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

2023-03-25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第1篇

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大家族,它的成员有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杂技等。舞蹈是八大艺术之一,这一点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说到过,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我查了一下。舞蹈是于三度空间中以身体为语言作“心智交流”现象之人体的运动表达艺术。舞蹈除有与其他艺术品种所共有的形象性、典型性、感染性等特征外,其本身有多元的社会意义及作用,包括运动、社交、求偶、祭祀、礼仪等。“无论是谁,不跳舞便不懂生命的方式”——早在公元2世纪基督教诺斯替教派的赞美诗中就对舞蹈做了这样的评价。我觉得这是当之无愧的!

一、舞蹈艺术赏析中艺术鉴赏必要性

我觉得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教育者,其真正的目的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使舞蹈艺术能自然而然的走入学生的生活中,更好的满足学生美育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实现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的教学目的。在舞蹈艺术赏析课中,我们应该对所学舞蹈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历史背景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通过舞蹈教学来了解整个艺术领域的美。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艺术鉴赏观念。用一句话来说,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

二、对舞蹈教学艺术鉴赏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发挥艺术鉴赏作用,加强对舞蹈艺术课的认识

艺术鉴赏在舞蹈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要想更好的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就应该开拓我们自己的视野,让我们的舞蹈学习和艺术鉴赏结合在一起,就会使自己的舞蹈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这一点学舞蹈的同学应该和我有一样的体会。因为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舞蹈,我认为:舞蹈是有生命的,它并不是单一的动作,要舞蹈具有生命力,就应该加强对音乐素质的感悟,使其舞蹈能力能得到提高。要不断的开拓我们的眼界,加强我们对不同题材、不同时代、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优秀舞蹈作品进行分析,对相应音乐的风格、文化背景进行分析,以拓展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对音乐艺术鉴赏作为一种抽象艺术,我们就能更好的去赏析舞蹈。看是复杂,但是只要想通了,就感觉理所当然了。我也陷入过纠结中,我曾经不会在音乐中找拍子,音乐一来我就紧张,不是快了,就是慢了,闹得很尴尬,差点就放弃了,后面学会了后,跳着舞的时候我都是开心的微笑着。

(二)发挥艺术鉴赏作用,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

艺术鉴赏在舞蹈艺术赏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从发展之初,就是伴着各种敲打节奏出现的,现在的舞蹈艺术也是随着音乐起舞的。而且老师也说过,欣赏舞蹈的时候要注意听音乐,好像也是这样的,一个舞蹈中会有几个波段,而且与故事的发展情况相配合,平静缓和的音乐,舞蹈演员的动作就比较柔和,故事情节也比较平静,当音乐激昂的时候,舞蹈演员的动作就随之变得剧烈,故事情节也差不多达到高潮,当音乐最后缓和下来时,舞蹈演员的动作再次缓和下来,故事也到达了最后的结局。可见,音乐与舞蹈是分不开的,音乐艺术鉴赏对舞蹈教学来说也是比较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舞蹈动作大部分是通过生活中不同的动作经过提炼、加工而成,但更多的时候是来自音乐。只要听到能使自己震撼的音乐,其就会根据自己现有的音乐鉴赏能力对音乐进行分析,并将作品以视觉的形式展现给观众,使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对舞蹈作品中的内涵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比如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说实话,一开始我看不懂,在老师的讲解下,和自己回宿舍再多次观看后,我开始懂了,体会到了一种新的境界,感觉跳舞的就是我,呵呵,当然不是我啦。

(三)发挥艺术鉴赏的作用,提高我们队舞蹈艺术教学课质量 艺术鉴赏在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舞蹈艺术赏析教学中,仅靠老师对音乐艺术进行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我们自己的参与。就音乐艺术而言,其能全面、立体化的表达相应的情感,我们作为接受知识的主体,就应该积极的了解音乐艺术。毕竟舞蹈和音乐是不可分割的。如,老师其实可以在教学生欣赏《筑城记》的时候,先给我们放一些关于《筑城记》中的出现音乐及商朝时期的一些视频录像,让学生感受一下当时商朝时期的社会气氛,再欣赏剧目《筑城记》,我们可以对这个舞蹈有个初步的印象和了解。老师在放映舞蹈视频的同时,可以在旁边适当的告诉我们《筑城记》故事的文化背景、作品大意,期中舞蹈的柔臂、硬腕、耸肩、笑肩等一些动作应注意的动作,脆而有棱角,动作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体现出古代先民那种特有的韵味和独特的气质。音乐作为舞蹈中一种不可或缺的艺术,其不仅能督促我们更好的学习和诠释舞蹈,还能将其带入一种意境之中,没有对这一舞蹈进行相应艺术鉴赏,没有将舞蹈和音乐艺术结合在一起,就不能使观众真正的理解其内涵。从中可以看出,艺术鉴赏的重要性。

舞蹈艺术作为一门情感艺术,情是其内在的核心。在老师的教学中,引导我们用心去领悟音乐世界中的美,将心、音乐、舞蹈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展现艺术的魅力。

三、对舞蹈艺术赏析的进一步感悟

我们知道,对艺术作品的审美鉴赏是艺术接受的一种主要形式。审美鉴赏是指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凭借审美知觉对作为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发现和判断,并从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满足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活动。审美鉴赏具有下列特点与性质:

第一,审美鉴赏具有直觉性。审美经验告诉我们:对审美对象的美与不美的感受与判断,往往产生于瞬间的直觉。无论是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鉴赏,都不是先有理智的判断,逻辑的解析,然后才获得美感的。“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夏夫兹博里把这种“马上见出美”或“立刻认识美”的感官称为“内在的眼睛”,比如,当我们欣赏一个舞蹈或当我们欣赏世界歌王帕瓦罗蒂的演唱时,我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太美了”!或者感叹服装很漂亮,音乐很好听,就是这种审美鉴赏直觉性的具体表现。审美鉴赏直觉性具有三个特点:首先,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其次,感受和判断的统一;最后,经验性和新鲜性的统一。我在网上看到有一幅油画,画面上有一架黑色钢琴,白色乐谱,一位穿着墨绿色天鹅绒长裙的少女正弹着琴,透过那美丽的面庞,让人看到她柔美、恬静的气质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从而达到审美鉴赏表象性和意蕴性的统一,就像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我感觉最好的体会方式是融入那个场景当中。

第二,审美鉴赏具有情感性。审美鉴赏根源于情感需要,满足的也是情感需要。从艺术鉴赏的实践来看,人们对艺术形象的观照是一种动情观照和寓情观照,即不仅是艺术对象激发鉴赏者的情感,而且鉴赏者也寓情感于观照对象之中。鉴赏主体的情感活动由接受转为主动,活跃于鉴赏的全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情感判断。诗人杜甫听了同时代的音乐家袁敬定的演奏后写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列宁听了伊撒亚•多波洛文演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后,对高尔基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对的、人间所没有的音乐。”审美鉴赏中的这种自我沉醉,是情感性的突出表现,也是进入鉴赏佳境的表现。审美鉴赏的情感性具有下列特点:

1、情感性是受动与能动的相互转化和具体统一。人们在审美鉴赏中产生的喜怒哀乐、忧思惊恐、等种种复杂情感,首先在观照对象时受对象刺激、感染、震撼而触动引发的。因此审美鉴赏中的情感开始主要是受动性情感。例如,欣赏喜剧小品时,能引起人们的滑稽感、轻松愉悦感;欣赏贝多芬的交响曲《命运》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会让人感受到压抑、沉重与痛苦;歌曲《马赛曲》则令人振奋和激动不已;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能使人心情放松、舒畅;门德尔松的钢琴曲《威尼斯船歌》让人仿佛看到意大利威尼斯河上行船往来,碧波荡漾的景象„„这些体会如果只听一遍 不够的,有时候与当时的心情有关的,比如你在心情兴奋,激动高兴的时候就适合听《马赛曲》,如果此刻的你处于悲伤,低落中听《命运》你就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感觉。欣赏舞蹈作品时也是这种感觉。但是,审美鉴赏中情感的受动不等于被动,它随即又转化为能动。即在审美鉴赏中,情感不仅受物而动,也还会随兴而发,自由生发,有着极大的主动性。一是主体对对象所传达的情感具有选择性,他选择自己乐意接受,能满足自己审美需求的情感;二是主体对由对象所激起的情感具有生发性,即他会能动地调动自己在生活经历中所曾体验过、所积累的情感去与当前情感相比照、相应和、相融汇,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中生发和强化自己乐意接受的情感,从而获得最大的情感满足。这种情况,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有可能,但是感觉会比较难。

2、情感性是认同性和排他性的有机统一。老师在上课中说道主体与客体,结合所查资料,我认识到:在艺术审美鉴赏中,情感一方面受鉴赏对象所表现的情感的诱发、触动、制约和规范,一方面又有鉴赏主体根据自己情感经验和情感需要的选择、接纳和生发,因而便必然有所认同,有所抗拒,既可产生“像喜亦喜,像忧亦忧”的主客体情感相容相生的状况,也可能产生“像喜未必喜,像忧未必忧”的主客体情感相拒相斥的状况。这种认同性和排他性情感的产生,既有上述艺术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方面的原因,这是指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意蕴和性质是否能与鉴赏主体的内在情感相契合,成为鉴赏者的情感需求,为道德的、政治的、或宗教的、民族的情感所认可和接纳,认同则产生共鸣,反之则抗拒排斥,我理解的就是这样!

3、情感性是领悟与感动的相互渗透与自然统一。审美鉴赏中由艺术对象所激发的主体的情感性,既表现为情感性的感动,产生强烈的喜怒哀乐,又表现为心灵性的领悟,能决定情感的去从是非,并且往往是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审美鉴赏中的情感性既不只是感性认识的产物,也不只是理性认识的反应,而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融合为一的结果。如《飞天》中,立志故事与凄美爱情的交融,我们随着故事的进展产生的喜怒哀乐及对生活的感悟,在感动中有所领悟,在领悟中又倍加感动。这就是情感性的一个体现。

小结

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来传达各种信息,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之后,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夹,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就比如老师放的一个少数民族的,祭祀,农耕,生活的舞蹈视频。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才相继被创造出来。美国苏珊·朗格称“在一个由各种神秘力量控制的国土里,创造出来的第一种形象必然是这样一种动态的舞蹈形象,对人类本质所作的首次对象化也必然是舞蹈形象”。舞蹈史学家王克芬在《中国文明史》中指出:“舞蹈作为人类社会古老的文明现象,不仅是最早的艺术,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艺术,是一切艺术的基础。”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第2篇

有人形容生活,淡如水。即使拥有一时的轰轰烈烈,但大多数时候,生活就像水一样,平淡却真实温馨。我想,正如杨丽萍演绎下高贵美丽的孔雀,起初,给人一眼惊艳的震撼,但更多的时候,她或者是它令人深深为之思虑的却是那种悠悠然隐于尘世的美丽孤傲,是人类内心世界为之共鸣的气息。

一开始,我以为,是光圈束缚了那只灵动的孔雀,毕竟,从始至终,它都没有跳出那个闪亮却又狭小的光圈;我以为,它美丽的人神共愤,美丽的东西总是短暂又不能遍及地像野草一样廉价,就有了曲高和寡的寂寥孤独。从而,我轻易得出了结论:美丽得近乎忧伤,令人望之神伤。后来,我又不这么认为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由物以稀为贵的理论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正因为它美丽得与众不同,同时又能触动每个人心底都潜藏着的寂寞,少有能如此恰当地阐释美丽与孤独的艺术作品,它升值了!像这样高贵又美丽的生物,假设存在无独有偶的情况,或许不如孤芳自赏来得完满。看到:站在美丽最高端享誉尊荣又独自孤傲的灵雀,我想,这就是美丽的最好诠释。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第3篇

一、热爱生活, 形成审美情感

情感是舞蹈形成的原动力, 没有情感的基础, 则无法创造出鲜明的舞蹈形象, 作品中的任务没有情感的表达, 就无法感染现场的观众。因此编导在舞蹈创作之前需要先动情, 才能塑造出富有情感的舞蹈形象,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编导在情感激动时反映出的审美创造。舞蹈编导在选择创作素材时, 需要对所反映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心境, 这才是凝聚舞蹈创作的情感因素, 因为有了能够形成情感共鸣的生活现象, 才能激发编导的情感, 继而成为舞蹈创作的素材[1]。比如舞蹈艺术家杨丽萍, 它在创作《雀之灵》之前, 就深受傣族文化的影响, 在南国田园的环境中, 孔雀们嬉戏的场景被表现出来。杨丽萍心中的感受被转化为创作中的灵感, 向我们展现除了孔雀高贵美丽的舞蹈形象。随着现代生活的吞噬, 很多珍贵的艺术素材面临着消亡的风险, 因此如何做到心灵情感的沉淀, 创造出富有意境的审美情感, 将舞蹈动作的重点集中在挖掘任务的精神世界, 把握好情感的真挚与细腻, 是目前舞蹈创作中需要引起注意的。

二、积累创作素材, 激发创作灵感

在生活中有了情感领悟后, 编导还需要对生活积累观察, 获取更多的艺术创作素材, 是舞蹈作品诞生的重要因素。观察生活, 这对于舞蹈编导来说, 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记忆仓库, 而且还可以培养编导敏锐的眼睛, 抓住生活的特性, 激发其创作灵感。我们必须明白, 灵感都是编导们在长期的融入到生活中, 遇到某种启示而形成的艺术思维。很多创作过程中编导会觉得没有创作欲望, 但是究其根本, 原因在于我们总是寄希望于投机取巧, 而没有积累好足够多的生活素材。它不会凭空产生, 而是需要我们按照专业的技巧, 留心生活中的景物, 在不断的积累中激发出舞蹈的灵感, 逐步进入创作的状态。

三、培养创新意识, 提炼创造能力

舞蹈创作需要积累素材, 才能形成灵感, 为舞蹈创作奠定基础, 大师一个舞蹈作品是否具备强烈的感染力, 还是取决于作品是否有新意, 编导是否具备舞蹈创新的意识。许多编导常常会拘泥与传统的穿过规律, 创作一些旧题材的作品, 比如在表达情感是, 就是以爱情、亲情为主, 在表达自然时, 则是运用花草来体现。这些创作素材中由于容易表达, 所以比较频繁的被使用[2]。但是当选择较难的题材比如政治、历史等, 很多编导并不会轻易尝试。笔者认为, 编导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宝贵的, 如果将这些难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的主题通过创造性的改造, 打破过去死板的套路, 根据舞蹈的特点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形成崭新的舞蹈形象, 既能够吸引关注的注意力, 才能够有让人欣赏下去的欲望。当然, 创新并不一定要求编导们在题材是独树一帜, 也可以在原有的素材中进行继承和创新, 提炼出更加鲜明的舞蹈形象, 这也是一种创新。编导在构思舞蹈动作的过程中, 如果能够把握住舞蹈形象的特征, 找出其典型的代表动作, 用舞蹈动作将主体形象化, 例如佤族舞蹈中的甩发动作便是其特有的民族特色。这不仅可以充分体现人物的情感, 也可以突出佤族妇女的勇敢个性, 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加的鲜明。比如舞蹈《飞鬃马》, 其骁勇的形象是舞蹈所主要表达的, 编导在提炼蒙古族动作的元素下, 可以加以更多个性的动作来进行渲染, 比如演员披落的长发既体现出了其追求自由的勇猛形象, 也能够让整个舞蹈更加的奔放和热烈。这些都需要编导进行后续的创造和加工, 才能赋予舞蹈更多的美感, 使其个性更加的鲜明, 让观众充分享受舞蹈带来的动态美[3]。

四、夯实舞蹈理论, 丰富艺术知识

除了一些必须掌握的专业创作极强之外, 学习舞蹈理论和艺术知识是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习舞蹈理论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对其实践的效果进行总结和概括, 科学的舞蹈理论可以帮助纠正舞蹈创作的不足之处。很多年轻的编导容易忽视舞蹈理论的学习, 社会的浮躁使得他们没法静下心来好好学习舞蹈理论带来的影响它可以帮助克服艺术实践中存在的盲目性, 提高舞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以及艺术创作的质量。编导在创作中的经验是不断积累的, 再加上自身对舞蹈的理解, 可以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也是舞蹈艺术创作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 也是舞蹈作品成功的有效保证。

另外, 艺术知识的丰富需要我们的编导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赋予艺术作品更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长期的艺术积累才能够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若我们能够扩大自身的视野, 学习各种类型的艺术知识, 比如诗歌、美术等。艺术具有很大的包容性, 比如舞蹈作品《千手观音》中, 便是受到了美术以及文学的影响而创作而成, 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五、结语

舞蹈作品的形成并不是生活的照搬以及直接反映, 它需要通过编导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自身情感的积累, 然后在充分了解了复杂的生活现象之后基于舞蹈的创作规律进行创造的一项劳动过程。编导需要掌握相关的创作技能, 才能避免陷入艺术创作的盲目性中。成为一个具有自主控制力且富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创作者, 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以及自主能动性, 才能够形成更多有意义并富有情感的舞蹈作品。这不仅对于编导自身是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 对于国内的舞蹈创作文化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摘要:生活的体验是舞蹈创作的来源。但是从生活到舞蹈创作的过程中, 不是简单的照搬, 而是编导通过充分理解生活与舞蹈之间的关系, 在遵循舞蹈的创作规律的基础上, 掌握相应的创作方法, 最终形成富有情感内涵的舞蹈作品。本文将会对舞蹈创作的过程做出阐述, 包括审美情感的形成、舞蹈素材的积累、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及舞蹈知识的丰富等方面进行分析, 期望能给舞蹈作品的创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生活,舞蹈创作,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莫贤超.从生活到舞蹈创作——浅谈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09, 12:266-267.

[2] 王全正.论舞蹈作品分析及舞蹈创作[J].艺术科技, 2013, 05:123.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张继刚作为当代艺术成就最高的舞蹈编导者,在其长期的艺术创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他的舞蹈作品,也因为这些独具的艺术特征而成为了中国舞蹈最伟大的作品之一。本文就舞蹈题材、风格、手法等方面,对其舞蹈创作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关键词:张继刚 舞蹈创作 艺术特征

张继刚,1958年出生于山西榆次的农村,自幼聪颖,悟性奇高,12岁时进入山西歌舞剧院学习舞蹈表演,后因身高原因转为舞蹈创作。此后又去北京舞蹈学院进修,并留校担任教师,后来又进入总政文工团工作。先后创作了《牧羊女与黑宝石》、《元宵夜》、《黄河儿女情》、《军魂》、《兵》、《英雄》等一系列佳作。2000年,他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量身打造的《千手观音》,是张继刚舞蹈创作史上的又一个奇迹,21位聋哑演员演绎的这部作品,让整个世界都为之惊艳,成为了21世纪最伟大的舞蹈作品之一。2007年,张继刚又担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之一,在他的辉煌人生中,又增添了最亮丽的一笔。张继刚,无愧是中国舞蹈创作的代表,代表了中国舞蹈创作的最高水准。在他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很多明显的艺术特征,分析这些艺术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品内涵,也为我们演绎这些作品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 丰富多样的题材选择

题材是舞蹈作品中所描写的生活现象,是舞蹈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了观察、了解、感悟之后,经过提炼和加工而成的内容材料。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多样的题材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材类型:

1 来自民族民间舞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史,56个民族在各自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舞蹈素材,是舞蹈创作者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藏。农村出身的张继刚对民族民间舞蹈更是格外的喜欢。前文中提到的《黄河儿女情》就是一部大型的民族舞,将黄河两岸儿女的哀怨悲愤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之精神作了完美的诠释。《母亲》这部作品是为藏族舞蹈家卓玛量身创作的,有着强烈的藏族舞蹈风情,作品表现出了舞蹈者对家乡、对民族、对土地深沉的热爱,让观众对这位伟大的母亲肃然起敬,是民族舞蹈中不可多得的典范作品。

2 选取历史和民间故事

《好大的风》本是一个东北的民间故事,讲述的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被拆散,患有痴呆症的富家子弟,虽然得到了婚姻,却得不到爱情,最后这对恋人以自杀的方式发出控诉。他在很短的时间内用舞蹈讲述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民间故事,这本身就是对民间文化的一种丰富。作品《俺爷爷》则是取材于山东枣庄地区铁道游击队的故事,独辟蹊径的是,他没有对激烈的战斗进行直接的描写,而是透过一个孩子的目光,从微山湖两岸秀美的风光开始展现,将这种激昂壮阔孕育在一篇风光秀丽的景色之中,在诗情画意中对抗日英雄进行了赞颂。

3 军队题材作品

前文提到,进入部队之后,张继刚创作了大量军队题材的作品,如《心泉》、《送军鞋》、《壮士》等,与以往舞蹈作品不同的是,张继刚没有选择那些大场面、大情感的事件作为表现的对象,而是从小处入手,瞄准生活中最平凡、最单纯的场景,反而给人一种真实的质感。大大丰富了军事舞蹈的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段,为军队文化建设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二 民族性和现实性并存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的确立,是一个艺术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志。张继刚在多年的舞蹈创作中,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他着眼于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段,创作了反映历史和时代的舞蹈精品。具体说来,其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浓郁的民族风格

这种浓郁的民族风格,首先表现在他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视和运用。他深知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对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予以传扬和赞颂。比如《一个扭秧歌的人》,作品表现的是一个酷爱秧歌的民间艺人,跳了一辈子的秧歌,仍然不知疲倦,对舞蹈的热衷和热爱成为了他生存下去的唯一的精神支柱。我们在作品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坚韧与执着。《黄土黄》中,他用一群打着胸鼓的陕北女子和一个跪倒在地上,手捧着黄土,泪洒苍天的汉子,展现出黄河儿女对黄河、对黄土的热爱,留露出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奋起向上的民族精神。

2 强力的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风格是以客观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予以艺术性展现的一种创作理念,其最高标准是经典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所以现实主义是一种最具情感张力的艺术风格。张继刚贴近生活、感受生活,又艺术地再现生活,实现了个人的现实主义风格。作品《小兵操》,展现的是新兵日常训练的内容,不仔细看,还真的以为是部队队列操练的翻版,但是仔细欣赏,却发现我们看到的是用舞蹈语言予以的艺术性的再现。这说明了张继刚是选择了军队生活中最现实、最朴实的一面来表现的。张继刚从现实生活入手,以他对舞台形象细节高潮的艺术表现能力,回归了现实主义的风格。

3 鲜明的时代主义风格

艺术作品要反映时代,艺术家也要创作出无愧于这个伟大历史时代的佳作。张继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那些闪光点,用独特的构思去创作,用舞蹈的艺术形式予以展现。从当前来说,能够让我们为作品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所感染;从长远来说,以后的人们还能从这些作品中认识到当时生活的逼真面貌。这种时代精神会被后代的艺术家予以传扬,还会用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技巧予以展现,可以说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的创作精神。拿张继刚创作的军队题材作品来说,很长时间内,军队题材的舞蹈,存在着简单化和公式化的特征,大多数作品的舞蹈情节、舞蹈动作等都是千篇一律,不能反映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形象。张继刚却是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心泉》,将角色置身于云南的热带雨林中,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在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庆泼水节的情景。从另面表现出了军民关系,使主题升华到了抒情、纯美的高度,体现出了新时期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精神。

三 不断创新的编舞技法

张继刚在创作舞蹈时,结合自己舞蹈表演的经验,对舞蹈表现语言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创造出了许多新的舞蹈语汇,避免了舞蹈中紧靠几组概念化的原始动作贯穿整个舞蹈的局面。在保留民族特色的前提下,融入了现代的编舞技法,增强了审美性、可看性和可舞性,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张继刚常用的编舞技法有以下几种:

1 重复

在《黄土黄》这部作品中,他就采用了大量的重复手法。这部作品所用到的动作组合并不多,但是通过无尽的反复,不但没有重复之感,反而有了一种强烈的视觉效果。例如:在舞蹈中段,全体男演员,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敲击腰鼓的一段和舞蹈最后全体男女演员一边狂跳一边敲击腰鼓的一段。整个过程中演员们的动作都是重复的,给人一种执着的向心力之感。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动作依据每一段所表现的内容是不同的,也选取了不同的节奏,这种不變和变化相结合的重复手法,给观众留下了极深的视觉印象。

2 夸张

夸张在舞蹈中主要表现为形象和动作的夸张。在《母亲》这部作品中,一个穿着藏族传统服饰,弯着身子、头发花白、满面皱纹的母亲形象,出现在了舞蹈中。作者以藏族的舞蹈动作为基础,融入了现代编舞技法,就像是现代派的绘画一样,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个作品中,几乎所有的动作都是在身体弯曲90度的形态下完成的,伸腰、撑背等动作,深刻展现了一位母亲苦难的一生,尽管整个造型都是佝偻着的,但我们却没有感到丝毫的不习惯,说到底,是因为这种夸张来源于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份对母亲炽热的爱。

3 对比

对比手法在舞蹈作品中有着多种的运用,动作上、情节上、线条上等,都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在《俺从黄河来》这部作品中,张继刚就大胆的采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舞蹈形式上,采用了男群舞和女群舞的对比;在情绪上,采用了粗旷豪放和婉约抒情的对比;在动作上,采取了男演員的大开大合和女演员轻扭细腰的对比;在画面上,运用了静止的双人姿态和流动的群舞姿态的对比。一张一弛,一静一动,大大丰富了舞蹈本身的艺术表现力。

四 感人至深的舞蹈形象

舞蹈形象是运用人体动作创造出的一种能够反映对象(生活、人物情感等)本质特征、饱含主体情思、富于美感的飞舞流动的形象。它可以是一个特征鲜明的动作和姿态,也可以是一个以主题动作为核心的动态系统,还可以是以舞蹈语言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应当具有典型性、直观动态性、情感性和审美感染力。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形象,这得益于他丰富的生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使得每一个舞蹈形象都栩栩如生,感人至深。

拿舞剧《野斑马》来说,这是一段拟人化的舞蹈,用舞动动作来模仿斑马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完成情感的抒发。这种拟人化的特征对舞蹈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张继刚用大量的双人舞段来描绘斑马群恢弘的气势,这里面有羚养、金丝猴等等。一是为了更好的渲染舞台的气氛,二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即将出场的斑马姑娘。他将舞蹈动作和斑马的习性动作巧妙的融合在一起,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斑马姑娘用马蹄在野斑马背部的轻轻敲打,成为了整个舞蹈的标志性动作。当斑马姑娘和野斑马做最后的诀别时,她抬起受伤的马蹄,挣扎着在野斑马背部轻轻的敲打了几下,观众无不为之动容。这种拟人化的创作方法,让斑马姑娘这一形象凝聚了对爱情的坚定,对人性美的赞颂,体现出一种没有任何杂质的纯净的美。在军队题材的作品中,他彻底摒弃了多年以来模仿芭蕾形象的塑造方法,而是给这些军人形象注入了很多民族精神的底蕴。他充分利用各种艺术元素,并赋予这些艺术元素以舞蹈的艺术特征,体现在舞蹈形象的塑造上,就给了我们以亲切、感人和新奇的艺术效果。

五 跌宕起伏的舞蹈结构

舞蹈作品的结构是表现主题思想,发展舞蹈情节、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在张继刚的舞蹈作品中,有着十分严谨和恰如其分的舞蹈结构设置,完整、起伏而不呆板,呈现出强烈的整体性特征,从整体上将作品予以充分的把握。

一般说来,一部舞蹈作品分为引子、开端、发展、结局这几方面。舞剧《一把酸枣》分为五幕,与一般舞蹈结构相吻合。第一幕引子部分,在介绍了全剧的主题和背景之后,主要人物登台亮相。第二幕是开端部分,也是矛盾冲突的原因阐释部分。外出学徒经商的小伙计挂念着酸枣,半路折回探望,却被酸枣逐出家门,哀其不争。第三幕是发展部分,殷家老爷要逼酸枣和他的傻儿子结婚,并欺骗她说已经投毒将小伙计害死,悲痛欲绝的酸枣变成了疯子。第四幕是大业已成的小伙计不舍得吃心上人给他的酸枣,而误食了毒酸枣,气绝而亡,一对恋人惨死在走西口的路上,上演了一幕悲情的篇章。舞剧的前两幕介绍出了事件的背景和人物,给主人公设定了情感的基调。第三幕的发展和第四幕的高潮,甜蜜和绝望交替出现,最后以生命的结束为结局。整个结构的设置都是服从于凄美的爱情悲剧这一主题的,主次分明,起因、发展、转折、结果,内含的矛盾冲入一环紧扣一环,严密紧凑,而又完整统一。

综上所述,张继刚作为中国当代最著名的舞蹈编导,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题材多样、手法丰富,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用民族性的艺术风格,讴歌了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和这片大地上的劳动人民。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而是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是张继刚艺术创作的最大特色,也是最宝贵之处。希望每一个舞蹈编导者、舞蹈教育者和舞蹈表演者,都能够静下心来,仔细感悟和表现每一部舞蹈作品,只有在所有舞蹈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舞蹈才能获得最后的大丰收。

参考文献:

[1] 吕艺生:《舞蹈学导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

[2] 赵大鸣:《从黄河之滨走来的张继刚》,《人民日报》,2003年4月30日。

[3] 郭福兴:《闪耀世纪之星——记总政歌舞团副团长、一级编导张继刚》,《山西老年》,2003年第5期。

作者简介:李娜,女,1978—,山东费县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工作单位:临沂大学费县分校。

舞蹈作品赏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教学模式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短视频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日益凸显。文章分析了疫情后线上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线下智慧教学的方法,讨论了智慧教学的应用效果,以期为日后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羊生产学;智慧教学;短视频;教学效果

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羊生产学”是该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按照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要求,主要包括养羊业概况,养羊业的主要产品,绵、山羊品种,羊的遗传育种,羊的繁殖技术,羊的营养需要与日粮配制,羊的饲养管理,羊的育肥技术等方面的学习。课程对动物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1]。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教育部大力推进在各个学科形成“互联网+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2],结合传统课堂教育优势的线上教育应运而生,雨课堂、超新、钉钉、腾訊视频等线上教学出现在各个学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中。综合2020年线上教学成果发现,“羊生产学”是一门生产实践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3],完全的线上教学,学生无法对专业术语或生产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没有办法很好地理解内容,只能是应付考试,死记硬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被控制以及线上教学应用的逐渐成熟,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使传统的PPT教学模式过渡为把手机或互联网短视频特点更好地融入教学中,是当前教学形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本文结合线上线下教育的实践体会,针对手机及互联网对“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梳理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分析课程的优势,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和研究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当前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氛围的缺失

课堂讲授是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特殊时期的线上教学,学生在家里通过电脑或手机上课。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教师的画面,听见教师的授课声音,教师却无法获悉学生的听课状态。对学生来说,在教室听课的气氛缺失,没有教师现场监督及提醒学生学习,学生很容易受到家庭及外部的干扰,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出现电脑放着课程而不听课、零参与的现象;对教师来说,也会因为上课氛围的缺失导致无法准确判断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学生压力大

早期设定的教学学时,大量的教学内容压缩到有限的学时中,采用在线教学后,进一步缩短了课堂的授课时间,这对教师如何更好地组织在线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虽然可在课余时间通过反复学习视频来缓解矛盾,但过多在线学习的课程,势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且学生的自律性不高,如果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选择性的学习选项,学生课下的学习率是非常低的。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为了增加线上教学的吸引力,日常的课堂备课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相对于年轻教师而言,老教授的线上授课遇到了更大的阻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

(三)实践能力培养难以开展

“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突出的课程。培养学生实习时的实践能力是这门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4]。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且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重点是强化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难以在线上开展。这为理论课的在线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学生又很少接触生产实践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是单一的理论教学无法使学生形象生动地了解实践,导致实习阶段无法学以致用。

二、智慧教学课程设计

(一)研究目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局势下,教学模式将由传统的课堂授课形式向多形式教学转变,在互联网的大众化和手机综合征的影响下,智慧教学模式结合手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众多优势应运而生。通过线上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力。智慧模式教学最关键的是可以结合学校最新安装的多媒体教室,最大化地利用线上资源和多媒体工具,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结合手机共同连接区域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集中,提高了教学效果[5]。

(二)研究方法

1. 课前准备

无论是线上还是智慧教学,在课程开始前,任课老师应准备一个清晰、完整的教学大纲,规划整体课程的流程,并进行学校多媒体教室使用的培训,下载并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室中的软件。应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内容,利用网络上的短视频,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所学的内容,如通过短视频,使学生了解绵、山羊品种的识别、种羊的鉴定、饲料配方的配制、重大疾病的防控及羊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剪毛、生产性能测定、药浴等知识点的小视频,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制作成案例教学视频,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转变为主动地积极参与,享受上课的乐趣[6]。

2. 智慧模式授课

由于疫情原因,新疆农业大学秉承停学不停课的原则,启动线上授课,等学生避开开学高峰期后返校进行线下教学,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在前20天的线上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钉钉或雨课堂的线上教软件上准备教学内容外,学校还会培训教师应用学校新准备好的智慧教室,以备学生返校时使用。

利用新疆农业大学创建的智慧教室中多媒体及希沃软件,在PPT上课的同时,通过短视频向学生展示“羊生产学”中品种鉴定、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结合网络视频案例教学,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手机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讨论进行互动,降低学生课堂上分心看手机的频率,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课后管理

课后教师会通过钉钉软件在线布置作业,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上传。根据平时的笔记检查及课堂的交流,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点答疑,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重点。

(三)效果评价

通过对线上教学效果的调查发现,线上教学的教学效果不如现场教学效果,尤其是对生产实践结合非常密切的“羊生产学”课程。依据“羊生产学”的课程特点,借助视频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能更加形象、直观地了解生产实践的知识。

从成绩方面评价,最终期末考试结果表明,智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成绩在90分以上1人;在80—89分的人数为56人,占总人数的65.88%,相对于2020年3月的只线上教学班级人数增加41人,大幅度增加;在70—79分的人数为27人,占总人数的31.76%,较去年减少24人。从实践方面评价,通过视频和案例教学的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学习积极性高,能主动学习和讨论;在生产实践中能很好地鉴定品种和掌握生产实习现场技能。

三、智慧教学实践创新思考

(一)线上教育,势在必行

“羊生产学”是动物科学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动物科学专业大三学生实习前学习的专业必修课,为了进行后续的实习劳动,学生都是抱着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去学习的。但“羊生产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点多,结合前期专业基础课“家畜育种学”“动物遗传学”的知识点,极易使得学生因遗忘基础内容而在学习过程中受挫。羊生产学的传统授课形式是以教师传授为主,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温故而知新,将所学的知识点很好地运用到羊生产中。

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影响,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线上教学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课、慕课等在线教学方式一跃成为居家教育的首选方式[7]。全国各高校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出各具特色的在线教学方案,以保证大学生的课程学习可以如期进行。新疆农业大学在“停课不停学”的背景下,首先积极组织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进行网络授课培训,雨课堂、钉钉、腾讯会议等线上软件开始被学习、被使用,以使得教师能在线开展教学工作,学生在线学习完成度较高,综合成绩平均分达到合格。通过在发布网络通知、签到等督促方式,绝大多数的学生能及时完成教师设置在授课软件上的作业、答题以及测验考试,说明通过学校的培训和教学,线上教学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说明在线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但是从答疑讨论的参与情况来看,学生的参与度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在讨论区提出疑问或回答问题,说明在答疑讨论环节中,学生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吸引学生注意力是保障智慧教学质量的基础

通过前期的线上教学经验发现,相对于其他教学形式,利用网络及短视频结合授课知识点,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高,说明短视频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提高学生预习及学习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存在学习惰性的原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在线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线教学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要求。因此,在进行教学改革及线上课程打造过程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线上教学改革的关键。

(三)完善充实线上教学模式是提高智慧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课程的线上教学模式主要以在智慧教室采取网络及小视频的教学形式为主,讨论答疑为重要辅助教学手段,保证在线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强化及师生互动。首先,从教学效果来看,小视频可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点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但小视频的观看效果和视频内容还需要不断提升和加强。因此,在羊生产学今后的智慧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如采用二维码扫描来介绍绵、山羊品种、羊各个生长阶段所需要的营养配方、繁殖技术以及疫病防控等中心内容,使学生可通过二维码的方式随时随地学习和了解知识,从而真正做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其次,通过网络采取更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及时调研学生学习情况,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课程设计及考核的重点。

四、结论

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教学必将会慢慢普及,传统的线下教学也会因为逐渐丰富的网络资源而变得更加充实和有趣。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线上教学都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教学方式,仍处在探索、学习的阶段。运用线上的直观和生动,结合线下的互动和沟通交流,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曾献存,李志远,蒋松,等. 《羊生产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0):70-72.

[2] 李林,刘媛媛. 教师在线教学适应性及教学效果研究——基于322份样本的问卷调查数据[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03):157-160.

[3] 楊雨鑫,杨朝霞,陈玉林.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讨[J]. 家畜生态学报,2011,32(02):106-109.

[4] 曾献存. 动物科学专业《羊生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 考试周刊,2015(08):5-6.

[5] 刘喜生,张春香,张建新,等. 《羊生产学》课程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03):28-29+33.

[6] 马友记. 《羊生产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09):90-92.

[7] 孟梦. MOOC:高等舞蹈教育的又一个机遇:由“停课不停学”现象所引发的思考[J]. 舞蹈,2020(03):05-12.

(责任编辑:汪旦旦)

上一篇:舞蹈本科毕业论文下一篇:本科舞蹈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