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难点范文

2024-05-08

翻译难点范文(精选8篇)

翻译难点 第1篇

法律翻译属于应用文体翻译的一种, 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别于其他场合的语言, 法律文本应属于庄重文本, 是各体英语中正式程度最高的一种。法律语言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准确性和正确性

鉴于立法语言所表述的内容是全体公民的行为规范, 同时也是司法人员的执法依据, 立法者要通过语言文字的准确运用来表述国家的立法思想和具体的法律内容。因此, 翻译时一定要反复推敲, 做到用词准确, 不产生歧义。

所谓准确性 (precision) , 就是指内容表达清楚明了, 用词准确无误, 不产生歧义。正确性 (correctness) 是指用语恰当、符合、一致。为保持法律专业术语的稳定性及概念表达上的一致性, 英美国家的法学界和司法界人士常常奉行的是坚持一贯的原则, 结果既保留了法律英语惯有的表达方式, 又明显地区别于其他行业用语。

2 庄重性

法律代表着国家意志, 是权力的象征,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 法律英语即赋予正式和严谨的特点, 表现出庄重性的特点。法律语言的庄重性主要体现在法律词汇的特殊性征上, 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含有法律专业意义的普通词汇。

法律英语和普通英语的重要区别之一就是法律英语中用到的很多普通词汇往往具有专业特定含义。例如:prejudice指损害, counterpart指有同等效力的副本, 更复杂的, 如:dominion在民法中指完全所有权, 在国际公法中为主权;estoppels在合同法中是不得反悔, 在刑事讼诉法中是禁止翻供。因此, 法律英语有其特定的意义与效果, 不可随便改变形式。

(2) 特定的法律专业术语。

法律法规的规范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法律言语行为来实现的。正是法律语言的特殊社会功能使法律语言成为表达特有法律概念的专门术语。如defendant (被告) , cause of action (案由) , damages (损失赔偿费) 等, 这些术语通常不会在其他语域中出现。

(3) 古英语词的运用。

古词语在现代英语中不再广泛应用, 但它在法律英语中却不可或缺, 多为一些表示语法关系的复合副词。这些副词由here, there, where 词根加上一个或几个作为后缀的介词构成, 用于英语法律公文, 例如:hereafter, hereof, thereby, therefore, thereafter, thereon, whereat, whereby等等, 以增加法律英语的神圣性、权威性和严密性。

(4) 外来词。

英语词汇的绝大部分都来源于法语与拉丁语。当代法律英语的基础是普通法, 普通法的基础是中世纪的罗马法, 而罗马法是拉丁文写成和实施的, 故法律英语中留下许多拉丁词不足为奇, 例如:alibi (某人不在犯罪现场的申辩或证明) , declaration (申诉, 陈述, 证言) 。

(5) 模糊性词语。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 是指某些法律条文或法律表述在语义上不能确指, 它一般用于涉及法律事实的性质、范围、程度、数量等无法明确的情况。如:Everyone has the right on arrest or detention to be informed promptly of the reasons therefore (the Constitution Act 1982) 。这里采用模糊词汇promptly (迅速) 对无法量定的情况进行限制, 概括地规范了法律主体应当施行的法律行为, 体现法律的科学性。

3 复杂性

复杂的名词结构、被动句的频繁使用是法律英语的句法特点, 复合条件状语从句与高频率介词短语的使用更增加了法律语言的理解难度。正式的法律条规和文本中由于对中心词的限定过多, 语法结构往往比较复杂, 大句套小句, 小句套分句。

4 规范性

英美国家沿袭的是判例法, 故对各种文书、表格的要求非常严格。而中美两国属于不同的法系, 实行的是不同的法律制度, 因此我们在学习法律英语时, 不仅要求我们要读懂常用的司法文书格式, 而且还要学会起草这类文件。法律文件中常有些平常不大用的词语, 例如条约和合同的序言或前言部分, 常有以Whereas (鉴于) 开头的几段, 文件的最后则用in witness of (以资证明) 等词。

鉴于法律英语的上述特点, 我们可以总结出法律翻译的难点所在。在今后的翻译中, 对于相关翻译难点给予相应的重视, 便可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1) 要用法律专业术语来译, 而且要正确地使用专业术语。

这一点是针对法律英语中词汇具有特定含义而言的。例如:opinion 按字面意思很容易被翻译成“判决意见书”。实际上, judgment的正确译法应该是判决, decision是裁判 (包括裁定和判决, 如reported decision 正确含义为既决案件的判决) , 而opinion 则是判决书。再如, execution一词, 与合同、文书、协定等连用时, 根本不是“执行”, 而是“签订”的意思。合同等的performance 才是合同的“执行、履行”。

(2) 以直译为主, 掌握固定的表达格式, 甚至直接仿效套用。

鉴于法律文本涉及权利、义务关系, 产生法律效力, 具有法律后果的特殊性和法律语言庄重、严密、逻辑性强等特点, 对原文的忠实是法律翻译特别强调的方面。因此, 翻译法律文件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 运用固定的表达格式, 以免使人产生多变反复之感。

(3) 尽量使用被动语态。

法律英语句子中大量地使用被动句, 是由法律文书的客观性所决定的。被动结构表达法律语言的概括性特征, 最大特点就是不带个人的主观性。法律文本的功能是传达信息, 核心就是客观真实可信, 因而建议译者尽量使用被动句, 特别是在立法语言和合同语言中。

法律翻译工作者在进行法律翻译时, 既要从法律角度, 更要从语言特点这一角度来考虑, 保证原文的意义能够得到准确地传递, 同时还需要灵活地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来保证译文能够通顺、地道。译者在进行法律翻译时, 把握好以上三个翻译难点并加以注意, 方可在实际训练中做到有的放矢。

参考文献

[1]Berring, Roberb C.&Edinger.Finding the Law U.S.A:West Group, 1999.

[2]陈炯.法律语言学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8.

[3]何家弘.法律英语实用教程——美国法律制度要览.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6.

[4]何兆熊, 梅德明.现代语言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 第2篇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34 The Application of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Teaching Listening in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 Novel To Kill A Mockingbird and Its Film Adaptation 36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 37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 38 从七个C看商务信函的可读性 39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 40 东西方文化中团队意识的差别

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康普生的悲剧 42 关联理论视角下幽默的英汉翻译 43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 44 45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46 《二十二条军规》中关于军规的控制及反控制 47 修辞学角度下的女性商品广告的语言分析 48 《围城》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一首平凡女性成长的赞歌—用“成长小说”理论来解读《简爱》 50 对英文广告中模糊语言美学功能的理论探究 51 英语中法语外来词对英国文化的影响

On the Viol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 in Advertising English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老人与海》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5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56 “上”和“下”的意象图式及概念映射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58 战争、归乡、爱情—《冷山》的多元主题研究 59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浅谈吉祥语的翻译 60 从《红楼梦》和《简爱》看中西方女性主义 61 汉语中英源外来词翻译研究 62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63 英语学习的性别差异及相应的学习策略 64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从E.B.怀特与秦文君的儿童文学作品看中西方价值观之比较 66 英汉语言性别歧视对比研究 67 教师的个性与语言教学

分析《永别了,武器》中Henry的硬汉形象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 70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解读 71 游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 73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灯谜翻译 74 浅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色

威廉福克纳《圣殿》小说创作里的自卑情结 76 不一样的颤栗—东西方恐怖片的比较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女性文学作品的三个男性形象分析 78 违反合作原则下的幽默效果

从适应与选择角度看公示语翻译方法 80 是受害者还是恶棍?——重新解读夏洛克 81 试析英语中的性别歧视及去性别化改革 82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 83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 84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 8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商务合同的翻译 87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88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翻译 89 肯德基在中国成功的本土化营销策略 90 对《推销员之死》的价值探讨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 92 老友记中乔伊的人物形象分析 93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95 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我弥留之际》中三个儿子的悲剧为例 96 以《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为例试析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语”现象 97 解读《飘》中斯佳丽的形象

《永别了,武器》中主人公亨利形象分析

从《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的心路历程看美国黑人成长 100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女性人物的认知局限 101 《黛西米勒》中道德冲突的表现分析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 103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 104 英汉饮食习语对比研究

探析《玛莎•奎斯特》中玛莎性格的根源 106 从文化角度对比中美两国谈判风格 107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

浅析《飘》中人物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09 《追风筝的人》翻译中的美学体现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

英语文学作品与改编电影的差异——以《傲慢与偏见》及其版改编电影为例113 论凯特•肖邦《觉醒》中的女性主义

对《德伯家的苔丝》苔丝的悲剧分析 115 奈达等值理论于商务英语翻译中的理解和应用 116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 117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 118 中美人际关系分析 119 谈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

浅析英语中的“假朋友”现象及其原因 121 剖析《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意识 122 《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 123 浅析《喜福会》中母女冲突的存在与消融 124 论矛盾修辞法在英语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25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126 《抽彩》和《蝇王》的艺术魅力比较

王尔德唯美主义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启示--以《道林格雷的画像》为例 128 Superstition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Festivals

Imagery Translation i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130 Discourse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Person of the Year, an Editorial in the Time Magazine 131 体态语和跨文化交际—体态语在国际商务中的重要作用 132 从等效理论视角看汉英外宣翻译 133 中学英语学习中文化障碍分析 134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 136 《红楼梦》中座次表达的英译比较

T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 Progress 138 戏剧《哥本哈根》中体现的两性家庭分工差异 139 《远大前程》中的“远大”可以是“错误”的 140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开题报告+论 141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角色扮演

电影《闻香识女人》中弗兰克的人物分析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 rspectiv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44 英汉习语中的文化比较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 146 中美礼貌用语的跨文化对比分析

从男性角色解读《简爱》中的女性反抗意识 148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49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惠特曼的《草叶集》 150 浅谈商务英语于商务信函中的运用 151 《隐形人》中主人公的性格分析 152 奥巴马演讲辞的话语分析

153 当爱遇见不爱——浅析《马可百万》中的三对情爱关系

154 The Major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thics 155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156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 157 背诵在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作用

158 从英语中性别歧视词看西方女性社会地位之变化 159 论好莱坞电影的全球化战略 160 浅析好莱坞类型电影文化

161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162 卢梭的浪漫主义思想在《远大前程》中的反映 163 Biblical Ideas on Women and Sex 164 Cultural Elements in Chinese Film Subtitl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65 从《洛丽塔》看美国世纪中期的消费文化

166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海浪》的人物刻画 167 浅析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征 168 论商务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169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刍议

170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171 The Application of Games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 172 关联理论关照下文化缺省现象及其翻译应对策略 173 《看管人》下的“品特式”(开题报告+论 174 论英语中的矛盾修辞

175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

176 The Analysis of the Representative Images in The Waste Land 177 从意象看《喜福会》的主题 178 《最蓝的眼睛》的叙述声音和视角 179 浅析美国传奇总统的共性

180 谈西方婚姻文化对当代中国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181 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182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

183 The Joy Luck Club-A Bittersweet Picture of Chinese-Americans across Two Generations 184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

185 论《简爱》中话语的人际意义 186 数字在中西文化中的研究 187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88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开题报告+论 189 从《绝望主妇》对比中美女性家庭观 190 浅析唐诗翻译的难点和策略 191 关于王尔德童话的研究

192 《推销员之死》中男主人公悲剧命运分析

193 从人类文化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194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195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 196 浅析爱伦·坡小说《黑猫》的写作艺术手法

197 Aesthetic Arts in Allan Poe’s Poetry—An Analysis of Israfel and Annabel Lee 198 A Study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Business Etiquette 199 《紫色》中“家”的解读

翻译难点 第3篇

难点一:并列结构中的词汇

在英语中,并列结构主要有单词并列、短语并列和句子并列。能够形成并列结构的单项通常需要词性类别相同、结构相同或是句法功能相同。在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并列单项构成的句子中,通常在最后两个并列的单项之间用连词,如最常见的and。但有时为了句子的朗读节奏,也可以不用连接词,全部用逗号。不过,笔者建议考生在翻译时还是遵从最基本的语法规则,根据句子意思需要,在并列结构中添加连接词。

例1:最近,中国政府决定将其工业升级,中国现在涉足建造高速列车、远洋船舶、机器人,甚至飞机。

解析:这句中文由两个简单句构成,难点主要在于句中某些词汇的翻译,尤其是后半句并列结构中的词汇。具体来说,“高速列车”应翻译为high-speed train或bullet train,“远洋船舶”可以翻译为ocean-going vessel,“机器人”和“飞机”的翻译比较简单,具体请看下面的参考译文。需要注意的是,像“远洋船舶”这样的词考生如果实在不会,在考试时也不要空着,写上ship总归不难吧。

参考译文:Recentl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upgrade its industry. China is now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trains, ocean-going vessels, robots, and even aeroplanes.

例2:在未来五年中,中国将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减少贫困、发展教育、农业现代化、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援助。

解析:这句话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在……等方面”这一长状语的翻译。这个状语由五个并列成分构成,但从中文来看,这五个并列成分的结构并不一致,“减少贫困、发展教育”为动宾结构,“农业现代化、环境保护和医疗保健”为偏正结构,考生在翻译时要注意统一。

“在……方面”在翻译时用介词in,后面一般跟名词或名词短语,因此考生可以把“减少贫困、发展教育”这两个动宾结构处理为跟后面一样的结构。五个并列成分可以翻译为“poverty reduc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lth care”。句子剩余部分不难,按照顺序翻译即可。

参考译文:In the next five years, China will provide assistance to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poverty reduc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alth care and so on.

提醒:词汇永远是考生心中的痛。在翻译题目中,有的词汇已经在原文中给出,如印度尼西亚(Indonesia)、马来西亚(Malaysia),但是大部分词汇还是需要考生凭自己平时的积累来解答,如“农业现代化”“医疗保健”等。这类词汇的翻译不是背完词汇书就会的,而是要靠日积月累。笔者建议考生多看看China Daily,这是主要探讨中国相关话题的英文报纸,对于四、六级的翻译很有帮助。考生可以把平常看到的常见表达记录下来,勤于积累,提升自己的词汇量。

难点二:长句的分与合

英文长句严谨复杂,短句活泼明快,但一味使用长句或短句都会让读者感到枯燥无味,读者更希望看到的是长短句交融形成的一种交错美。在六级翻译中,考生可以根据译文的需求和句子的逻辑主语,将句子进行合并或拆分,从而实现长短句相间的目的。

例1:①中国在减少贫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②并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③这将鼓励其他贫困国家应对自身发展中的挑战。

解析:这句中文由三个分句构成,前两个分句的逻辑主语都是“中国”,最后一个分句的逻辑主语是“这”,代指前面的两句。考生在处理这个长句时有以下两种常见思路。

思路1:把句①和句②用并列连词and连接,写成一句话,句③由于主语不同,可以单独写成一句。

思路2:把句①和句②用并列连词and连接后,将句③用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与前两句连接。

参考译文:①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poverty reduction, and it has made unremitting efforts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This will encourage other poor countries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②China has made remarkable progress in poverty reduction, and has made unremitting efforts in promoting economic growth, which will encourage other poor countries to cope with challenges in their own development.

nlc202309090150

例2:①中国造产品越来越受欢迎。②中国为此付出了代价,但这确实有助于消除贫困,同时还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就业机会。

解析:这两句话之间含有内在联系,句②的“此”“这”指代的都是句①,但考生不要一看见这类词就想着用定语从句,从句可以适当用,但切记物极必反。这两句话的翻译有以下两种思路。

思路1:全部按照原文的断句来翻译,这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注意句②内部的转折逻辑关系,同时也要注意强调词“确实”用do/does/did这一类助动词翻译出来。

思路2:考生还可以利用两句话之间的联系,将句②中的“这”“此”以定语从句的方式体现出来,这需要考生根据两句话的逻辑来进行整合,确定新的句子框架。在句②中出现了转折逻辑词“但”,结合句子长度,考生可以选择在转折之前断句。

参考译文:①Manufactured products from China are gaining popularity. China has paid a price for it, but it does help to eliminate poverty and to provid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②Manufactured products from China are gaining popularity, for which China has paid a price. However, it does help to eliminate poverty and to provid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as well.

提醒:就例2来说,整句话难度不大,但考生如果能够注意翻译的细节,还是能够在保证正确的基础上翻译得与众不同。例如“越来越受欢迎”,大部分考生的第一反应是翻译成be more and more popular,这样翻译没错,但是没有新意。如果能将其翻译为be increasingly popular,就跟一部分考生拉开了差距,用increasingly来代替more and more也是写作中常见的替换。在参考译文中,笔者给出的是be gaining popularity,用进行时来表示“越来越……”,这种表达也很地道,且显得与众不同。因此,再次提醒考生,平时要多注意单词、词组和句式的积累。

难点三:句式变化

对于好的翻译来说,句式的丰富性非常重要。在不改变原句意思的前提下,考生可以通过运用不同的句式来增加译文的亮点,使自己的译文从众多考卷中脱颖而出。变换句式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变换句子的主语。除句子本身的主语外,考生如果能选用句子中的其他名词成分作主语,就能让自己译文的句式表达更加丰富。

例1:中国父母十分重视教育或许值得称赞。

解析:这句话不难,但在处理译文时,考生可以用不同的思路。

思路1:使用原句主语。初看这句话,考生会认为句子的主语是“中国父母”,其实不然。“中国父母十分重视教育”这件事才是句子的主语,“值得”是谓语动词,“称赞”是宾语。从这个角度看,考生在翻译时可以用主语从句,或使用it作形式主语。

思路2:换主语。可能大部分考生看见这句话的第一反应是“中国父母”为主语,那也可以,考生可以直接把“中国父母十分重视教育”翻译成完整的主句,“(这)或许值得称赞”变成从句,写成由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参考译文:①It may be commendable that Chinese parents pay much attention to education.

②Chinese parents pay much attention to education, which may deserve praise.

从实际情况看,笔者更推荐第二种翻译,这样能够有效地规避大部分考生不会的单词commendable,从而提高翻译的正确率。

例2: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使多达四亿人摆脱了贫困。

解析:这句话句子简单,结构清晰,大部分考生都会按照原文顺序翻译,即翻译为:“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the late 1970s, China has helped as many as 400 million people out of poverty.”当然,考生也可以参照上面的例1,换个主语来翻译,使译文句式更加多样。

参考译文:As many as 400 million people have been lifted out of poverty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in China since the late 1970s.

难点四:逻辑关系

在日常的英语写作中,文章中添加一定的逻辑关系词能够很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并列、转折、因果、让步等。本次六级翻译在“中国父母的育儿观”的段落考查了大量的逻辑关系,出现了“……甚至……不管……因为……结果……如果……以……即使……然而……并……然而……”等逻辑连接词。考生如果平时对于这一类词有了解和积累的话,就不难译出“… even … despite/in spite of/regardless of … because/due to/thanks to … as a result/consequently … if … in order to … even if/even though … but/however … and … but/however …”。在实际使用时,考生还要明确哪些连接词后面接句子,哪些连接词后面接名词或名词短语等。

例:如果父母决定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个课外班,以增加其被重点学校录取的机会,他们会坚持自己的决定,即使孩子根本不感兴趣。

解析:这个长难句中蕴含着假设关系,即“如果……(那么)……”,考生要写成由if引导的状语从句。在从句中,“以增加……”显然表示目的,这时考生可以用介词短语in order to来连接。在翻译主句时要注意,后半句还有个让步关系“即使”,可以用even if来连接。

参考译文:If the parents decide to sign up their child to an extracurricular clas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child’s chance of being admitted to a key school, they will stick to their decision even if their child is not interested at all.

方法、技巧可以在平时的培训中学到,但英语基础绝对是要靠日常积累的。对于没有参加过六级考试或者还没有通过六级的考生,建议大家能够多多利用好改革以来的真题。考生如果多总结,会发现真题中有很多重复出现的考点。笔者将近几年六级翻译中出现的类似表达及其对应的译文归纳如下,考生可以比较、识记。同时,如果有什么问题,也欢迎考生在笔者的新浪微博(@文文学习室)或者微信公众平台(wenwenstudio)进行提问。

翻译难点 第4篇

关键词: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数字口译

英汉数字的互译是口译的基本技能, 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部分, 因为汉语数字的基本计数单位与英语的不尽相同, 如果缺乏训练或者没有掌握方法的话很难把握, 因此便成为口译学习基础阶段本科翻译专业口译课程的教学难点和重点。

1口译中数字的记录方法

汉语的计数单位有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兆 (即万亿) ……, 也就是说到了万以后要在万前面加十、百、千直至“亿”, 过了亿以后又在亿前面加十、百、千直至兆。英语的计数单位包括thousand, ten thousand, hundred thou-sand, million, ten million, hundred million, billion..., 即在thousand前面加ten, hundred直至million, 过了million以后又在million前加ten, hundred直至billion。也就是说个、十、百、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 千以上汉语中还有万和亿, 英语中还有十亿 (bil-lion) 。汉语在“千”以后用“万”, 然后保持“十”进位至“亿”, 而英语的数字的表达方式是在过了thousand (千) 以后就以thou-sand为单位, 然后保持“十”进位至million (百万) 。比如用英语表示3万、30万等数字时要说“30个千 (thirty thousand) ”“300个千 (three hundred thousand) ”等。汉语中有“亿”字, 英语中没有, 用英语表达“1亿”“10亿”要说“100个百万 (one hundred mil-lion) ”“1000个百万 (one thousand million) ”。结合英汉两种计数的特点, 凡遇到以“万”为单位的数字时, 都要变成“……十 (个) 千”, 如把5万转换成“五十 (个) 千”, 30万转化成“三百 (个) 千”后再翻译。当然, 如记录时能把3万、30万立即写成30, 000和300, 000, 翻译起来就容易得多。需要注意的是, 英美对billion的用法有不同, 一般英国人用为万亿, 美国人用为十亿, 相差1000倍。后来, 为了避免在应用过程中出现这种混乱, 也为了避免用thousand million (十亿) , million million (万亿) 这种方法说特大数字显得累赘, 一般都事先声明billion为“十亿”, 现在英国正式出版物一般也采用了美国的用法。

结合上述特点, 我们在记录数字的时候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参考:

1) 列图表

如果预先知道本次口译中会出现较多的数字, 我们可以画如下图表来作为辅助, 当听到数字的时候, 迅速将对应单位的数字填入表内,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最后面一列的单位不能忽视, 因为如果缺少了单位, 数字也变得没有意义了。

2) 英译汉记录方法

(1) 用字母代替数字单位

比如当听到英语数字“two hundred sixty-one million, one hundred and fifty-six thousand”时, 我们可以用英文字母“t”“m”“b”“tr”分别表示“thousand”“million”“billion”“trillion”等段位, 那么数字可以被记录为“261m156t”。

(2) 借用特定符号表示“000”

口译人员可以自行规定一些符号或者字母来标记“000”, 假设我们用符号“—”, 那么上述数字可记录为“261, 156—”。

(3) 用目的语计数单位标注

首先将听到的英语数字先记录下来, 然后按4个数位一组由低位到高位用特定符号重新分隔, 假设我们用符号“︱”, 每个“︱”后面正好是汉语数字的基本计数单位兆、亿、万。用符号分割后的一组数位中的数字, 按四位数的数字进行读数, 加上计数单位, 即成汉语数字, 如当听到five hundred and twentysix thousand时, 即记录为526, 000, 此时人脑海中留下的印象是“五百二十六千”, 将这个数字的个位至千位的四个数划成一组, 用“︱”标注为“52︱6, 000”译成“五十二万六千”。

(1) 用小数点表示

3) 汉译英记录方法

上百万的数字最简便的表达法是把“百万”以后的数字用point多少表达, 如“528万”可说成5.28million;“2536万”是25.36milion。以此类推, “十亿” (billion) 以上的数字“百亿”是“十十亿”;“213亿”就是21.3billion。

(2) 用源语记录

在听到汉语数字时直接用汉语对数字进行记录, 比如1亿3456万6千, 然后在译的时候只要掌握了上面提到的英汉数字单位的差别便很容易译出了。

(3) 用目的语计数单位标注

将听到的汉语数字由低位到高位划分成一组记录下来, 然后将数字由低位到高位按每三个数为一组, 用英语数字常用分隔符“, ”进行分隔, 使之符合英语数字记录习惯, 再将其译为英语。例如听到的数字为一千零五十六亿七千八百零贰万壹仟零伍, 将其记录为1056︱7802︱1005, 然后用“, ”再分隔为105, 6︱78, 02︱1, 005, 这样很方便地译成“one hundred and five billion six hundred and seventy-eight million twenty-one thou-sand and five”。

以上方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使用、思维习惯来选择使用, 当然, 口译教学过程中除了上述方法之外, 教师还可以和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探寻其他的记录方法。

2笼统数字的口译方法

除了精确的数字之外, 有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笼统的表达, 英文中的笼统数字往往借用数字单位来表达, 常用的表达有:

几个some, a few, several, a number of

十几个more than/ over a dozen, less/ no more than twenty

十多岁teens

几十个dozens of

几十对dozens of couples

几十年decades, dozens of years

五十好几well over fifty

好几百个hundreds of

数以百计by the hundred (s)

数以千计by the thousand (s)

成千上万thousands of, 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

好几万tens of thousands

几十万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数百万millions of

数亿万hundreds of millions of

3倍数的口译方法

1) 倍数的比较:

A is N times as large (long, heavy…) as B

A is N times larger (longer, heavier…) than B

A is larger (longer, heavier…) than B by N times

三种结构均可译为:

A的大小 (长度, 重量……) 是B的N倍。

A比B大 (长、重……) N-1倍。

2) 倍数的增加:

(1) 本身表倍数增加的单词

主语+谓语+double/treble/quadruple+…

译为:增加1倍 (翻一番) 、增加2倍 (增加到三倍) 、增加3倍 (翻两番)

(2) increase表倍数增加的用法

increase N times

increase to N times

increase by N times

increase N-fold

increase by a factor of N

“增加到N倍”或“增加了N-1倍”

(3) 常见表倍数增加的固定搭配

as much (many…) again as

again as much (many…) as

“是……的两倍”或“比……多一倍”

half as much (many…) again as

half again as much (many…) as

“是……的一倍半”或“比……多半倍”或“比……多一半”

3) 倍数的减少:

(1) reduce表倍数减少法

reduce N times

reduce to N times

reduce by N times

reduce by a factor of N

reduce N times as much (many) as

N-fold reduction

N times less than

(2) 常见表倍数减少的固定搭配

half as much as

twice less than

“比……少一半”或“比……少二分之一”

4结语

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系统地将英汉数字口译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学生, 并在教学中贯穿大量的练习。

参考文献

[1]鲍刚.口译理论基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2]D.塞莱斯科维奇, M.勒代雷.口译训练指南[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7.

[3]Kalina S.Quality in the Interpreting Process:What can bemeasured and how?[J].Godijins&Hinderdael, 2005.

翻译难点 第5篇

比较结构是考研翻译中非常重要的考点之一,比较结构包括以下两种类型:①当要表达的事物之间在某一方面一样时,可用 as…as…(后接形容词或副词,as much / many…as…(后接名词或动词)结构,no less...than(=not any less...than...)...,no more...than(=not any more...than...)...。②表达事物之间差别的结构可采用 more(…than)或 less(…than),后可接形容词、副词、动词或名词。但要注意的是 more…than 还可译作“与其说……,不如说……” 实际上,英语的比较结构比较复杂,翻译时应注意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上的差异。处理时应先识别比较结构,然后判断比较对象。

【真题例句1】

There is more agreement on the kinds of behavior referred to by the term than there is on how to interpret or classify them.【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than引导的比较结2014考研构。如若按照字面来译:“有更多的一致意见在这个词所指的不同表现方面,较少的一致意见对这些表现如何解释或分类”,译文显得生硬,我们需要转译。

【参考译文】

:译文1:对(智力)这个词所指的不同表现人们意见比较一致,而对这些表现如何解释或分类则有不同看法。

译文2:人们对(智力)所指的不同表现,比对这些表现如何进行解释或分类,看法更为一致。

【真题例句2】

For the women of my generation who were urged to keep juggling through the 80’s, downshifting in the mid-90s is not so much a search for he mythical good life—growing your own organic vegetables, and risking turning into

one—as a personal recognition of your limitations.结构分析:

【解析】

这句话的平行结构是两个名词短语:a search for he mythical good life—growing your own organic vegetables, and risking turning into one和a personal recognition of your limitations.本句主干由not so much…as…固定搭配连接构成的一个长句,其准确的翻译应为“与其……不如……”,而这种翻译成中文之后通常让人产生理解上的障碍。这种搭配出现在客观试题的阅读文章中,通常可以直接把它理解成“不是……而是……”。

【参考译文】

对于我们这一代曾在整个80年代为生2014考研活奔波的女性来说, 90年代中期过着放慢生活节奏的生活,与其说是追求神话般的美好生活——自已种有机蔬菜,冒着变得毫无生机的危险——倒不如说我们都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

【真题例句3】

The ideal listener stays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usic at the moment it is played and enjoys it almost as much as the composer does at the moment he composes.【解析】

The ideal listener...enjoys it almost as much as the composer at the moment he composes 中does 代替enjoys,表示对音乐的“欣赏”。这里as much as 同样表示同等程度。

【参考译文】

小议日汉翻译中的几个难点 第6篇

第一, 从词汇的角度来看, 首先, 日语和汉语中均存在着大量的汉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一定的便利性, 但是它也容易使翻译者陷入汉语思维的误区, 尤其是一些看起来是一样或者基本一致的汉字, 在翻译时, 往往容易直接将该词按字面意思转化成汉语, 因此同形异义词的翻译可以说是日汉翻译中的一个难点。例如:

例1:三千代は前日の如く静かに落ち着いていた。

三千代和前一天一样, 静静地待着。

例2:「発明王エジソンは小学校に3ヶ月しか行っていない。自分も進学しないでヘドロを研究しよう」と決心し、図書館に通って勉強し、何十種類もの薬品をそろえ、濃度と組み合わせを変えながら木材のかすやヘドロに混ぜる研究に没頭した。

当时他想, 发明大王爱迪生只上了3个月小学, 自己也能这么做。于是, 他放弃了继续升学的机会, 下决心研究解决淤泥问题。之后, 他经常去图书馆学习, 并配齐了好几十种化学药品。他将各种药品分别进行混合, 并以不同的浓度与木料碎渣或是淤泥反复进行搅拌实验。长期以来, 他一直埋头于此项研究。

如例1中“前日”这个汉字, 容易译成“前天”, 相当于“おととい”, 实际上是“前一天”的意思, 这就是由于母语造成的望文生义。在例2这段话中, 首先“勉強”这个词中文当中也有, 是“不情愿”的意思, 比如说“他勉强答应了”, 而在日语当中是表示“学习”的意思;“没頭”这个词也绝不是汉语中“掉脑袋”的意思, 而是表示“专心致志”的意思, 可见同样的汉字在日汉语中的差异之大。

第二, 从句子层面来看, 首先日汉语的语序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句子的顺序是“主谓宾”, 而在日语中是“主宾谓”的顺序。因此在日汉翻译过程中需调整语序。例如:

例3:会社や役所の食堂などでは、わりばしを使わないところが多くなった。一度使っただけで捨てるのは、資源のむだづかいであるし、南方の熱帯林を破壊することになる。

在公司及政府机关的食堂, 使用卫生筷子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只用一次就扔掉是对资源的浪费, 也是南方国家热带雨林遭受破坏的原因之一。

例4:今の生活は水を十分に使った生活だ。水が豊富にある生活に私たちはなれている。

如今的生活已经使用了大量的水。我们习惯了有丰富的水资源的生活。

从例3和例4中的划线部分的日汉语中可以看出, 在日语中的“宾动”结构在翻译成汉语时需转化成“动宾”结构才符合汉语的习惯, 因此语序的不同也是翻译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难点之一。

其次, 日语中为了表达效果的需要, 常常将一些句子成分省略, 如主语、宾语等, 一旦翻译成汉语, 又必须恢复这些句子成分。尤其是在句子很长, 其中包含的分句较多的情况下, 如何正确理解每个分句的主语, 如何补足句子中的省略部分, 也是造成日汉翻译的难度所在。

例5:少し、眠ったらしい。正午には、まだ時間があった。ピシり、と窓ガラスに亀裂がはいったような音を聞いて、松波麟作は、目をさました。銃声、と気づくには時間がかかった。腕組みをほどき、車窓に顔をおしあて、外を見た。

像是睡了一会儿。到晌午还有一段时间, 听到啪的一声, 像是窗玻璃被打裂的声音, 松波麟作醒过来了。过了一会儿他才察觉到这是枪声。他把抱着的胳膊放下来, 把脸贴到车窗上朝外看了看。

例6:私には何も申し上げることはございません。何一つ私は知りません。知らなかったと言っては妻としては無責任のようにお考えかもわかりませんが、事実私は何も知りませんでした。信じられません。神坂はそういう人ではないということだけは信じております。六年間一緒に暮らして来ましたが、そういう人格的なことについては一度も疑いをもったことはございません。

我没什么可说的, 我什么也不知道。我这样说, 你们也许会认为我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 可我确实是什么也不知道, 什么也不能相信, 我只相信神坂不是你们所说的那种人。我同他一起生活了六年, 有关他的人格我一次也没有怀疑过。

例5和例6中均补充了分句的主语等, 尤其是例6中由于分句较多, 每一个分句的主语、宾语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在翻译时整理好前后句子的成分转换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 语言的文风及“气”的问题。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再现不仅需要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内容, 还需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文的风格, 因此如何做到与原文的风格一致, 也是日汉翻译的难点。

例7:男は大きい柳行李を背負っていた。四十女は子犬を抱いていた。上の娘が風呂敷包、中の娘が柳行李、それぞれ大きい荷物をもっていた。踊子は太鼓とその枠を負うていた。四十女もぽつぽつ私に話しかけた。

这汉子背着一个大柳条包。那位四十岁的女人, 抱着一条小狗。大姑娘挎着包袱。另一个姑娘拎着柳条包。各自都拿着大件行李。舞女则背着鼓和鼓架。四十岁的女人慢慢地也同我搭起话来。

例8:皆と一緒に宿屋の二階へ上って荷物を下した。畳や襖も古びて汚なかった。踊子が下から茶を運んで来た。私の前に坐ると、真紅になりながら手をぶるぶるふるわせるので茶碗が茶托から落ちかかり、落すまいと畳に置く拍子に茶をこぼしてしまった。余りにひどいはにかみようなので、私はあっけにとられた。

我和大家一起登上客店的二楼, 把行李卸了下来。铺席、隔扇又旧又脏。舞女从楼下端茶上来。她刚在我的面前坐下来, 脸就臊红了, 手不停地颤抖, 茶碗险些从茶碟上掉下来, 于是她就势把它放在铺席上了。茶碗虽没落下, 茶却洒了一地。看见她那副羞涩柔媚的表情, 我都惊呆了。

例7中同样是用的“もつ”这个动词, 因为这几位姑娘都是舞女, 所以拿着大件的行李时, 也不应太狼狈, 因此用“拎”“挎”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就显得不粗重, 较为符合作者笔下人物的身份。由于川端康成的作品注重突出日本的古典美, 因此在翻译例8时, 需要注意突出舞女的羞涩之美, 用词需要贴切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 不仅仅要把握作品的写作风格, 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 还需要结合上下文, 通览整篇文章, 如果对日、中文没有整体概念, 就没有抓住原文的“气”, 甚至连译者自己也弄不清原作者要说什么。比如下面一段译文:

“人类, 为了逃避冬天的严寒和夏天的酷暑, 有了很好的发明, 已经能过上高质量的生活了, 但是, 在另一方面, 忘记了在原味的冷饮和冷冻得很好的啤酒到嘴里时的欢喜, 即使是质量很好的冰柜也会变得对它很恼火。持续消耗大量的资源......这样, 像现在这样的生活即使实现了又怎么样呢?看看现在的情况, 像这样再持续使用资源的话, 在不远的将来, 我们消耗能源的结果是, 即使是现在的生活要维持也变很难了, 对于这些很多人警告过了。然而, 另一方面, 对于这样的事不必担心, 对地球温柔一点。多担心环境污染这样新的形式, 逐渐地开发资料, 那样对一部分变得实用化了, 人类能这样面对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最后总都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因此接下来的事情, 光靠担心是没有必要的看法, 确实存在着。”

在上面一段译文中, “即使实现了又怎么样呢?”是个假定语气, 实际上并没有实现。而真实情况是已经实现了。故应译成“原本为的就是……吗?”这样将过去时态译了出来, 语气也加强了。“对于这些很多人警告过了”在原日语中, 放在最后是“顺气”, 而翻译成中文放在最前面才能达到“顺气”的效果。“对于这样的事不必担心, 对地球温柔一点。多担心环境污染这样新的形式, 逐渐地开发资料, 那样对一部分变得实用化了, 人类能这样面对无论多么困难的问题最后总都能克服这些困难的。因此接下来的事情, 光靠担心是没有必要地看法, 确实存在着。”这大段话按照上面的译法, 作者要批判的观点被错误理解为作者的观点。因此不考虑文章的“气”, 就会曲解原文或丧失整体性。

综上所述, 在日汉翻译的过程中, 存在着汉字词的干扰、语序不同所带来的思维变换、文风的再现及语气表达等种种难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难点是不可克服的, 而是要求我们在翻译时, 针对这些难点寻找合适的翻译方法。因此, 翻译者不仅要通过词语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思, 而且需要结合上下文, 在语境中定位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含义, 同时还需具备对日本文化、社会知识的了解, 这样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很好地解决这些难点问题。

摘要:本文通过实例分析, 从词汇的意义、句子的内容及文风等几个方面解析了日汉翻译中的几个难点问题。

关键词:日汉翻译,难点,意义,文风

参考文献

[1]梁传宝, 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川端康成著.叶渭渠译.雪国.伊豆舞女[M].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3]武吉次朗.中国語翻訳.通訳ハンドブック[M].日本:东方书店, 1984.

旅游英语的翻译难点及解决方法研究 第7篇

一、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难点透析

1、旅游英语翻译存在的难点

文化是一种语言产生和发展的语境, 翻译就是要让信息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进行转换, 说到底就是要让受众来理解原文的中的文化思维方式。而旅游英语则是以中文作为基础的, 很多人在进行旅游英语的翻译中会遭遇到很多文化障碍问题。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第一就是在翻译中所存在的错位现象。在中文的背景下, 翻译错位的具体含义就是当中文被翻译成为英语时, 因为对英语了解不够深入而导致出现了翻译错误的现象。根据著名的奈达理论, 英语不仅仅是一种翻译工具, 同行是还是双方之间进行交际的工具, 所以其翻译的水平高低, 很大程度上是要取决于游客对该翻译的理解, 是否和译者的初衷符合。目前我国旅游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错位现象中, 宗教错误和地域文化错误等占据了主要的部分。

其次, 就是在翻译中出现了移情错误的现象。我国很多景点中, 传说故事等成为支撑该景点的关键, 所以很多地方在对该景点的传说进行翻译中大量使用了移情的方式, 但是在使用中却出现了很多不适当的方式, 导致很多游客无法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深层次的文化指向。例如说在对杭州市的著名旅游景点平湖秋月进行翻译时, 如果我们将其翻译成为autumn moon on the calm lake, 这个翻译可以准确的翻译出平湖秋月的含义, 但是却无法体现出该景点的文化意象和意蕴, 所以笔者认为使用over来代替on, 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一轮明月映照西湖时的美丽景象。

2、旅游英语障碍存在的原因剖析

之所以在旅游英语中存在如此之多的障碍因素, 主要是因为中国文化和英语文化体系中巨大的文化差异, 正是因为这些文化差异的存在, 导致中国人和外国人针对旅游景点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的翻译并不仅仅是字母和文字的转换, 而是两种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成果。更为具体的来看, 深层次的文化差异愿意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第一就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差异, 因为两个文化体系其历史文化发展中积淀出了不同的文化遗产, 所以针对旅游英语进行翻译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说杭州市最近重新开放的景点万松书院, 就难以对此进行翻译, 因为万松书院是著名的爱情故事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发生地, 那么我们如何在翻译中既能保持万松书院的文化特点, 同时又可以让国外游客对此进行准确理解?很多导游在对此故事进行讲解时, 都使用了西方文化中的罗密欧和朱丽叶, 但实际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并不能与梁祝画上等号, 梁祝故事中的蝴蝶意象和历史文化等都无法通过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个简单的翻译传递出来。

其次就是中外审美文化所导致的差异, 西方文化强调的是二元论的思维方式, 而中国文化强调的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而如果不注重中英文中不同的审美, 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

最后就是中外之间的宗教文化差异, 导致了旅游英语翻译中出现了很多困难。西方的基督教对外国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我国传统的佛教和儒家思想也导致中国人产生了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思维方式。

二、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的出路

旅游英语翻译的根本目的, 从主观角度来看是要让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我国景点中的文化因素, 而从客观角度来看就是要强化我国的旅游景点宣传, 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中国。所以说对旅游英语的翻译, 要始终坚持这两个点作为基本的出发角度, 要紧紧的结合我国旅游资源中的文化基因, 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具体来看可以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首先就是语用等效翻译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的使用, 语用等效翻译所强调的就是功能对等翻译, 要不断的强调最为自然的翻译凡是, 也就是要在使用词汇扥各方面不必拘泥原文, 而是保持内容上的本真状态, 使用英语中的对等语言加以体现。我国文化是博大精深的, 民族文化的发展更是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 所以使用语用等效方式来进行翻译, 可以让外国人更好的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内容。以西湖的著名景点断桥残雪为例, 我们不必去强调每一个词汇都和汉语中的词汇进行对等, 只需要使用合适的词汇来讲解清楚白娘子的传说, 让外国游客可以清晰的理解出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就可以。

其次就是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进行地名翻译中都使用了完全音译的方式, 例如上海为Shanghai, 但是香港和澳门、西藏地区因为其文化传统使用了意译的方式。其次就是完全意译, 这类翻译大多使用在一些有浓厚文化基因的经典中, 例如北京的雍和宫, 在翻译中就翻译成为lama temple, 这是结合雍和宫中的藏传佛教传统进行了翻译, 让国外游客可以准确的理解出雍和宫中的佛教传统;除此之外, 颐和园等景点的翻译也为意译, 被翻译为the summer palace, 可以让游客迅速的找到颐和园在皇家园林中的功能定位。最后就是音译和意义结合的方式, 这是目前旅游景点翻译中采取最多的方式。

第三就是使用增添或者删减的方式来进行翻译, 这是保证我国旅游景点准确的以英语进行传递的有一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译者在对旅游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目的语和源语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增加词汇可以帮助国外游客理解景点, 而删减可以降低困难, 避免自己的错误翻译引起歧义。

最后就是加强模糊语在翻译中的应用。在传统的思维方式中, 模糊语的使用可能会导致游客对该景点的理解不够深入, 所以这种翻译方式在旅游英语翻译中通常都被忽视了, 但实际上, 这种翻译可以避免掉很多翻译失真的问题。为了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同时为了避免自己出现翻译错误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模糊语的使用, 来让游客自己去体会景点中的文化因素。例如在对历史人物介绍时, 因为中西方对很多历史人物的理解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就可以使用模糊语来给游客留下更多的思考的灵活性, 让他们有自主思考的空间。

三、结语

旅游是让国外游客加深对我国理解, 同时提升我国国际形象和地位的重要途径, 而旅游英语的翻译也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形式。旅游英语的翻译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在对国外游客进行翻译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 同时传递出我国特定的文化特点也是十分困难的。所以为了让世界更好的理解我国文化, 让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 就需要英语翻译工作者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文化基础, 以更为准确的语言, 更平易近人的服务态度来传递出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让国外游客更好的理解我国传统文化, 同时给游客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佳琳.文化视角下的旅游英语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5) .

[2]肖乐.跨文化意识在旅游景点英语翻译中的运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03) .

翻译难点 第8篇

1 跟单信用证资料

注:信用证资料来源:《国际商务单证实务》余世明编著,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2 学生实训制单典型错误评析

2.1 发票金额错误制作实例

评析:信用证的发票条款要求分别显示出口货物的FOB价、运费、保险费、CIF价和货物的原产地。此份发票的错误在于直接显示了发票金额为CIF BANGKOK, THAILAND, USD16, 264.00, 明显与信用证的条款不符。实际上信用证上这样的要求, 说明开征申请人想了解运费和保险费的金额, 以核算货物的成本, 因此, 受益人在制作发票时金额时应该根据要求分项显示。

发票价格正确缮制如:

2.2 海运提单“收货人”错误制单实例

评析:此份提单的”Consignee (收货人) ”做成了“TO OR DER (凭指示) ”与信用证的要求不符, 信用证要求提单上的”收货人”做成“TO ORDER OF SHIPPER (凭发货人指示) ”, 显然是要控制提单的风险, 受益人只能顺应这一要求, 通知承运人或船务代理公司出提单时, “Consignee (收货人) ”正确地显示为:

“TO ORDER OF SINOCHEM GUANGDONG IMPORT ANDEXPORT CORPORATION, 58.ZHANQIANROAD, GUANGZHOU, CHIA”。

2.3 保险单的保险金额错误制作实例

评析:此份保险单的明显错误是“保险金额”USD16, 264.00是原发票的金额, 而没有按照信用证保险单条款的要求将投保金额按110%予以投保加成, 正确的投保金额应该是:

USD16, 264.00 X 110%=USD17890.40,

大写金额U.S.DOLLARS SEVENTEEN THOUSAND EIGHTHUNDRED AND NINETY AND FORTY CENTS ONLY.

2.4 汇票的“当事人”错误填制实例

错误分析:由于错误理解信用证上的汇票条款, 导致汇票上的“当事人”栏目填写错误如下:

1) 汇票上的“Drawn under”项下不能填写“ (开证申请人) METCH THAI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的名称, 应填写“开证行”的名称:KRUNG THAI BANK

2) 汇票上的“Pay to the order of”项下不能填写“ (开证行) KRUNG THAI BANK”的名称, 应该填写“受款人”的名称:BANK OF CHINA, GUANGZHOU BRANCH

3) 汇票上的“TO”项下不能填写“ (受款人) BANK OF CHI-NA, GUANGZHOU BRANCH”的名称, 应该填写“受票人”的名称:KRUNG THAI BANK

从上面几份单证制作的错误可看出, 如果对信用证的单据条款, 特别是上述的

重难点条款理解不透或翻译错误, 就会导致制单出错, 就不能顺利地交单结汇, 甚至给会遭到银行的拒付给出口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3 信用证重难点条款的解析及翻译技巧

信用证重难点条款主要包括发票条款、提单条款、保险单条款、汇票条款等, 从句式的使用上来看, 一般采用较长的陈述句, 完整的长句的使用可以准确界定单据条款的要求, 长句理解不透, 就容易引起混乱、误解、歧义, 造成制单的错误, 因而透彻理解并掌握下列的重难点条款的翻译技巧是正确制单的前提条件。

3.1 商业发票条款

上述信用证中的发票条款的句式特点是SHOWING……分词短语作定语, 对发票的制作予以限定, 以便买方更清楚的了解货物的价格的构成。这种简短的和格式化句式在信用证中随处可见, 采用顺译的方法直接将该句译为:

参考译文:手签的商业发票一式三份, 分别列出货物的离岸价值、运费、保险费、到岸价和原产国家。

3.2 海运提单条款

上述信用证中的提单条款的句式结构并不复杂, 是三个并列的过去分词和短语MADE OUT;ENDORSED;MARKED作BILL OF LADING的后置定语, 对的海运提单制作加以规定, 使信用证的受益人明白提单相关栏目的制作要求。

根据该条款的规定, 海运提单的“收货人” (consignee) 应“MADE OUT TO ORDER OF SHIPPER”, 即“做成凭发货人指示”;并且提单要“BLANK ENDORSED”, 意为“空白背书”;MARKED“FRETGHT PREPAID”意为注明“运费预付”;“NO-TIFY APLICANT”要求提单的“通知人” (Notify party) 为“开证申请人”。

因此, 翻译此句时可以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 将表示限定内容的较长部分转换成汉语的并列句, 全句可译成:

参考译文:全套清洁的已装船海运提单, 作成凭托运人指示并空白背书, 注明运费预付, 并通知开证申请人。

3.3 保险单条款

上述信用证中的保险单条款的句式特点是三个并列的现在分词和短语COVERING, INCLUDING, STATING作INSUR-ANCE POLICY的后置定语, 后置定语中还含有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对保险单的内容加以规定, 使信用证的受益人明白保险单相关栏目的制作要求。从语用角度看, 并列的平行结构使条款的句式平衡, 表意完整。在翻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单句构成的复杂长句时可以采用分句译法。并列长句的分句之间的语义关系比较松散, 因此翻译时可以断开, 分解成单句独立存在。

参考译文:保险单一式两份, 空白背书, 按发票金额的确110%投保伦敦保险协会条款ICC (A) 险, 和货物战争险, 包括至目的地曼谷的“仓至仓”条款, 说明如有索赔在泰国办理, 并注明在保险公司在泰国的理赔代理人的名称。

3.4 汇票条款

上述信用证中的汇票条款是一个由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句子的主干是We undertake……, 要分析清楚that all draf….是undertake的宾语从句, 表明开证行承诺付款的条件, drawn on….为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 而will be accepted和honored是并列结构, 为从句中的主语all drafts的谓语。

在翻译这种类型的长句时, 必须弄清原句结构关系, 分清主次, 翻译时以主句为主导, 从句作说明, 用规范的中文准确地传达出原文的意义。在理顺了句子结构之后, 我们发现修饰主语的定语过长, 翻译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切分。因此我们不难将该句译为:

参考译文:我们承诺根据本信用证 (L/C NO:BL 120197) , 并按其所列条款而开具给我行的百分之百发票金额的汇票在.我行将在提交时予以承兑并到期付款。

4 结论

总之, 信用证的重难点条款的是长句较多, 大多是复合句。这种结构复杂, 难以理解翻译的长句, 使文体具有庄重严谨, 条理清晰、长而不乱、逻辑性强的特点。在翻译时必须正确理解条款的句式特点、正确理解各种相关成分的逻辑关系;然后再适当切分, 理出句子的主干成分, 翻译时以句子的主干为主导;灵活掌握各种长句的翻译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译文中准确地表达原文所表达的信息, 使译文通顺流、准确、清晰, 才能为正确制单, 顺利交单结汇创造条件。

摘要:该文在针对学生根据信用证实训制单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做出评析的基础上, 对信用证的重难点条款进行了解读和翻译, 并阐述了相关的翻译技巧。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翻译难点】相关文章:

难点解答05-16

管理难点05-25

难点突破05-29

安装技术难点05-20

突破教学难点05-24

绩效管理的难点05-13

重难点词汇05-25

初中函数复习难点05-30

管理沟通难点论文05-17

人防工程难点范文06-05

上一篇:临床护理带教方法下一篇:驱动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