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率调查范文

2024-05-06

接种率调查范文(精选12篇)

接种率调查 第1篇

关键词:水痘,水痘减毒活疫苗 (水痘疫苗) ,接种率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发热出疹性疾病, 属呼吸道传染病, 一般经空气飞沫和接触患者新鲜水疱液或黏膜分泌物的方式传播。全年皆可发病, 以冬、春季节多见, 是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15岁以下人群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以感染性强、传播快为特点, 极易引起暴发流行, 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 接种水痘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免于发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2012年9月我院对我院辖区的1岁~7岁儿童水痘疫苗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 通过中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统计, 并对接种水痘疫苗儿童和未接种水痘疫苗儿童发病率进行比较, 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院辖区1岁~7岁符合预防接种条件、正常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2516人, 男1328人 (52.78%) , 女1 188人 (47.22%) ;1岁~2岁496人, 2岁~3岁465人, 3岁~4岁427人, 4岁~5岁419人, 5岁~6岁371人, 6岁~7岁338人;常住1 604人 (63.75%) , 流动儿童912人 (36.25%) 。

I.2 方法

对1岁~7岁儿童进行水痘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 对1岁~7岁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和未接种水痘疫苗儿童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及回访。

2 结果

2.1 我院辖区1岁~7岁儿童水痘疫苗接种情况

见表1、表2。

由表1、表2可以看出我院辖区1岁~7岁儿童接种水痘疫苗2 088人, 接种率为82.99%。男女儿童水痘疫苗接种率无明显差异, 常住儿童接种率略高于流动儿童。

2.2 1岁~7岁儿童接种水痘疫苗和未接种水痘疫苗儿童发病情况调查及回访

我院辖区1岁~7岁儿童接种水痘疫苗2088人, 1个月后患水痘22例 (1.05%) , 临床症状不典型, 与甘永生报道接种水痘疫苗保护率达99.08%接近[1], 说明水痘疫苗接种有效, 接种水痘疫苗后再发水痘者其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未接种水痘疫苗儿童428人, 患水痘31例 (7.24%) , 发病率较高, 症状较重, 持续时间长, 医疗花费较高。

3 讨论

水痘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影响十分严重, 其造成的危害不容忽视, 国内外研究[2,3]均表明水痘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及其父母的学习和工作, 还会引起较重的经济负担, 如治疗费用、误工误课费用、护理费用等。水痘已成为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做好易感人群的水痘疫苗接种工作是控制水痘疫情的重点。

第1类疫苗高接种率是在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 所有接种费用完全由政府承担, 其疫苗相关传染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保护了广大儿童的健康[4]。由于我国已将水痘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范畴, 未将水痘疫苗纳人国家免疫规划, 为监护人自愿自费接种。我院加大对接种水痘疫苗防病的宣传力度, 接种率较高, 明显高于海淀田村水痘接种率 (64.67%) 的调查结果[5], 对辖区儿童水痘疫情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我院接种的水痘疫苗89.25%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10.75%是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 两种水痘疫苗累计接种率在82.99%, 疫苗接种反应较少, 据统计仅有15例出现局部红肿、疼痛, 给予局部消炎膏敷用2 d~5 d症状消失;23例低热等一般反应, 未做处理自愈;6例发生水痘样皮疹、疫苗相关疾病, 经抗过敏、抗病毒、对症等治疗后痊愈;未出现过敏反应。

通过对1岁~7岁接种水痘疫苗和未接种水痘疫苗儿童的调查及回访, 发现接种水痘疫苗儿童水痘发病率远远低于未接种疫苗儿童, 证明水痘疫苗对儿童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水痘疫苗国内已应用广泛, 不良反应少, 有部分家长对水痘疫苗认识不足, 认为水痘可以治疗, 出水痘以后终生免疫, 打疫苗需要付费, 对预防接种门诊收费不理解, 缺乏对水痘疫苗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依从性。预防接种门诊应在做好国家免费疫苗接种的同时, 加强健康宣教, 加大水痘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 争取更多的儿童接受水痘疫苗保护, 减少儿童水痘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甘永生.水痘疫苗对水痘防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11 (9) :1516-1517.

[2]De Wals P, Blackburn M, Guay M, et al.Burden of chickenpox on families:A study in Quebec[J].Can J Infect Dis, 2001, 12 (1) :27-32.

[3]殷大鹏, 宋立志, 张晓曙, 等.鲁甘湘三省2007年水痘门诊病例经济负担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9, 15 (2) :123-126.

[4]罗风基, 刘方, 张菁, 等.北京市朝阳区疫苗可控制传染病发病评价[J].首都公共卫生, 2008, 2 (2) :52-54.

2014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第2篇

接种率调查方案

一、调查目的

1、了解我县适龄儿童(包括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和乙肝首针及时接种情况。

2、了解我县适龄儿童接种率、预防接种证卡持有率、免疫监测与管理水平,研究和解决流动儿童免疫预防管理策略与服务模式。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01、调查对象:

(1)抽取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出生的儿童,即满一岁的儿童。

(2)卡证持有率调查:抽取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出生的儿童。在被调查行政村中,随机抽取7名儿童,共抽查30个行政村,全县共计调查210名儿童,三、调查内容

1、适龄儿童计划免疫八种疫苗的基础免疫接种率和合格率。

2、脊灰疫苗及时率和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率。

3、建卡率、建证率。

四、调查项目及说明

1、接种日期以接种证为准。无证者以接种卡为准,卡上如有涂改或逻辑错误视为无效。对每名儿童的合格接种判断只能选择接种证或接种卡一种方式。不能一种疫苗以接种证为准,另外一种疫苗以接种卡为准。

2、基础免疫合格接种必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有准确的出生年、月、日和接种年、月、日记录。(2)免疫起始月龄不提前。

(3)接种针(剂)次间隔不缩短(≥28天)。(4)基础免疫在12月龄内完成。(5)内容填写齐全,记录清楚,不缺项。

3、儿童出生后24小时内完成HepB首针接种者判为首针及时。脊灰疫苗在2~5月龄按规定完成接种判为及时接种。

4、乙脑、流脑根据年龄和集中接种时间判定,全程合格为合格。

接种率调查 第3篇

【关键词】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443-02

实施计划免疫是控制和消除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而常规免疫又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直接影响到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为了解温泉县计划免疫接种率现状,采取两阶段2006年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及2007年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我县计划免疫接种率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06年以2005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作为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对象,2007年以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出生的儿童为免疫接种率的调查对象。

1.2 抽样原则 2006年免疫接种率调查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抽查了全县8个乡镇场24个村队168名儿童,2007年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抽查了全县8个乡镇场29个村队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每个乡镇场抽3-5个村,每个村抽10名儿童,抽不够儿童的村在邻近的村队抽取,共抽样儿童240名。

1.3 “五苗”全程免疫调查的判定标准 “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的定义为:全部满足各单苗合格接种的条件。各单苗合格接种的定义为:卡介苗(BCG)在出生后至1岁内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初免月龄≥2个月,剂次间隔≥28天,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初免月龄≥3个月,剂次间隔≥28天,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麻疹疫苗(MV)在出生后8~12月龄内完成接种;乙肝疫苗(HBV)首针及时接种为出生24小时内接种,3剂接种在1岁内完成。

2 结果

2.1 接种率

2.1.1 “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 调查儿童的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2006年为99.40%(167/168),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合格接种率为100%,牧区的合格接种率为98.90%;2007年为99.17%(238/240),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合格接种率为100%,牧区的合格接种率为98.00%。

2.1.2 卡介苗卡疤率 调查儿童的卡疤率2006年为97.02%(163/168),其中城鎮和农区的卡痕率为96.10%,牧区的卡痕率为95.60%,2007年为97.92%(235/240),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卡痕率为98.57%,牧区的卡痕率为97.00%,。

2.1.3 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HBV的及时接种是指完全严格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免疫程序要求在规定的出生24小时内进行合格接种,2006年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为89.28%(150/168), 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及时接种率为89.60%,牧区的及时接种率为89.01%;2007年为90.41%(217/240), 其中城镇和农区的及时接种率为90.71%,牧区的及时接种率为90.00%;农牧区首针及时接种率相差不大.

3 讨论

本次调查,采取两阶段2006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PPS)方法,抽查全县8个乡镇场24个村队168名2005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出生儿童, 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调查其BCG、OPV、DPT、MV、HBV的接种情况.结果我县以乡为单位儿童五苗接种率为99.40%, 卡疤率为97.02%,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89.28%,建卡率为100%,建证率100%.2007年对全县8个乡镇场29个村队进行了接种率调查工作,每个乡镇场抽3-5个村,每个村抽10名儿童,抽不够儿童的村在邻近的村队抽取,共抽样儿童240名。结果我县各乡镇场以乡为单位五苗接种率为 99.17%,建卡率为100%,建证率100%。,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90.41%。,调查儿童的卡介苗疤痕率为97.92%。农牧区计划免疫接种率,卡疤率及乙肝疫苗24小时接种率相差并不是很大,发展比较平衡.

参考文献:

[1] 李健,刘青恋,等.四川省1999-200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评价[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77-379

[2] 杨武武,武山县计划免疫四种疫苗合格接种率调查[J].中国计划免疫,2003,9(6):344-355

[3]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卫生部国外贷款办公室,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疾病预防(卫生Ⅶ)项目省免疫接种率基线调查报告[J].中国计划免疫,1998,4(1):1-9.

屏山镇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 第4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接种率分析来源于昆明市计划免疫乡级建档资料中的人口资料、0~7岁儿童资料、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统计表, 基础免疫建卡、建证及报告接种率统计表, 计划免疫保偿制度情况统计表, 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性病情况年度统计表。

1.2 方法

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取16免疫接种点需要调查目标儿童, 每个村入户调查约10名目标儿童, 用询问法对儿童家长进行调查, 询问儿童在强化免疫活动期间是否接种/服用了疫苗, 如果发现漏种儿童, 要立即补种/服疫苗, 并列统计表逐年统计免疫接种率。

1.3 接种合格的判定

凡同时符合以下5项要求者, 判断为合格接种。有准确的出生、接种时间、记录免疫起始月龄正确、剂次间隔时间正确, 12月龄内完成基础免疫家长承认或证、卡相符。不合格接种的判定:无预防接种证、无预防接种卡者、免疫起始月龄提前、接种间隔时间不符、超过12月龄接种和记录不清等。

2 结果

经过统计2000年~2007年屏山镇儿童基础免疫的报告接种率为98.96%, 调查接种率为98.05%。

2.1 报告接种率

2000年~2007年屏山镇累计应接种四苗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儿童为4615人, 实际全程接种四苗的儿童4567人, 总报告接种率为98.96, 详细情况见表1。

2.2 调查接种率

经过调查, 2000年~2007年调查接种数为2000人、四苗全程接种人数1961人, 总调查接种率为98.05%, 见表2。

2.3 屏山镇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对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评价

8年来屏山镇辖区内无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和粟粒性肺结核病例出现, 仅有麻疹和乙型肝炎呈散在性的发病, 巩固了消灭脊髓灰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成果, 且麻疹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 详细情况见表3。

3 结论

8年来屏山镇儿童计划免疫的四苗接种率都保持在95%以上,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巩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成果, 使麻疹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降低, 呈高度散发[1,2,3,4]。

4 讨论

进入21世纪, 我国面临一些已基本控制的传染病再度肆虐的威胁和新出现传染病的挑战。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 应牢固树立预防为主、坚持不懈、长期斗争的战略思想, 加强传染病的监测工作, 巩固现有的免疫成效, 严防新发现的传染病传入, 培养和造就一支快速反应防制队伍, 尽快、尽多地掌握有关诊治与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各项技能和技术。

摘要:目的 为了解乡级儿童免疫现状, 巩固现有的儿童免疫成效、降低免疫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 总结免疫规划在基层实施成功的经验, 做到扬长避短。方法 用批质量保证抽样方法抽样, 用入户访谈法对知情人进行随访。结果 8年的报告接种率为98.96%、调查接种率为98.05%, 8年来屏山镇辖区内无脊髓灰质炎、百日咳、新生儿破伤风和粟粒性肺结核病例出现, 仅有麻疹和乙型肝炎呈散在性的发病, 巩固了消灭脊髓灰炎、消除新生儿破伤风的成果, 且麻疹和乙型肝炎的发病率逐年下降。结论 有效、安全和高接种率是做好儿童基础免疫的保障、是控制疫苗对对疾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免疫接种,儿童,屏山镇

参考文献

[1]叶临湘.传染病预防与控制[M]//.现场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250-267.

[2]曹玲生.安庆市农村乡级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现况调查[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1, 17 (8) :56.

[3]崔富强.预防接种率调查评估比较[J].中国疫苗和免疫, 2007 (2) :12.

2013年下半年接种率调查方案 第5篇

调 查 方 案

一、背景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后,流脑、乙脑、甲肝等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免疫预防工作有较大的进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个别村预防接种率偏低甚至存在免疫空白,适龄儿童某些疫苗接种率极低,既反映出免疫漏洞成为疾病暴发的重要因素,更说明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工作亟待加强。为全面了解我乡包括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在内的各常规免疫疫苗接种率情况,开展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势在必行,为指导该项工作的开展,特制订本方案。

二、调查目的(一)掌握适龄儿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二)推动预防接种和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三)了解其它有关信息。

(四)为上级制定免疫规划工作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免疫规划规范化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出生日期在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之间,在该地常住3个月(含)以上的儿童。每个年龄组调查10名儿童,共30名儿童。

四、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覆盖全乡各村。

五、调查内容

(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免疫接种情况。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疹成分疫苗(包括麻风疫苗、麻腮疫苗、麻腮风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流脑疫苗。调查各疫苗在接种证、接种底册和信息化系统中的接种日期,并填写结果判定、未种原因及是否由二类疫苗替代等。

(二)其它与预防接种有关的信息。新纳入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起始时间。

六、调查方法

组织开展各个村的接种率调查。在所调查村随机抽取确定第1个调查户,以与第1个调查户大门之间顺时针方向步行距离最近的一户为第2个调查户,以此类推。直至每一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如调查的最后一户有两名或以上的适龄儿童,则全部调查。如所调查村某一年龄组不足10名儿童,则选择该村最近的村按上述方法继续查找,直至每个年龄组调查足10名儿童为止。

七、接种结果判定原则

所有调查对象均需调查接种证、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本地户籍儿童三种接种记录一致者为接种,有任一记录不一致者(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

未接种。

本地以外户籍儿童以接种证记录为准,并需对照接种底册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如接种证、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该儿童记录,但接种记录中该疫苗处存在不一致(空项不视为不一致),视为该疫苗未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有记录,但接种底册、信息化系统中该处为空项,可视为接种;如某种疫苗接种证上无记录,但接种底册和/或信息化系统中有记录,视为未接种;如接种证丢失,以接种底册、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为准,二者记录一致视为接种,不一致(包括某种记录上该疫苗为空项),视为未接种;如未建证,视为未接种。

八、资料报告

调查组成员负责接种率调查表填写,组织将调查表内容录入计算机,并录入EXCEL电子表格。

九、数据分析

要对辖区内接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计算每种疫苗每剂次接种率,特别是新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情况,重点关注多剂次疫苗如乙肝、百白破、含麻疹成分等疫苗的全程接种率,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接种率,另外,还应注意未种原因的分析及数据质量及真实性的分析。更应对接种数据进行认真梳理,查找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隐患。主要分析内容与指标包括:

(一)儿童建证率、信息化系统使用率、证、接种底册以及信息化系统符合率。

(二)各疫苗接种率、多剂次疫苗全程接种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

(三)各相关疫苗由二类疫苗替代的比例。

(四)调查未接种原因。

(五)调查数据的真实性,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的准确性等。

十、质量控制

接种率调查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61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69-01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心接种门诊于2012年9月份对市直3处初中、5所小学、20所幼儿园新入学新生进行接证查验,现将查验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市直幼兒、学校所有刚入学新生,包括本地学生或外省市借读生。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需出示儿童《预防接种证》。

1.2 查对幼儿、学生各疫苗免疫剂次和国家规定在16岁内应完成接种的疫苗共9种(包括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其中卡介苗接种1针,乙肝疫苗3针,脊髓灰质炎疫苗4次,百白破4针,精白破1针,麻疹疫苗3针,乙脑疫苗2针(减毒疫苗),流脑4针,甲肝疫苗2针。判断幼儿、学生是否完成全部规定剂次的疫苗接种,查验结果登记在《山东省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登记表》并将个人接种信息录入电子健康档案。

1.3 对无《预防接种证》和未完成国家规划疫苗接种的幼儿、学生,将其接种信息登记在《山东省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补种情况登记表》。并以书面“补证/补种”通知告知家长,到辖区预防接种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门诊)进行补证、补种。

1.4 幼儿、学生完成补种和补证后,将补种通知单和预防接种证交回学校进行复验,按针次对照表判断是否补种完毕,未完成接种学校告知下次接种时间。

2 结 果

2.1 本次查验接种证工作,重点对城区托幼机构及小学、初中新生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持证率为99.9%。应查验儿童5500人,实查验儿童5500人;持接种证人数5492人,应补证人数8人,漏种儿童人数207人,应补种人次数207人,实际补种人次数192人。确保了每名无证或漏种儿童达到有效的免疫,杜绝疫苗相应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流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接种率调查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调查方法, 在本社区选取新生儿及其母亲526例, 对新生儿和新生儿的母亲进行采血检测, 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1.2 检测方法

在对526例新生儿及其母亲进行检测时, 所采用的检测试纸是由郑州博赛生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HBs Ag胶体金检测试纸。检测所采用的试剂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提供。检测结果要按照相应的说明书进行, 所采用的试剂要在其有效试用期之内。

1.3 乙肝疫苗免疫程序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2天进行接种第1针, 1个月后接种第2针, 之后4~7个月内完成第3针接种。3针乙肝疫苗免疫都在上述时间之内完成, 则为全程及时接种;如果没有在上述时间之内接种但是完成了3针接种, 则为全程接种[2]。

1.4 计算方法

接种率是接种数与调查新生儿数之比乘以100%;全程接种率就是全程接种数与调查新生儿数之比乘以100%;首针及时接种率为出生后第2天以内接种数与新生儿接种数之比乘以100%;全程及时接种率为全程接种数与新生儿接种数之比乘以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

按户籍分为2组, 常住人口占385例, 流动人口为141例, 常住人口全程接种率和全程及时接种率都明显高于流动人口,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流动人口比较, *P<0.01

2.2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其他影响因素

调查中发现, 新生儿胎次与乙肝疫苗接种关系有密切关系, 第2胎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首针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均低于第1胎新生儿, 表明新生儿胎次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都有密切关系。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比较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人们对乙肝都有一定的认识, 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最重要的措施。新生儿是乙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我国主要以新生儿接种疫苗为主要手段, 为了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保护效果, 在社区医院, 要普及HBs Ag检测试剂、检测技术和设备, 加强对孕妇的HBs Ag筛查工作, 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第一针及时接种率,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在进行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 接种后的一个月需要对其血清中的抗表面抗原进行相关方面的检测, 这也就产生了是否出现应答的现象。一般来说, 无应答或者低级应答都是没有抵抗力或者抵抗力不足的情况, 在接种相关疫苗之后, 患者还有可能再一次感染乙肝的病毒, 而出现相关方面现象的原因, 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相关疫苗的剂量不足, 接下来就是可能与接种的质量、遗传方面的因素或者患者自身免疫力系统等多个方面的原因[4], 当然, 患者已经被乙肝病毒进行感染的情况也不能排除在外。

本研究数据显示, 常住人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为100.0%和全程及时接种率95.6%, 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新生儿92.2%和87.9%, 第2胎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首针和全程及时接种率均低于第1胎新生儿。分析未全程接种的原因, 在流动人口主要是因为需要返乡等忘记了接种的时间或错过了接种时间, 有的家长缺乏保健意识, 忘记了需要接种第3针疫苗, 或保健意识不强, 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放弃了接种等。因此, 需要加强流动人口中家长对儿童预防保健接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社区医院可在各个居民小区开展基础的健康宣教, 通过海报、宣传单页等手段加大对接种疫苗知识、疫苗的防病等的宣传, 提高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保健工作的开展。

摘要: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 并采取相应措施, 提高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效果。方法 在社区医院采取了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的526例新生儿及其母亲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采血检查, 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结果 常住人口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率100.0%和全程及时接种率95.6%, 均明显高于流动人口新生儿92.2%和8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新生儿胎次也会影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率。结论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率与户籍、胎次等有关, 要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 需要加强对孕妇进行HBsAg筛查,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周新, 方刚, 刘青恋, 等.四川省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 2011 (4) :166-167.

[2] 杨超美, 邓颖, 向真, 等.农村新生儿乙肝疫苗推广应用的初步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1 (2) :199-200.

[3] 金宏, 宋长江, 周雪.黑龙江省2003年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 :145-147.

接种率调查 第8篇

1 材料及方法

1.1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根据《曲靖市2009年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调查方案》要求,按WHO推荐的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PS法)对每个县随机抽取30个村级单位,全市共270个村级单位。共调查2006年1月1日-2008年9月30日出生,在该地永久居住和连续居住满3个月以上的儿童5 725人,其中2006年出生调查1 906名,2007年出生调查1 912名,2008年出生调查1 907名。“五苗”合格接种判断标准:依据《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乙肝疫苗合格接种率判断标准(依据乙肝疫苗技术管理规程[1]。

1.2 资料来源

曲靖市9县(市)区儿童预防接种入户调查表。

1.3 数据分析

采用ACCESS2000制作的数据库“儿童接种率调查管理系统”及EXCEL2002严格依据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地类型构成、接种史提供人构成情况

调查的270个村级单位中市区13个,占4.82%;县城17个,占5.18%;农村240个,占88.89%。调查的5 725名儿童接种史提供人中,母亲占53.12%;父亲占38.10%;祖父母/外祖父母占7.58%。

2.2 儿童基本情况

5 725名调查儿童中,男57.69%,女42.31%;汉族占94.83%、藏族0.19%、回族0.75%、蒙族0.02%、壮族0.63%、其他民族3.58%;本地户口99.09%、外地户口0.91%;持证占89.03%、接种证不在现场占7.53%、丢失占1.08%、无证占1.89%、不清楚占0.47%;调查儿童中上卡占95.53%、未上卡占4.47%。

2.3 住院分娩情况

调查儿童中医院出生占78.92%;家中出生占21.08%。

2.4 预防接种相关情况

2.4.1 卡痕

调查儿童中卡痕阳性占86.06%、阴性占10.93%、儿童不在家占3.00%。

2.4.2 预防接种宣传

被调查人知道预防接种占94.18%,不知道占5.82%;信息来源:通过广播占8.79%,电视0.14%,报纸0.10%,宣传画,标语0.45%,医务人员85.21%,亲戚、朋友、邻居4.70%,其他0.40%,未填0.21%。

2.4.3 孩子出生时需要接种什么疫苗

知道接种HepB占31.41%,不知道占68.59%;接种BCG知道占27.11%,不知道占72.9%;知道接种其他疫苗占22.45%,不知道占77.6%。

2.4.4 疫苗接种地点

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的儿童占6.60%;村卫生室接种占85.0%;入户接种占8.44%。

2.4.5 建证率与建卡率

本次调查的5 725名儿童建证率为97.64%(含持证、证不在现场、证丢失三种情况),陆良、师宗、宣威100%建证;建卡率为95.53%。

2.5 接种率

疫苗代码说明:BCG-卡介苗、HepB1-乙肝疫苗第1针、Hep B2-乙肝疫苗第2针、HepB3-乙肝疫苗第3针、OPV1-脊灰疫苗第1剂、OPV2-脊灰疫苗第2剂、OPV3-脊灰疫苗第3剂、DPT1-百白破三联疫苗第1针、DPT2-百白破三联疫苗第2针、DPT3-百白破三联疫苗第3针、DPT4-百白破第4针、MV1-麻疹疫苗第1针、MV2-麻疹疫苗第2针、MenA1-A群流脑疫苗第1针、Men A2-A群流脑疫苗第2针、MenAC-流脑A+C、Vere JE1-乙脑疫苗第1针、Vere JE2-乙脑疫苗第2针、HepA1-甲肝疫苗第1针。

2.5.1 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

根据对5 725名调查儿童的统计表明,全市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87.07%,HepB3-94.76%、BCG-95.77%、OPV3-95.93%、DPT3-95.84%、MV1-95.60%。

2.5.2 基础免疫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

5 725名儿童的基础免疫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58.76%。Hep B合格接种率82.95%,BCG合格接种率95.00%,OPV合格接种率83.30%,DPT合格接种率80.49%,MV合格接种率80.91%。各年龄组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有下降趋势。

2.5.3 五苗及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单剂次接种率

BCG-95.77%;Hep B1-96.31%、Hep B2-97.22%、HepB3-94.76%;OPV1-97.19%、OPV2-96.93%、OPV3-95.93%;DPT1-97.19%、DPT2-97.00%、DPT3-95.84%、DPT4-54.90%;MV1-95.60%、MV2-63.86%;MenA1-76.61%、Men A2-57.52%、Men AC-14.78%;Vere JE1-75.60%、Vere JE2-17.75%;HepA1-38.11%。儿童1周岁内基础免疫五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在80%以上,不同年份间接种率无明显差异。DPT、MV加强免疫及2008年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启动后新增疫苗接种率均未达80%。

2.5.4≥1.5岁、≥2岁、≥3岁调查儿童部分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单剂次接种情况

≥1.5岁、≥2岁、≥3岁调查儿童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接种率(2007-2008年出生儿童)HepA1-57.34%、Vere JE2-25.99%、MenAC-50.53%。

2.5.5 加强免疫接种率

2.5.5. 1 百白破加强免疫

各县≥2岁调查儿童百白破加强免疫接种率2006年、2007年出生儿童分别为74.61%、71.79%(4例笔误接种列为未种)。

2.5.5. 2 麻疹疫苗加强免疫

各县≥2岁调查儿童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2006年、2007年出生儿童分别为84.31%、80.90%(4例笔误接种列为未种)

2.5.6 全市五苗及扩大免疫规划新增疫苗单剂次合格接种率

对5 725名调查儿童统计,各种疫苗单剂次合格接种率分别为BCG-95.00%;Hep B1-95.56%、HepB1及时率54.46%、HepB2-94.34%、HepB3-85.62%;OPV1-90.50%、OPV2-93.41%、OPV3-90.55%;DPT1-88.72%、DPT2-92.72%、DPT3-88.72%、DPT4-48.59%;MV1-80.91%、MV2-52.07%;MenA1-55.11%、MenA2-21.10%、MenAC-11.77%;Vere JE1-41.50%、Vere JE2-12.03%;HepA1-33.54%。与2009年9-11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组织开展的“西部地区4省加强常规免疫综合干预策略合作项目”中期评估调查接种率数据相近[2]。结果显示,儿童1周岁内基础免疫Hep B3、DPT1、DPT3、MV1合格接种率<90%,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启动后新增疫苗合格接种率均未达60%。

2.5.7 乙肝疫苗第1针及时接种率

乙肝疫苗第1针及时接种率<75%,未达到GAVI项目要求的75%指标。

2.5.8 不合格接种情况

2.5.8. 1 未种情况

各种疫苗未种比例分别为BCG-2.60%;HepB1-1.87%、Hep B2-2.06%、Hep B3-4.42%;OPV1-2.03%、OPV2-2.38%、OPV3-3.44%;DPT1-2.18%、DPT2-2.57%、DPT3-3.63%、≥2岁儿童DPT4-26.52%(904/3409);MV1-3.93%、≥2岁儿童MV2-17.07%(582/3409);MenA1-23.04%、MenA2-42.20%、≥3岁儿童MenAC-49.40%(746/1510);Vere JE1-24.10%、≥2岁儿童Vere JE2-73.95%(2521/3409);≥1.5岁儿童HepA1-53.86%(2509/4658)。

2.5.8. 2 提前接种

各种疫苗接种日期未达到免疫起始月龄,或同种疫苗相邻针次间隔<28天为提前接种。各种疫苗提前接种比例分别为BCG-0.00%;HepB1-0.00%、Hep B2-1.22%、HepB3-1.97%;OPV1-5.31%、OPV2-1.61%、OPV3-1.17%;DPT1-6.72%、DPT2-1.41%、DPT3-1.36%、DPT4-6.31%;MV1-6.99%、MV2-11.79%;MenA1-2.55%、Men A2-2.83%、MenAC-3.00%;Vere JE1-2.50%、Vere JE2-5.71%;Hep A1-4.58%。

2.5.8. 3 超期接种

各种疫苗接种日期超过国家免疫程序规定基础免疫12月龄,加强免疫7岁为超期接种。各种疫苗超期接种比例分别为BCG-0.77%;HepB1-0.75%、HepB2-1.66%、HepB3-7.16%;OPV1-1.38%、OPV2-1.90%、OPV3-4.21%;DPT1-1.75%、DPT2-2.86%、DPT3-5.76%、DPT4-0.00%、MV1-7.70%、MV2-0.00%;Men A1-18.95%、MenA2-33.59%、MenAC-0.00%;Vere JE1-31.60%、Vere JE2-0.00%;HepA-0.00%。

2.5.8. 4 接种日期逻辑错误(笔误接种)

各种疫苗接种日期小于出生日期或大于调查日期判断为接种日期逻辑错误。各种疫苗接种日期逻辑错误比例分别为BCG-1.62%;Hep B1-1.82%、HepB2-0.72%、Hep B3-0.82%;OPV1-0.79%、OPV2-0.70%、OPV3-0.63%;DPT1-0.63%、DPT2-0.44%、DPT3-0.52%、DPT4-0.21%;MV1-0.47%、MV2-0.14%;Men A1-0.35%、MenA2-0.28%、MenAC-0.03%;Vere JE1-%0.30、Vere JE2-%0.03;HepA1-0.09%。

2.5.9 乙肝疫苗未接种原因

乙肝疫苗第1、2、3针次的未接种原因有回答者以“不知道要接种”为主,分别占100%、88%、80.82%;其次为“孩子患病未去接种”,第1、2、3针次分别占0.00%、12.00%、16.44%。

2.6快速调查接种率

按照《综合审评实施方案》要求,所有县(市)区均开展快速调查,每县随机抽取一个人口聚集的农贸市场、商场或菜市场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2006年1月1日-2008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每点调查30名儿童,实际共调查307名儿童。其中男50.81%,女39.41%;常住占85.67%,外来≥3月占12.05%,外来<3月占2.28%;本地88.60%,外地(包括市内流动儿童)11.40%;打过预防针98.37%,未打过预防针1.63%;有接种证94.14%,无接种证5.86%;卡疤阳性92.18%;判断上卡74.27%,未上卡1.63%,上卡不祥24.10%。

3 讨论

3.1 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基础免疫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各年龄组逐年下降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基层缺乏工作经费,劳动报酬过低仍然是制约免疫规划工作开展的难题[3]。本次调查统计,全市基础免疫卡介苗、脊灰、百白破三联、麻疹4种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均低于2004年国家/省调查平均水平,基础免疫五苗全程接种率、基础免疫五苗全程免疫覆盖率2006-2008年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示: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启动后疫苗种类增多,儿童在12月龄内完成14针次的疫苗接种,接种程序的合理安排存在一定难度;各级业务单位工作量成数倍加大,市、县、乡三级免疫规划工作经费未得到有效落实,乡村医生报酬过低,预防接种补助经费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国家免疫规划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形成,基层预防接种单位对免疫规划工作积极性不高应是主要原因。

3.2 住院分娩率较低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接种的及时性受到影响

2008年会泽县、罗平县、富源县住院分娩率在80%以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出生医院乙肝疫苗第1针、卡介苗接种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第1针及时接种率。

3.3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

统计显示,通过“医务人员”获得预防接种信息的占85.21%,应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宣传力度,长期通过电视、广播等形式宣传,提高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意识,主动参与预防接种工作。

3.4加强业务人员培训,提高乡、村两级预防接种工作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扩大免疫规划工作启动后,疫苗种类增多,各种疫苗“提前接种”情况占一定比例,各级应加强免疫规划业务知识培训,对乡村级接种人员加强免疫程序、各种疫苗接种禁忌症、安全注射、预防接种证卡(簿)管理、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相应知识培训,提高乡村级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技术和管理水平。

3.5提高麻疹、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除陆良县、师宗县外,各县MV、DPT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下,应加强免疫规划工作,把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进行考核;提高麻疹、百白破三联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

3.6 扩大免疫规划后新增疫苗接种率不容乐观,工作力度应加强

3.6.1 加强领导

将国家免疫规划纳入了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纳入政府有关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范围;建立和完善督导考核指标和和责任追究制度。

3.6.2 有关部门配合

建立免疫规划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卫生、财政、发改、教育、食品药品监督等政府有关部门在免疫规划工作中的职责,并建立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免疫规划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3.6.3 人员和经费保障

工作经费、人员配置、接种方式、接种报酬、宣传教育等方面应给予适当的保障,以适应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免疫规划工作质量,保护儿童健康。

3.7 加强流动儿童管理,提高流动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

各接种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对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卡(证),及时发现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并按规定建卡,给予接种或补种。

参考文献

[1]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R].2005.

[2]周玉清,樊春祥,郑景山,等.加强免疫策略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5)459:461.

接种率调查 第9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方法, 按照地理位置、人口构成抽取中枢、板桥、芳华3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3个村共9行政村作为调查点, 分为<1岁、1~2岁、3~4岁、5~6岁、7~10岁、11~14岁、15~19岁、≥20岁8个年龄组;每个调查点每个年龄组至少5~6人, 每个调查点至少40~48人, 每个乡镇至少120~144人。入户调查接种完成情况, 并告知血液标本采集的相关内容, 在知情同意后按调查表内容完成接种率调查与血液标本采集。调查对象疫苗接种完成情况评定以接种证为准, 无接种证者, 在家长认可的情况下以接种登记为准, 无证、无登记者视为未种。本次全县共调查369人。

1.2 血清学检测

采集指尖血20μL, 样本-20℃保存, 24h内带冰送检。陆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3-1995规定的Elisa (间接) 法检测麻疹病毒Ig G抗体。试剂产商:北京贝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批号20110101, 失效期为20120702。

1.3 数据分析

应用Epi Data3.1录入数据库, 导入Excel 2002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率调查

全县共调查369人, 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295人, 接种率为79.95%。其中中枢镇为72.35%, 板桥镇为83.33%, 芳华镇为84.17%。各年龄组免疫状况, 最低为≥20岁年龄组, 接种率为0;最高为1~6岁儿童, 100%接种。 (表1)

2.2 抗体水平分布

检测标本369份, 麻疹Ig G抗体阳性365份, 阳性率为98.92%。其中中枢镇检测123份, 阳性122份, 阳性率为99.19%;板桥镇检测126份, 阳性126份, 阳性率为100%;芳华镇检测120份, 阳性117份, 阳性率为97.50%。各年龄组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1岁组、1~2岁组、≥20岁组阳性率均为93.33%, 其他年龄组均为100%。 (表2)

2.3 免疫史与抗体阳性率比较

检测麻疹Ig G抗体共369份, 其中有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史295份, 阳性293份, 抗体阳性率为99.32%;无免疫史74份, 阳性73份, 抗体阳性率为98.65%。有无免疫史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χ2=0.198, P>0.05) 。

3 讨论

陆良县与曲靖市同步, 于2007年开展1次8月龄~6岁儿童麻疹应急强化免疫活动, 应种对象57 087人, 实种54 549人次, 接种率为95.55%;2008年与全省同步开展1次8月龄~14岁儿童麻疹初始强化免疫活动, 摸底应种对象150 755人, 实种148 269人次, 接种率为98.35%。通过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 在人群中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2006-2010年全县麻疹发病例数分别为74例、144例、10例、5例和4例, 发病率分别为12.05/10万、23.23/10万、1.58/10万、0.78/10万和0.62/10万, 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

本次抗体水平监测表明, 麻疹Ig G抗体阳率为98.92%。血清Ig G抗体阴性4人中, 年龄分布为:<1岁组1人, 1~2岁组1人, 5~6岁组1人, ≥20岁组1人, 其中3人接种过麻疹疫苗, ≥20岁组1人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接种麻疹疫苗后少部分儿童依然可能发病, 与原发性初免失败[2], 以及初免后抗体滴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 4~6年后部分儿童抗体消失有关, 形成获得免疫后新一类易感人群[3]。

陆良县通过近20年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 接种率保持在95%以上, 在免疫程序覆盖的人群中麻疹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通过2008年15岁以下人群麻疹初始强化免疫, 消除了儿童免疫空白人群, 人群麻疹Ig G抗体阳率达98.92%, 在消除麻疹的关键时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较高, 不会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或流行。

参考文献

[1]施燕, 张金芳, 胡家瑜, 等.上海市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2006, 12 (1) :32-34.

[2]徐爱强, 刘桂芬, 宋立志, 等.山东省利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开展麻疹疫情监测的结果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1998, 4 (3) :134~138.3.

接种率调查 第10篇

2011年2月-2013年12月收集流动儿童246例, 均在本县居住时间超过半年, 年龄2个月~6岁。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分别是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含麻成份疫苗、乙肝疫苗、流脑疫苗以及乙脑疫苗。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6周岁且未有本地城市户口;积极配合调查。排除标准:>6周岁;有城市户口的常住同龄儿童;不配合调查;资料不完善[1]。

调查方法:在街道办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陪同下, 调查人员到城市流动人员集中的小区逐户调查, 随后查阅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各项记录, 查看儿童卡疤情况[2]。

调查内容:观察并记录调查过程中的相关情况 (儿童流动趋向、发证情况、免疫接种情况、家长文化水平, 家庭经济收入, 家长对免疫知识的了解度) 。

结果

调查基本情况:本次共走访调查810户, 符合要求的适龄流动儿童246例, 男134例 (54.47%) , 女112例 (45.53%) , 比例67:56;第1胎141例 (57.32%) , 第2胎105例 (42.68%) ;本省外市户口33例 (13.41%) , 本市外县户口57例 (23.17%) , 外省户口156例 (63.41%) ;调查发现在文化水平方面文盲的儿童家长32.11%, 小学学历33.24%, 初中学历25.36%, 高中以上学历9.29%。家庭年收入在15 000元以下6.37%, 15 000~20 000元76.65%, 20 000~30 000元14.84%, >30 000元2.14%。家长仅能说出1种疫苗64.32%, 能够说出2~5种疫苗33.37%, 能够说出全部疫苗2.31%。

免疫接种情况:246例儿童中共178例 (72.36%) 接受过免疫接种, 其中观察到在原籍地建证72例 (29.27%) , 本地建证174例 (70.73%) , 查看178例有证儿童中有卡疤143例 (80.34%) ;178已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中七苗合格125例 (70.22%) , 不合格28例 (15.73%) , 未接种25例 (14.04%) 。

不合格接种情况:28例接种不合格儿童中, 逾期免疫接种11例 (39.29%) , 间隔时间过短或过长8例 (28.57%) , 重复接种9例 (32.14%) 。

未接种情况:25例未免疫接种儿童中, 不知道要免疫接种10例 (40.00%) , 不清楚接种门诊、时间4例 (16.00%) , 因超生不敢接种5例 (20.00%) , 因工作繁忙未接种6例 (24.00%) 。

讨论

调查发现流动儿童家长能够说出全部疫苗的仅2.31%, 说明家长对计划疫苗知识的掌握度不高, 推测分析家长多来自落后的农村地区, 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文盲率达32.11%, 未正确认识儿童免疫接种的必要性, 计划免疫意识薄弱。此外, 还可说明相关部门宣传工作不到位, 使家长对计划免疫的知晓率不高, 不了解相关知识和政策[3]。

免疫接种结果显示, 178例已接受免疫接种的儿童接种率70.22%, 低于国家>90%的标准, 推测有以下原因: (1) 被调查的家庭中15 000~20 000元76.65%, >30 000元2.14%, 判断分析流动儿童家庭经济收入较低, 影响了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的积极性。 (2) 家长多在外从事体力劳动, 工作繁忙, 常忽视或逾期接种。 (3) 由于家长担心超生罚款, 导致一些儿童未及时接受接种。 (4) 居住场所流动性大。针对以上问题, 相关卫生机构要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工作, 确保儿童能够及时接受预防接种服务, 提高计划免疫接种率, 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其次, 还要加大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力度, 综合多种媒介手段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区域, 大力开展免疫接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 提高家长对接种工作的知晓度和重视度, 主动带儿童接受免疫。不定期对儿童接种情况进行调查, 对无证儿童及时补证。

综上所述, 家长文化层次不高、免疫接种意识弱、宣教工作不到位是影响免疫接种率的主要因素, 需要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免疫接种率。

摘要:目的:了解学龄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 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和改进措施, 提高免疫接种率。方法:在街道办及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陪同下, 调查人员到城市流动人员集中的小区逐户调查, 查看接种证、接种卡以及各项记录。结果:符合调查要求的儿童246例, 男134例, 女112例;第1胎141例, 第2胎105例;本省户口90例, 外省户口15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90.71%, 高中以上学历9.29%。家庭年收入<15000元6.37%, 1500020000元76.65%, >30 000 2.14%。家长仅能说出1种疫苗64.32%, 能够说出全部疫苗2.31%。178例流动儿童接受过免疫接种, 在原籍地建证72例, 本地建证174例, 卡疤143例;七苗合格125例, 不合格28例, 未接种25例。结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了儿童免疫接种率, 有待加强管理监督、宣传教育工作, 提高服务水平。

关键词:学龄前,流动儿童,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杨士荣.300名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4 (35) :164-165.

[2]蒋莹.重庆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适龄接种率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3, 9 (9) :231-234.

接种率调查 第11篇

1 接种与治疗过程

2010年1月22日,泗阳县农场一居(林业大队)儿童沈XX,到该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在左侧上臂外三角肌皮内注射卡介苗0.1ml。接种后该儿童饮食生活无异常,无发热、哭闹等反应。

4月25日,家长为儿童穿衣时发现该儿童左侧腋窝下淋巴结肿大,约有蛋黄大小,儿童家长带孩子到县疾控中心咨询,计免科医生检查发现左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外观未见红肿,局部皮肤不发热,触摸儿童不哭闹,可能无压痛。检查左侧卡介苗接种部位,有一黄豆大小卡疤,从卡疤看,接种部位、接种剂量、接种途径匀正确,其后请结防科医生来会诊,建议到南京儿童医院或省结核病防治所作进一步诊断。

5月4日上午儿童家长带患儿再次来疾控中心,出具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证明、出院诊断等,得知其在淮安第一人民医院做左腋窝下淋巴结切除手术,出院诊断证明书上诊断儿童为“左腋窝左锁骨上淋巴结核”。根据家长提供的医院处方,疾控中心给予孩子免费抗结核治疗。

2 流行病学调查

沈XX,男,2009年12月15日出生,既往口服过脊灰糖丸,接种过百白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应该说该儿童无疫苗过敏史;本次接种前预检该儿童体温正常,无禁忌证,经儿童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后设施本次接种。

该疫苗是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为2008120902,有效期为2010-12-18,该疫苗有批签发合格证书,疫苗外观正常,放在2-8℃冰箱内保存。注射时使用的是普通一次性注射器,安徽省天康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20090419,失效期为2012-3-1,规格为1ml。

该卫生院使用的疫苗及注射器均从县疾控中心领取,县疾控中心的疫苗、注射器由上级统一配发,不存在质量问题。疫苗的冷链资料完整,放置合理。另因农场卫生院服务不到1万人,离县城很近,许多儿童进城接种,平时门诊接种不忙,不会因忙出错,接种人员有接种疫苗工作史4年,该接种人员持有泗阳县卫生局颁发的“江苏省预防接种人员上岗证”。

该接种门诊当天接种同种、同批疫苗的儿童有2剂次数,追踪调查其他儿童未发现有不良反应者。同品种疫苗既往接种51剂次数,也无反应发生。

调查时还发现,该儿童出生后一直住外婆家,由其母亲与外婆共同看护,经了解周围群众,其外婆家有结核病家族史。孩子经过半年的抗结核治疗,目前已基本痊愈。但家长提出孩子因年龄小,吃抗结核药期间药物反应太大,孩子饮食较少,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要求接种单位与疾控中心作出相应的赔偿。

3 讨论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省、市预防接种副反应专家组认为:引起该儿童左腋窝左锁骨上淋巴肿大不能完全说是接种卡介苗引起的异常反应,引起该儿童的淋巴肿大原因有三种可能,一是自身的原发性淋巴结核,因现在人群中患结核的病人较多,其住在外婆家,外婆家人又有结核病史;二是疫苗原因,臨床上有接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肿大的报到;三是接种儿童体质上有个体差异。

建议该儿童上次手术的病理切片进一步作抗酸杆菌培养,如检测结果是人型结核杆菌,左腋窝右锁骨上淋巴肿大是结核杆菌感染所致,否定与卡介苗接种有关,所发生的费用与我们接种疫苗无关;如检测结果为牛分枝杆菌,认定为卡介苗接种后引起的异常反应,在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费用我们将按副反应处理的相关文件要求给予补偿。但在调查处理过程中,儿童家长拒绝进一步作抗酸杆菌培养鉴定,多次到卫生单位吵闹,去上级单位上访要求赔偿,后经多方调解处理,由当地卫生院给予患家5000元医疗费,该费用由省免疫规划所从预防接种副反应经费支出。

作者简介:

接种率调查 第1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以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2010-2011年登记在册的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为调查对象, 并将其分为两组进行比较分析。

1.2内容和方法

以总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为指标, 调查和对比两组儿童“五苗”, 即卡介苗 (BCG) 、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 、百白破疫苗 (DPT) 、麻疹疫苗 (MV) 和乙肝疫苗 (HepB) 的接种情况。及时接种率的判定:按卫生部规定的免疫起始月龄和接种时间间隔开始接种, 并在1个月内或完成最后1剂或向后推迟1个月完成全程接种, 即卡介苗在出生后1个月内完成, 乙型肝炎疫苗三剂在6个月内完成, 脊髓灰质炎糖丸三剂在出生后5个月内完成, 百白破三联制剂三剂在出生后6个月内完成, 麻疹疫苗在出生后9个月内完成为及时。

1.3 统计分析

常住儿童与流动儿童各种疫苗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的比较采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盐东镇2010-2011年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总接种率比较

2010-2011年盐东镇常住儿童卡介苗总接种率为99.59%,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为98.81%,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020, P>0.05)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剂、第2剂和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9.48%、99.17%和99.48%,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7.17%、95.39%和96.5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百白破疫苗第1剂、第2剂和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9.17%、99.48%和99.17%,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6.64%、96.62%和96.5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麻疹疫苗常住儿童总接种率为99.36%,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为95.98%,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6.68, P<0.01) ;乙肝疫苗第1剂常住儿童总接种率为99.49%,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为99.26%,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2.59, P>0.05) ;但乙肝疫苗第2剂、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9.35%和99.10%, 流动儿童总接种率分别为95.58%和93.90%,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1) 。

2.2 盐东镇2010-2011年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总预防接种及时率比较

2010-2011年盐东镇常住儿童卡介苗总接种及时率为96.15%,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为94.38%,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3.32, P>0.05) ;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剂、第2剂和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6.98%、95.72%和97.53%,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1.75%、92.55%和92.26%,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百白破疫苗第1剂、第2剂和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5.66%、97.53%和96.36%,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1.98%、92.75%和92.5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麻疹疫苗常住儿童总接种及时率为85.32%,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为73.89%,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2.55, P<0.01) ;乙肝疫苗第1剂常住儿童总接种及时率为95.67%,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为95.35%,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59, P>0.05) ;乙肝疫苗第2剂和第3剂常住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5.68%和90.53%, 流动儿童总接种及时率分别为92.11%和83.55%,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表2) 。

3 讨论

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管理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1]。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地处盐城市的城郊结合部, 流动人员较多, 因而是儿童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调查结果显示, 盐东镇常住儿童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率及预防接种及时率除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剂外均好于流动人口。由于近年来要求在各级医院妇产科设立预防接种点, 出生婴儿均能得到及时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所以流动儿童和常住儿童卡介苗、乙肝疫苗第1剂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均较高, 且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常住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好于流动儿童, 其可能原因有: (1) 流动人口整体素质参差不齐, 很大部分流动人口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重视不够, 未充分认识到免疫规划工作在预防传染病中的重要作用[2]; (2) 流动人口由于工作原因, 无睱顾及儿童的预防接种; (3) 流动儿童由于流动性大, 无固定住所, 管理工作难度大, 管理不到位, 导致底数不易摸清, 通知接种有困难; (4) 部分基层防疫医生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只在门诊等家长来接种, 而不是主动搜索, 到儿童家庭中去开展普及预防接种工作。

流动儿童作为潜在的传染源, 疫苗接种不及时或漏种都可能会造成疾病的传播, 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3]。为进一步做好儿童免疫规划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免疫规划工作, 应着重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加强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要负责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考核各相关部门, 比如计生、学校等部门的工作, 各负其责。 (2) 加强传染病的宣传教育,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动员活动, 将国家免疫规划和疫苗接种对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 加强对流动人口及文化程度低者的宣传工作, 以提高流动人口及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免疫预防的主动性。特别要利用网络、通信和电视广播媒体等多种信息手段做好舆论导向, 使广大流动儿童家长充分了解儿童扩大免疫规划, 让流动儿童能享受免费接种一类疫苗权利, 按程序要求及时进行预防接种, 保护其身心健康, 提高其生活质量[4]。 (3) 积极推进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加强免疫规划工作的规范管理, 进一步完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从根本上解决跨地区流动儿童个案接种资料异地交换的难题[5]。 (4) 适当增加预防接种点, 使每一位群众都能够享受到方便快捷的预防接种服务。

参考文献

[1]余晓琼, 路秀平, 武滨.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管理[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 2005, 11 (1) :73-74.

[2]尹昌平, 宋诗洋, 尹丽华.攀枝花市某区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与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2008, 23 (30) :4237-4238.

[3]王文军, 刘琥, 张璟.济宁市济东矿区儿童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及影响因素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8, 31 (1) :70-71.

[4]支钢, 任宇花.常熟市城区2006-2008年度出生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2009, 4 (8) :127-12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接种率调查】相关文章:

首针接种率05-10

儿童免疫接种05-26

门诊接种范文05-19

预防接种人员论文05-08

新生儿接种05-28

成立接种门诊范文05-28

接种疫苗流程范文06-02

接种门诊简介范文06-02

接种疫苗指南范文06-02

麻疹疫苗接种范文06-04

上一篇:Agent理论论文下一篇:可持续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