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药理学

2024-05-07

姜黄素/药理学(精选3篇)

姜黄素/药理学 第1篇

滴丸是固体或液体的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后溶解、乳化或混悬于基质中,再滴入不相混溶、互不作用的冷凝介质中,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滴收缩成球形而制成的制剂,主要供口服,具有溶出快、生物利用度高、制备简单、质量易控等特点[4]。将姜黄素制成滴丸剂,采用亲水性聚乙二醇做基质,可以加速其溶散,生物利用度也相应提高。本试验通过考察其制备工艺,优选处方,将姜黄素制成滴丸剂。

1仪器与试药

姜黄素(Alfa Aesar),聚乙二醇(PEG,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滴丸机(DWJSY-11I,博森制药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电子天平(METTLER TOLEDO),其他均为化学纯。

2方法与结果

2.1 处方筛选及制备工艺

根据相关资料及文献[5],选择聚乙二醇1000和聚乙二醇6000为基质,以正交试验优选姜黄素滴丸的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冷却剂温度以及药物与基质的配比,选用选择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见表1。

选择滴口内、外径分别为4.6、6.0mm的滴头,滴口距离冷却液5cm,滴速为40滴/min,分别选用表中不同基质及冷却液,滴入80cm长的不同温度的液体石蜡冷却液中,观察滴丸的成型状况及沉降时间,以滴丸硬度、圆整度、脱尾情况及溶散时限为考察指标。硬度由硬至软分为1~5级,外形由圆整至不圆整分为1~5级,脱尾情况由好至差分为1~5级,记录溶散时间。以硬度、圆整度、拖尾的评级和溶散时间作为评分标准,即K=硬度评级+圆整度评级+拖尾评级+溶散时间,以K值越小越好。结果见表2。

由正交试验结果可知,最佳滴制条件为A1B3C1D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因素C对试验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即冷却剂温度影响最大,而药液温度、药物和基质配比以及基质配比无显著性差异。见表3。

2.2 重量差异检查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附录规定,取滴丸20丸,测定其平均丸重,并计算每丸与平均丸重的重量差异。结果见表4。

2.3 验证试验

根据正交试验确定姜黄素滴丸成型工艺的条件,制备3批姜黄素滴丸,并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规定做滴丸的质量检查,检查其外观性状,测定其重量差异和溶散时限。结果见表4。

注:F(2,2)0.1=9.0,F(2,2)0.05=19.0,F(2,2)0.01=99.0

3讨论

正交试验中,考虑PEG-6000的熔点为(57±2)℃,药液的温度选择设计为60~70℃。虽然试验结果表明,药液温度对滴丸的评价指标有一定影响,如在试验设计中加大温差,可能使药液温度结果的方差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但考虑姜黄素对热的稳定性不够好,故最高温度设定为70℃。

在试验中,采用滴距为5cm,可以避免在滴制过程中,滴距太近而造成丸型圆整度较差。在预试验中,采用60滴/min的滴速,滴速较快,而丸型略微扁圆;在滴制过程中,采用40滴/min的滴速,则丸型圆整。

本试验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滴丸制备工艺和处方。评分标准采用了硬度、圆整度、拖尾的评级和溶散时间4项指标,前3项指标评级越高,溶散时间越短,综合评分越小越好。

摘要:目的 制备姜黄素滴丸。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滴丸的基质配比、药液温度及冷却剂温度对滴丸硬度、圆整度、拖尾的评级和溶散时间的影响,进行处方筛选和工艺研究。结果 制备的姜黄素滴丸外观圆整,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结论 该滴丸处方合理,工艺简单。

关键词:姜黄素,滴丸,制备,正交设计

参考文献

[1]崔晶,翟光喜,娄红祥.姜黄素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05,3(2):108-111.

[2]盛柳青,颜继忠,梁万根.姜黄素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概况[J].中国西部科技,2006,(4):14-15.

[3]赵琳琳,韩刚,朱莹,等.姜黄素不同剂型体外药物释放的比较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09,28(10):42-43.

[4]崔福德.药剂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83.

姜黄素/药理学 第2篇

【摘要】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姜黄素和放射线对Hela细胞的抑制作用,绘制细胞抑制率曲线,研究姜黄素与放射联合应用时的作用特点;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 姜黄素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单纯照射对宫颈癌增殖有平台效应, 联用姜黄素则可进一步增强对宫颈癌的杀伤效应;单独照射和姜黄素均能使细胞周期阻滞于放射敏感时相G2/M期,诱导细胞凋亡,聯合作用效果更加显著。结论 姜黄素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对宫颈癌Hela细胞产生放疗增敏作用。

放射治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手段,对宫颈癌的照射不可避免的会对宫颈周围膀胱、直肠等器官造成辐射损伤 [1]。故而,采用同步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即通过同步应用小剂量化疗药物在不增加甚至降低射线剂量的基础上达到增强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肿瘤的治疗[2]。

姜黄素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有研究表明姜黄素对胰腺癌[3]、肾癌[4]、前列腺癌[5]具有放疗增敏作用,但对宫颈癌放疗作用报道较少,本文通对此进行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湖北医药学院临床研究所);姜黄素(HPLC>98%,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Clinac 600C/D加速器( 美国Varian 公司);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luter公司)。

1.2 方法

1.2.1细胞培养 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于含10%新生牛血清的1640中,并置于含5%C02的37℃孵箱中常规培养,每2-3d传代1次,取对数生长期细胞用于实验。

1.2.2照射方法 在室温下采用6MV-X线照射,照射野10×10cm,剂量率40 cGy/min,源皮距为100cm,分别一次性给予各实验组6、8、10、12、14、16Gy剂量。

1.2.3放射线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取对数生长期Hela细胞,经0.25%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参照文献按辐射剂量分为6、8、10、12、14、16Gy共6组,每组设5个复孔,给予一次性射线照射12、24、48h后,每孔加入20μL MTT(5g/L),继续孵育4h,弃各孔液体,每孔加入150μL二甲基砜,低速震荡10min,酶标仪检测各孔在562nm波长处吸光度值,计算抑制率,求出辐射剂量坪值,即细胞增殖抑制率达最高的射线剂量。细胞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 ×100%。

1.2.4MTT法测定姜黄素的辐射敏感性 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空白组、单药组、单放组、药放组。空白组只加细胞与培养液;单放组剂量取上述实验的坪值;单药组姜黄素终浓度参照文献确定为50,25,12.5,6.25,3.125μmol/L共5组,药放组辐射剂量和药物浓度分别同单放组剂量和单药组浓度,共5组,每组设5个平行样本,测定各组吸光值后通过公式计算细胞抑制率。

1.2.5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检测 细胞分组及处理同1.2.4,取处理完毕的4组细胞各1×106个, PBS洗2次,加入70%冷乙醇4℃固定过夜,清除固定液,加入PBS100μl混匀细胞,再加入10g/LRNAase2μl充分混匀,置37℃水浴锅中加温30min,加入碘化丙啶(PI)染色液(20μg/ml),常温避光30min后,流式细胞仪检测,Multicycle软件分析,拟合计算出细胞各时相百分比和凋亡率。

1.3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SPSS17.0软件模拟生存曲线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法),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差别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ela细胞对射线照射的敏感性 射线照射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可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射线剂量12Gy以内时,随着射线剂量的加大和照射后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也明显增加,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在12Gy处出现坪值,故选用12Gy加药物进行后续的增敏实验。

2.2姜黄素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 经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48、72h后,Hela细胞增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各浓度姜黄素作用48h,细胞增殖抑制率在7%-81%之间,与对照组比较,12.5μmol/L姜黄素即可产生有统计学差异的抑制作用(P<0.05),而25μmol/L及以上浓度的姜黄素抑制作用则更强(P<0.01)。

2.3姜黄素对Hela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 选取12Gy剂量射线加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于Hela细胞结果显示出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进一步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浓度大于25μmol/L时曲线趋于平坦。药物加辐射后,其24h细胞增殖抑制率均较单纯辐射或单纯药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2.4细胞周期分析及凋亡检测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表明,与空白组比较,单纯放射或药物均能提高G2/M期细胞比例,诱导细胞出现凋亡(P<0.05),而放射与药物联合则作用效果更为显著(P<0.01)。

3讨论

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血管新生以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中,笔者观察了姜黄素同步放疗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纯应用姜黄素,细胞增殖抑制率与药物浓度的增加成正比;单纯应用放射线照射,细胞抑制率也随射线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辐射剂量达到12Gy时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坪台期,不再随射线剂量的加大而增加。在此基础上,选用12Gy放射线联合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做进一步的观察,结果显示,在单纯辐射剂量已达到“阈值”的情况下,联用姜黄素可使细胞增殖抑制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且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高于单纯放射组和单纯药物组(P<0.05),说明同步应用姜黄素确实可对宫颈癌细胞放疗产生增效的作用,但这种增效作用只是控制在一定浓度的范围之内。

为初步探明增效机制,笔者进一步检测了姜黄素同步放疗后对宫颈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药物、单独射线均能对细胞产生诱导凋亡和G2/M期阻滞的作用,而联合应用后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这说明姜黄素的放疗增敏作用与其能阻滞细胞周期于对放疗敏感时相G2/M期有关。△湖北省十堰市科技局基金资助项目(ZD2012026) 湖北医药学院第三临床学院资助项目(201201)

参考文献

[1]金健,张国楠,樊英.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7,23(5):287-289.

[2]徐凤华,郭荣荣,孙华燕.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2):218-229.

[3]Veeraraghavan J,Natarajan M,Lagisetty P,etl.Impact of curcumin, raspberry extract, and neem leaf extract on rel protein-regulated celldeath/radiosensitizationin pancreatic cancer cells[J].Pancreas.2011,40(7):1107-1119.

[4]李刚,王子明,种铁.姜黄素对人肾癌ACHN细胞放射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2(3):299-302.

姜黄素/药理学 第3篇

关键词:HPLC,姜黄浸膏散,姜黄素,药物含量测定

姜黄浸膏散是本实验室根据特定工艺自制,其主要有效成分为姜黄素。经实验发现,该药用于治疗鱼类的各种单纯性肝胆疾病疗效较好(合并炎症还需加用抗炎药)。现对姜黄浸膏散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姜黄素进行含量测定以控制其质量,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剂

Dionex-Ultimate 3000液相色谱仪,Starsorius DSI型电子分析天平(d=0.01mg,北京赛多利斯天平有限公司),KQ3200B型超声仪(昆山超生仪器有限公司)。UV-1800型紫外分光光度计(SHIMADZU UV SPECTROPHO-TOMETER);R-1001N旋转蒸发仪(郑州长城科工贸有限公司);GZX-9070MBE数显鼓风干燥箱(上海博迅事业有限公司医疗设备厂);TIANHE 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甲醇为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乙腈为色谱纯(美国天地公司),水为二次蒸馏水,其他试剂为分析纯。姜黄素对照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0823-9802),姜黄于2011年10月购于武汉市武昌区药材公司,药材由湖北中医药大学陈科力教授鉴定。姜黄浸膏散剂为本实验室根据特定工艺自制,批号为2012001、2012002、2012003。

2 方法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TIANHE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溶液(48∶52)[1];流速:1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430nm;进样量:10μL。

2.2 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制备

2.2.1 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适量,加无水乙醇溶解制成0.219 2mg/mL的对照品溶液。

2.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姜黄浸膏散约5g置于圆底烧瓶中,精密加入80%乙醇50mL,称定重量,水浴80℃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过滤[2]。取续滤液2.5mL用无水乙醇定容至25mL,即得。

2.2.3 阴性空白液制备

精密称取姜黄浸膏散中除去姜黄浸膏外的其他辅料5g,按“2.2.2”项制备方法制得阴性空白液。

2.3 测定方法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峰面积,计算姜黄素含量。

2.4 系统适应性试验

取对照品(0.013152mg/mL)、供试品、阴性空白液,按“2.1”项下色谱条件进行进样,记录色谱,见图1。理论塔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不低于3 000,姜黄素与其它杂质峰分离良好。姜黄素保留时间为15.180min,阴性空白液在此处无吸收。结果见图1。

3 结果

3.1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浓度分别为0.004384mg/mL、0.008768mg/mL、0.013152mg/mL、0.017536mg/mL、0.02192mg/mL的对照品溶液各10μL,按“2.1”项色谱条件进样测定,每个浓度的溶液连续进样2次,得到的峰面积分别为8.752、18.327、28.819、39.374、48.920。以对照品溶液浓度为横坐标(μg/mL),以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2.312 6X-1.576 7,r=0.999 8。结果表明在4.383~21.92μg/mL范围内,两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2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0131 52mg/mL)2μL,连续进样5次,测得姜黄素峰面积分别为28.877、28.761、28.782、28.957、28.023,RSD为1.31%,表明精密度良好(n=5)。

3.3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姜黄浸膏散按照“2.2.2”项下制备方法平行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分别进样10μL,测得姜黄素的含量分别为:0.01380、0.01400、0.01339、0.01364、0.01392、0.01370mg/mL,RSD为1.62%,表明重现性良好(n=6)。

3.4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h进样10μL,测得姜黄素峰面积为29.321、29.224、29.019、28.536、28.895、28.638,RSD为1.08%,结果表明姜黄素在24h内稳定。

3.5 回收率试验

采用加样回收率法,精密称取姜黄素对照品5.48mg置于25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制成0.219 2mg/mL的对照品溶液,作为储备液。精密吸取已知含量的样品(批号2012001,含量0.001362mg/mL)4mL,共取6份,精密加入储备液0.25mL,再用无水乙醇定容至10mL,测定并计算加样回收率,结果见表1,回收率在95%~105%内,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准确性。

3.6 样品测定

取供试品3批,按按“2.2.2”项制备方法制得供试品溶液,分别取对照品与供试品注入液相色谱仪,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外标法计算样品中姜黄素的含量,结果见表2。

4 讨论

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姜黄素的方法有很多,参考了相关文献后,本试验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供试品提取溶剂选择:通过对供试品提取方法比较得出,供试品的最佳提取方法为:用80%乙醇10倍量回流提取1h。

(2)流动相的选择:相关文献中有很多关于检测姜黄素的色谱条件的报道,通过比较发现,药典中检测姜黄素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乙腈∶4%冰醋酸=48∶52)最为合适,色谱峰分离效果最好。

(3)检测波长的选择:通过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对姜黄素进行最大吸收波长扫描,最终确定430nm为其最大吸收波长。

综上所述,采用醇提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姜黄浸膏散进行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86.

上一篇:相关检测下一篇:环境恢复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