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纳探索范文

2024-05-13

归纳探索范文(精选5篇)

归纳探索 第1篇

一、根据数列,探索规律

例1 (2013·广西玉林)一列数a1,a2,a3,…,其中(n为不小于2的整数),则a100=( ).

A.1/2 B.2 C.-1D.-2

【解析】先逐次根据算出前面的几个数, 即可观察到规律. 因为a1=1/2 ,,所以每隔3个数,an的数值开始循环. 因为100=3×33+1,所以a100=1/2 .因此,选A.

【点评】本题既是一道探索规律题,也是一道阅读理解题. 需要同学们在应用新定义的基础上确定这列数的前几个数,并从中感受到整个数列的数值变化规律.

例2 (2013·湖北恩施)把奇数列成下表,

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上起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是_______.

【解析】(1) 上起第n行,左起第一列的数为1+4+6+8+…+2n=n2+n-1,则上起第8行, 左起第一列的数为71;(2) 上起第n行, 左起第m列的数为(n2+n-1)+2n+(2n+2)+… +2(n+m-2)=(n2+n-1)+2(m-1)n+(m-1)(m-2), 因此,上起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为171.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同学们的数感能力. 能够根据数字的排列顺序,揭示隐含在其中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同学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算式,探索规律

例3 (2013·湖南衡阳)观察下列按顺序排列的等式:a1=1-1/3 ,a2=1/2 -1/4 ,a3=1/3 - 1/5 ,a4=1/4 -1/6 ,…,试猜想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an=______.

【解析】观察每个式子的右边是两个分子都是1的分式的差,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比第二个分数的分母小2. 因此,第n个等式(n为正整数)

【点评】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

例4 (2013·山东滨州)观察下列各式的计算过程:

5×5=0×1×100+25,

15×15=1×2×100+25,

25×25=2×3×100+25,

35×35=3×4×100+25,

……

请猜测,第n个算式(n为正整数)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

【解析】左边的两个相同的因数分别看作是5×1,5×3,5×5,…,故第n个是5(2n- 1), 所以算式表示为5 (2n-1)×5 (2n-1) = 100n(n-1)+25.

【点评】探究数学式子的规律时,需要把所给的式子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注意观察已知等式对应数值的变化,从中发现数量关系,即找出各部分所具有的特征,从而探究其具有的规律. 不同的观察视角有可能得到不同的等式或代数式.

三、根据图形,探索规律

例5 (2013·云南西双版纳,有改动) 如图,下列图形都由同样大小的十字星图案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其中第一个图形有1个十字星图案,第二个图形有2个十字星图案,第三个图形有5个十字星图案,第四个图形有10个十字星图案,…,则第n个图形有 ______个十字星图案.

【解析】观察图形,我们可以发现:第一个图形有1个十字星图案,第二个图形有2个,可以认为是在第一个图形上增加一个, 即当n=2时,第二个图形有1+1个十字星图案;第三个图形有5个十字星图案,可以认为是在第一个图形上增加四个,即当n=3时, 第三个图形有4+1个十字星图案;第四个图形有10个十字星图案,可以认为是在第一个图形上增加九个,即当n=4时,第四个图形有9+1个十字星图案;…因此,第n个图形是在第一个图形上增加(n-1)2个十字星图案,即第n个图形有(n-1)2+1个十字星图案,所以,本题应该填(n-1)2+1.

【点评】探索图形变化规律时,一般需要抓住图形数量的增减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猜想、归纳、验证后得出结果.

例6 (2013·山东日照)如图,下列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均具有相同的规律. 根据此规律,图形中M与m、n的关系是( ).

A. M=mnB. M=n(m+1)

C. M=mn+1D. M=m(n+1)

【解析】根据各图形中的三个数的变化规律,可以看成是:3=1×(2+1)、15=3×(4+ 1)、35=5×(6+1),即 :左下角的数字加1后所得数值与上边的数字的积恰好是右下角的数字,根据这个关系可得出M与m、n的关系,为M=m(n+1). 因此,本题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以图形为背景的探索的试题. 解答时,需要仔细观察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出规律. 本题除上述规律外,还具有m=n-1,因此M还可以分别用含有m或n的代数式表示.

四、根据图表,探索规律

例7 (2013·山东淄博)如下表,从左到右在每个小格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任意三个相邻格子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则第2013个格子中的整数是_______.

【解析】根据题意有:-4+a+b=a+b+c,所以c=-4. 又有:a+b-4=b-4+6,所以a=6. 所以原表格可整理为:

从表格中的数字可以看出格子中的整数是按照-4、6、b的顺序循环出现的,结合第三个循环可知b=-2. 所以格子中的整数是按照-4、6、-2的顺序循环出现, 因为2013÷3=671,所以第2013个格子中的整数恰好是第671个循环中的最后一个数字, 即-2.

毕业实习报告总结归纳归纳体会 第2篇

一、实习目的及意义 进一步了解 java 开发的相关知识,掌握 java 开发的基本技术,丰富 java 开发的实战经验。学习SQL 的基础知识及正确的运用方法,和有用的相关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通过实习,巩固大学所学专业的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判断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了解软件开发的思考角度和主要流程。为毕业之后能够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并且能够更好的工作,打好一定的基础。

二、实习任务 实习期间,第一阶段:主要学习了 Unix 开发环境(Unix 系统原理,Unix 常用命令,Unix 开发环境);java 语言基础(算法基础,常用数据结构,企业编程规范);java 面向对象,JDK 核心 API;并做了一个“在线考试系统项目”。第二阶段:主要学习了 SQL 语言(SQL 语言基础和提高,SQL语句调优);Oracle 数据库开发,PL/SQL;javaSE 核心编程;XML;JDBC;并粗略的完成“在线考试系统”的数据部分。第三阶段:主要学习了 HTML/CSS;javaScript 核心;Servlet/JSP;Ajax;javaScript框架;SSH 三大框架;并完成了当当书店项目。

三、实习时间 2014 年 02 月 24 日~03 月 21 日 四、实习地点 在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是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桥东建材城西路 85 号神州科技园 B 座。

五、实习企业概况 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 JAVA 技术开发、培训、咨询为一体的软件公司。公司由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 IT 精英人士创建,主要成员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毕业于国内着名大学如: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并都曾就职于国内知名 IT 企业,如:IBM、搜狐、中软国际、清华紫光等。

公司成立以来,已经为国内数百家软件企业输送将近数万名 JAVA 人才,很多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2009 年,从我公司培训毕业的学员(毕业后一个月)就业率就达到了 95%,平均薪水达到了 4672 元。公司同时对外承接各类型软件项目,已经完成的项目有石家庄市中国农业银行支票汇兑系统,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内部 OA 系统,西安农林畜牧局 CMS 项目等。

北京尚学堂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在全国众多城市设立办事处,在西安、长沙设立分公司。公司的目标是要成为中国领先的集项目开发、人才培训、企业内训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

六、实习内容 第一阶段

在 java 初级,我们主要学习了 J2SE,包括 JAVA 开发基础知识、Eclipse 开发环境、J2SE7.0API、J2SE7.0 新特性、多线程技术、Socket 网络技术、RegularExpression、Java 反射技术、Properties 技术、各种实战设计模式、JavaDebug 技术、面向对象设计原则详解、实例解决面向对象设计、面试题内部详解、面试答题技巧详解、AWT/SWING 技术。

第二阶段

数据库技术、JDBC 技术、HTML&CSS&JavaScript、Jquery、Http 协议深入、JSP&Servlet、JSTL标签库、XML 技术、DWR 框架、Oracle/SQL。

第三阶段

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学习了流行 Web 框架简介、MVC 模式,还有在 java 方面进行了深入,学习了Struts2、Hibernate、Spring 三大框架,JBPM 工作流技术深化。

七、实习感想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实践出真知,唯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增加自己的竞争力。实践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

第一次参加专业实习,让我明白了大学生生产实习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专业实习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中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四个月的实习,虽然时间很短,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专业实习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通过在达内的实习,让我的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缩短了我与社会接轨距离。让我懂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盲目地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

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同时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教师评语

实习成绩:

归纳探索 第3篇

一、培养归纳推理能力的重要性

当前,全方位系统化的教育改革正在实施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在完成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全面发展和提升学生归纳推理能力已经被列为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目标,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对初中数学推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研究表明初中生解答中等难度推理题目的准确率在20%以下。很多初中学生对数学归纳推理认识模糊,一些教师对归纳推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常常忽视归纳推理方法的教学。显然,全面提高归纳思维能力已迫在眉睫。

二、归纳推理的相关理论

归纳推理是根据部分特征推出全部特征的推理,或根据个别事实推出一般性结论。初中数学涉及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方法。其中,完全归纳推理是对单个对象(子类)的研究推导出一般性结论。其常见的形式为如果A1具有B属性,A2具有B属性,A3具有B属性…… An具有B属性,则可以推导出全部A均具有B属性。例如在三角形的高(延长线)共点教学中,可分别证明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三条高共点,推理出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延长线)共点的结论。完全归纳推理是一种较严格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广泛。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范围不能出现遗漏,同时要做到前提判断真实准确。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对部分对象进行考查而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其常见的形式为如果A1具有B属性,A2具有B属性,A3具有B属性, An具有B属性,则A类对象均具有B属性。不完全归纳推理的考查对象为事物中的一部分,前提与结论间不一定存在必然关联,结论不一定正确,可靠性有一定疑问,但对数学思维影响很大,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三、归纳式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1.提供归纳目标的引导

归纳式数学教学的前提是鼓励学生敢想,让学生凭感受和直觉进行猜想。敢想是前提,会想是手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归纳推理方向,适当给学生一些提示,让学生朝着正确方向进行预想,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做出多种不同结论的假设。

2.归纳展示基本的素材

在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归纳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引导学生思考的素材。在归纳前为学生提供丰富详实的基本资料。通过不同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发现资料间的联系,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进行初步归纳。

3.引导学生自主归纳

在学生充分了解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观察和思考,认真分析资料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根据材料的特征,进行大胆猜想。可采取小组制,让每位学生讲自己的归纳结论并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指出归纳的依据,得出相应的数学结论。为了提升学生归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再进行小组讨论,最终得出归纳结果。

4.对归纳成果进行检验

经过讨论后各小组均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基础资料和所学知识对结论进行解释,该阶段重点要注意相似性与差异性,并得出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结论。初中学生思维活跃,思考角度差异性大,同一问题往往会得出不同结论,要通过检验环节指导学生对归纳结论进行验证,并提高学生数学表达的规范性。

5.强化归纳训练,重视思维过程

归纳探索 第4篇

一、改革阅读训练方法, 力争提高推理归纳 能力

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不仅能使学生提高审题的准确率, 增强做题的成就感, 还能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1. 做夯好实知语识言上基的础储知备识。 , 帮助学生为提高推理和归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如果缺乏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学生就无法展开有效的阅读活动, 也就无法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归纳。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熟记每一册书本后单词表中的所有单词, 弄清它们的语音、拼写、含义、词性及其用法, 督促学生及时巩固所学词汇并定期检查、评比。同时, 在平时的练习中, 若碰到超纲的生词, 讲解时, 应告诉学生这些生词的读音及中文意思, 并要求稍加记忆。久而久之, 词汇量也就慢慢地增大了。另外, 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构词法知识, 帮助学生提高猜测词义的能力。

2. 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解题方法的点拨。

归纳和推理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各种基本阅读技能。因此教师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 点拨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教会学生利用上下文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及相关解释性内容等提示信息, 推测词义和语意, 通过寻找主题句或理解首末段内容整体把握文章脉络。

(2) 训练学生的解题方法。教师在讲评阅读理解习题课上要避免在语言知识点和文章细节上费时, 应着眼于教会学生在推理和分析中排除干扰, 尤其注意训练识别推理和归纳类练习题所设置的偷换概念、扩缩范围或答非所问的提问方法, 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推理与判断以及归纳 主题的训练

1. 推理判断题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在逻辑关系的能力以及判断正误的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 在学生理解细节的基础上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其理解、推理和判断。以牛津英语 (译林版) 9A Unit 3 Teenage Problems的阅读材料为例, 在学生了解到有关青少年的忧虑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后,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 Is a teenage being told off by an adult excel-lent? Why?

(2)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parents?

这样的问题无法从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 这正是推理判断的一个重要特点。虽然学生能从文中找到与这些问题相关的蛛丝马迹, 但这并不是最终答案, 教师可引导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 展开充分讨论, 最后得出以下结论:

Many students are under stress due to school-work, friends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It’s not goodfor a teenage who is often blamed by an adult. Par-ents and teacher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study.Anyway, our parents love us.

2. 归纳主题可以训练学生寻找文章主题句、归纳段落大意或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种训练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 归纳段落大意;

(2)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3) 确定文章标题。

以牛津英语 (译林版) 8A Unit 6 Natural disasters中的阅读为例,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此文章的结构归纳如下:

Introduction (Para.1) : Tell us time, date and whatthe author did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Body (Para.2-5) : Tell us the author was in greattrouble because of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Conclusion (Para.6) : Tell us how he was savedand what he thought.

通过归纳总结最终得出:“Natural disasters are allcaused by natural forces.”这样的分析不仅培养了学生归纳文章主题的能力, 而且有助于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精选材料, 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扩大 阅读量和词汇量

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增强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从而提高阅读推理归纳等综合能力。在阅读过程中, 作为阅读指导者的教师首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 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 多方面、多渠道地精选构思新颖、视野独特的阅读材料。特别要注重选用一些可以训练推理归纳能力且难易度适中的练习题, 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其次, 教师应尽可能地多组织各种活动, 给学生提供英语实践的机会, 鼓励学生多读、多练、多交流。

归纳探索 第5篇

一、师幼间互动交流、提炼归纳经验

在领域活动中, 师幼之间和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交流、对话, 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 也是教学活动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重要方面。我们将这个交流、归纳的指导策略在区域中进行使用, 能使幼儿将操作中所获得的零散、点滴的经验得到及时交流、分享, 并能归纳操作中的体验, 使之条理化、概念化。比如, 在数学区里, 我们提供了各种大小、颜色不同的几何图形, 引导幼儿按一定规律给图形排序。羽轩、逸霖来到区域里, 他们选了一条长条形的腰带底板, 开始用图形装饰起来, 羽轩选择不同颜色的圆形是按一红一绿一红二绿一红三绿的顺序排列的;逸霖的图形彩带是按两个圆两个方形两个圆两个方形重复有规律排序的。羽轩先排完一条后, 很高兴地对我说:“我排完了。”我说:“你试着再排一排, 看看有其他排的方法没?”他们继续进行装饰腰带, 羽轩又装饰了一条, 是按大小及颜色规律排序的, 逸霖这次再装饰一条, 是按图形规律排序的。从幼儿的操作中我们发现, 由于大班幼儿已经积累和建立了按有关物体在颜色、形体和数量等特征差异进行排序的数学经验, 因此, 在操作中他们能应用自己的经验积极地探索不同规律的排列, 但在排序中, 我们又发现幼儿能选择图形的一个、两个特征进行排序, 但规律变化不大。为了让幼儿分享排序经验并总结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性经验,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发展, 我引用了交流、归纳的指导策略, 通过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排序方法, 共同分享、感受有规律排序的多样性。如, 在刚才这个例子中, 我将他们的作品排在一起, 请他们介绍自己排序的方法。羽轩指着自己装饰的腰带说:“我这一条是按颜色, 还有数量递增的规律, 这一条是按大小、颜色规律排的。”逸霖说:“我一个是按两个圆两个方形两个圆两个方形排的, 还有按一个三角形, 一个圆形排的。”他们在相互介绍中体验着操作成功的快乐, 并互相分享了同伴的排序经验。接下来, 教师提出问题:“还有什么按规律排序的方法?”运用同伴间的交流讨论, 让幼儿得到更多的经验, 最后通过师幼共同归纳, 得出排序的规律一般可以分成哪几大类, 提升“排序”的知识经验, 获得有益的启发,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最后的探究操作, 充分发散了幼儿的思维, 激发起幼儿继续探索排序规律的兴趣。

二、同伴间互动交流、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

同伴间的交流讨论法是幼儿对自己探索后的另外一种表达形式。在交流讨论中, 幼儿可以畅所欲言, 用语言和作品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理解和想法, 并相互了解彼此的活动, 提出困惑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能吸纳别人的经验, 并共同运用自己的经验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如, 在结构区中六位小朋友铺好地板块后, 一人抢占一些积木放在身边。柏洋搭好一座“亭子”, 一转身, 不小心就将亭子碰倒了, 而倒下的积木又刚好碰到了宇翔盖的房子, 宇翔的房子也倒下来了。魏晨很小心地搭了座四层小楼, 正要庆祝成功, 可搭长廊的竟淞少了一块长条积木, 他从魏晨搭的小楼边走过, 从积木筐中寻找到积木, 可经过魏晨搭的小楼时积木碰倒了小楼, 小楼一下子倒了下来。佳茵在盖楼房时, 少了几块圆柱体的积木, 她看见魏晨面前有好几块圆柱体积木, 向魏晨要, 魏晨却不给她。结构区中, 告状的声音一个接一个, 游戏结束时, 没有一个成品的作品可以展示。在这个案例中, 我们看到幼儿由于不能很好地遵守区域规则, 在活动中碰到了困难。这时, 教师没有急着帮忙解决问题, 而是引导幼儿通过交流讨论, 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 并进行归纳小结。在案例中, 教师将问题“为什么没有作品可以展示?”抛给幼儿后, 他们积极地寻找自己在活动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接下来教师又鼓励幼儿运用经验解决“怎么做”。幼儿在讨论中得到了多种答案。“积木要放在筐里, 不能一下子拿一堆放在身边, 需要什么才拿什么。”“拿积木时要从旁边走, 不能从小朋友搭好的房子中穿过。”“每个小朋友找一个位置, 不能挤在一起。”“积木要大家一起用。”在讨论中, 幼儿共同调整并归纳小结出明确的区域活动规则, 解决了在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从这个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在区域活动中, 当幼儿操作中出现问题时, “交流讨论”指导方法的应用能处理好教师“教”与幼儿“学”之间的关系, 幼儿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 思维处于积极状态, 他们充分思考、互相启发, 并品尝成功的喜悦。

摘要:探索了如何将领域活动“组织交流、提炼归纳”指导策略融合应用于区域活动中, 并将其细化为师幼间互动交流、提炼归纳经验及同伴间互动交流、归纳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两种指导策略, 以更好地发挥这个指导策略的优势, 更有效地提高幼儿区域活动的水平。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归纳探索】相关文章:

探索应用归纳提高数学能力09-11

归纳反思05-05

研究归纳05-09

思考归纳05-11

归纳教学06-05

归纳问题论文05-17

整理和归纳06-02

含义归纳总结05-31

诗歌鉴赏方法归纳05-12

怎么归纳论文题目04-03

上一篇:教育启蒙下一篇:南阳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