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的营养指导

2024-05-04

产妇的营养指导(精选9篇)

产妇的营养指导 第1篇

1 孕妇的营养需要

孕期增加营养, 关键在于所进食物应保持高热量, 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但要注意避免营养过剩引起巨大儿和微量元素过剩引起的中毒反应[1]。

1.1 热能

孕期总热能的需要量增加, 包括提供胎儿生长, 胎盘、母体组织增长, 孕期体质量增长, 蛋白质、脂肪贮存以及代谢增加所需要的热能。孕期总热能需要增加350MJ (80 000kcal) 。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于妊娠4个月开始每天增加热能摄入0.83MJ (200kal) 。热能主要来源于膳食中蛋白质占12%~14%、脂肪占20%~25%、碳水化合物占60%~70%。热能摄入不足或过多均无益处。

1.2 蛋白质

孕期母体增加蛋白质贮存将近1kg, 从孕中期开始每天摄入量增加15g, 孕晚期增加25g。极轻体力劳动的孕妇, 妊娠中期应增加至80g, 孕后期应达到每天90g。不仅要保持数量充足, 还要保证1/3以上为动物性和大豆类等优质蛋白, 以保证氨基酸摄入量平衡。孕妇每天多吃2个鸡蛋可补充蛋白质15g。

1.3 碳水化合物

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孕妇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经淀粉酶作用后, 葡萄糖迅速经小肠上段黏膜吸收, 果糖吸收较缓慢, 却是形成糖原的主要原料, 以糖原形式贮存在肌肉和肝内, 以后逐渐释放至血液中, 经氧化产生热能。每天摄入碳水化合物不应低于150~200g。

1.4 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孕妇对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增加, 其中最主要而且易于缺乏、对孕妇自身和胎儿生长发育影响较大的有: (1) 钙:除供给胎儿牙齿、骨骼发育外, 孕妇尚需要储存部分钙。我国营养学会推荐的钙供给量孕中期为1 000mg , 孕晚期为1 500mg。牛奶及奶制品中含有较多的钙且容易被吸收, 建议孕妇多饮用牛奶和奶制品。 (2) 铁: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 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我国营养学会建议孕妇每天膳食中铁的供给量为28mg。孕妇除增加自身的造血, 需额外补充约400~500mg铁外, 还要供给胎儿的需要, 以及储存一定数量的铁补偿分娩时的失血, 总共约需铁1 000mg, 为非孕妇铁储备的2倍。建议孕妇4个月开始口服硫酸亚铁0.3g或富马酸亚铁0.2g, 每天1次。 (3) 锌:是发挥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元素, 对氧化代谢、DNA和RNA合成, 免疫功能及膜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孕早期缺锌可致胎儿生长受限、矮小症、流产、性腺发育不良、皮肤病。推荐孕妇从孕3个月后, 每天从饮食中补锌20mg[1]。 (4) 碘:是合成甲状腺所必需的营养素, 而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促进胎儿生长发育[2]。碘缺乏易患甲状腺肿, 导致胎儿生长发育迟缓, 出现先天性呆小症。推荐孕中、晚期每天碘的供给量为175μg。

1.5 维生素

是维持自身健康, 促进胎儿生长发育和调节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 除维生素A、D、E、K 4种脂溶性维生素可在体内储存外, 水溶性维生素C和B族, 包括B1、B2、烟酸、B6、B12、叶酸、泛酸、生物素等均不能在体内大量储存。孕期对维生素的供给需要相应增加, 若供给缺乏, 则会引起相应的疾患, 甚至导致胎儿畸形及出生缺陷。我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每天膳食中维生素的供给量为:维生素A 1 000μg, 视黄醇当量 (相当于3 300IU) , 维生素D 10μg (相当于400IU) , 维生素E 12mg, 维生素B11.8mg, 维生素B21.8mg, 尼克酸18mg, 维生素B62.5mg, 维生素C 80mg。妊娠最后数周, 应当补充维生素K, 以预防新生儿出血。对于叶酸和维生素B12我国尚未规定孕妇供给量。国外建议每天膳食中叶酸应供给400μg, 维生素B12应在成人供给量的基础上, 每天增加0.4μg (成人为1μg, 低胃酸者2μg) 。

2 当前我国孕妇营养存在的问题

2.1 热量和营养不足

有些孕妇妊娠反应较重, 不能坚持按需要进食, 特别是饮食单调、偏食、择食, 致使孕期热量和营养素供给不足, 发生缺铁性贫血、精神不振、皮肤干燥、抵抗力减弱等。

2.2 食物过于精细

膳食多样化, 尤其粗细搭配, 可使多种食物营养成分起互补作用。而有些孕妇误以为食物越精细, 营养价值越高。以致造成一些营养素的不足甚至缺乏, 出现某些无机盐、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症。

2.3 过量进食

有些人认为妊娠期间无论何种食物, 只要想吃不必限量, 吃得越多越好。熟不知某些食物长期摄入过量, 不但无益, 反而有害。譬如在妊娠期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 易发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因饮食失调造成的肥胖症, 不仅影响体型, 而且易发展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慢性疾病;还可使胎儿生长过速, 造成分娩困难。又如过量摄入维生素D, 则可引起婴儿高钙血症和维生素D中毒, 甚至造成死亡。

3 孕产妇的合理膳食

孕产妇的合理膳食总的要求是必须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素;选择食物要多样化, 应包括粮谷、动物性食品、蔬菜水果、鲜奶或奶制品;要有合理的膳食制度, 定质、定量、定时用餐;膳食烹调应色、香、味俱全, 以刺激食欲, 促进消化吸收。

3.1 妊娠期膳食

根据妊娠早、中、晚期孕妇身体变化的需要, 拟定每天膳食的合理构成和安排。 (1) 妊娠早期膳食应以清淡少油腻为主, 每天应包括:主粮200~300g, 新鲜蔬菜300~400g, 大豆及豆制品50~100g, 水果50~100g, 蛋类50g, 植物油20g, 鲜奶200~250ml, 动物性食品100~150g。 (2) 妊娠中期食品应更加多样化, 每天应包括:主粮400~500g, 水果100~200g, 大豆及豆制品100g, 鲜奶250ml, 蛋、鱼、禽、肉、内脏150~200g, 植物油25g, 新鲜蔬菜500g。主粮应适当搭配一些杂粮, 动物内脏尤其是肝脏最好能每周选用1~2次, 并应选择一些含油脂较高的硬果类食物, 蔬菜应以绿叶菜为主。 (3) 妊娠晚期的膳食应在妊娠中期营养基础上, 作相应调整, 适当增加食物供给量, 尤其应增加含蛋白质、钙、铁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及水果蔬菜等。每天进餐宜少吃多餐, 次数可增加至5餐以上。对患有贫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的孕妇, 应分别进行调整, 给予合理膳食, 以保障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安全与健康。

3.2 产褥期膳食

产褥期的营养供给对于产妇的身体康复及母乳质和量关系极大, 必须合理配膳。每天膳食标准:主粮450g, 动物类食品 (鱼、禽、肉、内脏) 400g, 蛋类150g, 牛奶250~500ml, 豆制品50~100g, 蔬菜450g, 水果100g, 烹调用植物油20~30g, 食糖20g。每天三餐两点。经过实践, 显示这种营养配方对产妇食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睡眠好, 母乳量丰富充足, 产妇子宫复旧正常, 是值得推广的服务模式。

关键词:孕产妇,营养,合理膳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5.

产妇的营养指导 第2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财政厅局:

为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的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卫生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指导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卫生部 财政部

二○○九年一月二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指导意见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以下简称两个死亡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妇幼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孕产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大妇女儿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住院分娩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两个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是改善农村孕产妇保健状况、保障广大农村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进一步降低两个死亡率的有效措施,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的健康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推进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使广大农村孕产妇能够平等享有安全、有效、规范、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维护广大农村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助产技术服务的区域规划,规范助产技术服务,保障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

(三)工作目标。到2015年,东、中、西部地区各省(区、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5%、85%和80%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5%以上;实现我国政府承诺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到2020年,东、中、西部各省(区、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达到98%、95%和90%以上;农村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主要内容

(四)明确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项目和标准。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制订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的基本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各省(区、市)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订本地区的服务项目和限价标准,保证住院分娩服务质量与安全。

(五)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体系。以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区域内孕产期保健技术指导和管理中心,提高县乡两级孕产期保健服务能力。建立健全以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主体,县乡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基本覆盖全国城乡的妇幼保健服务网络,为孕产妇享有规范、安全的孕产期保健及住院分娩服务提供保障。

(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服务资质的监督管理。加强助产技术服务的区域规划,严格助产机构、技术和人员准入,引导孕产妇到有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住院分娩,坚决打击各种非法接生行为。

(七)强化产科质量管理。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产科质量管理体系,按照孕产期保健和助产技术规范,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和质量评估标准,定期开展质量评估活动,不断改进产科服务质量。各地要规范高危孕产妇筛查、转诊和救治流程,建立危重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严格剖宫产指征,控制剖宫产率,降低医疗风险;加大产科质量督查力度,实行周期性与日常督查相结合,督促助产机构规范医疗行为,努力保障产科质量,维护广大孕产妇生命安全。

(八)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在各地核定成本、明确限价标准的基础上,对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所需费用予以财政补助,补助标准由各省(区、市)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制定。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孕产妇在财政补助之外的住院分娩费用,可按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定给予补偿。对个人负担较重的贫困孕产妇,可由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按规定给予救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将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补助统筹管理使用。

三、保障措施

(九)卫生部负责研究制定技术规范、考核标准,财政部负责制定资金管理办法等配套政策。各地卫生、财政等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组织实施。

(十)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给予补助。地方财政也应承担相应的支出责任,并统筹使用各级财政补助资金,按照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管理的规定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发挥专项资金效益。

(十一)加强人员培训,改善住院分娩基础设备,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本着经常性、基础性、实用性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县乡两级助产人员的服务能力。

(十二)县级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工作的监督管理。健全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规程,做好农村孕产妇基础信息统计和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严格管理和监督。

四、组织领导

(十三)各级政府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住院分娩的各项政策。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统筹协调,督查指导,推动农村住院分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十四)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宣传和孕产期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为孕产妇住院分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住院分娩基本服务项目

住院分娩基本服务项目

一、正常产

(一)基本护理。

床位,护理(一般护理、产前护理、产后护理)。

(二)常规检查。

1.一般检查:体格检查、产科检查。

2.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

(三)接产服务。

1.观察产程:测血压、听胎心、查胎位、宫缩、阴道检查。2.接生。

3.新生儿护理:脐带处理、呼吸道清理、新生儿体检等。4.新生儿窒息复苏(如发生)。

5.产房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新生儿一般情况。

(四)基本药物。

缩宫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抗生素、眼药。

二、阴道手术助产

(一)基本护理。

床位,护理(一般护理、产前护理、产后护理)。

(二)常规检查。

1.一般检查:体格检查、产科检查。

2.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尿常规等。

(三)接产服务。

1.观察产程:测血压、听胎心、查胎位、宫缩、阴道检查。2.阴道助产:会阴切开与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臀牵引术、臀助产术。3.新生儿护理:脐带处理、呼吸道清理、新生儿体检等。4.新生儿窒息复苏(如发生)。

5.产房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宫底高度、阴道出血;新生儿一般情况。

(四)基本药物。

缩宫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注射液)、抗生素、眼药。

三、剖宫产

(一)基本护理。

床位,护理(一般护理、术前护理、术后护理)。

(二)常规检查。

1.一般检查:体格检查、产科检查。

2.辅助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交叉配血、肝功能、乙肝两对半、尿常规、心电图检查等。

(三)接产服务。

1.观察产程:听胎心、测血压、查胎位、宫缩、阴道检查。2.剖宫产手术。3.新生儿护理:脐带处理、呼吸道清理、新生儿体检等。4.新生儿窒息复苏(如发生)。

(四)基本药物。

孕产妇的所需营养分析及膳食优化 第3篇

[关键词] 孕产妇;营养;膳食优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0-02

孕产妇在妊娠期间其需营养相比于非妊娠期具有显著差异性,为充分满足增大的子宫、胎盘及胎儿生长需求,应给以妊娠期间孕产妇一定的营养,优化其膳食。从而不仅可确保胎儿健康生长,还可维持孕产妇健康。

1 孕产妇所需营养

临床研究证明,孕产妇所需的营养为热量、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及维生素。在对患者提供相应的营养需求时,还应避免因营养过剩导致胎儿体质量出现超标现象或是出现微量元素中毒现象。

1.1 孕产妇所需的热量 孕产妇妊娠期间,其受孕激素、雌激素及胎盘生乳素的影响下,其机体中的新陈代谢得到显著加强,合成代谢远远超过分解代谢。相关工作人员建议孕产妇在妊娠4个月后,每日应平均增加0.83MJ热量,确保热量供需平衡。其中,脂肪中含有的热量为20-25%,蛋白质中含有的热量为12-14%,碳水化合物中含有的热量为60-70%[1]。

1.2 孕产妇所需的蛋白质 蛋白质为生命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人类就没有生命。因此,该种物质同人类生命和各种形式生命活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一般情况下,一个60kg的成年人机体中约含有9.6-12kg的蛋白质。在整个孕期,孕产妇共需1kg的蛋白质,在孕中期每天应摄入15g蛋白质,在孕晚期每日增加摄入25g蛋白质。对于轻体力劳动孕产妇,在其妊娠中期每天应摄入80g蛋白质,在其妊娠后期,每天应摄入90g蛋白质。在确保孕产妇充足蛋白质时,应确保其摄入氨基酸处于平衡状态,保障孕产妇摄入的1/3蛋白质来源于大豆类蛋白质及动物性蛋白质[2]。牛奶中含有大量优质蛋白,因此,应指引孕产妇每天坚持食用一定量的牛奶。合理、充足的蛋白质避免孕产妇出现代谢紊乱现象及胎儿出现发育异常现象等。

1.3 孕产妇所需的无机盐 无机盐中具有微量的钙、铁、碘及锌等元素,这些元素对胎儿生长具有显著效果,可确保胎儿健康成长。

1.3.1 无机盐中的钙元素 钙可有效促使胎儿骨骼及牙齿健康成长,因此,在孕产妇妊娠中期,其每天应摄入1000mg的钙,在妊娠晚期,每天应摄入1500mg的钙,为非妊娠期间的2倍。一般情况下,牙痛、腰腿酸痛及肌肉痉挛为孕产妇出现缺钙的临床症状,应及时为孕产妇提供充足的钙,避免影响胎儿骨骼及牙齿的生长。

1.3.2 无机盐中的铁元素 在人类机体中,铁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必需的微量元素,在孕产妇妊娠期间,其应食用适量富含铁元素的饮食,确保胎儿及孕产妇机体中铁的需求。

1.3.3 无机盐中的碘元素 在人类机体中,碘为合成甲状腺的营养元素,其可通过蛋白质合成,促成胎儿健康生长发育。若孕产妇机体中没有充足的碘,则会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出现减退及神经发育不良等现象,进而影响胎儿的发育过程,因此,孕产妇每日应摄入175ug的碘[3]。

1.3.4 无机盐中的锌元素 锌为人类机体中酶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保障生殖功能正常的重要元素。孕产妇在妊娠期间没有摄入充足的锌,则会影响胎儿生长,出现矮小症,严重的出现流产现象。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孕产妇在妊娠3个月后应适量补充锌。

1.4 孕产妇所需的碳水化合物 在人类机体中,热量的主要来源为碳水化合物。在孕产妇妊娠严重反应阶段,为有效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现象,其应每日摄入≥150-200g的碳水化合物。

1.5 孕产妇所需的维生素 人类机体中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为维生素,其可有效维持人类机体健康成长并同时调节生理功能。一般情况下,维生素主要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及叶酸等,如对于缺乏维生素D的孕产妇,其会出现神经血液疾病及贫血疾病;因此,孕产妇在妊娠期应摄入适量的维生素。

2 孕产妇的优化膳食

2.1 孕产妇孕产期的优化膳食 相关人员应指引孕产妇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多食动物性食品、粗粮、蔬菜水果、奶制品及鲜奶等食物。监督孕产妇定时、定量饮食,避免出现暴饮暴食现象。同时,孕产妇应依据妊娠时间调整饮食结构,从而保障胎儿营养,促使其健康成长。如在妊娠早期,其每日应食用200-300g主食,50-100g豆类食物,300-400g新鲜蔬菜,50g鸡蛋,50-100g水果,200-250mL鲜奶,20g植物油以及100-150g动物性食品;妊娠中期应增加食物多样性,选择一些杂粮作为主食,每周食用1-2次动物内脏;在妊娠晚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适当增加食物量。显著增加蛋白质供给量,多食富含铁及钙的食物,如猪肉、牛肉、内脏、蛋黄、菠菜、大豆、海蜇及海藻等食物[4]。

2.2 孕产妇产褥期的优化膳食 依据孕产妇自身状况为其制定相应的膳食结构,多食富含钙的食物,使热量平衡,从而保障母乳的质量和产后恢复等。

3 结束语

妊娠期间胎儿迅速增长,为保障其健康成长,应依据胎儿成长特点,给以其适量的营养。基于该种现象的出现,为孕产妇制定优化的膳食结构,可有效降低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率。综上所述,孕产妇膳食优化可有效提高孕产妇及胎儿的健康生长,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鄂红莲,白杨,孙巍.孕产妇的營养与合理膳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02(20):67-68.

[2] 胡波.孕产妇的营养与合理膳食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386-387.

[3] 鄂红莲,白杨,孙巍.孕产妇的营养与合理膳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02(20):67-68.

住院孕产妇营养宣教的效果评估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营养宣教的孕产妇200例, 其中妊娠糖尿病患者92例, 妊娠高血压患者113例, 年龄21岁~39岁, 平均年龄 (35.8±4.7) 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前提下参与本次活动。

1.2 方法

1.2.1 营养宣教实施

对患者实施营养宣教, 具体来说, 通过组织专业人员的方式, 2次/周到孕产妇病房对其进行营养宣教, 宣教的形式主要包括挂图、讲课咨询、展板等;宣教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营养预防肥胖、合理营养控制血糖、平衡膳食、孕产期合理营养和一些传统产妇保养的认识误区, 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不能吃蔬菜水果、头几天不吃盐、汤比肉有营养等。

1.2.2 营养KAP调查

开展营养宣教前后各进行了1次营养KAP问卷调查, 调查人员要求孕产妇本人填写调查表, 调查人员由配给孕产妇的营养师担任。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营养素和食物、公共营养知识及饮食行为、孕产妇营养知识等。通过开展宣教前后两次问卷调查活动, 对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率、对营养教育的态度以及饮食行为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进而评估营养宣教的效果[3]。

2 结果

宣教后, 孕产妇的食物呈现多样化特征, 以谷类为主;孕产妇食用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的次数明显增加, 同时还摄入了一定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在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体重的实时控制。此外, 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及其营养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能够迅速记忆并且辨别一些适宜产后营养恢复的食物, 例如产后第1天可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汤水, 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鲫鱼汤等, 但汤不能太油腻;第2天向正常膳食过渡。食物品种多样化。同时, 对于一些产妇保养的错误认识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吃牛奶鸡蛋补铁等进行了纠正。见表1、表2。

3 讨论

孕妇营养与优生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 具体来说, 首先, 孕妇营养影响新生儿体重;其次, 孕妇营养不当与胎儿畸形有关;最后, 孕妇营养影响胎、婴儿脑力和智力的发育。因此, 对孕妇的营养与乳母营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由于乳母营养影响乳汁分泌的质和量, 直接导致婴儿摄入营养不足;另一方面, 营养不当也会造成母体营养不足或缺乏、母体肥胖、影响正常分娩进度及产后的恢复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要求医学工作人员在孕产妇的日常生活中, 应当着力提高孕产妇的营养知识水平, 帮助孕产妇养成均衡、合理的营养饮食习惯, 以确保母婴健康、平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我院收治的住院孕产妇对于公共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尚令人满意, 但却缺乏必要的孕产期营养相关知识, 尤其是对于一些产后营养补充知识更为匮乏, 直接导致了许多孕产妇无法在产后确保自身营养健康。研究结果还表明, 孕产妇在调查过程中都表示希望能够主动去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 接受通过改变自身饮食习惯的方式来改善营养状况。另外一方面, 接受营养宣教之后, 孕产妇关于孕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 她们开始更为关注一些营养摄入控制、适宜食物方面的问题。这一结论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 尽管营养宣教能够提高孕产妇的营养知识水平, 但实际饮食行为要发生真正的改变还需要时间来检验。此外, 由于本文所选孕产妇均患有妊娠期疾病, 她们在面对营养宣教活动时, 可能会显得比一般的孕产妇更为重视, 依从性也更高。因此, 本次研究的结果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偏差, 这是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点。

综上所述, 通过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 能够提高孕产妇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度, 改善其对于营养宣教的态度, 提高营养搭配技能, 从而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 值得应用和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对住院孕产妇予以营养宣教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接受营养宣教的孕产妇200例, 对比分析宣教前后孕产妇关于营养方面的相关知识、态度和实际行为, 并进行差异评价。结果 宣教后, 孕产妇的食物呈现多样化特征, 以谷类为主;孕产妇食用蔬菜、水果、奶类、豆制品的次数明显增加, 同时还摄入了一定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在保持食量与体力活动平衡的基础上, 实现了对体重的实时控制。此外, 孕产妇对营养知识的认知度及其营养技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能够迅速记忆并且辨别一些适宜产后营养恢复的食物, 例如产后第1天可吃些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和汤水, 如红糖水、藕粉、蒸蛋羹、鲫鱼汤等, 但汤不能太油腻;第2天向正常膳食过渡。食物品种多样化。同时, 对于一些产妇保养的错误认识如鸡蛋吃得越多越好、吃牛奶鸡蛋补铁等进行了纠正。结论 对住院孕产妇进行必要的营养宣教, 能够提高孕产妇对相关营养知识的认知度, 改善其对于营养宣教的态度, 提高营养搭配技能, 从而有效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概率, 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住院孕产妇,营养宣教,效果,评估

参考文献

[1]陈慧琳, 赵悦友, 陈丽, 等.356例产妇产后饮食结构的调查与分析[J].太原医刊, 2013, 30 (8) :4-6.

[2]于红霞, 王淑娥, 马絮飞, 等.103名哺乳期妇女营养知识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 (12) :100.

产科门诊指导对于孕产妇的影响研究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孕妇162例, 平均年龄26.8岁。经产科门诊指导每周进行一次产检患者162例为观察组, 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产检孕妇16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门诊指导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产检, 观察组孕妇进行产前门诊指导, 其具体指导措施为: (1) 孕期第3~5个月, 对孕产妇讲解相关妊娠知识, 并告诉孕妇分娩前体位等; (2) 孕期第6~8个月, 与孕产妇多进行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让孕产妇熟悉医院环境, 讲解孕中应注意事项; (3) 孕晚期对孕产妇以及准爸爸讲解分娩情况, 提前做好分娩角色思想准备; (4) 分娩期对孕妇进行安慰, 消除恐惧心理; (5) 分娩后讲解产后应该注意问题, 协助产妇进行相关体能恢复锻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顺产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

3 讨论

在孕产妇的健康指导中, 产科门诊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执行有效的产科门诊指导, 对产妇及婴儿身体健康, 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产妇、婴儿生命健康质量[1]。产前保健对孕产妇身体健康及健康分娩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进行产前门诊指导, 是实行产前保健的一个主要方式[2]。门诊指导可以根据孕产妇具体的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 采取针对性措施, 孕妇产前到孕妇的分娩, 门诊指导一直伴随全程, 医院工作人员可以对孕产妇讲解相关知识, 纠正一些错误的传统观念, 有效提高孕产妇以及婴儿的生命健康[3]。

医护人员根据孕产妇不同孕期, 对孕产妇讲解相应的知识, 让孕产妇全面系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了解不同孕期应该注意的事项, 以便对不同孕期状况采取相应措施, 保持孕产妇健康积极乐观的心态, 消除恐惧等心理状况, 有助于孕产妇进行正常的分娩[4]。通过产科门诊指导, 孕产妇可以系统全面了解相关产科知识, 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发生, 减少产后并发症, 有利于母婴身体健康恢复。在孕产妇产后进行相关指导工作, 告知产妇如何做好自身的健康维护, 以及如何做好相关新生儿身体健康及护理工作, 有利于产妇迅速恢复身体健康, 以及提高婴儿生命健康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顺产率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产科门诊指导, 有利于母婴的健康, 孕妇顺利分娩,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当前的临床分娩中, 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严淑芳.产前门诊护理对孕产妇健康认知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 (12) :2197.

[2] 张渺, 周翠玉, 郑翠霞.合理卧位对产时胎方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 2009, 24 (16) :1535.

[3] 陈红, 刘建.产后抑郁症的影响因素及防治进展[J].重庆医学, 2009, 12 (6) :456-458.

[4] 沈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对孕产妇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5) :904.

产妇的营养指导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接产的180例携带乙肝病毒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母乳喂养指导与护理。纳入标准:产妇均为单胎足月分娩且自愿要求并能积极配合给予新生儿母乳喂养, 均在产前检查时进行常规HBVM检测发现为HBs Ag或HBe Ag单阳性。排除标准:HBs Ag、HBe Ag双阳产妇;妊娠、分娩、产褥期并发症及合并症不适宜母乳喂养;精神疾病等不能配合母乳喂养指导产妇。180例产妇年龄25~34岁, 平均年龄 (27.91±3.13) 岁。

1.2 方法

1.2.1 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

针对不同产妇的乙肝病毒携带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护理, 并根据产妇自身情况给予对新生儿喂养的科学建议。经研究发现在新生儿出生24 h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 在新生儿乙型肝炎感染上无明显差异[2]。新生儿若按照0-1-6程序接种了乙肝疫苗, 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但对于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或转氨酶 (aminotransferase, transaminase) 增高的产妇则不适宜母乳喂养, 因为经研究发现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或谷丙转氨酶 (ALT) 增高的产妇母乳喂养会增加婴儿的乙型肝炎感染率, 所以对于HBs Ag和HBe Ag双阳性产妇或ALT增高的产妇建议对新生儿进行人工喂养, 以减少新生儿的乙肝感染率, 同时在婴儿出生零时间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并采取必要的隔离, 同时在允许的条件下给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会起到更理想的免疫效果。

1.2.2 指导与护理

1.2.2. 1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健全, 对乙肝病毒免疫力极低, 一旦受染乙肝病毒很难清除。

所以指导产妇对新生儿按照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 即在出生零时间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BIC) 200 IU, 72 h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5 mg, 并在1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注射, 在新生儿4周岁时以同样程序接种HBIC 200 IU[3], 以确保婴儿有较高抗体, 从而降低乙肝病毒感染率。

1.2.2. 2 对产妇进行母婴传播知识的指导

(1) 帮助产妇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切勿亲吻婴儿, 更不要咀嚼食物喂婴儿, 婴儿的生活用品及餐具应单独使用及清洁, 并进行定期消毒, 注意避免母血、唾液及汗液污染婴儿。 (2) 哺乳前产妇可用流动水清洗双手并用干净温湿的软布擦拭乳房, 擦拭时忌用肥皂、乙醇等刺激物, 并对乳房进行按摩以刺激乳汁分泌。当结束哺乳时产妇可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颚, 使其自然放松, 以免乳头损伤。为防止出现乳腺炎症, 要做到按需哺乳, 并在哺乳结束后挤尽剩余乳汁, 如果产妇出现乳腺炎、乳头破裂或婴儿消化道黏膜炎症损伤情况, 应暂停哺乳[4]。

1.2.2. 3 饮食指导

产妇产后需要均恒的营养, 同时为促进母体尽快恢复, 保证产妇分泌充足乳汁, 要多摄入富含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同时注意荤素搭配, 以增加产妇的食欲, 满足产妇的营养需求。避免因营养不良增加对乙肝病毒易感性。

1.2.2. 4 心理护理

由于人们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型肝炎的区别存在误区, 尤其是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 担心怕传染给新生儿, 心理压力极大, 极易产生焦虑情绪。严重影响了产后的恢复, 更有些产妇不愿进行母乳喂养, 担心新生儿被感染上病毒, 因此, 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作为医护人员, 要向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型肝炎的区别, 明确告知产妇单纯HBe Ag并不意味着是乙肝患者, 只要不是HBs Ag和HBe Ag双阳[5], 且在新生儿出生零时间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及乙肝免疫球蛋白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从而帮助产妇及家属克服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保持放松的心情, 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

2 结果

通过对乙肝病毒携带产妇如何进行母乳喂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护理, 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防止母婴传播的指导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通过对7个月龄婴儿的HBVM进行检测, 180例婴儿血清中HBs Ag和HBe Ag双阳5例, 单纯HBe Ag阳性为0例, 单纯HBs Ag阳性4例, 总HBV感染率为5%。

3 小结

经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后, 使产妇及家属正确认识了乙肝病毒携带者与乙型肝炎的区别, 使产妇减轻了心理压力, 减轻了对乙肝病毒的恐惧心理, 消除了焦虑情绪,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妇的产后恢复, 提高了母乳喂养的信心。同时通过对产妇进行母婴传播知识的指导, 使产妇了解了HBV的传播途径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重视, 降低了母婴传播的几率, 保护了易感者。同时通过对新生儿接种的指导, 使产妇正确认识了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的必要性, 并按0-1-6程序积极配合接种。

本文通过对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 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产妇通过正确的母乳喂养与护理, 有效阻断了母婴垂直传播, 提高了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信心。

综上所述, HBV携带产妇可否进行母乳喂养受多重因素影响, 而其携带模式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对于单纯HBe Ag或HBe Ag阳性产妇 (HBe Ag或HBe Ag双阳除外) , 在对新生儿进行免疫干预后是可以母乳喂养的。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对携带乙肝病毒产妇如何母乳喂养的指导与护理。方法 180例携带乙肝病毒产妇, 对其如何进行母乳喂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护理, 并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防止母婴传播的指导。结果 检测7个月龄婴儿的外周血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 (HBVM) , 180例婴儿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 和乙肝e抗原 (HBe Ag) 双阳5例, 单纯HBe Ag阳性为0例, 单纯HBs Ag阳性4例, 总乙型肝炎病毒 (HBV) 感染率为5%。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产妇只要按照0-1-6程序及时为新生儿接种了乙肝疫苗, 是可以母乳喂养的, 母乳中虽然含有乙肝病毒, 但是没有证据表明母乳喂养可以导致孩子被感染。但如果产妇HBs Ag和HBe Ag双阳则不易母乳喂养, 且要进行必要的母婴隔离, 以免增加新生儿的感染几率。

关键词:携带乙肝病毒产妇,母乳喂养,指导与护理

参考文献

[1]杨明荣.阻断乙型肝炎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观察.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1 (10) :112.

[2]高结坤, 胡先平.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阻断乙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研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2, 14 (10) :48.

[3]张立东, 黄岩.母乳喂养与乙型肝炎携带的相关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3, 20 (2) :80-81.

[4]白洁, 李莞.对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在母乳喂养中存在问题的调查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 8 (6) :89.

产妇临产心态指导及护理 第7篇

关键词:产妇,心理问题,心态指导

妊娠分娩是一般自然生物过程, 然而在一类妊娠分娩往往构成重大的应激事件, 尤其对产妇更容易出现一些心理变化, 有心理准备的孕妇与没有心理准备的孕妇相比, 前者的妊娠生活较后者更为愉快、顺利、平和。同时, 她们的妊娠反应轻, 孕期中并发症较少, 胎儿健康成长在优良的环境中, 分娩时也较顺利。因此, 在产期一定要尽量给予产妇心态上的指导及心理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住院分娩的产妇680例, 心理状况良好顺利分娩的有544例占分娩总数的80%。不顺利者34例, 占分娩总数5%。

1.2 内容与方法

采取统一问卷、逐项询问的方法, 日积月累进行记录。对患者本人的心理状态、周围环境、孕期想法及愿望进行调查记录。

1.3 结果与分析

新入院的产妇, 尤其是第一次来医院住院的临产妇女, 因为对医院及周围环境的陌生和害怕等产生孤独、陌生和恐慌的心理。进入产程后, 产妇担心不能承受宫缩痛害怕剖腹产而产生紧张和焦虑不安的心理, 临产后, 产妇担心难产、剖腹产, 进而导致情绪不稳定, 忧虑不安, 没有食欲, 导致产妇体力消耗很大。少数产妇对宫缩引起的阵发性腹痛耐受性特别差, 极其容易造成过度疲劳, 因疼痛过度紧张导致过度换气造成呼吸性碱中毒, 使母体血红蛋白释放氧量下降, 影响胎盘供氧;或由于氧摄入不足, 大喊大叫, 体力过度消耗中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导致胎儿宫内缺氧发生胎儿窘迫。

2 产妇妊娠期的心理状态

(1) 产前有顾虑、敏感, 多疑, 对自己能否正常分娩持怀疑态度, 多以高龄产妇为主。

(2) 希望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守护在身边, 安慰照顾并分担自己的痛苦, 增强自己分娩的信心和安全感。

(3) 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 或是为胎儿考虑, 希望尽快结束分娩。

3 产妇临产后心态的指导及护理措施

3.1 新入院的孕妇

首先对新入院患者医务人员要热情接待, 介绍周围环境、病室的设施及住院的各项制度, 使产妇尽快熟悉环境, 介绍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使患者感到和蔼可亲, 减轻或消除其紧张情绪。与产妇建立信任是关键。其次向患者宣讲有关分娩的一些知识及注意事项, 使产妇对分娩这一生理过程有一正确的认识。对已到预产期的产妇应告诉她预产期并不代表分娩期, 并告诉她医生们会根据情况作出处理的, 即使不想马上采取措施, 想等待自然分娩也是可以的, 对胎儿及母亲不会有影响, 更不会难产, 让其消除顾虑。对已过期的孕妇, 报告医生并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并让产妇及家属适当了解一些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 在进行护理操作前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说明, 使产妇有所了解, 主动配合, 在进行操作时做到轻、细、稳。在进行交谈时, 要使用文雅和气、通俗易懂的语言, 态度要亲切、和蔼, 使患者对你产生信任, 使其精神、情绪都得以放松, 保持平静的心理状态, 从而平静地过渡到临产期。

3.2 临产期的产妇

临产后因宫缩、胎儿下降等会引起阵发性腹痛、腰痛、肛门下坠感等一系列症状, 特别是到加速期, 宫缩增强, 宫缩持续时间和强度不断增加, 但间歇期相对缩短, 对此, 患者常常有较强的不适感和疼痛感, 甚至有些体质较差或痛觉敏感者更是觉得难以忍受, 因而心情烦躁, 大喊大叫, 并产生恐惧、孤独感, 甚至怨恨情绪。在此期应针孕妇对其恐惧心理进行安慰及心理开导, 每次宫缩时都要鼓励产妇, 给产妇信心。助产操作适时、适度、杜绝会阴撕裂伤及新生儿产伤。宫缩不强应留在病房, 避免待产妇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恶性刺激。并鼓励产妇进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使机体有足够能量, 缩短产程, 减轻痛苦。对宫口开大<3cm的产妇, 夜间宫缩不强, 应让产妇全身肌肉放松, 闭目休息, 尽力劝其入睡, 使之在分娩时保持旺盛的体力, 减少出血, 经细心指导, 顺利度过分娩期。

3.3 分娩期的产妇

分娩期因宫口已开全, 疼痛感相对减弱, 而肛门下坠感和憋胀感增加, 并伴有便意, 此时医务人员应耐心安慰, 告知有便意是正常现象, 不必紧张, 也不必要害羞, 并解释是因为胎头位置较低压迫直肠所致。腹痛时不要用力, 过早用力容易导致宫颈水肿, 影响宫口扩张, 产程延长。腹痛时做深呼吸, 避免用力。在应该用力时大胆地向下屏气, 并告知胎儿在产道时间过长的危害性, 讲解分娩时的呼吸技术和躯体放松技术, 并询问是否口干, 是否需要喝水等, 尽可能满足产妇的正当要求, 在宫缩间歇期可告诉产妇全身放松休息, 适当地应用表扬、鼓励的语言, 帮助初产妇解除畏惧、害羞、无助心理, 使其放松心情, 配合助产人员安全分娩。

3.4 分娩后的产妇

首先要告诉产妇胎儿以顺利娩出, 在性别方面先了解产妇及家属的期望, 着重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 共同帮助产妇解决思想顾虑, 以免新生儿性别与期望的相反而受到精神打击。如新生儿畸形或其他异常情况发生, 暂时不告诉产妇, 待胎盘娩出, 子宫收缩良好时告知, 或选择其他适当时间再告诉产妇。

参考文献

[1]靳家玉.分娩阵痛[J].中国实用妇女与产科杂志, 2000, 16 (2) :69.

孕产妇实施健康指导的内容与体会 第8篇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指导,内容方式

孕产妇健康教指导是孕产期保健的重要内容, 开展高水平的健康指导是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何帮助孕产妇做好自身保健及帮助她们生一个健康的孩子, 是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也是医务工作的一件大事。如何做好健康指导, 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孕产期的护理质量, 已广泛引起重视, 现根据我院产前门诊及产科病区实施孕产妇健康指导的情况做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产前门诊就诊情况

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产前门诊就诊患者37 620人次, 平均每月1 140人次。

1.2 孕产妇收治和分娩方式情况

2007年1月~2009年9月我院共收治孕产妇4 328例, 年龄22~38岁, 平均26岁, 孕周28~41周, 分娩总数4 056例, 其中剖宫产术2 515例, 剖宫产率达62.01%。

1.3 孕产妇文化程度分析

共收治孕产妇4 328例, 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92例, 占11.37%;高中 (中专) 文化程度2 832例, 占65.43%;大学以上文化程度1 004例, 占23.20%。

2 实施健康指导内容、方式

2.1 孕期健康指导

我院门诊设产前检查诊室, 除正常孕期检查外, 还开设了孕妇大学, 每周一次由主任、副主任、护士长、责任主治医授课, 孕妇及家属一起参加学习, 讲授妊娠生理、心理变化, 孕妇饮食及其营养补充, 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等知识, 并进行示范操作。通过学习, 让孕妇及家属了解妊娠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包括初次产前检查应该做什么, 中期妊娠以后应该检查什么等。

2.1.1 正确指导孕妇做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是妊娠期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产前检查可发现异常情况并做及时处理, 在孕妇妊娠28周前可每4周检查1次, 妊娠28周以后至36周前, 每2周检查1次, 36周以后每周检查1次,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或有妊高症症状时可增加检查次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往往遇到一些产妇, 对于孕期保健重视不够, 所以直到分娩也未曾做产前检查, 导致一些不良后果。如接触一些影响胎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及药物等, 而致胎儿畸形或先天发育缺陷, 有的到足月分娩时才发现, 给产妇及家庭带来痛苦, 所以医护人员在孕妇做第1次产前检查时, 就向她宣传产前检查的重要性, 并指导她们定时到指定医院做好产前检查。

2.1.2 饮食指导

妊娠早期孕妇都有不同程度的妊娠反应, 如恶心、呕吐、不思饮食, 有的孕妇这种反应可持续到分娩, 而在这期间是胎儿各器官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需大量营养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 如不及时补充营养可影响胎儿器官发育, 这期间的饮食应清淡少油腻, 可多样化, 对呕吐频繁孕妇, 可少量多餐, 注意营养摄取, 吃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妊娠后期由于胎儿生长过快, 这期间应适当增加含钙、铁的食物, 如黑木耳、紫菜、海带、动物肝脏, 多吃新鲜蔬菜防止贫血, 如发现贫血可应用叶酸加铁剂, 因重度贫血可引起流产、早产, 胎儿发育不良或死胎。

2.1.3 孕期卫生指导及护理

(1) 休息:体质好的孕妇正常工作, 妊娠32周后, 可适当减轻工作量, 避免体力劳动, 保证睡眠, 防止早产, 保证孕妇精神愉快。 (2) 孕期卫生:孕妇衣服要宽大, 注意保暖, 如在寒冷季节应注意防止感冒, 尽量少到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 防止传染病, 注意皮肤的清洁, 因妊娠后期孕妇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旺盛, 应勤洗澡、勤换衣, 不易盆浴。经常用肥皂水或温水擦洗乳头, 以免哺乳时发生乳头皲裂。乳头内陷的应经常用手向外牵拉。 (3) 孕妇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避免应用对胎儿有害的药物, 禁烟禁酒, 防止流产早产等不良反应。 (4) 做好心理护理, 妊娠后特别是初孕早期, 孕妇常有心理紧张及恐惧心理, 这期间孕妇情绪不稳定, 依赖性高。晚期随着胎儿发育到足月, 孕妇各脏器对妊娠的负担也明显增加, 加之由于行动不便及接近分娩, 故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不安心理也逐渐增加, 也可出现情绪不稳定, 这就需要家属对孕妇要温柔、体贴, 多从生活上给予关心, 医护人员要多向孕妇宣传孕期保健知识, 从心理及身体上给与关心, 多与她们交谈, 解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2.2 产时的健康指导

为减少孕产妇对分娩的焦虑和恐惧心理, 开设导乐分娩, 让家属陪伴, 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同时医务人员给予正确的产程指导, 使之顺利度过分娩过程。

2.2.1 入院后指导

孕妇入院后在接受助产士检查时, 精神紧张, 恐惧不安, 从内心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的关心。此时医务人员要以亲切的态度, 注意倾听孕妇的陈述, 仔细做好各项产前检查, 尽量回答各种询问, 详细告知如何去做。这样孕妇会觉得医务人员是负责任的, 是可依赖的。

2.2.2 孕妇在第一产程中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 这一期孕妇盼望尽快分娩。因此医务人员要根据自制力强弱分别做好心理护理, 对自制力强的要多鼓励, 并劝导及时反应自己的不适, 以免忽视意外情况发生。对自制力弱的则多巡视, 多安慰, 尽可能留在身边, 稳定情绪, 从而使孕妇获得安全感。随时提醒孕妇及时解小便, 以免膀胱充盈阻碍胎头下降, 尽可能让孕妇保存体力。

2.2.3 孕妇在第二、三产程时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从宫颈口开全到胎儿胎盘娩出。这一期孕妇被送上产床, 此时医务人员要让其明白自己是分娩的主人, 医护人员仅能帮其助产而已, 要教会孕妇正确憋气, 用力方法。当胎儿娩出异常或所生孩子的性别不合产妇理想时, 暂不告知, 待胎盘娩出后加压按摩子宫直至收缩良好后方将实情相告, 这样会避免产后大出血发生。

2.3 产后的健康指导内容

2.3.1 合理锻炼促进子宫复旧

指导产妇正确按摩子宫、适当锻炼, 促进子宫复旧及身体康复。

2.3.2 合理的饮食营养

应指导产妇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丰富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饮食, 以促进产妇的体力恢复及乳汁的分泌, 以保证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2.3.3 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护理知识

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及喂奶的具体姿势, 指导产妇及时掌握并做到早吸吮、早接触、早开奶, 按需哺乳和有效吸吮, 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正确指导产妇和家属学会新生儿脐部护理、婴儿沐浴、黄疸的观察, 同时可以适当介绍最新而有益的育儿方法, 如婴儿游泳、抚触等。

3 实施健康指导的效果

实施健康指导可提高了孕产妇的认知水平;可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可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水平。

4 讨论

对孕妇进行孕期保健、产前的身心护理等方面的健康知道, 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 也使家属了解了围生期保健知识, 保健意识和能力不断加强, 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对孕产妇实行健康知识宣教和产时指导,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开设导乐分娩让家属陪伴, 又使孕产妇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良好的照顾,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得到缓解。使之顺利完成分娩, 减少分娩期并发症。

在产后对产妇进行饮食营养、卫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产后计划生育、婴儿日常护理及计划免疫指导等教育, 能使产妇理论联系实际, 巩固所学的知识, 充分发挥产妇的自我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惠爱玲.浅谈孕产妇心理健康与护理[J].社区医学杂志, 2009, 7 (3) :54-55.

[2]任朝芝, 刘霞.240例临产孕妇产前教育的调查分析[J].四川医学, 2008, 29 (9) :52.

[3]潘朴芬, 吕晓芳.妊娠期营养的健康教育[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9) :97-98.

[4]曲淑光.孕产妇常见心理问题及健康教育[J].职业与健康, 2006, 22 (12) :31-33.

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对产妇的影响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分娩的10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3~36岁, 平均 (30±6) 岁;剖宫产256例, 顺产784例;大专及以上学历576例, 高中学历245例, 初中学历219例。

1.2 方法

1.2.1 访视内容

医护人员在产妇出院后第1周的最后1天和第2周的最后1天, 分两次进入产妇家庭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产后访视, 内容包括产妇的恶露、伤口愈合、营养及个人卫生等;同时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沐浴、大小便、消化及有无感染等进行观察。

1.2.2 健康指导

1.2.2. 1 对产妇的健康指导

1.2.2. 1. 1 环境及个人卫生指导

医护人员在访视中应纠正产妇传统坐月子的不正确方法, 如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等, 应注意个人卫生及室内的清洁干燥。产妇适宜的室内温度为22~24℃, 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严禁直接吹冷风[3];采用热水进行花洒沐浴;用温水和软毛牙刷刷牙, 避免口腔感染;每日坚持头部按摩与梳头;经常更换会阴部的会阴垫, 保持其卫生清洁;母乳喂养时需用温水清洗双手和乳头等。

1.2.2. 1. 2 饮食指导

产妇的饮食应以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为主, 宜食用汤类, 如鸡汤、骨头汤、鱼汤等;禁烟酒、药物、辛辣或刺激性食物等。

1.2.2.1.3心理保健指导

无论是经产妇还是初产妇, 在产后均会担心婴儿健康、成长问题及对自身生活或工作等出现产后抑郁, 医护人员需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进行耐心的心理疏导, 告知其家属应理解并不断鼓励产妇增强自信心, 加强对产妇的抚慰, 尽量减少刺激, 使其在一个温馨、安全、和睦的环境下抚育新生儿, 提高母婴的健康率。

1.2.2. 1. 4 体能训练指导

医护人员在访视中需对产妇进行体能训练的健康指导, 以促进产妇各机体器官的早日恢复。产妇产后初期可行抬腿运动、仰卧起坐, 加强腹部肌肉的张力;进行提肛运动, 促进骨盆肌肉的恢复;进行腰肌左右旋转运动, 促进腰部肌肉弹力的恢复;在产后第3周开始行膝胸卧位运动, 避免子宫后位;并可从事适当、较轻的家务[4]。

1.2.2. 2 对新生儿养护的健康指导

1.2.2. 2. 1 母乳喂养指导

母乳为新生儿最好的食物, 可提高其免疫力、减少感染, 是增加新生儿与母亲情感的媒介[5]。在进行母乳喂养时, 医护人员需告知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 选择自身合适的喂养体位, 可采取坐位或卧位, 将乳头、乳晕大部分放入新生儿口中, 注意乳房不要贴近婴儿鼻部, 先给其一侧乳房进行吸吮, 吸空后再换另一侧。

1.2.2. 2. 2 日常护理指导

医护人员需根据产妇对新生儿的护理情况进行正确指导, 如新生儿大哭, 声音洪亮且面色正常时, 给其哺乳啼哭逐渐消失说明其属于饥饿性啼哭;在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时, 产妇应注意观察便色情况, 若出现大便分散、黄绿、次数多等, 提示其消化不良, 若大便呈水样伴呕吐或厌食, 则属于肠道感染;同时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正确的沐浴和触抚, 经常沐浴可以保持婴儿皮肤清洁、减少红臀情况, 触抚能提高婴儿免疫力, 婴儿沐浴适宜的水温为40~45℃, 室内温度保持在15~26℃[6];沐浴擦拭后, 需采用75%乙醇对婴儿脐部进行消毒, 并保持干燥;之后对婴儿进行触抚。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产妇和新生儿访视及健康指导的结果, 比较访视及健康指导前后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访视及健康指导结果

1040例产妇经访视及健康指导后, 伤口愈合较差14例 (1.3%) , 个人卫生及室内环境不良148例 (14.2%) ;新生儿消化不良18例 (1.7%) , 母乳喂养392例 (37.7%) , 红臀39例 (3.8%) 。

2.2 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比较

经访视及健康指导后, 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访视及健康指导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1。

注:与访视及健康指导前比较, *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服务意识的不断提高, 近年来, 医院对产妇产后在医院内及出院后的护理、访视和健康指导也越来越重视[7]。产后访视、健康指导可以提高产妇与婴儿的健康率, 是医院护理工作延伸至医院外进行健康指导的一种有效形式, 通过对产妇进行访视、健康指导, 使其掌握自身护理及对新生儿护理的正确方法, 可促进医患关系, 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也可减少产妇自身护理不足引起的并发症, 以及对新生儿护理不当引起的健康问题[8]。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访视及健康指导后, 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访视及健康指导前, 说明对产妇采取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综上所述, 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 不仅可以提高产妇对自身健康护理的正确率, 还能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吉林省图们市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娩的10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访视和健康指导, 分析对产妇和新生儿访视及健康指导的结果, 并比较访视及健康指导前后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结果 经访视及健康指导后, 产妇自身健康护理及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均明显高于访视及健康指导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结论 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及健康指导, 不仅可提高产妇对自身健康护理的正确率, 也可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健康护理的正确率。

关键词:产妇,产后,访视,健康指导

参考文献

[1]杨朝.对398例产妇产后访视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 2012, 28 (11) :972-973.

[2]凌湘.福州市某社区产后访视效果评价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 (1) :106-107.

[3]陈小芹.产后访视的健康指导与体会[J].工企医刊, 2011, 24 (1) :46-47.

[4]韦新苗, 陈凤美, 覃远萍.产后访视在围产期促进母婴健康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2013, 15 (20) :91-92.

[5]袁杰.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的应用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19) :63-65.

[6]杨锡红.社区产后访视常见问题及护理指导[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12) :371-371.

[7]周华, 蔡晓萍, 杜萍.浅谈我国社区护理产后访视工作[J].中外妇儿健康, 2011, 19 (4) :44-44.

上一篇:企业规范化下一篇:杭州公交

热门文章

产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