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作用范文

2024-05-07

助推作用范文(精选12篇)

助推作用 第1篇

一、加强基层党建, 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教风与学风是一个相互影响与促进的统一体。教风会对学风发挥主导与决定作用;而学风则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风貌、教学水平与质量, 也会影响到学生的素养等方面。一方面, 高校的教风建设是通过教师在其所从事的教学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与思想作风, 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一种表现;教师的教风往往会对大学生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此时, 党员教师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治学精神等均会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风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是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的根本原因。实践证明, 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得越全面、越具活力, 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往往也会发挥得越充分。但在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过程中, 应该根据校内实际情况以及党员教师政治思想、职业发展需要, 及时了解党员教师的政治思想动态, 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一些有针对性, 有利于高校党员教师 (也包括非党员教师) 的思想交流活动, 为高校党员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而创造一个良好氛围, 使其在良好和谐的思想环境中能够自主地、积极地发挥出先锋模范作用。另一方面, 高校党组织还需运用先进性教育以及长效机制来进一步带动高校教师的教风建设, 使之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既能够发挥出党的先进性, 又能担负起直接联系、组织、团结并服务群众的作用;能够直接接触、了解、倾听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呼声与思想需求, 真正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并通过自身的信念、思想政治修养对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人生道路的选择发挥出正确的导向作用;为建设良好的学风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有效运行机制, 推进党员教师教风、学风建设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 促使高校教师的教风建设也面临着重重挑战与困难, 这也需要高校长期加强师德与教风建设, 并将其视为高校发展的长远期规划内容。因此, 高校应通过一切能够促进高校教风建设的可行措施与办法来完善、健全有效的运行机制, 作为教风建设的坚实基础, 以此来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首先, 建立完善、健全的运行机制。高校教风建设须有章可循, 通过加强教师教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建立科学、严谨的教师教风考核办法来进一步强化执行力度, 以此来加强师德素质的养成, 为教风建设奠定基础。其次,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高校应对在教风建设中表现突出和特殊贡献的教师 (包括非党员教师) 个人或集体, 应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 激励广大党员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 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在高校教风建设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努力为学风建设奉献自己的光与热。再次,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高校在强化党员教师学科理论水平、政治及品德修养基础之上, 还要紧抓党员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确保党员教师的道德自律能力永不退化, 使之能够永葆党员的先进性, 真正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 健全竞争机制。高校还应在各党支部内部深入开展以教风、学风建设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来提升党员教师对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使之在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紧迫感与危机感, 进而达到激励、引导广大高校党员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进步、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使之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 也成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

三、提高党员教师的师德水平, 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高校党员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师德水平, 通过不断完善、改进自身教风, 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先锋示范作用。广大党员教师还要以身作则, 通过爱岗敬业、以德育人, 将自己的道德情感、道德追求、道德形象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引导学生。另外, 高校还应通过开展评优、选优及奖优等活动, 大力提倡从严治教、严谨治学的作风, 鼓励、引导党员教师能够自觉履行岗位职责, 能够饱含激情地投入教学、科研工作之中, 能够将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以身作则来逐步影响其他教师, 逐渐形成有利于教风、学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促使其他教师能够在良好教风建设氛围中切实开展学风建设。另外, 高校党委组织在坚持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相结合的同时, 还要发挥离退休党员教师的余热, 邀请他们回校进行言传身教, 让新一代的青年党员教师了解、感受老一代党员教师坚定的政治思想以及追求真理、教书育人、师德师风的表率作用;使其在工作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 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 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中真正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 为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奠定基础。

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助推高校学风建设

学风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目前, 很多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与消极思潮的影响下, “读书无用论”思想也在局部地区的高校有所升温, 甚至影响到了一些高校的学风建设。因此, 高校学风建设既要通过正面宣传与引导, 来切实改变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与消极思潮的影响, 使之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摒弃原有的“混学历”“混时间”的消极思想, 正确认识“大学是人生中学习效率最高、效果最佳的重要阶段”, 纠正当前社会中仅重视高中以前教育的错误思想。党员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应将自己崇高的博爱之心与人格魅力, 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发挥出感染力、影响力, 并在潜移默化之中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 组织学生开展以“学习党的先进性, 奉献无私爱心”等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党员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树立诚信考风”教育、班级“零作弊”创建等活动。针对作弊学生, 党员教师组织本班学生开展“树立诚信考风”教育, 开展班级“零作弊”创建活动。并对考试、论文作弊学生予以严处理, 进而达到强化学生的自律、诚信意识与行为。另外, 党员教师还可以通过密切联系学生开展“校园学风建设问卷调查”等活动, 以此来深入了解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况, 从中找到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消极思想产生的真正根源。通过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思, 找出自身的不足, 及时优化、调整教学手段, 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 党员教师还应将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融入实际教学, 渗透到各个细节, 真正发挥出示范表率作用, 为助推高校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综上所述, 高校党员教师在教风、学风建设中, 既要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 还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时刻体现出党的先进性。在深刻认识、准确把握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 教师还要立足于本职岗位工作, 不断创新教学手段, 让自己在教风、学风建设之中成为真正的“推手”。

参考文献

[1]苗良, 王庆林.创先争优, 充分发挥教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实践[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

[2]王俊程, 胡红霞, 李学舒.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高教研究) , 2015 (3) .

[3]李高升, 苏剑, 黄纪军, 等.高校教风与学风同步建设的典型方法分析[J].科教导刊, 2015 (5) .

[4]王冉.试论新时期高校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研究[J].赤子, 2014 (9) .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第2篇

同志们: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已近一年。今年中央出台乡村振兴一号文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高度重视,再次释放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强烈信号。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工作者,我们必须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工作自觉性主动性,扎扎实实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向前推进。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项伟大战略:

一、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重大战略

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落实,制定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开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新征程,意义重大。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政策的重大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是总书记长期重“三农”、抓“三农”的领导实践与理论思考的结晶。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高瞻远瞩,系统全面。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指明了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在去年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概括出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之路、质量兴农之路、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乡村善治之路、中国特色减贫之路“七个之路”,指明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实践路径。总书记还强调,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明确了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原则。可以说,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乡村发展和城乡演变规律,抓住了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回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三农工作实践的重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实行家庭承包,兴办乡镇企业,鼓励农民进城打工,取消了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对农民直接补贴,建立农村社保制度,这些制度创新和实践创造,深刻改变了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并实施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行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和实践,带来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方略,是我们党的“三农”工作成功实践的继承和发展。

(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已经具备。经过4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长足进步,农业的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农田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我国粮食产量比1978年翻了一番多,达到1.2万亿斤水平,肉蛋鱼、果菜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保证了国家大规模城镇化、快速工业化对农产品和劳动力的需要。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符合当前的发展阶段,符合国情农情,恰逢其时,只要久久为功抓下去,一定能够谱写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核心是重塑工农城乡关系,扭转长期以来“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势,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藩篱,做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真正建立起向农村倾斜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一)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机制。乡村发展需要产业带动,只有产业兴旺了,乡村才能聚拢人气、带动就业。国际上,不少知名跨国公司总部都设在小镇上。而我国产业都在向大中城市聚集,许多县城缺乏产业支撑,大多数乡村只有种养环节,加工、流通等都到了城市。今后,应考虑把促进县城或中心城镇产业发展作为重点,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改善农村营商环境,引导适合农村的产业向乡村布局,把就业、效益、收入更多留在农村。要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挖掘乡村的多重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建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机制。缺少人才的乡村,无法真正实现振兴。这些年,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外出,农村人才持续外流,老一辈农民逐渐退出,“谁来种地、谁来兴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适应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队伍,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培养本土人才,重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实用人才,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另一方面,吸引外来人才,破除城市人才下乡的制度障碍,建立城市专业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搭建乡村建设志愿服务平台,鼓励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投身乡村振兴。

(三)构建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农业农村建设历史欠账多,农村面广量大,补上这些短板,需要大量投入。据粗略测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厕所、垃圾和污水“三大革命”,需要建设资金超过3万亿元。现有资金筹集渠道、投入力度,远远满足不了。要下决心合理调整城乡公共资源配置,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支持、社会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的多元投入格局。公共财政应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农村的支出,落实县域内金融机构的存款主要用于乡村的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等社会资金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调整土地收益支出结构。目前,全国土地出让收益支出中用于农业农村的不到30%。要制定出台土地出让收益更多用于农业农村的意见,大幅提高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比例。

(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当下,大量农民工及其子女常年在城市务工生活,却不能平等享受城里的公共服务,老一代还能回乡,新生代农民工想回也回不去。比如,农民工回农村养老,转移社保时只能拿走自己缴纳的小部分,剩余的大部分留在了务工地,一定程度上成了“把青春献给城市,把负担留给农村”。为此,要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城乡平等就业制度,让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医疗、教育、住房、社保等公共服务,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真正市民化。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任务实施

现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工作布局陆续展开。下步,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全面贯彻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精神,担当作为强统筹,履职尽责抓落实,和各地区各部门一道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也是做好农村工作的一条根本经验。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好这个优势,用好这个法宝。要制定出台《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把“四个优先”作为对各级党委政府的硬约束。建立乡村振兴工作年度报告制度和督查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落实到制度上、工作中。

(二)坚持规划先行,从实际出发有序推进乡村建设。农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地发展基础不尽相同,不能搞一刀切、齐步走。要坚持规划先行,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个方面,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约束性、指导性。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方案,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注重地域特色,保护乡村风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决不能把乡村搞成缩小版的城市。

(三)聚焦重点求突破,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迫切需要,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部署安排,认真总结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扎实推进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重点任务,确保取得积极进展。同时,大力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最终让农民与城里人拥有一样的生活环境、享受一样的公共服务。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2)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此项战略作了专题部署,这给我们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作为党员,我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奋力拼搏、激流勇进,争做“四个合格”党员,书写人生华丽篇章。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上一个五年,我们取得了一份满意的“三农”成绩单,但无论城镇化怎么发展,未来农村还会有将近4亿左右的人口。提出振兴乡村,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并不矛盾的,他们从来都是互相促进、互相联系的命运共同体。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当前,农业农村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互联网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现代物流体系进入农村,农村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都有了长足进步,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

二、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1.要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绝不只是图纸上将城与乡圈在一起,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些曾经让城市繁荣起来的要素能以比较低廉的成本顺利进入农村。去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这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以工补农、以工带农一体化发展经验的再提升,目的是让要素回流乡村,让乡村提升内生活力。

2.要巩固和完善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办法,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培养质量兴农骨干队伍。据统计,到2017年底,全国家庭农场数已达到48.5万家,合作社达到了199万家,产业化经营组织和农业企业有39万家,换句话讲,新型的经营主体总量超过了300万家,加入合作社的普通农户年收入提高15%-25%。

3.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以质兴农之路

一方面,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机制创新,克服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弊端,实现农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强化质量、塑造品牌,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好的品牌能够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业竞争力增强,让农业做强、做优、做大,走好质量兴农之路。

4.要促进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走绿色发展之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生态宜居,也就是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环境。习总书记曾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对广大民众最基本的福祉。”比如缸顾乡东罗村的发展模式,正是体现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依托自然实现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

5.要继承和发扬农耕文明传统,走文化兴盛之路

我以为,乡村振兴需要的不仅仅是充裕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富足的精神文化,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乡村全面发展。比如周庄镇东浒村,他是里下河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红色文化在这里薪火相传,目前正逐步建成红色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真正做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6.要创新农村社会治理体制,走乡村善治之路

一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有效整合农村农业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收入。二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将三项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纳入常规工作,着力解决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问题。三要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注重倾听群众呼声,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要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的减贫之路

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互相支撑。一要加强政治建设,把对党忠诚体现到不折不扣抓好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上。二要加强组织建设,夯实农村基层组织,补齐党建工作短板,注重从脱贫攻坚中锻炼干部、考察干部、发现干部、使用干部。三要加强作风建设。不断强化准、实、严的工作作风,真刀真枪把脱贫攻坚工作抓实抓细抓到底。四要加强能力建设。强化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政治领导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政策落实能力,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乡村振兴,农村党员该怎么做

一是面对农民群众,要有悲悯之心。乡村振兴,是时代召唤党员干部要主动去农村干事创业,泰兴市三六村原党总支书记金雨祥24年扎根农村,用生命诠释了忠于职守、一心为民的党性本色。二是面对艰难困苦,要有拼搏之心。“振兴乡村”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艰苦奋斗和百倍努力。曾感动中国的廖俊波同志,出差途中因公殉职,他奋战在最艰苦的地方、坚守在最需要的岗位,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面对复杂工作,要有务实之心。乡村振兴要拿出行动、实干苦干。小岗村“第一书记”,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

要让乡村振兴战略顺利落地生根,关键在于人才。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到农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形成人才向农村流动的用人导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村工作队伍。党员干部要认清形势、响应号召,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实干苦干,旗帜鲜明地回答好“乡村振兴”这道“时代考题”。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刻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动员令。2018年2月4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全文共十二个部分,从内容来看可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第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第二板块是第三到第八部分,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措施;第三板块是第九到第十二部分,主要阐述了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重大政策和举措。

根据这一文件的内容和结构,我今天也讲三个问题。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和总体要求

(一)时代背景

1.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弘利教育)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强调的是城市要小康,农村也要小康。目前,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也就是说,只有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老乡都脱贫进入了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因此,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就是要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乡村振兴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看,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弘利教育)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现代化,包括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也包括城市现代化、农村现代化等。目前,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现代化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伸长短腿、补齐短板,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要实现农村的全面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

2.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对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如何能达到这些要求?就是要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具体可进一步概括为三个不平衡、三个不充分。三个不平衡:城乡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收入状况不平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不平衡,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三个不充分:农业产业发展不充分,农村资源要素利用不充分,农业投入渠道和农民增收渠道不充分。要解决这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就要促进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而这就是我们讲的乡村振兴。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

3.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之一就是,多年来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所积累的经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比方说,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通过十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尤其是交通的通达性和网络的全覆盖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条件。从交通的通达性来看,现在的交通非常便捷,到大一点的地方可以乘坐飞机、火车、高铁或轮船,到小一点的地方可以开车走高速公路。比如,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选择开车到农村探亲、旅游,就说明了交通的通达性好。从网络的全覆盖来看,现在到农村休闲旅游,从订票、订酒店,到吃饭、游玩、结账,都可以在互联网上解决。这就是公共服务覆盖面的扩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了条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市场需求。那么,这一需求源自于什么?一个是农业的多功能性,过去是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现在是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再一个是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过去是农民居住、劳作,现在是游客旅游度假、投资开发。正是基于这两点,才使得人们向往乡村,看好乡村,这说明人们的乡村振兴意识已经觉醒。实际上,不仅农村人是这样,城市人更是如此。有统计表明,农业农村已经成为投资兴业的一片热土。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保障和制度优势。政治保障体现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既要坚定地总揽全局,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又要善于协调各方,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制度优势体现在,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方方面面,如果不能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大优势,那么乡村振兴战略将很难推进实施。

另外,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乡村文明和农耕文化,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提升,也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条件。

总的来说,上述三个背景,实际上强调的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提出的新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紧迫性;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经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

(二)总体要求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简单地说,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其概括为“八个坚持”:

第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第二,坚持重中之重战略地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第三,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第四,坚持立足国内保障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

第五,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第六,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第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的获得感。

第八,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导,做到这“八个坚持”。

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思想是旗帜,道路是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如何理解?2017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对此作出了全面阐述,可以概括称为“七条路”或是“七个必须”:

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3.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统筹,就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就是全面协调,也就是工业与农业要协调,城市与乡村要协调,经济与生态要协调等。可持续,就是要有持久性。包容性,就是要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广大农民参与乡村建设,共享乡村振兴成果。

综上所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这是我们的思想引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坚持统筹协调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这是我们坚持的原则,或者说应该把握的问题。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和主要措施

实际上,这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三至第八部分内容。按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安排和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可以概括为“5+1”,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加上摆脱贫困。它们与乡村振兴的关系是,产业兴旺是重点,生态宜居是关键,乡风文明是保障,治理有效是基础,生活富裕是根本,摆脱贫困是前提。

(一)产业兴旺

产业兴旺,就是要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那么,如何实现产业兴旺?总要求就是: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以下措施:

第一,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这主要强调的是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水平。文件讲了很多具体措施,我不再这里重复了。

第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制定和实施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建立健全质量兴农评价体系、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和考核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举措和抓手,主要为:一是推进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二是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三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实施兴林富民行动,推进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建设工程。

第三,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讲的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要求,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讲的是要构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体系。

第四,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统筹国内国外两个资源、两个市场,就是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市场竞争力的基础上,以国外的资源和市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现在的经营主体日趋多元,但无论怎么多元化,农户依然是基础,是基本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强调要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研究制定扶持小农生产的政策意见,统筹兼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二)生态宜居

生态宜居,就是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我们要认识到: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实现生态宜居,主要有以下措施。

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这是一项大的生态系统工程,每一个点都有相关部门来推进。

第二,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比如,针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针对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针对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

第三,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地方在重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

第四,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这里强调通过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种价值,来发展新兴产业,增加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这就是把文化与产品生产相联系,把旅游与产业发展相联系。

(三)乡风文明

乡风文明,就是要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总要求是,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具体做法有四项,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四是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在这里,我强调两点,第一,在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要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些文物古迹、传统建筑一旦遭到破坏,那是无法修复的,即使修复了也变味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些文化遗产。第二,开展移风易俗行动,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四)治理有效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总要求是,健全一个体制,坚持一个体系。健全一个体制,就是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一个体系,就是三坚持: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主要措施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建设平安乡村。

在这里,我重点强调建设法治乡村和建设平安乡村的问题。建设法治乡村,一方面要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用法治思维管理农村事务,同时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建设平安乡村,主要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同时,完善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

(五)生活富裕

生活富裕,就是要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总要求是,要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具体措施有: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种举措,稳步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六)摆脱贫困

摆脱贫困,强调的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增强贫困群众获得感。总要求是,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既不降低扶贫标准,也不吊高胃口,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坚决打好精准脱贫这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

需要注意,我们现在讲的摆脱贫困,指的是绝对贫困,就是要达到“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大幅度提高救济标准,因为这样做,有可能使我们从贫困陷阱掉入福利陷阱,形成悬崖效应,也就是个别地方出现的一种怪现象,有的贫困户守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所以,我们扶贫要扶志,也要扶智。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这样几条措施:第一,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第二,聚焦深度贫困地区集中发力;第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第四,强化脱贫攻坚责任和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对挪用和贪污扶贫款项的行为严惩不贷。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集中力量解决突出作风问题。科学确定脱贫摘帽时间,对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严肃查处。完善扶贫督查巡查、考核评估办法,除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外,各部门一律不准再组织其他检查考评。严格控制各地开展增加一线扶贫干部负担的各类检查考评,切实给基层减轻工作负担。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和政策安排

这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第九到第十二部分,实际上讲的是四个重大举措。

(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改革促进乡村振兴。总要求是,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具体有以下措施:

第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要讲的是农村建设问题,也就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之前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针对的是农地,这次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另外,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三权分置”,就是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第三,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农村经营性资产,要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同时,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

第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比如,补贴制度、收储制度等。

(二)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这里有“两手抓”,一手是畅通引进人才通道;另一手是培育农村人才队伍。具体措施有,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重点讲一下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主要有四点:

第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乡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包村包项目、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第二,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培养造就新农民。

第三,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等扶持政策,明确政策边界,保护好农民利益。

第四,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积极作用,支持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农村弱势群体关爱等。

(三)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主要措施有,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四)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具体提出了六项措施。

第一,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总的要求是,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原则体现到各个方面。要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同时还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把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传统、要求、政策等以党内法规形式确定下来,明确加强对农村工作领导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工作范围和对象、主要任务、机构职责、队伍建设等,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

第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主要强调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

第四,强化乡村振兴规划引领。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分别明确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2022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

第五,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抓紧研究制定乡村振兴法的有关工作,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第六,营造乡村振兴良好氛围。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智库加强理论研究。促进乡村振兴国际交流合作,讲好乡村振兴中国故事,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综上所述,这些重大举措可以概括为四个词:制度、人才、投资、领导。

助推作用 第3篇

本期以文化企业发展与资产评估为主题的高级研修班,是中央文资办、中评协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积极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双方创新培训制度、共同培养文化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一次有益尝试。参加研修的学员既有中央文化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也有评估行业的师资和专家,培训班既面向评估者,也面向被评估者,为中央文化企业与评估行业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和交流平台,对中央文化企业和资产评估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期研修班以全面提升学员文化资产评估专业能力、领导能力和综合素养为目标,设置了丰富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管理、文化企业资产评估、领导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团队建设等相关领域。中央文资办副主任高书生、董德刚分别就 “文化改革发展的若干问题”和“深化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中央文化企业做大做强”为学员授课。来自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的六位专家、学者分别讲授了国内外文化企业发展比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政策取向、领导力与执行力、团队建设管理沟通、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音乐欣赏等课程。业内三位专家重点讲授了著作权资产评估准则及操作实务、影视企业著作权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出版企业资产评估实务与案例分析。

为提高培训实效,本期研修班通过专家讲授、案例研讨、小组交流、专题沙龙、参观考察文化创意企业、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以及文化企业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广泛的交流。通过研讨与交流,学员们进一步认识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认清了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资产评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熟悉了文化资产评估的方法,厘清了资产评估更好地服务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思路。

助推作用 第4篇

关键词:班组,管理,三尽作用

为了提高党员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 使每一名党员真正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支部对每名党员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给予合理评价, 结合运行班、维修班各班组的工作性质与人员状况, 让党员充分发挥所长, 承包不同班组。从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难题、稳定职工队伍三个方面入手, 发挥党员“三尽”作用。

1 尽责生产管理, 争当攻坚排头兵

根据每个班组的人员情况、技术素质、工作性质, 首先量化细化了党员“责任田”的工作任务和目标, 让每一位党员干部在分管的责任区内亮出党员身份, 急、难、险、重工作抢在前、干在先, 及时发现生产中的困难, 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时刻敢于亮出责任、亮出身份。在班组管理中, 让承包党员以一名班组成员的身份, 拥有自己的岗位, 让党员作为一面旗帜, 做岗位上的“举旗手”, 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 能够采取行动立即执行, 自觉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对于自己熟悉的工作都能把它做得更好、更精, 对于自己不懂的积极向同行虚心的请教, 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为班组成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党员的形象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秀”出来的, 而是通过实际工作做出来的。在班组管理中, 党员身先士卒发挥党员先进性的作用, 在工作中有一股“闯”劲, 在党员带领下, 各班组之间都树立了“有红旗就扛, 有第一就争”的思想。班组成员之间有整体意识, 大局意识, 工作中党员团结同志, 做好班组员工的思想工作, 使班组员工扭成一股绳, 合心合力的完成任务。党员发挥职工的主心骨作用, 他们以较高素质、良好作风影响班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在日常生产管理中, 党员之间开展了“练硬功、树形象”活动, 党员靠自身的高素质领导职工, 靠在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冲锋在前、发挥表率作用信服职工, 最终达到凝聚职工队伍的作用。

一直以来, 党员干部带头奉献或突击会战多次, 解决多项生产难题, 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实施后收到较好效果。维修班的几名党员被誉为抢险“110”, 站内的脏活、累活、杂活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他们总会发扬奉献精神, 以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 奔波在生产的第一线, 以一名排头兵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为安全运行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 尽智技术学习, 争当克难带头人

每一名党员树立“学习者生存发展”理念, 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加强业务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生产技术理论水平和操作经验, 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为所承包班组成员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党员通过加强自身学习, 带动身边员工学习业务和钻研技术的兴趣,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打造“学习型”班组。党员带领大家参与班组管理创新和岗位创新, 激发班组员工创新热情, 提高班组创新能力。通过言传身教和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 提高班组员工整体业务素质。通过班组之间、岗位之间的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 带动职工提高解决生产难题的能力。同时以先进典型激励职工, 在班组之间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提高职工队伍业务素质方面, 他们提出了“一点带面、重点培养、一岗多能”的培训新思路。着重强化对班组长的培训, 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水平, 对技术底子好, 好学上进的职工, 进行重点培养拔高。培养出一批“一岗精、二岗通、三岗懂”的职工。

原油脱水效果差, 污水含油超标一直是制约该站正常生产的技术难题。为此引进来四台高效分水器, 并实施了分队计量。新设备不能达到预期设计效果, 两台分离器出油含水较高, 分队计量精确性得不到保证。针对这一生产难题, 运行班承包党员提出了“勤、稳、均、精”四字特色管理方法。在运行中, 有的队来油性质的变化较大, 时常发生分离器运行紊乱, 造成分队计量不准确现象。通过精分析、勤调整, 最大限度的降低油质的影响。有的队来液碱度大, 造成出水管线结垢严重, 通过勤维护、勤排砂, 有效保证分离器的正常运行。通过应用特色管理方法, 此套新工艺系统运行良好, 分队计量盘库数据与实际盘库数据误差<0.5%, 解决了分队计量不准的难题。为解决分离器出油含水较高, 提高药剂的利用率, 维修班承包党员提出对加药控制系统进行改进方案。通过控制加药装置, 使破乳剂与清水充分融合, 注入到采油队来油加药管线中, 通过分离器、脱水器、沉降罐等设备, 使原油中水分得到有效分离。应用后表明, 改进加药装置, 可保证破乳剂以合适加药量注入到各采油队来油管线中, 提高了破乳剂使用效率, 降低分离器出油含水, 解决了出水含水过高的难题。

3 尽行党员承诺, 争当责任贴心人

每名党员结合岗位实际与承包班组情况, 从履行职责、服务发展、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进行公开承诺, 并在单位进行公示, 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党员在“责任田”内积极发动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为职工群众办实事, 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 充分发挥“稳压器”、“减震器”的作用。树立“职工的心, 班组的根”的思想, 努力把“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具体化。对特殊群体的结对帮扶, 对困难家庭的帮扶救助, “一人困难, 大家相助”。员工小张生病住院, 班组承包党员和干部一起到医院探望, 并带去了慰问品。在家康复期间, 还多次与女工委去家中探望, 嘱咐她好好调养, 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无私的关心和帮助让她时刻感受着组织的温暖, 感受着来自这个大家庭的爱。三名家住外地的新员工合租的楼房窗户损坏, 迟迟没有解决, 随着温度的降低给生活带来一定的不便。站领导了解到这一情况以后, 运行班承包老党员与队干部一起量好尺寸割好玻璃, 来到合租房检修窗户, 更换玻璃。此外还帮助她们检修天然气燃气管线、炉灶、热水器等生活设施。给几名新员工解决了难题, 让她们离家在外工作的日子里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关怀与温暖。每逢职工有结婚、生孩子这样的大事、好事, 都忙前跑后, 帮忙张罗。每逢节假日, 各班组之间举办丰富多彩的趣味文体活动, 大家同场运动、同台演出, “欢乐生活, 亲如一家”

助推作用 第5篇

湖北省保康县马良中心卫生院是一所综合性一级优秀卫生院,市级文明单位,在岗职工90人。院支部现有党员37人,是一个综合素质较高、战斗能力较强的模范团队。近年来,医院支部以建设“五好”基层党组织和“五带头”党员队伍为目标,按照“建设一个好班子,带出一支好队伍,创建一个好医院”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打造了一支德医双馨的优良团队,确保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稳步提高,推动了医院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近两年业务收入逐年递增近百万元,固定资产净增200多万元,职工待遇逐步向好。院支部也多次获得了市、县级党委和卫生局授予的 “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单位”的荣誉称号。院支部书记付承华获得了 “优秀党务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

一、建强支部班子,强化宗旨教育,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近年来,院党支部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推动业务发展的先决条件,着力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2007年底,院支部得到上级党组织批准换届的指示后,迅速组织召开了全体党员大会,重新选举产生了由5人组成的新一届支部委员会,一批想干事、肯干事的优秀人才被选拔重用到了领导岗位上。院支部一班人以饱满的战斗热情迅速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同时,对支部工作制度和单位管理制度进行了一次彻底梳理。为了规范管

理,院支部一班人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作表率,只要要求职工做到的,支委成员必须做到,就连晨会、打扫卫生等工作,支部成员也从不马虎,总是提前到达现场。在日常工作中,院支部每月15日按时组织全体党员上党课,学习党章、时事政治等党的基本知识,仅2011年,全体党员书写心得体会、调研文章130余篇,人均学习笔记达1.5万余字。通过加强党员的宗旨观念教育,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日益增强。挑灯夜战、岗位练兵的多了,聚众聊天、赌博摸牌的少了,院内学习风气蔚然成风,2011年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篇。与2010年相比,住院病人上升了537人次,业务收入增加了120万元。

二、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我院党支部结合医疗服务特点,紧扣开展优质服务、提升单位形象、渗透全镇、辐射周边的发展战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美化环境、优化服务做起,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在全院深入开展了党员承诺监督岗和“党员示范岗”评比活动,并大力倡导“十个一点”服务理念。开辟了党建活动宣传栏108㎡,办专栏5期,院报10期,大力宣传党的知识和先进典型事迹,有效增强了医务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二是添置了德国西门子彩超、日本光电全导联心电图、全麻呼吸机、DR、利普刀、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生化分析仪等先进设备。三是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职工群众“三支队伍”的素质建设。以“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为党建工作重点,高标准、严要求、压担子,提高党员综合素质,从而影响和带动全院

职工自觉把加强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技能作为个人必修课,促进了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强化惠民措施落实。我院党支部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先后为福利院、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实行免费送医送药下乡;在医改期间,我院党支部严格按照医改文件精神,认真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并对临床医生在合理检查、合理施治、合理用药等方面严格考核,住院例均费用为923元,门诊次均费用下降29元,最大程度地让利于患者,使老百姓充分享受到了医改带来的实惠。

三、丰富活动载体,营造争先创优氛围,有效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了在全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职工自觉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我院支部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在党员中深入开展“注重道德修养,争做行业模范;注重业务水平,争做行家里手;注重服务奉献,争做岗位楷模”的“三注重三争做”实践活动和“党员示范岗”、“王争艳工作室”的创建活动,强化党员先锋意识,激发党员工作热情,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在以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病人安全为目标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在诊疗活动中,院党支部始终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放在首位,在全院大力开展了 “学习王争艳,争当好医生”的主题实践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支部书记亲自作动员讲话、亲自安排部署、亲自参与实践活动,使整个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扎实高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王争艳式的好医生,通过票选,老党员付承华成为了襄樊市卫生工委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推荐人选;内科医师李曼丽因心系群众,被推荐至县卫生局组织的“好医生”评

选行列。在今年的元宵节、5.12国际护士节期间,院支部精心组织,工会、团支部、妇委会密切配合,参加了马桥中心卫生院举办的庆护士节文艺晚会。通过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党支部的凝聚力得到空前增强,许多一线医务人员纷纷向党组织靠近,今年5人参加了县委党校培训班,3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2名同志因政治思想觉悟较高、工作表现积极而通过了全体正式党员同意接纳他们为预备党员的表决,为党的队伍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院党支部将紧紧围绕抓薄弱、强基础、创特色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为切实保障好全镇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发挥信访维稳作用助推企业和谐发展 第6篇

新形势下企业信访工作的特点

当前,我们企业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职工收入明显减少,企业不稳定因素显著增加的情况下,给企业的信访维稳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其特点为:

(一)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增多。今年以来,大多数基层二级单位正处在老矿井改造的投入期,原煤产量受限,售价下跌等,造成职工群众反映的大多数是与收入有关、比较现实、比较直接的切身利益问题;再是职工住房分配引起个别人员不满,造成联名上访。这些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就存在越级上访的可能。

(二)涉及历史遗留问题增多。由于我们2002、2005年分期实施了煤矿政策性关闭破产,因此遗留下了较多历史问题。这些信访对象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处理难度大,处理不当,会给社会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三)信访对象的过激行为时有发生,处理信访问题的难度增大。另外,一些突发事件形成快,如果疏于提前预防,企业就难于应对。

信访工作在助推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

做好企业信访工作,对推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才能激发工作热情;制度科学合理,才能形成闭环回路;分配公平公正,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决策实事求是,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所以说企业信访工作是党政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反映职工意愿的“晴雨表”,更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减压阀”、“稳定器”和“润滑剂”。只有切实做好企业信访工作,才能真正了解民意,知其所需,晓其所求,才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特别是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让职工看到企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消除在大环境下一时一事利益受损而造成的消极思想情绪,这不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同志认真对待,做好工作,更需要我们信访部门的同志耐心教育,悉心引导。只有消除了职工群众心头的顾虑,解开了思想上的疙瘩,才能减少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才能使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企业的既定目标迈进。

因此,做好企业信访工作,是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是减少矛盾的前提。倾听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积极解决职工群众的合理诉求,是维护企业稳定、推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关键。

对做好企业信访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领导。信访工作是一个综合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必须加强领导,要建立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力量,共同化解矛盾。

(二)建立与职工平等对话机制,保证企业信访渠道畅通。要通过定期与职工代表进行座谈,听取职工对企业发展的建议和看法,听取职工心声,为员工及时解决疑惑问题,避免问题累积。

(三)完善信访工作机制。一要建立提前预测机制、建立预警机制。将信息触角深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及时排查,掌握解决的主动权。二要完善化解机制,加强思想疏导工作。做到制度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避免责任虚化,真正做到解决矛盾在接待企业职工来访时,信访工作人员还要热心接待、耐心释疑、诚心解难、全心全意服务,在摸清情况、吃透政策的前提下耐心做好上访职工的思想工作,努力化解矛盾。三要提前做好排查工作。不断扩大、拓宽信访触角,健全信访信息网,一旦发现矛盾以及不和谐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使矛盾得到迅速的化解和处理。第四要强化依法处置机制,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解决问题。

(四)增强整体意识。随着信访形势的变化,过去许多解决信访问题的策略都已很难适应新的客观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信访部门要主动与基层单位和部门进行交流沟通,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政策上和业务上的优势,共同做好上访职工群众的工作。

(五)拓宽信访渠道。要构筑群众信访便捷、单位处理运转高效的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信访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各级信访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拓宽信访渠道,信访工作人员要把解决实际问题,化解矛盾作为信访工作的出发点、立足点和根本目的。对企业转型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问题,要统一政策、统一口径,以免导致攀比,引发不安定因素。

(六)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上,应遵循耐心、尊重,依法依规的原则。在对待一次性安置职工的问题上,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把政策讲透讲熟,把道理讲清楚,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把矛盾降至最低。对于公积金欠缴问题,企业应依法依规对之前符合条件的这部分人员进行个人和企业补交补助。一些老工伤人员原企业几经改制重组,经办人也早已离开企业,企业要通过查阅档案、翻阅材料、到相关单位调查、到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地方医保部门征询等形式,为老工伤人员办理工伤退休。

(七)防止重复上访。企业在破产时根据当时的政策办理了提前退休,现提出当时单位没征得他同意办理的,现在单位依法为其办理更正后,他认为退休金的增加幅度小,进行重复上访。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完全得到解决的,应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工作,对来访群众要热心,对待处理的问题要有责任心,对困难群众要有同情心,对有阻力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由恒心,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降低矛盾。

总之,企业信访工作必须围绕企业中心工作,替职工群众着想,为职工群众办事,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妥善处理好企业转型发展中的各种矛盾,想方设法维护企业稳定,达到企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目的,为我们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作者单位 :陕西煤炭建设公司)

助推作用 第7篇

1余杭区“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环境与经济现状

自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开始施行以来, 余杭区项目投资都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第一道关口。经统计, “十一五”期间, 余杭区环保局共审批了18266项环评, “十二五”期间, 截止到2015年6月1日共审批了12175项环评。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引导下, 大量低产值、高污染企业无法通过环评审批, 而大量低污染、高产值的高新技术企业落于余杭, 工业总产值及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 各乡镇工业功能区块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明显增加。2010年的余杭区工业总产值达1642亿, 比2005年增长了209%, 2014年, 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82.29亿元, 比2010年增长了27%, 但同期余杭区2010年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15.4%与30.42%, 超额完成了“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十二五”期间, 化学需氧量与二氧化硫排放量将分别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削减12.8%和10%。这一方面突显了环评的“控制闸”作用, 既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又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 由于历史原因, 我区的水环境质量、大气环境质量仍然不容乐观, 饮用水源保护、危险废物监管形势还较为严峻, 一些地方仍存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在土地和空间环境方面的矛盾, 不同程度的存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象。

2环评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环评是经济发展合理而可持续的重要保障, 它将环境承载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 是“预防为主”环境保护方针的重要抓手。它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要求经济发展走少排放、低排放、最好是零排放的道路, 这对经济行为主体是一种外在的强制约束条件, 促使他们努力进行技术创新, 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尽量循环利用再生资源, 而且还能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绿色产业而获得新的经济效益, 这在客观上都会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增强经济竞争能力, 从决策源头调控生产力布局、优化资源配置, 使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它既可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事关民生事业的重点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有效地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尽快产生投资带动作用;又可为不符合国家产业导向、高污染、高能耗的项目设置一道“绿色防火墙”。

3如何发挥环评的关口作用

经济要发展, 环境要保护;项目要建设, 环评要把关。研究如何在源头控制住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充分发挥环保前置审批的关口作用, 进而推动余杭区经济优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1通过空间准入、总量控制、项目准入“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 统筹考虑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互惠共赢。

环境准入制度是从源头上保护环境, 是指环保部门根据区域环境容量和条件, 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开发格局, 统筹考虑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开发建设活动做出限制或提出控制的一系列准则和规定。它由空间环境准入制度、总量环境准入制度、项目环境准入制度构成。

3.1.1以规划环评和生态功能区规划为抓手, 推行空间环境准入制度, 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 推进规划环评。积极推进重点流域区域开发、行业发展等规划环评工作, 加强对产业布局、结构规模的统筹, 解决和防范区域性、行业性环境问题。通过深入论证行业规划、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要求确定园区的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布局等的环境合理性, 从规划阶段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 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不仅防止规划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 而且使规划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环境与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第二, 加强生态功能区规划, 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开发建设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生态功能区规划是根据不同区域环境承载力及资源环境禀赋实施差别化的环境准入和管理制度, 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更有助于实现环境分区分类管理, 为区域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准入条件、工业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指导意见。严格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审批项目, 禁止在生态功能区内建设与生态功能区定位不一致的工程和项目。

3.1.2发挥节能减排倒逼机制, 将“总量控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中, 减少污染源头, 促进企业技术升级。

在项目审批源头实行排污权交易, 促使企业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转变, 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等排放主要污染物的建设项目, 应当获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指标后, 才能按照规定办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手续。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对于污染的限制不同, 将促使污染的工业从城市迁出或转产, 使得城市土地得到更合理的利用。总量控制将是企业选址及经营的重要依据, 有效促进区域生产力布局、区域产业结构与城镇的可持续发展。[1]

3.1.3疏堵结合, 强化项目准入制度, 优化经济增长结构

项目准入是根据空间准入制度、总量控制制度及环评审批原则对项目可行性做出判断, 通过“以新带老”等措施积极推动节能减排, 从技术层面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优化经济增长结构。对国家鼓励的高产出、低排放的高新技术项目等有利于结构调整、环境改善的项目, 开通绿色通道, 加快审批速度, 简化审批流程;同时严控“两高一资”项目及产能过剩项目投资增长, 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 为重大项目的上马投产腾出环境容量, 盘活环境资源, 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落实到所有项目的审批。

3.2借助专家评价、公众评价“两评结合”的环境决策咨询机制, 通过民主、科学的力量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1公众评价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推动力, 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助推器”

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 环境保护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 社会成本越来越高, 客观要求越来越高。在各个乡镇工业功能区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环境质量已成为企业做强做大、乡镇发展和完善而遇到的“瓶颈”之一, 大大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成本, 成为可持续发展这一系统工程的水桶短板。这些表明环境保护仅仅依靠政府是行不通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宏观领域还是微观层面都离不开公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参与。我们必须将公众参与的重要思想充分融入到环评内, 推动企业将环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从而有效地提高评价的准确度。

3.2.2专家评价是保障环评实施效果的重要保障

具备环评的专业知识, 能对项目的远期环境影响做出更准确专业的判断, 从而使公众、政府部门能够了解项目潜在影响, 提供的专业意见, 以环境影响评价引导经济结构调整, 在有效保证项目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环境不受侵害, 从而间接推动政府决策的改进。专家在公众、企业和政府三方间建立纽带关系, 通过自身的社会声望和专业知识, 监督企业提供完全的信息, 敦促政府在决策时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 并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 使环评公众参与落到实处, 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助于提高环评公众参与的有效性, 使得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3.3提高准入门槛, 发挥环保的调控、促进、优化作用, 促进转型升级

为从环保角度为余杭区产业转型和升级科学决策, 建立健全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的退出机制, 同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尽量减少由于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项目引进、产业升级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产业升级。从新、改、扩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二是优化布局, 着力改善居住环境质量。规划环评对工业、居住组团混杂, 厂群距离达不到卫生防护距离要求的规划布局进行优化调整, 确保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三是正确处理保增长和保环境、加强监管与优化服务的关系, 把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有机结合, 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推进重点工作中, 注重发挥环保的调控、促进、优化作用, 用好污染减排倒逼机制, 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环境问题。

3.4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 加强指导服务

加强自身队伍建设, 转变环保只抓环保的观念, 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意识:第一, 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 发挥环评关口作用, 在工业企业选址等问题上, 树立统筹考虑, 全局谋划, 多方平衡的大局观。第二, 扶持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服务的重要内容, 对拉动内需作用大、符合环保条件的项目, 优先分配指标, 加快审批速度。第三, 提前介入项目的环境管理, 引导服务企业在投资建设起始阶段就做好环保工作。第四, 环保部门主动会同各级部门, 对照国家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政策, 积极组织包装各类生态型、环保型项目, 努力上争资金、上争项目、上争政策, 为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增强后劲。第五, 充分运用法律赋予的职责, 掌控法律法规的范围。

结束语

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助推作用 第8篇

1 云计算的相关概述

1.1 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以及交付模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 都是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对于云计算的定义, 众说纷纭, 目前较为人们接受的定义就是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 这些资源可以快速的被提供。

1.2 云计算的特点

云计算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 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 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 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1.2.1 规模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在计算机网络中已经随处可见了, 利用云计算可以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在计算机搜索网页上只要用户输入关键词, 就会出现大量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相关内容。

1.2.2 虚拟化

云计算有效的计算网络的资源连接起来, 有云端服务器进行自动管理。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登陆云端, 通过虚拟的平台使用资源, 用户只需将自己需要的东西提高给云端, 云端服务器就会根据用户需求提供资源服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而且对计算机硬件要求不高, 大大的降低了使用的成本。

2 云计算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近年来, 随着3G、4G移动通信的发展, 利用互联网与通讯技术相结合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中, 人们对移动性以及信息的需求日益剧增,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方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同样也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2.1 实现资源共享

云计算有着非常大的规模, 而且容量大, 在移动互联网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 用户只要在通过自己的设备, 不需要依靠其他的终端来进行访问, 就可以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并将这些东西下载下来存放到云端, 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共享。

2.2 实现数据的安全管理

云计算自身有着很高的可靠性, 可以为用户提供安全的数据存放环境。移动互联网运用云计算模式, 用户在下载文件、存放文件都不用自己去维护自己的应用程序, 秩序将文件存在云端, 云端服务器要自动的为用户进行文件管理, 并且保障文件的安全。

2.3 节省费用

云计算模式中空间存储大, 移动互联网用户不需要再购买本地存储设备了, 云端为用户提供无容量限制的存储服务, 为用户节省了许多费用, 降低了终端设备总体的成本。

3 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的助推作用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机的发展, 移动通信事业突飞猛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为了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提高智能终端机的入伍范围, 以互联网相结合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了。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 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已成为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中两大主流。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相结合, 促进了智能终端机的发展, 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存在了一些不足, 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上相对不足, 而云计算却恰恰弥补了这一点, 云计算拥有强大的资源池, 高计算能力, 无容量限制的存储空间。云计算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通过一个浏览器直接进行多个应用程序的访问, 使得互联网有着很好的移动性能。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而言, 云计算的好处不言而喻譬如只要连入互联网, 便无需依赖特定的终端, 自由访问和处理数据, 不用再顾忌时间和地点。而且, 移动云还让他们告别了自己维护的麻烦。用户的所有数据存储和程序运行都在云端运行, 再也不用对软件维护等问题困扰了了。此外, 用户无需购买大量的硬件设施用以海量存储。云端将提供无限的存储空间, 哪些繁重复杂的工作均通过网络处理, 大大降低了IT成本。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 通过与云计算可以产生很好的扩展性和规模效应, 将业务的成本大大的降低, 从而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已成为当今IT互联网领域发展两大主流, 在移动通信事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 与互联网有效的结合起来, 在发展的过程中, 利用云计算模式, 不断的弥补自身的不足, 从而有效的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 在人们生活当中的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人们通过网络来实现各种信息传输, 实现了数据模型从个人计算机到大型计算机中心数据的转变。云计算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许多便利,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支新的主力军迅速崛起, 为了更好的保障移动互联网事业的发展, 运用云计算的方式有着重大作用。本文对云计算进行了相关概述, 分析了在云计算对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军, 任帅.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契机——浅析移动云计算技术[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0.

[2]房秉毅, 张云勇, 徐雷.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云计算安全浅析[J].移动通信, 2011, 10 (09) :101-102.

助推作用 第9篇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近日指出, 财税政策在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宽松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就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而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优化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具有重要功能, 特别是具有对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实施“点调控”优势, 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宏观经济环境, 能够发挥更大作用。

谢部长用“减”、“补”、“增”和“引”四个字概括和解读了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减”就是实施减免企业税费负担;“补”就是进一步完善企业吸纳就业的补贴政策;“增”就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促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等突出问题;“引”就是加强服务和政策引导。

为促进我省小微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谢部长的讲话精神, 并将“四字财税政策”灵活运用到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

一是要转变观念, 提高认识, 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创造好的舆论环境, 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首先, 与各部门共同树立公私平等、大小平等的思想, 给小微企业“国民待遇”, 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其次, 财政要牵头工商等部门联合制定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各种优惠措施, 并加大宣传力度, 给予小微企业发展的舆论空间。再者, 要联系人社部门摸排和研究解决小微企业招工、工资、职称问题, 保证公平公正, 切实解决小微企业用工中的相关问题。

二是要切实发挥好各部门的自身优势, 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 群策群力, 以实际有效的手段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首先, 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吸引和撬动各种社会资金, 在整合专项资金的基础上, 改革资金管理模式, 通过减税、贴息和设立基金等方式吸引金融部门跟进, 扩大资金来源渠道, 提高财政资金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方面的使用效益和支持力度。其次, 要灵活运用好小额贷款政策, 惠及更多的小微企业, 加快研究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向村镇银行转制步伐, 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在推进小微企业发展上的重要作用。

助推作用 第10篇

一是凝聚高等教育力量和智慧, 充分发挥好中原经济区建设“思想库”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描绘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 第一次明确提出高校要“积极参与决策咨询, 主动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的研究, 充分发挥‘智囊团’、‘思想库’作用”。中原经济区建设对高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需要高校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 河南高校要以服务经济区建设为目标, 以推动经济区发展为己任, 利用高端人才集中优势, 发挥专家学者的研究专长, 积极开展决策咨询, 并发挥好学术引领作用, 不断提出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发展战略建议以及解决有关重大问题的对策。

二是结合实际大力开展产学研, 发挥中原经济区建设“智囊团”作用。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 在区域经济创新体系中,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对区域经济建设较为关键。而知识和创新是区域经济创新体系的核心要素, 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地方政府都在这个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 其中大学起着“核心资源”的作用。因此, 高校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地方, 而且要主动融入地方, 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以服务为宗旨, 在贡献中求发展。高校应不断加强与企业的联系, 开展产学研合作, 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改造, 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科研特色, 提高高校科技支撑和科技辐射能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实现本地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 从而为区域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助推作用 第11篇

【关键词】党建;助推;机场;人才培养;引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飞机凭借速度快、方便等优点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航空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对机场的需求。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机场人才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党建在助推机场人才方面的作用是每个航空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主、客观原因并存造成机场人才缺失

随着对机场需求的不断增多,传统的机场人才建设已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造成机场人才缺失的原因有多种,总的来说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

(一)造成机场人才流失的客观原因

客观原因主要指的是由社会等方面因素的制约而阻碍机场人才的培养,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机场分为主线和干线,其中支线是连接各地的主要交通线路,但是支线一般处于较为偏僻,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方一般发展机遇较少,环境较为恶劣,所以很难吸引人才;其次,机场所在地的经济落后,从而无法为机场人才的招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导致机场人才建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另外,人都有上进心,当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福利待遇时,有能力的人才往往选择更好的岗位,从而使机场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劣势,造成机场人才的流失。

(二)造成机场人才流失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上来讲,我国目前现有的机场人才数量较少,专业程度不够,从而使机场人才的配置较为紧张,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专门的培训老师。我国目前担任机场人才培训工作的人员一般都是兼职,而且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教学理念,在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从而使学员受到的教育不够专业,难以满足机场的实际要求。此外,由于对机场人才培养的重视度不够,导致机场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不足,而且也缺乏成才的动力,导致员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自身能力也不能得到提高。

二、党建工作在助推机场人才建设中的具体措施

人才是社会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拥有了先进的人才,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加快机场建设的改革,推动机场的发展,所以应发挥党建工作在机场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机场人才建设。

(一)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引领员工岗位成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知识更新替換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作为机场工作人员更应该树立持续学习的思想。但是目前现有的机场员工一般资历较老,思想较为陈旧,而且学习意识较差,所以需要发挥党组织的优势,以党员来带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开展学习型党建等活动来加强党员学习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党员同志进行自主学习,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从而在整个企业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整个机场的工作人员不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建设,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以和谐团队建设留住核心优秀人才

相关人员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造成机场人员流失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机场内没有形成和谐、向上的氛围,从而使人才对机场的归属感较弱,对于机场组织缺乏信心,而且看不到希望,导致很多人才都跳槽到别的企业或行业,造成机场人才不足,专业程度不够。所以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机场首先要为人才提供积极的工作氛围,建立和谐的团队,形成良好的企业机场文化,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机会。此外,机场领导应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并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增强员工对机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使人才能为机场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三)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培育塑造人才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积淀,是树立企业形象的基础,也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根本保障,只有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品牌,才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以企业文化来带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员工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从而使员工意识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促使他们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企业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

三、结语

人才建设对于机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才能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才能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我国机场目前的人才建设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还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所以需要不断加强改革,以学习型组织建设引领员工岗位成才,建立和谐的机场团队,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从而加强机场的人才建设,促进机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波.推进党建工作与做好机场人才培养的策略[J].管理观察,2015,No.58219:33-34+37.

[2]王维华.梦想领航 走特色党建之路[J].中国民用航空,2013,No.16712:69-70.

助推作用 第12篇

一、青果在线对于学生当天英语学习的跟进作用

青果在线设有每单元、每章节的练习题,可以随机选取部分单选、动词填空、翻译句子等进行练习,巩固当天所学知识,并且练习题会自动给出分数,标注出错误点以及讲解。这样,学生能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选择章节和题目量,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当天英语学习内容的巩固。青果在线有些单元章节内容还设置了精品课程,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在家进行预习或者复习训练,以便更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

二、青果在线对于英语的一个章节或阶段学习的检测功能

假如英语第一单元内容学完了,可以点击第一单元,就会出现所有第一单元涉及的知识点。这时候,还可以根据分数的比例,自动地组卷,抽取一份卷子进行自测,然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错误题目的分析,与错误失分的每个题型的比例。如果不是特别满意自己对于这个单元这种题型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对该单项进行再次巩固。这样学生就很直观而有效地复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并知道自己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在平日的小章节练习中加强薄弱项目的练习,这样更有针对性。

三、青果在线对于学生寒暑假合理安排英语学习的帮助

青果在线可以给学生安排类似新课的预习。因为在平台上,有初中阶段英语初一至初三所有的内容,甚至还有历年中考模拟卷以及中考卷。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平台,合理地安排预习或者复习工作。平台会把学习的时间、做完的试题数量和做过的试题的准确性都一一记录下来,可以有个前后比较,做到充分了解自己。并且,有常州各个民办中学和市区局属中学自主编辑的英语寒暑假作业,可以做到全市的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了解到其他学校同学做题目的深度与难度,做到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青果在线可创建班级圈,交流学习上的困惑

可以利用青果在线平台创建班级英语群,在里面进行交流,留言自己有疑惑的部分,或者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班级里形成一种良性竞争。这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每名同学的学习投入时间、学习效果和困惑点,能让教师更好地利用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也能让同学们看到别人的进步,进而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或者借鉴他人好的学习方法来更好地指导自己学习,相互鼓励与促进。

五、青果在线帮助家长监督孩子学习英语

比起一些英语学习机构,青果在线更加便捷,它可以让学生在家学习。不用担心孩子玩游戏,青果在线会记录孩子学习的时间与学习成绩,家长也可以进入查看,有效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部分家长无法辅导孩子的英语学习,而青果在线上有同伴、有教师,可以帮助孩子解答英语学习上的困惑,给家长解决了没有咨询对象的难题。

六、青果在线对于英语教师教学上的帮助

一是可以在家里进行学生的学习检测,安排练习,使学生在家进行训练,在线答疑。二是省去批改过程,题库自动进行批改打分,教师直接得到学生分数反馈,节约了时间。三是有班级学生分数段的分析数据以及每小题的得分率,从而可以看出哪几个知识点学生普遍比较模糊与薄弱,教师了解后,可以在上课时把握重难点方向。四是能更清晰地看到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学习潜能有更深的了解,也能看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多大。五是能够看到各个学校的训练题,更好把握课改后的教学大方向。并且能看到每年的中考题,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考纲,把考与学有机地结合,让成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六是能够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可以利用数据库看到年级组的各班英语平均分、各班最高分、高分人数、不及格人数和最低分数,把握所教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业水平,更能通过数据库看到本校和其他学校的情况对比。这样,能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根据优生比例与差生比例,适当地在课堂中添加基础知识复习和部分新知识的衍生拓展,做到尽可能地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七、结束语

在信息时代,书本上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需求。有些学生上课接受能力较慢,需要补差,弥补遗漏,可以到青果在线找到练习与讲解,自行进行巩固。也有些学生学习能力很强,课堂上的拓展满足不了学习需求,需要更多英语学习资源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青果在线这个平台,既可以满足学生自学、交流、资源共享等目的,也可以找到合作学习伙伴,提高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陈贺新.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与方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上一篇:收入增长论文下一篇:心理地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