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法联合治疗

2024-05-06

多方法联合治疗(精选11篇)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清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伴有肿瘤相关中重度疼痛患者62例。所有病例均经清远市人民医院病理组织学或影像学证实为恶性肿瘤, 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其中男性41例, 女性21例;年龄23~83岁, 中位年龄53岁。肺癌骨转移13例, 乳腺癌骨转移12例, 鼻咽癌20例, 前列腺癌骨转移4例, 晚期宫颈癌1例, 晚期直肠癌5例, 晚期肝癌7例。疼痛强度均为中、重度, 性质为慢性持续性疼痛。先前均接受过非吗啡类或弱吗啡类药物止痛。将患者分成凯纷联合多瑞吉治疗组和单用多瑞吉治疗对照组。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凯纷使用原则:凯纷由北京泰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每支5mL含氟比洛芬酯50mg, 治疗予以凯纷5mL缓慢静脉注射, 每天静脉推注2次, 间隔12h, 连用2周。多瑞吉使用原则:初始剂量的确定, 中度疼痛患者给与2.1mg开始, 重度疼痛给与4.2mg开始, 采用多瑞吉剂量逐渐递增的办法, 直到患者疼痛VAS评分<3分。透皮贴在躯干或上臂非刺激及非辐射的平整表面。用药过程中有爆发痛时给与即释吗啡控制。用药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连续观察1周评价疗效。

1.3 疼痛缓解效果评估[3], 疼痛强度 (PI) 采用0~10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 记录。

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为重度疼痛;10为剧烈疼痛。采用五级分类法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0度为疼痛未缓解;1度为轻度缓解 (缓解约1/4) ;2度为中度缓解 (缓解约1/2) ;3度为明显缓解 (疼痛减轻约3/4以上) ;4度为完全缓解 (疼痛消失) 。疼痛缓解率指中度以上缓解率, 即2度以上缓解者占全部受试者之比。

1.4 生活质量 (QOL) 评估

采用UICC推荐的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法评估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提高: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增加≥10分;降低:治疗后评分比治疗前减少≥10分;稳定:治疗后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增加或减少不足10分。

1.5 不良反应的评估

按WHO抗癌急性与亚急性药物毒性分级标准观察和记录治疗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如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皮肤瘙痒等, 并根据情况判断不良反应与药物治疗有无相关性, 定时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变化。

2 结果

2.1 镇痛疗效评价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经χ2检验, 两组疼痛缓解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 (χ2=5.795、P<0.05)

2.2 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

所有患者治疗7d后评价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发现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19例生活质量改善, KPS评分提高, 有11例评分稳定, 3例评分下调;而对照组中有12例KPS评分提高, 18例稳定, 2例评分下调, 治疗组KPS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 (63.3%vs37.5%) ,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经χ2检验, 两组KPS评分提高率有统计学差异 (χ2=4.133, P<0.05)

2.3 不良反应评估

所有62例患者治疗中未发现有呼吸、血压、心率变化, 但大多出现程度不一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 皮肤瘙痒, 尿潴留等不良反应, 其中对照组便秘现象和恶心呕吐现象明显高于治疗组, 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3。

两组比较, (1) χ2=1.004, P>0.05; (2) χ2=3.175, P<0.05; (3) χ2=4.133, P<0.05; (4) χ2=0.153, P>0.05; (5) χ2=0.557, P>0.05

3 讨论

癌痛治疗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全球每天有1500万患者在经受癌痛的折磨, 癌痛控制不佳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并导致性情改变使其社会和家庭关系受到影响。WHO曾提出:到2000年, 让全球范围内的“癌症患者无痛”, 但今天看来, 这个目标远未实现。目前仍约有30%的患者临终前严重的疼痛没有得到缓解。因此, 治疗疼痛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对癌症患者的疼痛由采用三阶梯止痛原则逐渐向疼痛的规范化处理 (good pain management, GPM) 过渡, 只要对疼痛进行系统、正确的治疗80%~95%的患者可缓解疼痛[4]。

缓释芬太尼透皮贴剂的主要成分为枸橼酸芬太尼, 其主要成为为阿片μ类受体完全激动剂, 主要治疗作用为止痛和镇静, 最大的优点是使用方便, 无创性, 无须注射、口服, 通过皮肤缓慢吸收, 无首过效应, 特别适合于不能口服药物以及不能耐受口服药物不良反应或对其过敏的患者。其止痛作用为相同剂量吗啡的75~100倍, 使用后6~12h达血浆峰浓度, 12~24h达稳定血药浓度, 半衰期平均为17h (13~22h) , 它避免了药物浓度的高峰与低谷, 不易产生精神依赖, 治疗中每72h更换一次同剂量的药物即可, 所以它被WHO推荐为癌痛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5,6]。近年来多瑞吉在欧美国家应用于治疗癌痛, 镇痛疗效满意, 有效率达94%[7]。芬太尼透皮贴剂也有一定的缺点:起效慢, 滴定时间长, 代谢慢, 不容易用调整剂量来缓解不良反应, 其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 皮肤瘙痒, 尿潴留等[8]。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于1992年7月在日本上市, 每5mL乳剂中含50mg氟比洛芬酯, 用于治疗术后痛和癌痛, 也是新近批准上市的国家二类新药。氟比洛芬酯注射液由脂微球 (lipid microspheres, LM) 和其所包裹的氟比洛芬酯组成。氟比洛芬酯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抗炎药, 具有抗炎、止痛及解热作用。脂微球是一种靶向药物载体, 可以选择性地蓄积在肿瘤部位, 被前列腺素的合成细胞如巨噬细胞和中性白细胞摄取, 进而抑制的生物合成, 起到止痛作用。对于伤害感受器性疼痛为主要特征的肿瘤骨转移, 氟比洛芬醋有较好的止痛效果。氟比洛芬酯属非甾体结构, 它没有嗜睡、恶心、呕吐、便秘、尿潴留等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 而且无成瘾性, 也未见一般非甾体类药物常见腹痛、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研究观察到芬太尼透皮贴剂和氟比洛芬酯脂微球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疗效均达到80%以上, 效果肯定。治疗组疼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 (86.7%vs59.4%, P<0.05) , 本研究中治疗组的便秘率和恶心呕吐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36.7%vs62.5%, P<0.05和53.3%vs75%, P<0.05) , 所以联合使用可以减少吗啡药物的使用, 进而使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同时治疗组前后的Karnofsky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 (P<0.05) , 大大提高了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结论

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 (凯纷) 和芬太尼透皮贴 (多瑞吉) 两药合用治疗晚期癌痛效果好, , 并具有协同作用, 可减少各自的剂量及不良反应, 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QOL) 。特别适合伴有恶心、呕吐、便秘或有肠梗阻倾向的肿瘤患者。当然, 我们应进一步扩大研究的样本数, 以期更多考察该药对癌性疼痛的疗效, 摸索进一步提高止痛效果的方法与途径。

摘要: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脂微球载体 (凯纷) 联合芬太尼透皮贴剂 (多瑞吉) 治疗癌痛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30例给予凯纷联合多瑞吉治疗;对照组32例单用多瑞吉治疗。治疗1周后分别就其疗效、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治疗癌痛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59.4%, 两组间显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便秘发生率分别为36.7%和62.5%,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53.3%和75%,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两组之间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分别为63.3%和37.5%,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凯纷联合多瑞吉治疗癌痛疗效较好, 且不良反应较单独使用阿片类止痛药要明显减少, 可以在临床上联合阿片类药物控制癌痛。

关键词:多瑞吉,凯纷,癌痛

参考文献

[1]WHO.TheWorld Health Report 1998 life in the 21st Century:Avision for all[R].Geneva:WHO, 1998:11.

[2]刘红星.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及其应用[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5, 3 (6) :60-61.

[3]于世英, 孙燕, 吴一龙等.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4492例癌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05, 27 (6) :369-374.

[4]孙燕, 顾慰萍.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M].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15-17.

[5]孙燕, 张海春, 吴一龙等.多瑞吉镇痛效果上市后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 2002, 29 (7) :514-518.

[6]Cherny NI.The 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cancer pain[J].Oncology (Williston Park) , 2004, 18 (12) :1499-1515.

[7]Mystakidou K, Befon S, Kouskouni E, et al.From codeine totransdermal fentanyl for cancer pain control:a safety and effi cacyclinical trial[J].Anticancer Res, 2001, 21 (3C) :2225-2230.

如何治疗多卵巢囊肿有哪些方法 第2篇

肌瘤较小,无症状,无并发症及无变性,对健康无影响。围绝经期病人,无临床症状,考虑到卵巢功能减退后可能使肌瘤退缩或缩小。以上情况均可采取期待疗法,即在临床及影象学方面实行定期随访观察(3~6个月1次)。根据复查情况再决定其处理。

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不少新进展。

三、手术治疗:

肌瘤患者,子宫附件切除的年龄,以往定为45岁以上。现在看来,要从实际出发,尤其是根据妇科内分泌学的进展,卵巢的保留年龄一般以50岁为界(绝经年龄平均49.5岁),即50岁以内者,能保留卵巢者应予保留。或者50岁以后未绝经者的正常卵巢也应予保留,不以年龄划线。

四、放射治疗:

甲亢治疗方法多 第3篇

出现甲状腺激素过度并不一定就是甲亢,临床上还有一类疾病由于甲状腺被炎症(例如亚急性甲状腺炎、安静型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破坏,甲状腺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过量进入血循环引起破坏性甲状腺毒症,也可出现上述症状,该症的甲状腺的功能并不亢进。

甲亢的常见病因

引起甲亢常见的病因是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甲状腺自主性高功能腺瘤、碘甲亢、垂体性甲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相关性甲亢。其中以Graves病最为常见,占所有甲亢的85%左右。

甲亢的治疗

甲亢治疗方法较多,对于治疗方案的使用均需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全面评估选择。

一般治疗

低碘饮食,尤其是紫菜、海带等含碘高的食物,尽量选择不加碘食盐。

注意休息,补充足够热量和营养,包括糖、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失眠可服用镇静药(如安定片)。

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有甲巯咪唑、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的缓解率为30%~70%不等,平均为50%。适用于病情轻,甲状腺轻、中度肿大的甲亢病人。

年龄在20岁以下,妊娠甲亢,年老体弱或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均宜采用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治疗方法为:甲巯咪唑 30~45毫克/天或丙基硫氧嘧啶300~450毫克/天,分三次口服,甲巯咪唑半衰期长,可以每天单次服用。

由于甲状腺素的血浆半衰期为7天,加之甲状腺内储存的甲状腺激素释放约需要两周时间,所以抗甲状腺药物开始发挥作用多在4周以后。

抗甲状腺药物的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有:皮疹、皮肤瘙痒、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中毒性肝病和血管炎等。

注意甲亢在病情还未被控制时也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受损,所以应当在用药前常规检查白细胞数目、肝功能检查作为对照。

皮疹和瘙痒的发生率为10%,用抗组织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片)多可纠正。如皮疹严重应停药,以免发生剥脱性皮炎。

出现关节疼痛者应当停药,否则会发展为严重的一过性游走性多关节炎。

粒细胞缺乏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是抗甲状腺药物的严重并发症。服用上述两种药物发生的几率相当,老年患者发生本症的危险性增加。多数病例发生在最初治疗的2~3个月或再次用药的1~2个月内,但也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时间。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严重者出现败血症,死亡率较高。治疗中出现发热、咽痛均要立即检查白细胞,以及时发现粒细胞缺乏的发生。

上述药物治疗需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建议在治疗中应定期检查白细胞、肝功能、甲状腺激素。

放射碘治疗

131碘(131I)治疗甲亢的机制是131I被甲状腺摄取后释放出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β射线在组织内射程仅有2毫米,不会累及毗邻组织。

131I治疗的优点:

此法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效益高,总有效率达95%,临床治愈率85%以上,复发率低。

131I在体内主要蓄积在甲状腺内,对甲状腺以外的脏器,例如心脏、肝脏、血液系统等不造成急性辐射损伤,可以比较安全地用于治疗患有这些脏器合并症的重度甲亢病人。

131I治疗甲亢后的主要并发症是甲减。国外报告甲减的发生率每年增加5%,5年达到30%,10年达到40%~70%。国内报告早期甲减发生率约10%,晚期达59.8%。内分泌学专家都一致认为,甲减是131I治疗甲亢难以避免的结果,选择131I治疗主要是要权衡甲亢与甲减后果的利弊关系。

发生甲减后,可以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可使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维持正常,患者可以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育龄期妇女可以妊娠和分娩。因此131I治疗后应定期复查甲状腺激素,以评估是否需要甲状腺素替代治疗以及替代的剂量。

手术治疗

甲亢手术治疗通常采取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适应症主要是:

中、重度甲亢,长期服药无效,或停药后复发,或不能坚持服药者;

甲状腺肿大显著,对周围脏器有压迫或胸骨后甲状腺肿;

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妊娠期甲亢药物控制不佳者,可以在妊娠中期(第13~24周)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并发症是甲状腺损伤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和喉返神经损伤引起声音嘶哑。因此,术后也需要定期到内分泌科复查甲状腺激素的水平。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风湿科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现有床位35张,工作人员24名,其中教授、主任2人,副教授、副主任1人,主治医师7人,技术员1名;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

拥有西门子化学发光测定仪、超声骨密度监测仪、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等实验诊断仪器,以及动态血压记录仪、胰岛素治疗泵、连续动态血糖检测仪、集血糖连续监测和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于一体的多功能胰岛素泵和治疗特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输注泵等。可以完成常见内分泌疾病的检测、检查,能胜任常见内分泌病及疑难病的诊治。

根据国内疾病谱,确定以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为重点,同时兼顾下丘脑-垂体功能疾病、肾上腺功能、性腺疾病,痛风与高尿酸血症、骨质疏松症及血钾、钠代谢紊乱等,对这些疾病的治疗积累丰富的经验,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疾病等治疗方面也取得长足进步,有成功抢救暴发性狼疮脑病的病例。为进一步提高风湿性疾病救治水平,聘请了国内风湿病权威专家——协和医院唐福林教授为客座教授,每周一下午前来会诊讲学,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海军总医院内分泌风湿科咨询电话

010-66958493 66958510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4篇

关键词:圆迹SAR,多航迹,联合稀疏模型,三维成像

合成孔径雷达(S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大区域成像的优点,已经成为军用和民用的重要工具。传统SAR平台多采用直线轨迹[1],方位向分辨率受观测视角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SAR的分辨率,90年代初,美国学者Knaell等最早提出了圆迹合成孔径雷达(Circluar SAR,CSAR)概念[2],此后CSAR因其特有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研究[3,4,5],其优势包括:①三维成像能力;②高方位向分辨率;③全方位观测;④高信噪比[6]等。近年来,CSAR的可行性和独特优势在多次机载实验中得到了验证,如法国空间局(ONERA)于2004年和2006年分别开展的L,X波段机载实验[7,8],德国宇航局(DLR)于2009年开展的L波段机载试验[9],中科院电子所也于2011年开展了P波段机载试验等[10]。

单航迹圆迹SAR可反演成像场景的三维DEM信息[11],多航迹圆迹SAR可对场景三维成像[8]。对于多航迹圆迹SAR三维成像,目前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对每个航迹数据进行距离向和方位向的二维成像后再进行高度向的成像处理。对于圆迹SAR而言,距离向和方位向的二维成像算法不同于常规的直线SAR,同已经发展比较成熟的直线轨迹SAR相比,圆迹SAR二维成像算法尚处于发展阶段,共焦投影算法在原理上可以用于任何几何配置[4],但很低的计算效率使其无法实际应用;后向投影(BP)算法是目前应用最多的算法[5,8],尽管BP算法仍存在计算效率较低的缺点,但是BP算法可实现任意几何配置下的聚焦处理。然而,高度向的成像方法由最早的直接FFT处理,发展到谱估计方法,以及最新的基于压缩感知的稀疏重建方法。目前,在压缩感知领域,主要有迭代贪婪类算法[12]、凸优化类算法[13]和阈值迭代类算法[14]。

然而,目前的SAR成像处理方式是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三维成像结果的,主要原因[15,16]包括:①一般的自聚焦方法不适用于处理宽观测角,多航迹的圆迹SAR数据;②目标的散射特性是随着观测角变化的,并且对于一般的目标,其回波能够持续响应的角度小于20°;③高度向的数据是稀疏的,从而导致获得的三维成像结果是非常差的,主要表现在高度向的高度混叠。本文采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开的Gotcha实测数据[17],首先利用特显点自聚焦算法[18]矫正飞行平台运动导致的运动测量相位误差,然后,与一般的三维成像不同,考虑到目标的散射特性随着观测角的变化,这里分子孔径分别建立联合稀疏重建模型对感兴趣区域进行三维成像,最后将多个子孔径稀疏重建的三维图像融合为更高质量的目标完整的三维图像。

1 多航迹圆迹SAR三维成像模型

多航迹圆迹SAR成像时,雷达在不同高度上沿圆形轨迹对探测场景成像,综合处理多航迹回波数据,获得场景三维图像,成像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

理想情况下,不妨设每次雷达平台的飞行高度是等间隔的,假定共有N条航迹,第n条航迹对应的高度角为θn,雷达的三维坐标为:

其中,φ∈[0,2π]表示飞行方位角度,Ra为轨迹半径。

对于场景中任意目标点P(x,y,z),多航迹圆迹SAR的距离历史为:

远场情况下距离历史可近似为:

假设雷达发射信号为线性调频信号,其中心频率为fc,调频斜率为kr,则脉冲压缩后的回波信号可以表示为:

式(4)中ωR(r-R(φ,n;P))表示脉冲压缩后距离向的扩展函数,其中r为距离向瞬时历史。将公式(3)代入公式(4)可知脉冲压缩后多航迹回波信号的相位包含三部分,第一项为可看作是常数项,第二项在每一次航迹中只随着方位角变化,第三项只随着高度角变化。

传统多航迹圆迹SAR三维成像处理是分步进行的,先利用BP,PFA等算法逐高度面成像,获得场景的n幅SAR图像,配准后再逐像素点进行高度向成像处理,如图2所示。

将第二项相位补偿后,每次航迹的二维成像结果可表示为:

由于高度向采样稀疏,直接FFT处理的成像分辨率低,副瓣高。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成像方法将高度向数据表示成如下的线性模型:

其中,

其中nN×1为噪声向量,一般简化为高斯白噪声;yN×1为观测向量;AN×K为测量矩阵;xK×1为目标向量。可通过求解下述优化模型获得高度向成像结果:

其中,ε表示误差系数,一般取p≤1。

然而上述处理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①三维场景的稀疏性本质上是体现于三维空间中的,仅在高度向上使用稀疏约束,不仅没能充分利用先验信息,逐网格点的恢复也存在计算量大的潜在劣势;②使用后向投影或者极坐标格式算法对场景二维圆迹成像时,成像结果是目标360°各角度散射强度的叠加,具有强方向性的散射点(一般为人工目标,如建筑)可能会淹没在方向性弱、不敏感的背景杂波中,不利于目标解译。

2 基于联合稀疏模型和子孔径处理的三维成像算法

2.1 算法流程

针对传统多航迹圆迹SAR三维成像处理的不足,本文提出如图3所示的算法处理流程。

具体处理过程如下:①子孔径分割。将360°全孔径均匀划分为m个子孔径,相邻子孔径间有一定的角度重叠;②对于每个子孔径,利用所有航迹对应数据,建立场景三维联合稀疏观测模型,通过优化求解获得场景在该子孔径观测下的三维高分辨率图像;③对多个子孔径三维图像进行综合处理获得最终三维成像结果,具体包含两个步骤:首先对不同子孔径的成像结果进行配准,然后对配准后的所有子孔径三维图像,选取对应位置上能量最大值作为最终结果;④获得目标的三维图像。

上述算法流程的优势体现为:①分子孔径三维联合稀疏重建充分利用了场景稀疏先验,能获得更好的图像重建效果,且分子孔径处理一定程度上有计算优势;②选取最大像素点作为最终三维成像结果,有利于凸显具有强方向性的散射点,这些强散射点一般对应于关注的人造目标。

2.2 三维联合稀疏重构模型

根据距离、方位和高度三个维度的稀疏分布特性构建三维联合稀疏重构模型如下:

其中,n为加性噪声,X为观测场景的散射系数,将成像区域划分成均匀的网格,设网格上的散射系数为σ(xi,yj,zk),i=1,2,…,I,j=1,2,…,J,k=1,2,…,K,则X为三维散射系数矩阵σ(xi,yj,zk)一维向量化:

X的维度DX=I·J·K,X是未知量,需要通过优化理论进行重建。

Y为回波信号s(φu,rv,n)的一维向量化,其中u=1,2,…,U,v=1,2,…,V,n=1,2,…,N。因此Y的维度DY=U·V·N,通过雷达观测可知在稀疏重建模型里Y是已知量,其一维向量化的表示形式如下:

观测矩阵Φ由圆迹SAR的数据采集方式决定,其尺寸为DY×DX,根据回波信号模型易得到观测矩阵Φ。

其中,

和Hn分别表示雷达平台到观测场景中心的斜距和雷达平台的飞行轨迹高度。

SAR成像实际上就是对方程式(8)的求解,传统SAR成像算法采用最大信噪比准则,其基本原理是相干叠加(或者匹配滤波),获得图像的表达式为:

从优化求解的角度,基于相干叠加原理得到的图像不是最优解,这是因为圆迹SAR的观测矩阵Φ不是正交矩阵,以矩阵ΦΗ进行重建会产生旁瓣。根据最小欧式范数最小二乘解原理[19],获得其图像表达式为:

2.3 配准与后处理

对于每个子孔径的三维成像结果,在进一步的合成之前,需要对子孔径的三维成像结果进行配准,以减小图像融合过程中误差,提高图像精度。从已经划分好的子孔径中,依次选取相邻两个子孔径进行配准,对它们进行归一化互相关,选定其中某个子孔径为基准,在其他子孔径图像中寻找与选定子孔径图像每个像素点相匹配的像素点位置,并将其坐标矫正到与选定子孔径图像一致。图4为选定子孔径图像A的任意像素点和其相邻子孔径图像B的互相关操作[20]。对于图像A的任意像素点,确定在图像B中进行匹配的搜索区域S;使用模板窗口在搜索区域S上进行遍历,模板窗口大小通常选为(2n+1)×(2n+1)个像素点,此时待匹配的像素点位于模板中心像素位置。计算模板窗口和搜索区域S中每个像素点对应部分的互相关系数ρ。

其中,和IB分别为图像A和B中模板窗口的像素幅度值,为相应的平均值。

在搜索区域S中,互相关系数ρ最大的像素点即为图像A中待匹配像素点的对应位置,可以得到选定图像A任意像素点与其他子孔径图像对应像素点的坐标变换关系,从而完成配准。

3 实测数据成像结果

采用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公布的关于某处停车场进行八次圆迹飞行观测获得的GOTCHA数据,其八次飞行轨迹如图5所示。选取场景中的圆台Tophat和Toyota Camry轿车进行三维成像,它们在实际的场景中如图6所示。

在利用稀疏重建技术进行三维成像之前,需要利用特显点自聚焦方法去除平台运动误差。利用后向投影算法并进行自聚焦处理后得出实测数据二维成像结果如图7所示。图7中左上角呈现出的亮点对应于实际场景中人为放置的角反射器。圆台Top-hat完美地合成为圆状,并且停车场区域的汽车边缘可以很好地得到区分。在成像结果中,用红色方框标记出圆台Top-hat,用椭圆形框标记出Toyota Camry轿车,充分利用距离、方位和高度三个维度的稀疏先验进一步对它们进行三维联合稀疏重建,利用L1优化理论进行目标重建,按照图3所示的算法流程,最终成像结果如图8-9所示。

由图8可知,圆台的半径为1m与实际数据相吻合,且旁瓣抑制的较好,使得圆台轮廓清晰,但由于航迹的稀疏,圆台细节没有能够很好的呈现,但是依然能够清楚地看出圆台Top-hat的圆环形状;从图9可以看出汽车的大致轮廓比较明显,车底和车顶边缘能够清晰的呈现,说明基于联合稀疏重建是有效的。

4 结束语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5篇

【摘 要】目的:观察培菲康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门诊及住院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0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儿急性期均给予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口服培菲康210mg,3次/d,在非急性感染期(呼吸道感染控制1周后)给予匹多莫德口服液口服,400mg/次,1次/d,60d/疗程。记录12个月内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热天数、咳嗽天数,药物的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的第6个月的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各亚群(CD3、CD4、CD8),并观察各项免疫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组、對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CD3、CD4、CD4/CD8升高,CD8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及CD4/CD8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培菲康联合匹多莫德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可为临床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个新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反复呼吸道感染;培菲康;匹多莫德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69-02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6篇

二维视频编码标准有其对应的码率控制算法, 如H.263的TMN8[2], H.264的JVT-G012[3]提案以及HEVC的M23088[4]等, 但是, 针对多视点视频编码的码率控制较少。而3D场景有多种表示方法, 其中,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表示方法具有复杂度低、虚拟视点绘制质量好的特点, 并且,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解码系统能很好地兼容二维视频设备, 因此,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码率控制算法具有广阔的前景。

纹理视频和深度图的压缩编码影响3D视频的质量, 是否合理分配了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直接影响视频质量。文献[5]采用纹理和深度层、视点层、Go P (Group of Picture) 层、帧层, 四层码率控制结构, 并固定纹理和深度码率比例为4∶1, 但这样不能达到最优的虚拟视点绘制质量。文献[6]采用基于模型的纹理和深度码率分配方法, 该算法达到了较好的虚拟视点绘制质量, 但是, 码率控制精度有待提高。文献[7]采用逐量化参数 (QP) 全搜索的方法, 并预编码得到最优的纹理和深度编码量化步长, 全搜索方法能达到最佳的虚拟视点绘制质量, 但计算复杂度是当前流行方法复杂度的几倍。在本文码率控制算法中, 考虑到虚拟视点绘制质量和编码视点质量同时影响3D视频观看效果, 本文以虚拟视点和编码视点的整体质量作为标准, 以提高码率控制精度, 降低计算复杂度为目的, 进行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联合码率控制。

1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系统框架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3D视频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含9个视点, 为了减少视频的编码和传输数据量, 系统仅对其中3路视点 (V1, V5, V9) 的纹理和深度进行编码压缩再传输, 而其他6路视点 (V2, V3, V4, V6, V7, V8) 在接收端通过基于深度图的绘制 (Depth-ImageBased Rendering, DIBR) 进行虚拟视点合成。

3个编码视点的纹理和深度采用了多视点视频编码MVD (Multi-view Video and Depth) 技术进行编码, 纹理和深度使用最新的MVD编码参考软件[8]同时编码。编码结构如图2所示, 图中箭头表示视频编码的预测方向。T1, T5, T9对应系统中1, 5, 9视点的纹理视频, D1, D5, D9对应系统中1, 5, 9视点的深度图。新的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系统编码顺序发生改变, 不再是一个视点视频编码完才编码另一个视点视频, 而是多路视点视频同时编码。为了在新的系统内更好地实行联合码率控制, 本文将相同帧号、不同视点的3路纹理和3路深度定义为一个TD (Texture Depth) 单元, 关键帧位置上的TD单元称为关键TD单元。

2 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联合码率控制算法

2.1 联合码率控制过程

本文提出的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联合码率控制算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 关键TD单元在本文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 关键TD单元的目标码率Rk根据总的目标码率及Go P的目标码率首先分配, 计算如下

式中:R表示每一个TD单元分配的平均目标码率;L表示分级层数, 除关键帧外, Go P内其余图像均采用B帧编码, 假设Go P大小为8, 按编码顺序B帧可分为3层[9];NB表示非关键TD单元数目;nBl和γBl分别表示当前层l中非关键TD单元的数目及分级因子。而非关键TD单元的目标码率RBl利用可分级因子和关键TD单元的目标码率获取, 计算如下

在本实验中, 可分级因子γBl通过大量的统计实验结果获得

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统计得到的可分级因子能较好地用于不同的3D视频序列。并且, 由式 (3) 看出, 可分级层数越高, 可分级因子越小, 即层数越高的图像在Go P内重要性越小, 分配相对较少的码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多视点纹理加深度编码的联合码率控制算法的准确性, 本文将多个Go P定义为一个RCGo P (Rate Control Go P) , 并且根据总目标码率和剩余比特数来分配每一个RCGo P的目标码率。在RCGo P内, 缓冲区大小和比特数的剩余情况共同决定当前TD单元的目标比特数。首先, 考虑RCGo P内的剩余比特数的多少, 第i个RCGo P中的第j个TD单元的目标比特数计算如下

式中:Rcurrent根据当前TD单元是否为关键TD单元设定为Rk或者RBl;Nk, r表示当前RCGo P剩余关键TD单元数目;NlB, r表示当前分级层l中剩余的非关键TD单元数目;Bi (j) 表示当前RCGo P中剩余的可用比特数。

考虑到当前缓冲区的满溢程度, 第i个RCGo P中的第j个TD单元的目标比特数表示为

式中:γ为常量0.25;TBi (j) 表示目标缓冲级;CBi (j) 表示当前缓冲满溢程度;u (ni, j) 表示目前剩余的比特数。

最终得到的TD单元目标码率加权求得

式中:β为0.5。如果当前单元是非关键TD单元, 目标码率还需要除以大小为0.45的比例因子θ, 计算如下

当确定了当前TD单元的目标比特数, 当前帧的目标比特数分配方式如下

式中:σview表示编码视点之间的码率比例;υt, d表示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比例。在本文的码率控制算法中, 对大量多视点纹理和深度序列编码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 发现各视点第一个Go P的编码比特数比例和各视点整体的码率比例基本一致, 因此, 在本实验中, 采用预编码第一个Go P来确定视点间的码率分配比例。表1显示了各测试序列视点间的码率比例关系。

多视点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分配是码率控制中的一个难点, 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分配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3D视频的显示质量。在本实验中, 采用基于模型的纹理和深度比特率分配算法, 具体方法将在2.2节中详细介绍。

确定当前帧的目标比特数后, 根据二次R-Q模型计算每帧的量化步长Qstep, i (j) , 并得

式中:d1, d2是二次模型系数, 每隔一个Go P更新;Hi (j) 是头信息和运动信息之和;MADi (j) 表示通过线性模型预测得到的第i个Go P第j帧的平均绝对差。

2.2 纹理和深度之间码率分配

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分配影响3D视频的显示质量。在给定目标码率下, 为了使3D视频的失真最小, 纹理和深度之间的最优码率分配问题可以转化为受限方程

式中:a和b为模型参数, 分别为1和0.5, 代表虚拟视点和编码视点的比重;Rt, Rd, Rc分别表示纹理码率, 深度码率和总码率;Dt (Rt) 表示编码视点失真;Dv (Rt, Rd) 表示虚拟视点绘制失真。在3D视频编解码中, 虚拟视点绘制失真主要由左右编码视点的纹理和深度的失真决定, 因此, 虚拟视点失真可以由左右视点的纹理和深度失真平面方程表示为

式中:A, B, C是模型参数, 由预编码获取。基于式 (11) , 纹理和深度之间的最优码率分配问题转化为

从式 (12) 可以看出, 只要解决了码率和失真的关系, 纹理和深度之间的码率分配问题就迎刃而解。实验统计结果表明, 视频的失真与视频编码的量化步长呈线性关系, 而视频的码率与视频编码的量化步长呈指数关系。因此, 视频的失真与视频的码率之间的关系可以拟合为指数关系

式中:μt, νt, ωt, μd, νd, ωd为模型系数, 通过预编码获取。图4列出了Balloons序列的纹理失真与纹理码率的指数关系, 图5描述了Balloons序列的深度失真与深度码率的指数关系。可以看出, 指数关系模型很好地表示了视频编码失真与码率的关系。因此, 式 (12) 中的纹理和深度之间的最优码率分配问题可以转化为纹理码率和深度码率之间约束关系表达式, 并通过拉普拉斯乘子法求解出最优的纹理和深度码率比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采用视频序列Kendo (1 024×768) , Balloons (1 024×768) , GT_Fly (1 920×1 088) 和Poznan_Street (1 920×1 088) 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其中, Kendo和Balloons序列由名古屋大学提供。GT_Fly序列由诺基亚公司提供。Poznan_Street序列由波兹南大学提供。在实验参数设置方面, P-I-P视点间的预测结构, Go P长度为8, 采用Enhanced Predictive Zonal搜索方式, 搜索范围为96。实验采用的测试平台是多视点纹理加深度联合编码软件3DV-ATM v6.1。虚拟视点绘制采用基于深度的绘制工具VSRS-1D-Fast。配置文件主要依据官方提供的CTC (Common Test Condition) [10]设置。各视频序列采用如表2的视点作为3D视频系统的输入, 分别对应图1中编码输入视点V1, V5, V9。

表3列出了本文的算法与Yuan等人提出的算法[6]在码率控制精度方面的比较结果。码率控制误差E的定义为

式中:Ractual和Rtarget分别表示3路编码视点纹理和深度的实际编码码率总和及目标码率总和。本文算法对GT_Fly序列的码率控制误差最低为0.19%, 对所有测试序列的平均码率控制误差只有0.53%, 而文献[6]中算法的平均码率控制误差达到5.72%, 表明本算法在各视频序列中均表现出高于文献[6]的码率控制精度。

图6~图9给出了4个视频序列的Bit-PSNR曲线图, 其中, 目标比特率bit-rate表示整个编码视点的目标比特率, PSNR是解码后9个视点的纹理PSNR的平均值。各视频序列的目标码率设定为3.0 Mbit/s, 4.0 Mbit/s, 5.0 Mbit/s, 6.0 Mbit/s, 7.0 Mbit/s。从图中的曲线可以看到, 在Kendo序列中, 本文方法与文献[6]方法得出的PSNR值基本一致, 其他序列中本文方法获得的视频PSNR均优于文献[6]方法。整体来说, 相比于文献[6]方法, 本文提出的码率控制算法将整个视频序列的PSNR值提高了0~0.65 d B。

本文的复杂度和文献[6]中算法的复杂度相当, 都需要预编码获得码率控制模型的参数值。但是, 随着编码帧数的增加, 相对于编码的时间, 码率控制算法的时间几乎可以不计。

4 小结

本文提出的联合码率控制算法的目的是提高3D视频的整体质量, 包括虚拟视点质量和编码视点质量, 并充分考虑编码的计算复杂度和码率控制精度。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不仅能精确地控制输出码率, 还能明显提高整个视频序列的编码效率。

参考文献

[1]MERKLE P, MLLER K, WIEGAND T.3D video:acquisition, coding, and display[J].IEEE Trans.Consumer Electron., 2010, 56 (2) :946-950.

[2]RIBAS-CORBERA J, LEI S.Rate control for low-delay video communications[S].1997.

[3]LI Z, PAN F, LIM K, et al.Adaptive basic unit layer rate control for JVT[S].2003.

[4]CHOI H, NAM J, YOO J, et al.Rate control based on unified RQ model for HEVC[S].2012.

[5]LIU Y, HUANG Q, MA S, et al.A novel rate control technique for multiview video plus depth based 3D video coding[J].IEEE Trans.Broadcast., 2011, 57 (2) :562-571.

[6]YUAN H, CHANG Y, YANG F, et al.Model-based joint bit allocation between texture videos and depth maps for 3-D video coding[J].IEEE Trans.Circuits Syst.Video Technol., 2011, 21 (4) :485-497.

[7]MORVAN Y, FARIN D, DE P.Joint depth/texture bit allocation for multi-view video compression[EB/OL].[2013-09-06].http://citeseerx.ist.psu.edu/viewdoc/summary?doi=10.1.1.74.5180.

[8]ISO/IEC JTC1 SC29 WG11 MPEG, Test model for AVC based 3D video coding[S].2012.

[9]李振刚, 安平, 严涛, 等.面向多视点视频编码的宏块级码率控制[J].应用科学学报, 2009, 27 (5) :502-507.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PCOS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 PCOS的诊断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1) 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 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和 (或) 高雄激素血症; (3) 超声提示一侧或双侧至少有直径2~9mm的小卵泡12个以上, 或卵巢体积增大。3条中符合2条并且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 库欣综合征, 分泌雄激素肿瘤等。患者年龄18~38岁, 平均26.2岁。所有患者均行输卵管通液术提示输卵管通畅, 男方精液正常。

1.2 研究方法

将58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 2组不孕年限及年龄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A组29例, 于月经周期或撤药性出血第5天起口服达英-35, 1片/d, 连服21d停药, 等再次来月经的第5天开始第2个周期, 共服药3~6个周期;同时从服达英-35的第1个周期的第1天开始服二甲双胍, 第1周0.25/次, 2次/d;第2周0.5g/次, 2次/d;第3周以后0.5g/次, 3次/d, 与达英-35同时停药。服用3个周期后开始检测性激素, 于月经来潮第2~4天测睾酮, 待基本降至正常后予克罗米芬诱导排卵, 月经周期第5天起口服克罗米芬50~100mg/d, 共5d。B组29例, 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起口服克罗米芬50~100mg/d, 共5d, 2组均于月经周期第9~10天开始阴式B超测量卵泡数量及平均直径, 继续诱导排卵至出现直径16~18mm以上的卵泡, 尿LH出现峰值时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5000~10000U, 于24~48h内性生活2次。

1.3 黄体支持

最后一次性生活第2天开始口服黄体酮胶丸100mg, 2次/d, 共14d。

1.4 疗效判断

阴式B超观察双侧卵巢有1个及以上优势卵泡发育为有卵泡发育;优势卵泡消失或明显缩小, 且边缘不规则为有排卵;子宫腔内见妊娠囊及胚芽为临床妊娠[2]。

注:与B组比较, P均<0.05

2 结果

A组共29例, 排卵26例 (89.7%) , 临床妊娠11例 (37.9%) ;B组共29例, 排卵15例 (51.7%) , 临床妊娠3例 (10.3%) 。2组间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 , 见表1。用达英-35和二甲双胍预处理3~6个周期后予克罗米芬促排的排卵率和妊娠率均高于直接促排组。

3 讨论

达英-35含有2mg醋酸环丙孕酮 (CPA) 和35μg炔雌醇 (EE) , 其中CPA是人工合成的17-孕酮的衍生物, 通过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 并影响垂体对LHRH的反应性, 从而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生成素都降低, 减少雄激素分泌;同时抑制P450c17和17-20裂解酶活性, 减少雄激素合成。CPA还可以降低5d-还原酶活性, 从而抑制睾酮和双氢睾酮的作用;在靶器官竞争雄激素受体, 阻断外周雄激素的作用。而EE可以抑制细胞色素P450, 并使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增加, 从而减少游离睾酮。但口服避孕药在降低雄激素的同时可降低胰岛素敏感性, 加重PCOS妇女胰岛素抵抗的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是胰岛素增敏药物, 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及肝葡萄糖的输出, 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纠正胰岛素抵抗从而降低高胰岛素血症, 调节血糖和血脂, 控制体重;同时二甲双胍和CPA一样可以降低细胞色素P450c17和17-20裂解酶的活性减少雄激素合成[3]。还有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PCOS患者治疗后早孕期的自然流产率和妊娠糖尿病的发生率。

总之, 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预处理3~6个周期后予克罗米芬促排卵治疗PCOS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随着研究进展, 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76~379.

[2]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826~832.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8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经结肠镜及黏膜活检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1],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5~49岁,平均30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6年,平均3年9个月。对照组29例,男15例,女14例,年龄23~58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7年,平均4年2个月。观察组30例均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20例患者有消瘦,11例贫血,9例患者有发热,按病程经过分型,慢性复发型20例,慢性持续型10例。对照组29例均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19例患者有消瘦,12例贫血,11例发热,按病程经过分型,慢性复发型18例,慢性持续型11例。

1.2方法观察组每晚先用0.9%生理盐水500 ml清洁灌肠,粪便约半小时后排出。然后取0.9%生理盐水40 ml加2 ml/支的康体多15支,共合计70 ml放容器内加温至37℃左右灌入肠内,嘱患者在床上翻滚数次,使药物充分接触肠道黏膜而发挥作用。黄莲素0.2 g,口服,3次/d。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按照《内科学》中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方法,应用柳氮磺胺嘧啶1 g,四次/d,口服,醋酸泼尼松10 mg,口服,3次/d,4周为一疗程。

1.3疗效判定标准参照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制定的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标准[2]。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大致正常,无溃疡及出血,大便常规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多数电话随访);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常规正常,但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大便常规正常,但结肠镜检查示肠黏膜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大便常规及结肠镜检查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

1.4统计方法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2结果

2.1 30例患者治疗结果具体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0.4249,P>0.05

2.2不良反应观察期内观察组3例出现向心性肥胖、低钾。对照组观察期内25例出现向心性肥胖,4例出现多毛、多汗、痤疮,考虑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有关,5例出现皮疹,3例出现轻度恶心,1例出现轻度粒细胞减少,考虑可能与柳氮磺吡啶相关,两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未影响治疗。

3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传统治疗是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应用柳氮磺吡啶、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虽有疗效,但疗程长,不良反应大。尤其是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很大,长期应用可以抑制内源性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功能甚至使其萎缩。还可引起满月脸、水牛背、多毛、多汗、痤疮骨质疏松等。柳氮磺吡啶经口服后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嘧啶而发挥作用。因此可表现出5-氨基水杨酸与磺胺嘧啶的副作用,比如消化道反应、皮疹、粒细胞减少等。故应找出副作用少的药物代之。

黄连素为中药黄连、黄柏和三棵针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抗菌能力颇强,同时又具有增强白细胞和肝脏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是季铵类化合物,口服吸收不良,故用于治疗无需肠道吸收的疾病[3]。康体多是从中药甘草中提炼出的次甘草酸,具有类糖皮质激素样作用,但副作用远远低于糖皮质激素,再加上局部用药、加热后使用及患者在床上翻滚数次,这样做的有点体现在:(1)局部用药,其局部药物浓度高于全身,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2)次甘草酸具备很强的局部抗炎效果,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活力增强,是肠黏膜保护剂,亦能改善肠道的吸收功能,增加肠道免疫力,对肠道远期功能具有双相调节作用,因而具有纠正肠功能紊乱,治疗肠道疾病的功用[4];(3)加温后使用,减少了局部刺激,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了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消退。

笔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应用两种方法进行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30例,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29例,总有效率为65.5%,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性。但是黄莲素联合康体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副作用小,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种较好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黄莲素联合康体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应用黄莲素口服,康体多保留灌肠,对照组29例,应用柳氮磺胺嘧啶和醋酸泼尼松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5%,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黄莲素联合康体多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关键词:黄莲素,康体多,溃疡性结肠炎,柳氮磺胺嘧啶,醋酸泼尼松

参考文献

[1]欧阳钦,Rakesh Tandon,Goh KL,等.亚太地区炎症性肠病处理共识意见(二).胃肠病学,2006,11(5):301.

[2]赵春芝.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中华肛肠病杂志,2008,28(7):23.

[3]韩图雅.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和治疗.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2, 9(6):10-11.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曾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时间为2012年1月-2014年7月, 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 且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配合完成本次研究, 并将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疾病及过敏体质患者排除。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8例。对照组:年龄45~82岁, 平均 (62.45±0.24) 岁, 男36例, 女2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18例, 中型21例, 重型19例。观察组:年龄44~83岁, 平均 (62.49±0.32) 岁, 男37例, 女21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型17例, 中型20例, 重型21例。对照组和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金纳多进行治疗, 将20 ml金纳多注射液加入500 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中进行静脉滴注, 1次/d, 2周为1疗程。

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金纳多联合依达拉奉方案进行治疗, 金纳多治疗方法同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方法:将30 mg依达拉奉加入100 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快速静脉滴注, 2次/d。

对照组和观察组脑梗死患者在治疗期间, 均进行降压、降颅压等相关对症治疗, 并不采用抗凝及溶栓治疗。

1.3 观察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将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指标作为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价指标。显效: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 临床症状消失,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以上, 病残程度为0级。有效: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 临床症状缓解,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5%~90%, 病残程度为1~3级。无效:药物治疗前后, 患者的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 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研究收集到的相关数据经核对无误后录入至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例 (%)

2.2 两组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药物治疗前, 观察组和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与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改善更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 其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及脑栓塞等, 脑梗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0%, 主要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及智力障碍为临床表现,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3]。脑梗死发病较急, 患者在发病前, 均无明显的前驱症状, 局灶性神经体征在数分钟后达到高峰, 多表现为完全性卒中, 严重患者可致严重脑水肿, 危及患者的生命[4]。

中医将脑梗死划分为中风的范畴, 主要是由于气血不足、推动无力导致的气滞血瘀, 临床上治疗主要以通经活络、益气活血为治疗原则[5]。中医上银杏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 是治疗脑梗死疾病的常用药物[6]。而金纳多是银杏叶的提取物注射液, 能够有效清除脑梗死患者体内过多的自由基, 进一步抑制细胞膜的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 避免细胞膜受到损害;金纳多还能有效降低全血黏稠度, 增进白细胞的可塑性, 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 增加缺血组织对葡萄糖的供应量, 可对组织起到保护作用[7]。依达拉奉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广的脑保护剂, 其可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 使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进一步减轻, 从而有效使缺血半暗带面积缩小, 延缓迟发性神经元的死亡, 从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使其发挥抗缺血的作用, 尽快恢复患者脑内血流, 减少梗死的面积[8,9]。

在本次研究中, 将11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分别采用单一金纳多治疗和金纳多联合依达拉奉方案进行治疗, 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 观察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55%, 而对照组为74.14%, 由此可知,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具有优势 (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得到了有效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10.12±6.12) 分, 而对照组为 (15.87±8.60) 分,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 (P<0.05) 。

总而言之, 脑梗死应用金纳多联合依达拉奉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促进患者脑功能的恢复, 值得推广及借鉴。

参考文献

[1]唐国文, 曾盛, 林世泳, 等.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大面积脑梗塞患者42例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1, 17 (12) :1640-1642.

[2]杨柳.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 2011, 22 (7) :1709-1710.

[3]刘玮, 曹燕滔.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老年人急性脑梗死[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1) :35-36.

[4]杜育刚, 陈文腾.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67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 (1) :89-90.

[5]刁学军.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 2012, 19 (20) :3092-3093.

[6]怀晓明.试论联用疏血通和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 (3) :111-112.

[7]张向阳, 郑元悦.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治疗脑梗塞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 19 (10) :1444-1446.

[8]林义忠.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 (13) :68-69.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10篇

【关键词】二甲双胍;达英.35;多囊卵巢综合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因为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紊乱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不仅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而且容易导致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多囊卵巢综合症伴不孕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的疗效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1年7月一2013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PCOS不孕患者160例,A、B两组为随机分配,平均每组80例。诊断采用2003年鹿特丹会议修正的标准: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②雄激素过多的临床体征或生化高雄激素血症:⑨超声示卵巢多囊改变:④以上3项具备2项,并排除其他病因的高雄激素血症。年龄23—33岁,BMI为22.5—-27.2,BBT均为单相。160例均为已婚不孕,不孕年限2-10年,排除输卵管性不孕。所有对象在受试前3个月内未服用激素类及其他影响内分泌代谢的药物。

1.2 治疗方法

在来月经第3天(闭经者不限)早晨禁食水测患者体重、身高、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黄体生成素(LH)、睾酮(T)、空腹胰岛素及血糖,然后口服葡萄糖粉75g在服糖后2 h抽静脉血测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给予A组盐酸二甲双胍口服500 mg3次/同,连服4个月,同时达英.35周期性服用4个月。B组仅给予达英.35周期性服用4个月。在第5个月月经来潮第3天测LH、T、空腹及餐后2 h胰岛素水平、血糖水平,于第5天开始用克罗米芬(CC) 100 mg/天,连服6天,第10天阴道超声(TVS)监测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厚度,当卵泡长到15nlin时,在每日早晚各测一次尿LH峰,每同阴道超声监测,同时进行宫颈黏液评分,当最大卵泡垂直直径≥19mm,宫颈黏液评分≥8分,无尿LH峰出现,肌注HCG10 000 IU诱发排卵, HCG注射后24q8 h阴超继续监测排卵,若无优势卵泡,则下周期采用CC+HMG方案,即于第5天开始服用CC 100 mg/天,同时加用HMG 1支隔日或每日肌注1次,有优势卵泡者维持原量继续用药,无优势卵泡者HMG小剂量增加,仍无优势者取消该周期。治疗周期中监测发现直径≥14 nlin的卵泡数≥3个,即终止治疗,定期B超监测预防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

1.3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ll.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i±s表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a=O.05作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 I、T和LH比较

A组和B组经治疗后T和LH均降低,且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而体重指数均无明显变化。

2.2两组治疗前后两组血糖、胰岛素比较

A组经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胰岛素均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2.3两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

A组排卵率为68.9%,妊娠率达33.7%,与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3 结论

A组治疗后LH、T均较治疗前很明显降低(P

参考文献:

[1] 陈良湾,廖婉红,张伟羡.达英一35与二甲双胍联用对PCOS患者激素水平及卵巢状态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39.

[2] 陈兰荭.多囊卵巢综合征256例治疗体会叨.当代医学,2008;(149):

[3] 杨洪波,袁志成.多囊卵巢综合征血瘀证病理与性激素及血液流变学的关系.中国误诊学杂志,201 0,10(9):2045—2046.

[4] 郁琦.多囊卵巢綜合征诊治标准专家共iR[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6):474.

[5] 徐蓓,朱桂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血症及其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9):669-67 1.

多方法联合治疗 第1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6月在老年病科及神经内科住院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48例, 年龄62~83岁, 平均 (72.52±5.89) 岁, 其中男33例, 女15例。随机分为多奈哌齐治疗组 (对照组) 及多奈哌联合天麻素治疗组 (联合治疗组) 。对照组24例, 平均 (72.67±5.78) 岁, 男17例, 女7例;联合治疗组24例, 平均 (72.38±6.12) 岁, 男16例, 女8例。2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均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 Hachinski缺血量表 (Hachinski ischemic score, HIS) , 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 检查。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所有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公布的我国关于《血管性痴呆诊断标准草案》的诊断标准要点中临床很可能血管性痴呆:经过评分量表评价后达到MMSE评分在10~26分, HIS评分≥7分, ADL在20~80分。排除标准:其他原因所致痴呆;意识障碍、严重痴呆、重度失语等不能配合检查或配合较差的, 精神障碍, 癫禶, 明显活动性出血 (脑出血、胃肠道出血等) , 对多奈哌齐、天麻素及相关成分过敏;其他不适合情况:如严重心 (心动过缓等) 、肺 (哮喘等) 、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充分告知后患者不能接受该治疗或不能坚持完成该诊疗方案的。

1.3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基础治疗:控制血压、血糖, 抗血小板聚集, 调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上述基础治疗外, 加用多奈哌齐 (日本卫材株式会社, 安理申, 5 mg/片) , 用法:每次5mg, 1次/d, 疗程12月。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加用天麻素针 (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200 mg/2ml·支) 600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1个疗程15 d, 应用2个疗程, 2疗程间相隔5~7月;然后口服天麻素胶囊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公司, 50 mg/粒) , 每次50 mg, 2次/d, 疗程1年 (静脉输天麻素针期间停用) 。

1.4 观察指标

1.4.1 认知及生活评价:

用MMSE评分值了解患者认知状态及痴呆程度状态, ADL了解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

1.4.2 脑电图频谱功率分析 (EEG power spectrum a-nalysis, EPSA) :

采用ZN5a00型数字化脑电监护系统行脑电图检查, 电极为头皮盘状电极。电极放置标准按照国际标准10/20系统。常规扫描一般做单极导联, 参考电极为Cz。常规诱发试验采用睁闭眼试验、深呼吸等。记录时间15~20 min。结果采样选择无眼动无伪迹脑波30 s。结果分析软件由数字化脑电监护仪系统进行分析, 数值取平均值。计算出患者的α、θ、δ频谱相对功率。

1.4.3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出院后1月、6月、12月门诊或电话随访了解不良反应时间、程度、持续时间等, 判断与研究药物的关系, 采取措施及干预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HIS、ADL、EPSA比较

2组患者在治疗前认知状态, 缺血评分、ADL评分2组比较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12月后2组的MMSE、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

2组患者在服用多奈哌齐后共有3例 (其中联合治疗组1例, 对照组2例) 自诉恶心, 食欲下降等不适, 程度较轻, 可坚持完成疗程, 疗程完毕后复测体质量无明显减轻。整个过程中未出现药物相关心血管事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晕厥、血压升高、肝肾功能损害等较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痴呆是老年常见病之一, 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而且缺血性卒中后的痴呆反过来可以增加卒中发生的概率, 是影响卒中后生存率的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2]。血管性痴呆位于痴呆原因第2位。血管性痴呆的病因除与多种维生素或营养素摄入不足、受教育程度低, 年龄、性别、遗传等因素有关外, 主要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脑卒中等基础疾病及危险因素相关。上述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及社会发展, 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至相应心脑功能障碍, 影响脑血流动力学及局部神经元血供, 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率升高, 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率也呈逐渐增加趋势[3]。血管性痴呆的发病机制从功能学上讲, 可能有局部或广泛额叶、颞叶、边缘系统受累, 导致记忆、执行等高级脑功能受损。从神经递质与影响因子或相关受体角度的机制研究表明:血管性痴呆除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外, 还与众多因素有关, 如胰岛素生长因子及其受体[4], α1受体/β2受体自身抗体因素[5]等。乙酰胆碱 (Ach) 有研究表明脑脊液中的浓度减少与认知功能减退有关[6];血管性痴呆亦可累及胆碱能神经元通路[7];这为中枢性胆碱酶抑制治疗血管性痴呆提供了理论基础[8]。

多奈哌齐是一种可逆的中枢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h E) 抑制剂。它除了通过抑制Ach E, 增加Ach浓度从而改善认知功能外, 还有非Ach途径的神经保护作用[9]。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在多篇文章中得到了证实[10], 本文以多奈哌齐作为血管性痴呆治疗的阳性对照组进行研究, 发现多奈哌齐可以提高MMSE评分、ADL评分等, 与上述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有较好的重复性。此外, 本文的一个新的观察指标, 即EPSA, 从神经电生理及脑功能层面证实多奈哌齐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脑电活动及相应皮层的功能。慢波频率的θ、δ波的功率的增加, 从神经电生理上可理解为大脑激活度或觉醒度不足;α波为生理波主要成分, 其比例的降低提示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脑功能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多奈哌齐治疗后患者α波功率比例上升, θ、δ波功率比例下降, 提示脑功能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天麻素化学名是4-羟甲基苯-β-D-葡萄吡喃糖苷, 是天麻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其药理作用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脑保护 (抗氧自由基、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 , 改善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 阻止血栓形成, 抗遗忘, 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11], 是治疗中风的常见的辅助用药。有研究表明, 天麻素可显著降低脑内Ach E的活性, 并提高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 从而增加脑内Ach含量, 提高脑内胆碱能系统功能, 从而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天麻素能够提高过氧化氢损伤后的细胞存活率, 减少乳酸脱氢酶的漏出, 增强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 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如丙二醛含量, 表现出抗氧化活性。天麻素还能够显著提高过氧化氢损伤后PC12细胞内总ATP酶活性, 推测其神经保护作用与增强脑部神经细胞供能也密切相关[12]。由此我们总结出天麻素不仅可以改善大脑血供, 还可以从大脑抗自由基损伤、脑保护、提高Ach含量、减少海马组织损伤等多方面有益于血管性痴呆的病程进展。我们的研究亦表明天麻素联用多奈哌齐后比单用多奈哌齐有更加明显的改善患者智力状态、生活能力作用。脑电图结果提示联合用药组α波功率增加, θ、δ波功率减少较单独应用多奈哌齐更明显, 这从功能学上亦得到了佐证。此外, 2组均出现不良反应, 可能与多奈哌齐有关, 但均未影响治疗过程及结果。

综上所述, 多途径、多机制治疗血管性痴呆, 可防止病情进一步进展, 改善认知障碍,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贾建平.神经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05-208.

[2]Desmond DW, Moroney JT, Sano M, et al.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dementia after ischemic stroke[J].Neurology, 2002, 59 (4) :537-543.

[3]Ikeda M, Hokoishi K, Maki N, et al.Increased prevalence of vascular dementia in Japan:a community-based epidemiological study[J].Neurology, 2001, 57 (5) :839-844.

[4]Gong X, Ma M, Fan X, et al.Down-regulation of IGF-l/IGF-lR in hippocampus of ra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J].Neurosci Lett, 2012, 513 (1) :20-24.

[5]Karczewski P, Hempel P, Kunze R, et al.Agonistic autoantibodies to theα (1) -adrenergic receptor and theβ (2) -adrenergic receptor in Alzheimer's and vascular dementia[J].Scand J Immunol, 2012, 75 (5) :524-530.

[6]Tohgi H, Abe T, Kimura M, et al.Cerebrospinal fluid acetylcholine and choline in vascular dementia of Binswanger and multiple small infarct types as compared with Alzheimertype dementia[J].J Neural Transm, 1996, 103 (10) :1211-1220.

[7]Mesulam M, Siddique T, Cohen B.Cholinergic denervation in a pure multi-infarct state:observations on CADASIL[J].Neurology, 2003, 60 (7) :1183-1185.

[8]Erkinjuntti T, Romn G, Gauthier S.Emerging therapies for vascular dementia and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Stroke, 2004, 35 (4) :1010-1017.

[9]Akaike A.Preclinical evidence of neuroprotection by 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J].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 2006, 20 (2 Suppl 1) :S8-S11.

[10]赵静, 苟云久, 彭小兰, 等.多奈哌齐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1, 11 (11) :1280-1289.

[11]孙中吉, 王辉.天麻素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19 (4) :1011-1013.

上一篇:微切口超声乳化下一篇:高等教育结构论文

热门文章

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