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范文

2024-05-05

三定范文(精选10篇)

三定 第1篇

1. 定温度。

若饮食太凉, 会刺激牛胃蠕动, 引发腹泻;若饮食太热, 可使犊牛消化道黏膜充血发炎, 易发炎症, 一般犊牛2个月以内牛奶温度最好保持在38~40℃。

2. 定时间。

饲喂要固定次数和时间, 以提高犊牛的食欲和消化力。前两周少喂勤添, 日喂乳4次;3~5周日喂3次;6周后日喂2次。

3. 定喂量。

藏区职业教育班“三定”培养探索 第2篇

【关键词】藏区职业教育班 培训计划 过程实施 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126-03

一、藏区职业教育班组建与培训意义

1.藏区职业教育班组建的政策环境

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藏区工作的方针政策,提出的“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采取的加快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完全符合四川藏区实际的,与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保持高度一致,在实际工作中收到了较好成效,受到了藏区干部群众的拥护,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全川上下坚定信心,再鼓干劲,坚持不懈地抓好藏区经济建设发展工作落实。

2.藏区职业教育班组建的支持保障

四川省电力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藏区工作总体思路,制定《四川省电力公司人才援建藏区五年规划》,其中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一批留得住、用得着的电力员工。四川省电力公司为藏区职业教育班学员给予免除所有培训费用的资助,并补助生活费,着力将全体学员培养成为四川省电力公司甘孜公司和阿坝公司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优秀技能人员。

3.藏区职业教育班的实施意义

藏区职业教育班组建实施,极大程度为藏区电网建设培养政治坚定、技能过硬的藏区电力后备人才,能全面提升藏区电力系统员工整体素质,为甘孜、阿坝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电力人才本土化问题。

二、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计划制定

截止2015年底,以在校的2013、2014、2015三个年级学生为例:

1.培训对象基本情况概述

(1)整体情况统计: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总人数为319人。

分性别、生源地、民族人数统计情:男生197人,女生122人;阿坝州157人,甘孜州136人,凉山州36人;藏族196人,汉族76人,羌族29人,回、彝、蒙古族分别为7人、5人、4人,苗族和土家族各1人。

(2)培训对象特点概述

藏区职业教育班有着以下明显特点:其一,民族学员占职业教育班总人数比例较大。培训学员共有7个少数民族的学员243人,占职业教育班总人数的76.18%,汉族学员76人,占职业教育班总人数的23.82%。其二,培训时间长。根据培训要求显示,本次学员均为脱产培训,时间为三年。其三,入学基础与培训学历均较低。培训学员入学时均为应届高中毕业生,当年高考总分数多数在200分左右,可见文化基础相当薄弱。培训结束后,学员将取得专科学历,相比于现在本科文凭满天飞的现状,专科学历略现偏低。其四,培训学员就业有保障。所有学员均实行“三定”方式进行培训,其中“定向安置”对学员以后就业安置方向作了明确说明。培训合格以后,所有学员分别回到自己的家乡,由甘孜公司和阿坝公司负责培训学员就业安置问题,实现了学员培训合格即能就业的良好职业规划思路。

2.培训教材选用注重质量和时效性

教材是体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培训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培训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培训教材选用是培训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训内容与培训教学秩序的保障,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培训教学秩序并最终影响到培训教学质量。电气工程系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体会文件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好相关要求,专门制定了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教材选用的原则,确保高质量教材进培训课堂。

(1)级别要求:专科教材、岗位培训和自编讲义;

(2)时间要求:优先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

(3)质量要求:优先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电力出版社教材和省电力公司新培训标准的配套岗位培训教材或高质量的自编讲义;

(4)选择方法:由任课教师预先选择3~5个比较合适的教材,再由教研室主任组织全组教师进行讨论选择,最后由系主任审核确定。

3.培训教师选派要求德才兼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己的思想、品德、知识、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对新一代进行系统的教育,促进新一代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作为智力援藏的企业教育培训,我们以调动本系最佳培训资源,竭尽全力做好藏区职业教育班的培训和培训管理工作,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教师安排原则如下:

(1)品德要求: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2)职称要求:副教授、高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

(3)教龄要求:从事职教或培训工作15年以上;

(4)培训水平要求:培训水平高,培训效果好,近三年每年获得学院颁发的培训教学质量奖。

4.培训计划制定突出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是在培训和过程中,要看对象,根据学员的年龄特征和性格差异,有的放矢地使学员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体美劳等方面健康成长,能沿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藏区经济发展建设和电力事业建设所要求的方向铸入一批新鲜血液。

四川藏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制约等因素,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根底比较薄弱,在培训教学计划制定时就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同时,同学对新奇事物比较感兴趣,好问好学,动手能力比较强,培训教学计划占据大部份时间用于培训学员实践操作。

三、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过程实施

1.“5S”管理提升职业素养

对企业而言,在用人时更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工作态度。许多企业强调更多的是一种对职业的操守,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在科技和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教育培训的学员就是要培养职业素质型高技能人才。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开始就全面实行“5S”管理。培训班级首先按照“5S”的标准制定了《“5S”教室、寝室、队列评分标准》,做到有规有则,有依有据。

实行“5S”训练的职业化管理,是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5S”职业化管理方略相融合,使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模式注入学员学习和生活全过程,为学员就业做好理念与管理相适应的衔接。特别是在学员行为习惯方面加以要求,使之规范标准。学员每天早中晚三次进行团队展示,轮流进行“Good&New”思想交流,在宿舍、教室卫生方面花大力气,力争一尘不染,逐步培养同学们的规则意识。通过反复训练,加深印象,规范行为,举一反三,全体培训学员的职业素养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2.理论培训深入浅出

“深入浅出”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的培训理论内容要透彻深刻,以及教师对学员基本情况掌握程度;二是指教师在课堂中把所培训的专业知识理论表述出来的措辞要浅显易懂,容易被学生接受消化。

作为选派为藏区职业教育班的培训教师,多年来一直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素质。重视经常学习和进修,重神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更新,经常关注当前教育和社会动态,始终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和交流。他们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能把书上看到的、生活中学习到的、别人教自己的都融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再融会贯通,变成自己的,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作为培训教师,能在自己理解和熟悉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比较借鉴,敢于大胆质疑和创新,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没有深入就难做到浅出,深入是练基本功,浅出是练方法技巧。

藏区职业教育班正式培训学习之前即进行了摸底考试,准确了解学员文化课程基础情况。然后按实际情况调整实施培训计划,一遍又一遍研习培训教材内容,花至少双倍的时间准备培训讲义,做到培训内容烂熟于心中。在课堂上,培训老师又用最简单的语言组织教学,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手段讲解培训知识,不断地询问同学们是不是弄懂了,清楚了,直到大家都明白了再接着讲下一个问题。同时善于启发学员大胆想象、勇于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不断的扩展知识面,让学员尽量多了解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知识,最大化扩大培训学员的知识面。在老师和学员的共同配合下,培训成绩稳步提高。

为更好的提高培训效率,随时解决培训学习困难,藏区职业教育班的学员还与在校高年级校友结成了“一助一”帮助对子。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来补习基础知识,减少后期专业知识学习的难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环节注重实际

列宁曾经说过:“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使学员接触实际,培养动手能力。从亲身经历中获得感性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创造欲望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的欲望,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学院一直重视对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对这批藏区学员,更加强了这两方面的能力培养。始终把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贯穿在两年的培训教学之中,在制订培训教学计划时给予了充分的时间上的保证,除正常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外,每学期还有7个星期时间作为实践教学专用周,用来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近几年培训接待能力快递提升,学院早期就拥有一座教学实训电厂(青峰岭电厂),拥有新建的变电检修大厅和110KV智能变电站,新建了实训大楼,所有设备都引入了新技术和新器件,这些实验室与设备均全部向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学员开放。同时还邀请到省电力公司各单位有多年基层现场工作经验的专家亲自授课,大大增强了学员们实践操作的兴趣,为步入工作岗位更快速进入角色奠定了坚实基础。

4.顶岗实习动静结合

顶岗实习作为学员培训合格的最后一项教学活动,也是学校安排培训学员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员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员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

藏区职业教育班在青峰岭电厂进行了为期12个星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间,学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单(双)臂电桥测试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低压屏故障排查及电厂运行实习。同时还认真学习了电厂教职工爱岗敬业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诚实、守时的工作品质以及科学的管理办法。同时每天对顶岗期间所有工作如实记录,事事做到心中有数。

四、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效果显著

1.学员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升

2013、14、15等三个年级319人中,先后共计215名同学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班级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党建知识,组织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专题讲座3次,先后推荐102名优秀学员参加学院业余党校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59名同学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作为重点考察培养对象。

2.专业文化知识成绩大幅度提高

培训学员各学期考试班级平均成绩对比如下:入学摸底考试平均分为33分,从第一到五期各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分别为72.36分、63.70分、79.18分、76.55分、81.2分,最后一期顶岗实习综合平分达84.39分。

由此可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培训学员的文化课程成绩持续提高,能较好地掌握各门专业课程知识。同时,学员在校期间也先后有76人次获得学习一等奖学金,128人次和189人次获得二、三等奖学金,110人次获得单项(学习进步或技能优秀)奖学金。因此,进一步表明培训学员在培训学习方面取得理想的成绩。

3.综合素质和能力明显进步

藏区职业教育班培训学习过程期间,学员不断努力进取,先后获得“先进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等两个集体荣誉;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分子,其中三好学生8名、创三好积极分子29名、优秀学生干部22名、优秀团员18名、优秀团干部13人。2014和2015两年的12·9文艺汇演分别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参加省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反违章·促安全”科普知识竞赛获优秀奖。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高层动态,2010年01月22日).

[2] 陈家文;王治雄.现场管理论文:5S现场管理应用于教学实训中心的初探[J] .民营科技, 2010, (8).

内江铁通“三定”降工增效 第3篇

本刊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司“自代一体”的管理模式, 内江分公司领导班子多次深入区域经营部, 对经营部现状、人员进行调研。对劳务用工进行认真梳理, 多次组织各职能部门召开专题讨论会。

结合分公司的实际情况, 按照组织架构设置及劳动组织形式的要求, 深化以定编、定岗、定员为主要内容的“三定”工作。通过整合经营部;撤消营业厅;合同到期劳务工不符合岗位要求者不再续签;富余人员调整安置等方式整顿、核减。通过调整减少人工成本减幅24%。为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劳动产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定方案 第4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直属事业单位,受部委托组织指导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支付、管理、运营事务,组织实施社会保险的基础性、技术性、事务性和服务性工作。

一、职能调整

(一)划入的职能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8]50号)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管理的要求,以下职能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承担:

1.原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承担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方面的具体事务管理职能。

2.卫生部原全国公费医疗事务管理中心承担的机关、事业单位公费医疗管理涉及职工医疗保险方面的具体事务管理职能。

3.民政部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承担的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及具体事务管理职能。

4.人事部原中央国家机关及其在京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承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社会保险基金及具体事务管理职能。

5.原劳动部就业司承担的企业职工失业保险基金收缴的统计工作职能。

6.在以上职能基础上,因按国家规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而增加的职能。

(二)划出的职能。

1.由原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承担的建设全国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中心为主承担。

2.由原劳动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承担的拟定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制度、建立并管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系统及受理投诉举报的职能,交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承担。

(三)需要强化的职能。

1.对社会保险基金及事务的统一管理,协调运作。

2.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基金管理方面的内部自律和社会保险基金稽核工作的指导。

3.对社会保险对象的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组织、指导。

二、主要职责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进行社会保险登记、审核社会保险缴费申报、开展社会保险费征缴以及办理社会保险关系建立、中断、转移、接续和终止工作的办事程序与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二)拟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社会保险缴费记录、档案和个人帐户的业务工作规范并组织实施。

(三)在部的统一组织下,汇总编制全国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的、季度、月度财务报告,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

(四)拟定社会保险基金统筹与调剂的具体办法,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存储、划拨社会保险基金。

(五)制定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规范,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工作和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服务。

(六)在部的统一组织下,承担全国社会保险信息与统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及管理工作,参与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工作。

(七)拟定社会保险基金稽核制度并组织实施,指导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健全防范瞒报少缴社会保险费和虚报冒领社会保险待遇的工作制度。

(八)按照部的统一规定,拟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任职资格、上岗标准、业务培训规划、考核规范和内部自律制度并组织实施。

(九)在部的统一组织下,参与社会保险宣传工作,主办《中国社会保障》杂志。

(十)在部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社会保险经办事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组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涉外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和专业培训。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内设13个处级机构。

(一)办公室

拟定中心行政事务管理制度并组织执行;承担中心各项公务活动的协调及接待联络工作;负责中心相关会议的组织和实施;负责中心安全保卫、保密、机要档案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中心财务、政府采购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中心外事联络、协调、接待及组织出国考察和培训工作,承办中外社会保险协议的相关事务;负责中心的来信来访工作。

(二)综合计划处

负责中心各类公文审核和文电处理,组织办理部内外征求意见文稿的答复;组织编制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计划并督促落实;拟定社会保险经办工作要点和中心计划并负责监督检查;负责社会保险经办业务考核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领导指示和会议决定事项的督办落实;组织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负责政务信息的收集整理,编发《社会保险工作信息》。

(三)调研处

组织开展社会保险经办管理的综合性调查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负责拟定社会保险经办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负责起草领导讲话和各类综合性重要文稿;参与社会保险立法的有关研究工作;拟定社会保险宣传计划,组织经办系统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总结、交流、推广宣传工作经验;指导《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

(四)系统建设处

负责指导经办系统开展经办管理服务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完善经办系统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各项综合管理和业务服务标准并组织实施;拟定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经办系统干部培训工作,组织编写培训教材,拟定培训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经办系统开展行风建设。

(五)城镇养老保险处

组织指导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工作;拟定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业务规程并指导实施;拟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基本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发放工作,规范基本养老保险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参与拟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和接续的实施办法并指导实施;参与指导和推动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落实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六)农村养老保险处

指导和推动扩大农民工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工作;指导经办系统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工作,拟定业务规程并指导实施;拟定农民工养老保险业务经办规程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农民工和农村养老金发放工作;参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清理整顿工作。

(七)医疗保险处

组织指导扩大医疗保险、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工作;拟定医疗、生育保险业务流程和操作管理规范并指导实施;拟定医疗保险就医管理、待遇审核等办法;建立医疗、生育保险运行分析、监测和评估体系,组织开展运行分析和评估;拟定医疗、生育保险管理服务标准,建立服务信息数据库,定期公布相关信息;组织指导经办系统开展医疗照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医疗保障工作。

(八)工伤保险处

组织指导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作;拟定工伤保险业务流程和相关业务管理及操作规范,并指导实施;拟定工伤保险企业浮动费率核定程序和办法并指导实施;建立工伤保险运行分析体系,组织开展分析、监测和评估工作;参与拟定劳动能力鉴定标准、工伤康复诊疗规范等相关服务标准;指导开展工伤康复试点和工伤康复评估工作。?

(九)失业保险处

组织指导扩大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工作;拟定失业保险业务流程和管理操作范围并指导实施;拟定失业报险个人缴费记录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指导失业保险基金的归集和调剂工作;指导经办系统落实失业保险享受条件、待遇项目和给付标准等政策。

(十)基金管理处

依据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拟定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地方完善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体制,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与管理;组织经办系统逐级编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草案和基金财务报告,组织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汇总编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报表。参与研究制定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办法和预算管理制度,并督促落实;测算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状况,参与各项社会保险补助资金分配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定期组织对全国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检查,参与基金审计检查和监督工作;组织全国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以及推广应用工作。

(十一)信息处

负责人各项社会保险数据信息的采集、统计分析及其管理工作;参与拟定社会保险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汇总编制社会保险统计报表;负责社会保险事业发展重要数据的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告,建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数据库;组织社会保险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参与金保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指导经办系统信息指标体系和业务流程标准化建设以及各类应用软件的开发、升级和维护运行等工作;指导和规范经办系统社会保险数据的整理与整合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建立数据分析体系并开展数据应用。

(十二)稽核处

拟定社会保险稽查工作规范和业务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经办系统对参保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进行稽查,纠正瞒报、欠缴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拟定经办系统内部控制办法和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对经办系统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内部审计;拟定社会保险待遇审核规程,指导经办系统审核社会保险待遇支付情况,开展反欺诈工作。

(十三)精算处

建立和更新社会保险精算模型,定期对全国社会保险基金中长期收支情况开展精算分析和预测,提交精算报告;适时就社会保险政策调整对基金运行的影响进行评估,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开展人口、宏观经济和社会保险制度运行相关指标的预测,为相关部门编制计划提供数据支持;指导经办系统开展精算工作,建立基金预警制度,规范模型设计、分析方法及实务操作。

(十四)社会化服务处

制定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经办系统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不断拓展工作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参与指导推动地方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建设,指导基层工作平台开展社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和推动经办系统开展退休人员公寓建设,拟定管理办法,并组织开展适合退休人员需求的老年护理服务。

(十五)人事处

综合管理中心干部人事工作,负责工作人员考核、调配、奖惩、工资核定和社会保险、人事档案等事务管理;拟定中心内部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中心党组织建设、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廉政建设、思想教育和工、青、妇组织工作;承办部人教司、机关党委和纪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十六)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社

负责《中国社会保障》杂志的编辑、出版、发行及广告经营工作。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5名。其中司级领导职数5名(含专职党委书记或副书记1名),处级领导职数35名。

三定 第5篇

一、我省历年命题情况

2006~2007年:散文

2008年:散文《我与地坛》节选

2009年:小说《董师傅游湖》

2010年:小说《碑》

2011年:小说《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2012年:散文《往事(二)之八》

二、命题变化趋势

根据新课标《考试大纲》以及近几年高考命题情况来看,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一)选文凸显文学性,重视文本的底蕴挖掘

从选文作者角度看,既重名家,也兼顾新人,但仍以名家为主,中外兼顾。从选文特征看,坚持文学性与思想性并重的原则,更看重作品的内在意蕴,关照现代人文情怀。

1.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以散文和小说两类文体为主,少有他涉

2.回归学科本色,语文味显著增强

3.选材多样性,文学指向性明确

(二)命题扩大开放性,注重思维层次的考查

2012年各省文學类文本阅读命题整体上走的是老路子,以传统角度为命题重点,稳健又不乏创新。

1.注重从精神层面开掘选文,增强对思想内涵的考查力度

试题特别具有现实性、生活性特点,引导考生关注历史、关注时代、关注生活,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特性。

2.探究题大行其道,注重对思维实践能力的考查

高考探究题曾被指是伪探究,备受争议。其实,作为一种新型考查方式,它较好地在文本、考生和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便于考生作思维拓展和实践思考。

三、命题走向预测

笔者认为,以后安徽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仍会一如既往地“守正创新”。守正即保持常规题的考查力度,坚持对字词句意义及表达效果的考查,坚持对词句所起作用的分析,坚持对小说人物形象和散文意象的简析。“创新”即在原有命题设置基础上进行调整或加强,达到彰显能力的命题导向。

四、“三定”突破,搞好复习

(一)定向:扣课标、考纲,把握复习方向

研究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变化,找到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以及考查层次,选取课内典型文章,安排体现考查要求的知识点,做好针对性复习训练规划,注意拓展到课外语言材料训练,明确方向:课内带动课外,课外回顾课内,比较总结规律,探索解题方法。

(二)定点:把握文体特点,明确解答方法

1.明确散文和小说文体知识特点及考试考点

近几年的考试体现:两种文体都有所涉及,复习时,不能偏废,要强化这两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尤其突出文体知识特点,复习时应该按文体分列文体知识,并牢记对应文体的文体知识和学会判断和分析相关考点。

2.依据题型明确答题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了然历年的考题题型以及答题的基本方法。在考试中要让学生明确:

(1)整体感知,提取信息

整体感知对现代文阅读的解读是非常必要,也是不可缺少的。答题前应该有一到两遍浏览阅读文段。第一遍快速浏览,捕捉基本信息,第二遍带题目整理答案,找出答题所涉及的区域属整体还是部分,并对相对应部分加以揣摩,进而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整合、概括)。

(2)再现答法,按部就班

提取了有效信息,按题目要求进行加工,就是再现复习时的答题基本规律来对信息进行有效加工,确保切合题目要求,把自己提取的信息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用准确、高度概括语言答“概括题”;用简洁明了语言答“解释题”;用层次分明语言答“道理题”;用句式规范语言答“赏析题”。这里的答题基本规律就是答案的“构思”模式,不是固定模式,其起到语言组织顺序以及逻辑严密的作用。

(3)关注趋向,深谙其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考试试题也趋向新颖灵活,举例题、感悟题、鉴赏题、情景题、评析题、探究题无所不有。其具开放性和针对性,但都注重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体现时代要求。为此,在复习阶段应该整理历年各地新题型,通过专项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应对能力,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拓题型视野和增强解题信息的机会。

3.明确答题层次和技巧

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主观题,从文章中找到中心句或关键句后有时不一定能直接使用,或语句太长,或句中含有不合题目要求的其他信息,这时我们可以从句中摘取关键词句,根据题意对选出的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改造,优化组合来答题。这种优化整合有以下两点:

(1)关键语句、中心词的组合

高考现代文阅读能力的考查,既要求能够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还要求能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要答好这类高考题,如果运用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回答问题时就可以游刃有余了。例如,解答2002年高考全国卷《话说知音》第20题,我们就可以运用第一段和第三段、第四段中的关键语句和关键词来组合答案。

(2)综合分析,条分缕述

考试说明要求,现代文阅读不但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更要考查其综合能力,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查表述能力。因此,我们在回答高考主观试题的时候,就要在综合分析之后,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如,2002年北京高考第21题:本文结尾,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之后,作者又加上一句:“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这样结尾什么用意?请试着分析。原文第二段中就有“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体会自然给我们的启示”这个主旨句。结尾用“这就是我观察庭院里的一片树叶的启示”“不,这是那片树叶向我娓娓讲述的关于生命的要谛”来照应。同时,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人与自然亲切和谐生命相依相通的关系。此后,我们便可以把这些内容条分缕析地表述出来: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位置;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

(三)定位:强化检测反馈关,及时补缺补差

教师要切实从学生的答题检测反馈中发现问题,尤其是普及性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同时更注重学生个体存在的问题,加强特别辅导,以求更有效的进步。

其实现代文阅读是个慢功夫,阅读理解能力是平日培养起来的,不是个急功近利的东西。此策略谈只是提供一个复习方向,具体还得教师深入把握学生情况,总揽全局,紧抓细节,盘活资源,有的放矢,扎实有效地开展复习,方能确保。

关注圆锥曲线中的“三定”问题 第6篇

一、定值问题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其焦点在圆x2+y2=1上. (1) 求椭圆的方程; (2) 设A、B、M是椭圆上的三点 (异于椭圆顶点) , 且存在锐角θ, 使 (i) 求证:直线OA与OB的斜率之积为定值; (ii) 求OA2+OB2.

解析: (1) 依题意, 得c=1, 于是b=1, 所以所求椭圆的方程为

点评:本题的解决不是刻意围着定值的式子做文章, 而是将已知的向量条件进行转化, 及时代入、整体变形, 采用的是迂回策略, 值得借鉴.

例2 (2011年山东高考 (改) ) 已知动直线l与椭圆C:交于P (x1, y1) 、Q (x2, y2) 两不同点, 且△OPQ的面积, 其中O为坐标原点, 试证明x21+x22和y21+y22均为定值.

解析: (1°) 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 P、Q两点关于x轴对称, 所以x1=x2, y1=y2, 因为P (x1, y1) 在椭圆上, 因此 (1) , 又因为, 所以 (2) , 由 (1) 、 (2) , |y1|=1此时x12+x22=3, y12+y22=2.

点评:本解法通过引参用参、设而不求、整体运算, 虽繁不乱, 利用方程找到所引参数之间的关系, 这是成功解题的重要措施, 这里应注意对直线方程中斜率的讨论.

二、曲线过定点问题

例3已知抛物线C:y2=2px (p>0) 的准线为l, 焦点为F.圆M的圆心在x轴的正半轴上, 且与y轴相切.过原点O作倾斜角为的直线n, 交l于点A, 交圆M于另一点B, 且AO=OB=2. (1) 求圆M和抛物线C的方程; (2) 若P为抛线物C上的动点, 求的最小值; (3) 过l上的动点Q向圆M作切线, 切点为S、T, 求证:直线ST恒过一个定点, 并求该定点的坐标.

解析: (1) 因为, 即p=2, 所以抛物线C的方程为y2=4x.设圆M的半径为r, 则所以圆M的方程为 (x-2) 2+y2=4.

(2) 设P (x, y) (x≥0) , 则, 所以当x=0时, 有最小值为2.

(3) 以点Q为圆心, QS为半径作圆Q, 则线段ST即为圆Q与圆M的公共弦.设点Q (-1, t) , 则QS2=QM2-4=t2+5, 所以圆Q的方程为 (x+1) 2+ (y-t) 2=t2+5, 从而直线ST的方程为3x-ty-2=0. (*) , 因为一定是方程 (*) 的解, 所以直线ST恒过一个定点, 且该定点坐标为.

点评:找出满足条件的直线系方程是求证直线过定点的一个重要方法, 抓住线段ST为两个圆的公共弦是解题的关键.

例4如图2, 椭圆过点, 其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 离心率, M、N是椭圆右准线上的两个动点, 且. (1) 求椭圆的方程; (2) 求MN的最小值; (3) 以MN为直径的圆C是否过定点?请证明你的结论.

点评:先用参数表示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再根据曲线过定点的意义分析知与参数无关, 这是让参数不变化的重要依据, 如令y=0, 这样问题就可解决.

三、存在定 (直) 曲线问题

例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已知定点A (-4, 0) 、B (4, 0) , 动点P与A、B连线的斜率之积为. (1) 求点P的轨迹方程; (2) 设点P的轨迹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半径为r的圆M的圆心M在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上, 且在y轴右侧, 圆M被y轴截得的弦长为3r. (ⅰ) 求圆M的方程; (ⅱ) 当r变化时, 是否存在定直线l与动圆M均相切?如果存在, 求出定直线l的方程;如果不存在, 说明理由.

(2) (ⅰ) 由题意C (0, -2) , A (-4, 0) , 所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2x+3, 设M (a, 2a+3) (a>0) , 则圆M的方程为 (x-a) 2+ (y-2a-3) 2=r2, 圆心M到y轴的距离d=a, 由, 得.所以圆M的方程为

略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三定” 第7篇

一、运用定向, 优化数学教学的目标

定向, 就是确定目标, 每一堂课都应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能反映教材的本质内容,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表现为:

(一) 知识定向

确定知识的目标, 首先要钻研教材, 钻研大纲, 熟悉大纲对教材的要求, 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尺度, 不能盲目地提高或增加教材的深广度, 也不能随意降低要求;其次要通览教材, 弄清本章节与前后教材的关系, 明确所教课节在整个教材或某段教学中的价值和地位.如用“公式法”分解因式这一节知识, 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 很多题的解答都离不开它, 看似较小而实际却很重要的知识, 绝对不能忽视.用“公式法”分解因式的知识定向不在于公式的本身, 而在于遇到一个多项式的时候, 要从这个多项式中观察怎样变换才能符合公式的特征, 要将这一目标作为主攻方向贯彻整个课堂的始终.

(二) 能力定向

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上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贯彻于课堂的始末, 虽然不能机械地划分为在哪方面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但是可以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 确定一节课能力培养的方向.比如“分组分解法”这一节的能力定向就是: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分组的关键就是要观察多项式的特点, 看看哪些项结合在一起可以分解, 如分解因式a2-ab+ac-bc, 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因式分解,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因式分解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当然, 在定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 要摒弃有干扰作用的信息, 要突出定向的信息, 加强学生对定向信息的理解 (2) 要控制学生的思维, 避免思维的多中心和盲目性, 强化定向的意识.

二、运用定序, 优化数学教学的结构

在教学方向确定之后, 要对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加以优化组合, 设计出合理的教学程序.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信息组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数学的教学规律, 同时在设计时要注意程序的实用性、简洁性、有序性、新颖性, 这样设计出来的教学程序才井然有序, 层次分明, 从局部看环环相扣, 题题相连, 有浑然一体之感.比如, “平方差公式”一节的教学程序设计如下:解题组———讨论———归纳———练习.

解题组计算下列各题: (1) (a+b) (a-c) ; (2) (a+b) (ab) ; (3) (a+b) (a+b) ; (4) (2a-b) (2a+b) ; (5) (a+3b) (a-3b) ; (6) (-a+b) (-a-b) .

讨论 (1) 以上各题都是两项式乘以两项式, 它们的积有几种情况呢? (2) 为什么有的积是四项式, 而有的积是三项式或两项式呢? (3) 乘积是两项式的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呢?

归纳得出平方差公式: (a+b) (a-b) =a2-b2.

练习通过题目巩固学生的认识.

这样的定序处理,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明确、相对完整的思维情境, 从而优化了学生的思维流程.

三、运用定度, 优化数学教学的成果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还必须掌握好难与易, 深与浅, 快与慢, 扶与放的程度.

(一) 知识的深度要适度

不能低于学生的整体智力水平, 也不能高于整体的智力水平, 偏向于哪个极端都会降低教学效果.要深入浅出, 难易结合, 力争在学生的已知和未知间架设可攀的阶梯, 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果子”, 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 在讲解关于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两个例题时, 一种问题是说出从一个顶点出发可作对角线的条数有几个, 另一个问题是求出一个多边形共有几条对角线.对于这个题目我只要求学生能说出“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所引的对角线的条数有 (n-3) 条, 它们将n边形分成了 (n-2) 个三角形”.给予学生这样的定度, 既突出了对多边形内角和定理的理解和掌握, 又避免了求总条数给学生造成了干扰.

(二) 能力的要求要适度

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同, 教师的期望也应该有所不同, 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恰当的期望, 要特别注意设计内容的指向一定要面向大部分学生,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多次的成功会增强学生的信心, 有利于成绩的提高.

(三) 引导方法要适度

课堂教学的情况是千变万化的, 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气氛热烈, 教师可因势利导, 适当增加深度, 以体现教学的灵活性和随机性.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林业“三定” 第8篇

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世界是由土地、空气、水和动植物组成的自然世界。另一个世界是人类为着自己而用双手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和物质文明。人类不断繁衍生息, 为着自己的利益对大自然进行着史无前例的改造, 使他生活的两个世界逐渐失去了平衡, 正处于深刻的矛盾中。气候异常、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等都是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面对这些危机人类开始转变思想观念, 探求另一种发展模式, 以期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于是, 可持续发展观应运而生。

1972年世界环境大会及后来的有关会议提出并使用了“合乎环境要求的发展”、“生态的发展”、“连续的或持续的发展”等概念。1987年,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出版的《我们共同的未来》, 详尽阐述了世界经济和全球生态的现状与未来, 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此后可持续发展观开始以理论的形式不断被完善和发展。1992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和发展首脑会议,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等文件, 并在会议上取得共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 又不危及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即是可持续发展。1997年, 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可持续发展国家报告》, 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 我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主要强调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可持续发展要求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 它是不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利益的发展;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1997年, 世界林业大会把森林可持续发展定为主题后, 森林可持续经营成为世界林业发展的方向。这种趋势的原由是森林资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森林生态系统占有的生态空间最大, 结构最复杂, 内在调节机制最完整有效 (稳定性最大) , 对环境的保护作用最显著。森林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更重要的是其生态价值。因此, 林业建设是事关生态环境修复、改善的大事, 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不言而语, 林业管理制度和政策事关林业发展, 事关生态环境, 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

二、林业“三定”及其效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 党和政府为了满足农民长期被压抑的利益诉求, 实行土地改革, 林地作为土地利用形式之一也参照土地改革方案进行改革, 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山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 1962年宅基地也被宣布为集体所有, 林农个人彻底丧失了土地所有权, 生产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直到1963年5月, 国务院颁布《森林保护条例》, 规定要保障国家、集体的森林和个人的林木所有权不受侵犯, 森林和林木归谁所有, 其产品和收入就归谁支配,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样, 使高度强化的集体林权制度又得以弱化。

这一时期, 林权制度经历了数次变革, 尽管有多种历史和客观因素的影响, 但其共同的本质却只是各林权相关者经济利益的调整过程, 经济利益是作为林权主体以及利益相关者追逐的共同目标。在当时的背景下, 林业的经济效益被置于首要地位, 生态效益根本不被重视。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林业政策, 根源在于传统的发展观。单纯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 以为物质财富增长所依赖的资源在数量上是不会枯竭的, 即使由于短时期内资源的供给小于需求, 但在市场机制下, 这种短缺也会得到补充。所以, 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活动往往是滥用资源, 过度消耗自然资源, 经济活动产生的废物任意地排入周围环境, 造成环境的严重破坏。这种传统的发展观曾长期指导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 森林资源的价值往往被简单化, 只注重其经济效益, 而忽略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常常造成林地掠夺式经营以及资源浪费, 甚至破坏。

1978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了祖国大地, 我国林业建设也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 标志着林业“三定”改革正式在全国农村推行。在政府强制力推动下, 对林业实行“稳定山林权, 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 (简称林业“三定”) 。它要求放宽林业经济政策, 颁发林权证, 改变过去林权不清、界限不明、责任混乱的状况, 以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1984年全国基本落实了林业“三定”政策。198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 在集体林区取消木材统购, 开放木材市场, 允许林农和集体的木材自由上市, 实行议购议销, 更进一步调动了森林经营者的积极性。人们对林业“三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把它看作是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根本措施, 并相信它能坚决制止乱砍滥伐, 充分调动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 也改变过去林权不清、界限不明、责任混乱的状况。但是, 林业“三定”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 由于林政管理工作跟不上等原因, 山林承包到户、木材市场一开放之后, 南方地区出现了乱砍滥伐森林资源的严重局面。中央政府立即采取措施, 在1987年发出了《关于加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管理、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的指示》, 及时作出调整, 提出“要严格执行森林年采伐限额制度”, “集体所有集中成片的用材林, 凡没有分到户的不得再分”, “重点产材县, 由林业部门统一管理和进山收购”, “各地加强森林采伐管理, 加强森林保护和培育”。至此林业“三定”基本上无疾而终。

林业“三定”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林业发展出现了生机和活力, 造林面积有所增加。到林业“三定”结束时, 家庭经营的林地面积大体上占全国集体林总面积的69%。

三、林业三定的启示

自林业“三定”以来, 我国林业建设重新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 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国家作出了多项重大决策, 不管是政府工作报告还是政策法规, 均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指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森林资源的日益稀缺, 森林破坏导致的环境问题, 使国家逐渐认识到森林的生态效益而不再简单的只顾追求其经济价值, 对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重。国家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启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森林资源, 林业建设开始出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的局面。

由于时代背景的限制和缺乏经验, 林业“三定”中的很多政策没能和我国的具体林情相适应, 以至于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出乎人们意料的结果, 值得我们反思, 吸取教训。例如, 林业“三定”始终没有触及产权, 或者说林权主体不够明晰, 客观上造成了农民无法对自己的林产实施控制和保护, 所以没有从根本上充分调动林农的生产积极性;林权流转不规范。当时的法律政策没有明确落实集体和个人的林权, 承包山转让权受限, 林地无法合理转让, 林木转让也难以完全实现。同时还存在林权流转过度, 部分村民擅自转让、出卖山林, 侵犯其他村民林权的情况;森林生长周期长、导致林业投资回收期长, 资金周转慢, 风险大, 我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转型期, 一切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而且它主要是政府强制力主导下的制度变迁, 致使林农对林业“三定”政策严重缺乏信任感。再加上“三定”政策制定的过于粗糙, 林地权的不稳定、权能的不完整、林地征调的不公正以及缺乏保障的林农利益, 都刺激了林农的短期行为, 导致乱砍滥伐, 破坏山林的现象。客观地看, 林业“三定”政策对林业资源的定位仍然是它的经济价值大于一切, 因此, 林业“三定”政策是不可能将经济、社会和环境调整到一个和谐的状态。

林业“三定”的无疾而终迫使我们不得不继续探索林权制度改革的新路径, 从1992年开始林业股份合作制和荒山使用权的拍卖试点, 到2003年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我国的林业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改革成效。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林业产权改革的突破阶段, 它是对前面改革的延续和拓展, 吸取了经验摒弃了教训。针对森林资源的特点将林地的承包期延长到70年, 并允许使用权和经营权转让, 允许“四荒”等荒地的用益物权自由转让。进一步落实林农的收益权,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在“三定”中产权模糊引起了很多纠纷, 针对这一问题, 进一步细化产权, 产权形式出现多元化, 实现产权市场化, 促进产权经营主体多元化的实现, 给予了林农真正意义上的物权。因为抓住了产权的关键而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 使集体林区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并且加速了林业产权的交易流转, 完善了产权保障体系, 激励了产权经营主体的积极性。2008年6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广实施。

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将林业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相协调, 使林业建设不断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比如, 在林权改革中, 林业产业出现多元化和规模化, 各地区抓住森林资源转型机遇, 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生态养殖等新型林业产业, 开始形成森林生态效益为主的绿色产业格局;中央明确规定, 林地承包经营权可延长到70年不变, 确保了林地权的稳定、保障了林农的利益, 政策的稳定性使林农对长期投资有了信心, 从而可以避免了只图短期利益破坏山林的现象;林权制度改革的同时, 将环保法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被带进山区, 在山区经济开展可替代生计和可替代能源项目, 通过养野蜂、农家乐经营、经济林种植、沼气池修建等方式, 提高社区群众的收入, 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更好的保护了山区森林。山区人民提高了环保意识、有了稳定的收入, 自觉参与到保护工作中来, 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喜军, 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实现国有林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 2009, (9)

[2]张小罗, 产权变迁视域下集体林权改革探析, 林业经济, 2009, (8) :64~65

[3]王润章,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现代林业发展, 专家论坛, 2008, (8) :22~23

[4]刘家顺, 中国林业产业政策研究,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2006, 26~39

[5]柯水发、温亚利, 中国林业产业制度变迁进程、动因及利益关系分析, 绿色中国, 2009, (10) :30

三定 第9篇

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新一届政府将新一届组建或重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六个部门, 并且将取消或下放一系列行政审批权。

2013年7月, 国务院公布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其中共取消了21项行政审批权, 将7项行政审批权下放到了各省市的新闻广电主管部门, 同时加强了7个方面的管理职能, 并且明确了22个下设司局的职能。

1、从职能上看, 三网融合将被推动

分析《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有一项行政审批权的取消, 一项职能的加强, 以及三个司局所公布的主要职能同三网融合的深入推进有密切关联。

第一, 明确规定“取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据相关媒体报道, 自2012年2月吉视传媒上市之后, 广电总局曾内部决定, 对计划通过上市等方式进行融资的地方广电公司, 不再予以审批, 目标是确保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在实现全国范围内整合的时候, 在股权问题上容易操作。因此, 一些地方性广电公司在进行融资的时候, 实际上是走了曲线救国的道路, 即借助于其他部委的力量实现了融资, 走了不少的弯路。而目前取消股权性的融资审批, 可能是国家广电公司的方案有了定论, 因而需要开放社会化的融资通道, 来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 并且方案中能够解决地方广电公司因进行了社会化股权融资而导致的股权分散的问题。

第二, 明确规定了“加强对数字出版以及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的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推动协调其健康发展”。其实该项职能并非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职能, 而是进一步提出了对原有职能的加强, 而这一职能正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三网融合领域管理职能的体现, 加强这一职能, 就意味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三网融合中要有更多的行动。

第三, 明确规定了科技司包含有“拟订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的规划, 推进三网融合”。这明确了规划职责, 确定了由具体部门负责拟定三网融合的整体发展规划, 推动三网融合的顺利进行。

第四, 规定了数字出版司“承担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监督管理”。在网络时代,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进行出版物的发行早已不是新鲜事物, 而在三网融合时代, 通过互联网的方式, 进行数字出版的情况必然越来越多, 专门部门的管理, 势必将确保相应工作开展到位。

第五, 规定了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承担网络视听节目服

13

务、广播电视视频点播、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和宣传。”, 这些职能正是三网融合之后, 广电部门对互联网视听节目 (互联网进入了原有广电的领域) 的监督职能体现, 也是在职能中, 所规定的“加强对数字出版以及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的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 推动协调其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

综上所述,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三定方案”中, 一是体现了广电部门要进一步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二是体现了要加强广电部门在三网融合中的管理力度;三是明确了相关工作的具体部门;四是体现了资源保障, 即放开了融资审批。

2、预计广电部门将力推执行

从具体的职能规定, 到最终的落实, 其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包括国家与各省市具体方案的制定, 以及最终的执行等等。事实上, 三网融合的政策从出台到现在, 基本上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 各方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 三网融合推进得十分缓慢。同时, 国家的政策最终不了了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最近的典型案例就是住房领域新国五条, 与全国住房信息的联网等。

由此可见, 三网融合能否推进到位, 不仅仅要看制度的诞生, 更关键的是要看执行是否到位。从目前的情况看, 预计广电部门将力推执行。

首先, 李克强总理在7月12日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要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 这是在当前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 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表现。

其次, 目前广电的准备已经较为充分, 同三年前广电手中牌不多的情况相比, 目前广电手中即有4大10小的IPTV播控平台, 7个互联网电视的播控平台, 也有较为完善的全国主干网络和双向改造后的接入网, 还有实力更强, 腰杆更硬的各地方广电公司。在具备了实力的基础上, 具备了与电信与互联网系更加平等的谈判资格后, 广电系自然愿意进行业务领域的扩张。

三定 第10篇

1 一定单一领导枝系统

采用这种树冠管理方式, 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提高植株的生长效率, 使树冠的光合作用更加充分, 而且也便于营养物质更好地传输;就像给枝、叶、花、果“排序”一样, 让它们都能有条不紊地生长, 避免了相互竞争。另一方面, 还有助于果农精确地计算和控制芽的数量, 从而有效地控制产量、果重和果形。为了实现向单一领导枝的转型, 必须从冬季剪枝开始。技术要点:选定左右2根较强健的枝条, 固定在铁丝上, 让每株树的强健枝条都沿着铁丝主线方向平行直走;未选作领导枝的, 所有侧枝都要剪除。最佳修剪时期在冬季, 这样对产量影响最小。经过几年时间, 领导枝越长越粗, 逐渐形成一条永久的主枝, 从侧面看上去就像一个大的T字。T字的水平部分 (即主枝) , 就是植株生长所需营养的主要来源。枝条就像骨架一样, 从领导枝上生长, 可以修剪它并精确的分配。一个T挨着一个T生长, 形成一个连续的主枝。要完成将传统的树冠形状转变成单一领导枝系统, 需要几年的时间。该系统的建立是猕猴桃果园种植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

2 二定立柱拉线牵引枝系统

这个系统需要一个完整的条状雄株布局。夏季树冠管理中最难的一个问题, 就是在保持树冠开张的同时又要保护好来年挂果的枝条。立柱拉线牵引枝条系统技术要点:在一排雄株中立几根柱子, 然后从柱子的顶部牵出大约10根线绑在雌株上, 线与线之间的间距为50cm, 新的枝条沿线向上生长。一旦立柱拉线牵引枝条系统建成, 在当前挂果的树冠中, 不需要再保留为明年预留的枝条, 在果实的旁边可以开始进行零芽剪枝。主干上新生长的枝条都可以抹掉, 因为所需要的枝条都正在拉线上健康地生长。冬季修剪时, 所有水平的枝条都可以去掉, 再把拉线上的枝条放下来, 用于明年挂果。

3 三定冬芽量管理

芽的管理是提高猕猴桃产量的核心, 芽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最新的研究表明, 在良好的生长条件下, 每个芽都有潜力生长出更多的花朵, 每朵花都能结出更大的果实。芽的数量过多不但不利于提高产量, 相反还会降低产量;芽的数量过少, 也会影响产量。如何确定一个相对适宜的芽量, 是冬芽定量控制技术的关键。因此, 精选高质量的芽, 严格控制芽的数量, 不仅可以减少过多的枝条和叶片, 大大降低树冠的管理成本, 而且可以准确预测每个小区的产量, 使果农更能适应市场需求, 提高收入。经过观察试验研究得出结论, “金魁”猕猴桃冬芽每个试验小区 (18m2) 的数量, 应控制在400~450个左右为佳, 即留芽22~25个/m2为佳。从冬芽计算方法上, 应按每个小区计算冬芽总数为好, 不应按株计算冬芽的总数。

4 一控生长势系统

降低生长势系统是近5年才在新西兰发展起来的。通过进行树冠管理, 控制叶幂层厚度, 让叶片充分接受阳光, 制造更多的养分。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单果重, 且提高芽的质量。技术要点: (1) 现蕾后, 抹掉所有无花蕾的枝条; (2) 在有花蕾枝40cm长时摘心, 控制长果枝的长势和缠绕; (3) 涂药控制生长势; (4) 每半个月抹芽或掰去营养枝; (5) 环剥, 即在花后30天对长势旺的枝条环剥, 9月份对旺树主干进行环剥。

5 二控条状雄株分布

按照传统的方法, 雄株均匀的分布在整个果园里, 几乎每一排都会出现几个, 比率一般是6:1或8:1。这种布局会产生许多果树管理问题, 因为同一果园小区里有两种明显不同雌雄株分布类型。其中一种类型是既有雄株又有雌株, 另一种类型只有雌株。在只有雌株的小区里, 雌株之间的生长方向是完全对立的, 一个雌株直接朝着另一个雌株的方向生长, 导致2株枝条相交, 整个生长季节过程中, 新生长出来的雌株枝条就占领了另外雌株枝条的生长空间, 使得夏季管理非常艰难。目前奉新大多数果园分布都是采用3m宽的行距, 雌株的枝条相互交错重叠。条状雄株系统技术要点:一排雄株一排雌株交替排列的布局, 把每排雄株的宽度控制在1m之内, 或铁丝两侧各0.5m之内, 使雄株占架面面积的比例控制在16.7%。这样它将发展成为一排连续的雄株, 就像单一领导枝系统那样, 形成雄株条带。小区内雌雄分布完全一样, 一边是2.5m的雌株, 另一边是0.5m的雄株, 整个区域都是如此分布。

6 三控果实成熟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三定】相关文章:

三定方案范文05-29

疾控中心三定方案07-18

民族团结个人三定计划06-03

安监站三定职责范文06-13

市安监局三定方案07-28

国家卫计委三定方案09-04

三定四不推五到位07-28

上一篇:银行卡风险防范分析下一篇:1000MW火电机组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