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化学论文范文

2024-01-11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将量子化学原理及方法引入材料科学、能源以及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领域中无疑将从更高的理论起点来认识微观尺度上的各种参数、性能和规律,这将对材料科学、能源以及生物大分子体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量子化学 材料 能源 生物大分子

量子化学是将量子力学的原理应用到化学中而产生的一门学科,经过化学家们的努力,量子化学理论和计算方法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定性和定量地阐明许多分子、原子和电子尺度级问题上已经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量子化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的各个分支以及生物、医药、材料、环境、能源、军事等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对实际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仅对量子化学原理及方法在材料、能源和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领域做一简要介绍。

一、 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一)在建筑材料方面的应用

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1993年,计算量子化学开始广泛地应用于许多水泥熟料矿物和水化产物体系的研究中,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钙矾石相是许多水泥品种的主要水化产物相之一,它对水泥石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程新等[1 ,2]在假设材料的力学强度决定于化学键强度的前提下,研究了几种钙矾石相力学强度的大小差异。计算发现,含Ca 钙矾石、含Ba 钙矾石和含Sr 钙矾石的Al -O键级基本一致,而含Sr 钙矾石、含Ba 钙矾石中的Sr,Ba 原子键级与Sr-O,Ba -O共价键级都分别大于含Ca 钙矾石中的Ca 原子键级和Ca -O共价键级,由此认为,含Sr 、Ba 硫铝酸盐的胶凝强度高于硫铝酸钙的胶凝强度[3]。

将量子化学理论与方法引入水泥化学领域,是一门前景广阔的研究课题,它将有助于人们直接将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联系起来,也为水泥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3]。

(二) 在金属及合金材料方面的应用

过渡金属(Fe 、Co、Ni)中氢杂质的超精细场和电子结构,通过量子化学计算表明,含有杂质石原子的磁矩要降低,这与实验结果非常一致。闵新民等[4]通过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镧系三氟化物。结果表明,在LnF3中Ln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次序是:d>f>p>s,其结合能计算值与实验值定性趋势一致。此方法还广泛用于金属氧化物固体的电子结构及光谱的计算[5]。再比如说,NbO2是一个在810℃具有相变的物质(由金红石型变成四方体心),其高温相的NbO2的电子结构和光谱也是通过量子化学方法进行的计算和讨论,并通过计算指出它和低温NbO2及其等电子化合物VO2在性质方面存在的差异[6]。

量子化学方法因其精确度高,计算机时少而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中,并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随着量子化学方法的不断完善,同时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量子化学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得到拓展,将为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一条非常有意义的途径[5]。

二、在能源研究中的应用

(一)在煤裂解的反应机理和动力学性质方面的应用

煤是重要的能源之一。近年来随着量子化学理论的发展和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技术的进步,量子化学方法对于深入探索煤的结构和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成为可能。

量子化学计算在研究煤的模型分子裂解反应机理和预测反应方向方面有许多成功的例子, 如低级芳香烃作为碳/ 碳复合材料碳前驱体热解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明确的研究结果。由化学知识对所研究的低级芳香烃设想可能的自由基裂解路径,由Guassian 98 程序中的半经验方法UAM1 、在UHF/ 3-21G*水平的从头计算方法和考虑了电子相关效应的密度泛函UB3L YP/ 3-21G*方法对设计路径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计算。由理论计算方法所得到的主反应路径、热力学变量和表观活化能等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有较好的一致性,对煤热解的量子化学基础的研究有重要意义[7]。

(二)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为具有电容量大、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无记忆效应、重量轻等优点,被人们称之为“最有前途的化学电源”,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器等小型设备,并已开始向电动汽车、军用潜水艇、飞机、航空等领域发展。

锂离子电池又称摇椅型电池,电池的工作过程实际上是Li + 离子在正负两电极之间来回嵌入和脱嵌的过程。因此,深入锂的嵌入-脱嵌机理对进一步改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Ago 等[8] 用半经验分子轨道法以C32 H14作为模型碳结构研究了锂原子在碳层间的插入反应。认为锂最有可能掺杂在碳环中心的上方位置。Ago 等[9 ] 用abinitio 分子轨道法对掺锂的芳香族碳化合物的研究表明,随着锂含量的增加,锂的离子性减少,预示在较高的掺锂状态下有可能存在一种Li - C 和具有共价性的Li - Li 的混合物。Satoru 等[10] 用分子轨道计算法,对低结晶度的炭素材料的掺锂反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锂优先插入到石墨层间反应,然后掺杂在石墨层中不同部位里[11]。

随着人们对材料晶体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和计算机水平的更高发展,相信量子化学原理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领域会更广泛、更深入、更具指导性。

三、 在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大分子体系的量子化学计算一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尤其是生物大分子体系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量子化学可以在分子、电子水平上对体系进行精细的理论研究,是其它理论研究方法所难以替代的。因此要深入理解有关酶的催化作用、基因的复制与突变、药物与受体之间的识别与结合过程及作用方式等,都很有必要运用量子化学的方法对这些生物大分子体系进行研究。毫无疑问,这种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有目的地调控酶的催化作用,甚至可以有目的地修饰酶的结构、设计并合成人工酶;可以揭示遗传与变异的奥秘, 进而调控基因的复制与突变,使之造福于人类;可以根据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过程和作用特点设计高效低毒的新药等等,可见运用量子化学的手段来研究生命现象是十分有意义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在材料、能源以及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中,量子化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近十几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普及,量子化学计算变得更加迅速和方便。可以预言,在不久的将来,量子化学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程新. [ 学位论文] .武汉:武汉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94

[2]程新,冯修吉.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95,17 (4) :12

[3]李北星,程新.建筑材料学报,1999,2(2):147

[4]闵新民,沈尔忠, 江元生等.化学学报,1990,48(10): 973

[5]程新,陈亚明.山东建材学院学报,1994,8(2):1

[6]闵新民.化学学报,1992,50(5):449

[7]王宝俊,张玉贵,秦育红等.煤炭转化,2003,26(1):1

[8]Ago H ,Nagata K, Yoshizaw A K, et al. Bull.Chem. Soc. Jpn.,1997,70:1717

[9]Ago H ,Kato M,Yahara A K. et al. 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1999, 146(4):1262

[10]Satoru K,Mikio W,Shinighi K. Electrochimica Acta 1998,43(21 - 22):3127

[11]麻明友, 何则强, 熊利芝等.量子化学原理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吉首大学学报,2006,27(3):97.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2篇

2、关于应用化学的历史和意义分析

3、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4、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5、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学生能力培养的探索

6、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化学专业实验教材编写探讨

7、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8、应用化学专业建设与实践探讨

9、应用化学在先进材料中的发展探索

10、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在应用化学专业教学中应用研究与实践

11、浅谈师范类院校应用化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2、基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油气田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查研究

13、农林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14、基于“课堂—竞赛—项目”三维联动的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5、Trial and Error策略提高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英语能力

16、我校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7、应用化学与先进材料的融合与发展

18、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探讨

19、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建立的研究

20、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一些探讨

21、应用化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探索

22、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甲状腺疾病临床检验的效果

23、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化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4、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25、浅议食品营养与应用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26、新工科背景下油田应用化学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思考与实践

27、应用化学计量学技术预测预测原油性质和反应产物分布

28、应用化学专业特色化发展的实践思考

29、西部应用化学专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探索

30、浅谈应用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31、油田应用化学课程课堂教学技巧浅析

32、“对分课堂”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3、如何应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

34、中学化学课堂中应用化学教育的实践体验

35、应用化学专业学生专业认同调查及对策研究

3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推动效应

37、新疆高校应用化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38、基于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农业应用化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39、生化检验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技术研究

40、基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研究

41、关于优化应用化学实验的策略探讨

42、从本科毕业论文反思应用化学教学队伍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43、基于顶层设计的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44、转型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产教融合”教学探讨

45、应用化学特色专题实验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46、物联网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建设中的总结

47、应用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48、制作和应用化学多媒体课件要义

49、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探索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3篇

有机化学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掌握一些常见的有机化学知识对我们提高环保意识,预防有毒侵害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我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几个与有机化学知识相关的现象。

一、为何要选择无氟冰箱

臭氧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只是用作漂白剂和消毒杀毒剂(如消毒碗柜中的消毒剂),更重要的是臭氧层作为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自然界中存在的臭氧有90%集中在距地面15 km~24 km的大气平流层中,这是氧气经太阳紫外线照射而形成的。臭氧能吸收日光中波长2.0×10-7 m~3.0×10-7 m的电磁波,因此能滤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形成保护层。如果没有臭氧层,大量紫外线照射到地球上,地球生态平衡将受到破坏,微生物被杀死,核酸与蛋白质受到破坏,平流层温度也将改变。有了臭氧层,地球上的生物才得以生存。

近半个世纪以来,大气中的许多有害气体,特别是作为电冰箱、空调机致冷剂的氯氟代烷大量排放,飘浮在高层大气中的氟氯代烷,在太阳紫外线高能辐射下,分解放出氯原子,氯原子能迅速跟臭氧分子作用消灭掉臭氧,然后它又立即恢复原状,重新消灭臭氧分子(即发生上述反应),因而使臭氧层中的臭氧日益减少。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空洞,面积与美国国土面积差不多。接着又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臭氧也减少了15%。科学研究证明,大气中臭氧减少1%,照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就增加2%,皮肤癌的发病率则增加5%左右。臭氧层的恶化还会损害人的免疫系统,使患白内障和呼吸道疾病的人增多;阻止植物的叶茎生长;还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使海平面升高;使肥沃的土地变成沙漠,最终导致人类及生物的消亡。

人们日常用的氟利昂冰箱中,致冷剂中的成份易破坏臭氧层,所以目前多推广无氟冰箱,如果掌握了氟利昂与臭氧这间的关系,我们一定会成为无氟冰箱的拥护者,并尽量减少生活中的氟氯代烷的排放。

二、如何鉴别塑料袋是否有毒

塑料袋是用塑料薄膜做成的,常见塑料薄膜有两种:一种是聚乙烯薄膜;另一种是聚氯乙烯薄膜。用聚乙烯薄膜做成的食品袋是无毒的,可以用来装食物,只是强度差些,不能经受80? C以上的高温,并有一定的透气性,不宜长期用来装茶叶、香料、酒类等。由于在聚氯乙烯薄膜的添加剂中,一般含有铅及有机增塑剂等有害物质,因而不宜与食品直接接触,常用于做雨衣、床罩、窗帘、手提包等。但是聚氯乙烯薄膜也有加无毒添加剂制成的如专门用于装食品或药物的聚氯乙烯薄膜袋。

鉴别方法:一是触摸抖动法:薄膜袋呈乳白色,半透明状,摸起来有润滑感,表面象涂了一层蜡,用手抖动,声音发脆,质轻易漂浮的这是聚乙烯薄膜袋,此袋无毒性,可用于装食品。而聚氯乙烯薄膜袋触摸有些发粘,用手抖动声音低沉。二是燃烧法:遇火易燃,火焰黄色,燃烧时有石蜡油滴落,并有蜡烛燃烧时的气味,此为无毒的聚乙烯薄膜袋。如不易燃烧,离火即熄,火焰呈绿色,一般为聚氯乙烯包装袋。

日常生活用品中有许多是塑料制品,如塑料袋、一次性餐具、饮料瓶、饮水杯等,这些废弃物到处乱扔不仅影响市容,同时由于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很难降解,混入土壤中几十年不变,破坏了土壤结构及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營养成分的途径,而影响农业生产。我们把由塑料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为了防止白色污染继续蔓延,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同时还积极推广使用能迅速降解的淀粉塑料、水溶塑料、光解塑料等。所以我们也要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三、为何装修好的房子不要立即入住

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泡沫绝缘材料、化纤地毯、书报、油漆等不同程度释放的气体,该气体是甲醛HCHO。所以,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能立即住进去,否则对身体不利。应该经过通风透气或采取一些措施如放一些活性炭或某些植物等来吸收有害物质使其符合环保标准,才可入住。

四、食用油的作用

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我们日常食用的猪油、牛油、羊油、花生油、豆油、等都是油脂。在通常的温度下,油脂有呈固态的——油,也有呈液态的——脂肪。油脂是由多种高级脂肪酸跟甘油生成的酯。高级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如硬脂酸、软脂酸,后者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棕榈油酸。在这些脂肪酸中,某些是人体所必需的,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是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食物中,如果含有这三种必需脂肪酸中的任何一种,人体就能合成一组非常重要的化合物——前列腺素,它是一组十多个相关的化合物,它们对于血压、平滑肌的松弛和收缩、胃酸的分泌、体温、进食量、血小板凝聚等生理活动有着非常强烈的影响。在这三种必需脂肪酸中,亚油酸是关键化合物,如果有了亚油酸,人体就能够合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

亚油酸的学名是顺-9,12-十八(碳)烯酸,在植物油中,亚油酸的含量比较高,动物脂肪中亚油酸含量比较少。亚油酸在室温时是液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不溶于水,它是人和动物营养中必需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动物发育不良,皮肤和肾损伤,以及产生不育症。亚油酸在医药上用于治疗血脂过高和动脉硬化。

油酸的学名是顺-9-十八(碳)烯酸。油酸为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存在于一切动植物油脂中,由于油酸中含有双键,在空气中长期放置能被氧化,局部转变为含羰基的物质,而使油脂具有腐败的哈喇味,这也是油脂变质的原因之一。所以食用油要密封保存且多吃植物油好处多。

通过以上实例可知,掌握有机化学知识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帮助我们做出最优选择,能让我们更科学地生活。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4篇

2、中职化学生活化教学现状及教学策略探析

3、工科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浅析初中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5、规模最大的化学年会交流论文近三千篇

6、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导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7、惠州学院:“师海扬帆”,导引青年教师成长

8、药物化学教学方法初探

9、发散思维在大学生物化学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10、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11、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12、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13、加强实践性环节,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效果

14、在应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5、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16、农林院校理科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7、日本高校机械专业培养方案简介与启示

18、走向真实情境的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

19、多学科融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

20、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一流专业的建设与实践

21、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探索

22、初中化学情境生活化教学研究

23、浅析农业院校学分制下的天然产物化学课程体系教学

24、以“三学期制”的实施推进本科教学改革

25、“目标导航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26、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构建《化学课》实验教学平台的作用

27、在研究中的蜕变与收获

28、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案例教学及其应用

29、校园里的“保尔.柯察金”

30、提高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31、新工科背景下强化实践,探索“现代表面工程与技术”课程教学新模式

32、轻化工程专业学科平台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教学改革实践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33、学生化学学习状态的调查研究

34、大类培养背景下《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研究

35、从同课异构案例谈化学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36、如何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

37、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改革与探讨

38、“永、久、黄”团体的职业素质教育

39、有机化学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40、山东大学国际合作交流演进历程

41、谈提高化学课堂效率的教学策略

42、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研究

43、构建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着力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44、军队院校与地方院校的大学化学教育的比较

45、探讨生活化教学在高中化学中的运用

46、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有机化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

47、浅谈“交流与讨论”在化学教学中的功能

48、新课程标准下化学研究性学习课内实施的策略

49、西部欠发达地区化学微课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应用化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非化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反思

[基金项目] 2017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项目驱动的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JGB253);桂林理工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改工程项目“‘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分析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2018B10);桂林理工大学2019年度校级教改工程项目“基于双语教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探索”(2019A36)

[作者简介] 袁亚利(1986—),女,江苏淮安人,分析化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微流控;聂瑾芳(1983—),女,湖南人,分析化学博士,桂林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化学计量学。

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食品、材料和环境等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深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和认知,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对项目的统筹能力。非化学专业中分析化学的教学,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讨论了原因,并做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一、非化学专业课程授课中出现的问题

(一)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化学基础薄弱

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作为一所偏远地区的普通理工院校,绝大部分生源来自本地,学习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差。而广西的高考制度又导致了部分生源在高中没有选修化学。这样的情况使得本应建立在化学基础课上的分析化学在进行讲授时,遭遇重重阻碍,学生反映不理想。以环境地下水(水工)专业大三本科生为例,考虑到他们的非化学专业背景,在上课时,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首先,利用我们的慕课,在前一个学期就组织学生提前预习,每个班级都安排了相应的助教,解决和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反映给相应的任课老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时,每次课前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预习内容和预习测试,探知学生存在的难疑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但即使是进行了这样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兴趣仍没有提起来,具体表现为从课程开始到结束,即使在预习测试时,整体正确率不高,几乎没有同学提出问题。最后的期末测试里,典型的例子是对于氧化还原滴定章节里重要的知识点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有不少同学回答是称取氢氧化钠进行间接配制。最后结合平时成绩,72人的班级,不及格率达到了41%,是一个非常不理想的成绩。由此可见,学生的化学基础是非常薄弱的。

(二)所在专业重视不够

整体成绩的不理想与专业本身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关系。在笔者所在学校的环境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是一门限选课程,课程设置只有理论30学时,实验10学时。如此短的学时,想要深入掌握分析化学的核心内容,确实并非易事,因此只能泛泛地讲授比较表面的知识。很多学生选修该门课就是为了凑满学分。在进行课程相关的实验时,虽然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讲解,但学生对于实验原理不愿意费时间去琢磨,操作很随意。在写实验报告时,不按照板书要求的每一项进行书写,数据表格画得不规范。有同学甚至不来上实验课,直接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充数。着装强调要穿实验服,但依然有很多人不遵守。作为理工科大三的学生,实验课的基本要求都无法遵守的话,说明之前的基本要求确实是过低了,该方面的训练还不充分。

二、原因探究及教学反思

学生基础薄弱和专业本身性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而中国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加剧了问题的严重程度。普通的地方理工科院校,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相当低,毕业获得学位过于容易。而且很多学校追求毕业率、就业率,并以此作为学院绩效考核的标准之一,当老师本着负责的态度对学生严格要求时,反而会让老师受到来自学院的压力,甚至自身利益的损失,因为这样降低了毕业率,连累了年终学院绩效考核。以前,还有学校教务处规定,课程不及格率不能超过20%。为了控制不及格率,考题出得非常浅显,无法真正达到考查学生的目的。这就使得学生根本无心向学,老师还要想方设法去找得分点让学生通过。最后学生考试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完成变成了老师的“紧箍咒”,学生反而有恃无恐,因为最终总是能通过。

与课程组及其他专业老师探讨时,大家普遍反映现在的学生相对以前花在课业上的时间和精力没有那么多了,为了课业和考试全心投入和挑灯夜战的景象现在很难看到。与之相对,现在各种学习资源比以前丰富得多。学堂在线、大学MOOC、中国好大学在线、智慧树,以及Coursera等国内外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绝大多数的本科课程在线学习途径。这些会让以前的大学生欣喜若狂的资源,在今天并没有提起学生的兴趣。很多人刷课只是因为学校或老师要求。这样的现象其实不难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物质条件相对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这一代的大学生很少感受过经济拮据,为改变命运而读书的情况很少,少了很重要的内驱动力。即使成绩不理想,毕业找不到或者不找工作,都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焦虑感,因为有家庭作后盾。

除此之外,中国的国情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业态度。2018年中国的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人均收入大幅提升必然带来需求结构的升级,由此引发了产业结构及就业岗位的调整和转换,导致新兴职业的大量涌现,例如酒店试睡员、朋友圈包装师、遛狗师、陪跑师等。其中网游电竞师从七八年前老师和家长谈之色变的角色,摇身变为受到大批青少年追捧的热门职业。很多职業不需要特别专门的学习过程和经历,进入门槛很低。当学生不必付出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谋得生存职业,那么从他们的角度来讲,具有深厚的专业基础似乎也不是唯一出路,或者看起来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积极地进行教学,就是一个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班级群体中,总是会有主动性较高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会有重心不在学业而跟不上进度的学生,还有处于二者中间的一部分学生。对于自我目标明确并努力付诸行动的前一类学生,可以按照预定的教学进度和深度进行,甚至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适度额外增加课业。而对于一些志不在此的学生,教师的观念也要有相应的改变,不能一刀切地认为他们就是所谓的学困生。首先,要切实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生深入交流,探知他们内心真实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在意的是什么。有些学生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很多时候都是随大流。这种情况,就需要老师作为引领,给他们一个推力,让他们先回到正确航道上来,然后一点点地发现自己的所爱和所长。在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零碎时间,向他们介绍分析化学最前沿的科研内容,例如疾病提前诊断和食品安全检测。最大限度地引导他们发现分析化学与本专业的联系,激发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而对于一些有自己想法,确实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同学,应该尊重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对于未来的设想,并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计划,为之后的跨专业做准备。例如,有同学对于生命科学方面的生物工程更感兴趣,笔者就介绍了比较好的有生物工程专业的院校让他去联系,了解考研所需要准备的科目,提前进行准备。同时,开诚布公地谈论当下的问题。为了拿到学位,完成本科阶段的任务,即使不喜欢也要坚持下去,因为这个专业也是当初自己的选择,必须要让它画上一个句号,才能好好开始下一段征程。

三、展望

社会发展带来的各种变化都在影响着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作为教育者我们也应与时俱进,观察到他们的心理变化和价值观的改变,对教学行为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光是非化学专业,对待化学专业的学生也是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

上一篇:社会网络论文下一篇:数字货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