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初步范文

2024-05-07

建筑设计初步范文(精选11篇)

建筑设计初步 第1篇

我国的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 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耗能的问题的强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从建筑师的观念入手, 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 切实将生态环保策略应用到建筑中, 处理好建筑、环境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实现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良性循环。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 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 指建筑在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 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 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建造的一种建筑。具有选址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建筑师在开始设计起就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充分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 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做好立体绿化, 提高三维绿量, 选择绿色建材。

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2.1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

我国人多地少, 耕地资源稀缺, 当前又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必须切实保护耕地,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改变土地利用方式, 走土地资源集约化道路, 从而缓解城市发展中的建设问题和土地资源压力。

绿色建筑设计对于土地开发和利用的原则就是在建筑节地与土地资源利用上, 强调土地的集约化利用, 充分利用周边的配套建筑设施, 合理规划用地;强调能在不增用或少增用土地的前提下, 高效利用土地, 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当前, 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结合我国国情, 结合地铁建设, 应优先发展地下车库、地下贮库、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等地下工程。采用新型结构体系与高强轻质结构材料, 提高建筑空间的使用率。也可充分利用废弃的土地和已有的建筑、设施, 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耗费。如废旧厂房结合现有的树木通过生态恢复后, 成为开放休闲场地等等。

2.2 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目前, 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就是太阳能。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

!!!!!!!!!!!!!!!!!!!!!!!!!!!!!!!!!!!!!!!!!!!!!!!!

氧量为91.2吨, 实现了公司生产废水处理循环不外排。加强对蒙自城市排水公司监管力度, 排水公司一期工程设计处理能力为每天2万立方米, 2008年度平均日处理废水为1.72万吨, 处理后的废水均达标排放, 日处理水量达到86%, 远远超过75%的设计规模, 二期工程现已完成土建工程和部分管网安装。红河钢铁有限公司新建污染水处理站建成并投入运行, 日处理污水量为每天12000立方米, 年削减化学需氧量53吨, 实现了全厂生产与生活污水循环使用不外排。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 蒙自县超额完成了与州人民政府签订的《2008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削减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削减化学需氧量490吨以上的目标。完成年度减排化学需氧量指标的132.81%。

4结语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发展, 排水系统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污水处理是城市水环境改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是, 污水达标排放, 并不是排水系统的最终目标, 而是更艰巨的治理工作的开端。在新的形式下, 排水系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排水系统是水循环中水质与水量的连接点, 再生水利用是良好水循环中质与量的桥梁。污水的资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又有效地保护了水环境, 有利于实现城市水系统的健康、良性循环, 希望中国各城市能充分重视污水的治理, 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忠祥, 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2]郝明家, 王莹.城市水污染集中控制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3]王宝贞, 王琳.水污染治理新技术-新概念新理论新工艺.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4]王阿华.城市排水系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给水排水, 2003, 19

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 这与建筑物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 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施部分或全部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 从而可节约投资。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放到一起考虑, 实现相互间的有机结合, 即可节约投资, 又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 且可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具体的设计原则可以表述为吸取技术美学的手法, 体现各类住宅的特点, 强调可识别性, 利用太阳能构件为建筑增加美学趣味。如窗间墙的空气集热器、阳台型太阳能集热器、南立面模数化可移动遮阳构件等, 以其特有的韵律感形成太阳能绿色建筑的标志性外观, 既较全面的采用太阳能技术, 又让这些太阳能部件自然的构成了现代住宅立面元素。将太阳能利用与阳台功能和建筑部件的结合起来, 层层退台的建筑造型更易于塑造竖向的垂直韵律效果,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同时, 在建筑健康化发展态势下,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设计需根据建筑特点形式, 制定完善规范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统一标准;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物上放置和安装;结合建筑与地区特点, 搞好太阳能防风、防雪、防雷等安全防护等。

“绿色奥运”曾是悉尼举办奥运会的创意, 有关的比赛设施尽量采用绿色技术———太阳能利用。典型的是位于奥林匹克大道上的太阳能照明设施,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灯柱白天所产生的电能供应夜间照明。同样的, 也可以把这种技术运用到小区公共设计的照明系统。

2.3 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当前, 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 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 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在绿色建筑设计时, 可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 对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 这就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如很多大型地下车库为封闭形, 若设计在车库顶板上保证足够的开设一定的开窗面积, 开了一些透光的、通风的天窗, 就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既解决了节能与生态这个问题, 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 开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 降低维护和运行费用, 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

2.4 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保证小区的水系统水质和水量的前提下, 设立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 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 达到国家生活杂用用水水质标准, 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 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

生态景观水景规划应遵循整体性、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水资源的再生及循环性的原则, 以节水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基本目标, 对雨水资源收集并加以利用, 经过雨水收集系统后处理, 全部用来补充湖泊的景观水。也可将生活中的优质排水经过中水处理系统处理后, 也排入湖体, 用于补充景观水, 并通过景观水综合处理系统得到进一部净化。使得景观水体不仅丰富、美化了景观视觉, 同时开放的水面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同时, 小区内部供水设施宜采用节能节水型, 要强调淘汰耗水型室内水器具, 推行节水型器具。在必要的地方, 同步规划设计管道直饮水系统, 以便提供优质直饮水。

2.5 设计立体绿化, 提高三维绿量。

设计立体绿化, 提高三维绿量, 即把绿色植物作为重要元素引入, 将生态性、人性话的因素融入到建筑之中。

目前, 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 建筑覆盖率持续增高, 屋顶绿化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有效措施。设计中, 屋面布置成空中花园, 种植各种耐寒常绿的草坪花卉。不但可以通过植物的吸收喝反射作用降低燥热, 同时植被本身吸收的热量通过蒸发散失, 从而降低耗能。但值得注意的是:屋面要根据植物生长的不同要求, 解决畜水和通风问题, 同时该技术构造必须保证建筑顶部防水层不受植物根系的破坏, 从而提高居住的舒适性。

绿化设计也可贯穿小区住宅建筑中, 为区域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绿色感受。小区建筑每层公共部分, 通过外挑等立面造型种植绿色植物, 使得绿化交织渗透了建筑的每一层。良好的自然采光、自然通风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改善了室内环境, 将人与自然结合到一起。

2.6 选择绿色材料。

选择绿色材料, 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 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产品具有多功能化, 可循环或回收利用, 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提倡使用本土材料和植物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方面。一般的建筑采用的是商品化的生产技术, 建造过程的标准化、产业化, 造成了大江南北建筑风貌大同小异, 千城一面。而绿色建筑强调的是采用本地的文化、本地的原材料, 尊重本地的自然、本地的气侯条件, 且本土物种最适易于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 如在南方植被繁茂的地区, 可多用竹木这样可再生的资源做建材, 因地制宜, 设计出有地方特色的个性建筑, 产生出新的建筑美学。

3 结论

目前, 绿色生态建筑愈来愈受到世人的青睐, 未来的建筑应该是能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人文生活环境的生态建筑, 它的发展需要生态规划作为指导各类规划设计的核心依据, 需要科学的将城市发展与自然系统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协调共生机制, 需要有关部门能推出更好的支持节能设计的相关政策, 更需要各专业人才的共同探讨。对于建筑师而言,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将十分重要, 坚持绿色建筑设计, 超越单一建筑设计的范围, 进行综合设计, 不再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 而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在实际应用中, 创造绿色建筑, 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聂梅生.论新世纪的我国住宅产业化[J].中国建材科技, 2001 (4) .

建筑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初步设计 第2篇

初步设计

3.1 一般要求

3.1.1 初步设计文件包括:封面、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工程概算书。

3.1.2 初步设计文件编制顺序总封面:

1)项目名称;

2)编制单位名称;

3)项目设计编号;

4)设计阶段;

5)编制单位法定代表人、技术总负责人、项目总负责人姓名及其签字或授权盖章;

6)编制年、月。设计文件目录

1)目录应包括序号,不得空缺;

2)图号应从“1”开始,依次编排,不得从“0”开始;

3)目录一般包.括序号、图号图纸名称、图够、备注;

4)当图纸修改时,可在图号:“景初1"后加a, b, c(a表示第一次修改版,b为第二次修改版)。设计说明书,包括设计总说明、各专业设计说明。扩设计图纸(可另单独成册)。概算书(可另单独成册,此概算书视具体工程情况确定或只给出工程的估算或工作量)。

注:1.对于规模较大、功能较复杂、设计文件较多的项目,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可按专业成册;

2.另外单独成册的设计图纸应有图纸总封面和图纸目录;图纸总封面的要求见4.1.2条;

3.各专业负责人的姓名和签署也可在本专业设计说明的首页上标明。

3.2设计总说明

3.2.1 园林景观专业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1)主管部门批准的规划设计文件及有关建筑初步设计文件;

2)由主管部门批准的园林景观方案设计文件及审批意见;

3)建筑设计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布置图、地下建筑平面图、覆土深度、竖向设计、室外管线综合图;

4)本工程地形测量图、坐标系统、坐标值及高程系统;

5)有关气象资料、工程地质、水文资料及生态特征等。场地概述:

l)本工程场地所在城市、区域、周围城市道路名称、宽度、景观设计性质、范围、规模等;

2)本工程周围环境状况、交通、能源、市献施、主要建筑、植被状况;

3)本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特征、人文环境;

4)场地内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情况:

① 保留的原有地形、地物(保留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需保留的文物、植物、古树、名木的保护等级及保护范围、水系等);

② 场地内地上建筑物性质、层数、体形、高度、外饰面材料、色彩、主要出入口位置、地下建筑的范围及覆土厚度;

③ 场地内车行、人行道路系统及对外出入口位置;

④ 日照间距及防噪声抗污染等要求。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总平面设计:

1)设计主要特点、主要组成元素及主要景点设计;

2)场地无障碍设计;

3)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如能源利用等);

4)其他。竖向设计:

1)竖向设计的特点;

2)场地的地表雨水排放方式及雨水收集、利用;

3)人工水体、下沉广场、台地、主要景点的高程处理,注明控制标高。种植设计:

1)种植设计原则;

2)对原有古树、名木和其他植被的保护利用;

3)植物配置;

4)屋面种植特殊处理(是否符合建筑物结构允许荷载,有良好的排灌、防水系统、防冻措施、防风处理措施)。

5)树种的选择:

①主要树种;

②特殊功能树种;

③观赏树种。

6)种植技术指标:•

① 种植总面积:____㎡(其中包括地下建筑物上覆土种植面积,屋顶花园种植面积);

② 乔木树种及总棵树;

③ 灌木名称及总面积:____㎡

④ 地被名称及总面积:____㎡

⑤ 草坪名称及总面积:____㎡。主要水景设计一自然水系的利用及主要人工水景的特点,水源及排水方式。主要景观建筑设计形式(即有一定活动空间的,如:亭、榭、楼、廊、伞等),设计深度可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初步设计深度图样》05J802。主要景观小品设计形式(柱、墙、台、桥、花坛、座椅、标志等)。铺装设计特点:主要面层材料的色彩、材质等。、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场地总用地面积____㎡

2)景观设计总面积____㎡;

其中:铺装总面积______㎡,及占园林景观设计总面积的___%;

种植总面积______㎡,及占园林景观设计总面积的___%;

景观建筑面积____㎡,及占园林景观设计总面积的___%;

水体总面积______㎡,及占园林景观设计总面积的___%;

3)土方工程量; 提请设计审批时需要明确的问题。总说明中已叙述的内容,在各专业说明中可不再重复。

3.2.2 给水排水专业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任务书; 2)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

3)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的名称及编号;

4)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周围市政条件资料;

5)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

1)本工程建设用地、室外绿化面积;

2)本工程包括项目红线内的绿地喷灌及水景景观设计(生活附属用房的给水排水设计、场地雨水设计)。给水设计:

l)给水用水量:

①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其中城市自来水用量、中水用水量、中水用量约占一日总用水量的%;

② 用说明或用表格的方式列出绿化洒水、水景用水、道路浇洒水量及附属用房水量。

2)水源:根据甲方提供的本工程周围的给水管网现状,描述水源拟引自的位置、管径和供水压力。如:

① 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

② 供水水源为自备的深水井;

③ 供水水源为小区中水。

3)系统:

① 喷灌系统的浇灌形式,如喷灌、微灌;

② 景观水池的形式,如喷水池、戏水池、种植池、养鱼池等;

③ 附属用房给水系统。

4)管材、接口、铺设与防腐。排水设计:

1)废水排放量;

2)污、废水系统排放方式;‘ 3)排水方式:

① 说明设计采用的排水方式,如需要提升则说明提升位置、规模,提升设备型号及设计参数、构筑物形式、占地面积、紧急排放的措施等;

② 排水现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建筑场地雨水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大小、坡度、排入点的标高、位置和检查井的编号。当排入水体时,还应说明对排放的要求;

③ 雨水系统排放;

④ 附属用房排水系统。

4)管材、接口、铺设。主要设备表:按子项分别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2.3电气专业

1设计依据:

1)本工程设计任务书;

2)已批准的方案设计文件;

3)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的名称及编号;

4)建设单位提供的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建设方的设计要求;

5)建筑及有关工种提供的条件图及设计资料。工程概况与设计范围:

1)说明工程性质、面积等; 2)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工作内容和分工;

3)本工程拟设置的电气系统。配电系统:

1)电源由何处引来、电压等级、配电方式;

2)选用导线、电缆的材质和型号,敷设方式;

3)配电箱、控制箱等配电设备选型及安装方式;

4)电动机启动及控制方式的选择。照明系统:

1)照明的种类(如路灯、庭院灯、草坪灯、地灯、泛光照明、水下照明等)、电压等级、光源及灯具的选择及控制方式;

2)照明线路的选择及接地方式。防雷:

1)确定防雷类别;

2)防直接雷击、防侧击雷、防雷击电磁脉冲、防高电位侵入的措施。接地及安全:

1)本工程系统要求接地的型式及接地电阻要求;

2)总等电位、局部等电位的设置要求;

3)接地装置要求,当接地装置需做特殊处理时应说明采取的措施、方法等;

4)安全接地及特殊接地的措施。主要设备表:按子项分别列出主要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3.3、设计图纸

3.3.1园林景观专业 总平面图:根据工程需要,可分幅表示,常用比例1:300-1:10000 1)地形测量坐标网、坐标值;

2)设计范围:以点划线表示;

3)场地内建筑物一层(也有称为底层或首层)(士0.00相当绝对标高值)外墙轮廓以实粗线表示。标明建筑物名称、层数、高度、编号、出入口,需保护的文物、植物、古树、名木的保护范围,地下建筑物位置(其轮廓以粗虚线表示);

4)场地内机动车道路、对外出入口、人行系统、地上停车场。

5)园林景观设计:

① 表示种植范围:重点孤植观赏乔木及列植,乔木宜以图例单独表示;

② 标明自然水系(湖泊河流表示范围,河流表示水流方向)、人工水系、水景;

③ 广场铺装表示外轮廓范围(根据工程情况表示大致铺装纹样),标注名称和材料的质地、色彩、尺寸;

④ 园林景观建筑(如亭、廊、榭等)以粗线表示外轮廓,标注尺寸、名称;小品均需表示位置、形状、庭园路走向、名称(如活动场地、花、池、伞、架、庭园路等);

⑤ 标注主要控制坐标;

⑥ 根据工程情况表示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

6)指北针或风玫瑰。

7)补充图例。

8)技术经济指标内容同3.2.1条中第10款,也可列于设计说明内;

9)图纸上的说明:A.设计依据;B.定位坐标;C.尺寸单位;E.其他。2竖向布置图,常用比例1:300-1:1000

1)同3.3.1条第1款中1一7项的内容(其中园林景观设计尺寸标注等内容可适当简化);

2)与场地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建筑物室内士0.00设计标高(相当绝对标高值)、建筑物室外地坪标高;

3)与园林景观设计相关的道路中心线交叉点设计标高;

4)自然水系、最高、常年、水底水位设计标高、人工水景控制标高;

5)地形设计标高、坡向、范围;

6)主要景点的控制标高(如下沉广场的最低标高、台地的最高标高),场地地面的排水方向;

7)根据工程需要,做场地设计地形剖面图并标明剖线位置;

8)根据工程需要,做景观设计土方量计算;

9)图纸上的说明:A.设计依据;B.尺寸单位;C.其他。种植平面图,常用比例1:300-1:10000

1)分别表示不同种植类别,如:乔木(常绿、落叶)、灌木(常绿、落叶)、及非林下草坪,重点表示其位置、范围;

2)屋顶花园种植,可依据需要单独出图;

3)苗木表,表示名称(中名、拉丁名)、种类、胸径、冠幅、树高;

4)指北针或风玫瑰图。水景设计图,常用比例:1:10, 1:20, 1 : 50, 1:100。

1)人工水体剖面图,重点表示各类驳岸形式。

2)各类水池(如喷水池、戏水池、种植池、养鱼池等)-

①平面图、立面图,重点表示位置、形状、尺寸、面积、高度等;•

② 剖面图,重点表示水深及池壁、池底构造、材料方案等,其中:喷水池:表示喷水高度、喷射形状、范围等(示意);

③ 各类水池根据工程需要表示水源及水质保护设施。

3)溪流:

①平面图,重点表示源、尾、走向及宽度等;

② 剖面图,重点表示溪流截面形式、水深等(必要时给出纵剖面图)。

4)跌水、瀑布等:

①平面图,重点表示位置、形状、水面宽度、落水处理等;

② 立面图,、重点表示形状、宽度、高度、落水处理等;

③ 剖面图,重点表示跌落高度、级差、水流导体材料、落水处理等。

5)旱喷泉,位置、喷射范围、高度、喷射形式。

6)指北针或风玫瑰图。铺装设计图,常用比例:1:10, 1:20, 1:50, 1:100,重点表示铺装形状、材料;重点铺装设计还应表示铺装花饰、颇色等。园林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图,常用比例1:10, 1:20, 1:50、1:100(如:亭、台、榭、廊、桥、门、墙、伞、架、柱、花坛、树池、标志、座椅等)。

1)单体平面图,重点表示形状、尺寸等;

2)立面图,重点表示式样、高度等;

3)剖面图,重点表示构造示意及材料等;

4)标出电气照明、园林景观照明等位置。

3.3.2给水排水专业 总平面图,常用比例:1:500-1:10000

1)全部建(构)筑物、道路、广场等的平面位置,并绘制方格网,坐标、标高和指北针(或风玫瑰图)等;

2)给水、雨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水流方向、阀门井、水表井、检查井和其他给水排水构筑物的位置;-

3)场地内的给水、排水管道与建筑场地及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位置。局部平面图,出图比例可视需要而定。

1)绘制局部(游泳池、水景等)平面布置图;

2)绘制水景的原理图,标注干管的管径、设备位置的标高。

3.3.3 电气专业

总平面图(仅有单体设计时,可无此项内容): 标示建(构)筑物名称、容量,供电线路走向,回路编号,导线及电缆型号规格,架空线杆位,路灯、庭院灯的杆位(路灯、庭院灯可不绘线路),重复接地点等;

2比例、指北针。

老年社区设计初步探讨 第3篇

关键词:老年住宅 科学性与合理性 可持续发展

中华民族有敬老的传统,老年人过去是财富的创造者,现在是是社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人都要从青年、中年走入老年,关心老年问题就是关心每个人的未来。老有所养老有所居,适宜的居住环境是老年人安度晚年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老年人社区设计研究是居住建筑设计领域中一项重要课题。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老年设施严重滞后的矛盾引发了老年产业的巨大商机,一些有远见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把目光投向老年居住建筑领域。在大连西郊森林公园投资建设大连老年产业基地项目。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运用国际养老产业最新理念,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模式,建造适合老年人身心特点的生活设施齐全、公用配套设施完备的城市老年人社区。基地完工后,将成为大连西部一个新型、综合、健康的休闲度假景区,拥有开展旅游度假、娱乐休闲、疗养体育、国际交流合作等优势,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的示范区。

一、规划构思及布局

1、总体布局

规划结合地形地势条件,依地就势布置建筑群。区内建筑物具有明显的规划肌理,韵律感强。同时利用建筑物前后,形成高低錯落有致的排列布局,体现坡地建筑的灵活布置,且空间尺度宜人的特点。充分利用地势高差,使其土地有效利用。

2、道路交通及停车系统

B1地块的两个出入口均设在该地块西侧,由城市道路东行经过配套公建南北两侧进入该地块住宅部分。地下车库入口与单元住宅入口分开设置,流线清晰。该地块道路系统简洁流畅,消防车可沿道路到达任一栋建筑。地块内设有老年住宅,将老年人使用的步行道路做成无障碍的通道系统,并保证救护车能就近停靠老年住宅的出入口。老年住宅单元入口附近可设专供老年人使用的停车位。

3、绿化景观设计

在道路转弯处设置景观点,形成步移景迁的道路景观序列空间。

在充分利用南北高差设成的车库上部形成院落小景观,营造出四季有景的生活氛围。

在组团绿化强调均好性与亲切感,使住户拥有和享受房前屋后的自然环境。

4、竖向设计

合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持用地的原有地形,利用地下室出土,回填到场地的南部,并与南侧的水库形成高低错落的山水园林格局。

总体布局依照原地形设计,以组团内基本上不出现挡土墙为原则。利用组团内住宅地坪和居住区道路地坪的地势高差,设置半地下车库,在山墙部分出现高差较大的地方由园林设计者通过设计手法弱化或减小高差。

二、无障碍设计

1、环境可识别性

每一社区按照功能的差异被赋予了相对独立的外观形象,而后通过通过社区的道路、绿地、水体空间形态以及植物配种方式的区别强化社区,邻里单元的视觉特色,形成良好空间导向。

2、出行的安全性

在出行的安全性方面主要借助于规划合理的交通系统得以实现。交通系统由车行、人行道路组成。车行系统采用曲线路型以减缓车速,在人车混和、交通交叉的区段设置了必要限速装置和标志。人行系统在居住单元、公共场所和各类绿景观之间建立了全面、安全、便捷的联系。

3、细部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

在无障碍设施方面,每栋住宅均设有电梯和坡道;小花园、风景地带、步行道结合小品设置充足座椅,供老年人休息;细节配置方面充分考虑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三、系统景观设计和绿色生态设计

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的景观系统产生于对现状基地的整理利用和开放空间体系的建构,各类景观要素交织在一起共同作用的有机体系。充分利用基地植被和水体,形成各种形式的亲水空间,形成不同形式娱乐与社交场所,有利于增强可识别性。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的景观设计不仅有形态上的系统考虑,在空间序列上也加以安排,重点在主干道路沿线,通过空间收放、引导、屏蔽及水体空间的穿插、特色花卉的的栽植形成一系列富有变化的景观。

在绿色生态设计方面主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经营理念的技术保障体系。绿色生态设计要求“对影响所规划地区的自然界力量进行生态学的观察”确立适合这里自然条件的设计形式。环境中的每个元素不仅承担来自人类需求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参与物质能量循环,承担着影响生态平衡的自然功能。绿色生态设计谋求这两种功能的和谐统一,强调尊重自然、享受自然,适度的消耗、可持续发展。通过现有的水体及植被来改善小气候。生态的设计理念的得益于一些新技术的采用。如太阳能、中水处理等。

四、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及适应老年生活的户型设计

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B1地块公共设施的设置在小区的入口。B1地块B101#一层为商铺、二层超市、三层为物业管理中心及社区服务中心。B102#、B108#为商业服务及老年用品商店,附近的老年大学为这里增添了浓厚文化氛围。在B4地块设置养老院为老年居民提供了完善服务设施。

除了妥善应对老年人机能衰退引发的特殊需要及无障碍设计之外,大连乐百年老年福利产业社区在住宅设计中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住宅类型覆盖范围广泛。针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老人,这里设计了公寓、联排住宅、独立住宅等不同类型的产品。有着不同阅历的老人们相聚在一起,相异的人生,相同的归宿,使他们乐于交流感受,心态平和的从新的视角感悟人生,有利于建立亲切、融洽的社区人际脉络。其二,注重公寓户型的舒适性与经济性的统一。因为使用人群为老人,公寓设计首先保证舒适性,起居室开间除一居室3.6米外,其余户型均在3.9米以上主卧室开间在3.6米以上卧室的门为1米,厨卫的门为0.9米。另一方面,为了降低客户的购房负担,设计采用紧凑的户型布局,大面宽、小进深,两居室面积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三居室面积为135平方米,南(客厅)北(餐厅)双厅,三卧两卫,,性价比较高。其三,在联排和独立住宅等较高标准的住宅中,突出两代居住设计理念,首层均设有南向双亲主卧,带有独立卫生间,靠近起居室、餐厅,到室外活动也方便。为了老人行动方便,室内不设计高差,设计不采用错层或半层形式。其四,在建筑立面造型设计上沉稳中不乏激情,采用暖色墙面和屋顶相结合,平实而又不显拘谨。,既醒目又不过分张扬;立面造型突出整体的层次感和空间表情,通过空间层次的转变,打破传统立面的单一和呆板,其比例、尺度和谐;建筑风格质朴中不乏细腻, 对小拱璇、文化石外墙、红色坡屋顶等符号进行抽象化利用,在建筑色彩选择中,运用浅黄、砖红及白色等柔和色彩。外饰面以涂料为主,底层配以文化石,充分反映海滨丘陵地的地域特点,与建筑形体风格相协调,形成浪漫、恬静的滨海居住区氛围。

绿色建筑设计的初步思考 第4篇

我国的绿色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 近年来, 国家颁布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建筑耗能的问题的强调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是真正的绿色建筑设计应从建筑师的观念入手, 在关注建筑形象的同时, 切实将生态环保策略应用到建筑中, 处理好建筑、环境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实现人工环境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良性循环。

1 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 节水, 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为人们提供健康, 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 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绿化, 而是指建筑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 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 具有规划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综合有效、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特点。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建筑师在开始设计起就以创造绿色建筑为目标, 在设计过程中,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 做到合理并充分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2 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内容和方法

2.1 利用可再生绿色能源。

目前, 在绿色建筑中得到最广泛利用的可再生绿色能源就是太阳能。

绿色建筑寻求自然、建筑与人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太阳能集热器本身具有防水隔热的作用, 这与建筑物屋顶的作用具有相似之处, 即可以利用太阳能集热设备代替屋顶覆盖层的作用, 从而可节约投资。因此, 绿色建筑设计就是要把建筑物与太阳能设施放到一起考虑, 即可节约投资, 又保持建筑物的整体美观性不受破坏, 且最大限度的利用设施与建筑的一体化问题。

具体的设计原则可以表述为吸取技术美学的手法, 体现各类住宅的特点, 强调可识别性, 利用太阳能构件为建筑增加美学趣味。将太阳能利用与阳台功能和建筑部件的结合起来, 层层退台的建筑造型更易于塑造竖向的垂直韵律效果,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景观。

同时, 在建筑健康化发展态势下, 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目前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设计需根据建筑特点形式, 制定完善规范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统一标准;规范太阳能热水器在建筑物上放置和安装;结合建筑与地区特点, 搞好太阳能防风、防雪、防雷等安全防护等。

2.2 利用自然通风与采光。

当前, 随着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粉尘污染增加和人们在室内停留的时间大大增加, 与自然环境完全隔离, 室内环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在绿色建筑设计时, 可采用建筑的内部与外部采取有效连通的办法, 对区域气候变化进行自动调节适应, 这就为人类创造了一个非常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2.3 建设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符合绿色建筑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立中水处理及回用系统, 水系统将生活废水、冷却水、无达标排放的生产污水等水源经物化或生化处理, 达到国家生活杂用用水水质标准, 然后再回用于厕所冲洗、灌溉草坪、洗车、工业循环水及扫除用水等。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替换出等量的自来水, 不仅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 又减轻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

2.4 选择绿色材料。

绿色建筑材料系统是满足建筑节能、环保、生态的需要。绿色建筑材料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 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 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 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生态建筑要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要加快绿色建筑材料的生产, 并引进或提高先进制造工艺和无污染环境的生产技术, 产品具有多功能化, 可循环或回收利用, 无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3 结论

建筑设计初步 第5篇

[关键词]分数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 设计意图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065

【教学内容】青岛版(2014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91~94页信息窗一。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出

师: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新的数(板书:分数),你们听说过分数吗?

生1:听说过二分之一。

师:谁知道怎么写二分之一?我们先看看古人是怎么写的。(课件出示古埃及人、中国人、古印度人、阿拉伯人对二分之一的写法;介绍分数的读法、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师: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圆片表示二分之一。

师:怎样得到这个圆形纸片的二分之一?(出示一张不是平均分的圆形纸片)其中的一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平均分”是建立分数概念的重要因素,适时沟通学生心中“分成2份”(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是分得同样多)和数学中的平均分成两份之间的联系,链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新知识,这样学生对“平均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二、在操作中理解

1.小组活动:折纸片,用阴影分别表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

2.讨论交流:为什么阴影部分形状、大小不一样,却都可以用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充分感知,初步理解分数就是将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二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师(课件出示一条10厘米的线段):能找出它的吗?如果这条线段长20厘米,那它的有多长?

师:如果这条线段表示100千克,那它的是多少千克?

师:现在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它”是指“谁”?在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最重要?(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形与量”的结合,渗透“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理解几分之一

师:除了,你还知道哪些分数?(渗透分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自己想一个分数,用长方形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让其他同学猜猜你表示的是几分之一。

师:自己想一个分数,结合生活中的实际物体,和你的同桌说说它表示什么意思。

师:分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我们的人体上也能找到分数。(课件出示人体图)

师(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感知,因为知道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四、拓展应用

1.判断图中的涂色部分能否用下面对应的分数表示。

2.猜一猜:哪条线段更长?

【设计意图:普通的两条线段,平常的两个分数,由于有“遮起来”的情节,显得饶有趣味了。这一“遮”,“遮”出了数学思维的挑战性,更“遮”出了学生的好奇心,锻炼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课后总结

师:关于分数,你觉得还会有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6篇

《 设计初步》 是建筑学专业最基础的理论课程, 是引导建筑设计学子专业入门的学科, 大一的专业启蒙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意义深远。《 设计初步》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授课、思考和作业练习引导学生学会体察建筑、解读建筑、认知建筑, 并逐步走向设计建筑和表达建筑。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建筑图示语言的魅力, 培养对建筑形体概括抽象的能力, 建构环境与空间的思维模式, 掌握建筑设计表达的技能, 激发学习热情, 为今后的学习及建筑设计工作铺垫坚实的基础。 基于《 设计初步》 课程教学内容的庞杂, 我们不妨引入“ 单元模块”的教学思想, 把整本书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划分成若干个小模块, 深入剖析各个模块承载的功能, 研究模块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组合效果, 探讨各个模块所适应的教学法, 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检验其可行性和合理性。

1 《设计初步》教学内容的“单元模块”设计

建筑学专业一年级《 设计初步》 课程的学习并不轻松, 它涵盖了建筑学与建筑设计的方方面面。包括对建筑及其范畴的认识、对建筑空间极其环境的理解、对建筑设计表达技法的训练、对建筑形态构成的认知, 以及建筑方案设计入门方法的学习等等。

长期以来, 《 设计初步》 的课程学习按照先理论灌输后动手训练的顺次进行, 其优点是课程内容先易后难, 结构体系严谨, “ 一条线” 的教学模式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其缺点在于无论是理论讲授环节或者是动手训练环节, 时间冗长而形式雷同的学习方式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 课程内容设置环环相扣, 动一处而牵扯全盘, 灵活度差, 难以调整。

“ 单元模块”的教学设计在于把《 设计初步》 繁杂的知识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大模块, 每个大模块又细分为多个小模块, 各个小模块以并列的形式存在, 在教学中按需所取, 组织形式灵活, 组织方式多样, 而各个小模块内部仍采取由浅入深的教学顺序, “ 单元模块”教学设计有利于增加授课的灵活度和趣味性, 打破单调感, 激发创造力。 《 设计初步》 教学内容的“ 单元模块”设计如表1 所示。

2 《设计初步》教学中“单元模块”的组合设计

为了愉快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 设计初步”各个大模块中的小模块可以根据需要跳跃式自由组合, 例如:模块Ⅱ中的小模块Ⅱd ( 徒手钢笔画和仿宋字体练习) 在建筑设计构思与表达中处于重要地位, 仅靠课堂时间又难以速成, 所以建议将模块Ⅱd作为训练主线贯穿“ 设计初步”教学的始终, 采用课下练习课上讲评的方式进行。 模块和模块之间的组合以相辅相成、互助互补为原则, 避免内容的重复和大跨度拼接, 以期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单元模块”的教学组合方式和教学效果评价如表2 所示。

3 《设计初步》教学中适应“单元模块”的教学法设计

长期以来, 建筑学专业课的学习除了教师“ 集中式”讲授之外, 较多的采取“ 一对一辅导”的形式, 鉴于“ 设计初步”内容的庞杂, 大一新生对专业思维模式的适应力较差, 更多的参与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能促使他们较早地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针对不同的单元模块内容, 我们设计并尝试了“ 互换式”、“ 合作式”、“ 研讨式”、“ 观展式”和“ 情境式”等新的教学法, 现剖析如下:

“ 互换式”教学法是指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 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备课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20 分钟, 课后老师把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学生, 并交流探讨教学心得。“ 模块Ⅰa———建筑知识”中的“ 地域建筑”章节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 “互换式”教学法的尝试唤起了学生们对乡土建筑的感情, “互换式”教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培养综合素质, 塑造复合型人才。[1]

“ 合作式”教学法是指某一“ 单元模块”的教学任务以小组为单位, 组长负责制, 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 例如:“ 模块Ⅲc———立体构成”章节涉及到对空间意向的思考、材料性能的分析、 光与影的艺术揣摩以及制作工艺的推敲, “ 合作式”教学法能有效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体特长, 通过集体智慧的整合, 在优势互补中塑造精品并共同进步。

“ 研讨式” 教学法是指针对某一课题或学习成果进行集中讨论评议, 各抒己见,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2]在“ 单元模块Ⅳ———大师作品解读”章节的学习中同学们对中外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设计思想、建筑风格以及建筑作品进行了热烈而生动的讨论, 在质疑与认同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对建筑环境、空间、功能、流线、造型等设计要素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 观展式”教学法是指组织学生对优秀作业、作品进行展览参观, 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交流借鉴与学习的机会。 比如:“ 单元模块Ⅱ———表现技法”、“ 单元模块Ⅲ———形态构成”与“ 单元模块Ⅴ———建筑设计入门”等章节的学习均适宜采用“ 观展式”教学法, 观展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差距, 鞭策自我, 同时更能激发设计灵感, 潜移默化中提升对建筑艺术美的品鉴能力。

“ 情境式” 教学法是指在设计构思过程中带领学生亲临某一场景观察体会人、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感受使用者的活动轨迹和生理心理需求, 考察地域文化特征与传统建筑材料, 观察场地景观要素与建筑空间尺度。 在现场体验中寻找设计灵感。[3]例如:在“ 单元模块Ⅴc———小建筑设计”的学习中“, 情境式”调研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法, 搜集充足的第一手资料是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4 “设计初步”课程教学实践

按照教学大纲, “ 设计初步” 的教学分为上下两个学期, 各96 学时, 上学期以专业基础技能训练为主, 期望学生在建筑认知的基础上训练对建筑设计的表达能力;下学期直接输入设计元素, 意图帮助学生建构空间思维模式, 树立人居环境观念, 掌握建筑设计的正确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依据教学模块的特性采用与之相适宜的教学法, 并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进行模块之间的相互组合, 作业的设计与安排力求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见表3。

比如:在第二学期“ 立体构成”的学习中, “ Ⅰb+Ⅲc”模块组合与多种教学法的运用发挥了好的教学作用:第一阶段教师集中进行理论讲授;第二阶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 合作完成空间模型;第三阶段通过作品的观展提供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 第四阶段学生与教师角色互换, 通过学生自己讲设计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践,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了激发, 互帮互学的精神得到了提升, 口头表述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平均成绩达到80分,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立体构成”部分作业成果见图1。

5 结语

“ 设计初步”的教学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改革创新, 并通过实践的检验不断完善。[4]经过数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 设计初步”的教学中导入“ 单元模块”的教学机制, 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配置, 能有效地优化教学效果。新型教学法的综合运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激情和活力,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综合素质得到了加强, 能较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与工作, 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文萍.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02) .

[2]李静, 张茹.跨世纪建筑学专业教育改革的探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2) .

[3]W.Y.Gong:Research On Teaching Operation Modes Of Design Courses In Architecture Education.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s.450-451 (2012) , Part2.

浅析送电线路初步设计 第7篇

(1) 设计依据。列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批准的文号、经审核批准后的电力系统设计文件、上级机关或下达设计任务单位对工程设计的有关指示性文件等, 以及与建设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

(2) 设计规模及范围。设计规模是根据工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来执行的;设计范围一般包括线路的本体设计, 通信保护设计, 工程概算和预算, 对运行维护设计考虑的附属设备等。 (3) 建筑单位及期限。限定工程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按设计任务要求及设计单位安排, 明确施工时间及建成投产时间。

2 电力线路设计

2.1 路径设计

(1) 变电所进出线。说明两端及中间变电所 (发电厂) 进出线的位置和方向, 还要表示出现有和拟建线路出线的关系, 合理布置进出线方案。

(2) 路径方案的选择。按照已掌握的线路路径资料, 对全线选出各有特点的两、三个路径方案进行比较, 在大的方案中也可以选出不同的小方案参加比较。各路径方案要综合全面因素综合比较, 选用的线路拐角及线路曲折系数等情况, 来说明各路径方案的优劣。

2.2 气象条件

(1)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 要将气象条件充分的考虑进来, 气象条件对线路的正常运行有很大的影响。在设计之初要对线路的沿线气象条件进行分析, 掌握相关的资料, 其中包括, 风速、电线的覆冰度、年平均气温等等都要进行详细的了解。如果送电线路较长的话, 跨越的里程较远, 那么就需要对气象条件分段考察。

(2) 将已选取的各种气象条件, 分别按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最大风速、覆冰、安装、年乎均气温、外过电压、内过电压等情况所对应的气温、风速、覆冰的气象条件组合数值, 以全国典型气象区划分的表格形式汇总列表表示。

2.3 机电部分

(1) 导线。导线的设计应该严格按照工程任务书中的标准执行, 对于导线的型号, 截面的标准要求和相关的具体要求等都要有详细的说明, 考虑到导线的性能和特征。如果途经的区域存在污秽区, 还要考虑到是否应用防腐导线。此外, 应提出导线的防振措施, 确定是否需要换位, 说明两端和中间变电所 (发电厂) 的相序排列情况, 按换位或换相情况绘出换位或换相布置图, 按设计规程和有关规定确定导线对地和交叉跨越的距离。

(2) 避雷线。对防雷线的设计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程来执行, 在规格型号和相关性能方面要有详细的标准, 对绝缘性能要保证达到避雷的要求。

(3) 防雷接地及其他。在防雷方面要根据线路沿线的雷电活动情况, 来确定避雷线的使用情况。对接地设计应该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地质地貌情况, 然后确定接地方式和采用的装置。根据沿线的气象条件和以有的线路运行经验来判断跳闸率, 然后确定耐雷水平, 以满足过电压的保护要求。按导线荷载条件和防电晕性能要求, 选择线路各种金具型式。如采用分裂导线, 应选择间隔棒型式, 并确定间隔棒在档距内的安装距离。按无线电干扰标准设计, 提出防干扰措施。转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2.4 杆塔和基础

(1) 杆塔设计。对于杆塔的设计要符合相关的设计标准, 充分的考虑到当地的地质状况, 结合气候因素, 并且参照以往的成熟杆塔的运行经验, 来对新的杆塔进行设计。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杆塔在投入使用后的实际情况, 符合设计原则。

(2) 基础设计。对于基础的设计将会影响到后期的施工作业, 所以要对当地的地质水文状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综合的考虑到各项因素, 对于具有特殊条件的地段应该进行充分的论证, 然后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

2.5 大跨越设计

大跨越的设计一般都是在跨度较大的河流, 山谷海峡等情况下实施的, 在这些地方一旦发生了线路故障, 对于维修来说将会非常困难, 影响到了送电的质量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所以在大跨越的设计中, 要对导线和气象条件给予足够的重视。

(1) 跨越地点及气象条件。说明各跨越地点的杆塔位处的地形、地势、水文、地质、主河道变迁、通航、跨越档距的大小等情况, 选出几个跨越方案。并选择最大风速、电线覆冰和气温等。

(2) 导线和避雷线选择。按照导线和避雷线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跨越挡距的大小、杆塔高度、导线和避雷线的间距及荷载条件, 选择导线和避雷线。此外针对大跨越比一般线路振动严重的特点, 说明采用的防振措施。

(3) 绝缘子串及金具。除按照对一般线路考虑的条件外, 还应按线路荷载大和杆塔高, 需增加绝缘子片数的情况, 选择或新设计绝缘子串及金具。

(4) 跨越方案的优化。将各跨越设计方案的杆塔型式、高度和基础型式, 采用单、双回路跨越和路径长度, 以及采用导线和避雷线, 绝缘子和金具, 施工和运行条件等进行综合比较, 对各跨越方案进行全面论证, 推荐出大跨越的最佳方案。

结语

在送电线路设计中, 涉及多方因素, 这要求设计人员不仅要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 同时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送电线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 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那么就需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合理地设计, 避免故障的出现。由于环境的变化因素, 在设计之前的勘查阶段, 要求设计人员要深入到实际的工程现场进行详细的勘查, 对现场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然后制定出经济适用的设计方案, 为电力事业做好基础工作。

摘要:电力系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对于电力系统中的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送电线路的初步设计要在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行业标准内执行, 不仅要在技术上符合标准, 在实际运行中还要具有可行性, 本文将对此进行阐述。

关键词:送电线路,设计,规范

参考文献

[1]余国清.送电线路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J].云南电力技术, 2002 (4) .

[2]陈琳.湖广永连110kV输电工程杆塔基础的处理及设计优化[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5 (6) .

[3]王坚.浅谈架空输电线路设计[J].山西建筑, 2004, (15) .

[4]董芝春.浅谈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J].科技资讯, 2007 (30) .

[5]钟鸣.浅谈架空送电线路的设计与优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 (10) .

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初步研究 第8篇

建筑能耗是能源消费构成的重要部分,占相当大的比重,在发达国家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35%~40%。在我国,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的建筑热环境已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建筑供热和建筑空调面积的增加,也使得建筑能耗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25%[1]以上。

在房屋建筑向着更高、更强方向发展的同时,其节能设计的总趋势也发展为在增进人体健康、提高舒适性的条件下,有效利用能源、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人类生存环境。

1 房屋建筑中节能设计的应用现状

房屋建筑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房屋建筑本体技术到房屋建筑用材料产品、房屋建筑热环境用设备等都存在着节能潜力。因此,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应是在保证其使用功能、建筑质量和室内环境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

1.1 外墙保温节能设计

对于我国现有房屋建筑而言,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外围护墙体保温隔热性能的好坏是影响建筑节能的关键所在,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使用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墙体材料则是房屋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

在建筑的基本形式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建筑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可多考虑节能保温涂料与轻型保温板材等技术的复合运用。目前,高效建筑绝热材料的使用和复合墙体的做法在国内不断推广,其中,性能最好的还是聚氨酯保温材料及其施工技术。众多施工实践显示,粘贴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和浇筑聚苯板外墙外保温体系相比,聚氨酯硬质泡沫的保温性能更优越、更接近于节能65%的要求。

对某些较为重视建筑视觉形象的特殊工程,节能设计可采用外墙外保温技术和外墙内保温技术相结合的节能改造模式。改造时,因其支撑结构相对独立,各种技术运用的空间较大,可考虑以原有墙体作保温加固处理后再进行外包,宜采用各类型节能保温板材辅以保温辅料,并配合节能保温门窗等共同使用。

1.2 门窗工程的节能设计

在选择住宅或为住宅装修时,人们应关注门窗的气密性、保温性,这两方面的物理性能与住宅的热舒适性和节能关系最紧密。

过去上海地区较普遍采用单玻实腹钢窗,保温性和气密性都较差。目前,上海已禁止在住宅建筑中使用实腹玻璃。现在一般使用PVC(内衬钢材)窗框,有的住宅还安装断热型铝合金窗,配合中空玻璃或低辐射中空玻璃,对提高热舒适性效果明显;此外,节能标准对户门的保温也作了明确规定,降低门窗的传热系数,加强户门和阳台门的保温,改善门窗保温效果,如增加窗玻璃层数、加膜、增设保温窗帘或采用各种新型建材节能等。国内多采用密封的中空玻璃,有两片或多片平板玻璃,周边用间隔框分开,并用密封胶密封,使玻璃层形成有干燥气体空间的玻璃深加工产品。由于密封空间内装有一定量的干燥剂,在寒冷的季节,玻璃内表面温度虽然极低,但仍然可不低于其中干燥空气的露点温度,这样既可避免下玻璃表面结露,又可保证窗户的洁净和透明度,内部空气因是密封的、静止的,对提高整个窗的保温非常有利。

同时,还应注意的是,窗户也并非开得越大越好,因为玻璃的保温性总是比不上墙体的保温性。当然,保持科学适度的窗墙比例[2](指门、窗面积与门、窗面积加上外墙面积之比值),既节约能耗,又健康舒适。

1.3 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

屋面是建筑外围护结构所受室外温度最高的地方,面积也较大,对现在的高层房屋建筑而言其节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此,屋面的保温隔热措施对改善高层建筑室内温度环境、节约整体能耗非常重要。

我国通常的屋面保温节能的做法是将容重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轻质高效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这种做法为正铺法。还有许多高层房屋建筑采用了轻质高强、吸水率极低的挤塑聚苯板作为保温材料,采用倒铺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倒铺法是将防水层设置于保温层下,其优点是由于保温材料的保护作用,使防水材料免受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及施工人员来回走动所造成的损坏,大大延长了防水材料的使用年限,有一定节能功效,但造价较高。

目前,我国采用的浅色坡屋面节能设计技术,它既能有效排水,防止屋面渗漏,又能有效隔热保温,节约能源。深暗色的屋顶仅反射不到30%的日照,而非金属浅颜色的屋顶至少反射65%的日照,反射率高的屋顶大约节省20%~30%的能源消耗。

1.4 太阳能节能设计

现代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另一个方面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是建筑上很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太阳能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具有良好的利用条件,全年日照时间最长可达2 800 h~3 300 h,年日照时数大于2 200 h(即每天平均日照时数大于6 h)的地区,占国土面积2/3以上。绝大部分采暖地区均分布在长日照区域内,这些地区日照时数6 h/d的年总出现天数都在200 d以上,多的可达300 d。

太阳能在我国房屋建筑上的利用方式主要有:被动式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热水、主动式太阳能采暖与空调,以及太阳能发电等。目前,随着节能设计研究和房屋建筑设计的发展,基于房屋建筑的布局特点和使用特点,附加阳光间与室内采暖设备相结合的节能设计已经获得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它能使房屋建筑在室外气象参数剧烈变化情况下,使室内温度分布更为均衡,同时改善室内热环境并节约能源。

2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前景

面对全球能源的日益紧张,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对节能技术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而我国的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工作从20世纪90年代初才刚刚启动。因此,我们应做到:首先,在设计技术节能方面,积极采用节能建材、新型节能墙体、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低热能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并进一步推广不同能源的热泵技术、产品以及回收废热、余热技术;其次,在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管理方面,加强房屋建筑节能标准化工作,严格实行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要把房屋建筑节能设计作为房屋建筑设计是否达标的重要考核项目;最后,在房屋建筑设备产品的使用方面,应采用节能型供热、空调设备,并提高设备运行时的能源利用率,以达到更好节能的目的。

总之,建筑节能是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之一,房屋建筑又是标志性极强的建筑,因此,抓好房屋建筑的节能设计,合理地使用和有效地利用能源,提高能源的有效利用率,必将会带动国家和地方的建筑节能事业,促进全社会建筑节能技术的进步。

摘要:从外墙保温节能设计、门窗及屋面保温隔热节能设计、太阳能节能设计等方面阐述了目前我国房屋建筑中节能设计的现状,同时从技术、管理及使用方面对房屋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前景作了概述,从而进一步推广节能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屋建筑,节能设计,外墙保温技术,太阳能

参考文献

[1]涂逢祥,王庆一.“建筑节能研究报告”——《中国能源综合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摘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8.

[2]李廷芥.建筑节能任务十分紧迫[N].金羊网—新快报,2005.

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节能设计初步探讨 第9篇

1 建筑热工

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过程中,建筑热工通常是由建筑专业去考虑,而建筑设计人员大多不太注重这部分。而暖通空调设计人员一般是在建筑专业所提供的建筑资料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暖通设计,这就导致了外围护结构的负荷增大,加大了能耗。为了达到建筑节能的目标,建筑热工是首要考虑的。尤其应根据城市的建筑热工分区,在规范要求的热工性能限值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材料、做法,满足外围护结构的热工参数要求(如在成都,建筑热工不仅仅要考虑保温,还要同时考虑隔热要求,可在外墙的保温层上增加反射隔热层)。同时需考虑合理的窗墙比,遮阳措施,外门、外窗及幕墙的气密性等要求。只有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各专业紧密配合,从建筑热工的源头出发,才能达到节能的目的。

2 冷、热源

通过对近年来各地能耗调查数据的进一步拆分,得到各类建筑集中空调系统(以冷水机组为冷源)冷源能耗占集中空调系统能耗比例平均为47%,是最主要的耗能部分。为了达到冷热源的优选,需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在冷、热源选择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国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等,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在目前的设计过程中,由于工作量大,设计周期紧,很多项目为了赶工期,前期基本未进行充分的冷热源方案论证,或者照搬过去的方式,甚至有些设计师为了设计简单,不管项目适不适合(如写字楼、办公楼)都直接向业主推荐多联机。一方面加大了投资,另一方面综合能效不高导致整个系统不节能。第二、必须严格执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冷负荷计算。并且在选择电动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时,应按计算的负荷直接选定,不得另作附加。第三、按照国家要求各种机组COP限值及IPLV限值选取冷、热源机组。第四、考虑部分负荷的大小采用不同机组容量和台数搭配满足各个工况的空调负荷需求。

3 空调系统

在冷热源确定之后,合理进行空调分区,合理选择空调系统就成为节能的重要关注目标。在选择空调系统时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规模、使用特点、负荷变化情况、参数要求、设备价格等综合比较;在功能复杂、规模较大的公共建筑,还应进行方案对比优化确定。如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如商场、进深较深的办公建筑等需考虑内外区分区,并根据内外区不同的负荷特点选取不同的空调系统;对于高大空间场所可考虑分层空调,仅保证人员活动区的温湿度要求即可;能采用局部空调满足空调环境要求时,采用局部空调系统。

3.1 风系统

对于高端办公楼,商场、高大空间等公共建筑多采用全空气系统,设计中在应根据房间使用时间的不同、温湿度技术和允许波动范围的不同、噪声标准不同、需同时供冷供热、单位风量耗功率等情况分别设置空调风系统。同时还需考虑定风量系统、变风量系统的适用范围、条件,一次回风、二次回风各自的特点以及利用室外新风实现过渡季节全新风运行和为冬季有稳定热负荷的内区供冷,使空调系统合理、节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风系统水力平衡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合理选择风机,进一步降低能耗。

3.2 水系统

冷冻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建筑的标准的高低、建筑规模及空间大小,合理选择采用两管制、三管制或四管制以及同程、异程系统。在满足空调水系统耗电输冷比的前提下,结合系统作用半径、系统水阻力确定出冷冻水系统采用一次泵还是二次泵、定流量还是变流量。然后根据水系统形式进行详细的水力平衡计算,在水力平衡详细计算的基础上,选择冷冻水泵及冷却水泵。冷却水系统同样需要进行详细水利平衡计算,避免选择水泵过大,效率偏低。

3.3 末端及新风系统

末端设备选择上根据房间、区域负荷和系统设置,尽可能选取高效末端设备。新风系统设计时,当多个房间由同一个空调风系统负担时,系统新风量应进行计算;人员密度相对较大、或者变化较大的房间,宜根据室内CO2浓度检测值进行新风需求控制;对于有集中排风的空调系统在合理的情况下运用热回收技术。设计过程中可采取上述方式尽可能的减少末端和新风能耗。

4 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暖通空调行业的发展,大量的新能源、新技术不断涌现,如热、电、冷三联供技术、区域供冷技术、冷却塔供冷技术、蒸发冷却技术、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溶液除湿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冰蓄冷技术、分层空调技术、变风量空调技术等。在设计过程中,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可根据地区、项目本身特点、功能需求、项目投资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上述新能源、新技术,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达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5 项目节能措施及使用要求

在以往设计阶段往往只考虑暖通空调部节能设计,而对项目建设实施及使用过程中是否能达到节能效果,如何达到节能目标不太关注。在新颁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15版中明确要求在施工图设计中应说明该工程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宜说明使用要求。比如建筑设计及被动节能措施(如遮阳、自然通风等)的适用方法,建筑围护结构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做法;暖通空调系统冷源配置及运行策略;季节性适用要求与管理措施;设定参数、对能源的计量监测及系统日常围护管理要求等。这样可使节能设计体现在项目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实现建筑真正意义上的节能。

6 结语

建筑节能主要分为主动节能和被动节能两种方式,其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仅从暖通空调设计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在暖通空调设计过程中节能优化的内容和关注点。希望通过本文的初步分析,使得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树立建筑节能意识,在设计过程中始终绷着节能这根弦,通过建筑热工的强制要求、冷热源的选择、详细的负荷计算、空调系统的优化、新能源、新技术的运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按照节能措施,采取计量、监测、控制的方法,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行达到节能目标。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直接带来对能源、资源的更多需求,迫切要求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公共建筑是城市建设中的耗能大户,据统计,在公共建筑全年能耗中暖通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40~50%。故在保证室内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室内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优化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对提高供暖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影响暖通空调节能设计的多个方面出发,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公共建筑,暖通空调,节能

参考文献

[1]方修睦.暖通空调系统运行节能问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指南.

[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并列出相应的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3.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个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作业纸、黄花图、五角星图、方格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找找规律涂一涂。想一想,每题分别是几个几个地数。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原有的跳着数数经验与技能,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二、新授教学

1.今天我们要学习数一数。那么,今天学习的数一数,跟以前学习的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呢?

2.教学黄花图(每行5朵,3行)

(1)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朵黄花?

(2)学生展示,教师借机提炼出横着数,竖着数。

(3)写出加法算式。3+3+3+3+3+3=15 5+5+5=15

(4)教师小结:看来,不同的数法,会有不同的加法算式,按不同的角度观察(横着看、竖着看)同一幅图,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

3.教学五角星图(每行9颗,2行)

(1)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你是怎么数的吗?

(2)在板书(9个2相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9个2相加等于18。

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5个3相加等于15。

(3)用行与列叙述

利用加法算式得出:横着看,每排9个,有2排。

竖着看,每列2个,有9列。

同理,用排和列来表达黄花图。

(4)小结:像这样的方阵。

可以横着看,每排有几个,有这样的几排。

可以竖着看,每列有几个,有这样的几列。

4.教学方格图(每行10格,3行)

(1)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方格?用算式来表示。

(2)根据算式,猜一猜他是怎么数的?

设计意图:给出不同的情境,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通过3个不同层次的实践活动,逐步引导学生简化语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5.大家来表演

(1)请出4个学生,张开手掌。看着他们的手,数一数。写出算式。比比谁写得多。

预设:8个5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10相加等于40个手指。

4个2相加等于8只手。 4个1相加等于4双手。

(2)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出意思。

(3)小结,同一幅图,因为观察点的不同,所得的算式也会不同。

(4)展开:如果有这样10个小朋友。算一算,共有几只手。咱们全班有几个人,共有几只手?要有几个2相加?如果要算100个人,1000个人共有几只手,用加法算式来表示的话,你认为会怎么样?你有什么感觉?

(5)我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个长长的算式,说得清楚明白。数学也有语言,这么长长的一个算式,一定会有一种数学的方法,让它写起来很简单,你知道这是什么办法吗?

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开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思维。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简洁的好奇心。

三、回顾总结

回想一下,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作业

1.24个圆形的排列成不同的方阵图。(12×2、8×3、6×4)

○○○○○○○○○○○○

○○○○○○○○○○○○

横着看,每排_____个,有_____排。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竖着看,每列_____个,有_____列。算式_________________( )个( )相加等于( )

(1)学生独立练习后校对。

(2)观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是24个圆形,因为排列成了不同的方阵,所以出现了不同的加法算式

谈初步设计的整体控制 第11篇

但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操作中, 由于工程设计周期常常被严重压缩, 初步设计被“疏散”到了施工图设计阶段, 甚至被“省略”了, 即使是进行了初步设计, 由于受设计周期的限制, 初步设计也不能按照正常的进度和设计程序来进行, 其结果就是要么降低技术实施的难度和要求, 要么将一些不好解决的设计问题遗留到施工图阶段, 待机解决。这对于项目运作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体现在:1) 建筑细部设计不完善;2) 建成实际效果与方案构想相去甚远;3) 施工图质量过于粗放, 实际施工时问题频出, 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些问题在工程项目复杂或设计条件和要求较为严苛的情况下显得更为突出。

如何按照程序要求, 快速且高质地完成项目的初步设计, 是个很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当然, 要做好初步设计, 不仅需要技术层面的努力, 设计管理方式也需要改进。本文仅针对技术层面中的设计方法, 结合新疆大剧院初步设计的经验总结, 提出一些实现高效、高质初步设计的有效途径。

新疆大剧院规模庞大, 设计总建筑面积为8万多平米, 建筑高度70多米。内部容纳了观演、参观展示、休闲娱乐、旅游服务等多种使用功能, 建筑结构设计以及设备系统设计都比较复杂 (见图1) 。

然而, 本项目的方案深化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被要求集中在施工图设计周期内完成, 这就决定了设计进程必须高效统一, 必须要精简和提炼设计重点, 优先保证设计重点环节的组织和深化。在项目实施中, 这些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以很短的时间得以完善, 从而为后续施工图设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设计中, 采取的具体方式, 其实就是通过明确设计的重点环节来控制和整合设计进程, 以关键节点的优化来完善和落实设计构想, 最后, 则是根据工程的特点, 选择具体的细部设计来提升设计的品质。整个过程由“大”及“小”, 由“面”及“点”,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 使设计进入施工图阶段之前, 解决掉绝大部分的重点技术问题。

新疆大剧院初步设计的整体控制, 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防火分区合并交通疏散组织来进行设计过程的整体控制。

通过分析, 大剧院总高70多米, 从地下1层~地上7层, 共分布了包括地下车库、1 762座的观演剧场、后勤服务中心 (餐饮、物业管理) 、综合展厅、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办公、休闲影城、特殊服务大厅等多种功能, 各个功能区块相互交织, 无法明确分隔;而且, 大剧院的特殊造型 (穹窿状的整体外围护结构) 对平面设计造成很大的限制, 作为主要功能的观演剧场只能处于建筑平面的正中心, 而其他功能需要环绕这个主体空间进行分布, 各个防火分区的竖向交通疏散通道必然会有相当大程度的重合。经过深入考虑后, 设计中就明确将防火分区划分合并交通疏散组织的设计作为初步设计的首要环节, 重点解决。

初步设计中, 首先在水平方向上把整体平面分为上、中、下三个大区, 每区的东西两侧各设计一个相互对称的竖向交通核, 然后根据这六个竖向交通通道能够到达的设计标高层 (高度受穹窿造型的限制) , 来对各层的防火分区进行界定。与交通疏散核心相对应的是, 防火分区在各层平面中的分布也呈现出上、中、下三区的一致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 既简化了平面功能, 也明晰了安全疏散通路的布局, 并且建立起设备系统设置的秩序和原则。

虽然部分的功能区还需要和其他的功能区 (竖向方向上) 合用部分交通疏散通道, 但从整体而言, 防火分区划分合并交通疏散组织的设计方式对于设计问题的整合处理、对设计过程的整体控制还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以防火分区和设备通道设置条件为前提的设计优化。

新疆大剧院的功能繁杂, 各种使用功能空间相对集中并且规模庞大。各个部分只能集中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整体框架中 (穹窿体) , 但却要求必须能够按照使用性质的不同进行独立的经营和管理, 这给整个建筑的设备维持系统设计带来了相当的困难。一方面, 是留给各种设备机房的空间和面积非常有限, 而且位置不佳;另一方面, 是各种设备通道的设置不能破坏建筑整体造型的完整, 还不能压缩内部的主要使用空间。

针对这种现状, 在确定了大致的防火分区后, 按照防火分区的分布配备相应的设备机房, 并且安排各种机房尽量集中在一个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内, 随后再根据机房和设备通道的设计来优化和调整各个功能用房的具体位置, 从而使功能、结构以及设备体系都能达到一种综合性的合理设计。

由于理顺了设备机房的秩序, 各种设备管道的排布就能更加地集约和高效, 不仅对建筑内部空间使用的影响降至较小的程度, 也相应地减少了设备专业的工作强度和压力。

3) 结合建筑造型及空间特定要求的建筑细部设计。

大剧院的首层在整个形体中被赋予了一个“基座”的特定形象, 这一层虽然是作为地面的第一层, 但实际上却是整个建筑的辅助设备层。在常见的设计方式中, 建筑设备层通常被放置在地下或者是建筑的一侧, 这样就可以不用过多考虑设备层立面的特殊形式 (需要设置大量的设备通道进出口, 如风井等) 对建筑立面造型的影响。然而, 大剧院的首层平面中, 各类设备机房的面积占用了接近1/3, 但首层四个方向上的正立面却几乎都不能用来设置设备通口 (立面被定义为展示民族装饰性艺术的背景墙) , 而且设备风井等还不能由基座层屋面伸出 (基座层屋面被定义为观演活动的集散平台以及建筑主体的重要出入口) 。此时, 就特别需要利用一些非常规的、特殊的设计手段来解决问题。

在设计中, 最终采用的设计方式是, 加大基座层坡道挡墙以及台阶、花池挡墙的尺度, 利用挡墙之间的空腔作为设备管井。由于管井开口的百叶都位于挡墙的内立面上, 形状还与坡道、台阶的形态相呼应。因此, 虽然数量众多, 但整体效果还是比较统一协调的 (见图2) 。

综上所述, 初步设计整体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必须是基于预先明确的设想和预期, 在有限的时间里, 通过提炼实际操作中的设计重点, 通过提升每个点的品质, 从而去整合、优化各种设计细节, 进而控制设计全局。因为这样的初步设计是在施工图设计的广度和技术深度要求的框架下, 综合考虑了工程各方面实际, 以控制点的最优设计领导整个设计进程的推进, 所以, 它既能满足高速度的需要, 又能控制和保障整个设计过程的质量。

如何使初步设计的整体控制有效且到位, 从根本上说, 项目规模的大和小并不重要, 速度的快与慢也不是关键问题, 更重要的还是要取决于建筑师们愿不愿意、能不能够去做观念深度和技术深度的努力。

摘要:针对工程设计中所出现的设计周期短、工期紧等实际问题, 提出初步设计整体控制的设计方法, 并通过其在具体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和验证, 说明初步设计的整体控制是进行高效、高质工程设计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优化,控制,整合

参考文献

[1]李淦.“大”和“快”[J].建筑学报, 2009 (6) :71.

上一篇:医院耗材管理下一篇:Java虚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