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合护理范文

2024-05-07

愈合护理范文(精选12篇)

愈合护理 第1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100例手术病人按统一设计的观察指标进行详细观察。腹部手术65例, 胸部手术10例, 骨科手术25例;全身麻醉58例, 硬膜外麻醉42例。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肥胖、术中高频电刀使用情况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 由专人进行观察记录。将病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 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切口愈合评定标准

采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编印的《医院感染监测指南》作为诊断标准。切口一期愈合:切口无分泌物、无压痛、无红肿或发热, 愈合良好;愈合不良:切口脂肪液化, 切口有渗液, 但无脓性分泌物, 切口采样作细菌培养为无细菌生长。

2 结果

实验组一期愈合49例, 愈合不良1例, 占2%。对照组一期愈合46例, 愈合不良4例, 占8%。实验组优于对照组。

3 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及护理

3.1 消除对术后疼痛认识中存在的障碍

3.1.1 医务人员方面

麻醉药是术后主要的止痛药, 害怕对麻醉药的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 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把临床上因病人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因疼痛需要继续用止痛药的病人当作成瘾了, 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或不给药, 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此外, 医务人员害怕麻醉药的副反应, 尤其是吗啡引起的呼吸抑制是影响止痛的另一个障碍。医务人员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 这样才能有利于做好病人的宣教工作。同时在交班报告中, 疼痛应如生命体征一样当作常规进行交班, 事实上, 美国疼痛协会已建议将疼痛分级作为第五生命体征。

3.1.2 病人方面

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可能影响病人对疼痛反应及时的描述, 手术病人认为疼痛是“正常”的, 即使疼痛不缓解, 他们同样认为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治疗。还有担心药物的副反应和耐药性, 而拒绝疼痛治疗。病人的这种态度越明显, 疼痛分级越高, 所以要认真和病人交流, 了解病人的态度、观念和经历, 准确评估止痛效果, 了解每个病人对使用止痛药的感觉和恐惧原因, 有针对性指导病人。其次, 应让病人认识到疼痛不予治疗会妨碍术后恢复, 并对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

3.2 做好术前宣教工作

术前将病人易学的非药物疗法教给病人, 帮助病人控制焦虑和疼痛, 可作为药物减痛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如松弛训练法, 通过降低焦虑程度可改变疼痛经历, 从而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教病人做训练时, 要设法保持环境安静, 帮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应先向病人解释并进行示范, 然而再指导病人练习过程中, 病人可闭上双眼, 也可凝视前方的某一物体。护士可将整个训练程序交给病人, 供病人住院期间或出院后进行训练时参考。

3.3 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要控制麻醉深度, 减轻手术刺激引起的疼痛

手术刺激引起疼痛兴奋交感神经系统的传出神经, 同时心率加速, 增加心肌收缩力, 升高血压;也减少心肌供氧量和增加心肌耗氧量, 这样对切口愈合不利。在严重血流动力学变化时, 心肌供氧量的减少导致冠状动脉收缩或血栓形成可引起心肌缺血, 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3.4 手术后应积极有效的镇痛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镇痛的方法是镇痛泵, 镇痛方法有连续恒量静注镇痛术、连续恒量硬膜外注射镇痛术、静脉自控镇痛术、硬膜外自控镇痛术。使用镇痛泵术后一般镇痛效果都比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副反应, 如恶习、呕吐、尿潴留、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 故在临床使用中应监测呼吸和血压, 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使病人能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4 讨论

手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1]。疼痛既是一种主观不适感又是一种保护机制, 术后疼痛引起机体明显应激反应, 激发一种自动性反应, 该反应能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和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明显增加。这一反应的后果, 则使小动脉收缩伤口灌流量减少, 伤口延期愈合。同时致痛炎性介质的异常释放即可加重原发病灶的缺血、缺氧和水肿, 又可引起体内激素和酶系统代谢异常, 蛋白合成缓解, 组织分解代谢加强, 对切口愈合极为不利。所以疼痛主要从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4方面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2]。

总之, 术后病人的疼痛没有及时治疗普遍存在。术后疼痛导致活动、咳嗽、深呼吸障碍, 针对这些情况, 分析原因, 找出术后疼痛护理障碍因素, 采用相应的对策, 使术后病人疼痛得到缓解, 以利于早期活动, 减少术后并发症, 利于切口愈合。

参考文献

[1]洪英, 王家云.心理因素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0, 21 (3) :156-158.

博士牌愈合膏 第2篇

晚上,我静静地睡了,梦到我已经成了一个发明家,我发明了一个愈合膏,它的全名是:博士牌愈合膏。它的制作原料有:微量元素和蚂蚁的粘液制成的。我试了很多次才制成的。它的用处是:做完了手术或者打完针以后,用博士牌愈合膏一涂,不到十秒钟时间伤口马上愈合了。

有一次,一位患者刚做完手术就出来了,正好我也在那里,我跑过去用博士牌愈合膏涂那个人的伤口,十秒钟之后,伤口就没了。

这件事惊动了全中国。当记者采访我的时候记者说:“为什么要帮他?”我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我听见妈妈说:“起床吧!”然后,我就起来了,我说:

愈合护理 第3篇

【关键词】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护理干预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颇多,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1]。本研究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观察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制定表格,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行剖宫产手术的3554例产妇,年龄19~42岁,平均年龄(25.3±12.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7.8±2.5)周;初产妇1996例,经产妇1558例。调查与切口愈合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孕周、分娩前体重指数、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妊娠合并症等16项因素。筛选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的10项高危因素,包括是否胎膜早破、是否合并基础疾病、是否羊水污染、是否急诊手术、是否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否夏季分娩、手术时间、是否瘢痕子宫、体重指数、阴道检查次数[2]。

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03例,年龄18~41岁,平均年龄(24.5±9.7)岁;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7.6±2.7)周;初产妇532例,经产妇471例。针对影响切口愈合不良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

1.2 加强孕产期保健 尽早建立孕产期保健卡,按时进行产前检查,监测相关指标,指导孕妇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以防营养失衡[3];合并基础疾病的孕妇,及时请相关专家会诊,制定理想的治疗方案,及早纠正相关并发症于理想状态;产妇体质虚弱、抵抗力差,护理人员操作前要严格执行手卫生,特别是进行侵袭性护理操作[4];接触产妇和育婴指导前都要洗净双手,洗手按照洗手六步骤和揉搓六步骤。

1.3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①术前要尽量减少阴道检查次数,阴道检查注意无菌技术操作;孕妇要注意个人卫生;术前30min备皮和应用有效抗生素;手术室预留手术间,术前患者和手术人员要准备充分。②术中要加强手术室人员和无菌物品及手术视野的管理;注意器械和敷料的更换以及切口的处理,尤其是对于进入产程、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的孕妇;要加强手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缝合技术,手术操作中要仔细、轻巧、迅速,手术人员要协调配合以缩短手术时间[5]。③术后要按时巡视,观察切口情况;加强病房管理,减少探视人员,定时通风,尤其是夏季。术后第2d无特殊情况应用红外线照射切口,每天2次,以促进切口愈合。切口有红肿、渗液、渗血者,除应用红外线照射还要加强外科换药,换药时注意无菌技术操作。

1.4 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标准 切口愈合不良包括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血肿等情况[6]。

1.5 统计学方法 文中所有数据采用sp18.0进行处理,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年龄、孕周、经初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前瞻性干预组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回顾性调查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引起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有很多,过程复杂,在孕产期和围手术期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重在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7]。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措施很多,重在选择有效措施,标本兼顾、综合治理。要强化孕产期保健,及早治疗孕妇基础疾病和并发症,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强化医院感染的意识,注重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减少医源性感染;加强术中管理,减少因手术创伤而引起的感染;加强术后的观察及切口护理,减少因切口处理不当而引起的继发感染[8]。加强各个环节的管理,是预防医院感染、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谭昌莲.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3):66-76.

[2] 彭开勤.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9):588-589.

[3] 陈金花.改良会阴缝合技术在产科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66-567.

[4] 李瑞红.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及措施干预[J].中国实用医药,2009,64(18):68-69.

[5] 温素芹,张彦君,杜丽,等.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04-105.

[6] 许琳.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临床影响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6):852-853.

[7] 唐校瑾,邹长芬.剖宫产腹壁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5,2(17):15.

产后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体会 第4篇

关键词:会阴侧切,清创缝合,期待疗法

会阴侧切缝合术为产科常用手术, 其感染率为1%, 为减轻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我院2003年6月开始对部分会阴侧切口愈合不良产妇采取了期待疗法和定期家访相结合的方法,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

我院2003年6月1日至2008年6月1日施行会阴侧切术阴道分娩的产妇为2462例, 年龄18~42岁;初产妇2402例, 占97.6%;经产妇2.4%。根据切口愈合的分级标准, 甲级愈合2443例, 占99.23%;19例会阴切口愈合不良 (包括切口感染10例, 占0.41%, 切口裂开9例, 占0.36%) 占0.77%。

1.1 10例会阴切口感染的原因

原有阴道炎症 (包括细菌性阴道病和真菌性阴道炎) 4例, 占21.05%;胎膜早破2例, 占10.53%;妊高症1例, 占5.26%;中度贫血1例, 占5.26%;产后出血1例, 占5.26%;复杂裂伤1例, 占5.26%。

1.2 9例会阴切口裂开原因

本组中4例 (21.05%) 切口渗血的产妇在产后4d拆线时切口全层裂开, 切口上有暗红色小血块。2例 (10.53%) 行皮内缝合的产妇在产后12h蹲位清洗会阴时发生缝线断裂至切口全层裂开。2例 (10.53%) 行深浅“8”字缝合的产妇在产后72h拆线后因便秘用力至切口全层裂开, 产妇感觉剧痛伴切口流鲜血。2例 (10.53%) 切口对合不良的产妇拆线后皮肤、皮下组织轻度错位, 浅层裂开伤口呈舟状。

2 方法

2.1 清创后二次缝合

会阴切口全层裂开的7例产妇, 给予会阴切口局部灭滴灵溶液沙条换药, 1次/d, 经过3~7d后渗出物明显减少, 急性炎症消退, 送回产房清创缝合, 在严密消毒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 去除切口表面的污秽组织及0.5cm的皮肤、皮下组织, 采用传统缝合法再次缝合, 皮肤1号丝线间断缝合, 7例在术后5d拆线, 均甲级愈合出院。

2.2 期待疗法

会阴部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和在愈合的能力, 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切口局部处理。

10例会阴侧切口感染, 2例会阴切口浅层呈舟状裂开者给予清创后经抗炎和局部换药治疗后, 度过急性期后出院。出院时患者带回消毒棉签, 小沙条保持外阴清洁, 每日消毒会阴切口, 每2~3d家访由医务人员给予术口免费换药。宣传保健知识, 说明引起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 并使产妇真正理解, 嘱产妇保持心情舒, 注意营养和休息, 强调合理营养和足够睡眠对切口愈合的重要性。教会产妇自我护理的方法, 侧切术后取侧卧位、勤换卫生纸或护垫, 强调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的重要性。12例产妇在产后10~30d切口完全愈合。

3 讨论

3.1 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宣传

产前患有阴道炎、外阴炎者要及时诊治, 对于妊娠合并贫血、妊高征、胎膜早破、产后出血的孕妇要引起重视, 预防感染、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讲解分娩知识, 第二产程正确指导产妇, 医患配合, 避免严重的会阴裂伤, 延长缝合时间, 增加感染机会。教会产妇观察伤口和自我护理的方法。

3.2 严格掌握会阴切开指征提高操作水平

对于妊高征、胎儿宫内窘迫、产钳术、胎头吸引术, 会阴体高度水肿或有坚硬瘢痕、巨大儿、早产儿等明确指征的产妇实施会阴切开术, 一般不轻易行会阴切开术, 会阴切开术后并发症多, 会阴疼痛时间长。加强对低年资助产士操作技术的考核和培训, 缝合时彻底止血, 严格恢复解剖结构, 严格无菌操作。对会阴重度裂伤的产妇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定期请医师传授专科知识。

3.3 产后护理

重视产后会阴护理, 尤其是患有贫血、妊高征、产后出血或复杂裂伤缝合时间较长的产妇, 要加强营养, 广谱抗生治疗, 会阴护理2次/d, 产后要进适量蔬菜、水果等。避免便秘, 保持大便通畅。对于便秘者及时用开塞露或灌肠, 避免用力造成切口裂开。

3.4 定期家访

由于现时医患关系紧张, 对医务人员的期望过高, 对于切口愈合不良, 产妇及家属很难接受, 产生抵触情绪或过激言行, 增加产妇的经济负担, 生活上带来不便, 心理上产生负面影响, 对于切口度过急性期的产妇, 主要是切口的局部护理, 可以在家庭中完成此次护理配合定期家访换药, 局部理疗, 产妇及家属可以接受, 减少医患矛盾,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复恩兰, 刘颖玲.对会阴切开术预防盆底损伤的评价[J].中华妇产科杂志, 1988, 23 (6) :373-374.

伤口愈合慢什么原因 第5篇

伤口愈合慢的原因二、年龄因素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不同年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不同,一般组织再生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减退。另外,老年人由于血管容易出现硬化使局部血液供应减少,而且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周期也明显延长,细胞活性广泛降低,致使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不愈合的发生。

伤口愈合慢的原因三、用药不当会导致伤口愈合慢。许多患者发生了伤口之后乱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这些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伤口愈合慢的症状发生。抗生素局部应用的另一严重问题是引起接触过敏反应,特别是长期广泛用于慢性伤口时更加明显。有些抗生素的应用会有损于伤口细胞增殖和上皮形成,杀死有益于愈合的巨噬细胞,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相较来说,选择收口方之类治疗伤口不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伤口愈合的速度就会大大的增加,所以治疗伤口不愈合选择药物非常重要。

伤口愈合慢的原因四、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如果患者自身伴随有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也会导致伤口愈合慢。

伤口愈合慢的原因五、肥胖会减慢伤口愈合速度。肥胖患者广泛的皮下脂肪术后容易形成死腔和血肿妨碍血氧向伤口释放,为感染提供了病灶;脂肪组织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少,伤口血供不足,易发生液化坏死;太多的脂肪组织会导致伤口的张力增加(一期缝合伤口),这样会阻碍伤口局部的血液循环,影响伤口的愈合。

微胶囊自愈合技术与自愈合材料 第6篇

关键词:自愈合材料:微胶囊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2-0001-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分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中,在某些地方甚至可以替代钢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如大量用于房屋和桥梁建筑、汽车和飞机等机械行业、水坝和高速公路、乃至像高空探索和深海潜航的高新科技的器物中。但是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其内部结构会出现裂纹,而这种裂纹很难检测和修复。这样会导致材料的机械性能下降,甚至会发生重大事故,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个细小的裂缝会扩展到整个材料,导致物理性能的损失和最终的破坏,细微的裂纹通常是复合材料结构使用寿命结束的开始。所以,能够及时检测并修复这种裂纹是极其重要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军方提出了自愈合材料这一概念。自愈合材料属于智能材料,是模仿生物体损伤自修复的原理,具有感知和激励双重功能的材料,材料内一旦产生缺陷。在无外界作用条件下能够自我修复,从而消除隐患,增强材料的机械强度,延长使用寿命。其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军工、宇宙探索飞行器、人造卫星、飞机、汽车、电子、仿生等领域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在广大科学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自愈合材料的研究进展较快,归纳起来主要有液芯纤维法、热可逆自修复法和微胶囊法几种形式。本文主要介绍各种自愈合方法的原理和微胶囊自愈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文章内容:

1液芯纤维法

液芯纤维法是将含有愈合剂的纤维添加到材料中,当基体材料出现裂纹时候纤维会破裂从而释放出愈合剂,使基体材料愈合。如图l所示。

Dry首先把这种技术用在混凝土当中,在混凝土里面埋植含有愈合剂的纤维材料来实现自愈合;Moyuku等研究了玻璃纤维在环氧树脂类基体中的自愈合行为,他们对愈合剂的种类、玻璃纤维的用量以及在基体中的分布等进行了试验;Bleay等对更加细小的玻璃纤维进行了探究;国内张妃二等利用空心光纤注胶实现混凝土结构的自诊断、自修复,并且得到较好的结果。

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主要有:1)材料与纤维的韧性强度应该相当,即当基体出现裂纹时纤维管应该马上破裂并释放愈合剂;2)纤维的用量不能太多也不能过少,多了会影响基体的力学性能,少了会影响愈合效果;3)修复剂的粘接强度;4)纤维管的内径,太细愈合较慢,太粗释放愈合剂过多会使基体表面不光滑,这样局限了它的应用范同。

2热可逆自修复法

Chen等用呋喃多聚体和马来酰亚胺多聚体合成了网状高分子材料,这是一种正真意义的自愈合材料。如图2。

由于呋喃和马来酰亚胺可以在室温下发生Diels-Alder加成,所以这种材料只要施以简单的热处理就可在要修补的地方形成共价键,并能多次对裂纹进行修复而不需添加额外的单体。这种材料的机械力学性能与一般的商业树脂如环氧树脂和不饱和聚酯材料相媲美。对缺口冲击产生的裂缝进行简单的热处理后,界面处仅能观察到细微的不完善,修复效率达到57%。

也有一些缺点:马来酰亚胺单体熔点高而且有颜色(黄色),在呋哺单体中不溶解;聚合物在130。C固化完全,固化耗时较长,需要加快反应速度;其使用温度范围较窄(80-120℃),影响了它的应用范围。

可是它在愈合时不需要任何催化剂以及愈合剂,这是其他愈合方法所不及的。

3微胶囊法

近年来,随着微胶囊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胶囊在聚合基复合材料裂纹自修复方面的应用逐渐得到了重视,并成为新材料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微胶囊法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自愈合方法。其原理是:微胶囊在基体出现裂纹时会破裂。释放出的愈合剂通过毛细作用到达裂纹面,愈合剂接触到埋在基体里面的催化剂引发聚合从而修复裂纹。如图3所示。

这种方法与前面介绍的液芯纤维法比较相似,但是微胶囊的制备比较方便,更加容易实现工业化,而且适用于包括陶瓷、玻璃、环氧树脂以及乙烯基醚类聚酯等基体材料中。

在微胶囊体系中。White等发明的双环戊二烯fDCPD)/Grubbs催化剂体系是最成功的自愈合体系,它利用Grubbs催化剂来引发DCPD发生开环易位聚合(ROMP),形成交联网状聚合物来修复裂纹。同时,ROMP反应可以在室温下迅速发生,而Grubbs催化剂在室温下比较稳定,对水、空气也比较不敏感,所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微胶囊自修复法体系结构有如下几个部分组成:基体材料,微胶囊,愈合剂和催化剂。

3.1基体材料

基体材料是材料的主体,决定材料的主要性能与用途,如塑料、纤维、橡胶、陶瓷、玻璃等。其中塑料又分为热固性塑料与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应用更加广泛一些。目前文献报道的常用基体为环氧树脂类聚合物,图4为常用的环氧树脂。

3.2微胶囊

微胶囊(microencapsule)是一种通过成膜物质将囊内空间与囊外空间隔离开来,形成特定几何结构的微型容器,直径一般为1-1000μm。构成微胶囊结构的材料叫做壁材,胶囊包裹的材料叫做芯材。

在自愈合过程中,微胶囊起到包裹修复剂的作用,当基体出现裂纹时胶囊也跟着破裂并释放出修复剂。能否成功的实现修复,微胶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微胶囊应该满足以下特征:1)壁材与基体的力学性质应该相近,如韧性强度等:2)壁材与修复剂、基体不发生反应也不互溶;3)壁材应该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便于加工。其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相分离法)、物理法(机械加工法)三种。已报道的自愈合文献中大多都以尿素、DCPD、37%的甲醛溶液为原料,用原位聚合法制备DCPD微胶囊。国内袁彦超等以三聚氰胺一甲醛树脂代替脲醛树脂,选取高活性、低粘度环氧树脂一四氢邻苯二甲酸二缩甘油酯作为芯材进行微胶囊化,采用改进的原位聚合方法来制备微胶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3愈合剂

愈合剂是一种当其与相应的活化剂接触时将形成聚合物的组合物。愈合剂一般为聚合物的单体,如苯乙烯、丙烯酸酯类、DCPD等含有双键的烯烃。图5为微胶囊自愈合常用的带有环双键的愈合剂。

此外,愈合剂还包括含有羟基的二亚甲基硅烷和二亚乙基硅烷混合物、环氧化物。

3.4催化剂

催化剂是能够引发愈合剂聚合的物质。表1为文献报道过的愈合剂/催化剂体系。

愈合护理 第7篇

普外科手术的范围很广, 包括很多方面, 但是这些普外科手术的一个明显的共同点就是都会造成一定的伤口。伤口的愈合是患者健康恢复的一个重要且不可避免的阶段与过程。伤口愈合的好坏、迟缓直接关系到患者康复的速度。如 果在伤口愈合阶段出现问题, 其可能导致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甚至还会导致伤口的崩裂, 导致患者蒙受不必要的痛苦与经济损失。为了以预防和控制伤口感染, 达到促进患者伤口愈合、完全康复的治疗目的, 本文从多角度进行探索, 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2 具体措施

具体措施:笔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 认为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来避免因普外手术所引起的伤口感染。

2.1 清洗

伤口清洗是手术后不可避免的重要事情。其主要目的为为了保证伤口的情节, 防止细菌滋生所应起的伤口感染。在对伤口进行清洗时, 要根据上伤口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处理。

2.2 换药

换药时要分情况, 如果在清洁伤口的时候没有放引流物, 也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化脓等现象, 那么手术后不必换药。但也有的时候病人不慎碰坏伤口, 导致伤口出血、化脓等现象时, 那么就有必要对伤口进行换药。如果直接去医院, 在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换药, 那么就简单的多, 但是如果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 病人或是其他旁人也可以帮助换药, 但是要注意很换药的方法和步骤, 因为如果换药没有操作好, 极有可能导致病人伤口的感染, 影响恢复效果。总的来说, 换药包括如下步骤:

2.2.1去除敷料:所谓的去除敷料就是将手术后的包扎物去除。具体来说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先用手取下伤口外层绷带及敷料。这个步骤一定要小心进行, 因为有可能会遇到胶布粘着毛发时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可剪去毛发或用汽油、乙醚、松节油等漫润后再去揭。然后取出伤口的伤口内层敷料及引流物。将取出的污秽敷料放在弯盘内, 不得随意丢弃, 以防污染环境或交叉感染。

2.2.2对创伤周围的皮肤的处理:在去除敷料后, 要用清洗消毒剂对创伤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洗与消毒。其方法是用棉签沾取消毒剂在创口周围由内向外消毒。在消毒是时候要注意不要让消毒液流进伤口内, 以免造成伤口的感染。

2.2.3对伤口表面处理:用不上特别湿润的棉签自内向外轻柔地拭去创面分泌物。由于创面是伤口最脆弱的地方, 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恢复的速度与程度。因此对其进行清洗的时候一定要格外小心进行。第四是对伤口的包扎与固定。在对创面进行清洗完之后, 要马上对其进行包扎与固定, 防止将伤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造成细菌感染。对创面进行包扎的敷料一定要进行消毒, 然后用胶带进行粘贴固定。

2.3 饮食

外科手术就像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 它能够将人体内的疾病消除掉, 甚至还有可能是连根拔起。但是另一方面, 它也可能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严重削弱人体健康状况。一是需要补充的营养:总的来说是三高一低一易 (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低脂和易消化。但是具体而言, 可以根据距离手术后的时间将术后的饮食调理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术后的1~2d, 这时候的营养补充最好是以清流食物为最好, 因为这一阶段是手术后的最初期, 也是身体最为虚弱的时期。一方面, 由于手术, 造成了体内营养大量流失, 另一方面因为手术, 给身体造成了严重的创伤, 因此也是身体最为疲惫的时期。因此这一段时间的饮食的要求是极为严格和重要的, 这一段的时间的饮食可以以清流食物为主, 如:米汤、果汁、蛋花汤等。

第二阶段大致是手术后的3~4d。进过前两天的恢复, 这一时期, 病情大致进入了稳定时期, 所以这一段时间的饮食可以稍加改进, 改为流食。如这一段时间的饮食可以喝一些牛奶、酸奶、豆浆等。

第三阶段大致是手术后的5~6d。这段时间由于前两个时期的恢复, 病情更加稳定, 身体健康状况也大致恢复, 这一段时期可以进食一些半流食或少渣半流食。比如说可以进食一些面食类是食物, 因为面食易消化、营养价值也高。此外还可以吃一些蔬菜类的食物, 如青菜等, 这类食物可以补充大量维生素, 促进健康的恢复。

2.4 运动

手术后除了对伤口的清洗、换药、以及注意饮食外, 患者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术后的运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期下地活动和之后的健康恢复运动。早期的下地活动对术后的患者是极为有利的。首先它能够保持肌肉的张力, 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的新陈代谢, 保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其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 防止静脉血栓。第三可避免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同时, 在室外多走动, 可以呼吸更多的新鲜空气, 无论是在身体、心理还是精神方面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它甚至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 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经过早期下地活动之后, 患者可以进入第二阶段——之后的健康恢复运动。

3 总结

总之, 手术后伤口的愈合是患者健康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恢复速度的快慢和恢复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患者今后的健康状况。对此, 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控制好手术后切口感染涉及多方面因素, 做好防止伤口感染的预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瑜.普外科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西部医学, 2012, (7) :1343-1344.

[2]雷泽华, 张道宝, 俞慎林.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4) :789-791.

愈合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共抽取98例, 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9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 平均 (28.3±5.67) 岁, 孕周37~41周, 平均 (40±1.5) 周;观察组年龄21~42岁, 平均 (28.5±5.35)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 (40±2.3) 周。研究对象年龄、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98例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分成两组。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对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剖宫产术后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2.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有: (1) 手术切口观察与护理。在患者行剖宫产术后, 若未发生感染现象, 可在术后的5~7 d内将缝线拆除。针对伴随糖尿病或是其他基础性疾病及过于肥胖者, 因其切口的愈合效果相对较差, 应给予高度的注意, 对切口感染的发生进行密切的观察, 若是切口出现红肿、剧痛、灼热感甚至有渗出物时, 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2]。 (2) 心理护理。对于行剖宫产术的产妇而言, 其会对术后伤口的愈合情况、美观度等产生担心,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 减轻其心理负担。若是出现愈合不良诸如切口开裂或是存在疼痛等现象时, 应给予产妇心理鼓励, 通过合适的语言、动作等对患者的心理恐惧进行安抚, 缓解焦虑情绪。 (3) 饮食护理。叮嘱产妇在术后尽量多食用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容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食物, 对便秘进行有效预防, 增加身体的免疫力, 减少感染发生率, 促进切口的愈合。 (4) 预防并发症。在给予产妇术后护理的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消毒无菌操作, 对感染进行预防, 若已发生感染则应尽量避免激发感染现象的发生。注意产妇的个人卫生, 及时更换床单、被褥。保持产妇切口的干燥与清洁[3]。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数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

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为 (7.5±1.4) d;对照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为 (11.7±2.1) d。显然, 观察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的98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切口愈合不良的现象。分析发现导致该现象的高危因素, 主要包括有切口感染和切口液化。见表1。

3 讨论

研究发现,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进行剖宫术后经常发生的并发症, 其引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切口感染。研究数据表明, 切口感染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的最主要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切口感染导致肥胖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47.96%, 其中原有阴道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25.51%、上呼吸道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5.31%、胎膜早破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7.14%。在伤口处理过程中, 由于原有阴道炎、上呼吸道感染、胎膜早破等各种原因导致产妇体内或者创口大量病菌繁殖, 并最终引发创口感染。 (2) 肥胖。肥胖是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肥胖导致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33.67%, 位居所有高危因素之首。导致肥胖的产妇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腹部脂肪大量堆积, 再加上脂肪组织的血液输导能力比较差, 在缝合的过程中很难完全清除脂肪层的死腔等原因, 并最终引发脂肪液化 (3) 中毒贫血。重度贫血也是引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因素, 在本组研究中中毒贫血导致产妇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为11.22%。产妇发生中毒贫血本身的抵抗力就较差, 再加上手术过程中出血等因素, 就会导致产妇产后渗透虚弱, 免疫力降低, 这样就非常容易引发创口感染, 导致切口不愈合。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其他合并症。

本次研究中经给予观察组产妇合理针对高危因素展开的护理干预措施后, 结果发现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这表明, 给予剖宫产产妇术后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对切口愈合不良进行有效的预防, 改善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提高剖宫产手术的质量, 值得临床对其引起注意。

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98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给予剖宫产术产妇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术后伤口愈合质量。

关键词: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护理对策

参考文献

[1]甘懿君.剖宫产术子宫下段横切口撕伤11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院, 2010, 9 (10) :43-45.

[2]陈一静.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调查与护理[J].吉林医学, 2011, 32 (15) :3150-3151.

湿性愈合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 第9篇

压疮的发生常被看作是护理工作的失误, 如何进行有效的压疮护理一直是护理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压疮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老年患者住院时带入性压疮日益增多, 家庭长期卧床者与医院之比为9∶1。传统敷料 (纱布类敷料) 是敷料发展过程中最具影响性﹑应用时间最长的一种, 目前仍占有很大市场[1]。但其通透性大, 可造成创口脱水进一步黏附, 易使创口感染;干燥的环境造成不显性失水增多, 不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生长;由于创面与创口分泌物黏附紧密, 揭开敷料时易造成再次损伤, 患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疼痛, 给治疗护理带来不便, 不利于创口痊愈。1962年伦敦大学Winter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创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创口愈合速度明显增快[2], 这标志着湿性环境不再是创面有效愈合的大敌, 而是敷料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自2006年开始, 本院内分泌、重症监护病房 (ICU) 等科室采用新型敷料对压疮患者进行湿性换药, 且注意保持创口处于湿润状态,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1月-2010年6月本院Ⅰ~Ⅲ期压疮患者129例, 男77例, 女52例;中位年龄71岁。压疮位于骶尾、髂嵴、肩胛、胸腰椎骨突出处、足跟、踝部。

1.2 方法

1.2.1 一般护理:

补充营养, 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饮食, 必要时静脉输注白蛋白;避免局部摩擦, 保持皮肤清洁, 减轻创面压力, 勤翻身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翻身角度应<90°, 以30°侧卧位为宜。正确使用护理用具, 如气垫床、翻身垫、枕头;烤灯可造成创面干燥, 更可导致组织细胞代谢及需氧增加, 进而造成细胞缺血甚至坏死, 因此应减少或避免使用。

1.2.2 局部换药:

碘伏消毒周围皮肤, 范围应超过创缘外3~5cm, 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 有坏死组织时手术清创, 用生理盐水将创口部位的消毒剂冲洗干净, 无菌纱布擦干创面及周围皮肤。碘伏、酒精、过氧化氢等, 只适用于压疮四周未破损皮肤, 原因为其对创口的腐蚀性大, 过氧化氢和皮维碘对成纤维细胞还具有毒性。Ⅰ~Ⅱ期压疮可选用薄膜型敷料。梁志唯等应用安普贴薄膜治疗Ⅰ期压疮有效率为90%, Ⅱ期压疮为81.5%。安普贴为水胶敷料, 其透明性利于观察创面情况, 粘贴时敷料可根据患者创面的大小自由进行裁剪, 最小应超过创面外缘3~4cm, 根据创面分泌物多少, 每2~7天更换1次, 当敷料吸收创面渗液后变为柔软发白水凝胶, 此为正常现象。压疮创面渗液多时, 可选用泡沫类或藻酸盐敷料。有感染时, 可选用优拓。优拓治疗感染创面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凡士林换药[3]。将优拓进行裁剪后覆盖于创面上, 用纱布做2级敷料固定, 一般每2天更换1次。Ⅲ期压疮首先清除坏死组织, 使用抗菌敷料 (如银离子敷料) 进行感染控制, 可加速创口愈合且组织不宜产生耐药性。感染控制后, 使用泡沫类敷料促进创口肉芽生长。对于医疗费用较紧张的Ⅰ~Ⅱ期压疮患者, 可采用康复新液换药的方法,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4]。由于中药制剂保护创面, 药物作用不能持久, 故在使用过程需用敷料, 将无菌棉球浸透康复新液后作用于创面处, 再用无菌干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 使其具有敷料和药物的双重作用, 即在保护创面的同时, 又可持续发挥抗菌消炎、养阴生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及加快创口愈合等作用。根据创口湿润情况, 每天换药2~3次, 以保持药物作用的连续性和创面的湿润状态。

2 结 果

本组患者压疮均愈合。换药时无渗血, 不粘连, 疼痛大大减轻。敷料易于揭除, 减少护士换药时间。同时新型敷料利于护士观察创面情况, 使用方便, 换药次数较少, 但成本较高。康复新液换药要求护士责任心强, 加强创面敷料湿度观察, 及时更换以保持创面处于湿性环境。

3 讨 论

皮肤是人体的最大的器官, 是人体的天然屏障, 对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阻止微生物入侵具有重要作用[5]。湿性环境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有:促进多种生长因子释放, 加快创面愈合速度;调节氧张力与血管生成;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以合成高分子为原料的新型敷料 (如液体类、喷雾类、水凝胶类、水胶体类、泡沫类、银离子类等) 具有吸湿性、透气性、弹性及保持创面湿润的功能。但各类敷料均有其不足之处, 如薄膜型敷料在吸湿度达到饱和后, 由于创口渗出液积累, 可能诱发和加重感染, 故该类产品比较适用于相对清洁的创面[6]。泡沫型敷料为多孔结构可诱导肉芽组织生长, 导致创口粘连, 造成换药困难[7]。李淑之等研究证实, 康复新液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血管新生, 加速坏死组织脱落, 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能抗感染, 消除炎性水肿;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湿性环境使创面处于密闭及半密闭环境下, 使创面渗液不粘黏敷料, 避免新生肉芽组织换药时再次受到机械性损伤, 减轻换药疼痛, 提供创面愈合的适宜环境。

压疮的护理不仅是简单的更换敷料, 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掌握敷料的性能、特点才能相应调整治疗方案。新型敷料价格偏高, 在使用中要求做好护理评估。我国是中草药大国, 遵循湿性环境的原则, 临床有很多好的使用中药制剂治疗压疮的经验。护士根据创面不同情况进行评估处理, 掌握换药的决策权, 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度, 为专科护理实践及专科护理的培养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田建广, 夏照帆.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3, 28 (5) :470-471.

[2]尤玉萍, 沙士贤.优拓治疗感染创面的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护理版) , 2006, 2 (1) :51, 54.

[3]邹金凯, 傅得兴.康复新液的临床应用[J].首都医药, 2008, 15 (8) :29-31.

[4]秦益民.功能性医用敷料[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7.

[5] Adamian AA, Dobysh SV, Kilimchuk LE, et al.Development of newbio-logically active dressings and methodology of their use[J].Khirurgiia (Mosk) , 2004 (12) :10-14.

愈合护理 第10篇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孟津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就诊的102例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各51例。均符合临床骨折诊断标准[2]。对照组中男29例, 女22例; 年龄18 ~ 72岁, 平均年龄 ( 45. 3 ± 5. 2) 岁; 骨折类型为胫骨16例、股骨8例、肋骨7例、肱骨6例、桡骨5例、手部4例、其他5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4例; 年龄19 ~ 75岁, 平均年龄 ( 46. 6 ± 5. 6) 岁; 骨折类型为胫骨14例、股骨9例、肋骨8例、肱骨7例、桡骨5例、手部5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即严密监测病情变化,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骨折康复的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 即心理护理、康复锻炼指导、饮食护理、生活护理等, 详细措施如下。

1. 2. 1心理护理骨折后, 患者容易因行动障碍及未知的预后产生紧张、焦虑、易怒等情绪[2], 此时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针对其性格特点进行心理疏导, 使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对无骨折史的患者, 护士要多给予照顾和安慰, 使其能够尽快适应患者角色; 对有骨折史的患者, 护士要耐心解答患者的各种问题, 并安抚其情绪。

1. 2. 2康复锻炼指导根据骨折情况采取局部制动或全身运动, 早期进行运动干预, 使关节功能恢复最大化。康复护理是多种方案联合, 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应该作为主要的护理及康复对象, 因下肢负重的功能会使其愈合时间较长, 关节功能较差。首先采用激励措施, 在患者康复护理中, 对其表现出的每一个积极动作均给予鼓励, 同时根据骨折情况在锻炼过程中设立目标, 根据目标进行锻炼, 并询问患者的日常兴趣爱好, 根据其爱好和期望与患者及其家属协同制定目标和方案; 设立榜样激励措施, 为患者介绍同一病种通过积极锻炼取得成功的案例, 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其次, 使用多元化护理方法, 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锻炼肌肉, 如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等, 每次训练10s后放松, 30次为一组, 3组/d。术后2 ~ 3周开始进行关节伸屈活动, 注意活动速度均匀, 术后4 ~ 8周可小范围加强运动, 每天增加一定难度。

1. 2. 3增加康复锻炼图谱护士将理论知识转变为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图谱, 涉及患者术后康复锻炼、预防感染、消肿等方法。

1. 2. 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喜好及对康复的要求为其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其中以补钙为主, 少吃刺激性食物。

1.2.5生活护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 使其心情舒适;帮助卧床期患者定时翻身、按摩[3]及指导其进行一定的功能锻炼。鼓励非卧床期患者多晒太阳, 促进钙吸收, 并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制定合理的功能锻炼计划, 循序渐进, 劳逸结合。

1. 3疗效评定标准痊愈: 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功能完全恢复, 后期检查示骨折愈合优良; 有效: 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功能基本恢复, 后期检查示骨折愈合良好; 无效: 患者临床症状及基本功能未好转, 后期检查示骨折未愈合, 总有效率= 痊愈率+ 有效率[4]。功能恢复评分满分10分, 优: 9 ~ 10分; 良: 7 ~ 8分; 可: 5 ~ 6分; 差: < 5分。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 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 ± 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 ( 98. 0% ) 高于对照组 ( 86. 3%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1) 。

2. 2两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恢复优良率 ( 96. 1% ) 高于对照组 ( 84. 3% )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见表2) 。

3讨论

骨折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儿童及老年人是易发人群[3]。随着交通事故越来越多, 骨折的发生率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其发生原因大体可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和积累性劳损[4]。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剧烈疼痛、内出血、发热等, 导致患者出现活动障碍, 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形成永久性损伤, 严重者导致死亡[5]。治疗后, 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促进康复。

本研究中,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 包括心理干预、康复锻炼、饮食干预和生活干预。心理干预、饮食干预和生活干预是康复锻炼的基础, 通过这些护理措施, 护士能够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 切实地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 并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康复锻炼能够有效开展,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而在康复护理中, 本院采取了多种康复护理方案联合的方法[6], 强调护理工作中需重视的精神因素及心理需求, 让患者有明确的锻炼目标, 发挥潜能, 达到可有效自我护理的能力, 并充分满足患者自尊的需要。多元化护理干预则可多方位地扩大患者的康复护理领域, 并研究患者不同生活方式下的康复措施, 运用主动活动联合被动活动, 不但保证患者的骨折部位稳定, 还为全身活动创造了条件, 使其骨折愈合效果更好。图谱方法则详细规范地介绍了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意义和原理, 使患者更好地掌握锻炼方法, 并提高其积极性[7]。

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进一步说明了康复护理可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功能恢复。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 护士要评估患者,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史、个人生活习惯、 家属照顾情况等, 并做好保密工作, 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对应的积极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案; 其次, 护士要掌握好不同骨折类型的康复锻炼方法, 禁止在患者面前表现出不确定等, 以免影响患者的信任度[8]; 第三,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护理方案, 例如观察组1例患者在护理前期积极性较高, 而后期积极性突然降低, 通过分析是由于锻炼过度导致患肢疼痛, 引起疾病不确定感, 因此护士立即调整了康复方案, 并提供健康指导, 叮嘱患者不要操之过急, 以免影响康复, 而后没有再发生疼痛, 且康复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 实施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的愈合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摘要:目的 探究康复护理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干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孟津县人民医院护理部就诊的102例骨折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 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骨折愈合总有效率及功能恢复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骨折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可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骨折,骨折愈合,康复护理,功能恢复

参考文献

[1]严前琳, 陈洪波.多元化护理康复锻炼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 (8) :946-949.

[2]单志文, 徐建华, 刘会娟, 等.穴位按摩配合训练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河北中医, 2015, 28 (4) :602-604.

[3]秦广珍, 郭玲, 刘华, 等.微创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实施人性化康复护理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7 (6) :534-536.

[4]李维芹.组合式康复护理在促进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关节功能恢复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27 (11) :3156-3158.

[5]郁芳华, 钱俊, 傅育红, 等.腕关节镜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5, 28 (12) :1106-1108.

[6]王丽姣, 宋彩萍, 肖莉, 等.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影响因素分析及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25 (24) :2250-2252.

[7]Chong TW, Chan G, Feng L, et al.Integrated care pathway for hip fractures in a subacute rehabilitation setting[J].Ann Acad Med Singapore, 2013, 42 (11) :579-584.

吃发物影响伤口愈合吗? 第11篇

那么,在人体受到外伤或者手术后真的不能食用“发物”吗?名单中列出的“发物”到底对伤口的愈合有没有影响呢?央视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调查。

术后忌食“发物”说法流传很广

近日,石家庄市民郭先生因为车祸胳膊受伤,手术后郭先生的母亲表示要忌食“发物”,连平时郭先生最喜欢的海鲜也在母亲开出的“发物”名单之列。

郭先生遇到的情况,在全国多地屡见不鲜。央视网记者在乌鲁木齐、济南、石家庄等地调查发现,很多市民对“发物”影响伤口愈合的说法深信不疑。几乎所有受访网友都听到过发物需要慎吃的提醒,但“忌口”是否有效,观点不一。

济南市民于女士说:“这个说法不用求证吧,从小长辈就这么说。不光韭菜、羊肉、海鲜啥的手术后不能吃,在我们老家,大家还说不要吃无鳞鱼,比如黑鱼、鲶鱼什么的,说吃了会导致旧病复发。”

新疆乌鲁木齐市民郭女士近日口腔溃烂,不敢吃生姜、辣椒等食物,她认为这些都是发物,会导致口腔伤口不能愈台。

石家庄的小张则对此不以为然,“其实我感觉吃了也不会有什么事。‘发物’什么的都是老的说法,现代医学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忌食‘发物’应该跟伤口感染和愈合没有关系。”

发物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种说法不成立

山东省济南市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张培智认为,医学上并没有“发”的概念。受了外伤要忌发物,这是民间传闻,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二者存在因果关系。民间流传的发物,包括牛羊肉、鱼虾蟹贝类以及葱蒜韭菜等蔬菜,多是一些具有刺激性或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张培智介绍,伤口愈合—般分三个阶段,受伤早期、愈合期、塑形期。在受伤早期伤口出血并形成血凝块,纤维蛋白充填其间,起到止血和封闭外部环境的作用。随着时间推移,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开始出珊在伤口内部,肉芽组织占据受损部位。伴随肉芽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增多,肉芽组织逐渐转变为纤维组织,伤口变得坚硬,瘢痕逐渐形成。到了第三阶段,瘢痕组织开始逐渐塑形适应局部生理功能。

张培智表示,伤口愈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感染、伤口内存在异物、组织受压缺血缺氧、自身不注意导致伤口开裂等。同时,患者营养的摄入、免疫力和年龄也是重要的因素,而有直接影响的往往并不是饮食。因此,吃“发物”会影响伤口愈合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乌鲁木齐武警新疆总队医院旰胆科副主任张志刚也认为,西医临床医学没有病人不能吃发物的概念,做过手术的病人除非医生有明确要求,并没有这方面的禁忌,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能够帮助病人快速恢复身体健康。

过敏体质慎食“发物”

张培智介绍,人体在受伤后,感染是伤口愈合过程中最应该防范的问题。患者受伤后医生清创消毒,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营养不良的患者缺乏机体修复所必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这无疑会对伤口愈合造成不利影响。

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静表示,发物只对某些特殊体质以及与其相关的某些疾病才会诱使发病。例如患湿疹、季节性皮肤病,特别是过敏性体质的人尽量不要吃发物,而像烤肉串、辣椒、海鲜类等让身体发热的食品也要避免。

“只要身体不是过敏性体质,病人可以不用考虑‘发物’的概念。”魏静说。

由此看来,发物影响伤口愈合的说法站不住脚。人们在受伤后,要有充足的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以便尽快恢复。如果不是过敏性体质,即便在受伤后也无须考虑发物的问题。

张培智医师建议,病人手术之后,应该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对于创口的恢复有帮助,患者可以自然饮食为主,按照平时的习惯适当增加营养,提高免疫力。

李雪源据央视网《是真的吗》栏目整理

愈合护理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6例烧伤患儿, 设为对照组, 其中男19例, 女17例;年龄9个月至7岁, 平均 (4.2±1.3) 岁。热液烫伤12例 (33.3%) , 火焰烧伤13例 (36.1%) , 化学烧伤11例 (30.6%)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0例烧伤患儿, 设为观察组, 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5个月至8岁, 平均 (2.6±0.4) 岁。热液烫伤14例 (35.0%) , 火焰烧伤11例 (27.5%) , 化学烧伤15例 (37.5%) 。两组在性别、年龄、烧伤原因等方面大体一致。

1.2 纳入标准

患儿不存在其他心、肾、肺等重大脏器疾患;无免疫功能缺陷;患儿家属知悉本研究用途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所有患儿创面清理干净后, 给予皮维碘+溃疡糊外敷, 隔日换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中度以上烧伤给予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并根据情况给予补液或输血。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烧伤护理措施。 (1) 休克期护理和感染期应及时处理渗出液, 保持创面干燥; (2) 注意换药时的无菌操作, 定期更换烧伤单, 每日对环境和医用设备进行杀菌消毒; (3) 协助患儿定时翻身, 避免产生压疮; (4) 修复期指导患儿进行功能性锻炼; (5) 为患儿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 指导家属帮助其进食。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全面护理干预, 具体如下: (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 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讲解烧伤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技术, 从而缓解其消极情绪。要求患儿家属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 对患儿予以鼓励与安慰, 并帮助患儿走出烧伤的阴影, 顽强地与疾病做斗争。 (2) 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定期召开培训班, 要求所有患儿家属参与, 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介绍烧伤的病理机制、治疗及护理手段, 鼓励家属及时提出疑问并予以解答。另外, 借助培训班的形式将多个患儿家庭一同组建成一个康复团队, 并起到彼此督导的效果, 同时亦能使家属之间彼此分享心得体会, 起到良好的互动目的。 (3) 音乐疗法:指导患儿取舒适体位, 在病室中播放轻音乐, 指导其根据音乐节奏展开冥想, 即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中, 感受周边气息, 进而平复心境。 (4) 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指导小儿取平卧位, 由颈部肌肉开始依次过渡至胸部、腹部、背部、腰部、双上肢、臀部及双下肢, 肌肉依次先收缩后舒张, 每次持续训练时间为20分钟, 早晚各一次。 (5) 出院后远程指导:责任护士为患儿建立出院后个人档案, 内容涉及住址、联系电话及康复方案, 每月由专人负责电话联络, 了解小儿预后情况并及时指导、纠正家属在照护过程中的错误认知, 从而实现提升家属康复阶段的照护能力。

1.4 观察指标

(1) 详细地记录患儿创伤愈合时间。 (2) 两组患儿分别于干预前1天及干预后第7天末接受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测评。其中SAS标准分为50分, 轻度焦虑为50~59分, 中度焦虑为60~69分, 重度焦虑为70分及以上;SDS标准分为50分, 50~59分为轻度抑郁, 60~69分为中度抑郁, 70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 P S S 2 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 (42.5±3.9) d, 短于对照组的 (55.7±5.8)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75, P<0.01) 。

2.2 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SA 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 两组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 观察组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1、2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自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3、4分别为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3 讨论

由于儿童在解剖、生理方面还未发育成熟, 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 烧伤后皮肤天然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增加致病菌入侵的风险, 在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极易导致并发症[4]。创面护理在烧伤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 采取正确的创面护理措施对患儿的身心恢复大有裨益[5]。本院采用的常规创面护理采用分期针对性护理, 其中休克期护理和感染期护理的重点在于补液和防止感染。修复期患儿的烧伤创面已大体上愈合, 但此时患儿往往表现出痒痛和脱屑症状, 常用手抓挠患处, 容易撕裂已愈合的创面, 继而发生感染。部分患儿由于瘢痕的增生导致皮肤紧缩, 使肢体无法收放自如, 对患儿肢体功能的锻炼造成负面影响。修复期的抗感染治疗和康复锻炼对于患者康复也极为重要[6]。

儿童烧伤后护理干预不仅需要对患儿的创伤进行全程针对性护理, 而且要关注患儿的心灵、精神、心理等方面, 增加患儿全身心的舒适体验。另外, 借助音乐疗法及全身康复训练, 能有效减轻小儿交感神经张力, 降低自我应激状态, 进而有利于血压及心率的缓解[7]。而通过建立小儿健康资料的远期随访档案, 能及时解决家属照护中的困惑, 对促进小儿病情预后及缓解家属心理负担意义重大。

本文结果显示, 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这充分表明对烧伤患儿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效果良好, 有利于促进患儿创面的愈合, 并且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的不良心理状况, 值得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谭小欣.小儿烧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和措施[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3) :118.

[2]于文华, 刘美丽.小儿烧伤创面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 30 (6) :691.

[3]梁卫群.82例小儿烧伤的特点分析和护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1, 17 (17) :2198.

[4]Lesher AP, Curry RH, Evans J, et al.Effectiveness of Biobrane for treatment of partial-thickness burns in children[J].J Pediatr surg, 2011, 46 (9) :1759.

[5]吴庆梅.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吉林医学, 2010, 31 (21) :3563.

[6]焦瑞雪, 温茹.烧伤恢复期患者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7, 28 (13) :127.

上一篇:新课程的教学思考下一篇:应用实现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