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

2023-09-21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1篇

一、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上面四篇文章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

二、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果要作议论抒情,则须从这个侧面去“点睛”或“显志”,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例如,《选择三叠》,每段故事末尾,议论精辟,紧扣人物形象,从三个侧面揭示人物心灵选择的崇高,由梦想到志洁再到责任,层层深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的厚重感。

三、表现技巧要避免单一化,善于加以综合运用,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例如,《选择三叠》中的表现手法就富于变化,各有侧重:写夸父重在背景烘托,写屈原重在反面衬托,而写岳飞则重在内心独白,如此,则使人物形象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看着我的眼睛》一文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上文的已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范文1]

选择三叠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花着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 ?”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评析]三个典型故事,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靠“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阅读本文,可知作者做到了这些。

[范文2]

天涯·凝望·飞翔

我是一只飞翔的鸟,但我受过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机会,我仍然选择飞翔。 ——题记

英雄本色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美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仿佛恒久的忍耐、坚持都是为那一刻。

当虞姬横刀,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在矛尖锋刃上。于是壮士掩面,乌骓悲鸣。听着四面家乡的楚歌,面对滔滔流逝的乌江,回望甚嚣尘上的汉军,一代霸王最终选择了自刎。王图霸业成空,美人香消玉损。任世间种种一切幻成隔世的画影,摇在心头,随着乌骓尾上飘走。 那一刻,那个巨人在生死存亡的一念间,他是否为自己作出的抉择后悔过,或许没有人能确定。但我猜想:没有。那刚毅的眼神凌厉无比。

于是,滔滔江水无言,任凭后世褒贬。

骚客传奇

人生的道路由无数的路口让你选择,就是那些享誉古今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也有他们选择的那一刻。

面对人事沧桑,李白选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大江东去,苏东坡选择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面对故国故景,李后主发出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面对正义真理,谭嗣同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正气;面对离别,徐志摩选择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选择

好多好多的人和事在我生命中走来走去,像昙花,若流星,留不住一夜芬芳,留不住短暂痕迹。我是江上一袭冷冷的月光,照着岸边徘徊的人,心如紫藤,琴筝都已腐朽,然而我不后悔,不恨,就算还要等上一万年!为了寻找梦里的影子,我执着,一次又一次,活得如苍山破石惊涛裂缝!为了寻求红尘万里不改的初衷,任凭纷扬的落英遗我一声萧瑟,像清水里涉出的芙蓉,我纯净无邪的站在选择面前。

韶华匆匆,人间若许年匆匆而过,正是一剑来去沧桑江湖中留下的心情。前程灰,荒烟绕,一回首,月明中,再回头,便是天涯相隔!

时间无法遗忘创痛,天使无法告慰悲伤。

在天涯,我凝望,我选择,我飞翔!

[评析] 作者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领属一个部分,共同构成一篇文采斐然的佳作。 与“

一、

二、三”、“第x幕”相比较,小标题本就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能提挈本部分的主要或关键的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本文中的小标题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或揭示人物本质,或概括人物的身份和选择的超乎寻常,或借用文题中的主词并化大为小。音节整齐而内容与方式富于变化。这样的小标题与摇曳多姿的行文和绚丽夺目的文采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作者围绕“心灵的选择”展开全文,每个部分都从选择的结果切入,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英雄本色”是点上描写,“骚客传奇”是面上概括,“我的选择”则是用纯诗化的手法虚写自己选择的心境。而综观全文,又可发现作者是在借古抒情,即用前两部分为抒写自己选择的心境作铺垫。在极有限的时间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作出如此巧妙的构思,而且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文采,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作者还得益于“蒙太奇”式结构法的独特有势。

[范文3]

看着我的眼睛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脚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他对王子真挚的情感让他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看到悬崖上的树了吗?它一直静静地立在那里。小鸟飞过去,留下不屑的嬉笑:“等待这棵树的只会是养料耗尽后的死亡吧。”老鹰掠过,炯炯目光后的是深深的思索,将巢搬上绝壁上的枝头,“我知道,”老鹰说,“只有你才是强者,只有你才能领会峰巅的贫瘠。”“看着我的眼睛,”树缓缓的对我说,“鹰和我是亲近的,当彼此深入地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啊。”于是我明白,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对事物深入地探究,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用真挚的情感,才能对事物有最清楚的认知。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颤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我领略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三毛幽幽的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要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的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知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思索,然后才能深入的认知。

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静静的闪过,坐在海边的海明威,抚摸着向日葵的凡·高……“看着我的眼睛。”你们轻轻的说,于是我明白,对事物亲密的情感,让你们对事物有了最完美却也最孤独的认知。

哀怨的音乐悄悄响起,小人鱼静静的来到王子床边,深深的一吻,将匕首抛入大海,直到此时,王子才对小人鱼有了最深的感情,于是才去认知。纵然小人鱼化作一个泡沫或是一片云彩,但拥有王子亲密的感情,全面真实的认知。我想,小人鱼会笑的。因为,因为我正看着她的眼睛。 [评析]“看着我的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诗意地寄托了这样的含义:交流能够拉近距离,使心与心贴在一起,认识也便深入了。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主体部分展开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是老鹰和树的亲密无间,第

二、

三、四幅分别写我与三毛、海明威、凡·高的心灵对话,采用的也是“蒙太奇”式的手法,将它们组接到一起,看似不相关联,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与其它几篇不同的是:

一、本文巧妙的运用了剪裁艺术。第

一、二幅详写,而

三、四两幅仅截取人物最本质的生命意象,用一两句勾勒出来,一笔带过然而形象十分鲜明突出。

二、第

一、二两幅开头都用设问句,形成呼应之势,第三幅用“一幅幅画面从我眼前静静闪过”,造成一种“蒙太奇”的流动感。这些句子当然也可看成是一种过渡,不同于一般的是,它具有“蒙太奇”连接法的鲜明特征。

三、开头结尾均是人鱼故事。如此构思,创造了一种境中之境、象中之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蒙太奇”式画面的层次感与深度感。

[范文4]

把握感情,认知事物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宋国

人物:管仲、鲍叔牙

内容:面对穷困,鲍叔牙慷慨大方,赠让钱财,面对小人诬陷,鲍叔牙仗义执言,助其仕途;面对别人挑拨离间,鲍叔牙始终一笑了之,不以为意。回想这一切,管仲知道自己欠鲍叔牙太多太多,但当宋王向管仲提议让鲍叔牙做宰相时,管仲认识到宋国宰相一职之重要,便摇头:“叔牙虽心善,但过于疾恶如仇,暴躁。”有人将这话传给鲍叔牙,他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没错,要是我当了宰相,首先要杀你这个人!”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照亮前方,驱除黑暗。

第二幕

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广州粤都

人物:孙中山、孙眉

内容:中华民国成立,广州粤府总督一职尚无人选。此时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推举其哥哥孙眉就位。的确,孙眉在革命中屡建军功且为人稳重,深受群众爱戴。但孙中山发电通告:粤府总督一职重要至极,非孙眉所能胜任。本来兄弟共事是好事,但目光长远的国父毅然从全局着想,作出这一决定,为后人树立榜样。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的途径指明方向,不被困于感情的旋涡。

第三幕

时间:大雪纷飞的午后

地点:西藏高原上的哨岗

人物:将军、营长、哨兵

内容:年迈但仍魁梧的将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一高原哨岗慰问士兵,当问及一哨兵的年龄已超过规定时,将军连声责怪连长:“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还会让他呆那么久吗??营长低头,不吱声。哨兵张张嘴在营长的注视下也没有说什么。一位军长低声打破了这寂静:“将军,哨兵是营长的弟弟……”营长说:“这岗位总得有人守……“将军慢慢地庄严地举起右手,向营长和哨兵郑重行军礼。周围的人也一起向营长和哨兵行礼致敬。 画外音: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摆好感情天平,作出理智而明确的决定。

结束语

感情,是一种奇妙而复杂的东西。正确把握好感情,为你认知事物照亮前路,排除阻碍,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任由感情泛滥,只会为你平添障碍,甚至把你拖向黑暗、失败后悔的万丈深渊。

[评析]本文以“第x幕”作为片段的标志。“时间”、“地点”、“人物”、“画外音”,这些剧本表现形式的移用,无疑使行文十分轻松快捷。三个故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正确地把握感情,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一主旨的统帅下,采用类似“蒙太奇”的方式组接一起,构成一篇意脉相承的佳作。故事性强,读来生动活泼,使“蒙太奇”的感觉更加强烈。

[范文5]

爱心永驻(三幕剧)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要求我们说说看后的感悟,老师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下面就是这次班会的简要记录情况。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和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经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猛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一个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人们,所以一个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到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时间:同样漆黑的夜晚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孩子的最后愿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人间延续„„

感悟: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在于我们献出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评析]这种结构方式,作者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横截面,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但将“爱”这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诠释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到这种种爱的奉献看似出人意料,却又那么合情合理。 「范文6」

空白中的独舞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泯一口,是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气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从容不迫。

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高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梵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空白。

人:空白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惟有伽叶双手合十,面露微笑口称“阿弥陀佛”,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点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佳作。作者从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出发,抒真情,悟道理,极力渲染着对生命空白中所蕴涵的完美的自我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积累,以及独立思考的个性。加上流动自如而又清新自然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融进了充满诗化的篇章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范文7」

良知的传递

传递良知能得到他人的由衷尊敬。良知像染料,鲜艳无比却又隐伏着被磨灭的危机。我们认为,传递出来的良知,永远不会埋没在时间的尘土里,会深深地影响每一个人,会将真情传递到每个人身上。

传递忧虑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使无法寄身于官场,却也能终生为劳苦大众忧虑,为国家兴衰忧虑,这就是他的良知。他的良知向世人传递着深深的忧虑。

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后,他写下了《石壕吏》;在看到“牵衣顿足拦道哭”、听到“哭声直上干云霄”后,他奋笔而作《兵车行》;在“剑外忽闻收蓟北”后,他又欣喜欲狂,当即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的忧国忧民,不正是他良知的体现吗?

良知所传递的忧虑,令人赞叹。

传递无私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的紧张日子里。一个小村庄。日本鬼子正在扫荡,全村上下100多人都被集中一处,通过汉奸的翻译,日本鬼子要搜捕一个八路军。面对汉奸的劝诱,人人怒目而视。“再不说就杀死你们!”日本军官发怒了。鬼子们立即持枪瞄准,就在快要按下扳机的时候,突然有一只手高举起来:“我告诉你们,我知道他在哪里!”

那举手的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当日本人找到那个八路时,那个八路已经死了,日本人于是将他尸体挂在树上用火烧焦了。等日本军一走,人们立刻对那老板拳脚相加,来不及争辩的他直到被打得奄奄一息,才有机会说了一句:“他是我的儿子啊!”这无私难道不是一种良知?

两代人所传递出的良知,挽救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传递反思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德国向世界传递了良知,世界人民因看见良知而原谅了德国。

遗憾的是,随后的37年间,日本的首相们或许也会有一丁点的反思,可是很多人却固执地站在靖国神社里,对二战中“功绩显著”的将领们进行参拜。因为良知,人们看到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加高大。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正要篡改历史,矢口否认自己当年给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这种“反思”中,我们无法发现日本有什么悔过,有什么良知。

良知所传递的反思,令人深思。 传递良知需要勇气和无私。良知永存。 名师点评

本文用片断式的描述,把良知所“传递”出的忧虑、无私、反思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抒情的笔调中,把古今中外人们对良知的认识中所存在的正确与偏斜表露在读者的思索中,字里行间将“传递”的无声力量展露得酣畅淋漓,令人深思。

杜甫的忧国忧民、中国底层民众的奋起抗敌、德国总理的真心谢罪,都向世人“传递”了良知的可贵。对比描述更使文章增加说服力度,小标题所提示的内涵,每节最后的反复式小结,时间顺序的排列,无不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的欠缺是,同时描述两个有关日本或者抗日的素材,显得区分度不是很鲜明。 「范文8」

失落的文明

我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过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冲天的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过来: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收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袭,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的9寸比萨,生意堪称火爆。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桥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而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出众之处应该是个性化的视角和独特的题材。作者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组镜头来观照现代文明的冲击、碰撞和消融,写出了历史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困惑与思考。第一组镜头是从“出行”的角度落笔,既写出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也写出了由此而来的种种问题,如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种种弊端;第二组镜头是从“家庭”的角度落笔,写出了对亲情消逝的无穷哀叹;第三组镜头是从“吃”的角度落笔,写出了传统文明的消逝和现代文明的崛起。三组镜头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折射着文明交替与发展的生动轨迹。全文紧扣“行走在消逝中”这一话题,将观点融于描述之中,将思考化入情绪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久远的回味。

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

选择生命的色彩

生命本没有色彩,但你的心灵会赋予它色彩。你的生命之色是什么?用心灵去细细选择,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

岳飞选择了红色,不是鲜艳的红,而是浓重带一丝悲凉,但他的心灵是艳红的,一生不变。当年的汤阴少年,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他用自己的生命洒下满江的红色,浓重的红。也曾在梦中直捣黄龙与君痛饮,醒来却是十二道金牌的班师令。无奈地离去,只留下夕阳晚霞映红天边,悲壮苍凉。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不知屈原死时是否一身白衣。我想是吧,白是他的颜色。在那个斑驳陆离的时代,他是那样的清高。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白袖飘飘游于江畔。举世皆浊,而你独清,“终不能变心而从俗”。你是时代的先行者,看透政治黑暗,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是呀,“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不甘与之俱黑的你选择了死亡,汨罗江的清流收纳了你,于是那白衣随着你高洁的灵魂徜徉在江上、天上。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没有蓝的张扬却比蓝更空灵更忧郁,也更无奈。哦,是你吗?青莲居士?他们说你是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拥有无数妙怪的思想,奇特的行为。但我却看到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与那杜姓兄弟拥有相同的感触,但你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你将成为“谪仙人”。“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千古天地间,总有一枝随风摇荡的青莲。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黑暗中你诞生,你觉醒,你战斗不休。伟大的鲁迅先生,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你忍受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痛。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光明!你用战斗的文字唤醒愚昧的国人,撕破黑暗的统治。黑色决定了您凝重的性格,黑暗中永远亮着您点燃的那一盏灯。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生命的色彩,红色的为国奋斗不计后果,白色的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青色的不羁与忧郁的艺术家气质,黑色的担负沉重压力的战士之心,多姿多彩,请你用心灵去细细选择。 【点评】

作者一开篇便画出了四幅图景: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接着以红、白、青、黑这四种主体色彩为小标题,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不同色彩,可谓意境深远。然后作者推出了岳飞、屈原、李白、鲁迅等典型形象,边叙边析,展示了这四个历史人物心灵的选择。岳飞鲜红的生命之色,是那样悲壮苍凉,今天中华大地上空回荡的爱国之歌中不正有他一个强烈的音符?屈原洁白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高洁,“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今天中华传统美德中不正有他的精髓?李白青蓝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充满了想像,充满了浪漫,今天中华灿烂文学的宝库中不正有他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黑色”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凝重,今天中华民族之“魂”中不正有他的一面旗帜?作者在叙析这些丰满形象时,用语亦非常形象,如“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光明”,使文章的意境显得非常深远。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一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一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 ,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出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 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 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

在考场短短的时间内,作者不但为苏东坡和李清照一人填了一首词,而且对二人生平进行了独到的评论。文章涉及二人许多事迹及诗词,作者将这一切表达得如此准确到位,足见考场上作文之所以能得高分,完全得益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刘燕)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独上高楼 重庆/一考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点评】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历上三位成功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另外,文章所引“香车宝马香满路”应为“宝马雕车香满路”。

2006年天津卷“愿景”话题

我的长城,我的梦 天津/一考生

长城有梦,一梦千年。 ——题记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绵亘神州,跌宕关山,逶迤万里,阅千秋烽火。长城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重重叠叠万里关山,绵绵延延茫茫烟海,承载多少愿景,这里蜿蜒的是龙的图腾,龙的血与火。我是你的子孙,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着继承你的血脉,踏遍雪原,览遍群山,行遍大漠,去寻找那段祖先寄予你的愿景,去窥视那座长城的晓梦。

梦开始的地方

梦开始的地方,岁月绵长,梦也绵长。

六王毕,四海一,秦皇雄风,举精兵,北击匈奴,兴徭役,连六国长城,从此长城绵延万里,始皇在磊磊青砖中希冀着千秋万代的愿景。只可叹抵御了南下的胡马,却阻不了六国复兴,禁不起楚汉铁骑蹂躏山河。长城终是守不住秦,万万世的愿景,二世而亡,瞬间倾覆。

长城万里今犹在,只不见当年秦始皇!空惆怅。 梦如风地行进

梦如风地行进,残雪孤独,野草疯长。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叫天子筑长城。盛唐巍巍马壮兵强,何须筑城以戍之?唐人相信与其把山河永固的愿景寄予于死物之上,不如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保我家国。

于是,长城犹如庄园的篱笆,镶嵌在青山绿野间,悠也闲哉。 梦惊醒的时候

梦惊醒的时候,白云苍狗,山河寂寥。

大明江山近三百年,长城重披戎装,挑戈振戟,鞑靼岂可觊觎。明人占据着天堑通途,寄予那长城铜墙铁壁的愿景,却不想百年心血禁不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荒唐,不攻自破,土崩瓦解,从此满清铁骑驰骋,换了天地。大清朝重新分封。长城,乃八旗子弟游戏的围场。

康熙帝负手站于皇舆前,轻轻浅浅一点,我朝不修长城,乃使蒙古为我长城也。 他言:固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国自固,此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梦,逝去已久

一弹指顷去古今,往事已随风逝,还看今朝。 长城不再是屏障,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霪雨霏霏的江南,风沙肆虐的塞北,长城一一把它们拾起,用它们来浇铸支撑中华血肉的骨骼。黄河水、长江水、珠江水„„流入了中华的血液,沸腾了青春;东北平原的黑泥、甘陕高原的黄沙、南粤山丘的红土„„和成了中华的筋肉,磅礴了生命。于是,云冈佛像苏醒了,敦煌飞天复活了„„而万里长城,我千年跪拜的图腾,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随思维载歌载舞,亦奔亦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斑驳城墙寄予着不可计数的愿景,在历史的年轮里张扬。到如今,我们依然在修葺长城,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龙的图腾。

我的长城,我的梦,它承载着新的愿景,永远的向往! 【点评】

这是一篇思接千载的创新佳篇,又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激情之作。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出众,得益于作者找到了两个脱俗的“切入点”: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让原本平常的话题染上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羡慕的是,作者不是简单地引用诗词典故,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将历史的凝重注入其中,展开时,或描写或抒情,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情感的潮水时时涌动,如“长城万里今犹在,只不见当年秦始皇”“千年跪拜的图腾,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等句子,让读者见其形,更见其神;二是用分节的形式展开,内容美不胜收。作者没有将笔墨集中于一件事,而是用四个小题串起历史的风云,这样不仅降低了写作难度,更容易展示自我才情,四个小题形式整齐,内容逐层递进,将长城之梦状写得诗意盎然,情感充沛。

2006年四川卷“问”话题

问生命 四川/一考生

滚滚逝水,亦如生命之流!浩浩之典,亦如生命之树!问逝水,问典籍,亦如问生命。 ——题记 站在大河之畔,望滚滚逝水,我叩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逆顺,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流入海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一、逝者之魂

历史,总是这样的承重,它载负着古往今来的沉淀,让后来者鉴照不断轮回的人生。 还记得汨罗江畔那踽踽独行的屈子吗?那浊世中纵身一跃的悲壮,使多少人在阵阵清波涟漪中明白了何为“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那个湘江边徘徊的身影,沧浪间翻滚的灵魂,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年代,执著的求索着生命的皈依,“质本洁还洁去”,他用香兰般的身躯筑起了一个神圣的祭坛,让生命在献身的高贵中不朽!

心而无色,何能示如此之鲜红?人而无格,焉能矗如此之巍然?至今犹记,那茅屋前振聋发聩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漂泊”如“沙鸥”般潦倒的生命何以能有如是与黎民苍生共温暖的情怀?即使生命之途总是“旅夜”“孤舟”相伴,韧然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处涸辙以犹欢”,“诗圣”杜甫用那不屈的精神鼓胀了一面“济天下”的帆。诠释生命的要义,让多少匍匐者在跪拜中腐朽!西子湖畔,那白铁铸就的佞臣就是对漠视生命尊严的严正警示!继往开来,后行者在不断的攀登。吹拂八面来风,衣袂飘飞。站在历史的祭坛上,追问生命的归属。

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我们大声叩问:后来者何?

二、生命之淀

查看历史的典籍,我们叩问世间所有的生命,才惊奇地发现,每段生命的生长方式都不会相同。有的一如瓦缝间的蒿草,有的一如峭岩边的孤松,有的亦如蚌壳间的珠粒,有的亦如天空中的流星。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在继承中沉淀,在升华中涅槃,让生命蜕其浮华,变得纯粹而厚重。许是千年漫漫风沙过,堆砌了大漠中的雕塑;许是万里滔滔江河流,涤荡了心灵间的神气。蓦然回首,生命之淀竟是如此之厚重!

三、魂兮归来

当亘古的《国风》吹过,当千年的玉门箫起,我们问茫茫寰宇,万里之遥的塞外,是谁在挥舞着大汉的旌节向东眺望?铁马冰河,孤村僵卧,是谁在弥留之际幽然长叹?昔我往矣,日月曾几何,而生命之约不改!峰峦如聚,江山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在茫茫天地间擎柱主沉浮?南极风光,皑雪飘飘,是谁在异域他乡抒写炎黄之骄傲?渺渺苍穹,浩浩乾坤,是谁向寰宇作睥睨之俯视?那是黄河灌注的血脉,那是轩辕传承的子孙,那是方正的汉字教会了我们顶天立地!

爱吾之所爱,彰显千年的精魂,我们将迎来蛰伏腾飞的盛世中华! 【点评】

磅礴的大气,真挚的情怀,深厚的积淀,扎实的功底,洋洋洒洒,已然成就了这篇考场佳作。行文如布兵,作者选定“问生命”做统领,再配以题记和三个小标题,为读者布下了一方精彩的决胜妙阵,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2篇

一、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须多角度,具有代表性,力求立体的、全方位的反映主题。上面四篇文章在这方面做得都很出色,值得我们借鉴。

二、根据主题的需要,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即从某一个侧面表现主题;如果要作议论抒情,则须从这个侧面去“点睛”或“显志”,而且要层层拓展:或纵向以体现深度,或横向以体现广度。例如,《选择三叠》,每段故事末尾,议论精辟,紧扣人物形象,从三个侧面揭示人物心灵选择的崇高,由梦想到志洁再到责任,层层深入,给人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和思想的厚重感。

三、表现技巧要避免单一化,善于加以综合运用,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摇曳多姿。例如,《选择三叠》中的表现手法就富于变化,各有侧重:写夸父重在背景烘托,写屈原重在反面衬托,而写岳飞则重在内心独白,如此,则使人物形象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看着我的眼睛》一文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上文的已有涉及,这里不再赘述。

[范文1]

选择三叠

烈日在高空中嘲笑。

夸父拖着疲惫的身躯,跑呀跑呀。金黄的尘埃被激荡得飞扬起来。“太渴了,即便是渭河的水,我也能一饮而尽,该歇歇了。”夸父抬起头,刚才还在头顶上的太阳早已落到西山了。“可是,太阳,万物之主,是我的爱!我怎能让他弃我而去!”夸父慢了下来,终于訇的一声,夸父倒了。望着金黄的尘埃缓慢落定,夸父在他生命的尘埃落定之前,奋力的扔出了手杖,沿着他追寻太阳的轨迹,在西天,花着一片桃花盛开的邓林。

选择梦想,生命因梦想而伟大!

江水在无奈中东逝。

白衣飘飘的屈原行吟泽畔。举世混浊而我独醒。此时的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心系楚国万千百姓之水深火热怎能不憔悴,心忧楚国江山社稷之何去何从又怎能不形容枯槁?可屈原是痛苦的,他的痛苦正源于“燕雀乌鹊”窃据着朝中要位而自己却忠而被逐。听到渔父劝慰“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甫其糟而啜其吃 ?”时,屈原有过一丝疑虑,可志存高远的雄鹰又怎能选择同燕雀为伍?遂怀石投江。留在汨罗江上空的是那句响彻千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选择志洁,生命因志洁而不朽!

枯叶在空中哀鸣。

秋天的地牢除昏暗潮湿,多少笼了层寒气,正如岳飞此时的心境。“爹,明知是秦桧那老贼设计陷害。此时君昏臣佞,朝中一片乌烟瘴气,这朝廷我们保它何用,不如反了!”这话隐约刺痛了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也隐约作痛。“孩子,奸臣当道,为父并非不知,可自古父为子纲,君为臣纲。身为人子,理应尽孝;身为人臣,理应尽忠,这责任乃男人顶天立地之本,吾儿切记!”

风波亭上大义凛然的身影站成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选择责任,生命因责任而厚重!

[评析]三个典型故事,夸父逐日、屈原投江、岳飞被杀,组成了文题所说的“三叠”。每个部分段数基本相同,而且在相应位置的段,有的字数相当,有的字数相同且句式一致,这种外在的结构形态,被读者的审美心理所观照,自然会产生“形合”的艺术效果。然而,本文又主要靠“意合”: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不同人物在面临不同境遇和考验时心灵世界的斗争过程和崇高选择。作为独立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它们本来毫不相干,然而,却由于都指向和表现这种过程和选择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为故事之间省却了过渡句或过渡段,又不另加开头结尾,所以,比之过渡开头结尾不可或缺的体式来说,它的成文速度可以快得多,省下来的时间,就用来把人物、主题、语言等写得更突出、更鲜明、更精彩一些。阅读本文,可知作者做到了这些。

[范文2]

天涯·凝望·飞翔

我是一只飞翔的鸟,但我受过伤,如果上天给我再来一次机会,我仍然选择飞翔。 ——题记

英雄本色

极限状态下的生命是美丽的,瞬间凝聚成永恒,仿佛恒久的忍耐、坚持都是为那一刻。

当虞姬横刀,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在矛尖锋刃上。于是壮士掩面,乌骓悲鸣。听着四面家乡的楚歌,面对滔滔流逝的乌江,回望甚嚣尘上的汉军,一代霸王最终选择了自刎。王图霸业成空,美人香消玉损。任世间种种一切幻成隔世的画影,摇在心头,随着乌骓尾上飘走。 那一刻,那个巨人在生死存亡的一念间,他是否为自己作出的抉择后悔过,或许没有人能确定。但我猜想:没有。那刚毅的眼神凌厉无比。

于是,滔滔江水无言,任凭后世褒贬。

骚客传奇

人生的道路由无数的路口让你选择,就是那些享誉古今的文人墨客仁人志士也有他们选择的那一刻。

面对人事沧桑,李白选择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面对大江东去,苏东坡选择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面对故国故景,李后主发出了“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无奈;面对正义真理,谭嗣同发出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浩然正气;面对离别,徐志摩选择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我的选择

好多好多的人和事在我生命中走来走去,像昙花,若流星,留不住一夜芬芳,留不住短暂痕迹。我是江上一袭冷冷的月光,照着岸边徘徊的人,心如紫藤,琴筝都已腐朽,然而我不后悔,不恨,就算还要等上一万年!为了寻找梦里的影子,我执着,一次又一次,活得如苍山破石惊涛裂缝!为了寻求红尘万里不改的初衷,任凭纷扬的落英遗我一声萧瑟,像清水里涉出的芙蓉,我纯净无邪的站在选择面前。

韶华匆匆,人间若许年匆匆而过,正是一剑来去沧桑江湖中留下的心情。前程灰,荒烟绕,一回首,月明中,再回头,便是天涯相隔!

时间无法遗忘创痛,天使无法告慰悲伤。

在天涯,我凝望,我选择,我飞翔!

[评析] 作者用三个小标题分别领属一个部分,共同构成一篇文采斐然的佳作。 与“

一、

二、三”、“第x幕”相比较,小标题本就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即能提挈本部分的主要或关键的内容,让读者一目了然。而本文中的小标题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或揭示人物本质,或概括人物的身份和选择的超乎寻常,或借用文题中的主词并化大为小。音节整齐而内容与方式富于变化。这样的小标题与摇曳多姿的行文和绚丽夺目的文采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作者围绕“心灵的选择”展开全文,每个部分都从选择的结果切入,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英雄本色”是点上描写,“骚客传奇”是面上概括,“我的选择”则是用纯诗化的手法虚写自己选择的心境。而综观全文,又可发现作者是在借古抒情,即用前两部分为抒写自己选择的心境作铺垫。在极有限的时间里,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作出如此巧妙的构思,而且表现出十分丰富的文采,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不能不说,作者还得益于“蒙太奇”式结构法的独特有势。

[范文3]

看着我的眼睛

还记得人鱼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吗?面对王子圣洁的邀请,人鱼含泪却微笑着接受。纵然柔软的脚在刀尖上滑过,小人鱼未曾凌乱她的脚步。每次读到这个故事都忍不住泪眼婆娑,小人鱼用他对王子真挚的情感让他对爱与生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

看到悬崖上的树了吗?它一直静静地立在那里。小鸟飞过去,留下不屑的嬉笑:“等待这棵树的只会是养料耗尽后的死亡吧。”老鹰掠过,炯炯目光后的是深深的思索,将巢搬上绝壁上的枝头,“我知道,”老鹰说,“只有你才是强者,只有你才能领会峰巅的贫瘠。”“看着我的眼睛,”树缓缓的对我说,“鹰和我是亲近的,当彼此深入地了解,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啊。”于是我明白,正所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只有对事物深入地探究,与之建立亲密的联系,用真挚的情感,才能对事物有最清楚的认知。

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颤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我领略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看着我的眼睛,”三毛幽幽的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要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的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知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思索,然后才能深入的认知。

一幅幅画面在我眼前静静的闪过,坐在海边的海明威,抚摸着向日葵的凡·高……“看着我的眼睛。”你们轻轻的说,于是我明白,对事物亲密的情感,让你们对事物有了最完美却也最孤独的认知。

哀怨的音乐悄悄响起,小人鱼静静的来到王子床边,深深的一吻,将匕首抛入大海,直到此时,王子才对小人鱼有了最深的感情,于是才去认知。纵然小人鱼化作一个泡沫或是一片云彩,但拥有王子亲密的感情,全面真实的认知。我想,小人鱼会笑的。因为,因为我正看着她的眼睛。 [评析]“看着我的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诗意地寄托了这样的含义:交流能够拉近距离,使心与心贴在一起,认识也便深入了。而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主体部分展开了四幅画面:第一幅是老鹰和树的亲密无间,第

二、

三、四幅分别写我与三毛、海明威、凡·高的心灵对话,采用的也是“蒙太奇”式的手法,将它们组接到一起,看似不相关联,但都围绕同一主题展开。与其它几篇不同的是:

一、本文巧妙的运用了剪裁艺术。第

一、二幅详写,而

三、四两幅仅截取人物最本质的生命意象,用一两句勾勒出来,一笔带过然而形象十分鲜明突出。

二、第

一、二两幅开头都用设问句,形成呼应之势,第三幅用“一幅幅画面从我眼前静静闪过”,造成一种“蒙太奇”的流动感。这些句子当然也可看成是一种过渡,不同于一般的是,它具有“蒙太奇”连接法的鲜明特征。

三、开头结尾均是人鱼故事。如此构思,创造了一种境中之境、象中之象的艺术境界,体现了“蒙太奇”式画面的层次感与深度感。

[范文4]

把握感情,认知事物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宋国

人物:管仲、鲍叔牙

内容:面对穷困,鲍叔牙慷慨大方,赠让钱财,面对小人诬陷,鲍叔牙仗义执言,助其仕途;面对别人挑拨离间,鲍叔牙始终一笑了之,不以为意。回想这一切,管仲知道自己欠鲍叔牙太多太多,但当宋王向管仲提议让鲍叔牙做宰相时,管仲认识到宋国宰相一职之重要,便摇头:“叔牙虽心善,但过于疾恶如仇,暴躁。”有人将这话传给鲍叔牙,他大笑:“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没错,要是我当了宰相,首先要杀你这个人!”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照亮前方,驱除黑暗。

第二幕

时间:民国元年

地点:广州粤都

人物:孙中山、孙眉

内容:中华民国成立,广州粤府总督一职尚无人选。此时有人向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推举其哥哥孙眉就位。的确,孙眉在革命中屡建军功且为人稳重,深受群众爱戴。但孙中山发电通告:粤府总督一职重要至极,非孙眉所能胜任。本来兄弟共事是好事,但目光长远的国父毅然从全局着想,作出这一决定,为后人树立榜样。

画外音:正确把握感情,为你认识事物的途径指明方向,不被困于感情的旋涡。

第三幕

时间:大雪纷飞的午后

地点:西藏高原上的哨岗

人物:将军、营长、哨兵

内容:年迈但仍魁梧的将军来到海拔4000多米的一高原哨岗慰问士兵,当问及一哨兵的年龄已超过规定时,将军连声责怪连长:“如果这是你的亲人,你还会让他呆那么久吗??营长低头,不吱声。哨兵张张嘴在营长的注视下也没有说什么。一位军长低声打破了这寂静:“将军,哨兵是营长的弟弟……”营长说:“这岗位总得有人守……“将军慢慢地庄严地举起右手,向营长和哨兵郑重行军礼。周围的人也一起向营长和哨兵行礼致敬。 画外音:正确认识事物,需要摆好感情天平,作出理智而明确的决定。

结束语

感情,是一种奇妙而复杂的东西。正确把握好感情,为你认知事物照亮前路,排除阻碍,助你走向成功的彼岸;任由感情泛滥,只会为你平添障碍,甚至把你拖向黑暗、失败后悔的万丈深渊。

[评析]本文以“第x幕”作为片段的标志。“时间”、“地点”、“人物”、“画外音”,这些剧本表现形式的移用,无疑使行文十分轻松快捷。三个故事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但在“正确地把握感情,才能正确地认知事物”这一主旨的统帅下,采用类似“蒙太奇”的方式组接一起,构成一篇意脉相承的佳作。故事性强,读来生动活泼,使“蒙太奇”的感觉更加强烈。

[范文5]

爱心永驻(三幕剧)

最近的一次班会上,老师别出心裁地让我们看了一组关于“爱心”的三幕剧,要求我们说说看后的感悟,老师最后做了简要点评,下面就是这次班会的简要记录情况。 第一幕 地点:硝烟弥漫的战场 时间:抗战时期 人物:排长与战士小吴

剧情:排长和小吴一直坚守着这块战略高地,敌人的火力仍然凶猛无比,很多战士都已经光荣牺牲了。突然,一声呼啸,一颗炸弹从天而降,小吴猛地扑向排长,用瘦弱的身体掩护他„„结果让观众感到意外的是小吴原先趴的地点被炸了个大坑,而他和排长安然无恙。

第二幕 地点:街巷 时间:漆黑的夜晚 人物:盲人与路人

剧情:一个盲人竟然提着一只灯笼在街巷中行走。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这种思想一直支配着人们,所以一个路人感到奇怪,便问盲人原因,盲人回答:“我虽然看不见路,但我提着灯笼,别人就能看见我,而不至于撞到我,同时他也能看清路面。”

第三幕 地点:医院

时间:同样漆黑的夜晚 人物:小汤姆和他的父母

剧情:小汤姆不幸得了绝症,他的父母悲痛欲绝,父母想替小汤姆完成他最后的愿望,就问他还想要什么,小汤姆出人意料地回答:“我想把我还健康的身体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父母对视良久,然后表示同意,因为他们知道小汤姆从小就充满了爱心,总是喜欢帮助别人,孩子的最后愿望也在情理之中。小汤姆虽然将要离开人世,但他的器官在救了别人的同时,生命还在人间延续„„

感悟:出自爱心的举动,看似意外,却在情理之中。在于我们献出爱心帮助他人渡过难关的同时,也使我们自己受益!换句话说,助人也是在助己!

[评析]这种结构方式,作者用跳跃性的思维方式,截取生活中的几个横截面,它不要求故事的完整,情节的连贯,但将“爱”这人类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诠释得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到这种种爱的奉献看似出人意料,却又那么合情合理。 「范文6」

空白中的独舞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

观遍了浩荡沧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 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而后,生命以退让以不完满的空缺显现,于拥堵中开辟沉寂,于完满中留下空白。

茶:引恬淡上了心间

西方人喜欢咖啡,浓烈而沉重。那种如铁一般的黑,泛着机械和金属的光泽。细泯一口,是满口的苦涩。强烈的提神效果和密匝的水汽,通透而不留间隙地攫住你的思想,裹住你的神经。像一个霸道的人,一下子占据了所有的空间。所以西方人喜欢冒险,喜欢开拓和占有。

而茶,生于幽谷阴坡之上,浸润和风细雨的轻柔,吸取月华星辉的清幽,氤氲着若有若无的山岚野露,骨子里都透着股恬淡。而后细采嫩叶,细细手工研制。等到夜深人静,新月如钩,一壶紫砂,一注热水,高低缓就,慢慢冲泡。也不急,等着水气渐散,再一个人去细细地品舌尖上的一股恬淡,隐隐地感觉那一抹幽香融了月色山情,汇入了一片思绪的空白中。所以好饮茶的东方人,恬淡睿智,每个人都是哲人,都是思想者。

做人如饮茶,用微微淡漠,游丝般的幽香,给思绪给生活以更多的空间,方可恬淡自如、从容不迫。

画:一片空白引情来

一片叶子,毕加索会细细地绘出它在阳光下那些清晰的脉络,高更会沉默着刻画叶子在阳光下的阴影,梵高则会偏执地用大块大块的颜色涂抹叶子生之悲哀与死之疯狂。而无论是谁,则都过于具体,过于注重那些事物的表象。换句话说,他们都过于完满。

而中国的画家,则会在一卷长长的宣纸上,在大片的空白中,隐隐绘出那些寂寥的山,而后就只有一片孤单的叶,无助地停留在大片的空白中,就像它孤独地飘荡在天地。有穷之描绘展现无限之情怀。而这其中,空白,一个简单而深邃的形式,便承担起此重任。利用虚无而又充实的载体去负担一个天马行空、情溢天地的境地。

这是智者的抉择。

兴许人心如画,有时一点空白便要隐匿大大世界,而洞明世事之人,在于顿悟那一片空白。

人:空白在心中

所谓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世界的本原也就隐藏在那片微小而不完满中。 佛陀拈花示众,众弟子皆不解,而惟有伽叶双手合十,面露微笑口称“阿弥陀佛”,终继佛陀大业。这是人的智慧,在不完整的空白中,窥视了人间的真谛。

人如斯,当紧守一片空白,空在心中,便全然洒脱,生命意义也由此显现。 当我们在一片空白中独舞,悄然发现我们正拥有一片完满天地。

[点评]这是一篇文采飞扬、饱含挚情的考场佳作。作者从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出发,抒真情,悟道理,极力渲染着对生命空白中所蕴涵的完美的自我思考,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生活的细心体验与积累,以及独立思考的个性。加上流动自如而又清新自然的结构,优美畅达而又灵动轻捷的语言,便将这种深邃的哲理思考融进了充满诗化的篇章之中,显示了作者相当成熟而扎实的语文素养。 「范文7」

良知的传递

传递良知能得到他人的由衷尊敬。良知像染料,鲜艳无比却又隐伏着被磨灭的危机。我们认为,传递出来的良知,永远不会埋没在时间的尘土里,会深深地影响每一个人,会将真情传递到每个人身上。

传递忧虑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使无法寄身于官场,却也能终生为劳苦大众忧虑,为国家兴衰忧虑,这就是他的良知。他的良知向世人传递着深深的忧虑。

在“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后,他写下了《石壕吏》;在看到“牵衣顿足拦道哭”、听到“哭声直上干云霄”后,他奋笔而作《兵车行》;在“剑外忽闻收蓟北”后,他又欣喜欲狂,当即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他的忧国忧民,不正是他良知的体现吗?

良知所传递的忧虑,令人赞叹。

传递无私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的紧张日子里。一个小村庄。日本鬼子正在扫荡,全村上下100多人都被集中一处,通过汉奸的翻译,日本鬼子要搜捕一个八路军。面对汉奸的劝诱,人人怒目而视。“再不说就杀死你们!”日本军官发怒了。鬼子们立即持枪瞄准,就在快要按下扳机的时候,突然有一只手高举起来:“我告诉你们,我知道他在哪里!”

那举手的是一个杂货店的老板,当日本人找到那个八路时,那个八路已经死了,日本人于是将他尸体挂在树上用火烧焦了。等日本军一走,人们立刻对那老板拳脚相加,来不及争辩的他直到被打得奄奄一息,才有机会说了一句:“他是我的儿子啊!”这无私难道不是一种良知?

两代人所传递出的良知,挽救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传递反思

1970年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跪倒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他面对的是600万犹太人的亡灵,他是“替所有必须这样做而没有这样做的人下跪了”。德国向世界传递了良知,世界人民因看见良知而原谅了德国。

遗憾的是,随后的37年间,日本的首相们或许也会有一丁点的反思,可是很多人却固执地站在靖国神社里,对二战中“功绩显著”的将领们进行参拜。因为良知,人们看到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加高大。然而,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日本右翼分子正要篡改历史,矢口否认自己当年给亚洲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在这种“反思”中,我们无法发现日本有什么悔过,有什么良知。

良知所传递的反思,令人深思。 传递良知需要勇气和无私。良知永存。 名师点评

本文用片断式的描述,把良知所“传递”出的忧虑、无私、反思一览无余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抒情的笔调中,把古今中外人们对良知的认识中所存在的正确与偏斜表露在读者的思索中,字里行间将“传递”的无声力量展露得酣畅淋漓,令人深思。

杜甫的忧国忧民、中国底层民众的奋起抗敌、德国总理的真心谢罪,都向世人“传递”了良知的可贵。对比描述更使文章增加说服力度,小标题所提示的内涵,每节最后的反复式小结,时间顺序的排列,无不给读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本文的欠缺是,同时描述两个有关日本或者抗日的素材,显得区分度不是很鲜明。 「范文8」

失落的文明

我自诩是一个怀旧的人。

单车,汽车

城市像小学生的作业本,被人胡乱地涂来改去,融合了奇妙的杂乱无章与锦绣繁华。常常骑着单车,享受微风过耳的轻快,享受汗流浃背的惬意,享受急速飞驰的狂妄,享受无拘无束的自由。经过一个个十字路口,在车水马龙中穿梭;经过一排排房屋店铺,在鳞次栉比中遨游;经过一座座建筑工地,在尘土飞扬中放纵;经过一条条林荫小道,在郁郁葱葱中逗留。因为年轻,我不畏惧,有时迷恋过去,偶尔憧憬未来,有时蹉跎光阴,常常口无遮拦。

有一天,忽然发现汽车的数量已经多于单车,它们庞大的身躯占据了每一条街道的中心,它们冲天的尾气笼罩了每一座城市的上空,我忽然明白过来:稼轩的“宝马雕车香满路”已然成为现实,单车在渐渐离我远去,一如我骑着单车驶过的岁月,无法收拾,更无法重来。

血缘,金钱

我属于见钱眼开但不见利忘义的那种类型。往往在各种报刊杂志和电视荧屏上看到五花八门的家庭纠纷案,百分之八九十与钱有关。或者是某某欠某某钱,而两人是亲戚,于是一个想赖账,一个不依不饶,一来二去闹上公堂;或者是夫妻离婚,为了财产分割问题大打出手;又或者是儿女争夺父母的遗产。举不胜举。

于此我不明白的是:在这些人眼中,难道亲情还不如钞票吗?古语有云:血浓于水。意即血缘是超越一切的。我可以赞同大义灭亲,却无论如何不敢苟同有钱能使鬼推磨。但凡涉及情感品质问题,金钱一概派不上任何用处。金钱能换来破镜重圆吗?不能。金钱能换来死而复生吗?不能。金钱能换来天长地久吗?不能。可是,这个挺简单的道理难住了当今不少人哦。

烧饼,比萨

“开心时刻必胜客”,一则广告,两代情结。烧饼摊边,热气阵阵,推着单车的上班族如蜻蜓点水般路过,结束早锻炼的老人们三三两两沿路而坐,7角钱的油条烧饼,生意还不错。西餐厅里,冷气袭袭,吮吸着饮料的年轻男女对视着微笑,学生们一边狼吞虎咽,一边谈笑风生,55元的9寸比萨,生意堪称火爆。就像被高楼取代的四合小院,被高架桥取代的小桥流水,现代文明如洪水猛兽一般以风驰电掣的速度吞噬着落后和破旧。现在赶走了过去,又将被未来赶走。传统在消逝,取而代之的却不是本国的文明,而是西方的文明;失落的,是我,是和我一样的国民,是我们用笔尖垂钓一地瘦瘦的忧伤。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的出众之处应该是个性化的视角和独特的题材。作者选取了现实生活中的三组镜头来观照现代文明的冲击、碰撞和消融,写出了历史和时代发展所带来的困惑与思考。第一组镜头是从“出行”的角度落笔,既写出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也写出了由此而来的种种问题,如大气污染、环境恶化等种种弊端;第二组镜头是从“家庭”的角度落笔,写出了对亲情消逝的无穷哀叹;第三组镜头是从“吃”的角度落笔,写出了传统文明的消逝和现代文明的崛起。三组镜头组成了一个立体的画面,折射着文明交替与发展的生动轨迹。全文紧扣“行走在消逝中”这一话题,将观点融于描述之中,将思考化入情绪之中,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久远的回味。

2002年“心灵的选择”话题

选择生命的色彩

生命本没有色彩,但你的心灵会赋予它色彩。你的生命之色是什么?用心灵去细细选择,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

岳飞选择了红色,不是鲜艳的红,而是浓重带一丝悲凉,但他的心灵是艳红的,一生不变。当年的汤阴少年,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他用自己的生命洒下满江的红色,浓重的红。也曾在梦中直捣黄龙与君痛饮,醒来却是十二道金牌的班师令。无奈地离去,只留下夕阳晚霞映红天边,悲壮苍凉。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不知屈原死时是否一身白衣。我想是吧,白是他的颜色。在那个斑驳陆离的时代,他是那样的清高。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白袖飘飘游于江畔。举世皆浊,而你独清,“终不能变心而从俗”。你是时代的先行者,看透政治黑暗,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是呀,“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不甘与之俱黑的你选择了死亡,汨罗江的清流收纳了你,于是那白衣随着你高洁的灵魂徜徉在江上、天上。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没有蓝的张扬却比蓝更空灵更忧郁,也更无奈。哦,是你吗?青莲居士?他们说你是最伟大的浪漫诗人,拥有无数妙怪的思想,奇特的行为。但我却看到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你与那杜姓兄弟拥有相同的感触,但你不羁的性格决定了你将成为“谪仙人”。“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在千古天地间,总有一枝随风摇荡的青莲。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黑暗中你诞生,你觉醒,你战斗不休。伟大的鲁迅先生,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你忍受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苦痛。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光明!你用战斗的文字唤醒愚昧的国人,撕破黑暗的统治。黑色决定了您凝重的性格,黑暗中永远亮着您点燃的那一盏灯。心动了吗?用心灵选择。

生命的色彩,红色的为国奋斗不计后果,白色的独善其身不同流合污,青色的不羁与忧郁的艺术家气质,黑色的担负沉重压力的战士之心,多姿多彩,请你用心灵去细细选择。 【点评】

作者一开篇便画出了四幅图景:或绚烂,或清淡,或空灵,或凝重。接着以红、白、青、黑这四种主体色彩为小标题,形象地说明了生命的不同色彩,可谓意境深远。然后作者推出了岳飞、屈原、李白、鲁迅等典型形象,边叙边析,展示了这四个历史人物心灵的选择。岳飞鲜红的生命之色,是那样悲壮苍凉,今天中华大地上空回荡的爱国之歌中不正有他一个强烈的音符?屈原洁白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高洁,“宁可粉身碎骨亦不肯同流合污”,今天中华传统美德中不正有他的精髓?李白青蓝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充满了想像,充满了浪漫,今天中华灿烂文学的宝库中不正有他一颗璀璨的明珠?鲁迅“黑色”的生命之色,是那样的凝重,今天中华民族之“魂”中不正有他的一面旗帜?作者在叙析这些丰满形象时,用语亦非常形象,如“一杆红缨,扫遍南北,历经三十功名尘与土的磨难,那红一丝没变”,“黑夜给了你黑色的眼睛,你却用它寻找光明”,使文章的意境显得非常深远。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菊花飘香的时节 重庆/一考生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点评】

本文选取稽康、庄子、项羽三个极具有个性代表的历史人物,以高洁的菊花象征其品格,将人物自我的认识与他人期望的关系寓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文章一开始就展示了一幅旷远的画面,想象丰富,文情并茂,引人入胜。结尾两段升华主题,前后照应,行文自然流畅。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诗人·明月·黄花 重庆/一考生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 ,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出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 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的。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 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点评】

在考场短短的时间内,作者不但为苏东坡和李清照一人填了一首词,而且对二人生平进行了独到的评论。文章涉及二人许多事迹及诗词,作者将这一切表达得如此准确到位,足见考场上作文之所以能得高分,完全得益于平时点点滴滴的积累。(刘燕) 2004年“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话题

独上高楼 重庆/一考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题记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

一、李白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二、苏东坡

是捡(应为“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么?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

而我只看见你青青的竹枝,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

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

三、辛弃疾

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为狂人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

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一边是“斜阳正在,烟雨断肠处”,另一边却是“香车宝马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

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黄土”;你彷徨,“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h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会吹角连营”。

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

在菊花开篇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

若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

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 【点评】 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历上三位成功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另外,文章所引“香车宝马香满路”应为“宝马雕车香满路”。

2006年天津卷“愿景”话题

我的长城,我的梦 天津/一考生

长城有梦,一梦千年。 ——题记

首吞沧海,尾衔大漠,绵亘神州,跌宕关山,逶迤万里,阅千秋烽火。长城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重重叠叠万里关山,绵绵延延茫茫烟海,承载多少愿景,这里蜿蜒的是龙的图腾,龙的血与火。我是你的子孙,满怀虔诚地跪向苍茫的落日,殷殷渴盼着继承你的血脉,踏遍雪原,览遍群山,行遍大漠,去寻找那段祖先寄予你的愿景,去窥视那座长城的晓梦。

梦开始的地方

梦开始的地方,岁月绵长,梦也绵长。

六王毕,四海一,秦皇雄风,举精兵,北击匈奴,兴徭役,连六国长城,从此长城绵延万里,始皇在磊磊青砖中希冀着千秋万代的愿景。只可叹抵御了南下的胡马,却阻不了六国复兴,禁不起楚汉铁骑蹂躏山河。长城终是守不住秦,万万世的愿景,二世而亡,瞬间倾覆。

长城万里今犹在,只不见当年秦始皇!空惆怅。 梦如风地行进

梦如风地行进,残雪孤独,野草疯长。

但使将军能百战,不叫天子筑长城。盛唐巍巍马壮兵强,何须筑城以戍之?唐人相信与其把山河永固的愿景寄予于死物之上,不如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保我家国。

于是,长城犹如庄园的篱笆,镶嵌在青山绿野间,悠也闲哉。 梦惊醒的时候

梦惊醒的时候,白云苍狗,山河寂寥。

大明江山近三百年,长城重披戎装,挑戈振戟,鞑靼岂可觊觎。明人占据着天堑通途,寄予那长城铜墙铁壁的愿景,却不想百年心血禁不起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荒唐,不攻自破,土崩瓦解,从此满清铁骑驰骋,换了天地。大清朝重新分封。长城,乃八旗子弟游戏的围场。

康熙帝负手站于皇舆前,轻轻浅浅一点,我朝不修长城,乃使蒙古为我长城也。 他言:固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国自固,此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

梦,逝去已久

一弹指顷去古今,往事已随风逝,还看今朝。 长城不再是屏障,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最初的想象。

霪雨霏霏的江南,风沙肆虐的塞北,长城一一把它们拾起,用它们来浇铸支撑中华血肉的骨骼。黄河水、长江水、珠江水„„流入了中华的血液,沸腾了青春;东北平原的黑泥、甘陕高原的黄沙、南粤山丘的红土„„和成了中华的筋肉,磅礴了生命。于是,云冈佛像苏醒了,敦煌飞天复活了„„而万里长城,我千年跪拜的图腾,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随思维载歌载舞,亦奔亦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斑驳城墙寄予着不可计数的愿景,在历史的年轮里张扬。到如今,我们依然在修葺长城,它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龙的图腾。

我的长城,我的梦,它承载着新的愿景,永远的向往! 【点评】

这是一篇思接千载的创新佳篇,又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激情之作。之所以能写得如此出众,得益于作者找到了两个脱俗的“切入点”:一是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让原本平常的话题染上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羡慕的是,作者不是简单地引用诗词典故,而是结合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将历史的凝重注入其中,展开时,或描写或抒情,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情感的潮水时时涌动,如“长城万里今犹在,只不见当年秦始皇”“千年跪拜的图腾,已溶成了骨骼中的精髓”等句子,让读者见其形,更见其神;二是用分节的形式展开,内容美不胜收。作者没有将笔墨集中于一件事,而是用四个小题串起历史的风云,这样不仅降低了写作难度,更容易展示自我才情,四个小题形式整齐,内容逐层递进,将长城之梦状写得诗意盎然,情感充沛。

2006年四川卷“问”话题

问生命 四川/一考生

滚滚逝水,亦如生命之流!浩浩之典,亦如生命之树!问逝水,问典籍,亦如问生命。 ——题记 站在大河之畔,望滚滚逝水,我叩问生命:成,你能否有朗月照花,深潭微澜的美艳?你能否有不计逆顺,不计成败的超然?你能否有扬鞭策马,登高望远的旷达?败,你能否有滴水穿石,汇流入海的意志?你能否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傲岸?你能否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倔强?

一、逝者之魂

历史,总是这样的承重,它载负着古往今来的沉淀,让后来者鉴照不断轮回的人生。 还记得汨罗江畔那踽踽独行的屈子吗?那浊世中纵身一跃的悲壮,使多少人在阵阵清波涟漪中明白了何为“苟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就是那个湘江边徘徊的身影,沧浪间翻滚的灵魂,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年代,执著的求索着生命的皈依,“质本洁还洁去”,他用香兰般的身躯筑起了一个神圣的祭坛,让生命在献身的高贵中不朽!

心而无色,何能示如此之鲜红?人而无格,焉能矗如此之巍然?至今犹记,那茅屋前振聋发聩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漂泊”如“沙鸥”般潦倒的生命何以能有如是与黎民苍生共温暖的情怀?即使生命之途总是“旅夜”“孤舟”相伴,韧然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处涸辙以犹欢”,“诗圣”杜甫用那不屈的精神鼓胀了一面“济天下”的帆。诠释生命的要义,让多少匍匐者在跪拜中腐朽!西子湖畔,那白铁铸就的佞臣就是对漠视生命尊严的严正警示!继往开来,后行者在不断的攀登。吹拂八面来风,衣袂飘飞。站在历史的祭坛上,追问生命的归属。

念天地之悠悠,前有古人,我们大声叩问:后来者何?

二、生命之淀

查看历史的典籍,我们叩问世间所有的生命,才惊奇地发现,每段生命的生长方式都不会相同。有的一如瓦缝间的蒿草,有的一如峭岩边的孤松,有的亦如蚌壳间的珠粒,有的亦如天空中的流星。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美的过程。在继承中沉淀,在升华中涅槃,让生命蜕其浮华,变得纯粹而厚重。许是千年漫漫风沙过,堆砌了大漠中的雕塑;许是万里滔滔江河流,涤荡了心灵间的神气。蓦然回首,生命之淀竟是如此之厚重!

三、魂兮归来

当亘古的《国风》吹过,当千年的玉门箫起,我们问茫茫寰宇,万里之遥的塞外,是谁在挥舞着大汉的旌节向东眺望?铁马冰河,孤村僵卧,是谁在弥留之际幽然长叹?昔我往矣,日月曾几何,而生命之约不改!峰峦如聚,江山如簇,是谁挥舞着巨手,在茫茫天地间擎柱主沉浮?南极风光,皑雪飘飘,是谁在异域他乡抒写炎黄之骄傲?渺渺苍穹,浩浩乾坤,是谁向寰宇作睥睨之俯视?那是黄河灌注的血脉,那是轩辕传承的子孙,那是方正的汉字教会了我们顶天立地!

爱吾之所爱,彰显千年的精魂,我们将迎来蛰伏腾飞的盛世中华! 【点评】

磅礴的大气,真挚的情怀,深厚的积淀,扎实的功底,洋洋洒洒,已然成就了这篇考场佳作。行文如布兵,作者选定“问生命”做统领,再配以题记和三个小标题,为读者布下了一方精彩的决胜妙阵,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3篇

1 我国农业机械目前发展现状

中国是农业大国, 现代农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必须依靠农业机械的物资辅助, 良好的农业机械装备水平不仅对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也将对生产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带来强有力的保障。在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有几下几点:一是农业机械化装备总量持续增加, 但由于保有量趋于饱和状态的局限有所放缓。其二是当下科技发展水品发展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 大中型操作机械的设计明显增速、性能高、马力足, 使其可以操作大面积耕种作业, 节省人力操作的繁重及大量时间消耗。其三是我国农业机械投入使用发展的速度迅猛, 尤其是农机合作社的使用量较为突出, 所以农业机械化发展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尤为重要。

2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应用

2.1 提高运输效率, 满足社会需求

重庆市合川区是农业大区, 有大量当地居民外出工作、学习, 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管理、技术等经验, 使得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进入高效发展阶段。随着新形式下农业机械化的普及, 其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也显得尤为重要。之所以需要农业机械化辅助, 是因为农副产品完成收取后, 需要运输至市场及时加工, 如果单纯地运用人力运输或是其他简易运输工具, 不仅使得运输效率低下, 同时农副产品在运输途中经历的时间过久, 容易导致其变质, 新鲜度下降等, 造成大量经济损失, 而运用机械化手段则可以有效缩短运输时间, 同时加以相应的保护措施, 使得农副产品及时被市场消费, 也满足了当下社会的快速需求。

2.2 机械化辅助, 节约人力时间

在发展农业产业时, 对其作业的环境设施需要进行有效的改善和加强, 比如:养鱼池塘的淤泥要及时清理, 否则长时间积累则会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水体恶臭, 同时运输途中的道路需及时进行修缮, 否则会使农副产品运输时间过长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而这些工作不是单纯地人力就能及时解决, 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时间、技术, 所以使用机械化辅助, 能有效提高施工操作的高效及便捷, 节省大量时间及人力, 优化农业产业作业环境。

2.3 农业机械作业, 及时准确高效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其生长需要进行定期的耕耘、翻地、打药等环节促进农作物又好又快生长发育, 在其收获季节也需要进行及时收取再播种, 而农民在这些环节中首先需要支出大量的时间, 其次是人力是有限的, 工作了一段时间会出现疲劳状态, 需要一定的时间休息, 并且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容易造成身体部位的酸痛, 久而久之变为病态, 所以繁杂的劳动力需要机械化手段辅助作业, 其优点是代替了人力, 没有疲劳状态, 持续高效率工作, 节约了时间, 解放了农民的劳作之苦。

3 农业机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1 推动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

对于重庆一个农业大市而言,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仅是为了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 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的快速需求。利用农业机械化手段, 可以解放繁重的劳动力, 节约时间, 有效提高农作, 并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实践证明, 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 可以有力地促进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工农差距, 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当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 依靠农业机械化发展完整的农业生产链, 使得各个环节都达到高效运作, 完善农业产业的积极调整, 建立区域化的科学布局, 从而实现专业生产过程与集约化经营以及其他社会化的服务, 达到每个环节都投入规模化农业机械生产的高效运作。同时, 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若想长期稳定发展, 需加大劳动生产率、土地的出产率, 从而综合提高生产能力水平。所以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 使得粮食作物增产, 农民财富增多, 也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快速需求, 实现互利的高效经济收益, 是农业得以持续且稳定发展的有效保证, 也是农业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

3.2 降低农药使用, 减少环境污染

重庆地区是特殊生态区, 易形成特殊气候影响农作物生产。如2013年持续的秋季连绵阴雨造成土壤湿度过大, 整地质量差而推迟播种;2014和2016年在抽穗、扬花时出现低温、阴雨、寡日照天气影响正常灌浆结实, 同时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等病虫为害偏重, 造成籽粒不饱满, 小麦产量低。所以使得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不断上升, 造成了土壤环境的严重污染,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作, 再者自然破坏有着极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需加大农业机械化手段的有效辅助, 实现自动预警、自动紧急保护农作物等有效措施, 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因素所导致的损失。同时利用机械化作业, 降低化肥、农药、农膜等对土地以及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通过专用的灌溉设备, 为农业种植提供更加便捷的水分支持。同时, 在农副产品种植方面, 利用科学的设备, 采用智能化控制以及温室系统等设备, 为农副产品生产提供更广阔的条件。

3.3 紧跟农业改革步伐, 及时更新农业发展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结构调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理清两者的关系十分必要。实践证明加大农业机械化生产, 实现了科学发展观, 运用现代高科技技术有效提高农业种植生产、运输、加工等诸多环节的便利, 是当今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也是最为有效直接的途径。同时当下的农业机械化能随着农业的调整及时发明出适应环境的操作机器, 及时跟进了农业发展的脚步。以重庆为例, 其地势环境多为丘陵山区, 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 农田管理缺乏劳力, 故应推行适合丘陵山区轻便社会化服务模式的小麦机播 (或撒播) 、机收;推广农机具和简易高效的栽培技术, 推行轻简化栽培, 并配套科学配方施肥、综合病害防控技术指导服务, 从而节约劳动力, 有利于解决劳动力从事农业与务工的矛盾, 实现节本增效。

结束语

随着新形势下的推进作用, 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必不可缺的作用, 不仅解放了繁重的生产力, 节约了时间, 同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及运输, 满足了社会需求。所以农业机械化应大力发展, 实施到相关的农业项目上, 帮助农民优化农业工作, 高效出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可观, 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 农业水平也有了显著的发展。通过农业机械化, 减轻了劳动强度, 提高了农作的效率, 既满足了社会发展的快速需求, 也增加了劳动者的收入。本文讲述有关新形式下农业机械化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关内容。

关键词:新形式,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参考文献

[1] 蔡邦国.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 2016, (13) :203-203.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4篇

青石板鋪成的巴蜀古驿道上,印刻着千年的历史沧桑。多少奔走上任的官吏策马扬鞭,多少衣衫褴褛的百姓步履蹒跚,多少盛世繁华,多少颠沛流离……青石雕刻而成的牌坊屹立于隆昌城南、城北两关的古驿道上,500余年来守望着这一方土地,讲述一段又一段的传奇故事。

据《隆昌县志》记载,隆昌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独特的地质条件赋予隆昌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隆昌青石便是其中一宝,其纹路细腻,石质坚硬,在上面雕刻出来的作品有木雕的神韵,又有石雕的风采。被雨水润湿后更显碧澄透绿,清洁秀丽。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的隆昌人用独特的技艺和手法赋予了青石鲜活的生命。青石上雕凿的不仅仅是栩栩如生的图案,更是隆昌人对美的深深执念。

在明清年间,隆昌的孝子牌坊、功德牌坊、德政牌坊、百寿牌坊等个性突出的牌坊有近70座,其数量、规模、工艺、门类堪称中国之冠。石牌坊现存17座,其中13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隆昌城南、城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这些石牌坊均建造于清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间,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建筑形式多为四柱三门三重檐五滴水仿木石质结构,造型端庄精美。

每座牌坊都是独一无二的。牌坊根据表彰内容的不同,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戏剧故事,由匠人熟练运用浅体浮雕、高深镌刻,甚至镂空凿剔等技法,精雕细刻出一幅幅生动的图案。朱雀、麒麟、祥龙等瑞兽在工匠的手下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宛如试图冲破阻碍跃上云霄。每一座牌坊都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石牌坊素有“立体史书”之称,它们静静伫立在历史长河中,向世人讲述那时的故事。

郭玉峦功德坊是为旌表郭玉峦乐善好施的功德,于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奉旨建造。坊主郭玉峦是川南大族郭氏家族子孙,一辈子喜做好事善事,被广为颂扬。牌坊正上匾楷书御赐“乐善好施”字样,其中“善”字上长横少两点。几经考证,发现此写法暗寓善心善境高远,善行善举永无止境。

隆昌李市镇人舒承湜,五世同堂,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满百岁,官绅士民捐资为老人建了百岁坊。清代社会人均寿命40余岁,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要活到百岁实属不易。高寿的人越多,越显君王治国有德有方,越显地方官吏政绩卓越。四川总督丁葆桢亲笔题写“世上难逢”,为此,他也成为隆昌石牌坊中题词级别最高的行政长官。舒承湜百岁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牌坊类中唯一的一座百岁坊,也是隆昌石牌坊中唯一可考察出造价的牌坊。

李吉寿德政坊是隆昌县乡绅、百姓为颂扬知县李吉寿的德政,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建造。李吉寿主政隆昌时,洪秀全已定都天京,各地狼烟遍布。处于蜀中的隆昌其时虽无大厄,但匪类盗贼乘机作乱,扰民事件时有发生。李吉寿上任伊始,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安民措施,维护了一方安宁,深受百姓称颂。

即使在500年后的今天,牌坊依然能带给世人借鉴意义。正如魏明伦在《牌坊赋》中所言:“历代清官,民之父母;当代公仆,父母是民。人治社会,替民作主;法治社会,民作主人。”今日的为官之道,仍可从牌坊中探寻出更深层次的意蕴。

责任编辑:陈晖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5篇


▲ 图为站在贝特夏街仰望钟琴楼,在视野中央,两栋房子的楼顶连接着的就是钟琴。琴声悠扬,阳光绚烂,穿过箍桶匠街,望着微波荡漾的威悉河,仿佛才会从中世纪的故事里回过神来。

来到一座城,走街串巷,无疑是了解当地文化、体验本土生活的最佳方式。若是走进德国北部城市不来梅,那一定不能错过贝特夏街。进入这里,映入眼帘的红砖建筑,会为你讲述这条街、这座城的过往。

贝特夏街位于不来梅集市广场和威悉河之间,是一条长约110米的小巷。街上的建筑建于1922年至1931年之间,融合了哥特式、表现主义和装饰艺术等建筑风格。这种罕见建筑形式的“合奏”,使得这条红砖砌成的街道闻名于世。

时光倒流到中世纪,这里聚集着制造木桶的工厂和销售木桶的店铺,街头巷尾都能看到木桶匠们忙碌的身影。因此,这条街也被称为“箍桶匠街”。然而,到了19世纪末,随着不来梅的港口搬迁,以及工业化不断推进,木桶的需求量急剧下滑,街区随之没落,还一度面临被拆除的处境。

1902年,不来梅的咖啡交易商——路德维希·罗斯利乌斯,购买了位于贝特夏街上的6号房屋,对其进行了翻新,并将其作为公司总部,随后开始经营Kaffee HAG咖啡品牌,于是,这条街又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后来,他陆续买下街上所有的建筑,并委托表现主义雕塑家、画家、建筑师伯恩哈德·霍特格对整条街道进行了艺术改建。

不幸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特夏街遭遇轰炸,大部分建筑都被摧毁。如今人们看到的街道和建筑,是几经修复后新生的模样。但大到墙面雕塑,小到栏杆把手,每处细节仍渗透着最初的表现主义建筑风格。

其中,有两座建筑最吸引人们的眼球:一是以砖块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保拉·贝克尔·莫德森博物馆,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向女性画家致敬的博物馆,展示了保拉·贝克尔·莫德森这位德国画家的作品。她是早期表现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她31岁的短暂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具有突破性的作品。另一个是亚特兰蒂斯之家,这是伯恩哈德为纪念传奇大陆亚特兰蒂斯而建。与街上其他建筑不同,它是钢筋结构,装饰艺术风格的螺旋楼梯和穹顶颇有魅力,天花板则由蓝色和白色玻璃块拼接而成,营造出独特的照明氛围,令人沉醉。

贝特夏街还有许多充满艺术气息的店铺,如独具匠心的糖果店——店门外7个小矮人的雕像嵌在紅砖墙内,造型各异,洗手池的水管上点缀着铜制小动物,店里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糖果,散发着甜蜜的香气。

如果幸运,还能在街上听见钟琴演奏的传统民谣。钟琴是悬挂在两栋小楼屋顶之间的一排瓷器组钟,由30组德国著名的迈森瓷器组成。左边小楼的墙柱上有可变换的立体图案,展示着钟琴正在演奏的主题。

建筑工程结构形式范文第6篇

西式风格建筑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统治性的地位是有其必然性的: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原因, 西方列强的侵入必然同时带来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而且与所有殖民地国家一样, 在时间上正好是发达国家中现代建筑兴起之时——可以说是西方古典建筑在本土外的最后一次复兴;另一更重要的方面是由材料决定的, 钢筋混凝土在建筑上的大量运用, 无论是造价, 结构坚固性, 还是防火性能都是木材无法比拟的, 而混凝土的材料性质是很接近于西方古典建筑的石材风格的。当时也有中国建筑师想复兴自己的民族特色, 但是在材料的限制下, 只能在局部采用一些几何化了的有中国特色的装饰, 其实质就是当时西方流行的艺术装饰派, 只是装饰元素改了一下而已, 并无中国古典建筑的韵味, 典型的例子就是外滩的中国银行 (见图1) 。“喇嘛庙和西方古典建筑在结构原则上是相近的, 因而有相近的体形, ……近代的一些民族形式的现代建筑, 因为设计的技术原则和艺术意图都有点和喇嘛庙相似, 自然而然的显示出一种基本上近似的风格和面貌”。这是当下仿古建筑劣质的根本原因之一, 也说明了建筑的艺术性更多的建立在材料选型之上。

二.中国传统建筑选择木材作为主要材料的原因

中国的古典建筑发展为现存样式, 有其历史必然性。这也是题目想要表达的观点, 材料决定形式。

中国远古人是怎么选择了木料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的?相传是有巢氏构木为巢, 有巢氏可能是一个人, 也可能是一个部落, 他使得人们从穴居生活进入了巢居生活, 后演化成了干栏建筑, 形成了中国木建筑的雏形。有巢氏尚待考证, 但可以肯定, 中国人把巢居视为进化的标志。

选择木材不是美感或者是宗教的原因, 而是自然的选择。当时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都盛产树木, 黄土高原还是一片原始森林, 巢居可以躲避虫蛇野兽, 又可以远离潮湿的地面, 木材的取材和加工又相对较易, 自然而然就发展出了干栏建筑——对巢居的模仿和改进, 底部架空, 顶部用树干搭成人字形屋顶再覆以树叶草叶, 很像一个巨大的鸟窝。

木料也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材料, 天然材料无任何毒害, 比热小, 触感温和, 直到今天木材仍旧是室内装修的主要材料。我们的祖先选择了这样一种材料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更改。石材建筑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因为受技术所限, 关键技术―拱券早已有之。

东西方建筑一开始都是有石材和木材两种形式的, 西方的乡间小住宅还是木制为主, 只是宏伟的教堂们太过出名, 以致有一种错觉, 似乎他们的建筑都是石头和混凝土。西方的纪念性建筑没有发展木材而选择了石材这条路, 有说是宗教原因, 石材建筑的宏大和耐久可以充分表达人们对于上帝的崇拜。中国人严格说来没有什么宗教信仰, 所以造房子只是为了自己这一代居住, 要的是建造速度, 人生几十年是等不了一个需要建造几百年的大教堂的。

在远古的神话传说里, 我们可以发现东西方, 或者说是整个世界内的惊人相似, 都信奉多神论, 为每一个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安排一个神, 都有关于洪水的传说等等。但是为什么后来大家就分道扬镳, 越走越远了呢?按照唯物的观点, 是人们生活的环境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 尤其是审美观。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 我们一方面从小生长于前人创造的环境中, 一方面又用自己已有的审美观继续改造世界, 古代每个文化在相对封闭的状况下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 “文化是可以通过基因遗传来延续和沉淀的⑵”。说到东西方建筑不同的意匠, 就是一开始对于材料的不同选择。

三、木材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

一旦确定了木材这种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的意匠就很容易理解了。首先是布局, 形象一点说, 西方建筑是垒起来的, 中国建筑是平铺开来的。中国建筑在最初不是没有向高处发展过, “到了不再利用堆土的台作为向空间发展的手段的时候, 木结构虽然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但是却出现了一个致命的弱点, 这就是防火的问题”。屡次遭受挫折之后, 木建筑就向平面伸展的方向走了。这一步自然而然的带来了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意匠:分隔、室内外合作等等。人生活的空间不仅需要建筑物的庇护, 也需要阳光, 空气等户外的自然环境。向平面发展的建筑形式必然产生院落和围合。

围合的形式可能很多, 世界各地现存的古老聚落多是木结构, 带状沿街或沿河分布, 或者就是独立的向心分布, 只有中国古建筑有四合院这样的空间, 这是木结构发展到高级阶段必然出现的形式。这要从中国城市形成的模式来看。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一般都有新建国都之好, 推翻一个政权后, 第一件事就是一把火烧掉原来的宫殿, 然后看风水选址。新国都的规划一般把一片规整的土地划分为棋盘状, 强烈的理性聚落可以说是短时间形成的城市的特点, 现代城市规划不外如此, 比如华盛顿。西方的历史城市形成时没有中国这样的历史原因, 多是从江边的聚落逐步发展而来, 石材建筑的持久以及建造的长周期使得统治者们不愿大动干戈。回过头来看中国自然形成的聚落, 比如重庆山城, 就是呈沿水的带状聚落。其他较落后民族的木结构发展远还没有达到中国秦汉时的水平, 或者说, 整个民族文化都没有达到, 不足以出现有规划的都城, 呈现着一种极原始的状态。下一个结论, 就是, 木材的短建造周期导致了规整的城市规划, 规整的棋盘格城市规划使得四合院的产生成为可能, 而木材的劣防火性能使得建筑布局向平面化发展, 从而使四合院的产生成为了必然。一般的说法是四合院的形成与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等级观念等等有关, 但是一个民族的性格、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生活的环境培育了人的最初性情 (前面已有阐述) , 二者互为因果, 如果从唯物观点来说, 只怕还是自然环境影响人多一些, 夸张一点说, 自然环境决定了我们使用木材, 然后成就了我们的性格, 我们又用木材建造更适合我们性格的建筑。这样看来, 建筑设计虽然是有很多的精神内涵, 但从长的历史来看, 木材建筑是循着它自己的性质发展的, 不为人的意志所左右。

四、木材对中国传统建筑建造方式的影响

布局一旦确定, 其实中国建筑的大致性格已经确立了。看了缪朴《十三点》后尤其有这样的感觉。看《华夏意匠》也有很多印证了自己的想法。中国古建筑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模数化的倾向也是木材本身的自然特点造成的。石材可以巨大到埃及金字塔那样每块150吨, 开采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大小, 木材却是很受限制的, 而且树木本身的尺寸比例也是一定。材契分所确定的材料断面与长度尺寸正是原木料的比例。模数化的倾向使东西方的建筑设计方法有了根本的区别: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建造房子是不需要很精密的图纸的, 不是说没有详细的图纸而是说, 不是一图一屋, 多是凭经验, 按等级选材然后确定尺寸——木材摆在那儿, 只能是装配式;西方的大教堂建造之前总有很详细的图纸, 因为可以选择的断面和长度比例太多了, 没有图纸工匠们无法下手, 一般都由当时的艺术家兼建筑师完成, 比如米开朗基罗等等。建筑师这一职业在中国古代是不存在的, 文人们画家们对于建筑艺术可能有不少研究, 特别在造园方面, 但多是感性的描述, 真正从事过建造活动的好像没有听说过。模数化的倾向使得建筑师这个职业没有用处, 艺术和技术可以相对分离 (建筑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统一艺术和技术。) 另一方面, 设计方法的区别也是中国建筑相比西方建筑更人性化的原因之一, 图纸是死的, 人却是活生生的, 建造的过程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 正是中国古建筑基严整又灵活的设计方法使得工匠们有充分展现他们才华的机会, 也使得空间、构件更适合人的需要。

结论:

关于木材对于中国古建筑风格的决定性作用总结如下:

2.特定的自然比例→模数化的倾向→与西方相区别的设计方法→人性化建筑和园林历史总是发展, 现在我们处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时代, 材料性质决定了现代建筑的大行其道, 现在因为看厌了方盒子建筑而冒出来的各种流派, 后现代也好, 高技派也好, 只要他们没有脱离钢筋混凝土和钢材, 都只是现代建筑的一个分支。钢材是最接近木材的一种材料, 因为其力学性质和木材有相近之处, 都是线性的。但二者又有本质上的区别:中国木结构的优美很大程度在于它的节点,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斗拱, 这起源于最适合木材的连接方式——隼卯;而钢材却是螺栓和焊接。其实钢材还是一种可以随意制造形状的材料, 与木料区别很大, 后者是可以量化的 (woods) , 前者却是不可数的 (steel) , 怎样用不同的材料继承中国古建筑的意匠, 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安藤发掘出了日本庭院住宅模式的深层结构——每个室内空间都与室外空间成对的服务于某个功能, 再根据日本拥挤的环境在三维空间中重新演绎这一结构关系。理论如此, 真实使用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不过再说得远点, 也许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比如很多科幻小说里写的人体的变化——头越来越大, 身体越来越瘦弱, 双目不可直接受阳光的照射, 皮肤不可直接与空气接触……那时我们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的?不再需要日照间距和自然通风的建筑该如何设计?会出现怎样的材料革命让现在的现代建筑成为历史, 一如钢和玻璃对于我们的木头?

摘要:从东、西方传统建筑在材料和审美上的对比, 通过木材对中国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建造方式上的决定性影响作用, 阐述建筑材料对建筑形式的决定性影响作用, 以及中国传统木构建筑形式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木材,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与审美意象

参考文献

[1] 李允鉌.华夏意匠[M].台湾明文书局, 1990.

上一篇:电商时代范文下一篇:教师综合量化考核方案范文