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针接种率范文

2024-05-10

首针接种率范文(精选3篇)

首针接种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查阅内蒙古一机集团医院辖区内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出生的1428名新生儿的HepB接种登记卡, 收集相关信息, 包括:新生儿出生日期、未及时接种原因、HepB1接种时间。

1.2 方法

根据接种登记本上的相关信息, 采用EPI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 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及Excel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1.3 指标判断标准

(1) 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HepB1为及时接种, >24接种为不及时接种; (2) HepB1及时接种率为HepB1及时接种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3) 低体重儿指出生体重<2500g。

2 结果

2.1 HepB1及时接种情况

2006年-2008年分别出生新生儿为418人、534人、476人, HepB1及时接种率为94.50%94.76%95.59%, 2006年-2008年出生新生儿1428人, HepB1及时接种率为94.96%, 见表1

2.2 HepB1未及时接种原因

2006年出生的418名新生儿中23人未及时接种HepB1;2007年出生的534名新生儿中28人未及时接种HepB1;2008年出生的476名新生儿中21人未及时接种HepB1。未及时接种HepB1的新生儿中居第一位的是非产房出生 (包括外来人口) 共35人, 占未及时接种的48.61%, 居第二位的是早产共17人, 占未及时接种的23.61%, 居第三位的是出生时黄疸及其它共9人, 占未及时接种的12.5%, 居第四位的是低出生体重共4人, 占未及时接种的5.56%。

3 讨论

乙肝最大的危害在于其慢性化, 乙肝病毒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乙肝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研究表明, 在围产期和婴幼儿时期 (1-5岁) 感染HBV者, 分别有90%和30%将发展成慢性HBV携带者。暴露后接种足量HepB可预防HBV感染, 新生儿出生后及时接种HepB可预防新生儿感染HBV。因此, 新生儿和儿童早期预防HBV感染是乙肝预防的关键时期, 尤其是新生儿接种HepB越早越好, 尽可能在出生后24h内接种。

1992年我国将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 2002年纳入计划免疫, 本次分析发现, 本地区新生儿HepB1及时接种率仅为94.96%, 较一些地区偏低。影响HepB1及时接种的因素主要是非产房出生的婴儿、早产儿、体重低、黄疸及其他。非产房出生的婴儿大部分来自比较落后的农村, 这些新生儿是在私人诊所和接产医生到家中接生, 出生时未及时接种HepB。有研究表明:对于新生儿和成人HepB都是非常安全的。关于HepB接种的禁忌症我国药典中规定:发热、患急性、慢性严重疾病者和过敏体质者为HepB接种禁忌症[1]。本次调查发现, 有早产、黄疸、低体重及其它疾病者均未及时接种HepB1, 而根据WHO及我国药典的规定这部分新生儿是可以接种的。可见加强流动人口HepB1接种管理及在医院出生新生儿HepB1种禁忌症的把握对HepB及时接种率将会有所提高。通过分析有以下经验: (1) 加强私人诊所和接产医生的管理, 应给私人诊所和接产医生发放乙肝疫苗、卡介苗并同时发放接种卡, 婴儿出生后及时接种并发接种卡, 然后持卡到所在地继续接种; (2) 加强对农村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 使他们认识到乙肝的危害性和新生儿后及时接种HepB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各医院承担接种工作的产科护士对HepB1及时接种必要性的了解, 以及对HepB接种禁忌症的把握, 加强对产科医生和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 提高知晓水平, 确保HepB1及时接种。

参考文献

首针接种率 第2篇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

一、家庭情况

父亲姓名 母亲姓名

母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区(县)街道(镇)社区委员会 家庭地址 联系电话:

二、儿童情况

姓名 性别(男 女)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时,体重 Kg,父亲HBSAg(阳性、阴性,未查)

三、新生儿疫苗接种情况

第1针乙肝疫苗:接种日期 年 月 日 时,接 种剂量 μg 疫苗生产单位 疫苗批号 接种者(签字)

卡介苗:接种日期 年 月 日 时,接种剂量 ml,疫苗生产单位 疫苗批号 接种者(签字)

接生单位(盖章)

转卡日期 年 月 日

首针接种率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乙肝疫苗,新生儿,接种率

杭州市自2002年10月1日正式将乙肝疫苗列入免疫规划, 实行免费接种, 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 (HepB1 ) 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不断提高, 现将2005-2008年杭州市农村地区有产房的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调查单位

从杭州市13个区 (县、市, 下同) 中, 每区县每年抽查农村地区有产房的医院1家。每家医院抽查3个月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疫苗管理情况。

1.2 调查人员

由13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经培训后参与调查, 并填写统一的调查表, 当年完成调查。

1.3 指标

首针未种:新生儿出院时还未接种首针乙肝疫苗。首剂次乙肝疫苗及时接种: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接种记录准确。

2 结果

2.1 疫苗管理

乙肝疫苗都能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要求, 由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调拨。进苗责任科室明确, 疫苗储存符合要求。要求存放疫苗的冰箱进行温度监测, 每天至少测温1次, 冷链运转正常, 疫苗存放温度记录符合要求, 医院产房的冷链管理基本都符合要求。

2.2 不同年份比较

产妇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筛查率为96.98%, HBsAg阳性率8.35%。各年份对产妇HBsAg的筛查上,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91, P<0.01) , 产妇HBsAg的阳性率, 各年份差别统计学意义 (χ2=0.15, P>0.05) 。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分别达到99.30%, 99.14%。见表1。

2.3 不同级别医院比较

产妇HBsAg的筛查, 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3.20, P>0.05) , 产妇HBsAg的阳性率, 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有统计学意义 (χ2=7.09, P<0.01) , 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χ2=3.06, 3.18,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自1987年起, 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新生儿乙肝免接种工作, 1991年, WHO 提出, 把乙肝免疫纳入各国的常规免疫计划。中国卫生部决定自1992年起将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管理, 颁布了《全国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实施方案》。我国乙肝病毒感染以母婴传播为主, 阻断HBV母婴传播的关键是在婴儿出生后24h内接种首剂次乙肝疫苗[1]。在农村受种者中的首针接种及时率仅约占半数, 在偏远农村地区则更低, 直接影响了疫苗的免疫效果[2]。为了使绝大部分新生儿都得到乙肝疫苗接种, 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新生儿首剂次乙肝疫苗的及时接种率显得非常突出。杭州市从1989年开始全市范围推广产房接种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 2002年10月1日起将乙肝疫苗列入免疫规划, 实行分区域管理, 任何级别医院均由县区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及疫苗的领发工作, 要求存放疫苗的冰箱进行温度监测, 每天至少测温1次, 要求24小时内在产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由于禁忌症[2]等原因不能在产房接种首针乙肝疫苗以及已接种首针乙肝疫苗的新生儿都书面通知其及时到居住地的接种点办理接种证并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以及其他疫苗。杭州市这次共调查新生儿16 511名, 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分别达到99.30%, 99.14%, 远高于刘崇柏等的报道[3], 也高于四川省的调查[4]。

感染乙肝病毒 (HBV) 的年龄越小, 成为慢性HBV感染者的可能性就越大, 母婴传播是引起慢性HB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5]。由于携带HBV的母亲最易在围产期将病毒垂直传给孩子, 而宫内传播的几率又较低, 所以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就成为阻断母婴传播的关键环节,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注射乙肝人免疫球蛋白, 以达到更好的阻断效果[6]。故而了解孕产妇HBsAg筛检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对制订和调整乙肝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杭州市实行对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接种HepB和HBIG。这次共调查孕产妇16 475人, 产妇HBSAg筛查率为96.98%, HBSAg阳性率8.35%, 与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5~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8.57%相近。但远高于山东省孕妇产前HBsAg筛检率为79.36%, 在筛检的产妇中3.25%HBsAg阳性的报道[7]。也高于武汉市的调查结果[8]。产妇HBsAg阳性率县级医院高于县级以下有产房医院, 是否与试剂有关, 值得进一步研究。

这次调查发现, 出院还未接种乙肝疫苗的新生儿, 基本上是因为禁忌症而造成, 除去禁忌症, 此次调查的接种率是99.99%, 只有1人未种乙肝疫苗, 1人是因为医药欠费的原因, 趁工作人员不注意逃走了。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相对较高, 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产妇HBsAg的筛查, 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筛查率都在96%以上, 皆说明杭州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日常管理监督者, 对县级医院、县级以下有产房的医院均及时进行检查与指导, 完善了产房接种疫苗有关的制度, 促进了医院产房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

本文所用HBsAg检测资料来自各医疗机构的报告, HBsAg的检测由各医疗机构进行, 检测试剂和检测方法各不相同, 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需进一步证实。尽管如此, 资料分析结果仍为杭州市乙肝防治提供了较可靠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1]李放军, 李俊华, 陈长, 等.提高边远农村地区乙型肝炎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策略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254-258.

[2]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第二版.2001, 517-522.

[3]刘崇柏, 王钊, 苏崇鳌, 等.农村贫困地区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扶贫工作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03, 9 (3) :136-138.

[4]刘青恋, 杨超美, 方刚, 等.四川省≤3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 2003, 9 (3) :139-141.

[5]崔富强, 龚晓红, 陈园生, 等.中国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及新生儿以外人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8, 14 (6) :553-558.

[6]朱冰, 梁晓峰.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与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预防围产期乙型肝炎病毒传播[J].中国计划免疫, 2006, 12 (4) :312-314.

[7]宋立志, 张丽, 颜丙玉, 等.2007年山东省产妇HB sA g筛检及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 2008, 14 (12) :1057-105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首针接种率】相关文章:

接种率调查05-06

儿童免疫接种05-26

门诊接种范文05-19

预防接种人员论文05-08

新生儿接种05-28

预防接种门诊汇报06-10

成立接种门诊范文05-28

接种疫苗流程范文06-02

接种门诊简介范文06-02

接种疫苗指南范文06-02

上一篇:园林虫害论文下一篇:航线分析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