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示范范文

2024-05-06

引进示范范文(精选9篇)

引进示范 第1篇

关键词:引进,品种,试验,总结

嵩县位于豫西伏牛山区, 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2013年, 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万亩, 其中番茄0.5万亩。由于番茄品种多、乱、杂, 引进外来品种居多, 适应当地条件、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少, 设施专用品种更少, 适合外销品种短缺, 同品种规模小, 增产增收效益发挥不足。为此, 2013年初, 嵩县制定了番茄新品种引进和试验示范方案, 引进、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的优新番茄品种, 现将试验结果进行总结。

1 按方案设计的技术路线完成试验

立足市场需求, 采取调研→试验→示范→展示→推广的技术路线, 如下图所示。按调研→试验→示范→展示→推广的技术路线, 完成试验。

2 主要内容及试验指标测试结果

2.1 参试品种

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搜集并安排试验的番茄新品种是:

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4个:罗莎、阿依莎、103、402;圣尼斯中国公司4个:欧顿、欧官、欧贝、欧锦;其他公司4个:齐达利、锦绣、保罗塔、莱特。

2.2 新品种试验示范点落实情况

在嵩县的德亭镇南台村和闫庄镇店上村建立新品种试验示范点各1个, 其中德亭镇南台村安排1座日光温室, 试验占地面积1.1亩;闫庄镇店上村安排1座日光温室, 试验占地面积0.99亩。

2.3 试验示范数据采集情况

对搜集到的番茄新品种进行了田间栽培观察, 同时记录植物学特征、果实特征及抗病性、抗逆性、商品性、丰产性、耐贮运性等指标, 结合田间特定环境筛选出具有抗病、抗逆、高产等优良性状的品种2个。

3 试验进度落实情况

2013年1-2月, 按试验方案要求搜集到番茄新品种12个, 确定试验示范地点为德亭镇南台村和闫庄镇店上村。

2013年2月10日, 穴盘播种育苗, 每品种播种600粒。

2013年4月16日, 将番茄苗定植到2个试验点。定植标准:每品种定植4垄, 1垄双行, 每垄34株, 垄距130cm, 株距45cm, 边行各种植1行保护行, 每个试验点每品种试验株数为136株。

2013年5-7月, 按规定进行了田间管理, 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期采集和整理, 完成了各品种的田间鉴定。

4 达到预期目标

对2013年引进的12个番茄新品种的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进行了检测, 测试筛选出适应当地的新品种2个, 即中国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的402和圣尼斯中国公司的欧贝。

5 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5.1 按时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

2013年2月1日成立了由专家、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小组, 具体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包括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落实品种搜集, 地点选择, 田间管理, 观测记载, 组织召开观摩会, 制定技术规程, 撰写年度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等。

5.2 各项试验示范任务完成情况

各示范点落实了试验示范的田间管理, 并按照方案如实记载了调查项目, 田间档案记录齐全, 数据详实, 为试验示范提供了准确数据。

5.3 组织品种观摩、鉴定情况

2013年7月2日, 召开了嵩县86个番茄种植大户参加的番茄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观摩会, 对试验品种进行了鉴定、评价, 并筛选出优势品种5个。

引进示范 第2篇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始建于1962年,是广东省属公益一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热带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病虫害防控、果品保鲜等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全所现有职工85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39人,中级研究人员18人;博士20人(博士后3人),硕士1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3人,试验站站长1人;入选广东省岭南水果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5人。全所占地面积30公顷,其中试验果园面积23公顷,各种温网室 1万余平方米。建有 ‚农业部南亚热带果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果树种质--广州香蕉荔枝圃‛、‚农业部广州香蕉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广州荔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华南地区热带果树脱毒中心‛、‚广东省南亚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库‛、‚广东省热带亚热带果树研究重点实实验室‛、白云区科研基地等研发平台。

本所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活动活跃,是多个国际组织如国际香(大)蕉改良网络中国代表处、国际热带水果组织中国代表处、亚太香蕉网络指导委员会、国际热带水果组织等的挂靠单位。是国家外专局认定的‚国家引进智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热带亚热带果树新品种引进‛、广东省科技厅认定的‚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欧美、东南亚等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关系。多次承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009-2012年承担了联合国商品共同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6项、农业部‚948‛项目2项、国家外专局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示范推广)10项、广东省科技合作项目4项等具有引智工作内容的各类项目。

二、引智工作开展情况

(一)与国外科研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情况

- 1 - 与康奈尔大学蛋白质与质谱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名称为‚Collaboration Agreement for Research on Fusarium Wilt of Banana‛,有效期为5年;

与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NARO)、IITA、巴西CNPMF-EMBRAPA研究中心、比利时鲁文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名称为:Collaboration Agreement for Research on Global Evolu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and Resistance Germplasm Creation, 有效期为10年。

与泰国一心公司签订了龙眼产业科技研究合作协议,有效期为5年。

(二)科技人员出国(境)开展合作研究或学习交流情况 为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使我所科技人员更多了解相关学科的国际发展新动态,增长新知识,2009-2012期间我所先后派遣20多人次前往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接受技术培训、培养或交流。

2010年12月,金燕博士赴马来西亚国际热带水果网络组织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交流,参与组织内部协作管理工作,为今后更好的开展国际热带水果网络组织的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1月16-30日,科技部的‚马达加斯加荔枝高产优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基地建设‛项目组成员欧良喜、向旭、蔡长河以及广东电视台记者一行5人到塔马塔夫示范荔枝园现场,对合作方人员就果树、果园的管理技术进行了指导,并参加由马达加斯加政府荔枝咨询平台协会会长、FALY EXPORT 公司懂事长Rasamimanana Faly先生组织的当地农技人员培训会,参加培训人员210人次。

2011年5月,孟祥春博士赴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凡卡尼研究中心新鲜产品采后科学系DOV PRUSKY教授实验室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进修,主要是从该实验室已测序的胶孢炭疽菌的基因组序列入手,采用in silico方法筛选与该菌侵染果实分泌氨,导致宿主环境碱化相关的致病性相关功能基因,然后采用基因敲除的方法,研究验证受碱性条件控制的部分基因的功能。通过此研究可学习掌握研究水果采后病理及分子机理的最新思路、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后可以建立同该单位开展进一步合

- 2 - 作的基础,以提升果树所采后学科的研究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广东的水果行业。

2011年,为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香蕉科学研究与发展,受美国康奈尔大学蛋白质组学与质谱研究中心主任Sheng Zhang的邀请,派遣了杨乔松博士对康奈尔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访问和合作研究。此次合作研究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寒害频繁发生危害香蕉产业的突出问题,采用新一代的RNA-Seq和前沿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深入挖掘大蕉抗寒关键基因和蛋白,系统阐述大蕉抗寒的分子机理,为后续的香蕉抗寒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9-12月,为更好的执行‚香蕉枯萎病菌生物多样性和进化规律的研究‛(项目编号 2 0 1 0 D F A 3 2 4 7 0)这一国际合作项目,我所李春雨博士申请访问了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与对方一起开展研究,完成项目中的相应内容,共同研究全球范围内香蕉枯萎病菌进化和迁移规律,为在世界范围内控制该病害做出贡献。2011年10月28日至11月4日,应台湾农业资源永续发展基金会的邀请,我所魏岳荣博士参加了由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博士生导师程萍率团一行25人赴台湾对台湾农业进行了考察和交流,先后访问了福昌种猪场分子育种中心、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试验所花卉研究所等单位。该次访问促进了两岸农业的合作与交流,对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2011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应南非University of Stellenbosch植物病理系主任Altus Viljoen教授、国际热带农业研究所(IITA)香大蕉项目主管Jim Lorenzen博士和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NARO)国家香蕉研究项目主管Wilberforce K.Tushemereirwe博士等人的共同邀请,我院易干军研究员、副院长带领果树所香蕉研究中心魏岳荣副研究员、盛鸥博士,访问了上述位于非洲的著名香蕉研究机构。

2011年11月20-26日,应泰国湄洲大学龙眼研究中心副主任Pawin教授的邀请,果树所龙眼课题组在副所长袁沛元、主任潘学文等赴泰国清迈省和尖竹汶省就泰国龙眼产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并就两国 - 3 - 龙眼栽培和采后保鲜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双方经过良好的沟通交流,本着互利合作的精神,同意在龙眼生产技术研究方面展开合作,达成合作意向,并有待确定相关合作条例后签署合作意向书。

2011年11月26-12月6日,在国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马达加斯加荔枝高产优质关键技术合作研究与示范‛的支持下,我所向旭研究员到马达加斯加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工作,一方面对本国际合作项目予以指导,另一方面对马达加斯加荔枝产业各环节作了解和考察。

2012年11月18日派出易干军研究员、李春雨博士等赴台湾参加国际香蕉学术研讨会及2年一度的亚太香大蕉网络组织学术合作会议(BAPNET)。项目组成员分别做了香蕉转基因育种进展、香蕉抗逆蛋白质组学进展、香蕉种质资源分子评价、香蕉抗枯萎病转录组学研究进展和抗病机理研究、抗枯萎病防治等研究方向的口头报告7个,墙报2个,展示了本项目的最新研究进展,扩大了本课题组乃至我国香蕉研究学界的影响力。另外,项目组成员还考察了Formosana、台蕉5号、台蕉7号等台湾最新抗枯萎病品种种植现场,以及参观学习了台蕉所在抗病种苗繁育、有机栽培防控枯萎病等方便的设施和研究基地。

2012年11月18日派出钟广炎、曾继吾、钟云出访西班牙参加国际柑橘学大会。本次出访先后参观了西牙最大的柑橘脱毒苗圃、大型机械化柑橘果园、大型包装贮运公司、最大的鲜榨果汁公司。学习了解西班牙柑橘产业生产链结构及各环节的生产过程,为本国柑橘生产链的各环节过程提供参考或经验。大会期间我们分别听取了柑橘各行各业的研究最新进展情况,我们也做了口头报告及提交墙报多份,并与许多参会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为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策略、方法、材料等启发了不少新的思路与创新点。

(三)邀请和引进国(境)外专家、学者等来访与交流情况 该引智示范基地从2008年至2012年共邀请和引进国(境)外专家、学者30多人次来访与学术交流。

2008年9月和10月分别邀请了菲律宾大学采后园艺研究和培训中心实验室主任Elda B.Esguerra和Jutatip Poubol博士来我所进行学

- 4 - 术访问及交流。期间两位专家为我们做了关于热带水果采后及鲜切水果研究领域的报告,并与我所果品贮藏保鲜研究室的科技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达成初步的科研合作协议。来访期间,两位专家亲自带领课题组人员开展了鲜切木瓜、芒果和菠萝的加工及保鲜实验,为我们指出了鲜切水果生产过程中的各关键技术要领,并亲自传授了鲜切水果产品质量的评价及检测方法,为鲜切水果研究项目的进一步深入、顺利执行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2009年9月23日,俄罗斯著名昆虫遗传学专家Mitrofanov Vladimir教授和Ilya Mertsalov博士就‚转基因桔小实蝇整合载体构建和胚系转化研究‛项目来我所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合作研究。我所易干军博士接待并详细介绍了我所的有关情况,并就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提出了建议。我所果树病虫害研究室田世尧博士课题组与Mitrofanov Vladimir教授和Ilya Mertsalov博士就上述项目开展深入合作研究。

2009年11月3日,台湾国立屏东科技大学农学院农园生产系柯立祥教授课题组成员博士研究生梁佑慎先生到我所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研究工作。将台湾的45份荔枝种质用我所自主开发的EST-SSR分子标记进行了分子指纹鉴定,并与我所国家种质圃的近300份荔枝种质进行比较,以确定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种质,此项工作为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及荔枝种质创新利用奠定了基础。

2010 年7月3日下午,马达加斯加驻华大使SIKONINA Victor先生带领马达加斯加荔枝生产和出口商一行三人访问我院。易干军副院长接待了大使先生一行。大使先生本次来访是希望推进两国在荔枝生产和贸易上的合作。大使先生一行在易副院长陪同下参观了荔枝资源圃,并就与我院在荔枝产业技术上的进一步合作,与易副院长进行了充分的洽谈。大使先生表示,荔枝是马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希望能通过与中国政府和农业科技机构的合作提升马国的荔枝产业水平。双方通过洽谈,达成初步意向:我院果树所与马国荔枝生产和出口的大企业签署技术合作协议,开展荔枝育种与生产技术的合作;大使先生将代表马国政府与中国政府磋商,争取将合作上升到两国政府间合作层面。

- 5 - 2011年9月21日邀请国际著名香蕉研究专家Agustin B.Molina博士于来果树所进行了为期6天访问交流。与果树所香蕉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在枯萎病抗性品种评价和防控技术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学术交流,展示了现今香蕉枯萎病研究的发展趋势,交流了双方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双方讨论了今后学术合作的模式,突出了加强与亚太香大蕉协作网以及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及地区性重要项目的协作与执行的重要性,此次交流将会大大加强果树所与国际香蕉权威研究机构的紧密联系,促进我所在种质资源交换、学术互访、人员交流和研究生合作培养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

2011年9月29日,泰国清迈大学农学院Kamon Lertrat博士等一行五人我所参观访问。参观了我所的龙眼基地,双方就龙眼生产技术研究合作事宜进行了交流沟通,进一步为合作达成共识。

2012年6月17~26日和11月26~28日两次邀请了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Altus Vljoen教授来访。Viljoen Altus教授是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系主任,在香蕉枯萎病菌的研究方面具有世界领先水平。A ltus教授掌握着国际认可的24个香蕉枯萎病菌的标准tester,提供香蕉枯萎病菌 VCG 分析技术作为合作研究的核心内容,即利用营养亲合体营养亲和性(VCG)研究技术研究病原菌的生物多样性和进化,并且其在主持一项南非科技部支持的国际合作项目‚Diversity in and evolution of the Fusarium wilt pathogen on Cavendish banana‛(香蕉枯萎病菌多样性和进化的研究),Altus教授与项目组成员进行了香蕉枯萎病的致病机制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学术交流(图10),探讨了香蕉与枯萎病原菌互作的研究思路,并进行下一步利用比较转录组学进行枯萎病原菌致病机理研究。

另外,Altus教授来应邀参加了有项目所在单位承办的第五届热带亚热带水果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The Diversity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of 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文中以我国香蕉枯萎病发病园中所采的样本为材料,鉴别了我国枯萎病原菌主要的VCG的类型及丰富的多样性。Altus教授还与项目组成员赴位于东莞的枯萎病重区进行调研。

2012年6月17~23日邀请了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安默斯特校区(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植物病理系Lijun Ma副教

- 6 - 授来访。Ma博士在Broad Institute网站上公布了Foc TR4(VCG 01213)的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大小约46 Mb,组装的contig一共716个,Supercontig一共716个,目前已经开始合作采用新的技术optical Mapping辅助组装,做真菌精细图。Lijun Ma课题组以其掌握的包括香蕉枯萎病菌之内的镰刀菌基因组数据库和娴熟的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做为本项目的关键技术和资源投入。Lijun Ma博士近5年来现主持7个与镰刀菌有关的项目,总经费约485万美元,其中:2项美国农业部功能基因组项目‚枯萎病菌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Comparative functional genomics of plant pathogenic Fusarium species)和‚真菌在侵染植物时的重要繁育过程研究‛(Fungal reproductive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1项美国国家基金项目‚镰刀枯萎病菌寄主转化型的基因组动态研究‛(Genome dynamics of host specificity in the Fusarium oxysporum species complex),2项目澳大利亚CSIRO项目‚镰刀枯萎病菌基因组测序‛,总经费10.4万美元(人民币约65.5万元)。2012年6月17~24日邀请了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Organisation,NARO)Andrew Kiggundu博士来访,指导本项目的香蕉育种技术。Andrew Kiggundu博士所在的香蕉课题组在香蕉遗传转化与转基因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其研发的抗细菌性枯萎病的转基因香蕉品种已经通过了田间测试,已培育出世界第一个可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抗细菌性枯萎病香蕉品。NARO的转基因培育香蕉新品种研究,受到Nature、CNN、BBC等媒体的追踪报道。Andrew Kiggundu博士在本项目中提供香蕉高效遗传转化技术体系,提供本项目合作研究的核心技术。

Andrew博士来应邀参加了有项目所在单位承办的第五届热带亚热带水果学术研讨会,并在会上做了‚Statu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of Banana and Strategies forDeployment of GMO Crops inUganda‛的学术报告,并于项目组进行了深入探讨。在Andrew的大力协助下,项目所在单位与NARO已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主要内容为共同开展种质资源交换、转基因育种、项目合作和人员互访等。

2012年8月8~11日邀请了美国康奈尔大学蛋白质组学与质谱研究中心主任张胜博士来访。康奈尔大学为本项目提供蛋白组分析技术(平台),提供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学技术培训和合作研究,主任张胜博士已与本项目组人员合作进行香蕉蛋白组学研究2年。目前该中心装配有

- 7 - MALDI-TOF/TOF 4700 Analyzer(Applied Biosystems)、hybrid triple quadrupolnear ion trap 4000 Q Trap(Applied Biosystems/MDS Sciex)、hybrid quadrupole, ion mobility, orthogonal acceleration time of flight(Q-TOF)SYNAPT HDMS(Waters)和LTQ Orbitrap Velos Hybrid FT mass spectrometer(Thermo Scientific)四台高分辨率、高准确度、高扫描速度的先进生物质谱仪,分析中心在涉及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实验设计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科学技术体系。张胜博士为广东省农科院特聘专家,2011年课题组派遣了项目骨干-杨乔松博士赴康奈尔大学进行香蕉枯萎病病原菌发育蛋白质组学和不同抗病香蕉品种对病原菌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研究结果得到了康奈尔大学合作方的肯定。此次张胜博士来访,除继续对项目组从事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香蕉枯萎病抗病机制之外,还探讨了下一步共同的研究计划。2012年11月26~28日邀请国际著名香蕉枯萎病研究专家Agustin B.Molina博士来项目组进行香蕉抗枯萎病育种和防控技术交流,并且接受由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广东国际友谊贡献奖‛。Agustin B.Molina博士是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亚太香大蕉协作网协调员(Regional Coordinator for BAPNET-Banana Asia and Pacific Network,Bioversity International),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植物病理学博士。Molina博士长期与项目所在课题组合作,帮助本项目引进优异香蕉抗枯萎病育种资源和抗性品种,指导抗枯萎病防治等研究工作,对促进广东乃至全国的香蕉产业健康发展做出较大贡献。Molina博士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学术交流,并签署了一项与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合作进行的种质资源抗枯萎病评价项目。

2012年11月26日-12月3日越南北方果蔬所科技人员一行7人应邀来我所访问。首先是进行了学术交流、相互了解、促进合作;然后是参观了本所重点实验室、我院创新中心、及本所在钟落潭、肇庆、东莞等地的基地;最后达成各项合作意向。

这些访问及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为我所的引智工作向多类型、多国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引智成果及示范推广情况

(一)2009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1、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食品农业科学柑橘研究和教育中心Fred

- 8 - G.Gmitter教授,引进柑橘黄龙病的高效检测,检疫,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建立了无病毒苗木繁育中心,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以A2/J5为引物的更实用的黄龙病检测技术体系。并免费为怀集农业局、阳江果农、梅州农科所、四会拜尔公司、清新飞来峡镇、肇庆农业技术学院、永汉、云南瑞丽等地或单位检测黄龙病100多个样品。为全省各柑桔主产区提供无病毒原种15个,他们在此基础上繁殖无病毒苗木近40万株,占全省无病苗的30%左右。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在德庆县、清新县、龙门县、阳春市和郁南县等地建立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园1000多亩,在全省举办黄龙病综合防控技术培训班和现场观摩20多场次,辐射推广面积60万亩。

2、从哥斯达黎加Luis Ernesto Pocasangre Enamorado教授、南非Viljoen Altus教授,引进柑橘果树优良品种,并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对引进的优良柑橘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建立示范基地。与梅州嘉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梅州的梅县、丰顺两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奥兰柚’示范基地500多亩,‘粤引HB柚’150亩,目前生长良好。在梅州市平远县建立‘粤引红脐橙’基地3个,共计350亩;在连南推广种植‘里斯本’柠檬800多亩,这些品种生长结果情况好。

3、从菲律宾Agustin B.Molina博士等处,引进2个菲律宾香蕉,并制定出一套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快繁技术。在广东中山、番禺、珠海等地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

(二)2010年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1、引进马达加斯加主栽荔枝品种1个(Mauritius),在引进圃进行隔离管擦。

2、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引进香蕉种质资源12份,包括Ney Poovan、Kuning、Grand Naine、Pilipala、Babibisiana、Cardaba、Pome等。

3、引进生物防治菌株10份。

4、荔枝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 9 -

5、菲律宾热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运保鲜技术应用方法。

6、有机香蕉栽培管理技术。

7、俄罗斯的转基因桔小实蝇整合载体构建和胚系转化研究。

(三)2011年引进新品种

1、申请从位于比利时鲁汶大学的国际香蕉种质交换中心ITC引进种质资源87份,其中具有抗枯萎病特性的育种材料和潜力品种22份;对具有枯萎病抗性的新品种或优系 ‘中粉1号’粉蕉、‘粤丰1号’香蕉、‘粉杂1号’粉蕉、‘中蕉1号’香蕉、‘中蕉2号’香蕉和优系 ‘WK51’、‘WK52’和‘WSK’进行区试,在枯萎病重病区域建立示范种植点5个,总面积110亩;两个耐枯萎病的品种‘中粉1号’、‘粤丰1号’通过审定,两个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中蕉1号’和‘中蕉2号’通过了现场专家鉴定会;对试种表现较好的抗枯萎病新品种或优系‘中粉1号’粉蕉、‘粤丰1号’香蕉和‘粉杂1号’粉蕉,在我国枯萎病发病严重的4个地区进行了示范种植,总面积4700亩;进行田间抗枯萎病品种优系的筛选,在‘抗枯5号’香蕉中发现5株矮化株系,生育期较‘抗枯5号’缩短1~2个月,另发现了2株丰产株系。

2、引进高产优质多抗香蕉品种资源5份。

(四)2012年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

1、引进香蕉新品种12份,柑橘新品种4份,龙眼新品种2份

2、香蕉产区的枯萎病菌的VCGs类型、柑橘黄龙病防控技术。总之,该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从2009年至2012年间分别与康奈尔大学蛋白质与质谱研究中心、南非Stellenbosch大学植物病理系、美国Massachusetts大学、乌干达国家农业研究院(NARO)、IITA、巴西CNPMF-EMBRAPA研究中心、比利时鲁文大学等相关机构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共派遣了20多人次前往美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接受技术培训、培养或交流;邀请和引进国(境)外专家、学者30多人次来访及进行学术交流。引进香蕉、柑橘、荔枝、龙眼等果树种质资源一批,引进柑橘黄龙病的高效检测、检疫、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香蕉育种技

- 10 - 术、热区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及贮运保鲜技术应用方法等新技术一批。从中筛选出通过广东省品种委员会审定的品种:粤引澳卡菠萝、粤引尤力克柠檬、粤引奥灵达夏橙、粤引可口葡萄柚等,并在适栽区进行示范推广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该基地极大丰富了我国南方果树种质资源,对促进热带亚热带果树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进示范 第3篇

黑龙江省人事厅段余应厅长说,黑龙江省的引智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成果显著。尤其近几年来,坚持把引智作为为经济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来抓;引智部门围绕中心、着眼大局、奋发进取,积极实施引智项目,大力推广引智成果,为本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次命名的36个推广基地和示范单位,是全省引智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标志着黑龙江省引智基地和示范单位建设向前又迈进了一大步。这些基地既是先进技术推广的基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地、人才培养的基地。希望今后在引进、消化、吸收、创新、推广、辐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黑龙江省外专局徐宏光局长在会议总结中强调, 2008年的引智服务工作要突出三条主线:一、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设;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三、全省对俄合作战略升级。具体运作是:一靠政策推动;二靠项目拉动;三靠利益驱动。

福建琯溪红蜜柚引进试验与示范 第4篇

1 琯溪红蜜柚在青田县种植现状

1.1 生长情况

表现为早熟, 果肉为淡紫红色, 丰产、优质, 10月上旬成熟, 在青田县红肉蜜柚物候期一般每年可抽发春、夏、秋、晚秋4次梢, 萌发期分别在3月初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下旬及10月中旬, 抽梢率分别为100%、15%、65%、10%, 始花期3月中旬~下旬初, 盛花期3月下旬~4月上旬;终花期4月中旬, 自花结实率一般可达36%以上;果实幼果发育期至4月上旬~6月上旬, 果实膨大期为7月上旬~9月上旬, 果实成熟期为10上中旬, 较本地红柚提早40~50天。

1.2 果实性状

果形倒卵圆形, 皮色黄绿色;果肩圆尖, 偏斜一边;果顶广平、微凹、环状圆印不够明显与完整;果面因油胞较突出, 手感较粗;皮薄, 平均厚0.7~0.9cm。囊瓣数13~17瓣, 有裂瓣现象, 裂瓣率55%, 囊皮粉红色;汁胞红色、果汁丰富、风味酸甜, 品质上等。

1.3 受冻害情况

青田县瓯南街道湖边村土地性质:农田、沙壤土、海拔高度23m。上岸村土地性质:山田, 海拔高度205m。由于海拔高低的影响, 湖边村果实成熟较上岸村提早5~7天, 福建琯溪红蜜柚在青田县种植也不同程度受到冻害的影响。在-2℃时, 种植湖边琯溪红蜜柚春梢叶片未受到影响, 夏、秋梢叶片受到1级冻害20%~42%, 种植上岸琯溪红蜜柚春梢受到1级冻害15%, 夏、秋梢叶片受到1级冻害达45%~78%;晚秋梢受到1级冻害100%的影响。

2 栽培技术要点

2.1 栽植

栽植密度应地势而异, 山地株行距可用3m×3m, 每667m2植60株, 平地株行距3.5m×3.5m, 每667m2植55株。

2.2 合理施肥

2.2.1 幼树以施氮肥为主。

1~3年生树每株施纯氮肥100~400g。施肥的原则是薄肥勤施, 于第1次梢前施促梢肥、抽梢后施壮梢肥, 或从定植起到10月中旬止, 应每月施肥1次稀薄的人粪尿, 11月可施1次有机肥越冬。

2.2.2 成年树管理。

成年树年施肥3~4次, 以产量50kg/株, 氮肥为1kg, 平衡施肥比例:氮:钾:钙:镁=1:0.5:1:0.8:0.3, 分采果肥 (冬肥) :采果前后7~10天内施完, 占全年施肥量的40%~60%;发芽肥 (春肥) :2月中旬前后施肥, 占全年施肥量的15%~25%;壮果肥 (夏秋肥) :一般在停止生理落果后、秋梢萌发前10~15天施用, 占全年施肥量的20%~40%。

2.3 水分管理

枝梢生长期、花芽分化期 (3~5月) 雨水较多, 做好开沟排水工作, 以防积水影响生长发育期。7~10月雨量偏小, 果实生育膨大期限, 天气干旱必须适时灌水, 树冠周围盖草, 保持土壤湿润, 利于果实发育, 地势低洼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园地, 应及时排水。

2.4 整形修剪

幼龄树的修剪应强调以“抹芽控梢”并掌握“去早留多”的原则, 留3~4条新梢。适当疏除过密枝梢, 全部剪去冬梢。初结果树要注意培养短壮春梢与秋梢, 抹除夏梢与冬梢, 疏直立枝, 留斜生枝或进行拉枝。盛果期成年树及时回缩结果枝组、落花落果枝组和衰退枝组, 剪除枯枝、病虫枝。对骨干枝过多和树冠郁闭严重的树, 可用大枝修剪法修剪, 锯去中间直立性骨干枝大枝, 开出“天窗”将光线引入内膛 (锯大枝宜在春季进行) 。对当年抽生的夏秋梢营养枝, 通过短截或疏删调节翌年产量, 树高控制在3m以下。形成自然开心形, 干高20~40cm, 主枝3~4个在主干上错落有致地分布。主枝分枝角度30~45°, 各主枝上配置副主枝2~3个, 主枝与副主枝上适当配置若干侧枝。

2.5 花果管理

促进花芽分化, 根椐树势9~11月适当控水, 对直立主枝拉成斜生状态, 也可有断根。对结果母枝, 在花蕾期先疏花后疏蕾, 去头掐尾留中间, 疏弱留壮花2~3朵, 摘除早夏梢。5月上旬生理落果后, 根椐树势留结果量, 留果均匀分布, 摘除病虫果、畸形果。

2.6 冬季防冻

冻前灌水, 小树盖草或遮阳网, 果园覆盖, 树干刷白。

2.7 果园套种

幼龄果园种植绿肥或豆科作物, 如黄豆、绿豆等, 套种时要注意, 栽植当年要在主干1m以外种植, 当豆夹成熟时, 及时采收, 把叶和豆梗压入主干周围, 改良土壤肥力。

2.8 病虫防治

红蜜柚病虫害发生较轻, 虫害有蚜虫、凤蝶、潜叶蛾、蚧壳虫;病害有疮痂病。 (1) 蚜虫发生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10月中旬。 (2) 凤蝶发生在5月、8月、9月。 (3) 潜叶蛾以7~9月份夏、秋梢抽发期为害最重。 (4) 蚧壳虫在5月、7月为害最重。加强果园管理, 发现少量凤蝶、潜叶蛾、蚜虫, 人工捕杀或摘除叶片;大量发生时,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 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蚧壳虫用40%扑杀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95%机油乳剂1500倍液, 或用40.7%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防治;疮痂病当春梢长到0.2cm时用77%可杀得800倍液, 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

3 小结

引进示范 第5篇

1“518”梨和“420”梨品种特性

“518”梨和“420”梨是目前蜜梨生产中成熟最早的品种, 都是“翠冠”和“西子绿”的杂交后代, 其中“420”梨已于2007年正式定名为“初夏绿”, 并于2008年通过品种认定。518尚未正式定名。

1.1“518”梨特性

“518”不但继承了父本“翠冠”的美味和母本“西子绿”的美形, 而且比双亲提早成熟。其花期与翠冠相近, 果实生育期100天左右, 杭州地区常年在7月15日左右便可采摘上市。该品种果实端正、近圆形, 果皮浅绿色, 果点极小, 果面具蜡质, 无锈斑且非常光滑, 外观极美。平均单果重257g, 最大的达500g。果肉白色、嫩脆多汁、有清香、无石细胞, 果心极小, 可食率高达92%以上,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左右, 品质十分优良。树势强健, 花芽易形成, 稳产高产。

1.2“420” (初夏绿) 梨的主要性状

“420” (初夏绿) 梨其树姿较直立, 树势强健, 叶色亮绿, 花芽极易形成, 花为完全芽, 花粉量大;果实成熟早, 杭州地区7月20日前后成熟, 果实生育期105天左右;平均单果重250g左右, 大果重达580g。果实较均匀, 长圆形, 果皮浅绿, 果面光滑, 果面果锈少, 果点中大。果肉白色, 果心小, 肉质细嫩, 汁液丰富,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5%~12%。

2 引进高接示范

高接示范点设在浦阳镇瞿明果园, 果园总面积10.53hm2, 属于萧山南部丘陵山地, 为黄壤土, 坡向座西朝东, 有机质含量中等。2007年秋季从海宁引进新优早熟梨“518”、“420”接穗, 采用多头高接法进行嫁接, 高接树为14年生的“黄花”梨, 株行距4m×4m, 共计高接“518”梨80株、“420”梨120株, 2008年、2009年已陆续结果, 其产出的梨果外观色泽一致美观, 光洁度、整齐度较好, 品质上等, 成熟期比翠冠梨早1个星期, 商品性特好, 礼品包装后, 其售价比翠冠梨高1.00~2.00元/kg;具有良好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前途, 适宜在本区进行扩种示范。

2.1 主要物侯期比较

经观察, 2010年在浦阳镇“518”和“420”梨的开花期比翠冠梨和黄花梨提前2~5天, 采收期比翠冠梨提前2~7天 (详见表1) 。

2.2 高接后前3年产量和效益分析

经调查, 2009年春季高接的“518”梨2010年开始挂果, 平均单株产量达5kg, 折合667m2产值1435元, 净收益达810元;2007年和2008年嫁接的“420”梨2010年平均单株产量分别达15kg和20kg, 折合667m2产值分别达4935元和6580元, 净收益分别达2300元和3640元 (详见表2) 。

2.3“518”和“420”梨与翠冠梨的外观、内质及其商品性分析

分别于2010年7月15日和7月23日对新品种“518”和“420”梨、翠冠梨随机抽取20只梨进行外观分析、内质测定等, 对3个品种进行综合性状评定, 结果是“518”梨明显优于“翠冠”梨、“420”梨与“翠冠”梨相近, 但其成熟期比“翠冠”梨提前3天左右。 (详见表3)

3 高接树配套栽培管理措施

3.1 抹芽绑缚

高接树萌芽后, 及时抹除中间砧上的萌芽, 促使养分集中供应接穗芽生长;待接穗新梢长达30cm以上时, 做好高接后的接穗新梢的绑缚工作, 防止新梢被风折断。

3.2 合理施肥

提倡秋季重施有机肥, 以饼肥或有机复合肥为主;6、8月各施1次追肥, 以速效肥为主, 并结合喷药叶面追施0.3%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 采果后施用进口复合肥, 以及时恢复树势。

3.3 疏果套袋

梨的坐果率较高, 需要以疏果来保持高产、稳产、增大果形和提高果实的外观品质。疏果宜在谢花后10~15天及时进行;并于疏果后喷药, 给梨果套涂蜡的白色小袋, 套小袋1个月后, 外面加套1个外黄内白涂蜡的双层大果袋, 以生产优质美观的青皮梨。

3.4 综合防治病虫害

在病虫防治上, 紧紧围绕无公害生产, 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严格控制用药次数, 并积极应用物理防治法防治虫害, 如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等。

3.5 加强品牌建设

“琼发”牌蜜梨在浦阳镇乃至萧山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 可以在提高生产梨品质的同时, 在产品包装上下功夫, 力求精益求精, 进一步打造自己的品牌, 提高“琼发”牌蜜梨的知名度。

4 结论

引进示范 第6篇

作为一档综合型文娱节目, 《年代秀》引进自国外大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 不仅包含游戏竞赛, 并且结合影像、实物、音乐表演和时尚秀等元素, 邀请数量庞大的嘉宾参与节目, 以此来向整个时代致敬。这样的设计决定了《年代秀》的“杂糅性”——它既有游戏节目的紧张度, 又有综艺节目的丰富视觉, 还有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感。

1、普适的话题

《年代秀》在节目开办之初就以“大型代际互动节目”为基调, 以每期不同特色的主题打造作为区别于其他综艺节目的独特之处。节目抓住00、90、80、70、60五个年代的时代特征进行别具特色的主题设置, 让身处不同年代的观众能够释放怀旧情怀, 又能增进不同代际间的了解和沟通, 新旧交织之下跨越“generation gap” (代沟) , 获得对普适价值的认同。

从节目立意上来说, 以年代为主旨, 是社会现状与社会价值观的体现:中国处于一个上升阶段, 高速的经济发展以及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冲击了各年代生存的惯常模式。这表现在年代与年代之间人们的认识观、价值观的不同, 年代的停留与社会发展的不同。这些不同孕育了很多新形式的东西, 包括00年代的裸婚、80年代的《老男孩》、60年代的“留守老人”等等。不论这些事情反映形式的好坏, 都在告诉人们, 告诉这个社会, 年代与年代之间需要交流, 也必须交流, 这是孕育《年代秀》产生的根本原因。

2、契合的主持人

作为一个综艺节目, 《年代秀》对主持人掌控现场、调节气氛等能力要求很高。主持人赵屹鸥非科班的出身看似缺点, 却使他具有了其他主持人难以具备的丰富社会阅历。而他在配音、导演、主持等方面的多年全方位历练又造就了他卓越的掌控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他别具一格, 区别于其他综艺主持人以搞怪、玩笑的主持方式, 而以充满磁性的声音和肃然的外表与主持时话语调侃的幽默和风趣的说话方式形成的巨大反差产生“笑果”。这样一冷一热、一张一弛, 让现场的气氛如火花一样碰撞着, 不仅带动了不同年代明星代表的互动, 也使得现场的气氛愈加活跃。同时, 赵屹鸥以其自身中西结合的生活经历, 如细语一般对时代故事、时代情感进行了许多个性化的解读, 也成为了主持人在这档节目里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3、多样的嘉宾

《年代秀》的嘉宾横跨各领域各行业, 其数量与丰富度都远远超越了其他卫视的文娱节目。其中常驻嘉宾、嘉宾拍档与神秘嘉宾都以影视和音乐领域从业者为多数, 他们的知名度成为了决定其参加节目的主要因素, 其中特别以神秘嘉宾为重。

数量庞大的嘉宾群和丰富多样的嘉宾组合都极大地照顾了不同口味观众的喜好, 一方面提高了观众对节目环节的兴趣, 另一方面也提升了观众对节目传输内容的认同感。节目制造了一种名人式的真人秀, 考验的不仅仅是嘉宾的答题能力和知识水平, 还包括他们的表演才能、应变能力、语言天赋、行动力和互动水平。这样一种综合形式的考量既有助于展现嘉宾在一般综艺节目中隐藏起来的真我本性, 带动他们充分参与节目的设置环节, 又为观众制造了一种“偶像奇观”, 刷新了他们对于嘉宾的刻板印象, 从而对嘉宾更为真实的一面产生更多认同感。

4、多样化的环节设置

《年代秀》别具特色的环节通过场景布置、人物采访、道具表演、嘉宾答题得以设置, 自然派生出“入戏”与“出戏”两种强有力的修辞手法。

从赛制上面说, “出戏”是《年代秀》在理性层面上对观众进行的一种知识普及。《年代秀》题目分为年代环节和年代专属题两部分, 嘉宾通过竞时答题和表演答题的方式, 使节目一直在保持紧张而又轻松的节奏上, 从而吸引观众在非刻意的情况下回顾或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从题目表现形态来说, “入戏”的目的是引导受众自觉进入节目规定的情境, 在内容叙事的假定空间与主人公达成认同, 进而接受其意义内涵。一方面, 通过情景再现带领观众进入规定情境, 无论是对经典场面的模仿, 还是年代细节的再现, 都可以让现在的表演与过去的历史事实混合为一, 引领观众进入幻境。另一方面, 利用人物访谈引领观众接近年代。如20120309期的表演嘉宾袁迪宝、李丹妮, 就以他们旷世跨国之恋的深情叙述让观众充分认同那个年代人们对真爱的执着与对家庭的承担。

二、《年代秀》对文娱节目创新的示范

1、《年代秀》本土化改造的成功之处

藉由以上对《年代秀》娱乐形态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综合型文娱节目, 《年代秀》的成功是基于以下几点:1.定位准确抢占先机。2.对受众的多层次全方位分析切中了观众真正的收视需求。3.节目制作者苦费心思炮制的全新节目环节摆脱了对旧有形式的审美疲劳。4.别具风格的主持人打造出品牌特色。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年代秀》不再依靠“国外引进-本土化改造-模式化运营”这样的传统产业运作, 而是真正做到“只借皮囊, 内容自造”中国制造式产出。

结合中国自身的国情, 加之深刻的解读, 借由娱乐的形式, 提出节目自我的态度, 使得《年代秀》作为一档包裹着娱乐外衣的知识型综艺节目, 开始以轻松亲切的娱乐形式表现出对整个中国时代难能可贵的思考。这是其他文娱节目单纯、僵化的复制所不能达到的结果。

2、《年代秀》核心理念创新是推动之力

一切媒介的形式都只是外壳, 然而外壳的创新传达出的是内容的进步。从国外流入而落户中国语境中的《年代秀》, 它弥合代际沟通难题、顾及时代怀旧情绪、复原被误解的历史、重现昔日经典、反思时代热点议题, 其意义和价值远远超过单纯以娱乐为乐的其他综艺节目。最重要的是, 它提供了一种被定位为娱乐形态的媒介如何以最好的形式去传达时代普适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正是我们现今地方卫视文娱节目电视的关键点。

如果仅一味大量投入引进节目, 却无视自主创新的疲软、价值理念的退化, 这将导致综艺节目形式越来越僵化, 内容越来越失去营养。最终, 受众无法获得优质的节目, 综艺节目也在固步自封中自我消亡。

3、《年代秀》存在的问题

当然, 《年代秀》作为一次创新实践, 并未臻于成熟, 在其传播中表现出的一些问题, 也值得研究反思。例如它并未改变传统文娱节目被称为“授课式”的单向传播模式, 不仅在荧幕里外如此, 在节目现场也是如此:现场观众通常为群体处于舞台中心的外围, 主持人与节目嘉宾处于舞台中心进行表演, 观众只用配合发出欢呼等“音效”即可, 即使有少量互动也是较为克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节目的发散效应, 也落后于现今电视媒体正积极推进的“双向传播”模式。

摘要:《年代秀》是一档由深圳卫视制作的全明星代际互动综艺秀, 引进国外大热综艺节目《Generation show》的模式, 通过合理的本土化改造后形成一种电视综艺节目、游戏节目与真人秀节目三位一体的结合, 本文集中从四个角度分析《年代秀》的节目形式, 以期对地方卫视文娱节目的创新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年代秀,地方卫视,文娱节目,创新

参考文献

[1][美]尼尔·波兹曼著.娱乐至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郭庆光.相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引进示范 第7篇

“新大坪”马铃薯是一种中晚熟品种, 株型半直立, 分枝中等。株高40~50cm, 茎粗1.0~1.2cm。茎绿色, 叶片肥大、墨绿色。花白色。结薯集中, 单株结薯3~4个, 大中薯率85%左右。含粗蛋白质2.67%, 淀粉20.19%, 还原糖0.16%。生育期115d。抗病性在斜沟乡河滩村调查, 抗病毒病, 中抗早疫病和晚疫病。由于该品种块茎椭圆、表皮光滑、白皮白肉、芽眼浅而少、食味佳, 又是菜用鲜销蔬菜的理想品种。

2 试验情况

2.1 项目实施地斜沟乡河滩村基本情况

斜沟乡河滩村位于位于乡政府所在地, 海拔2690m, 年降雨量509mm, 年平均气温2.8℃, 无霜期86d。

2.2 试验设计

为总结出“新大坪”马铃薯的在本地区栽培技术要点, 试验设计“新大坪”马铃薯施肥水平、密度、品种对比生产试验, 并进行田间观察记载, 为推广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探讨“新大坪”马铃薯在本地区地区的特征、特性。在斜沟乡河滩村进行了与下寨65马铃薯对比生产试验。播种时, 株距25cm, 行距70cm, 施肥水平、耕作水平管理等均匀一致 (见表1、表2) 。

从表1可以看出, “新大坪”马铃薯生育期比下寨65马铃薯生育期长相差不大。

从表2可以看出, “新大坪”马铃薯平均亩产2558.5㎏, 下寨65的产量为2237㎏。由此可以看出种植“新大坪”马铃薯的产量比较下寨65好。

2) “新大坪”马铃薯不同密度生产试验, 试验设4个处理, 3个重复, 面积为4×5=20㎡, 4个处理分别为行距、株距分别为70 (7行) ×25 (18) (密度3800株/亩) 、70 (7行) ×22.5 (18株) (密度4230株/亩) 、70 (7行) ×20 (20株) (密度5500株/亩) 、60 (8行) ×25 (18株) (密度4558.6株/亩) , 其它施肥水平、耕作管理等均匀一致 (结果见表3) 。

从表3看出, 在高海拔地区最佳株行距为60cm×25cm。合理密度为每亩4500株左右。

3) “新大坪”马铃薯不同施肥水平处理试验。每处理小区面积为10×10=100m2, 共设4个处理, 处理1:尿素15㎏, 二铵20㎏, 硫酸钾5㎏;处理2:尿素12㎏, 二铵18㎏, 硫酸钾6㎏;处理3:尿素10㎏, 二铵15㎏, 硫酸钾5㎏;处理4:尿素10㎏, 二铵10㎏, 硫酸钾4㎏。其它管理措施相同 (统计结果见表5、表6) 。

从表4看出, 处理1比处理3和处理4的生育期比较长15d。

从表5看, “新大坪”马铃薯在斜沟地区施肥处理1和处理2比较合理, 但从投入和产出比的角度看处理3比处理1经济合理。由此可以看出在斜沟地区种植“新大坪”马铃薯应采用处理2:尿素12㎏, 二铵18㎏, 硫酸钾6㎏的施肥方式比较经济合理。

3 主要栽培技术

3.1 耕作要求

轮作可以调节土壤养分、改善土壤, 避免单一养分 (钾素) 缺乏, 而且能减少病虫感染危害的机会, 尤其是土壤和残株传带的病害及杂草。马铃薯和其它轮作, 实行3~5年轮作, 常与小麦、蚕豆等作物轮作, 但不能与十字花科作物 (如油菜) 等轮作。

选地、整地:深耕耙耱是保证根系发育, 改善土壤中水、肥、气、热条件, 满足马铃薯对土壤环境的要求和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该品种结薯早, 结薯集中, 因此选择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排水通气良好, 富含有机质的地块。对选好的地块进行深耕或早春翻, 深度25cm以上, 播种前打碎土坷垃, 捡净根茬, 耙耱整平, 做到精细整地。

3.2 施肥水平

播前施用有机肥2000㎏/亩, 尿素12㎏/亩, 二铵18㎏/亩, 硫酸钾6㎏。由于是全膜种植追施主要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富万钾2~3次, 在盛花期进行。

3.3 播种方法

种薯选择:种薯选择合格的种薯, 种薯切芽块重量应在30~50g。

播期为4月25~29日, 播种量175㎏/亩。行距60cm, 株距25cm, 适宜密度4500株左右, 并进行覆膜, 有利于提高薯块的商品率。

3.4 田间管理

1) 覆膜地块查苗补苗。及时掏苗, 如发现缺苗, 要及时从临近穴里掰取多余的苗进行扦插补苗, 扦插最好在傍晚或阴天进行。

2) 苗出齐后对不覆膜的地块及时除草、松土, 促进根系发育, 达到根深叶茂, 幼苗粗壮, 生长旺盛。

3) 盛花期期主要以叶面追肥, 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富万钾2~3次, 有利于块茎的形成膨大。

4) 现蕾期重点防治马铃薯早疫病, 用薯菌清、农用链霉素、杜邦克露等农药进行防治。

5) 开花至成熟期, 主要是防治晚疫病为主、鼠害、拔蒿草,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为获得高产奠定了基础。

3.5 病虫害防治

主要防治了马铃薯的早疫病和晚疫病, 早疫病和晚疫病是真菌性病害, 多在夏季雨量多时发生。一般在马铃薯现蕾、开花前后发生, 主要危害叶片、茎秆和块茎。当气温20度左右, 连阴雨, 田间湿度大, 极易发病而且比较严重。发现后及时拔除中心病株;用65%代森锌500倍液或薯菌消进行喷雾防治, 隔7~l Od喷一次, 喷3~4次为宜。

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 金针虫等, 蛴螬是金龟甲的幼虫, 以取食根、茎、块茎为害。金针虫是叩头虫的幼虫, 主要危害块茎, 钻成细而深的孔洞, 常供杂菌侵人块茎为害。防治方法:土壤药剂处理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O.25~0.5㎏加土25㎏拌匀, 结合秋季翻地撒施。

3.6 收获

“新大坪”马铃薯一般在80%茎叶干枯, 块茎停止膨大时及时收获。

4 结论

1) “新大坪”马铃薯在高海拔地区适宜覆膜种植, 种植时间为4月25日至5月10日,

2) 施肥:有机肥3方, 尿素12㎏, 二铵18㎏, 硫酸钾6㎏为比较适宜。

引进示范 第8篇

1 技术模式

保护性耕作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蓄水能力, 抵御春旱、减少风蚀及水蚀, 提高生态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采取留茬覆盖护土越冬, 春季浅表土根茬处理免耕播种、药剂除草和土壤深松的技术措施。种植作物以春小麦和甘蓝型油菜为主。

2 主要推广的技术工艺

工艺路线的制定原则, 结合当地耕作习惯, 针对铧式犁翻地、土壤裸露越冬的传统耕作方式, 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发展节约型生态农业,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机、农艺相结合。

(1) 留高茬→秋季深松→药剂除草免耕播种→药剂除草、人工松土→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2) 留高茬→来年春天药剂除草、秸秆粉碎还田→免耕播种→药剂除草、人工松土→田间管理→机械或人工收获。

(3) 留高茬→秋季深松→旋播机播种→药剂除草、人工松土→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作物种植进行合理的轮作制, 视土壤情况每2年进行1次深松。

3 示范点建设

用传统耕作模式在青海省德令哈市柯鲁柯湖镇民兴村 (秋翻→耙耱→播种→镇压平地→收获) 种植6.7hm2小麦。重点对比免耕技术模式下的土壤温度、水分、作物出苗、杂草控制、长势、产量及生产成本与传统耕作模式的数据差异, 总结得失, 逐步完善并指导大面积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4 作业质量及技术经济指标

(1) 留茬。留茬高度保持在大于15 cm, 保证残茬覆盖地表, 残茬覆盖率>30%。

(2) 秸秆处理。用秸秆还田机处理秸秆。

(3) 免耕播种。施肥深度8~16 cm, 小麦播种深度3~5 cm, 播前进行种子分选, 确保种子发芽率>96%。与此同时, 监测地温和土壤含水率, 地温超过10℃、土壤含水率>10%时方可播种。播种时根据播种量和施肥量, 确保不堵、不空和不伤种, 行距整齐, 深浅一致, 种肥分层合理有效, 开沟顺利不阻塞, 通过性能好。

(4) 病虫草害防治。小麦播前用40%的燕麦喂乳剂3.00~3.75 kg/hm2机械喷施土壤表面, 主要防治野燕麦;苗期用溴氢菊酯等农药防治麦茎蜂、茎象甲、蚜虫及吸浆虫等虫害;用2.4D-丁脂防治阔叶类杂草;对鼠害严重地块采用毒饵诱杀和人工捕杀, 防治效果要达到95%以上, 基本达到无病虫草害和鼠害。

5 技术措施保障

(1) 加强技术宣传、培训。

(2) 开展机具选型、引进、试验和改制工作。主要采用东方红-250型拖拉机配套2BFM-5型免耕播种机进行机械化作业。

(3) 组建农机服务组织。

(4) 制订农机具作业规范和作业质量标准。

(5) 做好跟踪服务及技术指导工作, 确保农机具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和项目顺利实施。

6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1) 增产。保护性耕作同传统耕作相比, 小麦增产幅度一般为150 kg/hm2。

(2) 雨水利用率可大幅度提高。保护性耕作比传统耕作更加保土、保水和防止水土流失。贮水能力可增加8%, 作物对水分的利用率增加6%。这对干旱地区来说尤为重要。

(3) 土壤养分含量增加, 保护性耕作可明显提高土壤表层的有机含量, 水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也相应增加,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 保护性耕作同传统耕作相比平均可减少耕作性投入450元/hm2, 平均增收225~975元/hm2, 节本增效675~1 125元/hm2。

引进示范 第9篇

关键词:烤烟,NC55,种植示范,性状,质量评价,山东诸城

卷烟产品品牌的香气特征、香味风格, 是在烟叶原料的基础上由香精、香料赋予的, 是两者所具有的香气特征和香味风格的协调融合。来源于天然的烟草香味物质, 受气候、产地、等级等客观条件的影响, 经常会产生波动。因此卷烟配方人员需要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烟叶的质量状况进行研究, 以便于对叶组配方进行合理调整, 从而保证产品质量风格的稳定[1]。烟叶品种是烟叶生产的基础, 不论采用何种先进工具或应用何种现代技术, 都必须通过它才能发挥提高质量、增加产量的作用。通过改良品种提高烟叶品质, 以满足卷烟工业的要求, 是一条投资少、收效大的有效途径。

从中国烟草发展历史来看, 烟叶生产每次大的变革都是从品种开始的。品种在中式卷烟风格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未来中式卷烟对多样化中国烟叶原料的需求也决定了烟叶品种在中式卷烟中的基础地位[2]。山东省诸城县自2009年开始试种NC55[3], 由于其抗病性、产量、产值较高,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因此2010年在诸城县安排了相应的对比试验, 以进一步了解其栽培特性、质量特色, 以期为烟叶卷烟配方使用打下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供试烤烟品种为NC55、K326。示范田分别设在诸城县的2个试验点, 其中程戈庄试验点的供试土壤为棕壤土, p H值为6.63, 含有机质0.657%、有效氮72.89 mg/kg、有效磷21.64 mg/kg、有效钾200 mg/kg、有效氯28.36 mg/kg;贾悦试验点的供试土壤为淋溶褐土, p H值7.49, 含有机质1.103%、有效氮98.42 mg/kg、有效磷20.41 mg/kg、有效钾205 mg/kg、有效氯31.8 mg/kg。

1.2 试验方法

2个试验点均安排2个品种, 每品种为1个处理, 2次重复, 每次重复100株, 株行距为1.2 m×0.5 m。试验田施纯氮82.5 kg/hm2, 氮、磷、钾比例为1∶1∶3。生育期和农艺性状调查按《YC/T 142-1998》标准执行, 抗性鉴定按《YC/T 41-1996》标准执行, 统计分析采用DPS邓肯新复极方差法。对参试品种的B2F、C3F和X2F进行取样, 按GB 2635-1992《烤烟》标准进行烟叶外观质量鉴定, 按照烟草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对总糖、烟碱、总氮等主要化学成分进行测定, 山东中烟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进行原烟感官质量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农艺性状及抗性

由表1可知, NC55现蕾、中心花开放、始熟期稍晚, 生育期较K326稍长;NC55烟株为筒形, 叶片为长椭圆形, 除茎围显著小于K326外, 其他性状与K326相当。2个品种对赤星病、野火病、TMV、CMV抗性基本相当, 但NC55对PVY抗性显著高于K326。

2.2 主要经济性状调查

由表2可知, 综合2个试验点2个品种主要经济性状, NC55在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等方面优于K326, 但产量稍低于K326。

2.3 原烟质量评价

由表3可知, 外观质量:B2F烟叶NC55除成熟度优于K326外, 其他外观指标基本一致, 外观质量总体优于K326;C3F烟叶NC55除结构疏松外, 其他外观指标与K326基本一致, 外观质量总体略好于K326;X2F烟叶NC55在成熟度和油分方面要优于K326, 外观质量总体优于K326;3个部位烟叶外观质量表现为NC55优于K326, 这与尹东升等[3]研究结果接近。

主要化学成分:与K326相比, B2F烟叶NC55总糖、烟碱低, 总氮高;C3F烟叶NC55总糖、糖碱比低于K326, 烟碱高;X2F烟叶NC55烟碱、总糖低于K326, 糖碱比高于K326。综合来看, NC55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

感官质量:B2F烟叶NC55为中偏浓香型, K326为中间香型, 程戈庄试验点NC55的B2F的香气质、香气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C3F烟叶只有贾悦试验点K326为中间香型, 其他均为中偏浓香型, 程戈庄试验点的NC55的C3F在香气质、香气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X2F烟叶除程戈庄试验点NC55为中偏浓香型外, 其他均为中间香型, 程戈庄试验点K326的X2F在香气质、香气量方面高于其他处理。NC55在当地生态条件下多表现为中偏浓香型, K326则多为中间香型;NC55感官质量稍好于K326。

注:香气质15分, 香气量20分, 得分总分为100分。

3 结论与讨论

示范研究结果表明, 与K326相比, NC55在诸城县生育期稍长, 茎围略小, 抗PVY, 但应注意叶斑类病害防治, 均价、产值、上等烟比例等方面有所提高, 外观质量较好、化学成分协调, 具中偏浓香型风格。

研究不同产地烤烟香型风格和化学成分特点, 明确典型香型风格烤烟的主导化学指标和适宜区间, 对于产地特色烟叶的定位和表述[4], 以及烟叶质量目标的制定都具有重要意义[5]。

“生态决定特色、品种彰显特色、技术支撑特色”就是指烟叶的香气风格是在特定的生态条件、遗传因素和一定的栽培技术下产生的[6]。特定的生态条件难以通过人为因素予以改变, 但选育有利于突出当地香味风格的特色烟草品种是可以实现的[2,7]。在山东省诸城县特定的生态条件下, NC55香型多表现为中偏浓香型, K326多为中间香型, NC55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可见NC55比较有利于突出山东省诸城县烟叶风格。有了好的品种, 如要大面积推广, 仍需相应配套栽培技术, 才能支撑其特色;因此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NC55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洪.中式卷烟香味的系统研究[C]//中卷烟理论内涵讨论论文汇编, 2004:171-183.

[2]卢秀萍.培育特色烤烟品种[J].中国烟草, 2004 (22) :60-61.

[3]尹东升, 杜传印, 刘广玉, 等.引进美国烤烟新品种适应性对比试验[J].山东农业科学, 2010 (5) :23-25.

[4]唐远驹.烟叶风格特色的定位[J].中国烟草科学, 2008, 29 (3) :1-5.

[5]唐远驹.质量目标——烟叶生产基地发展的关键问题[J].中国烟草科学, 2005, 26 (2) :1-4.

[6]王松峰, 张勃, 孙敬国, 等.中国部分烤烟产区模块配方烟叶品质特色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 2011, 40 (4) :78-81.

上一篇:正常状态下一篇:唯理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