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基地范文

2024-05-06

产业化基地范文(精选12篇)

产业化基地 第1篇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北新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北新集团”) 是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中央企业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的旗下企业。公司于1979年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国内最大的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现已发展成为集建材产业投资、木业业务、物流贸易以及集成房屋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作为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摇篮, 北新集团多年来一直在品牌、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引领中国新型建材工业的发展, 不断带领行业实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资本运作及资源整合, 形成了“以投资建材制造企业为依托, 以物流贸易为核心主业, 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业务构架。目前, 北新集团建材产业投资的业务触角从新型建材行业延伸到水泥、复合材料及工程服务等领域, 以全球化为视角, 致力于大物流、大贸易格局的构建和节能省地型生态人居的开发、推广。

北新集团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研发平台

2009年, 中国建材集团公司在经济开发区投资30亿元, 打造“中国建材集团北新绿色建材与住宅产业生态工业基地”, 建设新型集成房屋、太阳能屋顶等零排放、绿色、节能、环保的新型建材项目。该基地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生态化绿色建材与新型房屋产业基地, 将会成为引领国家绿色建材制造与集成住宅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化产业示范基地。

基地建成后, 北新建材相关产品的技术性能将会进一步提升, 物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生产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也将全面提升。基地将以发展生态化绿色建材为目标, 力争成为引领国家绿色制造与集成住宅产业发展方向的国际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助力新农村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2011, 由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组建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启动仪式上, 北新建材成为该平台首批入选上线企业, 并与北京市房山区建委签署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近几年来, 北新房屋紧跟国家政策, 积极运用绿色环保建筑体系与材料, 不断开辟新农村建设领域, 先后在北京门头沟、平谷、密云等地承建新农村住宅建设的项目, 充分让老百姓感受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带来的生活品质。

为推广新农村建设, 北新房屋在北京市密云县样板建设基地, 建设了两栋不同风格样式的新农村样板间——3#样板间和4#样板间。目前, 北京市密云县石城镇桃花地村的整村房屋改造等项目正在积极跟进中。

3.拥有强大的技术优势

北新集团拥有世界级标准专业、优等的住宅产业化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投入, 具有一流的设计团队、强大的集成智能设备、快速而专业的安装能力和完整的物流配套体系, 致力于向全球推广轻钢结构建筑, 不断推广建筑节能事业, 促进我国新型住宅产业化发展, 实现由传统的建造房屋到新型的制造房屋的成功跨越。

多年来, 北新集团以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为使命, 积极引领中国新型房屋的未来。

1) 在北新苏州基地成功完成第一个组合移动房屋, 这是北新建材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积极推行住宅产业化政策的一个重大成果。

2) 北新房屋有限公司融合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领先的结构设计体系并引进一流的产品设备系统, 充分利用企业产品门类丰富的优势, 推进轻型钢结构房屋内的部品集成, 构建了结合中国国情开发出适用性的绿色、环保、高效节能的新型钢结构房屋体系——北新薄板钢骨建筑体系。

3) 在安徽淮南完成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石膏板生产线, 完成了石膏板16.5亿m2产业规模的布局, 成为全球最大的石膏板产业集团。

4.积极扩展市场范围, 辐射全国

近年来, 北新集团推动资本运作和联合重组两个“轮子”, 带领旗下企业坚持走技术创新和突出主业的发展道路, 走资本运营和联合重组的低成本扩张的道路, 走市场化运营和国际化合作的道路, 走争取地方资源支持和为地方做贡献的道路, 实现了集团的跨越式发展。近几年通过加快项目建设, 已成功将业务范围从北京西三旗一平方公里的园区拓展到全国, 在山东、河北、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生产基地, 成为各地经济开发区的旗舰性项目和生态示范基地。北新房屋依托中国建材自身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优势, 在全国多个省市建造新型房屋样板基地。

5.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住宅产业化

2012年4月6日下午, 北新建材“龙牌、龙年、龙行天下”技术交流在博洛尼上海公司总部成功举行, 双方就龙牌石膏板系列产品的技术、应用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 双方还就家装领域进一步的全面合作达成了初步意向。

2012年9月24日上午, 北新建材与北京住总集团在北京住总集团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字仪式。住总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为龙头, 建安、市政施工为基础, 商贸物流及生产性服务业相结合, 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 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的大型企业集团。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开展广泛的合作。在未来的房屋建设中, 建筑的外墙、楼板、楼梯、阳台等多种构件将在工厂进行标准化生产、现场拼装, 在提高质量、效率的同时实现节能环保。共同研究应对市场竞争的立场和策略, 最终实现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携手拓展市场, 共同发展, 互利共赢。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金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水泥生产、新型建材制造、房地产开发、现代服务业开发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产业集团, 近来年, 集团把环保概念融入项目发展中, 开发的金隅“柒零玖零”项目由于采用节能和环保系统被评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通过实施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 使产业化成套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 住宅的建造水平得到提升, 为在北京推进住宅产业化健康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金隅集团拥有强大的住宅部品生产加工能力, 产品涵盖高档卫生陶瓷、中高档家具、高档内外墙涂料及生产钢制散热器、矿棉吸声板、玻璃纤维、彩色钢板、加气混凝土、商品混凝土和不定型耐火材料等多种新型绿色建材产品, 被授予“中国绿色建材精品生产 (采购) 基地”、“中国绿色建筑装饰产业示范基地”, 是全国认定的首家双基地。

金隅集团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拥有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完整产业链

金隅集团实力雄厚, 作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建材生产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建筑材料生产商之一, 集团产品和服务覆盖了涉及水泥及混凝土、新型建材制造、房地产开发、物业经营管理、商贸物流、装饰装修、环保等众多产业。

金隅集团经过多年发展, 建立了建材研发、部品加工制造、质量检测、住宅体系设计与研发、住宅开发、施工、监理、销售、家庭装修、商贸物流为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 各部分自成一体, 又相互连接, 互为促进, 协调有序, 真正做到了技术集成与产业集成, 基本实现了系列化的住宅生产与运营管理模式。

水泥及新型建材满足了房地产开发的需要, 房地产开发又为物业投资和管理提供了机会, 同时又通过商贸物流、装饰装修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这些产业的结合, 形成了具有金隅特色的各产业板块间互为支撑、相互促进的产业链优势, 产业间的协同优势为集团打造了优于其他对手的竞争优势。

2.拥有支撑住宅产业化发展的一流科技研发平台

金隅集团始终将科技研发作为推动生产力的根本手段, 集团拥有一流的科研硬件设施, 强大科研团队和完善的体系, 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新能源与新技术的研发, 推动行业技术不断升级, 为集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集团拥有北京建材行业第一个国家级技术中心, 持有近400余项专利技术, 先后主编或者参编《墙体饰面砂浆》、《粘结石膏》、《石膏基自流平砂浆》、《轻骨料混凝土隔墙板施工技术规程》、《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等5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 有力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升级, 并确保了自身的市场领导地位。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 金隅集团创建了具有金隅特色的科技创新研发体系, 以北京建材研究总院和北京建都设计研究院为核心, 建立起“1+7”的运行模式, 即一个研发总部和建筑设计、墙体材料、家具及设计研发、矿棉板研发、水泥与混凝土、耐火材料、环保技术七个研发分中心, 七个中心服务于各自的产业领域, 相互关联, 相互促进。

3.拥有完整的新型建材制造体系和住宅产业配套能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建材制造企业之一, 金隅集团具有卓越住宅部品生产、制造、加工能力。围绕住宅部品制造, 金隅集团拥有墙体与保温材料、装饰装修材料与家具木业三大类系列产品。

4.拥有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的强大融资平台

实施住宅产业化, 开发“四节一环保”的新技术, 研发新的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与建筑体系, 建设与之配套的生产基地, 引进高端专业人才, 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金隅集团控股公司金隅股份作为上市公司, 能够从股市获得资金, 用于推进住宅产业化工作。

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 (北京) 有限公司

博洛尼旗舰装饰装修工程 (北京) 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博洛尼) 于2000年4月11日正式成立, 是一家住宅装饰装修企业, 其经营范围是:专业承包、家居装饰、环境设计、组织展览展示活动、计算机图文设计、销售化工材料 (不含危险化学品) 、批发家用电器。

十年来, 博洛尼在整体厨房已形成拳头产品的基础上, 紧紧围绕着整体家装的需要, 先后开发了内门移门系统、整体卫浴、板式家具、软体家具、地板楼梯等家居配套产品, 最终发展成为以倡导生活艺术化的生活方式为核心理念;以家居设计、施工为龙头、为主线;整合全系列家居建材产品的供应服务商, 为公、私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这一模式代表了我国家居产业的发展方向, 后来市场上出现的装饰企业和部品企业的相互渗透或强强联合也证明了这一点。

2009年11月, 博洛尼的“护墙与层板系统”被评为第八届国家住宅产业博览会重点推广技术;同年, 联合国人居署在印度新德里召开大会, 授予博洛尼“博洛尼精装·整体收纳解决方案”、“HBA·中国范例贡献优秀奖”;2010年10月第九届国家住宅产业博览会, 博洛尼再次蝉联“明日之家2号”技术入选单位;11月初, 博洛尼被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确定为“住宅性能研发基地”。

2007年以来, 博洛尼在向终端客户提供优质家装服务的同时, 大力开展B2B业务, 积极响应住建部关于实行住宅建设产业化, 节能环保低碳的号召, 在住宅工厂化装修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并在万科、阳光100、绿地、雅士合金公寓等楼盘成功实施。

目前, 博洛尼拥有17万m2专业生产基地, 拥有自己的研发与生产部门;并且拥有专业、独立的研究机构, 以“为居住者提供高品质、全功能、长寿命的住宅”为己任, 应对社会性、公共性的居住问题进行思索并提出解决方案。

目前博洛尼精装研究院已在住宅产业化、工业化精装修、SI干法施工、空间收纳系统、适老住宅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同时, 还联合住建部策划出版《保障性住房套型设计及全装修指南》、《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等行业著作, 其研究成果已在项目中付诸实践并得到检验, 还将不断完善, 持续地走在行业的前沿。

2011年第十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中, 博洛尼作为“明日之家2011”公共租赁住房的整体技术集成与承建商, 全面实施了工业化精装修;并将“3U住宅”解决方案及CSI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在样板间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

同时, 博洛尼在中国首创整体精装概念, 致力于提供整体精装咨询规划、精装设计、CSI干法施工和整体安装, 为开发商提供优质的住宅精装整体解决方案。

博洛尼属于国内室内装修行业少数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具备住宅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的知名企业。具备较强的标准化设计、先进施工工艺、技术集成、系列开发、工业化生产、市场开拓与集约化供应的能力, 拥有设计、生产、建造、科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和国内先进水平的专门研发机构, 能为行业发展提供服务, 并在本领域起到示范、辐射的作用。

博洛尼在住宅产品的设计、生产和装修施工技术的研发方面, 拥有国家专利数十项, 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健全有效, 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在行业内享有极高信誉和技术权威。

1.研发条件:包括研发体系建设、研发团队、研发战略的支撑

研发体系的开发和管理契合产品设计、制造和施工的全过程环节。博洛尼的研发体系诚如整体精装事业, 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和系统性, 服从于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施工工艺, 研发内容全面覆盖各类产品的全过程。

研发团队以华人视觉大师、奥斯卡金奖叶锦添和意大利名列前十的工业设计大师Maurc Lipparin作为首席设计师, 100多人组成国际化研发队伍, 每年投入2000万以上的专项费用进行设计研发, 从概念设计、空间设计、成本设计的不同纬度展示出雄厚的研发设计实力。工程技术研发方面, 2004年与德国Jun-Bal Tellmach公司合作, 掌握了最先进的德国钛马赫施工工艺;同时, 与日本住宅产业机构合作研发, 并在多个地产实际项目中应用。另外, 博洛尼研发团队还参与了住建部CSI标准制定, 与国内多家开发商共同研发精装修的标准, 在行业专业技术领域享有绝对权威。

研发战略着眼以人居环境为核心价值的国际化产业化和低碳化发展战略。

2.生产制造条件:包括生产场地、设备配备、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体系的支撑

博洛尼具备业内一流、国际领先的生产实力。国际化先进的制造理念和生产制造管理体系, 5000名设备技术工人和完善的技术培训体系。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工业区10万m2厂房, 博洛尼综合生产基地, 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内装产品先进制造设备配置齐整, 精细化自动化程度高, 年产值可达到30亿元, 管理与国际接轨, 从2003年就全面引入德国生产技术, 2005年聘请德国厂长全面负责工厂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 各项产品品质达到欧洲标准。

3.推广示范条件:包括企业销售渠道、推广专业队伍的支撑

快速响应的销售渠道:以华东、华南和总部的三大营运平台为基础, 全国200个营销服务网点不但可以实现完善的售后服务, 还能确保第一时间向市场提供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介与示范服务。

强大专业的推广能力:博洛尼具有丰富的项目成功实施经验, 10年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已完成1000多个精装合作项目, 推广渠道丰富多元, 形象推广和技术推广人员分工明确, 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可以支撑系统化家居产品推广的策划和执行要求。

4.成果转化

博洛尼产业化核心技术中内隔墙系统和拼装式整体装修系统的标准模块研发, 是依据理想的标准化户型模型建立起来的标准化体系, 但绝不意味也不要求“标准化的功能模块装修和配置产品仅能实施于标准户型”。

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情况汇报 第2篇

安德镇原有基础薄弱,是一个传统农业镇。2004年底被确定为成都市优先发展重点镇。两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三个集中”为核心、产业发展为关键、项目推进为抓手、创新机制为保障,突出用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改造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积极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的发展难题,初步取得了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综合效益,成为我县运用“三个集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镇。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亿元,比2004年增长76%;财政收入1916万元,增长1.7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120元,增加1166元。

一、基地基本情况

(一)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增强产业支撑带动力 坚持把工业集中发展作为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核心和基础,发挥“郫县豆瓣”特色品牌优势,在安德镇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成都现代工业港中小企业园,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聚集发展以川菜原辅料、调味品、川菜制成品及配套设备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探索创新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引进四川世创公司组建安德城镇建设投资公司,与镇政府全面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安德中小企业园,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民“三赢”发展。目前,安德中小企业园已形成2.5平方公里项目入驻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45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投资总额15.6亿元,到位资金7.2亿元;已有5家企业建成投产,15个项目主体工 程基本建成,23个项目正加快建设。

围绕实现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立足“人往哪里去”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做好失地农民拆迁安置和就业增收工作,形成了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与保障失地农民根本利益相统筹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安德园区共涉及拆迁农民3500余人,适龄劳动力1800余人。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三同步”(引进项目与签订就业岗位同步、项目动工建设与农民技能培训同步、项目建成投产与农民进厂务工同步),确保失地农民实现充分就业。目前已建成投产的5家企业共吸纳500多名失地农民就业,按照协议约定,在建和已履约的38家企业可提供3000余个就业岗位,不仅能够满足园区范围内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还可为安德及周边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部分就业岗位。

通过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做强产业支撑、创造就业岗位,带动农民向城镇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形成城镇与农村、工业与农业互动发展机制,为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这个中心,抓住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和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两个着力点,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土地规模流转,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实现农民向城镇集中创造条件。目前,全镇土地规模流转面积占全镇耕地的43%,达到1.3万亩,吸纳2000多名农民就地成为农业工人,土地规模经营后实现亩平年收益2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180元。引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经济组织46家,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过5000 万元的重点龙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面达到60%。依托入驻园区川菜加工企业,带动安德及周边地区形成3万亩无公害蔬菜、2000亩珍稀食用菌等示范基地。

围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依托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成立安德镇食用菌营销联合体,经营收益的50%用于分配给农民,另外50%留作集体经济组织自身积累,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依托京韩四季等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大户”的方式组建蔬菜生产合作社,实行农资统供、病虫统防、产品统销、积累共享,已形成3500亩标准化川菜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围绕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依托批准实施的棋田村等3个“拆院并院”土地整理项目,采取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后的新增建设用地入股等方式,引进产业化龙头企业,组建农业股份公司,依靠土地增加收入,使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形成一定的积累基础,真正使农民就地变为农业工人和进入产业园区成为企业职工,实现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多渠道、多元化增收。

我们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川菜产业化基地”带动,形成园区企业+种养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帮助农民从粗放型生产的低效益循环中解放出来,从延长的产业链条中获得更多的增收和就业机会,最终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抓好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坚持把促进农民向城镇集中作为统筹推进“三个集中”的根本,突出抓好“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 件。围绕增强城镇人口和产业的聚集辐射带动能力,突出规划的龙头地位,将安德城镇建设规划区面积由2.7平方公里拓展到5.65平方公里。坚持“经营城镇”的思路,统筹整合、科学利用城乡资源,通过实施旧城拆迁改造、拓展新区建设、完善配套功能,城市价值得到迅速提升,城镇经营性用地价格由去年的10万元/亩左右上涨到目前的30万元/亩左右,去年以来在旧城范围内实现经营土地收益8600万元,这既为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又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公共事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依托商贸产业基础,建成占地80亩的天府商贸城、占地50亩的生资交易市场、占地200亩的珍稀食用菌核心区市场,既增强了城镇功能,改善了城镇形象,又为城镇经营建设开辟了新的空间。

突出把“新居工程”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作为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的载体,在城镇规划区和中心村区域内统一规划了8个农民集中安置小区及其配套的经营性、服务性项目,除按规定面积和城市社区标准建设集中安置小区外,在原地或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地段匹配一定面积的经营用房或市场,由社区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确保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目前,已建成德兴园等5个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13.6万平方米,安置3568人入住,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集中安置问题,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居住条件。通过推进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聚集了城镇人气和商机,有效地促进了城镇建设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2007年工作重点

2007年安德镇将立足于“深化、优化”的原则,全面落实科学发 展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三新”新突破,充分发挥优先重点镇排头兵作用,树一流形象,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快、综合效益好、产业支撑强、辐射功能广、和谐富强的新安德。力争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亿元,比2006年增长24%,财政收入2324万元,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5520元,增加400元。完成引进项目50个,动工建设项目45个,建成投运项目30个。为此,2007年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狠抓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促进安德工业化提升,形成川菜产业化区域特色

1.加强领导,完善机制:为扎实有效推进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由县领导任组长的郫县“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发展领导小组,目前园区初具规模,明确镇政府和县及部门与园区管委会工作职责,分清管理权限,落实目标责任,以促进园区有序、健康地发展。

2.全面开展园区二期拆迁工作。园区二期拆迁农户涉及189户496人,拆迁面积近3万平方米,力争在7月底前全部拆迁完毕,完成拆迁农户安置工作。平整园区土地,确保园区二期承载能力达到1399亩,为“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发展建设奠定基础。

3.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争取省市领导和部门的支持,突现产业定位,实施以企招企、产业链招商、精细招商,实现园区“产业特色明显,招商引资项目上佳”的园区二期招商引资工作目标,完成协议招商引资3亿元以上,实现到位资金2亿元。

4.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工作。重点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川菜产业化项目的促建。

(二)加速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扩容建设,努力提升城市化水平,完善川菜产业化基础设施配套

1.完成主要地段旧城改造。2007年加速推进餐饮休闲特色步行一条街建设,并初具规模,为川菜产业化菜品研制、推出提供场地。全面开展老街“修旧如旧”改造,承续安德历史风貌。

2.全面纵深实施城镇风貌整治。按照城市风貌设计方案,完成城镇整体风貌整治工作。

3、推进民族商贸业提升。以“四川省安德民族商贸市场”升级建设为契机,加快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培养建设,努力增强安德物流商贸业川菜产业化市场占有份额。

4.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引进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房地产业,积极聚人气、聚商气,带动三产发展,为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5.实施农民安置工程。完成泉水村先期规划120亩农民安置小区建设,完善道路、水、电、通信、光纤、天然气基础设施配套,实施环境绿化、美化、净化。2007年拆迁安置300户农户以上。

6.整合和新建城镇基础设施。2007年着重抓好水厂、污水处理厂建设;完善能源、天然气建设扩容。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强川菜产业化发展基地

1.完善和扩大种植基地建设。2007年新建20000亩基地,完善蔬菜生产联合社成果,引进、试验高档蔬菜培育品牌。努力推进珍稀食用菌基地扩容。在交通村完成新建200亩集中种植区建设,逐步达 到核心区800亩,辐射带动1000亩的。

2.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以“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建设为龙头,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土地规模、大幅度流转,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完善农村专合组织建设。探索行之有效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稳固现有三个专合组织建设,鼓励大户、有专业技能的农村能手等组建适合镇域经济发展的新的专合组织。

(四)努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深化和完善和谐安德建设成果,为川菜产业化发展提供后勤保障

1.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动态管理,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率,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引导性培训6000人,技能培训35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

2.完善社保体系,扩大覆盖面。完善社保体系,扩大失地农民社保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3.大力发展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医疗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条件,建立公共卫生和医疗救治体系,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确保我镇公共卫生安全。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因病致贫问题。

4.完善农村道路网络体系建设。在完成新合路、新团路安德段面道路硬化工作的同时,将道路建设向村、社级延伸。

三、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用地不能满足建设需求

一是按照总体规划,2007年安德规划面积要达到5.71平方公里,目前仅为2.64平方公里,大量用地指标不能满足;二是产业园区企业用地指标不足,安德镇产业园区快速推进,入驻企业已达40个。特别是二期也已签约项目七个,因前期建设条件不具备,影响项目开工建设。

(二)周转资金短缺

今年由于安德镇储备资金不足,可调配资金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请上级在资金上于支持,用于建设发展的调配资金。

(三)政府重大配套项目资金短缺

按照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及县级副中心要求,政府相关配套项目在今年必须完成,如水厂、污水处理厂新建。随着工业及城镇快速扩大,能源等项目急需扩容新建设,如安德110千伏变电站建设。

(四)川菜产业化企业入驻有待加强

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食品、调味品等加工企业居多,川菜行业知名企业入驻不足,请上级帮助协调引进知名餐饮企业入驻,做大做强川菜产业化基地及餐饮休闲特色步行一条街。

(五)川菜产业化基地知名度有待提升

目前“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为自定名,该产业发展较广阔,为促进产业化基地更好的发展,提升产业化基地对外形象,建议争取上级部门对产业化基地进行授牌,以扩大影响,增加知名度。

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 第3篇

租金:2元以下/平米/天

行业:综合

成立时间:2008年

可提供的孵化面积:200平米以上

区位优势

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位于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大道20号,建筑面积近8万平方米,核心建筑为28层光谷创意大厦。基地功能齐全,包括企业服务中心、青年创业港办公区、动漫孵化中心办公区、动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动漫协会及专家办公区、多功能展示中心、商务中心、餐饮休闲中心等配套功能区,组建了光谷创意孵化器、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基地发挥科技资源聚集的优势,围绕“文化+科技”的模式,重点发展动漫、游戏、互联网、数字出版、新媒体、创意设计、影视后期、动漫衍生品等相关产业,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基地已集聚各类创意类企业200余家,从业人数4000余人,集中了湖北省80%以上的动漫和游戏企业,已成为国内创意产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入驻企业中包括:盛泰传媒、玛雅动漫、超级玩家、银都文化、博润通、漫迪动画、今古传奇、星光设计、木菲扬音乐等国内优秀创意企业。2014年全年,基地企业实现经营收入38亿元,吸纳就业6000人。基地先后获批“中国青少年创意实践基地”、“华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光谷产业园”、“湖北省首批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

“十二五”期间,基地将建设一批创意产业发展重点设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师,培育一批在创意产业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创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3-5家文化创意企业在国内上市,打造8-10个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文化创意品牌,基地吸引1000家优秀企业入驻,建设成为在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孵化器特色

1、企业集聚度高,形成特色创意产业集群。以具有良好技术基础、市场前景良好的数字内容产业为突破口,集中力量发展和提升以网络游戏、动画漫画、数字视听等为主的新媒体和数字娱乐业。培育了一批原创实力强、发展迅速的企业,目前集中了湖北省80%以上的动漫和游戏企业,已成为国内创意产业最密集的园区之一。

2、产业门类齐全 产业链条完善。已形成门类齐全、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互联网、数字出版等核心产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3、产业服务平台体系完善,一站式服务于入驻企业。 光谷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了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搭建了多个产业服务平台,为创业型、发展型、企业总部型等各类企业提供条件优越、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满足企业的全周期发展需要。

4、打造了全方位产业研究平台和市场推广平台。打造了光谷创意产业官方网站及移动终端APP、光谷创意孵化器、梦想之家游戏孵化器、创意产业项目库、《创意光谷》双月刊杂志、创意产业《每日快报》、定期举办的光谷创意论坛、与中国电信合作动漫播出平台的“湖北动漫公共频道”以及与17排文化合作的演艺平台“光谷客剧场”。

5、创意资源丰富,产业成果斐然,逐步形成“光谷创意”品牌效应。聚集了湖北省内70%以上的动漫创意资源,并创下多项第一:湖北省第一部上央视黄金时间播出的动画片、省内第一部全国公映的三维动画电影,省内第一部国家优秀原创动画片,省内首部崭获电视金鹰奖的动漫剧、省内首家经国家认定的重点动漫企业、国内首部历史纪实动画电影,国内首部3D多媒体全景动漫舞台剧……基地内已有15家被国家认定的动漫企业,占湖北省19家国家认定动漫企业的80%,光谷创意产业基地已成为湖北省当之无愧的动漫创意产业核心区,“光谷创意”已成为省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联系方式:027-87762888

亚洲最大动物疫苗产业化基地落成 第4篇

据悉, 兽用生物制品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 主要生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猪胃肠炎等动物疫苗和临床诊断试剂。其中, 禽流感疫苗年生产能力为90亿羽份, 其他疫苗的生产量达到全国供应量的1/3, 规模为亚洲之最。

国家禽流感疫苗抗原储备库由农业部批准立项, 是目前国内唯一用于国家禽流感疫苗抗原应急储备的专用库, 该抗原储备库可实现疫苗半成品的动态储备, 保证随时满足我国及周边地区禽流感疫情的应急控制。

国家实验禽类种子中心设施——SPF鸡胚生产设施建设项目由科技部批准立项, 以禽类实验动物保种、繁育和商业化生产相结合, 包括屏障环境饲养区和隔离器环境饲养区, 是目前国内首次采用本交笼架加机械除粪饲养方式生产SPF (无特定病原体鸡) 商品蛋的设施。其中, 隔离器环境饲养区可饲养SPF种鸡2 000只, SPF育雏鸡3000

只;屏障环境饲养区SPF成鸡存栏不少于18 000余只;年产合格SPF鸡胚333万枚。据哈兽研维科公司副总经理陈洪岩介绍, 小鸡在这里的居住环境比五星级酒店都昂贵, 每平方米造价达1万多元, 所饲养的鸡无18种特定病原体。该中心的建成不仅可以缓解目前我国SPF鸡胚供应紧张和质量不稳定的局面, 而且对探索SPF鸡胚的新型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花卉产业化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第5篇

一、总体规划

(一)建设规模

从2004年起,用二年时间,重点建设1000亩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2007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100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5000亩以上的南北环线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800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3000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1亿元以上,利润3500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1.5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二)区域布局

以长土镇黄桷村为核心区,沿南北环路沿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

二、核心区建设规划

(一)基本情况与产业现状

黄桷村地处贡井、沿滩、大安三区交汇处,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且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好,规划区周围无污染源,空气质量佳,是生态型花卉生产及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区域。该村有9个村民组,总人口1789人,总农户数601户,耕地面积117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2750元;

有未硬化村道5公里;有提灌站1座,总装机容量45千瓦,渠道总长2公里,山平塘16口,面积50亩,总容量3万立方米,旭水河从核心区穿过。目前,已有广交园艺、静丰园艺等近30家有一定规模、档次和特色的花卉企业入驻,休闲观光旅游也具相当规模,人气十分旺盛,效益显著。到2003年,长土镇已有花卉栽培面积达640余亩,全区达1000余亩。

(二)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将融花卉生产、加工、市场交易、科技信息交流与博览、观光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围绕增收、保障、益民三大工程和花卉市场开展建设,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体,花卉市场为载体,结合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塑造都市农业。

1、增收工程

以企业为载体,市场为导向,相对集中成片打造1000亩花卉生产基地,推行标准化和定单生产。产业内部近期以园林绿化产品为主,重点发展盆栽花卉,远期形成以盆栽花卉为主,园林绿化和鲜切化结合的花卉产业。依托花卉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观光、休闲、娱乐环境建设,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和政府增税,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高速发展。

2、保障工程

本着让业主“愿进来、留得住、能发财”的原则,除落实相关的扶持政策外,以政府投入为主,重点建设完善水利、道路、排污等公益性基础配套设施。

道路:依托现有的.南环路和伍富路为主路,根据总体规划布局建设与主路相连的硬化干道5公里,农民和生产基地硬化便道20公里,使花卉企业和农户经济园连通大市场。

产业化基地 第6篇

形势发展提出的紧迫任务

众所周知,我国航天战线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已研制成功13种长征号和一种风暴1号运载火箭。这些火箭分别从酒泉、西昌、太原三个发射中心起飞,自1970年4月24日到2007年底已把88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和自行研制的6艘神舟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轨道运行。上述122个航天器分别覆盖了地球拥有的顺行、太阳同步、静止和极地四种类型的轨道,铸就了中国的太空辉煌。

发射业绩表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率达到了90%以上,已跻身国际一流水平,可与各国著名火箭系列相媲美,是中国在国际高新科技产业群中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使我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之一。

鉴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始终把夺取空间优势作为航天领域的首要任务,仍在不断加速研制新型运载工具,新世纪初已经问世的美国德尔它4型火箭、欧空局阿里安5改进型火箭和日本H-2A型火箭,高轨道运载能力最高分别达到了13.2吨、12吨和9.5吨,因而使我国运载火箭的国际地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使我国火箭技术继续在世界航天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已迫在眉睫。

从我国和世界范围的科技发展态势看,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也势在必行。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卫星呈现出重型化和星座化的趋势,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行星等天体探测器、空间望远镜和各种载人航天器将不断多样化,对运载火箭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三是随着环保科技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地球环境免受污染,对使用有毒有害推进剂的运载火箭提出了换代要求。总之,新的形势呼唤着在运载能力、可靠性、经济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更为优越的新型运载火箭的出现。

2001年年中,我国全面启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相关新技术和总体技术的预先研究,拉开了正式研制的序幕。经航天科技人员艰苦攻关,研制工作获得了重大进展,于是其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到了议事日程。通过科学论证和比较,这才选择了天津。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三大特点

在减少原有长征火箭的型号、完善其性能的同时,我国正着力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目标是要形成一个新的运载火箭系列。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

新一代运载火箭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推力大。火箭应能满足发射不同用途的大型卫星、宇宙飞船和空间站的需要,能够承担国内外新型航天器的发射任务,运载能力能继续在世界航天高技术领域占住靠前的席位。二是无污染。原来使用的无毒的液氢液氧推进剂,不仅要继续使用,而且要提高发动机的推力。原来使用的有毒的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推进剂,不仅要被无毒的煤油和液氧所取代,而且发动机也要大型化。三是成本低。火箭要实现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设计,不仅形成高可靠性,而且降低制造成本,使我国航天发射经济性好、竞争力强的优点更为突出。工业发达国家航天发射费用每千克均在2万美元以上,我国最高为1.6万美元,新一代运载火箭要保持这一优势。

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可用一个重点、两种动力系统和三个模块来概括。一个重点即以发展5米直径的大型火箭为重点。两种动力系统即采用51吨推力液氢液氧发动机和128吨推力煤油液氧发动机两种新型动力系统。三个模块即以5米、3.35米和2.25米三种直径火箭为三个基本模块。通过模块化的选配组合,既可减少工作量,又可形成六种高轨道和八种低轨道的新型火箭系列,满足不同发射质量的需求。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2~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可覆盖1.8~14吨。两者的最大值都比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际使用的最高运载能力高出三倍左右,可发射20吨级载人空间站、大型空间望远镜和深空探测器以及各种重型应用卫星,其中的小型火箭具备双星或多星发射更小重量级卫星的能力,能满足21世纪上半叶国内外航天发射市场的需要。

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关键是要攻克128吨煤油液氧发动机和51吨液氢液氧发动机难题。可喜的是,目前这两种发动机已经取得技术突破,预计2013年新型系列火箭即可投入使用。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抓总,京津距离较近且交通方便,故将其产业化基地设于天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火箭生产成本。

扫描和跟踪国际航天动态,我国还要进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的技术探索并进而开展研制工作,以便用可多次使用的运载火箭逐步代替一次性使用的运载火箭,从根本上降低发射成本,更有效地提高飞行的可靠性。估计从计划实施开始,到完成研制工作,约需10多年的时间。一旦能够制造这种新型火箭,不仅可以节约地进行航天发射,大量减少太空碎片,而且标志着我国运载技术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大大压缩了空间事业的风险性,那时天津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地位将更加凸显出来。

我国在海南建新航天发射场

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航天发射场,以适应中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器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由于建国以来的国内外背景等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发射中心都建在内陆地区,存在着铁路运输不利于大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发射地理纬度高不能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和飞行航区安全性差等缺点,故而作为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配套的重要项目,应在海南省文昌市建设新的航天发射中心。这样,发射场面临广阔的太平洋海域,可通过水上大型交通工具运输巨型火箭,地理纬度低能较多的利用地球自转速度从而节省能耗,火箭落点位置易于选择,其飞行航区的安全性问题可彻底解决,亦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事实上,凡是有条件的国家都充分利用靠近赤道位置建设航天发射场。美国在其东南部面临大西洋的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建设了航天发射中心。印度在其东南部面临孟加拉湾海面的斯里哈里科塔建设了航天发射中心。欧洲空间局在位于赤道附近的法属圭亚那库鲁地区建设了航天发射场。美国、俄罗斯、乌克兰和挪威的四家大公司组建的海射公司选择太平洋赤道海域作为海上航天发射场。由此可见,在文昌市建设新的航天发射中心,乃是我国航天事业强劲发展的重大举措,将更能显示中国运载火箭的优势。同时,此举必将有力地带动海南省的开发与建设。不言而喻,天津作为沿海大都市,将来生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可搭乘专用船只运往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避免了铁路运输的制约。

航天高科技助推天津腾飞

在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加速开发滨海新区的决定之后,天津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招商引资,一些航天单位也积极地在天津寻找发展机会,先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三院两个研究所在滨海新区征地,正在实施迁建工程,后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滨海新区建设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这些高新科技项目的落户对提升天津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运载火箭主要是由箭体、动力装置、飞行控制系统和有效载荷舱组成的极为复杂而又十分精确的航天推进工具,是在多种高新技术成果支撑下取得的划时代成就。由于它涉及到力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热力学、材料学、制造工艺学等众多学科和喷气推进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测控技术等诸多领域,因此随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建成和投产,必然形成地区协作体系,促进高端高质高新产业发展,为推进天津市科技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与日俱增的贡献。

运载火箭技术是航天科技发展的基石,其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自主进入空间、开展航天活动的能力。天津滨海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物流环境,赢得了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的落户。这也是天津市对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的有力支持,是一个双赢的重大举措。该项目总投资约45亿元,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规划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满足我国航天未来的发展需求,对引领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有着重大的辐射作用和推动作用。

产业化基地 第7篇

天津住宅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项目包括在天津梅江开发建设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低碳、智能化为特色, 总建筑面积1 5万平方米的康居住宅和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绿色住宅两个住宅产业化示范居住小区。天津住宅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实施, 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将为天津地区乃至全国加快推进住宅产业化, 引导住宅建设方式转变发挥示范作用。

揭牌仪式上, 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与天津住宅集团签订了《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责任书》。与天津住宅集团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实施相关的天津住宅产业园、滨海新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发与检测中心等投资合作项目一并签约。其中, 以节能、环保、绿色、生态、低碳为特色的滨海新区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基地, 建成后可形成年产120万m3高档加气混凝土砌块和板材生产线、年处理40万吨脱硫石膏生产线以及年产100万吨干混砂浆生产线;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研发与检测中心, 建立健全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创新团队、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 提高企业创新与发展能力;首家天津住宅产业园, 建成后将形成集科技研发、住宅部品制造、信息技术推广展示和流通配送、专业施工等产业集群, 逐步形成具有较强的技术集成和住宅部品的标准化设计、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能力, 通过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有效链接, 为低碳绿色住宅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技术集成和转化服务平台, 并通过近期开工建设的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和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低碳绿色建筑示范工程为载体进行试点推广。

齐骥副部长在揭牌仪式上指出, 建立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 其目的就是要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住宅产业现代化要求、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发挥其优势, 建立和完善住宅的标准化、工业化建筑体系和部品通用体系, 探索新型工业化、现代化的住宅建设模式, 推动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建设, 促进住宅生产、建设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通过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实施, 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全面提升我国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天津住宅集团是天津市专门从事住宅建设的国有大型骨干企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包括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生产、建筑施工总承包、科研设计与商贸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结构, 这些都为创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在产业化基地的实施工作刚刚起步, 还有许多住宅工业化、标准化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许多技术产品需要进一步开发、集成,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 今后的工作任重道远。

天津住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骏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天津住宅集团在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 调结构、促转变、谋发展的进程中, 适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推进墙体改革、建筑节能,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省地节能环保型住宅的要求, 选择了住宅产业化的科学发展之路。几年来, 天津住宅集团坚持以住宅产业化为发展方向, 以科技为先导, 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和结构调整, 打造了一条集房地产开发、新型建材制造、建筑施工、科技与服务业“四大产业板块”为一体的完整住宅产业链;初步形成了省地节能、生态环保、绿色低碳住宅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优势集成;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核心的统一利益共同体;运用住宅产业化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技术, 积极探索实践, 成功打造了由住宅集团自行开发建设、自行研发设计、用自行生产的新型建材和住宅部品并应用自主研发的技术体系自行施工建造、自行销售、用自己的物业企业管理服务的多个住宅宜居项目, 显示出住宅产业化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效率、提升住宅产品质量和品质上的优势。应该说, 住宅产业化促进了企业升级、产业升级、技术升级, 提升了集团的综合竞争力, 使集团三年总量翻了两番, 效益增了八倍, 跨入天津百强企业行列, 成为国际达沃斯论坛全球成长企业成员。

几年来, 住宅集团在住宅产业化道路上的发展和进步, 自始至终得到了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天津市委, 市政府和各部门、各区县、各级领导及朋友们的巨大支持和帮助。这次, 国家住建部批准天津住宅集团为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对企业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也是为我们注入了一种强大的动力。这是更加沉重的责任, 也是一个新的更高的起点。

科技+金融催生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第8篇

在科技和金融初具雏形的平台上,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以下服务:

一、为企业融资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服务;

二、为企业的债权融资提供贷款担保服务;三、为企业提供投融资专业人才培训服务;

四、为企业投融资项目举行专题对接会、推介会等主题活动;

六、为企业申请政府资金补贴项目提供辅导服务。

五、为企业和创投机构、银行提供投融资信息服务;

1992年,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成立, 成为全国最早开展科技风投的专业机构。

2007年, 中国科技保险在全国试点, 重庆成为试点城市之一;

2008年, 重庆出资10亿元, 设立风险投资引导基金, 并在此基础上组建7只创投基金, 规模达35亿元;

2009年, 重庆出台《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为促进科技创新, 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政策保障。

市科委和市银监局联合签订了《重庆市科委与银监局合作备忘录》, 全面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战略合作。

市科委推动成立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 搭建科技型企业、创投机构、银行及中介服务机构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0年, 在市政府的领导下, 市科委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投、保、贷、补、扶”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在市科委生产力大厦建立了“一站式”的投融资服务中心。

正式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公司,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融资支持。

……

一路走来, 重庆的科技与金融结合“航船”已驶入顺风海域, 渐行渐快。

眼下, 科技金融在重庆科技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日益明显。未来, 它将引导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成果:“六大亮点”让人侧目

重庆市科技与金融结合自2007年以来, 取得了长足进步。

市科委主任周旭认为:“我们通过各类政策引导使得有限的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充分发挥着科技金融的杠杆作用。”

其中, “六大亮点”更是引人瞩目。

亮点之一, 科技引领金融推动———

市科委下属的重庆科技资产控股公司与多家商业银行紧密合作, 为企业科技创新搭建融资平台。先后与重庆银行、三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10多家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支行”, 为科技创新型项目和企业融资开辟“授信绿色通道”, 为科技创新提供特色金融服务。在近五年内, 各大金融机构将为重庆市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100亿元的信贷资金。

亮点之二, 确保基金运行顺利———

目前, 已通过参股组建7只投资基金, 规模达35亿元。引导基金出资7.13亿元, 以1:4的杠杆效应吸引近28亿元社会资本。

按照合同约定, 在未来2至4年内, 还有不低于超过20亿元的资金投资重庆本土科技型中小企业。

同时, 在引导基金参股组建的7只投资基金中, 有3只基金得到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1.2亿元资金支持。重庆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7个试点省市之一, 也是西部惟一的城市。

亮点之三, 莱美药业首批上市———

2009年10月30日, 国内创业板在深圳交易所开市。在首批上市的28家企业中,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市科委下属的风投公司) 投资的莱美药业成为重庆市惟一代表。

资料显示, 在莱美药业总股本中, 重庆科技风投公司持有20%左右的股份, 成为首批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中风险投资参股比例最高的企业。

亮点之四, 天使基金组建成功———

在市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公司出资4500万元, 引导基金公司出资3500万元, 科技部创新基金出资2000万元, 共同组建了“重庆天使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达1亿元。截至3月, 已累计接触项目超过80个, 立项11个, 对4个项目进行了尽职调查, 并成功完成第一笔投资。

亮点之五, 首批项目完成投资———

与引导基金组建的7只基金中, 4只基金完成5个项目投资, 投资总额达3.9亿元。

众多项目已结出硕果:

重庆德同基金投资重庆博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有望成为中国第一的CMO企业;

重庆软银基金投资重庆硕人海泰公司实施重钢新区高炉脱湿鼓风项目;

此外, 重庆软银基金还对大连机床 (数控) 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重庆富坤基金对赛格导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重庆天使基金对重庆创坤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进行投资。

亮点之六, 创投服务方兴未艾———

自科技创业投资协会成立以来, 多方整合资源, 积极为创投、银行和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 通过“重庆创投”网、电子期刊等形式大力宣传科技金融政策、营造良好投资氛围。通过举办项目对接会、培训会、推介交流会及论坛等活动, 为企业找资金, 为银行、创投找项目, 并组织专家咨询队伍为企业融资项目提供现场咨询、评估和诊断。

截至目前, 已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 吸引到数百家企业、银行、创投机构及中介机构参与。

提升:今年再新增10只基金

“2010年是起步之年, 也是关键之年”。根据规划, 今年将有一系列目标逐步实现。

令人兴奋的是, 2010年, 重庆市将新增10只基金, 基金总规模达17只, 从而资金规模达到50亿元!

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标?

首当其冲, 是推进已签约基金的顺利运行。

其次, 新建10只子基金。市科委要求, 引导基金公司采取招标、网站宣传及“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 择优选择实力较强的合作方。

最后, 还要提高基金运作效率。今年, 引导基金公司将重点考察合作方的募资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行业信誉度和团队专业背景等因素。

无规矩难以成方圆。

因此, 有了基金, 还必须有规范的基金管理办法和体系。

按计划, 引导基金公司根据系统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以确保引导基金规范持续发展。其中, 包括三个方面———

加强基础研究。与复旦大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中心合作, 对引导基金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绩效评价、风险控制等进行研究, 形成研究报告;

搭建制度框架。其中, 包括基金谈判与组建、基金投资管理、基金营运风险控制等方面及各个环节工作流程标准的完善;

强化动态管理, 实行月报和随访制度。

2010年, 市科技风投公司和重庆天使基金将完成1亿元以上的股权投资, 其中科风投公司完成直接投资项目3—5个。重庆天使基金完成6—7项股权投资, 投资金额3000万元以上。

除此以外, 重庆市还将从融资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入手。

融资体系建设方面, 成立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公司, 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强的融资支持。

同时, 通过出台政策, 吸引科技企业参加科技保险, 为其提供保费补贴、贷款贴息、专项补助等资金, 有效分散和化解风险。

服务水平方面, 在“投、保、贷、补、扶”一体化的科技金融体系框架下,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营造创投环境, 促进资本和企业高效对接, 实现各方共赢。

未来:打造科技投融资集团

未来, 重庆科技金融的方向在哪里?

今年, 重庆计划实现“三个10亿”的目标———

引导基金公司完成新增10亿元的子基金规模;市科技风投公司具备10亿元的投资能力;市科技担保公司初步形成10亿元的担保能力。

之后, 是怎样的宏伟蓝图呢?

3至4年后, 投资项目将达到200个, 带动社会资本投资420亿元;

5至6年后, 争取12家公司上市, 直接融资60亿元;

6至7年后, 为重庆市新增销售收入400亿元, 利税60亿元。直接带动就业人员约10万人, 推动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为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作出应有的贡献。

……

市科委的目标很明确:建立科技投融资集团, 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

建设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分析 第9篇

1.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的定义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是以绿色环保为主题, 以实现混凝土产品绿色化为目标, 通过采用绿色混凝土原材料, 加强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以增加资源循环利用及减少资源消耗;通过加大技术研究, 开发新型绿色混凝土产品, 设计合理的配合比, 大量掺用优质矿物掺合料及再生骨料, 减少水泥用量, 提高对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 减少废水、废渣排放, 来减少混凝土生产基地对环境的影响, 落实国家节能减排的产品升级政策, 提供国内商品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新思路。

2.实施内容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的建设要实现全过程的绿色化, 必须从商品混凝土的原材料、生产过程甚至混凝土产品几个方面全面绿色化:

(1) 建设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

(2) 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

(3) 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的结构形式如图1所示。

2.1建设完善的绿色混凝土原材料供应链

(1)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生产基地

聚羧酸减水剂作为新一代高效减水剂, 具有掺量低、流动性保持性好、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物质少等优点。因此, 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积极推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的大范围应

(2) 绿色高性能矿物掺合料生产基地

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加强对各种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提高其在混凝土中的利用效率, 达到降低材料成本的经济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3)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骨料生产基地

目前建筑石料采矿中产生的尾矿石、石屑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混凝土骨料产业的建设中, 可将尾矿石加工成人工砂, 替代部分天然砂生产混凝土, 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解决采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负担。

2.2建设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

(1) 环境友好型混凝土供应站管理体系建设

通过运用ERP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对企业的资金、货物、人员和信息等资源进行自动化管理,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通过GPS系统的建立, 使得调度人员随时了解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轨迹和当前所执行的任务情况, 为车队监管提供高科技手段。

(2) 无噪音、无粉尘绿色混凝土生产线改造

传统的混凝土搅拌站生产车间噪音大, 粉尘多, 对周边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混凝土生产企业应该在搅拌楼设置隔音墙板、添加收尘装置、减少粉尘排放, 既能显著提高产品质量, 又能有效地控制料场粉尘和噪音。

(3) 生产过程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混凝土生产企业可在站点内建设“混凝土料浆回收系统”, 通过砂石分离机将砂石与料浆分离开, 将砂石回收利用, 同时将分离出来的废料浆再进行一次搅拌后, 作为生产混凝土的原料使用, 尽可能实现混凝土生产过程“零排放”。

(4) 水循环利用及雨水收集系统

混凝土生产企业可建立废水循环系统, 将清洗设备及冲洗场地的污水经过沉淀处理后重复利用, 同时还将建设雨水回收系统, 将雨水用于生产混凝土, 减少对自然水资源的消耗。

(5) 生产基地美化建设

混凝土生产企业可以开展生产基地绿化建设, 增加绿化面积, 改善生产基地环境, 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2.3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

开发绿色混凝土产品能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业结构, 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目的。绿色混凝土的产品应该包括: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清水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等。

(1)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 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型材料, 可称为“绿色混凝土”。

(2) 高强混凝土

如果能大力推广高强混凝土, 将目前使用的C20-C40的混凝土提高至C30-C50, 将减少资源消耗高达51%, 充分体现出推广绿色建筑及绿色混凝土对国家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3) 清水混凝土

清水混凝土表面不作抹灰、喷涂、干挂等装饰, 节省资源, 减少装饰材料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因此清水饰面混凝土属于新型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4) 轻集料混凝土

与普通水泥混凝土 (密度约为2400kg/m3) 相比, 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耐久性好、保温、隔热、隔音、抗震性能优良等明显优势,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绿色混凝土产品。

(5) 自密实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是指混凝土拌和物主要依靠自重, 勿需振捣即可自行填充模型且包裹配筋的混凝土。其能极大减轻施工工人劳动强度, 降低混凝土施工噪音, 改善施工环境, 是一种性能极佳的绿色混凝土产品。

(6) 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

重晶石防辐射混凝土是应用屏蔽方法进行射线防护, 能广泛用作离子加速器房、核工业试验室、核电站等特殊工程射线屏蔽材料, 是一种典型的绿色混凝土产品。

3.效益评价

3.1社会环境效益评估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建成之后, 以年产300万方绿色混凝土计算, 将计划达到如下指标:

3.2经济效益分析

绿色混凝土产业化基地建设不仅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而且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分析原因: (1) 重视科技投入, 通过加强对混凝土的技术研究, 降低产品造价, 科技增效显著; (2) 重视对产业链的研究, 将各种原材料生产控制在最佳性价比范围, 确保最终产品最佳性价比; (3) 积极开展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混凝土的技术研究, 并组织推广应用, 通过加大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减少社会资源及能源的消耗, 降低生产成本; (4) 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对国家实施可持续性战略起到极大的支撑作用, 将获得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4.结语

文冠果基地林业产业化进程探讨 第10篇

关键词:文冠果,基地,规划,效益

1 引言

文冠果属于无患子科的落叶亚乔木, 是我国特有的树种, 种仁含油率为55%~67%, 种子可长时间贮收, 是生产生物柴油的最佳资源。文冠果又是改善生态环境、绿化美化的优良树种, 树木寿命可达百年, 人工栽培3年即可产果, 对土壤要求不严, 在沙荒和轻盐碱土地均可生长。梨树县具有发展文冠果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林地资源优势, 建立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意义重大。

开发建设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 是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大规模的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栽培种植, 逐步改善淘汰杨树低质低效林, 在不增加林地面积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现有林地作用, 提高林地利用率, 以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 建设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的可行性分析

(1) 开发建设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基地, 梨树县具有区位优势。

土壤、气候、降雨量等多种自然因子非常适合文冠果生理、生态学特性要求。

(2) 拥有充足的可供栽培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的林地资源。

目前全县有杨树低质低效林和农村“四旁”及闲置土地3 000多hm2亟待改造和绿化。主要分布于靠山和榆树台两个国有林场, 面积2 500多hm2。造林时间在20个世纪60~70年代, 林龄均在35年以上, 树木矮小, 树干弯曲且细小, 病腐枯死严重, 公顷出材量不超过40m3, 多为小径木和薪炭材。林地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基本没有。上级林业主管部门, 多次呼吁尽快进行改造更新。然而, 改造这样的林地要负债经营, 主要原因是林地公顷产值仅为4 000元, 而公顷造林费用却需20 000多元, 国有林场无力承担。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文冠果生物质能源林改造杨树低质低效林, 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 使国有林场彻底摆脱“两危”;近期内又可以林粮间作5~8年左右, 建立1 500hm2的生物能源林就可解决两个国有林场1 000名职工就业的突出矛盾, 可谓一举三得。

(3) 具有栽培文冠果丰富的历史经验。

国营梨树县靠山机械林场在20世纪70年代至本世纪初曾栽培经营文冠果40余hm2。目前梨树县还有优势样树多株, 并且已掌握成熟的育苗和栽培技术。

(4) 具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力量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生物提取柴油技术方面, 可依托天成植物油的大豆提取生物柴油高科技技术。文冠果栽培技术方面。梨树县拥有全省唯一一家县级林业科学研究所, 全县林业系统高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13人, 中级技术职称科技人员50人, 拥有大批林业技术工人。

3 发展文冠果的规划

结合梨树县的林地资源和开发能力, 规划从2010年开始至2012年, 利用3年时间, 在梨树县的西部地区的靠山、榆树台两个国有机械林场和部分乡镇改造低质低产林2 000hm2, 栽植文冠果。其中

国有林场1 500hm2, 乡镇500hm2, 平均每年进度700hm2左右。

3.1 文冠果结实经济效益

(1) 栽植密度。

株行距为2m×3m, 株数1 666株/hm2。文冠果出柴油量和柴油现行市场价格, 公斤文冠果出柴油量为0.4kg, 柴油现行市场价格7.5元/kg。

(2) 文冠果结实年度和年结实量。

文冠果栽植后3年即可结果, 3~5年, 年单株结实量一般在1.0~1.5kg左右, 取1kg计算。5~7年为稳定结果期, 年单株结实量在2.5~3.5kg左右, 我们取2.5kg计算。10年后为盛果期, 年单株结实量5~10kg, 取5kg计算。

(3) 如果梨树县从2010年开始栽培文冠果到2012年结束, 栽植面积达到2 000hm2。

2015年末文冠果年产量可达333.2万kg, 年产值可达999.6万元, 扣除当年各项费用可获纯利润684.7万元。2015~2017年末3年累计总产量999.6万kg, 总产值2 998.8万元, 纯利润累计2 054.1万元, 年效益为0.35万元/hm2。

2018年末文冠果年产量可达833万kg, 年产值可达2 499万元, 扣除当年各项费用可获存利润1 711.6万元。2018~2022年末5年时间累计总产量4 156万kg, 总产值12 495万元, 存利润累计10 270.5万元, 每公顷年效益可达0.85万元。2023年以后文冠果年产量可达1 666万kg, 年产值可达4 998万元, 扣除当年各项费用可获存利润3 423.3万元, 年效益可达1.7万元/hm2。

3.2 林粮间种效益

文冠果林地到2018时也不能够达到郁闭, 仍然可进行林粮间种, 做为职工工资田分配给职工进行林粮间种。按农作物玉米、产量按每公顷7 500kg/hm2 (扣除林地部分) , 玉米按现行市场价格每公斤1.1元计算, 每公顷可获纯利润2 500~3 000元, 按现行林场职工工资标准, 6年内每年可以解决500名职工就业。

区域物联网产业基地兴起 第11篇

5月18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中国信息产业商会等部门支持,河北省廊坊市政府主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计算机世界传媒集团承办的“环渤海‘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合作专题会议’”将在廊坊隆重举行。

作为“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期间“APEC智慧城市智能产业高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加快物联网产业化,打造中国物联网产业基地”。会议希望通过探索环渤海物联网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促进廊坊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行业应用是主要驱动力

计世资讯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到2015年,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发展前景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2010年将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最关键的一年,各级政府的政策出台、各高校院所的技术研发、标准化进展以及重大专项的设立都将对未来几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走向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计世资讯预测,“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将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行业应用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智能交通、城市安防、智能电网等行业市场成熟度较高,这些行业传感技术成熟,政府扶持力度大,在许多城市已经开始规模化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将成为未来几年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医疗卫生、家庭、个人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应用还尚不成熟,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技术、标准均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产品还处于试验阶段,短时间内不会大规模应用。

打造区域性产业基地

打造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基地将成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模式之一,随着国家和地方产业园区相关配套扶持政策的出台,一大批区域性物联网产业基地的建设和探索将很好地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上海市、江苏省无锡市已经开始了区域性物联网基地的建设,从以上两个地区的经验看,区域性产业基地的建设需要满足一系列基础和条件。从产业角度出发,当地政府要做出整体的产业规划,对扶持政策、发展空间和引进企业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并及时更新和调整。

同时,政府应该完善技术研究、生产能力以及人才培养机构等物联网产业的相关配套工作,保证产业链的完整。

基地的产权属性与生态食品产业化 第12篇

近几年来,食物中毒事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在市场上,“真假”生态产品同台“唱戏”,消费者真假莫骗。很显然,生态食品市场将渐渐沦为“柠檬”市场。面对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如何解决?办法之一,就是加强生态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各环节的监控力度,设立专门的监控机构,严惩违规生产行为。这也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正在或将要采取的方法,但这一方法的实施需要巨大的社会监督成本。办法之二,就是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对农户采取生态技术行为进行激励,而对生产基地产权的选择和界定是一种制度安排,本文将顺延着办法二提供的思路展开,着重比较三种不同的基地产权安排条件下,农户提供生产生态食品的技术行为及其对生态产业化经营的影响。

产权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部分,产权和交易费用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先后有多位新制度经济学家对产权下过定义,如科斯、德姆塞茨、张五常等。对关于产权的一些基本看法是一致的,即:产权是重要的;产权应该包括关于财产的一系列权利;这些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不同的产权安排将会导致人们不同的行为。

当前我国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所有权是不重要的。科斯定理认为:“在交易成本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有效率配置”。科斯定理并没有说所有权不重要,恰恰相反,它强调的就是所有权的清楚界定。它只是说初始产权配置给谁并不重要,但是必须有确切的所有者。张五常虽然认为最初的所有权归谁不重要,但并非所有权“归不归谁”也不重要。

二、生态食品生产基地及其产权属性

与普通食品相比,生态食品的生产有着自身的许多特点,这使得其生产过程中的运输成本、信息成本、价格风险、专用性资产投入带来的损失风险,以及市场上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均高于一般农产品,因而,生态食品生产和经营中的交易费用高于一般农产品,生态食品进行产业化经营将带来的制度收益空间高于一般农产品。

那么,它们的产权属性又有何特点呢?从我国的实践与探索来看,由于在绿色食品基地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龙头企业向当地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进行申请,再通过资金和技术的投入主动的对基地进行建设,因而,龙头企业对基地拥有使用和支配权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是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生产基地。从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形成过程来看,通常是地方政府根据区域特点,积极谋划,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主要指农业部门)申报、再根据无公害食品基地的基本要求,进行资金和技术上的投资建设,从而形成无公害食品基地。由此可以看出,无公害食品基地是政府为主导的生态食品生产基地。

上述两类生产基地的产权属性又如何?从所有权的角度来说无公害食品基地和绿色食品基地都是属于国家或集体,这一点很明确。但从使用权和收益权来说,绿色食品基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均属于龙头企业,而且龙头企业对绿色食品基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具有排他性。这也就是意味着,龙头企业对农户使用生产基地的行为有进行监督的内在激励。

无公害食品基地的使用权名义上归属于国家和集体,但实际操作上,农户可以不支付成本就控制部分基地的使用并获得收益权。农户的生产行为在产权名义主体——国家或集体的代理人缺失的条件下,很难受到控制。

三、三类生态食品生产基地的绩效

第一,无公害食品基地可能上演“公共地悲剧”。由于无公害食品基地的产权的模糊性,使得其缺乏一个真实的主体来监督农户对基地的使用行为。对于农户来说,如果严格根据无公害食品的操作规程进行生产的话,其所获得的收益一定比不使用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的进行生产要低。因此,理性的农户的最优的决策就是采用非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行为,无公害食品商标变成了一块“公共用地”。而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在无公害农产品市场上大量充斥着“假”无公害农产品的内在逻辑。农业部对我国很多地方“无公害食品生产基地”抽样检查表明,有的地方的约有三成的的“无公害食品”属于农药含量超标产品,个别基地甚至有一半以上产品是“假”无公害产品。

第二,绿色食品基地存在少量的农户机会主义行为。总的来说,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产权界定比无公害产品基地要明晰得多。由于龙头企业拥有对基地的使用权和收益权,龙头企业就有动力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而且又由于龙头企业有对违规农户的处置权,使得其对违规农户的惩罚(极端的例子,将其清出生产基地)的威胁变得可信。因此,从理论上来说,绿色食品基地上的农户机会主义行为要少于无公害食品基地,农业部的调查结果也正好证实了这一点。

那么绿色食品基地是否还存在少量的农户机会主义行为?其根本原因是,对绿色食品的可测成本远远产品本身的价值。比如说,龙头企业怀疑某农户产品不是绿色产品,由于检测农产品的价格很高,龙头企业一般也不一定会去检测该农产品,这样就有农户机会主义行为存在的空间。

第三,龙头企业与农户共有的生产基地可能存在产权配置帕累托最优状态。从理论上分析,如果龙头企业与农户共有的生产基地的产权,这就要求龙头企业和农户共同对生产基地进行投资。由于生态产业具有独特个性,对其的大部分投资都是“专用性”投资。这样,龙头企业与农户都被“套牢”,谁都不会违约,谁违约谁受罚。

上一篇:教学应对方法下一篇:课题引领课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