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矫正范文

2024-05-09

指导矫正范文(精选3篇)

指导矫正 第1篇

关键词:体位指导,产妇,枕横位,临床疗效

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异常, 往往是引起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 持续性枕横位产妇多数不得不采取阴道手术助产以及剖宫产, 若处理不当, 对母体以及胎儿都有许多不良影响, 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 在产妇的分娩产程中, 应该重视产妇的体位指导, 能否在分娩时及时有效地矫正枕横位是降低剖宫产率, 促进自然分娩, 减少产妇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所在[2]。我院对枕横位分娩的产妇进行体位指导, 有效地缩短了产程, 降低了剖宫产率, 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确保母婴的安全, 有效地提高围产医学质量, 临床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诊断为枕横位的13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的200例产妇在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以后, 均经过阴道结合B超检查判断为单胎, 枕横位。产妇年龄24~32岁、平均年龄28.3岁, 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5周;骨盆外测量均正常, 无任何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其他并发症,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68例, 两组产妇的体重、产妇年龄、孕周、胎位、B超预测的胎儿体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心理方面给予一定的安慰、指导, 帮助产妇了解改变体位矫正胎儿方位的基本原理以及必要性, 减轻产妇的不良心理, 最大程度地争取产妇的主动配合, 然后给予体位指导[3]。在产妇进入活跃期以后到宫口开全期间经过阴道结合B超检查确诊为枕横位时指导观察组产妇取侧俯卧位, 方向与胎儿脊柱同侧。具体姿势如下:身体向一侧俯卧, 位于下面的腿膝部呈现自然伸直姿势, 位于上面的腿膝部呈90°向前弯曲, 尽可能贴近肚子, 前胸尽可能地贴近床面, 维持此姿势一直到宫口全开或者是产妇会阴出现膨隆、阴裂明显分开、可以看到胎儿头发时, 然后指导帮助产妇取仰卧屈膝位, 把床头抬高大约10°, 宫缩的时候指导产妇取仰卧手抱膝位, 即双手抱膝, 双髋、膝关节尽量极度的屈曲, 使大腿尽可能地贴近腹部, 双腿呈现充分的外展式, 同时嘱咐产妇屏住呼吸以便增加腹压, 然后做向下用力的动作, 在宫缩间歇期时产妇恢复仰卧屈膝位, 做深长呼吸, 下次宫缩时重复上述动作[4]。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护理, 不进行体位指导, 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以及胎儿的基本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形式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68.0%, 高于对照组的46.0% (P<0.05) , 见表1。

2.2 两组产妇产程比较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P<0.05) , 见表2。

2.3 两组胎儿基本情况

所有的200例产妇均在24h内顺利分娩,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 (8.80±0.44) 分, 体重为 (3 298.34±412) g, 胎头双顶径为 (8.99±1.30) cm, 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 (8.64±0.41) 分, 体重为 (3 311.34±435) g, 胎头双顶径为 (9.07±1.36) cm, 以上各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 胎儿在子宫内所处的位置即为胎位。正常的胎位表现为母体的纵轴平行于胎体的纵轴, 胎头位于骨盆的入口处, 呈俯屈状态, 胎体的脊柱向前微微弯曲, 颏部靠近胸壁, 四肢交叉屈曲放置在胸腹的前方, 临床可见胎体呈现椭圆形, 将其称之为枕前位, 和枕前位不同的其他胎位均属于异常胎位[5]。

胎体出现胎位不正的原因非常多, 常见的有胎儿畸形、骨盆狭小、羊水过多、子宫畸形、盆腔肿瘤等因素。在胎儿方位异常时, 难产的发生率非常高, 临床上分娩多需要手术实施助产, 对母婴的健康均有严重的不良影响。枕横位是临床上最轻的胎头位置异常, 但是由于在产程中缺乏恰当的体位, 常常容易发展成持续性枕横位, 引起继发性宫缩无力, 导致产程延长, 胎儿宫内窘迫, 分娩困难, 严重者危害母婴的生命安全。因其易导致产程延长, 危害母婴安全。产道、产力、胎儿三者之间是互相适应、影响、代偿的一种关系, 但是, 在分娩的过程中三者会不断地发生各种动态的变化, 其中, 胎儿和骨盆大小是无法改变的因素, 产力以及胎头位置可以改变的因素[6]。因此在分娩时给予产妇适当的体位指导及时矫正胎儿的枕横位是降低母婴安全的关键。

本研究对枕横位产妇在分娩时给予体位指导矫正, 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68.0%, 高于对照组的46.0%, 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

综上所述, 对枕横位产妇进行体位指导矫正胎儿方位, 疗效满意, 可以促进自然分娩, 降低剖官产率, 有效缩短产程, 保证母婴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马美芳, 郭新霞, 延丽萍.体位指导对分娩过程及结局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 2010, 22 (11) :823-824.

[2]周妍, 库加兰·卡白.体位指导在枕横位产妇产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 2011, 32 (21) :4476-4478.

[3]刘冬梅.改变产妇体位矫正胎儿方位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1 (3) :266-267.

[4]王足英, 王琼英, 胡双妹.改变产妇体位自然矫正胎方位50例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0, 23 (12) :4809-4810.

[5]庄素霞.同侧俯卧位矫正胎方位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2 (11) :126-127.

指导矫正 第2篇

联合检察院监所科指导检查司法所

社区矫正工作

为进一步规范全市社区矫正执法行为,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开展。赤城县司法局联合检察院监所科,对全县基层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活动开展全面指导检查,以防止我县社区矫正人员出现脱管、漏管现象,预防我县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及时发现和纠正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全县18个乡镇司法所的检查中,司法局、检察院工作人员通过实地查阅和询问,重点检查了各司法所的执行档案、工作档案是否规范,包括社区矫正人员档案是否完整、规范、归档是否及时。矫正小组建立是否规范、职责是否明确,社区矫正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日常管理是否规范,包括司法所台帐建立是否完备,日常管理资料是否详细,是否按照管理等级进行管理;信息化管理是否科学、高效,包括社区矫正系统基础信息录入是否完备、详细。

近年来,我县东卯镇在矫的社区矫正人员数量在我县排名靠前,司法所在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规范执法行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为进一步了解东卯镇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司法局、检察院工作人员实地察看了司东卯镇法所社区矫正人员花名册、详细查看了每个矫正对象的档案卷宗,对照卷宗,逐一记录相关情况。检察院监所科王科长重点询问了暂予监外执行人员的管理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当地在矫人员的基本情况和思想动态,东卯镇司法所联系在矫人员召开了一次集中教育会,会上监所科王科长深入浅出地向社区矫正对象介绍了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应遵守的规定、社区矫正奖惩类型等相关知识,同时与在矫人员进行思想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最后,县司法局分管副局长仁红光对东卯镇司法所下一步社区矫正工作的方向及重点进行了强调,并对社区矫正人员严格遵守社区矫正规定,做守法公民提出了要求。

在此次为期10天的检查中,司法局、监所科一行对此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逐一记录,作为下次检查的重点内容。各司法所也决心对照此次检查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对照整改要求加以整改,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扎实开展,以保证矫正效果。

指导矫正 第3篇

关键词:语感;朗读;朗读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37-2常常听任教中高年级的老师这样说:“现在的这些学生,课文读得结结巴巴,话说得词不达意,一点语感都没有!”我也常有这样的困惑:“学生在经过一二年级,甚至还有三四年级的学习后,到了高年级,课文朗读为什么会这样差?不是断断续续,就是读破句子,也因此总是把握不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不了文中的语言文字!”经过反复探究,我发现低年级语文课堂上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导致了学生读不好书,阻碍了学生语感的发展:

误区一:教师课堂上说话的语速过慢,语气太儿童化。

听低年级老师的课,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课堂上,老师说话的语速比平时慢很多。也许是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担心语速快了他们听不懂讲课的内容,于是很多教师就会在课堂上有意放慢语速。可是,老师们的语速慢得有点过了,致使讲出来的话给人的感觉不是一句一句的,而是一字一字的。其实,这样的语速是不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很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的,因为学生们听到的不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教师的这种语速会被学生无意识地模仿到,他们会用同样的速度读书、回答问题,久而久之,我们听到的就是学生们拖腔拖调的朗读,看到的就是他们比较糟糕的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而不能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又使学生们更加读不好课文,所以,读破词语的,停顿不当的情况就随处可见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朗读课文,不能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这就是教师运用了不恰当的儿童化语言。我们知道,小学低年级教师恰当地使用儿童化语言,是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它可以让学生易于听懂,乐于接受,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是如果用得不当,变成了矫揉造作的“娃娃腔”,偏要把“雨点儿”说成“雨点娃娃”,把“树叶”讲成“树叶宝宝”……那么,学生就不能积累更丰富的词语,不能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也不能有效地与人交流,到了高年级,最直接的就反映在读不好书,没有语感这两方面了。

对于开心,对于赞美,每个人表达出来的语气、语速不会是完全一样的,这一点,我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可是教师却要求齐读,学生根本不能读出感情,读出个性。一节课下来,课文内容读了很多次,可是几乎都是千篇一律地齐读,教师除了总结式地说一句“让我们开心地读一读……”,“让我们赞美地读一读……”毫无指导可言。学生在这样反复的齐读中,不但没能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而学会了唱读,因为大家要齐声,速度慢一点,语调拖一点,声音才会齐一点。长此以往,学生的“感情朗读”就变成了“无情唱读”,语言的感悟能力也随之越来越差了。

在这里,教师先引读,再让学生接下去读的做法本没有错误,可是教师每次停下来让学生接着读的地方都令人匪夷所思。我不免会想:“这位老师是随便就这么一停的,还是她认为就该在这个地方停呢?如果是前者,说明他此时此地没处理好,不会一直是这样,对学生朗读的影响不会太大。可如果是后者,那就糟糕极了,这明显属于停顿错误,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感的培养。”

读书如此,在课堂上讲课也会时不时这样,听课老师有时也会一头雾水,不知应该怎样接着说,可怜那些小小年纪的孩子,却要拼命去猜答案,接住话茬。试想,学生在这样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们怎能读好书,怎能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呢?

针对以上几种误区,我尝试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做好低年级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与训练,从而使学生学会朗读,并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目的:

一、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做好范读,做学生感情朗读的引路人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大部分课文的理解都有困难,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也不足,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许多文章的“神”、“气”是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想让学生在文章的朗读吟诵中尽情体验、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并最终积累语言,形成语感,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有感情地范读,有时候甚至一句一句地进行领读,让学生直接领略老师的语气、语调,进而仔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经常给学生正确的、有感情的范读,会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熏陶,受到一定的语感训练。当然,教师范读不但要让学生知道该怎么读,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读。因此,朗读指导时,教师的范读还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朗读,感受朗读的乐趣。

二、扫除阻碍感情朗读的三大“虎”——的、了、着

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让学生把课文朗读好,首先得扫除“的”、“了”、“着”这三只“大老虎”。在课文中,我们常常遇到这三个发轻声的字,这其中又以“的”字居多,可是,学生总是把握不好它们的读音,总会把它们读成第一声。然而,无论其他的内容读得多好,只要把这几个字读成第一声,一切就前功尽弃了——不但没有了感情,还显得拖腔拖调。所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一步,就是教好学生读对“的”、“了”、“着”这三个字的音。教学中,我会在指导朗读课文之前,先教学生读好这几个字,告诉他们轻声字的朗读特点就是“短、轻、快”,然后把这几个字分别带进句子中让学生练习。在多次练习后,最后让学生读课文,遇到这三个字后,还会反复提醒,反复让学生练读。这样一次次下来,学生渐渐地就能读好轻声音的字了,而后面的朗读指导也就不困难了。

三、关注标点符号,注重朗读中的停顿指导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养成根据标点符号进行停顿的习惯。根据标点符号的不同作用,读出合理的停顿。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指点学生要看清每一句话中的标点符号,明确句号处要有较长时间的停顿,逗号处要有较短的停顿,问号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感叹号要读出表示感叹的语气。在刚开始,反复给学生范读几种标点符号的不同语气,让学生模仿。经过这样反复训练,既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的节奏,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怎样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四、减少“齐读”这一朗读方式

上一篇:三年制高专下一篇:清洗猪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