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

2023-03-08

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泛在学习;小学美术;古代建筑艺术欣赏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美术六年级《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相关知识庞杂。对于如此众多的古代建筑艺术内容,如何实施教学?教师如何调动学生欣赏、思考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民族文化的艺术探索、传承与发展中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泛在学习具有了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相融性、学习资源泛在性等特性,由此推动着美术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泛在学习成为培養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模式。泛在学习模式是在移动通信的基础上,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终端设备获取学习资源,从而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泛在学习模式在古建筑艺术欣赏课中的应用研究,让美术教师对传统美术欣赏课教与学的过程产生了新的思考。

二、应用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当前,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书籍外,还有各种微信公众号、App、课程平台等。教师通过学校泛在学习网平台、平板电脑电子书包为学生提供论证、分享、交流、质疑的空间。同时,教师对利用泛在技术所提供的良好契机,引领学生进行古建筑艺术欣赏的深度学习。利用学生课前的探索,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内进行探究和取证,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排除杂质、聚焦精髓,从而在思维的碰撞中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泛在学习研究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所有的教与学必须基于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及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来构建、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教材与学情有深入的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属于“欣赏、评述”的课程,是六年级上册《古建筑的保护》的延续与进阶,重在欣赏古代建筑艺术的布局、造型、结构、色彩之美,为第四学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会通过网络、书刊收集相关信息及整理资料,能够合作探究,会制作PPT;初步了解了我国古建筑的分类,会写调查报告,初步掌握了欣赏文物的方法。本节课的认知瓶颈是掌握鉴赏古建筑的方法,辨别古建筑屋顶的外观造型的不同,了解榫卯连接方式,认识斗拱构件。基于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一课遵循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来设计,确定教学目标与内容。

学生在泛在学习环境中,运用自主收集、整理资料的办法,采用讨论、比较等方式参与合作探究性学习,更新美术观念:了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外观、结构、色彩、类别及风格特点,品味古建的美,能用简单的语言对古建筑进行赏析、评述;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工匠精神;发展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创意实践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三、应用研究思路及实践

泛在学习包含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更注重学习内容及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习环境和教学策略的设计,教师应该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网络。教师应把重点放在课程的组织策略上。

泛在学习模式也包含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是动态生成的,强调活动、社会交往、情境、协作的重要性。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因此,教师将泛在学习模式融入课前、课中、课后,通过情境教学法,多维度欣赏古建筑,设计了“我国古建筑艺术鉴赏达人”闯关游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性,以此突破教学重难点。

1. 课前泛在学习模式的探究学习

泛在学习为学生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拓宽了视野。泛在学习具有及时性及可获取性的特点,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古建筑的文档、数据、图片和视频等学习资源,学习时间可实现碎片化。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学习者应具备决策信息能力,而这对教师的课堂管理策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整理及归纳能力。所以教师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任务驱动古建筑欣赏学习,防止利用泛在学习模式搜集到的古建筑知识流于碎片化,不成系统。

课前,教师可通过小游戏“古建筑刮刮卡”,激发学生领取学习任务的兴趣,以小组完成古建筑调查表及古建筑分类介绍PPT为任务驱动,在主题中进行有目的的泛在学习。

(1)运用有主题的无情境泛在学习(普通的资源检索与浏览)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办法,尝试实地调研,初步了解我国古建筑的艺术风格。学生通过各种办法搜集资料、探究学习后,形成调查报告及制作成PPT,上传至学校泛在学习网。学生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进行古建筑分类资料的收集,生成动态资源,将碎片化的知识凝结在一起,与大家交流分享。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支架作用,既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对检索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指导,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调控。

(2)基于真实情境下的泛在学习(教师带学生到家乡古建筑陈氏古祠堂进行实地探究)

教师将学生带出教室,带领学生到家乡古建筑陈氏祖祠五大祠进行实地探究、考察,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泛在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观察、分析、欣赏的眼光了解古建筑的整体布局、外观造型、建筑结构及装饰色彩等。

学生在泛在环境下的探究学习,都具有目的性及指向性。资源不是教师准备好的,古建筑艺术知识的学习由被动地接受学习、单向传播向主动的多向性传播转变,具有动态的生成性。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师生与泛在学习平台之间都具有了交互性,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归纳出我国古代建筑的分类——宫殿、楼阁、塔、亭、祠堂等,并分别就具体、典型的古建筑进行深入的探究学习。如研究宫殿一组的同学深入研究故宫,研究亭台的小组专注于我国四大名亭等,对古建筑的了解,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成古建筑调查报告,汇总成PPT。泛在环境下的探究学习,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泛在学习模式下的课前探究学习,就是基于解决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问题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古建筑艺术欣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探究古建筑鉴赏相关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中泛在学习模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学习

泛在学习模式包含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系统优化的前提在于反馈。因此,古代建筑艺术欣赏课实施泛在学习活动,教师应重视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反馈,提升学习活动自身的反馈水平,对学生的古建筑艺术学习资源进行检索并进行目标达成评价。教师应注重线上、线下的融合学习,引导学生把原有的古建筑艺术欣赏知识和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起点,并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古建筑欣赏的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

一方面,教师通过学校泛在学习平台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对学生的学習活动进行反馈,提升学生参与度、获得感,为学生探寻古代建筑艺术提供有效帮助;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技术引入,开辟更多社交平台与联结、反馈通道,鼓励学生之间实现全面、有序的联结,共建线上与线下、现实与虚拟的学习空间,共享学习资源,共同提升古代建筑艺术鉴赏水平。

(1)基于泛在技术环境,注重运用“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课前的泛在探究学习,初步了解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类别,完成古建筑调查报告,汇总成PPT;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汇报,教师通过学生的分享汇报,对探究学习进行反馈评价。从课堂效果观察,学生能用简单的美术语言对探究的古代建筑进行赏析、评述。通过这一过程反馈,教师观察到,学生能够落落大方地展示建筑艺术欣赏报告,能快速整理资料,能写出水平较高的鉴赏报告,能与大家分享交流收集到的古建筑艺术欣赏报告。此过程,发展了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素养,通过泛在学习搜集古建筑资料的素养目标基本达成。在泛在学习环境下,运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能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古建筑艺术鉴赏知识。

(2)基于泛在技术环境,线上、线下多维度感知古代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在虚拟的泛在学习环境下进行线上、线下的融合学习,从视觉、听觉、全景游览等方面,多维度、多元感知和欣赏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素养。

①以故宫为切入点,分析、欣赏故宫的群体布局及外观造型。学生初步了解故宫的群体布局(中轴对称、前朝后寝),能辨别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等不同的屋顶造型。古建筑的屋顶造型,看起来大同小异,难以辨别,教师需通过古建筑动画建模微课的立体展示,化解难点。教师运用西沃软件,设计有趣的古建筑屋顶分类游戏,并嵌入学校泛在学习平台,在学生学习完屋顶造型分类知识点后,闯第二关“我骄傲!古建筑布局、造型我知晓”,每组派代表上台通过点击希沃白板手触屏进行分类游戏比赛,其他同学则在平板电脑上进行游戏。游戏之后,泛在学习网后台进行数据分析,可以立刻反馈学生是否已经掌握知识点,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生成性教学。泛在教育平台能实现智能化运用,减轻了教师负担,并能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自动识别、及时反馈。

②在第三个环节,重点是了解古代建筑的结构。教师向学生推荐“晚峰书屋”这一个专门介绍古建筑结构、斗拱的公众号,学生通过平板电脑观看线上的斗拱拼装方法,闯第三关“我能拼!工匠精神我传承——斗拱拼装大赛”,分小组合作拼装唐、宋、清不同朝代的斗拱积木,直接感受古代匠人的智慧。学生积极参与斗拱拼装,感知古代建筑多采用木构架结构的方式,了解榫卯连接方式,以及辨别不同的斗拱构件。

③在学生深入了解了古代建筑的布局、造型、结构及色彩的知识后,邀请学生参加全景故宫虚拟游览。学生通过嵌入泛在学习平台的“全景故宫”应用链接,动动手指,便能在平板电脑上进行沉浸式体验,领略空无一人的壮美的紫禁城美景。学生可以通过虚拟漫游、高空俯瞰等多种方式游览故宫博物院,对故宫进行鉴赏;更可以随意走近任意一幢建筑物,进行结构、色彩等细节的欣赏。虚拟泛在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串联起刚才所学知识,对我国古代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基于泛在技术环境,进行学习迁移

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总结欣赏古建筑艺术的方法,进行学法迁移,闯第四关“我自信!我为家乡古建筑代言”。学生调取泛在学习平台中教师和学生收集的古建筑学习资源,展开讨论交流,对家乡古建筑进行鉴赏。学生能从群体布局、外观造型、建筑结构、装饰色彩四方面对清代古建筑陈氏宗祠进行欣赏评述。学习过程由个例分析到总结方法,再到学法迁移,先是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进行方法归纳,然后进行运用、演绎,可以感知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呈螺旋式上升的,这充分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3. 课后泛在学习模式的持续探究学习

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方法,为他们探究古代建筑艺术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领略了古代建筑艺术特有的魅力。泛在学习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继续指导学生运用泛在学习网,向学生推荐全景博物馆、紫禁城600App、百度博物馆计划、美丽中国App等应用及链接进行学习。泛在学习模式为学生持续探究学习古建筑提供了支持,并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不断构建新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古建筑知识地图和学习路径。

四、结语

泛在学习模式在古建筑艺术欣赏课中的应用研究,体现了四个突破:突破了古建筑艺术欣赏学习的空间,将课前与课中、课后学习有机结合;突破了主体关系,通过技术手段,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了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研究的参与度;突破了一本书的时代,除了课本,还引入了各种形式的资源,实现了跨界融合;突破了单一评价体系,促成了评价主体的改变,促进了同伴教育作用的发挥。

教师运用泛在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相融性,发挥技术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分享、交流的效率,并做到及时反馈,使教、学、评达到一致性。泛在学习模式使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欣赏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能对古建筑进行持续的探究和深入学习,发展了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林秀瑜.泛在学习环境下微课的学习模式与策略[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2]尹少淳.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第2篇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定义

“高中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 获得审美享受, 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它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和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同时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方法, 了解美术某一门类的特征和发展, 获得有关的美术知识, 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含义和风格特征, 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必然给中学生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处于高一阶段的学生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前后, 其心理发展速度往往是跟不上身体的发育速度, 这使得中学生的身心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引起各种心理发展上的矛盾;这期间身体、心理和社交上的变化使得他们学会了更加谨慎, 批评能力进一步增强, 并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偏好, 开始去关心伴随着作品而出现的历史、哲学或者价值观的问题。

三、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实践与探究过程

建筑是一门实用艺术, 它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建筑发展到现在已经不单单具有实用的功能, 审美功能已变得举足轻重了, 但目前中学生对于建筑见解不足, 同时也不能用其他学科来欣赏, 不会举一反三;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运用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 提高学生对建筑的欣赏水平, 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 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

1、音乐知识融入美术学科

音乐作为引导课程的导火线, 全文共四个知识点, 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 用音乐来导出这四个知识点的特点, 如:听一首《故宫的记忆》, 在这阶段中, 采取美术与音乐、历史等学科相结合, 采用多种多样的美术教学形式, 这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不仅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促进养成学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而不是拘泥于过去的教师教, 学生听的方式, 这一转变, 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也开拓贯通和跨域转换的多种能力。

用音乐来开展知识点, 这是一种新手段, 在充满乐音的环境中, 会让学生感觉到新鲜, 放松学生的心情, 使学生尽情、自由地参与多种艺术活动, 体验艺术学习的快乐和满足, 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2、通过对比的手法来突破重点

整个讲授环节都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来把握建筑的特点, 用中西方的建筑实物作对比, 如:出示故宫和凡尔赛宫的图片, 一方面通过两幅图的对比, 来对学生提出故宫和凡尔赛宫二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整个环节都是通过对比来展开, 进而得出宫殿建筑、庙堂建筑、陵墓建筑以及居民建筑的特点;通过对比, 来启发学生思考, 加深学生印象, 可以调节课堂的气氛, 改变枯燥乏味的课堂, 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能力, 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讲解二者的历史以及在当时的地位, 来把握他们内在的意味;

总的来说, 整节课都是教师提出问题, 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 而是允许多种可以接受的答案并存, 这些问题都可以进一步探索, 对于这些反映的问题、表现感情的问题、联想问题、评述问题以及推测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 进而达到欣赏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欣赏能力, 提升他们的认识和评述, 而不是只留在作品的表面上。

3、运用讨论手法来简易教学

让学生讨论中国建筑与西方建筑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在这一教学环节, 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最后得出答案, 一是从建筑的结构上来看, 他们之间建筑的承重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以柱、拱等支起建筑物的重量, 而中国以斗拱为基础, 二是从建筑的材料上看, 西方以石为主要材料, 中国以木材、砖为主要材料;三是从建筑风格上来看, 西方的大理石建筑尺度大, 往往能营造出宏大、辉煌的气势, 但是做工较为粗糙, 细部的处理不够精美, 中国的建筑物因材质, 尺度的关系, 比较而言更有精巧感。

这主要采取了讨论型教学手段, 要求学生主动思考, 以及要求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 学生对作品及审美对象的讨论都是随意的、自由联想的和由感而发的;美术欣赏过程包含了许多复杂的、微妙的和多变的诸种因素, 运用讨论的教学手段,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审美感受力和理解力, 而且更好的培养学生对复杂的视觉感受以及其深奥的意义的整体把握的能力。

4、课后反思

对于该课程, 这主要选择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与形式, 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注意和持续的兴奋状态;重点放在了学生身上, 以学生为主, 积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让学生获得愉悦和积极的体验,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不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往往关注的是大部分学生,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 还没有完全把课堂还给学生, 没有充分地把握教师主导的作用, 所以, 在今后的教学上还应该有待提高。

总之, 为了确保学生在高中美术欣赏课中得到优质的美术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探究, 通过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循序渐进地改进教学, 促进学生的美术学习, 真正使学生达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部分, 高中美术既能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 还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 同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水平, 更是加强了学生鉴赏能力等综合素质, 所以, 寻求适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是刻不容缓的, 身为一名美术教师,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与探究。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课程,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 尹少淳段鹏:《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所谓的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即为教师引导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以及欣赏,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欣赏,掌握均衡以及对称等形式美的基本概念,充分体会到其内容以及形式,使得幼儿能够积累到丰富的审美经验,有效地提升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开发,对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就必须要充分重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本文探讨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开展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 美术 审美意识 欣赏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能够有效地拓展幼儿的视野,培养其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开发幼儿的智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提升幼儿的艺术素养。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升欣赏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效拓展幼儿的视野

幼儿的年龄较小,其生活阅历较少。对于其而言,世界是无穷无尽的,但是其接触的环境与范围是有限的,因此无法充分体验以及观察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其观察与了解更多的美术作品,有效地拓展其视野,使其能够了解到更为广阔的领域。

(二)潜移默化地教育与启发幼儿

通过美术欣赏教育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受到教育,使其能够感受生活、认识生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欣赏《雨中的温暖》这一部美术作品。图画中下着大雨,一位教师将个人的外套脱下,搭在两个孩子身上,为孩子挡住风雨。这一画面不但能够帮助幼儿欣赏到画面中丰富的色彩,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能够领悟到人与人之间是需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从而使其能够真正地关心他人。

(三)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马克思曾经指出,艺术对象可以创造出了解艺术以及可以欣赏美的大众。由此可见,遵循美的基本原则创造而成的作品,也会对幼儿发挥良好的教育功能,全面提升幼儿对艺术的鉴赏能力,提升其艺术素养。

二、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的开展策略

(一)创设优美的环境

为了能够帮助幼儿随时随地发现美、欣赏美,那么教师就要努力为幼儿创设优美的环境。例如,教师可将幼儿园设计成美丽的大花园,在墙壁上绘画幼儿比较喜欢的小动物或者是卡通人物。另外,也可以在幼儿园中悬挂一些民族的文化艺术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可以将折纸的千纸鹤穿成一串挂在梁上,或者是利用树叶与碎布等粘贴出一些图案等。要将图案布置得具有层次感,进而使得幼儿能够在优美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受到艺术的熏陶,感受到民族艺术的美,提升对美的展现与欣赏能力。

(二)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美术欣赏作品

在幼儿园中开展美术欣赏教育时,教师不能只是带领幼儿欣赏名画,而且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欣赏教育的内容以及活动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可以选择一些著名的画作,也可以选择幼儿绘画的优秀美术作品,或者是选择一些自然景色或者是实物。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可为其选择一些比较生动、有趣、形象的作品,让幼儿对其进行欣赏。对于在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构图比较丰富的图案以及比较复杂的美术作品,引导幼儿进行欣赏。

(三)利用游戏体验活动开展美术欣赏教育

为了能够在幼儿园中更好地开展欣赏教育,那么教师就要积极地带领幼儿开展游戏体验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不要提前为幼儿进行讲解分析,这样特别容易会导致幼儿产生思维定势,对其感知以及体验产生不良的影响。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使其进行自主发现。教师对幼儿进行讲解分析时,不要太多太深入,避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幼儿进行思考与想象,培养其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游戏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美术欣赏教学中。

(四)引导幼儿利用表情与语言等欣赏作品

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采用表情或者是语言等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情况进行表达,这样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有效提升欣赏水平。例如,可以在中班开展粘贴活动“美丽的海底世界”。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图画中不同形态的鱼进行欣赏。例如,有的鱼身体是半圆形的,而尾巴是三角形的;有的鱼身体是椭圆型的,而尾巴是扇形的……尽管画面上的鱼只有几条,然而依然能够联想到海底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鱼,美丽的鱼儿在海洋中自由地游动。之后,教师要引导幼儿能够用动作将鱼儿游来游去的情景表现出来,加深体验与理解。

(五)加强美术欣赏教育的生活化

大自然是美丽、丰富的。通过大自然能够帮助幼儿了解艺术、沉淀艺术。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大自然,能够对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进行观察,领略到大自然的美丽。另外,教师要充分地结合幼儿的生活实践,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使得幼儿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例如,可以引导幼儿对生活中的服饰美与建筑美等进行观察与发现,从而帮助其发现美、欣赏美。

(六)提升教师的美术素养

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中,教师发挥的是主导与引导的作用,其自身的美术素养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因此,美术教师就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积极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我,掌握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形成较高的美术素养,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不仅要在表面上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而且要培养出好的审美意识与审美心态,可以用发现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一切,全面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只有美术教师的美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那么才可以更好地为幼儿传授知识,更好地提升美术欣赏教育水平。

三、结语

总之,幼儿美术欣赏教育活动比较注重审美体验的获得,注重对幼儿艺术情感的熏陶,注重幼儿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中,要创设优美的环境、选择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美术欣赏作品以及加强美术欣赏教育的生活化等,进而全面提升幼儿欣赏教育水平,提升幼儿的審美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红.挖掘民间艺术资源丰富幼儿园美术欣赏课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2).

[2]邓渠锐,王喜海.美术欣赏活动要重视幼儿与作品的对话[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5,(07).

[3]侥卉.幼儿美术欣赏活动素材的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

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整合和应用,具有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为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环境。为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师美术欣赏;教学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各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多媒体集成系统,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能及时、直观、生动和大量地把各种图、文、声、像信息展示在同学们眼前,从而增大教学容量,极大地满足美术欣赏教学的特点和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实践的体会,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在中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教学快捷地提供课题所需的各类信息,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加,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欣赏需求,从而提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如在课前编辑好课件,教学中就能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如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省了使用传统手段所需用的时间,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欣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例如,在讲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的美术作品时,他们的代表作品较多。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就不可能在一课时内对他们的代表作有较全面的观赏和分析,能欣赏七、八幅作品时间就很紧张了。而现在用多媒体手段,在课前将选择好的作品图象、文字说明和作品图解分析等素材组合制作成课件(如PowerPoint)。在教学时重点分析每一位作者一、二幅作品后,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较多地、系统地、连续地、反复地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包括教材上因篇幅限制而没有介绍的优秀作品)。这样,在一节课中能比较轻松地让学生多欣赏三十余幅作品,极大地扩展了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2.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欣赏课创设理想的视觉条件和环境,能营造出美的氛围,引起学生美的情绪反映,激发同学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兴趣,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方式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图片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太小,在欣赏时视觉效果较差。而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的作品为数字化图像,画面精美逼真,可以展示全图,又能作局部放大欣赏。例如,在欣赏杨.凡.埃克的作品《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时,作者在画面墙上的小圆镜里精细描绘的画外景物从教材上很难看清楚,而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局部放大,就能清楚地观赏到,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到作者的画风是受传统细密画的影响以及油画所具有写实表现力的特点。在工艺美术的服饰和广告作品欣赏中,如果让学生只限于欣赏教科书上静止的画面,学生是很乏味的。而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课前编辑好的时装表演和动态广告呈现给学生欣赏,更能调动学生的审美激情,达到高效能的欣赏效果。

3.多媒体教学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它还将听觉艺术(音乐)融入到美术欣赏中来,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创设一种情景交融艺术氛围,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欣赏过程中达到共鸣,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达到最佳的欣赏效果。例如我们在欣赏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时,教师备课时将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配上《伏尔加船夫曲》,制成课件存储在电脑中。在欣赏时,《伏尔加船夫曲》音乐与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的纤夫》融为一体,这样使学生很快进入审美心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觉,从而体会纤夫们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最终使学生们为纤夫坚韧顽强、勇敢不懈的拼搏而感动,为画家高超的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而叹服,使美术欣赏课达到让学生触景生情的效果。又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同学们的耳边同时响起那凝重、高古的《高山流水》、《鱼舟唱晚》、《二泉映月》…等等经典民乐时,怎能不唤起学生对作品意境的畅想?怎能不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爱慕?怎能不会得到美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这样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效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是难以达到的。

4.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使欣赏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让学生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欣赏。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构图分析教学时,可运用各种图形软件对作品画面进行分析。如画笔工具能在作品的画面上进行勾画,帮助学生理性的分析构图特点;图像处理软件(如Photoshop6、CorelDRAW9等)将作品各个物象分离后再进行随意组合,帮助学生认识理解作品构图的规律和体现出来的形式美法则。像Photoshop6、CorelDRAW9这样功能强大的图像软件还为我们提供了富有创造力的工具。如:Filter(过滤器)、艺术笔触等工具能够使图像呈现出多种美术视觉效果,比如碳笔效果、蜡笔效果、浮雕效果、马赛克效果、版画效果、水彩效果、印象绘画效果……等等。

5.多媒体技术能为美术欣赏课提供大量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美术课程资源不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必将拓展到自然、文化、社会、经济等领域,美术欣赏的教学也不会例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大量的美术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资源),并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达到信手拈来的效果,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需要。要达到这种要求,传统手段是不可能实现的。而利用多媒体电脑系统的网络功能,就能在课堂中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驰骋于古今中外快速获取美术教学资源,让教师和学生在美的知识长河中倘徉。如在进行建筑欣赏时,教科书上的照片不能进行立体的欣赏,难以满足建筑欣赏的特点和要求。为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可以播放有关建筑作品的影像之外,还可以在Internet上连接“四方环视全景摄影”网站,就可欣赏到高质量的三维互动全景数字的建筑照片,全方位的欣赏到建筑的内部、外部结构和周边环境的美,达到“身临其境”的欣赏效果。

此外,应用多媒体网络的优势,可以及时的获取大量的美术资料和信息,它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当今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取之不尽的资源库和信息源。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它能促使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它对培养探究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施展的平台。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充分运用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不断挖掘硬件和软件的潜力,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多媒体计算机的应用》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Photoshop6完全剖析》中国青年出版社;

[3]《CorelDRAW9.0完全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

(作者简介:张金涛:1976年出生,男,山东费县人,曲阜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现为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助讲。专业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建筑与欣赏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表述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定义以及二者的区别。阐述了传统施工和绿色施工的区别和联系。分析了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出了如何推进绿色施工的措施。介绍了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绿色建筑

绿色施工

节能

环保

节水

工程技术的创新

应用

可持续发展

Abstract:Explai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een building and green construction and the definition of the two party. Analysis of the green construction encountered in the promotion of our country in the process of difficulties, how to promote green construction measures are given. Application of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Keyword:Green building Green construction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ater saving Innovatio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环境资源消耗,其中又以建筑业消耗为首。近年来,以环保绿色为原则,在尽量少耗能的情况下使资源利用达到高效化,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绿色建筑以及绿色施工已经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

1.1 绿色施工:

2005年,原建设部、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绿色建筑技术导则》,旨在引导、促进和规范绿色建筑的发展。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1.2 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并不是说建筑物是绿色的,它指的是在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内,通过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空间,并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共存。 1.3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二者的区别

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是不同的概念,其中绿色建筑不一定通过绿色施工才能实现,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也未必是绿色建筑。绿色建筑强调的是全寿命周期,而绿色施工的着重点在施工阶段。在建筑评定上也是对绿色建筑进行评定,而缺乏对绿色施工的评定。绿色建筑的一个特点就是应该达到绿色施工,而并不只是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因为施工阶段是浪费资源、使用能源、产生建筑垃圾等最多的一个环节,这些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在后期很难进行弥补,也偏离了最初对绿色建筑的定义;而另一个方面,如果绿色施工后得到的建筑不是绿色建筑,那么在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建筑的维护费用,造成能源和资源的浪费。

二、

绿色施工在我国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1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和区别

绿色施工与传统施工的联系是绿色施工是按照科学发展的理念对传统施工进行材料和技术以及其他方面上的创新与提升。同时二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对于传统施工来说,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成本是最重要的控制目标,而绿色施工在继承传统施工目标的基础上,还把对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以及回收利用作为了控制目标,强调高效利用资源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达到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影响最小、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和保护的一种施工模式。显然,相比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更能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 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实施现状

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绿色施工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然遇到很多制约因素,存在着深度、广度严重不足,施工过程中不够规范化、理论多、实践少等等一系列情况,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在工程建筑中绿色施工推广过慢,有待进一步地规范与完善。

2.3 绿色施工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3.1 绿色施工的成本问题:

施工方的首要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期完成项目,推进绿色施工一般都会增加施工成本,因此绿色施工与施工承包方在短期目标的价值取向上明显不一致,这将导致绿色施工难以推进。

2.3.2 相关的行政监督机关在管理制度上缺失,激励机制不健全

我国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对绿色施工给以促进、评价和管理,即目前政府、建设方、施工方没有形成目标明确、责任清晰、考核便捷的促使绿色施工落实到位的政策、法规体系,有些建筑企业虽有绿色施工的想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只能望而却步。

2.3.3 当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还不能满足绿色施工的要求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系统研究不够深入,采用的还是针对安全、质量和工期这三大目标的传统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缺乏综合“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工艺标准及量化指标,针对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装和装饰工程等环节的绿色施工技术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2.3.4 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较低

工业化是实现绿色施工的重要途径。工业化建筑是目前国际住宅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住宅工业化建设效率是传统住宅建设的3~4倍,同时更可以大大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减少污染,降低噪声,保证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持续有效地推行。中国绿色工业化建筑还远远不够,而未来5年内中国还将面临大面积的新增住宅,故建筑工业化在我国实际应用的程度很低,这也阻碍了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步伐。

三、 推进绿色施工的相关措施

3.1 增强全社会对绿色施工的认识

首先,加强绿色施工在社会当中的宣传力度和教育广度,使公众对绿色施工有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加强各建设部门对绿色施工的重视度,增强在施工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其次,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单位或者企业的评价机制。最后,还要加强公众的监督与参与。 3.2 完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由于现阶段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使得现在的开发商来自各行各业,他们对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的认识相对薄弱,其宗旨是利益的最大化,所建造出来的房屋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高利益就已经满足,不重视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所带来的内涵价值,反而可能以为会增加工程成本。其实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不仅能够节约生产成本,而且可以降低日后生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因此,建设绿色建筑和推行绿色施工应该确定在立项之前,尤其是在招投标过程中应明确建设绿色建筑和采用绿色施工,具体实施方案交付给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各自出方案进行设计和建设,做出周密、全面的准备和安排。 3.3

进一步促进绿色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3.3.1 降低绿色施工技术成本 3.3.2 签订绿色施工管理协议

3.3.3 做好扬尘的控制工作,减小污染 3.3.4 防止土壤流失,控制施工用地 3.3.5 较少污水的排放,防止水污染 3.4 加大绿色施工的奖励制度

目前颁发给施工单位的奖项有“鲁班奖”、“詹天佑奖”等,但是尚未设置绿色施工奖等鼓励措施来推广绿色施工,而且“鲁班奖”和“詹天佑奖”的评选也不包括绿色施工。这些奖项已经给很多企业做了“活广告”,间接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排行,而很少有企业因为绿色施工方面做得突出而显著提升了竞争力和知名度。因此,在这方面需要政府和建设单位予以重视和鼓励,例如设置奖项等鼓励措施来推动绿色施工,采取这些实质性的鼓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倡导实施绿色施工

在设计阶段就应提倡采用绿色施工,使绿色施工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因为施工阶段是规划和设计的实施阶段,在进行设计时就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采用节材和节能的方案,可以从源头上解决绿色施工难以推广的问题。

四、

绿色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4.1节能与能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大型施工机械的节能、中小型施工机械与现场照明的节能以及生活与办公区域的节能3部分。 4.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其主要包括如何提高用水效率以及对其他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3节材与材料利用:其主要包括降低材料的损耗、提高周转材料的利用率以及对施工余料及废弃材料的利用。 4.4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其主要包括对施工场地及周边的土地保护以及减少对土体的扰动。

4.5环境保护:主要包括光污染控制、噪声控制、扬尘控制、污水排放、建筑物和地下管线保护以及建筑垃圾的再利用。

五、 结语 绿色施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以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和减少环境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色施工涉及多个行业和多种专业,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需要建设、设计和施工等单位及社会各界具备绿色施工意识并积极参与,还要采用税收调节、提高绿色施工含金量等激励机制,加强绿色施工技术及配套理论的创新研究,加强施工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步伐。尽管我国已经倡导发展绿色施工,但是在施工现场往往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其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就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大绿色施工技术的推广力度,使工程项目尽快向绿色建筑靠拢,使工程项目在初步设计时就具有相关的条件和基础,并向最终目标——绿色建筑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绿色施工导则》【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2007 2. 韩海平 陈方宇 胡其志等 《浅谈如何推进绿色施工》 【j】 江西建材 (施工技术)154—79 3. 郭守成 《略谈绿色建筑和绿色施工》

上一篇:助理工程师论文下一篇:工程类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