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特色范文

2024-05-04

地方性特色范文(精选12篇)

地方性特色 第1篇

关键词:流行音乐,发展,状况

流行唱法的文化意蕴, 是流行唱法在文化大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核心支撑。前苏联当代美学家卡岗认为: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 它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 因为“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 文化从中照见自己, 从中认识自己, 并且只有在认识自己的同时, 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世界”。

一、流行唱法的美学地位

流行唱法的美学地位, 具体表现在两大层面:

(一) 流行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原生态唱法共同构成中国当代歌坛的四大流派。也就是说, 在中国当代声乐体系中, 流行唱法以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四分天下有其一。

(二) 流行唱法在四大声乐流派中, 放射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之光。我国当代声乐的四大流派, 各扬其长, 各放其彩, 用著名美学家彭吉象先生的话说, 就是:"通俗唱法时尚化, 民族唱法多样化, 美声唱法国际化。”当然, 还要加上一句:“原生态唱法原味化。”关于流行唱法的时尚化美学特征, 我们已经在流行唱法的美学特征中的“流行性”中专门论述过了。这里还应当重点论及的是, 流行唱法因其通俗性特点, 在四欠声乐'{frL{) Ⅸ丁 'iv.- 拥有更多的歌迷和追星族, 更拥有更多的演唱爱好者, 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是毋庸赘述的。当然, 明确这一点, 并不意味着流行唱法的学习者与演唱者可以妄自尊大、目中无人, 而应该更加谦虚谨慎, 严于律己, 虚心向其他三大声乐流派学习, 扬长避短, 精益求精。世界上万物都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互动状态之中向前发展, 艺术亦然。流行唱法也同样与各种相关的艺术多边互动、相融相通。因此, 研究中国流行唱法的美学影响, 就是在动态研究的过程中全面认识中国流行唱法的美学价值的必要途径。换言之, 也只有通过对中国流行唱法美学影响的动态性研究, 才有助于对中国流行唱法美学价值的全面把握与充分友挥。

二、流行音乐和地方特色有效结合的相关思考

在当今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 要想从根本上将流行音乐和地方特色有效的融为一体, 更要从当前流行音乐发展的主题出发, 从地方特色文化的背景出发, 从根本上使得流行音乐在实际的传播发展过程中有着一定的本地性。

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一般而言, 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独特的元素, 而流行音乐和地方特色有效的相结合, 不仅仅和当前时代发展的潮流相适应, 在传播流行音乐的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通过对地方特色经济、特色文化以及特色政治进行全面的探索分析, 有利于人们对当地政治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流行音乐逐渐的和大众情感进行吻合, 既保证了流行音乐节目的特色性, 同时也推动了基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 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流行音乐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 深受广大人们群众的青睐, 同时随着当前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各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应运而生, 其流行音乐同样也从广播逐渐扩散到电视, 而声画合一的流行音乐结晶的类型逐渐受到了众多人民群众的追捧。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流行音乐作为当前人们青睐的重要娱乐之一, 而对于流行音乐和地方特色有效结合一直以来是人们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地方政府规章体现地方特色的思考 第2篇

一、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的客观定位

(一)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各地的?­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多样化的差异,各地都有一些特有的问题,统一的国家立法不可能对这些差异性的问题作出具体、全面的规定,因此,对那些中央立法不便、不宜、不可能作出规定,或者尚未作出规定的地方性事务,还有赖于地方政府发挥其地方立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由其在严格遵?­我国地方立法的共同基本?­则和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性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地?­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根据地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地方立法权,制定政府规章,以改变立法的滞后和缺位状况,从而为地方?­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地方政府规章的生命力所在。地方立法权相对于中央立法权而言,除具有从属性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固有的职权立法权,理应因地制宜,不落俗套。没有了地方特色,地方立法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和魂灵,迟早归于消亡。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上位法不抵触的前提下,其地方特色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越强,就越能解决本地的实际问题,执行效果也就越好,也就更有利于当地?­济和社会生活良性发展。

(三)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检验地方政府规章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法律对较大的市赋予立法权,就是要让这些地方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解决本地区?­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得好坏与否、质量高低与否,不在于其文本的长短,也不在于其体例是否完备,关键是能不能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如果地方政府规章游离于?­济、社会生活发展之外,脱离实际,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会如同一纸空文,有和没有一个样。因此,一部好的地方政府规章,必定是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谓“体现地方特色”主要就是要地方政府规章能反映本地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就是地方政府规章能充分反映本地政治、?­济、文化、风俗、民情等对立法调整的需求程度,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并有较强的、具体的针对性,注意解决并能解决本地突出的而中央立法没有或者不宜解决的问题,把制定地方政府的规章同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地方特色在制定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中的体现

实施性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中最普遍的一类,大致上有全面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和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

(一)全面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体例较为完整、整体性较强。以《**市实施(?­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例,制定此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几点:

1、此类规章在制定时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不必要地简单照搬照3­上位法规定的做法,没有需要细化和补充内容的上位法条文尽量不要引用;否则,不仅会使其篇幅过于冗长,纷繁复杂,而且会大大降低其质量,成为缺少地方特色的重复性立法而没有生命力。比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共七章五十一条,而我市制定的《实施办法》未设章且只有三十一条,这正是不简单照搬照3­上位法条文的具体表现。

2、这类规章从立法框架而言是属于“大而全”的类型,因此在避免简单重复上位法规定的同时,可以从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上位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这些条款大都是上位法的关键条款、重点条款或者是需要在地方政府规章中加以细化和补充的?­则条款。比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总则中规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的做法,由于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我市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就进行了必要重复,与此同时为了体现其重要性,还补充规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的定期考核制度,以使这项制度得以切实实行。

3、这类规章的重点是对上位法的实施性规定,这是其体现地方特色的点睛之笔。这类实施性规定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对上位法需要地方政府明确的?­则内容进行细化,如:《?­苏省人口与计

划生育条例》对村(居)民委员会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仅作了?­则规定,我市制定《实施办法》时就以分项列举的方式将村(居)民委员会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一明确:二是对上位法未涉及而地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进行补充,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内容,但对节育手术

并发症的鉴定与处理工作未有涉及,我市制定《实施办法》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这项工作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常规工作,因此,在规章中补充了相关规定;三是将地方特有的工作规范、政策在规章中加以体现,如:我市《实施办法》规定的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就是《?­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没有规定而我市特有的,是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创新之举。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情形的实施性规定,这类规章在细化和强化上位法的同时,都应当平衡规章的整体布局,对于某个特别问题不宜展开过多,如:上面提及的“计划生育公益金”的问题,虽然其募集、使用、管理等环节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但是其仅是整个规章需要规范的众多内容之一,不宜涉及太多,因此《实施办法》仅用一条两款有重点地对其作出了规定。

(二)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往往都是“小切口、大深入”类型的,其内容在上位法中一般有直接的相关规定,但是少且?­则、似“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满足地方实际管理的需要。此类规章立法的切入点非常小,非常有针对性,如果将全面细化上位法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称之为“面”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点”,这类规章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尽,事无巨细,达到极致。现就以《**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为例,谈谈制定此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的几点:

1、这类规章是实施性政府规章的一种,相关上位法中有“提纲挈领”的规定。因此,其整体的具体规定都不得与这些纲领性的上位法规定相抵触,更不能逾越上位法。如:关于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虽然过于?­则,可操作性不强,但是我市在制定《**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时,仍然要始终遵?­这两部上位法确立的?­则规定,不得与其条文规定相冲突,也不得与其立法本意相矛盾;

2、这类规章从立法框架而言,属于“少而精”的类型,因此其条款的数量由其实质内容决定,剔除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常设性条款,增加一些实践?­验总结而来的条款,有几条就写几条,规范的内容要紧扣规章标题、写透、写尽。如:《**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仅十七条,但对大到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的主管部门、?­则等,小到责任区的具体范围、监管人和责任人如何确定、其具体职责为何等与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工作相关的内容都作了非常细化的规定。

3、这类规章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尽,对专项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因此,在这类规章中应当使用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律用语,那些弹性、模棱两可的表述应当少用、甚至不用。如:《**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在界定主次道路两侧沿街市容环卫责任人的责任区范围时规定其范围为“横向为建(构)筑物沿街总长、纵向为建(构)筑物墙基至道路路牙石(无路牙石的,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的区域”,这样的表述让人一目了然,没有歧义。

三、地方特色在制定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中的体现

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一般没有直接上位法,仅在相关法律规范中有零散规定,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规定,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属于真空。在制定这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这类规章上位法缺失,规范的内容比较容易体现地方所特有的?­济、社会发展状况,但是仍然应当以“不抵触”为前提。类规章在把握和判断“不抵触”?­则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和掌握:一是不得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具有普遍意义的条文规定,如:法律关于“限制人身自由”有特殊规定,任何地方政府规章都是不能逾越的;二是不得违背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则,如:权利义务对等?­则是我国的基本的法律?­则,在制定地方政府时也应当遵?­;三是不能超越地方规章制定的权限,如:地方政府规章规范内容的地域效力仅限于其行政区域范围之内。

(二)这类规章立法空间较大,但上位法依据零散甚至空白,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对规范内容、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学习、分析、论证本地此类特殊问题的实际状况、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地方立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最终提炼法律用语形成地方政府规章。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也要对外地甚至国外立法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制定出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政府规章,为本地解决特殊的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外地成功立法?­验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拿来主义”,外地有的并不一定是本地所需要的,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加以研究,不能盲目追风和仿效;否则,如果“水土不服”,没有解决本地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如:制定《**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管理办法》时,考虑到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京杭运河保存最完好、最精华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为了全面维护历史文化风貌、系统展现历史文化的内o­,规章对合理发展景区旅游、观光等功能作出规范的同时,还突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则;再者,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在性质确定上既不是风景名胜区,也不是纯粹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行业管理上又涉及公安、工商、建设、城管、市政、旅游等多个部门,鉴于这种特殊性,规章为了提高管理效益,避免今后管理中出现混乱,对管理主体的规定就没有采用“条块结合”的常规的规范模式,而是采用了“以块为主,条线配合”的有针对性的创新管理模式。

(三)这类规章因其可依据和参考的法律规范缺乏,制定难度较大,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方法,集思广益来彰显地方特色和提高立法质量。民主立法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召开有关领域、范围的立法座谈会或者立法听证会当面听取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信函等形式向有关单位、组织和人员书面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和途径,民主立法的关键在与其透明度和重视度,要让被征求意见的对象充分了解规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以便其更充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立法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充分的分析研究,必要时可将采纳与否的理由逐条列出。如:我市制定《**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时,就将草案在主要报刊(《**日报》)和**政府门户网站上全文刊登,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梳理和论证。

(四)这类规章出台往往会有效推动相关专业上位法立法的进程。因此,其制定时还应当注意几点:一是规范的内容要与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导向和趋势保持一致,不能背道而驰;二是要在解决当前地方特殊问题的同时,为上位法积累立法?­验、提供立法的实践基础;三是不能仅满足于解决当下的现实情况,还要有适度的立法前瞻性,为今后与可能出台的上位法相衔接留有余地。

地方特色如何变身中国特色 第3篇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经济,任何产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都需要去竞争,去创新,特色食品也不例外。

特色食品要想活得好还需要从互联网上下功夫。

市场证明,只要进行全新定位并加快食品开发,特色食品仍有巨大的潜力可挖。

地方特色如何变身中国特色

特色食品是中国饮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个地区都有着其独特的食品。有的特色食品经过转型升级,迅速完成了“华丽转身”:不仅打入了国内外市场,而且诸如“好想你”枣业、金华火腿、洽洽瓜子都已经完成了上市工作。但还有一类特色食品虽然在当地负有盛名,但却长期裹足不前。近日,记者针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调查。

地方特色食品走出去不容易

说起家乡特色食品,不少人都能如数家珍。

洛阳的张先生长期在郑州做生意,平时喜欢喝牛肉汤。张先生说,老家门口有一家牛肉汤,不仅味道好,而且肉也很鲜嫩,据说这家牛肉汤店有上百年的历史。“洛阳牛肉汤在郑州也有不少店面,但是喝起来,味道却变了”。

来自河南淮阳的刘先生是郑州一家公司的负责人。生活安定了,小刘还是忘不了老家淮阳的味道——方布袋豆腐皮。但这种家乡美食仅在淮阳出售,离开家就买到了。

刘先生说,自己曾从淮阳老家带过方布袋豆腐皮让同事们品尝,大家吃过都说味道好,有的同事就去超市购买这种豆腐皮,可就是买不到。

知名特色食品兴盛德花生是开封人最爱的食品之一,兴盛德花生在开封可谓家喻户晓。兴盛德花生有一句广告语,“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是它在当地的影响力的真实写照。

8月25日,记者在开封采访时了解到,兴盛德的花生米已经成了当地人不可或缺的“嚼物”。

“麻辣花生嘎嘣脆,开封购物不可缺。”开封市民郭先生说:“开封盛产花生,以花生为原料制作的花生糕系古代宫廷膳食,源于宋朝,后经元、明、清三个朝代600余年,流传至今,独具地方特色,久负盛名。”

虽然如此,在距离开封西60多公里的省城郑州,兴盛德花生在这里的其占有量和名声却不可同开封而语。

据记者调查,在郑州各大超市、食品店里出售的花生绝大部分不是兴盛德的花生。在郑州市经三路北段的华润万家超市,工作人员告诉大河网记者,这里出售花生的品种有5到6种,而兴盛德花生只有散装出售,不提供盒装或瓶装的兴盛德花生出售。

郑州一位食品店的老板说,麻辣花生米在郑州不会复制开封的成功,因为制作花生的技术含量其实并不高,只要照着自己的“秘方”制作,味道也不会差,卖价也低不了多少。

什么在阻挡“走出去”的脚步

“因为这种食品靠的是口碑营销,小范围传播。它无法与市场上那些工厂化生产、大广告投入的同类食品竞争,除非这些品牌到外省市去拓展。但是,那需要更大的投入,小作坊式的食品承受不起。”

酒祖杜康郑州营销中心相关负责人赵怀灵女士有着多年的营销经验。赵怀灵说:“很多特色食品有天生的‘缺陷’,走得越远,劣势就会暴露得越明显。县(市)特色食品注定是小打小闹的命。”

赵怀灵说,有些当地特色食品之所以走不出去,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产品本身的附加值低,市场复制能力强,从而导致各处重复生产,无法做大产业。要么因为生产工艺复杂,阻碍了土特产走向工厂化“复制”,例如周口、平顶山当地商家所生产的一些牛羊肉,每天定量生产,既不保存,又不去运输。所以,产量受到了限制,也就谈不上冲出去的可能了。

针对此现象,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袁金星指出,经过二十多年市场经济的洗礼,曾经名噪当地的特色食品可谓呈现泾渭分明的发展局面,一部分经过转型升级、工艺革新等实现了“华丽转身”,突破了区域市场的局限,打入了国内外更大的市场,更多的依旧是裹足不前,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品牌塑造力度不够。现实发展中,很多特色食品对品牌的塑造、推广力度不够,比如洛阳杜康酒,历史也很悠久,在省内销量也可以,但是在全国市场还是不行,这最重要的就是在品牌的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影响力等方面缺乏塑造、包装、宣传和提升,消费者除了认同产品本身外,还有附加在产品上的其他譬如历史、文化等的感性价值。

其次是传统地位与现代商业理念结合不够。当前,有很多特色食品过分强调其历史地位,没有引进现代生产、经营方式,特别是缺乏“标准化、规模化、连锁化、正规化、电算化”的经营理念和“统一店面、统一配方、统一管理、统一培训” 的“四统一”商业模式,很多仍然沿袭过去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导致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较高,企业盈利能力、资本运营能力不够。

再次是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不够。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竞争经济,任何产品在市场中生存发展,都需要去竞争,去创新,特色食品也不例外。很多特色食品在一定时期形成了特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面对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消费者需求和心理的变化,没有针对现代口味和审美观念进行创新,很多特色食品企业依旧靠生产老产品吃老本来维持现状,以不变应万变,原有的竞争优势就逐渐淡去,甚至消失,很多特色食品曾经无比辉煌,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最终也不得不退缩在一定的市场区域。

最后是政府的保护、引导不够。特色食品不仅仅是一种商业符号,也是区域、城市的一种文化记忆,是城市的一种名片,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对其发展加以引导。而现实是,很多城市对原有老城区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很多老字号的企业、店面被迫关、停、迁。政府在打击制售伪劣产品方面还需进一步发力,很多特色食品企业每年因为假冒伪劣产品侵占市场份额,都要受到很大损失。

冲出地方要借“互联网”东风

大葱免费送,芹菜烂地里,胡萝卜随便挖……在河南省内一些乡村,滞销的农食品尤其是土特产一旦在网上发布信息“求援”,马上会被各地的网友“一抢而空”。如今,特色食品要想活得好还需要从互联网上下功夫。

8月26日,郑州愚公家乡特产店的负责人王备战告诉大河网记者说,自家公司经营的铁棍山药、山野菜、猪肉、鸡肉等食品,不仅绿色健康,而且价格实惠,可是在当地卖不出价不说,买的人也少。

三年来,王备战利用自己曾经在郑州市文化路科技市场所学的专业和在外打工的网络销售经验,在淘宝、微信圈开了专门售卖家乡土特产的网店,他通过QQ空间、微博宣传,让家乡的特色食品和土特产走出大山。

给特色食品插上互联网翅膀,不仅成了王备战这种个体商户解决自家特产销售的新法子,也成为一些合作社和企业乃至地方政府帮助农民销售农食品的新渠道。

采访中,王备战说出了网络销售的感悟:一方面是特色食品由于信息和物流不畅容易产生滞销,另一方面却是城市消费者希望吃到这些食品,却苦于不容易买到。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异军突起,正好克服了上述劣势,为特色食品销售带来了新路子。

据了解,不少特色食品厂家已经把目光瞄上了互联网。兴盛德花生、信阳毛尖、道口烧鸡等知名特色食品都打开了网络销路。

8月26日,开封兴盛德花生负责人何广琦婉拒了大河网记者的采访。据工作人员介绍,何广琦最近在忙着筹备兴盛德旗舰店的开工。看来,兴盛德花生品牌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正在酝酿着新一轮销售的改革方案。

8月27日,淮阳方布袋豆腐皮负责人方士忠先生接受了大河网记者的专访。谈起发展,方士忠说,作为家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多的困难。作为地方特色食品品牌面临着“小富即安,不求突破”的困局。再加上对资金、政策以及对外界信息的把握、调控能力上的差距,导致了地方食品品牌长期很难发展壮大。

方士忠说,地方特色食品的优势就是多年留下的独特传统工艺与品牌资源,“倚老不卖老,求新不弃旧”才是重获生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换句话说就是,一手抓传承,通过挖掘和传承特色食品独有的精湛工艺、历史文化,提升产品的特色与品质,丰富品牌的文化内涵;一手抓创新,通过在体制、机制和管理、技术、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适应时代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变化。

地方性特色 第4篇

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 政府的全力扶植, 地域动画集团及文化的逐渐形成, 动画设计专业前进的最核心力量就是高质量、适合社会市场需求的动画专业人才, 他们的水平将直接决定了动画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命脉。而说到动画人才的培养, 高校中的教育模式则是其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 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动画人才的培养目标、教育模式、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水平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不足, 导致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千篇一律, 难以满足市场需要。所以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解决方法就是尽快找出各高校自身培养动画特色人才的优势及方法, 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的方向, 结合政府大力提倡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的政策, 将培养动画人才的目标定位于市场所需求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该类型人才培养不单单要着重于技术精良的低端制作的培养, 还要重视从事导演、编剧、美术设计以及市场营销和策划的高端设计人才的培养。这样做的话, 应首当其冲的要摒弃原有教学中的教条化、系统化和应试化, 再根据地方性发展其特色教育, 培养出具有自我思维意识的地方性创意型动画特色人才已将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一、池州地方性特色

池州市自唐设州置府已有1380多年历史, 是一座享有“五里不同风, 十里不同俗”的历史文化古城。整个城中到处都弥漫着一股隽永灵秀的诗味,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还孕育出了该地方独有的民俗文化, 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九华山佛教文化圣地特色尤为突出, 佛教文化特色鲜明, 源远流长。再加上池州古朴、完整以及地位突出的戏曲文化也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如曾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的青阳腔都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还有被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的石台目连戏, 以及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也都名列省级文化遗产。除此之外它还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拥有28家A级景区。这些地方性文化特色都是有利于动画专业的设计和创作的, 利用有利地域资源促进高校中动画专业教学训练模式的创新改革, 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提高, 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地方性特色资源进行作品创作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调动他们对学习兴趣性和主动性。

在地方性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的同时, 人才资源也会给该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颇多的收益。池州北临长江, 南接黄山, 西望庐山, 东与芜湖相接, 虽然生态环境良好, 经济与人口、环境也能够做到协调发展, 但信息鼻塞, 虽是国家生态旅游城市, 整体经济收益却在安徽省内趋于倒数, 甚至垫底, 其原因就在于宣传力度不够。而高校中地方性创意型动画人才培养的模式一旦形成, 可以大力发展地方性动画产业园区, 利用动画产业作为宣传, 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动画人才培养的定位

动画专业是戏剧与影视学下的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在培养一名动画创作型人才的同时, 我们将要考虑到很多方面, 如:美术功底、试听语言、运动规律设计以及软件技术等应用能力。经考察, 国内大多数设有动画专业的院校都将软件技术这一低端制作能力作为主导培养的科目, 并没有针对性的去开设一些传统意义上的高级综合性动画专业的课程, 更不要说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有些院校甚至将该专业的课程开设的与视觉、平面及多媒体设计专业的课程几乎相似。这让动画专业的本体理解产生了概念性的模糊, 让整个教学体系变的混乱不堪。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 我们必须学会教育创新, 但对于地处池州市这样的地方性院校在培养创新型动画人才时还不能只为创新而创新, 其目的在于结合专业自身的艺术性, 交叉性, 综合性, 以及跨领域的专业特点, 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创新思维、艺术素养的地方本土化特色的符合型动画专业人才。

三、地方性特色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

地方性高校的教学有着各自不同的办学背景和或多或少的发展利弊, 相比较一线二线城市而言, 作为徘徊在三级城市边缘的池州市, 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市内只有池州学院和池州职业技术学院这两所高校, 并且都设有动画设计相关专业。想要在池州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的应用型动画人才, 就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结合自身的地方优势和特点, 合理规划和建设地方性创新型动画人才培养的方案。

1. 课程体系及考核制度的改革

池州市有着独有的民俗文化, 优美的自然生态以及丰富的动植物物种资源, 将这些有利的地方特色结合动画专业课程来看, 可将该地方的培养方案往创意类、策划类的方向上设计, 加大创意策划类课程的整合力度, 提高课程的综合性程度, 完成课程与市场发展需求的统一性。而考核制度方面, 该专业的特殊性质也决定了它的不同之处, 不能以之前的考点来考核学生, 应注重以课内实践、专业课题以及作品竞赛等形式来促进该专业课程从静态到动态性的转变, 加强他们的专业能力, 发展他们的优势潜能。

2. 校企合作的建设

在教学上强调“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的培养模式以外, 我们还应注重与课外, 以及校外的紧密结合, 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相结合, 改变以往的“死读书, 读死书”的教育状态, 注重实践课程的建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做到将理论知识真正的联系上社会实践。池州市内的企业较少, 但是与动画相关的产业还是有的, 我们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中去, 积极创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应变能力。

3. 工作室形式的发展

工作室是由专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专项辅导的场所, 该形式既能辅助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 也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尽快的适应社会企业的要求, 这是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的过渡。

总之, 在这样一个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矛盾的大环境下, 池州的高校想要发展好动画这样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学科, 就要结合学科的综合应用型和社会的另缺勿烂性, 在有利的外在资源条件下, 培养地方性创新型动画人才是我们当前需要做的。这样, 既能解决当前动画产业创意的贫乏, 同时以池州地方性人文特色为依托, 针对性的培养池州地方性创意型动画人才, 也可以更好的促进池州地方文化和高校人才教育的发展。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旅游 第5篇

一、贵南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1.贵南县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境东部,总面积6593平方千米。地处黄河谷地、芒拉河谷地及滩地、高山,地势由东向西北倾斜。南部高山连绵,中部为滩地,西北部为黄河谷地。黄河由西南向东北流经境西北,还有茫拉、沙沟河等河流。山河瑰丽、文化灿烂、宝藏荟萃、风情淳朴。大自然赋予贵南一派雄浑壮阔、神奇独特的高原风光。莽莽多石泽山横亘其中,涓涓茫曲像洁白的哈达蜿蜒流淌;居布、莫曲原始森林茂密绵延、危崖高耸、松柏繁茂、苍翠秀丽。著名的直亥雪山积雪皑皑,银光灵动,雪山顶的“银措圣湖”湖水清澈、龙池灵湫、碧映长天、秀丽迷人,周围悬崖峭壁千奇百态、景色十分壮观、神奇,是旅游休闲和野外探险的胜地。

2.贵南县气候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气候,冬无酷寒,夏季酷暑,暑热天气为7月,平均气温20°C~26.80°C,贵南虽春来迟,但一旦开春则 “天边光景一时新”,广阔的高原上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如洗,高山 处垂直气候孕育了丰富的生物物种,高峰还有积雪,山下则芳草如茵,尤其是河湟谷地,冬季不阴冷,夏季凉爽宜人,是避暑的好去处。

3.贵南县境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各种药材资源丰富。

主要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麻黄、秦艽、杜鹃、大黄、羌活、黄芪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药用植物。冬春夏草历来被视为滋补佳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蕨麻、蘑菇等土特产品也是重要经济资源。野生动物有产名贵药材的马;有产名贵毛皮的黑熊、草豹、雪豹、猞猁、狐狸、石羊、盘羊、黄羊、狼、旱獭等;有名贵禽鸟雕、草原云雀、百灵、雪鸡、马鸡、雉、石鸡等。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国家允许开发利用的资源,亟待科学地开发利用。

4.贵南县民族民俗多元化,居住着藏族、蒙族、土族和

汉族等,居住于此的藏族妇女身后背有一幅用皮革和布制成的三片辫饰(藏语称加龙),上面缀满银盾、银牌或贝珊瑚等珠宝,其末段以红线作穗,长及足部,发套上的刺绣图案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而各有不同,主要有八宝、百结、花卉、动物、云纹等。这种发套厚重古朴,如同铠甲,佩戴在身后华丽而庄重。

二、我县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

贵南县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全县共有大小寺院18座,其

中,闻名于安多地区的著名藏传佛教胜地塔秀寺、鲁仓寺以

及承载历史的拉乙亥齐家文化、卡约文化遗址具有全国影响。

塔秀寺:海南州贵南县治西南15公里上画隆的加哇达纽

码山谷中,有一座三面青山环绕的佛寺,那就是塔秀寺。寺前溪水常流,环境幽静,据传,藏历第十一统通金猪年(清康熙十年,1671年),西藏高僧曲江嘉措来青海进行佛事活动,曾在此建蒙古包寺院。此后,许多佛教界著名学者曾光临该寺。**喇嘛噶桑嘉措与其经师阿旺却丹曾来此主持佛教仪规。

鲁仓寺:藏语称“鲁仓讲修兴善洲”,又因系尼尔仓**所建寺院,亦称“尼尔讲修兴善洲”。位于县治茫拉西北2公里的哈买日山根,属森多乡。由尼尔四世罗桑却吉尼玛(1850一1909)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该寺1953年有僧208人(内**3人),牲畜11649头(只),耕地6750亩,1958年后关闭,1962年开放,有僧26人。“文革”期间拆毁,1981年重新批准开放,现重建有经堂 15间,僧舍87间,有僧84人(内**1人,完德8人)。

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带。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

三、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对策和及建议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旅游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又兼备宏观调控手段,并有利于对旅游产业开发实行统一领导、制定一定区域的总

体规划,严格管理,有序开发,尽量避免重复投资和生态破坏,统一规划,有利于旅游业向大规模、深层次方向发展。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潜力、环境的承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保证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2.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政府应制定专门政策,从资金、人才等方面加大对旅游业的扶持。如安排一定财力用于旅游基础设施改善和旅游宣传等工作,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3.加快旅游环境建设,提高旅游业整体形象

一是加快以公路、通讯、电力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旅游人才引进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工作,为旅游发展提高人才保障;三是加强本地特色旅游宣传工作,提高旅游知名度。

4.大力开发旅游商品

一个地区旅游商品开发与状况,代表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兴衰。结合我县实际,目前应重点抓好特色本土产品的开发利用,如冬虫夏草、雪莲等。

5.加强行业管理,坚持依法治旅

创建地方特色小吃品牌 第6篇

关键词:地方特色小吃品牌“沙县小吃”

0引言

福建沙县小吃是位于福建市的沙县地方特色小吃,也面临着种种发展中的困惑,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的品牌创建思路。因此,如何成功地创建沙县小吃品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课题。一个品牌的创建是全局性的,还需要组织、培训、考核以及产业文化等多方面的支撑与保障。

1组织保障

众所周知,先有组织而后有管理。要进行沙县小吃的品牌创建,必须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否则基础的管理都不能完善,品牌创建也就无从谈起了,

1.1营销组织创建与调整的指导思想由于沙县小吃规模所限,设置单独的品牌管理机构不符合地方特色小吃的实际情况,在本文中,笔者建议把品牌创建的常设机构与地方特色小吃营销部门合并,统称营销部,对于营销部的创建和调整应该在以下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1.1.1首先要考虑到自己的营销目标只有目标明确了,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的配备等问题才有了依据,与目标相匹配的组织机构才更可能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设计的合理思路是“因事设职”,根据业务内容和需要做的工作设置组织结构与岗位,这样才能使人尽其才,不至于造成人才浪费。

1.1.2要考虑到沙县小吃的自身规模和实力沙县小吃毕竟是一个小规模产业,业务单一,产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统一的,这一点决定了沙县小吃的营销组织也要相对简单。

1.1.3要遵循责权统一的原则市场营销机构承担着沙县小吃品牌创建的主要责任,还承担着完成销售任务等短期责任。因此,必须赋予营销部门相应的权力,通过机制的建立和考核办法的完善,确立市场营销部门对整个地方特色小吃营销的指导权,从制度上保证地方特色小吃各项工作必须服从市场需要,服务于营销。

1.1.4要遵循精简高效的原则市场营销组织应该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岗位设置,做到人员精干、分工明确、一职多能。本文根据沙县小吃品牌创建的具体职责以及整个地方特色小吃营销工作的要求,对沙县小吃的营销组织进行了调整。

在调整后的组织结构中,本文将人力资源部的职能和原来企管部的部分职能划归到综合办公室。营销部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从企管部分离出来。在营销部岗位设置图中,营销员可以根据市场情况配备多名,其它岗位只配备一名工作人员。

1.2沙县小吃营销机构的基本职能①参与沙县小吃的品牌战略规划和品牌创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②负责地方特色小吃客源市场开发、地方特色小吃产品销售、各种促销活动的实施。③和媒体保持良好关系,负责整个地方特色小吃品牌的宣传推广。④进行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制定地方特色小吃产品价格体系。⑤经常进行品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分析。⑥维持与政府机构、旅行社、地方特色小吃预订组织、及公司客户的密切联系。⑦提供市场趋势、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和客户反馈方面的准确信息。

2人员培训、考核

员工培训是地方特色小吃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实现人才增值的重要手段。有效的员工培训不仅能提升员工自身的能力,还能改进地方特色小吃员工的组织忠诚度,形成相互信任,共同合作的组织氛围,从而使地方特色小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沙县小吃的培训体系构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设计培训流程地方特色小吃的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地方特色小吃的各个部门。因此沙县小吃的员工培训应该首先有一个清晰的流程。结合沙县小吃实际情况,本文对沙县小吃的员工培训流程的设计如图所示。

2.2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需求分析是地方特色小吃培训工作的基础,缺乏这一工作将导致培训目的不明,培训资源浪费及培训效果不佳等结果。培训需求一般从地方特色小吃需求、工作需求和员工需求三方面进行分析。地方特色小吃需求分析要从地方特色小吃战略目标、地方特色小吃氛围以及人力资源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分析;工作需求分析是对岗位职责、任职资格、工作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员工需求分析是针对员工个人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对培训的需求。鉴于地方特色小吃属于服务行业这一特点,本文认为,沙县小吃要确定以观念培训为前提,以管理知识、服务技能培训为重点:以思维培训、心理培训为基础,培育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良好服务态度的职业地方特色小吃员工。

2.3建立培训激励机制培训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是地方特色小吃进行有效培训的基础和保证。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手段,能够充分调动培训教员以及受训员工双方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有效地激励措施和手段也能激发参与培训的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运作培训成果的热情。建立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制度,如《教员责任制》、《培训晋升、奖惩制》等等:其次应该将培训教师和学员在培训工作中的表现纳入地方特色小吃的绩效考评体系,使培训工作的结果和员工的提升、晋级以及调动结合起来。再次,应该通过定期的考试来检验培训效果,并将考试结果公布于众。

2.4建立培训评估机制员工培训是一件费时费力、耗资巨大的工作。因此对培训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是必要的。客观的培训质量评估机制可以对员工的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还可以帮助地方特色小吃找出培训工作中的不足,以便地方特色小吃制定整改措施。

本文基于沙县小吃目前的状况,对沙县小吃的绩效考核提出几点改良意见:①为保证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应该成立以总经理为核心的考评小组,以对绩效考核的有效性进行监督。②要制定出科学的考核程序和方法,在考核实施中,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否则考核的作用有可能适得其反。③考核的指标不能只有业绩指标,还要有能力指标以及态度指标。对于地方特色小吃产业来说,由于业绩具体到个人头上比较难以实现,再加上地方特色小吃是服务性产业,这就要求在考核中对于态度的考核要更加重视。④考核的结果要与员工的薪酬、晋升、降职、调职以及人力资源规划挂起钩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明确自己在哪方面做得不好,哪方面做的符合地方特色小吃利益,并能为保证自己的利益积极地改进工作。⑤要有顺畅的申诉渠道。在考核实施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如果没有申诉渠道,员工可能只会把不满压在心里,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员工的积极性。

3文化保障

地方特色小吃文化是地方特色小吃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所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和行

为规范的总和。优秀的、有自己特色的地方特色小吃文化对地方特色小吃品牌创建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沙县小吃的文化创建要重视培育其精神文化并保证精神文化在地方特色小吃的落地生根。

3.1培育沙县小吃的精神文化地方特色小吃精神文化是产业经营理念、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是支撑沙县小吃文化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地方特色小吃文化的灵魂。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沙县小吃也积淀了一些优秀的文化理念,但是缺乏进一步提炼和固化。不利于沙县小吃员工更好的深刻学习和领会。本文在对地方特色小吃原有的文化积淀进行提炼的基础上,结合对地方特色小吃行业和沙县小吃特色的分析,对沙县小吃精神文化进行了有益的丰富,特别突出真诚和创新这一精神文化的核心。因为沙县小吃属于服务业,员工真诚的服务是地方特色小吃提高产品与服务水平的最根本要素,而创新则是一个地方特色小吃得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基础。

本文对沙县小吃的主要理念设计如下:

地方特色小吃愿景:刨建国内一流的地方特色小吃品牌

经营宗旨:员工满意、顾客满意、社会满意

经营理念:顾客得利、商家赚钱、产业发展、员工增值

核心价值观:真诚、务实、创新

质量方针:关注宾客需求、烙守坚持质量第一、营造温馨地方特色小吃

用人理念:以德为先,以绩为主

创新理念:以变制变,与时俱进

管理理念:以绩为纲、以人为本、以德为馨

管理风格:严中有情、严情结合

生存理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理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3.2进行沙县小吃制度文化创建制度文化包括地方特色小吃的各项制度及这些规章制度所遵循的理念。产业文化制度层约束和规范精神层和物质层的创建。如果地方特色小吃只有好的理念、价值观和精神层次的东西,但是不能在产业行为中得以体现,这些东西也就是空中楼阁。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制度体系,是精神层设计得以落实的保证。反之,如果忽略或弱化这个步骤,就会使原本设计到位的产业精神理念成为一纸空谈,结果导致整个产业文化刨建的失败,对沙县小吃的制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制度与理念的契合,需要查看这些理念是否有制度的保障,如果没有,需要对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以形成能解决问题并与地方特色小吃理念相吻合的新制度。制度和规范的内容如果偏离了产业理念,将会造成员工思想与行为的不协调、不统一,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制度和规范的设计还必须有助于员工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准确无误、积极主动地完成自身的工作。通过产业制度的创建,应该能达到“强制成习惯,习惯出文化”的效果。目前沙县小吃最应该创建和完善的制度包括:《沙县小吃绩效管理制度》、《员工行为规范》、《员工培训制度》、《质量管理制度》。这些制度都是塑造良好产业行为的重点。

3.3导入地方特色小吃,创建地方特色小吃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产业文化的最外层,它集中体现了产业的外在形象,是消费者对一个产业总体评价的起点。优秀的物质层设计往往能够最直接的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良好的产业形象,使消费者对产业的产品产生信赖感。沙县小吃的物质文化包括的要素包括:沙县小吃的名称、品牌标志、品牌标准字体、标准色、店旗、店歌、环境设计、员工工装、各种办公用品等。

对地方传媒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思考 第7篇

孝感孝文化是众多著名的地方文化之一。孝感, 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市, 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葬父, 孝行感天”而来, 是“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原地, 被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董永、黄香、孟宗三人均出自孝感。自汉代以来, 孝道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昌盛不衰, 形成了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孝文化。

近年来, 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地方文化在地方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地方政府喉舌的地方新闻媒体, 理应把传播地方文化作为自己的责任, 积极提高传播好地方特色文化的能力, 打造特色城市品牌, 发展和繁荣地方特色文化。

地方新闻媒体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意义

从新闻媒体本身来看, 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是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培植自身特色、促进自身发展的需要。地方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地方新闻媒体, 而地方新闻媒体首先在设备、人才、新闻信息等新闻资源上就先天不足, 而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 新的传播形式不断出现, 特别是网络媒体和数字电视的推广, 使受众对媒体的选择余地更大, 新闻媒体间争夺受众眼球中处于劣势。因此, 地方新闻媒体必须按照“人无我有”的思路推出个性化的内容, 挖掘地方文化这样的本土文化资源, 在地方文化的传播上做好文章, 形成自身特色, 促进自身发展。例如, 东方卫视的时尚特色源于其“海派文化”, 湖南卫视的娱乐特色出自“湖湘文化”, 浙江卫视立足“钱塘文化”,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立足“闽南文化”, 这样一批成功的地方电视新闻媒体用自身的发展实践证明:以自身独有的地方文化资源, 开办“本土化”、“地域性”的栏目,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频道品牌, 是摆脱媒体同质化, 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制胜法宝。

从城市发展来看, 传播地方特色文化是促进城市社会和谐、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一方面, 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对内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市民对于城市的地方感是一种由经验、记忆和情感构成的体验, 是对城市的景观、社会生活和文化以及它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产生的一种整体感受, 其核心是对城市的依恋和身份认同。 (2) 一个区域内的老百姓对当地的特色文化天生就有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 可以认为地方文化是他们引以为荣的精神支柱之一, 传播地方文化可以整合他们的思想, 调动积极情感, 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如:孝感市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孝文化典型, 树立孝子榜样, 能有效地促进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区和谐, 从而达到社会和谐。另一方面, 作为大众传播工具的新闻媒体, 可以广泛而有效地把地方特色文化对外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从而打造城市品牌, 扩大城市影响。如孝文化是孝感的特色文化, 孝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的城市定位, 并充分认识到“大力弘扬优秀传统孝文化, 建设中华孝文化名城, 是提高孝感知名度、提升孝感城市形象、增强孝感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因此, 新闻媒体要以创新精神提高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能力, 使地的竞争力而努力。

从地方文化本身来看, 传播地方特色文化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与时俱进, 使地方特色文化在当代焕发新光彩。文化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 地方文化也是如此。文化即传播, 传播即文化,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地方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大众媒介的传播。地方新闻媒体自然应担负起衍传地方特色文化薪火的使命。地方文化一般是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 如何使地方文化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在当前的地方发展中发挥新的作用, 也是新闻媒体应努力探索的问题。如孝感孝文化是指自东汉以来, 发生在孝感地区, 并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孝道思维、孝行方式及其影响的总和。 (4) 孝道意识在孝感人民中代代相传, 但传统孝文化中也有一些糟粕的东西, 人们需要与时俱进的孝文化, 新闻媒体应在传统孝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积极挖掘孝文化新的内涵, 促进孝文化不断创新和发扬光大。

地方新闻媒体传播地方特色文化的策略

在现代社会, 地方特色文化也有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因此, 地方新闻媒体应根据和谐社会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需要, 提炼富有现代精神的地方文化品牌内核, 为其传播奠定质的基础, 并让地方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统率一切传播活动。针对目前新闻媒体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现状,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加强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

重视策划, 加强传播活动的系统性。目前一些新闻媒体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局限于完成任务式的被动报道和浅层信息的传播, 如何变被动传播为主动传播, 挖掘信息的深度, 制作出含金量高的节目, 新闻媒体就必须重视提前策划, 以加强传播活动的系统性。首先是短期策划, 某一项活动、某一阶段的传播策划。如2008年10月17日至19日, “中国·孝感院召开, 来自国内外一流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百余人与会, 有十几位专家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研讨会期间, 不仅举行了孝文化新作出版首发式, 而且还举行了孔子铜像的落成揭幕仪式、“孔子与孝”书画作品展和孝文化系列讲座等活动。孝感新闻媒体并没有仅仅把此次活动作为会议新闻, 满足于程序性报道, 而是周密地设计策划方案, 对每一篇新闻、专版 (专栏) 等都进行了事先策划。他们将专家的新观点以“专家新论孝文化”形式播发, 让更多的人了解孝文化研究的新进展;将参加活动的群众的感受以“群众纷说孝文化”形式播发, 让孝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中;选登孝文化书画作品, 让更多的人欣赏孝文化。通过对传播的策划, 使孝文化研讨会不仅深入专家学者的心中, 而且进入老百姓眼中, 提高了传播的广泛性。其次是长期策划,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品牌, 在传播中应遵循系统性原则, 追求长远的品牌效应, 做好整体规划, 把地方文化的传播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

深入挖掘, 加强传播内容的多样性。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特定的存续方式, 从现实层面看, 地方特色文化的存续方式有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拓展。这一方面给新闻媒体提供了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传播资源, 另一方面也给新闻媒体提出了更高的传播要求, 但是目前有些地方新闻媒体传播地方文化时对其内容的挖掘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以孝感主流新闻媒体传播孝文化为例:一是从传播内容的表现形式看, 对孝文化的传播以新闻报道为主, 其他形式如散文、诗歌、歌曲、电视剧、传奇传说、广告、理论文章等较少;另外, 在播发的孝文化新闻中, 报道的体裁以动态消息居多, 其他体裁如通讯、评论、专题、系列报道等较少。二是从传播内容的性质来看, 传播的内容以孝文化活动和孝子孝行两类为主。因此, 地方新闻媒体应深入挖掘, 充分展现地方特色文化的丰富内容, 将地方文化全方位的内容用新闻报道、文艺演出、电视剧、公益广告、城市宣传片、歌曲、文学作品等多种形式予以表现, 做到传播内容的丰富多样性。

优势互补, 加强传播媒介的整合性。发挥不同传播媒介的优势, 强调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一体化运用, 并注意进行最佳的组合, 发挥整体效应, 可使受众以不视觉和听觉疲劳, 从而能够有效提高传播效果。不同的传播媒介有不同的优劣势, 报纸以文字为传播符号, 可用文字表现电视等无法拍到的东西, 适于做深度报道;广播以声音为传播符号, 时效性强于报纸和电视;电视声画兼备, 形象生动, 现场感强, 适于现场报道和文艺节目;网络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具有海量存储、互动性强等优势, 适于做专题。如:“中

而不断扩大地方特色文化的影响。如, 孝感目前已在湖北日报上开辟了《新孝道观察》专栏;在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投放了“董永故里、孝文化名城———湖北孝感”的广告名片;以央视《同一首歌》为载体, 举办了首届孝文化艺术节暨全国“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连续举办了三届孝文化国际研讨会等。这些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文化传播, 在国内外引起了积极反响。

通俗娱乐, 加强传播过程的互动性。文化是人民群众的文化, 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需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应强调受众对地方文化的认同和接受, 落脚点应是使人民群众把地方文化的内涵化为自己传播的目的。而传播的通俗和娱乐化有利于受众群体的扩大, 有利于广大受众的积极参与。因此, 新闻媒体在传播地方文化时, 除了搞好新闻报道外, 还可以开办有关地方特色文化的歌曲比赛、故事展播、诗歌散文赏析、论坛、公益广告等, 并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工具特别是新兴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优势, 开设多种互动环节, 吸引目标受众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另外还可

参考文献

①周怡:《地方高校学报与“地方文化”传播》, 《新闻界》, 2008 (4) 。

②郝永华、周翔:《地方网络论坛三题——以孝感市槐萌论坛为例》, 《新闻爱好者》, 2009 (3) 。

③梁伟年:《中国湖北.孝感第五届孝文化艺术节暨孝感市第三届“福星城杯”楚剧展演开幕式上的致辞》, 2008年9月28日。http://www.xiaogan.gov.cn/html/01mlxg_xwh_xwhyw/081221659202980597467.html

地方性特色 第8篇

我校属于江西省属地方性普通高校, 制药工程专业创办于2005年, 自创办之初便立足校情, 走特色办学之路。经过不懈努力, 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成绩斐然, 于2010年短短五年时间获批江西省特色专业, 2013年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同年还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现将我院如何基于校情, 建设特色鲜明的制药工程专业汇报如下。

1.办学指导思想的凝练

办学指导思想的凝练必须“立足校情, 基于生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是一所省属普通高校学校, 以培养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特色。学校招生属于二本批次, 全国范围招生, 生源以江西省为主。基于此, 我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以为江西省及周边区域医药生产企业服务, 培养优质的“应用型”工程人才为主要目标。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 坚持以特色创优势, 形成和巩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本专业的建设与科技创新、队伍建设相结合, 不断凝练方向、优化队伍、构筑基地, 集成较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高水平的“工程化”教学科研基地, 形成卓有特色的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培养出较高层次的应用型工程师, 并形成教学科研互促并举、相长并进的发展局面, 使培养出的学生在业务方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 在专业方向上有特长, 对制药工程可能涉及的学科知识有足够的了解, 并在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方面有初步的能力, 以适应21世纪社会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更高的要求, 我们提出构筑集“教学—研究—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教学体系, 形成“开门办学, 走学产研合作之路,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2.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课程体系的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实现课程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部分, 也是培养合格、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础。根据“开门办学, 走学产研合作之路,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 结合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多次修订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特别是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做了较大的改革。而这些改革主要依据相关院校进行调研, 并邀请省内诸如江中制药、汇仁集团、江西制药、川奇药业等多家医药生产企业的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最后形成相对完善的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在培养方案中适当减少必修课的课时, 增加专业选修课的数量;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减少理论课时数, 增加实验、实践类课程的课时数;为了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课程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数量, 开设两门专业大综合实验;为了适应现代制药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 增加与工厂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工程类选修课程, 如《药厂三废处理》、《制药过程控制与仪表等》[4]。

3.教学师资的培养与提高

本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师资主要是近几年从国内各高校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 多数缺乏授课经验与工程实践经历。而制药工程专业又是密切联系生产实践的“应用型”工科专业。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 采取了多种措施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

(1) 分批、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到国内各学科的重点大学及知名院所进行为期半年的课程进修学习, 尤其是到一些综合性大学及工科型院校进行工程类课程的进修学习, 以提高青年教师工程教育的教学水平。

(2) 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省内外医药生产企业及医药设计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全脱产生产实践和间断式实践, 弥补教师走出高校即走上讲台、缺乏工程实践经验的不足, 从而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教学能力。

4.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 数量充足、质量可靠的校内外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保障[5]。在“开门办学, 学产研合作”的办学方针下, 专业建设得到了大批制药企事业单位的支持, 为学生提供了众多质量优良的实习基地。在实习基地的地点上, 从南昌扩展到全省, 从省内逐渐扩展到省外;在实习基地的种类上, 以医药生产企业为主, 以检验、流通及研发单位为辅 (见下表) 。实习基地的数量充裕以后, 下一步着力提高实习基地的质量。实习指导教师要首先实地考察实习基地条件, 确定实习基地的硬件 (厂区条件) 与软件 (企业指导教师) 均能够满足制药工程专业的教学大纲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5.特色与创新

5.1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

为了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提高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 我们实施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请进来”, 即邀请制药企业有经验的专家工程师来校上课。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 学院先后从江西川奇药业、汇仁药业和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聘请了三位专家来院为本科生上课。外聘专家授课作用明显, 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来源于生产一线的实践知识,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二是我院教师, 特别是青年教师能在课堂上学到生产实践知识, 客观上起到培训青年教师的作用。

“走出去”, 即将部分实践性强的课程转移到企业车间里进行授课。从2009年开始, 我院先后将《药物分析实验》、《制药工艺学》和《制药过程控制与仪表》等课程的部分课时转移到江中制药、汇仁药业等制药企业的质检中心或者生产车间里进行授课。通过实施这一办法, 本来枯燥无味、课堂教学脱离生产实践的课程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 授课效果明显增强。

5.2建立“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习和毕业设计 (论文) 均是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如今的高等教育体系下, 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有下降的趋势。然而对于制药工程这样的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 实习与毕业设计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为此, 在实施“3+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条件下, 学院将实习、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就业紧密结合起来, 即学生根据学院已有的实习基地进行双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 于大四上学期在实习单位进行为其13周的顶岗实习, 同时单位在此期间对学生进行考查和选择, 双向选择确定就业意向。大四下学期, 学生即可到已签订就业协议或者已有就业意向的单位继续进行为其10周的毕业实习, 同时在实习单位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实行企业和校内双导师制。企业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题目选定、过程指导;校内指导教师则负责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深度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及教学目的的要求。如此, 既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工作, 又使学生的毕业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践, 毕业实习更具目的性, 可谓一举多得[6]。

6.结论与建议

专业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声誉, 特色专业的建设是实施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院通过树立“开门办学, 走学产研合作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多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建设数量充裕质量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等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通过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模式, 建立“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等措施凝练办学特色, 对于我们这样的地方性普通高校制药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然而特色专业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应予以改进与完善, 其效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因此, 如何在实践中对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改进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是一个有待于继续研究解决的课题。因此, 建议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一定要结合生源情况、社会需求与实际就业方向。在专业的建设过程中, 要突出特色, 敢于创新, 勇于改革, 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元英进, 尤启冬, 于奕峰, 蒋建兰, 赵广荣, 程卯生, 姚日生, 宋航.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6, (1) :12-15.

[2]蒋建兰, 刘明言, 白鹏等.我国高等院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调研[J].化工高等教育, 2003, 1:15-18.

[3]元英进, 蒋建兰, 赵广荣等.21世纪高校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构想[J].药学教育, 2002, 18 (3) :1-4.

[4]罗向红, 吴春福, 毕开顺.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药学教育, 2006, 22 (5) :1-4.

[5]陈安朝, 潭桂山, 姚瑶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药学创新人才[J].药学教育, 2005, 21 (4) :38-40.

民族歌曲地方特色辨析 第9篇

我国历史悠久, 地域辽阔, 人口和民族众多, 由于各地民族的历史发展, 社会状态、自然环境、风俗习惯及语言各方面不同, 也就使得民歌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和情调。鲜明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的民歌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 也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歌通过口传心授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提炼, 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的特点。从民歌的音乐形式上, 我国汉族民歌有体裁和色彩区两种分类方法。这是两种相互不可替换的分类方法。体裁分类的侧重点在于民歌演唱的功用上, 而色彩区分类的侧重点在于民歌音乐中旋律进行的不同模式上, 即音乐地方风格的构成要素。

色彩是从美术中借用来的术语, 在音乐中早已使用。在先秦汉魏时期中国民歌就有南音、北音之别, 以后更有楚声、吴歌之异。民歌的色彩指的是民歌的地方性风格, 而所谓民歌的色彩区是指在民歌音乐的地方性风格方面具有某些主要共同特征的民歌流传区域。地方色彩的形成与文化要素密切相关。中国幅员辽阔, 自然地理悬殊很大, 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 因而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的民歌多粗犷豪放、高昂激越、铿锵有力, 表现出一种“阳刚”之气;而南方的民歌多曲调婉转悠长, 缠绵多情, 表现出一种“阴柔”浪漫之美;平原地区的民歌婉转流利, 山区的民歌高吭嘹亮, 草原地区的民歌音调悠长, 气息宽广;蒙古族的民歌节奏自由、音调开阔;藏族的民歌曲调质朴流利, 节奏较有规则, 具有舞蹈的动感;维吾尔族的民歌节奏感强, 既热烈欢快又深情婉转, 感情丰富细腻, 表现出维族人能歌善舞的特点。中国民歌地方色彩之丰美, 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论, 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 是民间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民歌地方色彩的区域性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打开各地民歌, 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味扑面而来。作曲家们就像是一个个能织善绣的能工巧匠, 从生活中抽出各色彩线, 运用民歌的各种体裁形式, 将各地区壮伟的自然景物, 古朴的民情风俗同生活中的各种人物, 故事巧妙的拧在一起, 绣出了一幅幅既生动感人, 又风趣诙谐的金匾。每一幅金匾都呈现出不同风格的情调和色彩。江南民歌:旋律修饰细腻华丽, 曲风柔宛妩媚;陕北民歌:开阔慷慨旋律流畅悠扬, 节奏自由;山西民歌:舒展、幽默、风趣、气质淳厚朴实;四川民歌:柔和婉转相对欢快;云南民歌:旖旎柔宛;湖北民歌:曲调简单, 节奏规整;陕西民歌:优美抒情, 音调丰富, 旋律舒展。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词曲形式中任意要素的特点, 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 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 民歌作为一种以乐音为媒介的艺术形式, 要对它进行南北色彩区唱腔的比较, 势必要先提出色彩区的划分依据。

从我国的地理背景来说, 中国地域辽阔, 有地形之分, 气候之分包括经济生产方式也不同, 因此, 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 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的不同也导致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这种特色和差异的程度, 与交通发达的状况和对外交流的程度构成反比:交通越发达, 对外交流越多, 地域性特征往往越模糊, 或呈混合状态;反之, 交通越闭塞, 与外界的往来越少, 地域性特征往往越鲜明。例如山脉对于文化的传播, 常常起着阻挡和分割的作用, 秦岭是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 在它的分割下, 形成了我国民歌色彩区南北区分。而这种地理背景影响了民歌南北方的风格迥异。这从我国的历史背景也可看出, 以《楚辞》为代表的楚文化和以《诗经》为代表的中原文化, 就是由于地域不同形成南北方风格的差异。两者相对来说, 南方偏于柔美细腻, 北方较为刚健豪放。“刚柔缓急, 音声不同, 系水土之风气”说明各地的方言与江河相隔、山岭相分有关。被誉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长江与黄河, 虽然都源于青藏高原, 但是各自奔流南北, 造就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南北风格, 也造成人们性格气质的不同。反映在民歌方面就有了南北地方色彩之分。

再者, 语言对民歌的影响也非常之大, 汉语方言众多, 有“十里不同音”的说法, 单就语音对音乐的制约作用来说, 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之间, 语音的差异越大, 音乐的差异也就越大。这样, 即使是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区的流传中, 由于语音的不同也会发生音调上的变化。民歌的歌词就是人们的口头语言, 从一开始就用方言演唱, 形成民歌的地域性差异, 也就造成不同的旋律, 润腔也不同, 从而形成民歌色彩区的不同差异。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古话叫“十里不同风, 五里不同看”, 就表明民歌色彩是与地区结合而体现的, 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例如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此歌是体现冶币粲色彩的作品, 其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 而不是ai。四川民歌《高山顶上栽泡桐》, 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作品的诙谐幽默, 其中就写出“丝毛草儿尖对尖, 今年的洪水要朝天。江水朝天我不怕, 变个麻雀飞上天。”这样的句子。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从前北方自然灾害和战争较多, 因此歌曲风格就较高亢激昂, 凄凉。而南方地势平缓, 自然灾害和战争较少, 人们的生活很舒适, 所以南方的歌曲就比较幽默风趣。地理环境造就了人, 人以自己被造就的性格创造了与环境相协调的文化, 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氛围。长此以往, 我国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们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音乐文化。以此而言, 民歌色彩具体表现上具有多层性和多样性, 需要因地制宜地作出具体分析, 不可简单地一概而论。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 就有关于不同地区的民间音乐有不同的性格特征的记载。从宏观上来划分, 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大, 旋律多采用跳进和较大幅度的上下进行, 所以多使用七声音阶。南方民间音乐的旋律音程较小, 旋律多采用级进和回旋环绕式的进行, 所以多使用五声音阶。

在劳动号子中表现出了南北民间有明显差异, 南方的车水号子《小小水车长又长》劳动强度较小, 注重曲调的艺术性, 旋律和节奏的跳跃表现出劳动的轻、快。北方的打水号子《打水歌》则用旋律和节奏的缓重赋予劳动者身体的语言形态。普遍于人们之间的山歌也表现了南北民歌的差异性。例如, 陕北民歌《脚夫调》, 描绘的是在苍凉的黄土高原, 被逼离家赶脚的脚夫边走边思念妻儿, 悲叹着苦难命运的主题。曲调语言生动, 旋律流畅悠扬, 节奏自由, 表达了黄土高原人民的情感与愿望。《大河涨水沙浪沙》是云南的汉族山歌, 也是南方色彩区的典型曲子, 其旋律从头至尾显露出一种颇为舒缓而又从容不迫的韵致。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 在美感体验上, 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 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

如果从歌词的内容来看, 南方色彩区山歌的歌词广泛的反映了演唱者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多数山歌的歌词为即兴创作, 见啥唱啥、想啥唱啥, 常与野外自然景观相联系, 由景生情, 而北方色彩区的山歌音乐奔放嘹亮、开阔苍凉、曲调悠长, 广泛使用自由延长音与拖腔。使山歌的抒情性得以充分发挥。这就是民歌的艺术感召力。它的自然风光和人情风味具有一种特殊的美的魅力, 一下就将人引入它所描写的生活之中, 使我们仿佛同作曲家们一起饱览了一番各地风光, 不禁心旷神怡, 耳目为之一新的感觉。

三:各地民歌唱腔比较

民歌的体裁主要包括号子、山歌和小调, 它产生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民歌的题材十分广泛, 从反映劳动生活、爱情生活、社会习俗到描写自然景物、叙述历史故事、控诉阶级压迫、表现革命斗争精神等等。由于民歌各具鲜明的地方色彩, 所以, 演唱者要想唱好民歌只有深入体验生活, 了解各地的自然社会环境, 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民歌的地方特色, 保证演唱效果。换句话说, 搞声乐的要唱好民歌还必须学点地理常识。以南北方色彩区的润腔特征来对比, 南方色彩区中对于上声字母的夸张修饰较多, 有唤起对方注意和序引等作用, 四句歌词用同一音乐材料略加变化而成, 质朴单纯, 曲调为南方音调。北方色彩区的民歌演唱者常使用涩滞和不那么圆润的音色, 听起来有股愁苦和苍凉感。

由此, 我们可以看到, 我国南北色彩区中传播的民歌无论是体裁种类, 还是风格色彩都是本地区音乐文化的积累, 是民歌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歌的地方风格及其音乐色彩, 不能看作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 务必从地理背景、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等多方面因素来考察。

立足地方特色办节目 第10篇

众所周知, 我国的传媒产业目前已经开始由高速增长的时期进入到以“同质化”为主要市场特征的成熟期, 市场空间狭小, 这种客观的趋势决定了地方台节目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就成为夹缝中求生存的首选。其实地方的也就是最根本的优势恰恰在于其赖以生存的脚下这片人无我有的热土, 以及所蕴涵的独特的经济文化资源, 还有当地老百姓的人缘。

1 地方台要在节目的内容上体现实用性和服务性

由于电视的普及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 受众已不满足于你播我看的收视状态, 现在的受众更多了一些我想看什么, 我不想看什么的自由选择性。电视的主要功能也已经从宣传教育向传播信息和娱乐方向发展, 人们打开电视机常常想从中获得的是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 或者是一些实用的、能为自身发展带来的直接利益的信息。从电视传播的角度看, 电视节目最终影响效果应体现在电视观众身上, 他们是否愿意看, 是否从中受益都关系到节目的成败。获得受众这一主体服务对象对电视需求的满意也就实现了受众的认同, 因此地方台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的节目宗旨。办电视节目就是要本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只有扎根于当地受众的需求, 才会吸引他们的眼球。充分利用好自己本土的信息优势, 发挥当地传播中枢作用, 提供其他不可能提供的服务内容, 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方向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同样可以取得不俗的业绩。如临夏州台一档咨询类栏目《民生在线》就是根据本土需求设立的栏目, 分政策解读、创业者风采和就业之窗三个板块。针对当前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几个热点, 解读地方党委关注民生问题的方针政策, 解决民生的具体举措, 创业者风采主要讲述本土成功人士的历程, 如东乡手抓大王马忠华, 冲破自然家庭等重重阻力走出贫瘠的大山, 来到省城兰州经过艰苦磨练和辛勤打拼, 独创忠华手抓商标品牌, 成为金城一绝, 响誉省内外, 同时也带动了家乡特困群众2千多人就业。节目播出后, 由于来自可亲可信的身边人, 激励了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及务工人员大胆开拓创业。创业者的故事也给其他想创业的人以启发和借鉴, 在推动就业, 繁荣第三产业方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以差异化战略进行错位竞争

地域文化特色由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构成, 各地都有自己的独特风貌。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悠久,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和驿站, 素有西部旱码头之称, 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 黄河三峡, 炳灵石窟独具魅力, 古动物化石恐龙足印享誉中外。当地人关心当地事是各地老百姓的共性。以民生新闻为例, 对新闻素材低视角的处理可以使民生新闻触角延伸。如临夏州电视台组织拍摄的《走南创北临夏人》大型系列专题报道, 上西藏, 下江南, 拍摄走南创北临夏人的奋斗足迹, 弘扬那些外出创业的临夏人“不甘落后, 知难而进, 抢抓机遇, 奋发有为, 只争朝夕, 苦干实干”的临夏人精神。由于手法独特, 地域色彩浓厚, 又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 专题一经播出, 就产生了较好的反响。

3 因地制宜, 打造自己的地方品牌

作为地方台无论是节目影响力还是人力资源、制作成本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如果地方台总是单一模仿大台的手法, 往往得不偿失。但如果地方台在节目中能够更多融入地域特色, 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台摄制的专题片《花儿的殿堂松鸣岩》充分表现了我州举办首届民族风情节的大型专题报道, 活动场面宏大, 采访手段多样, 节目内容涵盖了自治州所知名的民族风情景点, 有莲花山、松鸣岩, 有云遮雾罩的太子山, 还有“中国花儿之乡”花儿的独特魅力和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的临夏风情。同时又穿插拍摄了绮丽秀美的民族服饰, 加之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 可以说地域特色明显, 民族风情浓郁。又比如把各地举办的一年一届“花儿大赛”搬上镜头, 让地方特色的“花儿”原汁原味展现给观众, 打造出了一批受本地人关注的“本土明星”。这些节目制作成本较低, 文字精炼到位, 拍摄手法新颖, 使有限的资源产生了最大的社会效益。

总而言之, 地方电视台突出地方特色, 进行本土化运作, 只能抓住当地老百姓的兴奋点的收视需要, 认真分析当地人的收视习惯和收视心理, 为受众提供其他电视台无法企及的服务和帮助, 发挥其他电视台无法企及的与受众的亲近性和接近性, 与其他台进行错位竞争, 一定会开创一片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本文本着“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 突出地方特色入手, 立足本土,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台节目特色化、本土化的一些有效措施和突出优势, 多渠道使地方台在节目中更多地融入地域特色、人文特色, 吸引更多本地受众的喜爱和参与, 从而降低制作成本, 使有限的本土资源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打造出正真具有地方特色的广播电视品牌栏目, 办好地方台节目。

推荐两个优质地方特色蛋鸭 第11篇

缙云麻鸭体躯小而狭长,蛇头大眼,嘴长而颈细,前身小,后躯大,臀部丰满下垂,行走时体躯向前促展,与地面呈45°角,体型结构匀称,紧凑结实,具有典型的蛋用型体型。按羽毛颜色不同分为两个系。Ⅰ系(褐色麻鸭)毛片较厚,耐寒性较强,适宜在北方地区饲养,开户日龄在100天左右;Ⅱ系(灰色麻鸭)适宜在南方地区饲养,开产日龄在90天左右。缙云麻鸭在圈养条件下,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大群饲养,90~100日龄开户,120~140日龄产蛋率达到50%,产蛋高峰期(产蛋率达到85%以上)可保持8~10个月,500日龄产蛋量310~330个,总蛋重20.0公斤,平均蛋重62.5克,蛋料比1:2.8~3.0。(浙江省缙云县绿生园农牧开发有,限公司 马利飞 邮编:321400)

2.文登鸭 文登鸭主产于山东省文登市的泽头、小观等沿海乡(镇)有100余年的历史,现主要分布在文登、乳山、荣成、威海环翠区等市(区),数量约1万只。由于文登市沿海乡(镇)海滩多,海产品丰富,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村民养鸭甚多。经长期选择产蛋多的黑羽白嗉鸭,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黑色鸭。1958年《山东师范学院学报》曾载文报道了文登县有产蛋很多的黑羽白嗉鸭,1993年文登县农牧局畜牧资源调查时全面发掘了这一地方鸭种,1987年烟台市确定文登鸭为一优良的地方鸭种。

文登鸭体形较小,成年公鸭体重1900克、母鸭1580克。有文登黑鸭和文登白鸭两种类型。前者数量大,是文登鸭的主体;后者为数不多,是从前者分离出来经选择培育成的。文登黑鸭羽毛黑色,有“白嗉”(颈中下部至前胸为白色)为共同特征。多数鸭外侧主翼为白色(即白翅尖),全身羽毛紧贴体躯。公鸭头颈羽为黑绿色,体格健壮。母鸭体形轻巧、匀称,具有蛋用鸭体形。

文登鸭性成熟较早,公鸭120天开始有性行为,母鸭早者117天开产,平均开产日龄为140~150天。产蛋量较高,年平均产蛋量为210枚,蛋重80.1克,优秀个体年产蛋量达282个。蛋形指数1.330,料蛋比2.88:1。增重速度一般,49日龄时公鸭体重810~1006克,母鸭920~925克。屠宰率:半净膛公鸭77.02%,母鸭72.85%;全净膛公鸭71.82%,母鸭66%。种蛋受精率91%~98%,孵化率74%~90%,育成率92%~98%。

地方性特色 第12篇

一、地方高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地方高校发展与地方文化建设有着密切联系, 地方高校能够培育地方文化精神, 为地方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提升地方文化竞争力和软实力, 并对地方文化素质起着积极牵引作用。同时, 地方特色文化能够滋养高校校园文化, 促进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 他们之间是相互依赖, 共生和互惠的关系。地方高校如果以地方文化为特色开设、建设学校内的专业, 一定是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专业, 这样的专业不仅能服务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还能为高校建设特色专业树立一个地方标志, 能够形成区域的竞争优势, 这样的专业对于地方高校的建设、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说, 地方高校建设这样的特色专业, 能够走向世界, 能够让高校得到宽范围的认可。

二、建设特色专业与提高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 地方高校要有核心竞争力

高校如何发展, 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发展, 加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是一项重要途径。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技术能力为核心, 通过对战略决策、科学研究以及成果产业化、课程设置与讲授、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学校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作为全面的、整体的、持续的竞争能力, 其形成与提升涉及到学校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二) 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来源于建设特色专业

地方高校的竞争力优势也来源于学校特色化的办学理念。由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所形成的学校竞争力是由多种要素所形成的力量的系统综合, 这些综合力量可以通过一系列表现指标显示出来, 其指标的相互作用就体现出一所大学的价值所在。因此, 地方高校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 结合学校的实际, 坚持“以人为本”, 不断创新办学理念。一要考虑办学类型, 分清学校的性质, 是综合性、是多科性或专科性, 从办学类型确立自身的服务范围;二要考虑办学层次, 是教学科研型, 还是教学型;三要考虑办学水平, 要办成什么水平的学校, 国内一流, 国内外有影响的、区域一流的、同类型领先的等;四要考虑市场化条件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中长期需求。在此基础上, 确立地方高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而结合地方特色建设特色专业, 这是一条捷径、也是一种战略, 特色高校必须具有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强势专业, 这样才能算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相反, 如果一个地方高校, 连地方特色都没有, 试问还有什么资源可以拿来搞特色的大学?所以, 地方高校应通过专业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创建一批特色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应当成为地方高校建设中的一条主线, 这是学校本色的亮点、闪光点。地方高校在构建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时, 突出上述的两个特征, 不仅是必要的, 同时也是可能的。而且, 只有突出这两个基本特征才能办出地方高校的特色, 进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高校的专业优势, 进而不断增强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建设好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以求提高核心竞争力

(一) 回避专业趋同性、树立地方文化特色

根据研究对比发现, 目前全国开设有舞蹈专业的师范类院校, 基本课程大多包括:中外舞蹈史、舞蹈概论、中外舞蹈作品赏析、舞蹈技能理论、舞蹈创作理论及舞蹈基础训练等一些共同科目, 课程设置摹本大同小异, 缺乏创新, 应该回避这种专业的趋同性, 走差异化发展的路线。比较而言, 本人认为赣南师范学院舞蹈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较有特色, 其做法有一定的借鉴之处。该校地处我国江西南部的赣州, 凭借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 他们除开设上述舞蹈专业课程外, 还增设了赣南采茶舞蹈、客家音乐、赣南采茶戏等课程, 并成立了客家音乐舞蹈研究所。在充分挖掘和继承民族艺术的同时, 也丰富了专业教学并形成了自己的课程特色。赣南地方文化丰富, 给舞蹈也带来一定的地方文化特色, 舞蹈专业的课程和专业建设, 吸收赣南采茶戏、民间灯彩、苏区歌舞、道教歌舞等文化精髓, 打造出来的舞蹈风格和培养的舞蹈人才, 一定能够获得更大范围和更多群体的欢迎、认可, 从而提高地方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二) 切进民族遗风、坚定走民族特色路线

地方高校身处在地方, 一定会感知和接受地方民族元素、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前我们比较熟悉的只有藏族舞、蒙古族舞、维吾尔族舞等几个主要少数民族的舞蹈, 近年来, 随着舞蹈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别化需求, 在各种舞蹈大赛上也会欣赏到其他民族的舞蹈。为什么观众对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不熟悉, 甚至不知道?但是, 当一出现在舞台上时, 观众却能产生巨大的好奇和深深的赞许之情?本人认为, 主要原因是舞蹈的继承和传播问题, 没有做到位。这些奇特文化没有被传播开来, 地方高校舍弃而不加吸收和学习, 继承和发展里面的优秀文化内涵, 导致地方舞蹈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和发展。所以, 有条件的地方高校, 应该在现有的课程基础上, 增设一门地域性舞蹈, 不但可以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使一些古老的舞种得以延续, 后继有人, 而且是一种责任。比如, 西南地区可以研究傣族、白族、壮族、侗族等众多少数民族的舞蹈, 东南有瑶族、黎族, 东北有朝鲜族、满族等, 西北有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 这些地域性很强的民间舞蹈艺术中, 有许多都是我们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要保护的艺术瑰宝。不同地域的艺术院校应该对此进行系统地整理、研究和传承。如果每所开设有舞蹈专业的地方高校都能有计划地对当地民间舞蹈进行系统挖掘、整理, 结果将相当可观。地方高校对当地民间舞蹈文化的研究成果, 逐渐再形成自己的舞蹈教学特色和擅长, 充分利用备自的地域文化优势进行教学创新, 这将地方高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三) 结合学生自身特点, 培养专才和偏才

学习舞蹈的学生, 未必将来都是登上舞台表演舞蹈的, 地方高校的舞蹈专业, 应该充分认识到舞蹈专业的学生, 将来从事舞蹈范围工作的延展性。把善于舞蹈的培养为表演者, 把善于编舞的培养为编舞者, 把善于舞蹈创新的培养为舞蹈策划者, 把善于舞蹈评论的培养为舞蹈评论者。舞蹈专业需要舞蹈演员这样的专才, 也需要舞蹈设计、舞蹈评论、甚至是舞台服务者的偏才, 舞蹈专业方向一定要细化, 结合社会需求和未来人才的实际需要, 建设专业特色, 以求获得更大的就业率和良好的办学口碑。

也就是说,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对舞蹈学生仅传授专业技能和知识还远远不够, 文学、历史、音乐、设计、书法、绘画等都要涉及, 要达到博学。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培育综合型舞蹈人才, 应该根据学生的条件因材施教, 专业基础非常好的, 可以向舞蹈表演、舞蹈编创方向发展;文学理论突出的, 可以以搞舞蹈史论研究、民间舞蹈整理等;还可以设置舞蹈服装设计、舞蹈创意、舞蹈市场管理等课程。不断研究社会需求, 创新舞蹈教学方式, 才能让舞蹈人才有用“舞"之地。也就实现了提高竞争力的愿望。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用人才搞创作促成果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师资队伍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结果和学生成绩。一定程度上说, 学生的成绩可以代表老师的水平。在具体的舞蹈教学中, 老师的个人素质非常重要。身为老师, 首先要持有一种终身学习的敬业精神。舞蹈艺术主要依靠肢体语言实现情感的表达和传递, 老师的专业技能和言行举止就特别重要, 它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其次, 老师的学问要广博, 舞蹈艺术的内涵包罗万象, 纵横古今、涉及中外, 文学、历史贯穿其中, 这就要求老师尽可能的博学, 不断地学习、充电, 也是老师教学创新的基础, 老师学无止境的精神及行动又会带动和激励学生,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总之, 舞蹈教师要力争做到专业要精、学识要博, 只有不断地钻研, 不断地追踪最新的专业资讯和教学成果, 始终保持与舞蹈同行的业务交流, 才能满足当今舞蹈教学更高的要求。

另外, 应鼓励教师搞创作、搞舞蹈研究, 多出一些成果, 只要有了成果, 外界才能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实力和能力, 也会吸引到不少的机会和投资, 为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发展、促进学科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等寻求机遇和可能。

总之, 地方高校利用地域文化特色, 处理学科特色、建设特色专业, 不仅可以提高学科建设的竞争力, 还可以促进地域特色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广泛传播, 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在地域文化建设中也能够找到地方高校发展的机遇和可能, 以及良好的办学口碑和发展机会, 这就是地方高校建设特色专业, 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和突破口。同时, 希望地方高校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入、坚持创新、评估改善以促进特色学科的“特色”保持常青, 并发展成为本校的品牌学科, 这样, 就能给予学校生存、发展及竞争以源源不断的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何阅雄, 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管理的探索与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 2006 (03) .

上一篇:故障应对下一篇:失效数据

热门文章

地方性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