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技术范文

2024-05-13

收获技术范文(精选12篇)

收获技术 第1篇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较低,2008年农业部统计资料:全国玉米种植面积为29242.5khm2,机收玉米2113.73khm2,机收率仅7.2%[1]。国外玉米种植已实现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高,故对玉米的不对行收获要求较低,但德、美等发达国家仍在不对行收获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部分机型已实现不对行收获。国内玉米机械化起步较晚,处于模仿、研究阶段,种植上与国外存在着很大差异,种植模式多样:有平作,有套种;行距有均匀行,有宽窄行,行距差异大。这些种植差异限制了我国玉米机械化的发展,扩大了对不对行收获技术的需求。近年来,部分专家和研究人员呼吁统一玉米种植行距,但是由于我国现行农村经济体制,南北玉米植株的生长特性差异以及玉米种植模式的不同,这一要求未能被采用。

1 喂入方式

目前,国内玉米收获机的喂入方式多样,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全成熟的技术。由于玉米秸秆力学特性和行距的限制,只靠分禾器的被动喂入并不能实现玉米收获机的不对行收获。为此,变被动喂入为主动喂入是玉米收获技术的重大突破之一,它使玉米收获机实现不对行收获成为可能,主动喂入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主动喂入有多种形式,其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在分禾器与玉米植株接触之初由喂入链控制植株的运动,以防止分禾器将植株向收获机前进方向推倒。因此,主动喂入技术就可以缩短分禾器纵向长度。此喂入方式由于链子的存在,容易导致断链等故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延误收获季节。除此喂入方式外,有些企业将小麦联合收获机的技术延伸到玉米收获机,采用垂直面拨禾轮控制植株的运动姿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植株高度较高时机具外形会显得过分庞大,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还有一些青贮型收获机的喂入方式,但它并不能实现玉米摘穗,只能将果穗和秸秆一起粉碎、收集作为饲料。

本文要介绍的喂入技术采用水平面拨禾轮结合扶禾喂入辊控制植株运动姿态,该技术模仿人工收割玉米植株时手及手指的协同动作,将玉米植株有效抓取,连续不断地拨禾并稳定地扶持植株有序喂入到摘穗装置中。

2 三维建模

根据物理样机图样,利用UG软件对此收获机割台进行三维建模,如图1所示。

采用水平拨禾轮无链喂入技术,在5 km/h速度下作业拢入茎秆时基本无植株被推倒的现象,作业效率比较高。

3 工作原理

玉米收获机采用单元体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由组合(如图2所示),主要由分禾器、拨禾轮、上下扶禾喂入辊、导入锥、拉茎辊、立轴式甩刀等部件组成。收获机作业时,分禾器将玉米植株向两侧分开并将其导入到拨禾轮和立轴式甩刀;玉米植株在被立轴式甩刀切断的同时由拨禾轮将其拨送到螺旋喂入机构,然后在拨禾轮与上、下扶禾螺旋喂入辊的共同作用下将玉米植株送入拉茎摘穗装置;摘下的果穗被拨禾轮向后拨送到横向螺旋输送器中,再经刮板式果穗升运器将果穗输送到果穗箱中。

1.切割区 2.拨禾区 3.不对行收获 4.对行收获

要想顺利完成摘穗过程,必须满足一个条件:玉米秸秆被正确地喂入到摘穗辊中。对于对行收获,随着玉米收获机的前进能够很容易地实现;但对于不对行收获就比较困难,必须在喂入装置的辅助作用下才能完成,以下主要对不对行收获时的作业情况进行喂入分析。

4 不对行收获喂入分析

4.1 拨禾轮运动分析

拨禾轮[2]是由均布的6个手指形拨指组成,工作时不断旋转,将分禾器导入的玉米植株拨向拉茎辊喂入口(此过程中玉米植株已被立轴式甩刀切断)。

秸秆在拨禾轮作用下的运动分析,如图3所示。A点是玉米植株被切刀切断脱离地面后,与拨禾轮和摘穗板的接触位置。V为机器的前进速度;vA为拨指拨动的瞬时速度;v′为玉米相对于机器的速度,与机器的前进速度V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Av′和vA的合成速度,有

v′A=v′+vA

拨指在拨动切断的玉米植株向拉茎辊方向运动时,植株的运动轨迹为摘穗板的前边缘。若玉米植株脱离摘穗板引导部分,玉米植株将会由于失去稳定性而发生倾倒现象。因此,玉米植株相对于玉米收获机的相对速度v′A的方向与摘穗板引导段必须有一个向后的夹角,才能保证秸秆沿摘穗板前边缘运动。

4.2 喂入口[3]处运动分析

拨指拨动玉米秸秆的运动方向与秸秆进入拉茎辊的运动方向存在一定的夹角。因此,实现秸秆运动方向的转变是保障秸秆顺利喂入的关键。这一过程的实现是由上下扶禾喂入辊和导入锥来完成的。上下扶禾喂入辊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发生倾斜的秸秆扶正,并保持秸秆在喂入过程中的稳定性;二是在两螺旋辊和拨禾轮的共同作用下将玉米秸秆向拉茎辊方向推进。

未加上螺旋辊(扶禾辊),只有下螺旋辊(喂入辊)时,由于秸秆与螺旋辊和拨指是两点接触,所以秸秆喂入时很容易被拨指拨倒。因此,设计上下两个螺旋辊(如 图4所示),此时秸秆与两个螺旋辊和拨指之间为三点接触,提高了秸秆在喂入过程中的稳定性。

秸秆在两螺旋辊和拨指作用下运动分析如图4所示。螺旋叶片作用于玉米茎秆的作用力va和v′a,分别将va和v′a向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为v⊥,vs和v′⊥,v′s,则

v′⊥=vasinθ vs =vacosθ (1)

v′⊥=v′asinθ′ v s=v′acosθ′ (2)

其中,θ,θ′为螺旋辊的螺旋升角。

理想状态下,玉米秸秆应只具有水平速度vp,即v⊥和v′⊥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满足此条件,根据式(1)和式(2),只需使θ=θ′,va=v′a,即上下两螺旋辊的螺距相等、转速相等。

秸秆在螺旋辊作用下的水平速度为

vp=vs+v′s

拨禾轮拨指在拉茎辊处沿拉茎辊轴线方向上的速度为

v′=nπd

其中,n为拨禾轮转速,d为拨禾轮旋转中心到摘穗板间隙的垂直距离。

玉米秸秆的运动主要是由拨指的拨动产生的,上下扶禾喂入辊主要起辅助作用,所以要满足v′>vp。

为提高喂入量和喂入效果,在保证螺旋喂入速度的前提下,下螺旋辊可选择双螺旋方案。

5 试验

5.1 喂入试验

按理论分析进行设计,并制作样机。试验中用人工手动喂入代替收获机的前进,在对行和不对行等多个位置进行喂入(如图5所示)。不同位置均能顺利喂入的试验结果证明以上理论分析是正确的。

5.2 田间试验

收获机样机分别在昌邑、莱州等试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如图6所示。试验过程中分别对多种不同行距的玉米进行了收获:300,800mm间隔种植;400,700mm间隔种植;600,650mm等行距种植。通过对不同种植行距的玉米进行试验证明:此无链式玉米收获机对玉米的不对行收获效果良好。

6 结论

本装置采用了一种新型的不对行收获技术,去除了链式工作部分,从而降低了收获机故障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拨禾轮与扶禾喂入辊有效地提高了玉米收获机对玉米的不对行收获效果。经分析及试验证明:只要在收获机割台收获范围内,玉米植株无论是经分禾器分禾进入拨禾区还是直接进入拨禾区,都能够在拨禾轮、上下扶禾喂入锥和导入锥的共同作用下,被顺利地喂入到拉茎辊并实现摘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8中国农业机械化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卢建平.拨指式玉米收获茎秆切碎还田一体化技术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2008.

参加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收获 第2篇

一、转变了固有的教学观念。制定教学目标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同时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包括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制定,教学媒体选择与设计,教学评价要素,并使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长都得以发挥。

二、计算机的操作问题有了进一步提高,了解了更多的软件。

三、更新了观点,提高了认识。通过培训我有机会充实和完善自已,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是促进我运用提高技术能力及教学水平能力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虽然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十分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但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培养上,只有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适应激烈的竞争。

四、调整工作与学习状态,坚持工作之余参加学习。八个模块的内容需要在几个月以内全部完成,对于一个工作繁忙的教师来说,的确时间有点紧张,白天上班,忙于学校日常的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上网学习,大多学习时间需要下班后在家自学,因此我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一定时间,边学习边思考作业,如何能完美的将知识学的好,用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如果不是时间紧,我根本没有办法坚持一直学完,而且每一模块的作业都是自己认真思考,亲自动手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学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以后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一定会做好。

目前,网上的学习结束了,希望自己学到的知识能很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在整个中级培训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凭我们现有的知识水平,学起来真的很难很难,需要下很大功夫,而且还需要有人指点,才能学会。所以我认为对于这种培训,要想学的更好,既节省时间,效率又高,面试是最好的,不需要老师教多少天,每一重点知识点点,就会学的很快。

杂交油菜机械联合收获技术要点 第3篇

一、作业流程与技术要求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流程:收获机具准备→机具调试→机具试运转→田间试割→收获作业→机具维修保养→机具入库存放。技术要求:杂交油菜成熟度达到85%~90%即可进行机械联合收获作业。作业前,要求收割机脱粒间隙要调整适当,因脱粒间隙过大,脱粒不尽;脱粒间隙过小,油菜籽粒破碎率高。作业时,应做到收割干净、不漏割,割茬高度要符合当地农艺要求,收割后的茎秆应经粉碎后还田。

二、机具选型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要选择带有立式分割刀装置的联合收割机,目前约翰·迪尔系列、福田系列和雷沃系列的一些机型均安装有立式分割刀装置,可供选用。没有立式分割刀装置的联合收割机也可加装立式分割刀装置。

三、联合收割机操作规程

1. 联合收割机应由熟练的专业机手驾驶,机手应熟练掌握机车跨越障碍物、转弯、收割、行走、卸粮等操作要领;机手还应对收割机适时进行维护保养,并按说明书介绍的安全操作规程正确操作。

2. 联合收割机在道路、田间行驶时,机手要注意观察周围情况,要特别注意行人和障碍物,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1台收割机最好配备1个随驾人员,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作业时,随驾人员要下机辅助指挥正确驾驶。

3. 作业前先要进行试割,检查作业质量,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4. 作业中要注意观察机车运转情况和作业质量,作业质量包括割茬高度、收获损失、清洁度和破碎率等技术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检查,予以排除。

5. 机车行走方法一般采用向心回转法进行收割,先割开入口,再由外向里进行收割。

6. 割倒伏油菜时,要将拨禾轮位置调整靠前,尽可能将割台降低,逆倒伏方向进行收割,也可横倒伏方向进行收割。收割作业要注意适时停顿,以防收割的油菜将输送、脱离装置卡死。一旦出现卡滞现象,要迅速分离作业手柄、熄灭发动机,以防烧伤滚筒皮带。要在确认已完全停机的情况下,才采用人工清除卡滞作物,并待检查机车确认运转正常后,方可进行收割作业。

7. 油菜收割作业最好选在晴天早晨露水干透后进行,在气温高、特别干燥的条件下应停止收割作业。

8. 作业结束后,机手应对机车进行适时保养,清理各个装置上的杂物和尘土,特别要注意清选部分的清洁情况,要定期对轴承部位加注润滑脂,保持变速箱、发动机的润滑冷却油液面在正常高度。

四、联合收获作业技术指标

油菜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总收获损失率应小于8%,破碎率小于0.5%,含杂率在3%~5%之间,清洁度大于80%。

饲草收获技术 第4篇

饲草收获主要以收获地上部分的株体为主,部分饲草也收获、籽实、地下部分的块根、块茎等植物器官。

1.1收获地上部分株体

以获取地上部茎叶株体为主要目的,饲草与青饲料属于此类。这种收获类型无固定收获期,人们可根据栽培的目的及饲喂家畜的种类等确定收获期。如苜蓿作为牛、羊青干草时应在单位面积可消化总养分产量最高的初花期收获,而作为猪、鸡的蛋白质、维生素补充饲料时则应在现蕾期收获。

1.2收获籽实

以收获籽 实为目的 饲料作物和饲草。如黑麦、玉米、大豆等。这种收获的特点是有明显的成熟期,一般在籽粒蜡熟末期或完熟期时收获。

1.3收获地下部块根茎等

以获取地下部块茎、块根、 直根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饲料作物,如蔓菁、萝卜、马铃薯等饲料作物属于这一类型。

2收获的原则

饲草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其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明显的不同。随着饲草的不断生长,饲草的干物质产量也在继续增长,但其体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却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粗纤维含量逐渐增加的缘故。确定饲草适宜的收获原则:一是以单位面积内营养物质的产量最高时期;二是有利于饲草的再生、多年生或越年生饲草的安全越冬和返青,并对下一年的产量和寿命无影响;三是根据不同的利用目的来确定,如为生产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苜蓿干草粉,应在孕蕾期进行刈割。

3收获的关键技术环节

3.1适宜的刈割时期

单位面积饲草的产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主要取决于饲草的收割期。确定饲草适宜收获期既要考虑草种因素,要因种而异,不能生搬硬套,又要考虑利用方式。 例如以调制干草为目的时,多年生豆科饲草以现蕾至开花期为宜,禾本科饲草以抽穗期为宜。青刈利用时,禾本科宜在拔节期收获。一年生豆科再生性较差,宜在结荚后期一次性刈割。

3.2刈割频次和刈割间隔

通过适时收获技术,实施多次刈割收获,并不等于无节制的频繁刈割。为了保证草地长期高产稳产,必须要严格控制饲草的刈割次数。以紫花苜蓿为例,不同区域刈割次数和间隔是不同的,北京地区一年可刈割4~5次,而在东北、内蒙古—般只能刈割2~3次、在华北南部,如河南南部、苏北等淮河流域可刈割5~6次。另外最后一次刈割应在冬至停止生长前2~4周时进行;多数禾本科饲草第一茬草适宜在抽穗期收获,以后30~40天可刈割—次。

3.3留茬高度

刈割的留 茬高度 , 对饲草的产量、质量、全年饲草的再生和下一年的生长也有很大影响。 不同种类饲草的再生生长点不一致,要求的留茬高度不同。一般而言,豆科饲草中从根茎萌发新枝条的紫花苜蓿一般留茬高度在4~5cm。禾本科饲草中的上繁草 . 如无芒雀 麦 、 黑麦草 、 猫尾草和 冰草等 — 般留茬高 度在6~8cm,而一些从茎枝腋芽上萌发新枝的牧草,留茬高度要求20cm以上,以利其恢复和再生。

4收获方法

4.1人工收获

种子的人工收获是指从收割到脱粒、晒粒、包装、归仓完全用人工或畜力进行,不用任何机械。饲料作物或饲草作为青饲料或青干草使用时,其刈割、晒草的过程多用人工劳力进行作业。

4.2机械收获

种子的机械收获又分分段收获和联合收获。分段收获是将成熟期的饲料作物或饲草的收割、晾晒、 捡拾、脱粒、包装、归仓分段用不同的机器进行,机具简单、轻便、灵活、适宜小面积作业;联合收获是用联合收获机一次完成收获和脱粒等作业,其特点是速度快,效率高,损失少,适宜大面积地块应用。

目前饲草的草产品产业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机械化、现代化的草产品产业化从刈割、烘干、压捆或草粉加工全部实现了机器作业;田间干燥的干湿草捆从刈割、翻草、 捡拾压捆、湿草捆拉伸膜包被全部机械化作业。但这些产业化机械投入大,能耗大、成本高,大面积应用尚有一定困难。公司+ 农户的草产品产业化相对比较简单,除了刈割、打捆等必须机器作业外,其余可采用人工劳动, 节省了费用和生产成本。

5应注意的问题

马铃薯收获机技术发展现状分析 第5篇

摘 要: 分析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现状以及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的意义;综述了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主要的马铃薯收获机,并针对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产品本身及其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马铃薯;收获机;发展现状。

0 引言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英文:potato),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马铃薯分布广泛,营养丰富,素有“地下苹果””饮食新贵“和”十大热门营养健康食品”之称。我国是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年种植面积与产量分别在1050公顷和 8000 万 吨左右。同时,我国马铃薯消费量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是世界上消费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马铃薯适应性强,产业链长且产值高,发展马铃薯生产对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粮食安全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却不是强国,国际竞争力差。我国马铃薯生产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品种单一”农艺标准不一“生产技术粗放”管理水平差及机械化水平低等。其中,生产机械化水平低严重制约着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在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转变以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提高马铃薯机种和机收的水平对于马铃薯生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国内外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现状

1.1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

国外马铃薯机械化收获起步早、发展快、技术水平高。从20世纪初开始发展,到80年代初,多数国家通过马铃薯联合收获机直接收获的方式,或挖掘-捡拾装载机加固定分选装置来进行分段收获的方式,相继实现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Dal。其机器具有生产效率高、技术水平高以及稳定性高的“三高”特点,并广泛应用当前高新技术。例如,在生产制造方面,采用虚拟制造技术、微细加工、激光加工技术、电磁加工技术、超塑加工技术以及复合加工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等,大大提高了国外机具的制造精度和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和使用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在工作方面,采用振动和液压技术进行仿形挖掘,采用传感技术控制土壤喂人量、马铃薯传运量以及分级装载,采用气压、气流和光电技术进行碎土及分离清选,并搭载了基于PDA/GPS/GPRS/GIS等技术的农机终端操作系统,可利用微机完成相关的监控、控制和调度等操作。

目前,国外马铃薯收获机中挖掘机比例显著下降。马铃薯挖掘机主要集中在一些以山地面积和种植田块小且分散为主的国家,如意大利、波兰、韩国和日本等,而德国、美国和比利时等国家主要以应用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为主。其中,根据联合收获方式不同,又分为分级装袋式、机载储物箱式和侧输出式。相关代表机型如下: 波兰Akpil公司考虑到波兰土地制度以及马铃薯田块特点,生产马铃薯挖掘机和联合收获机。该公司生产的BULWA2系列挖掘机,配套动力约为25kW,将挖掘出的马铃薯条铺于田间。其中,BULWA290年代,由于手扶拖拉机以及小四轮拖拉机的推广应用,相关部门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开始了国内马铃薯挖掘机的研制。马铃薯收获方式主要是依靠小型挖掘机挖掘,铺放在田间,再由人工捡拾装袋,效率依然低下。三是中小型马铃薯挖掘机及少量大型联合收获机应用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劳动力成本提高,马铃薯种植大户,特别是新疆、黑龙江以及内蒙古的少数农场),开始采购国外先进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同时,国内相关研究部门及企业根据国内情况把研发方向定格在了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研制上,多数机型多可实现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收获,有的配备侧输出提升臂,进一步提高了收获效率。

目前,国内应用的马铃薯收获机机型种类繁多,其中大型联合收获机却完全依靠进口。国内研发主要集中在中小型挖掘机、少量的大型挖掘机以及自动化程度不高、机型不大的联合收获机方面。相关代表机型如下: 中机美诺公司生产的中农机美诺系列1700和171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其实现了国内大中型国产马铃薯挖掘机的突破。该机可一次完成镇压、挖掘、输送分离、除秧和侧输出作业;装有镇压轮,达到不同的挖掘深度要求;收净率高,采用两级输送分离装置,配以强制振动、两级除秧等机构,使马铃薯与薯秧的分离效果更好。1710在1700的基础上安装了侧提升臂,实现工作过程中升运装车,配合1900马铃薯运输车,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黑龙江科农机械厂生产的科农牌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配备It左右储物箱,采用环绕型提升装置,虽效果较好,但是输送链过长,功率消耗增大。该机土豆挖净率高,破碎率较低,损失少,干湿茎秆都适用,工作效率相对较高,但相对国外马铃薯联合收获机械在功能、加工制造和设计等各个方面差距依然很大回。

1710马铃薯收获机

UFD-1400马铃薯收获机

甘肃农业大学工学院研制的4UFD一1400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适用于中等地块且能同时实现分级装袋、,可以一次性完成马铃薯挖掘、土薯分离、茎秆、杂草及地膜分离、薯块输送升运、薯块分级和收集装袋等工序,大大提高马铃薯收获的工作效率和劳动生产率,解决了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机可以方便地与45一58.8kW拖拉机配套,适应中等地块作业,更符合中国国情。存在问题

2011年,我国马铃薯耕整地、播种和收获的机械化水平分别是48% 19.6%和17.7%,而在马铃薯主产区云南和甘肃,其马铃薯总体机械化水平仅有1%左右,这与当前国外发达国家机械化水平的70%有着天壤之别。目前,马铃薯收获机械研制正由条铺式挖掘机向联合收获机方向发展,但总体机械化水平仍很低。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2.1市场管理方面

当前,随着马铃薯机械化收获需求的增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内马铃薯收获机的研发和生产如雨后春笋般发展。截至当前,全国涉及马铃薯收获机生产的厂家和科研单位有100家左右,分布不均,多集中在山东省;而甘肃和云南等马铃薯种植大省较少,市场管理混乱,多数公司资金不足和研发能力不强,研发过程主要是将市场购置相关机型,进行反复拆卸和测量,最终按照原产品进行生产自造,基本没有改进,生产的产品多数为小型马铃薯挖掘机,并且加工粗糙,产品质量不可靠,稳定性差。另外,相关职能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测不到位,特别是相关农机购机补贴范围审核不够认真,导致很多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2.2农机与农艺结合方面

由于国家旧的相关土地政策、地形、气候和土质等因素,当前国内马铃薯种植多以农村小片分散状的生产方式为主。多为人工种植,不够整齐,在种植方式上既有平作,也有垄作,有的铺膜,有的不铺膜,并且各地种植垄距和深度等不尽相同。以中国薯都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其各项参数如下:垄高10-20,垄面宽50一100垄宽60一120垄距25一50,行距15一22耕深20一35 cm。当种植行距和拖拉机轮距、收获机挖掘铲间距不适应时,往往导致挤伤薯皮、漏薯、压碎和铲切薯块的结果,直接影响收获质量,进而影响农民的切身效益。2.3技术方面

目前,国内马铃薯收获机械以小型为主,动力要求不高,收获效率相对国外机械较低,功能单一,多以后输出的方式将马铃薯平铺于地面,也有少数侧输出或带有料箱的机型。结构均比较简单,价格相对便宜,但所采用的整体式挖掘铲造成机器在作业过程中阻力相对较大,对垄高、土质以及收获时间的适应性差,使用寿命短。多数机器不具备二次土薯分离装置,并且马铃薯后输送效果欠佳,导致己经挖掘出的马铃薯被土壤二次掩埋以及奎土现象的出现,明薯率相对较低。2.4使用方面

当前,马铃薯收获机械用户多为农民,专业化农机大户不多,由于对机器的了解不够,往往造成“大马拉小车,小马拉大车”的牵引动力不配套问题。对于一些电液控制自动化程度相对高的机型,操作人员往往很难准确地控制入土深浅,造成频繁停车现象的发生,影响收获效率,甚至造成机器重大损坏;而当前马铃薯机械相关零部件没有系列化,同时厂家售后服务不完善,导致用户自行维修,为以后的安全埋下隐患。同时,由于机器功能单

一、马铃薯收获时间较集中以及各地种植习惯不同等原因,机器的利用率较低,使得农民购置马铃薯收获机的热情不高。

3对策和建议

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表明,马铃薯收获机械朝着大型自走式、机电和液压一体化、联合作业、较高稳定性和实现互换性的方向发展。该类马铃薯收获机具有生产效率高、收获质量高、劳动强度低、作业成本以及相对购置费用低等特点。国外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为我国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化事业指明了方向。

3.1市场管理方面

整合资源,加强联合,提高农机企业准入门槛,防止不具备研发能力厂家依葫芦画瓢式的生产制造马铃薯收获机。质量监督部门应提高对农业机械假冒伪劣监管的重视,加大对相关产品的抽查力度,建立生产与销售共同责任机制。严把入选农机购置补贴目录产品质量关,避免中国特色农机化扶持政策体系成为个别商家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的噱头。督促相关厂家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确保所生产的马铃薯收获机在出现故障时能及时得到解决,避免对用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2农机与农艺结合方面

机具的适用性和性能指标的高低与农艺措施密切相关,农机与农艺的结合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要积极做好农机农艺结合工作。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实行规范化种植,为机械作业创造条件。大力推广普及马铃薯机械化种植,彻底解决机具与农艺结合的根本问题,为实现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奠定基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购机补贴力度,建立示范基地,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让农民直观认识到机械化生产效益的显著性,并建立标准化种植观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加快适宜土地整合步伐,为下一步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

机具的应用创造条件,并把握好北方地区尤其黑龙江、新疆和内蒙古等地马铃薯联合收获的突破机遇。3.3技术方面

对马铃薯收获机械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装备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力度。采用新材料、新方法和先进的加工工艺,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并在充分的生产试验考核中熟化技术,使产品定型,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批量生产。组织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进行联合攻关,解决技术难题,提供操作方便、适应性强、功能全、实现互换性以及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收获机械,满足生产需求,降低劳动强度。但相关部门必须客观、认真对待相关课题的验收,避免重复研究,造成科研经费浪费。提高生产企业的加工工艺水平,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和高质量的标准件与外协件,保证设备制造质量。3.4使用方面

相关部门应大力扶持、引导和发展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合作服务组织与农机大户,积极引导其购置马铃薯专用机具,并为其提供技术培训和相关资料,提高农民对机具的操作水平和熟练程度。构建信息网络,建立高效生产的运行机制,提高机具的利用率。相关企业应提高自身责任感和产品质量,合理设计,完善其产品使用说明书,必要时可以对用户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玉米适期收获的关键技术分析 第6篇

【关键词】玉米;适期收获;技术分析

1.适期收获的意义

1.1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

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而生育期不足减产的首要因素是缩短了玉米的灌浆时间,降低粒重。晚播或早收对玉米开花期以前的生长时间影响很小,主要是减少了籽粒灌浆的时间,而玉米绝大部分的籽粒产量又是在灌浆期间形成的。如果将玉米的一生分为开花前和开花后两大阶段,那么这两个阶段的生长中心则完全不同,开花前玉米以营养生长为主,叶片的光合产物主要用于器官建成,除了少数贮存养料外,几乎与产量没有太大的直接联系。开花以前所占的时间虽然很长,但生产的干物质通常不到最后总干重的一半。开花前叶片的光合产物只是为了后期的籽粒生产奠定基础,很少能够直接用于籽粒生产。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虽短,但对产量形成却十分重要。因为到开花期营养器官的生长已经停止,玉米完全转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输送到籽粒中去形成产量,灌浆期间不但干物质生产的数量大,而且主要用于籽粒建成,直接关系到经济系数的高低。玉米80%~90%的籽粒产量来自于灌浆期间的光合产物,只有10%~20%是开花前贮藏在茎、叶鞘等器官内,到灌浆期再转运到籽粒中来的。因此灌浆期越长,灌浆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

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籽粒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有些地方有早收的习惯,常在果穗苞叶刚变白时收获,此时千粒重仅为完熟期的90%左右,一般减产10%左右,应予以纠正。当前生产上应用的紧凑型玉米品种多有“假熟”现象,即玉米苞叶提早变白而籽粒尚未停止灌浆。这些品种往往被提前收获。

1.2增加蛋白质、氨基酸数量,提高商品质量

玉米适当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其他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玉米籽粒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籽粒营养物质的积累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籽粒的充实增重,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逐渐积累,至完熟期达最大值。

此外,适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籽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储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2.收获适期的确定

每一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地区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生育期,只有满足其生育期要求,使玉米正常成熟,才能实现高产优质。判断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仅看外表,而是要着重考察籽粒灌浆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为收获标准。

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谷阳修等认为,玉米成熟时是否形成黑色层,不同品种之间差别很大。也就是说,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同时,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理论上懂得了玉米适当晚收即可增产的道理,但是在玉米生产实践中却没有完全做到,主要是担心延误小麦播种,造成小麦减产。应当说现在的生产条件比以前改善了,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从玉米腾茬到小麦播种的时间已大大缩短,在正常年份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并不影響适时种麦。

玉米晚收必须以延长活秆绿叶时间为前提,青枝绿叶活棵成熟才能实现玉米高产。玉米生长中后期要加强肥水管理,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防止早衰。同时要坚决杜绝成熟前削尖、打叶现象。玉米植株在未干枯前还有大量养分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未完全成熟的籽粒中去,这种情况下带秆收获也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3.收获与脱粒

3.1收获时间

玉米收获适期因品种、播期及生产目的而异。以籽粒为收获目标的玉米的收获适期,应按成熟标志确定。玉米有充分灌浆成熟的时间,应于完熟期收获。玉米适宜收获期往往与小麦播种适期发生矛盾,有的被迫提早收获,影响了玉米产量和品质。因此,小麦要适当推迟播种时间,尽量使玉米完全成熟,充分发挥出玉米的高产潜力,实现全年增产增收。如果个别地块急需腾茬,可以带穗收刨,每30~50株成捆丛簇,继续后熟,提高粒重。

青贮饲用玉米,为兼顾产量和品质,在乳熟末期至蜡熟期收获为宜,这时茎叶青绿,籽粒充实适度,植株含水量70%左右,不仅青贮产量高,而且营养价值好。

既要收获籽粒,又要青贮秸秆的兼用玉米,为兼顾籽粒产量和获得较多的优质青贮饲料,宜在蜡熟末期收获。甜玉米、糯玉米等特殊用途的玉米,应根据需要确定最佳收获时间。

3.2收获方法

粒用玉米收获时先收玉米果穗,晾晒干燥后脱粒。籽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即可安全贮藏。由于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较高,而且籽粒还有后熟作用,收获后仍含有大量可溶性糖,通过后熟而逐渐转化为淀粉贮藏在籽粒内,所以果穗收获后,不要立即脱粒,而应使果穗风干,促进成熟和脱水,增加籽粒中淀粉的积累。有些玉米品种成熟时秸秆仍嫩绿,如果适时青贮,可以提高秸秆饲用价值,增加综合收益,促进养殖业发展。

玉米的收获方法,分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两种。目前农村仍以人工收获为主,但是机械收获的数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大型农场和具备机械条件的村镇多采用机械收获。

人工收获果穗,运回后剥去苞叶晾晒,或留部分苞叶,将其编辫成条挂晒。收割时留茬高度不宜超过10厘米,低留茬收割对消灭玉米螟有很大作用。

机械收获主要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也有采用人工摘穗、机械收割茎秆的分段收获方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能一次完成割秆、摘穗和切碎茎叶等工序,速度快,效率高。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既提高了收获速度,又达到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的目的。分段收获,机械仅承担割秆、切碎工序,灵活方便,实用性强,适应性广。

3.3脱粒

玉米收获时气温已比较低,致使刚收获的玉米籽粒含水量一般在20%~35%之间。加之同一果穗顶部和基部授粉时间不同,导致玉米籽粒的成熟度不同,脱粒时很容易产生破碎籽粒,故脱粒前要先将玉米果穗晾晒或风干,使籽粒含水量降低到20%以下。当前一些农户采用通风穗藏的方法,经过冬天的自然风干,来年春天玉米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再脱粒,能够提高脱粒和贮藏的质量。

目前农村脱粒机械仍以小型脱粒机为主,手工脱粒的也不少。大型农场或规模经营单位多以大型脱粒机为主。小型玉米脱粒机有手摇、脚踏等多种类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但效率较低,每小时脱粒20~30千克。大型脱粒机功率大,效率高,每小时脱粒2500~3500千克,脱下的籽粒经过风选,清除了杂质,纯净了籽粒。

3.4籽粒晾晒

当前生产上主要利用太阳能晾晒籽粒。晾晒场地应坚硬平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如水泥场地、平房顶等。

籽粒摊放厚度以3~5厘米为宜。要注意翻动粮层加速干燥。籽粒含水量达到安全水分限度时,用扬场机或以人工扬场法清除籽粒中的杂质,然后入仓贮藏。

【参考文献】

花生收获与贮藏技术 第7篇

一、花生收获的技术

花生是陆续开花结果的作物, 同一株上的花不能同时开, 其荚果也不能同时成熟。

如果收获过早, 影响籽粒内养分的积累, 使籽仁灌浆不足、荚果不饱满、秕果多、出仁率低、含油量下降。

如果收获过晚, 果柄干枯霉烂、果荚易脱落, 收获时易发生掉果和腐烂果增多等现象。

如果收获越晚, 气温越低, 果实越不易晒干, 遇霜冻还会受冻, 影响品质, 甚至丧失发芽能力。特别是早熟品种, 因休眠期短, 在土壤水分、温度适宜时, 还会大量发芽造成经济损失。

那么花生在什么时候收获为最适宜呢?总的说来, 在初霜之前, 地上部分蔓茎枝叶呈现衰老状态时收获为最适宜, 即顶端生长点停止生长, 上部叶片发黄, 中、下部叶片由绿转黄并逐渐脱落, 茎蔓变黄并出现不规则的长条黑斑, 大多数荚果荚壳网纹明显, 荚果内海绵层收缩并有黑褐色光泽, 籽粒饱满, 果皮和种皮基本呈现固有的颜色时, 即为花生收获的最佳时期。尤其是作种用的花生, 更应注意及时收获, 切实做到“种子不见霜”。

二、花生安全贮藏技术

1. 花生安全贮藏水分标准

花生的收获方法。刚收获的花生含水量较高, 一般达45%~50%, 特别是秕果可达60%, 如不及时晾晒, 极易发生霉烂、变质或遭受冻害。为了安全贮藏, 确保花生品质, 应在收获后, 抢晴天将带荚果的花生植株倒置在田间晾晒2~3天, 以促进后熟和风干。然后摘果, 平摊晒果。当荚果晒到口咬发脆、手摇有响声、剥开荚壳手搓种皮易脱落时, 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 即可装袋入库。

2. 花生安全贮藏关键技术

花生的安全贮藏。花生入库后一定要根据其贮藏特性, 重点做好防受潮、防发热、防受冻和防霉变等工作, 确保安全贮藏。花生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在贮藏过程中, 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使呼吸作用增强, 同时消耗养分, 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种子堆温升高, 进而导致种子受热发霉变质, 丧失生理活力。一般当花生贮藏的库容环境气温达到9℃左右、种子含水量在11%时, 堆垛底部就会发热, 出油率降低。种子含水量在13%、温度超过17℃, 就开始产生霉菌, 若超过20℃就发生霉变。若超过安全水分界限, 种子在-3℃条件下则极易造成种子受冻变质。即使种子含水量在安全贮藏水分界限之下, 在特殊的严寒中也常发生冻害。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分析 第8篇

玉米收获是玉米种植过程中最后一个、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按玉米收获的农艺要求, 用机械代替人工一次完成收割、摘穗、果穗装箱集堆、秸秆粉碎还田等多项作业的技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玉米收获的季节性强, 人工劳动强度大、作业量大、损失大, 形成了玉米收获实现机械化的需求。加快发展玉米收获作业机械化, 对于提高作业效率, 减轻劳动力生产强度, 有效解决“抢收抢种”矛盾, 实现玉米适时收获和小麦及时播种, 对实现玉米、小麦生产双丰收具有重大意义。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的第三产业是必然的, 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人口的大量减少, 其劳动力的相对不足和对生产条件、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 使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进程成为广大农民的迫切需要, 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成为当务之急。需求是发展的动力, 这个动力必定能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又好又快地发展。

1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分析

近年来, 我地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很快, 谷物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 但玉米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还较低, 也是整个粮食生产机械化中的薄弱环节。从玉米生产全过程来看, 玉米生产机械化所特有的或者对其具有制约的作业环节主要是玉米播种、收获、耕整地等环节, 各个生产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就机具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来看, 重点在播种与收获。收获作业占整个玉米生产劳动量的55%以上, 劳动强度大, 玉米收获处于生产过程的中心环节, 因此在小麦生产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后, 实现玉米生产过程机械化, 主要是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近几年, 我地区积极引导推广该项技术,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地区根据本地农艺技术要求, 充分考虑农村的经营体制、种植单元、生产规模、种植制度等, 以适用性强、可靠性高、成本低为主攻方向, 针对我地区农村经济总体水平不高, 农民人均收入仍较低的状况, 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获机。应尽可能考虑引进推广自走式穗茎兼收、玉米脱粒联合收获机、玉米青贮收获机、背负式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和小型单行穗茎兼收联合收获机。应以四行为主, 与现有的农机动力即50~80马力拖拉机相配套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其性能能一次完成摘穗、输送、集箱、秸秆回收或还田、破茬等工序, 性能检测时能达到国家的有关标准其性能既先进, 适用性又要强。在示范推广过程中, 地块相对集中时, 应优先示范推广四行机。从目前情况看, 中小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市场最好。在机械性能方面:要易于操作控制;收获机连续工作时间应尽可能长, 最好在80小时以上;可以昼夜作业;可以不对行作业, 能适应不同的行距要求;收获机技术一定要可靠, 设计合理, 操作简便, 稍加学习, 就可以自己维修与保养, 小故障自己可以排除;能与保有量多的拖拉机配套使用, 并且可以方便的挂接与拆卸;收获时, 可自行开路;玉米收获机的玉米收获部分与秸秆处理部分可分离作业, 不需要后者时, 可只收获果穗;损失小, 回收率高。

播种和收获行数的匹配, 根本上是行距配套问题的存在。现有玉米收获机都面临着播种行距与收获行距相匹配的问题。我地区玉米播种机播种行距一般是300×550×300mm, 株距一般在270~300mm之间, 以铺膜种植和复播种植为主, 解决机械化收获中的玉米行距配套问题要以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行距来确定播种行距, 选用不对行收获机型。但是, 玉米收获机均采用不开道收获方式, 还要考虑行走部分的后轮距宽度, 否则第一次进地会出现压行现象。根据建议行距的规格要求, 单行和四行收获机的行走带宽分别为1650~2250mm和2200~3000mm。近年我地区采用行距统一的种植模式, 推广玉米机械化直播技术, 采用的试验株距在同一铺膜苗带内, 内行220mm, 外行280mm, 适应现有主要玉米收获机的行距要求, 易收效果明显。品种高大、晚熟, 收获时含水量高, 使机收难度大, 收获损失率高, 机收速度减慢;当籽粒含水量在19.5%~24%时进行机收, 籽粒损失最小。农艺与农机的有机结合, 是实现玉米种植行距规范化的基础, 也是机械化收获的需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玉米播种、收获必须在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中来统筹考虑, 综合研究、系统考虑玉米生产的各个环节, 确立以玉米机收为重点, 因地制宜, 在一些容易的环节寻求突破, 科学引导与示范, 进而提高技术层级, 这是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实际需要。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玉米生产必须适应这种趋势, 把农艺措施与机械作业有机结合起来, 以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力作业强度为目标, 在种植形式及栽培耕作技术等方面进行优化配置, 逐步形成几类典型的种植模式, 加以稳定发展, 最终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玉米标准化种植体系, 以玉米规范化种植促进机收, 以玉米机收促进规范化种植, 实现玉米生产的高产高效。

2 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玉米收获机械籽粒破损率、损失率、果穗损失率距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玉米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尚未形成, 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 机具利用率低, 投资回收期过长, 导致作业收费相对偏高, 农民难以接受, 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技术性能完全过关、能够大批量、标准化生产的定型玉米收获机产品很少, 大部分产品还处于熟化完善的过程中。一方面还存在产品稳定性差、可靠性不高、作业质量差的问题;另一方面, 由于玉米收获市场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各生产厂家争着占市场, 在一个地方售出的机具不多, 生产企业还没有开设销售服务机构, 作业季节机具出现问题, 供应商不能及时提供售后服务,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购机热情, 阻碍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讲, 对玉米收获机关键要解决总体设计问题, 然后才是制造工艺、原材料和产品的推广。而解决技术问题, 一是要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行距的适应性。现有技术采取拨禾链强制拨禾喂入和扶禾器辅助分禾配合, 虽然极大地提高了行距的适应性, 同时对下垂果穗可以瞬间扶正, 从而降低了下垂果穗的破损率, 但也存在玉米植株在摘穗前会被拉断或扭曲现象, 特别是玉米植株含水率低时更易发生, 从而影响机具摘穗效果, 损失率上升。二是提高机具对不同种植品种和密度的适应性。不同种植品种的玉米植株高度和结穗高度差异明显, 这些因素都将影响机具收获效果。三是要最大程度的解决机具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的问题。摘穗装置负载不均衡是机具收获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 还易引发摘穗机构堵塞。四是控制粮仓容积和卸粮方式对机具收获效率的影响。粮仓容积不能无限制扩大, 卸粮方式的创新研发是解决此难题的主要途径。五是我国现有拖拉机设计时只考虑了耕、种功能, 没有考虑配套收获机械的特殊需求, 也没有前动力输出轴。它有三个缺点:动力必须从后动力输出轴传至最前方的割台, 动力传递路线太长, 设计困难, 作业故障较多;总体配置不合理, 前轴负荷太大, 造成转向操纵费力, 机手容易疲劳;机手距割台较远, 不易观察到摘穗机构的工作情况。收获机械对动力机械的特殊需求应当考虑。

3 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发展的思路

玉米收获机械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科研、生产、推广、使用者共同努力, 才能够生产出技术性能可靠, 实用性能良好, 产、供、用三方都认可的好产品。三方都满意是一项技术的最大成功。

1) 设计生产一方, 要对该项技术的各种指标优化, 而且要深入做好到推广、用户等基层单位多层次的调查研究, 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科学配置, 重点在降低收获机动力消耗技术、收获机故障率、不对行技术、降低收获后果穗含杂技术、籽粒破碎技术上实现创新, 加强与技术推广、用户之间的联系、研讨, 形成产、学、研、推、使用者信息交流的链节, 在充分试验、研究、精制的基础上, 将产品推向市场, 不能急于求成, 更不能推出半成品。

2) 农机行政、推广部门, 不要仅做一些考察调研、现场演示等表面走过场工作, 要在大量的大田试验基础上, 跟踪测试, 搞清技术问题, 找准技术问题的症结, 谨慎引进、推广, 加强技术信息分析, 做好与研究、生产、教学的技术反馈、信息交流、研讨, 作好技术指导培训, 做到宁等勿烂, 推一项成功一项, 给用户一个好的信誉和实惠、实用的机械。

玉米收获机的使用技术 第9篇

因为大型农业机械价格比较昂贵, 为此一定要把适应性强, 利用率高、定型产品选中。在购买前千万记住以下三点:

1.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气候和作业规模进行选购。

2.充分了解制造厂的情况, 如工厂的信誉, 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配件供应情况。

3.一定要走访相关机型的有机户了解情况, 上网查一查相关信息。

二、新机启动

1.驾驶员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两遍以上, 详细了解机械的安全操作规程, 工作性能, 技术要点, 最好接受相关部门的专业技术培训。

2.要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发动机启动前应检查冷却水 (防冻液) 、机油、电路等情况。

3.启动发动机前, 必须将变速杆和动力输出操纵杆放在空挡位置, 液压手柄放在中立位置。

4.电启动时间不允许超过10 s, 如果一次启动不着, 则要停2 min再进行下次启动, 连续三次启动不着, 应查明原因。

5.发动机启动不能突然加大油门。

6.发动机启动运转后, 先看机油压力表读数和电器仪表数是否正常。

7.发动机启动后, 严禁发动机长时间低速空运转。

8.起步时, 先呜笛, 后起步, 在行驶中不能把脚放在离合器踏板或制动踏板上。

9.冷却水水温到60℃以上, 才允许柴油机转速提高到最大转, 投入超负荷作业, 水温70℃以下才允许熄火。

三、安全操作规程

玉米收获机安全操作是关键, 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是至关重要的。

1.驾驶员必须经过正规培训, 并持有联合收获机驾驶证。

2.要记住安全操作规程, 有危险标志不能靠近。

3.驾驶玉米收获机不能饮酒。

4.起步时要先呜笛, 后起步, 倒车时一定要后方侧面有人指挥。

5.工作中要穿工作服, 且袖口、裤腿口要系紧。

6.动力输出接合时要缓慢平顺, 切开动力时要动作迅速彻底。

7.玉米收获机高速工作部件要做好班次检查, 如刀片、飞锤等。

8.在道路行驶时应遵守交通规则, 割台、粉碎器的油缸的锁定装置要锁定, 左右制动器应联锁, 不允许高速转弯。

9.严禁摘空挡或踩下离合器踏板滑行下坡。

10.要配置专业灭火器, 水桶、沙箱等以便迅速灭火, 千万不能拖延时间。

11.收获作业时要注意机车温度, 勤检查发动机及水箱有无杂草、尘土等, 如果有要及时清除。作业中注意地块中有无高压电线, 尤其夜间卸粮时更要注意。

12.排除故障时发动机必须熄火, 排除液压系统故障时, 要锁紧安全销, 且用铁管支牢。

13.收获机停车或检修时, 要将割台及粉碎装置下降到最低点。

四、磨合和保养技术

1.磨合:是新车启用的第一步骤, 机械能否用得住磨合是关键, 一台新车如果磨合好, 可以使用7~8年, 如果磨合不当, 使用2~3年就会故障连续, 甚至报废。为此一定要按说明书规定按步骤磨合, 及时换油, 不漏项。

2.保养:俗话说“养重于治, 防重于修”, 保养是机械能经常保持良好技术状态的必要手段, 也是能否经久耐用的重要前提, 是机械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要全面, 不能漏项 (按说明书进行) 。 (2) 要细致, 不能马虎。

五、发动机的保养

1.发动机是全车的心脏, 是核心, 所以是关键, 保养发动机要记住四点:

(1) 柴油:国标0号负35号 (可以在冬季买点储存, 要不等十月份收获季节天气变冷, 明火烤油路很危险) , 且柴油滤芯一年更换一次。 (2) 机油;可用美浮、壳牌、统一等品牌机油, 必须是CF/4以上级机油, 且机油滤芯一起更换。 (3) 防冻液, 长城-2A-35, 记住夏季不必放出, 二年有效期。 (4) 空气滤清器一班次一清理, 大空气滤芯两个班次一吹 (用气泵从里往外吹) , 吹六次以上更换, 空气滤芯一年一换。

2.注意班次保养:

(1) 每个转动部件打一次黄油, 记住无级变速轮打二硫化钼黄油3~4下。 (2) 水箱除班次保养外要随时清理, 防止发动机温度过高。 (3) 发动机周围草叶要及时清理。 (4) 检查链条、皮带松紧度。 (5) 检查各部螺丝是否松动。

六、封存

浅谈玉米延迟收获增产技术 第10篇

1玉米籽粒灌浆及成熟过程

玉米从吐丝受精后进入籽粒形成期, 开始玉米籽粒的成熟过程。

1.1玉米籽粒的灌浆过程

玉米从吐丝受精后籽粒灌浆就缓慢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加快, 授粉后30天左右灌浆速度达到最快, 之后逐步下降, 直到授粉后55 ~ 60天, 灌浆才趋于停滞。在灌浆过程中, 玉米籽粒重量持续增加。

1.2玉米籽粒成熟的过程

玉米籽粒成熟分三个阶段, 即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

乳熟期指玉米籽粒从胚乳呈乳状开始到变为糊状结束, 历经15天。相当于授粉后的15 ~ 30天。玉米授粉30天左右, 指玉米籽粒从胚乳呈乳状开始到变为糊状结束, 籽粒顶部胚乳组织开始硬化, 与下面的乳状部分形成一个横向的界面, 表面呈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这条分界线是玉米灌浆进程的标志, 即灌浆线。灌浆线开始形成的时候, 籽粒含水量51 ~ 55 %, 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干重的60 ~ 65 %。苞叶为绿色。玉米灌浆速度由开始达到最快。

蜡熟期从籽粒顶部胚乳组织开始硬化到蜡状结束, 历经15天。相当于授粉后的30 ~ 45天。灌浆线向下移动到籽粒中部, 果穗苞叶开始变黄。籽粒含水量从50 % 下降到40 %, 籽粒干重相当于最大干重90 %。灌浆线向下移动到籽粒中部, 果穗苞叶开始变黄。籽粒含水量从50% 下降到40 %, 籽粒干重相当于最大干重90%。

完熟期籽粒从蜡熟末期到玉米完全成熟, 粒重增加基本停止。历经10天, 相当于玉米授粉后的45 ~ 55天。 玉米完全成熟时籽粒变硬, 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 黑色层形成, 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 此时, 籽粒含水量下降到30 %, 籽粒干重达到最大干重的98 %。果穗苞叶变干、蓬松, 呈白色。此时玉米才真正完全成熟。

1.3玉米授粉天数与最终产量的关系

玉米授粉后随着天数增加, 产量显著增加。如郑单958玉米授粉后30天, 千粒重178 g, 约占产量55.3 %, 授粉后35天, 千粒重225 g, 约占产量69.9 %, 授粉后40天, 千粒重265 g, 约占产量83.2 %, 授粉后45天, 千粒重290 g, 约占产量90.1%, 授粉后50天, 千粒重306 g, 约占产量95 %, 授粉后55天, 千粒重316g, 约占产量98.1 %, 授粉后60天, 千粒重322 g, 约占产量%, 授粉后天, 千粒重克, 约占产量100 %。

2玉米推迟收获技术

我省玉米生产中, 由于传统习惯和劳动力调节及不方便看管等因素, 早收问题十分严重。在9月15日左右苞叶变黄时就开始收获, 此时一般是玉米开花授粉后的40天左右。玉米苞叶开始变黄并未达到完全成熟, 此时粒重只相当最终产量的79.3 % ~ 82.4 %, 千粒重仍在以4.69 ~ 2.2 g/ 日的速度增加, 直到55天左右, 子粒灌浆线基本消失时, 灌浆才趋于停止。玉米开花授粉后40 ~ 45天收获会造成15 % ~ 10 % 以上的产量损失。

2.1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

玉米推迟收获技术的核心即在玉米完全成熟时收获。 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即籽粒变硬, 籽粒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 呈白色。

2.2玉米推迟收获的技术要点

玉米推迟收获技术是在霜冻前, 尽量晚收, 充分延长玉米灌浆时间, 增加和稳定粒重, 提高玉米产量, 改善玉米品质。同时, 如果为秋季整地必须早收获时, 可连秆收获, 放在地边1 ~ 2周后再掰果穗, 可促使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向籽粒中运转, 能够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 一般中熟品种, 在授粉后40天到完熟前, 每晚收一天, 每亩可增加10斤玉米。

2.2.1改变苞叶变黄就开始收获的习惯。严格把握玉米完全成熟的标志:即籽粒变硬, 籽粒灌浆线下移到籽粒的基部并完全消失;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籽粒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和特征;果穗苞叶变干、蓬松, 呈白色。

2.2.2推迟10天收获。改变习惯上的玉米授粉后40 ~ 45天收获为授粉后55天收获。充分利用玉米生育后期秋高气爽、利于干物质积累的气候资源, 尽量延长玉米灌浆时间, 让玉米粒重潜力充分发挥。

2.2.3准确掌握当地玉米完全成熟的日期, 积极推行机械收获。我省玉米因播种期不同, 各地玉米进入完全成熟期的时间也各不相同。第四积温区一般在9月中下旬, 第二、三积温区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第一积温区可延迟至10月中下旬收获。收获方式积极推行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

摘要:根据玉米籽粒灌浆成熟规律, 适当延迟收获, 使籽粒灌浆更加饱满, 最大限度的实现籽粒库容潜力, 实现玉米高产优质。

收获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玉米;收获;技术;装备

中图分类号:S23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6)10-0048-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综合利用价值更是不断升高,成为能源、化工、饲料、视频等领域的重要原料。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迫切需要玉米不断增加其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收获效率。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玉米种植带分布在平原、丘陵、高原等不同地理环境,纵跨多个气候带,多样的地貌与气候造成各个地区采用了不同的种植农艺,这无疑加大了玉米机械化收获难度,迫切需要进行技术革新,以帮助玉米机械化收获突破技术瓶颈。因此,研究探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具有尤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 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大,因此造成各个地区玉米种植农艺差异性较大,而且与国外相比,收获的玉米籽粒有着较高的含水率,导致国外发达国家采用的一些先进收获技术与装备仅在我国部分地区适用。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对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开始进行自主研发。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地区出现了用工成本不断升高及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情况,新的形势背景促使玉米产业必须不断提升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在国家不断通过相关政策、资金等形式加大扶持力度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已经有上百家生产单位从事玉米联合收获技术与装备研发工作,生产的机型涵盖玉米收获与茎秆回收全过程,共有20~30种产品。

2 玉米机械化收获装备的主要类型

2.1 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我国最早自主研发出来的机型,如黑龙江省赵光机械厂生产销售的4YW-2型牵引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牵引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配置的是辊式摘穗装置,且配套的拖拉机要求其动力至少在40 kW以上,能够一次性完成玉米收获及秸秆切碎还田等作业。其优点是制造成本低、工作性能稳定、可靠性高,而且还可以与拖拉机实现分离,显著提高了拖拉机的综合利用率。其最大缺点就在于整个机组太长,在作业时需要人工先进行开道,否则收获机无法实现顺利转弯,导致该机型无法在小地块使用,仅能在大农场等大地块进行作业;此外其秸秆切碎还田效果也较差。

2.2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代表机型有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4YWA-2背负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和荣成市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海山4YQW-2B玉米联合收获机。按收获行数的不同,这种机型又分为多行、两行、单行等类型,搭配不同的动力。除部分机型的割台为板式摘穗台以外,其他多为辊式摘穗机构,能够一次性完成果穗摘取、收集和秸秆粉碎还田等作业。其优点是售价不高,而且能够一机多用,因此具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比较受农户、机手欢迎。其不足之处在于驾驶室较为简陋,进行玉米收获作业时舒适性比较差;与拖拉机进行组装时也比较费时费力。

2.3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

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今后我国玉米收获机发展的主力机型,代表机型有河北中农博远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4YZ-3-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和山东宁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宁联4YZ-3C型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其主要性能及特点如下:摘穗装置采用先进的拉茎辊结构,摘穗可靠,果穗及籽粒损失极小;选用双向输出的发动机为动力机构,主动力与行走动力分开操作;实现了对收获区内玉米的不对行收获,极大降低了收获不适行距时造成的漏收损失,适应我国各地玉米不同种植模式;果穗箱采用液压翻转卸粮,直接卸至三轮、拖拉机车斗,方便快捷;驾驶台工作梯采用可旋转结构,操作员上下时工作梯位于整机左侧,人员上下可将工作梯旋转至轮胎后侧空间,增强机具通过性。

2.4 互换割台式玉米收获机

互换割台式玉米收获机能够通过互换割台实现玉米与小麦的机械化收获作业,如山东科乐收金亿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根据市场和用户需求研制开发的自有创新品牌——春雨4YZ-3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其优点是操作轻便灵活、结构紧凑轻巧、收获效率高、作业性能佳。这种机型充分利用处于闲置状态的小麦收获机,只需更换割台和粮箱等部件,既可以机械化收获小麦,又可以机械化收获玉米,一年两季收获,实现一机两用,大大提高了收获机的利用效率,有助于农民、机手缩短投资回收期,是发家致富保丰收的好帮手,具有较广的应用市场。

3 收获机主要部件优化改进设计研究

3.1 喂入结构

为了满足玉米植株因高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收获要求,應将割台优化改进为能够手动调整高度。玉米收获机的分禾装置安装在割台的前端,起到分禾、收拢玉米植株的作用,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对玉米种植行距变化的适应能力,应对分禾装置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加大分禾开度,在缩短纵向长度的同时实现收获机行距适应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玉米收获机对玉米植株茎秆粗细不同的适应性,应将摘穗辊间隙优化改进为可调,而且调整摘穗辊工作间隙还能够有效降低玉米果穗与籽粒的损伤率。

3.2 摘穗装置

摘穗装置不仅是割台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玉米收获机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与效果(如会对果穗含杂率、籽粒损失率、果穗破损率造成重要影响)。按结构型式的不同,摘穗装置分为摘穗板与拉茎辊组合式、卧式摘穗辊、立式摘穗辊。摘穗板与拉茎辊组合式的优点是果穗损伤率低、籽粒破碎率小、可靠性高、稳定性强,缺点是果穗含杂率相对较高,因此在后期还需要进行额外的除杂工作。卧式摘穗辊的优点是功率耗用低,对玉米植株茎秆粗细不同有很强的适应性,玉米茎秆受挤压变形程度小、果穗含杂率较低,缺点是果穗损伤率高、籽粒损失率高。立式摘穗辊的优点是果穗损伤率低、籽粒损失率小,缺点是当玉米秸秆较大及茎秆粗细不同的时候,很容易将玉米茎秆拉断,堵塞摘穗装置,且果穗含杂率较高。可见,不论是哪种结构型式的摘穗装置,其优化改进应当从茎秆粗细适应性强、果穗损伤率低、籽粒损失率小、果穗含杂率低等几个方面入手。

nlc202309081258

3.3 粉碎还田装置

玉米收获机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主要由定刀、粉碎动刀、壳体、刀辊等部件构成,其中粉碎动刀是最为核心的部件。粉碎动刀常用的类型有直式、锤爪式、弯式3种。锤爪式动刀的优点是强度高、惯性大,有很强的玉米秸秆抓取能力,而且切碎的秸秆长度均匀。弯式动刀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刃口锋利,有利于秸秆切碎作业。直式动刀同時具备了直式、锤爪式动刀两者的优点,因此玉米收获机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应优先选择直式动刀。秸秆粉碎还田装置挂接在玉米收获机割台的后下部,质量较大,而且与摘穗台一起升降,因此在对粉碎还田装置进行优化改进时,可以考虑采用两侧挂接与割台固定,利用杠杆原理让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将自身质量作用于玉米收获机的割台上,这样既不会对收获机各机构间的运动造成影响,也不会对收获机各个部件的强度造成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玉米种植农艺的多样性决定了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我国的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与装备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多采用电子信息、智能控制及液压等技术,不断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适应性与可靠性,促使我国玉米机械化收获装备逐渐向作业环境舒适化、实践操作便捷化、装备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还应结合我国各地玉米种植农艺多样化、农艺与农机融合度不高的现实,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开发适合当地的玉米联合收获装备。例如:内蒙西部、山西、陕西、新疆等地区应对柔性脱粒技术予以重点突破,实现玉米籽粒的直接收获;黄淮海地区由于玉米种植模式复杂多样,应重点研究开发不分行收获技术与装备。

参考文献

[1] 陈志,郝付平,王锋德,等.中国玉米收获技术与装备发展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12(12):44-50.

[2] 溫鑫,洪杰.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及其推广应用[J].农业机械,2015(1):87-88.

[3] 曹洪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与装备[J].农业机械,2010(3):32-34.

[4] 张道林.玉米机械化收获与装备技术特点与应用[J].山东农机化,2010(5):9-10.

[5] 宋彦军.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推广的探讨[J].农业机械,2010(S3):34-35.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要点 第12篇

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是指在玉米成熟时, 根据其种植方式、农艺要求, 用机械来完成对玉米的摘穗、剥皮、脱粒、秸秆处理等生产环节的作用技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 玉米收获时玉米的籽粒含水率在25%~35%甚至更高, 因此收获时不能直接脱粒, 所以一般采取分段收获的方法。第一阶段是指摘穗后直接收集带苞皮或剥皮的玉米果穗和进行秸秆处理, 第二阶段是指玉米果穗在地里或场上晾晒风干后脱粒。

2 玉米收获机的选购

目前农安县农机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是自走式和背负式两种类型玉米收获机。这两种机型各有特点, 农户选购机型时需要从多方面来考量。

2.1 适用性

不对行玉米收获机应是我县农机户购机首选机型。不对行玉米收获机能适应多种不同的行距, 且机型大多为自走式四行机, 非常适用于机手进行跨区机收。

2.2 效率

自走式玉米收获机具有自行开道的功能, 生产效率高。一台四行机一个作业季不歇工可以完成200hm2 (20天) , 自走式两行机约80hm2, 背负式收获机受制于传动部件传送能力和拖拉机行进速度, 一个作业季可完成50hm2左右。

2.3 投资收益

从我县的农村种植现状、经济水平和玉米收获机技术水平等因素考虑, 目前以选择背负式或自走式两行机为宜。背负式机型可以利用现有的拖拉机, 一次投资相对较少, 作业效益也不低, 作业的机动性和操作性都较好, 全额购机价值在2万元以内。

3 玉米收获机的结构、使用和故障排除

3.1 玉米收获机的基本工作流程

工作时, 扶禾器将茎秆导入拔禾链, 在它的拔送和夹持下, 经摘穗辊前端的导锥进入摘穗机构, 摘下的果穗落入输送器, 由输送器输送到升运器, 升运器将果穗升运送到剥皮机, 经剥皮机剥皮的玉米被抛送到果穗箱内, 玉米苞叶和断秸秆被排出。摘穗后的茎秆被粉碎装置粉碎后, 均匀抛洒于地表。落入果穗箱的果穗堆满后在有操纵阀和油缸的作用下进行卸粮。

3.2 玉米收获机主要部件和功用

1) 摘穗装置。摘穗装置主要作用是将玉米果穗从茎秆上摘下。主要由扶禾器、摘穗辊、摘穗机架、割台护罩、摘穗齿箱和喂入链等组成。2) 输送装置。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器和果穗升运器。3) 剥皮装置。剥皮装置主要功用是将玉米果穗和苞叶分离。主要由压制器、剥皮辊等组成。4) 清杂和集穗装置。5) 茎秆粉碎装置。茎秆粉碎装置的作用是将摘除果穗的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它的构造主要是由还田机壳体、V型带传运系统、刀轴、地辊、悬挂机构等组成。

4 玉米收获机作业技术规范

4.1 基本术语

1) 落地籽粒损失:洒落到地面的籽粒所造成的损失。

2) 夹带籽粒损失:排出的苞叶中夹带的籽粒造成的损失。

3) 籽粒损失率:落地籽粒损失与夹带籽粒损失质量之和占总籽粒质量的百分率。

4) 果穗损失率:漏摘和落地果穗所含籽粒占总籽粒质量的百分比。

5) 籽粒破碎率:因机械造成破损的籽粒质量占所收获籽粒总质量的百分率。

6) 果穗含杂率:收获果穗中所含杂质 (石块、土块、秸秆、苞叶等) 质量占收获总质量的百分率。

7) 苞叶未剥净率:未剥净苞叶的果穗总数占收获果穗总数的百分率。

8) 割茬高度:收获后, 留在地面上的残茬高度。起垄种植的地块以垄顶为测算基准。

9) 还田秸秆粉碎合格率:粉碎长度合格的秸秆质量占还田秸秆总质量的百分率。

4.2 作业规程

4.2.1 机具选择。根据当地玉米种植模式、品种、所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 选择背负式、自走式收获机。当地玉米种植行距不规范或准备参加距区作业的, 应选择对行距要求不严格 (不对行) 的玉米收获机。

4.2.2 全面检修和保养。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对机组进行全面保养、检查、调整, 并紧固所有松动的螺栓、螺母, 保证收获作业机组状态良好, 符合作业机具技术状态要求。割台高度、摘穗辊 (或摘穗板) 间隙, 根据待收玉米长势情况调整。秸秆还田装置, 根据留茬高度调整。

4.2.3 制定收获路线和计划。收获前, 应对收获地块的玉米的倒伏程度、种植密谋和行距、果穗的下垂度、最低结穗高度以及地形等情况有所了解。选择合适的机具, 并提前制定好作业计划。对影响作业的沟渠、垄台予以平整。在水井、电杆拉线等障碍处, 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背负式玉米收割机需要人工开割道, 要提前做好工作。

4.2.4 试运行。空车试运行时, 整车运行平稳, 无异常声音, 各操作系统动作灵活、准确, 制劝系统稳定有效。试收获时的行走距离不应小于50m。

4.2.5 开始作业。驾驶员应及时操作液压手柄, 使割台和还田装置适应地块要求, 避免扶禾器、摘穗辊碰撞硬物, 避免漏穗、喂入量过大、还田机锤爪打土等。如有异常, 应及时停车调整、排除。作业过程中不得随意停车, 若需停车时, 应停止机组前进, 让收获机继续运转60移左右, 然后再切断动力, 以减少再次启动时发生果穗断裂和籽粒破碎的现象。随时观察玉米收获机 (拖拉机) 的各种仪表, 注意水温、油温、温压等的变化, 倾听机组有无异音, 一旦发现异常, 应立即停车检查。及时清卸果穗, 以免满后溢出或卸粮时卡堵。收获到地头, 应继续保持发动机转速前进适当距离, 以便使秸秆完全粉碎。及时清理散热器、高温部位的茎叶, 并补充冷却水, 防止发动机水温过高或失火。

摘要:近年来, 在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 农民购买玉米收获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全县玉米收获机数量迅速增长到3 000多台, 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70%以上。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二、三产业输送了劳动力。然而,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构造比较复杂, 操作技术难度大, 不安全的因素很多, 尤其是新驾驶员由于不能熟练地进行操作, 不安全事故屡屡发生, 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血的教训要求操作人员, 必须掌握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

关键词:玉米收获机,机械化,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周二彬.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要领[J].河南科技:乡村版, 2003, (9X) :3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收获技术】相关文章:

积累收获05-15

牧草收获05-18

收获作业05-21

工作收获05-28

收获的作文05-26

多收获范文05-17

感悟收获范文05-18

家访收获范文05-18

军训收获范文05-18

收获感悟范文05-19

上一篇:影响内容下一篇:资源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