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2024-05-07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精选9篇)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1篇

价值链概念自1985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以来,给企业各个管理层面都提供了发展平台和机遇。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血脉的现金流,牵涉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只有良性的现金流循环,才能保证价值链的正常运营。在本轮金融危机中,因现金流管理不善而倒闭的公司不计其数,就连享誉全球的雷曼兄弟、GM公司和迪拜世界等也未能幸免于难。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人们已趋于这样的共识:价值链的构建为现金流管理提供了战略基础;而现金流管理渗透到价值链管理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后,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有利于价值链管理的量化。因此,研究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不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1)将价值链管理的理念引入现金流管理的内容,优化了传统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和方法。(2)拓展现金流管理对象的外延范围。价值链管理使企业与顾客、供应商、银行等形成利益共享、资源共享的价值联盟关系,让现金流管理的对象从企业个体上升到以价值链联盟体。(3)有助于提高现金流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理论框架的构建

价值链理论吸收了供应链理论的系统原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向时间、协作要效益,拓展了企业的边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现金流管理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核心,居于战略管理地位。将价值链理论与现金流理论结合,确立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理论,能推动企业现金流的使用效益,增加企业的价值增量。

(一)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基本理论体系

价值链的构建为现金流管理提供了战略基础,现金流管理已成为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都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管理目标。因此,价值链和现金流管理之间实际上已构成一种战略管理关系。

1.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目标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总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

(1)现金流循环运动最优化。

现金流量循环周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三个周转期,价值链的构建优化了业务流程,将企业的非价值增值环节有效地压缩,建立了以顾客价值为导向的良性现金流循环系统,减少了现金流不必要的积压和堵塞,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使各种现金循环周期不断缩减。

(2)现金流使用效率最大化。

价值链管理的实施为企业的现金流使用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企业通过价值链管理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实行优化重组,减少了现金流在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基础设施、售后服务等非价值增值环节停留的时间,使企业能有更多的资金流向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作业等价值增值环节,从而实现现金流使用效率最大化。

(3)现金流增量最大化。

企业实施价值链管理,增加了顾客的购买力,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筹资渠道,从而增加企业现金流流入量。而加强对企业库存管理和采取低成本策略,又能减少企业资金使用成本,从而有效控制了企业的现金流流出量。这样的良性环运转,必然可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实现现金流增量最大。

2.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化原则。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统筹兼顾,促进现金流的良性循环,建立信用机制,以信用维护长期的合作关系。

(2)系统化原则。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不是游离于工作流、实物流和信息流之外的单独链条,它与其他三大链条横向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生存框架。

(3)动态平衡原则。

企业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应实现现金流在数量、时间以及结构比例的动态平衡。

(4)对立统一原则。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解决好以下两个对立统一问题:企业价值增值最大化与价值链联盟利益共享的对立统一,现金流动性和收益性对立统一。

3.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假设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假设主要有:(1)管理主体假设。管理主体应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独立的现金流管理自主权。(2)持续经营假设,因非持续经营下即破产和清算条件下管理主体现金流管理会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3)现金资源稀缺性假设。现金资源稀缺性假设不是指现金资源不可再生,而是指在管理主体持续经营期内,现金资源总是相对缺乏,现金资源的使用都是需要成本的。(4)管理理性假设。即管理主体进行现金流规划、控制和评价时的管理行为是理性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进行的有效的、相对最优的管理。

4.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环境

基于价值链现金流的管理环境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和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状况、价值链发展的不同阶段等;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市场季节性变化、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因素以及企业之间的竞争等。

(二)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应用体系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是将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和框架与价值链管理的理念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全新的管理系统。因此,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主要应涉及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三方面。

1.事前规划

事前规划以现金流预算为工具,紧密结合价值链的业务流程再造,分解现金流管理总目标,重新规划和设计现金流管理制度,以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流向和动态,为企业未来的现金流发展变化制定方针,并为现金流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规划应遵循以下一般指导原则:(1)以现金流管理总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该总目标是现金流管理的方向和标识,是现金流流量、流程、流向和流速管理的指引和标准。因此现金流规划需遵循现金流管理的可持续性、系统性、动态平衡性和对立统一性的指导原则,来分析价值链带来的现金流管理环境的要素变化。(2)面向业务流程。实施价值链管理的企业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其目的是将企业的整体活动进行划分,寻找企业的价值增值环节。(3)以现金流预算为基础。通过预算进行规划、协调和调度各价值环节的现金资源量,制定各价值环节现金流管理子目标的执行战略,实现现金流流量、流速和流向的动态平衡,共同完成现金流管理的总目标。(4)现金流管理战略的制定要适应价值链管理的不同阶段。初期企业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价值链正常实施后,现金流将改变按顺序生产链的流转模式,随同优化的业务流程流向能产生更大效益的价值环节。现金流规划应根据价值链管理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现金流管理战略。

而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预算以销售预算为起点,紧密结合作业预算,沿着价值链由下游顾客需求至上游供应商供应,对企业价值链未来一段时间内各个价值环节的现金流流入流出以及现金余缺情况进行预测与计划,以有效调节各个价值环节内部及价值环节之间的资金流动,更好地安排价值链整体现金资源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现金流预算编制及管理流程。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预算编制以销售预算为起点,并围绕作业预算中对现金资源的需求,编制现金流预算方案。现金流预算编制及管理流程见表1。

此外,价值链管理对资源的配置发生了变化,它要求加大对价值增值环节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同时缩减非价值增值环节的资源占用,现金资源分配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现金流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加强企业存货管理。

在一个价值链各联盟达成共识的目标框下,由供应商来掌握整个价值链上的存货动向,通过价值链上各利益主体共同制定存货的标准化管理、需求计划、补给规则、配送规则、质量保证体系等制度,由生产商掌握顾客需求动向,并通过信息技术传输给供应商,努力降低因信息不畅而引起的高存货仓储状况的费用,保持库存量最优化。

(2)建立供应商价值联盟。

价值链中企业与供应商的关系会影响企业的存货量、应付账款的支付期间以及生产原材料的质量。利益共享的供应商价值联盟能为企业应付账款的合理延期和企业价值增值提供更多可能。传统的供应商关系与战略供应商关系之间有很多的区别,如下表2所示。

(3)建立顾客价值联盟。

价值链的生产经营的动力来源于顾客需求,企业应收账款的发生主要取决于顾客,故价值链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建立顾客价值联盟可以适时地随顾客偏好而灵活地变化生产经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满意的产品,并提供可靠、方便、快捷的服务。与顾客形成良好的信用关系,实现价值增值,加速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

(4)建立银行价值联盟。

企业与银行若实现利益共享,可为企业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减少企业现金流管理的成本,为增强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借贷弹性带来了更多的筹资渠道。建立银行价值联盟对现金流的影响主要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帮助、调剂现金余缺和盘活现金等。

(5)差异化营销。

差异化营销更关注顾客的需求,使顾客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购买产品,增加了现金流的流入量,使公司能将更多的现金流流向研发、技术、知识等核心价值增值环节。

(6)管理信息化。

信息流是企业所有信息和数据采集、挖掘、分析与处理的全过程,是价值链管理的技术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现金流的信息实时传达到价值链各环节,并将价值链各环节的信息传达给现金流管理信息系统,促进现金流的循环。

(7)内部价值链优化。

内部价值链对现金流管理的影响最为直接,它打破了原有按职能划分部门和职责,现金流转的整个流程和流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金集中流向价值增值的业务环节,偏离不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节。

2.事中控制

包括库存管理控制、市场营销策略选择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等价值链基本活动,采购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价值链辅助活动和价值链外部活动三方面的现金流控制。

3.事后评价

主要侧重于预算执行情况和现金流分析与评价系统两方面。企业依托年初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所得数据、表格等为现金流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依据,也是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评价的基础。

传统的现金流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结构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三种。而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评价目标与价值链各个价值活动和环节是密切相关的,与发生现金流流入流出的业务也是相关的。因此,为了对现金流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可从目标维、业务维和作业维三个维度构建现金流评价框架,并建立与基本价值活动、辅助价值活动以及价值联盟之间多对多的指标体系,进而构建出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评价体系,如表3所示。

传统的财务评价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侧重于单指标的比较、纵向比较、实际和计划的比较,难以形成对评价目标的综合性认识。为了更全面地分析每个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现多采用综合性评价方法。典型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神经网络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多层次灰色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由于能够充分利用专家的经验判断,且计算简单,结果有效,因此在各个决策及评价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金流评价结果是对现金流管理是否达到管理目标的判断,要进一步量化。由于现金流评价指标有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不能够全部量化,可以采用标准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标准化方法原理和Saaty标度法是相同的,即以现金流管理目标为基准,设为1,各个指标以完成目标的程度进行打分,打分分为5档。非常出色地完成管理目标,得分为3;较好地完成目标,得分为2;一般性完成目标,得分1;较差完成目标,得分1/2,很差完成目标得1/3分。各个指标得分乘以权重即可得到综合的评价结果。

笔者将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和现金流管理两种管理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分析了价值链思想对现金流管理理论及内容的影响,寻找现金流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技术,提高现金流管理的效率,在更稳健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史亚召,张仲义.谈企业内部服务链驱动外部价值链[J].现代管理科学,2005,(7).

[2]张岗,王慧群.库存控制及JIT采购的探讨[J].煤炭技术,2006,(9).

[3]胡国柳,尹美群.价值链及其实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的会计模式[J].海南金融,2005,(4).

[4]谢荣.基于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5]李岩.为制造企业提供零配件JIT配送服务——传统物流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变的探索之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2).

[6]陈京民.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分阶段实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

[7]王亚卓.现金流、应收账款、存货管理必备手册[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2篇

分红从哪里来?

大众分红的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答案:来自市场、来自流通。很多朋友对这个问题仍然还是模棱两可,尤其是对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资金流通产生财富)总是报着怀疑的态度,好像只有靠体力才能生存,事实上真正有钱的都不是出卖体力的,而是让钱为自己打工。我不知道你是真的不懂呢?还是对最基本的金融常识不了解。在此,就银行的资金流通是如何产生财富的简单阐释一下,也许对你有所帮助。

比如:说一个故事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

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看清楚了吧,故事中没有这1000元的流通,每个人都债台高筑,有了这1000元的流通,每个人都不欠钱了,也就是说,实际效果是每个人都赚了1000元.还清了债务。故事有趣逗人,可这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它说出了财富的来源——资金流通。 那有人问了, 1000元只不过是在每人各自手中拿着跑了一圈会到原地,又没有产生任何实质的物质财富,比如大米、钢铁,煤炭……,怎么就产生了财富,全是虚的嘛。可是事情就这么神奇。

实际上来旅馆住宿的那个旅客,他带的那1000元就是财富来源的本金,这1000元是有劳动价值的,他的辛苦劳动赚来的钱。也就是说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的劳动付出,劳动价值,体现在社会上就是金钱。钱币就是劳动价值的符号。当这1000元在每个人手中流动时,实质上是劳动的价值在流动,是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在里边的,这当然就会产生财富的。只不过是流通的太快了,叫人不可思议啦。如果流通慢点,就是这样的情景:店主借了1000元,多开一段时间旅馆钱就赚出来;屠夫多杀两头猪;猪农多养一段时间猪;卖饲料的多做点饲料;妓女……。这就也都赚钱了,债务也都能还清。只是资金流通的慢了,财富增长的慢了。

如果不流通,店主不动那l000元,每个人还都是债台高筑。对每个人来说也就是没创造出财富来。也可以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我是一个电厂工人,一个月拿到了2000元工资,这就是我一个月的劳动价值。我买了农民的米面、蔬菜;农民买了种子、化肥;化肥厂买了钢材原料用于建厂,生产;钢铁厂买了煤炭炼钢;煤炭生产要用到电力,形成一个循环圈。(当然社会上经济生产的循环是辐射开的,非常庞大的系统,这里只是做一个单一的链条循环圈说说)。假如一个月时间一个循环下来创造财富2万元,那要是半个月资金循环一次呢,那—个月就有4万元的财富,一周循环一次呢,一个月就有8万元的财富。可见同样一个月的时间,资金流通快了创造的财富就大得多了。明白了财富来自于资金流通,我们就该明白,在我们大众分红,让我们大盘里的资金流动起来,财富就自然来了。

《大众创业》杂志社信誉担保,诚招全国各县,市独家代理商,共创伟业!

指定汇款账号:邮政银行:62218 8791005958 1664户名:李培强(其它卡号无效)

总部地址:西安市明德门(因地址汇款时间很漫长,建议大家通过邮政银行卡号汇款,当天即可发货。)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3篇

价值链理论是一个外来理论, 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美国学者波特提出。这个理论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科学化的方法推动了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发展。现金流作为整个企业经营必备的要素, 决定了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对现金流进行监控以及分析是提高企业经营效果的保证。在世界企业的发展历程中, 有诸多的企业因为现金流的管理不恰当, 最后导致了整个企业的衰落, 包括著名的投资公司雷曼兄弟、GM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尚且由于现金流的管理问题导致了如此大的危机, 各国的企业也必须以此为前车之鉴, 改善企业自身的现金流管理方法。

二、现金流管理方法

建立现金流管理方法可以依照以下的顺序以及理论步骤。首先, 在现金流管理的过程中, 引入价值链管理理论, 为整个现金流的管理赋予新的思想以及概念。其次, 将现金流管理的目标进行扩大化的延伸。价值链的思想可以使企业与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以及融资的银行等形成完美的信息共享、利益互通的关系, 使企业的利益发展不再局限于个体, 而是存在于集体的价值链主体之中。最后, 价值链与现金流整合的模式有助于企业提高现金流的整体使用效率, 加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以企业价值链构建现金流的过程中, 采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现金流模式的评价, 以专家打分法进行指标的打分以及评价。以0分至3分5个不同的档位进行评分, 非常好为3分, 较好为2分, 一般为1分, 较差为0.5分, 很差为0.33分, 将不同的指标按照加权算法进行合成, 得到最终的评分效果, 按照不同的分数进行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模式的改善。

三、现金流管理框架构造

企业价值链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 对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顾客以及融资的银行等进行管理。现金流作为连接供应商、顾客以及融资方三者的桥梁, 成为了企业价值链管理中的重要工具。现金流管理包括对现金流流量控制、现金流流程控制、现金流流向控制三个部分, 针对每个部分进行具体的分析, 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运用现金流工具对企业的价值链进行优化。

1、现金流流量控制

企业的现金流流量控制引入价值链原理分析, 可以按照现金的使用状态分为存量控制以及增量控制两个不同的方面。针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单独的分析, 有助于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价值链管理工具进行现金流管理。

(1) 现金流存量控制。现金流存量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自身业务发展的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时点, 企业所具有的现金的数量, 是反映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所承担的一种代价, 属于一个静态时态。现金流存量控制是动态地反映整个企业中可用现金的模式, 按照不同的方法分为现金的存货模式、现金的周转模式以及现金的因素模式, 不同的模式可以对现金流的应用状况进行合理的分析, 这里以存货模式进行具体的分析。

存货模式的出现以总成本线、机会成本线以及交易成本线三者的均衡点进行分析, 形成了现金流量管理中的最佳存量点的偏移, 这个模式可以根据企业内部的情况, 给出最合理的现金存量的最佳位置, 如图1。

对应收账款的周转率以及应收账款的周转期进行量化的检查, 建立以下的公式, 明确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指标。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期=平均应收账款/销售收入×360;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期=平均存货/销售成本×360。以上公式可以提供现金流入流出企业的天数和频率, 从而使企业管理人员掌握现金持有的动态情况的主要指标。

(2) 现金流增量控制。现金流的增量控制是指企业运用自己的科学决策能力对资金进行使用以及分配的情况下, 将资金进行生产的商业链模式实现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的情况。现金流增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企业现金增量提高的方法可以采取增强整个销售的利润率, 以销售的毛利率以及净利率两个指标为主, 具体公式如下: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净额;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这两个指标的出现从客观上衡量了企业的利润以及是否占据市场优势, 两个指标的大小与企业的现金流入量成正比关系, 企业的现金流入量越大, 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越大。为了提高销售利率, 可以采取追求销售策略的改变以及利润增长点的寻找两种方式进行。政治经济学观点中认为, 一般生产者获得的超额利润比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生产者的超额利润要少, 这表明了生产率的提高有助于企业利润的增长。同时, 在新的增长点出现之前, 新型的利润模式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是无法估计的。

2、现金流流程控制

以价值链构造的现金流管理模式中, 现金流不是一个孤立的整体, 而是与其他的资源进行联系, 完成总体的管理过程, 包括与业务流、实物流的结合以及上下游产商等的信息流的结合。

(1) 现金流与母子公司的业务流整合。母子公司是现今企业经营常常采用的一种形式, 以扁平化结构的特点进行价值作业的组建, 实现价值链管理理论的核心。价值链理论的中心思想使得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流程打破了传统职能部门划分的模式, 根据业务创造性的大小, 进行整个企业的资源以及战略的整合。将某些职能部门进行一个合并, 使企业向着服务生产、销售、服务以及后勤四个业务时间流程进行开展, 以价值环节的大小进行工作的开展。

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依照两个原则进行分配。一个是明确的责任分配, 即在价值链的业务流程中, 每一个流程配备相应的责任的负责人, 确定人员的责任分配区域。一旦经营流程发现失误, 可以迅速地找到责任负责人, 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二是责任独立, 是指在责任的划分问题中, 不存在责任相互交叉的过程, 即一个业务只是有一个责任进行独立的分配, 不存在两人对同一个责任进行担负, 防止因为业务流程的问题使不同的子公司管理人员出现责任相互推卸的情况。对于多元化集团公司、主辅业分离的企业集团而言, 在现金流的配置方面, 必须考虑协调合理的渠道与分配比例, 以实现集团的核心目标。

(2) 现金流与实物流结合。现金流与实物流的结合在价值链理论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是实物与现金之间通过不断的转化实现马克思理论中的资金的时间价值。当企业在进行原料的采集过程时, 便实现了将企业的第一步资金进行实物的转化过程, 以现金流的形式过渡到实物流的模式。当原材料进行生产并售出时, 又完成了实物流到现金流的转变, 这一过程, 实现了资金流与实物流的不断转化, 增加了现金流的增量, 符合企业的发展, 见图2。

(3) 现金流与信息流结合。信息流是现代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 实现智能化所必不可少的流程, 可以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详细地记录以及分析, 结合了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以及报告的整个流程, 是实现整个价值链理论的技术支持核心。价值链的使用将企业母子公司的局域网、外部的物流网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平台进行完美的结合, 以ERP管理信息系统以及SAP管理信息系统为首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现得到了大部分企业的使用。系统中的模式涉及了企业的上下游生产商, 包括生产商的信息、供应商的信息、顾客的信息等多种不同的信息进行完美的结合, 将企业的工作流、实物流以及现金流进行充分的展现, 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 配置不同的信息流模式, 将现金流的整体信息及时地发送给不同的价值链环节, 使每个价值链的信息传递给信息系统。

3、现金流流向控制

现金流流向控制是企业经营环节中所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宗旨, 将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的流通, 实时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以及运营的状况, 如图3。

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在不同的业务环节表现出不同的现金量流向, 进行分类别的控制可以使整个价值环节体现企业的价值信息。企业的活动分为三类: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 三种活动都以现金的运用作为核心。经营活动中以企业的现金支付为整个核心内容, 进行商品的购买以及销售, 对于员工的工资以及税金进行合理的支付。在筹资活动中, 确定股东和债权人的身份以及信息, 按时发放股东的股利以及支付筹资过程中的利息。在投资活动中, 进行资产的购买以及出售, 合理地分配整个企业资金的结构, 使整个价值链保持正常的循环, 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四、结论

企业价值链是时下新兴的一种管理模式, 将上下游的供应链主体进行信息的采集、分析, 以及挖掘, 从而控制企业经营效果的一种方式。笔者运用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 将价值链应用于企业特别是集团型的企业现金流管理模式中去, 提高了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水平以及技术, 增强了竞争力, 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摘要:价值链管理实施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整体优化, 以科学化的手段降低企业的各方面成本, 提升企业的利润以及市场的竞争力, 使企业的价值以及股东回报达到最大化。本文以企业价值链为分析基础, 探讨了现金流的管理模式, 为企业的成本以及利润控制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价值链,现金流,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增长、创值、防险:现金流战略管理三维世界[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2008 (6) .

[2]王竹泉、逄咏梅、孙建强:国内外营运资金管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 2007 (2) .

[3]张淑云、俞雪华:集团公司资金管理的新视角——价值链理论[J].中国管理信息化 (综合版) , 2006 (12) .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4篇

【关键词】 持续性;公司绩效;自由现金流量

一、引言

与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丰硕研究成果相比,现金持有量与公司经营业绩、价值关系的研究屈指可数,研究者如Mikkelson and Partch(2003)、Pinkowitz and Williamson(2004)、Schwetzler and Reimund(2004)、Faulkender和Wang(2005)对Pinkowitz and Williamson(2004)分别从业绩表现、股东评价的角度,对公司持有大量现金的经济后果进行研究,但得出的结论却不尽一致。国内研究者陈雪峰、翁君奕(2002)对1999年实行配股的公司进行研究后发现,现金富余公司的现金持有量越多,公司业绩则越差,获得了公司持有大量现金服务于管理者个人私利的证据。顾乃康等(2006)从股东评价的角度对上市公司现金持有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所持现金的市场价值存在折价,其边际价值仅为0.5-0.6元。彭桃英、周伟(2006)研究发现,超额现金对未来几年的经营业绩呈现出正面影响,结果支持了权衡理论的观点。姜宝强等(2007)采用样本分类回归、对比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上市公司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绩效、价值之间的关系。从国内的研究来看,研究者要么对暂时性获得的大量现金进行分析,要么从股东评价的角度研究现金持有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将以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金持有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从新的视角来阐释高现金持有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上市公司究竟出于何种动机持有高额现金?不同的理论得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权衡理论认为,公司持有高额现金是为了避免外部融资的高成本、是出于预防性动机的需求,是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的。也就是说,一方面,公司持有大量现金可以减少外部融资所发生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另一方面,在公司存在投资需求而外部融资又发生困难的情况下,其还可以避免公司放弃有利的投资机会而给公司造成的损失。总之,持有大量现金是有利于公司业绩增长与公司价值提高的。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以及代理理论却认为,公司持有大量现金是服务于公司管理者个人私利的,其会出于扩大企业帝国、增加在职消费、免受外部资本市场监管的目的,而持有大量现金或者将其投资于净现值为负的投资项目上,最终结果是有损于公司经营业绩提高与公司价值增长的。基于以上理论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两种竞争性的研究假设:

H1: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会对其经营业绩产生正面影响;

H2: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会对其经营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来源

为了体现公司持有高现金行为的持续性,笔者选取了1998年至2005年连续5年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标准为:将上市公司每年的现金持有量(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按4分位数划分为2个组,进入第4分位数的公司作为高现金持有公司;进入第1分位数的则作为低现金持有公司;在1998年至2005年中,连续5年处在第3分位数的公司(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为了进行对比分析,笔者还选取了1998年至2005年中,首次进入第4分位数的公司(确认为高现金持有公司),在其后的5年中,至少有1年处于第1分位数的公司(非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作为对照样本,来对比分析两者经营业绩的差异。另外,笔者还按照惯常的处理办法,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存在缺失值的样本,经过这样的处理后,共得到了42个研究样本和32个对照样本 ①。

(二)变量设计

1. 经营业绩。

(1)原始指标的选取。

我们从各个不同角度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几个指标作为初始变量,来综合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这些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都是指标越大越好,所以在进行数据预处理时,不必对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原始变量的选取如表1所示:

(2)综合得分的计算。

在计算综合得分前,笔者先对数据进行了适应性检验,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适合做主成分分析,只有满足条件时,才能进行主成分分析。对原始数据所做的适应性检验中, 2004、2005各年的KMO值分别为0.614、0.776,均大于0.5,两年的巴利特球体检验的值分别为2 287.2、3 132.5,显著性水平均为0.000,小于0.01,说明两年的数据均适合做主成分分析。最后通过计算,笔者获得了2004年与2005年经营业绩的综合得分函数:

F2004= 0.442×F1+0.167×F2+0.148×F3+0.125×F4

F2005= 0.530×F1+0.160×F2+0.125×F3+0.091×F4

在此基础上,笔者计算得出了各样本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得分。

2. 超额现金持有量。

通过对现金持有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确定了对目标现金持有量产生影响的公司规模、现金替代物、财务杠杆、公司年龄、资本性支出、债务期限结构和银行债务7个因素,笔者将现金持有量对这些因素进行回归以后,得到的残差即为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 ②。

3. 控制变量。

由于有证据表明,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重要因素,所以笔者引入了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作为控制变量。由于公司治理结构变量涉及到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管理者的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例、监事会规模、国有股与民营股等诸多因素,为了避免同时引入这些因素而引起多重共线性,笔者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了公司治理结构变量的综合得分,以此综合反映公司的治理状况。

(三)模型构建

Performancei01abnormali+β2performancei,t-13

persisi+β4govnancei5 (govnance×dummy)i6(abnormal×persis)ii

其中,Performancei代表第i个公司2004年、2005年的经营业绩;abnormali为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performancei,t-1代表公司以前年度的经营业绩;persisi 代表公司持有高现金的持续性,如果连续5年持有高现金则取值为1,如果5年中,至少有1年为低现金持有量,则取值为0;govnancei代表公司的治理结构变量;dummy代表公司超额现金持有量的方向,其值为正数时,取值为1,反之,取值为0;εi代表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结果分析

笔者采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回归模型进行了回归,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的回归结果表明:1.超额现金持有量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了负面影响,且3个模型中都在10%的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公司超额持有超过正常值的现金,就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2.公司上一年的经营业绩与本年的经营业绩正相关,且在所有的模型中,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一定的持续性。3.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正相关,但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也许是因为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已经部分反映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因素,因为,笔者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会间接作用于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其会通过公司的投资政策、融资政策以及股利政策来间接影响现金持有量,它通过影响现金持有的方式来影响公司的经营业绩。4.超额现金持有与持续性特征交叉项的回归系数为负,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持续性持有超额现金公司的经营业绩与非持续性公司相比,其业绩表现较差,说明持有超额现金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产生管理者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表3的回归结果表明:1.超额现金持有量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负相关关系,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提升,但回归系数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2.公司上一年的经营业绩与本年的经营业绩正相关,在所有的模型中都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再一次说明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延续性,公司上一年经营业绩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司次年的经营业绩。3.公司治理结构变量与经营业绩正相关,但并不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这或许与笔者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计算的综合得分作为衡量公司治理结构变量的指标有关,因为它是一个综合指标,综合得分高低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它只是作为控制变量出现,并不是笔者关注的重点。4.公司现金持有量的持续性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表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综合以上实证结果可以发现,超额现金持有量与持有高现金的持续性仅与2004年的经营业绩显著正相关,但与2005年的经营业绩却不显著相关,这表明其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仅限于次年,持续时间较短。

五、进一步分析

为了使研究进一步深入,笔者需要对两组公司的现金使用情况进行研究。笔者将从经营活动、投资、融资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投资从投资总额、投资的各个构成项目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融资则从支出总额、偿还的债务支出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接下来,笔者还将比较研究样本与对照样本的资产增长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研究两者是否存在成长差异。笔者希望通过以上分析来洞察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与非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是否在投资行为与融资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

笔者分别对两组公司2004年的现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平均值检验与中位数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的对比结果表明:1.持续性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总额的平均值比非持续性公司高出0.363,并在10%的水平上显著,而中位数则高出0.463,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两者在经营活动上的现金流出存在显著差异。2.持续性公司投资支出的平均值比非持续性公司高出0.03,但中值却比其低0.002,但两者在统计上都不显著。但将投资总额进行细分后,笔者发现,两者的投资支出构成却有所不同,非持续性公司的投资主要是用于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本性支出,而持续性公司却主要是用于其他投资支出。3.持续性公司筹资支出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分别比非持续性公司低0.089、0.053,而其中偿还债务的支出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分别低了0.089、0.106,但是在统计上不显著。4.持续性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比非持续性公司低,平均值低0.259,中位数低0.341,且两者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笔者还对2005年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与2004年的情况相差不大。

六、研究结论

本文从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特征入手,分析了该特征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通过现金流出分析了产生这一差异的内在原因,综合前面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高现金持有公司确实存在着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这主要表现为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量与公司的经营业绩负相关,超额现金持有量越大的公司越有可能引发管理者的滥用行为。

2.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与非持续性公司相比,更有可能滥用自由现金流,因为持有大量现金的时间越长,管理层为了逃避股东的监管,更急于将其快速消散。

3.公司的经营业绩具有延续性,公司当年的经营业绩会受到上一年经营业绩的影响。

4.高现金持有的持续性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仅限于次年,持续性不强。

而现金使用的分析则表明: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在经营活动与投资活动中支出的现金远远大于非持续性公司,但其筹资活动的现金支出却比非持续性公司低许多。这说明,2004年与2005年持续性公司将大部分现金用于经营与投资活动,而非持续性公司则将大部分现金用于筹资活动,并主要用来偿还以前年度的债务。同时,非持续性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远远高于持续性公司,这表明非持续性公司在自身资金存在困难的情况下,主要是靠举债来实现其业务增长的;而持续性公司在自身增长受限的情况下,将大量的现金用于经营活动,却没有实现相应的收入增长,这再一次说明了持续性持有高现金的公司存在着滥用自由现金流的行为。

【主要参考文献】

[1] 陈雪峰,翁君奕. 配股公司现金持有与经营业绩[J]. 决策借鉴,2002,(4):37-41.

[2] 顾乃康,孙进军. 现金的市场价值: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工作报告, 2006.

[3] 彭桃英,周伟. 中国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研究——代理理论抑或权衡理论[J]. 会计研究,2006,(5): 42-49.

[4] 姜宝强,毕晓方. 超额现金持有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探析——基于代理成本的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12):49-55.

[5] Mikkelson, W. and M. Partch, 2003, Do Persistent Large Cash Reserves Hinder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38, 275-94.

[6] Pinkowitz, L., R. Stulz, and R. Williamson, 2004. Do firms with poor protection of investor rights hold more cash? Working Paper. Georgetown University, 1-45.

[7] Schwetzler B., C. Reimund, 2004,Valuation effects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evidence from Germany[R], working paper, SSRN.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现金流管理 第5篇

(一) 现金流决定价值创造

首先, 在企业发展初期,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必须拥有足够的现金购买原材料、辅助材料、机器设备, 支付劳动力工资及其他费用, 进行生产经营。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 占领市场地位以及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管理战略等等, 都对现金有巨大的需求。现金流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 是一个周尔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 现金流管理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动过程。不断提高企业价值, 现金是企业创造价值的的第一要素, 现金流决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价值创造离不开生产经营活动。

其次,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 现金流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如果投资者投资一个账面盈利很好企业, 但是却长期无现金利润可分, 这个企业的投资价值就值得怀疑, 说明它的运营或管理存在严重问题, 企业的价值就值得怀疑。所以说, 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是企业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利润, 并且能同时带来正向的现金净流量。

(二) 现金流决定企业的市场价值

首先, 现金流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时, 仅仅根据流动比率和负债比率等指标, 很难准确判断企业真正的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存货以及待摊费用等, 其中的变现能力很不确定, 有的甚至无法实现。但是现金却是实实在在是偿还债务的保证, 可以准确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国外实证研究表明: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利润指标的相关性越来越小, 而与企业现金流的相关性却越来越大。

(三) 现金流影响企业的生存质量

据国外文献记载, 破产倒闭的企业中有85%是盈利情况非常好的企业, 现实中的案例以及上个世纪末令世人难忘的金融危机使人对“现金为王”的道理有了更深的感悟。对于企业的生存来说, 现金流量比利润更重要。企业是持续不断经营下去的, 这就需要不断地有足够的现金参与运转。一个企业要想持续经营, 靠的不是高额利润, 而是必须保持良好、充足的现金流量, 否则, 如果企业资金周转失灵, 无力偿还到期债务, 就会引发财务危机, 甚至导致破产, 哪怕企业在发生危机之前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二、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现金流管理

(一) 现金流的战略性管理

企业的现金流战略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优化现金流流向, 流向决策是企业现金管理的关键, 而企业发展战略决定企业的现金流流向。企业的战略规划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创造价值。所以, 以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现金流管理任务就是确立企业的战略决策;二是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要与现金流指标相结合。基于现金流的评估和评价更客观、更公正, 说明评估和评价指标的选择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为依据

(二) 现金流的战术性管理

现金流管理战术主要针对现金流日常流量、流程、流速管理及现金流预算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每项管理内容都与企业价值创造有关, 现金流管理战术的取舍与运用必须以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为标准。

1. 现金流预算。

企业的资金运行具体表现为资金筹集、运用和分配, 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则是其综合表现形式。企业在实际运作过程中, 必须将各项战略转化为预算, 以价值创造为依据进行现金流预算, 使企业各项战略具体化、各种财务计划综合化。现金流预算着重于规划和控制企业整体经营活动, 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日常现金流预算统筹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安排, 保证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现金有序流转, 为企业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提供保障, 满足企业价值创造的基本条件。

2. 现金流日常管理。

现金流日常管理包括对现金流量、流程、流速等方面的控制和管理, 其中现金流流速是关键问题, 宗旨是加速现金流周转, 增强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其主要内容包括:现金流转程序、内部控制关键点的安排, 现金内部控制制度、信用政策制定, 销售货款回笼流程设计, 流动资产采购、运输、保管、使用及资金支付程序, 固定资产购建等长期投资中的资金支付时间安排与程序优化, 相关现金筹资程序与时间安排。优化现金流流程就是将每个内部控制环节的责任分解落实, 从而构建现金流预警系统, 并进行现金流管理业绩考评。 (如图1企业现金流程优化) 现金流流速管理要做到尽可能加快现金周转速度、缩短现金周转期, 它是增强企业价值的关键所在。对现金流进行日常管理, 优化各个阶段,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

三、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

(一) 制定现金流管理目标

现金流管理理论认为, 现金流动作为企业资金运动的动态反映, 可综合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主要过程 (产、供、销) 和主要方面 (筹资, 投资, 成本、费用发生, 利润形成, 利润分配等) 。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应树立以现金流管理为中心的企业理财新观念, 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管理方法, 抓好现金流管理, 改善现金流量, 及时获得现金流量信息反馈用以决策, 从根本上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 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和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能够动态地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来龙去脉, 有助于对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当每月编制现金流量表, 并将事前预测与事后分析相结合, 即对现金流量完成情况进行事后分析, 又在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下期的现金预算表。只有把现金预算表和现金流量表作为日常管理、调度和控制现金的有效工具, 才能更好的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 企业必须结合外部市场与内部管理需求, 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和流量表。

(三) 加强现金流规划与控制

对现金流规划与控制, 要从全面现金流管理的总体目标出发, 统筹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销售的规划应以保持企业持续发展为原则, 寻求一个适当的销售额增长平衡点, 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适当规划销售规模;在考核预算执行情况时, 要充分考虑现金流指标与利润指标的区别, 更能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业绩;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全面考虑现金流入与流出, 通过发票收据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物料平衡控制、往来账核对控制保证现金的完整性, 通过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岗位分离控制保证现金的安全性, 通过相互间的复核和审计监督保证现金的合法性。

(四)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集中财权, 统一管理, 即把一些重要的财务权如投资权、融资权、资金调度权、收益分配权和财务人员的任免权等收归集团总部, 只给各级成员单位留下经营权, 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资金的分散管理弊端很多, 资金的集中管理应成为现金流管理的首要任务。实行资金集中的管理, 企业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 根据其战略意图调拨给所属的其他企业, 或将暂时闲置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投资,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摘要:现金流的作用相当于人体的血液, 现金的循环运动决定企业兴衰存亡, 它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根本。在发达国家, 大约80%的破产公司从会计上看属于获利公司, 导致它们倒闭的不是由于账面亏损, 而是因为现金不足。省国资委于2008年5月6日召开的“所出资企业领导人员视频会议”, 要求企业专门研究加强现金流管理的问题。现金流信息是全覆盖、全量化、全流程的信息, 贯穿于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之中, 企业的管理离不开现金流, 正是现金流在企业运营中的地位决定了现金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意义。现金流决定价值创造, 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现金流管理需要从战略性和战术性两方面把握, 以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价值创造,现金流,现金流管理

参考文献

[1]、[美]阿斯瓦斯·达摩达兰.应用公司理财[M].郑振龙译.北京:机械公业出版社.

[2]、王化成.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3.

[3]、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科学出版社, 2005.

[4]、龚晚华.不可忽视的现金流[J].企业管理, 2002.

[5]、李华中.上市公司经营失败的预警系统研究.财经研究, 2003.

[6]、吴越.企业现金流管理探讨[J].财经论坛, 2007 (6) .

[7]、娄芳.现代企业现金流管理目标研究[J].经济论坛, 2008 (15) .

[8]、陆庆春, 周丽娜.企业现金流战略管理初探[J].水利经济, 2008 (1) .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6篇

现金流是指企业现金的流转和流动过程。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我们除了关注现金流量表中三大部分的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外,还应关注各部分现金流的流向、流量、流速和流程四个变量,并通过对这四个变量的管理和控制来优化企业的现金流。

1、现金流的管理过程(见图1)

2、现金流的流动过程

(1)现金流的流向管理主要包括:一是现金流流入、流出方向的管理;二是现金流在集团、子公司之间、公司内部之间的流向管理;三是现金流投资方向的管理。对于现金流的投资方向管理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的战略性管理,要与其他战略决策相匹配。

(2)现金流的流量管理就是现金的流入量、流出量和净流量的管理,是企业经济效益最直观的体现。不管是战术还是战略管理形成的现金流量,其流量管理的关键是确定一个最佳现金流余额,既能满足正常经营的收支量,又不会因压库过多而形成浪费。

(3)现金流的流速管理就是对企业现金流动的速度、也就是从支付现金到收回现金所需时间长短的管理,具体是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和总资产周转率等周转率指标加以反映。

(4)现金流的流程管理主要是现金流流动的路径和流动的程序管理。既是企业内控管理的一部分,又与企业的物资流、业务流和信息流等管理紧密联系;既有企业内部之间的流程,又有集团与子公司之间的流程。所以,结合业务流的流程再造可以优化我们的现金流管理。

3、现金流的流动过程分析

现金流的运动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就像人体内流动的血液一样,企业要生存没有“血液”是不行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是企业内生性现金流,具有“造血”功能。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具有“输血”功能,经营现金流是内生性现金流的源泉,投资现金流是产生内生性现金流的前提,融资现金流是对企业经营现金流的补充。对我们来说一定要盯紧经营现金流,规划投资现金流,加快现金流的周转,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挖掘现金流的价值创造作用。

二、如何发挥现金流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

企业进行价值创造就是创造增量的现金流,让我们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让我们的员工得到回报。按照现金流的管理过程和流动过程,我们应立足于企业长远发展,从全局角度,科学地把经营现金流、投资现金流、融资现金流有机的结合,发挥现金流的最大效益,具体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从战略的角度做好现金流的设计

现金流的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策层做好现金的流向和流量规划,正确处理它们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做好对内、对外的投资管理。对内主要是厂房、设备、无形资产等为生产经营的投资,它是产生经营现金流的有力保障,除国家专项资金投资外,其他均为单位自有资金投入;对外的项目投资中,在充分论证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同时,一定要进行资金回收期测算。其次,要正确处理好投资现金流和经营现金流的关系。投资现金流应投在产生经营现金流多的项目上;反之,有可能使我们的经营陷入困境。

对投资现金流来说,还应加强流速管理,就是要发挥好各类资产的使用效率,增加资产的周转率,提高项目资金的回收速度,降低维修支出,鉴于研究所承担科研生产任务具有品种多、批量小等特点,会造成资产的使用率和周转率不是很高,所以加强资产使用和维护保养管理也是提高投资现金流的有效途径。

2、加强内部管控流程梳理,发挥现金流管理作用

现金流管理渗透于企业内部管理的每一部分,在运行其他流程的同时,要建立适合本集团内部的现金流管理体系,从业务流入手,完善责任机制,认真分析每一个流程与现金流四个变量的关系,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必须将战略的现金流规划转化为企业总的现金流预算,通过现金流预算使企业各项战略具体化。

要围绕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以现金流为导向,认真梳理内部管理流程,通过内控制度设计优化现金流的管理流程,通过总的现金流预算做好各流程的现金流预算,明确各流程之间的权责关系,并对各流程内部现金流的关键点加以控制。

3、加强内生性现金流的创造,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

经营现金流是企业最基本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我们日常的经营业务,这就要求我们从经营业务流入手,从提高经营质量、降低“两金”占用、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制定相关信用政策入手。

(1)通过经营现金流预算管理,落实责任制度;通过缩短生产周期、优化采购流程、控制生产成本、加强合同履行、货款回收及产品质量跟踪等手段来完成现金流的管控。

(2)要抓住影响现金流的关键要素,针对各产品结构和市场情况,结合流向、流量、流速的分析,差别化的进行现金流控制。如果是卖方市场,我们就一定要占主动权,提高流量和流速,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反之,要综合分析原因,找到经营现金流平衡点的销售量,分析平衡点的流入、流出量和销售量的关系,积极采取赊购赊销和其他信用政策,提高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当我们的产品受政策和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时,应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改变现金流向。

(3)制定现金收支控制的组织结构和程序,规范涉及现金流的岗位、授权及办理现金收支业务的内控手续,明确个人和部门在现金收支上的控制权限和责任,以更好地控制现金流发生的时间和额度。

4、加强现金流指标的的评价分析

现金流的指标分析,就如同给人身体做检查,除了正常的财务指标外还应从偿债性、灵活性、盈利性、增长性和结构性五方面进行分析。

偿债性是对企业现金流的安全性进行分析,传统的偿债性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建立在资产的账面价值对债务的保障,而我们债务的偿还是依赖现金流的支付而不是资产账面价值的变现,所以我们更应关注经营现金净流量和流动负债、负债总额的比率,分析每一元流动负债、负债的经营现金流量保障程度。

灵活性是企业能否灵活调动资金以供使用,反映了企业财务的自给程度。

盈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真实的价值创造能力,应通过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总资产、净资产和营业收入、净利润的比率,来分析企业每一元的资产、每一元的净资产能够带来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和每一元营业收入、每一元净利润能够带来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大小。

增长性指标是经营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净流量增长率,是企业实力增强的一个重要信号,企业利润的增长有可能是一种“纸上富贵”,而现金净流量的增长才是盈利的一种体现。

结构性是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与流出的比进行分析,企业现金净流量不仅受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也受投资活动的影响,最终还受筹资活动的调节,所以要创造最多的现金流,就应统筹考虑三方面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现金流盈利性是反映现金流创造能力的。因此,对我们来说除了要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外,还应发挥好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创造出更多的现金流。

5、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和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

(1)建立符合企业特点的现金流风险分析和预警系统,运用不同的预警方法对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的各类风险进行预警分析;运用不同的财务指标对投资风险、营运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内部控制风险等进行预警,力争把所有风险降到最低,忽视风险的现金流管理容易让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2)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现金流动贯穿于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的全过程,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和风险体系是监督考核的基础,各项指标的分析和控制是监督考核的依据,所以应定期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定期进行监督考核,进而全面有效地实现现金流管理,保证企业正常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要发挥好现金流管理的价值创造功能,除了要从主观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外,还要把它作为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部分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许子琳:浅谈现金流量表如何反映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现代职业教育,2016(6).

[2]董佳宁、赵息:基于现金流量表的会计收益质量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6).

[3]周建新: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企业现金流量[J].会计师,2014(14).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7篇

一、家电连锁企业的价值链分析

对于商业企业而言, 随着家电的利润率逐渐降低, 资金的使用效率基本决定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家电连锁企业多元化、多地域化快速发展的状况下, 依靠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只能停留在事后控制, 很难对价值链进行实时控制, 基于价值链的资金流管理就是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一种管理创新。价值链是指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一系列创造价值的作业集合, 支持家电连锁零售业价值链, 从广义上看, 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在行业内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价值链联系; (2) 企业的内部价值链体系; (3) 企业集团在各行业之间价值链的关联, 它们组成了完整的企业经营价值链系统。企业价值链经营的核心在于不要过分关注某个具体环节盈利的大小, 而是把握企业整体的创利能力。

1.上游价值链

2000年以来, 家电连锁企业的兴起, 成为我国家电行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面对迅速崛起的家电连锁零售终端, 我国家电企业目前采取的策略是:立足自有渠道、重视连锁业态。在连锁零售进入的一级城市倚重当地的连锁, 而在二三级城市则主要通过自有渠道出货。比如作为零售终端的下游企业, 国美的一个主要竞争优势体现在其强大的上游价值链经营能力上, 具体表现为:国美的出现强化了销售与制造间的无缝链接, 并改变了以往渠道的从属地位, 由于拥有全国性的、较合理的网点布局, 国美、苏宁的渠道价值日益彰显, 在整个产业链上在与供应商的谈判中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随着市场竞争的快速发展, 我国家电行业进入薄利时代, 优化供应链、切实降低运营成本, 迫使厂商必须在共赢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厂商模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以客户满意度为中心的市场导向。2006年10月20日, 全球家电业主导厂商兼全球最大彩电企业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国美宣布:双方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今后将在更深层面协同展开供应链优化以及市场开发, 并在国际化运作方面相互支持与合作,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品牌。这一合作不仅标志着我国家电行业产业链开始从横向整合转向更深层次的纵向渗透, 更从根本上找到了解决这一行业长期以来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矛盾冲突的途径, 为构建我国家电产业的和谐环境, 推动其健康、稳定、持续地发展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同时也为其掀开了历史性的新一页。

2.下游价值链

新厂商模式要求提供一种良好的客户体验价值和满意度, 两者是构成顾客忠诚度的核心。一个商业组织能否存活, 取决于它是否具备创造和创新顾客价值的能力。比如国美也认识到这一点, 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作为其规模化经营的基础。2004年, 推出“彩虹服务”, 成为我国流通企业首家拥有自己独立品牌服务体系的商家。同时, 国美电器在全国各地推出了精品旗舰店, 积极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放心、满意、舒适的购物环境, 追求“规模、经营、管理、商品、服务、价格、环境、物流”整体水平的提供, 使其成为国美电器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 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3.内部价值链

国美电器的成功不仅表现在从纵向价值链的整合中获取规模效益, 公司集团利用行业价值链上的分工在不同行业展开经营, 利用零售业带来的强大现金流, 投资房地产业, 实现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零售业与房地产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实现规模扩张和多赢发展, 达到1+1>2的协同效应, 使企业走上横向联系、纵向发展的道路。1996年, 黄光裕正式成立以地产和资本运作为主的鹏润集团, 并设立了鹏润地产。希望以此分散风险, 业务多元, 并让产业实现互补、互动、互助的和谐发展。这种商业模式在国美内部价值链实现多元互补:家电连锁为企业制造强大的现金流, 为国美的扩张和地产运作提供强大现金支持, 以此为依托, 同时, 借助投资公司, 实现公司内部资金调配, 投资公司对北京国美和鹏润地产分别持有80%和85%的股份, 是公司集团内部现金流动的平台;而地产行业的高额利润回报, 反哺家电业, 更进一步加固其垄断地位。

二、基于价值链的家电连锁企业资金流动态管理

(一) 基于上游价值链的资金流管理

1. 集中采购

通过采购量的集中来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单位采购成本, 这是一种基本的战略采购方式。许多国内企业纷纷建立集中采购部门或货源事业部, 对集团的生产性原料或非生产性物品进行集中采购规划和管理, 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采购物品的差异性, 提高了采购服务的标准化, 减少了后期管理的工作量。但集中采购也增加了采购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的难度, 增加了后期调配的难度。对于地区采购物品差异性较大的企业来说适用性较小。

2. 扩大供应商基础

通过扩大供应商选择范围, 引入更多的竞争, 降低采购成本。跨国企业纷纷涉足我国, 将我国作为原料采购中心和制造中心, 就是一个例证。但对于某些核心生产和服务机构的原料/产品企业来说, 往往会与少数战略合作伙伴建立长久关系, 在保护核心技术的专有性的同时, 也便于共同进行新产品/服务的开发和改良。

3. 优化采购流程和方式

在将“采购量”和“供应商”数量这两个硬的客观影响采购成本因素进行优化之后, 进一步降低成本空间, 转向软的管理优化方面。例如, 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 充分发挥公开招标中供应商之间的博弈机制, 科学公正的选择最符合自身成本和利益需求的供应商;通过电子化采购方式降低采购处理费用;通过科学的经济批量计算合理安排采购频率和批量降低采购费用和仓储直接和间接成本;以及对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和原料进行有选择的购买。

(二) 基于下游价值链的资金流管理

商品流通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解为商品价值链和服务价值链, 商品价值与服务价值整合形成全部顾客价值。商品价值链借助于外部组织和活动而形成, 商品价值在企业间、企业和顾客间交易和流动中产生, 又称外生价值;服务价值链是源于企业内部资源产生, 作为服务价值的创造者——内部员工可以作为企业独特的内部资源来管理, 被称作内生价值链。由于商品的普遍性和供应商的开放性, 外生价值链容易被复制, 较难通过顾客价值创新而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 而内部服务竞争优势是独特的、难以模仿的, 所以容易创新顾客价值和保持竞争优势。国美目前的局面主要依赖于低价位优势, 而随着商品的同质化程度提高以及边际收益的降低, 通过高附加值的服务来提高顾客满意度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差异化战略则是创新的体现。通过为消费者提供与竞争者不一致的产品和服务来提高顾客的附加价值, 在产品价格一样的情况下, 顾客获得的总价值高于竞争对手, 从而建立起竞争优势。

(三)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资金流管理

1. 降低资本成本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金筹集来源的构成和比例关系, 通常企业资本结构是由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构成。合理的资本结构就是每股盈余最大的负债与权益结构。要想实现这一目标, 基本思路只有两条:其一, 保持现有资本结构不变的条件下, 尽可能提高企业的息税前利润, 也就是通过经营管理提高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其二, 在保持企业息税前利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实现。资产结构管理的重点, 在于确定一个既能维持企业正常进货周转等经营活动, 又能在减少或不增加风险的前提下, 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流动资金水平。

2. 建立资金流为主线的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财务管理就是对资金流的管理, 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支持活动, 从国内外企业发展历史来看, 企业危机往往首先是从财务管理环节爆发, 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预警体系, 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财务预警管理是以资金管理为核心, 站在资金管理的角度, 以价值指标为主, 反映、监督、控制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 提高资金运动的安全性和效率, 为企业的增值业务活动服务。

3. 制定合理有效的信用政策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是加强应收账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从制定信用标准来看, 企业应建立详细的客户档案, 掌握其资信情况, 对不同的客户应区别对待, 以决定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对新客户应当采取先紧后松的策略, 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放宽信用条件。同时应合理运用现金折扣政策, 合理确定折扣期和信用期。企业究竟应当核定多长的现金折扣期限, 以及给予客户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优惠, 必须将给予现金折扣、加速收款所得到的收益与付出的现金折扣成本结合起来考虑。

基于自由现金流角度的公司价值创造 第8篇

折现自由现金流量公司价值观是西方被最为广泛地认同和接受的主流公司价值观, 而且被西方研究者和著名的咨询公司如麦肯锡公司的研究成果所证实。这一模型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中被广泛应用于投资分析和投资组合管理, 公司并购和公司财务等领域。

FCF折现模型认为公司价值等于公司预期现金流量按公司资本成本进行折现, 同时考虑永续增长价值。

其中WACC是加权资金成本, t为预测的年限, g是永续增长率。这种理论认为企业价值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预测期企业价值, 二是稳定增长后的永续价值。

(1) 模型参数。

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进行公司估价时, 需要确定的输入参数主要有自由现金流量的预测、折现率 (资本成本) 估算和自由现金流量的增长率和增长模式预测。

①预测未来自由现金流量。

公司的价值取决于未来的自由现金流量, 而不是历史的现金流量, 因此需要从本年度开始预测公司未来足够长时间范围内 (一般为5-10年) 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这是影响到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法估价准确度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需要预测者对公司所处的宏观经济、行业结构与竞争、公司的产品与客户、公司的管理水平等基本面情况和公司历史财务数据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熟悉和把握公司的经营环境、经营业务、产品与顾客、商业模式、公司战略和竞争优势、经营状况和业绩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远景预测。

在分析公司和行业的历史数据的基础上, 对行业和产品及公司经营的未来发展进行预测, 要对公司未来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和定位进行预测和评价, 对公司销售、经营成本、折旧、税收等项目进行预测, 而且要求预测者采用系统的方法保证预测中的一致性, 在预测中经验和判断也是十分重要的。

(2) 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是由资本市场决定的, 是建立在资本市场价值的基础上的, 而不是由公司自己设定或是基于账面价值的账面值。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权益资本成本股价模型, 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建立在资本市场有效、投资者理性、厌恶风险并且投资组合分散程度充分和有效等假设基础之上, 因此只考虑补偿系统风险因素, 用单一的β来反映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程度。

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计算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公式为:

Ke=Rf+β[E (m) -Rf] (2)

美国公司在估算资本成本时, 一般使用5-6%的市场风险溢价, β系数的预测方法较多, 常用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在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 有市场服务机构收集、整理证券市场的有关数据、资料, 计算并提供各种证券的β系数;

②估算证券β系数的历史值, 用历史值代替下一时期证券的β值;

③用回归分析法估测β值。

债务成本是公司在为投资项目融资时所借债务的成本, 公司债务成本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市场利率水平:市场利率上升, 公司债务成本会随之上升;

②公司的违约风险:公司的违约风险越高, 债务的成本越高, 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越高, 则债务的边际成本越高。

③债务具有税盾作用:由于利息在税前支付, 所以税后债务成本与公司的税率有关, 公司的税率越高, 债务税后成本就越低。

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计算公式为:

WACC=K (1-T) ×WD+Ke×WS (3)

其中T是所得税率, WD是债务资本成本, K是债务比重; Ke是股权资本比重, WS是股权资本成本。

2 应用举例

2.1 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单位:万元)

有关项目计算说明如下:

(1) 费用项目中扣除了利息费用, 外币折算的汇兑损益。按照2002年到2006年的数据移动平均计算估计2007-2010年的数据。

(2) EBIT税负按照2006年的编辑税率17.12%计算, 即当年的所得税除以利润。

(3) 固定资产折旧、资本支出、流动资金的增加按照预测的年收入数乘以折旧, 资本支出, 流动资金增加占收入的百分比预测;其中折旧、资本支出、流动资金增加占收入的百分比按照2002-2006年的比例以时间为权数移动加权平均计算。

(4) 无形资产摊销以2004年数据为基础, 以谨慎原则略微保持上升和下降的趋势。

(5) 在计算资本支出时, 用的是固定资产价值加上当期折旧。考虑到中化国际近两年发展较快, 投资建厂活动频繁, 所需固定资产增加值按照2005年, 2006年两年的预测, 以10%的速度增长, 2009年增速降为5%, 2010年以后是永续增长期, 投资减少, 预测值为2009年的94%。由于投资增加, 所以折旧值预测为稳定增长。

2.2 用自由现金流量模型对企业价值估算

估价模型的关键是确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根据相关机构的实证分析β系数的值为1.107, 按照申银万国研究所数据, 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为9.86%, 无风险利润率按照十年期银行利率4.44%计算, 工资的股权资本回报率是10.44%, 公司债券资本成本按照2006年公司债务的边际利率 (利息支出除以借款总额) 3.19%计算, 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出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9.52%, 其中所得税率按照企业2006年所得税额除以利润得到。

(单位:万元)

3 分析评价

公司的价值是公司预期产生的自由现金流量按公司资本成本折现的净现值。所以自由现金流量是公司的价值创造之源, 公司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和决策必须满足以下四个中的一项或多项条件, 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增加现有资产产生的现金流;增加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增加公司高速增长期的长度;优化融资决策及资本结构管理增加公司价值。

增加现有资产的现金流量, 增加公司价值。提高营运效率增加公司价值。公司营运效率影响其营业利润率。其他条件相同时, 公司营运效率越高, 则其营运利润率越高, 所以提高营运效率能为公司创造额外价值。

降低公司税务负担增加公司价值。公司的价值是其税后现金流的折现值, 因此当公司营业利润一定时, 任何能降低公司税负的行为都能提高公司价值。

管理不良投资增加公司价值。公司一般都存在收益低于资本成本的投资项目, 对此类投资应仔细分析比较投资的经营价值、剥离价值和清算价值。投资项目的经营价值是选择继续经营项目, 项目在寿命周期里预期产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项目的清算价值是终止项目并进行清算公司可以得到的现金流;项目的剥离价值是其他投资者给项目的最高买价。如果项目的剥离价值或清算价值高于经营价值, 则公司可以通过剥离或清算投资项目来增加公司价值降低非现金营运资本增加公司价值非现金营运资金=非现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非现金营运资产的增加为一项现金流出, 对于零售和服务公司来说, 公司往往通过维持一定的库存水平, 采用信用销售来增加销售量, 所以非现金营运资本造成的现金流出往往大于资本支出。公司可以通过加强信息管理水平降低库存和营运资本提高公司现金流, 以提高公司的价值。

增长速度与公司价值。公司权益的可持续增长速度为公司在不通过外部融资的正常经营条件下, 可以长期保持的增长速度, 公司权益的可持续增长速度=利润再投资率×权益资本报酬率ROE, 在存在外部融资的条件下, 公司的预期增长速度=资本再投资率×资本投资回报率ROA。如果公司的边际资本报酬率大于边际资本成本, 增加投资能提高公司价值, 此时应增加资本投资, 提高公司增长速度以提高公司价值。如果公司的边际资本回报率低于边际资本成本, 则公司增长越快, 价值损毁越多。此时应提高公司边际资本回报或降低再投资率以提高公司价值。

优化融资决策及资本结构管理, 增加公司价值。公司融资决策和资本结构管理需要按照自身的业务战略和竞争战略, 从可持续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使融资产品的现金流出期限结构要求及法定责任与企业预期现金流入的风险相匹配;平衡当前融资与后续持续融资需求, 维护合理的资信水平, 保持财务灵活性和持续融资能力并且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以增加公司价值。

参考文献

[1][美]彼得L.伯恩斯坦, 阿斯瓦斯.达摩达兰编著.投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价值链的现金流管理 第9篇

关键词:财务危机,投资价值,经营活动现金流

一、引言

从理论上分析,相对于会计盈余信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现金流量信息在编制过程中涉及较少的主观判断,通常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是现金流量表并非远离“偏见”和“噪音”的净土,现金流量表准则的“三分法”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确认提供了“会计选择”余地,债权债务管理等各种理财策略的运用可以调节经营现金流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配。除此之外,操纵真实的经营活动也可以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池兆念,2012)。这就为经营现金流的操纵提供了技术性空间。在现实情况中,国内外众多会计丑闻也证实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可以进行人为操纵。在世界通信公司会计舞弊案中,至少有38亿美元的收益性支出被转为资本性支出,虚增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利润。我国蓝田股份一方面虚构营业收入,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另一方面虚构投资,消化虚构的现金,增加了经营活动现金流流入和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误导了众多投资者。以上会计丑闻打破了传统的“现金为王”观念,使公众和学者对现金流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张俊瑞(2004)认为,随着现金流量表逐渐成为第三报表,财务报表中会计信息形成的会计确认基础由单一基础变为双重基础,应计制基础与现金制基础的会计融合成为当今会计发展的趋势之一。在应计制与现金制融合的会计大背景下,上市公司存在着从盈余管理向现金流操纵(尤其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控)发展的新趋向(张俊瑞等2007)。那么,我国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动因有哪些?本文认为,对于我国投资者和金融机构而言,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是其最重视的指标。 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很可能为了提高公司财务状况和自身投资价值而进行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操纵。以下,本文将采用实证方法验证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与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早在1997年,Burgstahler和Dichev就对经营活动现金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实际利润微亏的公司会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使公司利润转为微盈,从而提出了经 营活动现 金流受到 管理层操 纵的观点 。 Roychowdhury(2006)在对企业操纵真实经营活动、影响会计盈余及现金流量的研究中,发现企业采用真实交易以达到避免亏损的目的,如部分公司会通过减少可控制成本、 增加产量来降低当期产品成本,进而间接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Nurnberg(2006)证实了公司可通过并购或者处置子公司,以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Frankel(2010)基于非现金营运资本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存在此消彼张的关系,通过非现金营运资本来研究经营性现金流量操纵。在控制了经营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后,他发现非现金营运资本在第四季度显著偏低,在第一季度显著偏高,进而判断上市公司存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操纵行为。Mc Innis和Collins(2011)研究了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对会计盈余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营活动现金流的预测将导致公司的应计项目操纵成本增加。而公司为了达到盈余目标,转而采用真实交易进行操纵,从而影响了经营活动现金流。

(二)国内文献从国内研究来看,方军雄(2004)从我国资本市场变迁的历史出发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2001年存在比较突出的现金流操控问题。陈理(2006)对1999~2004年A股554家再融资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进行研究,发现经营性现金流操纵是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普遍行为。张然(2007)将中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Burgsrahler和Dichev(1997)方法以及最佳拟合曲线模型,发现了经营现金流量零点、前期的经营现金流量、分析师的预测经营现金流量是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布的三个阀值点,并找到了管理层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的证据。

相比之下,国内外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动机的研究较少。Hung(2003)在研究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对公司的影响时,发现公司应计利润越大、收益波动越剧烈、 财务状况越差,公司就越会迎合分析师的预测现金流,这导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值最终接近于分析师的预测值。zhang (2008) 发现企业为了迎合分析师的现金流预测,存在操控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动机。张俊瑞等(2008)发现再融资公司会通过加快收回贷款、获得一次性税费返还等手段,操纵上市公司现金流,以满足再融资条件。池兆念 (2012)率先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流操纵动机进行分析,在盈余管理动机的基础上,将现金流操纵的动机分为:“资本市场动机”、“监管动机”、“契约动机”和“掏空动机”。与国内现有的动机研究相比,本文主要关注了财务状况和投资价值对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影响,并利用了实证方法验证上述假设。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Previts等(1994)发现在分析财务杠杆率高的公司时,现金流更被投资者关注。Sharma(2001)发现在区分破产公司和非破产公司时,现金流可以提供有关的增量信息。而Graham等(2005)发现,当公司处于财务危机阶段时,相比会计盈余,现金流信息更被公众所重视。以上研究都说明了现金流已成为了评价公司财务危机或破产时的传统重要指标。因此本文预测当公司面临财务危机或重大财务压力时,公司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公司真实财务情况,会有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动机。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1:面临财务危机的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现金的充足与否是评价公司信用的一个重要因素(Standard & Poor’s 2008)。Backer和Gosman (1980) 发现债券评级机构的高级主管将经营活动现金流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作为评级的重要指标。在公司日常运行中,许多合同都要求公司评级指标要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才能签署。一个投资评级低的公司很可能导致违约或者投资者损失。因此,本文预测投资评级低的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评级或为了误导投资者,会有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的动机。由此,提出假设:

假设2:投资评级低的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

王进勇、王源昌(2010)釆用修正的Jones模型,对我国2003-2006年ST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盈余管理程度和财务危机呈正向关系。而张俊瑞(2007)等认为在应计制与现金制融合的会计背景下,公司管理层正从单一的盈余管理发展到盈余管理与现金流操控紧密配合的新阶段。 这说明目前我国现金流操纵与盈余管理联系密切、相辅相成。因此,本文认为财务危机越严重,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程度越深。同时,王啸(2004)指出,由于现金流及相关指标在信息披露规则中逐步完善,现金流指标收到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重视,具有利润操纵动机的公司很可能开始兼顾现金流操纵。谭利(2010)利用了皮尔逊模型检验后,认为2008年以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价值相关性提高了,对公司投资价值的解释力得到增强。臧秀清(2012)发现,现金流与投资价值显著正相关。于是本文认为,公司实际投资价值越低,上市公司就越有动力掩盖公司的真实情况,从而引发现金流操纵。因此提出假设:

假设3:财务危机越严重,投资价值越低,公司显著为正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越明显

(二)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为了检验上述假设,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1)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模型。借鉴张健光等(2010)的研究,本文采用模型(1)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进行预测。各个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2)财务危机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模型。本文基于塞弥斯信用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的Themis财务安全评级数据来构建财务危机与投资价值指标。本文从UP投资网 -大洋网中手工收集获得Themis财务危机和投资价值指标数据。在Themis模型指标体系中,财务危机指标和投资价值指标都分为四级:安全级、问题级、高风险级和倒闭级。安全级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财务安全性高,偿付能力强。融资时,可以授予较高额度并一次性通过审批。问题级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一定问题,个别财务指标异常或恶化。融资时,必须通过专项调查或者进行相应的保障后,才能够授予信用额度。高风险级企业的财务状况非常不稳定,破产的可能性大。除非有确切的风险保障措施(如抵押担保等),否则不能予以融资。倒闭级企业可能随时倒闭,应拒绝与其进行交易。在此基础上,建立以下回归的模型,检验财务危机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关联,模型中各变量的具体含义如表2所示。

(3)投资价值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模型。为了检验投资价值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操纵的关系,建立如下回归模型,变量定义如表2所示。

(三)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07-2012年的非金融类上证A股作为研究样本,共790家公司,各项财务数据均来自国泰安数据库。模型(1)将采用上述数据预测2007-2012年的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从而推算出公司2007-2012年的非预 期经营活 动现金流 。 然后截取2010-2012年样本公司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数据,作为模型(2)和(3)的被解释变量。最后从UP投资网-大洋网中收集2010-2012年财务危机和投资价值指标数据,作为模型 (2)和(3)解释变量。本文之前将2007-2009这三年样本一并纳入模型(1)的样本,是为了保持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的连贯性,增强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的准确性,而2007-2009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预测数据对本文是无用的。

四、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模型(1)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3。 统计结果显示,CFO、CSALE的均值为正,这说明样本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销售产生的现金流为正。CCOST、 COE、CTAX与现金开支的业务有关,因此表中的均值为负。 △AR、△INV为负说明公司的存货和应收账款减少。△AP为正说明公司应付账款增加。模型(2)和(3)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4。DISTRESS1与INVESTMENT1的标准等级为高风险级,即当上市公司处于高风险级或更差的倒闭级时, DISTRESS1与INVESTMENT1取值为1,否则为0。DISTRESS2与INVESTMENT2的标准等级为倒闭级。当上市公司处于倒闭级时,DISTRESS2与INVESTMENT2取值为1,否则为0。

(二)回归分析为了更加精确地预测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本文采用证监会的行业分类标准将样本公司分为A农林牧渔畜业、B采掘业、C制造业等13类,然后再针对制造业以外的其他样本公司分别预测经营活动现金流。由于制造业的种类繁多,不同公司的现金流特点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对制造业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将各公司2012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按金额大小分为优良中差四组,再对这四组分别进行现金流预测。本文采用模型一对分类后的样本公司进行回归,计算各个变量回归系数,再将样本公司的数据代入回归模型,计算出预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由于篇幅所限,文中就不再赘述具体回归结果。

在模型(2)和模型(3)中,由于财务安全和投资价值指数只有3年,再扣除指数个别缺失值,样本数据有2220家。 两个模型 的检验结 果如表5所示 。 回归结果 显示 , DISTRESS1和INVESTMENT1的回归系数分别在1%和10% 的显著水平上为正,说明在财务危机阶段或者公司投资价值评级低时,上市公司存在显著为正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这表明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存在操纵现象,假设1和假设2由此证实。

为了验证假设3,本文对财务危机指标与投资价值指标进行重新定义,将倒闭级作为标准等级。与前述结果相比,DISTRESS2与INVESTMENT2为1的样本公司的财务状况更恶劣,投资价值更低。检验结果由表6所示。由回归结果可知,变量DISTRESS2与INVESTMENT2回归系数分别在1% 和5%的显著水平上为正。变量INVESTMENT2的显著性水平比INVESTMENT1有所提高 。 并且 ,DISTRESS2与INVESTMENT2的回归系数(0.805,0.248)都大于DISTRESS1与INVESTMENT1的回归系数(0.482,0.095)。此外,将DISTR ESS1和INVESTMENT1替换为DISTRESS2与INVESTMENT2后,模型的调整R2更高,拟合优度更佳。综上所述,检验结果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越恶劣,投资价值越低,那么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越显著为正,假设3由此得以证实。

注:***、** 和 * 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水平显著。

(三)稳健性检验ST和PT公司普遍财务状况差、投资价值低(金艳华等,2009;徐静和钱漫漫,2011)。由此,本文对样本公司重新进行了分类,采用0-1变量STPT来刻画公司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及投资价值低。若样本公司为ST或PT公司,变量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然后用STPT变量替换模型(2)和(3)中的DISTRESS1与INVESTMENT1变量,重新进行检验。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上述回归结果中,STPT变量皆显著为正,说明ST与PT公司有显著为正的非预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存在操纵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现象。这一检验结果与前文的检验结果相同,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较为稳健的。

注:***、** 和 * 分别表示在 1%、5%和 10%的水平显著。

五、结论

上一篇:语用论文下一篇:肱三头肌两侧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