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护理工作中范文

2024-05-10

在护理工作中范文(精选12篇)

在护理工作中 第1篇

关键词:护理美学,临床护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护理的要求也从一般技术护理, 转变成服务护理, 再转变成美学护理, 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美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 护理美学渗透在护理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 使病人得到美的护理和美的享受, 产生愉悦心情, 从而激发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 有利于病人身体的康复。护理美学是将美学基本理论应用于护理实践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它运用美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观点, 从护理的角度研究人们在维护和塑造人体美的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护理美的现象及护理审美规律[1]。现结合临床工作实践, 阐述护理美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1 护理环境美

护理环境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护理环境美指对人的健康恢复与提高有益的护理自然环境美和护理人际环境美的和谐统一。

1.1 自然环境美

1.1.1 色彩美

瑞典的颜色学家卡尔·里贝格说:“我们的大脑接受颜色, 我们周围的颜色能影响我们的感觉、心情、甚至能治疗一些疾病”。可以通过使用各种颜色给病人创造温馨、优美的环境。近2年来, 我院通过对病房进行改造, 如将走廊刷成能使人安静的绿色, 地板铺成米黄色, 挂上黄色的窗帘, 走廊、护士办公室摆放鲜花或绿色植物;通过改善环境来改善病人的心情。

1.1.2 设计美

病房设计科学、合理、光线充足。我院病房走廊两边设计有扶手, 利于行动不便的病人扶持及功能锻炼, 病房内物品要摆放整齐有序, 病室床单位整洁, 既方便诊治护理, 又方便休息、生活。地面清洁, 经常开窗通气,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 护理人际环境和谐美

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包括护患关系、护护关系、医护关系、陪护关系等。护患关系是护理活动中核心性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环境美是以护理工作者的良好职业道德为前提的, 关注病人、尊重病人、百问不烦、宽容病人一些不当言行, 微笑热情是护患关系美的主要表现, 以此建立起来的护患关系环境美会给护士、病人带来同样的愉悦。护士与其他医务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人际关系, 积极主动倡导和营造和谐的人际环境, 使护患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和谐美是指配合得当, 体现在为病人护理时的轻柔美;操作中动作规范、敏捷、准确、熟练, 能给人以娴熟美。

2 护士的美

2.1 护士的外在美

2.1.1 护士的仪表美

仪表美是指一个人的外部形象, 是人的容颜、衣着精神面貌的综合体现[2]。护士的仪表要与自己的职业相协调, 护士的妆饰要适度, 身着洁净合体的护士服, 头戴燕尾帽, 足穿白色软底护士鞋;薄施粉黛, 淡妆上岗, 不佩戴首饰及粗大的耳环、项链, 长发盘起, 前不过眉, 后不过肩;美的仪表能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 给病人留下美好的初次印象, 缩短了护患间的距离, 使护士形象得到提升。

2.1.2 大方得体的举止

护士在工作中要注意自己的姿态美。我院每年对新上岗的护士都要进行岗前培训, 要求护士掌握护理礼仪知识, 行走有态, 举止有礼。优美的姿态能传递给病人积极地情感信息。

2.1.3 语言美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交流的最基本的手段,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美的语言可以使病人快乐, 还会使病人感受到关怀、被尊重, 解除心理上的疾患。护士与病人交流中应注意谈话技巧, 采取倾听、重复、提问的方式, 让病人感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被理解、重视。护士应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 做好与病人的沟通。主动使用“您好、谢谢、对不起、请您配合一下”等文明用语, 对病人进行护理时, 讲话语调要低, 态度和善, 避免用命令式语气, 使病人感到亲切可信赖。要求每名护士在护理病人过程中用语言跟病人沟通, 做到来有迎声, 去有送声, 询问病情有询问声, 操作有称呼声, 巡视有问候声, 操作失误有道歉声, 操作后有谢声。如输液穿刺失败, 要及时道歉, 就会得到病人的理解和宽容, 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倾听和解释。语言美是护士心灵的体现, 护士应该运用最美好的语言来使不同的病人达到治疗和康复所需要。

2.1.4 操作美

护理技术操作的娴熟美, 在护理操作中审美要求是:工作中要做到动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在护理操作中的一举一动都要体现稳重、准确轻柔和敏捷;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抢救病人时忙而不乱;注重操作后病人及周围环境的清洁整齐, 有条不紊地执行各种医嘱来体现技术娴熟美与业务精确美[3]。我院开展对不同年资的护士进行不同的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并进行考核, 如对全院3年以下的护士进行标本的正确采集、静脉输液培训等, 以提高护士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如给病人进行静脉穿刺时能一针见血, 做肌肉注射时做到进针、拔针快, 推药液慢, 使病人能真正体会到无痛注射的美感。

2.2 护士的内在美

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心世界的美, 也称心灵美。内在美是人的精神、道德、情操、性格、学识等内在素质的具体体现。护士所从事的是以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的特殊职业, 肩负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日常工作中对病人要处处体现出诚实、关爱;要尊重、维护病人的权利, 做到慎独精神;能容忍病人的失礼、挑剔、责备行为。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具有善良、宽厚、仁爱的品格, 尊重、同情病人, 认真地对待每一例病人, 不论病人的出身、职业、地位、性别、外貌如何, 都应一视同仁地给予同情和帮助, 使他们在痛苦中得到安慰, 在失望中得到鼓励。护士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博览群书, 不断吸收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 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实践证明, 护理美学在病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改善了病房环境, 促进了护士“真、善、美”的表现。同时, 病人从护士的美好形象、精湛技术以及温馨的环境中得到了审美需求的满足, 并从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 从而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 恢复健康[4]。

综上所述, 美学在现在护理模式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美学与护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应主动将护理美学列为自己的必修课程, 力求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更进一步热爱护理专业, 提高自身整体素质, 培养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 明确护士的仪表美、操作美、态度美、语言美、心灵美和情操美要求, 从而形成尽善尽美的“白衣天使”形象。

参考文献

[1]姜小鹰.护理美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3.

[2]王晶, 王颖.心理护理与护理美学在临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4, 10 (12) :915.

[3]武彩娥, 张月明, 菅萍女.应用美学原理改善护患关系[J].护理研究, 2006, 20 (7C) :1957-1958.

护理礼仪在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2篇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高媛媛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使老年人能够生活的更加幸福,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就需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提升护理礼仪服务水平,本文针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对如何将护理礼仪应用于老年护理工作进行综述。

【关键词】护理礼仪;老年护理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ag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in society today, making the community the demand for aged care servic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 order to enable the elderly to live more happy, to ensur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requires u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are and etiquette services, this demand for aged care, care and etiquette on how to care were reviewed in elderly patients.【Key words】 Nursing etiquette;Aged care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角色也有很大的拓展,护士不但要有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熟悉礼仪、礼节,并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同时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服务意识的传递和接受[1]。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使护士语言、行为举止、仪表达到护理美学要求,能够为老年患者营造出温馨、优雅的养疗环境,本院近年来注重强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的培训,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和称赞,现综述如下:

1、护理礼仪 1.1 护理礼仪的内涵

护理礼仪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是研究护理工作中交往规范艺术的学问。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性,是护士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护理礼仪在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上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在法律、规章、制度、守则等原则基础上,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待人接物、律己敬人、行为举止等方面提供规定的模式或标准[2]。因此,可以说护理礼仪是护患沟通的桥梁。以何种方式为病人服务,如何接待病人,怎样与病人交流,在护患之间的交往中护士应该注意哪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包括护士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对病人的心理及身体康复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都属于护理礼仪研究的范畴。

1.2 制定规范,按计划实施护理礼仪培训

(1)我院护理部制定出护士礼仪规范的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程序礼仪、护士仪表礼仪、接听电话礼仪、服务用语、服务忌语、护理工作标准等,护士人手一册,按照规范礼仪进行护理服务工作,要求仪表端庄,文明礼貌服务。(2)举办护士礼仪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站姿、坐姿、持物行走、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交流对话姿态等,进行严格、规范化的训练。使护士掌握正确、规范的礼仪。(3)举行护理礼仪、人文知识的讲座,包括观看服务礼仪光盘,参加学习护理美学、日常交际礼仪、护患沟通礼仪、人文知识等讲座,使护理人员了解礼仪、人文等方面的知识。(4)制定考核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仪表端庄、规范着装、规范接待、礼貌服务等内容,每月进行考核计入当月质量控制考核中。、注重护士礼仪规范,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2.1 仪容礼仪

2.1.1仪容的内涵

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貌或容貌,主要包括头部和面部。仪容美的三层含义:仪容的自然美、仪容的修饰美、仪容的内在美。仪容美应当是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2.1.2仪容礼仪的基本原则

协调性原则: 与服装、年龄、身份、职业、季节、时间、场合、环境协调。仪容修饰:护士面部修饰、护士化妆、护士发部修饰、护士肢体修饰。护士面部修饰基本要求形象端庄、整洁简约、面部保养保持皮肤充足水分,注意保护皮肤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外界刺激,放松身心。淡妆上岗,自然柔和,得体大方。护士工作发式:总体要求是整洁、简练、明快、方便、自然,佩戴护士燕帽时的发式分为长发与短发两种。

2.2仪态礼仪

仪态礼仪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服务礼仪,规范化的言行举止是护士形象的综合表现之一,是公众对护士的一种看法和评价[3]。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不仅能反应一个人的素养,也是一个团队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亭亭玉立的站姿,温文尔雅的坐姿,轻盈敏捷的走姿,文明得体的蹲姿,规范优美的手势,都是老年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服务礼仪,这不仅能让老年患者感到舒心和赏心悦目,也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同时也是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基础护理中,护理人员的站姿、走姿、蹲姿和手姿运用较为广泛。

2.2.1 站姿: 头部抬起,面朝前方,双目平视,下颌微内收,颈部挺直。双肩下沉外展。腰部挺立,臀部收紧,双肩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或相握放于体前小腹,双腿立正并拢或脚跟靠拢而脚尖稍稍分开,严禁弯腰驼背、双腿大开,身体歪斜等不良站姿。禁忌站姿:全身不够端正、手脚随意乱动、表现自由散漫。

2.2.2走姿: 护理人员行走时,应保持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双肩平收,步履轻盈,协调自然,步伐从容,步态平稳, 双肩平稳,两臂摆动,全身协调,匀速行进。禁忌行姿:瞻前顾后、声响过大、八字步态、体不正直。

2.2.3 蹲姿: 护理人员正确的蹲姿为高低式蹲姿。要求头略低,两肩平放,上身挺直,双脚一前一后,左脚在前,脚底完全着地,小腿与地面呈90°,右脚在后,脚尖着地,脚跟提起,右膝应低于左膝,两腿紧靠,臀部务必向下,切忌向后撅起。如在铺床法练习时,塞中部床单于床垫下时的弓步练习。蹲姿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禁忌蹲姿:面对他人下蹲,背对他人下蹲、下蹲时双腿平行叉开、“洗手间姿势”、下蹲时低头、弯背,或弯上身,翘臀部,特别是女性穿短裙时,这种姿势十分不雅。

2.3 表情礼仪

表情是内在情感在面部的表现,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时时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表达喜怒哀乐。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是表情礼仪的基本要求。微笑是表情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塑造美好形象的必要基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微笑是美丽的化身[4]。微笑,古人解释为“因喜悦而开颜”,微笑服务是一种高层次、高规格的礼仪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情绪语言”,是表情礼仪的主要内容。老年护理中的微笑服务,以诚挚为基础,将发自内心的微笑充分运用于老年护理工作之中,对老人笑脸迎送,并将微笑贯穿于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要始终如一,要做到“五个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内宾与外宾一个样;生人与熟人一个样;心境好与坏一个样;领导与员工一个样,微笑服务要持之以恒。它可以使被服务者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微笑服务是感情的融合剂,真诚的微笑能使老年患者心情愉悦,感到亲切,坚持微笑服务无疑可以大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4 语言礼仪

2.4.1 护理工作中的言谈礼仪 语言是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讲究文明用语,尤其是作为一个服务人员,更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语言规范,这样即表示了自己的修养水平和尊老年重患者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使用规范的语言能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有效地促进与患者的沟通和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使用礼貌准确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谈话内容、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2.4.2 语言礼仪的基本要求 与老年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亲切,面带微笑,对话时使用礼貌用语,对他们的问话要全神贯注,用心倾听,不随意打断患者说话,患者与你说话时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应停下手中工作,眼望对方,面带微笑,不可心不在焉。对患者的询问应圆满答复,绝不可说“不知道”、“不清楚”,也不能不懂装懂,应说“这事我不清楚,我可以帮您问一下”,打扰患者的地方,应表示歉意,如“能否麻烦您”。与患者交谈时,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应该文明待客,口齿清晰,语音标准,语调柔和,注意语音的高低轻重,快慢有度;切忌语气急躁、生硬、轻慢;用语谦逊、文雅,不讲粗话、脏话、怪话、废话,把握好分寸,表现得体,切勿口若悬河、夸夸其谈。首先,使用礼貌准确的语言,语言要文明、得体、尊重患者、注意语言艺术、语言准确、规范、语言清晰、声调柔和、语言准确、言简意赅、语法正确、合乎逻辑、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原则。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谈话内容,比如护理专业性交谈,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互通信息交谈和治疗性交谈,谈话内容各有侧重。最后,就是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过程中使用倾听的技巧,在交谈中不断核实信息,适时地使用沉默,有技巧地提问,恰当地使用态势语。

2.5 接待礼仪

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要求的体检者,应采取易于沟通的语言及方式,掌握公平合理的接待次序,(接

一、待

二、照顾三),不要使服务对象有被冷落的感觉,同时不要忘记招待患者的随从人员,在整个接待过程中,要保持始终不变的热情,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6 电话礼仪

2.6.1 电话礼仪的重要性 电话是一个单位与外界联系的窗口,文明礼貌的语言,柔和亲切的声音,可以提升单位的形象,因此,电话礼仪也是护理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2.6.2 电话礼仪的基本要求 接电话时,首先要自报家门:您好,这里是“XXX医院”,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吗?,挂断电话时,先将叉簧按下,电话挂断后,再将话筒放回,当对方为患者家属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时,应先等对方挂断电话后再放回话筒。接待患者过程中有电话打来时,接电话前先要向患者表示歉意“对不起,我接一下电话,请您稍等片刻”,不能一边打电话一边接待患者,特别是把话筒压在脖子下面,一边讲话一边处理事物,这对患者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应严格禁止。

3、实施礼仪服务,注重护患沟通

我们要求护士精神饱满,着装规范、淡妆上岗。如工作服工作帽干净、整洁、头发不能过肩、佩戴好工作牌后着淡妆上岗,微笑服务。早上第一次见到患者要问好,敲门后再进病房,在进行静脉穿刺,不成功时要向患者道歉,且更换护士进行穿刺,穿刺成功时,护士要向患者致谢。这些行为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和良好的礼仪修养。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衰弱,情感也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所以我们强调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使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反馈。如表示理解时可以轻拍患者背部,表示认同时应点头,眼睛目光要平视患者。护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是护理活动人性化目标的体现,是护理人员掌握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所思、所想、所求、所感的最佳途径,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体现[5]。因此和蔼的语言,关切的眼神,认真的态度给老年患者极大的心灵安慰,使他们愿意向护士倾诉,患者倍感护士的温暖,缓解了患者紧张情绪。营造人文氛围,将人文知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礼仪服务,如患者过生日、过节时根据建立健康档案上的地址寄去贺卡,对在院患者举办生日par-ty,送上鲜花或生日蛋糕,带去一份真诚的问候与祝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护士在工作中遵照礼仪规范,体现了内在的文化修养和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习惯、风俗、了解他们的需求,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待健康的态度、生死观、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运用人文、地知识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4、结果

4.1提高了护患交流、沟通技巧.就医者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就医者的心理态势,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培训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为让就医者在就医时感知到为他个人着想。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微笑,迅速、敏捷的动作,以及轻柔的语言,无疑让病人感受到爱心的存在。当然,每个病人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需要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地选择恰当的语言、合适的处理方法,来进行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2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形象工程建设,是着重对护士进行礼仪、仪表、行为规范、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的系统专业形象教育和培养,迅速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良且拥有一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护士队伍,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形象以及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医药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转变护理服务观念。通过制定护士仪表、礼仪、行为规范标准及护患沟通和交流技巧要求,组织培训,严格考核,并纳入质控管理体系,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依靠制度的约束及职业素质的提高,改变了护士日常工作学习中形成的不良惯性行为。经过护士形象工程建设的实施,护士的礼仪、仪表、行为规范以及护患沟通和交流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全院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转变,为该院贯彻系统化整体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促进了专科特色护理的形成.护士爱心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了护士的人文素质,我院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从理念上接受老年专业护理的职业特点,对减少护理人员由于长期职业化工作,而产生的对老年各种生理、心理需求的冷漠和麻木,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自豪感,消除职业自卑感,以及对医院各项管理规范实施的抵触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护士礼仪建设的实施,逐步改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和行为,在工作中,对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由机械执行而转变为理解执行,由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约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4.4从根本上转变服务意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理解他人的心。对护士的形象建设和爱心的培养、教育,可以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减少护士被动的工作状态,由外在形象建设、转向内在心理素质和内涵的提高,对改变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和行为,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地、直接地作用。在实际工作考核中,护士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规范的基础上,正逐步向人文关怀进步,通过病员问卷调查,反映出我院护士已经能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护理操作及各项护理服务能更多地注重人文关怀,使病员感到温暖,给病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等护理工作质量,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5、讨论

通过开展将护理礼仪运用于老年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活动,使护士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患者享受到文明、礼貌的优质服务,增加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是吸引患者,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对整个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塑造出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参考文献】

在护理工作中 第3篇

【摘 要】目的:浅谈临床护理艺术。方法:观察护士的职业素质,分析不同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给人不同的印象,产生不同的效果。结果:护士良好的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靠长期教育、培养逐步形成。结论:在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护士是护理艺术创作者,是通过护士的仪表、语言、行为来体现的。

【关键词】临床护理;仪表;语言;行为;艺术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414-01

护理是一种艺术。南丁格尔说过:“护理是精细的艺术中之最精细者”,“要使千差万别的都能达到治疗或健康所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这是对护理艺术的一种解释,另外还有一种解释,就是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也是艺术。前一种解释的艺术,包括仪表、语言、行为、道德等;后一种解释的艺术是包括领导艺术、才能等。临床护理是这两种艺术的总和,它既表现出前者的艺术美,又具有后者那种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护士是临床护理的执行者,临床护理的艺术要靠护士去体现,护理的艺术性在于护士通过自己的形象表现出专业的独特的美[1]。护理的艺术性是通过护士的仪表、语言和行为等方面来反映和体现的。

1 稳重端庄的仪表 仪表是护理职业形象美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指仪容、姿态、举止、风度。护士优美的仪表给病人带来的美的享受,必然在心理上产生愉快的感觉。一个护士,应该是美的形象与美的象征,才能激发病人的美感,从感情上感染病人,使他们生活在美的情镜里,保持良好的心境,以利于健康的恢复。护士一进入病房,首先病人看到的是护士的仪表。可能有的人会说,护士的仪表如何关系不大,只要技术操作过硬就可以了。这种说法是不对的。我们知道病人住进医院,心情是不愉快的,任何不良的刺激都会给病人的心情造成不好的影响,病人见到衣着不整洁或者浓妆艳抹、咯咯作响的高跟鞋的护士,会给病人一种害怕与厌恶之感,同时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这样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情绪。相反,如果我们的护士,穿着洁白、平整、合体的服饰,给人以纯洁、高雅、明快、真诚之感,制服、帽子的整洁,会给人自信、骄傲和希望之感,衣领、衣边、腰带的平伏和整齐,又给人以端庄、稳重、平静之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由此看来,护士的仪表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2 文雅有度的语言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感情和经验广泛运用的工具,它的本质是声音。能正确使用语言,可增加病人对医院的依赖,坚信战胜疾病的信心。反之,若运用不当,又可以成为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因素。语言是护理人员与病人心理沟通及健康教育的先决条件。在工作中,病人心理状态和健康人明显不同,常表现为压抑、急躁、、依赖、担心、感情脆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当护士一进入工作环境,就进入了护士角色。如晨间护理时,护士带者微笑进病房,向病人说声:“早上好!”,“我打开窗户,交换一下空气,好吗?”一句简单的话语都会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精神安慰,从而为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如对新入院病人便主动说:“我叫×××,我是你的责任护士,如有事请找我,不必客气”。这不是简单的寒暄,这是护患之间一种情感的交流。良好的语言能给病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语言的情感性要在高尚的医德修养指导下不断完善[2]。这样可减少病人对医院环境的陌生与恐惧,使他们感到仍生活在亲人中间。护士亲切的语言能够给病人安慰、信任、能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3],对治疗起着积极的作用。护理人员要重视语言的学习和修养,掌握语言的艺术,才能做到语言美。

3 严格规范的行为 行为是塑造心灵的途径,也是显示心灵的表现,良好的护理行为、规范的处事行为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短期效果,而是靠后天的不懈努力和精心教化才逐渐形成的。可以说护理行为由文明的行为标准真正成为护理活动中的一种自觉、自然的行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护理人员在病房走动时,要求轻盈、节奏适度的步伐,这样给人以紧张,负责和饱满情绪的感觉,反之,走路慢慢吞吞,一步三扭,边走边哼小调,就显得懒惰、松散、怠慢与失职,病人见到走路都不稳的护士,很难产生信任之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面带微笑,轻巧而勤快地来往于病床旁,力争做到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尽善盡美、信誉上追求真诚可靠[4],从过去的“要我服务”转变为现在的“我要服务”一切动作都要稳、准、轻、快,不要发出令人不快的响声,粗暴的动作和音响过大,都会给病人带来不快和痛苦。护士的动作表情、精神风貌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个人的行为和性格爱好,而应该归纳为塑造完美护士形象的手段[5]。从护士的行为就可以看出医院的护理水平,同时也标志着医院的外在形象。

实践证明,护理艺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士“真、善、美”的表现,看到了护士的仪表、语言、行为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使患者从护士的美好形象、精湛技术以及温馨的环境中得到了艺术需求的满足,并从中感受到被尊重、被关爱,因而能够以最佳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恢复健康。我们每一个护士,都是艺术的创造者,我们要用护理语言与病人交谈,以文明行为去影响病人,消除病人的心身疾患,就能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护理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维英. 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 基础护理学教材,1995.10;2(3)14.

[2] 陈维英. 护士的素质及其行为规范. 基础护理学教材. 1995.10;2(1)11.

[3] 刘庆先. 浅谈门诊护士的素质修养[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6)540.

[4] 叶煜荣 用心服务用情呵护[M]. 广州:广东省地图出版社,2004.189(9).

心理护理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门诊

在医疗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学在疾病的防治中越来越重要[1]。心理护理学作为医学的组成部分, 是研究患者心理活动规律与心理护理的有机结合。由于医学的不断发展, 从而要求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不断的提高。护理模式已由过去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发展[2]。由于护理体质的改变, 要求护理人员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护理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一个好的医护人员要探索患者的心理规律, 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要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 敏锐的观察能力, 要有忠于职守、克尽己任的责任心, 要有把患者当亲人的同情心, 做到有针对性的护理, 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使之利于疾病转归与健康的恢复。

1 心理护理要结合门诊工作的特点

门诊患者多、面广, 病种复杂, 诊疗时间短, 患者来自各阶层, 有着不同的社会经历和社会职业、文化水平、卫生知识和对疾病的态度, 但患者的共同心理都是希望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能明确诊断, 及时想得到治疗、药到病除。患者求医心切, 对医院依赖性很强, 加上初到医院人地生疏、疑心加重、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容易产生焦急和烦躁不安的心理[3]。患者从心理上需要被认识被尊重、需要安全感与早日康复, 可是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往往很复杂, 治疗是有过程的, 这些都会产生医生和患者之间认识上的差距, 也需要通过心理护理来填补, 门诊工作中这些特点和门诊患者的特殊心理, 都给门诊工作带来了复杂性和对医护人员的高标准。在门诊患者中, 由于年龄差别, 对疾病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医务人员给予心理护理时, 常常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3]。近年来门诊患者中, 老年患者逐渐增加, 根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和好发疾病, 进行心理护理, 使老年患者在患病和诊疗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心境, 心情舒畅, 更有利于慢性疾病的好转。老年人自制力差, 情绪易波动, 好发脾气, 医护人员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矛盾。更由于年老体弱和疾病的折磨, 表现力不从心, 到医院诊病希望能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 根据老年人的这些特点, 在门诊护理工作,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言谈要彬彬有礼, 热情关怀[4]。如在诊断检查时主动帮助老年人穿脱衣袖, 在交代病情过程中注意提醒和重复某些容易遗忘的事, 使患者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这样才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

年轻人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一般小病不重视, 很少求医, 来院就诊常常是发病急, 病情较重, 因此产生精神紧张, 焦虑不安, 有时有急躁情绪;一旦病情好转, 又不坚持治疗。护士应耐心热情地接诊, 介绍病情和预后, 解除其思想顾虑, 交代需坚持治疗和注意事项。

在对慢性病和争论患者也需做不同的心理护理, 如心脏病、高血压, 病程较长, 药物疗效较差, 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 常常表现焦虑不安, 也容易对医院产生意见, 因而心理护理显得更为重要。护士首先要体贴患者,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进一步指导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正确对待疾病,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争取疾病的早日康复, 护士要特别注意语言修养。

急诊患者由于病情较急、较重, 对突然的病情变化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 如恐慎、焦虑、害怕等, 家属也有同样的心理。护士要动作敏捷, 迅速完成诊疗, 及时实施抢救和治疗, 做到急患者所急, 痛患者所痛。护士还应当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安慰患者, 及时交代有关病情好转的变化, 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 减轻痛苦, 说话要谨慎、动作要转巧, 不要发出令人不快的响声, 操作要稳而准, 同时护士对家属做好妥善安排, 不使家属的情绪影响患者的心境, 以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

在注射室工作中运用心理护理, 不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痛疼, 增强耐受力, 达到无痛注射的目的, 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和观察病情, 起到把关的作用。在注射时,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 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耐受性差, 如肌内注射青霉素, 晕针的较多, 护士应注意掌握无痛注射法,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第一次大剂量注射时最好采取半卧位, 不在空腹时注射。治疗室的护士应该具有全面知识, 一名优秀的门诊护士, 要有多方面的业务知识、敏锐的观察能力、忠于职守、较强的责任心, 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做到有针对性的护理。如:农村来的患者和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卫生知识缺乏的患者, 常常对疾病的严重性估计不足, 护士要主动了解病情, 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来院复诊等。

2 对于疾病的治疗, 药物治疗与精神治疗同等重要

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因素与全身的生理活动有着相互作用的紧密联系, 情绪和心理状态常常影响着神经、内分泌和机体的其他活动。如情绪激动时, 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 诱发心脏病发作可猝死。消极的心理状态及恶语刺激可导致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 还可以引起心绞痛发作、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因此护理人员在注意躯体疾病的同时, 也不可忽视心理因素。医院的环境, 包括清洁整齐、美观、安静, 有秩序的工作都会对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发生作用, 产生良性刺激。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 常常是通过语言来达到的。例如:对癔病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时, 必须配合恰当有利的语言加之医护人员可信赖的态度才能奏效, 缺一不可。

因此, 医护人员亲切和诚恳的态度, 体贴患者疾苦的情感, 合乎医德的美好语言, 能给患者以良性刺激, 造成良好的心境, 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依赖和安全感, 振奋精神, 从而调动患者机体的积极因素, 增加抵抗力, 甚至会产生药物所达不到的效果。同样, 医护人员态度冷漠, 语言粗俗, 会给患者以恶性刺激, 造成不良的心境, 从而降低抵抗力, 甚至使病情恶化, 导致新疾病发生。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甚至一个微细的表情, 都会引起患者的注意,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门诊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社会、环境心理和个性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作为一个医护人员应该是美的形象与美的象征, 才能激发患者的美感, 从情感上感染患者, 使他们生活在美的情境里, 保持良好的心境, 以利于健康的恢复。护理工作中要做到护士走路的步态快速而轻盈, 以显示紧张、负责与饱满的情绪;一切动作要轻巧要柔和, 不要增强患者的任何痛苦, 才符合行为美与心灵美的要求[5], 用最佳的心理护理措施去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从而起到心理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淑丽, 王娟.外科门诊患者不同伤口的治疗及心理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7, 7 (8) :58-59.

[2]王爱玲, 王晶.浅谈护士形象.黑龙江医学, 2004, 47 (4) :110-112.

[3]袁素娴.母乳喂养的心理护理.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3, 2 (1) :47-49.

[4]刘艳君, 胡艳红, 贾秀芬.规范护士礼仪在临床中的效果.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24) :14-16.

沟通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5篇

心理沟通谈一些体会。

1、心理沟通要把握病人的心理特点。心理沟通是医护人员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表现的一种思维形式,它能促进沟通的主客体达到心理上的平衡,其旨在于培养人的感情,增加病人的理智,谋求医疗上的默契配合,达到最好的医疗效果。医院的病患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工、农、兵、学、商还有行政公务人员和无业者等,其社会职业、地位、民族、信仰、生活、习惯、文化不同,所患疾病不同,年龄、性别和性格也不尽相同,其心理特点都有明显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熟悉和掌握,才能更好地把握沟通的方法和尺度,对症下药。下面根据病人常见的类型作一个简单的分析:1?

1、根据病人的病情,可划分为病重患者和小病患者两种类型。前者,病情危重,复杂多变,病人及其家属心理压力大,心情焦虑、紧张、恐惧。病人预感到病情对自己构成死亡的威胁,对前途产生怀疑,失去信心,情绪变得异常恐惧,对医护人中的一举一动都特别留意,害怕在医治时稍微“松懈”不慎而突然死去。对此,如果护患之间心理沟通不好,可能贻误医疗最佳时机,这样就要求我们的医护人员必须尽快与病人或其家属沟通,多用安慰的语言安慰他们,鼓励他们战胜疾病。另外,还要尽可能在生活和有关方面帮助他们。后者,心理压力小,但往往容易忽视,对小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故有的造成久而不愈,甚至小病酿成大病。对此,我们对不遵医嘱的病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多给他们宣传医疗卫生知识,详细为他们解释小病不尽快治愈的严重后果等。1?

2、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可分为情绪稳定型和不稳定型,乐观型和悲观型。情绪稳定的病人心理素质比较好,较容易沟通,能尽快配合治疗,不易发脾气;情绪不稳定的病人,容易发脾气,有的常为小事计较,生气发火,影响病情的治疗。思想乐观的病人,比较容易沟通,其心胸开阔,常怀这样心情的病人,对病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思想悲观的病人,情绪低落,常闷闷不乐,不爱说话,表情淡漠,严重影响病情的治疗。以上情绪不稳和悲观的病人,比较难以心理沟通,但恰恰这样的病患尤其需要护理人员的心灵沟通,他们大多生性比较敏感,自尊心强。与他们接触时,首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特别是在交谈时,要注意语言的用词,语气要缓和,语调要低,用关爱的语言,用白衣天使的爱心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对病情的治疗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病患者,如老人病患者和小孩病患者,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等等,其心理特征和性格脾气也有所不同,千差万别,但无不受各自心理规律的制约。因此,心理沟通时只要努力准确地抓住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和活动规律,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心理沟通要掌握必要的方式方法。沟通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2?

1、语言沟通是指护患之间的交谈,包括交谈的语言、语气和语调。首先与病人的交谈要以文明礼貌的语言为原则,在交谈中多用谦词和安慰、鼓励的语言,切忌居高临下的态势、语言生硬;其次在为病人护理时,要多采用商量的语气,避免用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人,令病人反感;再次是应针对谈语的内容,对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婉转的语调,对病人不合理要求要委婉拒之,耐心解释和疏导。总之,护士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这项工具,在与病人的接触中,润物细无声在促进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从而达到增进病人身心健康,促进身心共治的目的。2?

2、非语言沟通主要是指护理人员的行为,包括仪表、仪态和表情。表现在对病人的礼貌,对病人的应有尊重等方面。病人在住院期间与护士接触的频率高,时间长,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言谈举止中稍有不慎都有可能会引起病人的不满情绪。因此,护士不仅要努力提高护理技术水平,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做到语言美、行为美,仪表和仪态优雅,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有亲和力,使病人愿意接近你,想跟你诉说心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心理的沟通。2?

3、直接沟通就是护患之间面对面接触,不仅仅是语言交流,而且还有表情和动作的表达。在直接接触中,医护人员将病情、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直接告诉病人,便于互相迅速融通,这样有利于病人的治疗,收效较快。医护人员在与病人的直接接触中,要真诚地为病人所想,为病人所急,给病人及时有效的帮助,这样往往能迅速达到沟通的预期目的。2?

4、间接沟通对于危重病人的治疗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及时与病人的家属沟通信息交流。由于危重病人及家属心理压力大,所以要尽快向家属通报病情,使他们做好思想心理准备,减少

心理压力。在这个时候,护士要积极主动地与病人家属通报病人的医疗进展情况,了解病人的有关情况,特别要耐心倾听病人家属的诉说,理解他们的担忧和痛苦,并给予深情地安慰;同时,对病人家属表现出的负面情绪表示理解,分担他们的心理压力,使病人家属感到尊重和被关心。其次建立与病人家属的联系。不仅要向病人家属通报病情,而且要向他们通报医疗费用情况

和用药情况,以及必要的化验检查情况等。病人家属不明白,要耐心地解释,以达到彼此间的有效沟通,心灵的共鸣,这样对病人的治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心理沟通护士的基本要求。护士在医疗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病人住院期间有大部分时间是与护士进行交往,护士在每日护理工作中为病人做各种护理,检查治疗等,无时不涉及到与病人的心理沟通问题。因此,要搞好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从护患之间心理沟通的主体――护士来说,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3?

1、道德素质。德是做人做事的根本,是人的综合素质的核心。医务人员肩负救死扶伤的重任,首先必须具备崇高的思想道德,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其次要在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所想,为病人所急,无论病人贵贱高低一视同仁,用爱心去关爱所有病人。3?

2、专业素质。这是本职工作的基础,是看家本领,必须过硬,且要与时俱进,刻苦钻研,全面掌握业务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术。3?

3、职业素质。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健康的身体;其次要树立职业理想,行为规范,作风严谨;再次要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观察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病人的普遍欢迎和尊敬,才能在工作中取得优秀的成绩。3?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舒适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2.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9-0126-01

手术是一种伤害性刺激,手术患者可产生相应的心理应激,影响到术前准备和手术顺利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改善此类患者心理应激,使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手术治疗效果。舒适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需求,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1]。笔者选择我院手术室患者100例,观察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干预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55例,女45例,平均年龄(45.6±6.6)岁;疾病手术种类分布:普外科手术31例、骨科手术患者27例、妇产科手术患者31例、其他外科手术患者11例;对照组中男56例,女44例,平均年龄(44.2±3.8)岁;疾病手术种类分布:普外科手术32例、骨科手术患者25例、妇产科手术患者29例、其他外科手术患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嘱咐患者做好术前准备,进行简单的麻醉及手术方面的健康教育,做好术中观察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首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让患者充分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对患者术前进行评估,观察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耐受情况。根据患者术前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干预,缓解患者术前恐惧、紧张等心理,在和患者交流沟通过程中要言语轻柔,充分理解患者,充分考虑患者所需,避免语言粗暴,让患者感觉到如同在家一样,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其次介绍手术室环境,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让患者了解麻醉和手术情况,了解麻醉医生、护理人员和手术医生,保持手术室温度和湿度适宜;让患者了解相关仪器设备,避免患者有陌生感。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摆放体位,做好保暖等工作。在麻醉时,护理人员要安慰患者,手术过程中,嘱咐患者做好手术配合,手术和麻醉过程护理人员动作要轻柔,语言要柔和,在手术过程中可轻握患者手,安慰患者。最后手术结束时,做好患者伤口处理,擦试遗留在患者皮肤上的血迹,帮助患者穿好衣服,轻柔转移患者,进入病房后,与病房护士做好床旁交接,嘱咐病房护士相关护理事宜及注意事项,做好病情观察。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当天清晨和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改变情况;自设问卷调查表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情况,包括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护理工作中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2月我院各科室住院患者,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83例,年龄50~80岁,平均60岁;对照组83例,病程0.5~4年;年龄49~81岁,平均65岁,病程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轻重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建立心理护理小组,进行心理护理培训。

首先全院护理人员应该对护理过程中的心理学知识理论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将全院护理人员分成各个小组,护士长任组长,选出骨干护士。根据存在的不同问题对小组内全体成员进行培训,安排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考察学习或聘请上级医院有经验的护士到我院进行教学。认真总结经验,将好的经验传授给小组的每位成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学知识理论考核,对护士长、骨干护士实施实践能力考核来评价培训效果。

1.2.2 调查现状及分析原因。

通过与家属和患者的沟通、科室内讨论,对临床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对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总结。(1)入院护理:患者初次入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及身体的病痛,从健康人到患者的角色的转变等等问题都会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如焦虑、适应障碍、愤怒、孤独等。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加以安抚,没有及时与患者谈心,使患者情绪不稳,不能积极的配合治疗,影响病情的恢复。(2)住院护理:对于住院的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心理学知识理论缺乏,经常出现一些尴尬的情况,如女性患者对痛苦忍耐性差,有羞怯心理;老年患者易忧郁、孤僻、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等;男性患者易冲动,悲观等;慢性病患者由于病程较长,心理负担较重,极易产生情绪低落的情况等,护理人员不能有效保密患者的隐私、不能耐心、细致,温和地解释情况、不能诚恳地倾听其要求、意见,导致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下降,不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3)出院护理:对于出院的患者,由于病情好转或痊愈,患者的重视心理下降,较易掉以轻心,而护理人员对于这一类患者的关心也随之减少,不能给予其离院前的指导,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找出解决方法。

1.2.3 针对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针对以上临床护理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分析综合各个因果关系,总结心理护理基本理论知识、治疗护理方法、自我保健知识和注意事项等,按照实际情况,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反复讨论,一致认为要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心理护理专业团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是合理方法,并以“加强临床护理期间的心理护理”作为本次活动主题。这个方法可以指导护士有计划、规范、系统地完成护理工作,使之人性化,合理化,规范化。

1.2.4实施方法。

①加强专业技术知识水平,建立心理护理专业团队:首先进行培训。护士作为临床期间护理的实施者,首先应该对护理人员进行逐步、系统地培训。努力提升护士专业理论知识水平,通过组织小讲课,查房回访等方式进行实践学习。通过执行奖惩制度来提高每位成员的积极性。提高专业技术。②针对问题找出方法:如患者在入院时,护理人员应以精神饱满的态度迎接患者,主动为患者介绍住院期间的规章制度,及时主动热情为患者服务,解答疑问,消除其陌生感,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接受各项检查;住院过程中对不同的患者应给与不同的护理方案。对于女性患者应注意掩盖患者的羞怯,并解释检查的目的及重要性。同时操作要细心、轻柔。对于老年患者应根据其情况耐心倾听,尊重体谅,并多与患者交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男性患者较易悲观、焦虑,应与患者建立起平等、信任、尊重的关系,使其精神上得到支持,增强其信心。对于慢性病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与更多的关心,消除患者疑虑,更多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说服患者增强信心接受治疗。对于病情康复要出院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介绍一些保健方法,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1.3 效果评价标准[2]:

通过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通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的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情况。调查采取匿名问卷的方式,并全部回收。比较两组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在临床护理期间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对两组数据的结果进行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应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P<0.05,说明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临床护理期间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见表1。

注:两组数据比较,显效率、无效率和总有效率卡方检验,*P<0.05,说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开展心理护理活动的意义[3,4]:语言在护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护理人员在心理护理时的重要工具。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整体护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而且使护患之间建立起信任的桥梁,有效缓解了护患矛盾。同时,通过开展心理护理活动,有效提高了护士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护理职业形象得到了提升,有效避免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满意度。临床患者受自身疾病的影响,其心理、生理都处于一个比较脆弱的状态,焦虑、恐惧的心理普遍存在,这些消极的心理情绪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患者疾病的治疗及恢复,甚至还可以加重患者的病症,影响生命质量。因此,对临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开展心理护理活动,制定工作流程,使护理工作变得条理、系统、规范,降低了以往护理工作的随意性,有效提高了护理效率。各科室通过对临床护理期间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的主动咨询意识提高,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增加,患者可以正确的了解自身患病情况及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自身生理、病理的变化。护理人员的心理学专业技能提高,同时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增加。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患关系和谐,患者疾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另外,在心理护理活动中,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护理人员对出现的问题可以随时讨论、改进,提高了治疗效果。心理护理活动激活了护理人员的创造力,在保证护理人力成本的条件下,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有助于为患者提高优质、便捷、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期间护理疗效,对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各科室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对实验组的临床护理工作加强心理护理,对照组实行传统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两组对比分析,实验组显效71例(85.54%),总有效率96.38%;对照组显效45例(54.21%),总有效率63.84%。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实验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有效提高了护理效果,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说明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工作,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思宇,吴立新.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2,7(5):78-79.

[2]罗小莲.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5):125-126.

[3]朱燕.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5(32):261.

护理礼仪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8篇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 是护理人员在医疗护理工作和健康服务过程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 是护理人员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 也是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护理礼仪不但可营造完美的医疗护理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 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充满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 而且优美的仪表、端庄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还可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 以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提高护理服务工作质量[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对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从而礼仪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工作中礼仪也被融于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三查七对”、入院接诊、巡视查房、值班交班等。

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娴熟的护理技术, 相应的护理知识、还要有渊博的人文知识, 很好的涵养和行为规范。无论是在仪表仪态、言谈、举止上都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当患者入院时, 护理人员给以微笑, 亲切的自我介绍、环境介绍可消除患者对陌生环境所产生的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询问病情、耐心的回答问题、讲解注意事项, 帮助患者完成角色的转换, 使患者尽快适应医院的环境;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种健康、文雅的姿态, 一个亲切、自然的表情, 都可使护患得到良好的沟通, 以便于护理人员解决患者存在的潜在问题, 使患者在沟通中得到安慰、理解、帮助和鼓励, 有效地排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使其积极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医疗机构的护理服务作为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 就必须注重护理人员的形象。良好的礼仪可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 让患者倍感温暖, 从而对医院产生了一种良好的印象, 从而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态度和人文环境的价值。

综上所述, 护理礼仪服务的开展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重要措施。护理人员应遵循职业规范, 重视个人修养, 不断学习新的科学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努力塑造良好的护理形象。

参考文献

在护理工作中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其中, 对照组年龄25~45岁, 平均年龄 (29.36±3.21) 岁;观察组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 (29.51±3.18)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方法如下。

(1) 一对一陪伴。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进展, 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躁, 指导患者放松和呼吸训练的方法。在患者治疗过程中, 安排专门护士进行一对一的陪伴, 根据患者疾病治疗不同的心理状态和不同的时期, 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

(2) 人文关怀。患者入院后, 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并向病房中的其他患者介绍该患者, 帮助其熟悉住院制度和住院环境, 尽快消除陌生感。

(3) 优质服务环境。夜间暗化病室, 中午降噪。厕所安装呼叫铃、扶手, 病房摆放壁画、花草, 免费提供轮椅。

(4) 服务规范、主动。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开展护理服务, 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态度和蔼, 主动与患者亲近, 仪表端庄。

(5) 心理疏导。护理人员要耐心地向患者讲解疾病治疗的过程和情况, 为恐惧型患者选择舒缓、清新淡雅、抒情的音乐。

(6) 知识及技能指导。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健康宣教, 就疾病相关的知识及应该掌握的技能向患者进行讲解及演示, 使患者对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掌握, 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

1.3 效果判定标准

(1) 评估患者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情况, 采用自填调查匿名的方法进行, 问卷由我院自制, 问卷中一共包括10个问题, 总分30分, 每个问题均有三个选项, 分别为不知道、部分知道和知道, 分别计1分、2分和3分, 总评分低于20分表示患者对相关知识未掌握, 20~30分为掌握[3]。

(2) 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评价, 采用问卷调查法, 调查问卷为我院自制, 每个项目都采用不满意、一般满意和非常满意进行评定, 项目包括:健康宣教内容、患者的需求满足情况、护士的仪表仪容、服务态度等[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2.31%和94.87%, 对照组分别为74.36%和76.92%,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优质护理的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文化、生理、社会等方面的护理服务及护理教育, 其除了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护理, 还对患者的整个康复过程进行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加强优质护理服务, 是医院护理服务的本质要求, 更是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惠及广大患者的重要措施[5]。护理工作的场所不再局限于医院, 而是扩展至社区和家庭, 这要求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护理的言行相符[6]。

本研究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妇科疾病患者78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服务,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探讨了妇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2.31%和94.87%, 对照组分别为74.36%和76.92%,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 说明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 妇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效果显著, 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妇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妇科疾病患者78例,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 比较两组患者的知识及技能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掌握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92.31%和94.87%, 对照组分别为74.36%和76.92%,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9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妇科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效果显著, 同时能增加患者对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妇科,优质护理,健康教育,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顺好.优质护理在妇科护理工作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3, 23 (18) :262-263.

[2]尚丽丽.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中的应用及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 2013, 50 (20) :927-930.

[3]包丽耘.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浅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31 (19) :129-130.

[4]唐结仪.优质护理服务在妇科临床护理路径实施中的应用及效果[J].医药前沿, 2013, 28 (10) :190-192.

[5]罗朝霞.妇科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旬刊, 2013, 22 (17) :165-167.

在护理工作中 第10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外科护理,患者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心理护理作为护理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得尤为重要, 它是护理过程中, 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 通过护患之间的人际交往, 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 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赢的患者的信赖与合作, 使患者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与决心。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使患者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与护理, 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是护理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的体现。

外科患者, 因突然发病, 从一个健康人转变为病人, 对于角色的转变, 住院后环境的改变, 形象的紊乱, 疼痛及舒适的改变等, 缺乏心理准备, 常出现以下护理问题:

1) 抑郁:有悲观失望、无助、绝望的心境, 有严重的自卑感, 丧失自信心;

2) 焦虑:因病情较重, 需要手术治疗, 因而担心手术不成功, 担心出院后成为残疾, 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3) 孤独:感觉到离开了往日的工作环境, 与陌生的病友住在一起, 有度日如年的感觉;

4) 依赖:变得被动、依赖、情感脆弱, 自怜。

1 护理措施

由于患者突然受伤, 毫无心理准备, 而骨折痊愈又需要较长时间, 对能否痊愈缺乏信心。护理人员将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讲解清楚, 并举出已痊愈的病例, 以现身说发的形式, 行全面的心理疏导, 使患者增强了康复的信心, 愉快地接受各项医疗处理。护理人员在病室原有设施的基础上增添了具有人性化的布置, 营造了一个相对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并且立即告诉患者疾病情况和辅助检查结果, 同时给予安慰和鼓励。术前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 积极、主动沟通, 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各种需求、期望、受伤经过等等, 了解心理状态, 有针对地给予心理疏导, 同时讲述术前注意事项、麻醉情况, 外聘术者的详细资料, 解除患者的担心和顾虑。术晨, 送患者入手术室, 并以实例说服鼓励, 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使患者在轻松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护理人员在手术室门口接, 并以人性化的方式送给患者一束束鲜花、一声声问候和一句句祝贺等, 给患者以安慰, 鼓励, 分散患者注意力。护理人员立即告诉患者手术顺利的消息, 讲述术后注意事项, 可能出现的问题, 例如:疼痛不适、烦躁等, 告诉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的方式, 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和重要性, 以及教会家属止痛泵的用法、肢体按摩方法, 告诉家属, 家属护理在疾病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术后由于长期卧床应预防出现便秘和功能锻炼效果不佳而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护士给予全面的心理疏导, 常到床前问候、鼓励、陪患者聊天、送去外界信息、问功能锻炼的情况、指导家属协助锻炼的方法和讲述其重要性, 提供锻炼中克服困难的方法, 介绍疾病各阶段营养、饮食方面的知识等等, 使全病程都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

2 效果

在外科护理过程中, 心理护理的应用收到很好的疗效, 使患者精神放松、情绪稳定, 时刻保持乐观的心态接受治疗。术前在心理放松、消除了焦虑、恐惧因素, 减轻了精神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避免了因此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术后通过心理护理克服了各种消极因素, 很大程度地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增强了免疫力, 功能锻炼效果显著, 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减少了并发症, 缩短了住院时间, 节约了住院费用开支。

3 体会

3.1 真挚的情感

真挚的情感是赢得患者信赖的源泉。而只有赢得患者信赖, 取得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否则, 疗效不佳, 甚至适得其反。用换位思考的理念, 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 对待患者, 假如患者是同事、是朋友、是亲人, 用对待他 (她) 们的心态对待患者, 让患者从内心消除护患之间的隔阂, 在这陌生的环境中过的愉快, 用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2 有效的沟通

1) 必须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善于掌握患者的主要心理矛盾, 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2) 要因人而异, 由于每个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生活方式、社会经历等诸多方面的差异, 形成独特的个性心理, 护理人员应根据每个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的心理反应, 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3) 必须注意语言的艺术性, 考虑患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避免单纯而直白的告诉, 多用安慰和鼓励性的语言;4) 沟通时要尊重和体贴患者, 气氛要融洽;5) 沟通必须主动, 而且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6) 沟通者必须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的需要, 应具备丰富的社会人文知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灵、和善的态度、良好的医德、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 用运科学、文明、柔和的语言、良好的行为去感染、说服患者, 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

3.3 调动社会支持系统

要考虑患者的心理需求与影响疾病的家庭、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 从整体方面观察病人, 给患者心理护理的过程同时给予患者家属和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指导, 使他们也能及时为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3.4 善于掌握心理护理的灵活性

1) 外科患者的思想活动比较复杂, 并随病情进展而发生变化, 不同的疾病阶段可能会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要把握各阶段的心理反应, 及时、灵活、有针对性地调整护理措施, 例如:要指导病人本身如何认识疾病、对麻醉或手术的疑虑及恐惧, 对今后生活的信心等;2) 因人而异, 不同的思想情绪对疾病所持的态度不同, 尤其是严重身心疾患者, 要及时做好心理护理;3) 要善于与患者交谈, 察言观色, 分析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 根据其年龄、性别、职业及文化程度, 结合患者特点给予思想上的帮助, 协助他们以坚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情绪调动自身免疫功能, 以便重新获得健康。

3.5 心理护理的连贯性

1) 心理护理只有深入地依从、渗透、融会贯通于护理全过程, 才能实现影响患者心理的良好效应;2) 心理护理与常规护理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心理护理只有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前提条件下才能章显其效, 所以护理过程必须做到:“腿勤、嘴勤、眼勤、手勤”即;勤到患者床前, 勤交流沟通、勤观察病情、勤动手操作;3) 心理护理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既往史、用药史等的基础上, 制定综合性的家庭护理体系, 从健康指导、心理咨询、功能锻炼等多方面着手, 时刻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活起居, 身体状况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手段, 才能有效地发挥护理效应。

3.6 注意护理细节

心理护理过程中, 无论任何环节, 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患者的心理活动和护理效应, 护理过程中切忌与其他人员切切私语, 当患者的面表现过分的喜、怒、哀、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基层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以心理护理为基础, 它在护理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展现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护士的文化底蕴, 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和动力,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门精细的艺术, 必须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光华.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J].现代护理, 2012, 16 (4) :155.

[2]石永丽.心理护理在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15) :203-204.

[3]段洁.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10, 32 (22) :3220-3222.

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第11篇

【摘要】目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方法:了解各种疾病患者的心理特性,针对性的进行护理。 结论:通过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学会新的适应性,以及更强的应对技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同时也提高的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医患矛盾。

【关键词】眼科 心理护理

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户,所以眼睛的护理离不开心理护理。心理因素与疾病康复的关系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眼科病人更甚,由于眼部疾病造成其生活自理能力受限,听觉系统代偿性发达,使得他们对各种声音更加敏感,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必然会加剧心理的焦虑、抑郁、烦躁和恐惧,严重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1]。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机体调动自身的全部抗病防御系统功能,平衡与协调、稳定的改善内环境,提高机体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对病人的康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所以护士亲切温和的语气,真诚备至的关怀和心理疏导会使患者得到安慰和鼓励。下面以几个眼科常见疾病为例,具体描述眼科护理模式中的心理护理。

一、青光眼手术患者:

1.由于青光眼患者多为老年人,体质较弱,恐惧、焦虑心理强,为使每个患者的身心尽可能处于接受治疗护理的最佳状态,所以护士态度要严谨,与患者建立信任感,与其交谈时语气要亲切、柔和、自然,详尽的介绍手术知识、方法以及治疗目的和效果,以消除他们的恐惧与疑虑,并保持乐观态度,调动起个人积极性。另外,同类患者治疗效果对术前患者心理影响很大,可以适时地请术后患者给与沟通,以增加其信心。多给与患者解释、鼓励。

2.患者的期待心理很普遍,这是一种重要的、积极有利的、渴求光明克服病痛的精神支柱,对患者治疗是有利的,成为鼓舞患者向疾病作斗争的勇气,护士要适当的利用患者的这种心理,把握时机,告诉患者术后再不会因为眼压高而压迫视神经,使视力下降成因治疗不及时而失明等,这样给患者以期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给患者以希望和鼓励。

3.患者术后的心理反应一般较突出,表现各异如恐惧、忧虑、失望、依赖、愉悦等会不同程度的出现。有些患者由于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但仍有一些患者对青光眼手术抱有怀疑态度勉强接受手术,误将术后一些正常的反应看做手术失败,导致心理负担。如手术后眼压一过性增高,手术后即感视物模糊等咎于手术不成功。[3]故护士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很重要,术后也要给予耐心的讲解和鼓励。

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

1.病人入院后首先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患者入院时护士首先要消除其紧张心理,诚恳、耐心、热情的接待患者,使其熟悉环境,建立信任感。由于大多数角膜移植患者对手术不是很了解,担心术后效果,会产生恐惧和焦虑心理,所以帮助患者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减少恐惧心理是护士术前心理护理中最重要的。因此应多给与患者支持,对于病情较轻者,应说明手术可增进视力,也可起到美容的作用,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对于病情较重者,应给予其术后复明的信心,使患者有勇气战胜病魔。

2.切实有效的术前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对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角膜移植手术患者常有紧张、恐惧的情绪,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强烈反应,影响手术进程,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而手术的顺利成功依赖于医护患三者的密切配合。所以,使其情绪稳定,使患者通过自身调节,明显控制或缓解对手术的恐懼和焦虑,降低应激反应程度,以最佳的心理生理状态积极、主动地配合手术。为防止并发症、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术后康复起到重要作用。

3.术后患者一般都急于想知道术后效果而出现焦虑心理。因此术后应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情绪。把焦虑的心理消除,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三、眼球摘除手术患者:

1.由于眼球摘除术是毁容性的手术,患者会充满恐惧和紧张、抑郁、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定心理因素,极度的孤独和无价值感以及恐惧和焦虑,这种心理会给手术造成直接影响。从而带来在治疗上的诸多不便。所以护士要随时关心患者,给与安慰、消除其紧张不安的心理,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亲切柔和的语言来接待病人,使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消除陌生感,产生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选择有利的机会予详细宣教,正确认识手术的目的、方法及必要性,向患者讲解眼球摘除后义眼安装情况,以后生活规律的改变状况等,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眼球摘除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时消除患者的抑制、悲观、情绪不稳定的不良心理反应。告诉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好的疗效,减少对容貌的影响。以真诚的态度,增强其手术治疗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是术前护理的主要任务。

2.通过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矛盾、恐惧、悲观心理。患得能够术前正确认识手术对自己的重要性,及时接受手术,术中安静,血压、脉搏均在正常范围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手术效果。

3.术后患者易情绪不稳定,焦虑,思想负担重,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慰和劝导。另外,要注意发现悲观心理,给予及时的安慰和鼓励。术后能够接受现实,勇敢面对生活,鼓励并适时地给予帮助,使患者消除了自卑心理,树立乐观向上、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四、小结:

眼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护士的心理洞察力和护理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眼科护士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护士能恰当及时的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矛盾,最终达到良好的疗效。同时,提高了患者对专科医生的满意率,促进了护士自身能力和患者满意度的提高,也巩固了护士的专科业务知识。作为一名护士,应该应用各种心理学理论针对病人不同生命阶段的需要,对病人进行全面的整体护理,消除由于疾病及伤痛对病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心、身两方面达到康复,并且在功能受限的情况下有良好的生活质量。这需要护士有良好精神面貌、和蔼的态度、用熟练的操作、轻柔的语言来消除病人的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并运用专业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护理,已达到更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媚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9期

[2,3] 孙艳丽,郭碧霞, 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8-5-30

在护理工作中 第12篇

1 目的

通过查房检查责任护士对所主管患者的病情掌握程度, 检查护理质量落实情况, 健康宣教落实情况, 检查病历书写, 评价工作质量, 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2 方法

以科室为单位, 每周固定查房时间, 护士长主持查房并确定所查患者 (不提前告知护理人员) , 通知本组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和部分其他人员参加。查房对象主要以危重抢救患者、特殊病例为主, 兼顾普通患儿。

3 查房过程

3.1 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

3.1.1 首先由责任护士口头汇报所查患儿病情, 如床号、

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师;住院原因、主要诊断、临床表现、目前身体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活动情况、心理状况;治疗措施:主要用药和目的;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提出主要护理问题 (包括依据) 及护理措施 (包括措施落实情况) ;病情变化的观察重点。

3.1.2 护士长根据病情进行分析, 护理问题是否恰当准

确, 护理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全面检查患儿目前的基础护理、医嘱执行等情况, 如床单位的整洁度, 翻身、叩背等护理措施的落实, 吸氧、吸痰等护理。

3.1.3 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内容。健康教育是

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别在儿科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部分年轻的家长育儿、护理知识掌握较少;另一方面一些孩子的祖父母观念保守、陈旧, 给患儿的护理、康复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要求责任护士在8 h之内完成患儿的入院宣教, 24 h之内完成相关疾病宣教及指导。查房时请家长复述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知识, 或者由其演示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以及正确的叩背方法等, 以检查健康宣教的实效, 并将其作为落实宣教的考核标准。

3.2 护士的分级考核与评价检查完毕, 护士长对责任护

士进行三基知识提问, 内容可涉及本次查房, 并要求主管护师、护师对责任护士进行指导、评价, 对责任护士回答不全面的问题给予补充。检查护理操作常规的执行情况, 对责任护士进行1~2项的技术操作考核, 要求掌握操作的目的、步骤, 动作熟练。

3.3 检查护理病历护士长检查病历书写质量, 护理记录是否及时准确。

4 效果评价

护士长进行本次查房的结果反馈, 填写查房评价表及个人查房效果评价, 将成绩纳入年终考评。

5 体会

5.1 评价式查房打破了以往查房前通知责任护士准备患

儿及资料的惯例, 要求每位护士熟悉主管患儿病情, 将护理常规烂熟于胸。将患者作为宣教效果的反馈评价点, 保证宣教落到实处, 宣教由以前的单相变为双相, 增加了护士与患儿家长相处的机会, 拉近了护患距离, 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 投诉率明显降低。

5.2 落实了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工作, 规范了护理病历书

写。护士长通过查体了解护理落实情况, 了解患者反馈, 包括基础、专科护理, 健康教育是否到位, 护理记录与实际护理是否相符, 并对查房发现的问题分析讲评, 指导各级岗位的护理工作。

5.3 使临床护理工作趋于系统化, 护士通过“汇报—评

价—指导—反馈”的过程, 使工作有序、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大大降低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5.4 实现了的新型主管护师—护师—护士三级查房制, 充

分发挥不同级别护士技术优势自主性, 并加强团结协作意识, 共创和谐护理氛围。

5.5 通过开展评级式护理查房, 提高了专科护理水平和护

士业务素质及自学能力。强调病情观察内容、护理重点、疾病主要症状等, 培养护士对患者整体护理的能力及自学能力, 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

总之, 通过评价式护理查房2年来的开展, 我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护士的业务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值得推广。

点, 护理质量安全关系着医院、医务人员自身及患者的安全;关系着医院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着医院内部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 杜绝或减少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发生, 成为当前护理管理者关注的热点。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们对某地区5所二级、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研究, 了解其对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缺陷的认知状况, 旨在为护理管理部门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安全教育提供依据。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选取某地区5所二级、三级甲等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共400名进行调查, 入选条件为在护理岗位工作6个月以上的注册护士。其中管理人员82名占20.5%, 非管理人员318名占79.5%;科室分布:内科128名占32%, 外科96名占24%, 妇科102名占25.5%, 儿科74名占18.5%。职称分布:护士104名占26%, 护师132占33%, 主管护师98名占24.5%, 副主任护师66名占16.5%。学历分布:中专196名占49%, 大专106名占26.5%, 本科98名占24.5%。

上一篇:历史教学语言艺术下一篇:一步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