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生教育理念

2024-05-04

魏书生教育理念(精选12篇)

魏书生教育理念 第1篇

筅浙江丽水学院叶选怡

情感教育是古老而年轻的话题, 面对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学生学习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作为教师, “以德化人”, “以才服人”固然重要, 但如果离开了“以情感人”, 教育便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单纯的知识传授, 不可能培养出健全的国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 形成和谐的、民主的师生关系, 是情感教育得以实现的关键。

情感教育相对的概念是唯理智教育, 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提高他们的情绪情感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他们对自我、环境以及两者之间关系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思想。

一、教书育人是情感教育的起点

教书育人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可称为“立人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人, 教育要培养和发展的是“个体个性”和“社会个性”相结合的人。反观当下的中学教育, 教书要育人这一教育准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升学压力大, 教学只能围绕考试这一指挥棒转最为关键, 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吃透“教书育人”这一理念的内涵更为重要。魏书生把教书育人作为他教学改革的核心, 深入钻研教书育人之道, 可资借鉴。

教书为什么要育人?是“他个人的心理需要, 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 是人民的需要, 是国家的需要”。要育什么样的人呢?“我们应该培育德智体美劳几方面都发展的人。我们应该培育有科学精神和献身精神的人。同时, 我觉得还应该培养学生从自己、从身边、从眼前、从小事做起的精神。”[1]魏书生通过教学改革, 形成了一整套民主的、科学的育人思想和系统的、实效的育人策略。

二、体现民主教育思想的育人策略

魏书生的育人策略可以用民主教育来归纳, 它是实践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

点亮“盏盏心灯”。把格言抄在黑板的右侧, 这是他班里的学生每天的必修课。“格言有它独特的作用, 春风化雨点滴入土, 日久天长潜移默化, 学生心灵世界有了一盏盏明灯的照耀, 一定会比昨天更明亮, 理想会逐渐变得远大。”[2]

确立“座右铭”。在桌子的右前方贴“座右铭”, 写自己最崇拜的人的名字或贴照片;写自己要追赶的同学的名字;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的格言。学生崇拜的人多数是杰出人物, 每天对着这些名字或照片, 多少会给人精神的激励和鼓舞;和比自己优秀的同学进行学习竞赛, 以自己身边优秀的人为榜样, 在学生中会形成竞争氛围。

自我“精神充电”。一个人有了伟大的思想、有明确的高尚的人生目的, 那么他不会轻易随波逐流。“理想远大的人, 学习目的才高尚, 学习动力才会持久。理想远大的人, 活得才开朗、豁达、乐观、有为。”[2]什么才能激发起学生远大理想和高尚的人生目的呢?无疑, 他推崇的是伟大人物的力量。他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 也希望学生从伟人身上吸取力量, 激起远大理想。“她 (传记) 的文学价值、历史意义、心理效用和教育功能, 是独一无二的。”[3]此外, 他还引导学生与伟人接通“精神电源”, 意念上想自己最崇敬的人, 想这位伟人如何面对学习, 面对工作, 面对挫折, 面对生活。

坚持“道德长跑”。魏书生管写日记叫“道德长跑”。“日记是道德长跑, 每天坚持, 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2]他建议老师、学生都来写日记, 并总结出几方面的益处:记住自己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改变自我, 超越自我;能磨练人的毅力;能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可以积累材料, 提高写作水平。

讲读课中育人。中学教材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他在讲读课文的中渗透进育人的因素。他从增强学生自我完善意识、团结协作意识、爱国意识方面进行育人教学。“尽可能使用感染、熏陶的方法, 使学生因动情而明理;使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每篇课文, 大都是自己需要的精神营养, 认真吸取, 自己获得精神上的解放, 成为精神上、人格上的强者。”[2]

作文做人。“既教作文, 又教做人”是魏书生的作文观。写作的过程既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他引导学生写:学会辩证看问题的文章;认识自我的文章;认识做实事的重要性的文章。写作的过程还是受教育和改变自我的过程。他引导学生写身边的人或事, 观察分析社会;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未来;利用特殊场合, 引导学生写作。

培育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将学生尽可能多的培养成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要完成的育人任务之中也包括将学生培育成语文学习的主人的内容。”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建立互助的平等关系, 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作的那部分人性。”[2]另外, 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深刻意义的教师, 就是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个性、欲望、素质的教师。”教育要培养的是“社会合格的成员, 国家合格的公民”。释放学生自身能量,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是有效的情感教育渗透。

培养良好习惯。为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 他将有益的认识教育和行为训练用“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制定了各个系统都尽可能统筹兼顾的班规、班法、计划、制度, 使学生朝着“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时干, 时时有事干, 事事有时干”的目标努力。为了使这些事落到实处, 他又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反馈系统。

撰写“自我教育说明书”。学生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事。他针对不同类型的错误采用不同的根治方法。对于那些有较深刻思想根源的错误, 他常常采用自我教育的说明书和心理病历。他要求写说明书时必须写清楚两种思想争论的心理。“学生做错了事, 请学生写清过程。请学生写清心理中两个自我争论的经过, 比起只批评, 只是由老师告诉他们别这样那样做好得多。”[4]针对思想根源深刻, 病情又反复较多的错误, 他要求学生写心理病历。

三、渗透情感教育的育人特点

魏书生的育人策略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的育人特点, 这也是其渗透情感教育的特色。

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由动机、兴趣、情绪、意志、性格等多种因素组成。他始终给非智力因素以应有的重视, 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热情调动起来, 应该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看伟人传记、进行“精神充电”、记格言、确立“座右铭”都是从情感的缺口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动机。伟人的事迹促使学生心胸开阔, 也就不易使学生受坏情绪的左右。通过艰苦的体育锻炼磨练学生的意志, 并迁移到学习中去。“一个人只有不断强化自己的非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才能获得真正提高。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学习的动机。”“非智力因素, 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系统, 是学习成功的重要源泉, 对智力发展有维持和补偿的功能。”[5]

民主化与科学化。民主与科学是他进行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他说工作“主要靠两点, 一小点。两点, 一是民主, 一是科学。”在魏书生进行育人教育工作时这一原则被具体化, 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可操作章程。他走的是以“法治”教学的道路。他的“法”是以民主为原则。“所谓的民主就是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法”又是以科学为依据。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有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个体后, 才能提供给学生依据自己能力所能完成的作业量, 也只有和他的能力相等的学习要求才能让学生充满信心面对学习, 充满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

从小事、从此刻做起。他让学生做最容易做到的事, 做力所能及的事, 做应该做的事。他着眼的是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事, 只要学生行动起来就能做到。认准的事, 该做的事不要推脱, 要抓紧时间, 从今天做起, 从此刻做起。他班里的口号是:说了算, 定了干。同时他引导学生要关注效率。

循序渐进。他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是让学生养成自学的习惯, 同时形成自学能力。他要求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 同时要相信这种反复是螺旋型的上升。反观当下的学校教育, 深感在教书育人这一环节上费力而少功, 多耗而低效。

情感教育对人的生存具有积极意义, 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完善学生的品德, 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发展。[6]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魏书生为我们提供了模板, 相对于别的学科也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魏书生.魏书生谈语文教学.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68.

[2]魏书生.魏书生精讲学生高效学习法.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10, 15.

[3]赵白生.传记文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

[4]张寿松.圆你七月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2.6.

[5]叶圣陶.语言与语言教育.光明日报, 1953-10-11 (3) .

魏书生教育理念学习活动总结范文 第2篇

关于魏书生教育理念学习活动的总结

6月11日,正值我县新课堂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之际,县教育体育局组织了“全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教育思想专题报告会”,我们平固店中心校干部职工共计40多人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所有与会人员都被他的强烈的敬业精神和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深深震撼。为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理念,提升全体教师构建新课堂能力,根据局安排部署,我中心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一次为期一周的“学习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思想”主题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在活动中,中心校首先成立了以许校长为组长的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学习活动实施方案。中心校在报告会后立即召开了全体小学主任教师会,对学习活动进行了专项部署,并印发了活动安排和学习材料,各小学随即召开了全体教师会,广泛发动全体教师深入开展“学习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思想”主题活动。

我中心校利用“三日”活动,深入领会魏书生教育思想。周一学习日,中心校采取分片集中的方式,安排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心校印发的学习资料,并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学习魏书生相关理论著作。各学校通过集中 1

学习、教研组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学习魏书生同志民主科学教育思想;周三听课日,中心校采取分片集中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3节魏书生老师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并开展了课例研讨活动;周五教研日,各小学教研组认真组织开展讨论,结合本人教学实际,交流学习魏书生老师有关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方面的理念。活动中,中心校要求全体教师每人读一本魏书生教育论著,观看一节魏书生教学视频,实践一个魏书生教学管理方法,写一篇心得体会。中心校还开展了“走近魏书生”征文比赛。

通过学习活动的开展,我中心校教师对魏书生的教育思想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全体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我中心校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平固店中心校

魏书生语文教育思想探究 第3篇

魏书生是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他所进行的教改给教育界带来了巨大震动。其创新做法和科学思想给广大教育工作者以众多启示。本文旨在通过评析魏书生教改的新锐之处,借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思路和具体措施。评析魏书生教改的独特之处将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管理这三个方面展开。

一、创造性呈现课堂教学内容

(一)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树

学什么是教学的重要问题。与其他学科知识结构、系统清楚明晰的状况不同,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广纳百川,包括的知识点要素在每篇课文中的地位和要求也不一致,学习目标似乎模糊,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不辨方向,不知语文究竟学什么。

为解决这个问题,魏书生创造性地引导学生画语文知识结构图,提纲挈领地抓住初中阶段语文知识的主干和枝干,将教材知识划分为不同层次,构建知识网络,使语文教学不再无目的、无方向。

(二)压缩教材内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教材的编制是采用文选型,课文只是承载语言文字知识、传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同样的知识内容换了另一批课文仍旧可以体现。魏书生不精雕细刻课文本身,而是从中解放出来,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既有优势辅以必须的学生自学困难的知识内容的讲授,压缩课时,突出重点又节省时间,更锻炼学生的领悟能力,调动积极参与能力。

且在课外给学生补充五个方面的文章,分别是名篇时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资料、学习方法、国内外科技动态及相关科目的有关章节。

这些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使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了用语文这一工具去分析相关学科的教材。事实证明,这些鲜活高质的内容注入课堂,不仅没有降低考试成绩,反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成绩。

二、创新教学实施过程

魏书生教改的独特之处更多彰显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他创造性地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两相融合,相得益彰。注重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并在教学实施中协调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实现自学能力的提升,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一)重视自学,加强指导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他们是鲜活的个体,拥有各自的独特个性和程度不一的积极能动性。教学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自学、乐学、善学。魏书生在这方面的工作突出体现在:

1.引导学生自学整册教材

拿到新书之后,引导学生列生字表、新词表,写教材分析、单元分析、知识短文归类、列文学常识简表等。使学生对整册教材有整体观念,又指导学生制定假期自学时间表,每天半小时学习语文。这样的自学设计分散到假期中且每日负担不重,可大大减轻开学后的负担,提高效率,并且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学生自评

魏书生还将教学实施的评价过程下放给学生,作业学生自己留,评卷学生自己出,作文学生互相批改。自己出题,便可明确复习目标,调动主动性,增强兴趣。当然这并不是完全放任,必需教师的指导。如互相批改作文时要求学生从格式是否正确、卷面是否整洁、错别字几个、有几处病句、标点符号有几处错误、文章中心是否鲜明集中等十个方面写具体评语,这样学生不仅深刻理解写作基本要求,同时有机会发现并学习别人长处。

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有机结合才能使自学有序、高效。

(二)育人为先,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交融

学生不是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不能把学生当作接纳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健康人格。

许多教师问:“你是靠什么办法,使各类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的?”魏书生只回答两个字“育人”。他认为“育人是语文教师分内的事,只有坚持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育的自由王国”[1]。他成功地将知识传授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让思想政治工作为教学服务,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他把培养学生高尚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教给学生科学的方法几个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采用的方法是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具体又体现在通过课文内容感染熏陶、通过课外阅读感染熏陶、用格言熏陶感染三个方面。使思想教育从课内延伸至课外,保持了育人工作的连续性,达到的效果是学生初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拥有吃苦意志,初步掌握一些科学方法,这些对于他们今后都是比知识更为宝贵的财富。

(三)教学过程的生活化、情趣化倾向

听过魏书生讲课的都能感受到课堂的热烈生动的气氛,生活化倾向明显,洋溢着热情、欢快,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魏书生到外地上课时被学生请求“拖堂”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如此生动的课堂是怎样形成的呢?

1.深谙激发学生兴趣之法

魏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术,在课前几分钟中采用或请同学们集体唱一首歌或集体朗诵或口头作文的方式组织教学,调动学生轻松愉快的心理,即使到外地上课,面对的是第一次在舞台上面上课的学生,这几个方法也能快速消除学生的紧张气氛,使他们集中精力。另外还有贯穿课堂中的个性化板书设计,真诚乐观、自信、幽默的教态,说话声音的变化,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适当用一些独特班级用语等,使课堂有无穷乐趣,极大提高教学效率。

2.决策过程民主化

魏书生抛弃了师道尊严的教学状态,改变拘谨的传统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多参与教学,作业怎么留、日记统一题目还是自选题目等都和学生一起商量,同学们表决后根据多数同学意思办。教师树立了教学民主的思想,教学多和学生商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起来,就更多地展现课堂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了。

3.教学系统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即是生活,善于将生活中值得选摘的细节融进语文课堂,可以使语文教学生动、有情趣。例如魏书生会把学生喜欢的和他们的生活、思想联系紧密的名篇时文拿到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讨论。他会在讲新课文时调动学生生活体验,以便更快进入课文情境,优化学习效果。他会针对性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作文或日记主题,让其学会感悟生活,更好地应用语文这一工具。

三、教学管理

魏书生的教学管理突出体现在民主、科学两个方面。

(一)民主管理

他认为班主任是公仆,是为学生服务的。师生关系应是互助的,教师帮助学生发展,学生也帮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魏书生的班级十分重视决策过程的民主。学生举手或投票表决,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二)科学管理

魏书生坚持法治,制定制度、班规班法,落实“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和“事事有时做,时时有事做”的口号。有了严密全面可操作的计划、制度,就使学生的思想、行为拥有明确的目标导向,同时有利于学生爱集体、爱人民品质的形成。

“制定了较完善的语文教学管理计划、制度,并坚决执行;再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这样就基本走上了以法治语文教学的轨道,同时也朝着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2]。

四、指导意义

魏书生的教改包罗万象,非几千余字能尽述,上文评述的三个方面对于当下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可以提炼为以下几个可供借鉴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工具性,注重发挥人文性

新课标再次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落实到语文教学中,应注意:首先要明确教材中选文与所要传达的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选文是语言材料、载体,应从具体选文中抽离出具有普遍应用价值的语言知识,让语文教学回归语言文字运用。还可以在课内引入课外知识,帮助学生冲破教材选文的圈囿,为语文课堂注入鲜活血液,让课堂不死板不凝滞不与时代与社会脱节,时时开放活泼。

其次,重视文本的思想情感内涵。教材中选录的文本都是具有典范性的语言作品。不仅是语言运用的良好范本,且包含正面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精神情感。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发挥文本丰厚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可以利用课文系统对学生实施隐性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3]。

(二)教学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课堂主体交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重视学生预习和自学,让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具体开展中。同时语文教学过程要紧密联系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情趣,且能获得鲜活的课程资源。另外,有效的课堂管理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使语文教学趋向科学化。

(三)语文教师应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语文教师易当却又难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相对稳定,却又极易出现“一本教案,终身受用”的局面。语文教师不应是一潭死水,不应照本宣科、一成不变。而应与语文课程同步发展,做研究型、成长型教师,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语文专业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且要有新锐科学的教育理念,敢于尝试教学实验,变换教学方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养,这样中国语文教育界就会多几个“魏书生”,语文课程的变革也会不断激发新的活力。

注释:

[1][2]魏书生:《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漓江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第423页。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魏书生教育理念 第4篇

关键词:魏书生,学困生,中职语文教学

目前, 多数中职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良、自卑心理较重等原因, 因而对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着兴趣不浓、方法不懂、效果不好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与魏书生老师曾面对的“差生”很类似。运用魏书生的教学观念来指导中职语文教学, 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魏书生老师的做法介绍

魏书生指出:“差生形式上不愿学习, 甚至厌恶学习, 但思想深处又都有盼望学习好的因素, 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学习好的学生, 有的同学求知欲还曾强烈过。”“差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遵守纪律差、有着正常心理状态的同学, 我们现在称之为“学困生”。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效果是学习过程中互相关联的三要素。学习动机强烈, 学习方法恰当, 学习效果自然明显;而学习效果明显, 自然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更为频繁地使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那么学习效果更为明显———这是于学困生相对而言的好生的学习过程,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随之带来的是对自我的肯定, 而且即使因为条件改变而方法不适用了, 好生也会积极比较改变的条件、创设学习方法。然而学困生经历的则是一种非良性循环: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稳定, 学习方法掌握不到位, 或者学习方法使用错误却未能调整, 于是学习效果不明显就成为必然。

魏书生改变差生注意遵循了两条原则:

1. 必须首先点燃差生的欲望之火再教给学习方法

点火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巧妙的课前导入, “有时和大家商量所学的内容;有时全体起立背诵诗文;有时齐声喊‘我能成功’, 声音一次比一次大;有时全体起立闭目冥想, 魏书生用语言导引:‘我们现在正端坐在白云之上, 头顶蓝天, 俯瞰大地, 一片无垠的草原之上, 一群群肥壮的牛羊正在自由自在地选择着自己的空间, 追逐着, 玩耍着。一阵微风拂来, 白云渐渐下降下降, 一直降落在如茵的草地上, 给我们一种如临仙境的感觉……’”

又如营造氛围, 让学生感同身受。每周按学号轮流教同学唱歌, 自选榜样, 自选座右铭, 撰写《20年后的我》, 每人凭借自己的擅长负责班级一项事务或语文学习的一块内容……他班里的学生就是这样处于一种“我帮人人, 人人帮我”的氛围中。

再如降低知识阶梯的坡度让学生自己上坡。“1978年我教的那个班, 是由53个男生组成的差班。学生写作文不会写, 我把写好的范文读给他们听, 让他们听写。有的学生不会写字, 我就让他们用汉语拼音代替, 有的学生汉语拼音也不会, 我就让他们把不会写的字用‘0’代替, 他们不可能连‘0’也不会画吧, 如果还不会画‘0’的, 那也有办法, 让他们点点。最后学生们就写不了长篇作文写短篇, 写不了一段文章, 写一句话, 总之, 不难为学生, 又不放纵学生。让学生们能够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原有的基础上前进, 不要整齐划一地去要求学生, 每个学生只要有进步就行, 就表扬他们, 他们会很高兴的。只要他们能够脚踏实地地去学点东西就好办了。”当学生体会到“我还是能做一点什么”的时候, 学习语文的动机便被激发出来。

这就如一辆汽车, 刚启动时需要比较大的动力, 而一旦启动, 那么保持匀速运动只需微小的动力。

2. 必须对症下药, 方可有真正的起色

魏书生了解到差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20多种, 其中较普遍的有六种:等、动手不动脑、语文课45分钟陪坐、不知语文为何物、制订语文学习计划的能力差、缺乏起码的语文学习习惯。明确症状后, 魏书生通过实践, 开出了药方———教给学生自学语文的方法。除了上文提到的“降低知识阶梯的坡度”之外, 还有“教差生认识并试着驾驭大脑这部机器”、“让学生每堂课都有所得”、“给差生规定一个明确的语文学习序列”、“教差生制订学习计划”、“教差生养成学习习惯”。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 魏书生十分注重避免过多的手把手地指导, 注重帮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让他们切身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对自己作出积极的判断, 继而控制住自己的一些消极思想及行为, 最终养成明确的语文自学能力。

在魏书生“降低知识阶梯的坡度”后, 学生就这样一点一滴地养成了读课外书、写日记、写读书笔记、抄格言、订计划、作总结的习惯。他还帮差生每人每年定一张统计表, 分12个月, 每月12项, 总计共156个数据, 他们每个月都要认真统计、总结。5个学期后, 平均每人完成了44万字的语文练习, 18万字的日记, 读了两万一千页的课外书。魏书生的学生张斌的三篇作文, 由最初的“大乱型”到第二稿的“明显比上一篇层次清楚, 中心也集中了, 特别是卷面上的字迹, 进步很大”, 继而到“判若出自第三人之手”的第三稿。而张斌则在其中体验到了“头一次这么认真地写作文”的“自豪”、“快乐”, 他“浑身轻松”。

尝了甜头的差生此时最需要跟进的是通过制度约束巩固已有行为并养成习惯。魏书生制定了严格的“自检、互检、教师检查的制度”。开始检查的密度大, 前半个月是每天互检、教师抽检各一次, 以后逐步变成周检、月检, 仍然是“三检结合”, 一年到底, 要拿出365页 (满500字算一页) 作业, 谁缺少了, 魏书生就利用休息时间陪学生一页一页地补上。真正是“说了算, 定了干, 一不做, 二不休”。

魏书生认为:“提高差生成绩, 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无论多差的学生终日生活于汉语环境之中。文科打开了缺口, 学生就能增强征服理科的信心, 学习成绩的好转又常常伴随着道德品质的好转。”

二、魏书生教学理念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中职生中, 的确存在着像魏书生说的这种情况———学习成绩的好转又常常伴随着道德品质的好转。而语文课程在所有学科尤其文化课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目前在中职语文教学的课堂中, 语文教师正随着教改的深入在探索, 而魏书生的这些实践经验正好给我们以借鉴。以下就介绍一些中职语文教师的做法:

1. 多角度多侧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利用课堂导入。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黄云老师在她的语文课上很强调导入这一教学环节。她设计了两位金牌主持人上台讲解《风骚掠影》中的名篇名句和中国古代名句这一环节;她在进行“5·12”地震专题作文指导时, 就以精心制作的有关地震中人们的种种表现的幻灯片作为导入, 以具象呈现的方式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情绪。

(2) 利用生活资源。浙江省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杨楠红老师在设计《我国古代的几种建筑》一文时, 利用网络资源对“中国古代的几种建筑”进行了拓展延伸, 让学生通过建立自己的博客达到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 从而复苏了曾经深藏的民族情结和认同感, 对文本自然也就更感兴趣了;在设计《林黛玉进贾府》第二课时时, 根据网络上为重拍红楼梦而海选角色、胡戈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对陈凯歌的《无极》进行嘲讽, 设计了“新闻发布会”、“今天我来当导演”等环节, 赋予经典课文鲜明的时代特色。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鲍玉华老师在《走进广告》的教学设计中就嫁接了央视的《开心辞典》, 设置了课堂版的《开心辞典》, 让学生分组一起来猜广告;杭州临平职高的沈美华老师利用《威尼斯商人》设计了《人生AB剧》;杭州市开元职高开设了语文特色选修课:如沈云英老师的《人文情怀在房地产专业的体现》、甘国情老师的《名人与西湖》、张建新老师的《博客语文》。

(3) 利用专业技能。中职学生很多是对所读专业有兴趣的, 所以一旦在语文课堂用上他们的专业技能便会抖擞精神。浙江省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杨楠红老师结合商务专业从营销策略角度来上《明湖居听书》一文;该校夏勇老师结合美术专业特点要求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设计相关画面, 以此来拓展《孔雀东南飞》的教学。杭州临安中职技校王旭霞老师在服务类专业教授《一碗清汤荞麦面》时就设计了《个性化服务赢得了人心》一案。杭州美术职高在文本教学中渗透门票设计、课文插图、课件制作、古诗配画等实践活动。

同样一篇《鸿门宴》, 杭州市西湖职高的老师们在餐旅班以把理解并背诵其中的经典片段作为拓展的主要内容;在烹饪班则把教学拓展放在菜单的制定上;在计算机班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设计脚本, 编制动画短片, 或者在网上收集资料, 制作一个关于“鸿门宴”的网页。

2. 多梯度多层次鼓励学生自我提高

杭州市电子信息职业学校黄云老师在进行“5·12”地震专题作文指导时就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 及时调整步骤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最初教的两个班以她精心制作的有关地震中人们的种种表现的幻灯片作为导入, 后来她发现学生刚刚激发的情感被理性的作文分析所压迫, 继而哑然失声。于是她调整了步骤, 先是谈论地震中的种种现象, 待学生情感调动后再放幻灯片, 从而将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 于是真情作文自不在话下。黄云老师还根据中职生实际, 安排学生高一第一学期时摘抄, 又在此基础上安排学生高一第二学期时对摘抄作点评。

萧山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刘英姿老师采用工作室模式进行写作训练。工作室的成员合作取名、明确分工, 定时轮流, 既单独计算个人作文分, 又汇总工作室成果。由于一开始是以学生的擅长处展现的, 所以学生积极性还是挺高的。在实际操作中, 刘英姿老师还要求学生将头脑风暴中提供的思路写成视觉化提纲。由于有了视觉化提纲这一把梯子, 很多刚开始写作受挫的学生学会了用视觉方法组织思想。提纲进一步进入工作室对照刘英姿老师提供的检查表进行评分、修改。由于有检查表的辅助, 初稿、定稿的进步显而易见。刘英姿老师还设计了诸多评价, 如学生自我评估、工作室评价、对训练本身的评价等。进行了两轮的写作工作室评价, 83%的同学喜欢“这样完成作文的方式”, 64%的同学最喜欢最后的成果展示, 还有31%的同学喜欢头脑风暴。

三、结论

在语文教学中, 魏书生老师对学困生悉心教导、热心帮助, 首先点燃学困生的欲望之火, 再教给学习方法, 进而对症下药, 一步步将学困生的语文基础打扎实, 如此才有真正的起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 学习魏书生老师的理念, 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做法, 先动之以情, 再授之以渔, 那么中职生的语文水平定会提高, 如此, 道德品质的好转也就指日可待了。

参考文献

[1]李建阁, 王海军, 于守魁主编.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蔡政权著.教育的智慧——魏书生教育教学思想漫谈.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5.

[3]魏书生著.魏书生与民主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对魏书生教育管理理念的评析 第5篇

魏书生教育教学管理思想以其智慧性和体系化在中国的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他的著作成为很多校长和班主任手头必备的管理宝典。

一、班级管理模式

研究者认为魏书生管理思想的根源是“人本”思想和“法制”观念,但是魏书生的人本思想以及他的民主、科学管理与现代管理科学中的理念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对魏书生管理思想有必要从教育的(精神)层面和管理的(操作)层面加以认识。精神内涵是管理手段和途径的核心,操作模式又是管理的外在形式,健康的精神内涵必须由科学的操作模式来实现,二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从教育方面看,魏书生凭借他的人格魅力进行班级管理,根源于他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体现在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相互信任理解的师生关系。他摒弃了以往班级管理中只注重管理、纪律等硬性要求,忽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僵化的管理习惯。

从管理层面看,魏书生通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一套精密完整、自成一体的管理模式。从建立计划开始,即从时间、空间、偶发事件三个方面制订一系列计划、规矩、制度、程序,还建立了检查监督系统,包括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干部按照各自的责任制进行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和总结反馈系统。魏书生班级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大特色是可操作性强,它是在依据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制订的,在形式上做到精确、具体。克服了我国当前普通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和以结构为中心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了一致,是我国普通教育中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二、与夏山学校的比较

夏山学校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它以主张学生自由发展而闻名于世。夏山学校实践自由教育理想,创办人尼尔是英国的一位激进的自由主义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魏书生的管理理念和实践在某些方面与夏山学校有着共同之处。在与夏山学校的对比之中,我们更能深入和全面地认识魏书生管理思想的价值所在,以及不足之处。

1、管理的高度自治。尼尔认为,一个学校没有自治,就不能算是一所进步的学校,只是妥协的学校。只有当孩子能完全自由地管理他们的集体生活,他们才有真正的自由。夏山学校中,所有的规则是大家一起订定的,周末的“自治会”就是一种制订规范的公共场所,由学生轮流担任主席,教职员与每位学生,不论其年龄大小,都是一人一票,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学校的大小事,都按会中讨论出的规则或决定来学习或活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也是依靠严密而完整的制度运行,这些大大小小的制度也是由学生参与制订,征得多数学生的赞同,并能根据形势的变化作出调整。

2、免于惩罚的教育。尼尔认为“恨生恨”,处罚永远是一种恨的行为,处罚和恨永远是恶性循环。尼尔认为自由儿童不需要任何体罚,因为他们不需要很坏的行为。免于惩罚并不等于无视学生的错误。夏山学校也有惩罚,有自动罚款、罚不准看电影等。魏书生对待犯错误学生的处置与夏山学校比较相似。他根据所犯错误的大小,制订了写说明书、写心理病例、唱歌、做好事等办法,帮助学生认识错误。这些对犯错误学生的处罚都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没有过于严厉,很人性化。

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和教育环境的迥异,魏书生的管理与夏山学校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3、效率的而非自由的管理目标。魏书生的管理制度具有高度的严密性和效率性,“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事事有时干”的管理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使得魏书生的班级有一些军事化的特征,几乎所有的任务都是高效率完成,使学生养成了雷厉风行的作风。夏山学校主张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给孩子绝对的自由。为了能让儿童健康地长大成人,夏山学校放弃了所有的管训、约束和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应适应儿童,而非儿童适应学校”的诺言。虽然学校里设置了课程,但只是为教师准备的,学生可以选择上课,也可以选择不上课,更不用为考试而担心。因为尼尔相信“幸福也可以定义为一种最少受压抑的状态”,只要儿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就能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品格。学生参与制订规则是让他们行使自由时不影响他人的自由,是要让儿童在追求自由、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担负起人生的责任、义务。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中,一旦规则制订,只有选择“做、遵守”的权利,没有选择“不做、自由”的权利。

4、集体的而非个性的管理模式。魏书生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个人要服从集体利益,学生很多时候犯错误都是因为给集体“抹黑”,就要写说明。而夏山学校,个人的自由占有重要的地位,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只要不影响他人,学生可以“为所欲为”。上课是自由的,学生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喜欢,学生可以连续几年不上课,干自己的事情。夏山学校更多的是依靠整体的健康文化对个体发展产生正面的影响。对比之下魏书生更强调学生的服从,重规训而轻教化。集体共同的发展方向也代表了个人的发展方向。

5、成才的而非成“人”的发展标准。魏书生特别重视学生在学业上的进步,他非常自豪自己的学生能考进好的中学、大学,自己外出讲座、开会,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落下。他的教育管理最终是使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有所进步。而夏山学校主张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在学校里,并不是只有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事,尼尔认为游戏在学生的生活中更重要,不能剥夺他们玩耍的权利。尼尔曾说,他宁愿培养出一个快乐的清道夫,也不愿培养一个神经不正常的学者。夏山学校注重培养健康自由的孩子而非一般意义上的成功的人。这样看,魏书生的教育管理思想有一定的偏狭,当然这是我们整体的教育制度和文化环境决定的,魏书生也不能超越。

三、理性对待魏书生的管理思想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非常适合中国的普通教育的现实,但在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必须理性对待。

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理论过于严密严整,他所制订的班规几乎没有任何漏洞,几乎考虑到所有的细节。详细到足以控制学生学校生活的任何方面。学生只要按部就班做好每天的事情,往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在追求管理效率的过程中,忽视了青少年成长中思想活跃、个性张扬、敢于创新的特点,一种标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严重束缚了学生自主、活泼、主动的发展。有学者甚至认为,魏书生班级管理的秘诀并不是什么“民主”与“科学”,核心其实是两条:一是思想控制,即通过每天的“发人深省、激人奋进”的格言作为“道德长跑”的日记(其中还强调要写分析自我、战胜自我等内容)、表扬先进批评落后的“班级日报”等,从而使学生的脑子里装满的都是一种声音,达到对学生思想的内在控制;二是相互监督,表面上他把权力给了学生,但实际上学生的监督在一定意义上正是延续了他的权力,并把这种权力渗透给每一个人,使每个人成为被监督者的同时,又是监督者,从而达到控制学生外在行为的目的。

魏书生教育理念 第6篇

一、科学地借鉴“三段六步”教学模式,贯彻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定向自学、释疑探究、互测自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先进的教学观念,即教学中的民主与科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地借鉴了魏书生创建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自学阶段:指课前预习和课上自学,学生按照教学目标和自学指导,快速阅读教材和尝试答题,并初步消化、理解、梳理知识。教师巡视,掌握“学情”。导学阶段:针对学生自学遇到的障碍、暴露的问题,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启发学生思维,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阶段:围绕教学目标,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作业,组织学生当堂互测自评、自结,用以巩固知识,形成能力。

二、把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体现民主与科学教育的思想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安排好操作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我“搭台”,学生“唱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想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我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从而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我认为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去干其他事情,而是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教师要耐心地向学生说明;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时,教师可以抽取小组中的一人做噪音监督员;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如在教学《图形的认识》时,安排学生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我们学过的这几种形状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由于这个问题与生活接近,学生讨论得异常激烈。我也来到他们中间倾听。发现有几个小组在说到讲台桌上那个墨水盒时,都发生了争论,有的认为那是正方体的,有的则认为那是长方体的。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个墨水盒,原来,墨水盒的正面是正方形,侧面则是一个长方形,严格来讲它应是长方体。这个争论的出现,说明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能正确区别正方体和长方体。于是我立即决定将原定的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取消,改为再一次深入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别,其间运用让学生观察、触摸、比较等形式。最后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这墨水瓶是一个长方体!”教师及时从学生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魏书生惩罚教育的启示 第7篇

一、惩罚要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 要让学生感受到信任与理解

惩罚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式, 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全人格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 惩罚却是一把双刃剑, 如若使用不当, 就会走样变味, 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惩罚与体罚并不是没有界线, 二者的分水岭就在于对学生的尊重。

体罚是无视学生尊严, 摧残学生心灵的非教育方式, 而惩罚则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 让学生完成一定指向性任务的一种教育行为。魏老师面对犯错的学生一没有罚站, 二没有罚跑, 三没有让学生写检讨书, 而是通过写心理说明书、唱歌、做好事的方式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负责。学生在完成这三项任务时, 不仅保住了颜面, 而且得到了教师充分的理解与尊重。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关注, 为改正错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惩罚的内容应直指学生心灵, 促使学生内心的反思与省悟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唤起学生实行自我教育, 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惩罚只是教育的手段而非教育的目的, 而通过惩罚的手段促使学生积极内省、深刻反思、直面心灵、认识自我, 才是我们想要的教育结果。因而, 惩罚的内容应起到引领、激励、启发学生, 促使学生主动反省的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奖励式惩罚之所以能够奏效就在于其唤醒了学生自我教育的神经, 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深刻的感触与忏悔。魏书生老师让犯错学生写心理说明书、心理病历的方法, 更是直抵学生心灵, 让学生真正地面对自我, 反思内省。心理说明书不同于我们一般的检讨书, 检讨书仅仅是让学生阐述犯了什么错, 而心理说明书则让学生思考自己为什么会犯错以及犯错的前因后果, 学生要完成五百字的心理说明任务, 就必须将自己犯错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予以回放, 而这正是剖析自我, 深刻反省的重要形式。正如一位学生对检讨书与心理说明书比较后评价道:“写检讨书, 越写越恨老师;而写说明书越写越恨自己。”可见, 魏老师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 达到了学生自我反思与内省的目的, 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唤醒了学生的良知。

三、惩罚的方式要讲求科学艺术, 要让学生愉悦地接受

写心理说明书不仅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改掉自己的毛病, 而且也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唱歌的惩罚方式则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调节了班级气氛。而做好事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分散学生犯错的精力, 以便将其引到真善美的正确轨道上来。这样的惩罚方式颇具特色, 也极为有趣, 学生很容易接受, 魏老师的学生犯错之后也常常主动要求接受这样的惩罚。可见, 科学而艺术的惩罚方式, 学生不但不会反对, 而且会热烈赞成, 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有积极向善的良好品质, 之所以偶尔犯错, 只是没有控制住自己而已。

魏书生教育理念 第8篇

一教师与学生的民主和谐关系的创建

魏书生的公开课的授课对象基本都是陌生的同学, 这样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学生都会有一定的紧张感, 魏老师会通过多种方法缓解学生们的紧张情绪, 从而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本课开始, 魏老师就通过询问话筒音量大小是否合适的问题来与同学们开始了聊天。魏老师有很多种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在本课中魏老师询问同学们上课前是否唱歌, 他说他的班级习惯在上课前唱歌。在起立后, 并未让学生直接坐下, 而是让学生们开始口头作文, 提供了两个题目, 并让同学们决定选择其中一个。给出的要求极其简单, 随便说甚至于瞎说都行, 不用关注其他同学, 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用不着担心打分少, 也用不着怕别人批评, 使个性得到最充分的释放。

除了用积极有效的组织教学方法来营造课堂气氛, 来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本课中使用最多的是民主商量的方法。从课堂开始口头作文的题目选择到怎么分发课本, 再到朗读课文的男女分组方法和课后习题的做法, 都是魏老师与学生商量选择完成的。魏老师说过:语文课怎么上更符合学生的实际, 这就要多和学生商量, 商量商量, 符合学生实际了, 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就浓。教语文课, 最主要不是从书本上, 而是在和学生共同商量中学会知识的。学生们会教给老师许多书本上没写的知识, 和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师生商量的过程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增强了学生做课堂主人的责任感、义务感。

魏书生的教育思想中, 民主化教学思想是最闪光的地方之一。他从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 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 决策过程要民主四个方面, 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

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导语设计

导语标志着一节课的开始, 导语好坏对于整堂课的效率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本节课中, 魏书生老师并没有设计特别深刻有含义的导语, 但是却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魏老师先问学生有没有看过或者预习过, 询问同学能否猜到今天要学习哪一篇文章, 之后鼓励同学大胆猜测。当同学们说畏惧文言文时, 魏老师就跟学生们讲了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重要性, 并且延伸到了面对人生的困难, 应该保持乐观的态度, 在细微之处不忘给学生渗透人生哲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通过对学习文章的猜测, 从而引起了学生对新课文的好奇和兴趣。

2. 学生参与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 激发学习兴趣, 加深理解教材而设计的。在本节课中魏老师让学生们参与到板书的设计书写中去, 先询问了谁写字比较好看, 民主推荐了一位同学写下了课文题目, 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赞扬。魏老师的板书设计一向是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基本上都是有序地将课堂分成几个部分, 有几个步骤需要完成, 本课就分成了六个部分。请学生写板书, 或归纳课文内容, 或写段意, 比老师一个人一堂课独占黑板, 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3. 组织学习竞赛

课堂上适当组织竞赛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在本节课中魏老师也多次运用到了学习竞争的教学方式, 在读课文时, 民主商量后的决策是男女分组朗读, 在朗读后进行评价。由学生们先自己评价哪一方更好, 后由老师做出论断。这种方法能激起学生积极向上的专注精神, 课堂气氛也一直处于活跃之中。在最后的课后练习解答中, 采取的也是男女分组, 男生读题女生做题, 由学生读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 并且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题目内容。

4. 六步教学法的践行

众所周知, 魏书生老师最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是“六步教学法”。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六步课堂教学法”, 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这种教学法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主动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堂的主体, 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在本课中, 魏书生老师深刻践行了这个教学方法, 定向——即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他常把学习重点写在黑板上, 本节课魏老师确定的重点:通假字;三个词;读课文;翻译;课后习题;文章中心主旨句的理解。“自学”——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学教材, 独立思考, 自己思考答案。不懂的地方, 留待下一步解决。本课中, 第一步让同学们自己寻找文中的通假字, 并且找同学去黑板上板写出来。此同学并不是一次就写完了, 但魏老师没有直接告诉他还有哪些, 而是让他回去继续找, 找到再来写, 给予了积极的鼓励。让学生自己概括对梁襄王的感觉, 并且将本课最主要的课文翻译工作也是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学生通过自学和自己理解翻译句子, 也可以相互交流帮助, 并且老师说有疑问的可以提出来, 基本上也都是让学生自己互相解答。在本节课中第三步“讨论”使用得比较少, 第四步“答疑”则继续贯彻了。在有的同学没有找到全文中的通假字, 魏书生老师是让同学们找寻并为那位同学解答了问题。在翻译部分, 有不能完全理解和翻译出来的句子, 老师及时给予了引导并且指导学生们互相解答。第五步是“自测”——即自我测验。在本课中魏老师提出了“勃然”、“犹然”、“沛然”三个关键词对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了检测, 以及包括对课后练习题的解答, 都对学生对文本的掌握进行了检测。最后的“自结”——即学生自己回忆总结这节课:学习重点是什么, 学习过程有几个主要环节, 知识掌握情况如何。在归纳文章中心句时, 是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选择出来的, 更加深化了对文章的理解。

诚如魏书生老师所说:“探索课堂教学方法, 确立课堂教学类型, 都是手段, 不是目的, 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魏书生一直致力于探索积极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并予以贯彻实施, 在本课中还体现了他的其他教学方法, 如创设学习情境引导想象, 引导变化语速语调朗读, 请学生多读、写、说, 施以喜欢上课的意念。

三质疑与批判

对于魏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有人极其推崇, 也有人存在质疑与批判。魏氏模式的确体现了学语文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和人本化的教育理念, 但是“六步法”限制了学生视野, 使语文学习表层化。在这里主体地位是限定在师本意志的框子之内的, 是制约之下的自主与自由。在这个框子里, 学生个性张扬、自主发展的空间被挤压了, 视野被限制了, 灵性被扼制了。魏老师在追求“科学化”的语文教学管理目标的同时, 又不自觉地暴露了其“专制化”的思想倾向。这种由教师设计好的主观性太浓的套子, 让学生服服帖帖地去钻研, 去自主学习、自我修炼。但学生毕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像电脑一样按程序指令行事。长此以往, 非但不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相反, 会扼制他们探奇求异的灵性和创造力。

魏书生教育理念 第9篇

关键词:魏书生教育思想,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教师不可能给学生地位、名誉、职业和金钱, 但确实可以给学生比这些更宝贵的东西——无产阶级价值观。这才是最符合切身利益的财富, 这才是学生一辈子都需要的最宝贵的财产。”这是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 他从教师的任务和学生的发展两方面阐述了教育的首要任务——育人, 育“五爱”、“四有”、积极向上、科学创新、充满正能量的人。我带着对魏老师的崇敬及对其教育思想深深的思考, 开展了“魏书生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活动。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书必须育人

首先,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育人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什么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是那些正直、善良、真诚、无私的人, 成人如此, 孩子亦如此。其次, 育人是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的需要。千百年来的发展与实践证明:民族的品德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此外, 育人还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 利用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优秀的语文老师都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既教育学生, 又提高自身的威信, 提高语文成绩, 可以说一举多得, 因此育人是语文老师分内的事。

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时时事事皆育人

教会孩子做人是大题目, 要深入研究。但我认为正如魏老师所言:培养学生从自己、身边、眼前、小事做起的精神。“从自己”是就主客观而言, “从身边”是就空间而言, “从眼前”是就时间而言, “从小事”是就理想而言。可见小事及时做好了, 久而久之理想就会实现。

记得前几年我班有一个孩子, 从不说话。我就让其他学生轮流和他做同桌, 每个学生教他认二十个字。三年下来这个学生认了很多字, 也能和学生说上几句话。班干部还带头捐钱给他买衣物。我没有强迫孩子做什么, 但学生在课堂小事中、在不经意中学会了助人, 奉献了爱心。

还有一次我利用语文课前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播报新闻, 关心国家大事。记得2008年的一个难忘的课堂情景:二月的冰雪冻裂了大半个中国, 三月份“藏独分子”烧伤了美丽的佛教圣地拉萨, 四月份奥运圣火境外传递受阻, 五月份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汶川大地震。温家宝同志在救援现场嘶哑的声音, 难以抑制的泪水感动了亿万炎黄子孙。面对灾难, 中国人没有抱怨, 而是挺直了脊梁——众志成城, 抗震救灾。希望同学们做到:不传谣, 不制造谣言, 安心学习, 遵守纪律, 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享受健康的幸福, 就是对灾区最大的支持, 就是爱国, 就是负责。一个小小的语文课前训练, 就把爱心和责任的种子深埋于学生心中。

此外, 我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以自己教的学生为素材写随笔, 让学生在情感的流淌中受到教育, 从而“亲其师, 信其道”。魏书生老师就这样做了, 我在教学中也试着写了些随笔:《老师, 让您走您也不走》、《那时, 我很幸福》、《再见, 同学们》等。当我把这些文章呈现给学生的时候, 学生的那种感动、那种亲切胜过千言万语。我还把语文课堂的精华打造成班级文化, 语文课堂中, 文本展现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可以作为班级文化的核心。这样有核心、有内涵、有行动的班级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气质风格, 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带动一个班级, 影响一批人。

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 时刻在点滴小事中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正义感、坚强、自信等优秀品质, 使学生自然而然学会做人。

总之, 魏书生老师本着科学民主的教育思想, 胸怀粉笔生涯以苦为乐的价值观, 把育人这一大事做得细致入微, 做到了极致。在学习与实践魏书生教育思想活动中, 我深刻感悟到教师都应该像魏老师那样, 充分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这块育人的主阵地, 在平凡中抓小事, 做小事中养习惯, 习惯成自然, 自然成素养。小事、简单事坚持了, 做深了, 做到了极致就伟大了, 从而培养出对社会、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编著.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2年11月第一次印刷.

[2]饶杰腾, 王问渔主编.中国语文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

魏书生读书 第10篇

魏书生最喜欢的读书方法是批注法。他的口袋里总揣有一支笔, 打开书本后, 他会一边阅读, 一边在书籍的空白地方进行批注, 随手写下灵感突发的评论、注释、心得体会或疑问, 就像是在与书籍作者面对面交谈或争论。魏书生在一次演讲中说到了“批注法”读书的好处:一边读书一边批注, 既可以使读者开动脑筋, 促进思考;又可以加深印象, 便于记忆;还能随时记下一些自己读书时的独特感受或思想火花。一个重要发现, 或是一个新观点的产生, 往往就在读书之中, 如不及时记下, 说不定就稍纵即逝了。

魏书生在各地讲学时, 总忘不了要告诫教师这样几句话:“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 对一个教师而言, 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 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读书可以提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阅读优秀书籍是最好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魏书生:创造教学艺术的“大家” 第11篇

点评:

自古至今,教师是最受尊敬的职业之一,也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被称为中国教育界“奇迹教师”的魏书生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只有喜欢老师这个行业,热爱班主任工作,才能把自己的心思运用到工作上。” 魏书生是个平凡的人,但有着不平凡的追求,干着不平凡的事业。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决于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魏书生不是一个一般的教育家,而是一个有一种忘我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有职业精神的教育家,是一个宁肯牺牲自己也要拯救别人的教育家,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教育家。正如德高望重的教育家吕叔湘所说:“他(魏书生)立志献身教育事业,有一种忘我精神,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也不是一般教育家都能做到的。”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一个不断探索、享受快乐的职业。魏书生对教师的内涵做出了很好的诠释。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更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形成和发展;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今天,更影响着学生的明天和未来。魏书生非常重视自身人格的修养,努力地实现人格的提升,他用自己人格的力量教育、熏陶、影响着一届又一届学生。

从魏书生那里学什么 第12篇

最触动我们内心的, 是魏老师“守住心灵的宁静”这句话。他把宁静的心境比作是一丘平静的湖水, 映射着我们本应清澈的心灵。古语也有“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宠辱不惊, 去留无意”的说法, 恐怕真正能参悟其中的没有几个人。现实中, 有的老师晋级、评职称或是评先落选了, 就会愤愤然甚至去找领导理论;有的老师听到对自己不利的评价, 心里就会郁闷。评不上又如何?落选并不能说明自己就比别人差, 重要的是无论做任何工作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就行。别人说自己不好又如何?清者自清, 浊者自浊, 重要的是为人处世问心无愧就行。我们只有像魏老师一样守住心灵的宁静, 把事业看得重, 把名利看得轻, 才能享受教学的快乐, 成为幸福的教师。

魏书生教育思想中最闪光的地方, 就是民主化教学。他从“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决策过程要民主”四个方面, 体现了他的民主思想,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内动力。他主张:“课堂中尽量不替学生说自己能说的话, 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 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以前, 我们很多老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 一堂课下来一直是自己在讲, 根本不给学生思考和发言的机会, 更不去想学生爱不爱听。受魏老师的启发, 才发现原来学生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得多, 现在我们进行的三环教学模式更能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交流的能力。

魏老师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最鲜明的特点是在管理中采用的“民主与科学”管理的策略。他从不把学生当成被管理者, 而是把所有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助手, 让学生“人人有事干, 事事有人干”, 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凡事离不开“商量”:怎么管理班级, 怎么评价老师, 就连学什么、怎么学, 都是“商量”。因为所有事情都是“商量”出来的, 所以学生都特别愿意遵守。这几年来我们也在班级管理中学习他的经验, 班里大事小事民主化, 让学生自己评选三好学生、星级少年, 自己选班干部, 纪律、卫生分配到人, 不管早读、自习, 教师在不在教室, 一切都井然有序。

说起魏老师的语文课, 我们不想佩服都不行。他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通过三年的训练, 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自学习惯初步养成。就写的方面而言, 学生养成了自留作业, 自己批改作文, 互相出考试题, 写日记, 办《班级日报》的习惯。以写日记为例, 三年中日记字数最少的学生都写了15万字以上。想想真是汗颜, 我们中很多教师平时写作的数量还没有魏老师的学生写的多,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肯定会引起质变, 如果能够经常写作, 恐怕现在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会“下笔如有神”了。

多年以来, 魏老师在课余时间写了103本教学笔记, 著作有《智力引发与训练》《语文教学探索》《好学生好学法》《班主任工作漫谈》《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的五方面好处》《教学工作漫谈》等, 阅读他的这些著作, 是我们快速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捷径。

三尺讲台, 魏书生几十年如一日, 他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 做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成就, 这就是一种境界。

上一篇:数字非线性编辑下一篇:批注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