疗时间为3个月,每个月为1个疗程,每天2次。治疗结束后,随访观察3~6个月,视力检查用对数视力表,均在消失调节的情况下检影验光。

以上治疗3个月,共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视力增加1~2行者为提高,增加2行以上者为显著提高,增减1行为不变。减少1行或1行以上为降低。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后屈光度变化

治疗眼与对照眼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治疗后屈光度变化

治疗组屈光度降低82%(41/50),对照组屈光度降低6%(3/50),两者相比,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视力改变

经用1%阿托品眼液、按摩、雾视治疗3个月后,视力显著提高者和提高者分别为30%和58%,明显高于对照眼的0.01%和8%(P<0.01),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研究认为青少年近视患者病率的提高是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主要发病机制为遗传因素的生物学说[3,4,5]和调节增加理论、调节滞后理论[5,6],目前遗传因素正在研究中,无法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应用近视眼的调节理论、采用雾视、按摩穴位疗法、睡前点1%阿托品眼液等综合治疗来改变视力。减缓青少年近视的发展进程,众所周知,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睫状肌的调节功能有密切关系,睫状肌与瞳孔括约肌均受睫状短神经支配,都是胆碱M受体。因此,两者的舒张功能是一致的,睡前滴1%的阿托品眼液系胆碱药。对胆碱能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具有高度选择性阻断作用。能用效解除平滑肌痉挛。包括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它通过松弛紧张的睫状肌,使晶体曲折率降低(中央前后径变小),从而改善近视状态[7]。阿托品在降低屈光度时视力也有提高,但二者不同步,加用小孔镜后视力增加明显,可能系阿托品滴眼液散瞳后引起的像差改变所致[8]。本组观察表明,视力屈光度没有屈光度下降明显,但一般屈光度下降越多,视力提高越明显。而戴雾视镜远眺及远近调节、集合训练及穴位按摩都是活动睫状机,改善近视眼的调节力,以便缓解青少年近视调节力过强及滞后的问题。达到提高视力,控制近视眼发展进程的目的。

通过对综合疗法治疗进行近视眼短期疗效观察发现:治疗后使近视屈光度下降,并提高视力。所以本次治疗效果可进一步证明:眼部的调节功能对近视眼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综合疗法对青少年近视有确切的疗效,较适用于门诊眼科医师使用,但它的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于沙, 王远辉.近视眼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及配镜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8) :70-72.

[2]郑荣领, 翟黎东, 樊舒非.何建立健全近视眼防治体系[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3 (17) :129-131.

[3]褚仁远, 于志强.遗传学研究技术在近视眼研究中的应用[J].眼科, 2001, 10 (3) :132-136.

[4]胡诞宁.眼科遗传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314-324.

[5]李凤鸣.眼科全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2577-2678.

[6]Gwiazada J, Thom F, Baver J, et al.Emmetropization and the progression of manifest refractive in children followed from infancy to pubery[J].Chin Visfion Sci, 1993, 8:337-334.

[7]凌沛学.眼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研究[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301.

综合治疗观察 第5篇

摘 要:本文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维度,以杨惠元、陈??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量表》为基本参照工具,通过对示范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课堂观察,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按照对象指向分为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指向学生的行为以及指向课堂的行为三种类型,旨在对中级汉语综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量化观察分析。

关键词:综合课;课堂观察;教师;教学行为

一、观察背景

(一)观察内容。本文观察选择的课堂是北京语言大学中级综合课短文教学示范课录像。教学内容为第16课《牵手一生,是幸福还是谎言》的生词、语法点和课文。该课文长度为600多个汉字,共有21个生词,2个常用词语和4个语法点。教学对象一共12名,国别以亚洲国家(韩国、日本、越南、泰国等)居多。该课主讲教师魏苹是一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在此类课型的教学中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观察方式。本报告观察记录的具体做法:将示范课教学录像进行文字转写,转写重点是教师行为。转写时,尽可能细致地描述课堂上教师各种行为的具体表现,同时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下教师行为发生的条件,以及行为发生后学生的反应及课堂整体状况,为进一步的分析做准备。

(三)观察目的。综合课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主干课,每课的生词、新语法点、课文的内容都始建于综合课,其他课型基本上是围绕着综合课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对优秀对外汉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对外汉语教师教学技能等各方面的提高。

二、课堂中的教师行为分类

本报告将捕捉到的教师行为按照行为的对象指向分为三类:1.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2.指向学生的行为;3.指向课堂的行为。

(一)指向教学内容的行为。指向教学内容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某一教学目标或内容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本次观察的课堂中具体包括展示、提示、提问三种行为。

1.展示行为。展示行为是教师利用某种媒体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的教学行为。这类行为可以由教师完全独立控制。根据所利用的媒体或媒体元素的不同,本课堂中的展示行为较多,有利用多媒体展示文本和图片、运用板书展示课文语法点、运用卡片展示文本以及运用教具展示课文提示词等多种表现形式。

2.提示行为。提示行为是教师通过一定的直观手段向学生提示话语中的关键信息点的行为。如本课中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的图片给予学生提示,引导学生理解“守”的不同意思。根据提示手段的不同,本课堂中的提示行为有肢体动作提示、图片提示、实物提示、板书提示、卡片提示等表现形式。

3.提问行为。提问行为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互动行为,表现为“师问生答”。提问行为是师生合作完成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自问自答不属于提问行为。根据提问发生的条件不同,本课堂中的提问行为主要包括提问、追问、质疑问等表现形式。其中追问、质疑问的比例所占非常少,是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或不确切的情况下教师的两种反应行为。

(1)追问。教师对原问题重新措辞后提出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问题,或者将原问题分解,简化为几个小问题逐一发问。或者问一个与原问题相关的新问题。例如,教师问:“这里面他讲了一个例子,他有一个好朋友,这个好朋友怎么了?”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继续引导提问:“我们看这个好朋友是男的还是女的?”(生:女的。)师:“她为了爱情怎么样?”通过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

(2)质疑问。教师将学生的错误答案用问题的方式提出,表示质疑,提示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例如,教师问:“如果你出门在外,你的妈妈、你的奶奶知道你要回来,她会不会?”某一同学回答:“守在门上。”教师质疑,问道:“门上?”运用质疑问可以给学生一个再次反应的时间,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错误、纠正错误。

(二)指向学生的行为。指向学生的教师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定向的任务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在本课堂中包括观察、倾听、反馈、评价四种行为。

1.观察行为。教师借助其视觉器官收集学生信息的教学行为,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为观察对象。

2.倾听行为。教师借助其听觉器官收集学生言语信息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主动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手段。

3.反馈行为。教师向学生提供有关学生回答准确性等方面信息的教学行为,是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对学生答案的分析、扩展或评价。根据学生答案的准确与否,本课堂中教师的反馈行为主要表现为肯定答案。教师纠错极少出现。

4.评价行为。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价值判断,本案例中多表现为“很好!”、“不错!”

(三)指向课堂的行为。指向课堂的教学行为是教师关于课堂管理协调能力的体现,主要是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本课堂中的课堂管理行为表现为教师管理课堂秩序、监控课堂状况、规定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要求、征求学生的反馈,还表现为教师对课堂节奏、话语权、提示语、教学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把握以及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选择(如同桌两人对话、多人小组活动等)。

三、课堂中教师行为的特点

根据观察,该课堂中教师行为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较好的直观性。教师在这75分钟的短文教学中,多次使用多种直观手段。本文列出4种使用不同直观手段的行为,对它们进行观察记录,分别几下它们的使用次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师广泛使用了包括肢体动作(2次)、实物教具(9次)、图片(13次)、板书(14次)等在内的各种教学手段。在这些直观手段中,图片和板书是使用最频繁的手段。

(二)具有较好的实践性。该课堂教学中,因为是新课教学,教师言语多为引领学生理解,同时教师也尽可能选择能给学生提供最多练习、实践机会的行为,最大化增加学生说话的时间。本文使用行为编码观察记录法,以5秒钟作为一个计量单位,就师生的课堂说话时间对本课堂进行观察,将观察到的教师说话、学生说话、师生同时说话及其他4种行为分别进行登记记录,由此整理出这4种行为所占的课堂时间及比重。7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说话35分钟,学生说话31分钟,师生同时说话2分钟,其他7分钟。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教师独立说话时间占47%,学生独立说话时间占41%,学生总的开口度比较高。

(三)具有较强的节奏感。该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所占比例非常大,同时也彰显出教师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控制与把握。生词讲解、课文讲解、语法讲解各个环节的过渡也十分清晰自然。整个75分钟的短文教学环节节奏十分紧凑,张弛有度。如在对课文第二段反方的结论进行复习讲解时的教学过程,通过词语“由此可见”一直引导学生,教学环节过渡时的教学用语也十分紧凑。

(四)输入难度适中。该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汉语能力表达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高。同时更能看到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一步一步进行引导,以达到“可理解输入”的目的。如在生词“守”的讲解中,教师由图片引出学生的讨论,进而根据学生的回答拼凑出该字的完整意义及用法,难易适中,非常具有引导技巧。

(五)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语言课堂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亲和力,尽可能减少与学生的距离感。同时,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该课堂中,教师行为呈现出良好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教师从教学开始到结束一直保持着笑容,在学生发言不畅时也一直给予言语鼓励。总体来看,整堂课学生一直保持着积极认真的学习状态,课堂氛围轻松愉悦。如在讲解生词“珍惜”时,教师提问“应该珍惜什么?”有同学回答“珍惜老师”。另外,学生笑声不断,还有多次掌声,这些都说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对课堂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不仅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本文试图通过观察一个75分钟的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课堂,对一位优秀的有经验的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析。从该教学视频中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三大类,九小类;其行为具有直观性、实践性、节奏感强、输入难度适中以及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等特征。整个课堂氛围轻松自然,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程序设计、时间把握、各教学环节过渡上都表现的十分得体恰当,为成长中的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了很好的课堂教学行为范例。

参考文献:

综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 第6篇

关键词 综合治疗 重症支原体肺炎 疗效观察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婴幼儿亦不少见。为了提高我们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综合治疗的认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重症MPP患者50例,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小儿重症MPP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本文50例重症MPP诊断标准除参考MPP的诊断外[1],并具备以下表现[2]:①坏死性肺炎改变;②肺大叶实变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③影响呼吸功能或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④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⑥起病急,症状重、肺大叶实变,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11岁;发病后3~5天入院;院外未治疗;均有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峰39~41℃,发热伴顽固性咳嗽、气喘18例,胸痛伴心悸5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5例,肺外表现(皮疹,心肌损害,神经系统体征等)2例。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13岁;发病后3.5天~7天入院;院外治疗2例;均有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峰39~40.6℃,发热伴顽固性咳嗽、气喘12例,胸痛伴心悸6例,胸腔积液8例,肺不张3例,肺外表现(胃肠道症状,心肌损害,伴随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等)4例。经统计学处理后,上述两组病例在各项差异上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治疗:①阿奇霉素10~15mg/kg,1次/日,连续静滴5天停4天后改为阿奇霉素肠溶片10mg/kg,1次/日口服序贯治疗,连用3~5天停4天为1个疗程,总疗程不少于3周,以防复发。合并细菌感染者联合头孢曲松钠80mg/kg,1次/日静脉滴入。②降温、化痰止咳、平喘、镇静、吸氧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甲基泼尼松龙及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甲基泼尼松龙1~2mg/kg,1次/日静滴,治疗时间一般5天以上,超过5天者在停静脉甲基泼尼松龙后,改为口服泼尼松;丙种球蛋白400mg/kg,1次/日×5天,或1g/kg,1次/日×2天。

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治疗3周呼吸道症状和肺外表现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均为阴性,胸片肺部无异常;②有效:治疗3周呼吸道感染症状和肺外表现明显好转或减轻,部分体征消失,胸片大部分吸收,但病原学检查仍为阳性;③无效:治疗3周症状、体征及胸片均无好转。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具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组在住院天数及退热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见表1、2。

讨 论

重症支原体肺炎感染可导致多器官受损,目前已经公认,肺炎支原体(MP)直接损害和感染后免疫反应是主要发病机制[3]。①直接损伤机制:MP感染人体后,因MP与宿主细胞有相似的抗原成分而逃避黏膜纤毛的清除及吞噬作用,同时牢固的吸附于气道黏膜表面,吸取自身所需要的营养,释放H2O2、NH3、神经毒素、磷脂酶等有害物质,造成黏膜上皮及纤毛破坏,对宿主细胞造成直接损伤,附着能力越强治病性越强。②免疫学发病机制:抗体累积学说认为,MP感染机体后发生一系列免疫反应,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产生IgM、IgG、IgA、IgE等抗体,因反复MP感染致抗体效价逐渐增高而出现临床症状。自身抗体学说认为,MP抗原与人心、肺、肝、肾、脑、平滑肌等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产生相应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呼吸道外其他靶器官受损。炎症介质学说认为,在MP感染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等多种炎性介质较健康者高,从而导致肺及肺外多系统免疫损伤。MP作为超抗原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促进一系列细胞因子(IL-1、2、5、8)的释放,这些因子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齐建光等报道[4],重症MPP肺外表现与支原体严重感染后免疫紊乱导致的组织损伤有关。

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甲基泼尼松龙)具有强力抗毒、抗免疫、抗过敏作用,可阻断MP感染后免疫学发病机制,糖皮质激素既可抑制TH2细胞活化,同时也可抑制TNF-α的产生;此外,在炎症部位可减轻血管扩张,使淋巴细胞增殖减少,并使所有白细胞浸润以及巨噬细胞活化减少。轻度MPP无使用糖皮质激素指征,合并胸腔积液及中毒症状明显者,例如:合并中毒性脑病、休克、脓毒血症者,有急性肺损伤或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胸腔短期内有较大量渗出者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须在有效抗生素使用前提下)。

靜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中有丰富的IgG型抗体,能直接中和TNF-α,IL-6等炎性因子,并能封闭效应细胞Fc受体,阻断抗原-抗体反应,减少炎症介质释放,在重症MPP治疗中可起到阻断疾病进展的作用。且丙种球蛋白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和调理功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双重治疗作用,对控制病情、促进恢复有很好作用。

本组结果表明,治疗组在住院天数及退热时间、疗效上均优于对照组,证明在大环内酯类联合三代头孢抗感染基础上,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静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有利于减轻症状,缩短治疗病程,减少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

2 赵顺英,马云,等.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7):414.

3 程艳.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免疫反应与临床.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6,13(4):387.

4 齐建光,张韶杰.儿童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8,12(10):719.

综合治疗观察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年3月—2011年2月共接收治疗84例肾病综合征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8例;患者年龄最大62岁, 最小23岁, 平均年龄35.8岁;病程6~12个月, 平均病程9.3个月;患者中高血压28例, 肾活检微小病变MCN16例, 系膜增生性肾炎23例, 膜性肾病12例, 血肌酐SCr增高5例。患者经过检查后, 均未发现有糖尿病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紫癜性肾炎等继发性疾病。为了使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对比性, 将患者分为两组并保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结果。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服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治疗药物使用泼尼松, 每日早晨服用, 并且开始服用时药量要足, 后慢慢减小药量, 并且保持长时间服用。服用泼尼松, 每日1mg/kg;服用8周后, 开始减少药品服用剂量, 每周递减10%, 至每日0.5mg/kg, 隔日服药1次, 维持3~6个月;再减少药量至0.2mg/kg, 仍是隔日服药1次, 维持用药1~1.5年。

1.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根据中医理论进行分型治疗。 (1) 脾阳虚弱:治疗应健脾补气利水, 补中益气汤加减:生黄芪、茯苓皮、车前子各30g, 党参、猪苓、鸡内金、陈皮、厚朴、白术各10g; (2) 脾肾阳虚:治疗应温阳化湿, 金贵肾气丸加减:淡附片、肉苁蓉、牡丹皮各10g, 猪苓、茯苓15g, 山茱萸、肉桂各5g、车前子、陈葫芦瓢、大腹皮各30g;如有外感者加金银花、黄苓、连翘荆芥及防风各10g; (3) 脾肾两亏:治疗应健脾益肾, 大补元煎加减:党参、生黄芪各30g, 茯苓、枸杞子、熟地黄、补骨脂各15g, 杜仲、白术、当归各10g, 灸甘草5g。

1.3 疗效标准

对患者定期进行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及肝肾功能等。并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 对于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常规检查。当患者水肿症状消失、尿蛋白呈阴性3次以上, 尿蛋白、血清蛋白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肾功能恢复, 即可以认定为肾病综合征得到完全缓解。当患者水肿症状减轻、尿蛋白定量<2.0g/24h, 血清蛋白及肾功能得到改善, 即可以认定为肾病综合征得到部分缓解。当患者水肿症状、血清蛋白及肾功能未得到改善, 尿蛋白定量≥3.5g/24h, 即可以认定为无效。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19例, 部分缓解13例, 无效6例, 多发4例, 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2例, 部分缓解15例, 无效4例, 多发1例, 总有效率为88.10%。两组患者疗效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P<0.05) 。

在治疗过程中, 两组人员均发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现面色潮红患者41例, 治疗组发现10例;对照组发现五心烦热患者32例, 治疗组发现8例;对照组发现激动易怒患者19例, 治疗组发现11例;对照组发现心动过速患者18例, 治疗组发现8例;对照组发现白细胞降低5例、转氨酶升高患者2例, 治疗组未发现上述两种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 对尿蛋白定量、血浆蛋白定量以及总胆固醇指标进行检查, 检查结果见表2、表3、表4。

3 讨论

肾病综合征在中医治疗中属于水肿、虚痨等范围, 中医认为, 脾气下陷、肾气不固、升运封藏失职, 则水谷精微随尿外泄。因此, 治疗肾病综合征在于调理脾肾。西医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 可以减轻急性炎症, 降低肾小球的底膜通透性, 提高肾小球的过滤性。

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法对肾病综合征进行治疗可以看出, 两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互补, 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超过对照组使用激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 并且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还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对于人体的伤害, 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目也要比对照组患者少。

摘要:目的:通过中西医综合治疗法进行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名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对照组, 采取单纯的西医疗法, 采用激素方法进行治疗;第二组为治疗组, 采取中西医综合疗法, 在对照组激素治疗方法的基础上, 对患者从中医方面进行辨证, 并根据如脾阳虚弱、脾肾两亏或脾肾阳虚等进行中药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 对尿蛋白定量、胆固醇定量以及血浆白蛋白等治疗结果进行统计, 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均已经明显减少并呈阴性, 其他方面也都恢复正常, 血胆固醇降低, 血浆白蛋白升高。但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中西医综合疗法对于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并且经过治疗后, 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更低, 通过中西医综合疗法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西医综合疗法,肾病综合征,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振卿, 张文静, 张世杰.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8, 15 (9) :51-52.

[2]蔡建盛, 林秀春, 方镇福.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43例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 2012, 8 (6) :62-63.

[3]曾安平, 孙伟, 王钢.中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现状与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0, 6 (6) :50-52.

[4]黄时浩, 蔡小梅, 李红卫, 等.综合疗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13 (16) :2115-2116.

[5]徐敬寿, 张家芳, 梁志红.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综合治疗肾病综合征4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10 (14) :1340-1341.

高血压病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第8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已在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健康档案的, 通过正规医院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且无其他明显器质病变的患者, 患病时间均在三年以上, 随机分配到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综合治疗组40例,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 (67.5±11.5) 岁, 体重 (68±13.5) kg;对照组34例, 男18例, 女16例, 年龄 (66±12.5) 岁, 体重 (67.5±10.5) kg。

1.2 方法

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在全科医师指导下进行观察治疗40 d, 两组在治疗上的相同点是同用降压药物治疗, 在用药选择上依照以下原则:

1.2.1 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可能有的疗效, 而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小。食用降压药时尽可能口服, 降压不宜过快过低, 不要自己随便换药加药或突然停药或凭感觉吃药, 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的心、脑、肾等器官的供血不足[1]。

1.2.2 为有效防止靶器官损害, 应保持每天24 h血压平稳降低, 以防止夜间较低的血压至凌晨突然升高而导致猝死或脑卒中和心脏病发作, 因此应采用长效降压药物, 每天给药一次维持24 h降压作用。

1.2.3 不同的降压药物其单药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是不同的, 要达到血压靶目标值, 合理联合用药极为重要, 降压药物的选择不仅是把循证医学的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合的药物。

两组在治疗上的不同点在于对照组仅采用降压药物治疗, 综合治疗组在应用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同时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治疗:a饮食疗法:对患者的日常饮食需要科学把握。总得原则是控制总热量摄入, 宜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 优质蛋白质饮食, 如:鱼类、瘦肉、兔肉、豆制品牛奶等[2]。适当的增加钾和维生素的摄入。b体育锻炼:合理的运动计划能帮助患者降低体重, 不断提高胰岛素的抵抗能力, 这样可以加强患者的心血管适应及调节能力, 保持良好的血压水平。c控制体重:方法主要为减少热量摄入和增加体育锻炼。d戒烟、酒:对嗜酒的患者, 要进行严格控制饮酒量。不可饮刺激性饮料, 可提倡高血压患者多饮绿茶。e心理精神疗法:在日常治疗中, 要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 多沟通, 掌握患者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情况, 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消除患者异常心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从而有效的控制血压, 应避免精神刺激, 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舒畅的心情, 劳逸结合, 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以上各项治疗在家属的严格监管下执行并落实。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对象在观察治疗3 d前测定血压、体重及血脂, 并于40 d观察治疗结束后复查, 各组结果用“x¯±s”的形式表示, 统计量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在血压、体重、血胆固醇和血甘油三酯方面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全部高血压患者在观察治疗期间无明显不适, 观察治疗40 d后, 综合治疗组各项指标变化明显, 均低于对照组, 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体循环动脉压增高, 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者原因不明, 可能是遗传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约占全部高血压患者的95%;另外不足5%者血压升高仅为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形式, 称之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发者血压长期升高, 可成为诱发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 极易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新的高血压防治指南把高血压从单纯的血压读数定义扩大到了包括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关联临床症状等内容。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 更重要的是预防心脑血管的损伤,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病死率。美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明确指出:凡收缩压高于160 mm Hg的高血压者, 治疗初期, 执行联合用药, 并强调器官的保护作用。对于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应是在140/90 mm Hg以下, 老年患者收缩压应降至150 mm Hg以下。近年来, 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和分组治疗, 采用了综合方法, 效果可佳。

近年来临床资料显示, 高血压病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与较低血压的人群相比, 血压为130~139/80~89 mm Hg时的人群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增大2倍, 年龄40~70岁血压超过115/75 mm Hg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开始增加, 收缩压每升高20 mm 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 mm Hg则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加倍, 即使年龄在55岁的血压正常人中, 90%将在今后25年内进入高血压范畴, 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应当引起广泛关注。与正常血压者比较,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衰发生率高2倍、冠心病高3倍[3]。

研究表明高钠低钾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之一, 我国的膳食普遍钠高钾低, 适当的限制食盐的摄入量能够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而且高血压患者摄入大量的钠也会影响某些降压药物的疗效。适当体育锻炼可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血压, 改善心输出量, 改善左心室功能、提高心血管应激能力和减轻体重的功效, 研究显示体重减少10%, 能使糖尿病、高血脂和左心室肥厚得以改善。吸烟可使血压增高, 尼古丁可迅速增加动脉血压, 兴奋交感神经, 进而可能会诱发脑卒中、冠心病和猝死, 同时吸烟可影响降压药物的疗效, 因此戒烟在治疗高血压病中非常重要。有些高血压病的发生与精神过度紧张、大脑经常接触外界刺激有关, 因此高血压患者要心胸开阔, 避免紧张、焦虑状态, 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 劳逸结合。

近年来我们在实际临床治疗高血压病得过程中采用降压药物配合综合治疗的方法, 包括饮食疗法、体育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和心理精神疗等, 取得了较好的控制血压的效果, 同时有效降低了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及体重,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相信高血压病患者如果能长期坚持综合治疗, 效果会更好, 而我们将继续观察高血压病综合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淑玲.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 6 (11) :173-174.

[2]尹小春, 周凌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06, 14 (10) :833-834.

综合治疗儿童弱视250例疗效观察 第9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公安县妇幼保健院眼科就诊治疗250例, 400只眼睛, 年龄3~11岁, 出诊年龄最小2岁零8个月, 最大11岁, 轻度弱视115只眼, 中毒弱视233只眼, 重度52只眼, 斜视性弱视126只眼, 屈光不正性弱视218只眼, 屈光参差性弱视56只眼, 旁中心注视40只眼。儿童弱视的临床分度和临床分类根据弱视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按全国弱视防治学组规定的标准执行[1]。

1.2 研究方法

1.2.1 眼部检查、散瞳验光配镜

就诊时详细检查视力, 眼压, 眼底, 注视性质, 三级功能, 眼位, 眼球运动, 排除器质性病变, 用1%阿托品眼药膏滴眼, 2次/天, 连续5d。检影验光, 3周后复查, 确定眼镜处方, 予以配镜。

1.2.2 分组

根据弱视是单眼还是双眼分为单眼弱视组和双眼弱视组。弱视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弱视。再根据不同类型弱视分别进行遮盖疗法、精细作业和仪器训练。根据患者开始治疗时的最好矫正视力每10~20d复查裸眼及矫正视力, 调整比例, 连续治疗6个月后分别记录视力检测结果, 整理并作统计学分析。

1.2.3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散瞳验光, 检查视力、眼位、屈光间质眼底注视性质。并同时采取以下方法治疗: (1) 遮盖法:对单眼弱视者严格遮盖健眼, 遮盖比例:3岁者3∶1, 4岁者4∶1, 5岁者5∶1, 6岁者6∶1, 即每遮盖健眼3d、4d、5d、6d, 打开1d, 防止遮盖性弱视发生。双眼弱视的按视力不同进行不同的比例遮盖, 每半个月复查一次, 根据视力变化做适当的调整遮盖比例; (2) 精细作业:如穿珠子, 穿针等; (3) 仪器训练:我们采用西安华亚电子公司生产的sza23型的闪烁增视仪, 加光刷治疗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0只弱视眼, 视力达1.0以上为基本痊愈, 220只眼, 视力提高2行或2 行以上者为进步, 157只眼, 视力不变为无效23只眼。具体见表1~3。

3 讨论

弱视是一种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发病率高, 原因复杂[2]。我们采用综合治疗 (集中治疗与家庭相结合) 效果好, 最短疗程3个月, 最长的3年, 400只眼基本治疗治愈220只, 进步157只, 总有效率为近95%通过资料分析, 弱视治疗效果与年龄最密切, 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我们认为弱视的治疗关键在三步: (1) 准确的验光配镜; (2) 遮盖疗法; (3) 精细作业的训练。

总之弱视的治疗有效率高, 方法简单, 无痛苦, 力争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达到理想的效果, 近年来我院采用美国伟伦公司生产的视力筛查仪, 把弱视的治疗年龄提前到2岁6个月, 为我们普查工作, 提前发现3岁以下的弱视儿童起到广泛推动用。

参考文献

[1]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1996, 4 (3) :97.

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理疗科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者110例,均符合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排除颈椎骨折、脱位、关节结核、肿瘤,合并内脏器官急重症患者,以及孕产妇、不配合治疗等患者。其中男51例,女59例,年龄18~53岁,平均37.7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3年;神经根型30例,脊髓型11例,椎动脉型24例,交感神经型10例,混合型35例。

1.2治疗方法

1.2.1牵引治疗

患者取坐位行枕颌带颈部牵引,牵引重量为5kg,可根据患者症状增加牵引重量。牵引方向方面,C1~C2病变时,背向牵引锤,以后仰5°~10°为佳;C6~C7病变时,面向牵引锤,以头前屈40°为宜;其它牵引一般在头前屈20°~30°下进行。每次牵引治疗结束时,患者颈部可有受牵拉感,但无不适感;每次牵引30min。

1.2.2推拿治疗

①患者正坐,医者首先用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肌肉约5~10min;②按揉风池、肩井、风府、肩外俞等穴位;③作颈项部拔伸法,以矫正小关节紊乱;④最后提拿颈部两侧肌肉,以叩击手法结束治疗,每次20min。

1.2.3针刺治疗

主穴取风池、天柱、颈夹脊、大椎、列缺,头晕、头痛者加百会,恶心、呕吐者加内关。患者取俯卧位,用75%酒精棉球进行常规消毒,针灸针快速刺入,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1寸,颈夹脊向颈椎斜刺1~1.5寸,其它穴位常规针刺,诸穴施平补平泻法,有酸麻胀等针感为宜,留针30min。

1.2.4特定电磁波照射

用TDP灯直接照射病变局部,以患者耐受为度,时间为30min。

1.2.5功能锻炼[2]

①准备:患者端坐或双足等肩分开站立位,双手叉腰。②头向前缓慢、用力屈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用力抬起,向后伸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回到中立位;注意颈前屈时,下颌务必抵触胸骨柄部位。③头向左缓慢、用力屈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用力向右屈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回到中立位;颈侧屈时,幅度要尽量大。④头向左前方缓慢旋转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向右前方旋转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向左后旋转至极限,停顿3s后向缓慢向右后旋转至极限,停顿3s后缓慢回到中立位;颈的旋转幅度尽量大,但速度必须稳、慢。

1.2.6疗程

牵引、推拿、针刺、电磁波照射等治疗每周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功能锻炼则每组10次,每天2组。

1.3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的相关疗效标准拟定。治愈:阳性体征转阴,临床症状消失,能正常参加日常工作;好转:阳性体征减弱或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只能从事日常比较轻的工作;无效:阳性体征无变化,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自觉症状无改善,日常生活受影响。

2结果

110例患者中,治愈4 8例,好转5 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45%。

3讨论

颈椎病是理疗科常见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往往以颈部疼痛和颈肌疲劳为首发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临床表现为头、颈、肩臂麻木疼痛、僵硬,疼痛可向前臂、手指放射,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耳聋耳鸣、行走不稳和肌肉萎缩等症状。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中的推拿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为了提高颈椎病治疗率,采取综合治疗则疗效显著。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肝肾或气血亏虚,导致风寒入侵,气血运行失调,经络受阻,造成颈椎间盘组织及骨关节逐渐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引发。颈椎牵引可以解除肌肉紧张,减少椎间盘压力,拉伸皱折的黄韧带,扩大椎间隙与椎间孔,缓解神经根压迫,松解椎管内粘连,改善压迫物和被压迫物组织的解剖关系[3]。通过推拿手法,可以纠正颈椎小关节紊乱,解除肌肉和血管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修复;针刺治疗可以调节气血运行、调和阴阳、疏通经络,其中风池、天柱有补益脑髓之功效,颈夹脊则具有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的作用;TDP照射局部可以祛风散寒、活血通络;颈椎动态失调、局部肌肉痉挛、颈椎椎体失调等均可刺激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症状[4],因此加强颈部功能锻炼,保持颈椎稳定,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病复发。

综上所述,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能较快改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范炳华.推拿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37-138.

[3]柳登顺.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44.

综合治疗肩周炎168例疗效观察 第11篇

【中图分类号】R4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321-01

肩周炎系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俗称 “漏肩风”、“肩凝症”患者常因白天穿衣不方便,夜间疼痛加重不能寐给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封闭加手法配合中药辨证施治疗法,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61例,女107例。年龄最大的65岁,最小的45岁,50-60岁最多见占88.6%,大部分无明显外伤史,病程最长的4年,最短的半个月,7例为双肩发病,且均为女性。

2 治疗方法

2.1封闭

肩周炎患者,大都于肩关节的前、外、后方可触及2-4个痛点,前方位于肱骨小结节周围和喙突周围;后方位于腋后皱襞上方与肩胛冈下缘凹陷中,相当于臑俞穴;外侧方位于三角肌止点上缘。用泼尼松龙悬浊液1-2ml,加2%利多卡因2-5 ml、0.9%氯化钠溶液约5 ml,对多个痛点进行深部封闭,每个痛点封闭2-4 ml,封闭时针头刺到定点局部骨膜后逐渐后退,缓慢注入,每周封闭一次,最多封闭3次。

2.2 推拿疗法

封闭后即可行手法推拿治疗。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立于患侧以一手握住患者肘部,一手食、中、环三指于肩部前、外、上、后作适当推揉搓拨,由浅入深,由轻到重,持续3-4分钟,使患者感到轻松舒适。然后一手轻轻压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肘部,逐渐作患肩前屈、外展、后伸活动,幅度逐渐加大,动作要轻柔。

2.3辨證施治

肩周炎临床上分为寒湿痹阻型、血瘀气滞型、气血亏虚型。

2.3.1 寒湿痹阻型

临床上寒湿痹阻型最为多见,其病机为寒湿痹阻,经络不通,治法宜驱寒化湿、宣痹通络,方选三痹汤加减。羌活12g五加皮10g 桑枝12g续断12g细辛4g附子6g威灵仙12g海风藤10g桂枝7g甘草3g。

2.3.2 血瘀气滞型

其病机为气滞血瘀,筋络不通,治法宜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川芎10g当归9g 赤芍10g 红花6g 桑枝12g伸筋草10g 桂枝7g牛膝10g 细辛3g 威灵仙12g甘草3g

2.3.3 气血亏虚型

其病机为气虚血少,筋失荣养,治法宜补气养血、舒筋通络。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24g 桂枝9g 当归9g熟地15g 白芍12g鸡血藤15g 续断12g 牛膝10g 党参15g 桑枝10g 甘草3g

2.3.4疗效评定标准:优: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完全或部分恢复;良: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改善;可:肩部疼痛有所好转;差: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2.4. 结果

本组168例经3周左右治疗,优97例,良61例,可8例,差2例。

3、讨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观察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146例238眼,其中男87例,女59例;初诊年龄3~12岁,中位年龄5.4岁。均按照1996年4月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其中屈光不正性196眼,屈光参差性26眼,斜视性13眼,形觉剥夺性3眼。所有患者眼前节、眼球运动、眼底基本正常,无神经系统异常。

1.2 治疗方法

1.2.1 遮盖治疗:

单眼正常者全遮健眼,弱视眼戴合适眼镜,每月复查1次;双眼弱视者配镜后视力仍相差3行以上行6∶1遮盖,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6d,双眼打开1d;双眼配镜后视力仍相差1~2行者行4∶3遮盖,即遮盖视力较好的眼4d,然后遮盖视力较差眼3d;双眼配镜后视力相同者3∶3遮盖,然后双眼打开1d,视力提高到1.0以上,仍需1∶1遮盖半年左右巩固疗效。对于不配合遮盖治疗的儿童用压抑法,对于重度弱视用近压抑健眼,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配合矫正眼镜,健眼看近不清看远清弱视眼戴过矫+1.50D眼镜,使看近清看远不清,远压抑健眼戴过矫+3.00D矫正镜,使看远不清,远视力低于弱视眼2~3行以上。

1.2.2 散瞳检查,验光配镜:

初诊时行眼前段检查及眼底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1%阿托品滴眼液滴眼,3次/d,共3d。检影验光并行注视性质检查,确定眼镜处方予以配镜。

1.2.3 增视训练:

增视仪具有脉冲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电针剌激CAM、视觉剌激及精细目力训练的功能。远视性弱视选用脉冲红光闪烁加CAM视觉刺激加精细目力训练(如:扎孔、绘画、插板等);近视性弱视选用脉冲红光闪烁加DY-LD多功能眼病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1次/d,30min/次,30d为1个疗程;中心注视选用CAM视觉刺激治疗;对于旁中心注视用后像或海丁格刷治疗。将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后CAM视觉刺激治疗当双眼视力恢复到0.6时,可加用同视机进行3级视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弱视的复发。增视治疗仪是通过一定波长和频率的脉冲电信号,对弱视眼视网膜感光细胞进行给光和撤光的敏感光谱高反差刺激,激启弱视眼相应的外侧膝状体细胞兴奋,改善视觉信号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1.2.4 精细作业:

精细目力训练可以提高弱视眼视网膜细胞的敏感性是治疗远视性弱视的有效方法。弱视患儿每天要做精细的目力训练,如绘画、描图、穿针等。精细作业以穿针为主,要求穿一定数量的针,并记录每次穿完所用的时间,记录作为下次复诊需了解的重要内容,较小患儿为避免意外伤害,可用穿珠子或描画代替,30min/d。

1.2.5 视觉刺激:

采用不同空间频率的通道系统,以达到治疗弱视的目的。

1.3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按照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1996年4月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分类和疗效评价。痊愈:视力≥0.9,随访3年视力保持正常者;进步:视力增加2行或2行以上。无效: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1行[1]。

2 结果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弱视238眼,其中痊愈196眼(82.4%);进步37眼(15.5%);无效5眼(2.1%)。

3 讨论

视网膜X型神经节细胞主要分布在黄斑中心凹,其有精细的空间分辨力,是中心视力的保证。功能性弱视的病变特点是外侧膝状体神经元减少,双眼神经元水平发育不平衡,使外侧膝状体与之相联系的视中枢皮质发育迟缓或抑制,导致功能低下空间分辨能力差从而形成弱视[3]。弱视儿童年龄越小,达基本痊愈治疗的时间越短;年龄越大,治疗时间越长。眼视觉发育具有敏感期,与之相关的是双眼神经元的可塑期,婴儿视觉敏感期约在2岁前开始,2岁视力已达高峰。大幅度下降至4岁,然后缓慢下降至9岁为止,此阶段是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故应引起重视,以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综合疗法治疗总原则为:对中心注视性弱视者,目前均主张遮盖健眼强迫弱视眼担负注视[2]。遮盖可以阻断健眼的形觉和光觉刺激由此提高对弱视眼形觉和光觉刺激达到双眼视力平衡的目的。在锻炼中恢复其功能。对于旁中心注视的弱视眼,为设法抑制占优势的偏中心区,刺激中心凹使之重建中心固视。待弱视眼的视力提高后,再进行双眼视功能锻炼和适当的视觉刺激,并由家长陪同做描画等,以促使双眼视功能的提高和立体视的建立和巩固。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弱视目前任何单一的治疗方法都不能代替。弱视的治疗与家长的合作及孩子的配合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组.弱视的定义、分类及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2] 徐长莺,刘伟革.心理干预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6,14(2):190.

上一篇:班主任工作策略点滴谈下一篇:聚丙烯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