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注管理范文

2024-05-12

输注管理范文(精选9篇)

输注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静脉输注,集中配制,风险因素,护理管理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 是根据《药品质量管理规范》 (GMP) 的宗旨和理念, 在洁净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 对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集中科学配制的机构[1]。药物治疗是临床主要治疗手段, 临床药物使用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对疗效的观察与处置, 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康复, 故而药物安全使用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2]。静脉输注集中配制有诸多优点:有专门的药学专业人士对药物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进行质量把关;有专业的层流洁净无菌配制间, 能最大程度的减少药品配制过程中的污染环节;有专业的配药护士进行操作, 保护护士的自身安全, 减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我院于2009年成立了静脉输注配置中心, 统一配制来自全院各个科室病人的静脉输注用药。我科于2011年9月实行静脉输注集中配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集中配制静脉输注17 866瓶, 配制中心拒配64瓶, 拒配率0.36%, 拒配原因主要为不合理医嘱。如药物与溶媒不匹配51瓶, 药物剂量不合适6瓶, 配药批次不明确7瓶, 科室自配静脉输注4 370瓶, 主要是临时医嘱、需要冰箱冷藏药物的配制。配置中心配错药物2瓶, 错误率0.11%。外勤送错液体3次, 临时、长期医嘱自配药物未及时配制输注3次。

2 可能的风险因素及原因

2.1 静脉输注集中配制无法全面覆盖需要输液的烧伤病人

主要是因为烧伤急诊病人多、手术病人多、单病种个体差异大、病情变化快, 需要随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而静脉输注配置中心只配制前1d晚24:00之前开具的长期静脉输注医嘱, 当日全部临时医嘱必须由治疗护士自己配制。还有一些抗生素类药、需要冰箱冷藏的药物等都是自己配制, 任何环节出现差错, 都容易发生用药错误。

2.2 医嘱开具不规范, 静脉配置中心拒绝配制

有些医生对电子医嘱的开具程序不熟悉, 例如开处方时添加取药数量, 系统就会默认为下午输液, 影响病人上午的治疗, 本组有7瓶。还有药品的溶媒不合适, 本组51瓶;剂量不准确, 本组6瓶, 共64瓶。

2.3医嘱核对有误

虽然医嘱开具是电子化的, 但操作中仍有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发生。如系统打印的输液标签与大输液的瓶签不符。医嘱是生理盐水却将瓶签贴在了葡萄糖瓶上;医嘱是250mL液体却贴在了100mL液体上。我科1年来发现了2起此类差错。虽经治疗护士与责任护士认真核对发现并及时与配置中心取得联系, 重新配药后给病人使用, 但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也给配置中心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2.4 医嘱查对中的风险

我科治疗班、主班、责任护士负责查对医嘱并由治疗班护士负责摆放次日的静脉用药。医嘱查对一般下午进行, 但医嘱查对后仍有医生开医嘱、停医嘱的现象。医嘱执行者如果不及时告知治疗护士, 可能导致多输液或少输液的现象。本组发生3次, 均为夜班护士执行医嘱后未及时摆药及打印治疗单引发。

3 管理措施

3.1 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

查对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的首要制度, 由于违反规章制度、护理常规而发生的差错占54%[3]。我科每天打印的长期治疗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科室自配药, 另一部分是配制中心配置的药物。在治疗单上必须有明确的标识, 每位护士都要明白标识的意义。用药当天先由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共同查对科室自己配置的药品, 配置中心将其配制的药品配送至科室后必须由治疗护士和配送人员交接药品数量并确认签字, 再由治疗护士和责任护士按治疗单进行查对。因为治疗单是治疗护士前1天下班前打印好的, 查对过程中如有疑义, 必须由两人再次核对医嘱确认无误方可使用。临时输液医嘱要尽可能集中打印, 对有疑义的医嘱要询问清楚后再执行。所有用药医嘱必须经双人核对, 摆药加药环节也必须两人核对无误后方可给病人使用。

3.2 加强药剂师与临床医生、护士的沟通合作, 必要时对医生、护士进行用药知识培训

主班护士和治疗护士对医生开具的医嘱有提醒监督责任。护理人员身居临床一线, 既是用药的实施者, 也是用药的管理者[4]。对配置中心拒配的液体在了解清楚拒配原因后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 按照正确要求更改医嘱。同时开具相应的临时医嘱由治疗护士配药给病人使用, 保证病人治疗的连续性。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缺陷、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直接的联系, 是维护安全护理的最重要的基础[5]。护士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 系统学习安全用药知识及药品使用说明书, 提高自身素质和风险意识, 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 将“三查八对”制度落到实处。坚持双人查对、多次查对, 杜绝用药差错的发生。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 可有效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6]。

参考文献

[1]张晓东, 赵蕊, 黄志文, 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与现代医院药学[J].中国药学杂志, 2004, 39 (1) :70.

[2]林伟玫.护士实施药物治疗存在的护理风险分析及对策[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8 (2) :85.

[3]赵翠兰, 张小琴.常见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 2008, 7 (2) :73-74.

[4]王华芬, 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6) :74-75.

[5]周立宁.营造安全文化防范护理缺陷[J].中华护理杂志, 2004, 39 (3) :192-193.

血液保存、发放、输注和报废制度 第2篇

一、血液的保存:

1、及时将血液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次排列存放于规定的冰箱内。

2、血库冰箱应置于阴凉、通风的房间,周围环境符合卫生学要求。

3、库血冰箱温度应控制在规定温度环境中,岗位当班时注意观察冰箱温度,并作好记录。当贮血冰箱温度自动控制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找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全血保存温度为4℃±2℃,血浆置-20℃以下,血小板保存温度22℃±2℃,轻振荡。

二、血液的发放:

1、工作人员应根据采血时间和先后依次发血。

2、发血时应认真核对血型、编号等以及检查血液质量无异常,与取血双方共同确认后签字,并签署取血时间。

3、发血者需在出库表内登记血液去向,包括用血科室、患者姓名、病案号、用量、出库时间等。做好详细的登记和统计工作。

4、血液发出后,留取的供血者血样和受血者标本保存冰箱至少一周。

三、血液的输注: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决定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四、血液的报废:

血液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库血管理人员提请,由输血科负责人写血液报废申请,经主管领导确认,批准而作报废处理。并将详细情况做好记录登记在血液报废及处理情况登记本上,经手人必须签字。

1、血浆层表面产生进行性泡沫。

2、血浆层或其表面有逐渐增加的雾状物、絮状物、块状物或粗大颗粒。

3、血浆层进行性变色(呈灰褐色)或浑浊度增加;或出现凝血现象;或未摇动时血浆与血细胞分界线不清楚或溶血者。

4、红细胞呈稀泥状,或其中出现大量血凝块。

5、贮血袋有破损或封口不严,血袋标签模糊不清。

6、超过贮存期限。

儿科患者输注夫西地酸钠的安全管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9年9~12月共使用夫西的酸钠56例, 其中男40例, 女16例。年龄<3个月26例, 3个月~1岁15例, >1岁15例, 其中有36例发生了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64%, 与报道一致[7]。主要表现为穿刺处血管胀痛、发红, 甚至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

2 护理对策

2.1 正确配制

夫西地酸钠125 mg溶于所附的10 ml无菌缓冲液中, 放置无盘中待完全溶解, 再稀释至0.9%氯化钠注射液70~120 ml静脉滴注。

2.2 配伍禁忌

夫西地酸钠不能与头孢噻啶或羟苄青霉素混合, 亦不可与含钙溶液和部分中药混合。在输液接瓶过程中, 由于两种液体PH值不同, 而在输液器滴管内出现异常变化。为了避免此类现象, 输注前后最好用生理盐水冲管[4]。

3 护理措施

3.1 加强培训及健康宣教

组织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将用药目的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患者, 并嘱患者勿随意调节滴速。

3.2

选择合适的静脉, 需长期输液者最好选用中心静脉[5], 提倡使用留置针, 以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对于婴儿而言, 头皮静脉为首选。通过评估患儿血管、正确的入针手法、适当的固定方法、拔针时按压两个穿刺点[6]的方法能有效预防外渗。

3.3 严密观察病情

询问患者自觉症状, 观察所注射的静脉有无红肿痛现象。

3.4 加强巡视

每20分钟巡视一次, 对注射部位在足部及手背的肥胖患儿采取一看、二摸、三对照的方法[7]。

3.5 静脉痉挛及局部刺激症状的处理

发生上述情况时, 可暂更换成其他液体, 待局部反应完全消失, 可继续输注含夫西地酸钠的液体。

3.6 渗漏的处理

渗漏的早期, 用50%硫酸镁溶液热敷, 局部配合使用血管扩张剂, 如用酚妥拉明湿敷, 维生素E丸按摩, 促进吸收, 防止坏死[8]。后期可用超短波等, 达到止痛和消炎作用。

3.7 安全防范

输液单上粘贴警示标识, 加强护士责任心, 护士应掌握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及渗漏的预防处理。

3.8 密切观察

渗漏损伤溃疡一般3~10 d发生。

4 结果

渗漏的发生和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

5 体会

通过使用, 认识到其对血管及组织细胞的强刺激性, 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高度重视, 一旦发现异常, 需尽早处理。

摘要:目的 探讨婴儿输注夫西地酸钠的安全管理。方法 在使用过程中, 发现输液渗漏, 及时启动预警防控, 并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结果 渗漏的发生和产生的不良反应减少。结论 对于外渗引起的损伤,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 发现渗漏及时处理, 能有效减少医源性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婴儿,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护理

参考文献

[1]陆一鸣, 望亭松.夫西地酸国外应用现状及进展.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2, 1 (1) :771-774.

[2]田洋.注射用夫西地酸钠与盐酸左氧氟沙星存在配伍禁忌.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 (2) :72-73.

[3]姚远兵, 王卓, 胡晋红, 输液性静脉炎的研究现状.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 (3) :226-229.

[4]陶瑛瑛, 马爱华, 倪江洪, 夫西地酸钠的配伍禁忌及处理方法.东南国防医药, 2010, 12 (3) :257-258.

[5]刘小兰, 杨小敏.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对策.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1 (6) :725-726.

[6]王瑞静, 张艳玲.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渗漏的护理.中原医刊, 1998, (11) :55-57.

[7]盛忠英.探讨婴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时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医学信息, 2010, 23 (6) :1945-1946.

输注管理 第4篇

临床上当注射剂序贯静脉滴注,前后两组输液药物成分存在配伍禁忌时,输注完一组液体后残留在管壁的药物会和下一组药物在输液管中发生意想不到的反应,产生沉淀、气泡、变色等而改变药物性质,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危害患者健康,而且常常引发医患纠纷。在药物使用间隔充分冲洗输液管是一种较有效的方法,现将临床上常见的需要冲管的药物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1.加替沙星注射液:如果同一静脉输液通道用于输注不同的药物,在使用本品前必须用与本品和其他药物相容的溶液冲洗通道;

2.乳酸/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由于仅可以得到有限的关于乳酸/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其他静脉用药相容性的资料,不得向一次性柔性容器中的预混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一次性小瓶中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中加入添加剂或其他药物,或者与之从同一条静脉通路输注;如果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连续输注一些不同的药物,应当在输注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前后,使用与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通过同一通路输注的其他药物相容的注射液冲洗;

3.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与甲硝唑联合使用时,建议在输注甲硝唑前,先用可以与之配伍的液体冲洗输液管; 4.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除了新生儿,其他病人可进行本品和含钙输液的序贯给药,但在两次输液之间必须用相容液体充分冲洗输液管;

5.注射用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用时,可按顺序分别静脉注射这两种药物;注射时应使用不同的静脉输液管,或在注射间期,用另一种已获批准的稀释液充分冲洗先前使用过的静脉输液管;

6.奥硝唑注射液:奥硝唑注射液pH值为2.5-4.0,显强酸性,同时具有强氧化性,临床上发现奥硝唑与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复方甘草酸苷、门冬氨酸钾镁等均有配伍禁忌,如果序贯输注,会因为输液管路中的药液残留或者操作过程中的不慎引入而导致瓶内或者输液管路变色,所以输注前后需要充分冲洗输液管;

7.注射用夫西地酸钠:夫西地酸静脉注射剂不能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头孢噻啶或羟苄青霉素混合,亦不可与全血、氨基酸溶液或含钙溶液混合;当溶液的pH低于7.4时,本品会沉淀;所以在输注夫西地酸时应尽量避免与酸性药物序贯滴注,确需联用时应充分冲洗输液管道; 8.利奈唑胺注射液:如果同一静脉通路用于几个药物依次给药,在应用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液前及使用后,应使用与利奈唑胺静脉注射剂和其它药物可配伍的溶液进行冲洗; 9.注射用替加环素:本品可通过专用输液管或Y型管静脉给药。如果同一输液管连续用于输注多种药物,应该在输注本品前后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USP)或5%葡萄糖注射液(USP)冲洗管线;经共用管线给药应该使用与替加环素及其它任何药物相容的注射溶液;

10.伊曲康唑注射液:在静滴之前,需要冲洗管路以避免伊曲康唑和管内残留的其他药物的不相容: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充满含0.2μm过滤器的延长管并直接连接留置静脉导管;用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包装中提供的延长管和留置静脉导管;静滴后应对留置静脉导管进行一次完全的冲洗,以避免残留的伊曲康唑和以后可能用这根导管来输注的其它药物之间发生反应:用15-20ml无菌的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两通阀冲洗0.2μm管内过滤器前的延长管,冲洗过程应持续30秒到15分钟;

11.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不要将输注液与其他药物混合;如通过正在使用的输液管,在给药前用5%葡萄糖冲洗输液管,或使用单独的输液管;

12.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输注本品前后,应用适量稀释液对输液管道进行冲洗,避免输液的前后两种药物在管道内混合,引起不良反应;

13.生脉注射液: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在同一容器内混合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间隔一定时间或在两种药物之间输入适量液体为宜;

14.喜炎平注射液:如需联合使用其他静脉用药,在换药时建议冲洗输液管,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5.刺五加注射液: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与其它药物联合使用时应更换输液器或使用适当溶媒冲洗输液器至无上组药物残留;

16.痰热清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如需联合用药,在换药时需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ml以上)冲洗输液管或更换新的输液器,并应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免药物相互作用产生不良反应;

17.清开灵注射液:如病情需要,与一些不宜配伍的药物合用时,应立即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防止2种药物在血液中混合发生配伍反应,并延长2种药物间隔滴入的时间,或可用生理盐水或其他液体将2种药物间隔分开,不同时输入; 18.复方麝香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中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用药时,应考虑与其它注射剂的使用的时间间隔、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

19.灯盏花素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输液容器的清洗,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20.血必净注射液:本品与其他注射剂同时使用时,要用50ml生理盐水间隔,不宜混合使用;

21.紫杉醇注射液:用药前,要先用没有配伍禁忌的稀释液彻底冲洗输液器;

22.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由于有报道多柔比星与氟尿嘧啶在一定程度上不相容,混合后可能产生沉淀,因此多柔比星不可与氟尿嘧啶混合使用(如,使用同一个静脉输注袋,或分别自静脉输注管Y型头两端输注);患者如需同时使用多柔比星和氟尿嘧啶,建议在给药之间充分冲洗静脉输注管; 23.替尼泊苷注射液:在给病人输药之前或之后,必须用5%葡萄糖或0.9%氯化钠注射液彻底冲洗输药用的注射针/管等用具;

24.注射用奥沙利铂:输注前后,需冲洗输液管;

25.白消安注射液:在每次输药前后,用大约5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道;

26.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建议先注入生理盐水检查输液管通畅性及注射针头确实在静脉之后,再经此通畅的输液管给药,以此减少药物外溢的危险,并确保给药后静脉用盐水冲洗;

27.酒石酸长春瑞滨注射液:药物必须溶于生理盐水(125ml)并于短时间内(15~20分钟)静脉输入,然后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

28.注射用柔红霉素:应先点滴生理盐水,以确保针头在静脉内,然后才在这一通畅的静脉输液管内注射柔红霉素,这项技术可减少药物外渗的危险性及保证在注射完毕后可冲洗静脉;

29.西妥昔单抗注射液:西妥昔单抗可通过输液泵、重力滴注或注射器泵给药,必须使用单独的输液管;滴注快结束时必须使用9mg/ml(0.9%)的无菌氯化钠溶液冲洗输液管; 30.甲磺酸多拉司琼注射液:输注前后要冲洗输液通道; 31.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使用帕洛诺司琼注射液前、后均需应用生理盐水冲洗输注管路;

32.氨基酸葡萄糖注射液:如果使用同一根输液管连续给药,必须在两次输注之间使用适当的可配伍的液体彻底冲洗输液管;

33.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据文献报道,氨溴索与下述药品存在配伍禁忌,在使用时应分别输注,间隔输少量液体(0.9%氯化钠或5%葡萄糖)冲净输液管中药液或更换输液管;文献报道中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包括:头孢哌酮钠、头孢噻肟钠、头孢曲松钠、头孢唑林钠、头孢他啶、头孢匹胺、头孢孟多、头孢呋辛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磷霉素等多种抗感染药,维生素C、碳酸氢钠,甲强龙、甲泼尼琥珀酸钠,泮托拉唑钠,呋塞米,氨茶碱,肌苷,丹参酮ⅡA磺酸钠,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喜炎平(穿心莲内酯)、香丹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等; 34.注射用盐酸溴己新、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盐酸溴己新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阿奇霉素。氨茶碱、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炎琥宁、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存在配伍禁忌,混合后可出现白色沉淀;联合应用时需间隔输注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管; 35.注射用帕瑞昔布钠:如帕瑞昔布与其它药物使用同一条静脉通路,帕瑞昔布溶液注射前后须采用相容溶液充分冲洗静脉通路;

36.依诺肝素钠注射液:为避免依诺肝素与其他药物混合,应在给予依诺肝素的前后,使用足量的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冲洗静脉通路以清除其它药物;依诺肝素和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合用是安全的;

37.注射用瑞替普酶:当配制溶液时,肝素和rPA是有配伍禁忌的,不能在同一静脉通路给药,如需共用一条静脉通路先后注射时,使用二种药之间,应该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冲洗管道;

38.罗库溴铵注射液:如果本品与其他药物共用同一个输液管,在使用罗库溴铵和已被证实与其存在配伍禁忌的药物或配伍关系未确定的药物时,充分冲洗输液管非常重要(例如,使用0.9%氯化钠);

39.碘佛醇注射液:静脉造影后,应以一般或肝素化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系统,有助于将造影剂从下肢清除以防操作后产生的血栓性静脉炎;

40.注射用阿昔洛韦:其溶液pH值为10.5-11.5,显强碱性;若与其他药物混合或者序贯滴注时,其酸碱度发生变化,会导致药物析出;确需联用时应充分冲洗输液管。

输注管理 第5篇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6月我科使用夫西地酸钠的婴幼儿112例, 男75例, 女37例;婴儿44例, 幼儿68例。其中发生不良反应68例, 发生率为60%, 与报道一致[2]。主要表现:局部血管肿胀、疼痛、发红;输液时间>7 d者, 局部血管有条索状改变;1例穿刺处皮肤下方出现斑丘疹样皮疹。

2 安全管理

2.1 有计划地合理选择静脉

婴儿头皮静脉因为表浅、好固定、易穿刺、好护理所以作为首选;大隐静脉虽然在关节处, 但比较粗大, 故足背及大隐静脉作为次选;婴儿手背相对于足背而言面积小、皮下脂肪多, 穿刺难度大且不易固定, 手背静脉为最后选择。不论选择哪个部位的静脉, 都应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及有皮疹、皮肤病的静脉。皮疹 (如婴幼儿常见的过敏性紫癜患儿) 局部血管通透性增高, 容易增加静脉外渗的风险。

2.2 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

通过医护人员有效地沟通, 提高对夫西地酸钠致静脉炎的认识。医生按照每125 mg夫西地酸钠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25 mL~250 mL的比例下医嘱, 待足疗程后立即停药。治疗室护士在配制药液时, 用专用的溶媒溶解药物后, 用药物振荡器使药液全部化开后再加到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里, 控制静脉输注速度, 以减少对静脉的刺激, 并嘱患儿家属勿随意调节静脉输注速度。

2.3 确保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

为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 提倡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注夫西地酸钠。为将静脉外渗的风险降到最低, 采用5 mL注射器连接头皮针和留置针的方法, 做静脉穿刺。见回血后且推注液体顺利无任何阻力后, 再退管敷贴固定。每日接液体前, 用5 mL生理盐水注射器验证留置针通畅, 输注顺利后方可接夫西地酸钠。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不超过96 h。

2.4 单独输液器静脉输注

夫西地酸钠与多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静脉输注前后要用生理盐水冲管。冲管用100 mL或50 mL生理盐水1袋价格是6.6元左右。而临床上由于夫西地酸钠常规每日2次或每隔12 h或8 h静脉输注1次, 加之护士缺编等原因, 增加护士每日工作量。若滴注前后更换精密输液器 (10.78元1个) , 因造价高给患儿家庭增加负担。我科采用每次更换普通输液器 (每个0.99元) 的方法, 既避免了配伍禁忌, 又减轻了护士工作量且费用低廉。

2.5 制作提示标志, 加强巡视

我科专门制作了“可粘贴型夫西地酸钠静滴标志”, 悬挂在输液架上, 提醒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加强对此类患儿的液体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有无静脉痉挛和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对注射部位在足背及手背的肥胖患儿, 巡视液体时要采取三步走:一看, 看局部是否有明显的隆起, 静脉输注是否通畅;二摸, 感触局部是否发硬;三对照, 与对侧肢体进行比较, 看粗细是否发生了变化。

2.6 做好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

根据患儿家属的知识水平,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知用药的目的及不良反应、外渗的表现.通过医患之间的配合, 确保护理观察的无缝隙, 以降低外渗的风险。

2.7 静脉痉挛及局部刺激症状的处理

早期或轻度的静脉痉挛表现为静脉输注速度变慢, 局部无肿胀。局部刺激症状表现为液体输注速度无明显变慢, 但注射部位发红或 (和) 出现荨麻疹样丘疹。患儿可因局部疼痛或痒感而哭闹, 以上2种情况均在穿刺部位血管较细时易出现。发生上述情况时, 确保留置针静脉输注通畅后, 可撤去含夫西地酸钠的液体换成生理盐水或常规液体, 5 min~15 min 后可见局部发红减轻, 输注通畅。局部反应完全消失后, 可继续输入含夫西地酸钠的液体, 否则更换穿刺部位[2]。

2.8 夫西地酸钠外渗的处理

一旦发现夫西地酸钠外渗, 立即拔除留置针, 用大拇指按压针眼及针眼上方1 cm范围 (可封闭血管内针眼) , 至不出血为止。根据水肿的范围以及局部皮肤颜色, 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 同时抬高患肢。①皮肤发白, 水肿范围在5 cm内。将鲜马铃薯去皮捣成泥后, 均匀涂在单层纱布里, 厚度0.5 cm, 湿敷30 min至1 h。每日3次, 至消肿为止。马铃薯具有消炎、活血、消肿、止痛的功能。②水肿范围在5 cm~15 cm, 可采用喜疗妥涂抹患处。具体方法是:操作者洗干净手后, 用指腹沿血管走向涂抹药膏, 边涂边按摩, 至药物完全被皮肤吸收为止, 每日3次或4次。喜疗妥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 预防已形成的血栓进一步生长, 有较强的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还可抑制组织中的蛋白分解酶及透明质酸酶的活动, 并能促进结缔组织的代谢, 能够溶解结缔组织中的纤维素, 保持瘢痕组织中的水分, 促进局部血液流动, 加快水肿的吸收, 促进局部血液及淋巴液的循环, 有抗感染、抗渗出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临床应用证实该药具有抗感染、抗血栓、抗瘢痕形成之药理作用, 可软化血管、软化硬结、及早消除穿刺后淤斑和血肿效果从而改善组织再生和促进伤口愈合。静脉炎表现为位于皮下的浅静脉壁硬化, 有压痛、血管周围有红肿, 喜疗妥药膏渗入皮肤后, 对病理改变有较好治疗作用, 可逐渐软化血管壁, 消除血管周围红肿, 能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 对皮肤无刺激性, 耐受性好[3]。③对局部疼痛厉害的患儿 (婴幼儿表现为反复哭闹, 进食和安抚后不能缓解) , 可采用鲜仙人掌去刺后捣成泥, 裹在单层纱布里的方法湿敷局部。仙人掌止痛、消肿效果明显。

3 结果

通过有效的安全管理, 降低了血管炎的发生率, 无一例患儿发生组织坏死, 规避了婴幼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的风险。

4 体会

婴幼儿由于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的过程中, 医护人员应与家属配合, 提供无缝隙的护理服务, 加强巡视, 防止液体外渗。一旦外渗, 及时处理, 将患儿的痛苦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陆一鸣, 望亭松.夫西地酸国外应用现状及进展[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02, 1 (1) :71-74.

[2]盛忠英.探讨婴儿静脉输注夫西地酸钠时局部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 2010, 23 (6) :1945-1946.

输注管理 第6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确诊为NSCLC的患者33例,一般基线情况详见表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已通过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所有研究对象均有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恩度15mg (7.5mg/m2)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持续输液泵入,控制时间为4h,每天1次,第1~14天连续给药然后间歇7d重复。给药前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药物的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使用方法、药物费用及毒副反应。

1.2.2 观察组:

采用一次性输注泵持续输注恩度96h,恩度剂量为75mg加入1个一次性输注泵,总容量300ml,泵入96h后重新更换输注泵,连续使用输注泵输注恩度2次后1~2d后出院,21d为1个周期,全组使用均超过2个周期。给药前后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药物的作用机制、注意事项、使用方法、药物费用及毒副反应,通过护理人员示范,教会患者及家属观察和保护PICC,防止非计划拔管和脱管。

1.2.3 一次性输注泵操作方法:

均采用NIPRO一次性输注泵。操作分准备药液、预充、联结PICC、药液注入等步骤。全程均由2名护士核对完成。

1.2.4 一次性输注泵的护理:

一次性输注泵是一种特殊的输液装置,用前先检查输注泵包装有无破损及异常;泵内所加药物的剂量应准确,确认管路与连接导管及无折断及弯曲,避免影响药液注入速度。根据医嘱将患者使用恩度的剂量、用泵起止时间、上泵人员的签名等内容正确填写至输注泵标签上。向患者解释应用注药泵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泵的安全性,指导带泵期间日常活动中的注意事项,严密观察输注泵运行,确认PICC与泵管连接通畅,各接口和管路无渗漏。因为患者携带输注泵可自由活动,需将各种注意事项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并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确认患者知晓后签名确认。患者在治疗期间护士每天对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如患者有不适随时处理。患者日常活动时注药泵可放入上衣口袋等处随身携带。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注射部位感染和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恩度是美国两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Judah Folkman博士提出的“饿死肿瘤疗法”,即肿瘤抗血管生成理论在实践中的产物,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研制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其采用大肠杆菌作为蛋白表达体系生产出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作用机制在于能特异性地作用于内皮细胞,抑制其迁移,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血管的生成和肿瘤的生长,最终使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达到“饿死”瘤细胞的目的[1,2]。I期、Ⅱ期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该药单药应用安全性好,Ⅲ期临床研究中恩度与GP (吉西他滨和顺铂)方案联合治疗晚期NSCLC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改善生活质量[3]。文献报道,恩度对外周血管刺激性较小[2],如采用一次性输注泵为NSCLC患者进行持续恩度治疗,可以使药物匀速流入患者体内,充分发挥恩度的药理作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并且方便、易行。

本研究显示,PICC穿刺成功比例为100%,有0例发生注射部位的感染,有1例发生注射器脱落。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发生血管损伤较对照组减少,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增加。虽然对照组使用的微量泵速度可控制,其不良反应及用药体验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能排除护士设置速度时出现错误的设定,而且微量泵需要电力支持,限制了患者下床活动,不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一次性使用输注泵其工作原理是以硅胶球囊的弹力回缩为动力,用流量控制管控制药液流速,实现微量输注。本研究病例使用的一次性输注泵为浙江苏嘉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多功能一次性输注泵。流速设定有每小时2ml、3ml、3.5ml。可根据需要选择设定的速度,避免了输注时间上的滞后。一次性输注泵仅需5号电池支持,方便携带,解除了患者需长时间卧床输液的痛苦,有利于患者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肺癌患者下床活动,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患者康复及用药体验。

PICC穿刺成功率高、选择性较大、穿刺点表浅、创伤小、操作安全、留置时间长,可有效保护血管网、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同时使得靶向药物恩度持续泵注这一使用方法变得更为方便因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的依从性,且保证了患者家庭化疗期间用药的安全及连续性,同时增加医疗床位周转率,节约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护士工作量,且泵体轻巧,日常活动中携带方便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采用一次性输注泵给予恩度治疗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给药方式,可以考虑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本研究有待于扩大样本量,获得更多更有力的证据。

摘要:目的:观察一次性输注泵输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肺癌的患者33例,接受GP方案化疗联合恩度治疗,其中恩度治疗27个周期,平均3.3个周期,每组患者均完成26个周期化疗,平均2.8个周期。比较采用一次性输注泵输注和传统的微量泵输注的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发生血管损伤较对照组减少,肺癌留置时间较对照组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胃肠道功能不良反应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输注泵恩度治疗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给药方式,可考虑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关键词:肺癌,一次性输注泵,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参考文献

[1]洪菁,苏悔芳,周桂兰.一次性输注泵输注生长抑素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0):906-907.

[2]曾爱屏,宋向群,于起涛,等.恩度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探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06-307,309.

输注管理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行短小手术的小儿112例, 所有患儿均发育正常, 营养状态良好, 无心、肝、肾、肺等器质性病变, 无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 近期内无镇痛、镇静药服用史。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 (ASA) 均为I级。其中, 男67例, 女45例, 年龄3~9岁, 平均 (5.4±2.0) 岁, 体重12~26kg, 平均 (15.2±3.5) kg, 手术时间10~30分钟, 平均 (17.2±3.0) 分钟, 手术类型:隐睾下降固定术34例 (30.4%) 、鞘状突高位结扎术32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28例、其他22例。并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 (56例) 和观察组 (56例) ,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间大体一致。

1.2 方法

所有患儿麻醉均由同一组麻醉医师完成, 手术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气道管理均采用喉罩, 并常规进行心电血氧监护。具体麻醉方式如下:对照组:6L/min氧流量下行8%七氟烷面罩诱导麻醉, 至患儿下颌松弛、睫毛反射消失后置入喉罩, 将纯氧流量调整为2L/min, 七氟烷浓度调整为3%~5% (1.2~1.5MAC) , 手术过程中维持麻醉剂仍为七氟烷。观察组:先用0.5ml 1%利多卡因进行静脉麻醉, 1分钟后采用输液泵行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滴注, 剂量0.2μg/ (kg·min) , 然后采用靶控输注系统进行丙泊酚诱导麻醉, 丙泊酚血浆目标浓度3μg/ml, 术中维持麻醉剂为0.2~0.3μg/ (kg·min) 瑞芬太尼。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麻醉前 (T0) 、麻醉诱导结束 (T1) 、喉罩置入时 (T2) 、切皮时 (T3) 、切皮后 (T4) 、喉罩拔除时T5的心率 (HR) 、呼吸频率 (RR) 、平均动脉压 (MAP) 、血氧饱和度 (Sp O2) , 记录两组患者停药后10、15min清醒程度、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等麻醉效果指标, 并记录不良反应 (如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咽部不适等) 及患者满意度。

1.4 效果评价标准

⑴清醒程度:采用OAA/S (警觉/镇静) 评分法评定, 总分1~5分, 1分:轻拍轻推无明显反应, 嗜睡;2分:仅对轻拍轻推有反应, 言语不清;3分:仅对大声呼唤或反复呼唤有反应, 目光呆滞;4分:对姓名呼唤反应迟钝;5分:对姓名呼唤反应正常, 清醒或哭闹。

⑵苏醒时间:即麻醉药停用后至呼之睁眼时间。

⑶满意度:满意度 (%) = (非常满意/例+满意/例) /总例数×100%。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等级。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数据处理、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表1)

两组T1, T3~T5 HR、RR、MAP与T0时刻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患者RR各时刻差异不明显, 两组患者Sp O2各时刻差异亦不明显 (P>0.05) ;观察组T2~T4HR、RR、MAP明显高于与对照组 (P<0.05) 。

2.2 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比较

表2显示: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满意度及停药后10min清醒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停药后15min两组清醒程度无明显差异 (P>0.05) 。⑵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咽部不适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既往小儿全身麻醉多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或氯胺酮静脉麻醉, 但苏醒延迟、质量差, 不良反应多, 甚至会引起患儿认知障碍等并发症, 限制其临床应用[7,8]。瑞芬太尼为一种新型纯μ阿片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痛强效、起效快、时效短、消除快、无蓄积等特点, 鉴于此其适合持续给药, 其小儿应用时多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为一种常用麻醉镇静药, 具有起效快、时效短、苏醒快、可控性好、苏醒完全等特点, 目前应用多采用靶控输注[9]。

靶控输注主要是根据药物药代动力学原理进行调节效应室或血浆内药物浓度以控制临床麻醉深度, 可有效控制并维持稳定血药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准确性及效应性好, 并得以公认[10]。研究发现[11]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在镇痛、镇静同时, 减少每种药物应用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 协同发挥最佳麻醉效果。在本研究中, 经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观察组患者T2~T4HR、RR、MAP与七氟烷吸入麻醉的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间差异均较明显, 其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相应指标, 其患者满意度及停药后10min清醒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其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咽部不适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果与国内研究报道相符。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行短小手术小儿112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 (56例) 和观察组 (56例) , 对照组行七氟烷吸入麻醉, 观察组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满意度等指标。结果:⑴两组T1, T3T5 HR、RR、MAP与T0时刻差异明显 (P<0.05) ;观察组T2T4 HR、RR、MAP明显高于与对照组 (P<0.05) 。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送返病房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满意度及停药后10min清醒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停药后15min两组清醒程度无明显差异 (P>0.05) 。⑶术中躁动、恶心呕吐、呛咳、呼吸困难、咽部不适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稳定患儿血流动力学指标, 加快清醒过程, 缩短苏醒时间, 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小儿,短小手术,瑞芬太尼,丙泊酚,靶控输注

参考文献

[1]刘华程, 宋海龙, 黄茜茜, 等.我国小儿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 2010;90 (7) :458~461

[2]董佳, 王保国.等效镇痛剂量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呼吸抑制作用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33 (33) :6~9

[3]王明仓, 陈玲阳, 林仙菊, 等.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联合丙泊酚镇静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0;15 (4) :449~453

[4]黄娅娟, 高国燕, 刘训华, 等.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自控镇静镇痛在烧伤换药中的应用观察[J].中华烧伤杂志, 2014;30 (6) :525~529

[5]孙鹏飞.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单用与联用对全身麻醉维持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13;20 (2) :210~212

[6]刘鲲鹏, 薛富善, 许亚超, 等.小剂量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预防儿童经口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比较[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7;22 (5) :391~394

[7]曹天彪, 张晓勇.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机械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33 (24) :50~52

[8]陈晓宇, 王大明, 潘东军, 等.老年患者腹腔镜下直肠癌手术时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对比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 2012;29 (9) :689~692

[9]杨琦琳, 柴静, 王坚伟.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2;37 (3) :267~269

[10]马艳辉.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08

静脉输注排气方法的改进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内科住院行输液治疗的病人240例, 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120例, 选用四川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10%葡萄糖注射液 (未加药) 和江西三鑫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输液器 (7号针头) 作为输液排气的统一材料, 并由一人完成操作。

1.2 方法

1.2.1 常规方法[1]

将输液瓶挂于输液架上, 穿刺针的针柄夹于一手指缝中, 倒置莫非氏滴管, 打开调节器, 使液体自然流入滴管, 待滴管内液面达1/2~2/3时, 折叠滴管根部的输液管, 迅速转正滴管, 松开折叠处, 同时上提滴管下端输液管, 再慢慢放下, 使液平面缓慢下降, 直至排尽导管和针头内的空气, 进行穿刺。

1.2.2 实验法

其他操作方法同常规法, 只是到迅速转正滴管, 松开折叠处, 将滴管末端的输液管, 主要是终端过滤器、头皮针垂直向上, 让液体缓慢通过过滤器和头皮针接头后, 再放平末端输液器, 排尽输液管内的空气进行穿刺。

2 结果

排气后及针头刺入血管见到回血打开调节器到针头固定完毕, 观察有无气体进入血管, 见表1。

3 讨论

3.1 微量空气产生的原因

常规操作时, 当液体通过莫非氏滴管后, 一手持针柄, 一手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 让液体推动空气排出至输液器末端时, 由于要把针头排出的液体流在弯盘内, 此时末端的输液器处于水平位, 由于终端过滤器的截面大于输液器的截面, 根据力学的原理, 液体流进此处的流速减慢, 推动空气排出的力减小, 易造成空气的残留, 并且空气密度小于液体, 容易浮到终端过滤器截面的上部, 上部的空气由于失去液体的驱动, 极易残留下来, 在输液过程中随着输液管位置的变动, 会使部分残留空气进入血管。改进后的排气方法, 考虑到输液管末端的特殊结构, 当液体将要流到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和头皮针垂直向上, 充分利用空气密度小的原理, 让液体缓慢均匀推动空气排出。同时终端过滤器垂直向上时, 它的上半部与头皮针衔接面的一面形成四周低中心高的模式, 容易收集空气, 也为空气顺利排出提供了结构上的保障。

3.2 微量空气产生的危害

3.2.1 增加不安全因素

一方面由于空气进入血管对人体造成损伤, 另一方面, 根据设计原理, 终端过滤器截面大于输液管截面, 主要是让液体流入过滤器后减慢流速, 降低压力, 使液体推动过滤膜力减小, 让液体中的微粒在一定压力条件下被滤膜挡住, 以阻止微粒进入人体。如果滤膜中有空气占位, 液体经过滤膜的面积减小, 必然会使液体通过是速度加快, 降低了滤过作用, 使部分微粒能通过滤膜进入人体, 给病人带来危害。

3.2.2 引起医疗纠纷

由于病人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尽管微量空气进入人体不至于造成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 但输液时有空气进入人体是操作规程所不允许的, 有些病人会就此提出一系列让医院尴尬、头痛的问题, 继而引发医疗纠纷, 所以减少输液过程微量空气进入人体, 也就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3.2.3 增加病人心理压力

体内输入空气, 即使是微量, 也会给病人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负担, 使病人产生紧张。改进后的排气方法, 能有效减少输液时微量空气进入人体, 消除了人为给病人造成的心理压力,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改善了护患关系, 增加了病人满意度, 而且这种排气方法操作简单, 无需特殊技术就能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临床输注血小板体会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近年住院治疗输血小板患者32例, 男19例, 女13例, 年龄16~80岁, 中位年龄54.2岁。手术及意外伤者10例, 消化道出血、肝硬化3例, 癌症患者9例, 白血病7例,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

1.2 方法及疗效判断

机采血小板由河北省血液中心提供, 同型输注 (供受血者ABO、RH 同型) , 患者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由检验科检测。在输注机采血小板前后24h测定血小板数, 然后计算血小板增值 (CCI) 和观察受血者输注前后出血症状来判断输注效果。CCI=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1011) ×体表面积 (m2)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11) 。输注后24hCCI≥4.5×109/L者为输注有效[1], 输注后CCI<4.5×109/L, 但出血症状得到一定控制或改善者为临床有效[2]。

2结果

5例输注血小板无效患者输注后血小板回升率。见表1。

3讨论

血小板输注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有显著疗效, 然而输注过程中有 30%~70%的患者可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 (PTR) 。要解决血小板输注时的高PTR发生率, 最好的方法是预防这些因素的发生。目前认为PTR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发热、感染、抗生素、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骨髓移植、反复输注血小板等有关[3]。这些因素往往同时存在, 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是评价这些因素的最好方法。

随着输注次数的增多, 输注有效率逐渐下降, 这与肖星甫[4]报道的基本一致, 血小板输注, 可引起受血者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与输注次数有关, 而且成正比例关系, 输注次数越多, 产生抗体的可能性越大。另据报道[5], 血小板数为 (20~50) ×109/L, 自发性出血少见, 一般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为了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 预防和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 要加强临床成分输血知识培训, 严格掌握血小板输注指征, 在输注前必须进行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 选择合适的血小板供体, 对已发生或可能发生PTR的患者, 要详细分析发生的可能原因。对于怀疑非免疫因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患者要积极去除这些因素, 对必需输注的患者要尽可能配型后输注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避免滥用[6]。

关键词:血小板,应用,体会

参考文献

[1]刘玉琴.体外培养细胞工作中支原体污染及对策[J].中华病理杂志, 2004, (33) 6:571.

[2]鄂征.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91.

[3]雨宫洋一.血小板输注无效及其对策[M].日本医学介绍, 1998:159-163.

[4]肖星甫.输血技术手册[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256.

[5]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3.

上一篇:质押贷款风险下一篇:移动图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