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实现竞争力

2024-05-07

应用实现竞争力(精选3篇)

应用实现竞争力 第1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企业竞争力,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机制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之中, 企业间的竞争空前激烈, 这种竞争已不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资源、人才、技术的竞争, 信息竞争将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主导。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必须深入系统地开展竞争情报工作, 加大竞争情报开发利用的力度。

一、竞争情报的内容和特点

竞争情报是指一个组织、机构或国家为了在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所需要的经过综合分析与加工处理的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

竞争情报所涉及的内容通常包括三部分:竞争环境情报, 主要是指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社会、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的情报;竞争对手情报, 是竞争情报的核心, 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所有竞争者的全面情报;竞争策略情报, 是指竞争双方为在共同的市场上争取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利益而采用的种种手段和方法的情报。

竞争情报主要从事环境监视、市场预警、竞争分析、策略制定的信息研究, 它除有对抗性、时效性、隐蔽性等特点外, 还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合法性的特点, 综合性是指竞争情报的多元性, 动态性是指其内容和形式的变化性, 合法性是竞争情报的生命, 是指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应限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禁止利用竞争情报的形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二、竞争情报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竞争情报是2 1世纪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工具之一,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充当企业的预警系统。

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为了避开市场上的威胁, 就必须借助于竞争情报, 使企业及时发现竞争对手的新动向, 了解竞争环境的变化, 制定相应的策略, 避免受到突然袭击。

2. 帮助企业实现科学决策。

竞争情报是决策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任何决策都少不了对信息的搜集和利用。通过对竞争对手、竞争环境等信息的搜集、分析, 使企业决策者获得对各种竞争因素的正确认识, 并作出准确判断, 最终实现科学决策。

3. 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

现代企业要实现高效管理, 离不开竞争情报的支持。企业领导只有全面掌握企业内外的有关情报, 才有可能实现对企业内部的人才、资金、原料、时间等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企业走上“投入少、产出多、质量好、消耗低、效益高”的良性循环之路, 实现高效管理。

4. 指引企业创新方向。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和原动力。但创新过程充满着风险和竞争。只有获取准确、及时和针对性强的竞争情报, 才能洞悉新产品开发方向、竞争对手的主攻目标和经营策略, 指引创新活动的正确方向。

5. 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由于国际贸易的方式、方法日趋多样化, 产品需求的个性化、区域化不断提高, 贸易中的非价格竞争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所以企业必须借助竞争情报, 追踪市场变化、竞争对手的交易策略和战术, 及时制定应变策略, 确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三、基于竞争情报的企业竞争力的实现

由于竞争情报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上述作用, 我国的企业越来越重视竞争情报, 但是在整体上, 竞争情报工作还处于传统阶段, 还停留在对公开信息的搜集, 还没形成完整的竞争情报机机制。因此, 要加大对竞争情报的研究, 以竞争情报为突破口,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建立有效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竞争情报系统 (C I S) , 是全面了解竞争态势, 准确预测市场变化, 制定适应市场竞争策略的重要手段。合格有效的CIS应该具有能够监测竞争对手的活动、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初始信息进行筛选和分析处理并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形式提供给企业决策层三个方面的作用, 因此, C I S应包括以下三个子系统:

(1) 竞争情报搜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CIS运作的首要环节, 其主要任务是将大量企业自身的信息、市场信息、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环境信息等从系统外采集入C I S。竞争情报的搜集是否全面、准确、及时, 既是CIS的基础, 又是决定CIS质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2) 竞争情报分析处理子系统。该子系统是C I S的核心, 其目的是对搜集子系统搜集的大量繁杂、无序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使之有序化、系统化、层次化。它主要包括信息筛选、分类、排序、存储、综合、分析、挖掘等几个方面, 是C I S中最具有智力因素的部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竞争情报的质量。

(3) 竞争情报提供子系统。该子系统是C I S通向企业决策层的桥梁。主要任务是进行竞争情报产品的制作和传播, 同时对决策者利用竞争情报后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 剔除过时的情报, 改正错误, 保证系统有效运行, 并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

三个子系统密切配合, 有序相连, 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共同保证CIS总体功能的最终实现。CIS对信息的搜集、分析和提供, 增强了企业的信息优势, 并迅速转化为竞争优势, 增强企业竞争力。

2. 建立健全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

在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的同时, 也必须建立一套竞争情报运行机制, 规范竞争情报系统的各种活动和行为, 保障整个系统在运作方式上的灵活性、活动内容上的广泛性、各子系统之间的互通与协作等。

(1) 建立人才使用机制。竞争情报业务的核心要素是人, 无论是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传递, 还是竞争情报的利用, 其主体都是人。所以, 充分调动竞争情报活动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竞争情报工作成功的关键。企业应建立“因才施用, 各扬其长, 人不误职, 职不屈人”的人才使用机制, 确保人才的有效使用。

(2) 建立沟通反馈机制。首先要加强决策层与竞争情报专业人员的沟通, 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促使竞争情报人员正确理解企业竞争决策中的信息需求;另一方面竞争情报人员提供的简报、快报或研究报告等, 要得到决策层的及时反馈, 以积累竞争情报研究工作的经验, 不断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其次是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与企业员工的沟通, 通过对员工搜集的信息源和信息渠道的分析, 判断其可靠性, 并反馈给员工, 提高员工的信息搜集能力。

(3) 建立反竞争情报机制。在“怎样搜集、管理和使用信息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的时代, 如何有效地抵御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以保护自己, 已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只有建立反竞争情报机制, 运用竞争情报技术和资源来监测分析自身的商业活动, 在对手的竞争情报活动中保护企业的核心信息, 企业才能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中生存乃至发展壮大。反竞争情报措施包括:制定保密制度, 增强内部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建立健全严密的防范体系, 防止竞争对手获取商业秘密;与第三方签订保密协议, 防止第三方泄密;防止产品宣传过程失密;建立废品处理制度, 防止对手利用废品获取竞争情报;加强技术防范, 防止计算机黑客;在法律允许范围内, 散布一些虚假信息, 迷惑竞争对手等。

3. 开展竞争情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企业更好地发挥竞争情报对增强企业竞争实力的作用, 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竞争情报工作不仅要针对国内市场、还要面向国际市场。随着企业贸易的国际化, 国内企业直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营环境。在这种形势下, 国内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要大胆地面向国际市场, 快速、准确地获取国际市场动态信息、各国贸易政策法规信息、各国有关竞争对手信息以及我国的经贸政策信息等, 从中获取有关机遇和挑战的信息, 努力搜索国际市场空间, 确保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2) 在搜集分析对手的竞争情报时, 要关注它的合作伙伴。现代市场竞争的加剧, 促使企业日益重视和那些与自身有利益关系的组织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以增强竞争实力。所以, 竞争情报工作不仅要着眼于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信息的搜集、分析, 还必须清楚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的有关信息, 了解它们之间的合作基础, 并做进一步研究, 以期瓦解它们的合作关系, 甚至抢夺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 保证本企业的竞争优势。

(3) 竞争情报系统应与原有管理信息系统相互协调。多年来, 企业为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管理的科学化, 投资建立了一些管理信息系统, 但这些系统缺少信息深加工能力和决策支持能力。在建立竞争情报系统时将其完全撤消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经济的。企业应把竞争情报系统与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机地组织起来, 综合利用, 协调工作, 实现资源共享, 并使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处理竞争情报, 为企业决策服务, 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4) 加强对临界情报和零次情报的开发与利用。临界情报是指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有用信息;零情报是指经过加工处理, 但尚未利用的有用信息。它们都有待于上升为竞争情报。目前企业中大量存在着尚未完全转化为竞争情报的临界情报和零情报, 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企业应加强转化力度, 将其上升为可以支持企业决策的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企业要充分认识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建立相关系统和良好机制, 加大竞争情报开发利用的力度, 加快企业创新的步伐, 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何坤振:现代企业竞争与竞争情报的开发利用《, 情报学报》2001 (2)

[2]王 斌:论我国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建设和运作《, 情报杂志》1999 (2)

[3]焦玉英: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竞争情报战略《,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 (4)

应用实现竞争力 第2篇

[关键词]跨企业协同;ASP物流管理模式;企业竞争优势

1引言

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其中核心企业对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协同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和提高。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必经之途。

2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信息平台

2.1当前企业环境分析

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企业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方式。现代企业竞争实质是速度的竞争。电子商务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供应链中信息流和资金流所占用的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大幅缩减,甚至接近于零,供应链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将被存储和流通环节所占用,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为此,企业必须寻求最适合自身的物流管理模式。

2.2我国物流行业现状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表示,制约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首要瓶颈是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主要问题是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价格比较高,而中小企业的起点很低,市场上缺少适合中小企业起步的信息系统。

2.3企业对物流管理的当前实际需求

在中国运输协会关于工业生产企业未来寻求物流外包可能性调查中,有62.5%的企业表示主要基于以下因素,它们未来会寻求物流外包:

(1)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匮乏。

(2)把有限的资源集中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降低库存,缩短资金流转周期。

(4)借助物流公司的网络拓展新的市场。

2.4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的最佳实现模式:ASP物流管理模式

ASP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商业应用模式,是指供应商融软件、硬件、网络和技术为一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以门户网页为切入点,为客户提供配置、租赁和管理的应用解决方案。

ASP跨企业协同物流管理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企业外包物流需求和物流现状之间矛盾的解决办法。采用ASP模式,可以将所有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安装在第三方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数据中心,由服务商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制开发、管理、维护和更新系统,并负责数据备份、运行管理、软件和硬件升级换代。后三者经授权,通过广域网连上ASP应用服务器,在供应商开设的窗口按一定的标准付费后使用所需的物流应用软件,不必占用企业自身资源去开发和管理物流信息系统。

2.5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优点

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通过互联网提供在线物流管理应用服务,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具有诸多优势:

(1)整合物流信息资源。

(2)统一标准,集中管理。

(3)IT投资风险小。

(4)节约社会资源。

物流管理信息平台以服务中小物流企业为主,核心是物流应用软件服务。同时平台还具备门户站点功能,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远程培训等服务。对于那些想实施物流信息化改造但又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的中小物流企业来说,ASP模式可以协助中小物流企业向信息化平稳过渡。

3蒙牛公司ASP物流管理信息平台的实证案例

蒙牛公司是国内乳业界销售额上升最快的公司,在国内有很大影响力。通过分析蒙牛公司物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可作为提升我国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有益借鉴。

3.1物流管理水平制约蒙牛进一步扩张

蒙牛公司的原奶主要产于内蒙古农牧区,而其消费市场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和内地大中型城市。“北奶南调”是对蒙牛物流管理水平的严峻考验。蒙牛公司在全国有300多个销售分支机构,管理着近3000家各级经销商。物流管理主要由蒙牛公司在各大区域(省会城市为主)的办事处及仓库协调,是典型的分销型企业。

随着销售收入和销售半径的快速扩张,蒙牛的物流链被拉得越来越长,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已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扩张的瓶颈环节。牛奶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商品,对物流管理要求很高,信息化是蒙牛实现高品质物流管理的必然选择。

目前蒙牛公司物流问题主要有:

(1)物流信息不畅通。订单处理过程烦琐而缓慢。

(2)高库存和市场缺货同时并存。

(3)物流链上组织之间协同程度低。

(4)需求预测和计划工作几乎没有开展。

为解决以上问题,蒙牛公司意识到必须借助于信息技术,在物流方面强化对各级经销商和各地销售分支机构的支持、管理、控制,以达到协同运作,统一行动。

用社会资源发展自己是蒙牛一贯的做事方式和经营思想。公司决策高层敏锐地意识到物流管理应用软件同样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果断选择ASP物流管理模式,导入了第三方公司研发的“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来提升其物流管理水平。

3.2蒙牛实施ASP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

蒙牛利用第三方提供的开放式平台技术从企业供应链基础出发,由内到外整合企业资源,使企业整个供应链上的资源得到最大的开发、使用和增值,并以动态价值链为载体,让所有的基于这一链条上的企业能够随时随地自由组合与断裂;同时,由于单体与部分链条的完全开放性,它可以随时随地修复破损链条。

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借助第三方的“ASP跨企业协同管理信息平台”,蒙牛公司成功解决了企业内部、经销商、运输和物流公司之间的协同管理难题,强化了对经销商和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能力。整个管理平台覆盖了包括库存、订单、产品、计划与预测、绩效、渠道结构、客户关系管理、业务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十余项协同管理业务,相关信息能够在物流链上迅速有序流转,跨越地域和部门等物理和人为限制,见下图。

4ASP物流管理模式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提升作用

采用ASP模式管理跨企业物流,对企业的相对竞争优势具有多方面的提升作用。

4.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和巩固

根据企业内部资源的特点,去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通过合适的商业联合形式来优化其资源配置,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反映。同时,集中自身资源于竞争力的核心业务,来发展和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4.2降低库存成本和交易成本

库存实际上是低程度协同物流链的工作沉淀,一般包括库存成本和交易成本。ASP物流管理模式依赖信息平台利用订单管理和预测分析功能,共享采购、生产、存货、发运以及其他信息,并根据物流链上各节点的存货信息,按订单驱动方式组织生产,及时补充,不需要维持高存货,极大地降低了整条物流链的库存量,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缩短了现金流转周期。

4.3速度优势和顾客满意

新网络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武器就是,最快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甚至可以这样说,是物流创造了核心客户服务价值。通过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平台提供的订单管理功能,对销售渠道反馈信息的快速集成和分析,企业能够迅速把握顾客现有和潜在的需求并予以量化,比竞争对手更快、更经济地将产品提供给顾客;并捕捉顾客反馈意见,及时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极大地提高了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程虹.供应链管理平台:最佳实现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20-123.

应用实现竞争力 第3篇

一、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简称CSR) 主要包含企业应遵纪守法、保护环境、重视人权和劳工准则、维护劳资关系、保护消费者权益、职业健康、安全、伦理和反腐败, 重视社区和团体关系, 积极进取和慈善事业等。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 应在追求利润的同时, 认真履行社会责任, 两者并行不悖, 和谐发展。在金融危机后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 推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更为必要。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散见于《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中。

企业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在竞争性市场中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并获得赢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 是企业发展的内在的、长期性的决定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测量, 许多学者从财务绩效方面考虑, 而仅从这一角度分析竞争力可能会带来企业的短期行为, 也可能导致外部不经济和社会问题, 所以有悖于企业社会责任。尽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会发生相应的成本, 甚至可能影响自身的经营, 但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企业也可以获得足以弥补其所付成本的利益, 如销售额的提高, 顾客忠诚度的增加, 常规性错误的减少, 企业声望的增强, 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 品牌效应的扩大等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加, 最终会给企业带来长期的或潜在的利益。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 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某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明显降低其经济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参与行为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由此可见, 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是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 从而获得企业内外部组织和人员的认同, 在市场竞争中持续地获得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本文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之一, 从提升企业竞争力视角分析企业为何应主动担当和如何实现社会责任竞争力。

二、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的实现机制

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也必然具有以下三种能力:一是社会导向。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必须在社会上有强大的导向作用。二是企业实力。任何仅具有表面的和暂时的竞争力的企业是不能长期发展的, 竞争力应是长期的战略发展目标。三是企业影响力。这本质上是企业公信力, 企业公信力的扩大才能提高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力。这里选取企业声誉、吸引和留住人才、企业创新能力与危机处理能力四个维度, 分析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积极作用。其中前两个维度是影响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后两个维度是企业获取和维持竞争力的核心能力, 同时它们又与企业社会责任关系密切。

(一) 企业社会责任助企业提升声誉。

企业声誉反映了企业的外部形象、声望等的评价, 而这种评价主要由利益相关者做出, 它是利益相关者根据自己的直接经验、有关企业的行为及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做出的全面评价。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品差异不明显的情况下, 企业通过履行慈善责任、环境责任、客户责任等, 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与声誉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促使员工忠诚, 增进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的关系, 并最终形成企业难以被模仿和复制的重要竞争力。调查表明, 如果某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有积极印象, 则消费者对其产品也有积极的评价, 消费者更愿意购买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的企业的产品。相反, 如果顾客对某企业的社会责任方面形成负面印象, 则此负面印象极易延伸到该企业的产品上。

(二) 企业社会责任助企业吸引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 人才作为企业人力资源, 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和保障,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归结为人才的竞争, 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获得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和福利, 创造安全、卫生、平等、无歧视的工作环境, 为员工提供个人职业发展机会等, 提高员工满意度、忠诚度, 从而提升员工的生产率和士气, 促进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工作技能的发挥。企业具有良好社会责任形象, 可以更容易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三) 企业社会责任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企业创新能力归结为对产品、生产过程和管理活动的创新能力。通过创新企业在竞争中可以赢得先机, 获取超额利润, 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社区、环境等履行社会责任, 不断改进生产工艺, 发展新技术、生产优质、低成本、环保、安全的产品, 从而提高创新水平, 获得竞争力。

(四) 企业社会责任助企业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企业危机是指对企业存在潜在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事件, 如对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的重大危机。企业将社会责任根植于核心价值观中, 平时注意履行对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这样即使在个别环节出现纰漏时, 也能主动承担责任, 获得利益相关者的谅解和支持, 渡过难关, 化“危”为“机”, 化险为夷。

三、企业社会责任竞争力实现策略

(一) 强制性责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保证履行。

企业必须强制履行一些社会责任, 如依法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 为其购买有关保险等;节能环保方面符合相关法规;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等。通过完善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和监督机制, 特别是对一些特殊利益相关者群体制定具体的法律规定细则确保企业履行最基本的社会责任。

(二) 非强制性责任通过引导和鼓励企业履行。

对一些如伦理与慈善层次的非强制性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由于短期内会提高成本或费用, 往往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加以引导和鼓励。

(三) 营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氛围。

1.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

通过信息披露制度促使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从而获得良好声誉, 再进而承担更多责任形成良性循环, 使不负责任的企业遭到公众的谴责与抵制, 迫使其承担应有的责任。

2.加强媒体宣传与监督。

通过电台、电视、报刊、互联网等主要媒体大力宣传, 对正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事件多加报道, 对社会责任缺失的企业予以曝光, 引导公众、企业树立正确的企业社会责任观, 使社会责任理念深入人心。

(四) 强化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力。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经由与其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改善获得竞争力的提升。企业应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与其利益密切相关并能相互促进, 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 选择合适的实现方式。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 在研发、设计等生产起点上要持续创新, 节约能源, 履行环境责任, 平时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

参考文献

[1].孟华兴, 张洪吉, 桑银峰.市场营销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 2

[2].王蕊婷.基于竞争力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营销研究[D].兰州商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

[3].李英顺.企业营销中的社会责任研究[D].郑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5

[4].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J].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 2008

[5].金碚.竞争力经济学[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愈合护理下一篇:安全AP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