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

2024-02-12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就英语专业基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于写作教学中,通过过程教学法提高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英语写作教学 过程法

1. 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本专业课程前,一般都已经过6—8年的英语学习,英语的基本技能应该已经初步掌握,再经过高校两年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习,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的水平应能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近年来学生的听、说等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写作能力却进展不大。就以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为例,据统计,多年来学生英语写作的平均分始终在12分上下(满分为20分)。而《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写作的要求是:“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50—2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并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个单词左右的应用文。”对多年学习英语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这一要求应该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但现实是,许多学生英语写作水平与其学习英语的时间形成强烈的反差,应该说这与英语专业基础写作的教学是直接相关的。

2. 我国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与第二语言学习者要掌握的其他语言技能相比较,写作能力是最难以获得的。即使对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如此。就近年来的英语专业四级得分而言,并不让人满意。以总分为100分计算,2004年全国专四写作平均成绩为65.4分,而2005年下降为61.88分。这说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写作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写作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在教学实践上,上好英语写作课和写好英语作文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1 课时

在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课一般开设2到4学期,每周2学时。由于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积累,而有限的学时却不能保证学生能得到充分的指导与练习。较少的学时数与写作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相比很不相称。

2.2 教材

近几年来各英语教学单位主要采用的几套英语教材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写作基础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文写作》、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写作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写作》等等,有些学校还自编了一些教材。这些教材普遍的特点是:循序渐进,重点突出,着眼训练。对教师而言,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而言,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中有些教材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很多大专院校英语专业英语写作的基本教材《英语写作手册》为例,存在如下问题:1)此书重讲解而轻实践。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解对一个人写作水平的提高作用有限。2)书中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总体思路,缺乏循序渐进的引导性练习。3)书中的例证很多来自名家之手,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明显偏难,不利于学生模仿练习。4)全书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教师和学生都不知道学习时重点应该放在哪里。在实践中,往往是把全书泛泛过一遍,收效自然不明显。据我了解,不少教师用此书教学感到不十分顺手,而很多学生也认为学此书收益不大。至于其他写作教材,多有类似之处,不再赘言。

2.3 英语应试的负面影响

我国的英语写作教学基本上是环绕全国统考的要求转,让缺乏自然写作体验的学生去熟悉八股式的框架格式和行文套路,到头来学生还是不善于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在平时自如表达内心思想。国内外各种水平考试试卷上常见的写作题型,成了主导写作教学的楷模,即使是英语专业的写作课,也只注重与四级、八级应试密切相关的两三百词一篇的论述文,忽视实际写作能力的全面提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学生应当多读少写,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作品,少捣鼓自己的汉式思维。最好只写短文章,这样一句句都可以由老师来详审精医。

2.4 学生学习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 英语语言基本功较差,不扎实,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2) 学生缺乏写作基础知识。许多学生认为只要有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和词汇知识,就自然而然会用英语写作了。其实,写作是听、说、读、写、译等各种交际能力中最难学会的。它不仅涉及语言基础知识,如词汇、语法规则、句型等,而且涉及扩展段落、篇章结构等写作基础知识,还涉及思维方式、文化差异以及语用、修辞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对学习英语写作的误解以及自以为是的应试策略,学生们在写作上花的工夫很少。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从语篇上讲,构思不严密,谋篇布局不合理,常常是头重脚轻,整篇文章结构衔接太差,前后照应欠缺。语义不连贯,加上语言表达模糊不清,中国式的英语和汉语思维的严重痕迹也使文章读起来特别不通畅,从而显得混乱无章。(3) 学生对作文缺乏热情与兴趣,畏难情绪较重。许多学生都承认作文发下来后,只看看分数,看看勾勾叉叉有多少,便放到一边去了,不再对作文重写研究,长此以往,写作能力并没有大的长进。更有甚者,对评改后的作文缺乏正确对待,根本不仔细阅读。

2.5 教师教学方面

由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教学方法及水平直接影响着写作教学的质量,但长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中都存在着如下英语写作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写作要领→每周或隔周出一个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和相关的要求(如体裁和字数)写一篇文章→学生将文章交给教师→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教师对作文进行讲评。然后,又是一个新的轮回。教师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写作理论知识的输入,重结果,轻过程,忽视了写作过程中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这种模式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教师有力使不上,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很难有真正的、实质性的提高。我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2005级英语本科做过调查,学生完成一篇作文(300至400字)的时间从20分钟到1个小时不等,大多数学生在40分钟左右。不少学生写作文时不翻书籍,不查资料,甚至词典都不用。文章完成后不反复推敲,不进行自我评价,不主动进行修改,交给老师就完事。可见大多数学生对待写作的态度仅仅是应付交差。当经过教师批改后的文章发到学生手中时,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批改仅仅是看一眼而已。有些学生认为生米已经煮成熟饭,写作的最终结果——教师的评分或评价——已经揭晓,此时任何后续行动已经不必要了。可见,在结果教学法的影响下,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不佳。而相比课时、教材等外部因素,教师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如何改变传统的结果教学模式,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能力。

3.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而英语写作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可以有效地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认识的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来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住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即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

其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1)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景相联系的,学习者在实际情景下,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随着同化与顺应的循环,形成了对知识的建构。(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尽管“理解”属于个人的建构物,无法共享,但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交流,检验和修正自己的“理解”,使之符合客观规律。(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进行“发现式”和“探索式”学习的场所。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学习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而要达到学生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自主地建构知识这一目的,除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现今多媒体技术和Internet应用的日益普及为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多媒体技术是创设写作情景的十分有效工具,基于Internet的网络环境,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图文并茂的写作素材和资源,为超越时空和地域交互作文创造了良好条件,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批改作文提供了最便捷的条件。

另外,建构主义还认为,教育要丰富个人的经验,其意义必须对个人的生活是重要的,所以有效教与学的核心是理解事物怎样获得意义,进行能阐明和拓展个人意义的谈话。从写作教学活动看,教师本人与其所教是难以分开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的不可避免,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其实,在学生的共同体中,这些差异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现象资源。建构主义虽然非常重视个体的自我发展,但是他也不否认外部引导,亦即教师的影响作用。

最后,建构主义认为,教师的信念比其知识更能影响其教学行为。教师的信念主要包括教师关于学生和学习的信念,应把学生看成客户、伙伴、个人探索者和民主探索者,而不应把学生看成抵制者、容纳器,应把学习看成理解意义,个人变化的形式,而不应把学习看成是知识量的增长,是知识的记忆。

4.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

前文已分析了在传统的结果教学模式影响下,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写作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与结果教学法相比,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过程教学法能有效地解决结果教学法所带来的弊端。

4.1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学生写作行为

在建构主义视野中,写作过程是一种积极、主动地完成意义建构的过程,即认知输出认知批判认知完善认知的过程。是用语言探索知识,了解世界,批判、交流我们所了解的世界知识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特征是:尽量展示与某一写作主题有关的知识发生、发展的尽可能充分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产生认知冲突,即建构主义的“同化”过程,以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内在动机。让学生明白写作并非为教师而写,也非为写作而写作。写作是学生自我建构认知及完善建构认知的过程。学生的角色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4.2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教师写作教学行为

在建构主义指导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在整个写作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教师应用恰当的语言来引导、启发和鼓励学生,就写作问题经常性地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帮助他们达到更高的认知水平,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而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教学行为就是一种建构认知的过程,包括写前准备、写初稿、修改、评价反馈、重写等过程。这一过程也符合建构认知、批判认知、完善和再建构认知的循环。在此循环中,学生的知识建构进一步完善,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

4.3 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写作教学注重意义的建构,注重写作的过程,注重集体写作任务,注重同学之间互相以及多次修改,注重师生的互动。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积极与教师协作,自发地通过教师作为中介来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协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注重写作过程为过程写作法的核心,它认为写作是一种发现意义并创造意义的循环式的过程,此过程一般包括写前准备、初稿、反馈、修改、重写五个阶段,它们往往交叉进行、循环反复。我们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将基础写作教学过程分为预写-初稿-互评-教师评-二稿修改—互评—教师评七个环节,切实把写作过程纳入写作教学的重心。整个写作过程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交互合作和协商,一改昔日教师的垄断角色,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充当组织者、协调者、答疑者和信息提供者,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写作的全过程,鼓励学生与同伴多切磋、多协商,要求学生着力于写作内容的挖掘和表达,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写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真正领会写作的实质和意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扎扎实实训练,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在此要特别提及讲评反馈阶段。讲评反馈是写作过程的中心阶段,它介于初稿和修改阶段之间,这一阶段对批判认知是不可缺少的,也是学生完善和再建构认知的必要准备。传统的作法是教师批改。该做法工作量大,耗时多,再加上有的教师所带班级学生人数多,有些教师往往只给个分数,或找找语言错误或划出语法错误,没有能够从结构或语篇上进行深层次的批改,没有能够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充实内容和改进文章结构。所以我们可采取同级反馈或同级互评。学生每完成一篇初稿,我们便要求他们根据教师事先提供的互评的具体标准和细则相互就文章的长度、内容及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具体互评,要求学生通过互评尽可能发现同伴作文中的闪光点,并用波浪线圈出来,如一些好的语言表达,大到一个句段或句型,小到一个新学的短语或单词,同时将某些表达欠妥或错误之处用直线或指定用的标识标出来,最后针对文章的长处与不足写出具体评语。这种评估与反馈模式既维护了学生的自我形象,增强了学生写作的信心,又大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极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再则,教师评阅的时间大为缩短,教学效益因此得以提高。

5.结语

写作过程是一个循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思维创造过程和社会交互过程,它实质上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建构和完善的过程,所以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写作过程教学法更符合写作教学的实质。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或者模式是十全十美的,作为教师应综合利用各种写作教学法的优点,从实际出发,提高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写作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Jane,Stanley. Coaching Students Writers to Be Effective Peer Evaluators [J]. 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3). 1992.

[2]Joy,Reid. The writing-reading connection in the ESL composition class [J]. Journal of Intensive English Studies,(6). 1992.

[3]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 [J]. 外语界,(6). 2001.

[4]邓鹂鸣,刘红等.过程写作法的系统研究及其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启示[J]. 外语教学(6),2003.

[5]吴军赞. 建构主义视野中的大学英语写作 “过程法”[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0),2006.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第2篇

一、山区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现状

山区中职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理想,对于考上理想的大学无望而勉强就读于中职,大部分学生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写作基本功差,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对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自信心严重不足。作为教师,通过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是一种重要手段,但山区中职学校现行的对应用文写作水平的评价方法比较单一,主要采取问卷式的书面考试方式,一张试卷定成绩,评价主体自然是任课教师。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真实反映学生掌握的应用文知识与应用文写作能力,学生也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如何改善。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很少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学生和教师双方面的原因导致大部分学生学完应用文写作课程后,其应用文的写作水平较差,少部分接收能力较强的学生基本达到良好的水平,能达到优秀水平的学生简直是凤毛麟角。

二、制定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促进山区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1.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科学有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1-2020)》中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把培养“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根据应用文写作课程特点,同时又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以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和结合岗位的写作训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既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岗位实践能力;学生既能胜任常规应用文写作,又能在应用写作中将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让学生具备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制定具体评价标准,确保应用文写作评价科学运作

根據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目标,制定具体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该标准坚持“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目的”的指导思想,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全面、系统地掌握学生个体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过程。本文以制定“启事”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为例,制定其他种类的应用文评价标准以此类推。

根据启事的教学目标,写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制定《启事》应用文写作评价标准。(具体见表1)

(1)评价任务:学生完成了《启事》写作任务后,利用此评价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表共分为“优秀”“合格”和“有待进步”三个项目,采用“有待进步”这个委婉又具有鼓励性的词语,目的是充分照顾学生的自尊,使之努力学习。

(2)评价方法:评价表共分为20个评价项目。“优秀”项目每个5分,“合格”项目每个3分,“有待进步”项目每个2分。最后将综合分数转化为评定等级, 85分以上为“优秀”, 60至85分为“合格”,未满60分为“有待进步”。评价时在每个项目右边的括号内打“√”,以评价启事的写作能力。

(3)评级主体:评价者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教师,还可以小组评价或班级评价,四个评价主体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4)评价维度:要确定评价维度,必须要对启事的写作能力进行深入剖析,从而确定评价标准。通过研究分析,启事写作能力主要分为三个维度:

第一,知识方面包含四方面的内容,即理解启事的含义、使用范围、种类和特点。

第二,技能方面包含十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掌握通知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第三,素质方面,包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以致用、学习态度、协作意识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5)评价标准:在这里只把每个维度的“优秀”等级进行详细描述,“合格”和“有待进步”的维度描述在下表中逐一体现。

①知识方面(优秀):掌握启事的含义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或个人,需要向公众说明某事或希望公众协助办理某事时所写的一种事务文书。使用范围为凡是需要向社会公众公开说明,希望得到人们的关心、理解、支持和协助的事情,都可以使用启事。明确启事的种类划分,即分为征召类启事、寻领类启事和声明类启事。全面了解启事的文种特点,即公开性、广泛性、实用性。

②技能方面(优秀):标题格式规范,简短醒目:由“启事”“启事单位+文种”“启事单位+事由+文种”等,居中排列;正文明确表达启事的目的、原因、具体事项、要求等;正文结尾为固定用语;落款写明启事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和启事日期,在正文最后偏右位置书写落款;结构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坚持一事一启,内容单一,便于公众理解和记忆;文章内容严密完整,表述清楚;清楚区分 “启事”与“启示”,前者是一种文体,后者是一个名词,表示受到某种启发;语言简洁凝练,用语热情恳切;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无错字、病句、标点符号不符等错误。

③素质方面(优秀):课前进行预习、注明不懂之处;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动脑并乐于发言,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学习兴趣浓厚,有较强的求知欲和钻研精神,能学以致用;诚实守信,不抄袭、不作弊,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合作意识较强,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6)综合评语:由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整体诊断被评价者的启事应用文写作水平,提出修改意见和补救措施。教师以此为依据进行补救教学或个别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启事的写作能力和水平。

3.以评促学,提高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水平

由于山区中职学生总体素质较差,一般情况,学生在学习完一个文种后进行写作练习,要经过初稿、修改稿、定稿三个阶段才能正式完成作品。在这三个阶段,评价者均利用评价表对其写作能力进行评价,然后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补救措施,最后督促整改落实到位。被评价者也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等。另外,通过评价表,学生还可以自己和自己比,学生在比较中能感受到进步的快乐,在进步中增强自信。以评促学,既达到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的目的,还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下面以启事为例作具体说明(李红为化名):

初稿阶段:在学习完《启事》后,李红撰写出启事的初稿,通过启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李红同学综合得分为“67分”,处于“合格”水平。从评价表中可以看出:李红具备了基本的启事写作能力,对启事的含义以及落款的格式比较了解,学习态度端正,无抄袭现象。存在的不足:写作技能需加强,标题格式不够规范;未能清楚表达启事的具体内容;有错字、病句、標点符号等错误。为此,采取以下补救措施:进一步巩固启事写作技能,明确标题格式可以由“启事”“启事单位+文种”“启事单位+事由+文种”等构成,居中排列;启事的内容要表达明确;多练字,保持卷面规范整洁,逐步减少错字、病句和标点符号错误等的发生。

修改稿阶段:通过督促整改,李红同学撰写的修改稿综合得分提升至“86 分”,写作水平提升至“优秀”,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学习态度积极诚恳,能够独立按时按量完成课后作业,启事写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初稿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得以改善:掌握了启事的标题格式,没有出现错别字、病句的现象。依然存在的不足:书写还是不规范,启事的具体内容仍未能表达清楚。采取的补救措施是:建议李红同学每天坚持二十分钟的临帖写字训练,持之以恒;让李红同学先用口头语言把事情表达清楚,然后再进行书面书写。

定稿阶段:通过第二次修改,李红同学撰写的启事综合得分升至“94 分”,处于“优秀”水平,掌握了启事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只在“语法修辞、学用结合”等方面还需继续努力。给出的建议是:每一次应用文写作都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的开始,希望李红同学能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启事写作能力,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不断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三、结语

中职生扎实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既是国家对培养实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提高自身职业素养、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工作效率所必备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日后个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何丽华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通过对模块教学的起源与内涵、特点与优势、应用与实施的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分析梳理了包括从教学、文体、文章结构、项目导向、语文能力培养五个方向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情况。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研究方向、界定研究内容、开展系统研究、多样研究方法等高职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展望。

[关键词]高职模块教学应用写作研究综述

[作者简介]詹燕(1964- ),女,广东湛江人,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语文教学。(广东广州51066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体育局体育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应用文写作模块教学在体育行业技能培训中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T12009)

一、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模块教学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国外,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引进并应用到教学模式中。模块教学最初作为一种职业技术培训模式应用于企业培训上,后逐渐运用到学校教学中。

1.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学者们对于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作了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多种研究成果。刘桂芝指出,“模块”来源于英语中的module一词,原意为建筑施工中使用的标准砌块。赵有生认为,模块教学汲取了源于工业生产时代的模块化思想。丁芳林、肖小明、王洪生指出,“模块教学”是指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教学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采用相应的考核方式组织的教学。王洪生、童燕顺、余秀丰认为,模块教学法的基本结构应包括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教材、模块教学的四字法则、模块教学教案、模块教学流程五部分的内容。刘登高和李海玲指出,模块教学法(MES)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国际劳工组织研究开发出来的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一种教学模式。罗邑生认为,模块式技能培训是当今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詹苏杭指出,模块教学以CBE和MES两种理论为代表,前者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后者以从事某种职业应当具备的能力为依据确定教学模块。

2.模块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关于模块教学的特点和优势的研究,大部分研究者基于与传统培训模式的比较上。刘登高、罗邑生、于红、孙光中和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认为,模块教学是以学员为中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学员自学为主、以现场教学为主,充分体现能力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无论在学制、专业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便于培训的组织与实施;要求教师是既能教授专业理论,又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受过培训的学员动手能力强,具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较容易融入业界。职业标准模块化的发展,将有利于岗位培训、技能鉴定、规模培训等社会管理需求。王洪生、童燕顺、余秀丰和安燕则从学校教学的角度出发,在指出模块教学特点优势的基础上,特别强调模块教学和学分制管理能迅速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质量,增加办学效益;改革职业教育陈旧的教学模式、推行模块教学是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出路。

3.模块教学的应用和实施。模块教学应用于职业培训和高职教育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罗邑生以农民工“维修电工”培训为例,把培训模块分为理论模块、基本技能模块和行业技能模块,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展示。于红、孙光中以“安全管理”为例进行了模块式教学培训的展示:把安全管理视为一个大的一级模块,安全管理原理、安全管理方法及安全管理手段作为二级模块,以此划分开来,一级一级模块来讲解分析。刘登高介绍了将MES应用于神东公司的技术工人培训中取得的成效。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等指出,在“中英城市社区卫生与贫困救助项目(UHPP)” 的培训项目中把培训的核心内容分为“一理论四技能”,即按五个模块组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研究普遍认为,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引入模块教学即以模块为教学单元、以技能训练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特别是提高职业技能培训效果。这种模块式培训缩短了培训与就业的距离,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系统的培训模式,建立起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体系的培训新模式,使培训更加贴近生产、贴近实际。罗邑生从以下六个方面谈了如何实施模块教学:制订合理的培训模块;规定基本课时;编制适合的教材;教学组织实施;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考核评估要求。郑浩、陶虎、王晓辉以山东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的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模块化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提出模块化教学模式按教学内容划分为通用性模块(包括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基础三个子模块)、个性化模块(包括学科公共选修课程和专业的选修课程两个子模块)和实践性模块(包括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科研创新能力三个子模块)的设计思路。杨俊峰强调,进行模块化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技师的职业能力与课程开发的关系,必须体现技师课程实施模块化设置的依据、关键点、教材开发、技术更新内容等四个要求,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出发点加强职业能力的培训。卢莹根据大学语文教学模式现状和课程特点,把教学内容整合出主题式、文体式和文史式三大模块;把课堂结构整合出理论讲解、能力培养和文学鉴赏三大模块。

从以上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模块教学的起源和内涵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并且是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另外,从文献梳理中也可以发现,目前国内对模块教学的理论研究较少,较多的研究则是借鉴模块教学运用于职业岗位培训中,特别集中在具体学院教学或学科教学的具体开发与应用中。

二、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现有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并不多见,而此方面的研究中,大部分是把应用写作作为大学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模块来谈,又或是从文章结构的四个部分去谈(严格意义上说,这只能是一种作文的方法,并不是一种写作教学的方法)。真正把应用写作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应用模块教学于其中的研究目前甚至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1.从教学体系的角度谈模块。龙溪虎、金鑫、周行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角度谈及语文课程由三大模块构成:普通话模块构建;应用文写作模块构建;审美鉴赏模块构建。

2.从文体的角度谈模块。龙溪虎、金鑫、周行在应用文写作模块构建中,提出了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把应用文分为财经应用文、行政公文、日常事务类文体三大块教学。张立莉、张倩从“何为模块教学”“如何实施模块教学”“何以尽善尽美”三个方面介绍了模块教学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更多地考虑到高职教学中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培养要求,将整个应用写作教学的内容分成了七大模块,分别为应用写作概述、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社交礼仪文书、司法文书、经济文书、学业文书。

3.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谈模块。艾美华就应用文发展现状,针对应用文体使用广泛、频率高且趋向标准化的趋势提出了提高写作技能、快速行文的方法,即模块组合作文法。将文章的写作结构分成四个“框”,即标题、开头、主体 、结尾四个模块。

4.从项目导向的角度谈模块。傅云辉认为可以通过引入模块式教学理论来改革应用文写作教学,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注重“模块化”,打破应用文课程固有的知识体系,以项目为导向,重组课程内容,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5.从语文能力培养的角度谈模块。詹苏杭认为高职语文的模块可以从语文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衍生出来。而高职语文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面向职场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这三大模块又可以衍变为沟通能力训练模块、阅读能力训练模块、写作能力训练模块。

现有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较分散和零乱,更多的是局限于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缺乏系统和深入。

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发现现有对模块教学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其模式用于工业、农业等行业的培训,用于高职应用写作课程的屈指可数,而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在职业技能培训中应用的系统研究还未见。其研究具有“几多几少”的特点:介绍国内模块教学的较多,国外的相对较少;模块教学用于技能培训中的较多,用于课程教学中的相对较少;用于工科教学中的较多,用于文科教学中的相对较少,用于应用写作课程中的则更少。综上,国内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展望

1.明确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发挥其服务社会的功能,使其课程安排和教授方法都能符合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并被学生接受。应用文写作课内容实用但是文种繁多,我们应运用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借鉴模块教学方式来进行应用文写作职业技能培训,并进一步寻求与高职课程教学的对接,完成应用文写作教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2.界定研究内容。针对应用写作教学模块的含义没有具体界定的情况,为更好研究模块教学对高职应用写作教学的作用,首先必须对应用写作教学中的模块进行界定,更加确切地说是就教学内容而言,应如何划分模块。高职应用文教学模块应把教材模块与行业需求结合来设置,最好是以行业、企业各岗位所需的应用写作能力进行界定和划分。

3.开展系统研究。目前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研究,一般集中在教学模块的界定和划分上,缺少对模块教学中教学设计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张立莉从高职学生分析、教学目标的确立、组织教学资源、教学策略的选用及教学评价的设计五个方面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后续研究中,可在初步探究的基础上,对模块教学的教学设计涉及的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

4.多样研究方法。实验法是目前关于应用写作模块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法等,一是寻得理论的支撑;二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了解行业、企业的应用文写作岗位能力需求;三是加强与高职其他学科的模块教学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对应用写作模块教学进行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丁芳林,肖小明.高职院校“模块课研讨式”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李海玲.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3]刘登高.模块教学模式在神东公司技术工人培训中的实践[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4]刘桂芝.岗位培训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J].成人教育,2001(10).

[5]卢莹.大学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9(3).

[6]罗邑生.模块化教学在农民工技能培训中的应用——以维修电工培训为例[J].广西教育,2011(10).

[7]瓮学清,梁万年,郭爱民等.以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师师资培训方法探索——模块教学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04(12).

[8]杨俊峰.试论技师培训的模块化课程设置[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7(1).

[9]于红,孙光中.模块式教学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J].职业与培训,2011(3).

[10]詹苏杭.高职语文的模块化教学[J].安徽语文,2012(9).

[11]赵有生.高职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3(4).

[12]郑浩,陶虎,王晓辉.高校模块化教学模式及其效果评价方法[J].科技信息,2010(25).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提出“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寫作能力的五条路径: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政治敏感度;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模仿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以满足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应用文的写作需求。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学生 应用文 写作能力

“互联网+”时代,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让高职学生依托“互联网+”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逐渐培养学生应用文的写作素养,以满足高职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应用文的写作需求,引发了当下高职语文教师的思考。笔者认为,高职教师可尝试通过将互联网与学生应用文写作创新性思维、写作兴趣、政治敏感度、模仿学习能力、写作实践等方面相连接,以达到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的目标。具体而言,“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可从以下五条路径着手。

一、培养学生应用文写作创新性思维

创新是应用文写作的灵魂。在培养高职学生应用文写作素养中不能没有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应用文写作中最可贵的就是学生创新性思维体现的部分,比如新思路、新观点、新策略、新方式等。当下互联网使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为学生应用文写作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穷尽的学习,建立系统的应用文写作理论知识框架,不断更新知识,抓住属于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主动思考,从而使自身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所站的视角更高,提出的观点更全面、更具创新性。而作为高职教师需要在学生互联网+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中做适当的引导,特别是让学生注意经典应用文书作用的把控,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思维。

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把互联网学习带来的便利变成自始至终的简化应用文写作的想法。这种想法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应用文写作学习中非常普遍。借助互联网下载需要的应用文,在下载的应用文的基础上作适当的修改,以此作法希望变成自己的作品,这是非常不可取的应用文写作学习方法。这是没有创新的体现,也是终究被淘汰的表现。高职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应用文写作作风,引导学生在互联网+学习中逐渐培养创新性的思维,让他们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换、不断创新的意识,学会借助“互联网+”,不断创新表现手法,不断进行自我创作。让他们领悟到一篇好的作品好比一件赏心悦目的雕塑,它需要经过不断打磨、雕琢,而这里的打磨、雕琢相对于写作来说就是不断创新,而不是简单地在别人的作品上作适当的修改。

二、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兴趣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在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中难能可贵的还有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高职学生当中或许有写诗歌写散文的兴趣,但很少有自觉写应用文的兴趣。因而应用文写作之初,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变得至关重要。兴趣有来源于本体自发,有来源于外界所迫,不管是本体自发还是外界所迫,互联网都给培养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兴趣奠定了基础。高职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以视频、图片、网页等方式,在视听上吸引学生眼球,围绕当今应用文写作对于今后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来激发学生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高职教师还可以通过选用往届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突出而在事业中取得不错成绩的成功案例,借助“互联网+”,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在互联网上自学,让他们感受,应用文写作带来的乐趣和经济效益等。当然也可以直接让班级中写作突出的学生直接现身说法,谈谈体会、想法,同时录入下来,带动班上同学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三、增强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政治敏感度

学生主要置身于校园,大多数政治敏感度偏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偏少,个别学生党员身份意识不强,甚至还有些学生党员没有政治敏感度。基于应用文写作在高职院校属于公共基础课,开设的专业多,辐射的范围广,高职教师可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中,借助互联网普及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较高的政治敏感度,这对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来说也很重要。而且部分应用文写作中往往会打上政治的烙印,这一烙印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文章的质量。特别是课堂中引入“互联网+”,学生可以穷尽地阅知想要了解的事件、热点和问题等。

高度的政治敏感度本身也来源于对国内外时事热点的关注,对国内外一些重大事件的看法,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领会。高职教师借助互联网设置好教学内容,做好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做到讲规矩,讲政治,讲纪律,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某种程度上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与今后职业规划各个方面相联系,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能指引今后的发展方向,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同时,高职教师还可利用互联网做好各主体新闻媒体的推荐工作,诸如人民日报、共产党员网、各省市政府网以及和所处单位有联系的各大官网等,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吸引学生在关注各主体新闻媒体中找到乐趣,找到写作所需。

四、提升学生应用文写作的模仿学习能力

应用文写作通常是从模仿开始,而模仿的对象就从模仿经典开始,而这里所说的模仿并不是高职学生里面普遍流传的下载别人好作品作适当的修改的模仿,这里的模仿是学会欣赏经典事文书的行文脉络、主题、所选的切入点、各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题目和各小标题之间的紧密程度、表达风格及文章经典之处等。高职教师可借助互联网,选用一些应用文写作名篇作为教学内容,例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文章整个行文,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语感。语感的培养直接关系着学生写作中语言流畅度,语体是否合宜。同时,随着分析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多,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所分析的经典文书为范本,建立写作框架,用新观点,以最新的提法,最新的事例、数据等写作方式,形成自己的写作。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框架,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写作技巧手法,让学生知道可从哪些方面去选取素材,从哪些方面去寻找中心论点,让学生对此种类型的文书做到心中有数,为学生下一步的写作练习做好铺垫。

互联网在帮助高职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过程中,也会给学生应用文的学习带来一些困扰。互联网中的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参差不齐,真假难辨,特别是考虑高职学生的善思、独辨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很容易在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中进入某种认识上的误区。这时候高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以互联网进行正反面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不管是以报纸、杂志等为主的传统媒体,还是以网站、微博等为主的新兴媒体,不是在任何媒体上阅读到的信息、文章都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信息、文章,提倡学生尽量去浏览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官网,《人民日报》等知名度高,含金量高的新闻媒体上的信息、文章,以这些范本为基础,带着怀疑精神,去甄别其他媒体所看到的文章的好办法。

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

互联网学习已成为了当下高职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高职教师可让学生在互联网学习中进行应用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在互联网+应用文写作学习中多思多练,慢慢练就学生当看到主题或阅读完文件精神后,第一时间就能在头脑中形成行文框架的本领,上到文章题目的选取,各小标题的选定,下至每个标题下面应备有的材料、数据、事例等都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现今事事变化之快,要求写作人员反应速度快、思想更新快、看出本质快。尤其是在紧急写作的情况下,这种本领尤为重要。具备这种本领别无他法,唯有勤于思考,奋于练习。

学生多思多练的基础源于日常生活的积累,教师应激发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慢慢培养学生能觉察周围所发生的变化,能看出变化中所蕴含的信息,引导学生将日常随心所想的感触通过互联网记录下来,慢慢积累,逐渐实现写作中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总之,一篇合格的应用文书,应该是一篇紧扣主题、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框架整齐、逻辑缜密、语句通顺、语言精简的文章,在此基础上再求亮点,以及提出建设性的看法,达到标新立异,达到经典。这需要学生较高的应用文写作素养。这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或许要求很高,但符合当下社会对应用文写作要求的需要。而且这些写作素养不单纯地在应用文写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也影响着学生今后发展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通过应用文写作的学习,一定程度上其保密、防范、预判等意识也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考虑高职学生自制力还有待提高,高职教师通过日常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将写作素养潜移默化地转换成一种习惯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裴显生.应用写作(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郭冬.文秘写作实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任鹰,等.应用写作学习参考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张玉雁.当前事务文书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面面观[J].焦作大学学报,2013(3)

[6]余國瑞.公务与事务文书写作的规范化——《公务与事务文书写作规范》序言[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7]贾斌.学生事务文书写作的典型错误——兼记一次有趣的写作实训[J].应用写作,2015(5)

【作者简介】钟 柳(1984— ),女,湖南株洲人,硕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院办工作人员,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责编 刘健华)

应用写作课程论文范文第5篇

社会经济和劳动就业结构的变革,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提高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深入改革、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文写作,更显示其重要性。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生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应用写作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课、能力课,应用文是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文体,如何更好地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服务,已成为从事应用文写作课教学的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许多学校应用写作的教学仍是传统的以教师唱“主角”的“讲授型”和“单一型”的模式,如何走出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误区,突出应用写作的特性,突破不适应当前需要的教学定势,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应用写作的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下结合个人的实践,谈谈个人从事该门课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 掌握扎实的写作理论知识是学好应用文的前提之一

毋庸置疑应用文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同文艺作品相比,既无形象性,又很少趣味性。再加上学生初次接受很难一下便把应用文纳入原有的语文知识结构中,在文种上也不易变通。因此,如何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理论及其写作,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选择好每节课的突破点,化难为易,当好设计师。

应用文每一章节涉及的内容都较为广泛。教师在备课时就应反复理解教材内容;其次根据情况,灵活应用,做到经纬分明,重点突出。在一节课的有限时间内既要做到重点突出,又要顾及到面的知识,因而教师成了至关重要的设计师,必须把每一章节的内容做一个科学的安排,让学生在主次分明中获得知识。比如在行政公文这一章,这是应用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能顺利地完成公文的写作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有政治思想,政策水平,业务水平及社会知识等诸方面的素质。但就本章来讲,学生重点掌握的是公文的结构样式及其内容的写作。其结构样式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一一死记硬背很容易出现差错。因此,我在讲此章的知识点时,直接从公文的结构样式出发,首先在黑板上设计一张“公文纸”,然后按公文结构样式的要求和包含的内容填入“公文纸”上规定的位置,再用不同颜色把选择和规定项目加以区别,这样可以把较繁杂的内容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学起来也就比较容易。当然其它章节仍可以创造出一种比较便捷而又直观的教学方法,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2、运用比较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应用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让他们在“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中掌握一些文体的特点和写法,以加强他们的记忆力,如请示和报告,很容易混淆,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是均属上行文,不同有四点:写作动机不同、写作侧重点不同、写作时间不同、处理方法不同。再通过让学生列表整理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对请示和报告的区别就一目了然,想再混淆都难。这样自然会加深印象,也就能准确的掌握各自的特点。此外,应用文中还有许多章节可运用这种方法。如在讲通知的种类时,就着重评点几种常用的通知在告知范围和内容性质方面的区别,并列举了公文中的任免和聘用干部的通知与一般会议通知的实例。在讲计划时,可将本章中几种不同文种(要点、意见、方案等等)进行比较,分析其作用、目的地、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对于较容易混淆的,如:调查报告和总结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和市场预测报告等,这类文体可以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识同辩异,更好地掌握文体的特点。总之,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让他们在比较中掌握每种文种的不同个性,既加深了理解,又能增加求知欲,拓宽知识面,在教学生“学会”的过程中,也教会了学生“会学”。

3、运用互动法,使文种之间互相渗透。

应用写作的文种很多,但不是孤立的,利用文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促成文种与文种的互动。

有的文种之间是对应关系,如请示与批复、函与复函、计划与总结、起诉状与答辩状等,这一类的应用文体,可以成对的进行讲解和训练,先让学生写了前一种文体,然后让同学之间互相对应写作,这种“就地取材”的训练方法,既让学生练习了写作格式和技巧,同时让学生变换角色,用心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态和需要对写作内容和语言的影响,也增加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给学生材料,让学生写出一份“请示”,让学生体会上行文的写作特点,然后把写好的“请示”随意的发给学生,针对拿到的“请示”写一份“批复”,再体会下行文的语气和写作特点,然后结合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加以讲解。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很兴奋,觉得有意思,甚至“好玩儿”,寓教于乐,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注重学生素养培养,转变纯理论传授教学观念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应用文写作提出了内容实用的广泛性和文体多样性的要求。应用写作内容涉及面极广,所以要写好应用文必须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笔者认为应用写作的格式只是一个“壳”,是一种形式,不能单独存在,是为所要表达的内容服务的。在应用写作的教学中,如果只是脱离内容讲写作,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异于隔靴搔痒,当学生遇到实际情况时仍会困惑、茫然。在学生的头脑中首先有了欲表达的内容,又掌握了必要的写作技巧,写作才能成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相当于写作的内容,“炊具”相当于写作的格式,烹饪技巧相当于写作的技巧,烹饪过程相当于写作的过程。让每个优秀的厨师精通各种粮食和蔬菜的种植和特性是不可能的,厨师只需备好各种材料即可施展技艺。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多种素养。针对现实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一种素养意识,即在传播应用文写作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个写作者应具备的各种素养,理论素养,业务素养,心理素养等。同样,讲授

应用写作的老师也不可能精通要写的所有内容,要教好写作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与相关的课程互动。讲授“演讲稿”的写作时,可以与教公共关系的老师台作,学生在“公共关系”课上学完“演讲”的内容和礼仪要求后,结合公共关系课的演讲题目,趁热打铁,讲授“演讲稿”的写作,这样学生对“演讲”有了整体的认识,演讲稿的写作就可以有的放矢,学生写完演讲稿后,与“公共关系”课的老师联合组织学生举行一次小型的演讲赛,由应用写作老师评判学生的演讲稿的写作质量,由公共关系老师从形式上评判演讲的水平,使学生在演讲中,既领悟了演讲的技巧,又学会了演讲稿的写作技巧。“经济合同”的写作中牵扯到许多经济法的内容,可以与“法律基础”课互动;审计报告、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专业性比较强,可以与“会计学原理”、“市场营销”课互动等等。这样,课程之间得到了互补和共长,还节约了课时,对学生和老师都是一箭双雕。

三、立体模拟,系统导练

在以往的应用文写作课上主张学生多练,认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岂不知题目越多越好的“题海战术”,那样会使学生感到“苦海无边”而产生“弃学是岸”的念头。练,要有导有引,导是主导,引是引趣。这就给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趣味性,既要注重理论又要加强实践。“写作”即是写写作作,不写不作,是无法提高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躬行方知写作,应用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缺少实践环节,只能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

1 引导启迪,使教学主客体之间互动起来。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扮演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个人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角度不同,写作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除了听老师讲授,更重要的是自己去思考、体验和建构,还有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引导、启迪。在教师的策划和组织下,学生在一起讨论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环境,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共享,彼此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共同完成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讨论、交流的方式还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提高吸收知识的能力。如讲到平行文“函”,我们假定学生临近期终考试,可是出现了不规则的停电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代表学院拟写一份函给当地的供电局,先把一个学生写的函投影到屏幕上,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从函的标题、受文者、正文的诸项内容到函的结语、落款、成文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由发言,反复补充、不断争论,最后根据讨论结果,让每个学生起草一份函,学生就可以胸有成竹的写出规范、完整的函。学生不仅学会了一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还明白了“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体会到了应用文的“实用性”。再如简报的版面设计要求很严格,内容可以由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这样的文体也适合把学生分几个小组,他们内部分工,集体设计、排版、撰写,最后完成。笔者做过比较,有单个学生分别完成,从版面的安排到写作的格式,内容的设计与写作完全正确的极少,经过合作完成的简报往往比较完善,学生在合作制作过程中,领会更多,更细的知识点。

2、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建立应用写作模拟实验室。

在教师的组织下,让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协调配合,制发文件、办理公务、谈生意签合同、订计划作总结等,与实际密切结合。如“发文处理”的操作性非常强,教师讲完了其程序后,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草拟、会商、核稿、签发、注发、缮印、校对、用印、签署、分装、传递到立卷、归档、销毁,进行流水线作业,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立体地把一整套工序完成,变抽象、繁杂、枯燥的理论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操作技能,学生走向社会后就可以轻车熟路的授入到工作中去,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的需求。写作模拟室不仅巩固了写作理论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交际应变能力。

3、采用情境模拟法,缩短学校与社会的差距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中成长。

在讲操作性强的应用文,如求职信、会议记录等文种时,让学生现场扮演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应用文的办事员、秘书人员针对某一事务的处理和处置,或口头,或怎么笔头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练习给上级写汇报材料,让同学们作现场口头汇报,领导作报告,同学们做现场记录等,使说写结合,丰富教学形式,以活跃课堂气氛。

除课内练习外,适当加强课外练笔,指导学生将所学文体在日常生中加以实际运用,如给亲朋好友写信,给学校广播战、黑板报写稿,订计划,写总结,针对校园中违纪事项或好人好事写通报,为自己家乡的土特产品写广告,针对校内学生进行消费调查。这样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架设了知识能力的转化的桥梁,学生们写出质量较高的应用文的同时,更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

四、以评代讲,讲评相融,在作业评析中升华学生的写作能力

应用文写作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写作上,只有学会了写作,才可以称得上学好。因此在教学中一般采取的是“教师讲读一一学生练习一一评析作业一一自我改正”这四个环节。其中评析作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成功的作业评析,是把学生写作活动升华一个层次的重要阶段。在具体实施教学要求时,要研究学生作业的总体情况确定本次作业评析所要解决的的问题,慎重选取方能达到评析的预期效果。一般情况下选取中等偏上的作业,优秀作业更佳。因为即使是优秀的作业,也往往瑕瑜互见。若文中之“瑜”为他人所难见,“瑕”又为他人所多见的优秀习作则更有典型性。这样的例文既可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效法学习,又可在美中不足的探索中,解决共同的问题,找到修改途径。这样的评析,可以把学生的写作实践从整体上再提高一步,因为这个评析过程不是孤立的。一方面结合所学的文体理论进行的评析,既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的直观感受,并内化为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业找到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应用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掌握课堂上的分分秒秒,传授给他们理论知识,还要根据不同情况善于创造情境并只有这样,才能把“应用写作”课变得更生动、更多样,也更有成效。

上一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论文下一篇:眼科临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