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的成长

2024-05-07

教师专业的成长(精选12篇)

教师专业的成长 第1篇

策划人语在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 历久而弥新。 古有孔子,近有陶行知,外有苏霍姆林斯基……这些教育大家无不对教师的专业成才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论研究。 我们在吸取这些教育大家的理念后, 积极开展实践与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研究成果。

本期“学科视角”安排的四篇文章分别从教研力的培养、专业发展所需的学科素养、研修活动的设计要领以及对一些名师的成长轨迹的剖析, 全方位、深入浅出地指出了一线教师成长所需的养料和努力的方向。 获得专业成长是我们的共同追求,愿我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同行,享受其中,做幸福教师,做幸福教育。

教师专业的成长 第2篇

——教师成长计划

近五年来,我校共有20多名新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批教师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我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普遍不够扎实,专业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步伐,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习即提升。

教师能够透过日常工作的表层,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提出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是需要较丰厚的理论功底的,因此提高理论水平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将“学习”变成一种需要。

教师自身学习主要的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专家和学生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向网络学习。一位哲人说:教师本身就应是一本书,教师唯有让读书成为习惯,才能书写好教师这本书。为此,我校把每周五4:20—5:30为教师的法定读书时间,学校还为每位教师准备了3个本:学习积累本、教学随笔本、问题积累本。学校还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阅读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至少阅读一篇教育教学研究文章;每位教师每月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刊物;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每个学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员参加的读书报告会或读书论坛。”学年初,制定学年读书活动计划,对读书活动做出统筹安排;学年中,组织教师开展读书活动,阅读领悟,积累反思;学年末(暑期),举办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读书研讨会,研讨交流,共同成长。

2、让“碰撞”搭建起互助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丰富的资源,每个个体都有自身发展的优势,一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再给你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我学到你的一个长处,你又学到我一个长处,那么,我们两个人都有了两个长处。要为教师搭建这样的碰撞平台,使教师之间“资源共享”。

我校将在每月的下旬举行一次教师论坛,为教师搭建了碰撞交流的平台。各场论坛的主题都源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教导处对教师的问题进行梳理后于每月的中旬发在各年级邮箱里。教师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解决的办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们用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大量案例,相互补充、相互借鉴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适合学生的提出问题的各种方法。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方法进行碰撞、比较寻求最佳的解决策略。在此基础上,形成文档存在教导处邮箱里,以备《和我产生共鸣的文章》选用。

3、使“引领”成为一种导向。

教师受自身素质水平的制约,对科研的认识和操作水平会有较大的差别,“专业引领”可以帮助教师摸清方向,给与正确及时的指导,避免教师过多的走弯路。专业引领要对提升教师教育理念和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的困惑、问题起到重要作用。2008—2009学年,学校将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次赴上海、杭州、北京、南京、郑州等地外出学习听课,开阔视野,激活思维。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进行汇报交流,把新鲜的教育教学营养输送到全体教师心灵。通过了解教师学校还将有计划地邀请专家到我校讲学,讲授的主题主要是围绕“新课程我们如何备课” “30分钟的阅读课孩子应怎样上”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只有学习成为教师自身的需要,教师之间交流具有实效,适当适时的引领,教师的事业才能焕发迷人的芬芳。

二、竞争即提高

围绕教师培训、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朗读大赛、教师粉笔字比赛、教师书画展,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读书交流、各科教学赛讲等,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不断提高。

1、让竞争成为教师成长的捷径。

在3月、4月连续举行师生书法比赛活动,在周一例会和周五的学习时间各年级的任课教师和本班的两名学生参与比赛,比赛内容分为硬笔和毛笔两项。师生各展书写技能。通过评委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

2、让随考成为一种制度。

这学期在每月的考试中,除了正常的学生外,还会多一群特殊的考生,他们便是三小的各科任课教师。教师随考,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变,我校抓住了这一有力时机,在教师随考制度上遵循三原则:一是教师随考遵循师生“同一时间、同一试卷、同一标准”的“三同”原则,为新课改提供了统一课题;二是教师本着“放下架子,从学生做起,铺下身子,从基础抓起”的原则,透过试卷看学生,换个角度看自己,既能改善师生关系,又可转变教学观念;三是在与学生“找差距、比成绩”的过程中,能深入反思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搭建良好平台。

3、让博客伴随教师成长。

我校想建立一个“教育实验博客群”,教师借助博客通过撰写教育反思、参与教研讨论,将教师头脑中原本模糊的、一下子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体会等通过文字方式记载下来,并随着个体经验的丰富不断修改完善,将隐性知识显性化。老师们在博客群中不但展示自己的文章,而且对别人的博客进行点评交流。散落于教师个人电脑各个目录和文件夹中的电子教案、课题、论文、课件等,上传至优势网预置的资源分类体系,并以WEB网页的形式保存,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博客点燃了教师内心激情,在博客中教师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被鼓励;在博客中教师体会到职业幸福感。

三、问题即课题。

课题的确立首先要着力于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研究解决教师的困惑或疑难问题这样的课题才会受到教师的欢迎和认可,才会使教师努力进行实施和研究;课题的确立其次要着眼于热点问题,关注热点,能及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同时能集思广益,借助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产生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见解。我们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跟踪分析、教师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和反思几年来的课改实验,最后确定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也叫微型课题,微型课题研究起来很简单,它的选题源于教师教学中最细小的问题,如新课的导入、课堂提问、作业设计、例题选择都可以研究,它研究的周期短,见效快,可以是两周,一个月,最多一个学期,只要能解决问题就行,这些看似很简单的研究为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和充足的水分。

四、教学即研究。

教学活动是教师最经常、最普遍的行为。抓住教师教学,使每一节教学都能成为教师研究的案例,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研究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1、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课前制定计划,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要有问题意识,结合学生实际制定计划。我们将常规备课转化为问题解决式的教研活动。教师结合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共同探讨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使教研活动尽可能贴近教师实际工作,将问题解决与课堂教学之外,解决教师的困惑,力争让教师们“解渴”。同时强调课后反思纪录,要求教师要把自己遇到的教育问题或困惑,教后及时记载,把问题发生之后,又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在解决过程中是否发生了一些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记录下来。在自我记录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回过头来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改变以往的教案检查工作,加大预案的应用价值,特别要求教师将教后记变成教师反思教学的重要过程。要求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

2、“同课异构”应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教导处要求教研组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带领组内教师加强教学环节的专题研究,做到教研活动的经常化、专题化、系列化、特色化。

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研讨课,针对研讨主题,通过备、说、讲、评、思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做到研有所得,研有所获。3月、4月在教研组内开展“同课异构---构建理想课堂”活动,通过教师们的同备、同说、同讲、同听、同评一节课的5个环节,探索不同的课堂模式,构建理想课堂。此项活动按照“针对疑难,确立课题---同备共说,集思广益---既讲又听,取长补短---评研结合,反思提高---建立文档,资源共享”五个步骤进行,实现教师群体之间的合作探究,共同提高。

3、让特色成为教师的一种追求。

我校将在5月份进行教师的教法学法研究——“特色杯”公开课大赛。教师们在开学初选定自己欣赏的教育名家的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教师的需要为教师买来这些教育名家或大师的光碟或教学设计,教师列出观看的计划,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和借鉴,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特色杯”评比中,学校还制定了评课反馈卡,当场评课。为让教师本人予以借鉴,学校还利用实课录相,给教师们回放,促进大家互相学习共勉,使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精益求精。

五、梳理既成果

教师成长档案袋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教案设计、发表论文、教学反思、研究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让教师体会到职业成就感。教师档案袋在规范化记录个人教学积累和成果荣誉的基础上,展示个人的生命历程、成长轨迹和职业生涯,促进教师相互加深了解。

漫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3篇

【关键词】教师专业;内涵成长;对策建议

教师的专业成长,看起来这样的话题有点生疏,但是细细想来,专业成长离我们真的很近,如:一年一度的暑期的继续教育,网络研修,国培计划,还有前段时间学校开展的青年教师技能大赛等等都是促进我们专业发展的举措。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人才素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师,因此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正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的:为适应未来的教育,我们需要新型的教师”所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一、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条件

1.树立职业尊严

教师,这个曾经与“天地君亲”一道,在中国享受膜拜的职业,如今早已走下圣坛,成为一个普通的职业。虽然党和国家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但是在人们的观念当中,教师就是穷酸的代名词。据调查报告显示,在中西部的小城镇和乡村学校中,接近九成的中小学教师都有强烈的自卑感。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要用平常心对待,我们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我们虽然不能一掷千金,但我们可以活的安心,我们虽然不能件件名牌,但普通的衣服我们照样可以穿出名牌的韵味,我们虽然不能顿顿山珍海味,但粗茶淡饭一家人照样吃的很香。试看我们身边的老师,得体的着装,文雅的谈吐,能歌善舞,精湛的教学技艺,优异的教学成绩,不知引来了多少外界羡慕的眼光。当我们有了这份职业的幸福感,才能树立职业的尊严。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从业者必须保持思想自由,精神独立,同时要有自尊,自信,因为,唯有教师自尊,自信,才能传递给学生尊严的快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当我们有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坚强时,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进一步的成长。

2.学会保护自己

每到教师节,我们便处于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新闻媒体是赞歌,鲜花,还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和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赞美之词,另一方面与之格格不入的是各类禁令和底线,教师打人了,教师补课了,教师乱收费了,等等批评的,谴责的。让教师处于尴尬的境地,教育行业出现了个别违反师德的人,好像社会对教育戴上了有色眼镜,人们对教师嗤之以鼻,那么换个角度,媒体为什么不多报道我们身边的教育感人事迹,那些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边远山区的,那些废寝忘食,孜孜不倦育人的老师们,可见。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对教师的期望值太高,在他们的眼里,教育就是神圣的,是净地,不容践踏,因此,我们要依法从教,从严施教,用师德标准衡量自己,不撞底线,不违反禁令。学生难教,家长要求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身边惨痛的教训比比皆是,如果你惹上这些麻烦,会弄得心力交瘁,名声扫地,根本无心工作,更别提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了。

二、教师专业成长的误区

1.成就不等于成长

在教育这个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大有人在,但是,如果只停留在过去的成就上,不学习,不思考,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时代的前进,注定就要落后,龟兔赛跑就是很好的例子。俗话说得好:不怕慢,端怕站。只要我们掌握自己的长处,并清楚自己专业方面的不足,及时补救,你就会变得更优秀。

2.年长并不等于成长

在我们的习惯中,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自己年龄大了,所带的年级的课程已经滚瓜烂熟了,教学经验也相当的丰富了,什么样的学生没有见过,什么样的家长没有应付过。可是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降低,接受新事物的难度也增大了,对新的教学理念及教法理解的很模糊,这时才发现,教学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因此,我觉得,年龄大了,就更应该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新教法,掌握教育的新动态,多实践,多反思。争取使自己更专业化,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师。

三、教师专业成长的对策建议

1.勤于学习

教师职业有很强的专业性,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我们传承的是几千年的文化积淀,现实又在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学习,我们就会教与学脱节,而且会效果低下。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学习。一是学习教育新动态,关注教育的发展,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书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二是学习新课标,学习教材,要准确的传授给学生知识,必须通读新课标,挖掘教材,绝不能照本宣科;三是學习名家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心得,学习了名家的教学案例,可以结合自己所带学科的特点,尝试运用,以便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四是学习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依法施教,不违法乱纪;无事学习本校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以便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2.善于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断的反思是教师新方法,新观念的宝贵来源,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对象,对自己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不断发展,我认为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反思。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反思意识,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认识和看待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总结经验,分析得失。二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反思方法与途径。多虚心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不能听不得反面意见。三要反思要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一个具有反思能力,反思习惯和反思态度的教师,才能从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检讨、改进,并形成越来越丰富的教育教学技能,专业素养也就会突飞猛进。

3.追求卓越

无论干什么行业,要么不做。要么就尽其所能做这个行业中最优秀的。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曾经对他的学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借来和各位共勉:“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做最负责的教师;甚至你哪怕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做顾客最赞誉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面最努力的那一个”一个人在工作中付出了多少,也就会收获多少。我们可以普通,也可以平庸,但我们必须有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尽管我们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我们肯追求,肯上进努力,便有回报。

4.做事勤勉

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成长,更主要的是实践上的成长,在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师,更要是一个非常勤勉的老师,尽自己所能去做好每一件事情,每天比别人做的好一点点,日积月累就会取得优异的成绩。比如,备课比别人充分一点,作业批改的细致一点,反思写的及时深入一点,对学生多关注多一点。久而久之,我们的专业素养会逐步提高。

教师专业的成长 第4篇

一、精准定位, 靶向发力

做好学校教师研训工作的顶层设计、整体规划是关键。学校宏观规划校本研训工作, 一方面坚持“教师为本、按需施训”的原则, 分类、分层、分岗、分科组织实施培训, 突出校本研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坚持多元培训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采取“远程培训与校本培训、学科组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满足教师研训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我校立足实际, 制定了每五年校本研训的总目标和具体工作方案, 渐次推进、强化以课标、新教材、课改理论、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的研训。同时, 坚持质量为本的原则, 校本研训工作以创新模式、优化内容、增强实效为重点, 以提升全体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能力为重点, 形成“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有机结合的培训机制。远程培训以推进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为重点, 促进网络研修、校本培训、送教培训有效融合, 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常态化。这是学校校本研训的立足点之一“站在高处”。

对学校校本研训精准定位是重点。“校本研训”需要学校管理者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办学特色, 了解学校教师的真正需要, 了解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了解学校的优势资源。五指山市第一小学校本研训的关键是提升研训质量;方法是创新师训方式, 包括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有效的是“互联网+学科”、“信息技术+学科”等学科与信息整合的研训项目;高效的是教师自主谋求发展的内因和人文关怀的外因, 特别是对学校的省市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关注。我校坚持不懈跟踪“校本研训”, 重点思考“校本研训”主题的确立是否恰当, 反思“校本研训”的形式和内容是否让教师真正地“动”起来了, 反思“校本培训”的效益等。

找准校本研训短板, 精准发力是难点。短板主要是提高校本研训实效性问题。国培、省培、基地、学校的教师培训工作, 都存在着如何提高培训的实效性问题。教师研训固有自身的规律, 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长期性、阶段性与连续性等特点, 让参训教师每次研训都能学有所得是最基本的要求。笔者认为, 加强项目研训内容的针对性, 精心设计有效的研训方式, 是提高教师研训实效性主要措施, 也是教师研训工作的永恒主题。这是校本研训的立足点之二“想在实处”。

二、培训方式创新,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项目化

1.“互联网+学科”项目。表现在加强学科网络研训学习, 努力提高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素质, 夯实业务能力。

(1)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 以多媒体、互联网为载体, 逐步建立学习型教研组。以“互联网+学科”项目的方式推进, 扎实创建以发展为主题, 质量为主线, 创新为动力, 学生为根本的学习型教研组。学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号, 分别链接学校及科组的博客。教导处建立了市一小语文教研组博客, 链接所有科任教师个人博客, 设置学科管理的各项栏目, 及时发布语文学科教学教研资料, 如上传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教研信息、教研活动记录等其他备课资料等。要求: (1) 老师们每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计划要发送到科组博客, 每个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必须是针对教学计划而写的实事求是的总结。 (2) 学校语文科组每次开展的活动及时上传在博客“活动记录”专栏上, 例如听课反思、活动总结等。供反复学习之用。

(2) 以博客为载体, 聚焦科组活动,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促进组内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整体性提高。2014年11月, 以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语文课堂教学 (习作教学) 大赛为契机, 市一小语文教研组开展学校习作教学赛课活动。为了让活动的效果更加深入, 我们利用“互联网+语文”方式开展研训, 突破时空和组织上的限制。第一, 要求全体科组教师将个人的听课心得反思发送到语文科组博客, 交流共享。第二, 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六个年级的参赛习作课录制, 上传到语文组博客上。在年级备课时间内, 由各年级语文科组长组织组内全体教师参加, 在网上再次回放, 再次观摩, 结合课标细细品鉴, 梳理出自己可以借鉴的可取之处, 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个人建议。评课直奔主题“三个一”:一个优点, 一个不足, 一个针对不足的个人建议, 要求建议有可操作性。以达到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的目的。力求做到教研活动简练有效。第三, 针对性进行研讨。要求全体语文教师课余时间利用博客参加。安排好六个年级习作课的研讨主题、研讨时间 (一周) , 有主持人、有在线研讨活动总结。科组通过“互联网+语文”的方式, 习作教学得到了语文科任教师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老师们的习作教学视野得到拓宽, 方法的指导上更加有效。12月, 学校老师参加市习作课堂教学比赛, 荣获一等奖。

(3) 以互联网各级各类远程培训为依托, 实现国培项目、省培项目与校本研训的整合, 使得校本研修工作扎实有效。 (1) 每年国培省培, 利用各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等) 集体备课半天时间, 科组长组织未参加本次国培的教师集中在电脑室, 观看国培讲座视频, 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进步。 (2) 与国培同步开展研训活动。 (3) 专业引领, 学校省级学科带头人公开课教学示范。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 学校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 (4) 学校研训凸显信息技术特色。特别是2014年以来, 依托国培信息技术提升项目, 学校大力开展以年级为单位的全体教师电子白板、电子表格等使用培训。目前, 学校45间教室都配备电子白板媒体, 使用率达100%。

(4) 抓实常态网络教研。网络教研是常规教研活动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个学期至少在学校博客网页发表文章2篇, 进行交流互动, 实现资源共享。所有的教师已能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 促进教学反思, 找到了增强自己教学业务能力的另外一个途径。

2.“信息技术+学科”项目。

我校“学习型教研组”尝试引领科组教师, 逐渐形成信息含金量高的学习型群体, 有序、有效、积极开展教学常规活动。以语文教研组为例, 信息技术背景下在加强教研组集体备课方面的探索实践是:

语文科组教案以电子教案呈现。要求一备、二备教案分类归档。具体措施是:⑴各年级语文科组长进行学期备课, 就本学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备课。详细备出学期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措施等。同时, 将本册语文教材, 以单元为单位, 安排年级科组教师每人主备一个单元教材。⑵年级科组教师各备一个单元的课文、练习、作文的教案及课件。年级科组长负责将一备教案分单元集中归档, 并在单元主备文件包上注明主备人名字。 (3) 年级每位科组教师 (含主备教师) 在主备教案的基础上, 根据班情、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详备作文教案。每位语文老师负责将本人二备教案分单元集中归档, 并在每单元二备教案上写反思两篇 (一篇为课文教学, 一篇为本单元作文教学) 。 (4) 各位科组长及年级教师要及时将一备、二备教案及时拷贝在办公U盘及电脑上, 以备教育局、上级教育部门的抽查及检查。

三、深入提炼, 学校校本研训项目工作课题化

小课题, 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抓手。语文科组先后共有4项省级立项课题获得结题, 其中两项课题为“优秀”等次。例如, “有效教学”一直是学校校本研训的重点项目。学校以“如何开展有效教学”项目为校本研训主方向, 细化、融合到各科组中开展小课题实验研究。语文科组也将此项校本研训重点提炼到小课题研究层面。以2013年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主持的省级立项课题QJXK125138《三年级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为例, 学校语文科组成功实现了研训项目课题化的转型。

该小课题研究思路是:基于科学、合理地解读三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材, 探求适合五指山市一小三年级学生的来自教师有效解读教材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其中, 解读教材是基础, 目标是有效的教学设计。课题组遵循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推进课题的研究, 在促进三年级语文科任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体表现在:

1.课题研究意在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通过设计一系列合理、科学的操作程序与实施策略, 让课题组语文科任老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 找到教材的解读与教学设计的有效结合点, 更加科学、有效地找到实施目标的途径、策略, 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同时, 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2.通过对教材解读及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让课题教师了解目前语文教学中出现低效能、低产出的现状,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提高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必要性的认识, 提升教师的理念。

3.本课题研究针对我校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现状, 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有效教学策略, 探索有效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为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4.学校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得到保证。三年级课题组集体备课活动、二次备课活动、同课异构活动等, 在学校各科组、各年级中得到推广, 校本教研有了看得见, 操作得来的示范, 带动了其余科组、年级也在课题组开展相关的校本研训活动, 教师的专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5.校本研训项目课题化的探索实践, 在五指山市产生深远的影响。课题博客及课题组老师们的专业成长, 得到五指山市教师的高度关注。课题主持人受五指山市教育局邀请,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 就学校该课题的研究工作, 做了3场报告。学校不同层次教师获得长足的发展:课题组2位老师成长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 1位老师成长为省级语文骨干教师;3位老师是五指山市语文骨干教师;5位老师是学校骨干教师。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第5篇

上传: 刘学纯

更新时间:2014-1-12 15:47:06

光阴时间,岁月如梭,四年前的我还是憧憬着教育事业的师范生,如今,自己已成为300多名学生的老师,每每看着他们青春飞扬的笑脸,听着那声声“老师好”,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回首这三年多的成长足迹,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现在的自己说不上优秀,但对将来的教育事业却充满着信心和动力。以下请大家一起分享我的专业成长故事。

1.深入课堂,大胆尝试教学研究。

教师立足自身,关注课堂,聚焦课堂,把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以提高课堂教学绩效为出发点,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归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即教师的教学研究。

2.把握教研信息,参与教研活动。

英国课程理论家斯腾豪斯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参与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等多样化研究活动,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校本科研积极性。观摩各类研究课,通过观摩、比较和个人实践,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或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3.向名师学习,感悟成功的轨迹。

借助学校组织的新老教师“拜师结对”活动,聆听专家报告,以及“导师制”、外出教研等形式,向名师学习,从名师的成长足迹中体悟成功的经验。

4.自学、学历进修。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发展与更新需要,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因此,教师应主动阅读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还可以利用学校和教培研中心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拓展视野,更新观念。但是,教师业务进修和专业提高应把握以下几点,即首先要立足一个“新”,因为教师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职业;其次要着眼一个“宽”,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宽知识面,满足教学的需要;再次适当注意一个“专”,应适当加强专业的深度,做到居高临下;最后,落实一个“用”,即加强理论与知识的应用,增强所学知识的实用性。

5.同伴互助,借助网络与同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备课,网络教研,实现学科课程资源共享,实现教学经验的分享。6.积极参加教科研,做一个科研型的教师。

一个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科研的支撑,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是教师在新课程中成长有效途径,通过参加教科研,不仅加强了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使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

7.制定发展规划,脚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终生、全面、持续的过程。有效整合各种因素,科学而有计划的规划个人发展规划,可以使教师职业发展道路将更为顺畅,成长的机会将更大。工作要有目标,要有理想,不能毫无目地的走哪算哪。要结合自身实际为自己的发展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应注意以下几点:充分认识自我并评估时间与空间环境;分析相关资料,审视发展机会;确立发展目标与行动策略;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

我一直信奉一位哲人说过的这样一句话:“我不能肯定努力了一定成功,但有一点我能肯定,那就是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

前路漫漫,相信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一定能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更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的美丽

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半年前的我还是憧憬着教育事业的师范生,如今,自己已成为了47个孩子的老师,每每看着他们天真烂漫的笑脸,听着那声声的“老师好!”心中有种说不出的幸福。回首这半年多的成长轨迹,有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现在的自己虽然说不上鹤立鸡群,但对将来的教育事业却充满着信心和动力。以下是请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师专业成长故事。

(一)充足的准备

有人说,比别人早走一步就意味着比别人早一步接近成功。好的起点决定你将来的高度。当我还是师范生时,为了增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除了在校不断进行试教和说课外,我还到教学一线进行教育实习,并利用寒暑期到各辅导中心进行教学实践。4年的师范生学习中,我先后在毕节学院、毕节学院附小、毕节市第五小学分别进行10周的教育实习,主要是教学实践和班级管理。实习期间,我不断进行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听课,积极配合实习学校的工作,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坚持两天上一堂新课的“地狱式”训练„„在我心里,民办教育是先进理念和一流教育的代名词,一路走过,始终在民校迅速成长。每一次实习都是很好的充电,更进一步坚定了当老师的信念。经过3个月的实习后,我顺利的从母校毕业,恰巧碰上贵州省金沙县新教师招考并顺利通过考试获得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

(二)摸着石头过河

实习时由于没有自己固定的工作,可以非常自由地到处取经。有了正式工作后,向别人取经的时间受限制了,自己摸索的时间充足了,方才真正理解当时的指导老师,终于明白有些事为什么要硬,而有些必须要软„„教学上有很多东西是顺水向行,甚至是顺手拈来。我上的是一年级的语文,上课时如果发现不完善的地方,马上对教案进行修改,写教学反思。现在写教学反思已经是我的一种工作习惯,也是我工作以来最享受的事!

(三)从听别人的课,到请别人来听课

我出乎意料地被学校安排教一年级的语文,第一学期,勤勤恳恳地投入工作,但感觉总少了点什么。为了更好的达到我的教育目的,我去听了我校语文组杜鹃、申万胶他们的课,他们都是我校的学科标兵。杜老师的一句话让我警醒了:“新教师应尽可能承担公开课,别人的指导会让你少走一到两年的路。”过去,我一直因为自己是学校语文组的一名新教师,同时也缺乏语文教学的经验而感到不自信,不敢让别人来听我的课。可是,谁没有从零开始的一天?名师不也是久经荆棘磨练出来的吗?从那一天起,我向语文组申请每三个星期请一到两位老师来指导我的课。对常规公开课,压力是必然有的,但有什么会比压力过后的成长更值回味呢?

有一次,我听完申老师的课时他给我说来一些自己的经验和经历:“一堂课不在于老师有多厉害,主要是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只有认真听课了在差的学生也能学到东西,至于你用什么方法都行,哄、骗等,目的就是要他们认真听课和注意班上的纪律。你要有亲和力和对学生的赏识。并且通读一到六年级的语文教材„„”那一天,我觉得身特别轻,心也亮了!谢谢前辈的悉心指导!

(四)教育学生,教师心里面要充满爱 小学生都是父母的宝贝,都是未长大的孩子,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在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给予他们父母、朋友般的爱。1、爱要不宠。自从我踏上讲台,就十分信奉这样一句话:“宁可让学生在不懂事的时候责怪我,而不要让学生懂事后责怪我。”一次班级中的两位班干部为了一点小事动起手,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以为我不会处理此事,因为他们是班干部吗?这两位班干部也以为他们是班干部犯了错误可以享受特权,老师会给他们几分面子,一但我班主任这样做了以后会让这些班干部不思过错、骄傲自大,可以说这对他们本人今后是相当不利的。这不是爱,是宠是害!当然有时优生犯错,为避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工作积极性,可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采取适当的形式或场合来教育引导,从而让他们接受挫折教育,并深刻认识到:“自己还有不足;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孩子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 2、爱不失衡。教育界有这样一句话:“爱优生是人,爱差生是神。”我们教师虽不是神,但应具有这样的胸怀和追求。再者,教育对象不可能素质能力都一样,同样来校接受教育,不应当受到歧视和忽略。“亲其师,则信其道。”学生,哪怕是差生,让他们感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关心和平等对待,他们就会自然觉得你这位教师可亲可敬,进而相信你,听从你的教育。3、爱要可感。学生毕竟是孩子,虽你具备了对他们的爱心,但板着脸去教育,学生还是难以感受到爱,从而不敢接近你、信任你。这就还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爱意。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可以言传情、以目传情、以手传情。比如在和学生谈话结束时,摸摸他的头或拍拍他的肩膀,再说句鼓励的话,足以让学生心花怒放,增强自信心和上进心。因此,作为一个教育者,千万不要吝啬微笑,不要吝啬表扬,不要吝啬每一个爱心的举动。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

浅谈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6篇

【关键词】教师  专业成长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即总结理清前人的经验和理论。第二境写的是勤奋,即深深思考,孜孜以求。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即一朝顿悟,豁然开朗,发前人之所未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我认为教师的成长也应该经历这三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努力做一名阅读学习型教师

江苏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严华银老师在《阅读品位决定思维品质 ——以“育德”问题的思考为例》讲座中提出关于读书问题的思考,他统计了现在国民阅读情况:他说2013年中国人均阅读4.3本书;网络、快餐、信息等的“阅读”成为主流,中国人现在如果一个小时没有手机,失魂落魄,一天没有手机,魂飞魄散。而教师阅读现状更不容乐观,他说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就最不读书,称“三本书”老师,即只读教材、教参和教辅的老师。他指出教师需要宽门径阅读,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还需要专题指向性阅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更需要思索、批判、质疑、求异性阅读,这与盐城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李仁甫在他的《名师的成长之路——三“从”四“一”》中提出的“颠覆性阅读”观点是一致的。“颠覆性阅读”就是一种改变思维方式的阅读,他们认为这样的阅读才可能培养出自由、独立的个性、道德和精神,这样的老师才可能熏陶渐染出富于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学生。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努力做一名勤勉实践型教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盐城市名教师、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大丰市实验初中副校长韦存和在他的讲座《草根也有春天》中提出:我们的课堂缺的是把孩子当人去培养的生命意识,是把课程当作课程去教的质量意识,是不断总结提升自己成就学生的反思意识。他觉得课堂应让生命在场,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要与学生一起进步与课堂一起成长,互动共进研究课堂。

课堂还应让规律先行:

1.对话: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的产物。那种你问我答的热闹有时固然不可缺少,但是表面的表象的浅表的东西只能是过眼云烟。对话必须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成为孩子们内在知识建构的补充和完善。课堂不能是僵化无趣的知识灌输,而应该是兴趣热情的激发、主动探究学习精神的培养和有效学习方法的归纳。

2.生成:要有教师充分的预设,更呼唤课堂精彩的生成。

3.师生:师生关系不可偏废,学生的自主学习要充分保证,但教师的首席作用不可缺失。

4.课堂的简单与留白:周成平说:“简简单单地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手段简易,语言简洁,练习精炼。教师简单的教,学生轻松的学。留白——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少教多学”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把教师的“多教”转变为学生的“多学”。“少教多学”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少教多学”用简明、生动的语言揭示出教育的核心的问题,即如何解决好“为什么教”(教学目的)、“教什么”(教学内容)和“怎样教”(教学策略和方法)的问题。

5.情趣:高效教学的前提是别伤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情趣导入,张弛有度,语言风趣,挖掘精彩,减负增趣(尤其作业)。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努力做一名探索研究型教师

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做一名教师不但要认真进行教学实践,还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钱伟长说“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

如何进行教科研呢?盐城市教育学会秘书长马群仁老师在他的《研修并重,知行统一》讲座中对写文章做研究进行了特别的提醒:

1.写文章做研究一定要查阅文献资料!看别人研究到什么程度,从别人的研究中提炼你要研究的观点。

2.一定要学会积累,持之以恒,方成大器!他主张“研究微课题,解决大问题”;“动笔微记录,积累大经验”;“开展微对话,迸发大火花”;“进行微反思,成就大作为”。课题、记录、对话、反思,都是“微科研”,却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还可以“开发微课程,推动大课改”;“进行微调查,解决大问题”;“举办微沙龙,讨论大主题”;“撰写微论文,积累大素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拾取教学实践中的点点滴滴,从理论素养上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做一名科研型教师。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7篇

一、教师的自觉

专业发展能为教师赢得专业尊严、专业自信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意识。教师自己有强烈的专业发展需求,就有专业发展的最强动力,教师主动参与到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就能加速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自觉实现专业成长。

1.熟记新课标,明确目标与方向

新课标是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教育阶段之后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标准。新课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一个指南,是教师教学和考核学生的一个依据。把新课标熟记于心,就能帮助自己把握住教育教学的目标和方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2.常读教育书籍,借鉴好经验

最近看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思想决定成败,细节决定精彩。”教育思想的形成必然有教育理论的内化与支撑。教师认识到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就会多读乐学,从书籍中汲取优良的教学经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展翅,才能更好地展翅翱翔,实现自己专业成长的梦想。

3.多看精彩课堂,分析得与失

多看精彩的课堂是一种有效的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从别人的课中,可以了解他们的教学思想,让自己的思想与之碰撞,一个思想遇到另一个思想就成了两个思想,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就会受益匪浅。从别人的课中,可以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然后融合自身的特点和个性,结合学生实际,发展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很大。

4.做好“六个一”,提高专业素养

六个一即“三年一规划、一年一课题、一期读一书、一期一论文、一期一优案、一期一好课”。教师如果能做到三年做一次长远、近期规划,每学年确定并研究一个课题,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教学的专著,边读边思,写读书笔记,对自己最有感悟的部分撰写读书心得,与同事分享交流;每期写好一篇优质论文;每期精心设计出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精品教案,上好一堂好课,并一直能坚守目标坚持不懈地实践、探索、研究,教师自身的素养就能大大提升。

二、学校的培养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1.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1)年轻教师的培养,每学年初实行新教师与老教师的师徒结对,明确师徒职责,促进徒弟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骨干。(2)青年教师的培养,帮助其作好职业规划,从“教育科研名师”“教学艺术名师”“教学质量名师”“管理育人名师”四个发展方向中找到突破。

2.搭建学习展示平台

通过三个层次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第一层次:组内转转课———常态课人人练兵,充分发挥年级教研组的自主性,每学期每位教师在教研组内轮流上教研课一节,从而达到人人练兵,人人成长;第二层次:校内研讨课———研究课好课多磨,充分发挥学科核心研究小组的带动性,通过新教师汇报课、徒弟汇报课、专题研讨课、青年教师赛课等形式,以磨课、慕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三层次:名师示范课———精品课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性,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上示范课,专家名师到校上示范课,外出听课教师上汇报课,进行示范引领。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的创设须根据教师的需要。学校充分发挥“教师学习室”“名师工作室”的作用鼓励教师多读专业书籍,名师示范,学在身边。充分运用“领雁工程”“大讲堂”“送教下乡”“国培、市培”“请进来,走出去”等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名优教师。另外,每期可以为教师购买一本属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专著,一本教师所在学科的专业书籍,提供共学、共分享的学习机会与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以课题研究促发展

课题研究应从学校的整体发展出发,以国家级、市级课题为龙头,教师深入研究区级及以上课题,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点展开研究,系统构建了序列化的课题研究体系。人人参与研究,做实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还可以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沙龙。(1)学校主题式沙龙,每期一主题,组内沙龙,聚智聚慧;校内论坛,精彩分享。(2)分享式沙龙。每一位外出培训的教师归来后将学习所得进行梳理,取其精华以微讲座、汇报课等形式与全校教师共分享、同成长。

5.以记录评价促成长

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能丰富教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使教师看到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明确前进的目标,使教师评价由鉴定性向激励性转变。通过档案袋中内容的交流,还能实现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学校的管理者也可以通过教师记录袋了解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反思前期工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依据。教师成长记录袋是教师的成长足迹,是教师成长的“加油站”“推进器”,是教师个性发展的“生长点”。

谈谈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8篇

一、主动融入还是被动卷入——态度决定命运

相信很多人读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奶酪”指现实生活中我们追求的目标, 如工作、金钱、健康、自由、精神上的宁静等。此书描述的是四个小精灵在寻找奶酪过程中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嗅嗅, 能及早嗅出变化的气息;匆匆, 能够根据变化的情况迅速行动;哼哼, 害怕改变, 否认变化, 逃避现实;唧唧, 在确认变化会使事情变得更好时, 它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去适应变化。此书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变是唯一的不变。

笔者认为:一线教师首先应意识到, 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农业社会里, 知识的积累是有限的, 知识的传播只是小范围的。安土重迁的小农意识导致了集权体制, 导致了狭隘、封闭的思想和观念。“师道尊严”、“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都是教师权威地位的体现, 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受到无上尊重和推崇。随着工业文明的来临, 工厂制的盛行需要大量有技术、懂管理的工人, 教育开始走到民间, 大班教学开始流行。但这时的教育犹如工厂流水线生产标准化产品一样生产着学生, 教师仍然掌握着课堂话语权。

现在是后工业文明时代、信息时代, 知识呈几何级爆炸式增长, 知识的淘汰速度也是惊人的。互联网的普及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民主、开放, 教师做为知识化身和权威象征的地位已受到动摇。我们已不可能再一味地COPY、PASTE若干年前的教学方式和知识。时代在变, 你不得不变。事实上你已身处这一全球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中, 而做研究型和创新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是大势所趋。

主动融入还是被动卷入?曾记否近代史上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 中日两国不同的反应和命运。日本主动融入,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 成为当今强国的一员。中国坚守腐朽僵化的君主专制, 最终被动地卷入到了世界工业文明的大潮, 至今仍属发展中国家。两者态度不同, 命运截然不同。被动卷入者往往会经历更多的阵痛和挣扎, 最终仍得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于国于民族如此, 于人亦是如此!

二、今天你磨了斧子吗——方式决定效率

一个伐木工人工作很卖力。第一天, 他砍了18棵树, 老板表扬了他。第二天, 他干得更加起劲, 但是只砍了15棵树。第三天, 他加倍努力, 可是只砍了10棵。工人觉得很惭愧, 跑到老板那儿道歉, 说自己好像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一次磨斧子是什么时候?”“磨斧子?”工人诧异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 哪里有工夫磨斧子!”

我们每天都在“砍树”。备课、上课、批作业、出试卷、找学生谈话, 还得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我们非常敬业, 对学生比对自己的孩子还有耐心;我们苦口婆心, 循循善诱;我们甚至抱病坚持……同时, 我们也在抱怨:为什么学生一届比一届不听话, 不爱学习?为什么我们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和感恩?我们在焦躁的同时, 能否静下心来认真想一想:多长时间没磨斧子了?笔者认为:一线教师的专业成长, 除了有积极的工作态度, 还得注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读书、写作、思考、交流应该是最好的方式。

读什么书呢?第一要读教材。读初中三年本学科的教材;读小学、高中与本学科相衔接的教材;读初中其他学科的教材。这样可以了解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编排及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二要读本专业的书籍, 读与教育教学理论、心理学有关的书籍, 掌握最新的学术成果和研究动态, 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库。第三要读一些杂书。可以读有关人生理想和职业幸福, 以及有关科技、军事、动漫、宇宙探索、科普读物等学生感兴趣的书籍。

同时, 还要多写。写什么?写反思、写随笔、写教学设计、写案例、写读后感、写论文。把你的所思所想化为文字, 这样更便于梳理思路, 提升理论修养, 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边读边写边问。问谁?问自己、问同事、问专家、问学生、问朋友。问的过程也是思考、交流的过程, 是灵魂碰撞、茅塞顿开、瞬间得到启发和灵感的过程。

“读、写、问”三者相结合, 科学的工作方式只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磨刀不仅不误砍柴功, 而且能提高砍柴的效率, 还能改善砍柴的心情。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行业, 记得常磨磨自己的斧子, 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用黑色的眼睛看到光明——突破自我是专业成长的关键

老鹰通常能活70岁左右, 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鸟类。但是它在35岁左右时, 爪子开始老化, 无法有效抓住猎物;喙变得又长又弯, 几乎碰到胸膛;羽毛很厚, 翅膀变得很笨重。这时候, 它只有两种选择:等死或者经过一个极其痛苦的更新过程。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 它必须努力飞到山顶, 在悬崖上筑巢, 停留在那里150天。它先用大喙击打岩石, 直到喙完全脱落, 然后静静等待新的喙长出。再用新生的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来, 新指甲长出后, 再用它把羽毛一片一片拔掉。5个月后, 新羽毛长出来了, 老鹰又将在蓝天上威武地翱翔三四十年。

教师职业相对比较稳定, 长年从事一项工作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一般在从教十年左右, 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教学风格都已基本定型。而此后, 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己知识储备的不够, 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隔膜, 有时领导的不体谅, 家务琐事, 自己孩子的成长问题, 等等, 我们容易进入职业发展的“高原期”, 产生职业倦怠。加上一些天生的弱点:贪图安逸、惰性重、做事没有恒心和毅力等, 这些因素都使得新课改培训时的“心动”往往很难真正变成“行动”。要改变这种状况, 突破自我是个痛苦的过程。而一旦蜕变成功, 你将重获新生, 新的生命、新的活力、新的天地, 如老鹰重生一样。

不管是上课、做课题、策划主题教研活动, 笔者都有在重重迷雾中摸索的时刻。有沮丧、有想放弃、重回“套子”里的冲动……这种时刻是痛苦的、黑暗的、迷惘的。只有一头扎回书里面、或者独自冥思、或者和关心教育的朋友谈心, 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第9篇

每位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 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社会现状决定着受教育的下一代知识面空前开阔, 思维空前活跃, 以及社会的瞬息万变无不给教师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教师要适应现在的学生, 把握现在的课堂, 想不仅仅局限于一支粉笔的范畴, 那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应该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已经迫在眉睫。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面对学生的质疑不茫然, 面对课堂的生成不会不置可否,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所以, 教师要在专业上提升更是自身发展的需求。

教师只有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才是明智的举动, 本文认为教师在专业上成长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来实现。

一、在理论中实践

教师在上每一门课之前, 首先要认真备课, 将教材研究透彻, 逻辑思路理顺。其次, 要认真研究每一个教案, 采取何种方式讲给学生。最后, 通过第一轮教学这个实践, 了解学生接受情况。根据学生接受状况, 反馈情况再准备下一轮将怎样讲课。这样就将理论教学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提高, 在理论中实现了实践的过程。

例如:我学校一位政治教师, 他每上完一个班级政治课以后都要重新整理一下教案, 根据学生接受情况将决定下一次课如何讲授。在教学理论中不断实践, 不断提升。

二、在实践中反思

我们的三尺讲台就是实践的场所和阵地, 学生就是我们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课堂内教和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塑造的过程。学生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 可以令我们不断反思自己, 纠正前进的方向。教师要想不做“教书匠”, 就离不开实践, 更离不开反思。

我学校有一语文教师, 是位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教师, 具备良好的素质。一次, 参加本校说课比赛。她认真准备之后就在本组进行说课尝试。教研组的成员就她的说课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她听了大家的评论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进行了修改, 然后拿出修改后的稿子继续在大家面前尝试说课。她所在的教研组有比较强的凝聚力, 人人出力, 出点子为这一课作了准备, 人人尝试进行说课, 人人都进行了反思。在这个基础上, 集体坐下来讨论修改方案, 完善说课的环节。在这位老师和教研组成员的努力下, 一份新型的说课稿子就这样在集体的智慧下产生了。这位老师博采众长经过多次反思后, 信心十足地参加了说课比赛, 以校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为教研组争得了荣誉。可见, 在实践中反思是多么有效的途径。

教学反思不是教学经验的简单总结, 而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当教育过程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就需要教师时时反思自己, 才能不断提高自己。

三、在反思中学习

一个教师逐步在反思中学习, 在学习中增加反思的智慧, 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 反思的结果可以作为依据进行后续教学的重新建立, 比如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改进, 哪些有效的经验值得推广, 哪些教育行为需要继续尝试和提升。这样, 教师自身在成长, 其反思能力也在逐步完善。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一群学生在玩耍的时候不小心把班级里的花盆打碎了, 班主任老师看到这样的情况, 感觉学生又“闯祸”了, 一想到万一砸到了人, 后果不堪设想。发怒的她先查明原因, 呵斥学生, 有的学生赔, 有的学生罚。处理后, 她看到的是一张张不服气的脸, 低头站着的学生眼里写着的不是心服口服。

回家后, 她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 觉得简单粗暴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她深刻认识到了一个有见地的教师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教育学生的契机, 可以把看似坏的事情转化成好事, 更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于是, 第二天, 她走进教室重新处理这件事情, 真诚地说明自己昨天的感情用事。利用晨会课引导学生认识到, 事情发生了, 不应该定谁的责任, 而是想办法补救。此时, 她因势利导让学生想象, 被打碎的花盆里的植物会有什么反应?学生感受到了, 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它们也会疼的, 要赶紧把它们安置好。所以当事情发生后, 不是寻找谁的责任, 而是在于如何补救既成的过失。学生受到了教育, 知道即使是集体的东西也要像自家的东西一样爱护;即使是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也要让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的处理, 让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们考虑。这样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性化, 感受到“万物皆有情”。

这件事情看起来结束了, 表面上也处理得比较完美得体。后来老师在翻看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 其中的一篇《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一文, 讲到: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 而是永不会被卑贱的情操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 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同样道理, 真正的教育者, 也不是没有失误, 只是他总会从失误中汲取新的前进力量。这位老师此时再一次反思了自己的处理“打碎花盆”的事情, 反思自己曾经草率的行为, 立志要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

真理之川从错误之渠中流过。每一次错误, 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 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

四、在学习中提高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的专业发展过程。教师的专业历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始终在学习中提高。

谈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第10篇

一.青年教师的个人修养

1. 爱心。拥有一颗“仁爱”的心,用爱的眼光,尊重生命,发现孩子的可爱之处。“教育如果没有爱,没有情感,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真诚地爱学生,尊重学生,假以时日就会使他们内心感受到温暖,产生一种精神力量。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2. 读书。作为教师,我们应成为源源不断的泉水,时刻浇灌渴望获得知识的学生。应该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理念,成为让学生信服的知识面广、知识丰富的教师。不可否定青年教师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但那些知识只能作为个人素养的积淀,很难把它直接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当中,许多东西我们还是要从博览群书中获得,因为仅有课本、教参是不够的,课堂上预设很容易,但面对动态的课堂生成和已经接受了一些外界知识,信息量大、思维敏捷的学生,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智慧。

3. 学习。青年教师要利用和抓住一切培训、再学习的机会,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吸纳、分享其他教师的成功教育教学经验,积极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借他山之石可攻玉”。我们在传授知识给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教我们如何做老师,如何为人师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不学习的教师,课堂就会成为滞后、凝固、没有吸引力、乏味的课堂,怎么会有生命力呢,学生怎么会喜欢你和你的课堂呢?

4. 态度。要用积极、乐观、勤奋、谦虚的态度对待工作。青年教师一定要与同事尤其是相同学科的老师合作、和睦相处,因为快乐是工作的源泉。与同事合作、研究,分享工作经验的过程,就是我们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得到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年轻教师最具有热情和活力,但在工作中比较缺乏的是坚持。工作中不肯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心思,不愿吃苦,干工作较功利,容易受学校中个别消极怠惰情绪的干扰,把握不好自己前进和奋斗的方向,目标比较茫然,只看眼前的小利益,而不关心自身的长远发展。“一个人如果固守于一些既得的小利益,很可能也会死亡在那些小利益上”。在有经验的老教师面前,表现得不是很尊重、谦虚,而是自信过度,狂妄自大,这些现象和状态都不利于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青年教师的业务修养

1. 业务过关。青年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功底,听有经验教师的课并虚心请教,勤奋钻研业务,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随时随地研究学生。要勤于思考,如怎样给学生创造学习机会,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如何让每个生命充分张扬个性、自然生长,教师如何做一名合作者、发展者、帮助者等。

2. 课堂驾驭能力。青年教师应掌握以下课堂驾驭能力:如何引导并掌控好课堂,课堂应急处理智慧,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内容进度的掌控等。教师在课堂中的每一种表现,其实就是教师投射的人生经验、教学经验、生活经验,反映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个人修养和自身综合素质。青年教师一定要尽快拥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有专业发展的潜能和前途。

三、班主任工作对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青年教师要尽快承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青年教师综合专业发展的方向,因为班主任工作是教师综合素质、综合教育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对于年轻班主任来说,完全相同的教育情境是没有的,普遍适用的最佳模式也是不存在的。在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不可能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这就要求青年班主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总结新的经验,创造性地工作。

班主任工作是青年教师作为教师的更高一层追求和发展方向。因为班主任一般都由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修养和教书育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这一目标和发展方向无疑是对青年教师成长和发展的促进、提升。

微课,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第11篇

通过参加培训,我知道了,微课的精髓就在“微”字上,“微言大义”“微就是精,少就是多”。“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微课时代已经到来,就像最初课件时代的到来一样,紧迫感随之而来。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微课,俨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条重要途径,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新动力。

下面,我从对微课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制作微课的过程,谈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的小尝试。

一、提升教师的备课质量

一个短短7分钟的微课,要求教师快速导入,并且要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知识点既要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又要语言精简、重点突出;最后的小结更要快捷、利索。7分钟的微课,教师的备课时间不会少于40分钟的常规课程。微课,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们对教材进行深挖掘、精加工,把传统的宏观课堂设计,转变为“微观”知识点的剖析,对教师准确解读教材、深度把握教材有很大的益处。

二、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讲,要拍好微课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摄像器材的选择与使用,讲稿的录制、后期的编辑等,都需要精益求精。教师凭借微课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可避免地就要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我认为,要拍摄一个高质量、高品质的微课,先要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设计,对教授知识后要进行深刻反思。拍摄过程中要对课件的操作流程非常熟悉,把讲稿要反复练习五遍以上,直到不结巴为止。在录音过程中如有错误,可以在错误的地方稍加停顿,再重新录制,最后在编辑软件中将错误语段删除即可。最后要一遍又一遍地认真聆听与观看,不满意的地方再花费心思与精力去反复修改,彰显“微、精”的特性。

我喜欢用的编辑软件是绘声绘影,用这款软件还要以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添加文字说明和精要的讲解,再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使呈现的方式多元化,让孩子们享受7分钟的学习过程,让更多的孩子爱上学习。

最后,我要说,微课时代已经来到,让微课服务教学,让微课成为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把利器。

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视角 第12篇

关键词:终身学习,成长公式,成长奠基

教师的职业很特殊, 特殊在其所承担的职责是育人的职责,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要素, 人力资源的品质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品质。具体到我国高校教师说来, 承担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为振兴中华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重任, 这副担子十分沉重,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所以, 教师的自身修养不容忽视, 忽视了教师的自身修养, 垮掉的不是一个人, 会是他的一群学生, 会是一代人。因此, 探讨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 教师更要重视学习, 特别是要坚持终身学习

教师要实现自身专业发展, 就要努力做到“博学于文”, 广泛地学习各学科知识, 不断提高、充实自己, 做一个适应各方面要求的“通才”。教师只有博学, 才能在适应中发展, 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以自身的“有鱼”, 授之以学生“能渔”, 不仅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还要是自己能够和学生共同成长,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孟子·离娄下》中有这样的记载, “源泉混混, 不舍昼夜, 盈科而后进, 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 是之取尔。”其意思即因为有源泉中的水不停的涌流, 才有充盈的水源源不断的流入大海, 用这个自然规律来看待教师的终身学习, 也是这样一个道理, 坚持不懈的学习, 就是不断进行知识的充电, 进行知识更新, 就是提高身为人师的知识积淀。

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 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改变着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正在取代土地、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可见教育的发展, 尤其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体系建立, 已经是国家发展、时代进步的必然。因为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终身教育 (学习) 的思想自20世纪60年代提出以来, 已逐渐为当代国际社会和教育界普遍认同和接受, 并且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实现教师的终身学习应拥有这样一些理念:从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特点出发, 学习必须贯穿教师的一生, 学无止境;学习和教育在内涵方面应包括知识、素质、技能和能力以及所有的学习活动。终身学习理念源于这样的需要, 即保证每位教师拥有知识和能力并且能够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适应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和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 在不同的场合中进行, 包括学历教育、正规教育, 也包括非学历教育、非正规教育。教育和学习的内容、工具、技术以及时间, 都具有比较大的弹性和多样性;教育的途径、形式、结构体系和布局等, 都应有利于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教师的终身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关注学习者的多样化需求。终身学习的体系, 应该是在对社会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基础上形成的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 在一生中的任何时间、任何阶段进行学习。

2 教师专业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著名教育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即“经验+反思=成长”并强调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顺利、完善, 我们提倡教育教学的反思理念。

如在教学中的反思。具体在课前反思中, 教师不仅仅要准备教具, 还要搜集身边的教与学的资源。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新的意义, 得到新的启示。教师不仅要写“教案”, 还要写“学案”, 即为每一位学生学习准备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让学生有事可做, 发挥学生所有的潜能。这样新教师才能不断获得专业提升和成长, 而不是多年教书匠工作的机械重复。在教育教学课程中反思, 教师面对实际中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有些没有预设的问题作出判断, 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行为。在学习生活中, 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 甚至令人惊讶。原先准备的“教案”和“学案”可能都不适应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要及时改正, 做出调整。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 不能盲目责怪学生。收到这样的效果, 教师的人格魅力有作用, 尤其是点而不破的反思式批评, 给了学生积极的影响和教育。课后反思需要新教师对刚刚结束的一堂课总结得与失, 以求完善。此时的反思尤为重要。新教师的总结最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新教师本身, 反思本节课最大的失败是什么, 意想不到的是什么?为什么事先没有想到等等, 同样也要反思自己在本节课的精彩之处、创新之处及学生看好的“卖点”;二是学生方面, 教师要在下课或放学后向学生问卷, 简洁的作答。学生在本节课中最赞成的是什么, 最不赞成的是什么, 期望教师做出哪些改进, 给教师打个分等。期末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涉及完整学期的全面的教育教学反馈问卷。同时做出必要的改进和择善的总结。八零后教师对九零后学生需要这样的交流, 也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新教师成长的需要。

教师与其他职业相比, 更强调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劳动中的价值。“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的也要求教师具有示范作用。新教师不断促进自身的发展, 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只有不断学习、勤于反思、共同成长, 才会有和谐的课堂、和谐的教育氛围、和谐的学习型社会。

3 学校、社会都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奠基

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我国国民教育体系, 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指导的教育结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学校教育在人的培养塑造过程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而培养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和学习能力的新一代学习者, 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最重要的因素。许多研究表明, 那些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成人几乎无法从工作中和学习、继续培训中受益, 也无法抵御被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淘汰的风险。在扩大学校教育供给、努力提高社会成员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同时, 从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的角度出发, 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

如改革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 使学校从单纯传授知识转向为学习者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教育内容改革要在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 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扩展教学方式、改进课堂教学和教学组织, 积极倡导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 形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环境氛围;要从终身学习的评价角度, 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教育效果评价等制度。教师应该采取新的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进行主动的思维, 让学生能够挑战彼此、挑战教师。

上一篇:皮带事故下一篇:生物质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