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2024-05-05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精选12篇)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1篇

园林工程是高职院校园林等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 其任务是掌握园林要素工程设计原理、工程设计方法及工程施工等基本技能, 并能通过一定的施工手段付诸实施。该课程对学生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是参与工程设计与施工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为学生从事园林工作奠定基础。

2 园林工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结构不完善

目前, 园林工程课时的安排偏重于理论教学, 实验课程课时相对较少, 并且缺乏实践场所。而园林工程的课程特点最具实践性与操作性, 其特点决定了现场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并且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普遍缺少教学案例, 或教学案例过于陈旧。

2.2 教学内容不系统连贯

园林工程各章节是按分部分项工程来划分的, 各章节之间相对独立, 联系较小, 教学内容不系统连贯。课程讲解的过程中缺少各类工程之间的联系, 如水景工程, 涵盖内容不够全面, 有关施工设计图的制作与识图内容不够完善, 常用工程结构内容不够完善, 没有新型常用防水材料的介绍等。

3 园林工程教学改革内容

3.1 教学内容改革

首先选择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材作为主要学习资料, 并根据具体任务增加相关的参考用书。只有掌握教材的特点, 把握所教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了解教材的精髓所在, 才能构建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的知识网络。理论知识部分力求简洁明了, 够用即可, 增加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绘制与识别等任务, 尤其注重补充园林工程正在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 尽量让学生接近生产前沿。

3.2 教学方法改革

3.2.1 多媒体教学。

利用多媒体的图片视频展示, 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大量实地拍摄的实景施工图片和录像, 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园林工程, 更容易掌握复杂难懂的施工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相关信息的组合方式, 即各种信息素材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组合, 从而解决园林工程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3.2.2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就是采用重点设问的方法, 并将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讲授。如土方工程中, 首先提问竖向设计的概念、竖向设计的内容、如何进行竖向设计, 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内容。同时, 通过对学生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问,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的能力。

3.2.3 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配合理论知识的学习, 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 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上,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水景工程中将圆明园水体防渗工程的问题提出来, 让学生讨论圆明园这种遗址公园水体该不该做防渗, 如果要做怎样做, 才符合它的环境需求, 并提出解决办法。

3.2.4 任务驱动式教学。

本课程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围绕典型园林项目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 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 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全课程共设有绘制施工图、土方工程、水景工程、假山工程、给排水工程、园路工程、砌体工程、种植工程8大项目。每一项目下分若干工作任务, 每一任务均有相应的技能和相关知识。每个项目的具体教学进程为布置项目任务, 以项目任务为载体, 尽量结合真实的工作, 按照实践操作步骤完成任务。

3.3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在大学教学过程中, 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与大学教学过程的融合。对学生而言, 是外在的知识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从而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园林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选择方法策略能力, 通过引进企业实训模式, 强化职业素质训练, 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习惯提供良好的平台。

4 结语

知识不是教会的, 是学会的和用会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 是练出来的, 所以按照职教特点和认识规律安排教学, 用项目和任务来训练学生的能力, 将园林工程课程根据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导向课程体系, 是对构建任务驱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的突破, 它是对完整工作或完整工作任务深刻理解的产物。这样的尝试会带来与传统的学科体系截然不同的授课方式, 对园林专业课的建设和改革具有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摘要:本文就园林工程的性质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 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希望能对园林专业课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积极引导意义和实际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园林工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孟兆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6.

[2] 郭睿南, 王晓春.谈多媒体技术在园林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业科技, 2009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2篇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张淑英

《园林工程制图》课是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重要基本技能课。“工程图是工程界的语言”,对于从事园林工程建设的设计和施工人员来说,不懂这门“语言”,工作起来会困难重重,寸步难行。所以,能够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是园林行业的每一个岗位上都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因此这门课程在园林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显得尤其重要。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本人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改变

课程目标取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着教育部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变化,园林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走过的轨迹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技能+素质-----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知识+技能+素质+学习能力+创新能力。

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更重要的是“素质”的提高。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演示、参观、实验、实习作业、练习等,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又提出不少新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实践式、和自学式等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有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无论那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吸取了模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共同优点,根据《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高职生源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特点,总结出“任务驱动”的新教学方法并进行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参与

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提高综合素质的方法称为“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工作流程是“明晰目标”→“设计任务” →“学生完成” →“成绩评定”。

1、明晰课程目标应用“任务驱动” 教学法首先要明晰课程教学目标,这

是制订教学实施方案和方法的先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椐此,园林专业教学计划对《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要求是:学习投影基本原理,制图的基本知识,严格训练制图的基本技能,能熟练识读和绘制园林工程图。即要求学生根据投影的基本原理,能够绘制出各种符合制图规范和要求的园林工程图并能正确识图。这种要求表明,知识只是必备的基础,技能才是真正的目标。“知识”是学习过程中的低层次,通过听课即可达到,“技能”是学习过程中的高层次,只有经过“练”和“用”才能达到。所以,《园林工程制图》课教学目标定位是识图绘图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素质培养,如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设计任务书我们把“园林工程制图”课程的培养目标分解为知识、技能项目、素质要求等。据此设计一系列任务书。

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制图规则规范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笔记展示自己的学习态度,通过小练习巩固和初步运用知识,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验掌握程度。

技能项目,在《园林工程制图》课程中,将其分为①字体、②图线、③平面作图、④园林要素徒手画图、⑤三视图及尺寸标注、⑥园林规划设计图、⑦建筑单体的平、立、剖面图、⑧园林工程施工图、⑨结构施工图、⑩效果图及鸟瞰图共计10项。这些项目从单项技能到综合技能,以“任务书”形式下达,并明确教学目的、绘图要求、操作指导、注意事项等内容,每一个项目都给出明确的质量等级评定标准。技能项目是来自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完成了任务就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生产实践。

素质要求,素质是指稳定的品质和素养,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使学生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知识、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向上、自信乐观、认真仔细、严于律己,使学生能够承受压力与挫折、使学生有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等等是每个教师时刻应尽的职责。专业素质=知识(K)+能力(S)+态度(A)。态度决定成败,态度是素质的综合表现。

3、学生完成教师下发任务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4、成绩评定学生按具体项目要求完成任务,教师综合考察给出成绩。成绩

分为 “优秀”(95分)、“良好”(85分)、“中等”(75分)“及格”(65分)、“不及格”(55分及以下)五级。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过程”和“成果”。在过程中评估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例如字体练习要求学生每周写一张,坚持一学期,依据数量和质量给出该项成绩。图线练习的绘图质量要求是:格式规范,图面整洁,图线粗细分明,线宽一致,图面布置均匀,尺寸标注准确。评定是标准:六个方面都达到要求即为“优秀”;五个方面达到即为“良好”;四个方面达到即为“中等”;三个方面达到即为“及格”;四个方面未达到即为“不及格”。

二、“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过程

以突出技术应用能力,注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不是以两学时为单元组织教学,而是以“完成某种技能项目任务”为单元制订授课计划。这一点与项目教学法相似。

1、提出知识学习目标,进行理论教学对学习目标的描述尽量不用模糊动词,如学会、掌握等,而要用易测量的有确切结果的动词,例如叙述并解释基面、画面,默写点的透视特性,抄写透视图基本术语等。让学生明确应学习的知识点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完成或进行理论教学后独立完成。通过模拟试卷的形式来检查掌握程度。在理论教学中要坚持少而精,抓要点,此时,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准会”状态,说不会,又知道一些,说会,又不会用它解决问题。

2、提供简单习题,实施训练刚开始学生可能不习惯在课堂上画图,有些同学始终不愿动手,教师要鼓励,要督促,除让个别同学上黑板做外,可把练习当作小测验,记录平时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偷懒。如何使训练切实有效呢?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习题能体现知识要点、难点、易出错点等。例如,在学习点的透视的画法时,让学生练习点在基面、点在画面、点在画面前、点在画面后、点的高度等。这个过程强调了实用技能的获取途径只有一条,这就是反复练习、苦练和精练。通过练习,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3、提供“技能训练任务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能动性发挥的关键。因为完成任务的是学生,教师的作用只是指导。这个制图实践的过程既是学习过程,又是工作过程。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会综合表现出来。学习方法、工作态度、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就每一个项目任务

来说,都有质量评定标准,告诉学生完成任务不能仅仅达到及格,而要鼓励学生“创造优良工程”,鼓励但不强求。如学生甲是优秀,学生乙是良好,学生丙是不及格等,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就此结束,而要在向学生反馈这些评价信息时,鼓励学生针对同一技能训练项目做第二、第三遍,甚至更多。告诉同学,相信自己后一次会比前一次做的更好,并且关键是老师会把几次成绩当中的最佳成绩作为这次技能训练项目的成绩(称之为单项记优)。假如学生丙第二遍的成绩提升为及格,第三遍的成绩提升为良好,第四遍的成绩提升为优秀,那么学生丙在这次技能项目训练中的最后的成绩也和学生甲一样是优秀。这个过程是任务驱动法的最大特色和亮点所在。“任务驱动法”的名称也来源于此。它最有效地发挥了 “教师导”、“学生学”作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动力。学生在知道了学习成绩的来源与评定方式后,都会非常重视学习过程以及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即使基础差一些的同学,看到平时一点一滴的努力,都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学习及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制图的规范要求,具备了得心应手的绘图技能,体现了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也许,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的基础好,或者,学生丙没有学生甲、乙聪明,但是只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态度,能勤奋、努力、下功夫,学生丙是可以赶上学生甲,超过学生乙的。就是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竞争意识,锻炼了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认真负责、塌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勇于竞争的宝贵精神,培养了学生耐心细致、严格要求的良好习惯。这个过程还发挥了控制和调节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整、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能力。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无论学生的起点是高还是低,都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事实上,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习能力的提高比吸收知识的数量更为重要,综合素质的发展比专业技能的掌握更为重要。只有具备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人,才能够适应变化的环境,把握新的挑战机遇。因此,高职教育在突出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素质的培养,这是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出的必然要求。由于任务书设置的综合实训项目是绘制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所用的正式图件或图件中的部分内容,学生通过项目训练参与了未来工作中的任务,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年下来,学生也有了几十张不同种类的制图成果,显示了绘图的基本功,也显示了学生的成就和能力,为学生的就业自荐书提供了最有说服力的材料。也使大部分学生有了自豪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有学生激动的说,我都不敢相信原来我也可以这样优秀,我要把我画的这些图拿回家让父母看看,他们一定会很高兴。

通过以上步骤,使学生“学得知识”,“练的绘图技能”,“养成良好素质”。

三、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1.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向导”“引导”“指导”上,当代教师的职责决不是仅限于书本的、固定的知识的传授,而要将知识作为活性的培养基,以一种探索精神和灵活的方式,将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素质上。教学效果归根到底是要看学生学到了多少,而不是看教师教给了多少。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2.完全打破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强调知识只是达到提高技能和素质的必备条件和桥梁。鼓励学生去查找资料,锻炼自学能力,强调知识运用的综合性。

3.教学过程主要是“学生学”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力图改变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填鸭式教学过程。任务驱动法中,教师只是按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任务”,至于如何完成,那就是学生的事了。学生带着问题找答案,带着任务去学习,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

4.突出技能和素质培养。把素质培养明确地列入教学目标,体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要求。

5.考评方法独特。单项记优,多项累加,以能力考核为中心,注重素质,既全面、又真实。学生成绩的确定依据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任务完成后所获得地成果”。在过程中评价素质,以学习成果为依据评定技能。学生的成绩是知识、技能、素质的综合反映。

四、教学效果

1.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以前学生学完制图课,制图能力普遍较差,给代专业课的教师造成好多不便。

任务驱动法使学生提前参与了实际工作,例如在综合训练任务中,绘制《总体规划设计图》、《园林建筑平面(立面)图》、《园林工程剖面图》、《园林建筑透视图》等等,使学生的制图技能真正体现了专业的需要。2000级学生的不及格率是25%,平均成绩只有67分,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评模式改革后,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提高了。2002级,学生的不及格率下降15%,平均成绩提高到74分,2003级学生,不及格率下降到5%,平均成绩提高到85分。重要的是成绩的内涵不同,前者主要反映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后者则是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反映。

2.减轻了教师劳动强度

过去教师上课,不停地讲,不停地绘图演示,口干舌燥嗓子痛,满身粉末胳膊捆,画了一板又一板,学生在下打哈欠。任务驱动教学法倡导精讲与引导,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

3.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的多,学生听不懂,又很被动,自然就没有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教师提出引导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解决,每堂课都有收获。做得好的当堂表扬,不能完成任务的后进生给以鼓励,这样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4.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由于课堂上有明确的学习和训练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动脑、动手,不会做的学生以下子就会显示出来,一方面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另一方面,也方便教师个别指导,因人施教。

5.达成了课程教学目标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是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即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核心是提高素质。任务驱动法最有效的实现了这个目标。

园林工程概预算教学方法探索 第3篇

关键词: 园林工程 概预算 教学方法

1.引言

工程预算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与工程经济联系最紧密的工作。《园林工程预决算》是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实践性非常强,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编制预算的能力。作为专业课程,它与其他课程紧密相连,涉及园林设计、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学。教学内容包括工程量的计算、预算定额、定额计价、工程量清单计价。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根据本课程的特点,不断摸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课程性质与特点

2.1多学科知识交融。预决算在多类工程专业中均有开设,预决算从整体知识分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专业知识部分,二是造价学、经济学部分。造价学部分在不同专业相差不大,主要介绍有关造价的专业术语、概念、计算方法。专业知识部分不同,园林工程的特点是设计多学科、多专业,知识面广、实践性强,这直接导致园林工程预决算有与之对应的特点,如涉及园林工程、园林设计、工程给排水、艺术学、园林树木学等,学生必须对各项工程都有所了解,园林工程按分部工程划分可分为土方石方工程、砖砌及石作工程、园林小品工程、种植工程、绿地养护工程、挖工程。对园林工程中特殊的小品如艺术气息浓厚的雕塑、设计独特的建筑等的估价需要对艺术市场有所了解。

2.2实践性强。园林工程预决算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步:一是计量部分,二是計价部分,计量部分需要对园林工程工序、工程内容、工程管理了如指掌,计价部分需要对市场价格、定额定价有所了解,这两部分都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实际工程有所了解,关注市场信息。学生很少接触工程实体,仅有的工程知识只是从园林工程课本上学得的,知识量特别少。

3.学情分析

3.1学生专业知识欠缺、自学能力差。学生的专业知识大部分来自课本,知识面过窄,具体体现为对工程内容、工序的认知度不高。在讲授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时,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时间补充工程知识。

3.2学生实践能力差、联系能力差,缺乏耐性。园林工程预决算的计量和计价工程繁琐,需要细心、耐心地计算。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项目划分能及时掌握,但利用定额查算工程量时,就不能准确划分,或重叠计算或漏算,或工程内容不统一,如普通砖墙的砌筑,一些学生把测量放线作为工程预算的子目,但是挖地槽的工作内容已经包括放线,将不同材料的基础按垫层计算等。类似这种问题经常出现,体现出学生对工程定额或清单不熟悉,不能举一反三。另外,学生对查阅定额和计算工程量缺乏耐心。

3.3教学材料少。案例或练习的选择非常关键,既要覆盖相关理论知识点,又要保证课堂教学时间。符合条件的材料非常少,要么工程量太大、工程内容过多,施工图纸信息不完备,要么工程量过小,达不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4.适宜园林工程预算的教学方法

4.1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在园林工程预决算中讲授法是用得最多的教学方法,主要对讲授理论性强的知识采用此种方法。如园林工程概预算的概念、园林工程工程量的概念、工程费用的组成等内容。

4.2谈论法。讨论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针对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中部分章节知识点多、散、关联性强的特点,对这些知识采用讨论法。如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章节,该知识涵盖多个知识点,如工程量的统计规则和方法、定额的应用,预算书的文本格式、预算费用的计算,每个知识点又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小环节,可以说预算编制是一个知识的大综合。如果给学生布置完成一个完整的预算书的任务,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各个环节都有问题,可以采用谈论法,老师加以引导,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在引导过程中,上下知识相联系,把“为什么这一步要这样”与“下一步怎么计算”相联系,学生要注重思考和总结,印证理论知识。

4.3练习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完成一定的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练习法对技能型学科非常实用,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巩固技能。在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中,练习法贯穿始终,如工程项目的划分,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定额的使用,清单的使用。在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中,大量计算规则只有通过练习才能熟练掌握。练习法不仅能使空洞的理论变成生动的实践活动,使知识得以印证,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4案例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础,应用理论知识,教师加以组织、引导、鼓励,使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通常没有统一的答案,主要是探索方法的过程。在园林工程概预算课程中,应用案例法教学非常必要。在施工图预算编制与工程量清单编制章节中,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编制预算的步骤,本章节的特点是涉及的知识点多,定额计价包括工程量统计、工程量统计的规则和方法,定额的应用,费用的计算等。工程量清单计价包括工程量清单的统计、工程量清单的计价;知识的逻辑性强,完整的定额计价和清单计价分别有9~12项数据表格,前后数据表格之间环环相扣。需要实践知识,工程量的统计中,工程材料、工序的识别、市场询价等工作都需要实践知识,特别是工程量清单计价,以上特点要求本章以学生分组进行案例法教学为宜,实施的具体步骤为布置案例,即欲编制预算书的工程施工图和设计说明,讲解图纸、学生分组做市场询价、学生自主编制工程量清单,抓住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对个别问题逐一解决。根据定额计价或清单计价,案例法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还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或误区。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4篇

土方工程是园林工程课程的基础内容之一,是园林工程的先行工程,园林工程项目实施首先解决的就是土方工程的问题,如挖湖堆山、场地平整、挖沟埋管、开槽铺路等[1]。该章节涉及的设计理论、计算公式、施工组织方案等内容的教学难度很大,仅仅采用板书的方式讲授理论知识无法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应用,授课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受授课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土方工程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教学内容繁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对于地形设计的空间感较差,缺乏亲自动手施工的机会等。该文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土方工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新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园林工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充分调动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园林工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 土方工程教学改革的内容

1.1 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在改革后的理论教学中,重新梳理土方工程的重点和难点,把授课重点放在地形竖向设计、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与平衡调配和土方施工3个方面;难点放在园林地形的竖向设计和土方工程量计算。教改后的土方工程理论知识概括性强,重点、难点突出,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该章节的知识体系和基本内容,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能做到条理清晰、有的放矢。具体教学改革内容见表1。

1.2 贯穿多种教学方法

土方工程内容繁琐而抽象,不易理解。如学生对于等高线的概念缺乏空间感受;地形竖向设计仅仅停留在概念设计的水平上,对土方工程量是否就地平衡、地形坡度是否在工程稳定的边坡范围内等实际问题则没有进行合理的考虑等。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

1.2.1 多媒体教学法。

土方工程中等高线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可以说是该章节的核心内容,地形设计、土方工程量计算、地形的定点放线等都需要用到等高线。但是,等高线是一个抽象的空间概念,大部分学生不容易理解,可利用PPT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地形地貌等高线的特点,使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空间图形加以表现,图文并茂,具体生动,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 讨论教学法。

地形设计是土方工程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地形设计应遵循顺应自然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最大程度地减少土方工程量,并能因势利导地安排景点内容。该章节选择杭州植物园山水园、杭州太子湾公园和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3个优秀案例的地形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案例中地形设计的特色之处。讨论教学法能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锻炼学生的思维,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的实践能力。

1.2.3 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项目任务展开方案设计、工程实施、自主学习的课程教学活动过程。土方工程量计算中方格网法进行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是课程难点,繁复的计算步骤和计算方法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个具体的公园广场实际案例项目,首先对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步骤进行详细讲解,然后将全班同学以“workgroup”小组(6~8人/组)形式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小组自行分工,每人负责其中1项内容,以小组形式提交项目成果(图1)。通过具体的项目,使学生真正掌握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步骤和方法,充分提高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1.3 对实验教学进行整改与创新

实验教学对于具有工科特点的园林工程来说非常重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土方工程实验教学内容针对理论教学设置了6学时实验,主要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和autoCAD软件绘制园林竖向设计施工图,重点放在园林竖向设计的施工图绘制上。工程施工图设计主要涉及规范、计算、校核等内容,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相比,缺少色彩、创新和想象,显得枯燥乏味[2]。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竖向设计图,掌握园林竖向设计表达的内容和设计方法是该章节实验课程教学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实验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2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讲解+抄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园林竖向设计表达的内容和设计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具体的园林竖向设计图,讲授如何从等高线的分布及高程标注,了解地形高低变化、水体深度及与原地形对比,了解土方工程、地形构筑物位置和高程变化和地形的排水方向。在此基础上抄绘某园林竖向设计图,从而掌握地形竖向设计表达的内容。

(2)突破以往单纯工程施工图绘制的模式,继之从“设计+施工”“手绘+计算机辅助”,二者结合入手,培养学生的设计表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给定一个具体的园林项目,要求学生首先进行场地方案规划设计(图2),然后针对自己的设计给出一套工程施工图纸(图3),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种“临摹→设计”的学习过程,学生掌握了竖向设计表达的内容;通过具体的设计项目将设计中的思路和想法表现在施工图中,学生掌握了竖向设计的方法和竖向设计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更具有实际意义。

2 教学改革发展方向

教学改革使学生加深了对园林工程知识的理解,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创新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授课的效率。今后在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2个方面。

2.1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辅助设计涉及的土方工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园林地形设计、园林竖向设计施工图绘制、土方工程量计算等内容,在教学中重点是园林竖向设计施工图绘制。教学改革后学生基本掌握了竖向设计施工图的绘制方法,但是仅仅停留在平面设计的层次上,设计的新地形能否满足园林工程的功能需求,挖填方工程量能否满足就地平衡,这些可行性设计要求在平面图纸上无法体现。因此,在今后的地形设计中逐步加入计算机制作地形模型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Sketch Up、3dMAX等软件来绘制地形模型,提高学生对地形设计的空间感受能力。此外,在实验课程中逐步引入HTCAD程序辅助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方法,使学生对于学科前沿有一定的了解,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 加强学生的工程施工能力

今后教学中可增加地形的定点放线和模型制作环节,使学生熟悉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在地形定点放线中的使用,增强学生对定点放线施工程序的理解和地形设计的空间感。此外,可以举办“园林工程技能大赛”“微型展园设计”之类的实践环节[3],通过工程实践项目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设计知识和工程施工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园林工程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成为从事各类绿地规划设计与施工、园林施工管理及养护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5]。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

[2]李胜,张万荣,龙松亮.风景园林专业园林工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5):58-60.

[3]孙钦花,杨瑞卿.竞赛激励式教学方法在园林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7):3868,3871

[4]彭凤.《园林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3):164.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5篇

基于KM教学法的软件工程教学研究

摘要:知识的逻辑结构描述了知识的体系结构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思维导图是直观的知识组织与表征工具。KM教学法是将知识的逻辑结构与思维导图相结合,通过将知识逻辑结构化,经过分类和分层组织,再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概型等逻辑加工,得到反应知识本质的逻辑结构图与思维导图。本文以“软件工程”为例,探讨应用KM教学法的要点。

关键词:思维导图;知识逻辑结构图;KM教学法;软件工程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深入,软件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价值和地位也越来越明显,其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速度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作为指导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和维护的软件工程教育也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软件开发能力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软件工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掌握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原则、技术及方法,了解软件经济学、软件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成为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之一。

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工程性很强的课程,作为工科学生必须了解工程项目背景知识,“把工程应用于软件”是对软件工程教育的要求。学生要掌握软件工程理论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使得大多数没有经历项目实践的学生在课程学习的时候普遍感到困难,对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不深。如何有效地开展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成为广大教育者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解决此问题的一条好途径是将KM教学法应用于软件工程教学,即在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的指导下,从多方位、多层次揭示人们认知机理与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方法。教育者必须在对整个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完整把握的前提下,系统且有重点地组织教学内容,从知识及思维内在的逻辑关系出发,将基于知识逻辑结构的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KM教学法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并在理解和实践的基础上掌握当前软件工程的方法、技术和工具,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1KM教学法原理

KM教学是将知识的逻辑结构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中K是指“知识逻辑结构”(Knowledge Logic Structure),M是指“思维导图”(Mind Map)。知识逻辑结构表达了课程知识以及知识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它是所讲授课程的知识体系的表示。知识是由一系列的概念(Concept)组成,概念是组织起来的经验,是对事实、事件、特性、感知信息等进行分类、推理和抽象出来的知识,它使我们能有效地认知、交流、发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概念按照人们对其接受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公理、定理、论点和观念。相关概念之间按照其内在联系可组成线形、环形、集中式、层次式以及网状知识逻辑结构[1-2]。

思维导图是英国记忆之父托尼•巴赞在他的《思维导图》一书中首次提出,在这本书中,托尼•巴赞这样阐述思维导图:“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是打开大脑能力的万能钥匙[3]。”思维导图具备4个基本特征:一是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二是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三是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次要的话题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四是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它将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各种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有色彩、容易记忆、有高度组织性的图,它绘制起来非常简单,而且十分有趣。思维导图能帮助你看见自己头脑里“思想的地图”,将你的思维过程

通过图画的方式再现出来。利用思维导图不但可以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启发我们的联想力和创造力。

KM教学法的核心是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根据知识的抽象层次以及各知识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构造出具备层次结构的知识系统。在这个知识系统的高层,知识的表现形式是知识逻辑结构图(KLSG),它给出所学课程的知识总体架构,并且表征了各知识子系统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子系统内部的概念、命题、推演、证明、问题求解、分类及聚类等内在联系;在这个知识系统的低层,思维导图融入到概念、证明、问题求解等环节中,表征其具体、细致、动态及发展的逻辑构成与逻辑推理特征,揭示概念形成规律与问题求解思路,是一个逐步求精、逐步细化的过程。KM教学法的精髓就在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构造出这种综合的、多层次的知识系统。

2软件工程知识逻辑结构的建构

开展KM法教学,首先要获得所讲课程的知识逻辑结构。对于软件工程而言,首要的是要建立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结构。由ISO和IEC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发起的的标准化项目——“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于2004年发布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指南SWEBOK 2004版[4-5]。这个指南给出了软件工程的最初划分以及软件工程的10个知识域。这里我们结合IEEE《软件工程知识体系》、IEEE系列软件工程标准、IEEE与ACM《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要求》设计了用于本科生教学的软件工程课程知识体系。如表1所示。

教师可把表1作为软件工程知识逻辑结构的最高层,向下展开,参考教学大纲,对每一个知识域里涉及到的理论、方法、过程、工具分层次地加以阐述,在阐述时候按照:概念、原理、启发式规则、观念及观点的过程逐步细化、逐步完善理论框架。这里我们以第1个知识域“软件需求”为例,进一步描述其知识逻辑结构。图1中描述了软件需求知识域的4个知识子域及每个子域的知识要点。教师在设计知识逻辑结构图时候要注意绘图顺序,一般是按照由上而下、逐层分解的原则绘图。

3KM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过程是以相应的知识逻辑结构为核心,通过剖析知识域的内在联系,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概型等逻辑加工[6]。

1)抽点是对软件工程领域的多个案例通过抽象、求精,形成相关的概念、定理、法则、理论,此时需忽略次要的、细节性知识。

2)连线是按照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内在规律, 按主题划分,先分析属于同一主题的概念、定理、法则、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按联系的不同可连成线性、环形、星型、层次式、网状等逻辑结构,再将这些概念、定理、法则、理论连成一根主线,形成“知识链”。

3)成网是将经过第二步连线后形成的各主题的“知识链”按照其所属主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地形成多层次网状结构。同时,要考虑知识在横向、纵向上的联系,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形成对应的“知识网络”。

4)扩展是在先前形成的“知识网络”的基础上,沿着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扩充和扩展。此扩充和扩展过程是对“知识网络”中的各个节点细节补充,它补充和丰满了“知识网络”,使得讲授的知识不再是原来教材知识要点的重复和罗列,而是彼此联系、有血有肉的系统的知识概型。依据KM教学法,学生面对的是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概型等逻辑加工后得到的“知识网络”。它是系统的、成套的, 具有丰富知识细节的立体知识结构。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这样立体的知识结构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知识经过抽点、连线、成网、扩展、概型等逻辑加工后形成“知识网络”,课堂讲授时,经横向和纵向扩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先精讲“骨架”与结构,再补充知识细节。以“软件需求”知识域的子域“需求建模”为例,由KM教学法可得基于知识逻辑结构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KM教学法对思维导图做了改进,图中知识骨架的中心为左上角的“需求建模”,经过横向和纵向扩展与细化。纵向扩展出该知识域的所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一般是并列结构,也可以是网状结构。图2按照需求分析的过程,在纵向上描述了需求的获取、分析建模原则与建模方法。横向扩展阐述所有水平方向上的知识点,按照由抽象到具体,描述概念层、方法层与实例层,符合演绎法的思维方式。图2在横向扩展了水平方向上的知识点,按照先概念后方法再举例的顺序,有抽象到具体,逐步细化。这种思维导图,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更符合人们思维的习惯,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4结语

以IEEE《软件工程知识体系》系列软件工程标准、SWEBOK指南以及IEEE与ACM《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实践要求》为基础,我们制定的软件工程课程体系结构为软件工程规定了教育和培训要求,适合于正在学习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软件工程课程KM教学法剖析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抽点、连线、成网、扩展、概型等逻辑加工,形成具有层次结构的知识逻辑结构思维图,且对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展,形成更直观的思维导图。实践证明,由KM教学法得到的思维导图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科学最基本的概念、思想、原理和方法,掌握开发应用软件所必需的软件基础知识,并且KM教学法可以比较容易地在其他理工类课程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6篇

引言

《园林工程》是研究园林造景工程技术,协调解决园林建设工艺矛盾的一门学科,是城市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在掌握园林制图、计算机机辅助设计CAD、 园林建筑材料与构造、园林美术及园林设计初步等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园林造景要素的设计。

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教学目标

(1)课程设计理念

《园林工程》教学团队紧紧围绕园林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把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工程“必需、够用”的知识和扎实的专业实践技能作为本课程的培养重点。

在具体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市场需求为己任,注重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注重学生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以就业为导向,树立向市场靠拢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探索全新的职教模式(见图1)。

(2)教学目标(图2)

首先根据园林行业的岗位要求,制定职业岗位目标,然后根据职业岗位目标,制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①职业岗位目标

《园林工程》主要是为园林工程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监理、园林工程养护管理等职业岗位(群)能力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撑。为我国城镇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园林绿化工程公司、城镇公园、风景名胜区等企事业单位,培养从事园林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监理及工程养护管理 等方面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人才。

按照职业岗位目标要求来确定课程知识目标、课程技能目标和职业能力目标。

②课程知识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应掌握本专业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园林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知识,即:园林工程基本原理、园林工程设计基本方法、园林工程施工基本技术知识。

③课程技能目标

1)园林工程设计图、结构施工图纸的识读;2)园林工程施工的定点放样;3)园林工程施工的工艺流程;4)主要园林工程的施工操作技术要点。

④职业能力目标

本课程除完成上述课程知识目标和课程技能目标外,始终将教书育人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合作共事能力、选择方法策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继续学习能力、正确思维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按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按照实践教学内容,设计理论教学内容,按照实践和理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块和课程结构体系。本课程由理论教学模块、实训教学模块等两大模块组成。

(1)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理论教学 主要包括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自学、作业和考试。理论教学部分,由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的要求,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和难点部分结合实例。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构建了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相统一的理论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体系。

(2)实践教学模块

主讲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程实习实训,其内容与课堂教学相呼应。能够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并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园林工程行业现状、生产的实际应用情况,学习更具目的性。

(3)总体教学安排

课堂理论讲授基本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增加信息量和直观性;建设了符合课程设计要求并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资源,包括:PPT课件、电子教案、复习思考题、实训指导书等。

3.考核制度

采用多方位的考核方法,学生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训成绩、综合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实训成绩各占30%,综合成绩占40%。考试形式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形式,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内容包括理论题、论述题和综合体。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的内容,做到学以致用。

主要特色

1.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配合

理论教学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坚持深入浅出的原则,把比较深奥的问题处理为浅显直观的形式。实践性教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合

紧跟工程技术的发展,结合园林工程实践及时补充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将专业岗位要求的相关标准融入专业标准。

3.工程实际案例的导入

由工程案例导入问题,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引入理论,并转入理论应用的课堂模式,最后结合实际工程加以应用。

4.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融合工程案例导入、课堂讨论、习题讲解、实际工程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教、学、做”一体

以真实的园林工程施工项目案例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块。把课程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园林工程项目案例,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结论

本教学成果主要针对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性强的教学条件、学生一专多能的特色,根据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园林工程》课程的课程任务是要求学生在认真掌握园林工程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本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程设计、施工实训,来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在今后的园林工程建设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机械工程专业《工程力学》教学探讨 第7篇

在讲授该课程时注意深入浅出, 对有联系的内容重点加以强调, 如“约束与约束力”一节是学习“受力分析”的基础, 它贯穿于整个《工程力学》之中, 我在讲授之前, 先进行实例 (实物) 演示, 让学生观看, 有意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约束 (比如柔性约束及光滑面约束等) 的实物形状, 并且向学生提及一些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实际例子, 这样为讲授“约束与约束力”提供了感性的材料, 然后再充实教学手段 (如模型、多媒体动画等) 进行分析, 这样学生就容易领会授课内容, 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知识, 使抽象的内容转变为直观性内容, 促进了对“约束与约束力”一节内容的理解。

2举一反三,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

受力分析是《工程力学》课程的难点, 但它又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我认为: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都不会的话, 就谈不上对物体进行力的计算, 更谈不上对后续专业课 (如零件设计) 的学习和掌握。特别是有些高职学生, 由于对受力分析问题掌握不好, 在画受力图时漏洞百出, 严重影响了对《工程力学》其它内容和对机械工程专业其它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掌握呢?我采用了举一反三的方法。

3巧设疑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

巧设疑问, 启发学生的思维,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就会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从而积极主动且心情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反之, 如果失去兴趣, 将会影响学习动机。《工程力学》课程的内容涉及大量生产实际中的力学问题, 而且其中一些内容较为抽象、单调和枯燥, 高职学生比较陌生,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墨守成规, 仅靠几只粉笔和一块黑板照本宣科, 学生必然会感觉到索然无味, 难于集中精力, 久而久之就极容易失去学习兴趣, 使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教学过程中, 我对有些课程内容巧妙地引入“提问”等方式教学, 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比如讲到“力偶”一节时, 笔者就先提出问题:生产车间钳工攻螺纹时为什么要用双手, 单手操作为什么不行?学生回答不知道, 笔者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听课。于是笔者结合课本内容, 首先播放多媒体动画, 让学生有亲临其境的感受, 然后由浅入深, 解释攻螺纹要用双手, 主要因为双手分别握绞杠两端, 推力和拉力相等, 用力平衡, 这是力偶矩m=Fd作用的效果, 如图4所示。若单手握绞杠一端, 则形成力矩undefined作用的效果, 如图5所示。虽然能照常转动, 但相当于在0点作用了一个对等值 (p) 、反向、共线的平衡力, 其中p和p'形成力偶矩undefined (与图4中的等效) , p''作用于0点, 丝锥受此横向力作用, 容易折断, 所以不能单手操作, 如图6所示。这样学生听课时便全神贯注, 且开动脑筋, 听完课后既知道了问题的答案, 又对“力偶只能用力偶来平衡”、“力的平移定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4拓宽视野, 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明确, 科学探索积极性较高。我在讲授《工程力学》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 适当安排一些讲座, 让他们了解更多的与力学有关的知识,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学习责任意识等。比如, 在课堂上向他们传授一些与力学有关的科学发展动态, 适当地给他们灌输一些工程CAE的知识, 并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 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增强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同时也为他们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又比如向学生讲述一些在力学学科发展中献身真理的优秀科学家的感人事迹, 可激发学生崇尚科学, 热爱所学专业, 造福人类的热情;同时将工程上一些重大事故用多媒体呈现给学生, 让学生在触目惊心的事故中感受到学好《工程力学》知识的重要性, 增强他们的学习责任意识。

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要多探索、多实践高效的教学方法, 要始终本着引导、激励的原则尽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8篇

在教学中,师生普遍反映《工程制图》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都很大。难点一方面在于所教授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属于非机械类专业,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认为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帮助不大;另一方面,《工程制图》不同于学生中学阶段所学的文化基础课,无论在课程形式上、课程结构上以及教学方法上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另外,由于学生的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不足,感到机械制图课程难学并由之产生畏难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则更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针对教学中这两个难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意识到课程在整个专业的学习以至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去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恢复自信,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

1 提高学生对《工程制图》的认识

1.1 认清《工程制图》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重要性

工科学生会接触各种的工程图样,如机械图样、电子图样、建筑图样等,而《工程制图》这门课主要是研究工程图样(特别是机械图样)的绘制与识读问题。机械图样相对于其他类图样来说是比较复杂的,就零件图而言,由于机器零件有各种各样的结构和形状,国家《机械制图标准》规定要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加工工艺按规定的表达方法把空间零件用平面图形正确、合理的表达出来。而装配图除了要求正确绘制每一个零件,更要求选择一个合理的、完善的表达方案,将若干零件按照顺序组装起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主要是研究如何利用工程手段去解决生物医学的问题,虽然直接参与零件设计、机械加工、装配的情况很少,但有很大一部分毕业生会从事医疗仪器的管理和维修,甚至医疗仪器的设计等工作,这就需要具备阅读机器原理图样的能力。可以设想,如果连医疗仪器基本的原理图都读不懂,如何进行操作、维修和设计。因此,在第一次绪论课的时候,就要专门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任务、性质、特点、学习方法,特别是要强调课程在本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以及和后继课程的关系,告诉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主要学会哪些知识和本领,学习过程中将有哪些主要的活动与要求等。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明确各部分内容的学习目的和意义,它们与实际工作的关系等,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1.2《工程制图》课程能培养学生耐心细致、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工程图样要求表达方案合理,图线条粗细成比例、均匀,尺寸标注完整、清晰、合理、规范,结构和投影关系正确,就连图样中的文字、字母、数字的书写都要求符合国家标准。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都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认真程度要求非常高,并且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完成课程的作业。《工程制图》课程的作业量大、难度大,对绘图规范要求高,学生可能会对作业有抵触情绪,不按时完成,或者在绘图过程中按自己设定的标准来绘制。这时,教师应向学生强调做作业是巩固学习,并逐步建立物体三维空间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必要手段,同时明确指出,图样是工程技术语言,在交流中必须严密、准确、惟一。字体、线型、图纸幅面、比例、图样表达、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的注写、明细标题栏等各个方面都必须有科学、严密的统一规定。这是制图的标准化,每个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这也是在以后工作中需要的工作态度。从事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工作实际上是间接与患者打交道,丝毫马虎大意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因此认真、负责的精神是每一个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从业人员必备的素质。

2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1 培养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很大,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等。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一定目的的一种内部力量,包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适应今后社会需要的外驱力。前面提到的生物医学工程所需要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和工作态度,就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驱动力。而兴趣是渴望获得该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深入探求的意向,教育心理学称之为“求知欲”,它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在课程学习开始的时候,可使用一些与机械制造相关的视频资料、典型的样图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工程制图的目的,特别是多媒体的应用,通过形象的演示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产生兴趣和探索愿望。这样,既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热情,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现代教育提倡启发式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应多设置疑问,这些疑问并不是“是或非”的简单问答,而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单纯利用已学知识或习惯方法解决不了,需要在教师引导、启发下思考和探索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剖视图这一章节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视图的相关知识,知道零件内部不可见的结构需用虚线表达。但如果零件内部结构过于复杂,在各个投影图上就成了纵横交错、相互重叠的虚线,影响了图样的阅读。已有的绘制三视图方法似乎无法避免,那又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个问题可以交给学生来讨论,从而逐步引出剖视图这一概念。教学实践经验表明,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很好的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另外,由于课程难度较大,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等,很容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乃至厌学,因此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学习是发展兴趣,树立学习信心的关键因素。快乐学习指的不仅仅是学生单方面的一种学习状态,它是来自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情感的交流以及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并专门设置习题课针对作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特别要关心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学生,帮助他们扔掉思想包袱,消除自卑,恢复自信,坚定学好课程信心。

2.2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工程制图》是一门既有理论更重视实践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绝对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纸上谈兵纯理论地推导。很多学生反映在课堂上都能听懂教师的讲授,但在实际作业的读图、绘图练习中却感到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空间知识,但仍缺乏对形体的想象、分析及思维能力。而实践性教学能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例如《工程制图》中的立体及其表面交线部分的难度较大,很多学生无法建立空间概念,尽管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讲解,也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一点从相关章节的作业情况可以看出。这时,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CAD建立物体的三维空间模型。在三维CAD系统,两两相贯的立体产生的相贯线是自动生成的,而立体之间的相交和表面过渡可通过屏幕的三维动态显示进行观察,既训练了空间思维能力,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可以安排一定学时的实践考察课,让学生去工厂生产现场参观零件的测绘、设计、加工、装配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如配合、公差、表面粗糙度、尺寸标注中的设计基准、工艺基准等有更加感性的认识[1]。

综上所述,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讲授《工程制图》时应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殊性,注重强调课程与专业的内在联系,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工程制图》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 针对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科要求, 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 从课程设置对该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论述了该课程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工程制图,教学体会

参考文献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9篇

关键词: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成为21世纪个人、企业和国家生存的重要部分。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步入现代生活。同时, 对传统的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影响。当今, 国际信息化教育的主要趋势就是网络化教育。

在网络发展得如此迅速的情况下, 大都高校的教师都已经采用课件的形式教学,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如用PowerPoint或其他的教学软件来丰富课堂, 这样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也使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方便老师, 也使学生以最大的学习效率去学习。从教学模式来看, 建设出好的教学网站能让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现代教学模式, 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以书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

本文结合《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际需求, 综合运用了HTML等相关知识, 利用Dreamweaver、Flash等网页制作工具。文中对系统需求分析、网站的概要设计、模块设计以及BBS论坛的功能和具体实现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网络教学智能平台的实现, 对于突破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性, 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实时互动性和协作性、教育资源的共享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充分体现了网络教学的互动、开放、智能的特点。

一、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功能分析

教学网站要求既能满足学生的学, 又能满足教师的教, 既能满足学生自学的需要, 又可供教师进行备课及课堂教学参考。在往常的学习当中绝大多数同学对于《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这门课程的感觉内容很枯燥, 不容易掌握, 以及受课堂条件的限制, 所以在日常的课堂中很难通过书本完全掌握相关的知识细节。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将为教学的课下学习进行改革。在教学上能实现:首先, 以简洁美观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信息, 提供有关课程的介绍, 教学团队介绍;第二,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平台》中的电子教案、网络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就在网络平台中对外开放, 向教师提供方便的课件上传和教学的相关资料;第三, BBS向师生提供便利的网上学习和讨论的交互式环境;最后, 为师生提供方便的资料查询与检索功能。

二、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内容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该课程的特点。第二部分是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课件资料, 也就是本网站的主体部分, 其中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 主要有教学网络课件, 电子教案, 实例教学。第三部分为教学视频, 供浏览者观看和下载。第四部分为课程的教学团队。第五部分为课程论坛, 提供教师和学生的学习交流平台。第六部分为联系我们, 为浏览者提供联系方式。

三、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

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模块实现是基于Windows XP Sever, 在技术上主要运用Dreamweaver、VBScript和ASP数据库等来实现。在设计ASP行网页时, 涉及到访问数据库。主要依赖于ADO对象, 当ADO对象实例被建立后, 就可以通过SQL语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采用Photoshop制作Gif动画实现;在网页显示速度方面, 由于页面的图片采用Photoshop制作, 生成JPEG格式, 因而影响了网页的速度, 出现速度慢的缺点, 但采用ASP缓存技术恰好弥补了这一缺点, 实现网页的打开速度从以秒到毫秒的飞跃。学习模块是根据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的文本资料和视频资料, 制作成文本教案和幻灯片课件, 通过FlashPaper2和PowerPoint to Flash转换成swf文件, 发布到网页中。对于实际教学中的PowerPoint课件, 通过编辑和整理, 发现如果直接在网页中插入到网页中, 就无法满足没有安装PowerPoint的用户使用而且占用很大的网络空间, 而且很容易被用户下载, 而PowerPoint to Flash的软件可以轻松的解决以上问题, 将PPT转换成Flash可以不用考虑用户的电脑是否安装Flash便可以轻松的在线观看幻灯片。制作成Flash格式的幻灯片不但限制了用户的复制粘贴从而保护了资料编写者的劳动成果, 而且占用的网络空间也比PPT格式减小。学习模块是为学生提供服务的, 也是整个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所在, 能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学习模块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 了解本课程网站的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等。在了解后, 可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 网站主要提供的学习方式是书面+多媒体教学, 这里所谓的书面就是电子教案, 使学生在了解每一章节理论的同时可以观看相应的Flash, 使学生更好地消化和理解所学章节的内容, 浏览者不用担心对建模的过程等没有感性的认识, 网站为浏览者提供动画模拟页面及模拟菜单, 浏览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模拟等过程反复观看。搜索模块在与Internet连接的条件下, 用户可以不单独登陆其他页面, 就可以在本搜索模块下进行资源搜索, 方便用户使用。BBS留言版模块里面学习者可以自由进行技术交流, 及其塑性加工先进技术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学习, 此网站的具体交流形式为留言的方式, 使答疑的人不局限于老师, 更多的是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 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与过程, 这个工作可以大大减少教师在答疑过程中的工作量。管理模块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学习者对网站留言的内容、质量, 这个网站在留言之前要先进行登陆, 方便管理员对留言的用户进行管理。

四、结束语

在充分借鉴了现有网络教学平台、课件开发平台的基础上, 对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制作平台进行了分析与设计, 着重考虑了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开发平台能够实现多种资源格式的无缝兼容, 减少教师工作量并能提高开发课件质量的前提下, 进行了车辆工程大型工程软件网络教学开发平台设计, 建立了各功能模块既独立又联系的有机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该平台的设计功能一旦实现, 将能很好促进网络优秀资源的建设, 推进网络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Zhou Yuejuna.Platform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port Network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rocedia Engineering, 2011.4236-4240.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10篇

一、课程简介

“工程软件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专业课, 课程教学目的为:通过对一种大型通用有限元工程软件的系统学习与了解, 达到使学生能够利用本软件独立的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力学问题, 并对相关的力学知识作更深入的巩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熟练掌握该软件的使用方法, 并能运用该软件解决相关的桥梁力学分析。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 “工程软件及应用”设置在第六学期, 为选修课。课程总学时24, 其中讲课10, 上机14;分12周, 每周2学时。

二、学习现状分析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 “工程软件及应用”先修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大学计算机基础、Fortran语言、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画法几何与土木工程制图、土木工程概论、建筑材料、土力学、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基本原理等;并行的相关课程为桥梁工程、桥梁电算、桥梁施工、专业英语等。

受限于课程设置, 理应先修的计算力学课程没有开设, 学生的有限元概念和理论有所欠缺;理应先修的桥梁工程、桥梁施工、专业英语等课程同期开设, 学生的桥梁专业知识还没有完全建立, 专业英语水平较差。因此, 在学习本课程的时候, 学生将会面临基础较弱、难度较大的问题。

三、教学设计

1. 工程软件的选择。

目前, 我国桥梁工程最常用的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工程软件有ANSYS和MIDAS。

ANSYS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公司———美国ANSYS公司开发, 该公司成立于1970年, 创始人为美国著名力学专家John Swanson博士[2]。该软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前处理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后处理模块。软件提供了超过100种的单元类型和用户自定义单元接口, 提供了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 (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 , 可以满足工程各种要求, 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3]。

MIDAS于1989年由韩国POSCO集团开始开发。MIDAS/Civil是针对土木结构, 特别是分析象预应力箱型桥梁、悬索桥、斜拉桥等特殊的桥梁结构形式, 可以做非线性边界分析、水化热分析、材料非线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弹塑性分析, 能够迅速、准确地完成类似结构的分析和设计[4]。

考虑到ANSYS发展时间更久, 其理论基础、工程验证、帮助文件等更加完善, 其参数化设计APDL语言便于编程且基于先修课程Fortran语言, 较适合初学者学习, 故本课程确定其作为主修软件。

2. 难点对策。

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 采取以下对策。 (1) 回顾矩阵位移法, 引入有限元。所设先修课程中, 仅有结构力学的“矩阵位移法”与有限元有共同的总体思路和类似的做法, 故第一节课重点介绍矩阵位移法的总体思路“化整为零—集零为整”, 介绍节点、单元、节点力、节点位移、边界条件、刚度、刚度矩阵等基本概念, 介绍一道简单且经典的算例的做法, 以便建立已有知识和本课程的桥梁。 (2) 结合亲身经历, 介绍ANSYS在桥梁工程中应用。作者自参加工作以来, 已参与近十座桥梁的施工监控。在第二节课中, 选取几座典型桥梁:自锚式悬索桥———佛山平胜大桥、地锚式悬索桥———湖南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澧水大桥、斜拉桥———浙江嘉绍大桥、钢管混凝土拱桥———湖南张家界至花垣高速公路猛洞河大桥、钢混组合体系拱桥———长沙市福元路湘江大桥主桥、钢混组合连续梁桥———长沙市福元路湘江大桥引桥, 结合实桥图片, 重点介绍各桥设计概况、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及关键结果, 扩充学生的桥梁视野, 激发学生学习AN-SYS的兴趣。 (3) 选择经典专题, 融合力学原理与AN-SYS操作。从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入手, 根据结构类型和问题性质, 选择四个专题:平面桁架静力、平面梁静力、平面应力板静力、杆系稳定。每个专题均以经典算例为主线展开, ANSYS经典算例选择其帮助文件自带的VM1、VM2、VM3、VM4、VM21、VM34、VM127、结构教学算例等;桥梁工程典型算如铁路桁架桥、顶推连续梁、临时墩、主梁悬臂施工的挂篮系统、塔柱施工的爬模系统等。以ANSYS经典算例为基础, 结合实际桥梁工程, 将力学原理与ANSYS软件操作方法融于一体,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激发学生学习ANSYS的动力。 (4) 针对软件操作, 介绍对应中文。目前, ANSYS均为英文版本, 其界面、按钮、帮助文件等均为英文。讲解ANSYS操作时, 针对常用的英文或英文缩写, 着重介绍其中文意义并适当扩展;同时让学生同步操作、亲身体验, 以便减少学习的语言障碍。

3. 基本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现状, 结合ANSYS特点, 确定本课程知识单元、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见表1。

4. 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分为两部分: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60%, 主要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评定。能力考核占总成绩的40%, 主要根据学生提问、老师质疑、师生互动、课外大作业等评定。

上机考试时, 设置三道题:平面桁架、平面梁、杆系稳定各一道。考题均由平时练习题的稍加变化而得, 其变化或为几何参数, 或为材料参数, 或为荷载参数。

四、教学特点

1. 以上机为主, 以课堂讲授为辅。

该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故课时安排上, 7/12的课时安排在机房上机。上机时, 要求学生反复练习基本算例, 直至熟练。上机结束时, 要求学生将课堂练习成果存盘并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老师邮箱, 老师回复邮件作为批改。

2. 鼓励学生问答。

讲授课堂中, 每节课至少提问2~3次, 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上机课中, 老师不停巡视, 鼓励学生提问, 老师当场答疑, 手把手指导;同时针对学生正在进行的操作提问, 当场评述回答。

3. 设置课外学习内容, 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从表1可见, 本课程设置的课外学时18, 平均每周1.5学时, 其重点内容为知识点的巩固和扩充。老师给出课外内容的纲要, 具体内容由学生自主确定、自学完成, 通过课堂答问和作业的质量体现其效果。

4. 布置灵活的课外大作业。

本课程布置一道课外大作业:如图1所示, 带悬臂的等截面简支梁ABCD, 仅考虑自重, 求使梁端转角为零的a/L;要求成果有理论推导、模型CAD图、命令流、结果、总结或体会。该题源于顶推平台上带拼钢箱梁节段的无应力拼接状态, 可综合考察力学推导、CAD作图、ANSYS交互式操作、APDL参数化命令等。

五、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设计和实践, 学生对ANSYS兴趣浓厚, 在讲课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回答, 在上机课能积极地动手、提问, 在课外能对自动查阅参考资料完成课外自学内容;部分同学则更为深入, 与教师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最后, 全部学生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机考题;上交的课外大作业中, 思路灵活, 结果正确。

总之, 通过24学时的互动, 学生们在有限元理论水平、ANSYS应用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等方面有所提高, 对ANSYS已入门。

摘要:针对某独立学院桥梁工程专业“5+1+2”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现状, 对选修课“工程软件与应用”的课程教学进行探讨。分析先修课程、并行课程, 比较现有常用软件, 确定课程教学的工程软件为ANSYS;以桁架、梁、板为基本对象, 以静力、稳定性为主要知识点, 以经典ANSYS算例及工程实例为载体, 结合讲课、上机与课外习题, 通过学生自学、老师答疑、老师提问的形式,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 实现学生理论水平、应用能力、自学能力的提高。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11篇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园林教学

引 文:通过剖析笔者处理工程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做到因人、因地、因境教学。教师的工作应是服务性的、引导性的、启发性的和前瞻性的,不是教学生“就这么做或按我教的做”,而是教学生“为何这么做或还可这么做”。

1 施工组织优化

1.1 基于技术的施工方案选择

施工方案的选择是根据工程概况,结合人、材、机条件,全面部署施工任务;安排总的施工顺序,确定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根据各种可能对施工项目采用几种方案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技术经济评价选择最佳施工方案。

1.2 基于时间的施工进度计划

施工进度计划反映最佳施工方案在时间上的具体安排;采用计划的方法,使工期、成本、资源等方面,通过计算和调整达到既定的施工项目目标。

1.3 基于空间的施工平面布置图

施工平面布置图是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计划在空间上的全面安排,它是把投入的各种资源(如材料、构件、机械、运输道路、水电管网等)和生产、生活活动场地合理地部署于施工现场,使整个现场能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文明施工。

2 目标控制适当

2.1 进度控制

施工进度控制是在既定的工期内,对最优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出;经常在执行该计划的施工中,对施工实际进度情况检查;并将其与计划进度相比较,若有偏差出现,便要对产生的原因和对工期影响的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必要的调整措施,修改原计划;如此不断地循环,直至工程竣工验收;方法主要是规划、控制和协调。

2.2 质量控制

施工质量是通过施工全过程所形成的工程质量,使之对用户从事生产或生活需要满足,而且对设计、规范和合同规定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其控制就是为使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达到。

2.3 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就是指的以园林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园林施工企业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所创造的货币形式。

2.4 安全控制

安全生产控制是指在施工中避免生产事故、杜绝劳动伤害、保证良好施工环境的系列活动,既是保证职工安全健康的企业管理制度,又是顺利完成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

3 要素管理科学

3.1 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不但包括红线以内占用的建筑用地和施工用地,而且还包括红线以外现场附近经批准占用的临时施工用地;既是施工的“枢纽站”、“绳结”,又是施工单位的“镜子”和“焦点”。对这些场地如何科学安排、合理使用,并与各自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就是指的管理。

3.2 劳动管理

劳动管理是按照施工现场的各项要求,对劳动力合理配备和使用,并按园林工程的实际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充分利用各类人力资源,使配置结构达到最佳状态,使工程成本降低,同时保证现场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3.4 信息管理

项目经理部为了预测未来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都应对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使信息结构优化,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

4 细节处理到位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优化施工组织、适当控制目标和要素科学管理之外,既需要施工过程中随时随地的组织协调,还需要全力全面充分进行竣工验收;既需要对已完成项目进行考核评价与总结提高,更需要回访保修做好善后处理工作。这些细节性工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以个人演讲的形式进行,并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由老师进行深入到位的分析,以明白管理的实质就是收拾“残局”。

4.1 组织协调

组织协调的内容或对象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供求关系、协作关系和约束关系,应排除障碍、解决矛盾、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4.2 竣工验收

园林工程竣工验收是施工单位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按设计文件和施工图样规定的要求,完成全部施工任务并可供开放使用时,施工单位竣工验收后向建设单位办理的工程交接手续。它是园林工程施工的最后环节,是施工管理体制的最后阶段。

4.3 考核评价

项目经理部是考核评价的对象,其中应突出对项目经理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其目的是使项目管理行为得到规范,鉴定项目管理水平,确认项目管理成果。

4.4 回访保修

承包人对每项已交付使用的施工项目应有组织、有计划地主动进行回访,对反馈信息收集,对保修问题及时处理。这是《建筑法》规定的承包人质量责任,应该正确贯彻和执行这项制度。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园林工程建设将更快地走向市场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更要做好全方面的组织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园林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以提高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为此,

(1)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展施工的基础和前提,深刻领会工程整体的设计思想以及业主的目标要求等,根据设计图纸对现场进行核对,编制施工计划书。

(2)树立牢固的精品服务意识,实行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及其项目负责制,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3)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其建设全过程全面性施工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文件,要及时适用,更要抓住重点,突出“组织”对施工中的人力物力与方法、时间与空间、需要与可能、局部与整体、阶段与全过程、前方和后方等的周密安排。根据工程实际特点,将技术可行性及经济合理性统一起来,选择最佳方案。

(4)监理工作应自觉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建立一套科学完善合理的施工监理制度,自行促使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

(5)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是一项有着极强实践性的课题,在掌握工程原理与现场施工技巧的基础上,必须亲身参与到施工实践中,唯有多观察、多交流、多记录,才能不断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施工组织与管理的实质就是让具有科学性、季节性、艺术性和复杂性的园林工程管理过程规范化、简单化,让各个小组以及每个人有效而协调的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現场施工实际情况,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更好地通过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造出既经济、又美观、更实用的现代园林艺术精品。

参考文献

[1] 姜志远,张相永.论园林工程施工管理[J].北京农业,2012,(4下):65.

[2] 汪源.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2013,(5):76.

园林工程教学论文 第12篇

1 园林工程课程的特征及教学难点

1.1 课程特征

园林工程课程涵盖建筑之外的单体建园要素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技术, 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特征[3]。该课程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与园林制图、园林设计等课程关系密切, 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特征。

1.2 教学难点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特征, 教学中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技术参数非常多, 受技术条件限制单体工程施工的具体环节利用教材和教具模型不易阐述。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极高, 要求教师不仅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还要有一定的园林工程施工经验, 上课前要吃透教材,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对知识深度和广度进行适宜调整。从课堂气氛来看, 由于该课程信息量大、知识度深、技术参数枯燥等原因, 学生要提前预习、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 时间久了会出现课堂气氛深沉、学生上课积极性降低的隐患。

2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使传统教学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发生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减轻教师上课书写板书的负担, 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 教学方法也灵活多样[4]。总之, 与普通教学相比,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刻板化的表现形式, 使得知识呈现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图文声像并茂, 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三是增大信息量, 有效扩展课时容量, 提高教学效率。四是活跃课堂气氛, 寓学于乐。因此, 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 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3 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

由于园林工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实践操作性强及施工周期较长等特点,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园林工程教学需要。一是教学内容单一, 以教材为载体, 高度依赖教材致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感觉教师有照本宣科之嫌。二是教育手段单一, 以教师讲授为主, 无法实现较好的学习效果。三是教学质量不稳定, 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和图文声像并用相比, 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容易遗忘。四是受时空限制, 园林工程的主体大多是客观事物, 众多的园林工程实体及实体内部结构无法及时观察。五是受教师经验限制, 园林工程知识面宽、实践操作性强, 具体施工时需要建筑、电力、给排水、机械等多工种配合, 教师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4 正确运用多媒体开展园林工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制作课件时要结合课程特征和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让晦涩难懂的知识通过图片和动画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授课时采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现结合笔者多年的多媒体教学经验谈几点教学体会。

4.1 激发学习兴趣, 调整学生情绪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 然而许多园林工程技术性特征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因此需要教师善于采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形象导入新课, 创设学习情景

在课堂的起始阶段, 有趣的情景导入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对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5]。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4.3 突出学习重点, 突破学习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将教学重点内容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 有助于巩固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对于教学难点可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生动的优势,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4.4 多积累园林工程建园要素单体的3D模型及动画和施工影像

园林工程课程中涉及到大量的山体、水景、建筑、道路、植物、园林小品等实物的类型和施工流程, 仅靠课本上的清晰度不高的黑白图片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例如, 雕塑和亭子的3D模型网上有很多素材, 平时多积累用到的时候可以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三维展示, 3D模型可以拆开和组合让学生看到模型内部的结构, 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流程如用FLASH动画制作会非常生动、形象。现实生活中园林工程施工周期较长,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观摩园林工程建园要素单体的施工过程。如教师能在平时积累到大量的园林工程建园要素单体模型和施工音像资料, 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

5 结语

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IT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设备已经是多数学校课堂上的标准配置。目前多数教师能够熟练应用多媒体制作课件, 多媒体教学在园林工程教学中能克服很多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有必要大力推动多媒体教学在园林工程课程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园林工程课程的教学实践可知,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要,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体现出很多优越性。介绍了园林工程课程的特征及教学难点, 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及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正确运用多媒体开展园林工程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园林工程,课程特征,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积极作用,措施

参考文献

[1]彭俊生, 彭培好, 陈文德, 等.园林专业风景园林工程类课程改革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14 (9) :85-88.

[2]肖月.现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1 (2) :53-54.

[3]路艳, 卞贵建.园林工程教学改革探讨:以土方工程章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 :328-329.

[4]王东秀.高校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误区[J].内江科技, 2014 (11) :149.

上一篇:农电服务公司下一篇:项目总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