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队运动员范文

2024-05-06

啦啦队运动员范文(精选12篇)

啦啦队运动员 第1篇

1 啦啦队运动员训练的基本注意事项

1.1 身体

参加啦啦队训练前应进行身体全面的检查, 重点检查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严格把关, 不允许感冒、发烧、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进行训练。过饱或过饥也不适合运动。

1.2 着装

参加啦啦队训练应重视着装, 一般穿棉质弹性好的服装宜于运动。女生若穿短裙, 应加穿底裤, 但不得穿连裤袜。特别强调在技巧啦啦队训练时, 运动员不得佩带任何首饰, 服装也不能有闪光材料、金属饰品和蕾丝花边等。运动员不得留指甲, 女运动员用来固定头发的卡子最好用紧贴头部的那种。

1.3 场地器材

技巧啦啦队训练有抛接和人体叠加的动作, 因此, 选择空间广、地表平整的运动场所显得尤为重要。若有道具, 如花球、花环和标语排等, 一定要注意质量是否合格、重量是否合适, 以免发生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和健美操一样, 音乐是啦啦队运动的灵魂, 一套好的啦啦队不光有流畅的动作和合理的队型变换, 还应有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激发人们情绪的音乐。

1.4 保健

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强度较大的运动, 运动时消耗了很多能量。因此, 运动后应多进些高能量、高蛋白的食物, 如蛋类、禽类和牛奶等。运动时出汗较多的还应及时补充水分。在训练结束后应注意身体各部位的放松。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 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调整, 防止感冒的发生。

1.5 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指参加训练的队员采用自我检查的方法, 对健康状况及参加训练后的身体做定期记录。因为它是在活动过程中身体反应最直接的资料, 因此它对训练者调整训练计划、安排运动量、预防过度训练和运动伤害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自我评价的内容包括: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 如感到全身舒展, 精神焕发, 有再运动一会儿的要求, 说明运动量适度。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 稍有疲劳感, 肌肉略有酸胀, 但不影响学习、工作、食欲和睡眠, 且肌肉酸胀在几小时内自然消除, 说明运动量适度。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4到12 (甚至24) 小时内, 有吃不香、睡不实、对再运动持冷漠态度或运动后次日早晨醒来自感很疲劳、全身乏力、萎靡不振甚至头晕等, 说明运动量过大。有上述反应, 要适当调整运动量。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 局部肌肉有酸痛, 痛点扩大并加剧时, 可能是肌肉或肌腱有隐性炎症, 也可能是练习手段安排不当所致。如有上述反应, 要适当减量或降低强度, 甚至停止练习。运动过程中或运动结束后, 肌肉有不同程度发紧或麻木感, 说明运动量过大。如有上述反应, 同样应减量或降低强度, 甚至停止练习。

2 难度动作训练的注意事项

2.1 难度动作学习阶段的注意事项

根据系统性、循序渐进、全面发展等要求, 在准备学习阶段, 运动员要确定目标, 为进入下一阶段做好准备。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首先, 运动员一起初步确定选择难度动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自身的基本情况, 如身体能力、训练水平, 考虑自身掌握动作的可能性, 选择确定难度动作。让自己了解难度动作训练的基本目标及发展目标, 了解训练的安排。了解动作的结构、规格与技术、对动作技术规格的认识的水平, 反映了对动作的认识深度和追求目标。运动员对动作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并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 (动作录像分析、难度动作图表说明等) 让自己建立动作的基本表象, 了解动作的规格、质量标准及其艺术表现。其次, 认真制订学习计划, 选择各难度动作的练习方法:啦啦队的操化难度动作具有横向的多样性和纵向的层次结构, 要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先基础后发展, 层层提高。方法的确立与选择是建立在教练员对动作的规格、结构、技术清晰理解的基础上, 教练员利用教育学、心理学及运动技能形成规律来组织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步骤。方法要实效、明确, 因人而宜, 要抓住要点和难点。最后, 提高运动员必要的身体素质:难度动作的训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学不会、学不好动作等情况, 其中有一些是由于素质能力不够造成的问题。素质是一个基础条件, 它影响着运动员的发展。因此, 进行难度动作训练要素质先行, 这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2.2 掌握阶段的注意事项

该阶段是难度动作训练的一个具体的、重要的、关键的实施阶段。为了便于难度动作学习掌握, 提高训练过程的经济性、实效性和预见性, 并更趋科学合理, 在训练中要选择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法, 明确难度动作的教学步骤, 及时反馈进行技术分析与诊断, 选择辅助安全保障等手段, 加强素质, 提高技能与体能, 使训练过程成为一个有目的、有方向、有计划的控制过程, 最终实现训练目标。难度动作往往是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个人风格及啦啦队竞赛规则要求而设计和选用的, 它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并服务于比赛。难度动作的训练最终必须转入到实用阶段, 离开了动作的实用阶段将无任何表现意义。根据啦啦队成套动作的设计, 难度动作是与操化组合动作、托举、过渡动作共同组成一套完整的动作, 并且表现出时空的转换, 从一个平面转换到另一个平面, 而且动作又以动力性的方法相互联系在一起, 不能突然中断下面动作的连续性。所以, 运动员掌握了单个难度动作后, 要将其与操化动作、过渡动作结合起来组成组合动作进行练习, 使前一个动作能轻松自然地引导难度动作, 难度动作完成后又自然地转入下一个动作。教练员会在此阶段运用多种手段, 如提高练习难度法、联合动作练习法、测试和实战法等, 逐步加强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机体与心理的承受能力, 提高动作质量, 强化薄弱环节, 攻克难点, 有序地提高运动员的各项素质, 对动作过程进行艺术加工最终达到比赛时的要求, 并形成个人的表现风格。

3 对啦啦队运动员训练的建议

3.1 啦啦队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及速度耐

力、灵敏性和柔韧性都有很高的要求。从统计结果看, 大多数伤病都与技术训练有关, 所以提高训练水平, 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科学训练, 减少伤病的发生十分重要。

3.2 充分的准备活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

要措施之一, 训练和比赛前应加强易受伤部位的准备活动;培养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把运动损伤降到最低程度。

3.3 教练员应加强专项业务学习, 提高自身

对竞技健美操的认识及对技术发展的把握能力, 同时加强运动医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因时因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

3.4 加强运动员自我控制和调整运动负荷

的能力, 及时了解运动员的伤情, 早发现、早治疗;加强对急性损伤的治疗, 根据伤情合理安排训练, 坚持使用支持带, 减少急性转慢性的比例。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2]邱建刚.中国大学生啦啦队竞赛规则[M].北京:中国大学生体协, 2002.

[3]张杰.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00, 3.

[4]黄宽柔, 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运动会啦啦队口号 第2篇

2、磨砺意志奋发冲刺

3、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4、勇争第一,不畏强敌这是棋娄人的精神,这是智慧的挑战。

5、球球俱进,分分必得,不畏强bao,所向披靡

6、心声飞扬,唱的响亮!

7、成就梦想,挑战自我!

8、我精彩,我运动。

9、我健康,我欢乐;健康欢乐一齐来。

10、五班五班,谁敢挡咱,比赛竞技,文武双全。

11、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期望在终点向你招手

12、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拼搏。

13、五班五班,非同一般;五五,生龙活虎。

14、团结审慎,明理诚信

15、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16、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17、运动是健康的源泉

18、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19、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啦啦队运动员 第3篇

关键词:啦啦队;辽宁省高校;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07.01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07-040-02收稿日期:2012-06-22

一、啦啦队运动的概述

(一)啦啦队运动的起源

啦啦队来源于早期部落社会的仪式。为激励外出打仗或打猎的战士们,他们通常会举行一种仪式,在仪式中有族人用欢呼、手舞足蹈的表演来鼓励战士,希望能凯旋而归。现代啦啦队是体育运动中的一个新兴项目,起源于美国,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项体育运动。

(二)啦啦队运动的项目特点

1.健身性

啦啦队运动能全面锻炼身体素质,提高各种运动能力。由于啦啦队运动是由多种形式组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其中的主体部分是身体运动。

2.娱乐性

啦啦队运动对人的心理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啦啦队表演运动者始终都以感人亲切的微笑面对观众,感染观众,使得气氛异常活跃、喜气、充满欢乐,这种充满欢快的气氛能有效地防止沮丧、失望、抑郁等不良心理,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3.独特性

啦啦队运动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它把舞蹈、艺术体操、技巧以及其他一些具有特点的项目动作融为一体,经过再创造而形成一种新型高层次的身体练习。

4.广泛适应性

啦啦队运动适合于年轻人,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且讲究集体风貌、团队精神,适合在各类大学开展,该运动项目无论从竞技体育还是从健身角度来看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5.教育性

啦啦队运动在高校的开展不仅是对高校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更教会了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美、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啦啦队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这项运动的开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二、我国高校开展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体现

啦啦队运动起源于美国高校,在我国最早也是在高校开展的,啦啦队运动对于高校学生具有很广泛的价值,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涵的同时对促进整个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又是啦啦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两者互相促进,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引领者,他们的个性与思想反映着时代精神的变革。

三、我国高校啦啦队的发展前景及发展对策

(一)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前景

我国啦啦队运动已与国际接轨,并且在我国两操协会的带动下举办多届大学生啦啦队比赛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啦啦队运动在高校的发展与普及过程也一定能够又快又好。

(二)发展对策

1.啦啦队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现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总的来说发展势头是好的,各大学对开展该项运动有限积极性。它可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体现青春活力,并且可以增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陶冶情操和调节心理。

2.在两广地区、四川省的积极带动下,加强技术交流,拓宽项目开展的普及面,避免出现多省市无一代表队参赛的情况。应以打基础和抓普及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场地器材的优势,通过大学体育课和业余俱乐部的形式,增设部分学时,吸引学生参加啦啦队训练,对最有条件和最具有潜力的单位优先重点开展,起到龙头作用,从而带动该项目的开展。

3.加强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培训,应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计划,使教练员和裁判员从业人数及业务能力有一个大的提升,培训重点应放在高校。

4.建立啦啦队项目的协会,完善竞赛制度,通过竞赛加强各队之间的交流,互通信息。从而促进啦啦队运动的进一步开展和提高。

5.加强啦啦队运动的国际间交流。在2005年中国学生动感啦啦队锦标赛中,选拔出了以两广地区、四川省为主要阵容的精英队伍。他们代表中国学生在2006年的世界啦啦队大赛中崭露头角,为中国啦啦队运动走向世界舞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黄楚姬.啦啦操的概述与编排[J].体育科技,2003(2):40-43.

[2]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审定.中国学生动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第2版)[S].

[3]赵秋爽.啦啦队的音乐和动作的选编和初探[J].体育科学研究,2004(1):64-66.

[4]张杰.浅谈健美操啦啦操的短期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2000(3):13-15.

[5]孟宪军,丘建刚·中国学生动感啦啦操竞赛评分规则[S]·2版·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 2004.

啦啦队运动相关概念透析 第4篇

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发展已近十年时间, 并初显规模。啦啦队运动的相关概念也随着此项运动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这种发展变化为啦啦队运动不断增添了新的内涵, 目前, 学术界关于啦啦队的概念众说纷纭, 也出现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灰色”状态。笔者在总结前人学术观点的基础上, 再结合啦啦队运动的特点与内涵, 对啦啦队运动的相关概念进行具体的阐述与剖析, 旨在为啦啦队这一运动项目提供相关理论研究基石。

2 啦啦队运动诸概念综述

1898年, 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在橄榄球比赛时, 为了提升队员士气, 烘托赛场气氛, 自发的, 有组织地带领观众一起呐喊助威。这就是现代啦啦队的雏形, 指的是为竞赛加油打气的团体, 是一种团体性的活动。此时的“Cheer”用于竞赛中是加油打气的意思, 在我国是表示“加油”的口号, 有鼓舞士气, 激励人心的作用。此后, 全美各大学纷纷组织成立啦啦队, 啦啦队运动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涉及的领域也更加广泛, 不仅仅是为赛事加油助威, 更多的是参与社团活动, 成立啦啦队俱乐部或协会, 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发扬进取精神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啦啦队运动一词发展演变的简单回顾,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啦啦队运动的概念与其它任何事物一样, 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 这种发展变化为啦啦队运动不断增添了新的内涵, 于是便有了不同的学术观点, 关于啦啦队运动的说法也众说纷纭。有些学者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解释啦啦队的含义, 有些从目的论的视角来规定啦啦队的内涵。

徐中秋 (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秘书长) 在给啦啦队下的定义是:“啦啦队是以团队的形式展现, 并结合以舞蹈、口号、舞伴特技、技巧、轿抛、叠罗汉、跳跃等动作技术, 配合音乐、服装、队形变化以及标示物品 (如彩球、口号板、喇叭与旗帜) 等要素, 并遵守比赛规则中对性别、人数、时间限制、安全规则等规定进行比赛的运动, 称为啦啦队”[1]。与葛智斌对啦啦队的解释:“啦啦队是具有表演性与观赏性的一个集体性项目, 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多人配合完成的具有抛接、托举、翻腾、操化以及口号所组成的竞技性成套动作”[2]具有相似之处。两者都包含了啦啦队的方方面面, 把啦啦队定义为一种参与比赛的运动, 属于竞技啦啦队范畴。在《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 (2006~2009版) 中对啦啦队的定义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 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 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 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运动[3]。

从以上诸定义可以看出:大多数作者主要围绕比赛来给啦啦队运动做出相关的定义, 重点突出啦啦队运动的竞技范畴, 涉及的面窄。至于对参加比赛以外的人群或相关的加油、呐喊助威等啦啦活动研究的目前的还没有, 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方面的探讨与研究。

3 啦啦队运动概念剖析与界定

3.1 对啦啦队运动概念的剖析

关于啦啦队运动的各种定义, 互有长短, 然而无论它们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 有以下几点是达成共识的: (1) 有音乐元素。啦啦队运动与其它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项目一样, 必须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各身体动作。通过动感的音乐配合, 体现青春活力, 达到鼓舞人心, 激扬斗志的目的。 (2) 以团队形式展示。无论从啦啦队的历史沿革还是现今各学者对啦啦队概念的界定上来分析, 啦啦队运动无不体现出追求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都是通过团队或集体形式来展示动作风格特点, 表现其中心主题的, 所以啦啦队运动的特点之一就是体现团队精神与互动。 (3) 集竞技性、表演性、观赏性于一体。啦啦队运动是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项目, 其竞技性、表演性、观赏性是啦啦运动得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它的竞技性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充分体现。

3.2 对啦啦队运动相关名词的解释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啦啦队相关的代名词很多, 有“啦啦队”、“啦啦操”、“啦啦队操”、“啦啦操队”、“啦啦舞”等各种概念, 而实则想要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所以要想把相关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筐定, 必须对其内涵进行相当程度的透析, 区分啦啦队与啦啦操的概念。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用语, 只能说“跳一段啦啦操”, 而不是说“跳一段啦啦队”。可见啦啦队与啦啦操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笔者认为“啦啦队”应该是一个代名词, 是人们住住为了某些共同的目标和利益或具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组织在一起的一项集体运动的组织形式。如学校为完成比赛任务而组织的专业啦啦队;又如平常我们所说的“篮球啦啦队”、“足球啦啦队”等, 此时的啦啦队更多的只是作为其它球类比赛或活动的附属品, 以为各种体育赛事服务为目的。纵观以上啦啦队的定义, 笔者汲取诸学术之长和共同点的基础上, 再结合啦啦队自身特点与内涵, 对啦啦队及啦啦队运动的含义做出如下解释:

啦啦队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 通过展示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 集中体现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团体组织形式。

啦啦队运动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 以团队的形式展示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 并集中体现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为一体的体育运动。

4 啦啦队及啦啦队运动的分类

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初步呈现出竞技化、艺术化、社会化、表演化为一体的多元化特点。对于啦啦队的分类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 两操协会《中国学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 (第二版) 的修订中, 根据比赛的内容和形式将啦啦队分为舞蹈啦啦队和技巧啦啦队, 舞蹈啦啦队又分为徒手和轻器械。

目前我国关于各种啦啦队活动不胜枚举, 如CBA的篮球宝贝、田径宝贝, 针对2008奥运的各种啦啦活动等。这些啦啦活动都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项群性, 分别在不同时空体现不同的作用与价值。如篮球比赛中场休息时, 啦啦队员精彩激情的表演, 其目的是让赛场气氛更热烈, 鼓舞双方球员的斗志, 让观众在欣赏球赛的同时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与神韵, 因此带有娱乐表演性质。又如各种中小型文艺晚会, 运动会开幕式, 或是带有商业性质的各种广告冠名等, 这时的啦啦队员的目的更加突出其表演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依据田麦久的“项群”理论, 不同啦啦活动项目之间有一定的类属聚合, 即都是通过参与表演来达到某种利益与目的。因此可以把此类带有表演娱乐性质的啦啦队统一归纳为表演啦啦队。有比赛就有观众, 特别是一些大型运动会赛事或是明星赛, 观众的作用更为突现, 把这种观众具备统一口号、统一服装、统一指挥的有组织形式的啦啦团体统称为观众啦啦队。除此之外, 就是学校有组织的以竞赛夺冠、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高水平啦啦队, 笔者把它归纳为竞技啦啦队。所以根据啦啦队的作用与功能可以分为竞技啦啦队、表演啦啦队和观众啦啦队 (如下图示) 。相继而衍生出啦啦队运动的分类, 即竞技啦啦队运动、表演啦啦队运动和观众啦啦队运动。此分类在涵盖了啦啦队运动方方面面的基础上, 又能体现各层次类别的特殊属性。

5 结论与建议

啦啦队、啦啦操、啦啦队运动等具有不同的语义与内涵, 根据啦啦队所具有的不同功能与特点, 将啦啦队分为表演啦啦队、观众啦啦队和竞技啦啦队。目前竞技啦啦队运动在我国开展较为普遍, 对于竞技啦啦队运动的研究也颇多, 而对观众啦啦队运动、表演啦啦队运动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建议在竞技啦啦队运动火热开展的同时, 加大对表演啦啦队和观众啦啦队运动的开展, 与我们现时所提倡的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 形成共同的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

参考文献

[1]徐中秋.啦啦队队员的分类与技术特点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1.

[2]葛智斌.啦啦队底座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设计[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7, 7:101-102.

[3]徐中秋, 邱建钢.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8.

运动会啦啦队口号 第5篇

77、齐心协力,永创佳绩,顽强拼搏,所向无敌。

78、团结拼搏奋斗。

79、拼搏追取善学勤。

80、天道酬勤健康起来。

81、努力拼搏自强不息。

82、健康第一从我做起。

83、好好干,胜利跟着你们转。速录加加油,胜利就在你前头。

84、某人进分:全场最帅。我们崇拜。

85、团结礼貌展现风采。

86、利剑出鞘,倒海翻江。

87、运动精神,至高无上,七班男篮,踞守八方!

88、速录好好干,胜利跟着你们转。速录加加油,胜利就在你前头。

89、爱我实中赛出水平。

90、体育使城市充满活力,城市因体育勃发生机!

91、球球俱进,分分必得,不畏强暴,所向披靡。

92、,勇往直前,球球必进。

93、团结进取,我们最行,奋勇拼搏,我们

94、学习奥运,顽强拼搏,奋勇争先,超越自我

95、英明神武,勇冠江山。

96、六班六班,锐不可当,超越自我,再创辉煌

97、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98、逢投必进,精彩我秀。

99、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啦啦操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啦啦操运动;中学体育

伴随着我国体育赛事的不断发展壮大,体育赛场的啦啦操运动也逐步走向成熟,激情四射和富有情感的各高校啦啦操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成为紧张赛场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课程计划)确定的中学生体育课程标准,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体育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为了深入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授课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热爱体育运动的意识;中学生的体育课逐渐形成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确立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的课程目标。中学体育课领域目标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任务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啦啦操就不知不觉的走进了中学的体育课堂,实践方面取得过一定的成果,而理论方面还处于匮乏阶段,人们对其发展状况不甚了解。因此,针对啦啦操这样一个富有潜力的运动项目,深入探讨其在中学体育课堂中的运用,极具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1啦啦操的内涵与本质

1.1啦啦操的定义及其内涵的理解

黄楚姬认为:啦啦操是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队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完成及高超的技能展示,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的最高境界。啦啦操运动最早出现的形式是观众为本队加油呐喊,也是健美操的一种,但是相对于健美操而言又比较容易,一直以来是作为球赛或其他一些比赛中场休息时候的表演,后来就开始形成一种项目进行比赛,中国的啦啦操运动要数两广地区的比较出名。啦啦操运动在我国通常称为“啦啦操”或“啦啦舞”。作为一种典型的青年人运动,反映出参加者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价值追求,因此,啦啦操运动正以全新的面孔走进我国中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它的形式刚柔相济,热情奔放符合大学生的天性,它的技巧性激起大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并磨练意志和耐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热情奔放、自由豪迈的音乐结合简单易行的动作,在中学生的体育课堂中使得啦啦操运动将成为一项具有独特魅,具有广泛舞台的新型项目。

1.2啦啦操的分类

按啦啦操的动作内容、形式进行分类,可分为舞蹈啦啦操和技巧啦啦操。展示舞蹈技巧和体现团队精神,以健身为目的亦称为舞蹈啦啦操。舞蹈啦啦操包括彩球、高踢腿、爵士、道具;结合技巧、体操、舞蹈动作的表演称为技巧啦啦操。按比赛的类别分类,目前,国内比赛分为:大奖赛、冠军赛、明星赛、分区赛、挑战赛、总决赛等等。按目的分为竞技啦啦操和大众啦啦操,竞技啦啦操是以竞赛夺冠、争取优胜为直接目的的高水平啦啦操项目,它是在大众啦啦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属于提高范畴。

2啦啦操的本质特征

啦啦操运动是健美操的一种,既是一种健身美体、陶冶情操的健身方式,又是一项集体性的竞技运动项目。因而体现健与美成为啦啦操运动的主要标志,它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人体美的要求,是体操、健美操、舞蹈、音乐逐步发展结合的产物,又以其独特的风格给人们不同的运动体验,啦啦操的本质注定会倍受中学生的喜爱亲睐。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体现了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现的产物。啦啦操动作套路的不断创新及其动作创新的新颖变化,都会使欣赏者感受到千变万化的动作表象,使人们在心灵深处受到振荡和启示。中学生正如处于清楚发育期,好奇多动、善于表现自己的本性迎合了啦啦操对美的塑造。

2.2集各种舞姿为一体

啦啦操运动不拘泥某一种舞蹈素材,凡是对身体健康发展和形态有益的舞蹈都能兼容并序融为一体。它既吸取中国古典舞蹈和武术动作,还大胆运用拉丁舞、国标舞、芭蕾舞和街舞动作,精取其中有益成分巧妙地组合,在优美乐曲和节奏鲜明旋律中做幅度大、动感强、造型美的动作,展现啦啦操的艺术魅力。在掌握啦啦操的基本技术之时,也为塑造中学生形象气质做出了相应的贡献。

2.3表现体魄的健与美

啦啦操运动既有美学中的健,又有舞蹈中的美,它是以表现健美为主要特征、以节奏为中心、以人体自然动作、舞蹈和自我表现为基础,在乐曲伴奏下进行身体综合练习的集体性健美操。它需要通过人体形态及动作韵律,充分展示人体健美的体态和优美的动作。啦啦操有着自己较为成熟的训练理念,而中学生的身体姿态还未定型,因此更应该注重正确的培养理念、进行科学化教学。

2.4内容丰富、节奏欢快

音乐是啦啦操运动之魂、动作则是它的表现形式,而韵律是表现人体美的动态过程,它把运动美的灵魂装饰化,以各种形式、技术展现艺术手段,遵从技术动作内容需要,将每个动作、舞姿、形象及练习者的情感融为一体,达到动作与音乐间的和谐融洽、自然形成完美的动作效果,使中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享受美。

3啦啦操运动能够进入中学体育课堂的原因

啦啦操表演最初的功能是调动观众热情、为本队运动员加油助威,现在它的观赏性逐日提高,人们开始用啦啦操的惊险动作娱乐观众,烘托一种比赛氛围,伴随着它操化动作不断丰富与完善,使得啦啦操运动更多地适应比赛项目的需求。另外,啦啦操队员需要大量的训练,才能淋漓尽致的表演各种体操、舞蹈、技巧等难度动作,因此啦啦操运动极具锻炼价值(如:团队合作精神、自我表现力、身体姿态、身体控制能力、领导能力),对我国大学生人格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开展的灵活性很强

啦啦操运动随时随地可以进行,没有性别、运动技能的好坏之分。首先,只要场地可以容的下脚就能锻炼,增强体质、塑造体型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受益。其次,着装只要宽松舒适就好,鞋子也不用做特殊要求,男女老少皆宜。再次,各工薪阶层的人都可以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内进行活动,有条件可以使用音乐进行锻炼,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校啦啦操运动具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技能、培养学生终生体育能力的价值;在社区和各级企事业单位,组织啦啦操活动可以促进成员之间融合、协调的发展。

3.2望子成龙望女乘凤的思想

家长花钱购买大量的光碟、影视,为了更早的发现并挖掘孩子的舞蹈潜力;各种企业通过啦啦操运动的表演,推广自己的产品,塑造自身的品牌。社会的发展催生了预防医学,使得人们注意到预防各种疾病才是当前最关键的事情,以啦啦操运动为主的有氧健身方式显得尤为重要,以夫妻档、家庭档的锻炼方式的出现;科学技术和网络时代对啦啦操运动的发展进程的助推与润滑,这些现象都表明该项目深入民心。

4啦啦操运动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中学生正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一方面学生的认识、智力、意志、道德等心理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感知有了一定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人的先天因素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从事的实践活动不同,每个人的个性心理必然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

4.1自卑心理:在学校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后进生往往由于成绩、操行方面弱于其他学生,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卑心理,行为上也常常表现为孤独、羞怯。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或是基础差,或者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因为环境不佳,经过努力后仍然得不到改善,于是责怪自己,怨恨自己,最后选择在体育课上以求心理负荷的释放。

4.2自满心理:有的孩子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有的孩子学习总是名列前茅,这些孩子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总是比别人强,眼高于顶,看不起别人,跟同学讲话的语气总是居高临下,老师的偏爱和家长的溺爱更是自满心理的添加剂。因此,中学体育教师担负着很重的责任,力求在进行啦啦操体育教学中抚平孩子的怨气。

4.3逆反心理:有的孩子因为学习或表现较差,老师经常批评,有的家长甚至动手打孩子,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对老师和家长产生了对抗情绪,你说东他偏向西,以此来发泄内心的不满。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身体姿态练习,是中学生在欣赏音乐的痛还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

4.4依赖心理:现代城市中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当惯了小皇帝,什么事自有家长包办代替,不用自己操心,这种孩子缺乏独立性,不要说做家务,连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体育教师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学会独立自主。

4.5妒忌心理:有些孩子喜欢与别人攀比,常在一起比成绩,比吃穿,比玩具,甚至比谁的家长官大。在进行啦啦操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安排体育竞赛,使得学生认真学习,精心准备比赛;在收获成功当中,认识到通过努力学到真正的本领,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2]初中体育教育论文:《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首页|体育论文更多初中.

[3]李惠娟.对我国啦啦队现状的调查研究[ J].中国学校体育,2005,(5).

[4]陈平对我国啦啦队竞赛规则演变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30,(10):1442-1443.

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状况分析 第7篇

啦啦队运动,它拥有丰富的动作内容、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是一项培养灵活性、团队协作精神和追求集体荣誉感的项目。作为一种全新的运动,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为迎合广大高校大学生求新、求奇、求美等新时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在高校开展啦啦队运动,对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团队凝聚力等具有很好的教学意义和价值。此外,啦啦队运动的特殊文化内涵的推广,对丰富高校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培养高校学生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对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状况的研究,对我国在高校中进一步推广啦啦队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04-2010年七届全国啦啦队比赛和参加七届国际比赛的队伍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高校啦啦队发展历程

啦啦队运动始创于1880年的美国校园,最早出现的形式是观众为运动队员加油助威、渲染赛事气氛,“二战以后,啦啦队运动形成了由啦啦队、技巧翻腾动作、抛接、造型、呼喊、队形变换为主体结构的现代模式”。现代啦啦队是融合了多种元素,可以分为技巧啦啦队和舞蹈啦啦队。我国的啦啦队开展形式主要是以舞蹈啦啦队为主。技巧啦啦队主要是运用托举、罗汉、筋斗、抛接、翻腾、跳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展示惊险刺激的场面,具有激情的竞技性和观赏性,并已发展成为国际上的主流比赛项目。舞蹈啦啦队则主要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内容的场间啦啦队表演或比赛,舞蹈啦啦队表演或比赛的动作表现形式灵活多样,整体编排上可以含有多种舞蹈表现形式,如拉丁、爵士、街舞、现代舞等,注重动作风格都是个性化。目前,我国的啦啦队开展形式主要是以舞蹈啦啦队为主。

2001年,我国首届大学生啦啦队比赛在广州举行,开创了我国啦啦队运动赛事的先河。2004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正式将啦啦操列为体育竞赛的教学内容,同时首次推出中国啦啦队专业教师及评判员认证系统及啦啦队规定套路。

自首届啦啦队大赛举办以后,我国开始举办不同规模的啦啦队大赛。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举办了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当中包含啦啦队比赛项目);2006 年,作为美国全明星啦啦操联盟(USASF)合作伙伴的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健美操艺术体操分会在选派了学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啦啦队大赛。同年7 月,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组织相关专家创编了《中国校园啦啦队规定推广套路》和中国啦啦队队歌《我们必胜》,向全国的大中小学正式推广啦啦队运动。2006 年11 月 6 日,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了“首届中国全明星啦啦队锦标赛暨2007 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选拔赛”,赛后,又举办了“国际全明星啦啦队教练员及评判员资格认证培训班”,中国官方聘请了国际著名的啦啦队运动专家Karl Olson 和Mike Cooper进行授课和考核。由此可见,我国啦啦队运动水平较其开展初期有了显著的提高,并随着国际比赛经验的不断累积及比赛成绩的提高,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在这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校啦啦队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3.2 从我国历届啦啦队比赛分析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

3.2.1 高校啦啦队队伍占据参赛队伍绝大百分比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从2004-2010年历届全国啦啦队大赛中,高校啦啦队在参赛队伍和人数的比例上占了绝大部分。由此可见,高校啦啦队在我国啦啦队运动竞赛中已经成为了中坚力量。

3.2.2 啦啦队比赛参赛队伍逐年增长,但总体发展规模小

在对历届啦啦队比赛的观察与资料进行研究发现,我国高校啦啦队比赛参赛队伍数量总体上逐年增加。2004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的参赛队伍只有26个,参赛人数339人。到2010年第4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参赛队伍翻了三倍多,达到了96个,参赛人数更是多达2000多人,比2004年增加数倍。虽然我国的啦啦队队伍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如今美国参加啦啦队运动的人数已经突破300万,据日本啦啦队协会的统计,在日本大约有来自不同年龄的24万人参加了啦啦队运动。由此看来,我国啦啦队运动的总体发展规模还比较小,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还非常大。

3.2.3 区域开展差别较大,啦啦队运动开展不均衡

虽然啦啦队大赛在我国已经举办多年,啦啦队参赛队伍与人数都有所增长,但从历届国内赛事可以看出,高校参赛队伍最多的是广东,其次广西,继而上海。其中2004年两广及上海地区的高校参赛队伍数量共有13个,占总数的62%,2010年达到25支队伍,占高校参赛队伍总数的58%。从2004年-2010年,两广、上海地区一直占据主要力量。

可见,我国啦啦队开展极不平衡,实力主要集中在两广及上海地区,虽然这些地区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国内其他地区和高校,目前只有少数高校啦啦队参加比赛,多数省市或高校没有组建自己的啦啦队,而有相当部分地区或高校甚至还没有开展啦啦队运动,更无法参加比赛。

4 结论与建议

1. 啦啦队运动时一项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运动,具有很大的潜在社会基础的体育项目,在高校中积极推广啦啦队运动,能够促建运动项目体系与健身项目的健全与创新、丰富校园文化及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加强啦啦队运动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其普及面,使啦啦队运动在社会上的形成群众基础。

3. 广泛开展培训工作,促进各地区平衡发展。在各省市区或高校增强地方性培训及竞赛,加强技术交流。利用啦啦队运动在校园广受欢迎的优势,,吸引学生参加啦啦队运动训练,从而带动该运动的发展。随着培训及竞赛工作的加强,缩小地区差异,促进高校啦啦队运动在各省市地区高校的平衡发展。

4. 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培训的力度,建立健全完整的系统培训计划。

5. 建立完善的竞赛制度,通过竞赛加强高校啦啦队运动队伍的沟通交流,促进啦啦队运动的进一步普及和提高。

参考文献

[1]严爱平.日本啦啦操全国锦标赛观后[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4,(4):36.

[2]肖宁.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及优化路径选择[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2).

[3]熊思.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现状及研究[D].怀化学院,2010.

[4]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2):89-91.

[5]李遵华.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6]尤秋兰.我国高校啦啦队运动不均衡态势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

[7]孙铁民.我国啦啦操运动现状的调查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4):85-87.

[8]陈铁龙.论啦啦操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6.

啦啦队运动员 第8篇

1 研究对象

参加2008年第三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2009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中国选拔赛的广西大学、玉林师范学院、广西民族大学、河池学院的80名啦啦队队员。其中男运动员40名,女运动员40名。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历年来与啦啦队运动有关及运动损伤的资料,并对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文献综述性分析研究。

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2008年第三届中国学生健康活力大赛暨2009年世界啦啦队锦标赛中国选拔赛并获得好成绩的80名啦啦队队员分发问卷调查。问卷的回收率、有效率均达到100%,满足本研究的需要。

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回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损伤部位及损伤类型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得出啦啦队最常见损伤部位8个。损伤部位发生在上肢部位的占总数的23.1%;发生在躯干部位的占总数的24.5%;发生在下肢部位的占总数的37%;发生在颈部的占15.4%。损伤具体部位主要在颈、肩关节、腰部损伤、膝和踝,分别占受伤次数的15.4%、13.5%、22.1%、17.3%、17.3%。其中急性损伤占总数的25%;慢性损伤占总数的75%。在比赛80人中有伤者60人(75%),其中男28人(46%),女32人(54%)。

啦啦队运动的技术动作特点表现为:动作变化快、有力度;膝关节保持相对弯屈状态,身体每一部分的动作分开完成;重心变化多、快,且相对平稳;动作向下用力等特点。这就要求队员具备良好的体能,身体的各个部位,特别是上下肢、腰腹,以及踝、膝、手腕、手指都要进行专门的全面的力量强化训练,发展各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提高整体力量。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啦啦队队员容易损伤的部位是颈、肩关节、腰肌劳损、膝和踝。由于啦啦队需要很有激情的表演,动作要求迸发出无限的“力量”与“热情”,爆发力在其中尤为重要。啦啦队中的爆发力体现在弹跳力、腰腹收缩力和操化动作等方面。训练时也都采取各种跳跃、深跳、单腿跳、分腿大跳、倒地俯卧撑等练习,大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就导致了啦啦队损伤多数为慢性劳损,损伤部位也集中在腰、膝、踝。在舞蹈啦啦队中,爵士舞蹈为主要的组成部分。爵士舞蹈对头、肩、胯等部位的训练负荷较大,双肩、双胯、蹲的训练组合;手的柔软度、碎步、踢腿、控腿、拧胯、斜线大舞姿等跳跃和挺胸的组合往往容易造成慢性损伤。

3.2 运动员损伤的原因分析

3.2.1颈部损伤

啦啦队中的动作美、形体美、姿态美、精神美的完美结合需要通过头部动作来表现,而头部运动都是靠颈部支撑着做各种动作,在啦啦队成套动作的编排上,有很多头部动作,如:甩头、穿头、摇头等动作都会加大颈部的负荷,而长期的练习使颈部的负荷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形成慢性劳损。

3.2.2 肩关节的损伤

在啦啦队技术动作中,手臂动作是一项最基本的技术动作,也是训练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啦啦队的手臂动作主要包括:高举成v字、下举成v字、T形、短T、双臂上举、双臂下举、胸前弯举、弓箭手、L形、单臂上举、双臂斜举、K形。手臂动作要求快速、有力,并及时制动定位。训练初期,运动员手臂力量和控制能力弱,过度后伸,手臂处于过伸位置,很容易造成损伤。

啦啦队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动作节奏快、力度感强,而手臂动作发力主要是肩关节,由于肩关节是个多轴关节,相连骨的关节面大小相差较大,关节囊薄弱松弛,关节本身的韧带少而弱。加上啦啦队的手臂动作多,运动幅度大,这就加大了肩关节的负荷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慢性劳损。

3.2.3 腰部损伤

调查结果表明:腰部损伤的患病率达到总人次的22.1%,为患病率最高的一个部位,腰部损伤包括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腰部本身就是一个在运动过程中承受压力较大的身体部位。啦啦队的动作要求爆发用力,爆发力体现在弹跳力、腰腹收缩力和操化动作等方面,这就加大了局部的运动负荷量。在啦啦队训练当中,还有很多身体波浪,前俯、后仰,侧腰、扭胯等舞蹈动作,加上部分队员本身的腰部力量不足,长期大强度的训练增加了腰肌的负荷量,而训练后腰部没有得到及时的放松,使疲劳慢慢积累,最后引起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也是由于在啦啦队训练当中,腰部所承受的压力超出了自身所能承受的负荷量,也可能是在某次受伤后没有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或者治疗得不够彻底。

3.2.4 膝关节和踝关节的损伤

调查结果表明: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损伤患病率中均占到17.3%,说明这两个部位在啦啦队训练中易损伤。连续快节奏的徒手动作和跑跳动作构成啦啦队的主要动作。啦啦队整套动作速度快、幅度大、节奏强、运动强度大。膝关节是承载整个身体做各种跑跳动作并且落地缓冲的主要关节,往往在跑跳中地面对身体的重复冲击力加大了膝关节的负荷,长时间的训练会造成膝关节的慢性劳损。踝关节是支撑整个身体做动作的重要关节,由于踝关节的关节囊比较松弛,在啦啦队训练及比赛中踝关节韧带损伤中以外侧最为常见,尤以距腓前韧带为多,踝关节损伤多为急性损伤。

3.2.5 其他部位的损伤

啦啦队队员除颈、肩、腰部、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常见部位的损伤外,还有胸椎错位和股后肌群损伤这些不常见的损伤。胸椎错位在整个损伤患病率中占2.4%,主要是极少数队员在训练中由于技术动作的错误、动作发力错误造成的。在啦啦队的成套编排中有很多震胸及移胸的动作,由于队员在训练初期没有掌握好技术动作的正确要领,不规范动作未能及时的纠正,久而久之容易造成损伤,损伤的积累加大了胸椎的负荷量,最后导致胸椎错位。股后肌群的损伤也占到了2.4%,啦啦队是对韧带要求比较高的一项运动项目,股后肌群损伤也多为韧带拉伤。在啦啦队训练当中有很多大踢腿的动作,由于队员股后肌群的力量不足,伸展性较差,被动不足容易造成韧带拉伤的损伤。此类损伤多为急性损伤,一般在比赛中最为常见。

4 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

4.1 教练员注重培养运动员防伤意识

加强保护设施,可以有效地减少训练中因难与新动作的学习而造成的损伤。在教学和训练方法上应有意识地加入符合运动员特点和项目特点的自我保护方法练习。特别是在训练初期,教练员应及时纠正队员的错误动作,阻止动力定型的形成,减少因错误动作发生的损伤,并且让运动员养成在训练后互相放松的习惯,减轻疲劳。

4.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在于克服人体生理惰性,使肌肉及内脏器官积极动员起来,调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人体迅速进入良好的运动状态。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应先慢跑调动机体的兴奋性,使躯干、肢体的大肌肉群和关节充分活动开,然后做身体的拉伸活动,包括肌肉的被动拉长和各个关节的拉伸活动以提高其柔韧性和灵活性,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特别注意颈部、肩关节的拉伸及腰部的活动,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4.3加强医务监督

通过建立运动员受伤情况的数据库,记录每个队员的医疗档案,通过对医疗档案的分析,找出运动员损伤的规律。同时培养一批有经验的运动医师和康复医师,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建立身体各部位的望诊直观指标并制定预防计划交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实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4.4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组织方法

在进行啦啦队的训练时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的大小一定要根据训练任务、训练对象的水平逐渐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增强机体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对身体的薄弱部位进行专门练习以加强局部负担的能力。训练不能急于求成,特别是在训练初期,在队员的身体素质还没达到啦啦队技术动作要求的时候,教练员在训练时应制定相应的计划,采用节奏较慢的音乐进行训练,再逐渐增加运动量。在组织队员练习时,某个动作重复次数不能太多,应结合其他动作一起练习,这样可以缓减某个部位的负荷量,减少损伤的发生。

4.5 注重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

由于啦啦队需要很有激情的表演,动作就不能软弱无力,爆发力是很重要的一项素质,这就需要啦啦队队员有很好的速度力量、运动耐力和柔韧素质。速度力量的获得应是加强肌肉力量的练习,特别是腰腹肌的力量,以增强肌肉力量与功能,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尤其是参与专项技术动作的小肌群的训练。因此,要加强运动员手臂和大腿的力量训练。在进行队员耐力的训练时不仅要提高训练强度发展机体无氧供能能力,还要进行有氧供能能力的训练,以提高肌肉本身的摄氧能力。耐力训练时根据持续训练法、间歇训练法的间歇时间的不同特点结合动作,科学安排运动负荷。同时啦啦队是对柔韧素质要求比较高的一个项目,在训练时可采用大踢腿、纵劈腿、正踢腿、侧踢腿等运动进行练习,以发展股后肌群的伸展性。

4.6 训练后应注意营养的补充

啦啦队的训练主要是无氧训练,快节奏、大强度的训练容易消耗大量蛋白质、糖及微量元素等肌成分,从而使机体出现疲劳的现象,机体在疲劳的情况下易出现损伤,而钙的缺乏时,膝关节和踝关节也就更容易出现损伤。因此,教练员应在指导队员训练的同时,注意引导队员在训练及比赛期间注重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的补充,减少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

综上所述在啦啦队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发生在颈、肩关节、腰肌劳损、膝关节和踝关节,损伤的主要类型为慢性损伤。在训练中应科学安排运动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加大难度的同时,应注重技术动作的合理性。在训练及比赛期间应加强各方面的医务监督,注意队员的营养搭配,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预防或减少啦啦队队员的损伤。

参考文献

[1]于亚南.我国技巧啦啦队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5

[2]王皓,李逸群,张少卿.舞蹈类啦啦队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训练方法[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159-160

[3]赵斌.运动损伤与预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8:108-114

[4]李思民.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的运动损伤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15-1516

[5]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32(2):89-91

[6]张庆如,马纯峰,李志向.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720-1721

啦啦队运动员 第9篇

1 正确客观认识高校啦啦队运动

啦啦队运动有着良好的广泛群众基础, 集娱乐性、竞技性、艺术观赏性等特性于一身, 从起源至今有着百余年的发展历程。而在啦啦队运动的百年发展历程中, 我国啦啦队运动, 尤其是高校啦啦队运动尚处于起步阶段, 与国外同类型运动相比差距较大, 无论是教练员水平、运动员素质等与欧美国家比较都存在明显差异。

自从20世纪90年代, 啦啦队运动由欧美国家传入我国之后, 在中国学生健美队艺术体操协会的积极组织领导下, 这一运动曾一度风靡各大高校, 截止目前, 我国已经举办近十届的全国性啦啦队国家级赛事, 通过一系列赛事的举办, 啦啦队运动以其特有的魅力, 已经赢得了众多高校年轻群体的青睐。

2 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

啦啦队项目在我国开展得如火如荼, 奥运会、亚运会赛场上我国优秀啦啦队运动员的表演得到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得到进一步推广。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在近几年的赛事和活动中, 对啦啦队运动的发展和啦啦队运动文化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云南省高校啦啦队运动紧随两操协会的脚步, 在云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 已经举办了多次省级健康活力大赛, 啦啦队运动也随之开展起来。省内部分高校为云南省尤其是云南省昆明市的高校啦啦队运动的推广, 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3 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的成绩与制约因素

走访了昆明的多所高校,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分析方法, 从参加近两届云南省健康活力大赛高校啦啦队的开展情况、竞赛组织、运动员特征现状调查、教练员队伍建设现状、运动队训练现状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于云南省昆明市高校学生啦啦队运动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啦啦队运动的动态发展趋势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分析与探讨。

(1) 一系列赛事的成功举办, 有效地促进了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文化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在啦啦队运动中得到了锻炼, 造就了永不言败、积极进取的大学生团队精神, 大学生个人素质得以提升。

(2) 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较晚, 参赛队伍数量少, 高校啦啦队的整体竞技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 与国内其他省市的优秀高等院校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啦啦队的专业运动人才缺乏、啦啦队人才选拔难度大等诸多方面。

(3) 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的训练时间难以固定, 多数学校所组建的啦啦队以赛前集中集训方式为主, 弊端较多, 且在集训中也只有个别学校能够保证足够的训练时间和科学系统的训练安排。

(4) 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的教练员带队时间短、很多教练员自身缺乏啦啦队专业知识的学习, 加之受体育经费和高校重视程度的限制, 使得当前云南昆明各高校的啦啦对教练员队伍建设呈现起步晚、发展缓慢、专业水平不高等不良现象, 严重制约着昆明高校啦啦队整体水平的提升。

(5) 目前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的相关比赛赛制还不够完善、可以说基本未能与国内国际赛制接轨。参赛队员中女队员数量多于男队员, 大部分都是健美操专业运动员兼项参加啦啦队比赛, 赛事经验严重缺乏。

(6) 因昆明高校啦啦队的教练员自身专业能力有限, 加上队员选拔范围、条件等受到限制, 啦啦队队员的运动危险系数高, 导致啦啦队队伍难以扩充新鲜血液, 发展不平衡。

4 对当前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中所遇问题的思考

针对调研过程中所掌握的一系列影响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发展现状的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并请教体育界相关专业人士后, 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解决。

(1) 由于大多数的昆明高校对于啦啦队运动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是完全无接触阶段, 提议昆明各高校应从认识上着手, 加大对啦啦队运动这一新兴体育项目的推广与支持, 进一步加大关于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宣传力度, 扩充高校啦啦队运动的群众基础。

(2) 针对不同层次人群, 开办多层次的啦啦队运动普及培训活动, 通过体育课及俱乐部、学生会、协会等的组织形式, 吸引高校学生参与到啦啦队运动的培训活动中来, 对具备条件的班级、协会组织等应该加以重点典型扶持, 从而带动周边的学生群体参与啦啦队运动。

(3) 强化高校啦啦队运动的专业教练员及裁判员队伍建设, 持续强化与扩大啦啦队运动项目教师的人员数量及素质, 不断提升啦啦队运动的教练员水平。啦啦队运动教练员不但要十分熟悉啦啦队运动的各项规则, 更应当具备自我创新意识, 了解到全球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在啦啦队运动方面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从而进行多方位与多角度地深入探索, 指导其实际的教学工作, 促进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的长足发展。

(4) 裁判员质量始终是推动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的重点因素, 而强化裁判员队伍的专业知识培训应当是啦啦队运动中必须强化的重中之重。在这一方面, 云南昆明的高校要多组织开展一些关于啦啦队运动的裁判员培训班和专题研讨会或可邀请一些业内专业人士进行讲学, 强化同国外同行尤其是欧美国家同行之间的相互交流, 及时跟进国际啦啦队运动发展新趋势, 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和系统化的啦啦队培训计划, 提升教练员与裁判员等从业人数的整体业务素质能力。

(5) 积极建设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项目协会, 完善啦啦对运动的竞赛机制。要立足于竞赛, 强化各支队伍之间的相互交流, 以求促进昆明各高校的啦啦队运动的持续开展与提高。建议昆明各高校主管部门或体育部门可以联合起来, 多组织开展一些高校间的啦啦队专业竞赛, 以求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啦啦队运动学习与交流。实力具备的高等院校也不要仅仅局限于本地开展的相关活动, 更多地是要走出本地与本省, 参与到全国范围内的啦啦队活动中去, 和外省高校或者其他国家的高校进行学习与交流, 以求带动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的不断完善发展。

(6) 应在昆明各大高校中积极组建啦啦队运动的大学生专业社团, 扶持其开展啦啦队活动, 吸收更多的啦啦队运动爱好者们参与其中, 要全面普及啦啦队运动项目的组建、队员挑选、团队精神等各方面的基本知识, 从而让在校年轻人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啦啦队运动在昆明高校乃至国内其他高校的开展情况, 组织更多的校内外的啦啦队运动友谊比赛, 从而强化交流, 实现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与提高。

5 结语

综上所述, 如今的高校啦啦队运动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体育运动, 而是能够展现出高校青年学子健康之美、运动之美与造型之美的艺术性体育运动, 啦啦队运动具备了极高艺术价值、观赏价值以及锻炼价值, 它不但是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良性发展的重要象征, 而且对于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影响也是无法忽视的。啦啦队运动对于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 审美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各方面的提升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正面意义。有鉴于此, 啦啦队运动这项年轻的新兴体育形式, 值得在云南昆明各高等院校中更加广泛地开展。

摘要:通过实际调研、文献资料对比及高校访谈等方法, 探讨研究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及制约因素等问题, 并根据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的发展现状、高校实际调研数据及结论, 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发展策略。为进一步推动云南昆明高校啦啦队的快速发展, 进而为昆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云南,高校,啦啦队,运动,发展,制约因素

参考文献

[1]潘宗伟.从广州城市赛看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态势[J].搏击 (体育论坛) , 2010 (7) .

[2]白紫婷, 肖宁.高校大学生啦啦队训练方法研究[J].第一健身俱乐部, 2009 (10) .

[3]胡震.啦啦队运动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 .

[4]胡加光.对高校啦啦队运动现状及必备条件的探讨[J].桂林师范学校学报, 2010 (1) .

[5]张洪云.浅谈健美操啦啦队的组织和训练[J].湖北体育科技, 2011 (3) .

[6]李艳霞.浅谈我国竞技啦啦队的发展前景[J].科技信息 (学术版) , 2012 (3) .

[7]宋嘉.沈阳市高校啦啦队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11 (3) .

[8]王琳.内蒙古高校啦啦队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 (4) .

[9]梁雯.浙江省高校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1 (2) .

啦啦队运动员 第10篇

1、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起源与发展

1.1、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起源

啦啦操起源于美国, 早在19世纪80年代, 在美国的一场校园体育橄榄球比赛中, 啦啦操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在比赛现场, 以呐喊助威的方式, 借助富有感染性鼓动性的动作来激发观众情绪以达到支持本队凯旋目的的一种体育运动形式。“二战”以后, 啦啦操逐步与现代化体育比赛模式接轨, 达成了队形变换、呼喊、抛接、翻腾多种动作相衔接的结构模式, 已不再是简单的助威, 而是变得更加规范, 动作遵循一定的规则。

1980年, 首届全美啦啦操锦标赛在美国拉开帷幕, 比赛首次根据相当规范的竞赛规则进行, 从此啦啦操不再是简单的表演助威, 已渐渐进入竞技比赛的范畴。2001年首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在日本东京举办, 英国、日本、中国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都积极参与了此竞赛, 从此啦啦操的国际地位逐渐提升, 影响力日益深远, 已正式被列为世界竞技运动之一。

1.2、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发展现状

(1) 国外表演啦啦操的发展现状。

啦啦操作为美国的传统运动项目, 表演啦啦操已较为普遍地在美国校园开展, 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 吸引着众多的学生参与进来, 由于啦啦操表演在NBA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项, 所以啦啦操队的队员都会非常刻苦的进行排练, 提高自身的素养, 加强舞蹈表演技能, 以争取被选入NBA啦啦操队。美国引领着国际啦啦操的开展, 在美国啦啦操赛事多种多样, 样式繁多, 深入到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 这样适应了不同参赛者的要求, 从而鼓励更多的人参与比赛, 扩大了比赛规模。同时, 各类别的比赛又根据相应的安全指导方针, 做到了公平公正。

(2) 国外竞技啦啦操的发展现状。

从竞技啦啦操在国际上的发展趋势看, 欧洲国家的整体实力居为首位, 夺得了大量的奖牌。为促进国际竞技啦啦操的发展, 国际上成立了系列联合会, 其中国际体操联合会总部设在法国, 并具有多个会员国, 1994年首次颁布了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 此后, 世界锦标赛每逢偶年举办一次, 标志着竞技啦啦操运动的逐渐成熟, 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壮大。

(3) 我国表演啦啦操的开展情况。

表演啦啦操由美国NBA兴起, 日后逐渐流入中国, 为跟上现代化的脚步, 使中国体育与国际接轨, 我国篮协把表演啦啦操运动加入CBA比赛。2003年CBA啦啦操表演在赵守镇创立, 随后成立了“守镇之舞”职业啦啦操队, 标志着我国啦啦操表演的兴起。从此啦啦操表演逐渐深入人们视野, 相关组织委员会也参与到组织啦啦操表演的行列中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的开展促使表演啦啦操运动聚集了各个年龄段的爱好者, 我国表演啦啦操的发展势头由此突飞猛进。

(4) 我国竞技啦啦操的开展情况。

2001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啦啦操大赛”在我国广州举办, 由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啦啦操组织委员会统一组织管理, 各大高校的学生为参赛主体, 竞技啦啦操比赛在各级爱好者的参与下, 也逐渐火热起来。但是竞技啦啦操与表演啦啦操相比, 在开始发展的时间、管理组织、开展途径、普及推广方面都有显著的不同。表演啦啦操一般属于商业性公司管理, 主要由职业啦啦操员参与, 而竞技啦啦操主要用于国际赛事及各类国内赛事, 由各大高校学生参与。

2、表演啦啦操运动与竞技啦啦操运动价值比较

2.1、表演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表演啦啦操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活跃的表演形式来增加赛场的观赏性, 展现的是一种良好的精神风貌。表演啦啦操是以表演为形式的娱乐节目, 一般在其他比赛开场前、比赛后、暂停时举行, 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活跃赛场气氛, 通过调动场上气氛来鼓舞士气的啦啦操项目。表演只是作为一种表面形式, 其最根本的主体是如NBA篮球赛场上的篮球队员、如各种中小型文艺晚会的广告冠名等, 啦啦操队员通过表演激励球操取得佳绩、促进晚会的圆满成功。总之, 表演啦啦操具有集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于一体的特点, 其价值主体是与表演无关的其他赛事或活动, 最终达到增强体育赛场文化、提升娱乐功能、活跃赛场气氛的效果。

2.2、竞技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与价值

竞技啦啦操作为竞技体育的组成部分, 表现出为了挑战对手争取优胜、勇于夺冠的竞技特点。竞技啦啦操不同于表演啦啦操, 表演啦啦操侧重于表演, 而竞技啦啦操价值主体即为啦啦操运动, 以高水平的啦啦操动作来表现其运动竞技, 最终达到竞赛夺冠的目的。竞技啦啦操运动能够激发队员体力、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潜力, 培养他们争强好胜的精神状态, 传承奥林匹克精神, 挖掘更多的体育人才, 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长盛不衰。

3、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动作比较分析

3.1、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基本动作比较

表演啦啦操由于其注重表演的特点, 因此风格非同一般。基本动作不受拘束, 一般比较自由随意, 加以富有感染力、欢快、奔放的音乐节奏, 呈现的是一种整体划一、热情洋溢的精神风貌。表演啦啦操的动作主要是为了满足于人们的视觉效应, 追求的是一种愉悦身心的美感。竞技啦啦操则恰恰相反, 其运动强度大、动作难度大、时间短、变化多、技术复杂, 展现的是运动员将难度动作联合完成成套动作的竞技能力。表演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包括跑、跳、踏、点击等, 以低姿态、重心平稳为主, 通过肌肉的瞬间制动, 在不同节奏的音乐衬托下, 表现出柔美、富于变化的多姿多彩的舞蹈画面。竞技啦啦操的基本动作主要以操作化为主, 不像表演啦啦操动作那样随意, 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运动员的动作要肢体有力、躯干呈一直线、外形明晰、高低动作组合要合理。

3.2、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复杂动作比较

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都有各自不同的难度动作, 表演啦啦操的难度动作无技巧与舞蹈啦啦操的严格区分, 也无难度动作的价值高低, 竞技啦啦操则不同, 技巧难度动作包括翻腾类、金字塔、抛接类、托举类, 舞蹈难度动作包括平衡、跳跃、踢腿、转体等。另外竞技啦啦操的每个细小动作相比表演啦啦操难度更大, 大多设计成成套的动作结构, 影响身体某一特定部位。在进行排练时, 对身体的柔性、协调、灵敏及持久力等多方面都具有相当严格的要求。相对而言, 表演啦啦操的难度动作视觉冲击强, 存在更大的运动损伤机率。两者选择难度数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表演啦啦操在不同组别中规定难度级别和数量, 而竞技啦啦操从四类难度中选择不同分值的动作。

4、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音乐比较分析

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都是在音乐的衬托下进行比赛的体育项目, 音乐的风格与动作整体协调一致。表演啦啦操的音乐以打击音乐为主, 体现其鼓舞士气的特点, 动作与音乐相互衬托, 根据音乐编排动作, 从而实现动作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达到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表演效果。表演啦啦操的音乐多数较为欢快、动感、奔放, 多数为多首乐曲的混合曲, 达到跌宕起伏的成效。竞技啦啦操的音乐风格则不拘一格, 多种多样, 因社会地域、环境变化的不同而不同, 而且由于竞技啦啦操比赛的时间较短, 所以音乐一般为单一曲目, 风格独特, 节奏清晰。

5、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动作编排比较分析

由于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基本动作、难度动作多种多样, 因此如何将各种动作根据啦啦操的特点组成成套动作成为创编者们的首要问题。在动作编排中, 要敢于大胆创新、灵活运用各种动作元素, 从而使啦啦操运动达到视听觉之最佳效果, 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5.1、表演啦啦操的动作编排

在表演啦啦操的动作编排中, 最为重要的是音乐的节奏与动作的变化相协调, 要充分考虑动作风格、音乐运用、动作设计与连接等多个元素, 以规则作为编排的准绳、创新作为编排的关键、艺术作为编排的魅力, 不断摸索新的啦啦操表演套路, 促进表演啦啦操整体音乐节奏与动作节奏相吻合。表演性啦啦操创编要立足于观赏性的特点, 融入多种动作因素, 使表演为赛事添加魅力。

5.2、竞技啦啦操的动作编排

竞技啦啦操的编排要求具有高度的创造性、艺术性, 简单地把动作串联起来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竞赛的要求的, 必须根据竞技啦啦操比赛的特点规律, 注重啦啦操整套的时间、空间、音乐、风格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高水平的竞技啦啦操比赛编排在满足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还应保证动作的“操化”与过渡动作的流畅化, 展现出力与美的完美结合。

6、对啦啦操健康发展的探究

通过对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运动的比较探索, 两者在开展普及、价值特点、动作形式、音乐节奏、动作编排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不同, 但都是集娱乐、健身、实践于一体的体育项目。啦啦操运动不但能增强人们的体质, 而且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团队精神, 因此加强啦啦操人才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跟上国际现代化的步伐, 我国应建立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 提高教练员和运动员的专业化水平, 努力做到技术创新、音乐创新以及编排能力创新, 促进啦啦操新型独特性发展。

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开展与普及离不开广大爱好者的积极参与, 为加大开展的力度, 我国必须重视宣传工作, 重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 加大对啦啦操的组织管理, 做好表演啦啦操与竞技啦啦操的编排工作, 凸显各自的价值特点, 促进其各自的发展。啦啦操作为体育运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只有把握住啦啦操运动的独特性, 将其艺术的创新与技术的完美有机结合在一起, 大胆创新、不断尝试, 才能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发展, 宣传奥林匹克精神, 从根本上实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鸿.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6, (02) .

[2]张庆如, 马纯峰, 李志向.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 (12) .

[3]闫晓.从竞赛规则变化看我国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发展与编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3) .

啦啦队运动员 第11篇

关键词:啦啦操运动;体育课程;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037-01

新疆在2012年就开始举办了全国啦啦操联赛“新疆兵团分行杯”,近几年比赛中哈密市哈密学院及中学啦啦操运动在体育课程以迅速发展,哈密市小学啦啦操运动并未在体育课程未迅速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讲,进行啦啦操的学习与锻炼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下面结合实际就啦啦操运动引入哈密市小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加以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哈密市小学教师及学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论文,学术专著,特别是近年的研究结果。

(2)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调研和走访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哈密市小学生了解对哈密市小学老师及教练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任务的需要,遵循体育科研方法中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向老师及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4)数理统计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找出研究对象内在原因从而得出结论。

(5)逻辑分析法

通过统计法计算与整理,回收问卷设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使研究客观可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哈密市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哈密市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情况很不平衡,有77.3%的教师没有上过啦啦操运动教学课程,仅有22.7%的教师上过啦啦操运动教学课程。由此可以看出,啦啦操这项运动还未普及到各个小学课程中,教师对啦啦操运动的认知度不够全面,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及教师应该加大对啦啦操运动的宣传力度,让小学生对啦啦操有初步的了解与认识,使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2、哈密市小学体育教师师资情况。大部分教师的学历都在本科以上,极少部分为专科。教师的专业基本为篮球、田径、足球、健美操,涉及专业为啦啦操运动的教师极少,大多数教师通过团体操以及相关体育比赛中了解到啦啦操这项运动。

3、哈密市小学对啦啦操运动的认知情况

(1)哈密市小学领导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

大部分领导支持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啦啦操运动内容,而且小部分领导不太重视,说明领导的支持程度较高,对哈密市小学开展啦啦操这项体育运动有很大的帮助。

(2)哈密市小学学生对啦啦操运动的认识

哈密市小学学生对啦啦操运动认识的形式有很多,例如校园表演、宣传、阅读体育杂志与相关书籍和教师课堂介绍等,其中最主要是以校園表演的形式来了解啦啦操这项运动有168人占93.9%。其中仅次于排名第一的是宣传和阅读体育杂志与相关书籍分别占51.1%、48%,部分学生是通过教师课堂介绍、电视等一些形式了解啦啦操运动,还有13.9%的学生是通过其它形式了解和认识啦啦操运动。

4、哈密市小学场地器材调查情况。器材方面大部分是花球、扇子分别占85.6%、51.7%,其中彩旗、伞等器械比较少,玩偶占3.3%,大多数学校啦啦操器材器械比较单一,学校应完善器材和场地设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啦啦操运动对小学生的作用。小学生认为学习啦啦操运动可以塑造形体的118人占65.6%,因此在选择参与啦啦操运动能够“塑造形体美、增进健康美”一项成为小学生的首选。除此之外,大多数小学生认为参与啦啦操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同时,还能增强自信心、培养身体锻炼能力、提高修养,培养气质等作用,有11.7%学生认为还有其它好处。

6、影响啦啦操运动在哈密市小学开展的因素。哈密市小学啦啦操运动场馆及器材设施条件为14人占63.6%,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占50%,学校应加强学生对啦啦操的认知与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小学生体质,培养锻炼能力、磨练意志、促进心理健康。其次学校后备人才培养占22.7%,专业啦啦操教练员较少,学校也应该加强领导重视程度、师资力量等。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啦啦操运动内容是可行的。第一:从理论角度看,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啦啦操运动内容顺应了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此外它不仅得到了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支持。第二:教师经过简单培训的了解及认知的现有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啦啦操运动的基本教学并达到体育教学目标。说明小学体育课程增加啦啦操运动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啦啦操运动作为体育课程内容能达到与其他体育课程内容同样的效果,并且对小学生的学习、身心健康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2、建议

(1)各个小学重视啦啦操运动的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和配备,以保证啦啦操运动在体育课中发挥其更好的效果。

(2)教育部门及学校领导应开展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啦啦操运动的培训,促进啦啦操运动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内容在小学体育课程中开展。

(3)哈密市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有关啦啦操运动的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以保证啦啦操运动教学质量。

(4)教师可以把啦啦操运动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啦啦操运动内容与其它体育课程内容交叉灵活的运用,可以将其单独放在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提高课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参考文献:

啦啦操运动“美”的探究 第12篇

关键词:啦啦操,形式美,内涵美,运动美

1 前言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诞生于美国,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指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运动员完成高超的啦啦队特殊运动技巧并结合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和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团队荣誉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运动自2001年正式引入我国后,经过十多年的推广与普及,已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比赛模式。啦啦操属于难美技能类项目,他与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啦啦操比赛中,美学因素对比赛的胜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啦啦操是一项表演观赏性项目,啦啦操中独特的动作、造型、技巧、编排及与音乐节奏的配合呈现出协调融合之美,表现出很强的艺术魅力,深得人们喜爱。啦啦操运动发展到今天,已不再是一项普通的体育运动,它之所以可以成为众多体育项目中的一支奇葩得益于它自身蕴含着独特的美学特征,包含着美的内容,遵循着美的规律,体现着人类对美的追求。

2 啦啦操运动美的本质

人通过生产劳动和其它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来改变自己,那么体育运动就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人们通过体育运动来改造、发展自己的体能和智力,生存力和生命力,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的本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体育运动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呈现方式。体育美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体育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感性显现。它表现在体育美借助的是人的身体来增强体质、发展身心、提高运动成绩。啦啦操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啦啦操的运动实践这个特定领域中的感性显现,它反映的是人与啦啦操运动的审美关系。由于啦啦操的美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体运动为主要表现手段,啦啦操的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自身的直接展现。在啦啦操比赛或表演中,运动员通过各种形式的人体运动并将其组合,感性地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将人的智慧、坚毅、技巧、创造力、生命力通过人的身体运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心情的喜悦美的享受,情感上的升华和理性的启迪。比如技巧啦啦操中的金字塔造型,每当增加半人或一人高的高度,就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了人的力量和智慧,也给欣赏者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使人们的精神受到极大的鼓舞和感染。因为这些对于常人来说都是很难做到的,但是运动员带着微笑轻松的完成了动作,这些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观体现体现,虽然是难的,但更是美的。

3 啦啦操运动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指客观事物外观形式的美,是自然、生活和艺术中各种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及其有规律的组合所表现出来美。啦啦操的形式美由人体、音乐、动作、服饰、器械等多种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组合丰富了形式美内容,展现了多彩的动作风格,促进了技术动作朝着“难、新、美”的方向发展,使啦啦操的编排更加新颖独特,在整体形式美上表现出整齐一律美、均衡对称美、节奏韵律美、多样统一美。这些美都构成了啦啦操项目美的特征。

3.1 形体美

人的形体美又通过身材、形体、相貌、等来表现。身体的健康、体型的匀称和生活的活力,能显示出人的生命力;五官端正,富有神采的面容,也表现着内在心灵的生命力。形体美是身体外在的优美姿态,但更侧重后天的训练,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啦啦操的选材,以舞蹈啦啦操为例,侧重于身材高挑、体型匀称、各部分比例协调及面容较好的运动员。再通过一些形体训练和啦啦操运动的专门性训练,使运动员身姿挺拔、曲线分明。通过美好形体的展示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3.2 姿态美

运动员在运动中绷起脚尖和充分伸展姿态美是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姿态美是难美技能类项目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啦啦操操也是一项讲究形体艺术的运动项目,因此对运动中的姿态特别注意。一个有良好审美意识的运动员会时时处处注意控制自己的姿态、韵味,在完成啦啦操成套动作时,不论是基本手势动作,还是难度动作的配合配合,都要求啦啦操运动员时刻注意姿态的控制,他们的一迈步、一举推、一抬头、一挺胸都能在比赛或表演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在啦啦操比赛中一旦出现屈臂、勾脚尖和分腿动作,都会按规则进行相应的扣分。姿态的控制也可以弥补形体上的不足,通过身体姿态的控制,动作造型的展示,给人带来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与变化美,唤起人们的美感,强化了观众的视觉印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3.3 造型美

动作造型美是用身体形态姿势表现的美,是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美的结合。在啦啦队运动项目中,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以及动静结合的造型美。啦啦操的静态造型美通过在比赛或表演中,不管是技巧啦啦操还是舞蹈啦啦操,其动作造型新颖而变化多样,给观赏者带来了视觉盛宴,也加强了观众的记忆和印象。啦啦操的静态造型美通过6个基本站位、32位基本手位以及各种平衡动作、金字塔造型等经过不同的组合变化展示出来,表现了美的意境和韵味,带给人们视觉上愉悦感。啦啦操的动态造型美主要体现在运动中的空间造型。如技巧啦啦队中的抛接、翻腾类动作,舞蹈啦啦队运动中的平衡转体类、跳跃类、踢腿类动作,通过不同方式的过渡连接组合起来产生出流畅之美、变化之美,这都是动态造型美的表现。而各式各样的托举动作伴随着让人应接不暇的上法与下法,更是将啦啦操运动动静结合的造型美发挥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同类型的托举动作通过不同的人数组合完成,托举的造型动作在完成后至少保持2秒钟,造型在一瞬间停顿了,弥补了成套动作中转瞬即逝的遗憾,动中寓静,静中寓动,动静结合,迅速引起观众注意力的集中与情感的激动。

3.4 难新美

难新美是竞技运动的发展方向,是竞技啦啦操比赛的核心,是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裁判评分的重要内容之一。难新美是指高质量地完成那些新颖、高难、复杂的惊险动作和连接所表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美感。

啦啦操的难新美通过两方面内容来表现。一方面通过操化动作中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完成来表现,例如在技巧啦啦队的难度动作分为四个类别:翻腾、托举、抛接及金字塔,根据分值的不同分为七个级别,级别越高,难度越大,给观众的视觉刺激也就越强烈,运动员在完成高级别的难度动作时,不仅需要个人有超强的平衡和控制能力,更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配合,这样才能熟练并准确地完成各种高难惊险的动作,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美的享受。另一方面表现在动作的编排上,编排者运用形式美法则设计出各种新颖的过渡与连接动作,并巧妙的把难度动作、音乐节奏以及人的风格表现组织起来,使各种美的因素融为一体,带给人们美的感受。啦啦操作为一项集体项目,而且人数在6到30人,因此啦啦操“新”的美还表现在队形变化上。编排的效果直接受队形变化的影响,队形变化的流畅性、自然性、对比性是评价编排效果的重要标准,给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并获得愉悦得审美体验。

3.5 服装美

服饰美是实现外在美的必要条件,以人体自身为内容的一种通过人体外在装饰造型的美,它能增强、提升人的美学价值,是对人体自身的审美设计,在啦啦操这项运动中,服饰美显得格外的重要。啦啦队规则中要求每个队伍必须通过各种必要的方式包装自己,从而展示本队最佳的风采,但是对运动员的着装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国际全明星啦啦队竞赛评分规则中规定着“整体上以紧身弹性面料为主。运动员必须着合适内衣,服装上禁止描绘战争、暴力、宗教信仰和性爱主题的元素。服装可适当修饰,领奖时必须穿比赛装。技巧啦啦队服装上不得出现水钻、亮片。”等。这些特殊规定的目的就在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啦啦队运动的美学特征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啦啦操的服饰美体现在服装色彩美与服装效果美上。啦啦操服装的色彩一般都很明朗,往往用带有扩张感的鲜明色彩,如鲜红、淡黄、果绿、天蓝等色,红色在人们的生活经验中代表着太阳和火的颜色,给人以热情的感觉,代表着人们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和热情奔放的民族文化性格。蓝色显则得宁谧、沉重、悒郁、悲哀;绿色显得冷静、平稳、清爽;白色显得纯净、洁白、素雅、哀怨;黄色显得明亮、欢乐等。啦啦操表演者要根据该队表达的思想主题的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以通过色彩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蕴神寓意,突出风格和个性,给人们带来五彩缤纷的景象和无限的遐想。服装效果美依据人体装扮美学原理,在啦啦操比赛或表演中,鲜艳协调的服装色彩、适宜的化妆与发型,如头绳、发卡等,以及佩戴规则允许的张扬个性的头饰等,将会对运动员人体的美锦上添花,这些小小的客观因素不仅能使运动员的运动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也能给观众带来激动的情绪,在比赛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亦具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3.6 声音美

音乐是啦啦操运动的灵魂,起到烘托气氛和激发灵感的作用。其特点是:节奏强劲有力、旋律优美、富有青春活力。啦啦操的动作只有与音乐进行完美的融合,才会有生命,才会使无声的形体,变成一种语言彰显它的活力,才会使动作本身的内涵,运动员所要表达的情感显示的淋漓尽致。此外,成套音乐中音乐特效的使用中,也给啦啦操之美增添了另一番的趣味,如拔剑声、口哨声、鸣笛声和符合中国传统特色的古典乐曲的声音等,音乐特效的加入使一些细节更生动、形象,使难度动作的表现更加有张力,对视觉和听觉上都有一定的冲击效果,也为成套动作观赏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口号是啦啦队运动独一无二的魅力体现,它来源于学校、队伍的名字或啦啦队的吉祥物、标志、图标等涵义以及校训等。啦啦队的口号以啦啦队所要表达的愿望和宗旨为主,如“中国加油,世界加油”;“We are No.1”;“加油”等鼓励人心的话语,在比赛或表演的现场中队员大声的、有节奏的将口号呼喊出来,并配合击掌和道具的使用,增加口号的节奏感和感染力,把现场的气氛烘托到最高点,振奋士气,鼓舞人心,使队伍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展现得淋漓尽致,以引起观赏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4 啦啦操运动的内涵美

4.1 意志品质美

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项目同时又作为一项观赏性的运动项目,它所表现出来的美并不仅仅的局限在赛场或舞台上的一刹那,美丽的背后集结的是运动员们的汗水与辛勤的付出,运动员们在训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啦啦操对运动员体、技、战、心等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每个难度的完成都在对运动员进行一个又一个的挑战,他们要克服运动造成的疲劳和伤痛,还要克服心里的一些恐惧,这些都需要队员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成功的信心,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啦啦操的意志品质美既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4.2 团结进取美

团队精神是啦啦队运动区别于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其他运动的显著特征。啦啦操无论是比赛还是现场助威或者表演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出现的,是团队精神的真实写照,它需要队员的默契与配合。每个队员都必须相互配合、支持和鼓励,整支队伍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啦啦操托举、金字塔等难度动作的训练过程中,只有底座、保护人和尖子之间互相帮助鼓励,相互配合才能使难度完美地展现出来。队员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信任可以消除紧张情绪和恐惧的心理,避免因恐惧紧张而造成动作的失败,甚至伤害事故的发生;在训练中,相互指出并错误动作,并及时纠正,避免错误动作的形成,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在比赛、表演中,无论是成功与失败,都有队员之间的相互祝贺与鼓励,安慰与支持,这是集体主义观念和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精神的体现,也显示出了人们友爱互助、团结进取以及协调和谐的人际关系美。

5 结语

啦啦操既是一项体育运动又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体育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啦啦操充分体现了美在运动中的作用。而且人们的审美倾向更趋于它的艺术价值等方面,随着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迅速推广与普及,人们已经在有意或无意之中从美的视角评定啦啦操的技术水平,这对啦啦操的编排和运动员的表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啦啦操运动之美进行分析,对完善、丰富和发展啦啦操文化的内容,提高其艺术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使啦啦操更能充分体现热情奔放、青春时尚的独特魅力,也为啦啦操的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四讲[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2]胡小明.体育美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3]党琳燕.浅析中美啦啦队运动发展现状[J].科技信息2010(32)

[4]张轶星.健美操、啦啦操与体育舞蹈运动项目的比较研究[J].体育世界,2010.

[5]刘屹峰.从啦啦队比赛分析我国啦啦队运动的发展[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3).

[6]张庆如,马纯峰,李志向.啦啦队运动的价值与功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2).

[7]姚洁.谈体育舞蹈的美与赏[J].美与时代,2005.

[8]宋文民.体育运动中的美学渗透[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上一篇:创新期待下一篇:栋梁坡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