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

2024-05-09

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精选10篇)

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 第1篇

舞蹈动作大致分为表情性 (表现性) 动作、说明性 (再现性) 动作、装饰性连接性动作三类。表情性动作是描绘人物的情感和性格特征的动作。这类动作具有一定类型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如表现人们激情时, 急速的跳跃、旋转动作;描绘人们细腻的感情时, 圆润、流畅的缓慢动作, 各民族民间舞蹈等均属此类。说明性动作, 是展示人物行动的目的和具体内容的动作, 这类动作具有更多的模拟性和象征性的特点。如我国民族传统舞蹈中的穿针引线、上楼下梯;芭蕾舞剧中的哑剧、手势动作等均是说明性动作。装饰性连接性动作一般没有明显的含义, 起装饰和衬托的作用, 有时也用它作为表情性动作和说明性动作相互的连接和过渡。如我国古典舞的穿手、晃手、迈步、错步, 芭蕾舞中的滑步和一些群舞中作陪衬的造型舞姿动作等均属此类。

三类动作中, 表情性动作是舞蹈作品的主体, 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表现手段。一个舞蹈作品是否成功, 它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否鲜明、生动,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取决于表情性动作 (或称主题动作) 的选择和运用是否准确恰当, 因为它是构成舞蹈形象最重要的基本因素。如舞蹈《快乐的罗嗦》, 以脚步不停顿的快速跳跃和手腕的前后甩动为其基调动作, 通过对一群彝族男女青年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描写, 极其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彝族人民打碎残酷的奴隶制枷锁, 得到了翻身解放后的欢欣鼓舞的心情。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 使得舞蹈艺术家们创造出了气象万千的舞蹈作品。所以, 舞蹈艺术的根本特征和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是人体的动作姿态, 舞蹈化了的人体动作姿态就是舞蹈的语言。与各种形式的表演艺术相比, 舞蹈艺术动作姿态具有更强的虚拟性和象征性, 它为舞蹈艺术开拓了极其广阔的表现途径。

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决定了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人体动作通过对现实自然事物的模拟和象征以及约定可以使人直观地了解其含义。古典芭蕾舞剧中一些哑剧手势也能表现出跳舞、爱情、订婚等一些概念的内涵。

人体动作要把语言文字所包含的内容清晰地表现出来是很难办到的, 这就是人体动作的局限性。但是, 用语言文字难以表述的复杂的情感状态, 用人体的动作却能予以充分地表达。所以, 用人体动作的舞蹈语言来表现其他艺术语言难以表现和描绘的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复杂的情感, 就成为舞蹈艺术非常重要的审美特征。如被人们称为舞蹈动作诗化结构的古典舞名作《扇舞丹青》, 所表现出的天人合一的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给予观众深邃的审美感受, 是很难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的。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 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 在情感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 是中国人所一直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

我国传统戏曲剧目中, 也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语言和歌唱所难以表达的人物情感的部分内容。如秦腔《悟空借扇》一折, 当铁扇公主发现她的宝物不见了的时候, 她很快联想到了孙悟空, 她急忙起身寻找的一段戏曲舞蹈身段动作, 把她内心的焦急、慌乱、恐惧等情感作了非常生动、形象而深刻的表现。在这段表演中, 既没有语言道白也没有唱腔, 因为此时铁扇公主的思想感情是语言所不能充分表现的, 所以, 这里的舞蹈动作就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和效果。

结合舞蹈动作的发展, 道具在舞蹈中的重复再现, 也是舞剧中调动观众想象、连贯和推动情节发展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段。如舞剧《丝路花雨》 (赵之询、刘少雄等编导) 中四次出现的舞蹈道具水葫芦, 是贯穿中国人民和波斯人民深厚情谊的一条红线:第一次是在沙漠的荒原中神笔张父女用这个水葫芦救了波斯商人伊努斯;第二次是伊努斯慷慨解囊为英娘赎了卖身契后, 这个水葫芦使得分别多年的老友得以相认;第三次是伊努斯和英娘为神笔张安葬时, 又高举起这个水葫芦, 以表现对神笔张无比深情的悼念;第四次是伊努斯在即将返回波斯时, 英娘将这个象征着深厚友谊的水葫芦赠送给伊努斯留作纪念。

描写舞蹈动作的词语 第2篇

【鸾回凤翥】:形容舞姿优美.

【翩跹而舞】:翩跹:轻扬飘逸的样子.常用以形容轻快旋转的舞姿.

【轻歌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舞态生风】:跳舞的姿态像风吹那样飘逸.比喻舞姿轻盈.

【翾风回雪】:翾:飞翔.回风飞雪.形容舞姿轻盈美妙.

【妖歌曼舞】:曼:柔和.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羽衣蹁跹】:羽衣:羽毛织成的衣服;蹁跹:舞姿美妙.身穿羽毛绣衣,举步轻盈飘逸.指道士或神仙赶路的神态.也形容舞姿优美.

【翥凤翔鸾】: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缓歌缦舞】:柔美的歌声和舞姿.

百兽率舞、抃风舞润、伯歌季舞、不舞之鹤、长袖善舞、吹弹歌舞、歌楼舞榭、山鸡舞镜

歌台舞榭、歌舞升平、歌莺舞燕、鼓舞人心、酣歌恒舞、欢欣鼓舞、龙飞凤舞、鸾歌凤舞

眉飞色舞、翩翩起舞、婆娑起舞、前歌后舞、轻歌曼舞、鹊笑鸠舞、群魔乱舞

浅谈舞蹈艺术特征与舞蹈教学 第3篇

【关键词】舞蹈;音乐;教学;实践

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感情。动作性、节奏性、抒情性是舞蹈艺术的三大主要特征,同时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与“灵魂”。

一、舞蹈的特征

1.动作性。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是舞蹈材料、舞蹈动作和由舞蹈动作所组成的舞蹈语言,是构成舞蹈艺术最基本的占第一位的重要因素。动作性是舞蹈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与非舞蹈相区别的根本所在。舞蹈的要义是“动”,“动”是舞蹈的生命。在民族舞蹈语言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由部分关节的局部运动形成的基本动作,如蒙古舞中的“柔手”、“硬碗”、“柔臂”等,这些局部动作通过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加工重组形成了丰富的舞蹈语言素材,舞蹈把作品外在美、形体美、感官美升华到观念美、精神美和人性美的最高层面,从而带给人们身心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和心灵深层的情感激荡。

2.抒情性。舞蹈是人们情感的产物,是内心情感的“外化”。这也就规定了舞蹈艺术的内在本质属性是一种抒情性艺术。舞蹈作品是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与社会美升华、提炼而成,舞蹈创作可以反映出现实中我们没有注意到的“美”与“丑”。在欣赏舞蹈时,学生会被其中蕴涵的情感所感染,渐渐地融入作品所 舞蹈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由于审美教育在形态特征上渲染的情境之中,充分感悟舞蹈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舞蹈以独有的肢体语言帮助学生区分舞蹈的样式、类别和风格,使学生了解表现作品的内涵、作者的思想,掌握对舞蹈作品的分析、综合、评论,用真挚的情感去表演作品。

3.节奏性。任何舞蹈都是有节奏的,节奏是舞蹈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因而舞蹈又被称为是跳动的旋律、舞动的乐曲、视觉形象化了的音乐。舞蹈对音乐有内在不可改变的依赖性,如同鱼离不开水,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既然节奏在舞蹈艺术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是节奏呢?节奏是人们对时间的一种知觉。它是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规律性的反映。节奏可分为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足外在节奏的基础,外在节奏是内在节奏的表现形式。“节奏是舞台动作的纽带,它能将许多动作串联起来,组织起来,表现人物事件”。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两姐妹,舞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是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而进行的有感情的、优美的身体运动。在学生舞蹈的编排中,选择比较符合学生特点的音乐,既歌又舞,也是最易于接受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在让学生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掌握音乐的快慢强弱长短,培养学生听辨音乐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舞蹈动作符合音乐的节拍、节奏,并随音乐的变化而变换。这种音乐的感受力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从而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教育能培养学生的鉴赏才能。

二、舞蹈教学实践探索

1.规范地训练学生的动作。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牢牢地把握舞蹈艺术的动作性特征,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学生的动作。那么,如何才能规范地训练学生的动作呢?首先,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质量的舞蹈教学的前提,也是让学生规范地完成所学动作的重要保证。老师应做好课前准备,认真备课、对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动作及组合练习的训练目的、意义和动作的规格、要求及风格特点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教学中对学生予以详细地说明和讲解并加以示范,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舞蹈动作的规格和要领及特点,明白每一个动作及组合的训练目的及意义,注意动作时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使学生对所学动作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强调情感表现。舞蹈是一门抒情性的艺术,那么在舞蹈教学中就应注意对学生动作情感的培养,强调情感表现。舞蹈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作为舞蹈教师首先要把所教的动作及内容给学生一个较为具体完整的视觉形象,并通过自身的情感表现去感染学生,作用于学生,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教师还要用语言多方位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动作与动作之间的相互联系及表现,使学生在舞蹈动作时情感受到启发和感染。舞蹈教师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的视野,采取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多表演等办法,不断加强学生面部表情及身段表情动作的练习。最后在舞蹈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作练习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表现。通过一系列类似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明白“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这句话的含义,使他们在训练时把舞蹈动作及动作所要表现的情绪较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

3.注意动作节奏。在舞蹈课堂教学中,一些学生在音乐索养方面较差,对音乐理论的学习重视不够,忽视了音乐理论方面的学习与修养,乐感差,在舞蹈时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对节奏的把握能力也就差。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加强对学生音乐方面的教育和培养。首先要向学生讲明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明音乐在舞蹈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对音乐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其次,让学生去多听音乐,感受音乐,分辨音乐和理解音乐,以不断加强学生的音乐修养,增强音乐感,使他们在舞蹈动作时与音乐节奏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明白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的关系。

总之,舞蹈是“动”的艺术.“动”是舞蹈的生命;“情”是舞蹈的灵魂,无情不舞;音乐与舞蹈密不可分,没有节奏便没有舞蹈.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牢牢把握舞蹈艺术的动作性、抒情性、节奏性这三大主要特征,把舞蹈艺术的动作姿态、感情和节奏这三个基本要素做为舞蹈教学的“生命”和“灵魂”来抓。

参考文献:

[1]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北京舞蹈学院函授教材,2010.

[2].赵继红.民间舞蹈教育与学生素质的养成,中国成人教育2011(12).

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 第4篇

《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由我院副教授韦金铃所编排, 在2001 年韦老师去河池南丹采风, 看到了一个画面, 这个画面非常的宁静、和谐、美好, 一下子就触动到了她的心。天空飘着几朵白云, 远处群山绵延, 在葱绿的田埂边上, 躺着一个身穿白裤的男子, 他的面前, 一位身穿黑衣的女子用她那纤纤细手撑着一把黑伞为男子遮阳。就是这个情意绵绵的画面一下就触动、震撼到了韦老师, 让她对这个民族产生了浓郁的兴趣。经过无数次深入里湖瑶乡进行采风调查, 反复构思编出了这个舞蹈。

二、舞蹈的创作

(一) 《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结构分析

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中的主要结构特点是围绕“细话歌”为主题, 兼有歌和舞蹈融合的特点, 旋律线和调性稍模糊, 急速的附点节奏, 很密集地排列, 节奏是比较自由的。随着浓重的鼻音短促而低沉, 如泣中歌, 又如泣中语, 来展现男女在舞蹈中所呈现的悲情切切, 情意绵绵, 抚手耳语。细话歌在舞蹈的表现方式上非常的独特, 悲情、鼻音、耳语、抚手是《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中最重要的舞蹈表现手段, 充分显现出原始的舞蹈动作形态和舞蹈韵律。

(二) 舞蹈特点

1. 舞蹈的调度、构图特点。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利用队形与线条的变化进行舞蹈体态的完成, 增加动作的造型性与流畅感, 让动作更富有意义。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动作中队形的变化为:直线、弧线、曲折线调度。

2. 力量的运用特点。编导在编创《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舞蹈动作时结合作品的主题, 考虑动作力量的强弱关系。通过力量的运用, 设计出刚柔结合、形象突出的动作语汇。如表现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传情, 根据女演员的体态特征和律动特点, 动作的力度进行适当的加减, 以形象地描述女演员的内心反应;或者在表现被阿哥们回应的信息时, 多使用手臂和上肢的动作, 力量不能强烈, 否则就会破坏传情下的意境。

3. 速度的运用特点。速度分为快、较快、匀速、较慢、慢, 快速动作可以在相对短的节奏中表达更多的内容, 慢速动作多表达抒情的内容。《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动作速度的快慢也就是动作节奏的长短。

4. 舞蹈的体态动率特点。在动作上, 矮、稳、颤是其特点。舞蹈动作中的“矮”起到了重要作用, 舞蹈的开头、中间、结尾都出现了很多演员们排列队形半蹲着随着音乐的节奏头部与身体上下颤动。在舞蹈中, 腿呈下蹲姿势, 蹲得好不好, 就在于舞蹈演员的舞步功底稳不稳。随着节奏的快慢, 演员膝部做到颤而动, 颤而有力, 颤而有弹性感。

三、民间舞蹈的创新及意义

民族传统文化是保持民间舞独特个性的核心, 它是该民族的传统积淀。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里阿哥阿妹们面对情感的归属时, 克服困难, 积极地面对生活。通过这个舞蹈我们就可以看出瑶族人民的信仰美。舞蹈《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来源于白裤瑶人民的生活以及相应的祭祀动作, 他们通过欢快的舞蹈节奏, 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爱情的向往。

四、总结

综上所述, 《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舞蹈是民俗生活的呈现, 是人民内心深处对生活最天然、最完美的表达。舞之灵魂、舞之绽放, 舞之审美, 舞之艺术, 都在《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人民热爱的艺术, 更是情感最真实的流露。

摘要:“白裤瑶”是广西瑶族的一个小支系, 是一个直接由原始社会跨渡到现代社会的民族, 至今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生活形态。本文通过《白白的裤子黑黑的哥》这部舞蹈作品来解析瑶族舞蹈的动作特点, 为瑶族舞蹈的创新及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舞蹈的来源,瑶族舞蹈,动作特点,舞蹈创新

参考文献

[1]廖明君.石头山上有人家——广西南丹白裤瑶文化考察札记[M].广西人民出版社, 2011 (6) .

[2]高双凤.浅谈民族舞蹈民间舞蹈的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1) .

[3]范红艳.试论民族舞蹈的特性与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 2011 (10) .

[4]杜鹏.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创新[J].文学教育 (中) , 2011 (12) .

[5]杜鹏.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艺术特色与发展[J].湘潮 (下半月) , 2011 (10) .

[6]春昌, 袁志敏.谈我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趋向[J].辽宁高职学报, 2010 (01) .

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 第5篇

关键词:舞蹈表演;舞蹈动作;关系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78-01

舞蹈表演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通过肢体语言向观众传达情感,使观众感受到舞蹈的艺术美;第二部分是通过丰富的动作表演和面部表情向观众讲述故事。只有兼具这两部内容的舞蹈才能称之为成功的艺术表演。如我们较为熟悉的《天鹅湖》《孔雀舞》等,都是成功的舞蹈表演的典范。舞蹈表演过程就是无数个舞蹈动作拼接的过程,舞蹈演员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使这个拼接过程更加连贯、更具艺术美。下文将具体介绍舞蹈表演中的一些舞蹈动作的处理方法。分析舞蹈动作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一、身躯中段的处理与舞蹈表演

身躯中段是指演员的腰部。在舞蹈表演中,腰部力量对于确保演员整体的协调性具有重要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有很多托举、旋转的动作,这些动作对于舞蹈演员腰部力量的要求较高,需要演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格外注意身躯中段力量的练习。并且身躯中段的练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练习才能确保舞蹈表演时演员肢体动作的美观性和流畅性。在平时进行训练时,舞蹈演员需要加强在身体协调性以及腰部力量训练方面的力度,避免出现驼背、哈腰等现象,以免影响舞蹈表演时整体的观赏性。此外,由于在日常训练时舞蹈演员的训练方法都不相同,养成的习惯也就大不相同,这就会导致有些舞蹈演员出现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松垮、翘臀等,这些都会影响舞蹈演员身躯中段的美观性和协调性。因此,舞蹈演员应认识到身躯中段与舞蹈表演之间的关系,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要加强身躯中段的训练,努力提高身躯中段的柔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身躯中段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作用,使舞蹈表演呈现出美感。

二、四肢的处理与舞蹈表演

四肢的处理是指舞蹈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对于手、胳膊、腿以及脚四个身体部位的处理。大部分的舞蹈演员都是四肢健全的,只有小部分舞蹈演员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四肢致残,但这些肢体的残缺基本上是不会对舞蹈表演造成影响的,只是会使得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更加辛苦。因为,四肢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很多舞蹈表演中的细节部分都需要通过四肢的配合来完成,这就要求四肢要与身体之间具有很好的协调性。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千手观音》,这个舞蹈表演基本上就是通过演员四肢的配合呈现出来的,强调的是整体的高度一致性。还有就是我们更加熟悉的《孔雀舞》,同样是通过四肢的伸展来形象的表现孔雀的灵动。由此可见,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四肢的处理关系到最终舞蹈表演的成败。因此,一个成功的舞蹈演员必须要掌握四肢处理的方法,处理好四肢与身体其它部分之间的关系,以确保舞蹈表演整体的美观性。

三、舞蹈动作与舞蹈表演的关系

(一)细节处理是舞蹈表演的关键

舞蹈表演过程不仅要注意舞蹈动作的整体连贯性和美观性,同时还应注意一些细节的处理,这些细节部分往往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却是影响舞蹈表演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舞蹈演员专业水平的体现。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很容易被演员忽视的细节是末梢神经的处理,如脚踝、四肢末端等部位。如果这些细节不处理好,就会显得舞蹈表演的水准较低、不能全面呈现出舞蹈表演的艺术性,还很容易导致舞蹈演员受伤。此外,舞蹈表演本身就是追求完美的过程,强调的是整体表演都要符合精益求精的思想。这就要求舞蹈演员的一举一动都要细节化处理,从而确保舞蹈表演整体的完美。

(二)舞蹈动作腋下的空间预留是舞蹈表演完美的体现

舞蹈表演对于演员动作的要求较高,只有确保演员的每个舞蹈动作的准确性才能保证舞蹈表演的完美,才能充分展现舞蹈的精髓。舞蹈表演是一个三维空间运动的过程,要求演员身体各个部位之间默契度要高,要将舞蹈动作以最舒展的状态表现出来。尤其是舞蹈动作腋下空间的预留,对于舞蹈立体性的影响更大。我们常见对于舞蹈动作腋下空间预留要求较为严格的当属蒙古舞和新疆舞,预留空间太小会影响舞蹈的艺术表现能力,让人感觉表演过于拘束,动作不舒展。因此,要根据舞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腋下预留空间,让舞蹈表演更具张力,使其能更好地展示舞蹈表演的魅力。

(三)舞蹈气息的处理是舞蹈表演顺利完成的基础

舞蹈气息处理是舞蹈表演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舞蹈演员专业素养的体现形式之一。舞蹈演员入行之初,最先学习的就是气息调节,这是舞蹈演员的基础课程,对于日后的舞蹈表演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气息处理的宗旨就是要学会运用气息,让气息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而变化,确保气息与舞蹈动作的一致性。此外,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处理好气息,也会增加舞蹈的观赏性,如果演员气息处理不当使胸部出现明显起伏,就会影响表演的节奏,进而影响观众的观赏心理。舞蹈气息处理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不同的舞蹈动作对于气息处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演员需要根据自己的训练经验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气息能与舞蹈动作相协调。

(四)无意识状态与舞蹈表演的创新体现

无意识就是指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如果出现突发情况,演员要能凭借自身多年训练的经验在瞬间做出快速的反应,处理好突发情况,避免影响舞蹈表演的整体节奏性。如在要摔倒的瞬间随机应变做出舞蹈动作,使观赏者难以看出其中的漏洞,这就是无意识状态下的舞蹈表演创新,也可称之为“二度创作”。这对舞蹈演员自身的素养要求较高。

四、总结

总之,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舞蹈演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舞蹈动作的训练,同时也应思考舞蹈动作与表演之间的关系,发挥舞蹈动作与表演相辅相成的作用,完美展现舞蹈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刘环.浅谈舞蹈表演中舞蹈动作与表演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1,(6).

[2]杨曦.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世界研究[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227-228.

[3]李娜.探讨舞蹈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几个环节及与舞蹈的关系[J].文教资料.2011,8:43-44.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6篇

美的舞蹈首先应具有内容美。首先, 舞蹈题材的选择。舞蹈题材是指舞蹈编导将生活素材精心提炼而形成的舞蹈创作基本材料。舞蹈题材要具有社会的积极意义, 并且适合于舞蹈艺术表现, 应有强烈的动作性, 富有饱满的感情, 便于艺术地抒发, 最好选择那些最能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鼓舞人们前进的事件和细节作为基本材料。如舞剧《高山下的花环》“激战前夜”一场中“同床异梦”一节, 部队马上要开赴前线, 同居一室的梁三宝与赵蒙生两人都思绪万千而思路:一个想到自己生长的故乡, 想到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年迈的母亲, 更增添保卫祖国的豪情;一个畏惧残酷战斗的考验, 徘徊于进退去留之间。编导先用四个赵蒙生之母拉后腿, 接着幻化为八位战士正义指责等形象化的舞蹈处理, 具体地、形象地揭示出赵蒙生复杂的内心矛盾。这些用舞蹈特有的手法所进行的艺术创造, 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其次, 主题的确定。一般来说, 舞蹈作品要具有现实意义, 突出时代精神。任何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既有浑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又能够敏锐反映特定时代的审美意识;既带有舞蹈者的个性特征, 又概括了时代和人民群众普遍的情感特色, 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因而能唤起广大观众的共鸣。最后, 意蕴。舞蹈的意蕴是指整个舞蹈作品在观众的欣赏过程中有所反思的东西。意蕴一方面内在于作品本身, 另一方面又有赖于观众的演绎才显露出来, 因此, 意蕴如何显露、显露的深广程度如何, 与观众一定的审美心理息息相关。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邰丽华等演员用肢体语言表演的《千手观音》, 的确精妙绝伦, 给人视觉带来了愉快的享受。观看春节晚会上《千手观音》的演出, 感觉它似乎在赞美千手观音, 赞美它拯救苦难的众生。我们似乎应该去信仰, 膜拜佛教和千手观音。观看典型的印度风格的千手观音, 也似乎在证明人的无奈, 绝望。

二、舞蹈动作的审美体现

舞蹈是身体艺术的极致, 舞蹈通过肢体动作将人物的感情、性格特征、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意境创造表达出来。“肢体动作”是舞蹈的“语言”。舞蹈动作应该为舞蹈内容服务。凡是适合美的内容的形式就有助于内容的表达, 反之就会阻碍美的内容的表达, 削弱美的感染力, 表演者用动作表情表现故事情境, 常常会产生一种其他某些艺术难以达到的“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舞蹈动作的节奏包括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 前者是人的心理张力、情感活动的节律, 后者是人体运动过程中的强弱变化和时间分配。舞蹈的节奏表现在舞蹈动作中, 而舞蹈动作又必须在舞蹈节奏中表现出来。舞蹈动作是伴随着节奏而存在的, 凡是舞蹈动作开始时也就产生了节奏, 从生活中搬来的节奏可能是零散的不明显的不规则的和不十分固定的, 为了表现出生活的真正节奏, 把生活中的动作提炼成舞蹈动作时, 就需要把生活中的节奏抽象化为舞蹈节奏。有节奏的舞蹈动作起着抒发情感、表现思想、展示心灵、刻画性格的作用。

三、舞蹈情感的审美体现

舞蹈相对于其它类的动作艺术, 如杂技、武术等, 它是有其独立性的, 那就是它的情感性。舞蹈作品只有用鲜明生动的饱含情感的形象表现出丰厚深刻的思想意蕴, 才有可能使作品具有强烈感人的艺术魅力。真正能留在人们心目中的还是抒发感情世界, 表达心灵深处情感的作品。舞蹈表演并非表演人体本身, 不仅仅是展现动作美, 更主要的是通过人体的独特创造来表现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创造诗意, 抒发和传递角色的情感。当然, 舞蹈演员表现的情感不是演员自己的情感, 而是所体验的角色的情感, 舞蹈表演者应该用自己饱满的感情去体验角色的情感, 并将其表现与传递出来。舞蹈演员不能醉心于表现自我, 而应该表现人物, 刻画形象, 舞蹈演员不能离开舞蹈的角色基调去表现演员自身的人体美, 不能离开舞蹈的内容需要去炫耀个人的技巧, 不能离开舞蹈角色的心理状态去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舞蹈演员只有以作品中某一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考虑其身体形状和心理状态, 才能从思想上把握住角色的人物性格和事件中的情感变化, 才能找出较准确的合理的表现动作, 从而用自己的身体去表现被塑造人物的内在性格。角色的情感, 不仅可以用表演者的四肢及整个身体来表现, 还可以通过表演者的眼睛及面部表情来传递。舞蹈者的面部表情十分丰富, 欢乐、忧伤、痛苦等等都在面部表现出来, 通过丰富的表情来配合舞蹈动作, 从而传情达意。刘敏表演独舞《祥林嫂》就完全是用整个心灵在体验角色的悲惨身世, 以致舞蹈结束后, 还沉浸在人物的情感中不能自拔, 因而成功地创造了祥林嫂的形象。舞蹈演员在感情投入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想象的。每个舞蹈都有着不同的情绪, 以伦巴舞为例, 可能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柔媚的感觉, 但是任何一支伦巴舞曲都不可能从头至尾都维持这种软绵绵的感觉.其实在伦巴舞中, 这种软绵绵的感觉往往是表现恋情和爱慕的, 但人的情感是一个逐渐升华的过程;从爱慕到热爱 (热情) , 再到恋爱 (柔媚) , 然后是情感的迸射 (激情) , 最后再回到柔媚的感觉.所以舞蹈的情感也应该包含这些元素, 并且表现出情感的变化轨迹.总之, 舞蹈形象的美在于它饱含丰富细腻的情感, 一个舞蹈作品只有以情感人, 它才有艺术感染力, 才能吸引广大观众, 但是, 这个情又不能不以理作为准则。理是对物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在人的主观世界的反映, 只有合乎理的情, 才是舞蹈作品所需要的情。舞蹈作品不仅要以情感人, 还要以理服人。

四、舞美的审美体现

舞美设计广义上包括舞台灯光设计、舞台服装设计、舞台化妆设计、舞台绘景设计, 狭义上就只是舞台设计, 就是舞台上的景片造型。即舞台上构成空间的所有东西。它们直接参与舞蹈表演, 对舞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 舞蹈服饰是舞蹈的无声语言的一部分, 它是角色外部造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舞台综合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能够形象地说明角色的年龄、职业、身份、性格, 表现时代、民族、地域等特征;同时能够突出不同舞蹈作品的艺术个性。增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如舞蹈小品《蒙古人》的创作者将蒙古袍加长、加宽, 使长袍将腿部遮盖, 因此舞者肩部与手臂成为显要动作部位, 出现了“耸肩”、“硬肩”、“碎抖肩”、“提压腕”、“柔臂”等动作。为了舞蹈行动方便, 舞者双手提着又宽又长的裙边, 时而置于胸前, 上下送肩;时而左右横移挥甩, 好似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草原上, 形成了外开的动作形态, 审美风格奔放而潇洒。如舞蹈小品《小溪·江河·大海》的创作者让飘逸的纱裙表现微风吹拂、江河奔腾、巨浪滚滚, 极具逼真的艺术效果, 飘逸的服饰的起伏增加了“水”的动感。其次, 道具是构成舞蹈艺术视觉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我国的许多民间舞都有极富特色的道具, 如汉手绢、扇子、鼓、伞等。这些道具不仅能增加舞蹈的表现力, 而且可成为民族文化的标志。舞者灵活、巧妙地使用道具, 有利于提高舞蹈的审美价值与艺术感染力。简言之, 道具是塑造舞蹈形象的重要因素, 它在舞蹈里具有传情、渲染、连接、支撑、象征等作用。如群舞《长城》, 道具设计师拆去了那厚重冰冷的石头, 而独留脚手架, 舞者在脚手架上演绎人们的情感、艰辛、痛苦、希望, 这脚手架就成了建造长城的人们崇高的牺牲精神的最好见证。第三, 布景。简洁明快, 恰当精美, 富有特征性、审美性、暗示性的布景, 可以激发欣赏者积极的想象, 重建舞蹈空间, 感受到深刻、浓郁的舞蹈审美意蕴, 使观众触景生情而展开联想、想象, 从而使舞蹈作品产生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最后, 灯光。舞蹈灯光在创造审美格调、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显形象、创造多维时空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性的语言作用。如在舞蹈小品《天边的红云》的最后的舞段里, 灯光师利用红光配以烟雾使女战士化为火红的柱子, 如同天边升起的红云, 呈现出诗一般的意境。

总之, 舞蹈艺术的创作主要是通过肢体语汇与情感交融把观众引到艺术想像的空间, 进而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文仅仅从舞蹈内容、动作、情感、舞美几方面论述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所谓挂一漏万, 其他很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有待今后进行。

参考文献

[1]王朝元:文学艺术与审美[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90

[2]王克芬, 中国舞蹈发展史[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 2004.132

论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 第7篇

1. 广场舞蹈的历史及现实

广场舞蹈的历史悠久, 经过几千年的演变逐步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方式。有些研究认为, 广场舞蹈发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 是古代社会规模巨大的集体活动之一, 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说, 广场舞蹈在一定程度上洋溢的宗教的色彩。由于文化的发展, 现代的广场文化已经没有了宗教的色彩, 而是喜庆、活动、集体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有了新的内涵。

广场舞蹈来源于生活, 是广大人民群众从事生产活动时的方式的再现, 主要通过对现实活动的夸张和模拟来完成对现实活动的演绎。从古至今, 广场舞蹈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居于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文化传承的价值。

2. 广场舞蹈的定义

现在的广场舞蹈已经发展成为非常重要的热闹、庆祝的艺术形式, 广场艺术与其他舞蹈形式相比, 具有区别于其他形式的重要特征。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广场舞蹈加以说明。首先, 从舞蹈的种类形式上看, 广场舞蹈应当属于一种公众舞;其次, 要有一定的场所作为活动条件;最后, 在舞蹈的难度上应当以简单接受为主, 要十分容易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经过这几方面的分析, 笔者认为, 广场舞蹈应当是这样一种舞蹈形式——以开放的形式、简单的方式、在广场上展开的、适合大众普遍参与的能够愉悦身心、强身健体的艺术形式, 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

与其他形式的舞蹈相比, 广场舞蹈有着特殊的艺术特征:

1. 广场舞蹈的广大的动作性特征。

舞蹈主要是同过人的肢体对舞蹈姿势进行演绎的过程, 以动作和姿势作为主要表演手段, 是传递感情的重要途径。因此, 广场舞蹈具有极大的活动性, 这种特殊的活动性是其他一切舞蹈形式无法相比的。广场舞蹈作为一种大众的舞蹈形式源于对生活中自然动作和姿态的观察、概括和提炼, 最终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给日常的生活赋予美感, 增强生活的艺术价值。例如, 在日常的劳动活动中, 劳动姿势往往成为舞蹈演绎的对象, 一些民族性舞蹈也具有民族性动作的描述演绎, 例如福建的拍胸舞:“拍胸舞”是男姓的舞蹈, 在跳拍胸舞时, 他们头戴草圈, 光着脚, 赤裸着上身。拍胸舞的动作以蹲裆步为主, 双手依次拍击胸、胁、腿、掌, 配合在然而然的颠头动作, 同时随着舞蹈的环境和情绪变化的不同, 变化动作节奏和幅度。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 双手使劲将胸、胁、全身拍得通红;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 动作圆柔而诙谐, 活泼而妙趣横生。活动性是拍胸舞的主要特征也是其特色所在, 反映了人民火热的生活热情。此外胶州秧歌有句民谚:“抬重、落轻、走飘, 活动起来扭断腰。”也是广场舞蹈体现典型活动性的写照。因此, 动作性可以说是广场舞蹈艺术的一个十分突出艺术特征。

2. 广场舞蹈的抒情性特征

任何舞蹈形式都需要一定的抒情形式, 广场舞蹈也不例外。据《诗经》记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广场舞蹈的形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因素, 通过动作表达情感, 通过音乐表达情感。是广场舞蹈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外化途径。作为视觉艺术, 广场舞蹈必须通过动作表达情感, 表达对生活的态度, 例如:火鼎公火鼎婆, 男女扮相夸张、写意, 舞姿神态的变化具有任意性, 能够做到“颠而不狂, 醉而不痴”的效果, 同时伴以幽默的语言, 这个舞蹈表现出来的寓意就是盼望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愉悦情趣。

3. 舞蹈艺术的节奏性特征

广场舞蹈是集体项目, 因此, 一定的节奏性是保证舞蹈秩序和舞蹈美感的关键要素。这就需要一定的音乐做调节, 舞蹈按照一定节奏的音乐进行。音乐是舞蹈的灵魂, 广场舞蹈更加需要音乐的震撼力和亲和力, 音乐强弱的变化能够对舞蹈的节奏做出恰到好处的调节, 在广场舞蹈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广场民间舞蹈《闽东渔汉》 (编导:雷胜辉、钟林荔) 应用闽东沿海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曲艺嘭嘭鼓作为素材, 精心提炼, 保持形式的生动活泼, 音乐的粗犷豪放, 通过拍鼓节奏的推进和变化, 表演者很好地领会了这个舞蹈的韵味, 也了解了舞蹈承载的内涵, 突出“闽东”的特色、“渔汉”的特征、“广场舞蹈”的特点, 生动塑造了豪放且具时代气息的渔民形象, 成为深受观众喜欢, 长演不衰的节目。因此, 广场舞蹈也应当注重节奏, 把握广场舞蹈的节奏能够充分体现舞蹈的艺术性特征。

结语:

广场舞蹈是现今十分流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社会的和谐安定做出重要贡献, 能够大大提高广大人民的幸福指数, 从而进一步使广场舞蹈的发展充满动力, 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的文化生活形式也越来越丰富。舞蹈作为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也被人们选择, 成为茶余饭后丰富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广场舞蹈的艺术特征出发, 探讨广场舞蹈的艺术形式, 以便能够对广场舞蹈这门艺术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充实广场舞蹈的理论研究。

关键词:广场舞蹈,艺术特征,功能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晖.广场舞蹈时下兴旺之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年第4期.

[2]陈爱宝.广场舞蹈活动中的群众性与现代性[J].剧作家.2006年第2期.

[3]张卉.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年第9期.

[4]张大鸣.试论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J].美与时代:下半月.2010年第9期.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第8篇

一、舞蹈艺术的独创性

独创性是舞蹈艺术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同时独创性也赋予整个舞蹈作品独立空间,要求舞蹈艺术的题材以及主题都必须能够展现出与众不同,能够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新意。这就要求作者在舞蹈艺术创作构思环节必须要重视创新,改变原有死板硬套的方法,突破固定的舞蹈艺术创作模式,只有创新才是舞蹈艺术得以永存的条件,并让舞蹈艺术获得更多人的欣赏,使得欣赏者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另外,独创性还赋予舞蹈作品极强的延伸力。站在舞蹈艺术本质的角度对美感进行分析,主要体现在舞蹈艺术新作品必须要在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这样才能够让广大观众对这一新作品产生良好的审美感受。在一个舞蹈作品当中,主题思想是十分关键的,而在舞蹈创作手法的切入之下也更加真实而感人。广大舞蹈工作者必须要秉承舞蹈艺术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在创作还是演绎方面都要体现出舞蹈艺术审美特征当中的独创性,让舞蹈的魅力真正绽放。

二、舞蹈艺术的抒情性

抒情性是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一个关键点,也是拓宽舞蹈艺术范围的有效手段,无论是舞蹈的创作还是表演都要融入抒情性特征,这样才能够使得舞蹈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和独特。舞蹈艺术的支撑是人体的动作,但同时也会对舞蹈情感的表现产生一定束缚,因为舞蹈和语言及表演是大不相同的。人体动作需要跟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规律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当中必须要融入真实动人的情感,运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内心感情,并将舞蹈艺术作品当中的情感用动作的形式传递给观众,这样观众才能够获得美的享受。肢体语言是舞蹈艺术表演特征的绝佳体现,而音乐节奏以及韵律又能让舞蹈艺术能够连贯表达,不断美化肢体动作才能够促使情感的融入。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主要是通过音乐节奏来营造,并通过设置的相应场景为舞蹈提供自由发挥的舞台,为了避免台词缺失对舞蹈情感的束缚,要求舞蹈工作者需要对舞蹈作品进行多层次的揣摩和反复演绎,用肢体语言为观众带来舞蹈艺术的审美魅力。

三、舞蹈艺术的技艺性

舞蹈艺术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阐述的,而且目前舞蹈题材以及主题数量都大大增加,这就要求舞蹈艺术能够全面提高,从而更好地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而舞蹈艺术的技艺性就是实现舞蹈艺术蜕变的关键因素。舞蹈作品的内容往往是日常生活以及神话传说,而舞蹈主题的突出和表现就需要高难度的舞蹈技艺对其进行升华。舞蹈的技艺性需要通过表演者完成,这就要求表演者掌握高超的舞蹈技巧,尤其是在表现高难度动作时更要体现其技艺性。同时,舞蹈动作的设计以及场景的布置也要体现出舞蹈艺术的技艺性,细致全面地展示舞蹈艺术结构,突出人物的主要特征,从而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不断提高舞蹈艺术的美感。随着舞蹈作品技艺性的提高,给观众带来的震撼效果也会增加。

四、舞蹈艺术的综合性

舞蹈艺术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不能脱离其他艺术而存在,舞蹈艺术的发展已经逐步演变成综合性的艺术门类。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突出和强调了综合性,主要原因在于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而它的美也体现于生活中各式各样的事物。在体现舞蹈艺术的综合性时,不单单要结合不同的艺术形式,更主要的是要将音乐元素、文学元素等变成舞蹈艺术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舞蹈本身结构的基础之上,通过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使得舞蹈艺术获得质的飞跃。舞蹈作品的内容、人物等都会影响到舞蹈艺术风格,而且形成的综合性也会有高有低,只有全面了解舞蹈作品艺术构成,才能真正展现出舞蹈艺术的综合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传播,究其原因,在于舞蹈艺术具有极强的审美特征和极佳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也能给人的心灵带来震撼。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决定其是否成功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舞蹈创作者和表演者需要牢牢把握住作品的审美特征,让舞蹈艺术完美绽放。

摘要: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奏变化以及情感因素的配合而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和艺术魅力。舞蹈审美是判断舞蹈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而舞蹈艺术在长时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特征。舞蹈创作者只有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题材和主题选取上进行创新,才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舞蹈艺术的魅力,增强舞蹈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舞蹈艺术,审美特征

参考文献

[1]黄虹.试论舞蹈审美教育及其实施途径[J].北方音乐,2015,(6):89-90.

浅析儿童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 第9篇

童趣性即儿童的兴趣、情趣。它是吸引儿童注意力和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审美能力, 启迪儿童参与愿望的重要因素。所谓兴趣是指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 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的, 在儿童艺术舞蹈活动中如何突出趣味性呢?首先应注意选材的趣味性, 其次应讲究舞蹈语汇的趣味性。

童知性是儿童在习舞过程中把握感知事物。在儿童艺术活动中“知识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重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儿童舞蹈所表现出的儿童感知事物的方式、特点;二是舞蹈艺术本身内涵的知识性因素。儿童舞蹈中的知识性的内容是以“爱”的方式, “模仿”的方式, 和舞蹈艺术本身所包含的地域性文化、民族民间习俗等文化因素, 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知识结构。

童幻性则是体现儿童的自我世界的璀璨绚丽, 是儿童行为在思维领域中的艺术化反映。童幻性通常是界定儿童舞蹈艺术的最显著的标志, 因为幻想 (又称憧憬) 往往是儿童心灵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在儿童幻想题材的舞蹈艺术中, 他们可以像鸟一样在天空中飞翔, 可以是在地穴中作统领蚂蚁的大王, 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外星小超人。儿童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体现和对于想象情景直接表露的特点, 正是儿童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 是构成儿童舞蹈艺术特色的基础。在儿童舞蹈活动中的幻想既是沟通儿童与万物交流的桥梁, 又是产生夸张、变形、谐趣、幽默等艺术形式的重要手段。

童乐性是指儿童舞蹈活动主体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非自觉性与儿童活动的游戏性的统一。也就是说只要他们感到有兴趣, 有意思, 立刻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 乐此不疲。儿童舞蹈中的童乐性是以情节内容的通俗性、直观性和动作技巧简单易学、轻松自如的灵活性为表现形式的。儿童舞蹈活动幻性、童乐性于一身的, 它们或可有所偏重, 但决不能没有, 否则该舞决无儿童特色可言。以上四点应是我们从事儿童舞蹈创作、辅导过程中的基本出发点。

正确把握儿童舞蹈创作的社会功能。作为儿童舞蹈工作者, 创作儿童舞蹈不仅要体现儿童身心特征而且更要包含作者自身对儿童的热爱, 对时代的追求, 对未来的希望的深刻思想内涵。要大力提倡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 用优秀作品鼓舞人;深化儿童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的思想认识, 陶冶儿童的艺术情操,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儿童舞蹈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对少儿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2、挖掘儿童艺术潜力, 为培育一代新人打下扎实的基础;3、促进儿童的形体健美, 增强儿童的视听反应能力和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4、增强儿童集体主义精神和组织纪律性;5、培育儿童独立思维, 不断上进的自信心和工作毅力。

根据社会功能的要求, 可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训练。一是抓住儿童爱蹦爱跳的天性, 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进行诱导, 抓住节奏, 突出整齐, 追求美观。二是抓住舞蹈性, 练好基本功。为避免枯燥无味, 基本功课程可编排成适于儿童训练的健美操动作, 在生动、欢乐的课程中培养儿童舞蹈的基本功。三是编排组合, 增进兴趣。适应孩子们认识规律, 编排拟人化的动物动作组合。如小鸭子洗澡、玩耍。四是用民族舞律功, 提高孩子灵敏度。民族舞蹈对摇、摆、颤、扭、跳很有讲究, 也很容易被掌握。选择适当的藏族舞, 傣族舞、新疆舞作为初级教材很有必要。五是开设毯子功, 增进舞蹈技巧。毯子功训练是提高舞蹈技术技巧的捷径, 一般经过二年多训练的孩子们都能做到学用结合。六是用集体舞增强群体意识。儿童们参加集体舞训练, 能在愉快的歌舞中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增进团结, 自觉地树立集体主义思想。

浅议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第10篇

任何艺术在本质上都是一种美的表现方式, 换句话说, 任何艺术都是具有美感的。要想对一种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探讨, 就必须先对这种艺术的美感有所了解。那么, 何为舞蹈艺术的美感呢?

舞蹈艺术表达美的方式即是舞蹈艺术的美感。舞蹈的美感是进行舞蹈审美活动的基础, 舞蹈创作和舞蹈欣赏都不能离开舞蹈美感。舞蹈家在别人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了美的事物, 运用美的舞蹈形式表现和反映出美的生活内容。而观众又必须经过对舞蹈的审美感知, 才能体会和理解舞蹈作品, 并通过想象再创造, 从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在思想上受到影响。舞蹈美感是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的感觉器官在对舞蹈美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审美过程中所产生的赏心悦目、怡情悦性和精神需要的满足后, 所引起的愉悦和欢乐的一种心理状态。舞蹈美感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舞蹈美的一种主观反应, 它也是舞蹈美作用于社会生活和影响人们的情感与思想——精神世界的中介。一个舞蹈作品若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 就不会被人们所喜爱;不论其反映的生活是多么的正确, 也不能产生感染人的艺术魅力, 不可能达到作者所预期的客观效果。

舞蹈的美感是舞蹈艺术的生命, 我们要分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就必须对舞蹈艺术的美感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体会, 这对舞蹈艺术保持生机与活力大有裨益。

二、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分析

普列汉诺夫曾经说过:“艺术既表现人的感情, 也表现人们的思想, 但并非抽象地表现, 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表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一书中也曾讲到:“舞蹈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来揭示人的思想感情的艺术, 而舞蹈的艺术形象又是形成一定体系的人体姿态的有节奏的和有组织的变换构成的。”舞蹈是用人体动作来表现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所以,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可以分为形式审美特征和内在审美特征两方面。

(一) 形式审美特征

美学家克罗齐曾说过:“画家缺乏形式, 就缺乏了一切。”可见, 形式对于艺术是多么重要。舞蹈艺术的形式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舞蹈艺术的直觉性。

舞蹈和一切表演艺术一样, 其主要的审美特征就是直觉性。也就是说, 它们的艺术形象是直接为观众所感知的。如我们观赏一个舞蹈作品时, 大幕一打开, 呈现在舞台上的舞蹈形象, 它的人物造型、服装款式和色彩、不断变化的动作姿态以及舞蹈队形画面的不停顿地流动, 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 一下子就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输入我们的大脑, 形成一种舞蹈形象的表象感知, 一般不必经过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 就可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感受。

2、舞蹈艺术的动作性。

舞蹈是一门视觉艺术, 舞蹈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人体的动作, 她以各种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来展示心灵世界和表达丰富的情感情调。“舞蹈是以肢体语言讲话的艺术”。古希腊的柏拉图也说过:“舞蹈是以手势讲话的艺术”。法国的狄德罗也说过:“舞蹈的定义是在乐器伴奏或人声伴唱下表演的人体动作”。而我国明代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朱辄育则说:“古人舞法, 举要言之, 不过一体旋转而已”。这些论述都抓住了舞蹈艺术的动作特征。应当说, 各种不同的姿态肢体美是舞蹈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段。舞蹈中所采用的舞姿、动作、步伐是经过特别的挑选和编排的, 具有美感的, 能表达人类某些内心的情感和特别的审美息的肢体动作。舞蹈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表达内心情感, 将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融入人体动态形式中。

3、舞蹈艺术的节奏性。

每一个舞蹈都是一个作品, 这个作品由音乐和舞蹈动作组成。正是因为有了音乐, 所以舞蹈艺术有了节奏性的美感。舞蹈节奏, 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速度的快慢, 力度的强弱和幅度的大小, 是体现舞蹈艺术韵律情感的主要形式, 它整合舞蹈动作的舒张、起伏、跨越、旋转和变换, 离开节奏, 动作就失去韵律和协调。舞蹈节奏引导动作和情绪, 渲染气氛, 使舞蹈人物在虚拟的程式化的表演动作中找寻到与身体一致的韵律和节奏, 从而传达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在音乐、舞美、灯光等综合因素的配合下, 刻画人物, 生动传神, 使舞蹈意象始终贯穿着韵律美和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4、舞蹈艺术的时空性。

有美学家说过, 一切艺术都是一种语言。舞蹈的语言, 主要是由人体的各种姿态、线条和造型 (包括画面、构图) 动态地构成的, 这就使舞蹈的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时空感。德国现代舞蹈家玛丽·魏格曼说:“空间是舞蹈家真正活动的王国”。更有人把舞蹈称为“流动的塑雕”。舞蹈艺术的时空性使得舞蹈同时具有了听觉和视觉方面的可感知性。舞蹈欣赏者不仅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舞蹈的艺术美感, 而且可以在特定的时空中感受舞蹈的流动美。

(二) 内在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是用肢体动作表达美的一种艺术形式。任何艺术的美都需要借助于一定的形式, 但是没有内容的单纯形式是不存在的。舞蹈艺术的内在审美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舞蹈审美的情感性。

情感性是一切艺术给人以美感的极为重要特征之一。舞蹈作为一种抒情性为内在本质属性的艺术, 这一特点就更为鲜明和突出。舞蹈就是为了表现人类情感而被创造出来的, 它是一种以人体动作过程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任何艺术若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 不能拨动其情感的琴弦, 它就不能使欣赏者产生审美的愉快和喜悦。舞蹈有别于其他艺术的就在于:一是情绪感染的直接性;二是情绪感染的强烈性。由于舞蹈是用人体自身的动作直接表现自己的情感的艺术, 它所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各种繁多复杂的情感, 其细腻、其深刻、其强烈的程度都要远远地超过其他艺术;而它所具有的人体动感的直接传导性又比使用文字、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胜条件。舞蹈审美的情感性还在于, 任何一个舞蹈作品都表达了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种情感的饱满性是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

2、舞蹈审美的思想性。

舞蹈艺术在本质上虽然是一种抒情性的艺术, 和其他艺术一样, 它不仅表现情感, 也表现思想, 而且是能够表现更为深刻、更富于概括性和哲理性的思想。新时期以来, 我国产生的一些优秀舞蹈作品, 普遍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们既能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上的共鸣, 同时又能使观众引起更深刻的理性思考的, 有着较深刻的思想内涵意蕴。欣赏这类舞蹈, 一般大多从悦目悦耳进入悦心悦意, 再达到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到理性的领悟, 从而产生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

3、舞蹈审美的民族性。

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族的共同爱好情趣以及民族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思维定势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 对于构成人们的舞蹈审美感受方式有着直接的制约作用, 而舞蹈的民族性则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因素。所谓舞蹈的民族性, 一般都包括舞蹈的民族内容 (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精神) 和舞蹈的民族形式 (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舞蹈语言、舞蹈结构、舞蹈风格、舞蹈韵律等) 的特性。从舞蹈美感的角度来看, 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爱好, 既受着民族传统的欣赏爱好和习惯的制约, 同时也受着时代民族生活内容不断发展变化和舞蹈艺术形式为适应这种发展变化而进行的革新创造的直接影响。因此, 舞蹈美感的民族性, 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和时代、社会、舞蹈艺术的发展同步发展的。

4、舞蹈审美的享乐性。

舞蹈美感是一种舞蹈审美的愉悦和欢乐, 是种舞蹈审美的快感, 这其中就包含了舞蹈美感的享乐性这个特征。所谓舞蹈的认识、教育等作用必须经过审美的通道才能发生效力, 只不过是舞蹈享乐性的一种隐含性的表现;而舞蹈美感享乐性的直露性表现, 就是它能给人以直接的美的享乐, 给人以愉快和休息, 给人以审美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是说, 舞蹈艺术除了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给人们带来令人向往的理想之光, 唤起人们改造生活、建立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以外, 它还能直接使人们享受到美的欢乐和愉悦。

舞蹈历史源远流长, 舞蹈的种类纷繁多样, 舞蹈的美丰富而富有层次。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 舞蹈艺术必然会取得蓬勃的发展, 在恪守其本质的审美特征的同时, 其美感的表达方式会越来越多样, 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在方面, 我们坚信, 舞蹈艺术必将张开怀抱, 吸收各种有利的艺术因素, 更全面的完善自己, 放射出更璀璨的艺术光芒。

摘要:舞蹈自其产生以来, 就成为人类生命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充分直接的情绪表现形式。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 舞蹈艺术的美感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本文试从形式和内在两方面来阐述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舞蹈,审美,形式,内在

参考文献

[1]苏联科学院艺术史研究所:《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6年。

[2]黄涛:《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科教导刊》, 2010年3 (中) 。

上一篇:工业建筑遗存下一篇:基建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