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2024-05-04

有线电视发展现状分析(精选12篇)

有线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发展,三网融合

一、小城镇有线电视网络现状分析

(一) 优势

1、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的危机意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意识到有线电视网络所面临的巨大危机, 这种危机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寻求有线电视网络的发展之路。

2、网络带宽资源丰富。有线电视网络最大特点和优点就在于网络带宽较宽, 具有传输图像内容的先天优势。

3、相对较完整的产业链。

长期从事有线电视网络运作, 积累了大量技术实践经验, 建立了一条相对成熟的产业链, 从制作、传输、运营并最终到达用户。

(二) 劣势

1、市场意识缺乏。

国家对有线电视的长期严格管制和保护, 使得有线电视运营商缺乏市场经营理念, 形成了对政府扶持的依赖心理, 市场意识相对淡薄, 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活力不足。

2、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落后。

小城镇有线电视网络企业普遍存在缺乏战略研究机制, 没有形成科学的企业战略计划;营销机制不健全, 先进的市场营销管理手段缺乏;服务管理机制不完善, 服务质量欠佳;质量管理机制不完善, 部分地区网络故障率高;内控制度未成体系。

3、资金需求量大, 回收期长。发展有线电视, 进行数字化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且短期内尚无法盈利。

二、小城镇有线电视网络发展建议

当前, 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大力拓展增值业务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双向化改造推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以增值业务开辟新市场是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 加强经营管理

1、形成科学企业管理体制

要创建良好的硬件、软件环境, 保障员工自由发挥个人才智;创立系统标准, 让每个工作环节流程化, 每个流程标准化, 每个岗位都有操作标准, 每位员工都明白自己的职责;要明确目标, 明确流程、明确标准, 辅以激励赏罚和考核机制;重视员工管理, 建立员工培训机制和有效沟通机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优秀企业文化具有指引职工向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增强企业凝聚力、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 使社会和企业和谐一致、提高员工素质、振兴企业的教育、科技以及整个企业的文明总体状态的功能, 形成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

2、夯实网络基础, 实施双向互动改造

结合本地有线电视网络现状, 积极稳妥地开展线电视双向互动改造, 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 充分进行市场实践和培育, 按照先干线网, 后分配网的改造过程, 从高端用户入手, 稳步发展和推进, 从而搭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增值业务平台, 满足广大群众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提升有线电视网络的竞争力。

(二) 提高运营能力和竞争力

1、大力发展增值业务

当前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要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数字电视相关增值业务。一是视频内容增值业务。通过在技术平台上增加双向传输设备,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互动。二是网络增值业务。充分利用网络、用户资源的优势, 通过代理大型运营商 (电信、联通、网通、铁通) 的语音业务, 开发网内IP电话业务, 在网内开展互联网、语音、专网等综合业务。

2、确立以用户为中心的营销模式, 形成动态定价机制

网络企业对于价格的控制主要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信息产品的价值评价以及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因此应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不同类别的有线电视产品需求, 采取差异性的定价策略, 同时兼顾高固定成本与成本次可加性的网络经济特征, 争取产品效益最大化。

3、做好市场培育, 强化服务

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数字电视和双向互动电视的宣传, 普及数字电视知识, 解答群众疑问, 引导消费观念的转变。要以服务促经营, 服务促发展, 完善服务体系, 扩大服务内容, 提高服务质量, 赢得社会和群众的认同, 扩大市场份额。

(三) 寻求多方合作或者政策扶持

1、打通投融资渠道, 为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在目前情况下, 单靠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自身的资本积累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必须放宽资本准入政策, 实现投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政府可通过增收减税等政策;充分利用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直接上市融资;组建广播影视基金或信托等手段吸引国有和非公有资本进入广电网络, 解决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2、积极开展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发展IPTV

面对近几年兴起的IPTV, 广电应该把握住经营牌照属于广电系统的良机, 正确评估IPTV的市场规模, 发挥广电节目资源优势, 全方位改革和发展视频主业, 牢牢抓住视频节目源, 以我为主与电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促进双向互动节目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朝慧:《广电网络公司业务战略分析》.中国有线电视, 2007;09/10[1]薛朝慧:《广电网络公司业务战略分析》.中国有线电视, 2007;09/10

[2]董学耕:《全社会的商务流程再造》[J].中国电子商务, 2001[2]董学耕:《全社会的商务流程再造》[J].中国电子商务, 2001

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发展分析论文 第2篇

在对小区进行改造或建设新小区的过程中,同轴电缆入户方式的性价比比较高,这种技术可以分为低频有源数据、高频有源数据以及无源数据传输技术等,其中,无源数据传输方式的工程成本最少,重新铺设线缆的难度也比较小,宽带速率有保证,整个过程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而低频有源数据和高频有源数据传输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相较之下无源数据传输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因而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过程中可以选择这种数据传输技术进行数据传输。

5.2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

采用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一般情况下,HFC由三个部分构成,即用户的配线网络、光纤干线以及同轴电缆支线等。首先由光线通过干线对光信号进行传输,然后进行电光转换,再由前端到用户,接着进行光电之间的转换。而在以前的同轴电缆网络中,光信号是在信号进入用户区之后才进行电光转换和光电转换,然后进行光信号传输,由分配器将信号传递给用户。这种方式相比较光纤同轴电缆大大降低了信号的传输速率,不利于实时传输。

5.3光纤入户技术

光纤传输的速率高,相比较传统的数据线传输距离较远,而且不受电磁干扰,具有体积小、质量轻、使用安全损耗小、抗腐蚀使用时间长等优点。光纤到户有两种传播方式,包括双纤传输和单纤传输,双纤传输通过两条双纤将数据和CATV信号进行分别传输,然后分光器将CATV进行分光后向ONU进行传输,通过光电转换和电视机进行连接;单纤传输通过一根光纤进行数据传输,它将语音信号和CATV信号进行合并之后,在网络中通过PON接口来进行数据传输,目前,光纤入户技术已经获得了普遍认可。

5.4加大资金投入

对于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国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并且加大三网融合的建设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投入来支持有线电视的改造和发展;同时,运营商要针对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处理,提高改造的技术水平,选择有效的改进方案进而推动双向网络的发展。

6结语

随着人们对数据高速传输和高清电视信号需求的增加,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对有线电视进行双向网络改造,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改造技术来实现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是必然要求。但改造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环境、技术以及用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与发展,必须要合理选用改造技术,实现广电技术和宽带网络技术有效结合,对广大用户进行积极宣传,让用户积极配合改造工作的进行,从而加快改造速度,推动有线电视网络与三网融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辉.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改造技术及发展[J].科技传播,(7):105-106.

[2]李智华.有线广播电视双向网络发展问题及其策略[J].西部广播电视,(1):245-247.

4G时代我国手机电视发展分析 第3篇

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作为传播终端,以广电机构或电信运营商为传输网络,以各种音视频多媒体(主要包括电视制作)为内容的新型传播方式。有学者将手机电视定义为:“多媒体的内容或服务通过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或者通信网络传输,利用手机移动终端进行收看的传播方式。” 2003年, 日本和韩国相继推出电视节目下载,标志着手机电视的诞生,随后,中国手机电视开始逐步兴起。当下,4G技术的实现与推行为手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

1.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初具规模

手机电视作为传统移动技术与数字时代技术融合的产物已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新型媒体传播形式。在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价值链 并初具市场规模。其产业价值链是由内容提供者、内容整合者、服务供应商、电信业者、广播电视业者及手机制造商等构成。内容提供者提供电视内容,并将内容售予供应商,内容再经由电信业者或广播电视业者传输,最后被消费者接受。(如图1)

图1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电信业者掌握着重要的通信技术和网络,以及庞大的客户群体;广播电视业者掌握着丰富的内容资源,因此,电信运营商和广电机构构成了我国手机电视的两大主体。

除此之外,我国手机电视市场具有庞大的受众基础,通信世界网讯(CWW) 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10亿,分析师预测,2014年,中国市场上将销售4.435亿部手机,而使用中的手机将超过10.75亿部。”据Juniper Research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14年,智能手机上的流式手机电视用户数量将增加到2.4亿,中国将成为其主要用户群体。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为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手机电视扩充规模的力量源泉和根本动力。

2.我国手机电视业务的实践探索

我国手机电视起步较早,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就联手推出了用手机看电视的业务。2006年11月11日,央视联手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共同开通了CCTV手机电视业务,其成功运作经验为中国手机电视行业发展提供了范本。该手机电视业务成立之初,便集成了海内外各类视频资源,第一时间发布最具权威的手机视频资讯,搭建起了中国最大的手机互动视频播出平台。CCTV手机电视实现了24小时直播,同时,提供下载和定制等服务,还独家推出fashion tv来发布时尚资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点播节目。 CCTV手机电视还独家报道了多项大型活动与重大事件,尤其对“十七大”“嫦娥探月”“汶川大地震”“火炬登珠峰”“神七”等重大事件进行了独家手机报道 。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手机电视媒体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除了CCTV手机电视奥运台,上海文广互动电视有限公司(SiTV)联手SMG旗下新媒体,在2008年8月8日8时起推出奥运互动频道,同时推出手机电视业务。该频道每天8:00至24:00不间断播出各类别出心裁的奥运主题节目,手机用户可以随心掌控节目播出,可以提前预约,也可以回看,不会再漏过精彩节目。

2014年3月27日,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正式上线,市民可通过手机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每天可集成上万小时、总量可存储百万小时的音视频节目,内容资源包括重庆广电集团6个广播频率、15个电视频道以及通过外购版权、交换版权等方式引进的音视频节目。同时,市民还可以通过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了解衣食住行等生活信息,以及用手机拍摄视频上传与网友分享互动。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的上线是广电全媒体发展进入2.0时代的重要事件,为中国手机电视发展开拓了新天地。

3.4G助力我国手机电视发展

“4G(4th Generation)是指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是集3G与WLAN于一体的技术产品,能够传输高分辨率视频图像,其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的电视不相上下。4G系统下载速度达到100Mbps,是3G网络网速的10多倍。”4G通信技术拥有3G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不仅速度更快、网络频谱更宽,而且通信更加灵活、智能性更高,最重要的是其通信费用更低,甚至可以实现全球漫游,方便用户在全球各地进行终端接入,并平滑地与3G网相融合。可以说,4G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是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首选,也是解决数据流量通道的首选,更是手机电视的网络通道首选。

2013年,中国正式发布4G牌照。4G时代如期而至,也为中国通信产业注入了活力,仅中国移动一家就宣布,2014年将推动1亿4G终端进入市场。对于手机电视来说,这不仅打破了技术壁垒,也为手机电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受众群体和市场空间。

二、我国手机电视发展存在的问题

1.带宽不足导致普及难度高

手机电视节目对手机数字信号的传输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主要的移动通讯商还无法满足在手机上顺畅收看电视节目的要求。目前,我国手机移动电视传输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移动网络传输技术,另一种则是无线微波技术(WIFI)。前者由于技术原因,目前还没有办法普及高清的数字信号。对于还没有普及4G网络的中国来说,目前移动网络覆盖依旧以2.5G和3G网络为主,在这个网络环境下,手机电视节目的流畅度和最大清晰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在2.5G的网络环境下,手机电视节目几乎无法顺畅观看。即使是在普及了最新3G网络的国内城市,由于信号原因,也难以维持清晰流畅的播放。当下,唯一可以支持手机电视流畅播放的网络依旧是依靠互联网高速信号传播能力的无线微波技术(WIFI),而我国的无线覆盖率还远远不及欧美等发达国家。人们使用无线一般是在家中或少部分公共场所,在家中手机电视的竞争能力远远不及电视本身,而公共场所所提供的无线网络传输能力大多也不能满足手机电视顺畅观看的需要,所以普及手机电视也就无从谈起。这种信号传输上的缺陷,是导致手机电视自从2005年被当作新概念提出,但至今却还不能普及的重要原因。

2.移动终端自身条件不够

虽然,现在市场上的移动终端设备在以一个很快的频率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传统的电视行业对其终端的更新也从未停止。当今市场上的高清电视已经可以支持1080P甚至2160P的超高分辨率节目的播放,其给观众带来的视听效果远远超出于手机所能达到的极限。而对于受众而言,收看同一个电视节目,在手机上看不但要受到信号的制约,付出高额的通信费用,而且还远远达不到在电视上的收看效果。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厂商还无法生产出小巧便携并且还有强大运算能力的可以提供高清数字信号传播的移动设备,所以手机电视和传统电视相比,手机节目的收看效果就远远不如传统的电视以及相关产品。同时,由于各个手机厂商本身所生产的产品屏幕大小不同,节目提供商不可能一一为不同尺寸的屏幕提供适合其屏幕大小观看的节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手机电视节目收看的效果,同时手机待机时间有限也是制约手机电视普及的原因。

3. 缺乏内容创新

手机电视应当是以内容形态为中心的新媒体,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手机电视的节目内容都来自对传统电视节目的二次加工, 由于政策的制约以及利益分成模式不清晰,专业的内容生产商对手机电视的参与性并不高,传统广电业仍然抢占着手机电视内容生产的主要席位。我国手机电视上的内容大多数还是把电视节目的内容进行复制。然而,个性化节目定制将是手机电视区别于传统电视的主要特点之一,也将是主要的赢利渠道之一。缺乏个性化节目将使手机电视在与传统媒体的竞争中被忽视甚至淘汰。同时,手机电视之间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节目的创新和把关,内容低俗化、新闻娱乐化现象严重、黄色“标题党”现象泛滥,这都将会成为手机电视发展的障碍。因此,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产物要想长久吸引用户就应当把节目内容放在首位,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

三、4G时代手机电视的发展策略

1.以消费者为中心,注重内容创新

4G网络为手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然而电视内容作为传媒的本质永远是第一位的。手机电视要想长久发展必须以内容为王,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高品质节目内容,体现手机电视的个性化特点,突出内容创作的交互性,实现节目内容的多元化,及时接收及反馈受众意见,根据受众需求调整节目内容。

第一,注重独特性。手机电视只有强调内容的开发与创新, 挖掘自身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受众。独特性不仅是要通过传统的内容提供者创新节目内容、开创节目形式来实现,还应当通过激发受众创作的积极性来实现。手机用户基础广,操作简便、互动性强,受众必然成为最佳的内容生产者。尤其是伴随着网络发展的一代“新新人类”,他们思想活跃、创造力强、热衷于表现自我,他们是创意的源泉。手机电视内容制作方积极地鼓励和培养爱好创作的用户,能够为手机电视的内容生产注入新鲜的血液,这将是传统电视所无法企及的。

第二,强调时效性。相比传统电视,手机电视以其便携性特点占据着优势。在4G背景下,手机电视将实现畅通无阻的网络速度,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节目,接收最新视频信息。手机电视内容应当从当下时事切入, 实时更新受众普遍关注和正在发生的事件、现象和动态并实现第一时间播报, 来满足观众的需求与期待,从而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

第三,突出互动性。手机电视用户可以在手机电视上实现即时评论和交流,并同时给予内容提供者最为直接的意见反馈,为节目的改进和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这种及时的反馈是传统电视所无法实现的。这种交互性为电视节目内容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同时也增强了受众的收看乐趣。

2.电信营运商、手机厂商以及软件开发商通力合作

移动通讯商应该加强对移动网络通信能力的建设,以提升现有移动网络的信号传输能力来满足手机电视顺畅播放的需求。4G的出现已是移动通讯商迈出的重要一步,但是对于移动通讯商来说,接下来面临的最为关键的问题是4G网络的收费标准。“调查显示,在不使用手机电视业务中的用户中,有41.8%的人表示资费太贵;有23.2%的用户表示速度太慢;有12.4%的用户表示图像清晰度差。”因此,价格策略对于移动通讯商来说至关重要,除了降低资费标准,移动通讯商还可采取多种定价策略。

手机厂商除了生产具备4G功能的手机产品,同时还应提升手机设备自身的处理与显示功能,从而缩小手机电视与传统电视的收看效果差距。在视觉及音响效果上,手机电视由于屏幕尺寸及收看环境的限制,其视觉和音响效果不及传统电视。比如,收看手机电视的场所较常出现在室外,光线强烈的情况下,屏幕反光严重将导致画面无法清晰展现;字幕太小将影响受众对内容的理解;环境嘈杂将影响受众的听觉感受。因此,手机厂商生产屏幕分辨率高、音响效果好、处理器速度快的手机至关重要。除此之外,手机厂商还应适当降低具备手机电视功能的手机市场价格。

软件开发商需设计并推出方便、快捷、实用和新颖的手机电视软件,做好手机电视的平台建设。手机电视播放软件要实现快捷方便,首先页面设计不宜复杂化,应当对节目内容进行精准的分类,方便搜索,同时,页面设计应当简洁大方,富有美感,最为重要的是减少垃圾广告,提高受众的收看效率。

3.政府加大扶持及监管力度

手机电视行业的普及对推动移动网络通信能力建设及我国电视节目制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目前手机电视最大的瓶颈就是通信行业标准不一,手机电视无法形成完善的产业链。4G技术推行后,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推进统一的行业标准,并给予手机电视发展一定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手机电视行业的推动还体现在内容的监管上,要尽快出台内容分级管理制度并出台相应的行政法律法规,对节目许可、版权购买及权利与义务的规范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对于不符合电视播出标准、触碰社会道德底线的内容,例如黄色“标题党”及低俗娱乐内容等应严厉禁止,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建立相应的惩罚机制,使手机电视内容能够健康长期地发展。

[1]魏少蜻,吴月娥.试论手机电视的市场营销策略[D].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

[2] 杨成,肖弦弈.手机电视:产业融合的移动革命[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电视伴音的现状分析 第4篇

1 声画不同步

电视节目声画不同步的现象比较常见,声音超前和滞后画面都有存在。声画同步的测量有多种方案,大多通过特定信号源和仪器检测声画延迟,这种方法可以测定具体的延迟量,缺点是必须在停播的情况下进行。因此,在工作中一般通过对口形的方法,即“张嘴说话,闭嘴声无”来检验声画同步问题,这种方法简单有效、便于操作,缺点是不够科学细致。

由于图像需要经过特技、键控、字幕等诸多处理环节,所以相对伴音来说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滞后。因此,节目制作时需要在伴音通道通过延时器予以适当延时,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声画不同步。

在数字电视高标清同播情况下,进行上下变换和信号处理等同样会造成画面的延时,因此也需要通过音频延时器进行校正,以保证最终输出的信号声画同步。

2 声音反相

相位是描述讯号波形变化的度量,通常以度(角度)作为单位,也称作相角。在音频里相位分为绝对相位和相对相位。单一信号或设备的极性是绝对相位,即所谓的热端(+)和冷端(-);立体声左右声道之间的相位称为相对相位,用来衡量两个声道的相关性。

现在节目源日益多样化,很多节目是由未经专业训练的人员制作完成,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节目中时常出现相位偏移、电平不平衡等伴音问题,严重影响播出质量。节目制作系统中,由于话筒输出线或音箱功放连接线极性接反、系统存在的相位失真等原因,造成各种各样的伴音反相或相移问题。专业设备本身一般不会出现相位反接,所以必须严格做好设备的接头连接。

通常用李萨如图形来观察立体声左、右声道之间的相对相位。两个声道信号分别输入X轴、Y轴的坐标,形成的扫描轨迹就是李萨如图形,从中可分析出左右声道的相位、幅度关系,也可判断出两个声道的能量分布。

对于音频专业人员来说,更倾向于用声场的方式来显示李萨如图,即将X-Y轴逆时针旋转45°。以Tektronix示波器为例:如果显示的波形是一条45°的直线,表示只有右声道有信号;如果波形为一条竖直线,表示左右声道的信号幅度相等、相位一致;如果波形为一条135°的直线,那么只有左声道有信号;如果波形为一条水平线,那么左右声道的信号幅度相等、相位相反(见图1)。

在音频录制、传输与播出中,有时会遇到左右声道声音反相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立体声监听时会出现声音减小、失真和噪声加大;单声道监听时会出现声音电平减小,低频损失较多,听感单薄,严重时甚至无声。

出现这种声音反相问题,是因为左右声道信号之间的相位相差180°,在两个声道之间加上适当延时或通过相位校正软件进行校正,使得两个声道相位同步即可解决这个问题。

3 声音电平与响度不一致

在电视节目尤其是广告的制作中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声音越大越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但节目中音量过大经常适得其反,会出现声音失真等声音问题,同时也会引起观众的反感。在电视换节目或换台时出现音量的突变,归根结底是因为声音电平与响度差异太大造成的。

声音观测常用的有峰值表(PPM表)、音量表(VU表)和响度表(Loudness表),每一种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所以常常需要结合起来使用。

响度是人耳听觉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受,由于受众存在年龄、性别、生理、习惯等个体差异,目前在国际上仍无统一的响度标准。响度和声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使用等响度曲线来表示人耳对不同声强与频率的声波的听觉特性(见图2)。

响度不仅与声强、频率有关,还与节目的动态范围有关,在同等电平的情况下,节目的动态范围越小,响度感受就越大。对于制作部门来说,响度问题的处理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解决响度问题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已有的电平、声道等标准,避免在播出、传输及交换节目时产生新的问题。

在节目制作和播出环节通过响度控制器予以均衡是目前比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4 单声道与双声道立体声

数字电视已经普及多年,但电视的伴音还停滞不前,通常是左右混合声道,也就是单声道播出。部分省卫视甚至用左声道传输电视伴音,右声道传输广播节目,这就导致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的用户必须将伴音声道设置为左声道,否则就会听到两路内容无关的声音。

立体声由于包括直达声、反射声、混响声等,较单声道有诸多优点:具有各声源的方位感和分布感;提高了信息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高节目的临场感、层次感和透明度。显然,采用双声道立体声播出必定会提高电视节目的收看收听效果。

现在数字电视广泛使用的MPEG-2视音频编码格式完全支持双声道立体声和多音轨技术,因此,实现技术并不困难,真正的难处在于如何改变电视工作者的固有习惯和思维模式,这也需要尽快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来规范。

5 结语

以上分析了电视伴音的现状,针对几种问题的存在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避免音频问题的出现,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声音在电视节目中的地位,提高对伴音质量的认识。电视伴音正在由单声道向立体声和环绕声发展,电视工作者必须抓紧提高自身素质,不断适应技术的发展,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摘要:声音和图像都是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电视界重图像、轻伴音的现象由来已久,从模拟电视到如今的数字电视,图像从标清到高清,伴音却依然停留在单声道的低级阶段,而声音中存在的声画不同步、声音反相、声音电平和响度不一致等问题还长期被忽视,严重影响电视节目的收视效果。本文分析了电视伴音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视伴音,声画不同步,声音反相

参考文献

[1]于凤林.准确观测电视伴音的设备和方法[J].音响技术,2012,(5):12-18.

[2]谢倍伟.音频节目反相的处理[J].音响技术,2008,(6):45-46.

有线电视发展现状分析 第5篇

资料来源:前瞻网: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前瞻,百度报告名称可看报告详细内容。

电视购物市场发展现状:

电视购物早在1992年就进入中国。1996年,以舒亦康、帝威斯、百思得等为代表的第一代电视购物机构兴起。此后,从省级卫视到地方电视台都看到了电视购物潜在的商机,几乎都办起了电视购物节目,一时间电视购物风起云涌,数码、服饰、家居及电器成为消费者主要选择的电视购物产品。

2010年,中国电视购物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三网融合,即电话网、电视网和互联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融合成为全国统一的一张“大网”。在三网融合的政策背景下,电视购物业开始了一次全新的变革,进入了交互式数字电视购物时代。

2011年5月24日,江苏好享购物宣布进军全国的计划。至此,中国电视购物行业中这批广电旗下的“正规军”形成了湖南快乐购、上海东方CJ、江苏好享购物三足鼎立的格局。

2011年全国电视观众通过网络渠道购买电视商品的人口规模高达2.04亿,集中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安徽等省份,其中广东省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商品的电视观众接近3300万,江苏省通过网络渠道购买商品的电视观众也超过2200万。

电视购物市场前景趋势分析:

中国电视购物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未来随着我国零售总额的增长,电视购物市场将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中国内需市场重要的零售渠道之一。

前瞻网: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风险分析报告前瞻,共八章。首先介绍了电视购物的概念、起源、特征等,接着分析了世界电视购物行业的概况,然后重点分析了中国电视购物的发展环境及电视购物市场的发展现状。随后,报告对电视购物行业做了主要产品市场分析、国内外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企业经营及营销策略分析。最后分析了电视购物行业的未来前景及发展趋势。

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分析与发展研究 第6篇

输技术的对比,研究了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发展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快速发挥,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主要依赖于信息网络的良好开展和运行,有线传输主要有光纤、电缆、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传输介质,结合不同的信息网络需求,选择不同的传输介质,为人们提供多种优质的服务。

一、有线传输技术的特点分析

1.有线传输技术的介绍

和无线传输技术相比,有线传输技术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需要借助于电缆或者光缆等传输介质完成信息传输。通常情况下,有线传输技术主要被分为信息终端、信号处理、信道终端和有限信道这四个部分[1],并且有线传输技术在不同的传输介质中发挥的效果存在很大差异。

2.架空明线线路传输

架空明线线路传输是指电线杆支撑架和地面之间的通信线路,主要被用于传送传真、电话、电报等,是一种重要的有线通信线路。架空明线线路将两端的电话机连接在一起,中间形成回路导线,如果想要在架空明线线路中同时传送多路电话信号,可以在回路导线的两端连接一个载波电话机,这样就可以保持多路电路信号同步传输,畅通传输。同时架空明线线路有很多的优点,如:搭建架空明线线路的投资成本较少,维护管理方便,拆除和架设容易,器材简单。与此同时,架空明线线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应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由于架空明线线路的频带较窄、容量有限,多应用在一些通信传输量不多的城郊地区,很少被应用在通信工程的主干线路上。

3.光纤传输

光纤传输主要是利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来传输各种数据和信号。光导纤维不仅可以传输各种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还可以传输一些复杂的视频信号,是当前通信工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传输方式。由于光纤传输以光缆作为传输介质,其信息传输能量损耗较小,速度非常快,并且光纤传输还具有很多的优点,例如:良好的通信质量和保密性,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扰,通信容量和宽带都较大,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制作原料性价比高,并且数字信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光纤传输是未来有线传输的重要方式。

4.平衡电缆传输

平衡电缆在线路中产生一对相位相反但是等值的信号,并且将这一对信号分别传送到线路上的2各导体上,平衡电缆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抗干扰能力较强,辐射较小。对称电缆主要两类型:低频对称电缆和高频对称电缆[2],低频对称电缆的频带较窄,和市话电缆的特性有很多相似之处,通常情况下,低频对称电缆的信道只能容纳一路电话信号。高频对称电缆最主要的代表就是双绞线,双绞线也可以分为非屏蔽双绞线和屏蔽双绞线两种,由于屏蔽双绞线的体积重并且成本很高,很少被应用在现代化通信网络中,非屏蔽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并且容量很大,被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平衡电缆传输在未来的通信行业中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的对比分析

有线传输技术主要利用光纤和电缆等传输介质进行信号传输,而无线传输技术主要是利用地球南极和北极之间的自由电磁波进行信号传输,在有线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介质材料总会存在或大或小的缺陷,会导致信号在传输介质的传输中损失一部分能量,并且介质传输材料使用的时间越长,传输距离越远,信号的损耗就会越严重,有线传输信号会越来越弱。而无线传输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上的电磁波,无线传输信号可以发射到非常远的地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虽然无线传输技术和有限传输技术相比具有很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在考虑到传输信号的信噪比时,无线传输技术无法在现实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无线传输技术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噪声问题,会严重限制其的应用和发展。因此,对于有线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之间的对比分析,我们不能说有线传输技术就一定优于无线传输技术,两者的应用领域不同,并且各有各的特点。有线传输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明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而无线传输技术的信号传输速度更快。

三、有线传输技术的发展研究

随着传导技术、数字分接技术、网络传输协议以及路由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光纤通信技术在近年来取得的巨大成果,使得有线传输技术在通信网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有线传输技术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性,随着软件支持系统、通信网络传输协议逐渐完善、传输材料的不断改进等技术支持,有线传输技术会朝着更高质量、更远距离的信号传输和更快传输速率的方向快速发展[3]。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工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信号传输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的距离逐渐缩小,同时有线传输技术在远距离传输中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当前跨地域光缆和跨海电缆越来越多,虽然光纤有线传输的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在光纤放大器在通信工程系统中投入使用之后,有线传输技术突破了传输距离的限制,有线传输技术在未来的通信网络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另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挥在那,有线传输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合,不仅可以满足用户的信号传输要求,还可以保障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推动着有线传输技术朝着网络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现代化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由于有线传输技术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信息稳定性,被广泛的应用在多个领域。因此为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充分结合有线传输技术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断进行改进和优化,推动有线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豆玉贤.有线传输技术特点分析与发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8:261.

[2]徐海滨.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分析[J].信息通信,2013,07:260-261.

分析电视法治节目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7篇

关键词:电视,法治节目,现状,对策

中国电视法治节目是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中国法治化的进程正在加速, 大众对法治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电视法制节目, 已撑起社教节目的半壁江山, 成为了中国电视传播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法治新闻时效性、法治思想性和法律服务性的法治新闻专题节目, 紧扣中国法治进程脉搏、关注法治领域热点、揭示人与法的复杂关系, 体现了人文关怀和法治精神, 以鲜明的现场感和新闻性凸显了栏目的特色。

一、分析电视法治节目的现状

(一) 法理含量把握失度

1. 对于案件报道, 过于娱乐化。目前, 很多电视法治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 增加舆论的轰动效应, 刻意拍摄那些违反伦理或者血腥的事件, 出现了一些负面的效果。很多逼真的场景, 甚至会误导受众、引诱模仿。有的节目, 则在报道过程中泄露了警方的跟踪情况, 增加了破案的难度。社会不良现象的过分渲染, 不利于良好社会秩序的建立, 长期如此的选题, 会造成节目的雷同。由于时效性不是可视性的唯一的前提条件, 补拍、剪辑等现象经常出现, 这样则将法治节目拍成了电视剧。

2. 过于形式化, 欠缺法理分析。很多观众会有这种感觉, 看法治节目好像在看悬疑剧情片。在节目的最后, 主持人仅用几句法律术语讲解一下, 便结束了。但是, 对于案件的根源、背景材料、犯罪动机等都没有深入的挖掘。法治节目不应该仅仅只传播法律知识, 更重要的是, 应该在整个社会环境中, 将人、法律及社会的关系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深入地分析。此外, 很多法治节目忽视了道德的作用。社会秩序的维护, 不但要靠法规, 更重要的是道德, 法治节目在弘扬正确道德标准上, 也应正确的定位。

(二) 自身不规范

1. 法治节目的侵权行为。为了增加案件的真实性, 很多法治节目都不可避免地暴露了事件主人公的肖像。另外, 为了增加收视率, 很多节目非常注重渲染案件的感情矛盾与细节, 这样便出现了很多侵犯隐私权、荣誉权的行为。有的电视报道, 在案件定性之前就播放, 而当该节目和最终的司法判断相矛盾时, 便会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

2. 法治节目的舆论监督和司法独立的矛盾。公民可以对国家机关进行批评建议, 可以控告失职行为, 而法治节目也同样有舆论监督的功能。由于司法的独立性, 宣判过程不受应任何的干扰, 这样就造成了二者的矛盾。一方面, 这对司法的错误审判和腐败现象有着监督作用;另一方面, 有时也会影响司法的权威和声誉。

(三) 法治节目选题内容和节目形态同质化问题严重

1. 题材选择受到地域限制。大多数法治节目, 对刑事案件、民事纠纷等有着较强可视性的事件情有独钟, 很少涉及行政法、商法等。不但如此, 法治节目对农民、农村问题关注也甚少, 基本没有关注到农民的实际利益。其关注的题材大都类似, 而社会常见的车祸、财产纠葛等伦理案件, 经常出现同质化, 缺乏时效性。

2. 大多数节目以案说法。如今, 非常流行这种以案说法的形式, 表现为侦破纪实或者是庭审直播等。使用叙述的手法对案件进行描述, 然后邀请相关的法律专家评说。由于受到法治节目严肃性的限制, 如今节目的表现形式往往缺乏多样性。

二、电视法治节目发展对策

(一) 坚持法治导向, 注重创新

一方面, 电视法治节目应该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突发的事件, 及时地将法治新闻播放给观众;另一方面, 还应该对相应的案件有综合的分析, 还要提高到法律政策的高度。对于突发的案件的法律性质, 应能够及时地作出判断, 使用法理含量作为价值取舍标准。在选取报道的案件时, 要慎重地考虑, 避免和民生化的新闻节目冲突, 找到适当的法律挖掘点, 以确保节目的深度。在避免法治节目的娱乐化走向的同时, 增加幽默的因素。此外, 尽量将法治节目的状态改为直播, 增加其时效性。

(二) 平衡法治节目的可视性和法理性

电视法治节目应该避免简单地针对案件进行故事性的描述, 应深入挖掘其中的法理因素, 增强法治节目报道方式的创意。在发现案件纠纷、矛盾点的同时, 及时地分析其中的法律知识, 让法治节目在环环相扣的过程中, 展现主人公的悲欢离合。将人、情、法互相交织, 用案件承载的法律意义, 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 实现良好的普法效果。

(三) 拓展法治节目的选材范围

合适的题材的选择, 影响着法治节目的走向、质量及形象。选题的恰当, 能够帮助受众树立法律意识。题材选择的标准, 应看是否能够迎合大众的需要、是都能够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电视法治节目, 承担着新闻和法律的双重责任, 应随时关注国家社会的热点、政策或者重大活动, 与观众互动, 善于吸取观众的建议。民法领域、行政法领域、经济领域等, 都可以逐渐深入地挖掘。甚至还可以向国际延伸, 报道全球性问题, 和国际接轨, 普及国内外法律知识。

(四) 与新媒体融合, 充分利用新媒体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网络或者手机关注消息, 人们对各种媒体的关注度逐渐被重塑。传统的电视媒体若想求生存, 必须寻找与新媒体融合的道路, 拓展法治节目的传播方式, 实现媒介结合。一方面, 电视法治节目应该借助省级频道, 继续稳固核心的消费市场;另一方面, 也应该借助新媒体, 增加自身的优势。通过媒介结合, 满足传播需要。在与新媒体融合的同时, 提升法治节目自身的品牌优势, 实现法治内容的网络化、数字化、移动化。

三、结语

电视法治节目在宣传法律知识的同时, 应该在更深层次上弘扬人文精神, 提高文化品位;在提高可视性的同时, 应挖掘各种更丰富的表现形式, 正确引导舆论力量。针对目前法治节目中出现的问题, 相关媒体和专业人员应把好法治建设的脉搏, 不断地学习创新, 深入受众的需求, 增加法治节目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爽.关于电视法治节目新形式的新探索[J].新闻传播, 2013 (11) :266.

[2]张淅.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视听界, 2016 (01) :102-104.

[3]杨嘉嵋.我国电视法治节目的现状与提升[J].新闻战线, 2008 (08) :68-70.

[4]崔凤玲.电视新闻传播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 2014 (16) :52-53.

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第8篇

一、电视法制节目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法制类电视节目运用电视手段再现与法律相关的案件、事件、人物, 以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法律情感为目的。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的雏形始于上世纪80 年代。1980 年, 中央电视台推出《观察与思考》栏目, 开始涉及法律方面的内容, 但尚未形成独立的法制类节目。1985 年6月, 中宣部、司法部制定了《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 即“五一普法”, 要求“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视、出版、文学艺术等部门都应当把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作为经常的重要任务”。“五一普法”出台以后, 全国开始出现电视法制栏目的开办热潮。

1999 年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开播。2004 年, 中央电视台整合全台法制栏目资源, 开办社会与法频道, 涵盖新闻、专题、访谈、电视剧等多种节目形态, 成为我国电视法制传播的重要平台。

1986 年, 江苏电视台推出了《法与大众》, 此后陆续推出《法制长廊》、《人与法》、《法眼观察》等法制节目。2003 年, 《举案说法》栏目诞生, 以演播室讨论为主要节目形式, 通过对经济类、民事类以及其他典型法制事件的分析, 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2010 年, 江苏城市频道《法治集结号》开播, 设现场报道、法治资讯、法律援助及法律专题四个板块, 从法治视角对日常突发事件和社会新闻进行报道。2012 年, 江苏城市频道又推出新的法制栏目《法制档案》, 内容包括破案现场、庭审直播、法援直通车以及谜案侦探组。北京卫视《法治进行时》、山东卫视《道德与法治》、广东卫视《法眼》等法制栏目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随着电视法制栏目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了多个城市台联合打造法制节目的现象。2014 年8 月24日,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法制节目工作委员会和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倡导, 广西、江西、陕西、重庆、云南、大连、太原和江苏九省市电视台的地面频道成立全国法制节目联合体, 旨在打造精品节目, 推动法制节目的发展。2014 年11 月, 全国法制节目联合体共同制作的大型法制新闻栏目《法治中国60 分》开播, 首次突破地域限制, 采用九家地面频道共同出资、共享素材、联合制作、共同播出、收益分账的节目运营“联合体”模式。这一现象的出现, 有效整合了电视法制节目的资源, 实现强劲发展, 为我国电视法制栏目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电视法制节目的功能定位

(一) 政策落实层面:弘扬法治精神、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些论述深刻阐述了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文化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媒体作为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 在法治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视与法律宣传普及相结合, 不仅因其面向大众的特性, 电视所特有的传播符号和传播方式, 也是两者有效结合的基础。电视是视听兼备的, 通过声画并茂的传播符号可以将原本高度抽象的法律条文,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给观众。

(二) 媒介功能论视角:监视社会法制环境, 达成法制层面共识

传播学的媒介功能论认为, 大众媒介一般具有环境监视、社会联系、文化传承以及娱乐大众等功能。就电视法制栏目而言, 其发挥的媒介功能主要体现在:一是环境监视功能。以法制、法律等为主要切入点, 为大众提供与之相关的信息。二是社会联系功能。解释、诠释与评论相关法律条文、法制理念以及相关事件, 从而支持既有的权威与规范, 协调不同系统间相互独立的活动, 最终达成共识。三是文化传承功能。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其特有的传播特征, 传播乃至传承法治文化。四是娱乐功能。随着法制节目的发展, 法制节目的形态和风格也在不断改变, 法制节目在故事化叙事模式、运用多元电视表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从广义的娱乐角度而言, 电视法制栏目丰富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需求。

(三) 媒介发展的视角:丰富电视节目形态, 拓展媒体发展空间

上世纪80 年代起, 电视法制栏目亮相荧屏, 并逐渐承担起推动中国法治化进程的重要责任。经过20 多年的发展, 电视法制节目已经成为继新闻类节目、娱乐类节目之后的重要电视节目门类。

法制类节目凭借其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对现实生活冲突的反映, 满足了广大公民对自身权利、义务以及社会安全、公正的探求需要。处于激烈竞争中的电视媒体, 对发生在大众身边的法律案件或道德事件进行分析报道, 对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型疑难案件进行探讨, 注重事件或案件的法律含量, 赢得了大众的关注。从媒介发展的视角而言, 法制类节目的出现一方面丰富了电视节目的形态, 另一方面成为电视媒体观照现实的重要渠道。

三、电视法制栏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 电视法制栏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选材偏狭, 内容趋于低俗化。以某电视法制栏目近期播出的节目情况来看, 题材为刑事案件的比重过大。栏目连续播出“算命先生的血光之灾”、“密室里的诡异之火”、“扬州7岁女童失踪真相”、“夜幕下的离奇杀人事件”、“六旬老人的‘桃花劫’”等刑事命案, 且报道中过多展现色情、暴力、血腥等低俗内容, 而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事案件内容, 在节目中较少出现。与民事案件相比, 刑事案件大多带有血腥、刺激等因素, 成为电视法制栏目热捧的题材, 加上故事化叙事加工、悬念设置等电视手法的运用, 此类题材的电视节目往往具有可视性、现场感和纪实性俱强的特征,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 获取较好的收视率。然而, 集中展现案件中的丑陋、负面、低俗内容, 难以实现法制节目应有的社会教化功能, 不能更好地体现法制节目普及法律知识、为观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是案情过细, 点评流于形式化。某电视法制栏目存在过细展示犯罪细节和主持人点评不当的问题, 作案手段故事化, 法律意识概念化和简单化。如:“少女畸恋引发的悲剧”, 详细描述田某杀害女友的作案细节和犯罪心理, 田某为了把女友“留”在身边, 将死去女友的心脏烧成灰装在一个玩具内, 随时带在身边。法制类节目对犯罪心理和犯罪手段一般不应作过细描述, 以防产生不良传播效果。

三是普法薄弱, 定位流于表面化。法理的深浅决定着法制节目含金量的高低, 谈案是为了说法, 析案是为了明理。法制节目不应仅起到惩戒作用, 更应担负起主流媒体引导舆论的责任, 让受众认知法律, 培养法治观念。从某栏目近期播出的节目来看, 由于选材偏“刑”轻“民”, 形成感官刺激效果, 加之重点展现案件内容和犯罪内容、主持人点评时有偏差等问题, 导致栏目的法治含量不高、普法效果较弱。从栏目设置和定位来看, 理想状态应当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报道具体案例, 在叙事过程中挖掘其中蕴含的法理, 从而起到教化、警示作用。

(二) 解决电视法制节目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是严格遵守相关宣传管理规定。有关涉法涉案类报道, 应避免色情、暴力内容的出现, 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涉案相关报道, 对刑事暴力案件按照重大恶性、恶性、常发三个层级, 分级分层有序做好报道工作。

二是拓宽节目的选材范围。节目不能局限于“抓眼球”的刑事案件, 还应关注行政法、国际法以及百姓身边的民事法规;在关注公、检、法的同时, 还应关注国家其他行政部门, 人大、政府机关等都可以纳入报道范围。此外, 法律除了惩戒功能还有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公民合法利益的重要作用, 栏目有义务也有必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 端正观众看待法制节目的态度, 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 充分发挥法律对公民权益的保护作用。

网络电视发展趋向分析 第9篇

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为我们作出如下描述:15000个电视频道供你选择;数不清的广播电视节目同时放送;视频、音频信息随便采集、加工、存储;定制个性化的节目播放单和频道内容……。究竟网络电视为何物?它的产生与发展又是怎样?我们不妨来考究考究。

1 何谓网络电视?

宽带网络数字电视, 又称IPTV (Internet Protocol TV/Interactive Personal TV) 即交互式网络电视, 是一种利用宽带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技术于一体, 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崭新技术。

1.1 计算机:

在这种方式下, 用户在通过电脑上网的同时, 可以收听广播节目或欣赏音乐, 也可以直接在电脑上收看电视或电影等视频节目。

1.2 网络机顶盒 (STB) +普通电视机。

用户家里新增网络机顶盒 (STB) , 由机顶盒提供AV接口, 直接和普通电视机相连, 用户通过控制机顶盒选择收看宽带网络电视节目。

2 网络电视的优势

报纸、期刊和广播、电视是传统新闻四大媒体, 受众对报纸期刊可以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还可以保存, 但是定期出版, 且发行环节多时效性差, 而且缺乏直观的现场感。广播节目制作比较简单报道迅速及时, 但是广播没有选择性和保留性, 而且没有图像, 其立体感远不及电视。电视是画面和声音的组合, 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最能感染观众, 时效性较强, 但电视同样具有选择性和保留性差的弱点。相对于这四大传统媒体, 网络电视可以说是集各家之长, 避各家之短, 而且还具备了一些新的优点。

第一, 网络电视以“历时性”代替了以往的“共时性”。传统电视的信息稍纵即逝, 过播出时间就看不到了。这对不同时差和不同收视习惯的人来说, 网络电视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第二, “主动性”代替了“被动性”, 网上电视观众获得了比传统电视观众更多的主动权。网络电视能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网络电视一改传统电视节目“你播什么我看什么”, 变为“化大家的电视为我的电视”。它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电视片和广告的简单累积, 而是五花八门的随观众想象变化的节目超市。

第三, 网上电视有着海量的电视信息,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任由观众挑选。网络电视使用硬盘存储电视节目等信息, 不仅存储量大, 而且信号不会出现损失。在互联网上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全球历年来制作出的所有电视节目将任由你查找、观看。相对于现在收看有限的一些电视频道来说, 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第四, 易检索性。从网上检索节目方便快捷。在网上, 只要你键入你所喜爱的任何节目的关键字, 强大的搜索引擎将马上将所有有关链接搜索出来供你选择。而不像传统电视和报纸一样费时费力, 极大地方便了用户。这对于传播媒体来说是一项重大的变革。它使受众从麻烦的查找中解脱出来。

第五, 互动性极强。网络电视不仅仅是一个传播工具, 它还具备网络所固有的互动性、反馈性的特点。网上电视使新闻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 开设BBS留言板等沟通渠道, 在受众收看网络电视的同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六, 网络电视可以大幅拓宽新闻传播的范围和时效。新闻价值构成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时效性。新闻的各大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在任何传播媒介中都是不变的。而作为传播媒介的网络电视, 只要“网”撒到哪里, 网上电视新闻就可以迅速通到哪里, 提高了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 促进世界的科技文化交流。

3 网络电视的发展瓶颈

首先, 消费者不知道IPTV为何物。网络电视的用户需要较高的文化知识, 它要求受众掌握计算机知识和英文知识, 会使用软件。只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就可以阅读报纸、收看电视。而要进入到网络电视的界面, 实行搜索、播放等操作就需要不少的电脑知识和基本的一些英语知识。虽然与人口总体相比较, 网民属于其中学历较高的人群。但城镇与农村网民之间的学历分布差异仍然较明显。城镇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居多, 但农村网民中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者居多。而电信部门在营销网络中大量使用的专业术语, 则会让网民一头雾水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 还没有成熟的收费模式。

用户是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润源泉。失去用户, 再完美的产业链都是徒劳。消费者的感受才是IPTV发展的重点, 发展IPTV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消费者满意。在调查中发现, 用户不想或不想继续使用IPTV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节目点播费用太贵的比例 (22.96%) 最大, 网络初装费太贵 (16.25%) 和机顶盒价格太贵 (12.72%) 的比例也都占到10%以上。当前对于非免费上网的家庭中, 平均每户家庭接入费用是74.9元/月。接入互联网的家庭中, 花费在51~100元的比例最高, 占到所有在家上网比例的近一半 (49.5%) 。而其中每月花费50元和60元的比例很高, 分别占到上网家庭数的11.5%和10.2%。

如果将三种涉及资费的因素的比例相加, 用户因为资费方面的障碍而不使用IPTV的就占到了51.93%的比例。

第三, 网络传输速度太低。网络电视现在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网速过慢, 不能满足正常播放的要求。为了满足传输要求, 则必须大幅度压缩视频信号, 造成视频信号质量下降。现在宽带的带宽离网络电视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只有当速度达到2M/秒的时候, 播放视频节目才有可能像电视一样清晰这就客观要求传送节目的带宽必须扩容, 搞好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一项需要巨资投入的浩大工程。

4 突破瓶颈的应对策略以及网络电视前景展望

首先, 对于用户的文化知识的要求, 通过现在国家不断推行教育, 国民素质的大大提高, 网上电视运行的简单化。这一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据调查, 现在上网的网民大多是青年人, 素质都比较高。着对于推行网络电视是比较有利的。

其次, 收视费高, 在现在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网络电视刚刚兴起, 翅膀还不硬, 可用的办法就是降低网络电视运营成本和扩大网络用户以实行薄利多销, 另外就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通过它来弥补网络电视运营的空洞。网民购置上网设备和上网都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中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偏低, 因此经济因素一直是制约互联网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网络的发展以及电子产品的价格下调, 相信上网费用可以进一步降低, 以刺激网络消费的提高。

第三, 随着网民的大量增加, 互联网硬件设施也在大幅度提高。新一代互联网将会发展IPV6和在网络上支持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些技术, 包括P2P网络技术、互联网和无线宽带的融合、互联网和一些传感器的结合, 再加上以虚拟现实技术、三维展示技术为核心的内容技术的发展, 这几个趋势将会在未来5年或5年多一点的时间内成为互联网络技术的主流, 将会大幅度改变网络的面貌。

我国手机电视的现状分析 第10篇

当今的移动通信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手机已经成为随身携带的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随着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不再仅仅被用作语音通讯工具,它正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其他方式的通信。如以短信息为代表的各种数据通信业务。短信业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得以迅速普及,它以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满足了人际间相互沟通的愿望和需求,实现了对语音通话的补充。现在,手机电视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手机电视是指以手机为终端设备,传输电视内容的一项技术。手机电视是多技术、多媒体融合的产物。在技术上,它可以兼得广电网络的带宽和传播优势,以及电信网络的个性化管理和交互式服务的特长。在内容和业务形态上,由于在手机上播放的特性,手机电视有着内容产品的广泛选择性、充分交互性、高度移动性。因此,手机终端的播放内容应该是个性化、灵活度、参与性都很强的,综合了多媒体信息构成特征的、形态和特色独具的节目信息。

2. 当前手机电视发展现状

2.1 国外手机电视发展

手机电视在国外的发展速度比较快,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手机电视已经开始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目前,各国正致力于该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亚洲,手机电视的发展速度要明显快于世界其他地区,其中,韩国、日本走在手机电视商业化的前沿。MS Research的一项报告显示,到2010年,全世界将有1.2亿用户收看手机实况电视节目,而亚洲将成为手机电视服务最为普及的地区,其次是美国、欧洲以及中东和非洲。

2.2 我国手机电视发展

我国政府也对手机电视的发展极为关注。在九届人大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提出三网融合的明确要求后,十届人大提出了以“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整体发展目标。而手机电视是实现三网融合的重要机遇,其发展情况将直接影响到我国三网融合的进程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对手机电视的发展极为关注。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的高层领导曾经就手机电视的发展的问题多次接触,力图为手机电视业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带动三网融合的发展。

调查研究表明,在国内手机电视认知度只有18.1%的情况下,用户对手机电视的兴趣度却已达到10.4%,而当前认知度很高(67.2%)的彩铃业务兴趣度也就达到14.4%。这表明用户对手机电视业务的需求将比较强烈,手机电视业务蕴涵着巨大的商机。另据硅谷动力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7%的移动通信用户希望使用手机电视业务,以全国手机用户为4.2亿的保守数字来计算,这意味着有将近3000万的用户希望使用手机电视业务。诺盛电信分析数据也显示: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9750万户,市场规模24亿元。

3. 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

目前,各界普遍认为手机电视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是利用蜂窝移动网络实现,如美国的Sprint、我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公司已经利用这种方式推出了手机电视业务。第二是利用卫星广播的方式,韩国的运营商计划采用这种方式。第三种是在手机中安装数字电视的接收模块,采用地面数字广播方式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因此,广播网络与移动网络相结合的实现方式原则上可以使两种网络取长补短,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顺利实现手机电视的传输。即广电运营商的无线数字广播网络与电信运营商的移动蜂窝网络的实现方式。这种广电和电信结合的实现方式被全球运营商普遍看好。电信运营商希望通过移动网络来传输节目,即利用中国移动GPRS网络或联通的CDMAIX网络,为用户提供流媒体内容服务;广电部门则希望通过在手机终端上安装微波数字电视接收模块,直接获得数字电视信号。但这类实现方式涉及广电和电信两大行业的融合和利益分配等许多问题。

广电推广的CMMB数字视频传输标准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6个奥运城市和广州、深圳已经发出了CMMB信号,单频网建设也已经在很多地方展开。采用CMMB标准的广播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摆脱对运营商网络的依赖,还可以利用无线频率向PAD、MP4、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终端提供广播电视服务。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他们有回传的通道,却在内容运营方面受到广电的管制。要指出的是支持CMMB的手机能否入网、如何入网,实现看电视、打电话等交互功能一体化,关键在于广电和电信到底能不能融合、什么时候融合。当然也不能排除广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宽带、双向、全功能网的建设,为发展手机电视网络奠定基础。一旦广电部门有了自己的手机电视数字广播网络和终端,移动运营商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将很可能被削弱。

4. 手机电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除了广电与电信的合作问题,手机电视还面临着实际商用化进程中的许多问题。

4.1 最终用户需求影响手机电视商用进程

内容是媒介的生命,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砝码,各种媒介都把内容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手机电视作为一种新兴媒介,更应把节目内容放在首位,尽全力探索、制作吸引受众的节目。但是由于各方面的限制,我国手机电视的内容主要是电视节目的直接挪移,专门为手机电视量身定做的节目少之又少,手机电视很大程度上只是电视媒体把接收终端换成了手机而已。

4.2 技术尚未成熟

手机电视终端的开发需要高集成、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的手机电视芯片,手机电视芯片的设计应尽量降低器件成本和功耗,提高集成度。手机电视终端还必须开发出高容量、体积小、寿命长的手机充电电池。采用低耗电量的手机电子元件和合理设计,提高手机的发射接收效率。显示屏是用户操控手机的入口和观看信息内容的窗口,必须要高精细化、高像素数、大屏幕、多色彩位数,并要低电能消耗。

如何在用户自主需求下随时随地地观看理想中的电视节目,手机电视的联网漫游是更大的难题。

4.3 盈利模式的创新

很多新科技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而中途夭折。传统的电视产业基本是靠广告收入来支撑整个产业的,但是用户很少有兴趣用手机收看广告节目,盈利模式仍是手机电视发展的瓶颈之一。

4.4 资费偏高

首先具备电视功能的手机价格较高,手机电视业务自身的使用资费也是不低,交互式电视模式按流量计费的方式又再添难题。

5. 主要解决方法

从长远来看,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带宽的加大,业务资费水平的下降,具有视频功能手机的日益普及,相关新媒介的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手机电视将会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全面走入大众生活。

5.1 内容

手机对媒介信息接受有即时性和高到达率的优势,这让电视等传统媒体望尘莫及,这个特点也决定了手机电视要在内容的针对性上下工夫。手机电视业务内容应该是根据用户需求的差异量身定做的。手机电视必须实现内容创新。实现内容创新可以从用户的两个需求着手,即多元化内容消费需求和个性化表现需求。多元化的内容除了来源于传统电视节目,还要不断增加适用于手机终端的原创内容产品的种类和数量。

手机用户收看节目的特点是短时间、间歇性观看,短小精悍的节目符合目标受众的消费习惯。因此,手机电视应以短小、精致、轻松、幽默互动性强的节目为主,要使观众在短时间内欣赏到一段完整的节目内容、新闻资讯、体育集锦、音乐电视、娱乐信息DV短剧是内容供应商应重点打造的节目。

5.2 技术

手机电视业务极具发展潜力。现在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实现技术多种多样,面对未来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种实现技术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我们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尽快开展相关的技术研究,确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探索合理的商业运作模式,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政策,为手机电视业务的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手机电视今后将会解决视讯产品的互通性,实现不同视讯网络的互联。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手机电视画面质量逐步提高,各项资费显著降低,从而为手机电视进入大众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5.3 其他

整合媒介资讯。手机电视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站的信息资源,发展成为复合性多媒体,成为大众生活的贴身伴侣。

拓展服务领域。手机电视将会建立起多功能的服务平台,为大众生活提供各种便利,如订阅新闻、电子商务等,同时还将提供为不同的受众度身定制不同的新闻节目,而且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市场交易服务。

6. 结论

手机电视的出现影响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传统方式。目前手机电视业务处于尝试阶段,各种相关技术与政策还在不断发展完善中,运营商在业务盈利,分配模式等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因此业界普遍看好手机电视业务,距离大规模商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它具有用户数量大、便携等优势,手机用户随身携带视频服务的强烈需求必将推动手机电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倩,炎龙.手机电视喧嚣背后的冷思考.广告大观.2008.6.pp.98-99

[2]刘志远.我国手机电视产业竞争驱动力探析.当代传播.2008.4.pp.64-66

[3]李翔.手机电视的产业开发与内容建构.2008.3 pp.70-71

[4]王莉.手机电视~电信~广电合作共推产业繁荣.世界电信.2008.8 pp.52-55

[5]陈积银,竹琳.中国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策略探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08.7.pp.24-28.

[6]Transparent end-to-end packet switched streaming service(PSS), General description,www.3gpp.org

[7]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MBMS)user services,Stage1,www.3gpp.org

[8]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DVB);Transmission System for Handheld Terminals(DVB2H),pda. etsi.org

[9]曲鸣镝.张鹏.手机电视的实现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6.3.pp.111-113

电视节目主持人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主持人 人才流动 原因 策略

从2010年初,娱乐节目主持人跳槽风波便风起云涌,从未消停过。2010年1月,湖南卫视主持人马可、李好转投江苏卫视,引起了业界普遍关注。紧接着,彭宇、李响加盟江苏卫视的消息也被确认,湖南“四小天王”集体跳槽的事件顿时被宣扬得沸沸扬扬。继而央视主持人方琼跳槽湖南卫视接替谢娜主持《百科全说》,“铁面”评委包晓柏高调转行做浙江卫视《越跳越美丽》主持人。浙江影视频道主持人陈欢转投浙江卫视。还有消息称安徽卫视欲挖欧弟,湖南卫视300万重金留人。

现如今,电视传媒随着市场化、产业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各类节目主持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视传媒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节目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核心资源或者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目前的电视行业里,不是缺少主持人,而是缺少让主持人充分发挥才能的环境和体制。电视台作为经营性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运行,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来合理配置自己的要素资源。

在我国电视业发展进程中,传统电视台的人事管理制度已经不利于发挥节目主持人优势、推动电视业进一步发展,这也成为各电视台的瓶颈之一。

一、电视节目主持人流失现状

中央电视台捧出了众多著名主持人,比如倪萍、杨澜、曹颖、赵琳、文清、刘仪伟、方宏进、黄健翔等。不过伴随着这些名牌主持人的诞生,问题随之而来,最近几年的时间里,黄健翔签约凤凰卫视、方宏进被东方卫视挖走、杨澜另起炉灶、曹颖投靠湖南卫视,还有赵琳、倪萍、文清等专心演戏。据了解,中央电视台从2000年570名主持人减少到2005年的346名,由于各种原因离开岗位的有200多人。而地方台节目主持人的人才流失就更加严重。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流失的原因分新

由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殊性,大家都想找到“天高任鸟飞”的境地。虽然各节目主持人跳槽的原因并不完全相同,但想法是一致的,那就是原有的平台不再适合他们,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1 压力大

电视台对主持人的各种规定十分“苛刻”,在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上给主持人很多限制。除此之外,电视台为了节目好看,收视率高,给主持人的压力不断加大。为了竞争那百分之一的收视率,传媒工作者可能要付出几倍于薪水的代价。主持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地位,就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工作能力,同时还有家庭、生活各方面的压力都会对主持人的成长造成影响。

2 收入少

娱乐主持人和演艺明星的收入差距有着天壤之别,而工作量有时远远大于演艺明星,所承受的压力也非常大。同样是出镜率很高的一类人群,收入却有着这样大的差距。虽然娱乐主持人目前的薪金相比普通人而言是很大一笔数字,但是主持人每月的食宿、服装、化妆、交通等的费用开销很大,所以有更好的机会往往选择离开。

在目前的中国电视业中,一个娱乐节目能生存五年就算很好的成绩。这样也直接导致了节目主持人生命力的短暂,甚至是吃青春饭,所以主持人在意自己当红时的收入不难理解。然而各家电视台纪律严格,对娱乐节目主持人职业发展过于苛刻,不允许参加商业演出或者广告,甚至不允许拍摄电视剧等。

3 诱惑大

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在一个台待久了,不是如日中天就是默默无闻,两种结果都不是好事。如日中天会让主持人失去斗志满足现状,默默无闻是最糟糕的状态,不仅主持人没有信心,也浪费自己的青春。所以多数主持人的跳槽都是为了寻找一个新的更适合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

市场需求造成了娱乐节目主持人的流动。比如江苏卫视挖角湖南卫视“四小天王”的过程异常顺利,两三个月的时间全部搞定。最快就达成共识的是彭宇,大概一个月就决定跳槽。其他几个的时间也差不多。这位知情人表示:“李响是第一个,去年就开始接触,这也是李响通过朋友、也就是中间人向江苏卫视主动透露有跳槽的愿望。其他几个基本也是如此,基本上都是自己有走的意向。”其他电视台的相关负责人分析,“四小天王”的出走应该是他们在湖南卫视没有更多展现的机会。

三、电视节目主持人流失的影响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流动就像一把双刃剑,对于主持人本身的人才资本运营有利也有弊。积极意义就是锻炼主持人方面,长期服务于一个电视台容易限制主持人的思维,禁锢主持人的创新能力,而跳槽正是给主持人一个突破的机会,新的环境、新的团队对于激发主持人的潜能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了有利的一面,主持人的跳槽也给电视台和主持人自身带来弊端。比如电视台的成功依赖于栏目的成功,而主持人的频繁跳槽会使一个栏目刚刚起步就扼杀在摇篮中,之前的人力物力投入会全部浪费。轻率的跳槽也增加了主持人侥幸心理,不利于主持人的成长。

四、电视节目主持人流失的应对策略

1 提供合理的薪酬

美国国际数据集团高级副总裁、亚太区总裁熊晓鸽曾说,随着中国媒体产业的市场化进程,媒体的竞争迟早会从资金规模转化为人才的竞争,攻击对手壮大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挖走人才,这是一种商业法则。现在很多电视台已经尝试为主持人提供年薪制和很好的福利待遇,不仅使其产生一种成就感,更让主持人有了一种归属感。

2 打造优秀的平台

从一名主持人的发展来看,其个人更看重成长空间,高薪并不是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手段。所以,媒体要给主持人一个宽松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给人才充分施展自己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例如,进入央视是很多主持人的梦想,但随着央视部分主持人离开,“围城”外的主持人想法有所改变,很多人认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地方才是最适合的,而这个地方不见得就是央视,如湖南卫视的汪涵,曾经亮相央视四套主持《金牌妈妈》取得不错的成绩,但汪涵却不愿意离开湖南卫视,原因是自己是湖南台培养出来的,而且很享受目前的状态,不愿意轻易地改变。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主持人来说不仅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更让主持人找到了归属感。

3 科学化、人性化管理

与高待遇但工作环境差的环境相比,很多人更愿意选择待遇不高但心情舒畅的环境工作。所以,拥有科学人性化管理的环境更容易留住人才。如2006年央视黄健翔辞职一事成为大家谈论的热点,一方面黄健翔挣脱了某种束缚,另一方面央视失去了花费巨额代价培养的收视率保证的主持人,双方没有一个胜利者。

传媒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在企业管理建设上更应该走在其他行业的前面,有着良好的发展机制,勇于创新,勇于改革,处于上升期的媒体才能吸引人才,比如湖南卫视的马可、李好、彭宇、李响跳槽到江苏卫视,他们不仅可以在新的环境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还可以和媒体一起发展,一起升值。

4 让主持人享有主体投资收益杈

主持人是媒体产业发展中的稀缺资源。主持人在媒体工作的过程,既是劳动的过程,也是人才资本投资的过程。只有引入市场机制,发展和完善主持人人才市场,确立主持人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主持人的市场价格机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才能通过市场交易的途径,在有序地流动中实现主持人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电视购物现状与加速发展对策分析 第12篇

1 电视购物的类型及优点

电视购物是一种电视业、企业、消费者三赢的营销传播模式, 目前电视购物一般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的, 有情节, 有故事, 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 既含信息, 又有广告。另外一种是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售卖, 娱乐成分较少, 可以在某一频道滚动播出。近两年来, 这两种形态一直共生共存, 相互竞争市场份额。

(1) 购买方便快捷

销售人员通过电视现场介绍产品的功能、特性, 实时的销售数据播报, 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 消费者仅需拨打购物电话, 就有专职的接线员接听, 送货上门, 免去顾客跑商场挑选, 在家中就能够选到心仪的商品。

(2) 强烈广告效应

销售人员通过电视进行销售产品的展示, 任何产品无论穿的、戴的, 都有光彩照人的漂亮模特先为你试穿试戴, 把产品的效果展示到了极致。另一方面实时变动商品的剩余数量和价格变动, 造成一种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的效果, 让消费者立即下定决心进行购买。

(3) 减少中间环节

电视购物是一种无店铺的销售形式, 同网络销售相似, 从商品生产商那里直接过渡到消费者, 减少了许多商品流通的中间环节, 降低了成本, 所以商品价格相对比零售价格较低, 并且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小, 在提高销售方收益的同时能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实惠。

2 电视购物存在问题

(1) 信誉问题

电视购物是一种新颖的销售方式, 相对高额的利润吸引了众多商家的目光。但在电视购物过程往往存在夸大产品功能, 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电视上营销的产品与实物不符, 售后服务不到位, 退换货流程复杂, 假货太多且缺乏监管等, 就是因为存在上述这些问题, 传统消费者对于电视购物这种方式不信任, 不愿意通过电视购物这个渠道进行商品的购买。从心里抵制这种购物活动,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 电视购物的信誉度低可以说是其发展道路上面临的最大阻碍。根据前些年出版的《中国电视购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 仅有17.65%的人对电视购物存在明显的信任。13.75%的人认为“电视上太夸大其词”。

(2) 售后服务问题

电视购物过程中, 往往通过“实时促销”等手段, 消费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内比较价格, 查看产品的三包说明等。在电视购物过程中还有可能购买到假冒伪劣商品, 并且不提供发票, 使得消费者投诉无门。电视购物退换货成本极高, 好点的商家要求提供产品检测报告, 并将产品送回销售所在的企业即给退换货处理。还有些商家采取异地销售, 邮寄到货, 不设立服务网点, 联系方式经常变更, 使顾客购买商品后无法再联系到商家, 这类商家在电视购物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3) 广告问题

电视购物的广告通过不断重复播放、夸大产品功效、聘请一些名人做宣传等方式, 杜撰使用效果, 增加产品的可信度。还通过设置价格诱惑, 不断地使用“限价、限量发售, 售完为止”、“全国最低价”、“你购物, 我助学”等用语, 以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采用“最先进”、“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等脱离了真实和科学、违反广告法基本要求的形容词进行产品的描述。除此之外, 还经常违反相关法律禁止性规定, 采用违法的广告形式。据调查显示, 认为电视购物广告“夸大宣传、误导消费”的占78.19%, “虚假宣传和欺骗诱导消费”的占37.8%, “广告内容低俗、恶意炒作和违规宣传”的占22.8%。

(4) 资质问题

电视购物缺乏行业标准, 准入门槛较低, 一些企业鱼龙混杂、行业竞争混乱。一些企业租用一间写字楼、三五部电脑、几个送货员、花钱购买电视频道时段、根本不用保证金就可以从事电视购物等相关经营活动, 并没有特别相关资质和准入门槛的要求, 所以很容易造成电视购物市场秩序的混乱无序。

(5) 法律法规空白

专门监管电视购物行为的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规定。有些电视直播广告为迎合个别观众的庸俗心理, 低趣媚俗、有伤风化, 违反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基本广告法的要求。有些根本没有实力开展电视购物业务的地方电视台, 出售时段给一些公司, 对其播放的内容没有严格审查把关, 导致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出现于屏幕之上。还有就是电视购物过程中, 商家一般仅介绍商品外观、性能、联系电话等, 不提供企业注册地、企业名称等, 故一旦出现纠纷, 责任主体难确定, 诉讼法院确认困难等。

由于我国电视直销行业缺乏行业协会的监管, 且针对电视直销的专门立法也相对滞后。因此, 在欧美国家几乎不存在的电视直销暴利和虚假广告宣传等诸多问题在我国却较为普遍, 且已到了急需整顿的地步。

3 加速电视购物行业发展的对策

制定行业准则, 提高准入门槛。除对人员资质、硬件配套设施、当地情况等提出要求外, 还要对全国区域、省级行政区域、地市级行政区域播放的电视购物节目设置不同的启动资金及保证金。出台并完善针对电视购物的专项法律法规, 让整个行业有法可依。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 避免虚假、夸大宣传的电视购物节目, 从而保障消费者权益。

增强诚信意识, 电视购物让人感觉最缺乏的是诚信, 遵守诚信, 有时有可能失去短期的利益, 但同时也会让你得到金钱所得不到的东西。电视购物企业必须加强自身品牌的建设, 加强企业诚信文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建设。

重视售后服务, 电视购物栏目应加强对在该栏目上播放的购物企业的管理, 尤其是在售后服务方面, 购物企业应该要能做到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购买的商品同在商店里购买的商品一样, 7天包退, 15天包换, 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发生售后服务纠纷, 电视购物栏目也可先行赔付, 然后再找购物企业进行追偿。

加大对电视购物广告的监管, 电视购物广告不仅需要经过行政部门的严格审查, 电视台也要进行审查, 如有虚假广告出现, 电视台也必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加大对虚假广告的追责力度, 商家、电视台甚至产品的代言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加强广告行业的自律, 涉及电视购物的企业首先必须规范自身的行为。行政机关加强执法力度, 发现虚假行为必须进行行政处罚, 严重者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打造电视购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打造核心竞争力逐步改善电视购物产业在顾客中的口碑。电视购物产业要强化修炼自身内功, 改革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 特别是要注重商品品质, 用品质替代概念, 在供应链打造方面, 与各大知名品牌商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通过把握上游市场从而挑选诚信商品, 从顾客角度进行商品质量的监督、审核、控制。

4 结束语

目前电视购物在国内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 还面临诸多的问题, 通过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电视购物发展的经验, 及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的不断完善, 还有就是电视购物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 被誉为“第三次零售革命”的电视购物产业必将有很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劲楠.电视购物频道时期我国电视购物的法律诉求.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 (12) .

上一篇:通讯的保证下一篇:胃肠减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