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氮磺吡啶片范文

2024-05-09

柳氮磺吡啶片范文(精选8篇)

柳氮磺吡啶片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11月来我院就诊并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 其中, 男38例, 女12例;年龄15~70岁;最短病程10个月, 最长病程达15年余。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泻、血便、腹痛及肠外表现。大多数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排便紧迫感和腹部绞痛, 而这种疼痛以左边为主。除了胃肠道的症状有些患者会有机体其他部位的症状以下是肠外的一些症状与体征:眼睛红和痒胀;口腔溃疡;关节肿痛;皮肤肿块。在慢性缓解期, 排便次数可减少至每日3~5次, 粪呈粥样便, 而在急性期则症状显著, 病人可有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呕吐、腹胀、白细胞增高等症状;病程长者, 可出现贫血、水肿、消瘦、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和病情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 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疗法, 同时口服氮磺吡啶。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 联合维生态制剂金双岐片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检查提示黏膜轻度炎症;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 结肠镜检查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对照组痊愈6例, 有效8例, 无效11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的复发率为4% (1/25) , 对照组的复发率24% (6/25) 。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炎症过程[2]。病得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 也可延伸至降结肠, 甚至整个结肠。病理漫长, 常反复发作。在基础常规治疗上, 联合维生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已经取得明显效果。可以有效修复病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与此同时, 干细胞通过免疫调节作用, 增强宿主的免疫力, 从而改善患者病损的倡导功能, 达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目的。柳氮磺吡啶联合微生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显著的效果, 同时降低复发率。

溃结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 15~20岁和55~65岁。处在这两个年龄段者出现肠道症状后, 一定要及早就诊, 溃结的早期疗效是比较好的。病原微生物感染是溃结发病的极重要因素, 如空肠弯曲菌、雅尔森菌、志贺单胞菌等, 所以平素注意饮食卫生是预防溃结的一个重要方面。保持好心情能够降低溃结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有些患者的发病与食物过敏有关, 注意寻找过敏源可以预防溃结的发生与复发。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不明, 没有特异性, 所以预防溃结的发生是件困难的事情。但是, 溃结的发生是有一些特点的, 针对这些特点进行预防, 可以降低发病率和减轻病情。

参考文献

[1]韩淑萍.乐托尔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8例疗效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0, 27 (5) :575-576.

柳氮磺吡啶片 第2篇

【关键词】 脊柱炎,强直性;补阳还五汤;柳氮磺吡啶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3.0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ing sulfasal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Methods: 47 case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23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24 cases) according to the admission time.The control group was orally given sulfasalazine,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for 6 months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evalua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was evaluated.Results: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P < 0.05),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 0.05),with no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 It is safe and effective of Buyang Huanwu Decoction combining sulfasal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words】 spondylitis,ankylosing;Buyang Huanwu Decoction;sulfasalazine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包括骶髂关节、脊柱)炎症为主,最终侵犯外周关节、慢性进行性疾病[1]。AS预后差,难以根治,一旦确诊,应及早治疗,以延缓疾病进展。AS属中医学“痹病”范畴,稳定期AS证属气虚血瘀脉阻,治宜补气活血通络[2]。目前临床上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如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SSZ)、甲氨蝶呤等,但此类药物副作用大,价格昂贵,单一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疗效。笔者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SSZ治疗AS患者2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就诊的住院AS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4例。

治疗组男16例,女7例;年龄18~52岁,平均(33.10±3.51)岁;病程3~41个月,平均(12.59±7.01)个月;累及脊柱16例,颈椎1例,胸椎2例,腰椎6例,骶椎4例,腰骶椎3例;影像学表现提示骶髂关节病变,其中单侧16例,双侧7例。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16~49岁,平均(31.40±3.39)岁;病程5~48个月,平均(12.71±6.94)个月;累及脊柱19例,全脊柱1例,胸椎1例,腰椎8例,骶椎7例,腰骶椎2例;影像学表现提示骶髂关节病变,其中单侧11例,双侧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1984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纽约标准[3]。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15~75岁;③病变处于稳定期[4];④同意参与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长期服药者;③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治疗者。

2 方 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SSZ(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840)口服治疗。治疗第1,2,3周分别给予SSZ每次0.25,0.50,0.75 g,

每日3次。3周以后的使用剂量均为每次0.75 g,每日3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补阳还五汤(药物组成:生黄芪120 g、当归尾6 g、赤芍5 g、川芎3 g、红花3 g、桃仁3 g、

地龙3 g)每剂煎至400 mL,灭菌分装为2袋,早、晚各服1袋,空腹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共

nlc202309031458

3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3 d。所有研究对象接受常规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头颈部运动、扩胸运动、腰髂部运动、上肢运动和下肢运动。根据不同患者、不同病情选择重点锻炼部位,锻炼强度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以锻炼后症状不加重或感觉疲劳、休息l~2 h可好转为宜,避免剧烈运动及运动后受凉。

2.2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晨僵时间、Sch?ber试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Bath AS功能性指数(BASFI)。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观察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过敏反应和其他不可预测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终止试验,积极采取对症措施治疗。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 果

对照组脱落1例,其余46例均获得随访。

3.1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在晨僵时间、Sch?ber试验、VAS评分和BASFI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Sch?ber试验、VAS评分和BASFI均有改善(P < 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P < 0.05)。见表1。

3.2 不良反应 所有纳入研究对象服药期间监测血压、心率未见明显异常,肝肾功能与服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未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及过敏反应。

4 讨 论

AS病程长,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及免

疫等因素有关),致残率高,早期常表现为腰背疼痛、晨僵、胸廓疼痛和外周受累关节疼痛,后期主要表现为脊柱关节和外周受累关节的、骨性强直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治疗的目标是延缓或控制疾病的进程,最大限度改善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的手段是终身用药。对于活动期AS,西药可以迅速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延缓疾病进程;但是当AS处于稳定期,长期服用西药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造成医源性疾病,其并发症甚至较AS更为严重。因此如何合理用药,最大限度降低长期服用西药造成的并发症是治疗AS过程中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中医对AS的治疗有较早的认知和丰富的经验。稳定期AS的病机是虚实夹杂,以肝肾气血不足为本,以气血不畅、瘀血痹阻经络(督脉)为标,治宜补气活血通络[2]。有研究显示,AS患者血液中的血小板计数和纤维蛋白原的升高与病情呈正相关,全血比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均增高,AS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存在明显的微循环障

碍[5],表明AS存在瘀血的病理改变,提示AS是一种和微循环障碍相关的疾病。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原方载于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补阳还五汤具有以下作用:①扩张脑血管,增加脑的血流量,改善脑的血液循环;②改善损伤局部微循环;③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滞性;④溶解血栓和预防血栓再发生,降低血脂;⑤对抗和改善脑缺氧[6]。因此,运用补阳还五汤治疗AS,改善稳定期AS的微循环,具有充足有力的理论依据。

西药SZZ治疗AS见效快,作用强;中药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络,益气扶正祛邪,增强免疫,标本兼治,二者相辅相成,祛邪而不伤正。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AS具有潜在的优势。由于AS病程长,其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5 参考文献

[1]李坚,李满意.娄玉钤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

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2):55-57.

[2]陈永前,娄玉钤,李静雅,等.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研究概况[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11):74-77.

[3]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03.

[4]Creemers MC,Franssen MJ,van de putte LB,et al.Methotrexate in severe ankylosing spondylitis:an open

study[J].J Rheumatol,1995,22(6):1104-1107.

[5]沙洪,张岚,肖诚,等.探讨和分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3):425-426,455.

[6]王晚霞,李荣亨.补阳还五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杂志,2008,6(5):574-576.

收稿日期:2014-12-18;修回日期:2015-01-19

柳氮磺吡啶片 第3篇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柳氮磺吡啶,慢性结肠炎,临床疗效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 colitis, 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或特发性溃疡性结肠炎, 以腹痛、腹泻、黏液便、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症, 其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 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1]。该病病程迁延, 易反复发作, 久治难以痊愈, 目前临床主要以抗炎、免疫抑制剂、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治疗该病, 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2]。我院采用参苓白术散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结肠炎, 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慢性结肠炎患者102例。其中男54例, 女48例;年龄27~62岁, 平均年龄43.1岁;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6.8年。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均不显著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3]:患者具有不同程度的持续或反复发作腹痛、腹泻、黏液血便及全身不适等临床症状;肠镜检查示肠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血管模糊、附有脓血性分泌物, 肠黏膜充血、水肿、弥漫性分布多发性浅溃疡点, 可见假性息肉, 结肠袋变钝或消失;肠黏膜组织活检结果示肠黏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 并伴有溃疡、糜烂、腺体排列异常、陷窝脓肿、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并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放射性肠炎等原因不明确的肠炎。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 (维柳芬, 上海三维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31020450) 1g/次, 口服, 4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参苓白术散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各20g, 白扁豆15g, 山药、莲子肉、缩砂仁、薏苡仁、桔梗各10g) , 1剂/d, 常规煎煮并浓缩至300m L左右, 分3次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4周;治疗期间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富营养食物为主, 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注意条畅情绪、适当休息、劳逸适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4]

采用显效、有效、无效三级疗效评判标准。显效: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消失, 肠镜复查结果示肠黏膜恢复正常, 或溃疡病灶形成疤痕, 停药后6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肠镜复查结果示肠黏膜仍有轻度炎症, 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腹痛、腹泻、黏液血便等临床症状及肠镜复查结果均无改善或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数据采用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 两组患者慢性结肠炎病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16%,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47%, 两组间疗效差异显著 (P<0.05) , 提示参苓白术散联合柳氮磺吡啶对慢性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1年内随访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年时间内, 结肠炎发作情况、日排便次数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属中医学中“肠澼”、“久痢”、“血痢”、“肠风下血”、“滞下”等证型范畴, 其基本病因病机为外邪内侵、饮食不洁导致湿热蕴结, 或情志不畅导致肝气犯脾、脾失健运, 运化失司, 引起气机失调, 清浊不分, 肠络受损, 故应以温中散寒、清热燥湿、涩肠理气、扶正祛邪为主要治则[5]。

参苓白术散原方载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等药味组成, 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体倦乏力之脾虚湿盛证。方中人参、白术、茯苓为君药, 可益气健脾、渗湿止泻;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共为臣药, 以助君药健脾益气、渗湿止泻;砂仁为佐药, 可醒牌和胃, 行气化滞;桔梗可宣肺利气, 通调水道, 载诸药上行, 甘草健脾和中, 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诸药合用, 共奏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功效[6], 适用于慢性结肠炎的治疗。

柳氮磺吡啶为磺胺类抗菌药, 主要用于炎症性肠病。该药物口服不易吸收, 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可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 对大肠埃希菌、梭状芽孢杆菌等细菌起到抗菌消炎, 尚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症介质白三烯的合成[7]。

本研究结果显示, 参苓白术散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慢性结肠炎, 临床疗效显著, 优于单用柳氮磺吡啶治疗的效果。参苓白术散组方遵循益气健脾的治疗原则, 用其对慢性结肠炎患者进行治疗, 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在此基础上加用柳氮磺吡啶, 用以抑制或杀灭肠道病原微生物, 符合现代医学理论, 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江学良, 崔慧斐.溃疡性结肠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8.

[2]徐秀敬, 崔敏, 徐淑卿, 等.3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临床病理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6) :80-81.

[3]郑筱萸.中药 (新药) 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9-133.

[4]李金萍.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34例[J].新中医, 2009, 41 (2) :72.

[5]彭智勇, 叶小英, 张惠珍.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慢性结肠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 17 (2) :29-31.

[6]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8:153.

柳氮磺吡啶片 第4篇

关键词: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脊柱关节炎

脊柱关节炎是以中轴关节以及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的一种疾病, 其病理表现为肌腱端炎, 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关节炎患者, 对照组50例采用美沙拉嗪治疗, 观察组50例采用柳氮磺吡啶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使用药物不同分成两组, 对照组和观察组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 年龄15~62 (平均36) 岁, 病程0.5~6 (平均3.1) 年;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3例, 年龄15~64 (平均37) 岁, 病程0.6~6 (平均3.0) 年。两组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RA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无重要器官病变, 且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抗风湿类药物等。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 观察组患者使用柳氮磺吡啶治疗。0.75g/d, 0.25g/次, 三次服用, 记录患肢用药治疗期间晨僵时间、关节压痛、肿胀、关节功能数据,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血沉、反应蛋白、风湿因子等。将患者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微反应不予处理, 自行消失。中度反应, 采取对症治疗仍继续用药。重度反应患者停止用药, 对症处理, 然后继续用药。

1.3 疗效评定标准

无效:临床症状, 体征试验指标改善<30%;改善:临床症状试验指标改善30%~50%;较好:症状试验指标改善50%~75%;显效:症状及试验指标改善>75%。有效率= (改善+进步+显效) ÷总例数×100%。

1.2.3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7.0处理, 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用药后, 效果良好, 对照组SASP有效率为80%, 观察组ASA有效率为8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两组患者各项试验指标在用药2个月后均无明显变化, 两组间比较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有研究表明该病发病与环境、遗传、感染以及免疫功能失调有关系[2]。SASP通过抗菌、抗炎以及免疫抑制等作用发挥其抗风湿效果, 并且对软骨有一定保护作用, 对于发作血沉较高的晚期病人疗效较好。ASA主要成分为5-氨基水杨酸, 其单独使用时对肠道炎症有一定疗效, 提示可能对脊柱关节炎有效, 但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1]。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分别施用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疗3个月后, 患者各项症状均明显好转, 对照组有效率为80%, 观察组有效率为82%, 两组患者各项试验指标均明显降低。通过本组实验表明ASA对治疗脊柱关节炎有明显效果。本组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组患者不良反应为乏力、上腹部不适、呕吐、肝功能异常、出现皮疹以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本组研究结果显示SASP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率高于ASA组, 但P>0.05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于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比较需要进一步实验分析。

综上所述, 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治疗脊柱关节炎效果较为显著, 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柳氮磺吡啶用药后不良反应相对于美沙拉嗪较轻, 过敏症状较少, 对于美沙拉嗪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使用柳氮磺吡啶。

参考文献

[1]鱼云霞, 池淑红.正清风痛宁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 2005, 21 (9) :808-809.

柳氮磺吡啶片 第5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溃疡性结肠炎76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38例,其中男21例,女17例,平均病程(4.1±1.1)年,平均年龄(32.40±5.31)岁。乙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平均病程(4.3±0.6)年,平均年龄(32.42±5.32)岁。全部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腹泻、腹痛及血便。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甲组应用美沙拉嗪,1g/次,4次/d,维持剂量为0.5g/次,3次/d,共8周。对乙组应用柳氮磺吡啶,3~4次/d,初始剂量为2~3g/次,最大剂量为4~6g/d,维持剂量为1.5~2g/d,共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大便常规化验、结肠镜检查,比较前、后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腹泻、腹痛和血便等症状改善情况以及用药后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包括头痛、恶心、皮疹等。

1.3 疗效标准

无效:治疗后患者结肠镜检查、大便常规化验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腹泻、腹痛及血便等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好转:治疗后患者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轻度炎症,大便常规化验结果呈阴性,腹泻、腹痛及血便等症状基本改善;有效:治疗后患者结肠镜检查显示黏膜趋于正常,溃疡面愈合,大便化验正常,腹泻、腹痛及血便等症状消失。以好转和有效计算治疗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甲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其中2例无效,11例好转,25例有效,乙组治疗有效率为84.21%,其中6例无效,14例好转,18例有效。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不良反应

甲组1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为恶心,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3%;乙组4例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53%,其中2例恶心,1例头痛,1例皮疹。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具有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等特点,多发于20~30岁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3]。患者可出现血性腹泻、便血、腹痛、呕吐、体重减轻等症状,少数患者伴有肝功能障碍、关节炎、皮肤病变等。该病并发症较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柳氮磺吡啶是常用的治疗药物,通过口服即可被小肠和胃吸收,受肠道细菌作用的影响,能够分解为磺胺吡啶和5-氨基水杨酸,从而对疾病发作进行有效抑制,达到治疗效果。但患者用药后易出现不良反应,如头痛、恶心和肾毒性等,不利于身体健康。美沙拉嗪能够对前列腺合成进行抑制,由于该病患者结肠黏膜中含有大量的白三烯B4和前列腺素E2,通过应用美沙拉嗪即可减少结肠黏膜中前列腺素E2释放,疗效较好。在本文中,对甲组应用美沙拉嗪,对乙组应用柳氨磺吡啶,甲组治疗有效率达94.74%,乙组仅为84.21%,表明美沙拉嗪治疗效果佳。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63%,乙组为10.53%,表明美沙拉嗪治疗更安全。

综上分析,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优于柳氮磺吡啶,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摘要:目的:对比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38例应用美沙拉嗪,对乙组38例应用柳氮磺吡啶。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并对比。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高于乙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较好,与柳氨磺吡啶相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疗效,对比

参考文献

[1]刘学清.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12,14(13):41-42.

[2]唐海英.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3,18(15):55-56.

柳氮磺吡啶片 第6篇

该品种收载于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中[2],溶出度的测定分为两个部分:(1)酸中释放:通过目测片子有无裂纹或崩解对耐酸力进行判断;(2)pH=7.5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溶出度进行测定。该方法对耐酸力的考察不能定量,且采用紫外方法进行检测,专属性不强、准确度不高。美国药典35中[3]亦对该品种有收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溶出度进行测定,通过测定酸中释放量来考察耐酸力,柳氮磺吡啶在酸中溶解度差,该方法不能准确检测出酸中的药物量。本研究建立了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耐酸力检查方法,并采用HPLC法对溶出度进行检测,方法准确、专属性强,为本品的质量控制及临床的用药安全提供保障。现报告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医药科技有限公司),Varian VK 7025溶出度测定仪,梅特勒XS205型电子天平,梅特勒AL104型电子天平。

1.2 试药

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2130908),柳氮磺吡啶原料药(批号:1056-13-21)。水为纯化水,盐酸、氢氧化钠、磷酸二氢钾均为分析纯,异丙醇、乙腈、冰醋酸均为色谱纯。

2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2.1 耐酸力测定方法的选择

美国药典35中通过测定酸中的释放量来考察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耐酸力,规定限度≤10%。取限度水平(10%)的原料药置于溶出杯,参照USP35中的酸中释放条件(篮法,100 r/min,介质:0.1 mol/L HCl900 ml),120 min后原料药没有溶解,取出释放介质,经检测含量为标识量的0.03%。结果表明,主药在酸中溶解度差,通过直接测定的方法无法准确检测出酸中释放的药物量。

因此,参考中国药典2010版中拉唑类肠溶制剂的标准[4,5],通过测定供试片中的主药含量,来判断耐酸力是否合格。

2.2 色谱条件

采用Intersil ODS-3 C18(250 mm×4.6 mm,μm)色谱柱,以水-异丙醇-乙腈-冰醋酸(22:11:7:0.4)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

筛选了不同品牌的色谱柱,在30℃柱温下,Nucleosil 100-5C18柱(250 mm×4.6 mm,5μm)、Zorbax SB-C18柱(250 mm×4.6mm,5μm)和XBridge C18柱(250 mm×4.6 mm,5μm)出峰时间较早,均在3~4 min,Intersil ODS-3V柱(250 mm×4.6 mm,5μm)出峰时间较晚,约在14.4 min。最终选择了Intersil ODS-3柱(250 mm×4.6 mm,5μm),出峰时间比较合适,在10.6 min。根据USP35中提供的方法,柳氮磺吡啶的出峰时间约为7.7 min,当柱温升高至40℃时,出峰时间提前至8.8 min,因此,最终确定柱温为40℃。

2.3 测定方法

2.3.1 耐酸力

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篮法,以盐酸溶液(9→1000)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100转/min,经2 h后,取出供试片,用水迅速洗去表面酸液,用滤纸吸干,置于1000 ml量瓶中,加稀释剂(pH 7.5的磷酸盐缓冲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混匀,过滤,取续滤液作为耐酸力样品溶液。

2.3.2 释放度

采用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溶出度测定法中的篮法,以盐酸溶液(9→1000)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转/min,经2 h后,立即将转篮提出液面,随即将转篮浸入磷酸盐缓冲液(p H7.5)900 ml的释放介质中,转速不变,经1 h后,取溶液,过滤,取续滤液作为释放度样品溶液。另精密称取柳氮磺吡啶对照品25 mg,置100 ml量瓶中,加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并定容至刻度,作为对照品溶液。稀释剂、空白辅料、对照品溶液和样品溶液的色谱图见图1。

(A:稀释剂;B:空白辅料;C:对照品溶液;D:样品溶液)

2.4 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称取柳氮磺吡啶对照品25 mg,置于50 ml量瓶中,加稀释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储备液适量,制成浓度分别为25、100、200、250和300μg/ml的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0μl,照“2.2项”下色谱条件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以柳氮磺吡啶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线性方程为Y=23.312X-37.543,r=0.9999。结果显示,该方法在25~300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2.5 准确度试验

精密称取柳氮磺吡啶对照品适量,按处方比例加入空白辅料,用稀释剂溶解并制成浓度水平为测定浓度80%、100%和120%的溶液,每个水平平行制备3份,将上述溶液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照“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度符合要求。

2.6 精密度试验

精密称取柳氮磺吡啶对照品25 mg,置于100 ml量瓶中,按处方比例加入空白辅料,加稀释剂溶解并定容至刻度,混匀,过滤,平行制备6份,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照“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记录色谱图,计算平均含量为99.8%,RSD为0.6%。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

2.7 溶液稳定性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及释放度样品溶液,分别置于室温和4℃环境中,并在0、12、24 h进样,照“2.2项”下色谱条件进行测定,考察溶液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对照品溶液及样品溶液在室温和4℃环境下24 h内稳定。

2.8 滤膜吸附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和释放度样品溶液,用0.45μm聚醚砜材质针式滤器分别滤去1、3、5、7 ml后收集续滤液,进样。平行地将对照品溶液和释放度样品溶液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将过滤后溶液的峰面积与离心后溶液的峰面积进行比较,滤膜无吸附现象。见表2。

2.9 溶出曲线的均一性

取本品6片,按2.3项下方法进行试验,在磷酸盐缓冲液(pH=7.5)释放介质中,分别于5、10、15、30、45、60、90 min取溶液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累积溶出量RSD均≤10%,样品溶出曲线的均一性良好。见图2。

2.1 0 样品溶出度的测定

取本品3批,每批取6片,分别按2.3项下方法及原方法[2]测定溶出度,结果见表3。

3 小结

3.1对于肠溶制剂,美国药典多采用酸中释放度法来考察耐酸力,而中国药典则多数采用测定供试片含量的方法。经测定,柳氮磺吡啶在酸中溶解度差,参照美国药典35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耐酸力检测方法无法得出准确结果,因此,重新建立了柳氮磺吡啶肠溶片的耐酸力检查方法,通过测量供试片的含量来进行判断,所得结果更真实、可靠。

3.2采用修订后方法和原方法分别对3批样品进行检测,修订后方法测得的释放量普遍高于原方法测得的结果,可能是因为原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时,仅按柳氮磺吡啶的吸收系数为658来计算每片的释放量,仪器之间可能存在误差,仅将参照以固定值进行计算,所得结果欠准确。且采用HPLC法代替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溶出样品进行检测,取样后续滤液可直接进样,不但避免了取样后需要再稀释的繁琐操作,而且该方法准确性更高、专属性更强。

参考文献

[1]梁燕,王凌,王蕊,等.柳氮磺吡啶肠溶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药学实践杂志,2013,31(6):424-428.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529-530,1039.

[3]王红梅,蒋当华,宋林.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柳氮磺吡啶与磺胺吡啶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3):223-226.

[4]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282.

柳氮磺吡啶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UC患者8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2]:均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 病情反复发作, 并经肠镜检查确诊。排除合并有血液、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病以及严重并发症或心、肝、肾等功能严重不全者;有水杨酸类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孕妇、哺乳期患者;疑似癌变者;既往有胃肠道外科手术史者。

1.2 分组:

按患者住院先后将87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 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9例;年龄22~61岁, 平均 (43.5±9.4) 岁;病程9个月~12年, 平均 (3.7±3.2) 年。对照组中男23例, 女20例;年龄21~63岁, 平均 (44.2±10.3) 岁;病程11个月~12年, 平均 (3.9±3.3) 年。经统计,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 如应用免疫抑制剂、止泻药、抗感染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另口服柳氮磺吡啶1克/次, 4次/天。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1次/天, 灌肠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将康复新液l00 m L加热至38~39℃, 灌肠时患者取左侧卧位, 导管插入肛门l0~15 cm, 灌入康复新液, 为保证药液与大肠黏膜的充分接触, 灌肠液保留30 min, 且按时变换体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为1疗程, 若患者提前出院, 出院后继续此方案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便次数、粪便检查结果, 同时让两组患者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4 m L, 采用放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 (IL-6) 。

1.5 疗效评定。

显效:患者完全消失, 大便次数每天2次以下, 粪检无红细胞及白细胞;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大便次数每天3~4次, 肉眼未见血便, 粪检红细胞10个/HP;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 治疗1周无效而中途退出者视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 疗效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5.5%, 略高于对照组的81.4%, 经秩和检验, 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2.111,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IL-6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CRP和IL-6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 观察组的hs-CRP和IL-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虽不明, 但研究发现与多方面因素有关, 如遗传因素、免疫应答、基因突变、环境因素、饮食排便习惯和药物因素等, UC好发于结直肠, 病变主要在黏膜及黏膜下层, 也可累及全结肠[3]。随着病程的增加, 其癌变概率也随之升高, 病程10年以上者极易出现癌变;另外笔者亦发现UC和慢性胃炎常伴发, 且合并慢性胃炎者治疗效果较差。

SASP是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典药物, 属于磺胺类抗菌药, 该品口服后很少吸收, 在肠壁中分解起治疗作用, 口服后吸收部分在肠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与肠壁结缔组织络合后较长时间停留在肠壁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如减少大肠埃希菌和梭状芽孢杆菌, 同时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其他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合成[4]。因此, SASP治疗UC有抗炎和抗菌的双重作用。其总有效率约为70%左右, 笔者观察的单用SASP治疗的患者总有效率达80%, 这可能与纳入患者病情较轻有关。

康复新液为美洲大蠊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制成的溶液, 其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消除炎性水肿作用;且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促进表皮细胞生长和肉芽组织增生, 改善胃肠黏膜创面微循环, 从而起到祛腐生肌、抑菌抗炎、消除水肿的作用[5]。且通过保留灌肠这一用药方式能直达病灶, 避免口服用药的首过效应, 提高治疗效果。

考虑到UC其发生机制与炎性因子及基因变化密切相关, 因此笔者在客观指标的选取上选择了炎性因子hs-CRP和IL-6。hs-CRP作为急性时相蛋白, 起着激活补体系统、诱导黏附分子表达, 提高巨噬细胞功能和激活白细胞的作用;IL-6能够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介导的组织损伤, 研究表明UC患者的hs-CRP和IL-6浓度均明显升高, 且与病变范围和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6]。

通过不同方法治疗后, 笔者研究结果显示, 绝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减轻, 但康复新液灌肠联合柳氮磺吡啶治疗的观察组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 且更有效的降低了炎性指标, 值得临床应用。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参考文献

[1]张素丽.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柳氮磺胺砒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8, 10 (6) :792-793.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 (1) :1052.

[3]黄夺夏, 陆翠钦, 何张平, 等.美沙拉嗪与康复新液联合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凝血指标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5) :3769-3770.

[4]宋冬梅.三种氨基水杨酸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4, 4 (4) :97-99.

[5]刘奕.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药业, 2013, 22 (14) :106.

柳氮磺吡啶片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7月~2009年7月就诊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其中包括男28例, 女32例, 年龄15~65 (平均38.6) 岁。将其随机分为三组, 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没有显著差异, 患者病变类型为轻度或者中度的直肠或者乙结肠炎, 都为持续型或者复发型。

1.2 方法

在治疗之前, 三组患者均检查肝肾功能、血粪常规以及大肠镜检查[2]。三组患者均采用2g柳氮磺吡啶保留灌肠, qd, 1个疗程为2w。结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结肠清洗液对肠道进行清洗, 清洗液没有经过三氧仪处理。三氧结疗组则在结疗组的基础上采用三氧仪处理清洗液。其主要步骤为:用三氧仪连接氧气, 设置其流量为2L/min, 然后将三氧仪的探头放进由碳酸镁、氯化钠以及碳酸氢钠、蒸馏水等组成的结肠清洗液当中, 经过15min将探头去除, 然后采用结疗机的途径对肠道进行清洗0.5h, 再用1000ml的生理盐水清洗10min, 在清洗完毕之后, 将2g的柳氮磺吡啶和100ml生理盐水混合进行保留灌肠。治疗1个月, 观察疗效。

1.3 监测项目

经过1个月的观察, 分析这三种方法的临床效果, 在刚开始给药、给药第2周以及第4周分别对大肠镜进行复查, 并根据患者疾病的活动度, 在刚开始给药以及第4周对其采取组织学的评价。

2 结果

经过治疗, 三氧结疗组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症状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结疗组 (P<0.05) , 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从组织学评价结果来看, 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均无显著差异, 均为二级 (黏膜固有层被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 且发生概率相近, 分别为50.0%、55.0%、60.0%。经过1个月的治疗, 分级出现了显著差异, 三氧结疗组60.0%均为一级 (黏膜固有层只有少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而另外两组仍以二级为主。

3 讨论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来说, 给药方式包括局部以及全身给药[3], 但是局部给药可以有效发挥作用, 能够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 具有简便、安全的特点。但是目前为止,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还没有明确的原因, 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而导致的, 这些因素一般包括先天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临床上常采用的药物有类固醇类、水杨酸等, 而轻型以及中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一般给予柳氮磺吡啶进行治疗, 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4]左右, 但是目前, 临床上也有研究证明, 溃疡性肠炎可能是因为肠道中菌群紊乱导致的, 因为菌群的紊乱会刺激抗原, 导致黏膜细胞受到损伤, 增加其通透性。从而降低了肠道黏膜免疫力, 导致了持续性肠道炎症的发生。

三氧实际上是臭氧, 它是一种活性的氧气, 应用在医学领域中, 则为三氧疗法, 这是一种新发展的治疗方法, 其对于光谱细菌具有较强的杀害能力, 同时还能消灭各种病原菌, 如大肠杆菌等, 其杀菌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物理灭菌方法, 这种方法价格便宜[5], 同时不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强, 因此, 是一种比较高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在本研究中, 对60例轻型或者中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了治疗, 分别采用单独的柳氮磺吡啶灌肠方法、结疗方法以及三氧结疗方法, 结果显示, 三氧结疗组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症状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结疗组 (P<0.05) , 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因此, 采用三氧结疗方法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摘要: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对照组经灌肠给柳氮磺吡啶, 结疗组经结肠给柳氮磺吡啶, 而三氧结疗组采用三氧, 并经结肠给柳氮磺吡啶。经过1个月的观察, 在刚开始给药、给药第2周以及第4周分别对大肠镜进行复查, 并根据患者疾病的活动度, 在刚开始给药以及第4周对其采取组织学的评价。经过治疗, 三氧结疗组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症状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和结疗组 (P<0.05) , 且没有任何并发症发生。采用三氧结疗方法对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进行治疗, 效果良好, 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三氧疗法,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吡啶,结肠途径

参考文献

[1]彭淑牖, 陈依青.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期切除吻合的安全保证-彻底快速无污染的肠减压术[J].外科杂志, 2008, 18 (6) :665.

[2]朱勇, 谢会忠.锡类散与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比较[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8, 16 (32) :3700-3703.

[3]欧阳钦, 潘国宗, 温忠慧, 等.对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建议[J].中华消化杂志, 200l, 40 (2) :236-239.

[4]谢光军, 郭云虎, 张励, 等.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2010, 21 (6) :223.

上一篇:真课堂下一篇:护理类中职学校论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