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博物馆范文

2024-05-09

景德镇博物馆范文(精选3篇)

景德镇博物馆 第1篇

陶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小写就是 “瓷器”的意思,“CHINA”的英文发音源自景德镇的历史名称“昌南”,由此可见景德镇瓷器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博物馆是城市文明的窗口,如何让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体现几千年的陶瓷文化,以及怎样保护与传承“瓷都” 文化,这是关心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作为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融合了知识与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兴起, 用数字化手段对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对于实现资源共享,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资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1建设景德镇数字陶瓷博物馆的意义

1.1有利于对景德镇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存和资源共享

数字化保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方向。景德镇迄今已有各类博物馆十余家,其中包括国家级、地方、单位、 私人等存在形式。建立数字陶瓷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有利于对景德镇的陶瓷藏品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存档,同时对各大博物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和观众的学习和研究有很大帮助。

1.2解决博物馆展示手段落后的问题

在我国有一部分博物馆采取了比较先进的信息化展示手段,如科技博物馆和自然博物馆等。但大部分博物馆仍然采用的是单调呆板的展柜、展品另加说明的静态展示模式,展柜设施老化,展示手法落后,使原本精彩华丽的内容变的单调、乏味、令人感到疲倦。而且受展馆面积和空间等条件的制约,有很多藏品无法全面展示。 另外安全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博物馆藏品价值连城出于安保的考虑导致很多精美的藏品无法展示出来,如果建立数字博物馆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博物馆要想能够让观众想去或者再去,就需要采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增强他的吸引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博物馆更新陈列形式,丰富展示手段成为可能。

2景德镇数字陶瓷博物馆的前期条件

2.1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景德镇有中国陶瓷博物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 古窑博物馆、景德镇御窑厂。中国陶瓷博物馆内所列瓷器品以景德镇瓷器为主,分朝代陈列。馆内设有我国官窑和哥窑、汝窑、定窑、钧窑等名窑馆;此外,有着中国官窑的象征、陶艺瑰宝摇篮的景德镇御窑厂内收藏着丰富的官窑陶瓷,古代它专为皇帝烧制瓷器,为中华民族创造了大量瓷文化的奇珍异宝;集中了如汝窑、龙泉窑、 哥窑等各大名窑的陶瓷技术的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是一个专业的古代陶瓷技术馆,它在展示各大名窑文化的同时还向人们展示着古代郎窑红、钧红、裂纹釉等高温颜色釉瓷精湛的制瓷技术。

2.2良好的发展前景

当前,景德镇艺术陶瓷以及陶瓷材料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景德镇陶瓷的发展也受到世界的瞩目,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到访景德镇研究陶瓷文化。2001年,原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视察景德镇时亲自为中国陶瓷博物馆题字,该馆的建设投资达2亿元人民币占地86451平方米,建筑物面积26000平方米, 预计总库存藏量将达15万件,堪称中国一流。从这些博物馆的分类可以看得出来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实体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受到了景德镇市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然而,陶瓷博物馆的数字化研究目前这在体现景德镇陶瓷文化方面基本上可以算是一个空白, 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

2.3展示手段落后,制约陶瓷文化的发展

笔者通过走访各个陶瓷博物馆及网络调研发现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储藏量以及陶瓷文化信息相当丰富,但却没有任何一家陶瓷博物馆投入对藏品数字化和网络展示平台进行研究,在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的门户网站http:// www.jdz.gov.cn/ 上曾经有一栏是相关陶瓷文化的“网上陶瓷博物馆”,下设内容为陶瓷历史、制瓷工艺、陶瓷名人、陶瓷单位、陶瓷旅游,通过简单的图形、文字形式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景德镇陶瓷文化单一的宣传模式和手段,这使得陶瓷文化的传播受到了极大的制约。

2.4景德镇陶瓷博物馆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陶瓷博物馆中的陶瓷展品利用率低下,许多陶瓷藏品由于受到严格的保护,至今都未能展示观众;

(2) 各个陶瓷博物馆没有建立专业馆藏信息数据库, 缺乏对陶瓷藏品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3) 信息资源保守,陶瓷博物馆中的藏品信息仅局限于在博物馆展览时喷绘的背景板上,隔着玻璃的藏品不利于考古工作者和研究人员拍照或者进行数据的采集;

(4) 未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来展示古陶瓷藏品和古窑遗址,现有的展示手段单一、老套,缺乏新意;

(5) 缺乏对多媒体数字艺术的开发和运用,不能将展品信息和古代制陶工序等内容生动的展示给观众。

以上问题影响了陶瓷文化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人们对陶瓷文化的信息收集和相关学习、研究工作, 也限制了陶瓷博物馆的发展。作为当代陶瓷博物馆,应当是一个集高科技技术为一体的、展览手段丰富、更为人性化的新概念陶瓷博物馆。

3数字陶瓷博物馆的建设流程

3.1内容整合与框架设计

在对概念图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的数字陶瓷博物馆框架图如图1所示。一级目录主要是界面的设计,通过Photoshop软件来完成,再导入Dreamweaver软件当中进行后台的数据库设计。二级目录是对特定陶瓷文化的内容的具体展开。二级目录中包括陶瓷科技史、制陶工艺馆、特色陶瓷馆等概念性知识;三级目录主要体现陶瓷艺术的发展朝代、器形、名窑、工艺等更为专业的内容。

3.2涉及内容与组织关系

建设数字陶瓷博物馆,首先要利用“框架图”来对相关内容的组织关系问题进行思考。内容和框架图是包含各部分结点与连线的一种对知识的结构化进行形象体现的方法,运用框架图进行初步梳理,有助于理清围绕“陶瓷文化”这个中心概念和逻辑关系,为下一步组织材料、 设计框架提供支持。图2体现出数字陶瓷博物馆会涉及众多内容。

3.2.1陶瓷基础知识部分

对“陶瓷文化”的相关基础知识进行简要介绍,如“陶瓷的发展史”、“代表器形”、“烧成工艺”等,一方面有助于受众在大背景下对陶瓷文化的发展和工艺等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知识的延伸与拓展。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较为生动的将各个时期的经典陶瓷器形,釉料效果展示给受众。

3.2.2制瓷工艺馆部分

分别通过两维Flash动画和实拍来体现古代和现代的制陶工艺,《陶冶图说》中记载御窑厂按照生产的品种和手工程序分为72道生产工序,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可以成器,这些都有严格的工艺要求。运用Flash软件制作的“陶冶图动画”将古代官窑的制陶工序图栩栩如生地展现给观众,大大提高了观众的欣赏趣味性(如图3所示)。同时,实拍的景德镇传统制陶工艺分别介绍了拉坯—修坯—塑烧—上釉—烧窑等工艺,展现给观众景德镇现代的手工陶瓷制作工序。

在古代景德镇的陶瓷制作过程当中,有一些工序已经失传或者被现代科技手段所代替了,无法实时的向观众展现当时的情景,有的甚至只能通过老照片来展示, 这在传播陶瓷的历史文化信息的同时又给观众带来了缺憾,而是作为集学术性和科研型为一体的数字陶瓷博物馆,通过三维maya软件、后期处理软件等综合制作出来的数字场景还原和窑工制瓷工艺在线,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切身的了解和体验古代制瓷工序(如图4所示)。

3.2.3特色制瓷馆部分

陶瓷文化的核心内容在于陶瓷艺术品的材料、工艺、 历史、艺术价值等方面,这些都主要体现在“陶瓷器型”、 “纹饰纹样”、“器形工艺”、“釉色技术”、“绘画工艺”、“烧成工艺”等形式和特征上,这部分内容结构在展示的时候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将展示空间模拟成陶瓷馆的现场形式,鼠标移动即变换浏览视角,用鼠标点击展台上的每一件展品均可以进入到对该件陶瓷展品的品名、年代、装饰、釉料、发色等详细介绍说明,图文并茂。网站的内容将来源于专家多年的研究成果,因此,专家人物以及他们的权威专著也形成了一个重要内容。

3.2.4陶瓷艺术设计网络模拟系统

该系统具有“陶瓷产品的在线设计”功能,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设计系统,选择或者上传自己喜欢的陶瓷期形和花纹,进行自由组合,系统会根据观众的设计自动生成设计图并被保存下来,这能让观众亲身体验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快乐,同时提高了数字陶瓷博物馆在功能上的多元化。

3.3各部分技术设计思路

数字陶瓷博物馆主要运用到的技术为多媒体技术、 视觉流程设计、数据库技术、建站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等, 需要发挥多种多媒体软件的优势综合应用。

“制瓷工艺馆”下设两个部分内容,分别是“古代制瓷工艺”和“传统制瓷工艺”,“古代制瓷工艺” 是根据《陶冶图说》运用Maya、Flash动画技术来实现的两维动画,“传统制瓷工艺”部分则是以视频拍摄的形式来实现的。为实现最终的数字陶瓷博物馆在网络上的传播而作准备,故整体数据库运用了网站的建站技术,包括浏览页面的界面设计、页面裁切制作、后台文件管理、服务器环境搭建等,这些技术会涉及多种软件,所运用到的主要技术具体见下图表1所示。

4陶瓷博物馆数字化的实现过程

4.1窑工挑坯工具的数字化实现

在古代陶瓷作坊里面,景德镇的挑坯工具是特有的, 运用传统的坯架可以达到个人挑坯的最大数量化,此外还有挑柴的担子、装运瓷石的推车等等,这些都是景德镇的特色使用工具。

如图5为景德镇传统的挑坯担子,由模型到贴图的实现过程。

加入人物窑工之后的效果如图6所示。加入了人物之后,下一步即为人物物添加动画效果。根据人物模型创建骨骼,对骨骼做IK、FK的关系,用控制器对IK、 FK、骨骼做约束,控制器与控制器之间的约束。骨骼在动画中是一个隐藏的支架,它能模拟人体主要关节进行旋转和移动等操作。当对骨骼进行设定之后,再将模型绑定到骨骼上,这一步就像给机器人装上各种零件一样。 之后通过各种设置对骨骼添加关键帧动画,再由骨骼驱动被定好的模型,这样在最终动画中,人物就可以动起来了。

同样的技术操作还有人推车和人挑柴担子,如图7所示。

4.2古代陶瓷窑址的数字化实现

在景德镇比较著名的古代窑炉有:龙窑、蛋形窑(景德镇窑)、葫芦窑等,这些窑炉烧出了中国著名的瓷器。 此外,这些窑对欧洲的陶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后来在英国产生的纽卡斯特尔窑(Newcastle Kiln)及德国的卡塞勒窑(Kasseler Often),就是仿照景德镇窑设计的。景德镇的陶瓷窑炉工艺是中国古代人们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窑炉的使用不仅使中国陶瓷制造水平在古代处于领先地位,而且推动了早期世界陶瓷制造水平的发展。因此,用Maya软件对这些名窑从建模—材质— 贴图—渲染的工作在数字陶瓷博物馆的建设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如图8、9所示)。

4.3陶瓷在线设计网络模拟系统的开发实现

陶瓷在线设计网络模拟系统的开发实现能够让观众在距离景德镇的千里之外,通过网络体验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如图10所示)。在网络模拟系统上,点击“器形” 链接会出现一些陶瓷器形供设计者选择,其中包括花瓶、 茶壶和水杯;点击“花纹”链接,会出现传统的和时尚的花纹提供给观众选择;此外,还可以通过“文字”功能给自己的设计作品添加各种属性的文字;通过“颜色” 功能对所选择的素材进行色彩的搭配和处理;当给定的器形和花纹都无法满足设计者的需求时,还可以通过“上传素材”功能来实现将自己喜欢的素材上传。当陶瓷艺术品的设计做好之后,观众可以点击“预览设计图”功能键来观看整体的设计效果,并可以将设计图保存输出。 为了保护设计者的知识产权,设计者可以将自己的设计作品进行网上数字备案。

陶瓷在线设计网络模拟系统还可以供陶瓷产品设计的专业人士使用,能够解决以往的陶瓷产品设计受到天气、气候、材料、时间等的制约和影响的问题,他们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实时的将构思转化为可见的实物, 甚至还可以将设计交给客户,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搭配。 这一在线设计系统大大降低了生产上的成本,节约了宝贵的时间,让复杂的工艺变得简单化、趣味化和直观化。

5结论

“多媒体艺术设计在数字陶瓷博物馆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研究,通过对实体陶瓷博物馆的功能进行分析论证, 得出数字陶瓷博物馆课题开发的必要性。

(1) 对计算机多媒体设计软件在数字陶瓷博物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实证分析多媒体艺术设计在国内外数字展览馆中运用的发展状况,提出多媒体技术在数字陶瓷博物馆中应用的必要性。

(2)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解决传统陶瓷博物馆所存在的藏品在展览时不便于保存、保护、传播、展示等问题、 方便人们对藏品的研究以及较好的做到陶瓷文化的开放性。同时利用三维的建模和贴图等技术来达到对古陶瓷精品的数字复原、古代名窑的数字化展示和制陶场景的模拟,解决陶瓷藏品展示手段单一的问题。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博物馆进行数字化的改造,建成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博物馆系统,对于实现资源的共享,保护珍贵的博物馆藏品等资源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博物馆为案例,选择了多媒体艺术设计在数字陶瓷博物馆中的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对景德镇数字陶瓷博物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景德镇陶瓷民窑遗址博物馆开工兴建 第2篇

据介绍,五层主楼圆形展区,可以环形参观。地下12米深的古陶瓷遗迹的堆积层,是历代所形成的遗迹。围绕主楼而分立的群楼修旧如旧,错落有致,古朴凝重。

李放在致辞中说,景德镇陶瓷民窑遗址博物馆的开工建设,是我市利用陶瓷历史文化事业的一件大喜事,是惠及我市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大好事,是改善这一带老百姓居住条件的一件好事,是带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事。

景德镇博物馆 第3篇

一、景德镇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1. 博物馆收藏功能与“静态遗产”的保护

所谓的“静态遗产”就是传统意义上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涉及的“物”。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示仍以“物”的展示为主, 透过这些以“物”的形式出现的“静态遗产”的展示, 我们能看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侧影。

考古学上可以根据器物特征将器物进行分期, 或根据器物的特征判别其所属的时代, 例如对青花瓷的断代, 从元到明清, 文物鉴定者可以根据青花瓷的特点对工艺进行年代的推断和研究, 从而确定其所使用的工艺和该时期工艺的特点, 通过对各时期信息的缀连, 可以确定青花瓷器烧造技艺的发展特点和工艺流程。因此, 研究“物”的变迁对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化有一定的帮助。为更全面深入的认识遗产项目奠定基础。

而博物馆正是展示“物”的专门场所, 博物馆所具有保存、保护和收藏功能可以保护、收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各种静态遗产, 包括文物、器具、一些工具和声音、录像、摄影、文字等资料。景德镇博物馆有很多就建立在瓷窑遗址之上, 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 很容易保存出土的相关文物。但是现在大部分藏品都是陶瓷类文物本身, 陶瓷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的展示。而记录文物的文字、影像类资料很有限, 在这方面亟待加强。如陶瓷文化虚拟资源相关的延伸行业, 陶瓷文化虚拟成像和网络传播、陶瓷文化书籍报刊出版、陶瓷文化题材的影视音像制造、瓷乐表演、陶瓷文物复制仿制、陶瓷旅游纪念品制造、陶瓷会展等。都有着可以挖掘的空间。

2. 博物馆的展览功能与“活态遗产”的保护

博物馆的展览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对文物的静态展示, 当代的博物馆展览都在向着多元化、趣味性、公众参与性、教育性的方向发展。这个趋势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活态遗产”的展示非常有利。博物馆可以结合本馆藏品, 以动态展览的形式展示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挥博物馆的特长, 参与保护景德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和传承不仅依附于物, 更离不开人。人们的传承和创造就是“活态遗产”。要传承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人的介入。

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古窑) 在对活态遗产的展览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古窑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历代景德镇古窑瓷厂展示区内有古代制瓷作坊、世界上最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景点, 向人们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 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以及传统名瓷精品。陶瓷民俗展示区以十二栋明、清时期古建筑为中心的民俗景区内有陶瓷民俗陈列、天后宫、瓷碑长廊、水上舞台瓷乐演奏等景观。水岸前街创意休憩区内有昌南问瓷、昌南码头、耕且陶焉、前街今生、木瓷前缘等瓷文化创意休闲景观。有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古窑瓷厂展示区的古代制瓷作坊里现场展示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的主要步骤, 有些步骤还可以让观众亲自参与, 通过这样的方式, 观众可以很直观地了解传统制瓷工艺, 感受陶瓷文化的魅力。

在博物馆中, 将文物的静态陈列与表演的动态展示结合起来, 加强了社会参与性, 观众可以看到手工制瓷的全过程。以这样生动的形式表现已经不常见的传统手工艺, 是景德镇博物馆在保护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遗产”开拓性的尝试, 观众在参观时得到的真切感受也就实现了博物馆展览的目的。

3. 博物馆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活动

博物馆的功能并不仅限于馆内的静态和动态展览, 在社会中组织各种文化宣传活动也日益成为博物馆的众多职能之一。这些活动一方面向普通观众传达正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 另一方面增强了社会参与性, 通过一些互动活动使观众参与到展览中, 丰富感受, 起到了宣传非物质文化保护意识的作用。

文化创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途径。目前景德镇在文化创意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中央电视台及海内外媒体的多个频道和栏目前来景德镇市, 拍摄并播出了《走遍中国·景德镇》《变化中的中国·来自景德镇的报道》《艺术之旅·景德镇陶瓷文化》《华夏文明·景德镇传人》《寻宝——走进景德镇》《美丽中国·景德镇》等一批影视精品。与此同时, 景德镇市的娱乐业、演艺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拍卖业、印刷出版业、广告业、动漫业也得以全面发展。其中, 景德镇瓷乐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 已成为极具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民族音乐演奏形式。

博物馆也大力参与了景德镇的文化创意活动。近几年在每年一度的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 (瓷博会) 期间, 都会围绕博物馆举办一系列的周边活动, 以博物馆的静态展览为中心, 举办相关专题的讲座、研讨会;在陶瓷民俗博物馆 (古窑) 内进行传统柴窑的复烧活动;举行陶瓷文化主题的文艺演出等等。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博物馆作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一部分, 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结语

景德镇博物馆拥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尤其集中了多年从事古陶瓷鉴定、修复的专家, 或受博物馆聘请担当顾问, 或直接参与工作。在这些专家的参与下, 景德镇博物馆能为保护景德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静态遗产的基础保障。景德镇博物馆也应该在未来成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在文化层面的风向标, 通过举办以博物馆为核心的各种丰富活动, 大力宣扬保护“非遗”的意识, 使保护“非遗”成为每一位景德镇市民的自觉要求。

上一篇:样板间设计下一篇:公共秩序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